CN111884293A - 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移动电源及电源适配器 - Google Patents

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移动电源及电源适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84293A
CN111884293A CN202010765504.8A CN202010765504A CN111884293A CN 111884293 A CN111884293 A CN 111884293A CN 202010765504 A CN202010765504 A CN 202010765504A CN 111884293 A CN111884293 A CN 1118842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logic switch
power supply
control circuit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6550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84293B (zh
Inventor
刘鹏志
李进
邓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Zhirong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Smart 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73205494&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11884293(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Smart W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Smart 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6550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842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842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42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842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42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8Battery or charger load switching, e.g. concurrent charging and load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9/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 H02H9/02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responsive to excess curr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45Authentication, i.e. circuits for checking compatibility between one component, e.g. a battery or a battery charger, and another component, e.g. a power sourc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 H02M3/1582Buck-boost conver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移动电源及电源适配器,该系统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限流控制电路,与第一端口之间设有第一逻辑开关,与第二端口之间设有和第一逻辑开关的开关状态相反的第二逻辑开关;双向升降压电路,分别与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电连接;调压控制电路,与第一端口之间设有第三逻辑开关,与第二端口之间设有和第三逻辑开关的开关状态相反的第四逻辑开关;升降压控制电路,获取所述调压控制电路发送的第一控制信号,并向双向升降压电路发送第二控制信号。移动电源及电源适配器均设置有上述系统,该系统、移动电源及电源适配器均可满足不同移动电子设备的协议充电电压要求,且端口可实现双向电源控制。

Description

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移动电源及电源适配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管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以及该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的移动电源和电源适配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电子设备的多样化,单一端口的充电器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导致市场对于双口或多口充电器的需求越来越大。此外,不同的移动电子设备具有不同的协议充电电压要求,但目前的电源控制系统无法同时满足不同移动电子设备的协议充电电压,导致电源控制系统的输出端口仅能够输出预设的电压和电流。再者,现有的电源控制系统的端口仅能够实现单向电源控制,例如输出端口仅能够实现电压和电流的输出,而无法接收电压和电流的输入,又例如输入端口仅能够接收电压和电流的输入,而无法实现电压和电流的输出,使得电源控制系统的使用限制性强、灵活性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满足不同移动电子设备的协议充电电压要求,且端口可实现双向电源控制的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设置有上述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的移动电源。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设置有上述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的电源适配器。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其中,还包括限流控制电路、双向升降压电路、调压控制电路和升降压控制电路,限流控制电路与第一端口之间设置有第一逻辑开关,限流控制电路与第二端口之间设置有第二逻辑开关,第一逻辑开关和第二逻辑开关的开关状态相反,双向升降压电路分别与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电连接,调压控制电路与第一端口之间设置有第三逻辑开关,调压控制电路与第二端口之间设置有第四逻辑开关,第四逻辑开关和第三逻辑开关的开关状态相反,调压控制电路向升降压控制电路发送第一控制信号,升降压控制电路向双向升降压电路发送第二控制信号。
由上可见,通过对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的设计,使得其能够满足不同移动电子设备的协议充电要求,且使得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均可实现双向电源控制。其中,第一端口既可作为输入端口,又可作为输出端口;第二端口既可作为输出端口,又可作为输入端口;限流控制电路用于控制第二端口的输出电流或第一端口的输出电流;调压控制电路用于获取第二端口的输出电压或第一端口的输出电压并向升降压控制电路发送第一控制信号,使得升降压控制电路在获取第一控制信号后,控制双向升降压电路对第二端口或第一端口的输出电压进行调节。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双向升降压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器件、第二开关器件、第三开关器件、第四开关器件和储能器件,第一开关器件的控制端与升降压控制电路电连接,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第一端口电连接,第二开关器件的控制端与升降压控制电路电连接,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一端接地,第三开关器件的控制端与升降压控制电路电连接,第三开关器件的第一端接地,第四开关器件的控制端与升降压控制电路电连接,第四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口电连接,储能器件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二端、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二端电连接,储能器件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三开关器件的第二端、第四开关器件的第二端电连接。
由上可见,升降压控制电路能够通过控制第一开关器件、第二开关器件、第三开关器件和第四开关器件的通断状态及通断时长来对第二端口或第一端口的输出电压值进行调节,使得第二端口或第一端口输出的电压为负载的请求电压。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开关器件为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开关器件为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开关器件为第三场效应管,第四开关器件为第四场效应管,储能器件为电感。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和第四场效应管均为N沟道场效应管。
由上可见,开关器件的类型及储能器件的类型能够根据双向升降压电路与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升降压控制电路和其他电路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行相适应的配置、调整。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端口包括USB-A接口、Micro-B接口、Type-C接口和Lightning接口中的至少一种,第二端口包括USB-A接口、Micro-B接口、Type-C接口和Lightning接口中的至少一种。
由上可见,第一端口的接口类型、接口数量可根据常用供电电源的类型和/或常用负载的类型进行设置;第二端口的接口类型、接口数量可根据常用供电电源的类型和/或常用负载的类型进行设置。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当第一端口为输入端口、第二端口为输出端口时,第一逻辑开关和第三逻辑开关处于关断状态,第二逻辑开关和第四逻辑开关处于导通状态,限流控制电路调节第二端口的输出电流,调压控制电路获取第二端口的电压,双向升降压电路调节第二端口的电压;当第一端口为输出端口、第二端口为输入端口时,第一逻辑开关和第三逻辑开关处于导通状态,第二逻辑开关和第四逻辑开关处于关断状态,限流控制电路调节第一端口的输出电流,调压控制电路获取第一端口的电压,双向升降压电路调节第一端口的电压。
由上可见,各逻辑开关的通断状态、限流控制电路的调节对象、双向升降压电路的调节对象、调压控制电路的采样对象均可根据第一端口的工作模式及第二端口的工作模式进行相应的切换,从而满足负载的用电需求。
进一步的方案是,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还包括电源电路,第三逻辑开关还电连接在电源电路和第一端口之间,第四逻辑开关还电连接在电源电路和第二端口之间;当第三逻辑开关导通第一端口和电源电路时,第一逻辑开关处于关断状态,第二逻辑开关处于导通状态,第四逻辑开关导通第二端口和调压控制电路;当第四逻辑开关导通第二端口和电源电路时,第一逻辑开关处于导通状态,第二逻辑开关处于关断状态,第三逻辑开关导通第一端口和调压控制电路。
由上可见,当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中设置有电源电路时,电源电路可以直接为第一端口(或第二端口)进行供电,使第一端口(或第二端口)能够满足第一负载的大功率用电需求,同时,通过各逻辑开关之间的通断状态及各电路之间的配合使得第二端口(或第一端口)能够根据第二负载的用电需求输出相应的电压和电流,使得不同的负载能够同时通过第一端口、第二端口进行快速充电,从而大幅度提高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的使用灵活性。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电源电路为AC-DC电源电路、DC-DC电源电路或电池。
由上可见,电源电路的类型可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配置、调整。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电源,其中,包括上述的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
由上可见,设置有上述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的移动电源能够满足不同移动电子设备的协议充电要求,并使得移动电源能够对不同负载进行快速充电。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源适配器,其中,包括上述的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
由上可见,设置有上述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的电源适配器能够满足不同移动电子设备的协议充电要求,并使得电源适配器能够对不同负载进行快速充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系统原理框图。
图2是本发明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电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第二实施例的系统原理图。
图4是本发明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第三实施例的电原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100包括第一端口1、第二端口2、限流控制电路3、双向升降压电路4、升降压控制电路5和调压控制电路6。其中,第一端口1既可以作为电源输入端口,接受外部电源的供电,又可以作为电源输出端口,为外部负载进行供电;第二端口2既可以作为电源输入端口,接受外部电源的供电,又可以作为电源输出端口,为外部负载进行供电。此外,第一端口1包括USB-A接口、Micro-B接口、Type-C接口或Lightning接口中的至少一种,第二端口2包括USB-A接口、Micro-B接口、Type-C接口或Lightning接口中的至少一种,可见,第一端口1和第二端口2的接口类型、接口数量均可根据常用供电电源的类型和/或常用负载的类型进行相适配的设置,从而使得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100的使用更加灵活,适用范围更广。
限流控制电路3用于对第一端口1输出的电流或第二端口2输出的电流进行调节。例如,当第一端口1为输出端口时,限流控制电路3可根据第一负载请求的电流大小对第一端口1输出的电流进行调节,使得由第一端口1输出的电流能够符合第一负载的使用需求;当第二端口2为输出端口时,限流控制单元可根据第二负载请求的电流大小对第二端口2输出的电流进行调节,使得有第二端口2输出的电流能够符合第二负载的使用需求。其中,限流控制电路3由相应的逻辑开关控制以选择性地对第一端口1或第二端口2输出的电流进行调节,具体地,限流控制电路3与第一端口1之间设置有第一逻辑开关con1,限流控制电路3与第二端口2之间设置有第二逻辑开关con2,且第二逻辑开关con2与第一逻辑开关con1的开关状态相反。例如,第一逻辑开关con1与第二逻辑开关con2均为三极管或者场效应管,可选的,第一逻辑开关con1与第二逻辑开关con2分别为NPN型三极管、PNP型三极管。需要说明的是,限流控制电路3对电流的调节方式及调节手段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故在此不作过多赘述。
双向升降压电路4分别与第一端口1、第二端口2电连接,双向升降压电路4用于对第一端口1输出的电压或第二端口2输出的电压进行调节。例如,当第一端口1为输出端口时,双向升降压电路4可根据第一负载请求的电压大小对第一端口1输出的电压进行调节,使得由第一端口1输出的电压能够符合第一负载的使用需求;当第二端口2为输出端口时,限流控制单元可根据第二负载请求的电压大小对第二端口2输出的电压进行调节,使得第二端口2输出的电压能够符合第二负载的使用需求。
结合图2,双向升降压电路4包括第一开关器件、第二开关器件、第三开关器件、第四开关器件和储能器件。其中,第一开关器件的控制端与升降压控制电路5电连接,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第一端口1电连接,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二端与储能器件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开关器件的控制端与升降压控制电路5电连接,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一端接地,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二端与储能器件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三开关器件的控制端与升降压控制电路5电连接,第三开关器件的第一端接地,第三开关器件的第二端与储能器件的第二端电连接;第四开关器件的控制端与升降压控制电路5电连接,第四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口2电连接,第四开关器件的第二端与储能器件的第二端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器件、第二开关器件、第三开关器件和第四开关器件均为场效应管且优选均为N沟道场效应管,储能器件为电感L。具体地,第一场效应管M1的栅极与升降压控制电路5电连接,第一场效应管M1的漏极与第一端口1电连接,第一场效应管M1的源极与电感L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场效应管M2的栅极与升降压控制电路5电连接,第二场效应管M2的源极接地,第二场效应管M2的漏极与电感L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三场效应管M3的栅极与升降压控制电路5电连接,第三场效应管M3的源极接地,第三场效应管M3的漏极与电感L的第二端电连接;第四场效应管M4的栅极与升降压控制电路5电连接,第四场效应管M4的源极与第二端口2电连接,第四场效应管M4的漏极与电感L的第二端电连接。
调压控制电路6用于获取第一端口1输出的电压或第二端口2输出的电压,并根据所获取的电压向升降压控制电路5发送第一控制信号,使升降压控制电路5获取到第一控制信号后,向双向升降压电路4发送第二控制信号,从而使双向升降压电路4分别控制四个场效应管进行导通或关断。例如,当第一端口1为输出端口时,调压控制电路6获取第一端口1处的电压,以获知第一负载所请求的电压;当第二端口2为输出端口时,调压控制电路6获取第二端口2处的电压,以获知第二负载所请求的电压。其中,调压控制电路6由相应的逻辑开关控制以选择性地获取第一端口1或第二端口2输出的电压,具体地,调压控制电路6与第一端口1之间设置有第三逻辑开关con3,调压控制电路6与第二端口2之间设置有第四逻辑开关con4,且第四逻辑开关con4与第三逻辑开关con3的开关状态相反。例如,第三逻辑开关con3与第四逻辑开关con4均为三极管或者场效应管,可选的,第三逻辑开关con3与第四逻辑开关con4分别为NPN型三极管、PNP型三极管。需要说明的是,调压控制电路6对第一端口1或第二端口2处的电压的获取方式及获取手段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升降压控制电路5根据调压控制电路6发送的第一控制信号控制双向升降压电路4的四个场效应管的控制方式及控制手段也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故在此不作过多赘述。
以下结合图1和图2对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100的工作原理进行简述:
当第一端口1为输入端口,第二端口2为输出端口时,第一端口1接受外部电源的供电,第二端口2为第二负载供电,即视作VBUS1作为VBUS2的电源。此时,第一逻辑开关con1和第三逻辑开关con3处于关断状态,第二逻辑开关con2和第四逻辑开关con4处于导通状态,限流控制电路3通过第二端口2获取第二负载的第二电流请求,并根据该第二电流请求调节第二端口2输出的电流大小,以使得第二端口2输出的电流大小满足第二负载的使用需求。同时,调压控制电路6通过第二端口2获取第二负载的第二电压请求,并根据该第二电压请求向升降压控制电路5发送第一控制信号,升降压控制电路5根据第一控制信号向双向升降压电路4发送第二控制信号,以根据第二电压请求控制四个场效应管的通断,从而使得第二端口2输出的电压大小满足第二负载的使用需求。
例如,当第二负载请求的电压大于第一端口1输入的电压时,升降压控制电路5控制第一场效应管M1保持导通状态、控制第二场效应管M2保持关断状态,并根据第二负载请求的电压与第一端口1输入的电压的差值分别控制单位时间内第三场效应管M3和第四场效应管M4的导通时间和关断时间,从而实现第一端口1为第二端口2进行升压供电。当第二负载请求的电压小于第一端口1输入的电压时,升降压控制电路5控制第四场效应管M4保持导通状态、控制第三场效应管M3保持关断状态,并根据第一端口1输入的电压与第二负载请求的电压的差值分别控制单位时间内第一场效应管M1和第二场效应管M2的导通时间和关断时间,从而实现第一端口1为第二端口2进行降压供电。
当第一端口1为输出端口,第二端口2为输入端口时,第二端口2接受外部电源的供电,第一端口1为第二负载供电,即视作VBUS2作为VBUS1的电源。此时,第一逻辑开关con1和第三逻辑开关con3处于导通状态,第二逻辑开关con2和第四逻辑开关con4处于关断状态,限流控制电路3通过第一端口1获取第一负载的第一电流请求,并根据该第一电流请求调节第一端口1输出的电流大小,以使得第一端口1输出的电流大小满足第一负载的使用需求。同时,调压控制电路6通过第一端口1获取第一负载的第一电压请求,并根据该第一电压请求向升降压控制电路5发送第一控制信号,升降压控制电路5根据第一控制信号向双向升降压电路4发送第二控制信号,以根据第一电压请求控制四个场效应管的通断。
例如,当第一负载请求的电压小于第二端口2输入的电压时,升降压控制电路5控制第一场效应管M1保持导通状态、控制第二场效应管M2保持关断状态,并根据第二端口2输入的电压与第一负载请求的电压的差值分别控制单位时间内第三场效应管M3和第四场效应管M4的导通时间和关断时间,从而实现第二端口2为第一端口1进行降压供电。当第一负载请求的电压大于第二端口2输入的电压时,升降压控制电路5控制第四场效应管M4保持导通状态、控制第三场效应管M3保持关断状态,并根据第一负载请求的电压与第二端口2输入的电压的差值分别控制单位时间内第一场效应管M1和第二场效应管M2的导通时间和关断时间,从而实现第二端口2为第一端口1进行升压供电。
可见,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输入(或输出)状态可以进行相互转换,使得当其中一个端口接受外部电源供电时,另一个端口能够根据负载所需的电流大小和电压大小向负载输出相应的电流和电压,以满足不同负载的使用需求。其中,供电的电源可以为AC-DC电源、DC-DC电源、电池等等,且该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可适用于电源适配器、车载充电器、移动电源以及电动工具等各类产品,极大的增加了产品的使用灵活性。
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100还包括电源电路7,其中,第三逻辑开关con3还电连接在电源电路7和第一端口1之间,第四逻辑开关con4还电连接在电源电路7和第二端口2之间。
以下以本实施例的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100应用于电源适配器为例,对本实施例的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100的工作原理进行简述:
在本实施例中,电源电路7为AC-DC电源电路,电源电路7可为第一端口1或第二端口2进行供电。具体地,当第三逻辑开关con3导通第一端口1和电源电路7时,第一逻辑开关con1处于关断状态、第二逻辑开关con2处于导通状态,第四逻辑开关con4导通第二端口2和调压控制电路6,使得电源电路7直接为第一端口1供电,第二端口2分别连接到限流控制电路3和调压控制电路6,并通过与第一端口1连接的双向升降压电路4进行调压和限流控制。此时,若第一端口1连接有第一负载,则第一端口1直接通过电源电路7为第一负载供电;若第二端口2连接有第二负载,限流控制电路3通过第二端口2获取第二负载的第二电流请求,并根据该第二电流请求调节第二端口2输出的电流大小,以使得第二端口2输出的电流大小满足第二负载的使用需求,调压控制电路6通过第二端口2获取第二负载的第二电压请求,并根据该第二电压请求向升降压控制电路5发送第一控制信号,升降压控制电路5根据第一控制信号向双向升降压电路4发送第二控制信号,以根据第二电压请求控制四个场效应管的通断,从而使得第二端口2输出的电压大小满足第二负载的使用需求。
当第四逻辑开关con4导通第二端口2和电源电路时,第一逻辑开关con1处于导通状态、第二逻辑开关con2处于关断状态,第三逻辑开关con3导通第一端口1和调压控制电路6,使得电源电路7直接为第二端口2供电,第一端口1分别连接到限流控制电路3和调压控制电路6,并通过与第二端口2连接的双向升降压电路4进行调压和限流控制。此时,若第二端口2连接有第二负载,则第二端口2直接通过电源电路7为第二负载供电;若第一端口1连接有第一负载,限流控制电路3通过第一端口1获取第一负载的第一电流请求,并根据该第一电流请求调节第一端口1输出的电流大小,以使得第一端口1输出的电流大小满足第一负载的使用需求,调压控制电路6通过第一端口1获取第一负载的第一电压请求,并根据该第一电压请求向升降压控制电路5发送第一控制信号,升降压控制电路5根据第一控制信号向双向升降压电路4发送第二控制信号,以根据第一电压请求控制四个场效应管的通断,从而使得第一端口1输出的电压大小满足第一负载的使用需求。
可见,在本实施例的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实现了一个端口达到大功率通电的同时,另一个端口可实现自动升降压供电,即另一个端口能够根据负载所需的电流大小和电压大小向负载输出相应的电流和电压,以满足不同负载的使用需求。本实施例的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可以实现任意双端口的独立快充应用,如在手机、平板电脑等不同用电设备同时插入第一端口、第二端口时都能够实现快速充电,增强了双端口电源适配器使用的灵活度。
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100还设置有快充协议控制模块8,使得第一端口1和/或第二端口2能够通过加入快充协议控制模块8就可以满足不同协议电子设备的快充需求。其中,快充协议控制模块8可以是一个单片机,其具有CC1、CC2、DP、DM、DATA等快充协议沟通信道。快充协议控制模块8可以采用现有的单片机或专用的快充协议芯片等芯片实现,且实现手段均为本领域的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快充协议控制模块8分别与第一端口1和第二端口2连接,且当第三逻辑开关con3在导通第一端口1和调压控制电路6时,第三逻辑开关con3还导通第一端口1和快充协议控制模块8;当第四逻辑开关con4导通第二端口2和调压控制电路6时第四逻辑开关con4还导通第二端口2和快充协议控制模块8。
移动电源实施例:
移动电源包括上述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而设置有上述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的移动电源能够满足不同移动电子设备的协议充电要求,并使得移动电源能够对不同负载进行快速充电。
电源适配器实施例:
电源适配器包括上述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而设置有上述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的电源适配器能够满足不同移动电子设备的协议充电要求,并使得电源适配器能够对不同负载进行快速充电。其中,电源适配器优选可为手机适配器、笔记本适配器等。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限流控制电路,所述限流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一端口之间设置有第一逻辑开关,所述限流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二端口之间设置有第二逻辑开关,所述第一逻辑开关和所述第二逻辑开关的开关状态相反;
双向升降压电路,所述双向升降压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二端口电连接;
调压控制电路,所述调压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一端口之间设置有第三逻辑开关,所述调压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二端口之间设置有第四逻辑开关,所述第四逻辑开关和所述第三逻辑开关的开关状态相反;
升降压控制电路,所述调压控制电路向所述升降压控制电路发送第一控制信号,所述升降压控制电路向所述双向升降压电路发送第二控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向升降压电路包括:
第一开关器件,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控制端与所述升降压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口电连接;
第二开关器件,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控制端与所述升降压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一端接地;
第三开关器件,所述第三开关器件的控制端与所述升降压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器件的第一端接地;
第四开关器件,所述第四开关器件的控制端与所述升降压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第四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口电连接;
储能器件,所述储能器件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储能器件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开关器件的第二端、所述第四开关器件的第二端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关器件为第一场效应管;
所述第二开关器件为第二场效应管;
所述第三开关器件为第三场效应管;
所述第四开关器件为第四场效应管;
所述储能器件为电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场效应管、所述第三场效应管和所述第四场效应管均为N沟道场效应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口包括USB-A接口、Micro-B接口、Type-C接口或Lightning接口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二端口包括USB-A接口、Micro-B接口、Type-C接口或Lightning接口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端口为输入端口、所述第二端口为输出端口时,所述第一逻辑开关和所述第三逻辑开关处于关断状态,所述第二逻辑开关和所述第四逻辑开关处于导通状态,所述限流控制电路调节所述第二端口的输出电流,所述调压控制电路获取所述第二端口的电压,所述双向升降压电路调节所述第二端口的电压;
当所述第一端口为输出端口、所述第二端口为输入端口时,所述第一逻辑开关和所述第三逻辑开关处于导通状态,所述第二逻辑开关和所述第四逻辑开关处于关断状态,所述限流控制电路调节所述第一端口的输出电流,所述调压控制电路获取所述第一端口的电压,所述双向升降压电路调节所述第一端口的电压。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还包括电源电路,所述第三逻辑开关还电连接在所述电源电路和所述第一端口之间,所述第四逻辑开关还电连接在所述电源电路和所述第二端口之间;
当所述第三逻辑开关导通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电源电路时,所述第一逻辑开关处于关断状态,所述第二逻辑开关处于导通状态,所述第四逻辑开关导通所述第二端口和所述调压控制电路;
当所述第四逻辑开关导通所述第二端口和所述电源电路时,所述第一逻辑开关处于导通状态,所述第二逻辑开关处于关断状态,所述第三逻辑开关导通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调压控制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电路为AC-DC电源电路、DC-DC电源电路或电池。
9.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
10.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
CN202010765504.8A 2020-07-31 2020-07-31 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移动电源及电源适配器 Active CN1118842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65504.8A CN111884293B (zh) 2020-07-31 2020-07-31 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移动电源及电源适配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65504.8A CN111884293B (zh) 2020-07-31 2020-07-31 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移动电源及电源适配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4293A true CN111884293A (zh) 2020-11-03
CN111884293B CN111884293B (zh) 2021-03-23

Family

ID=73205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65504.8A Active CN111884293B (zh) 2020-07-31 2020-07-31 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移动电源及电源适配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8429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05201A (zh) * 2021-10-13 2022-01-07 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会话终端电路、会话外设电路及会话系统
WO2022171169A1 (zh) * 2021-02-10 2022-08-18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电池包以及电池包的充放电控制方法
TWI796859B (zh) * 2021-12-03 2023-03-21 偉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多個輸出埠的電源供應器與相關的控制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28966A (zh) * 2014-05-05 2014-07-16 吉林大学 一种超级电容的双向电流电压可调的充放电系统
CN105186636A (zh) * 2015-10-30 2015-12-23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充电电路
US20170346327A1 (en) * 2016-05-24 2017-11-30 Chicon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Battery charge apparatus and charge system
CN108964197A (zh) * 2018-08-07 2018-12-07 深圳宝砾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电路及电源装置
CN109245595A (zh) * 2018-11-16 2019-01-18 广州市金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同步整流降压双向变换电路及智能电池
CN110752634A (zh) * 2019-10-12 2020-02-04 深圳慧能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USB Type-C接口电路及其充电方法、USB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431409A (zh) * 2020-04-30 2020-07-17 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具有多个Type-C接口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28966A (zh) * 2014-05-05 2014-07-16 吉林大学 一种超级电容的双向电流电压可调的充放电系统
CN105186636A (zh) * 2015-10-30 2015-12-23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充电电路
US20170346327A1 (en) * 2016-05-24 2017-11-30 Chicon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Battery charge apparatus and charge system
CN108964197A (zh) * 2018-08-07 2018-12-07 深圳宝砾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电路及电源装置
CN109245595A (zh) * 2018-11-16 2019-01-18 广州市金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同步整流降压双向变换电路及智能电池
CN110752634A (zh) * 2019-10-12 2020-02-04 深圳慧能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USB Type-C接口电路及其充电方法、USB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431409A (zh) * 2020-04-30 2020-07-17 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具有多个Type-C接口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71169A1 (zh) * 2021-02-10 2022-08-18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电池包以及电池包的充放电控制方法
CN113905201A (zh) * 2021-10-13 2022-01-07 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会话终端电路、会话外设电路及会话系统
CN113905201B (zh) * 2021-10-13 2024-01-26 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会话外设电路及会话系统
TWI796859B (zh) * 2021-12-03 2023-03-21 偉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多個輸出埠的電源供應器與相關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4293B (zh) 2021-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84293B (zh) 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移动电源及电源适配器
CN107689663B (zh) 电池充电架构
US11088549B2 (en) Multiple chargers configuration in one system
KR101060052B1 (ko) 결합된 버크 컨버터와 용량성 전압 분할기를 포함하는 전압 컨버터
US10031568B2 (en) Tablet computer with a step-up circuit
CN113507149A (zh) 一种混合模式充电电路及充电方法
US1089713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210344211A1 (en) System with a plurality of type-c port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20230411988A1 (en) Mutliple output charging system and controller
CN110365088B (zh) 一种充电装置
CN116261825B (zh) 电源供给电路
CN208190338U (zh) 一种低损耗的供电切换电路
JP2022533638A (ja) 降圧回路、電子機器及び降圧方法
CN212112264U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供电电路
WO2022036667A1 (zh) 用于控制电芯的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13614919B (zh) 半导体集成电路
CN217427697U (zh) Pd充电器显示屏控制电路及pd充电器
CN114784930A (zh) 一种双口usb-pd ac充电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2491103A (zh) 一种移动式充电器
CN112803525A (zh) 电子设备及其充电控制方法
CN214042064U (zh) 电子设备的电力控制装置、电子设备
CN112491104A (zh) 一种移动式充电器
CN211981749U (zh) 具有多个Type-C接口的系统
CN214754600U (zh) 一种快充识别充电数据线
CN116455006B (zh) 充电电路、电子设备以及充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9000 room 1401-1405, building 4, No. 101, University Road, Tangjiawan Town, Xiangzhou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uhai Zhiro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9000 room 1505, building 3, 101 University Road, Tangjiawan Town, high tech Zone,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UHAI SMART WARE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