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82470A - 一种分布式公共征信方法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布式公共征信方法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82470A
CN111882470A CN202010495207.6A CN202010495207A CN111882470A CN 111882470 A CN111882470 A CN 111882470A CN 202010495207 A CN202010495207 A CN 202010495207A CN 111882470 A CN111882470 A CN 1118824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edit investigation
terminal
data
credit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9520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峰
张永强
陈彦
李小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Dayun Dat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Dayun Dat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Dayun Dat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Dayun Dat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9520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82470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824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24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2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separating internal from external traffic, e.g. firewalls
    • H04L63/0281Prox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2866Architectures; Arrangements
    • H04L67/288Distributed intermediate devices, i.e. intermediate devices for interaction with other intermediate devices on the same lev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2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separating internal from external traffic, e.g. firewalls
    • H04L63/0272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Econom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公共征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布式公共征信方法与装置,针对每个业务系统分别部署征信终端系统,各征信终端系统由征信控制终端统一管理控制,每个征信终端系统还分别设置终端代理;则方法包括:业务系统中现有的数据同步至征信终端系统,信用主体在线填报数据至征信终端系统,由征信终端系统进行两路数据的暂存;征信终端系统通过终端代理访问征信数据库,将征信数据上报至征信数据库;其中,各终端代理与征信数据库之间通过网络直连、代理接入、VPN接入或半自动写盘实现数据交换。该方案实现了复杂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征信采集,解决了跨网络、跨行业、跨业务的征信问题,还降低了中心节点的处理压力,提高整体处理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分布式公共征信方法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共征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布式公共征信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共征信(也称为政府征信)活动主要是由信用主体自主填报,或向指定单位部署前置数据库,利用数据交换工具来实现征信。具体可参考图1:信用主体在各单位对应的业务系统A办理业务时,会在对应的业务系统A中留下一些信息;例如,公安系统中会留下人口信息、犯罪记录信息等,法院系统中会留下刑事判决、民事判决信息等,民政系统中会留下婚姻信息等等;公共征信系统就需要把这些信息中涉及征信的数据收集起来,汇总上报到征信数据库C;其中,信用主体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这里主要是指企业或个人。这里的业务系统A主要是对应各区级、县级、市级部门,征信数据库C则对应国家,各区县市部门的征信数据需要汇总上报至国家。
需要说明的是,业务系统A中的信息很多,只需要将其中征信相关的数据上报至征信数据库C即可;而为了保证信息安全,业务系统A通常不能直接对征信数据库C暴露。为此,传统方案中是在指定单位部署前置数据库B,数据库B与业务系统A处于同一网络环境,如图1所示;前置数据库B可以从庞大的业务系统A中抽取出少量涉及征信的数据并暂存,再定时将这些抽取出的征信数据上报至征信数据库C。但是,这样一来就要求业务系统A、前置数据库B与征信数据库C之间必须是网络直连模式,如果业务系统A与征信数据库C所处的网络不能互通,则不能实现数据交换;这实际上仍是一种单节点系统,只是征信数据的源头(即业务系统A或前置数据库B)涉及多个节点。也就是说,这种前置数据库的模式只能支持单一网络开展征信活动,不支持互联网、业务专网、政务外网等复杂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征信采集,无法对多节点数据融合进行支持,即不能实现多网融合形态下的综合征信,无法解决跨网络、跨行业、跨业务的征信问题。
另外,当信用主体需要补充或修改个人征信信息时,例如补充或修改基本信息、婚姻信息、学历信息等等,需要通过在线申报窗口D(或互联网)直接自主填报征信数据至征信数据库C,而不会经过前置数据库B。这样一来的话,所有的业务申报、数据处理、数据查询等工作都需要通过在线申报窗口D,由征信数据库C来实现,前置数据库B仅用于实现数据交换功能,这就导致中心节点(即征信数据库C)的承载压力巨大,整体处理性能较差。
鉴于此,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是本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目前,公共征信活动主要是由信用主体自主填报,或向指定单位部署前置数据库并利用数据交换工具来实现征信,只能支持单一网络开展征信活动,不能实现多网融合形态下的综合征信,无法解决跨网络、跨行业、跨业务的征信问题;而且中心节点的承载压力巨大,整体处理性能较差。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公共征信方法,针对每个业务系统分别部署征信终端系统,各征信终端系统由征信控制终端统一管理控制;其中,每个征信终端系统还分别设置终端代理;则对于每个业务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业务系统中现有的数据同步至所述征信终端系统,信用主体在线填报数据至所述征信终端系统,由所述征信终端系统进行两路数据的暂存;
所述征信终端系统通过所述终端代理访问所述征信数据库,以便将所述征信终端系统中的征信数据上报至所述征信数据库;
其中,各终端代理与所述征信数据库之间通过网络直连、代理接入、VPN接入或半自动写盘的方式实现数据交换。
优选的,当所述业务系统与所述征信数据库之间网络互通时,所述终端代理与所述征信数据库之间通过网络直连的方式实现数据交换,具体为:
所述征信终端系统或所述终端代理单向访问或双向访问所述征信数据库,以便将所述征信终端系统中的征信数据上报至所述征信数据库;其中,所述征信终端系统与所述终端代理部署至同一服务器。
优选的,当所述业务系统与所述征信数据库之间网络不互通时,所述终端代理与所述征信数据库之间通过代理接入或VPN接入的方式实现数据交换;其中,代理接入方式具体为:
建立中间网络访问环境,并将所述终端代理部署至中间网络访问环境中;
所述征信终端系统双向访问所述终端代理,进而将征信数据发送至所述终端代理;
所述终端代理单向访问所述征信数据库,进而将征信数据转发上报至所述征信数据库。
优选的,当所述业务系统与所述征信数据库之间网络为完全物理隔离时,所述终端代理与所述征信数据库之间通过半自动写盘的方式实现数据交换;其中,所述终端代理包括第一终端代理和第二终端代理,则半自动写盘方式具体为:
所述征信终端系统双向访问所述第一终端代理,进而将征信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代理;
所述第一终端代理将征信数据写入物理存储设备,以便实现数据缓存;
所述第二终端代理通过读取所述物理存储设备来获取征信数据,并通过单向访问征信数据库将征信数据转发上报至所述征信数据库。
优选的,所述信用主体在线填报数据至所述征信终端系统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业务系统同步至所述征信终端系统中的数据,所述征信终端系统对信用主体填报数据的有效性和/或真实性进行验证,并将验证通过的数据进行保留,将验证未通过的数据进行剔除。
优选的,在所述征信终端系统通过所述终端代理访问所述征信数据库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征信控制终端通过所述终端代理将征信指标发送至所述征信终端系统,以便所述征信终端系统基于所述征信指标生成在线表单提供给所述信用主体填写,同时按照所述征信指标的要求抽取出对应的征信数据发送给所述终端代理,进而由所述终端代理上报至所述征信数据库。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公共征信装置,用于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分布式公共征信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征信控制终端以及针对每个业务系统分别部署的征信终端系统,各征信终端系统由所述征信控制终端统一管理控制,且每个征信终端系统还分别对应部署有终端代理;
所述业务系统中的数据以及信用主体在线填报的数据均存放在所述征信终端系统中,所述征信终端系统中的征信数据通过所述终端代理上报至征信数据库,所述征信控制终端制定的征信指标通过所述终端代理传送至所述征信终端系统;其中,各终端代理与所述征信数据库之间通过网络直连、代理接入、VPN接入或半自动写盘的方式实现数据交换。
优选的,所述征信控制终端包括征信指标模块、征信主体模块和终端接入管理模块;
其中,所述征信指标模块用于根据不同业务系统建立相应的征信指标,所述征信主体模块用于对所述征信数据库中的记录进行查询,所述终端接入管理模块用于实现对各终端代理的授权。
优选的,所述终端代理包括代理驱动系统、接收系统、发送系统和转发系统;
其中,所述代理驱动系统用于基于在线配置方式接入与所述征信数据库、所述征信控制终端的配置与测试,所述接收系统用于接收征信数据或征信指标,所述发送系统用于发送征信数据或征信指标,所述转发系统用于将接收到的征信数据或征信指标进行转发。
优选的,当终端代理与所述征信数据库之间通过半自动写盘的方式实现数据交换时,所述终端代理还包括缓存系统和读写系统,所述缓存系统用于将征信数据进行本地缓存,所述读写系统用于进行数据交换;
其中,所述读写系统包括写入子系统和读取子系统,所述写入子系统用于读取增量数据并按存储系统结构将数据写入相应的数据文件;所述读取子系统用于按照存储规则将数据进行加载并存入相应的存储系统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在各业务系统分别部署一套征信终端系统,各征信终端系统由控制终端进行统一管理控制,各征信终端系统通过相应的终端代理与征信数据库之间实现数据交换,且终端代理与征信数据库之间可支持多种网络接入模式,这种分布式部署实现了互联网、业务专网、政务外网等复杂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征信采集,解决了跨网络、跨行业、跨业务的征信问题;而且将填报环节前置,降低了中心节点的处理压力,提高整体处理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传统方案中的一种公共征信活动中征信信息的传递过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布式公共征信方法中征信信息的传递过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布式公共征信方法中各终端节点的网络接入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布式公共征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代理接入模式时的网络访问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半自动写盘模式时的数据摆渡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布式公共征信装置的结构设计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Key文件进行授权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代理中读写系统的工作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存储介质的存储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征信终端系统中的缓存等级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层级缓存的实现原理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分布式公共征信装置的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符号“/”表示同时具有两种功能的含义,而对于符号“A和/或B”则表明由该符号连接的前后对象之间的组合包括“A”、“B”、“A和B”三种情况。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就参考附图和实施例结合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为解决传统公共征信不能实现多网融合形态下的综合征信,且中心节点承载压力巨大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在图1装置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具体可参考图2:针对每个业务系统A分别部署征信终端系统B’,各征信终端系统B’由一个总的征信控制终端E统一管理控制,各业务系统A通过对应的征信终端系统B’与征信数据库C/征信控制终端E之间完成数据交换,形成分布式的征信采集装置;图2中仅以画出一个业务系统A与对应的征信终端系统B’为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其中,所述征信终端系统B’部署在所述业务系统A所在的网络环境中,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小型的业务系统,二者之间一定是网络互通的。
进一步地,为实现多种网络接入模式,每个征信终端系统B’还分别设置终端代理,如图3所示,所述征信终端系统B’通过所述终端代理与征信数据库C/征信控制终端E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所述终端代理与所述征信终端系统B’可分别部署至不同的服务器(包括物理服务器或虚拟服务器)上,也可共同部署至同一服务器上,其部署模式具体可取决于业务系统A与征信数据库C之间的网络接入形态;如果二者之间采用独立部署模式,则征信数据可在征集终端系统B’和终端代理中进行双向传输。另外,如果所述征信终端系统B’与所述终端代理的网络物理不互通,则可以第三方存储介质作为暂存媒体。
基于图2所示的征信装置,征信信息的传递过程大致为:先由征信窗口D’或业务系统A传递至所述征信终端系统B’,再由各征信终端系统B’传递至所述征信数据库。其中,对于每个业务系统A,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公共征信方法可参考图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所述业务系统中现有的数据同步至所述征信终端系统,信用主体在线填报数据至所述征信终端系统,由所述征信终端系统进行两路数据的暂存。
前面背景技术中已经介绍过,信用主体在各单位对应的业务系统A办理业务时会留下一些信息,那么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留下的这些信息数据可定时或实时增量同步至所述征信终端系统B’,则所述征信终端系统B’中实际上包含了所述业务系统A中的全部数据。另外,当信用主体需要补充或修改个人征信信息时,直接通过征信窗口D’在线填报数据,这些填报的数据将直接进入所述征信终端系统B’。所述征信终端系统B’中实际上内嵌有数据库,从而可实现两路数据的暂存。
与图1中通过在线申报窗口D自主填报数据至征信数据库C相比,此处在各业务系统A中,信用主体都是通过对应的征信窗口D’在线填报数据至对应的征信终端系统B’中,实际上是将填报环节前置,降低了中心节点(征信数据库C)的处理压力,从而提升了中心节点的整体处理性能。
步骤202,所述征信终端系统通过所述终端代理访问所述征信数据库,以便将所述征信终端系统中的征信数据上报至所述征信数据库。
参考图3,各征信终端系统B’可将征信数据传至对应终端代理,如果要将所述征信终端系统B’中的征信数据上报至所述征信数据库C,只需实现终端代理单向访问所述征信数据库C即可,而所述征信数据库C则需暴露在所有节点可访问至的网络环境中或利用VPN接入的网络环境中。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各终端代理与所述征信数据库C之间可通过网络直连、代理接入(即终端代理单向访问)、VPN接入或半自动写盘等方式实现数据的增量交换,具体如下:当所述业务系统A与所述征信数据库C之间网络物理互通时,通过网络直连的方式实现数据交换;当所述业务系统A与所述征信数据库C之间网络物理不互通时,通过代理接入或VPN接入的方式实现数据交换;当所述业务系统A与所述征信数据库C之间网络为完全物理隔离时,通过半自动写盘的方式实现数据交换。其中,图3中的
Figure BDA0002522533230000091
表示客户访问终端,具体可以是图2中的业务系统A或用于供信用主体填报数据的征信窗口D’。
其中,为了减轻所述征信数据库C的承载压力,各征信终端系统B’可根据需求通过数据分时的方式将各自的征信数据上报至所述征信数据库C,而尽量避免同步上报,进而避免大量数据同时涌入所述征信数据库C带来的数据处理压力。例如,每个业务系统可设定为在每天的某个固定时间点进行数据上报;而且,越是重要的业务,对应业务系统的征信数据上报的频率可设置得越高,以此来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步骤201中信用主体在线填报数据时通常是按照相应的表单填写,而表单需要按照征信指标生成,以便信用主体按照统一的标准格式进行填写,方便管理。另一方面,所述征信终端系统B’中的数据(包含了业务系统A中的全部数据以及信用主体在线填报的数据)很多,在步骤202中并不需要全部上报,而只需将其中涉及征信的一部分数据(即征信数据)上报至所述征信数据库C,至于具体将哪些征信数据上报,同样是按照相应的征信指标来选择,从而利用指标化建立统一的量化标准,适合政府工作特点。其中,所述征信指标是由所述征信控制终端E制定并分发。因此,在所述征信终端系统通过所述终端代理访问所述征信数据库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征信控制终端E通过所述终端代理将征信指标发送至所述征信终端系统B’,以便所述征信终端系统B’基于所述征信指标生成在线表单提供给所述信用主体填写,同时按照所述征信指标的要求抽取出对应的征信数据发送给所述终端代理,进而由所述终端代理上报至所述征信数据库C。其中,不同的业务对应的征信指标也可能不同,则所述征信控制终端E需针对不同的业务系统A分别制定不同的征信指标,并按照映射关系将各征信指标发送至对应的终端代理,从而实现各节点的差异性管理。
下面结合附图,对前文提到的各种网络接入模式进行分别介绍:
(1)网络直连模式。当所述业务系统A与所述征信数据库C之间网络物理互通时,所述终端代理与所述征信数据库C之间通过网络直连的方式实现数据交换,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数据交换方式,具体为:
所述征信终端系统B’可直接单向访问或双向访问所述征信数据库C所在的网络环境,从而将所述征信终端系统B’中的征信数据上报至所述征信数据库C;或者,所述征信终端系统B’先访问所述终端代理,所述终端代理再单向访问或双向访问所述征信数据库C所在的网络环境,从而将所述征信终端系统B’中的征信数据上报至所述征信数据库C。在该模式下,为了部署方便所述征信终端系统B’与所述终端代理可部署至同一服务器,当然也可独立部署,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2)代理接入模式:当所述业务系统A与所述征信数据库C之间网络物理不互通时,所述终端代理与所述征信数据库C之间可通过代理接入的方式实现数据交换,具体为:
业务系统的工作环境为加强本地网络安全,可建立中间网络访问环境,进而构建以终端代理单向访问征信数据库C所在的网络;在该条件下,将所述终端代理部署至中间网络访问环境中,如图5所示。在进行数据交换时,所述征信终端系统B’(对应于图5中的业务核心网络)先双向访问所述终端代理,进而将征信数据发送至所述终端代理(对应于图5中的中间网络);所述终端代理再单向访问所述征信数据库C(对应于图5中的征信数据网络),进而将征信数据转发上报至所述征信数据库C。
(3)VPN接入模式:当所述业务系统A与所述征信数据库C之间网络物理不互通时,所述终端代理与所述征信数据库C之间还可通过VPN接入的方式实现数据交换,即利用第三方VPN设施实现所述终端代理单向访问所述征信数据库C。
(4)半自动写盘模式:当所述业务系统A与所述征信数据库C之间网络为完全物理隔离时,所述终端代理与所述征信数据库C之间可通过半自动写盘的方式实现数据交换,即借助U盘、网络硬盘等物理存储设备进行数据摆渡,通过界面形态提醒管理人员定期将物理存储设备的数据进行转存与加载,从而实现数据的半自动化摆渡。在该模式下,实际上是需要采用“双代理”设计,即针对每个征信终端系统B’部署两个终端代理,分别记为第一终端代理和第二终端代理,并分别实现写入和读取的功能,如图6所示,前后两个计算机图标分别表示第一终端代理和第二终端代理。结合图6,半自动写盘过程具体为:
所述征信终端系统B’(对应于图6中的内部接入)双向访问所述第一终端代理,进而将征信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代理;管理人员定时将物理存储设备连在所述第一终端代理上,以便所述第一终端代理将征信数据写入物理存储设备,进而实现数据缓存;管理人员再将物理存储设备连在所述第二终端代理上,以便所述第二终端代理通过读取所述物理存储设备来获取征信数据,并通过单向访问所述征信数据库C将征信数据转发上报至所述征信数据库C。
通过上述分布式节点设计,可全面支持网络直连、代理接入、VPN接入、完全物理隔离等多种网络接入模式,形成多网络融合模式下的网络架构形态,有效解决了复杂网络环境下的征信活动,克服了网络不互通时的技术障碍;征信数据库可通过多种途径接入征信数据,从而实现征信数据的跨网络、跨节点获取。
进一步地,在如图1所示的传统征信方法中,当信用主体填报信息时,信息直接填报至征信数据库C,而征信数据库C是不能将填报的信息给到各业务系统A,由业务系统A去核实信息的有效性或真实性的,因为信息的归属关系并不在业务系统A;这时即便信用主体填报的信息是错的、虚假的,征信数据库C也只能默认是正确的;如果由征信数据库C去对各信用主体填报的数据进行信息核实,则会带来巨大的处理压力。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信用主体可直接在线填报个人数据至所述征信终端系统B’,由于填报信息的归属关系在业务系统A中,因此可直接在业务系统一侧进行信息校验;则在所述信用主体在线填报数据至所述征信终端系统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业务系统A同步至所述征信终端系统B’中的数据,所述征信终端系统B’对信用主体填报数据的有效性和/或真实性进行验证,并将验证通过的数据进行保留,将验证未通过的数据进行剔除。如此一来,填报数据都交给对应的征信终端系统B’进行校验,不仅可快速准确地完成信息校验工作,而且还大大减轻了中心节点的数据处理压力。
进一步地,在如图1所示的传统征信方法中,如果同一用户的数据有多个源头,容易出现数据重复化现象,例如某个人的婚姻信息如果有两个源头,就会出现“被重婚”的问题。传统征信方法中需要依靠征信数据库C来进行数据区分并去重,但征信数据库C中的数据量巨大,去重工作很难展开,使得中心节点的处理压力很大。为了避免数据重复化现象,通常会采用数据采集“一数一源”的思路,即针对一个用户仅采集一个源头的数据,但这也很难实现,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数多源”的现象。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都暂存在所述征信终端系统B’中,可以由所述征信终端系统B’直接完成中心去重工作后,再将无重复的数据上报至所述征信数据库C。由于所述征信终端系统B’中的数据量相比所述征信数据库C中会小很多,将所述征信数据库C的去重工作分摊给各征信终端系统B’,去重工作会容易的多,整体的处理性能也大大提高。通过上述方法,无需过于强调数据采集“一数一源”,而是通过网络化、节点化的多源采集、中心去重解决数据重复化现象。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各征信终端系统B’与各终端代理均由所述征信控制终端E统一管理控制。一方面,所述征信控制终端E需要对各终端代理进行授权管理,只有获得授权的终端代理才可以访问所述征信控制终端E或所述征信数据库C,进而获取征信指标或上报征信数据。另一方面,所述征信控制终端E还会对各征信终端系统B’与各终端代理进行心跳监测,以确定是否有存在异常的节点,进而方便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公共征信方法主要有以下优势:
终端代理与征信数据库之间可支持多种网络接入模式,解决了原有的网络不互通时的技术障碍,尤其还可对完全物理隔离网络进行支持,实现了互联网、业务专网、政务外网等复杂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征信采集,解决了跨网络、跨行业、跨业务的征信问题;将填报环节前置,采用数据分时上报机制,并由各征信终端系统完成数据校验、数据去重等工作,降低了中心节点的处理压力,提高整体处理性能。
实施例2:
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公共征信装置,用于实现实施例1中的分布式征信方法。结合图2和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征信装置主要包括征信数据库C、征信控制终端E和征信终端系统B’。
所述征信控制终端E部署在征信数据库C所在的网络环境中;所述征信终端系统B’包含多个,分别对应部署在各业务系统A所在的网络环境中,每个征信终端系统B’还分别对应部署有终端代理,且各征信终端系统B’以及各终端代理均由所述征信控制终端E统一管理控制。所述征信终端系统B’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小型的业务系统,所述终端代理实际上相当于所述征信终端系统B’与征信数据库C/征信控制终端E之间的中间桥梁。
基于图2所示的征信装置,信息的传递过程大致为:征信数据先由征信窗口D’或业务系统A传递至所述征信终端系统B’,再由各征信终端系统B’传递至所述征信数据库C;征信指标数据由所述征信控制终端E传递至各征信终端系统B’。具体地,所述业务系统A中的数据以及信用主体在线填报的数据均存放在所述征信终端系统B’中;其中,信用主体通过征信窗口D’直接在线填报数据至所述征信终端系统B’,所述业务系统A中的数据可实时或定时增量同步至所述征信终端系统B’。所述征信终端系统B’中的征信数据通过所述终端代理上报至所述征信数据库C,所述征信控制终端E制定的征信指标通过所述终端代理传送至所述征信终端系统B’。
其中,各终端代理与所述征信数据库C之间可通过网络直连、代理接入、VPN接入或半自动写盘的方式实现数据交换,各网络接入模式具体可参考实施例1中的相关介绍,在此不做赘述。所述终端代理与所述征信终端系统B’可分别部署至不同的服务器上,也可部署至同一服务器上,其部署模式具体可取决于业务系统A与征信数据库C之间的网络接入形态。
下面结合附图,对征信控制终端E、终端代理、征信终端系统B’以及征信数据库C的设计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1)征信控制终端
结合图7,所述征信控制终端E主要包括征信指标模块、征信主体模块和终端接入管理模块(图中未示出)。
所述征信指标模块用于根据不同业务系统建立相应的征信指标,即根据不同区域、政府管理形态建立征信指标,则不同的业务系统A对应有不同的指标模型,所述指标模型中通常会包含基本信息、单位公示信息以及合同信息等等,但并不唯一限定。
所述征信主体模块用于对当前所述征信数据库C中的存储主体及征信记录进行查询,这里的征信主体也就是前文提到的信用主体,具体可以是自然人、市场主体以及其它主体。
所述终端接入管理模块用于实现对各终端代理的授权,可以支持目前主流的令牌、私钥、IP锁定、证书等多种授权形态。以证书为例,可通过如图8所示的算法完成KEY文件生成:终端代理或征信终端系统B’(对应图中的计算机图标)根据所署环境读取相应的CPU唯一代码、网卡唯一代码、当前时间戳、两位的校验码等,依据内嵌的RSA加密算法生成相应的32位数字,通过在线(或离线)等形式将该数字提交给所述征信控制终端E进行授权,并下载相对应的.Key授权文件存储,即可独立使用终端。其中,内嵌加密算法支持配置更换算法文件,也就是不仅限于RSA加密算法,还可根据需要选择其他合适的加密算法。
除KEY授权外,根据不同应用场景还提供令牌(Token)、私钥(SSL)、IP锁定等技术有效验证其通信信息的合法性,防止非法侵入获取信息,相关技术手段具体应用场景如下:a)令牌:对使用最终用户授权,避免方法非法信息;b)SSL:对网络通信进行有效加密传输;c)IP锁定:对消息传输终端进行锁定,终端代理需将IP报给征信控制终端。其中,令牌与SSL通常独立使用,而IP锁定可与前两者组合使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征信控制终端E与所述终端代理的通信全面支持当前主流的数据交换技术、Http、WebSocket等手段。其中,WebSocket是在所述征信控制终端可访问相应的终端代理时使用,基于该技术实现各类信息的及时传输;而针对所述终端代理单向访问所述征信控制终端或所述征信数据库的场景,则使用Http或数据交换工具,在此基础上可进行定时策略配置来进行增量同步配置传输,其配置定时策略取决于部署环境服务能力、单批次同步数量等。其中,所述定时策略配置主要规定了终端代理向征信数据库上报数据的时间、频率和数据量等参数,例如设定每天固定的时间进行上报,或者每隔预设时间进行上报,每次上报的数据量为N,等等。
进一步地,所述征信控制终端在设计时通常还需实现征信信息检索、心跳监测以及账号与指标分发等功能,具体如下:a)征信信息检索:主要是指对从各终端代理获取的各类征信信息进行检索,支持按时间区间、节点、信用主体等组合条件检索。b)心跳监测:是指对各接入的终端代理和/或征信终端系统进行监测,针对持续多个监测点都存在异常活动的节点进行告警,通过电脑可展示屏幕、手机终端短信(需接入第三方短信平台)或微信等形式提醒;其中,具体的心跳监测点阈值在基础环境配置信息中配置。c)账号与指标分发:是指对所有访问终端代理或征信终端系统的所有账号、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实现所属机构(即对应的业务系统)与报送指标的映射;借助该映射可有效解决征信指标信息的不同节点分发服务,从而实现了各节点的差异性管理。
另外,所述征信控制终端中通常需要内嵌一数据库来实现数据的暂存,例如心跳监测数据、征信指标数据等等,从而可支持第三方数据交换工具的动态增量交换。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征信控制终端也可与所述征信数据库共用一个内嵌数据库,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2)终端代理
继续结合图7,所述终端代理主要包括代理驱动系统、接收系统、发送系统和转发系统。
所述代理驱动系统用于基于在线配置方式接入与所述征信数据库、所述征信控制终端的程序的配置与测试,配置内容主要包括对应的服务地址和数据接受形态(包括Http、WebSocket、消息、数据交换等)。
所述接收系统基于HttpAdapter、WebSocketAdapter、MessageAdapter等适配器实现与征信控制终端的通信,进而接收征信数据或征信指标数据;所述发送系统于HttpAdapter、WebSocketAdapter、MessageAdapter等适配器实现与征信控制终端的通信,进而发送征信数据或征信指标数据。其中,所述接收系统根据数据接受形态来获取所需数据,例如,配置数据交换则选择对应的品牌数据交换工具。所述转发系统用于将接收到的征信数据或征信指标数据通过消息队列的形式进行及时转发。
当所述终端代理与所述征信数据库之间通过网络直连、代理接入或VPN接入的方式实现数据交换时,所述终端代理一方面通过接收系统接收来自所述征信终端系统的征信数据,再通过转发系统将征信数据转发上报至所述征信数据库即可;另一方面通过接收系统接收来自所述征信控制终端的征信指标数据,再通过发送系统将征信指标数据发送给所述征信终端系统。
也就是说,当通过网络直连、代理接入或VPN接入实现数据交换时,以上结构即可实现,而当终端代理与所述征信数据库之间通过半自动写盘的方式实现数据交换时,即终端代理与征信控制终端之间网络完全物理隔离时,则需将征信数据进行本地缓存,再通过物理存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在这种场景下,所述终端代理还需进一步包括缓存系统和读写系统,所述缓存系统用于将征信数据进行本地缓存,所述读写系统用于进行数据交换。
结合图8和图9,所述读写系统包括写入子系统和读取子系统,所述写入子系统主要用于定时读取增量数据,利用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并按存储系统结构将数据写入相应的数据文件(即dt文件)中;其中,Dt文件的单个文件最大存储容量可在相应的配置环境中配置,大于文件容量大小的数据则会按切割为多个文件(例如每100M一个文件)。所述读取子系统用于按照存储规则将数据进行加载、解密校验并存入相应的本地存储系统中。参考实施例1可知,在完全物理隔离模式下,实际上是采用“双代理”设计,则其中一个终端代理主要是利用其写入子系统实现写硬盘的功能,而另一个终端代理则主要是利用其读取子系统实现读硬盘的功能。
其中,存储介质的存储系统结构设计可参考图10:data路径用于存储每次转存所需dt文件的路径,转存完成后,该路径下相关文件将被清空;Config提供终端代理、征信终端系统间的配置信息、总报送量、本次报送量、单数据文件报送数量及时间等信息,用于校验数据使用;.mark存储标注信息,对于未转存成功的文件进行相应的数据标注,通常只单向存储上一次转存信息;log预留一定空间(例如100M)的固定log文件空间,超出部分按时间删除,具体空间信息可在配置时根据需要调整大小;error存储出错的dt数据文件。
(3)征信终端系统
继续结合图7,所述征信终端系统主要包括代理连接器、征信指标暂存系统(VIndex)、征信数据本地存储系统(VData)、在线填报系统(Vwrite)、共享写入系统(VShare)和报送同步标识管理系统。
所述代理连接器完成与所述终端代理的连接配置,配置内容包括代理服务地址、端口、与代理的连接形态等内容,经连接可测试验收该代理连接器是否可用。
所述征信指标暂存系统实现征信指标数据的本地缓存,所述征信数据本地存储系统实现征信数据的本地缓存。上述两个缓存系统均可分为三级层级:文件缓存、数据库缓存和内存缓存,文件层级是最底层,如图11所示,在应用时可根据具体场景需求采用不同的缓存层级,具体可通过环境配置选择不同的层级,有条件的可直接选择内存层级,一般则可使用数据库缓存;当适配数据库层级时,相应指标不存储至文件层,而是直接存储至数据库。
其中,文件缓存是将指标信息直接写成JSON格式文件,使用时根据配置指向直接进行展示;数据库缓存写入是将指标信息写入内嵌数据库,使用时则通过JDBC驱动加载使用;内存缓存则是建立数据的二级缓存,利用Redis等技术手段将json文件或数据库指标信息直接写入至Redis中并常驻内存,默认1小时刷新一次,刷新配置则可以通过环境参数配置设置。具体实现原理可参考图12,在此不做赘述。
所述在线填报系统主要基于征信指标自动生成在线表单,使得填写人员可通过浏览器直接访问填写相关征信指标信息。
所述共享写入系统在内嵌数据库中开放一批共享账号,各单位可根据共享账号直接将征信数据写入该内嵌数据库中,而共享写入系统则可通过线上实现共享账号的管理与维护授权。
所述报送同步标识管理系统主要用于对已通过所述终端代理上报的各类征信数据进行管理标注,形成报送信息统计,以便借助终端代理实现与所述征信数据库的征信数据报送情况在线对账,从而确保征信数据已经准确上报至所述征信数据库。
(4)征信数据库
所述征信数据库中也可内嵌一数据库,在设计时按照征信指标在内嵌数据库中动态建立数据库物理模型,则各类报送入库信息可按照行政所属区域、节点等进行合并规整。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征信数据库还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全字段、相关指标核心字段的快速、高速查重,避免多源数据重复提交报送等问题。
通过以上结构设计,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实现实施例1中的分布式公共征信方法,不仅实现了互联网、业务专网、政务外网等复杂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征信采集,解决了跨网络、跨行业、跨业务的征信问题;还可降低中心节点的处理压力,提高整体处理性能。
实施例3:
在上述实施例1提供的分布式公共征信方法的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分布式公共征信装置,如图13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架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分布式公共征信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21以及存储器22。其中,图13中以一个处理器21为例。
所述处理器21和所述存储器22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13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所述存储器22作为一种分布式公共征信方法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易失性软件程序、非易失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实施例1中的分布式公共征信方法。所述处理器21通过运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22中的非易失性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分布式公共征信装置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实施例1的分布式公共征信方法。
所述存储器2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存储器22可选包括相对于所述处理器2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所述处理器21。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所述程序指令/模块存储在所述存储器22中,当被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21执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1中的分布式公共征信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4所示的各个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分布式公共征信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每个业务系统分别部署征信终端系统,各征信终端系统由征信控制终端统一管理控制;其中,每个征信终端系统还分别设置终端代理;则对于每个业务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业务系统中现有的数据同步至所述征信终端系统,信用主体在线填报数据至所述征信终端系统,由所述征信终端系统进行两路数据的暂存;
所述征信终端系统通过所述终端代理访问所述征信数据库,以便将所述征信终端系统中的征信数据上报至所述征信数据库;
其中,各终端代理与所述征信数据库之间通过网络直连、代理接入、VPN接入或半自动写盘的方式实现数据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公共征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业务系统与所述征信数据库之间网络互通时,所述终端代理与所述征信数据库之间通过网络直连的方式实现数据交换,具体为:
所述征信终端系统或所述终端代理单向访问或双向访问所述征信数据库,以便将所述征信终端系统中的征信数据上报至所述征信数据库;其中,所述征信终端系统与所述终端代理部署至同一服务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公共征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业务系统与所述征信数据库之间网络不互通时,所述终端代理与所述征信数据库之间通过代理接入或VPN接入的方式实现数据交换;其中,代理接入方式具体为:
建立中间网络访问环境,并将所述终端代理部署至中间网络访问环境中;
所述征信终端系统双向访问所述终端代理,进而将征信数据发送至所述终端代理;
所述终端代理单向访问所述征信数据库,进而将征信数据转发上报至所述征信数据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公共征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业务系统与所述征信数据库之间网络为完全物理隔离时,所述终端代理与所述征信数据库之间通过半自动写盘的方式实现数据交换;其中,所述终端代理包括第一终端代理和第二终端代理,则半自动写盘方式具体为:
所述征信终端系统双向访问所述第一终端代理,进而将征信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代理;
所述第一终端代理将征信数据写入物理存储设备,以便实现数据缓存;
所述第二终端代理通过读取所述物理存储设备来获取征信数据,并通过单向访问征信数据库将征信数据转发上报至所述征信数据库。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分布式公共征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用主体在线填报数据至所述征信终端系统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业务系统同步至所述征信终端系统中的数据,所述征信终端系统对信用主体填报数据的有效性和/或真实性进行验证,并将验证通过的数据进行保留,将验证未通过的数据进行剔除。
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分布式公共征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征信终端系统通过所述终端代理访问所述征信数据库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征信控制终端通过所述终端代理将征信指标发送至所述征信终端系统,以便所述征信终端系统基于所述征信指标生成在线表单提供给所述信用主体填写,同时按照所述征信指标的要求抽取出对应的征信数据发送给所述终端代理,进而由所述终端代理上报至所述征信数据库。
7.一种分布式公共征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征信控制终端以及针对每个业务系统分别部署的征信终端系统,各征信终端系统由所述征信控制终端统一管理控制,且每个征信终端系统还分别对应部署有终端代理;
所述业务系统中的数据以及信用主体在线填报的数据均存放在所述征信终端系统中,所述征信终端系统中的征信数据通过所述终端代理上报至征信数据库,所述征信控制终端制定的征信指标通过所述终端代理传送至所述征信终端系统;其中,各终端代理与所述征信数据库之间通过网络直连、代理接入、VPN接入或半自动写盘的方式实现数据交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布式公共征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征信控制终端包括征信指标模块、征信主体模块和终端接入管理模块;
其中,所述征信指标模块用于根据不同业务系统建立相应的征信指标,所述征信主体模块用于对所述征信数据库中的记录进行查询,所述终端接入管理模块用于实现对各终端代理的授权。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布式公共征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代理包括代理驱动系统、接收系统、发送系统和转发系统;
其中,所述代理驱动系统用于基于在线配置方式接入与所述征信数据库、所述征信控制终端的配置与测试,所述接收系统用于接收征信数据或征信指标,所述发送系统用于发送征信数据或征信指标,所述转发系统用于将接收到的征信数据或征信指标进行转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布式公共征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当终端代理与所述征信数据库之间通过半自动写盘的方式实现数据交换时,所述终端代理还包括缓存系统和读写系统,所述缓存系统用于将征信数据进行本地缓存,所述读写系统用于进行数据交换;
其中,所述读写系统包括写入子系统和读取子系统,所述写入子系统用于读取增量数据并按存储系统结构将数据写入相应的数据文件;所述读取子系统用于按照存储规则将数据进行加载并存入相应的存储系统中。
CN202010495207.6A 2020-06-03 2020-06-03 一种分布式公共征信方法与装置 Pending CN1118824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95207.6A CN111882470A (zh) 2020-06-03 2020-06-03 一种分布式公共征信方法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95207.6A CN111882470A (zh) 2020-06-03 2020-06-03 一种分布式公共征信方法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2470A true CN111882470A (zh) 2020-11-03

Family

ID=73154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95207.6A Pending CN111882470A (zh) 2020-06-03 2020-06-03 一种分布式公共征信方法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8247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63885A (zh) * 2020-11-26 2021-03-09 北京宏景世纪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同步实现方法、集分式数据系统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5799A (zh) * 2005-01-31 2005-07-27 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 基于远程代理的分布式统一数据存取系统
CN1746920A (zh) * 2004-09-10 2006-03-15 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个人信用征信系统
CN101727645A (zh) * 2008-10-23 2010-06-09 多友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个人信用征信系统及方法
CN103139251A (zh) * 2011-11-29 2013-06-05 神州数码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技术的方法
CN104243185A (zh) * 2013-06-06 2014-12-24 神州数码系统集成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体验式业务监控系统与方法
CN104811463A (zh) * 2014-01-27 2015-07-29 上海盈灿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一种云征信系统及其查询方法
CN106373068A (zh) * 2016-08-26 2017-02-01 芜湖创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公共数据中心平台
CN107169648A (zh) * 2017-05-10 2017-09-15 成都衔石科技有限公司 工程建设招投标环节的企业信用信息的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08376312A (zh) * 2018-02-07 2018-08-07 淄博职业学院 一种建设工程信用体系系统和信用评价方法
CN109493080A (zh) * 2018-11-26 2019-03-19 深圳乐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数据的审核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09902118A (zh) * 2019-02-26 2019-06-18 上海浪潮云计算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政府数据开放的数据资源跨网交换系统及方法
CN110109949A (zh) * 2017-12-26 2019-08-09 北京航天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社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6920A (zh) * 2004-09-10 2006-03-15 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个人信用征信系统
CN1645799A (zh) * 2005-01-31 2005-07-27 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 基于远程代理的分布式统一数据存取系统
CN101727645A (zh) * 2008-10-23 2010-06-09 多友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个人信用征信系统及方法
CN103139251A (zh) * 2011-11-29 2013-06-05 神州数码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技术的方法
CN104243185A (zh) * 2013-06-06 2014-12-24 神州数码系统集成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体验式业务监控系统与方法
CN104811463A (zh) * 2014-01-27 2015-07-29 上海盈灿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一种云征信系统及其查询方法
CN106373068A (zh) * 2016-08-26 2017-02-01 芜湖创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公共数据中心平台
CN107169648A (zh) * 2017-05-10 2017-09-15 成都衔石科技有限公司 工程建设招投标环节的企业信用信息的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10109949A (zh) * 2017-12-26 2019-08-09 北京航天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社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CN108376312A (zh) * 2018-02-07 2018-08-07 淄博职业学院 一种建设工程信用体系系统和信用评价方法
CN109493080A (zh) * 2018-11-26 2019-03-19 深圳乐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数据的审核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09902118A (zh) * 2019-02-26 2019-06-18 上海浪潮云计算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政府数据开放的数据资源跨网交换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63885A (zh) * 2020-11-26 2021-03-09 北京宏景世纪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同步实现方法、集分式数据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32571B (zh) 业务流程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设备
CN109471744B (zh) 基于区块链的主链加并行多子链系统架构
CN106528775B (zh) 支持逻辑多链的私有区块链运行支撑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6503574B (zh) 区块链安全存储方法
CN103942252B (zh) 一种恢复数据的方法及系统
CN104935680B (zh) 一种多层级共享缓存的递归域名服务系统和方法
CN102170440B (zh) 适用于存储云间数据安全迁移的方法
US20230109969A1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based on node internal memory, device and medium
CN108923932A (zh) 一种去中心化协同验证模型及验证算法
CN108810041A (zh) 一种分布式缓存系统的数据写入及扩容方法、装置
CN111213340A (zh) 选择用于密码功能的证明委托并使其安全
CN104836862B (zh) 一种智能终端数据存储方法
CN105516110A (zh) 移动设备安全数据传送方法
CN109117275A (zh) 基于数据分片的对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040024A (zh) 一种资源访问权限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8347459A (zh) 一种云端数据快速存储方法及装置
CN107820052A (zh) 基于评标业务数据和视频数据的融合方法及系统
CN106375118A (zh) 一种多视角的流量混杂回放方法与装置
CN103490978A (zh) 终端、服务器和消息监视方法
CN103327036B (zh) 互联网浏览设备的标识方法以及Cookie服务器
CN111882470A (zh) 一种分布式公共征信方法与装置
CN106921648A (zh) 数据存储方法、应用服务器及远程存储服务器
CN110334531A (zh) 虚拟机密钥的管理方法、主节点、系统、存储介质及装置
KR102139551B1 (ko) 유언장을 관리하는 서버 및 방법
CN110633326A (zh) 物联网的天气数据在区块链上的上链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