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67142A - 一种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67142A
CN111867142A CN201910356988.8A CN201910356988A CN111867142A CN 111867142 A CN111867142 A CN 111867142A CN 201910356988 A CN201910356988 A CN 201910356988A CN 111867142 A CN111867142 A CN 1118671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bearer
network
equipment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5698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67142B (zh
Inventor
许胜锋
杨艳梅
葛翠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5698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67142B/zh
Priority to EP20798740.5A priority patent/EP3952599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0/077436 priority patent/WO2020220820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8671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7142A/zh
Priority to US17/512,756 priority patent/US20220053584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671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71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7/00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 G08C17/02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using a radio lin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39/00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C39/02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use
    • B64C39/024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use of the remote controlled vehicle type, i.e. RPV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02Airborne stations
    • H04B7/18506Communications with or from aircraft, i.e. aeronautical mobile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10/00Type of UAV
    • B64U10/10Rotorcrafts
    • B64U10/13Flying platfor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2201/00UAV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light contr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设备及系统,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可以不通过服务器实现设备间通信承载的建立,减小设备间的通信时延。本申请中的第一设备通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包括有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的第一消息,接收第一网络设备根据该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获取的与第一设备由配对关系的第二设备的第二承载信息,使得第一设备可以在没有服务器参与的情况下,实现直接转发链路的建立,同时可以有效地降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间的通信时延。

Description

一种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立C2通信承载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是一种具有自主动力的非载人飞行器,可通过人工操控或自动驾驶执行多种任务,包括农业植保、电力巡检、警用执法、地质勘探、环境监测、森林防火、救灾以及影视航拍等。领域。UAV与无人机控制器(UAV Controller,UAC)UAC与UAV间通过发送采集到的信息以及控制数据实现UAC对UAV的指挥和控制,就需要建立UAC与UAV之间的指挥和控制(Command and Control,C2)通信承载实现上述过程。
现有的建立C2通信承载的方法通常是通过无人机服务器(UAV server,UVS)来实现的,但是对于没有配置或者无法成功连接至UVS的UAV或者UAC来说,则无法通过UVS来实现;另外,由于采集信息的上报以及控制数据通常对时延和可靠性要求较为严格(例如要求时延在100毫秒级到10毫秒级,要求误包率低于10-3),通过UVS来实现C2通信承载的建立会降低C2通信的时敏性,因此,面对控制数据低时延传输要求,需要建立本地直接转发链路来促进无人机时敏控制。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能够不通过服务器实现设备间通信承载的建立,减小设备间的通信时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该方法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设备从第一设备接收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用于请求建立通信承载,该通信承载用于传输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信息;其中,第一消息包括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该第一网络设备根据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获取第二设备的第二承载信息;其中,第二承载信息用于建立通信承载,第二承载信息包括第二设备的地址信息;该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响应消息。
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消息中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获取第二设备的第二承载信息,指示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通信信息。从而在没有服务器的参与下,实现直接转发链路的建立,以及有效地降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间的通信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响应消息包括第二承载信息。第一网络设备通过指示第一设备根据第二承载信息向第二设备发送通信信息。从而在没有服务器的参与下,实现直接转发链路的建立,以及有效地降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间的通信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获取第二设备的第二承载信息之后,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承载信息。第一网络设备通过指示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承载信息向第二设备转发来自第一设备的,发往第二设备的通信信息。从而在没有服务器的参与下,实现直接转发链路的建立,以及有效地降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间的通信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网络设备根据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获取第二设备的第二承载信息,包括:响应于接收到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该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二设备信息获取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该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获取第二承载信息;其中,第二设备信息包含在该第一网络设备从第一设备接收的第一消息中;或该第一网络设备从第三网络设备获取第二设备信息。第一网络设备根据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在第二承载建立之后,根据第二设备信息获取第二承载信息,使得可以指示第一设备或者第二网络设备实现直接转发链路的建立,以便有效地降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间的通信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二设备信息获取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包括:该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二设备信息查询获取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其中,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储存在第一网络设备;或,该第一网络设备向第四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用于请求获取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其中,第二消息包括第二设备信息;该第一网络设备从第四网络设备接收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通过在第一网络设备或者第四网络设备中存储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以便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快速方便的获取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加快通信承载的建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获取第二承载信息,包括:该第一网络设备向第四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消息,用于请求获取第二承载信息;该第一网络设备从第四网络设备接收第二承载信息;或,该第一网络设备从第四网络设备接收第二承载信息的存储位置信息,其中,第二承载信息存储在第五网络设备;该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承载信息的存储位置信息从第五网络设备获取第二承载信息。通过在第四网络设备或者第五网络设备中存储第二承载信息,以便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快速方便的获取第二承载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四网络设备和第五网络设备中未存储第二承载信息,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一网络设备触发第二设备建立第二承载。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在第二承载未建立时,触发建立该第二承载,缩短通信承载建立时间,有效地降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间的通信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网络设备根据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获取第二设备的第二承载信息,包括:该第一网络设备根据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确定通信承载方式为本地转发;或该第一网络设备从第六网络设备获取通信承载方式为本地转发;该第一网络设备根据通信承载方式获取第二设备的第二承载信息。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在第一消息指示建立本地转发链路时,获取第二承载信息,从而可以根据该指示快速建立通信承载,有效地降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间的通信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响应消息之前或之后,该方法还包括:第一网络设备向第四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消息,第四消息包括第一承载的状态信息、第一设备信息和第一承载信息,第四消息用于指示第四网络设备存储第四消息中的信息。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在第一设备的承载状态发生变化时,在第四网络设备中存储相关信息,使得在需要时,可以快速方便的获取相关信息,加快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间通信链路的建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五消息,该第五消息包括第一承载信息;其中,第一承载信息包括第一设备的地址信息;或,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六消息,该第六消息包括第一承载信息;其中,第一承载信息用于建立通信承载。第一网络设备通过向第二设备或者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承载信息,以便第一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一承载信息向第一设备发送通信信息,有效地降低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信息的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五网络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不同,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五网络设备交互第一承载与第二承载的配对转发信息。在第二设备不属于第二网络设备(属于第五网络设备)时,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五网络设备通过交互承载信息,使得可以快速方便获取第二承载信息。
第二方面,提供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应用于第二网络设备,该方法可以包括:第二网络设备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承载信息,该第二承载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网络设备建立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承载;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承载信息建立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承载。
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第二承载信息向第二设备转发来自第一设备的,发往第二设备的通信信息。从而在没有服务器的参与下,实现直接转发链路的建立,以及有效地降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间的通信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该第二网络设备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数据包检测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二网络设备检测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承载传输的数据包;其中,数据包检测指示信息包括数据包检测规则;第二网络设备根据该数据包检测规则检测该数据包。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数据包检测指示信息检测从第一设备发往第二设备的数据包,以便可以根据第二承载信息向第二设备转发该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承载信息将检测到的数据包的接收方信息修改为第二设备的地址信息。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快速方便地实现第一设备到第二设备通信信息的发送。
第三方面,提供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该方法可以包括:第一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其中,该第一消息包括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用于请求建立通信承载,该通信承载用于传输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信息;该第一设备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响应消息;其中,该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通信承载方式为本地转发。
上述第三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第一设备通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建立本地转发承载的消息,使得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该指示信息,在没有服务器的参与下,建立实现直接转发链路的建立,以及有效地降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间的通信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可以包括显式指示信息和隐式指示信息;其中,显式指示信息包括网络切片信息、数据网络信息和/或控制链路信息,隐式指示信息包括第一设备信息和/或第二设备信息。第一设备可以通过网络切片信息、数据网络信息和/或控制链路信息等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建立本地转发承载,使得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该指示信息,在没有服务器的参与下,建立实现直接转发链路的建立,以及有效地降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间的通信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响应消息可以包括第二承载信息,该第二承载信息用于建立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承载;该方法还可以包括:该第一设备根据第二承载信息建立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承载。通过这样的过程,第一设备可以在没有服务器的参与下,建立实现直接转发链路的建立,以及有效地降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间的通信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该第一设备根据第二承载信息封装该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承载传输的数据包,其中,所该数据包的接收方信息包括第二设备的地址信息。通过这样的过程,第一设备通过根据第二承载信息封装待传输数据包,可以在没有服务器的参与下,快速方便地完成该数据包的发送。
第四方面,提供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应用于第四网络设备,该方法可以包括:第四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网络设备的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一承载状态信息,第二承载状态信息,第二设备信息,第一设备信息,第一承载信息,第二承载信息,第二承载信息的存储位置信息,第一承载信息的存储位置信息;该请求消息获取的信息用于建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承载;该第四网络设备将上述至少一种信息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
上述第四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从第四网络设备中获取上述信息,可以加快通信承载的建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四网络设备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四消息,用于指示该第四网络设备存储第四消息中的信息;其中,第四消息包括上述至少一种信息;该第四网络设备存储上述至少一种信息。通过在第四网络设备中存储上述信息,以便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在需要时,快速方便的获取上述信息,加快通信承载的建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四消息可以包括第一承载信息或第二承载信息;在该第四网络设备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四消息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该第四网络设备将第一承载信息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或第二设备;或该第四网络设备将第二承载信息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或第一设备。通过上述过程,以便第一设备、第二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接收端的承载信息向接收端备发送通信信息,有效地降低信息发送的时延。
第五方面,提供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应用于第一系统,该第一系统包括第一网络设备、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该方法可以包括:第一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其中,第一消息包括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用于请求建立通信承载,该通信承载用于传输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信息;第一网络设备根据该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获取第二设备的第二承载信息;其中,该第二承载信息包括第二设备的地址信息;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响应消息,用于第一设备根据该响应消息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包。
上述第五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消息中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获取第二设备的第二承载信息,指示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通信信息。从而在没有服务器的参与下,实现直接转发链路的建立,以及有效地降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间的通信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响应消息包括第二承载信息。第一网络设备通过指示第一设备根据第二承载信息向第二设备发送通信信息。从而在没有服务器的参与下,实现直接转发链路的建立,以及有效地降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间的通信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系统还包括第二网络设备;在第一网络设备根据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获取第二设备的第二承载信息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承载信息。第一网络设备通过指示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承载信息向第二设备转发来自第一设备的,发往第二设备的通信信息。从而在没有服务器的参与下,实现直接转发链路的建立,以及有效地降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间的通信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根据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获取第二设备的第二承载信息,可以包括:响应于接收到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二设备信息查询获取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其中,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储存在第一网络设备;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获取第二承载信息;其中,第二设备信息包含在第一消息中。第一网络设备根据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在第二承载建立之后,根据第二设备信息获取第二承载信息,使得可以指示第一设备或者第二网络设备实现直接转发链路的建立,以便有效地降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间的通信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系统还可以包括第四网络设备;第一网络设备根据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获取第二设备的第二承载信息,包括:响应于接收到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第一网络设备向第四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用于请求获取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其中,第二消息包括第二设备信息;第一网络设备从第四网络设备接收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获取第二承载信息。通过在第一网络设备或者第四网络设备中存储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以便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快速方便的获取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加快通信承载的建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一网络设备未获取到第二承载信息,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设备触发第二设备建立第二承载。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在第二承载未建立时,触发建立该第二承载,缩短通信承载建立时间,有效地降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间的通信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根据响应消息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包,可以包括:第一设备根据第二承载信息封装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承载传输的数据包,其中,该数据包的接收方信息包括第二设备的地址信息;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包。第一设备通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建立本地转发承载的消息,使得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该指示信息,在没有服务器的参与下,建立实现直接转发链路的建立,以及有效地降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间的通信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根据响应消息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包,可以包括:第一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数据包检测规则检测该数据包;其中,该数据包检测规则由第二网络设备从第一网络设备获得;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承载信息将检测到的该数据包的接收方信息修改为第二设备的地址信息;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修改后的数据包。通过这样的过程,第一设备通过根据第二承载信息封装待传输数据包,可以在没有服务器的参与下,快速方便地完成该数据包的发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系统还可以包括第六网络设备;第一网络设备根据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获取第二设备的第二承载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设备根据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确定通信承载方式为本地转发;或第一网络设备从第六网络设备获取通信承载方式为本地转发;第一网络设备根据通信承载方式获取第二设备的第二承载信息。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在第一消息指示建立本地转发链路时,获取第二承载信息,从而可以根据该指示快速建立通信承载,有效地降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间的通信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响应消息之前或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设备向第四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消息,该第四消息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一设备信息,第二设备信息,第一承载状态信息,第二承载状态信息,第一承载信息,第二承载信息,第一承载信息的存储位置信息,第二承载信息的存储位置信息;其中,该第四消息用于指示第四网络设备存储该第四消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在第一设备的承载状态发生变化时,在第四网络设备中存储相关信息,使得在需要时,可以快速方便的获取相关信息,加快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间通信链路的建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五消息,该第五消息包括第一承载信息;其中,该第一承载信息包括第一设备的地址信息;或者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六消息,该第六消息包括第一承载信息;其中,该第一承载信息用于建立通信承载。第一网络设备通过向第二设备或者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承载信息,以便第一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一承载信息向第一设备发送通信信息,有效地降低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信息的时延。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第一网络设备,该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包括:接收模块,用于从第一设备接收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用于请求建立通信承载,该通信承载用于传输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信息;其中,第一消息包括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根据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获取第二设备的第二承载信息;其中,第二承载信息用于建立通信承载,第二承载信息包括第二设备的地址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设备发送响应消息。
上述第六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消息中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获取第二设备的第二承载信息,指示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通信信息。从而在没有服务器的参与下,实现直接转发链路的建立,以及有效地降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间的通信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响应消息包括第二承载信息。第一网络设备通过指示第一设备根据第二承载信息向第二设备发送通信信息。从而在没有服务器的参与下,实现直接转发链路的建立,以及有效地降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间的通信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信息获取模块根据所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获取第二设备的第二承载信息之后,信息获取模块还用于,通过发送模块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承载信息。第一网络设备通过指示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承载信息向第二设备转发来自第一设备的,发往第二设备的通信信息。从而在没有服务器的参与下,实现直接转发链路的建立,以及有效地降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间的通信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信息获取模块根据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获取第二设备的第二承载信息,包括:响应于接收模块接收到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信息获取模块根据第二设备信息获取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该信息获取模块根据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获取第二承载信息;其中,第二设备信息包含在该第一网络设备从第一设备接收的第一消息中;或该第一网络设备从第三网络设备获取第二设备信息。第一网络设备根据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在第二承载建立之后,根据第二设备信息获取第二承载信息,使得可以指示第一设备或者第二网络设备实现直接转发链路的建立,以便有效地降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间的通信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信息获取模块根据第二设备信息获取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包括:该信息获取模块根据第二设备信息查询获取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其中,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储存在第一网络设备;或,该第一网络设备向第四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用于请求获取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其中,第二消息包括第二设备信息;该信息获取模块通过接收模块从第四网络设备接收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通过在第一网络设备或者第四网络设备中存储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以便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快速方便的获取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加快通信承载的建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信息获取模块根据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获取第二承载信息,包括:该信息获取模块通过发送模块向第四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消息,用于请求获取第二承载信息;该信息获取模块通过接收模块从第四网络设备接收第二承载信息;或,该信息获取模块从第四网络设备接收第二承载信息的存储位置信息,其中,第二承载信息存储在第五网络设备;该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承载信息的存储位置信息从第五网络设备获取第二承载信息。通过在第四网络设备或者第五网络设备中存储第二承载信息,以便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快速方便的获取第二承载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四网络设备和第五网络设备中未存储第二承载信息,该信息获取模块还用于触发第二设备建立第二承载。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在第二承载未建立时,触发建立该第二承载,缩短通信承载建立时间,有效地降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间的通信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信息获取模块根据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获取第二设备的第二承载信息,包括:该信息获取模块根据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确定通信承载方式为本地转发;或该信息获取模块通过接收模块从第六网络设备获取通信承载方式为本地转发;该第一网络设备根据通信承载方式获取第二设备的第二承载信息。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在第一消息指示建立本地转发链路时,获取第二承载信息,从而可以根据该指示快速建立通信承载,有效地降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间的通信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发送模块向第一设备发送响应消息之前或之后,该发送模块还用于向第四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消息,第四消息包括第一承载的状态信息、第一设备信息和第一承载信息,第四消息用于指示第四网络设备存储第四消息中的信息。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在第一设备的承载状态发生变化时,在第四网络设备中存储相关信息,使得在需要时,可以快速方便的获取相关信息,加快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间通信链路的建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发送模块还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五消息,该第五消息包括第一承载信息;其中,第一承载信息包括第一设备的地址信息;或,该发送模块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六消息,该第六消息包括第一承载信息;其中,第一承载信息用于建立通信承载。第一网络设备通过向第二设备或者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承载信息,以便第一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一承载信息向第一设备发送通信信息,有效地降低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信息的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五网络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不同,该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还用于,与第五网络设备交互第一承载与第二承载的配对转发信息。在第二设备不属于第二网络设备(属于第五网络设备)时,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五网络设备通过交互承载信息,使得可以快速方便获取第二承载信息。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第二网络设备,该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包括:接收模块,用于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承载信息,该第二承载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网络设备建立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承载;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二承载信息建立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承载。
上述第七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第二承载信息向第二设备转发来自第一设备的,发往第二设备的通信信息。从而在没有服务器的参与下,实现直接转发链路的建立,以及有效地降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间的通信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接收模块还用于,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数据包检测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二网络设备检测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承载传输的数据包;其中,数据包检测指示信息包括数据包检测规则;该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该数据包检测规则检测该数据包。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数据包检测指示信息检测从第一设备发往第二设备的数据包,以便可以根据第二承载信息向第二设备转发该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第二承载信息将检测到的数据包的接收方信息修改为第二设备的地址信息。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快速方便地实现第一设备到第二设备通信信息的发送。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第一设备,该第一设备可以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其中,该第一消息包括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用于请求建立通信承载,该通信承载用于传输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信息;接收模块,用于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响应消息;其中,该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通信承载方式为本地转发。
上述第八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第一设备通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建立本地转发承载的消息,使得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该指示信息,在没有服务器的参与下,建立实现直接转发链路的建立,以及有效地降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间的通信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可以包括显式指示信息和隐式指示信息;其中,显式指示信息包括网络切片信息、数据网络信息和/或控制链路信息,隐式指示信息包括第一设备信息和/或第二设备信息。第一设备可以通过网络切片信息、数据网络信息和/或控制链路信息等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建立本地转发承载,使得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该指示信息,在没有服务器的参与下,建立实现直接转发链路的建立,以及有效地降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间的通信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响应消息可以包括第二承载信息,该第二承载信息用于建立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承载;该第一设备还可以包括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二承载信息建立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承载。通过这样的过程,第一设备可以在没有服务器的参与下,建立实现直接转发链路的建立,以及有效地降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间的通信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第二承载信息封装该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承载传输的数据包,其中,所该数据包的接收方信息包括第二设备的地址信息。通过这样的过程,第一设备通过根据第二承载信息封装待传输数据包,可以在没有服务器的参与下,快速方便地完成该数据包的发送。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第四网络设备,该第四网络设备可以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网络设备的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一承载状态信息,第二承载状态信息,第二设备信息,第一设备信息,第一承载信息,第二承载信息,第二承载信息的存储位置信息,第一承载信息的存储位置信息;该请求消息获取的信息用于建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承载;该第四网络设备将上述至少一种信息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
上述第九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从第四网络设备中获取上述信息,可以加快通信承载的建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接收模块还用于,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四消息,用于指示该第四网络设备存储第四消息中的信息;其中,第四消息包括上述至少一种信息;该第四网络设备存储上述至少一种信息。通过在第四网络设备中存储上述信息,以便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在需要时,快速方便的获取上述信息,加快通信承载的建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四消息可以包括第一承载信息或第二承载信息;在该第四网络设备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四消息后,该第四网络设备还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将第一承载信息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或第二设备;或将第二承载信息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或第一设备。通过上述过程,以便第一设备、第二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接收端的承载信息向接收端备发送通信信息,有效地降低信息发送的时延。
第十方面,提供一种第一系统,该第一系统包括:第一网络设备,用于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第二网络设备,用于实现如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第一设备,用于实现与第二设备之间如第三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第四网络设备,实现如第四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该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或第五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或第五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服务架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设备/第二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流程图一;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流程图二;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流程图三;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流程图四;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AV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MF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PF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DM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C2通信承载建立过程中,该C2通信承载的建立无需通过服务器的参与即可完成,可以降低由于服务器的参与造成的通信时延,以及可以解决第一设备和/或第二设备在没有配置服务器的情况下,无法成功建立C2通信承载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三代(3rd-Generation,3G)移动通信网络,第四代(4th-Generation,3G)移动通信网络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网络,第五代(5th-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新无线(New Radio,NR)网络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应用于下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以及后续的其他移动通信系统中,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中的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为控制面网络设备,例如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网元,或者其他具有通信承载建立功能的网络设备,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网络服务架构图。其中,图1以5G系统的网络服务架构为例展示了网络功能和实体之间的交互关系以及对应的接口,该5G系统的3GPP基于服务的网络架构(service-based architecture,SBA)包含的网络功能和实体主要包括: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或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Network,RAN)、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数据网络(Data Network,DN)、接入管理功能(Access Management Function,AMF)、会话管理功能SMF、认证服务功能(Authentication Server Function,AUSF)、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应用功能(Application Function,AF)、网络切片选择功能(Network SliceSelection Function,NSSF)、统一数据管理(Unified Data Management,UDM)、网络开放功能(Network Exposure Function,NEF)和网络存储功能(NF Repository Function,NRF)。
其中,UE、(R)AN、UPF和DN一般被称为数据面网络功能和实体,其他的部分则一般被称为控制面网络功能和实体,控制面网络功能和实体由3GPP采用或者3GPP定义的在一个网络里的处理功能,拥有定义的功能行为和3GPP定义的接口,网络功能能够作为一个运行在专有硬件上的网络元素或者运行在专有硬件上的软件实例或者在一个合适平台上进行实例化的虚拟功能比如在一个云基础设备被实施。
下面对各个功能和实体的主要功能做具体介绍。
(R)AN: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基站,例如:宏基站,微基站,分散单元-控制单元(distribute unit-control unit,DU-CU)等,其中,DU-CU是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中能够和UE进行无线通信的设备。另外,基站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或者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R)AN主要负责空口侧的无线资源管理、服务质量管理、数据压缩和加密等。需要说明的是,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备基站功能的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基站可以是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NodeB,eNB或e-NodeB),也可以是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中的gNB等。
UPF:主要负责用户数据的转发和接收。可以从DN接收用户数据,通过(R)AN传输给UE;UPF网元还可以通过(R)AN从UE接收用户数据,转发到DN。UPF网元中为UE提供服务的传输资源和调度功能由SMF管理和控制。具体的,UPF的功能有:1)本系统/异系统移动性锚点;2)与外部数据网络对接的PDN会话节点;3)数据包路由/转发,可以从DN接收用户数据,通过(R)AN传输给UE,UPF还可以通过(R)AN从UE接收用户数据,转发到DN,UPF网元中为UE提供服务的传输资源和调度功能由SMF管理控制;4)策略规则执行用户面部分以及数据包侦测;5)流量使用报告;6)上行分类支持业务流路由到外部数据网络;7)支持多连接PDU会话的分叉点;8)用户面的QoS处理,例如包过滤,上下行限流,选择通过;9)上行业务校验;10)上下行传输层数据包标记;11)下行数据包缓存和触发下行数据指示。
DN:例如:运营商服务、互联网接入或第三方服务,通过PDU会话与UE进行信息交互,其中,PDU会话可以包括多种类型,如IPv4、IPv6、以太网协议数据、非结构化数据。
AMF:属于核心网网元,主要负责控制面消息的处理,例如:接入控制、移动性管理、附着与去附着以及网关选择等功能。具体的,AMF的功能主要有:1)对接入网控制面进行处理;2)对NAS消息进行处理,负责NAS加密和完整性保护;3)注册管理;4)连接管理;5)接入性管理;6)移动性管理;7)合法信息截获;8)在UE与SMF之间提供会话管理消息;9)对于路由的会话管理(SM)消息实现透传,类似透传代理;10)接入鉴权;11)接入授权;12)在UE与短消息服务功能SMSF之间转发SMS消息(短消息);13)与AUSF和UE交互,获得UE鉴权中间密钥;14)计算接入网络的特定密钥。
SMF:主要功能有:1)会话管理,会话建立,修改和释放,包括对于UPF与AN节点之间的通道维护;2)UE IP地址分配和管理;3)选择并且控制用户面功能;4)在UPF上配置正确业务路由;5)策略控制功能的落地执行;6)策略执行与QoS的控制部分;7)合法截获;8)处理NAS消息中的会话管理部分;9)下行数据指示;10)发起接入网的特定会话管理信息(通过AMF路由);11)决定会话中与服务连续性的模式;12)漫游功能。
AUSF:主要负责网络安全,用于产生密钥,实现对于UE的双向鉴权,支持统一的鉴权框架。
PCF:主要功能有:1)支持管理网络行为的统一策略框架;2)提供策略规则给控制平面执行;3)对接UDR,访问与策略决策相关的订阅用户信息。
AF:用于提供服务,主要用于:1)对于业务路由的应用影响;2)访问网络能力曝光;3)与策略框架交互进行策略管控。
NSSF:主要功能是为UE选择一组网络切片实例,确定允许的网络切片信息与使用的网络切片信息的映射,以及确定已配置的网络切片信息与已订阅的网络切片信息的映射。
UDM: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叫应用前端(FE),另一部分叫用户数据仓库(UDR);应用前端主要用于:1)鉴权信用处理;2)用户标识处理;3)访问授权;4)注册/移动性管理;5)订阅管理;6)短消息管理。
NEF:是网络内部与外部实体进行信息双向交互的接口网元,同时也是内部信息分发汇总的逻辑单元,主要包含三种能力:监控能力、供给能力、策略/计费能力;其中,监控能力主要指对UE的特殊事件的监控,并将监控信息向外输出,例如可以通过NEF输出UE位置信息,接续性,漫游状态,连接保持性等;供给能力指外部实体可以通过NEF提供信息以供UE使用,这些信息可以包括移动性管理以及会话管理信息,例如周期通信时间、通信持续时间、调度通信时间;策略/计费能力指外部实体通过NEF传递需求用来处理QoS以及计费策略。
NRF:提供内部/外部寻址功能的网元。
其中,待传输数据可以通过UE和DN之间建立的PDU会话(即说明书中所述的通信承载)进行传输,传输会经过(R)AN和UPF这两个网络功能实体,UE和(R)AN之间采用某种空口技术相互通信,N1为UE和AMF之间的参考点,N2为(R)AN和AMF之间的参考点,N3为(R)AN和UPF之间的参考点,N4为SMF和UPF之间的参考点,N6为UPF为DN之间的参考点;Namf为AMF展现的基于服务的接口,Nsmf为SMF展现的基于服务的接口,Nausf为AUSF展现的基于服务的接口,Nnssf为NSSF展现的基于服务的接口,Nnef为NEF展现的基于服务的接口,Nnrf为NRF展现的基于服务的接口,Npcf为PCF展现的基于服务的接口,Nudm为UDM展现的基于服务的接口,Naf为AF展现的基于服务的接口。
其中,UE具体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中,即为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该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可以为手持型设备、可穿戴设备、桌面型设备、膝上型设备、可远程操控型设备等任何可以接入网络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应用场景中,上述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无线电遥控过程中。示例性的,该方法可以应用于飞行器(例如,无人机UAV)与飞行器控制器(例如,无人机控制器UAC)的通信承载建立过程中。
UAC由于需要通过向UAV发送包括导航命令、路径点设置、配置调整、数据请求、安全指令,等控制数据实现对UAV的飞行控制、作业控制等;另外,UAV需要将对UAC的指令响应、UAV的飞行状态(位置、高度、速度、电量等)数据,以及获取的监测数据等上报,即UAC与UAV之间需要进行C2通信。
对于近距离无人机飞行,UAC与UAV间可以通过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s,WLAN)等专用网络进行控制数据传输。对于远距离无人机飞行,则可以利用移动蜂窝网覆盖范围广的优点;当UAV接入运营商的网络,只要在运营商网络覆盖的地方都可被操控飞行。
如图2所示,第一设备为UAC 210、第二设备为UAV 220。其中,UAC 210上可以载有通信终端211(例如,可触屏智能终端);UAV上可以载有具有通信功能的图像获取终端221(例如,摄像头)。可选的,该通信终端211、图像获取终端221可以分别集成至UAC 210和UAV220。其中,UAV 220与UAC 210是具有配对关系的,即UAC 210控制UAV 220的飞行、数据采集等,UAV 220需要根据UAC 210的控制信息从事飞行任务、进行作业,以及向UAC 210汇报其飞行信息、作业信息等。
为顺利完成UAC 210和UAV 220之间控制数据的传输,需要建立UAC 210与UAV 220之间的通信承载。因此,就需要通过网络设备的参与建立UAC 210与UAV 220之间的通信承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服务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承载建立方法适用的网络服务架构以及使用的应用场景构成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服务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图3以无人机UAV 220为例介绍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的硬件结构。如图3所示,UAV220可以包括处理器301,通信线路302,存储器303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图3中仅是示例性的以包括通信接口304为例进行说明)。
处理器3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处理器3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3中的CPU0和CPU1。
通信线路3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
通信接口304,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s,WLAN)等。
存储器3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302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3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其中,存储器303可以存储指令,并由处理器3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301用于执行存储器3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本申请下述实施例提供的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图3中示出的存储器303仅为示意图,该存储器还可以包括其他功能化的指令,对此,本发明对此不进行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3是以UAV 220为例对其硬件结构进行简单介绍,对于UAC 210也可以具有与UAV 220相同或相似的硬件结构。
在现有的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中,为建立图2所示场景中UAC 210和UAV 220之间的通信承载,可以由无人机服务器UVS为UAC 210和UAV 220提供应用服务,支持无人机UAV的登记注册、飞行计划审批、飞行路径规划、飞行操作授权、飞行监视、飞行管制等功能。其中,UVS中存储有登记注册信息,登记注册信息中会有UAV和UAC的配对关系。
可选的,UVS可看作是5G移动通信网络中的AF,也可以位于DN中,还可以为无人机交通管理(unmanned aerial vehicle traffic management,UTM)中的功能模块或第三方无人机云。
但是,上述可能的解决方案,对于UAC 210或UAV 220没有配置有对应的服务器的情况不适用,即在没有无人机服务器UVS参与的情况下,无法实现UAC 210和UAV 220之间承载的建立。另外,UAC 210和UAV 220均配置有对应的UVS,由于UAC 210和UAV 220之间承载的建立需要UVS的参与完成,因此相对来说时延仍然较大,例如:UAV 220超视距飞行时,对于控制数据的时延要求较为严格,如要求时延在100毫秒级-10毫秒级,而上述可能的解决方案显然无法满足该时延要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可以通过控制面配置来实现PDU会话的建立以及通信承载的建立,能够有效地缩短数据传输路径,降低传输时延。
以下以建立UAC 210和UAV 220为例,结合图1-图3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进行具体介绍。
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的基本原理是:UAC 210发起建立通信承载请求,向SMF发送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中携带有建立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SMF根据建立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将UAC 210的IP地址信息和承载状态信息注册到UDM。SMF根据UAV 220的承载信息从UVS或UDM获取与UAC 210配对的UAC 210的设备信息。SMF根据UAV 220的设备信息从UDM获取UAV 220的承载状态和承载信息。最后,SMF向UAC 210发送响应消息,指示UAC 210向UAV220传输通信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仅以图1所示的网络服务架构为例对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进行介绍。并不对服务架构以及该方法中的各个网络设备实体和网络功能等作具体限定。该方法对于其他服务架构,同样适用。具体的,以下实施例以第一系统400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介绍,如图4所示,该第一系统400可以包括UAC 210、UAV220、SMF 410、UDM 420、RAN440、AMF 450、PCF 460和UPF 470,该第一系统400还可以包括UVS 430。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仅以第一设备为UAC 210,第二设备为UAV 220作为示例。事实上,对于任何一种第一设备,包括上文中列举的几种第一设备,均可采用同样的方式和方法建立通信承载。另外,若建立通信承载请求由UAV 220发起(即由第二设备发起),本申请实施例的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同样适用。另外,以下实施例仅以第一网络设备为SMF410,第二网络设备为UPF 470,第三网络设备为UVS 430,第四网络设备为UDM 420,第五网络设备为UAV 220所属的SMF(如SMF 2),第六网络设备为PCF 460作为示例。对于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第三网络设备、第四网络设备和第五网络设备为其他类型的网络设备的情况,也可参考本申请的实施例。
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可以包括:
S501、UAC 210向SMF 410发送第一消息。
其中,该第一消息包括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可以包括显式指示信息和隐式指示信息。其中,显式指示信息用于标识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用于请求建立通信承载。其中,该通信承载用于传输UAC 210与UAV 220之间的通信信息。示例性的,该显式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网络切片信息、数据网络信息和/或控制链路信息,该网络切片信息、数据网络信息或控制链路信息用于标识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为建立控制通信链路,或者建立本地转发Local switch链路。网络切片信息可以是单网络切片选择支撑信息(Single Network Slice Selection Assistance Information,S-NSSAI),数据网络信息可以是数据网络名称(Data Network Name,DNN)。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UAC 210可以通过无线接入网络实体RAN 440以及控制面网络功能AMF 450向SMF 410发送第一消息。即S501可以通过图7或图8中的S701-S702来完成。
S502、SMF 410根据第一消息中的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获取UAV 220的第二承载信息。
其中,第二承载信息用于标识UAV 220的地址信息。UAV 220的第二承载信息可以包括所述UAV 220的地址信息,例如:UAV 220的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承载建立完成之后,本实施例中的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还包括:SMF 410向UDM 420发送第四消息。其中,第四消息用于指示UDM 420存储第四消息中携带的信息。第四消息可以包括第一承载的状态信息、第一设备信息、第一承载信息和第一承载信息的存储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同样,与第一承载建立完成后相同,若第二承载建立完成,SMF 410也可以向UDM420发送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信息: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第二设备信息、第二承载信息和第二承载信息的存储位置信息。用于指示UDM 420存储上述信息。
UDM 420在接收到该第四消息后,可以将第四消息携带的所有信息储存至UDM 420本地。
其中,第一设备信息用于标识UAC 210的设备身份,例如:UAC 210的用户永久标识符(Subscription Permanent Identifier,SUPI)(类似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IMSI));又例如,UAC 210的用户隐藏标识符(Subscription Concealed Identifier,SUCI);又例如,UAC 210的设备永久标识(Permanent Equipment Identifier,PEI)(类似移动设备识别码(Mobile EquipmentIdentifier,MEID))。
其中,第一承载信息的存储位置信息用于标识UAC 210的承载信息的存储位置。示例性的,对于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UAC 210的承载信息可以存储于UDM 420或SMF 410。
其中,第一承载的状态信息用于标识UAC 210的承载建立状态(包括:已建立和未建立)。其中,若UAC 210的承载已建立,SMF 410可以将UAC 210的承载信息存储于UDM 420或SMF 410,最直观的表现便是UAC 210可以成功获取UAC 210的承载信息(即第一承载信息)。
对于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第二设备信息、第二承载信息和第二承载信息的存储位置信息,也可参考上文中的说明。
S503、SMF 410向UAC 210发送响应消息。
SMF 410可以通过控制面网络功能AMF 450以及无线接入网络实体RAN 440向UAC210发送响应消息。
其中,该响应消息用于通知UAC 210通信承载建立完成。该响应消息可以包括第二承载信息,也可以不包括第二承载信息。即可以通过以下两种实现方式由SMF 410向UAC210发送:
实现方式1:该响应消息包括第二承载信息。
实现方式2:该响应消息中不包括第二承载信息。
其中,实现方式1中的响应消息用于指示UAC 210根据该第二承载信息向UAV 220传输通信信息;其中,该通信信息可以通过封装数据包的形式向UAV 220传输。对于实现方式2,UPF 470根据第二承载信息重新封装从UAC 210准备发往UAV 220的数据包。具体过程,将在下文中具体介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MF 410可以通过RAN 440向UAC 210发送响应消息,RAN 440在接收到响应消息以后,可以建立与UAC 210之间的无线空口承载。
S504、UAC 210向UAV 220发送数据包。
对于上述实现方式1,即响应消息包括第二承载信息。图5中的S504,即UAC 210向UAV 220发送数据包可以通过图5中的S504-a、S504-b、S504-c和S504-d实现:
S504-a、UAC 210根据第二承载信息封装UAC 210与UAV 220之间的通信承载传输的数据包b。
其中,UAC 210可以根据第二承载信息将经UPF 470发往UAV 220的数据包的目的地址信息修改为第二承载信息,封装为数据包b。其中,第二承载信息用于标识该数据包的接收端地址信息(例如UAV 220的IP地址信息)。
S504-b、UAC 210向UPF 470发送该封装后的数据包b。
S504-c、UPF 470查找路由表,确定第二承载信息对应的路由信息。
S504-d、UPF 470根据查找到的路由信息向UAV 220发送数据包b。
对于上述实现方式2,即响应消息不包括第二承载信息。图5中的S504,即UAC 210向UAV 220发送数据包可以通过图6中的S505、S506-a、S506-b、S506-c和S506-d实现:
S505、SMF 410向UPF 470发送第二承载信息。
其中,第二承载信息用于指示UPF 470根据第二承载信息建立UAC 210与UAV 220之间的通信承载。
S506-a、UAC 210向UPF 470发送数据包a。
其中,该数据包中未标识数据包的接收端为UAV 220,即未标识第二承载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数据包a的目的地址信息为UVS的地址信息。
S506-b、UPF 470根据第二承载信息将检测到的数据包a重新封装为数据包b。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UPF 470可以根据数据包检测规则检测在UAC 210与UAV 220之间的通信承载传输的数据包。若检测到数据包a,UPF 470将该数据包的接收端地址信息修改为UAV 220的地址信息,例如UAV 220的IP地址信息。
其中,数据包检测规则可以由UPF 470通过N4参考点从SMF 410获得。具体的,UPF470可以从SMF 410接收数据包检测指示信息,该数据包检测指示信息可以包括数据包检测规则(例如:分组检测规则、检测隧道信息、检测报告规则和执行规则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数据包检测规则可以为检测目的地址为UVS地址信息的数据包的检测规则。
S506-c、UPF 470查找路由表,确定第二承载信息对应的路由信息。
S506-d、UPF 470根据查找到的路由信息向UAV 220发送数据包b。
具体的,UPF 470可以通过查找路由表,确定第二承载信息对应的路由信息。并对应的将数据包b发送至UAV 220。
在S504之前,即UAC 210向UAV 220发送数据包之前,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还可以包括:SMF 410建立UAC 210的第一承载。
其中,第一承载是需要建立的通信承载的一部分。具体的,第一承载包括RAN 440到UPF 470之间N3隧道(如图1所示的N3)和RAN 440与UAC 210之间的无线空口承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MF 410为UAC 210的会话承载选择数据面功能实体UPF 470,且为UAC 210分配地址信息和为UPF 470分配UPF 470侧的N3隧道地址信息。SMF410通过控制面网络功能AMF 450发送地址信息给UAC 210;以及通过控制面网络功能AMF450发送UPF 470侧的N3隧道地址信息给无线接入网络实体RAN 440。无线接入网络实体RAN440分配RAN 440侧的N3隧道地址信息并经过SMF 410通知UPF 470,以及建立与UAC 210之间的无线空口承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SMF 410接收到第一消息中的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后,SMF 410可以根据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的具体指示内容决定是否获取第二承载信息。示例性的,若SMF 410确定SMF 410需要建立的通信承载方式为本地转发,SMF 410获取UAV220的第二承载信息。
其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SMF 410确定需要建立的通信承载方式是否为本地转发,可以通过图7中的S703完成。
S703、SMF 410解析第一消息中的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和第一设备信息,确定需要建立的通信承载方式为本地转发。
或者,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SMF 410确定需要建立的通信承载方式是否为本地转发,还可以通过图8中的S803-a、S803-b和S803-c完成。
S803-a、SMF 410向PCF 460发送请求会话策略信息。
其中,该请求会话策略信息包括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和UAC 210的第一设备信息。
S803-b、PCF 460基于第一设备信息和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分析确定需要建立的通信承载方式为本地转发。
S803-c、PCF 460指示SMF 410该通信承载方式为本地转发。
其中,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可以是隐式指示信息,用于标识设备信息。示例性的,第一消息还可以包括UAC 210的第一设备信息。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还可以是显式指示信息,具体为网络切片信息、数据网络信息和/或控制链路信息,第一消息还可以包括网络切片信息、数据网络信息和/或控制链路信息。
或者,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MF 410解析第一消息中的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和第一设备信息,从PCF 460获取会话策略信息,SMF 410根据会话策略信息确定需要建立的通信承载方式为本地转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502可以通过包括以下实现方式A、实现方式B、实现方式C或者实现方式D中的任一种来完成。
实现方式A:S502可以通过图7中的S705-S706来完成:
S705、SMF 410根据第二设备信息查询获取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
其中,实现方式A中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储存在SMF 410中。
其中,第二设备信息用于标识UAV 220的设备身份。第二设备信息的来源可以包括以下两种:
来源1:第二设备信息来源于第一消息。
具体的,第一消息还可以包括UAV 220的第二设备信息(例如UAV 220的SUPI、SUCI或PEI等)。或者,第一消息还可以包括无人机系统(Unmanned Aerial Vehicle System,UAS)的身份标识(例如UAS ID)。
来源2:第二设备信息由SMF 410从UVS 430获得(如图7中的S704-a和S704-b);或者,第二设备信息由SMF 410从UDM 420获得(如图8中的S804-a和S804-b)。
具体的,UVS 430或UDM 420中可以存储有所有设备的配对信息,包括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配对信息,或第一设备、第二设备与UAS的对应关系。SMF 410可以从UVS 430或UDM 420中请求获取与UAC 210配对的UAV 220的第二设备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UVS 430或UDM 420中存储的配对信息可以接收动态的调整。例如:由于UAC A故障,将UVS 430或UDM 420中存储的UAV A与UAC A的配对关系临时调整为UAC B与UAV A的配对关系。即由UAC B通过控制通信控制UAV A飞行以及作业等飞行过程和飞行任务。
S706、SMF 410根据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获取第二承载信息。
如上文所述,同样,若UAV 220的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为已建立,对应的,SMF 410会在SMF 410中存储第二承载信息。在需要第二承载信息时,SMF 410便可顺利获取该第二承载信息。
实现方式B:S502可以通过图8中的S805-S807来完成。
S805、SMF 410向UDM 420发送第二消息。
其中,实现方式B中,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储存在UDM 420中。第二消息用于请求获取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
其中,在实现方式B中,第二设备信息的来源也可以为上述来源1或者来源2。
S806、SMF 410从UDM 420接收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
S807、SMF 410根据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获取第二承载信息。
其中,实现方式B中,第二承载信息储存在UDM 420中。
实现方式C:S502可以通过以下过程来完成:SMF 410向UDM 420订阅UAV 220的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和第二承载信息;若第二承载建立了成功,且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和第二承载信息已在UDM 420中登记或存储,UDM 420便会向SMF 410发送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和第二承载信息。
其中,实现方式C中,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和第二承载信息储存在UDM 420中。
实现方式D:S502可以通过类似图8中的S805-S807过程来完成;对此,可参考图8。
其中,实现方式D中,第二承载信息储存在UDM 420中。SMF 410可以直接从UDM 420获取第二承载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现方式A、实现方式B、实现方式C或者实现方式D仅作为4中示例介绍S502的实现方式。S502还可以通过其他的实现方式完成。例如,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存储在SMF 410中,第二承载信息储存在UDM 420中;又例如,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存储在UDM 420中,第二承载信息储存在SMF 410中。
其中,若第二承载信息存储在UDM 420中,S706或S807可以通过以下过程实现:SMF410向UDM 420发送第三消息,用于请求获取第二承载信息(如图7中的S706-a;或者如图8中的S807-a),其中,第三消息中包括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SMF 410从UDM 420获取第二承载信息(如图7中的S706-b;或者如图8中的S807-b)。
或者,若第二承载信息未存储在UDM 420中,S706或S807可以通过以下过程实现:SMF 410从UDM 420获取第二承载信息的存储位置信息;SMF 410从该存储位置信息指示的存储位置获取第二承载信息。
例如:UAC 210与UAV 220分别属于不同的SMF。例如,UAC 210属于SMF 1,UAV 220属于SMF 2;其中,UAC 210属于SMF 1可以理解为,UAC 210的会话承载建立由SMF 1负责。其中,UAV 220的第二承载信息存储在其所属的SMF 2中。因此,UAC 210无法在UDM 420中获取第二承载信息。但是,UDM 420中可以存储第二承载信息的存放地址,UAC 210可以从UDM420获取第二承载信息的存放地址,进而向该存放地址请求获得第二承载信息。
即,对于UAC 210属于SMF 1,UAV 220属于SMF 2的具体配置情况,SMF 1还可以与SMF 2交互第一承载与第二承载的配对转发信息。其中,第一承载与第二承载的配对转发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承载信息和第二承载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UAC 210与UAV 220分别属于不同的SMF,且UAC 210与UAV 220属于相同的UPF;其中,UAC 210与UAV 220属于相同的UPF,可以理解为,UAC 210与UAV 220的会话承载由同一个UPF转发。例如,UAC 210属于SMF 1,UAV 220属于SMF 2。UAC210与UAV 220属于UPF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SMF 1与SMF 2为UAC 210与UAV 220选择同一个UPF(即UPF 1),在SMF 1和SMF 2与UDM交互第一承载信息和第二承载信息的基础上,SMF 1将第二承载信息发送至UAC 210或UPF 1,SMF 2将第一承载信息发送至UAV 220或UPF 1,完成建立UAC 210与UAV 220的通信承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UAC 210与UAV 220分别属于相同的SMF,且UAC 210与UAV 220分别属于不同的UPF。例如,UAC 210属于UPF 1,UAV 220属于UPF 2,UAC 210与UAV 220属于SMF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SMF 1为UAC 210选择UPF 1,为UAV 220选择UPF 2,在SMF 1与UDM交互第一承载信息和第二承载信息的基础上,SMF 1将第二承载信息发送至UAC 210或UPF 1,SMF 1将第一承载信息发送至UAV 220或UPF 2,同时SMF 1建立UPF 1与UPF 2之间转发隧道,完成建立UAC 210与UAV 220的通信承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UAC 210与UAV 220分别属于不同的SMF,且UAC 210与UAV 220分别属于不同的UPF。例如,UAC 210属于SMF 1和UPF 1,UAV 220属于SMF 2和UPF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SMF 1为UAC 210选择UPF 1,SMF 2为UAV 220选择UPF 2,在SMF 1和SMF 2分别与UDM交互第一承载信息和第二承载信息的基础上,SMF 1将第二承载信息发送至UAC 210或UPF 1,SMF 2将第一承载信息发送至UAV 220或UPF 2,同时SMF 1与SMF 2建立UPF 1与UPF 2之间转发隧道,完成建立UAC 210与UAV 220的通信承载。其中,SMF 1与SMF 2建立UPF 1与UPF 2之间转发隧道可以通过以下过程交互:SMF 1分配UPF 1处的隧道端点地址,SMF 1从UDM获取SMF 2地址并发送UPF 1处的隧道端点地址至SMF2和UPF 2,SMF 1分配UPF 2处的隧道端点地址并发送至SMF 1和UPF 1。
若通过图7中的S705-S706和图8中的S805-S807获得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为第二承载未建立,或者均未获得第二承载信息,则意味着UAV 220的第二承载还未建立。或者,若通过图7中的S705-S706和图8中的S805-S807获得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为第二承载未激活。本实施例中的方法还可以包括:SMF 410触发UAV 220建立或激活第二承载。具体地,SMF410可以通过控制面网络功能AMF 450以及无线接入网络实体RAN 440向UAV 220发送通知消息,该通知消息指示UAV 220建立或激活第二承载,用于传输UAC 210与UAV 220之间的通信信息。SMF 410还可以向UDM 420订阅UAV 220承载信息更新通知,用于指示UDM 420在第二承载信息更新后,向SMF 410发送UAV 220的第二承载信息。直至第二承载建立或激活完成后,与第一承载建立完成后相同,SMF 410可以将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信息: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第二设备信息、第二承载信息和第二承载信息的存储位置信息存储在本地,或者向UDM 420发送,指示UDM 420存储上述信息。若SMF 410向UDM 420订阅了UAV 220承载信息更新通知,UDM 420可以在第二承载信息更新后,主动将第二承载信息发送给SMF 410,从而继续后续过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SMF 410向UAV 220发送第五消息。或者,SMF 410向UPF 470发送第六消息。
其中,第五消息或第六消息可以包括第一承载信息,该第一承载信息用于建立通信承载。若第五消息包括第一承载信息,该第五消息用于指示UAV 220根据该第一承载信息向UAC 210传输通信信息。若第六消息包括第一承载信息,该第六消息用于指示UPF 470根据第一承载信息重新封装从UAV 220发往UAC 210的数据包。其中,第一承载信息可以包括UAC 210的地址信息(例如UAC 210的IP地址)。
示例性的,SMF 410向UAV 220发送UAC 210的IP地址,UAV 220可以根据该UAC 210的IP地址封装用于传输与飞行控制相关的通信数据包,向UAC 210发送飞行状态信息。
又一示例性的,SMF 410向UPF 470发送UAC 210的IP地址,UAV 220在接收到来自UAC 210的飞行路线请求之后,需要通过UPF 470向UAC 210发送飞行路线控制信息,此时,UPF 470便可以根据接收到的UAC 210的IP地址将飞行路线控制信息转发至UAC 210。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UAC 210可以通过建立的通信承载向UAV 220发送UAC210的IP地址(例如:UAC 210在向UAV 220发送通信信息时,携带UAC 210的IP地址),用于UAV 220根据该IP地址向UAC 210发送通信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仅以UAC 210发起建立通信承载的请求为例,并不对建立通信承载的发起方作限定,即对于由UAV 220发起建立通信承载的过程,本申请实施例中介绍的方法同样适用。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UAC 210、UAV220、SMF 410、UDM 420、UVS 430、RAN440、AMF 450、PCF 460和UPF 470等为了实现上述任一个实施例的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对上述实体或者功能单元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比如,以采用集成的方式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AV 220的结构示意图。该UAV 220可以包括发送模块910、接收模块920和处理模块930。其中,发送模块910用于向SMF 410发送第一消息;接收模块920用于从SMF 410接收响应消息;处理模块930用于根据响应消息建立与UAC 210之间的通信承载。
需要说明的是,UAC 210可以具有与UAV 220相同的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UAV 220和UAC 210还可以包括射频电路,该用于在通信过程中,完成无线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示例性的,UAV 220的射频电路可以将涉及上行的数据发送给RAN 440。通常,射频电路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电路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和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通用分组无线服务、码分多址、宽带码分多址、长期演进、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等。
如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MF 410的结构示意图。该SMF 410可以包括接收模块1010、信息获取模块1020和发送模块1030。其中,接收模块1010用于从UAV220接收第一消息;信息获取模块1020用于根据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获取UAC 210的第二承载信息;发送模块1030用于向UAV 220发送响应消息和/或向UPF 470发送第二承载信息。接收模块1010还可以用于从其他设备、模块或者单元接收信息,发送模块1030还用于向其他设备、模块或者单元发送信息。
如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PF 470的结构示意图。该UPF 470可以包括接收模块1110、处理模块1120和发送模块1130。其中,接收模块1110用于从SMF 410接收第二承载信息;处理模块1120用于根据第二承载信息建立UAC 210与UAV 220之间的通信承载,以及根据第二承载信息将检测到的数据包的接收方信息修改为UAC 210的地址信息;发送模块1130用于向UAC 210转发来自UAV 220数据包。
如图1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DM 420的结构示意图。该UDM 420可以包括接收模块1210、存储模块1220和发送模块1230。其中,接收模块1210用于从SMF 410接收请求获取相关信息的请求消息;存储模块1220用于存储以下信息中的任一种:第一承载状态信息,第二承载状态信息,第二设备信息,第一设备信息,第一承载信息,第二承载信息,第二承载信息的存储位置信息,第一承载信息的存储位置信息;发送模块1230用于向SMF 410发送存储模块1220中的至少一种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当使用软件实现数据传输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探测装置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探测装置中。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用户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9)

1.一种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网络设备从第一设备接收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建立通信承载,所述通信承载用于传输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获取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承载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承载信息用于建立所述通信承载,所述第二承载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的地址信息;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响应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第二承载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获取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承载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承载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获取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承载信息,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二设备信息获取所述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获取所述第二承载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设备信息包含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的所述第一消息中;或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从第三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第二设备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二设备信息获取所述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设备信息查询获取所述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储存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
或,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第四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二设备信息;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从所述第四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获取所述第二承载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第四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消息,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第二承载信息;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从所述第四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二承载信息;
或,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从所述第四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二承载信息的存储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承载信息存储在第五网络设备;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承载信息的存储位置信息从所述第五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第二承载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四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五网络设备中未存储所述第二承载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触发所述第二设备建立所述第二承载。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获取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承载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确定通信承载方式为本地转发;或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从第六网络设备获取所述通信承载方式为本地转发;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通信承载方式获取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承载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响应消息之前或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第四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包括第一承载的状态信息、所述第一设备信息和第一承载信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四网络设备存储所述第四消息中的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五消息,所述第五消息包括第一承载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承载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地址信息;
或,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六消息,所述第六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承载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承载信息用于建立所述通信承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不同,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五网络设备交互所述第一承载与所述第二承载的配对转发信息。
12.一种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应用于第二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网络设备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承载信息,所述第二承载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网络设备建立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承载;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承载信息建立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承载。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数据包检测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检测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所述通信承载传输的数据包;其中,所述数据包检测指示信息包括数据包检测规则;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数据包检测规则检测所述数据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承载信息将检测到的所述数据包的接收方信息修改为第二设备的地址信息。
15.一种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用于请求建立通信承载,所述通信承载用于传输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响应消息;
其中,所述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通信承载方式为本地转发。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包括显式指示信息和隐式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显式指示信息包括网络切片信息、数据网络信息和/或控制链路信息,所述隐式指示信息包括第一设备信息和/或第二设备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消息包括第二承载信息,所述第二承载信息用于建立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承载;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承载信息建立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承载。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承载信息封装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所述通信承载传输的数据包,其中,所述数据包的接收方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的地址信息。
19.一种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应用于第四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四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网络设备的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一承载状态信息,第二承载状态信息,第二设备信息,第一设备信息,第一承载信息,第二承载信息,第二承载信息的存储位置信息,第一承载信息的存储位置信息;所述请求消息获取的所述信息用于建立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承载;
所述第四网络设备将上述至少一种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网络设备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四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四网络设备存储所述第四消息中的信息;其中,所述第四消息包括所述至少一种信息;
所述第四网络设备存储所述至少一种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承载信息或所述第二承载信息;在所述第四网络设备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四消息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四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一承载信息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或第二设备;或
所述第四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二承载信息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或第一设备。
22.一种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应用于第一系统,所述第一系统包括第一网络设备、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用于请求建立通信承载,所述通信承载用于传输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信息;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获取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承载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承载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的地址信息;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响应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响应消息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数据包。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第二承载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系统还包括第二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获取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承载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承载信息。
25.根据权利要求22-2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获取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承载信息,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设备信息查询获取所述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储存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获取所述第二承载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设备信息包含在所述第一消息中。
26.根据权利要求22-2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系统还包括第四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获取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承载信息,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第四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二设备信息;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从所述第四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承载的状态信息获取所述第二承载信息。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未获取到所述第二承载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触发所述第二设备建立所述第二承载。
28.根据权利要求22-2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响应消息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数据包,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承载信息封装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所述通信承载传输的数据包,其中,所述数据包的接收方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的地址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数据包。
29.根据权利要求22-2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响应消息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数据包,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数据包;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数据包检测规则检测所述数据包;其中,所述数据包检测规则由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获得;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承载信息将检测到的所述数据包的接收方信息修改为第二设备的地址信息;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修改后的所述数据包。
30.根据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系统还包括第六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获取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承载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通信承载的指示信息确定通信承载方式为本地转发;或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从第六网络设备获取所述通信承载方式为本地转发;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通信承载方式获取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承载信息。
31.根据权利要求22-3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响应消息之前或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第四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一设备信息,第二设备信息,第一承载状态信息,第二承载状态信息,第一承载信息,第二承载信息,第一承载信息的存储位置信息,第二承载信息的存储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四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四网络设备存储所述第四消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信息。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五消息,所述第五消息包括第一承载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承载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地址信息;或者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六消息,所述第六消息包括第一承载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承载信息用于建立所述通信承载。
33.一种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射频电路,用于进行无线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实现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
34.一种第二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射频电路,用于进行无线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实现如权利要求12-14任一项所述的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
35.一种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射频电路,用于进行无线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实现如权利要求15-18任一项所述的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
36.一种第四网络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射频电路,用于进行无线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实现如权利要求19-21任一项所述的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
37.一种第一系统,所述第一系统包括:
第一网络设备,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
第二网络设备,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2-14任一项所述的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
第一设备,用于实现与第二设备之间如权利要求15-18任一项所述的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
第四网络设备,实现如权利要求19-21任一项所述的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
3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21任一项所述的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
39.一种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21任一项所述的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
CN201910356988.8A 2019-04-29 2019-04-29 一种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Active CN1118671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56988.8A CN111867142B (zh) 2019-04-29 2019-04-29 一种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EP20798740.5A EP3952599A4 (en) 2019-04-29 2020-03-02 COMMUNICATION MEDIA ESTABLISHMENT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PCT/CN2020/077436 WO2020220820A1 (zh) 2019-04-29 2020-03-02 一种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US17/512,756 US20220053584A1 (en) 2019-04-29 2021-10-28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communication bearer, device, and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56988.8A CN111867142B (zh) 2019-04-29 2019-04-29 一种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67142A true CN111867142A (zh) 2020-10-30
CN111867142B CN111867142B (zh) 2022-04-12

Family

ID=72966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56988.8A Active CN111867142B (zh) 2019-04-29 2019-04-29 一种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53584A1 (zh)
EP (1) EP3952599A4 (zh)
CN (1) CN111867142B (zh)
WO (1) WO202022082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04617A1 (zh) * 2020-11-18 2022-05-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103423A (zh) * 2022-06-15 2022-09-2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业务信息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89957B2 (en) * 2020-03-13 2023-06-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Quality of service support for sidelink relay service
US11825330B2 (en) 2020-03-13 2023-11-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quality of service support in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US11611937B1 (en) 2021-01-19 2023-03-21 T-Mobile Innovations Llc Network-assisted charging prioritization for cellula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2807A (zh) * 2009-05-07 2011-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本地路由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066200A (zh) * 2013-03-21 2014-09-24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ue间端到端通信的实现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5247947A (zh) * 2013-05-14 2016-01-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设备到设备通信系统中用于ip会话连续性的系统和方法
WO2019052647A1 (en) * 2017-09-14 2019-03-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ECHNIQUE FOR SELECTING A UAV APPLICATION SERVER
US20190124181A1 (en) * 2017-10-20 2019-04-25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Radio Resource Control Capability Informati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2807A (zh) * 2009-05-07 2011-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本地路由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066200A (zh) * 2013-03-21 2014-09-24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ue间端到端通信的实现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5247947A (zh) * 2013-05-14 2016-01-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设备到设备通信系统中用于ip会话连续性的系统和方法
WO2019052647A1 (en) * 2017-09-14 2019-03-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ECHNIQUE FOR SELECTING A UAV APPLICATION SERVER
US20190124181A1 (en) * 2017-10-20 2019-04-25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Radio Resource Control Capability Information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04617A1 (zh) * 2020-11-18 2022-05-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103423A (zh) * 2022-06-15 2022-09-2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业务信息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103423B (zh) * 2022-06-15 2023-05-1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业务信息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20820A1 (zh) 2020-11-05
EP3952599A4 (en) 2022-05-11
CN111867142B (zh) 2022-04-12
EP3952599A1 (en) 2022-02-09
US20220053584A1 (en) 2022-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41212B2 (ja) 仮想化されたモバイルコアネットワークへの接続
CN111867142B (zh) 一种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KR102162732B1 (ko) 접속이 pdn 게이트웨이와 로컬 게이트웨이 사이에서 데이터의 라우팅을 가능하게 하는 것을 표시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10136284B2 (en) Coordinated grouping f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 group based services
KR20210139354A (ko) 동적 네트워크 능력 구성
US20220277657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Management Using a Wireless Network
KR20200139771A (ko) 5g 네트워크에서의 로컬 영역 데이터 네트워크(ladn)에 대한 접속들을 관리하는 방법들
EP3910973A1 (en) Label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rminal device
US20230397145A1 (en) Mobility in Non-Public Networks
US1064556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ternal group identifi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US20230379856A1 (en) Wireless device authorization by uncrewed aerial system service supplier
US20230328520A1 (en) Aerial Service
US11570739B2 (en) Uplink data indication
CN116569579A (zh) 服务授权
US20230328821A1 (en) Modifying PDU Sessions In Underlay Networks
CN116438823A (zh) 航空系统的认证和授权
US20240073848A1 (en) Network Slice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14422320A (zh) 一种终端的管控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30337089A1 (en) Aerial Service
US20240031929A1 (en)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WO2023213177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30413225A1 (en) Change of Height of Wireless Device
US20230422293A1 (en) Network Slice Based Priority Access
US20230397155A1 (en) Height-Based Management of Wireless Device
US20240064626A1 (en) Support For Network Ser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