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66622B - 降低通信设备的能耗 - Google Patents
降低通信设备的能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866622B CN111866622B CN201910341100.3A CN201910341100A CN111866622B CN 111866622 B CN111866622 B CN 111866622B CN 201910341100 A CN201910341100 A CN 201910341100A CN 111866622 B CN111866622 B CN 11186662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unication device
- transmission mode
- available bandwidth
- bandwidth
- communic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11/0067—Provisions for optical access or distribution networks, e.g. Gigabit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GE-PON), ATM-based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A-PON), PON-R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 H04B10/079—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using measurements of the data signal
- H04B10/0795—Performance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80—Optical aspects relating to the use of optical transmission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B10/03 - H04B10/70, e.g. optical power feeding or optical transmission through wat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79—Operation or maintenance aspec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79—Operation or maintenance aspects
- H04Q2011/0083—Testing; Monito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在该通信方法中,第一设备检测与第一设备通信的第二设备实际占用的占用带宽,其中第二设备操作在具有第一可用带宽的第一发送模式。第一设备确定占用带宽是否小于第二发送模式的第二可用带宽达到预定时长,其中第二可用带宽小于第一可用带宽。响应于占用带宽小于第二可用带宽达到预定时长,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切换指示,以触发第二设备切换到第二发送模式。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有效地降低通信设备的能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一般地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降低通信设备能耗的技术方案。
背景技术
当前,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10吉比特对称无源光网络(XGS-PON)的国际电信联盟(ITU)协议定义了无源光网络中的光网络单元(ONU)和光线路终端(OLT)用于节省能源的行为。当光网络单元的用户网络接口(UNI)未处于活动状态时,光网络单元可以进入到睡眠模式或假寐(doze)模式。在这两种模式中,光网络单元停止向光线路终端发送突发以节省能源。
然而,在通常的光网络单元和光线路终端的设计中,如果光网络单元被测距为上行/下行的25G/25G模式的光网络单元,则该光网络单元将总是操作在25G/25G模式,而不论光网络单元上承载的业务量的大小。在许多场景下,光网络单元的这种工作方式仍然消耗了不必要的能源。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降低通信设备能耗的技术方案。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第一设备处,检测与第一设备通信的第二设备实际占用的占用带宽。第二设备操作在具有第一可用带宽的第一发送模式。该方法还包括:确定占用带宽是否小于第二发送模式的第二可用带宽达到预定时长。第二可用带宽小于第一可用带宽。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响应于占用带宽小于第二可用带宽达到预定时长,向第二设备发送切换指示,以触发第二设备切换到第二发送模式。
在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第二设备处,从与第二设备通信的第一设备接收切换指示,切换指示用于指示第二设备从具有第一可用带宽的第一发送模式切换到具有第二可用带宽的第二发送模式,第一可用带宽大于第二可用带宽。切换指示在第二设备实际占用的占用带宽小于第二可用带宽达到预定时长的情况下从第一设备发出。该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接收到切换指示,从第一发送模式切换到第二发送模式。
在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的至少一个存储器。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指令被配置为,与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得通信设备:检测与通信设备通信的另外的通信设备实际占用的占用带宽。另外的通信设备操作在具有第一可用带宽的第一发送模式。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指令还被配置为,与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得通信设备:确定占用带宽是否小于第二发送模式的第二可用带宽达到预定时长。第二可用带宽小于第一可用带宽。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指令进一步被配置为,与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得通信设备:响应于占用带宽小于第二可用带宽达到预定时长,向另外的通信设备发送切换指示,以触发另外的通信设备切换到第二发送模式。
在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的至少一个存储器。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指令被配置为,与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得通信设备:从与通信设备通信的另外的通信设备接收切换指示,切换指示用于指示通信设备从具有第一可用带宽的第一发送模式切换到具有第二可用带宽的第二发送模式,第一可用带宽大于第二可用带宽。切换指示在通信设备实际占用的占用带宽小于第二可用带宽达到预定时长的情况下从另外的通信设备发出。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指令还被配置为,与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得通信设备:响应于接收到切换指示,从第一发送模式切换到第二发送模式。
在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机器可执行指令,机器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机器执行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方法。
应当理解,发明内容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他特征通过以下的描述将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容易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公开的若干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在其中实现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交互过程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第一设备处执行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第二设备处执行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适合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设备的简化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意图。
贯穿所有附图,相同或者相似的参考标号被用来表示相同或者相似的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中所示出的若干示例性实施例来描述本公开的原理和精神。应当理解,描述这些具体的实施例仅是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实现本公开,而并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类似用语应当理解为开放性包含,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应当理解为“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或“该实施例”应当理解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第一”、“第二”等等可以指代不同的或相同的对象。下文还可能包括其他明确的和隐含的定义。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确定”涵盖各种各样的动作。例如,“确定”可以包括运算、计算、处理、导出、调查、查找(例如,在表格、数据库或另一数据结构中查找)、查明等。此外,“确定”可以包括接收(例如,接收信息)、访问(例如,访问存储器中的数据)等。此外,“确定”可以包括解析、选择、选取、建立等。
本文使用的术语“电路”是指以下的一项或多项:(a)仅硬件电路实现方式(诸如仅模拟和/或数字电路的实现方式);以及(b)硬件电路和软件的组合,诸如(如果适用):(i)模拟和/或数字硬件电路与软件/固件的组合,以及(ii)硬件处理器的任意部分与软件(包括一起工作以使得诸如OLT或其他计算设备等装置执行各种功能的数字信号处理器、软件和存储器);以及(c)硬件电路和/或处理器,诸如微处理器或者微处理器的一部分,其要求软件(例如固件)用于操作,但是在不需要软件用于操作时可以没有软件。
电路的定义适用于此术语在本申请中(包括任意权利要求中)的所有使用场景。作为另一示例,在此使用的术语“电路”也覆盖仅硬件电路或处理器(或多个处理器)、或者硬件电路或处理器的一部分、或者其随附软件或固件的实现方式。例如,如果适用于特定权利要求元素,术语“电路”还覆盖基带集成电路或处理器集成电路或者OLT或其他计算设备中的类似的集成电路。
图1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在其中实现的通信系统10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通信系统100包括第一设备110,其通过通信链路115连接到至少一个第二设备120-1、120-2至120-N(后文中可以统称为第二设备120)并且向它们提供服务,其中N表示自然数。第一设备110可以通过通信链路115向第二设备120发送数据,并且从第二设备120接收数据。此外,第一设备110还可以通过通信链路115向第二设备120发送控制信号或控制指令,以指示第二设备120完成特定的操作。更一般地,第一设备110与第二设备120可以通过通信链路115来发送和接收任何数据或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系统100可以是基于无源光网络的通信系统,例如G-PON、10吉比特无源光网络(XG-PON)、XGS-PON,等等。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设备110可以包括在无源光网络的服务提供商设施处的终端(也称为局端设备),例如光线路终端(OLT)等。第二设备120可以包括在无源光网络的用户位置处的终端(也称为用户端设备),例如,光网络单元(ONU)等。而通信链路115可以包括光纤、光分路器等传输介质。在其他实施例中,除了无源光网络之外,通信系统100也可以包括任何适用于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有线或无线通信系统。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设备110可以包括提供服务的设备,而第二设备120可以包括接受服务的设备,而通信链路115可以包括任何可以承载通信的传输介质。
应当理解,尽管图1中描绘了通信系统100具有特定数目的第一设备110和第二设备120,并且第一设备110和第二设备120通过特定的通信链路115进行通信,但是这样的布置仅是示例性的,无意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其他实施例中,通信系统100可以具有任何适当数目的第一设备110、第二设备120和其他未示出的通信设备,它们可以按照任何适当方式使用任何适当通信链路进行通信。
如上文提到的,在传统的无源光网络的场景中,如果光网络单元被测距为上行/下行的25G/25G模式的光网络单元,则该光网络单元将总是操作在25G/25G模式,而不论光网络单元上实际承载的业务量的大小。在许多场景下,光网络单元的这种工作方式仍然消耗了不必要的能源。
举例而言,25G-PON的下行数据速率为25吉比特每秒(Gbit/s),而上行数据速率为10Gbit/s或25Gbit/s。如果光网络单元在测距后操作在25G/25G模式,则通常它将总是以25G/25G模式工作。然而,光网络单元的带宽利用率(即,实际占用的带宽)可能取决于不同的使用实例而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例如,与某个办公室相关联的光网络单元在白天的工作时间可能对带宽存在较高的要求,而在夜间对带宽的要求可能急剧下降。如果光网络单元的实际占用带宽小于10G,而一直工作在25G/25G模式,则实际上将浪费许多能源。因为光网络单元实际上可以操作在能耗更低的25G/10G模式。
鉴于传统方案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以及其他潜在的问题,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降低通信设备能耗的解决方案,其基本思想是在通信设备使用的实际占用带宽较小的情况下将通信设备切换到能耗较低的通信模式,从而节省通信设备的能源。通过本公开的实施例,通信设备可以在不影响正常操作的同时有效地降低能耗。下文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一设备110与第二设备120-1之间的通信交互过程200的示意图。在图2中,以第二设备120-1作为第二设备120的示例来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交互过程。将理解,通信交互过程200也可以发生在第一设备110与第二设备120-2至120-N之间,或者图1中未示出的其他第二设备之间。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10可以同时与多个第二设备120进行通信交互过程200。
在图2描绘的过程200中,第二设备120-1可以操作在多种通信模式,诸如支持多种发送模式。例如,第二设备120-1可以操作在具有第一可用带宽(即数据速率)的第一发送模式。此外,第二设备120-1还可以操作在具有第二可用带宽(即数据速率)的第二发送模式,其中第二可用带宽小于第一发送模式的第一可用带宽。不失一般性,下文将假定第二设备120-1初始地操作在第一发送模式。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发送模式可以包括XGS-PON中的光网络单元的25G带宽发送模式,而第二发送模式可以包括XGS-PON中的光网络单元的10G带宽发送模式。
尽管上文示例性地将第二设备120-1描述为具有特定数目的发送模式,并且每种发送模式具有特定大小的可用带宽,但是这些特定数目和特定带宽大小仅是示例性的,无意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范围。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设备120-1可以具有任何适当数目的发送模式,并且每种发送模式可以具有任何适当大小的可用带宽。此外,尽管在下文中以10G-PON和25G-PON为例描述了示例实施例,但是将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等同地适用于其他的无源光网络(诸如,未来将开发的50G-PON、100G-PON等)。更一般地,本公开的实施例适用于由任何具有各自可用带宽的多种通信模式的通信设备所组成的任何有线或无线的通信系统或通信网络。进一步地,尽管在下文中以切换上行传输(例如,从第二设备120到第一设备110)的发送模式为例描述了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但是将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等同地适用于下行传输(例如,从第一设备110到第二设备120)。
如图2所示,在第二设备120-1操作在第一发送模式期间,第一设备110检测205第二设备120-1实际占用的占用带宽。例如,第一设备110可以计算第二设备120-1在预定时长内向第一设备110发送的空闲帧的数目,从而确定第二设备120-1的实际占用带宽。具体而言,在第一设备110是光线路终端并且第二设备120-1是光网络单元的场景中,第一设备110可以常规地通过计算第二设备120-1在上行XG-PON传输汇聚(XGTC)帧中插入的XG-PON封装方法(XGEM)空闲帧的数目,来监测第二设备120-1的上行业务量。以此方式,第一设备110可以在不增加额外控制信令的情况下检测出第二设备120-1的占用带宽。
又例如,第一设备110可以向第二设备120-1发送请求,以使第二设备120-1向第一设备110报告传输缓冲器状态,从而确定第二设备120-1的实际占用带宽。具体地,在第一设备110是光线路终端并且第二设备120-1是光网络单元的场景中,第一设备110可以向第二设备120-1发送动态带宽报告上行(DBRu)请求来检查第二设备120-1的缓冲器状态。通过这种方式,第一设备110可以在需要时灵活地获知第二设备120-1的实际占用带宽。
在检测到第二设备120-1实际的占用带宽之后,第一设备110确定210第二设备120-1的占用带宽是否小于第二发送模式的第二可用带宽达到预定时长。也即,第一设备110确定第二设备120-1是否可以操作在具有较低可用带宽的第二发送模式,以便在满足第二设备120-1的实际带宽需求的同时降低其能耗。如果第二设备120-1在较长的时间段期间的实际占用带宽均小于第二发送模式的第二可用带宽,这意味着第二可用带宽可以满足第二设备120-1的实际带宽需求。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预定时长可以由技术人员根据具体的技术环境和设计要求来预先确定。
如果第二设备120-1的占用带宽小于第二可用带宽达到预先设置的预定时长,则第一设备110向第二设备120-1发送215切换指示217,以触发第二设备120-1切换到第二发送模式。例如,在第一设备110是光线路终端并且第二设备120-1是光网络单元的场景中,第一设备110可以停止向第二设备120-1指配上行传输的授予(grant),并且可以通过向第二设备120-1发送光网络单元管理和控制接口(OMCI)消息来指示第二设备120-1切换发送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10可以在切换指示217中指定要求第二设备120-1完成切换的时间点,以便在第二设备120-1完成发送模式的切换之后与其同步。例如,在第一设备110是光线路终端并且第二设备120-1是光网络单元的场景中,第一设备110可以在发送给第二设备120-1的指示切换发送模式的OMCI消息中指定一个超帧号。在该超帧号处,第二设备120-1需要完成从第一发送模式到第二发送模式的切换,并且准备好使用第二发送模式向第一设备110发送上行突发。以此方式,第一设备110和第二设备120-1可以同步到具体的时间点,从而同时开始以第二可用带宽进行通信。
此外,为了与使用第二发送模式的第二设备120-1通信,第一设备110可以将针对第二设备120-1的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第一设备110的第一接收模式对应于第二设备120-1的第一发送模式,而第一设备110的第二接收模式对应于第二设备120-1的第二发送模式。通过这样的方式,第一设备110可以更有效地与使用不同发送模式的第二设备120-1进行通信。例如,在第一设备110是光线路终端并且第二设备120-1是光网络单元的情况下,第一设备110与第二设备120-1可能需要一起进行操作来完成通信模式的切换,例如从上行/下行的25G/25G模式切换到上行/下行的25G/10G模式。假设第二设备120-1从具有25G可用带宽的发送模式切换到具有10G可用带宽的发送模式。第一设备110可以相应地将具有25G可用带宽的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具有10G可用带宽的第二接收模式。在实践中,这完全是可行的,因为第一设备110通常同时与多个第二设备120进行通信,而多个第二设备120可能使用不同的发送模式,因此第一设备110通常被设计为支持多种接收模式。
继续参考图2,在第二设备120-1处,第二设备120-1从第一设备110接收220切换指示217。在接收到切换指示217之后,第二设备120-1从第一发送模式切换225到第二发送模式。在发送模式的切换之后,由于第二设备120-1的介质接入控制(MAC)层以较低的数据速率操作在较低的时钟频率处,所以第二设备120-1可以节省更多的能源,也即降低能耗。在切换过程中,由于第一发送模式和第二发送模式具有不同的可用带宽(即数据速率),因此第二设备120-1可以将串行解串器的数据速率配置为与第二可用带宽相对应的数据速率。例如,在第二设备120-1从25G可用带宽的发送模式切换到10G可用带宽的发送模式的情况下,第二设备120-1的串行解串器的数据速率也可以相应地从25G模式切换到10G模式。以此方式,第二设备120-1可以正确地操作在第二发送模式的数据速率。类似地,第二设备120-1中的其他模块,诸如发射器、时钟单元、处理器单元、存储器单元等,也均可以从25G模式切换到10G模式。这是可行的,因为第二设备120-1的这些单元可以操作在较高的25G数据速率,也应当可以支持较低的10G数据速率。
此外,在无源光网络中,光线路单元将根据每个光网络单元的测距结果来向该光网络单元指配均衡延迟,以补偿不同光网络单元到光线路终端的不同信号传输延迟。一般而言,光网络单元的可用带宽(即,数据速率)的调整将引起其均衡延迟发生变化,因为不同的数据速率将造成信号在光网络单元内部的不同处理时延。因此,在第二设备120-1从第一发送模式切换225到第二发送模式期间,第二设备120-1可以将均衡延迟调整到与第二可用带宽相对应的延迟值。例如,在第一设备110是光线路终端并且第二设备120-1是光网络单元的场景中,第二设备120-1可能在测距阶段已经被指配有对应于25G可用带宽的第一均衡延迟值和对应于10G可用带宽的第二均衡延迟值。因此,在从25G可用带宽的发送模式切换到10G可用带宽的发送模式时,第二设备120-1可以相应地将第一均衡延迟值调整到第二均衡延迟值。通过这样的方式,第二设备120-1在使用第二发送模式与第一设备110进行通信时可以减小传输误差。
如上文提到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10可以在切换指示217中指定要求第二设备120-1完成发送模式切换的时间点。因此,在第二设备120-1处,第二设备120-1可以相应地在切换指示217中确定该时间点,然后在该时间点处完成发送模式的切换。例如,在第一设备110是光线路终端并且第二设备120-1是光网络单元的场景中,第二设备120-1可以在第一设备110发送的OMCI消息中确定需要完成发送模式切换的超帧号,并且在该超帧号处完成发送模式切换而准备好使用第二发送模式向第一设备110发送上行数据(或突发)。以此方式,第一设备110和第二设备120-1可以同步到具体的时间点,同时开始以第二可用带宽进行通信。
在从第一发送模式到第二发送模式的切换期间,第二设备120-1可能无法向第一设备110发送数据,诸如数据分组。因此,在切换已经开始且尚未完成的情况下,第二设备120-1可以缓存待发送给第一设备110的数据,以避免数据丢失。例如,待发送的数据可以缓存在专用的缓冲器中,或者也可以缓存在第二设备120-1中已有的缓冲器中。根据估算,在典型的无源光网络中,发送模式的切换通常可以在若干帧(每帧125微秒)内完成。假定切换可以在四(4)帧内完成,则在第二单元120-1中需要设置大约1至2兆字节的缓冲器即可满足临时缓存待发送数据的要求。在已经完成发送模式切换的情况下,第二设备120-1可以将缓存的数据发送给第一设备110。通过这种方式,第二设备120-1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发送模式的切换而丢失要传输的数据,从而改进用户体验。
在一些情况下,例如由于第二设备120-1的业务量增大,第二设备120-1的带宽利用率(即占用带宽)将随之增大。如果第一设备110确定230第二设备120-1的占用带宽大于第二可用带宽,则第一设备110可以向第二设备120-1发送235切换指示237,以触发第二设备120-1切换回到具有较大可用带宽(即较高数据速率)的第一发送模式,从而满足第二设备120-1增大的带宽需求。例如,在第一设备110是光线路终端并且第二设备120-1是光网络单元的场景中,第一设备110可以向第二设备120-1发送OMCI消息来承载上述切换指示237。相应地,在第二设备120-1从第一设备110接收240到切换指示237的情况下,第二设备120-1可以从第二发送模式切换245回到第一发送模式,以适应增长的带宽需求。
上文以通信交互图200的方式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一设备110与第二设备120-1之间的通信交互过程。为了更明确地说明第一设备110和第二设备120-1为了实施本公开的实施例分别执行的操作,下面将结合图3和图4来分别描述在第一设备110处执行的各种操作和在第二设备120-1处执行的各种操作。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第一设备110处执行的示例方法300的流程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300可以由通信系统100中的第一设备110来实现,例如可以由第一设备110的处理器或处理单元来实现。在其他实施例中,方法300也可以由独立于第一设备110的计算设备来实现,或者可以由通信系统100中的其他单元来实现。为了便于讨论,将结合图1来讨论方法300。
在305处,第一设备110检测与第一设备110通信的第二设备120-1实际占用的占用带宽,其中第二设备120-1操作在具有第一可用带宽的第一发送模式。在310处,第一设备110确定占用带宽是否小于第二发送模式的第二可用带宽达到预定时长,其中第二可用带宽小于第一可用带宽。在315处,响应于占用带宽小于第二可用带宽达到预定时长,第一设备110向第二设备120-1发送切换指示,以触发第二设备120-1切换到第二发送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占用带宽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计算第二设备120-1在预定时长内向第一设备110发送的空闲帧的数目;以及向第二设备发送请求,以使第二设备120-1向第一设备110报告传输缓冲器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向第二设备120-1发送切换指示包括:在切换指示中指定要求第二设备120-1完成切换的时间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300进一步包括:将第一设备110针对第二设备120-1的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其中第一接收模式对应于第一发送模式,第二接收模式对应于第二发送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300进一步包括:响应于确定占用带宽大于第二可用带宽,向第二设备120-1发送另外的切换指示,以触发第二设备120-1切换回到第一发送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10包括无源光网络中的局端设备,并且第二设备120-1包括无源光网络中的用户端设备。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第二设备120-1处执行的示例方法400的流程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400可以由通信系统100中的第二设备120-1来实现,例如可以由第二设备120-1的处理器或处理单元来实现。在其他实施例中,方法400也可以由独立于第二设备120-1的计算设备来实现,或者可以由通信系统100中的其他第二设备120或其他单元来实现。为了便于讨论,将结合图1来讨论方法400。
在405处,第二设备120-1从与第二设备120-1通信的第一设备110接收切换指示。切换指示用于指示第二设备120-1从具有第一可用带宽的第一发送模式切换到具有第二可用带宽的第二发送模式。第一可用带宽大于第二可用带宽。切换指示在第二设备120-1实际占用的占用带宽小于第二可用带宽达到预定时长的情况下从第一设备110发出。在410处,响应于接收到切换指示,第二设备120-1从第一发送模式切换到第二发送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从第一发送模式切换到第二发送模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将第二设备120-1的串行解串器的数据速率配置为与第二可用带宽相对应的数据速率;以及将第二设备120-1的均衡延迟调整到与第二可用带宽相对应的延迟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400进一步包括:在切换指示中确定要求第二设备120-1完成切换的时间点;以及在时间点处完成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400进一步包括:响应于切换已经开始且尚未完成,缓存待发送给第一设备110的数据;以及响应于切换完成,将缓存的数据发送给第一设备110。
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400进一步包括:响应于从第一设备110接收到用于触发第二设备120-1切换回到第一发送模式的另外的切换指示,从第二发送模式切换回到第一发送模式,其中另外的切换指示在占用带宽大于第二可用带宽的情况下从第一设备110发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10包括无源光网络中的局端设备,并且第二设备120-1包括无源光网络中的用户端设备。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能够执行方法300的装置(例如,第一设备11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方法300各个步骤的相应部件(means)。这些部件可以任意适当方式来实现。例如,可以通过电路或者软件模块来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装置包括:用于在第一设备处,检测与第一设备通信的第二设备实际占用的占用带宽的部件,其中第二设备操作在具有第一可用带宽的第一发送模式;用于确定占用带宽是否小于第二发送模式的第二可用带宽达到预定时长的部件,其中第二可用带宽小于第一可用带宽;以及用于响应于占用带宽小于第二可用带宽达到预定时长,向第二设备发送切换指示,以触发第二设备切换到第二发送模式的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检测占用带宽的部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用于计算第二设备在预定时长内向第一设备发送的空闲帧的数目的部件;以及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请求,以使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报告传输缓冲器状态的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切换指示的部件包括:用于在切换指示中指定要求第二设备完成切换的时间点的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装置进一步包括:用于将第一设备针对第二设备的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的部件,其中第一接收模式对应于第一发送模式,第二接收模式对应于第二发送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装置进一步包括:用于响应于确定占用带宽大于第二可用带宽,向第二设备发送另外的切换指示,以触发第二设备切换回到第一发送模式的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包括无源光网络中的局端设备,并且第二设备包括无源光网络中的用户端设备。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能够执行方法400的装置(例如,第二设备120-1)可以包括用于执行方法400各个步骤的相应部件(means)。这些部件可以任意适当方式来实现。例如,可以通过电路或者软件模块来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装置包括:用于在第二设备处,从与第二设备通信的第一设备接收切换指示的部件,切换指示用于指示第二设备从具有第一可用带宽的第一发送模式切换到具有第二可用带宽的第二发送模式,第一可用带宽大于第二可用带宽,其中切换指示在第二设备实际占用的占用带宽小于第二可用带宽达到预定时长的情况下从第一设备发出;以及响应于接收到切换指示,从第一发送模式切换到第二发送模式的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从第一发送模式切换到第二发送模式的部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用于将第二设备的串行解串器的数据速率配置为与第二可用带宽相对应的数据速率的部件;以及用于将第二设备的串行解串器的数据速率配置为与第二可用带宽相对应的数据速率的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装置进一步包括:在切换指示中确定要求第二设备完成切换的时间点的部件;以及在该时间点处完成切换的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装置进一步包括:用于响应于切换已经开始且尚未完成,缓存待发送给第一设备的数据的部件;以及用于响应于切换完成,将缓存的数据发送给第一设备的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装置进一步包括:用于响应于从第一设备接收到用于触发第二设备切换回到第一发送模式的另外的切换指示,从第二发送模式切换回到第一发送模式的部件,其中另外的切换指示在占用带宽大于第二可用带宽的情况下从第一设备发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包括无源光网络中的局端设备,并且第二设备包括无源光网络中的用户端设备。
图5示出了适合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设备500的简化框图。设备500可以用来实现通信设备,例如图1中的第一设备110和第二设备120。如所示出的,设备5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10、耦合到处理器510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520、以及耦合到处理器510的一个或多个通信模块540。
通信模块540用于双向通信。通信模块540具有至少一个线缆/光缆/无线接口,用于促进通信。通信接口可以表示与其他设备通信必要的任何接口。
处理器510可以具有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任何类型,并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设备500可以具有多个处理器,诸如在时间上跟随与主处理器同步的时钟进行从动的专用集成电路芯片。
存储器52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非易失性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OM)524、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闪存、硬盘、压缩盘(CD)、数字多功能盘(DVD)、以及其他磁存储设备和/或光学存储设备。易失性存储器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随机存储存取器(RAM)522或者在掉电期间无法持续的其他易失性存储器。
计算机程序530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这些指令由相关联的处理器510可执行。程序530可以被存储在ROM 524中。处理器510可以通过将程序530加载到RAM 522中,来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
本公开的实施例可通过程序530来实现,以使设备500执行如以上参考图3和图4所讨论的本公开的任何过程。本公开的实施例也可以由硬件或软件与硬件的组合来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程序530可以被有形地包含于计算机可读介质。这样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被包括在设备500(例如,存储器520)中或者被包括在设备500可访问的其他存储设备中。设备500可以将程序530从计算机可读介质读取到RAM 522以用于执行。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各种有形非易失性存储设备,诸如ROM、EPROM、闪存、硬盘、CD、DVD等。图6示出了CD或DVD形式的计算机可读介质600的示例。计算机可读介质600具有存储于其上的程序530。
一般而言,本公开的各种示例实施例可以在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其任何组合中实施。某些方面可以在硬件中实施,而其他方面可以在可以由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计算设备执行的固件或软件中实施。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各种示例(例如方法、装置或设备)可以部分或者全部被实现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当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各方面被图示或描述为框图、流程图或使用某些其他图形表示时,将理解此处描述的方框、装置、系统、技术或方法可以作为非限制性的示例在硬件、软件、固件、专用电路或逻辑、通用硬件或控制器或其他计算设备,或其某些组合中实施。
本公开还提供了存储在非瞬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至少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诸如包括在目标的物理或者虚拟处理器上的器件中执行的程序模块中,用以执行上文关于图2至图4描述的过程200至400中的任何过程。一般而言,程序模块包括例程、程序、库、对象、类、组件、数据结构等,其执行特定的任务或者实现特定的抽象数据结构。在各实施例中,程序模块的功能可以在所描述的程序模块之间合并或者分割。用于程序模块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以在本地或者分布式设备内执行。在分布式设备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本地和远程存储介质二者中。
用于实现本公开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编写。这些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的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使得程序代码在被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的数据处理装置执行的时候,引起在流程图和/或框图中规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计算机上、部分在计算机上、作为独立的软件包、部分在计算机上且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或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计算机程序代码或相关数据可以由任何适当的载体来承载,以使得设备、装置或处理器能够执行上文描述的各种过程和操作。载体的示例包括信号、计算机可读介质,等等。
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其任意合适的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详细示例包括带有一根或多根导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储存取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压缩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或其任意合适的组合。
另外,尽管操作以特定顺序被描绘,但这并不应该理解为要求此类操作以示出的特定顺序或以相继顺序完成,或者执行所有图示的操作以获取期望结果。在某些情况下,多任务或并行处理会是有益的。同样地,尽管上述讨论包含了某些特定的实施细节,但这并不应解释为限制任何发明或权利要求的范围,而应解释为对可以针对特定发明的特定实施例的描述。本说明书中在分离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也可以整合实施在单个实施例中。反之,在单个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分离地在多个实施例或在任意合适的子组合中实施。
尽管已经以特定于结构特征和/或方法动作的语言描述了主题,但是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主题并不限于上文描述的特定特征或动作。相反,上文描述的特定特征和动作是作为实现权利要求的示例形式而被公开的。
Claims (25)
1.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在第一设备处,检测与所述第一设备通信的第二设备实际占用的占用带宽,其中所述第二设备操作在具有第一可用带宽的第一发送模式;
确定所述占用带宽是否小于第二发送模式的第二可用带宽达到预定时长,其中所述第二可用带宽小于所述第一可用带宽;以及
响应于所述占用带宽小于所述第二可用带宽达到所述预定时长,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切换指示,以触发所述第二设备切换到所述第二发送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检测所述占用带宽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计算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预定时长内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空闲帧的数目;以及
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请求,以使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报告传输缓冲器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切换指示包括:
在所述切换指示中指定要求所述第二设备完成所述切换的时间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将所述第一设备针对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其中所述第一接收模式对应于所述第一发送模式,所述第二接收模式对应于所述第二发送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响应于确定所述占用带宽大于所述第二可用带宽,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另外的切换指示,以触发所述第二设备切换回到所述第一发送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设备包括无源光网络中的局端设备,并且所述第二设备包括所述无源光网络中的用户端设备。
7.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在第二设备处,从与所述第二设备通信的第一设备接收切换指示,所述切换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从具有第一可用带宽的第一发送模式切换到具有第二可用带宽的第二发送模式,所述第一可用带宽大于所述第二可用带宽,其中所述切换指示在所述第二设备实际占用的占用带宽小于所述第二可用带宽达到预定时长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设备发出;以及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切换指示,从所述第一发送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二发送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从所述第一发送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二发送模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将所述第二设备的串行解串器的数据速率配置为与所述第二可用带宽相对应的数据速率;以及
将所述第二设备的均衡延迟调整到与所述第二可用带宽相对应的延迟值。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切换指示中确定要求所述第二设备完成所述切换的时间点;以及
在所述时间点处完成所述切换。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响应于所述切换已经开始且尚未完成,缓存待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的数据;以及
响应于所述切换完成,将缓存的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响应于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用于触发所述第二设备切换回到所述第一发送模式的另外的切换指示,从所述第二发送模式切换回到所述第一发送模式,其中所述另外的切换指示在所述占用带宽大于所述第二可用带宽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设备发出。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设备包括无源光网络中的局端设备,并且所述第二设备包括所述无源光网络中的用户端设备。
13.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的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配置为,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得所述通信设备:
检测与所述通信设备通信的另外的通信设备实际占用的占用带宽,其中所述另外的通信设备操作在具有第一可用带宽的第一发送模式;
确定所述占用带宽是否小于第二发送模式的第二可用带宽达到预定时长,其中所述第二可用带宽小于所述第一可用带宽;以及
响应于所述占用带宽小于所述第二可用带宽达到所述预定时长,向所述另外的通信设备发送切换指示,以触发所述另外的通信设备切换到所述第二发送模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还被配置为,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得所述通信设备执行以下至少一项:
计算所述另外的通信设备在所述预定时长内向所述通信设备发送的空闲帧的数目;以及
向所述另外的通信设备发送请求,以使所述另外的通信设备向所述通信设备报告传输缓冲器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还被配置为,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得所述通信设备:
在所述切换指示中指定要求所述另外的通信设备完成所述切换的时间点。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还被配置为,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得所述通信设备:
将所述通信设备针对所述另外的通信设备的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其中所述第一接收模式对应于所述第一发送模式,所述第二接收模式对应于所述第二发送模式。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还被配置为,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得所述通信设备:
响应于确定所述占用带宽大于所述第二可用带宽,向所述另外的通信设备发送另外的切换指示,以触发所述另外的通信设备切换回到所述第一发送模式。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通信设备包括无源光网络中的局端设备,并且所述另外的通信设备包括所述无源光网络中的用户端设备。
19.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的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配置为,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得所述通信设备:
从与所述通信设备通信的另外的通信设备接收切换指示,所述切换指示用于指示所述通信设备从具有第一可用带宽的第一发送模式切换到具有第二可用带宽的第二发送模式,所述第一可用带宽大于所述第二可用带宽,其中所述切换指示在所述通信设备实际占用的占用带宽小于所述第二可用带宽达到预定时长的情况下从所述另外的通信设备发出;以及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切换指示,从所述第一发送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二发送模式。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还被配置为,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得所述通信设备执行以下至少一项:
将所述通信设备的串行解串器的数据速率配置为与所述第二可用带宽相对应的数据速率;以及
将所述通信设备的均衡延迟调整到与所述第二可用带宽相对应的延迟值。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还被配置为,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得所述通信设备:
在所述切换指示中确定要求所述通信设备完成所述切换的时间点;以及
在所述时间点处完成所述切换。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还被配置为,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得所述通信设备:
响应于所述切换已经开始且尚未完成,缓存待发送给所述另外的通信设备的数据;以及
响应于所述切换完成,将缓存的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另外的通信设备。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还被配置为,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得所述通信设备:
响应于从所述另外的通信设备接收到用于触发所述通信设备切换回到所述第一发送模式的另外的切换指示,从所述第二发送模式切换回到所述第一发送模式,其中所述另外的切换指示在所述占用带宽大于所述第二可用带宽的情况下从所述另外的通信设备发出。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通信设备包括无源光网络中的用户端设备,并且所述另外的通信设备包括所述无源光网络中的局端设备。
25.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机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6和7-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341100.3A CN111866622B (zh) | 2019-04-25 | 2019-04-25 | 降低通信设备的能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341100.3A CN111866622B (zh) | 2019-04-25 | 2019-04-25 | 降低通信设备的能耗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866622A CN111866622A (zh) | 2020-10-30 |
CN111866622B true CN111866622B (zh) | 2023-04-14 |
Family
ID=72951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341100.3A Active CN111866622B (zh) | 2019-04-25 | 2019-04-25 | 降低通信设备的能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866622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31618A (zh) * | 2016-07-21 | 2016-12-14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发送编解码重协商请求的方法及装置 |
WO2017110675A1 (ja) * | 2015-12-25 | 2017-06-29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受信装置、送信装置及び可用帯域推定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086077B2 (en) * | 1999-04-01 | 2006-08-01 | Sedna Patent Services, Llc | Service rate change method and apparatus |
US7187690B2 (en) * | 2002-05-20 | 2007-03-06 | The Boeing Company | Method of maximizing use of bandwidth for communicating with mobile platforms |
CN101458556A (zh) * | 2007-12-14 | 2009-06-17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网卡的功耗和连接模式的动态控制方法及装置 |
US20100183316A1 (en) * | 2009-01-20 | 2010-07-22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ynamic Equalization Delay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
CN103781139A (zh) * | 2012-10-23 | 2014-05-07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通信设备及通信模式切换方法 |
JP5680716B2 (ja) * | 2013-08-21 | 2015-03-04 | 日本郵船株式会社 | 舶用機関の制御方法及びその制御装置 |
CN105357141A (zh) * | 2014-08-22 | 2016-02-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链路工作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
CN107276630B (zh) * | 2017-08-10 | 2019-08-02 | 北京图森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跳频通信方法及系统 |
-
2019
- 2019-04-25 CN CN201910341100.3A patent/CN11186662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110675A1 (ja) * | 2015-12-25 | 2017-06-29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受信装置、送信装置及び可用帯域推定方法 |
CN106231618A (zh) * | 2016-07-21 | 2016-12-14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发送编解码重协商请求的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866622A (zh) | 2020-10-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693302B2 (en) | Optical wireless access system | |
EP2975810B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roving bandwidth allocation efficiency | |
EP3860002B1 (en) | Ranging method for optical network, olt, onu, and optical network system | |
EP4170931A1 (en) | Authent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
US9923661B2 (en) | Device element, node device, an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justing tunnel bandwidth | |
US20130272699A1 (en) | Ranging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 |
US20230362824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5g terminal during concurrency of services, device, and medium | |
US10659143B2 (en) |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 |
AU2017260108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optical line terminal (OLT) failover switches in optical networks | |
JPWO2012070127A1 (ja) | 通信装置 | |
KR102061498B1 (ko) | 슬립모드 onu 제어 기법 | |
US11429551B2 (en) | Board of optical line terminal and optical line terminal | |
US20220256264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d o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Related Device, and System | |
CN102957626A (zh) |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 |
US9008023B2 (en) | Fast transition from PCH to DCH for UMTS | |
CN108696383B (zh) | 无源光网络拓扑构建的方法、装置、距离扩展盒和光线路终端 | |
CN111866622B (zh) | 降低通信设备的能耗 | |
US20220239996A1 (en) | Bandwidth Assign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Bandwidth Check Method and Apparatus | |
US11425474B2 (en) | Rang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optical network, OLT, ONU, and optical network system | |
US11515944B2 (en) | Devices,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a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 | |
US20180287769A1 (en) | Transmission system,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transmission device | |
CN111866621B (zh) | 时钟电路管理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
CN110798334B (zh) | 一种带宽调度方法及装置 | |
CN115412782A (zh) | 带宽调整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 |
US20200119873A1 (en) | Dynamic Time Assignment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