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64813B - 基于虚拟权重系数的风/火电联合频率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虚拟权重系数的风/火电联合频率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864813B CN111864813B CN202010584344.7A CN202010584344A CN111864813B CN 111864813 B CN111864813 B CN 111864813B CN 202010584344 A CN202010584344 A CN 202010584344A CN 111864813 B CN111864813 B CN 11186481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equency
- power
- coefficient
- wind
- inerti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163 sequencing techniqu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795 deriv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541 reaction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1217 control strategy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NAWXUBYGYWOOIX-SFHVURJKSA-N (2s)-2-[[4-[2-(2,4-diaminoquinazolin-6-yl)ethyl]benzoyl]amino]-4-methylidenepentanedio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C1=CC2=NC(N)=NC(N)=C2C=C1CCC1=CC=C(C(=O)N[C@@H](CC(=C)C(O)=O)C(O)=O)C=C1 NAWXUBYGYWOOIX-SFHVURJK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735 defic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897 system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8—Controlling the sharing of the in-phase component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4—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oscillations of power in networks
- H02J3/241—The oscillation concerning frequency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8—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wind energ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6—Power conversion electric or electronic asp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Wind Motors (AREA)
- Control Of Eletrric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大电网暂态频率控制策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虚拟权重系数的风/火电联合频率控制方法。本发明包括:建立综合频率响应模型;构建含RES鲁棒综合频率响应模型;惯性控制分析;频率二次响应分析。本发明构建了含虚拟惯性支持及稳态频率二次支撑的鲁棒综合频率响应模型,通过检测系统频率变化率可实现风机在不同时间尺度下功率贡献量控制,附加频率二次支撑控制策略建立了风机虚拟惯性系数与系统频率灵敏性函数关系,动态响应系统全时间尺度频率需求,实现风电高渗透率下电网暂态和稳态综合频率期望控制性能,提高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为电网提供暂态/稳态全时间尺度下双重频率提供支撑,进一步保证电网和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大电网暂态频率控制策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虚拟权重系数的风/火电联合频率控制方法。本发明为实现风电高渗透率下电网暂态和稳态综合频率期望控制性能,构建了含虚拟惯性支持及稳态频率二次支撑的鲁棒综合频率响应技术方法。
背景技术
风电等微能源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大规模高渗透率的风电并网给电网安全运行带来更大挑战。为此,越来越多电力公司要求风机要像同步机组一样为系统提供辅助性服务。双馈风机作为我国大型风电场的主流机型,在电网频率发生变化时,其固有惯量对电网则表现成一个“隐形惯量”(Hidden Inertia),无法帮助电网改善频率响应。目前,双馈风电机组参与系统一次调频的方法主要有虚拟惯性控制、转子转速控制和桨距角控制。主流的虚拟惯性控制在于调节作为电网频率导数函数的参考转矩,利用存储在风机旋转质量块中的动能来参与电网动态频率调整,为系统暂态功率调节提供虚拟惯量。但其对稳态频率并无支撑作用,且风机在放电后恢复动能过程中易引起系统负功率穿透,导致系统发生频率二次崩溃。
国内外作者针对风电场频率控制策略开展了大量研究。沈阳工业大学研究了风电机组虚拟惯性控制方法,但是尚未考虑频率恢复阶段风机有功备用问题,无法为系统提供持续有功功率支撑。张攀等研究了双馈风机超速减载与转子惯性的协调控制方法,提出了不同风速段下垂系数、惯量系数等变参数整定方法,解决了风机参与系统一次调频短时间尺度内控制精度问题,对稳态下频率恢复策略未进行深入研究;王旭斌推导了双馈风机转子超速最大输出功率表达式,得出了风机双向参与调频功率与功率预留系数和最大可调节功率的约束关系,并仿真分析了双馈风电机组在转子转速控制策略下系统长周期持续调频能力与效果,为风机参与长周期持续调频提供了理论依据。目前,我国尚无风电参与电网一次调频相关技术规定,在运风电场不具备一次调频能力。
现有研究大多针对系统发生频率波动时风机参与系统调频的动态特性开展的,验证了风机参与系统调频策略的有效性。然而,系统频率稳定性是从秒级贯穿至分钟级的长周期动态过程,需要在全时间尺度下考校控制系统的响应性能,以保证其稳定性、高效性及动态鲁棒性的平衡。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虚拟权重系数的风/火电联合频率控制方法。其目的是为电网提供暂态/稳态全时间尺度下双重频率支撑,进一步保证电网和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基于虚拟权重系数的风/火电联合频率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综合频率响应模型;
步骤2.构建含RES鲁棒综合频率响应模型;
步骤3.惯性控制分析;
步骤4.频率二次响应分析。
所述建立综合频率响应模型,包括:
假设所有发电机组均为非再热型机组,可得
式中,Mki(s)为发电机组等效机械转矩,M调为调速器机械转矩,M原为原动机机械转矩,Tg为调速器等效惯性时间常数,S为频域系数;
发电机与负荷功率差与系统频率波动,即Δf之间关系可由摇摆微分方程描述;
式中,Δf为系统频率偏差,j为纵向量,i为横向量,Tij为等效惯性时间常数,Dsys为系统等效阻尼系数,Vi为区域接口变量;
综合考虑电力系统一、二次调频作用,系统频率偏差可表示为
式(5)中,
且有:
式中,ΔPpki为系统一次调频功率动作量,ΔPCki为系统二次调频功率动作量,Rki为系统一次调频下垂系数,βi为频率偏移(系统频率响应系数),Δfi(S)为系统频率偏差,His为电力系统惯性系数,Di为电力系统阻尼系数,Tij为等效惯性时间常数,ΔPmki为发电机有功出力变化量,ΔPtie,i为联络线有功出力变化量,ΔPLi为负荷有功出力变化量,S为频域系数,Tgk、Ttk为发电机时间常数;
将式(7)代入式(5)可得
式中,His为电力系统惯性系数,Di为电力系统阻尼系数,Mki(s)为发电机组等效机械转矩,ΔPCki为系统二次调频功率动作量,Δfi(S)为系统频率偏差,Rki为系统一次调频下垂系数,ΔPtie,i为联络线有功出力变化量,ΔPLi为负荷有功出力变化量,k为常数,S为频域系数;
为分析负荷扰动,将(9)设为阶跃函数
将式(9)代入式(8)可得
式中,gi(S)为系统等效转动惯量,Mki(s)为发电机组等效机械转矩,ΔPCki为系统二次调频功率动作量,ΔPtie,i(S)为联络线有功出力变化量,ΔPLi为负荷有功出力变化量,S为频域系数;
其中,
式中,His为电力系统惯性系数,Di为电力系统阻尼系数,Mki(s)为发电机组等效机械转矩,Rki为系统一次调频下垂系数;
根据终值定理,稳态时系统频率偏差为
式中,Δfss,i(S)为稳态时系统频率偏差,Δfi(S)为系统频率偏差,gi为系统等效转动惯量,Rki为系统一次调频下垂系数,ΔPCki为系统二次调频功率动作量,ΔPtie,i(S)为联络线有功出力变化量;
以上计算过程假设稳态时ΔPtie,i趋于0,且有
式中,ΔPCki为系统二次调频功率动作量,Mki(s)为发电机组等效机械转矩,RRi为系统一次调频下垂系数,Di为电力系统阻尼系数,Rsys,i为负荷一次调频下垂系数;
其中,ΔRsys,i为系统等效下垂系数,且有
定义βi为系统频率响应系数,则
将式(16)代入式(12)可得:
式中,Δfss,i(S)为稳态时系统频率偏差,ΔPCi为系统二次调频功率动作量;
可知,在不考虑联络线功率偏差的前提下,若二次调频有功备用量和系统功率扰动相等,则稳态时系统频率偏差将趋向于零;系统一次调频则通过系统频率响应系数影响频率偏差。
所述的基于虚拟权重系数的风/火电联合频率控制方法还包括:将联络线情况合理反映到式(10)中,则得到更加精确的结果。
所述构建含RES鲁棒综合频率响应模型是通过附加Δf、df/dt两个辅助控制回路,将风机功率控制视作系统频率的函数,同时考虑系统二次调频和联络线功率支撑,构建含RES鲁棒综合频率响应模型。
所述惯性控制分析包括:
为了获得频率响应,双馈发电机功率控制器分别增加Δf、df/dt两个辅助回路;第一回路通过使用Δf比例控制来实现惯性控制,额外增加的功率变换量Pref1通过测量频率与标称频率绝对偏差计算得出:
Pref1=KPf(f0-f) (18)
式中,Pref1为额外增加的功率变换量,f0为基准频率,KPf为比例系数;
第二回路通过使用df/dt比例控制来改变电磁功率,从而改变转子转速,释放(吸收)部分旋转动能,即
Pref2=-Kdfdf/dt (19)
式中,Pref2为有功功率参考值,Kdf为比例系数,df/dt为频率变化率;
在上述推导基础上可得系统频率调节等效模型;
在稳定状态下,系统功率平衡方程为
-PL+PG+PT+PW=PA=0 (21)
式中,PG为常规发电机功率输出,PW为风力发电机功率输出,PL为负载有功功率,PT为联络线交换功率,PA为系统总功率缺额;
当系统出现频率波动时,总功率缺额与系统频率偏差关系如下:
考虑风电系统附加虚拟惯性环节,则
PW=P0+ΔP (23)
式中,PW为风力发电机功率输出,P0为风机未附加虚拟惯性控制前正常有功功率,ΔP为附加虚拟惯性控制后追加的有功功率变化量;
由于电力电子转换器对电功率快速控制,则风机有功功率参考值与风机实际输出功率之间没有动态,则有
将式(21)、(23)、(24)代入式(22)可得
令
2H+Kdf=2H* (26)
Kpf+D=D* (27)
式中,H*为惯性系数标幺值,D*为阻尼系数标幺值;
则式(5)可变为
惯性控制将系统等效惯性变为H*,大于原系统的等效惯性,增加的部分由Kdf决定,且存在风力发电机虚拟惯量大于物理惯量的可能性;新阻尼系数D*也大于原阻尼系数,增加部分由Kdf决定。
所述频率二次响应分析包括:
当df/dt=0时,启动附加频率二次支撑模块;
当触发频率检测器阈值时,虚拟惯性控制模块介入到双馈风机控制中,变换器从正常工作模式切换到机械能释放模式,在频率下降的过程中,所有参与一次调频的风电机组同步、集中释放转子旋转动能,向电网注入额外有功功率;
当频率检测器检测到系统频率变化率为0时,即df/dt=0,此时认为系统中火电机组一次调频已经介入,风电机组参与一次调频的任务已经完成;
当控制系统在检测到df/dt=0时,启动附加频率二次支撑模块,即风机虚拟权重系数判别模块。
所述附加频率二次支撑模块,包括风速排序模块、失速保护模块和风机虚拟权重系数判别模块。
所述步骤3中,惯性控制分析,还包括:在风机虚拟惯性控制模块中,将各风电场α进行排序,优先安排α较小的风机恢复正常控制,同样给出控制模式切换延迟时间Tnj;
定义α为风电场虚拟权重系数,表达式为
式中,Sa为风电场并网点的短路容量,SN为系统短路容量;
风电场虚拟权重系数α表征风电场所处位置网架结构的坚强程度;α越小,表征该风电场所处位置网架结构越坚强,即风机出力波动对系统频率、电压影响越小;在一定的网架结构下,各风电场虚拟权重系数是一定的;预先计算出所有参与一次调频风电场的虚拟权重系数,在分布式风机恢复策略中,优先恢复虚拟权重系数较大的风机;
定义β为风电场虚拟、惯性调节程度,表达式为
式中,df/dt为频率变化率,f为风电场频率,Kg为风电场惯性调节系数,Kx为风电场虚拟调节系数;
风电场虚拟、惯性调节程度β表征风电场参与调频的程度;β越小,表征该风电场对系统总出力贡献的少,即风机增加出力幅度小,调节能力较弱;在一定的网架结构下,各风电场虚拟、惯性调节程度β计算中,风电场惯性调节系数Kg,风电场虚拟调节系数Kx是一定的;预先计算出所有参与一次调频风电场的调节系数;
风机虚拟权重系数判别模块分别从有功功率缺额和无功电压两个角度出发,按两者综合控制模式切换延时时间发送至各风电场的控制系统中;
风电场虚拟、惯性调节程度β则取决于频率的变化率及与工频的偏差值。
基于虚拟权重系数的风/火电联合频率控制装置,包括:
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
其中,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所述的基于虚拟权重系数的风/火电联合频率控制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所述的基于虚拟权重系数的风/火电联合频率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及优点:
本发明以虚拟惯性控制的频率二次响应为切入点,附加频率二次支撑模块,通过检测系统频率变化率来控制风机参与一次调频的功率、时间和工作模式,动态响应系统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功率需求,为电网提供暂态/稳态全时间尺度下双重频率支撑。风机虚拟权重系数判别模块分别从有功功率缺额和无功电压两个角度出发,考虑其对系统稳态频率的支撑作用。按两者综合控制模式切换延时时间发送至各风电场的控制系统中。
本发明构建了含虚拟惯性支持及稳态频率二次支撑的鲁棒综合频率响应模型,以系统频率变化率为阀值控制风机在不同时间尺度下功率贡献量,附加频率二次支撑模块综合风机虚拟惯性系数与系统频率灵敏性关系,智能响应系统稳态频率需求,使风机在同步机组一次调频介入后分层、分步恢复正常运行模式,为电网提供暂态/稳态全时间尺度下双重频率支撑。为电网提供暂态/稳态全时间尺度下双重频率提供支撑,进一步保证电网和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系统综合频率响应模型;
图2是本发明含RES鲁棒综合频率响应模型;
图3是本发明附加频率敏感控制环节风机调频模型;
图4是本发明系统频率调节等效模型;
图5是本发明系统频率调节等效模型;
图6是本发明附加频率二次支撑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1-图6描述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虚拟权重系数的风/火电联合频率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系统综合频率响应模型。该模式赋予不同的火电机组不同的调差系数Ri,火电机组一次调频和二次调频变化量通过传递函数送至发电机调速器系统,调速器综合考虑各发电机动作情况,以系统等效惯性和阻尼系数为修正条件,平抑系统频率波动。
一种以系统频率变化率为阀值控制风机在不同时间尺度下功率贡献量,附加频率二次支撑控制策略建立了风速、风机虚拟惯性系数与系统频率灵敏性函数关系,动态响应系统稳态频率需求,使风机在同步机组一次调频介入后引入风电场虚拟权重系数,分层、分步恢复正常运行模式,为电网提供暂态/稳态全时间尺度下双重频率支撑,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综合频率响应模型,包括:
假设所有发电机组均为非再热型机组,可得
式中,Mki(s)为发电机组等效机械转矩,M调为调速器机械转矩,M原为原动机机械转矩,Tg为调速器等效惯性时间常数,S为频域系数;
发电机与负荷功率差与系统频率波动,即Δf之间关系可由摇摆微分方程描述。
式中,Δf为系统频率偏差,j为纵向量,i为横向量,Tij为等效惯性时间常数,Dsys为系统等效阻尼系数,Vi为区域接口变量;
综合考虑电力系统一、二次调频作用,系统频率偏差可表示为
式(5)中,
且有:
式中,ΔPpki为系统一次调频功率动作量,ΔPCki为系统二次调频功率动作量,Rki为系统一次调频下垂系数,βi为频率偏移(系统频率响应系数),Δfi(S)为系统频率偏差,His为电力系统惯性系数,Di为电力系统阻尼系数,Tij为等效惯性时间常数,ΔPmki为发电机有功出力变化量,ΔPtie,i为联络线有功出力变化量,ΔPLi为负荷有功出力变化量,S为频域系数,Tgk、Ttk为发电机时间常数。
将式(7)代入式(5)可得
式中,His为电力系统惯性系数,Di为电力系统阻尼系数,Mki(s)为发电机组等效机械转矩,ΔPCki为系统二次调频功率动作量,Δfi(S)为系统频率偏差,Rki为系统一次调频下垂系数,ΔPtie,i为联络线有功出力变化量,ΔPLi为负荷有功出力变化量,k为常数,S为频域系数。
为分析负荷扰动,将(9)设为阶跃函数
将式(9)代入式(8)可得
式中,gi(S)为系统等效转动惯量,Mki(s)为发电机组等效机械转矩,ΔPCki为系统二次调频功率动作量,ΔPtie,i(S)为联络线有功出力变化量,ΔPLi为负荷有功出力变化量,S为频域系数;
其中,
式中,His为电力系统惯性系数,Di为电力系统阻尼系数,Mki(s)为发电机组等效机械转矩,Rki为系统一次调频下垂系数。
根据终值定理,稳态时系统频率偏差为
式中,Δfss,i(S)为稳态时系统频率偏差,Δfi(S)为系统频率偏差,gi为系统等效转动惯量,Rki为系统一次调频下垂系数,ΔPCki为系统二次调频功率动作量,ΔPtie,i(S)为联络线有功出力变化量;
以上计算过程假设稳态时ΔPtie,i趋于0,且有
式中,ΔPCki为系统二次调频功率动作量,Mki(s)为发电机组等效机械转矩,RRi为系统一次调频下垂系数,Di为电力系统阻尼系数,Rsys,i为负荷一次调频下垂系数。
其中,ΔRsys,i为系统等效下垂系数,且有
定义βi为系统频率响应系数,则
将式(16)代入式(12)可得:
式中,Δfss,i(S)为稳态时系统频率偏差,ΔPCi为系统二次调频功率动作量。
由上式可知,系统稳态时频率偏差与系统二次调频有功备用量和系统的扰动大小有关。若二次调频有功备用量和系统功率扰动相等,则稳态时系统频率偏差将趋向于零。系统一次调频则通过系统频率响应系数影响频率偏差。值得一提的是,以上结果是在不考虑联络线功率偏差的前提下得到的,由于实际联络线功率偏差不为零,若想得到更加精确的结果,应将联络线情况合理反映到式(10)中。
步骤2.构建含RES鲁棒综合频率响应模型。
可再生能源(RES)对电力系统动态行为的影响可能导致系统发生扰动时频率响应发生变化,因此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风力发电控制系统在频率调控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本发明通过附加Δf、df/dt两个辅助控制回路,将风机功率控制视作系统频率的函数,同时考虑系统二次调频和联络线功率支撑,构建了含RES鲁棒综合频率响应模型,如图2所示,图2是本发明含RES鲁棒综合频率响应模型。
其中,Δf辅助控制回路是以系统频率变化量为控制阈值,df/dt辅助控制回路是以系统频率变化率为控制阈值,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确保频率变化量和频率变化率均不超出限值。
步骤3.惯性控制分析。本发明基于双馈感应电机的变速风电机组能够对有功、无功进行解耦控制。为了使双馈风机在系统频率变化时表现出类似于同步发电机的惯量响应特性,需要对变速风电机组控制器的功率参考值附加频率敏感控制环节,调节电网频率导数函数的参考功率,通过惯性控制降低双馈电机转子转速,释放转子存储的动能以参与系统一次调频。如图3所示,图3是本发明附加频率敏感控制环节风机调频模型。本发明附加频率敏感控制环节,以系统频率变化量和频率变化率为输入值,与风机风速及转速共同作用修正风机输出的有功功率参考值,为电网提供暂态与稳态频率支撑。
为了获得频率响应,双馈发电机功率控制器分别增加Δf、df/dt两个辅助回路。第一回路通过使用Δf比例控制来实现惯性控制,额外增加的功率变换量Pref1通过测量频率与标称频率绝对偏差计算得出。
Pref1=KPf(f0-f) (18)
式中,Pref1为额外增加的功率变换量,f0为基准频率,KPf为比例系数。
第二回路通过使用df/dt比例控制来改变电磁功率,从而改变转子转速,释放(吸收)部分旋转动能,即
Pref2=-Kdfdf/dt (19)
式中,Pref2为有功功率参考值,Kdf为比例系数,df/dt为频率变化率。
在上述推导基础上可得系统频率调节等效模型,如图4所示,图4是本发明系统频率调节等效模型。该模型以负荷有功功率、发电机组有功功率、风机有功功率、系统机械功率为输入,通过阻尼与惯性环节,得到系统频率的变化量。
在稳定状态下,系统功率平衡方程为
-PL+PG+PT+PW=PA=0 (21)
式中,PG为常规发电机功率输出,PW为风力发电机功率输出,PL为负载有功功率,PT为联络线交换功率,PA为系统总功率缺额。
当系统出现频率波动时,总功率缺额与系统频率偏差关系如下:
考虑风电系统附加虚拟惯性环节,则
PW=P0+ΔP (23)
式中,PW为风力发电机功率输出,P0为风机未附加虚拟惯性控制前正常有功功率,ΔP为附加虚拟惯性控制后追加的有功功率变化量。
由于电力电子转换器对电功率快速控制,可认为风机有功功率参考值与风机实际输出功率之间没有动态,则有
将式(21)、(23)、(24)代入式(22)可得
令
2H+Kdf=2H* (26)
Kpf+D=D* (27)
式中,H*为惯性系数标幺值,D*为阻尼系数标幺值;
则式(5)可变为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惯性控制将系统等效惯性变为H*,大于原系统的等效惯性,增加的部分由Kdf决定,且存在风力发电机虚拟惯量大于物理惯量的可能性。新阻尼系数D*也大于原阻尼系数,增加部分由Kdf决定。
系统惯量的增加可以使电力系统在负荷波动引起频率变化时,频率的变化速度变慢,有利于电力系统频率稳定。但变速风电机组在参与调频时牺牲了自身转速,在放电后恢复动能的过程相对缓慢,易引起系统的负功率穿透。因此,频率的二次响应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步骤4.频率二次响应分析。
现有的惯性控制可以在系统损失电源后关键的初始几秒钟时间内发挥作用,而此时蒸汽或水轮调速器由于响应速度较慢(5-10s),尚不能增加输出功率,因此惯性控制有利于缓和系统频率下降速度,为电网提供暂态频率支撑。如图5所示,图5是本发明系统频率调节等效模型。
但传统惯性控制并未充分利用双馈风机的特点,如快速有功功率响应和在一定范围内任意输出有功功率的能力,导致传统惯性控制对稳态频率并无支撑作用。
其基本原理如下:
当df/dt=0时,启动附加频率二次支撑模块,包括风速排序模块、失速保护模块和风机虚拟权重系数判别模块。当触发频率检测器阈值时,虚拟惯性控制模块介入到双馈风机控制中,变换器从正常工作模式切换到机械能释放模式,在频率下降的过程中,所有参与一次调频的风电机组同步、集中释放转子旋转动能,向电网注入额外有功功率。当频率检测器检测到系统频率变化率为0时,即df/dt=0,此时认为系统中火电机组一次调频已经介入,风电机组参与一次调频的任务已经完成。若此时所有风力机组同时退出,使得所有风力涡轮机同时加速,风机的功率输出急剧下降,可能导致电力系统发生负功率穿透。因此,当控制系统在检测到df/dt=0时,启动附加频率二次支撑模块,即风机虚拟权重系数判别模块。如图6所示,图6是本发明附加频率二次支撑模块。
实施例2
本发明所述步骤3中,惯性控制分析,还包括:
1.在风机虚拟惯性控制模块中,将各风电场α进行排序,优先安排α较小的风机恢复正常控制,同样给出控制模式切换延迟时间Tnj。
定义α为风电场虚拟权重系数,表达式为
式中,Sa为风电场并网点的短路容量,SN为系统短路容量。
风电场虚拟权重系数α表征风电场所处位置网架结构的坚强程度。α越小,表征该风电场所处位置网架结构越坚强,即风机出力波动对系统频率、电压影响越小。在一定的网架结构下,各风电场虚拟权重系数是一定的。因此可预先计算出所有参与一次调频风电场的虚拟权重系数。在分布式风机恢复策略中,应优先恢复虚拟权重系数较大的风机。
2.定义β为风电场虚拟、惯性调节程度,表达式为
式中,df/dt为频率变化率,f为风电场频率,Kg为风电场惯性调节系数,Kx为风电场虚拟调节系数;
风电场虚拟、惯性调节程度β表征风电场参与调频的程度。β越小,表征该风电场对系统总出力贡献的少,即风机增加出力幅度小,调节能力较弱。在一定的网架结构下,各风电场虚拟、惯性调节程度β计算中,风电场惯性调节系数Kg,风电场虚拟调节系数Kx是一定的。因此可预先计算出所有参与一次调频风电场的调节系数。
3.风机虚拟权重系数判别模块分别从有功功率缺额和无功电压两个角度出发,考虑其对系统稳态频率的支撑作用。按两者综合控制模式切换延时时间发送至各风电场的控制系统中。
4.风电场虚拟、惯性调节程度β则相对比较固定,只取决于频率的变化率及与工频的偏差值。
实施例3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虚拟权重系数的风/火电联合频率控制装置,包括:
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
其中,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实施例1或2所述的基于虚拟权重系数的风/火电联合频率控制方法的步骤。
实施例4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如实施例1或2所述的基于虚拟权重系数的风/火电联合频率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中。
Claims (5)
1.基于虚拟权重系数的风/火电联合频率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综合频率响应模型;
所述建立综合频率响应模型,包括:
假设所有发电机组均为非再热型机组,可得
式中,Mki(s)为发电机组等效机械转矩,M调为调速器机械转矩,M原为原动机机械转矩,Tg为调速器等效惯性时间常数,S为频域系数;Tgk、Ttk为发电机时间常数;
发电机与负荷功率差与系统频率波动,即Δf之间关系可由摇摆微分方程描述;
式中,Δf为系统频率偏差,j为纵向量,i为横向量,Tij为等效惯性时间常数,Dsys为系统等效阻尼系数,Vi为区域接口变量;
综合考虑电力系统一、二次调频作用,系统频率偏差可表示为
式(5)中,
且有:
式中,ΔPpki为系统一次调频功率动作量,ΔPCki为系统二次调频功率动作量,Rki为系统一次调频下垂系数,βi为频率偏移,即系统频率响应系数;Δfi(S)为系统频率偏差,His为电力系统惯性系数,Di为电力系统阻尼系数,Tij为等效惯性时间常数,ΔPmki为发电机有功出力变化量,ΔPtie,i为联络线有功出力变化量,ΔPLi为负荷有功出力变化量,S为频域系数,Tgk、Ttk为发电机时间常数;
将式(7)代入式(5)可得
式中,His为电力系统惯性系数,Di为电力系统阻尼系数,Mki(s)为发电机组等效机械转矩,ΔPCki为系统二次调频功率动作量,Δfi(S)为系统频率偏差,Rki为系统一次调频下垂系数,ΔPtie,i为联络线有功出力变化量,ΔPLi为负荷有功出力变化量,k为常数,S为频域系数;
为分析负荷扰动,将(9)设为阶跃函数
将式(9)代入式(8)可得
式中,gi(S)为系统等效转动惯量,Mki(s)为发电机组等效机械转矩,ΔPCki为系统二次调频功率动作量,ΔPtie,i(S)为联络线有功出力变化量,ΔPLi为负荷有功出力变化量,S为频域系数;
其中,
式中,His为电力系统惯性系数,Di为电力系统阻尼系数,Mki(s)为发电机组等效机械转矩,Rki为系统一次调频下垂系数;
根据终值定理,稳态时系统频率偏差为
式中,Δfi(S)为系统频率偏差,gi为系统等效转动惯量,Rki为系统一次调频下垂系数,ΔPCki为系统二次调频功率动作量,ΔPtie,i(S)为联络线有功出力变化量;
以上计算过程假设稳态时ΔPtie,i趋于0,且有
式中,ΔPCki为系统二次调频功率动作量,Mki(s)为发电机组等效机械转矩,RRi为系统一次调频下垂系数,Di为电力系统阻尼系数,Rsys,i为负荷一次调频下垂系数;
其中,ΔRsys,i为系统等效下垂系数,且有
定义βi为系统频率响应系数,则
将式(16)代入式(12)可得:
式中,Δfss,i为稳态时系统频率偏差,ΔPCi为系统二次调频功率动作量;
可知,在不考虑联络线功率偏差的前提下,若二次调频有功备用量和系统功率扰动相等,则稳态时系统频率偏差将趋向于零;系统一次调频则通过系统频率响应系数影响频率偏差;
步骤2.构建含RES鲁棒综合频率响应模型;
所述构建含RES鲁棒综合频率响应模型是通过附加Δf、df/dt两个辅助控制回路,将风机功率控制视作系统频率的函数,同时考虑系统二次调频和联络线功率支撑,构建含RES鲁棒综合频率响应模型;
步骤3.惯性控制分析;
所述惯性控制分析包括:
为了获得频率响应,双馈发电机功率控制器分别增加Δf、df/dt两个辅助回路;
第一回路通过使用Δf比例控制来实现惯性控制,额外增加的功率变换量Pref1通过测量频率与标称频率绝对偏差计算得出:
Pref1=KPf(f0-f) (18)
式中,Pref1为额外增加的功率变换量,f0为基准频率,KPf为比例系数;
第二回路通过使用df/dt比例控制来改变电磁功率,从而改变转子转速,释放或吸收部分旋转动能,即
Pref2=-Kdfdf/dt (19)
式中,Pref2为有功功率参考值,Kdf为比例系数,df/dt为频率变化率;
在上述推导基础上可得系统频率调节等效模型;
在稳定状态下,系统功率平衡方程为-PL+PG+PT+PW=PA=0 (21)式中,PG为常规发电机功率输出,PW为风力发电机功率输出,PL为负载有功功率,PT为联络线交换功率,PA为系统总功率缺额;
当系统出现频率波动时,总功率缺额与系统频率偏差关系如下:
考虑风电系统附加虚拟惯性环节,则
PW=P0+ΔP (23)
式中,PW为风力发电机功率输出,P0为风机未附加虚拟惯性控制前正常有功功率,ΔP为附加虚拟惯性控制后追加的有功功率变化量;
由于电力电子转换器对电功率快速控制,则风机有功功率参考值与风机实际输出功率之间没有动态,则有
将式(21)、(23)、(24)代入式(22)可得
令
2H+Kdf=2H* (26)
Kpf+D=D* (27)
式中,H*为惯性系数标幺值,D*为阻尼系数标幺值;
则式(5)可变为
惯性控制将系统等效惯性变为H*,大于原系统的等效惯性,增加的部分由Kdf决定,且存在风力发电机虚拟惯量大于物理惯量的可能性;新阻尼系数D*也大于原阻尼系数,增加部分由Kdf决定;
步骤4.频率二次响应分析;
所述频率二次响应分析包括:
当df/dt=0时,启动附加频率二次支撑模块;
当触发频率检测器阈值时,虚拟惯性控制模块介入到双馈风机控制中,变换器从正常工作模式切换到机械能释放模式,在频率下降的过程中,所有参与一次调频的风电机组同步、集中释放转子旋转动能,向电网注入额外有功功率;
当频率检测器检测到系统频率变化率为0时,即df/dt=0,此时认为系统中火电机组一次调频已经介入,风电机组参与一次调频的任务已经完成;
当控制系统在检测到df/dt=0时,启动附加频率二次支撑模块,即风机虚拟权重系数判别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虚拟权重系数的风/火电联合频率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附加频率二次支撑模块,包括风速排序模块、失速保护模块和风机虚拟权重系数判别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虚拟权重系数的风/火电联合频率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3中,惯性控制分析,还包括:在风机虚拟惯性控制模块中,将各风电场α进行排序,优先安排α较小的风机恢复正常控制,同样给出控制模式切换延迟时间Tnj;
定义α为风电场虚拟权重系数,表达式为
式中,Sa为风电场并网点的短路容量,SN为系统短路容量;
风电场虚拟权重系数α表征风电场所处位置网架结构的坚强程度;α越小,表征该风电场所处位置网架结构越坚强,即风机出力波动对系统频率、电压影响越小;在一定的网架结构下,各风电场虚拟权重系数是一定的;预先计算出所有参与一次调频风电场的虚拟权重系数,在分布式风机恢复策略中,优先恢复虚拟权重系数较大的风机;
定义β为风电场虚拟、惯性调节程度,表达式为
式中,df/dt为频率变化率,f为风电场频率,Kg为风电场惯性调节系数,Kx为风电场虚拟调节系数;
风电场虚拟、惯性调节程度β表征风电场参与调频的程度;β越小,表征该风电场对系统总出力贡献的少,即风机增加出力幅度小,调节能力较弱;在一定的网架结构下,各风电场虚拟、惯性调节程度β计算中,风电场惯性调节系数Kg,风电场虚拟调节系数Kx是一定的;预先计算出所有参与一次调频风电场的调节系数;
风机虚拟权重系数判别模块分别从有功功率缺额和无功电压两个角度出发,按两者综合控制模式切换延时时间发送至各风电场的控制系统中;
风电场虚拟、惯性调节程度β则取决于频率的变化率及与工频的偏差值。
4.基于虚拟权重系数的风/火电联合频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
其中,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基于虚拟权重系数的风/火电联合频率控制方法的步骤。
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基于虚拟权重系数的风/火电联合频率控制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584344.7A CN111864813B (zh) | 2020-06-23 | 2020-06-23 | 基于虚拟权重系数的风/火电联合频率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584344.7A CN111864813B (zh) | 2020-06-23 | 2020-06-23 | 基于虚拟权重系数的风/火电联合频率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864813A CN111864813A (zh) | 2020-10-30 |
CN111864813B true CN111864813B (zh) | 2022-11-11 |
Family
ID=72988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584344.7A Active CN111864813B (zh) | 2020-06-23 | 2020-06-23 | 基于虚拟权重系数的风/火电联合频率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86481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21689B (zh) * | 2020-11-03 | 2022-11-15 |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公司 | 一种提升新能源场站频率响应性能的控制方法 |
CN112436562B (zh) * | 2020-11-24 | 2022-07-01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动态需求响应资源参与的电网agc调频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2636398B (zh) * | 2020-12-23 | 2022-06-28 | 东南大学 | 一种风火储联合二次调频方法 |
CN112865071B (zh) * | 2020-12-29 | 2023-04-14 | 四川大学 | 直流受端电网分布式光伏高渗透下频率偏移预测方法 |
CN113076628B (zh) * | 2021-03-17 | 2023-04-11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适用于现代大电网频率安全指标的解析方法与系统 |
CN113098030B (zh) * | 2021-04-07 | 2023-06-16 | 王巧 | 一种风电场参与一次调频的频率控制优化方法 |
CN113541135B (zh) * | 2021-07-23 | 2022-09-02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以暂态频率跌落基准轨迹为统一尺度的广义惯性测度方法 |
CN113489028B (zh) * | 2021-08-17 | 2024-06-04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风电场一次调频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
CN113904346B (zh) * | 2021-09-29 | 2024-03-19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考虑水电调频资源的风电机组转速恢复方法 |
CN114123244B (zh) * | 2021-11-26 | 2023-09-22 | 南京邮电大学 | 一种考虑风-储-直联合调频的电网频率特征计算方法 |
CN114362206B (zh) * | 2021-12-29 | 2024-09-24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零备用条件下风电机组参与电力系统调频方法及装置 |
CN114899844B (zh) * | 2022-06-13 | 2023-06-20 |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德州电厂 | 一种小扰动火电机组一次调频控制系统 |
CN115065105B (zh) * | 2022-06-17 | 2024-09-13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基于频率安全升降时间的风机虚拟惯量计算方法与终端 |
CN114899892B (zh) * | 2022-06-20 | 2023-11-21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风电机组主动频率支撑控制方法 |
CN115296309B (zh) * | 2022-10-09 | 2023-02-14 |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基于实时惯量估计的风光水火储联合二次调频方法 |
CN115296308B (zh) * | 2022-10-09 | 2023-03-14 |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计及储能荷电状态及自适应惯性水平的鲁棒协同调频方法 |
CN115514008B (zh) * | 2022-10-24 | 2024-04-16 | 四川大学 | 基于平均系统频率模型的新能源系统在线惯性配置方法 |
CN116388232B (zh) * | 2023-06-05 | 2023-08-25 |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 风电调频综合惯性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15022A (zh) * | 2016-01-20 | 2016-04-20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与二次调频相协调的双馈风电机组虚拟惯性控制方法 |
CN107679769A (zh) * | 2017-10-25 | 2018-02-09 | 东南大学 | 含风电的电力系统频率响应模型建立方法和频率特性指标计算方法 |
CN108832658A (zh) * | 2018-06-22 | 2018-11-16 | 三峡大学 | 一种考虑频率约束及风电调频的风电穿透功率极限计算方法 |
CN108964032A (zh) * | 2018-07-13 | 2018-12-07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一种建立含风电的系统频率响应模型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60160839A1 (en) * | 2014-12-09 | 2016-06-09 |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nertia response of variable-speed wind turbine generator |
-
2020
- 2020-06-23 CN CN202010584344.7A patent/CN11186481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15022A (zh) * | 2016-01-20 | 2016-04-20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与二次调频相协调的双馈风电机组虚拟惯性控制方法 |
CN107679769A (zh) * | 2017-10-25 | 2018-02-09 | 东南大学 | 含风电的电力系统频率响应模型建立方法和频率特性指标计算方法 |
CN108832658A (zh) * | 2018-06-22 | 2018-11-16 | 三峡大学 | 一种考虑频率约束及风电调频的风电穿透功率极限计算方法 |
CN108964032A (zh) * | 2018-07-13 | 2018-12-07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一种建立含风电的系统频率响应模型的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含虚拟惯性与阻尼控制的变速风电机组综合PSS控制器;张祥宇 等;《电工技术学报》;20150131;第30卷(第1期);全文 * |
适用于高风电渗透率电力系统的火电机组一次调频策略;王琦 等;《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80220;第38卷(第4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864813A (zh) | 2020-10-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864813B (zh) | 基于虚拟权重系数的风/火电联合频率控制方法 | |
CN109217362B (zh) | 一种双馈风机并网系统低频振荡扰动源定位系统及方法 | |
CN107453410B (zh) | 负荷扰动的双馈风机参与风柴微网调频控制方法 | |
CN113054672B (zh) | 一种考虑多环节协同控制的风电调频方法及系统 | |
CN110739721A (zh) | 一种电压源型风电机组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104779642B (zh) | 一种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频率与阻尼综合控制方法 | |
CN111864769B (zh) | 考虑风机和系统频率响应特性的调频参数确定方法及系统 | |
CN109861251A (zh) | 一种用于微网暂稳态频率优化的双馈风机综合控制方法 | |
CN110649596B (zh) | 一种考虑系统初始状态的频率全响应解析模型 | |
CN107994604A (zh) | 一种双馈风电机组紧急功率支撑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109787274B (zh) | 一种虚拟同步控制方法及转子侧变频器控制器 | |
CN109286200A (zh) | 一种变速恒频风电机组的控制方法及其控制系统 | |
CN109617094A (zh) | 一种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参与电网一次调频的优化控制方法 | |
CN115498656A (zh) | 虚拟同步风电场协同光伏电站附加阻尼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hakib et al. | Contribution of variable speed wind turbine generator based on dfig using adrc and rst controllers to frequency regulation | |
CN113852095B (zh) | 风电机组惯量响应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115455687A (zh) | 基于虚拟同步型风力发电机组的风电场动态聚合建模方法 | |
CN114268136A (zh) | 考虑同步机频率响应特性的风机步进惯性控制改进方法 | |
Wang et al. | An optimal over-frequency droop control for DFIG-based wind farm under unreliable communication | |
CN113162127B (zh) | 一种考虑电网频率偏差的变系数下垂控制的风电调频方法 | |
CN117154765B (zh) | 有功备用式构网型的光伏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方法及系统 | |
Yu et al. | Virtual Inertia Control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Inertia Parameters for Doubly-Fed Units | |
Yang et al. | A Control Strategy for Double Fed Induction Wind Generator Participating in System Frequency Regulation | |
CN112271738B (zh) | 考虑功率裕度的双馈风机动态短期稳频方法、系统及风机 | |
Ahmad et al. | An active PID-based inertial control of a 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