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58184A - 一种容灾系统、容灾方法、存储介质和计算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容灾系统、容灾方法、存储介质和计算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58184A
CN111858184A CN202010760479.4A CN202010760479A CN111858184A CN 111858184 A CN111858184 A CN 111858184A CN 202010760479 A CN202010760479 A CN 202010760479A CN 111858184 A CN111858184 A CN 1118581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aster recovery
end processor
backup
area network
wide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6047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金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gfor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gfo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gfor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gfo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6047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58184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581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581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48Management of the data involved in backup or backup resto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58Management of the backup or restore process
    • G06F11/1464Management of the backup or restore process for networked environment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容灾系统,包括第一站点和第二站点,包括:与所述第一站点相连的第一容灾前置机;与所述第二站点相连的第二容灾前置机;所述第一容灾前置机和所述第二容灾前置机之间配置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所述第一容灾前置机用于接收到备份指令时,利用所述第一容灾前置机和所述第二容灾前置机之间的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将所述第一站点的备份数据通过所述第二容灾前置机备份至所述第二站点。本申请降低了容灾成本,同时利用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实现站点容灾,降低站点容灾压力,提高容灾稳定性。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容灾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设备,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容灾系统、容灾方法、存储介质和计算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安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容灾系统、方法、存储介质和计算设备。
背景技术
私有云环境、混合云环境等情况下,一般会建立异地容灾等容灾和可靠性方案。
当前容灾方案对要容灾的主机和业务应用,设置好容灾策略,并通过站点设备之间的专线进行数据备份,实现站点容灾。然而专线部署价格昂贵,且一旦专线发生故障,容易导致RTO(Recovery Point Objective,指允许丢失数据的时长)、RPO(Recovery TimeObjective,指允许业务恢复的时长)过长,使得业务受影响,甚至直接出现业务无法进行,将直接导致专线相连的计算设备无法进行数据备份,无法满足容灾需求。
因此,如何确保容灾稳定进行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容灾系统、容灾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设备,能够保证容灾稳定进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容灾系统,包括第一站点和第二站点,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与所述第一站点相连的第一容灾前置机;
与所述第二站点相连的第二容灾前置机;
所述第一容灾前置机和所述第二容灾前置机之间配置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
所述第一容灾前置机用于接收到备份指令时,利用所述第一容灾前置机和所述第二容灾前置机之间的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将所述第一站点的备份数据通过所述第二容灾前置机备份至所述第二站点。
可选的,所述容灾前置机为软件定义广域网设备、人机交互一体机的虚拟软件定义广域网设备和公有云软件定义广域网主机中的任一种。
可选的,还包括:
与所述第一容灾前置机和所述第二容灾前置机均相连的集中管理平台,用于配置所述第一容灾前置机和所述第二容灾前置机。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容灾方法,基于上文所述的容灾系统,所述容灾方法包括:
第一站点接收备份指令;
确认所述备份指令对应的备份数据;
将所述备份数据通过第一容灾前置机和第二容灾前置机之间的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备份至第二站点。
可选的,将所述备份数据通过第一容灾前置机和第二容灾前置机之间的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备份至第二站点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备份指令利用预设选路策略确定第一容灾前置机和第二容灾前置机之间的最优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
则所述将所述备份数据通过第一容灾前置机和第二容灾前置机之间的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备份至第二站点包括:
将所述备份数据通过所述最优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备份至第二站点。
可选的,将所述备份数据通过所述最优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备份至第二站点之前,还包括:
确定各备份数据的备份优先级,并根据所述备份优先级对各所述备份数据备份。
可选的,所述确定各备份数据的备份优先级包括:
确定所述备份指令对应的各业务,和各所述业务所在主机;
确定各所述主机对应的第一优先级,和各所述业务对应的第二优先级;
根据所述第一优先级和所述第二优先级确定所述备份指令对应备份数据的容灾优先级参数;
根据各备份数据的容灾优先级参数确定对应的备份优先级;
其中,所述容灾优先级参数与对应的备份优先级呈负相关关系。
可选的,根据所述备份指令利用预设选路策略确定第一容灾前置机和第二容灾前置机之间的最优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包括:
确定所述备份指令对应的应用类型;
确定第一容灾前置机和第二容灾前置机之间各所述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线路的连接质量值;
选取适配所述应用类型的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线路中连接质量值最高的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线路作为最优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
可选的,根据所述备份指令利用预设选路策略确定第一容灾前置机和第二容灾前置机之间的最优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包括:
将所述备份指令输入预设机器学习模型,并根据所述预设机器学习模型的输出结果确定最优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
可选的,将所述备份数据通过第一容灾前置机和第二容灾前置机之间的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备份至第二站点时,还包括:
记录当前时间点为第一时间;
在所述备份数据下一次备份时,记录下一次备份成功时间点为第二时间;
根据所述第二时间和所述第一时间之差确定所述备份数据的实际优先级参数;
判断所述实际优先级参数是否小于所述容灾优先级参数;
若否,根据所述实际优先级参数调整所述第二优先级。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提供一种容灾系统,包括第一站点和第二站点,包括:与所述第一站点相连的第一容灾前置机;与所述第二站点相连的第二容灾前置机;所述第一容灾前置机和所述第二容灾前置机之间配置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所述第一容灾前置机用于接收到备份指令时,利用所述第一容灾前置机和所述第二容灾前置机之间的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将所述第一站点的备份数据通过所述第二容灾前置机备份至所述第二站点。
本申请通过为各站点配置对应的容灾前置机,并在容灾前置机之间配置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使得容灾时可以通过容灾前置机之间的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进行备份数据传输,不必采用昂贵的专线连接,降低了容灾成本,同时利用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实现站点容灾,降低站点容灾压力,提高容灾稳定性。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容灾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设备,具有上述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容灾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容灾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容灾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容灾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容灾优先级参数确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计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容灾系统结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一种容灾系统,包括第一站点和第二站点,以及:
与第一站点相连的第一容灾前置机;
与第二站点相连的第二容灾前置机;
第一容灾前置机和第二容灾前置机之间配置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即图1中的SDWAN(Software-Defined Wide Area Network)连接。
第一容灾前置机用于接收到备份指令时,利用第一容灾前置机和第二容灾前置机之间的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将第一站点的备份数据通过第二容灾前置机备份至所述第二站点。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站点和第二站点之间的关系并不作限定,例如可以分别为主站点和备站点。在容灾时,各站点设备的身份视容灾过程中的方向而定。例如在第一站点需要将数据备份至第二站点时,此时第一站点即为主站点,第二站点为从站点,此后若第一站点失效,则第二站点由备站点升为主站点并可以向作为备站点的第三站点进行数据备份。由此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站点和第二站点可以为网络中的任意两个计算设备。
为了解决本实施例提供的容灾系统中,为每个站点配置对应的容灾前置机。各站点对应的容灾前置机间采用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容灾前置机之间采用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因此各容灾前置机之间可以包含多个连接路线,则在进行数据备份时,可以先选取较优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并进行数据备份。
在此对于采用何种容灾前置机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容灾前置机可以为软件定义广域网设备、人机交互一体机(也即HCI一体机,英文全称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的虚拟软件定义广域网设备和公有云软件定义广域网主机中的任一种。具体采用何种容灾前置机应视站点设备的使用环境和类型而定。例如当第一站点和第二站点均处于公有云环境下时,第一容灾前置机和第二第一容灾前置机均可以采用公有云软件定义广域网主机。换句话说,容灾前置机可以为独立于站点外的设备,也可以为站点所挂载的虚拟设备,甚至可以为站点上的子设备或子装置等,本实施例对于容灾前置机的具体应用形式不作具体限定,仅要求经过容灾前置机配置后,站点具备实现与其他站点通过容灾前置机实现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即可。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为各站点配置对应的容灾前置机,并在容灾前置机之间配置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使得容灾时可以通过容灾前置机之间的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进行,不必采用昂贵的专线连接,降低了容灾成本,同时利用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实现站点容灾,基于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易配置、易部署的特点,便于针对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实现网络传输优化,从而降低站点容灾压力,提高容灾稳定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优选的实施例,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
与第一容灾前置机和第二容灾前置机均相连的集中管理平台,用于配置第一容灾前置机和第二容灾前置机。
图2中,通过集中管理平台分别与第一站点和第二站点对应的容灾前置机相连,而在实际应用中,集中管理平台可以与各站点对应的容灾前置机相连,可以直接对与之连接的各容灾前置机进行配置。
在此对于集中管理平台可实现的配置功能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可以包含网络配置和选路策略配置。网络配置指针对两个相连的容灾前置机之间的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配置,可以包括IP地址配置、端口配置和协议配置等。选路策略配置指的在进行站点之间的数据备份时,从两站点间根据选路策略确定当前最优的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以进行备份数据传输。
通过设定集中管理平台,对于各容灾前置机可以直接管理,且无需对当前站点作任何变更,便于对容灾过程进行调控,通过对容灾前置机的管理提高容灾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针对集中管理平台设定其余功能,在此不一一举例限定。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容灾方法,基于上文各实施例所描述的容灾系统,可与上文所述的容灾系统相互对照,参见图3,该容灾方法可以包括:
S101:第一站点接收备份指令;
在此对于如何接收到备份指令不作具体限定,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对第一站点的容灾周期所对应的备份指令。此外,第一站点和下文的第二站点仅作为不同站点的区分,并非对各站点的任何限定。
S102:确认备份指令对应的备份数据;
在收到备份指令后,需要确认该指令对应的备份数据。由于容灾过程可以分为若干次进行,每次容灾过程并非必须对站点的全部数据进行传输备份,因此,本步骤旨在根据接收到的备份指令确认对应的备份数据。
S103:将备份数据通过第一容灾前置机和第二容灾前置机之间的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备份至第二站点。
确认备份数据后,即可将备份数据通过两个容灾前置机之间的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进行数据传输,使得备份数据经过第二容灾前置机并保存至第二站点。
本申请实施例基于上文所述的容灾系统,实现了两个站点之间的高效、稳定容灾,借助于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易部署特点,解决了采用专线容灾带来的成本高、稳定差的问题,降低站点容灾压力,提高容灾稳定性。
基于上一实施例,作为对于上一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执行步骤S103之前,还可以针对备份所用的连接路线作筛选,具体步骤可以包括:
根据备份指令利用预设选路策略确定第一容灾前置机和第二容灾前置机之间的最优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则在执行步骤S103时可以将备份数据通过最优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备份至第二站点。
此时参见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容灾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对应的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容灾方法过程如下:
S201:第一站点接收备份指令;
S202:确认备份指令对应的备份数据;
S203:根据备份指令利用预设选路策略确定第一容灾前置机和第二容灾前置机之间的最优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
S204:将备份数据通过最优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备份至第二站点。
下文针对步骤S203作进一步说明:
本步骤旨在利用预设选路策略实现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选优。两个容灾前置机之间可以存在若干条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在实际连接时可以择优进行数据备份。在此对于预设选路策略不作具体限定,其可以为根据备份数据类型得到的选路策略,也可以为根据实际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质量得到的选路策略。由于进行站点容灾时,不同站点所承载的业务不同,其对应的数据类型存在差异,在执行数据备份时,不同数据类型所需要带宽也相应存在差异,例如视频数据备份时所需带宽要远远高于文本数据。因此可以根据备份数据类型选择适合备份的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
此外,在设置预设选路策略时,也可以针对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的路线质量加以判断,即实时探测线路质量做资源调度。在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建立后,通过增加探测数据来实时探测每条线路的丢包率、时延、抖动情况,然后结合各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的任务负载情况,得到每个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的综合线路质量值。依据此综合线路质量值,可以判断出哪些线路是最优线路。当然,在此镀于如何得到综合线路质量值不作具体限定,可以针对不同参数配置不同的比例参数,以得到综合线路质量值。
还可以综合上述两个方面因素配置预设选路策略,则此时,本步骤的一种优选的执行方式可以如下:
S2031:确定备份指令对应的应用类型;
S2032:确定第一容灾前置机和第二容灾前置机之间各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线路的连接质量值;
S2033:选取适配应用类型的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线路中连接质量值最高的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线路作为最优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
即在确定适配应用类型的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线路后,从中选出连接质量值最高的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线路作为最优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以确保站点容灾的稳定进行。
此外,为了提高根据备份指令确定对应的最优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效率,可以将备份指令输入预设机器学习模型,并根据预设机器学习模型的输出结果确定最优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此时预设选路策略实际指该预设机器学习模型。在此对于预设机器学习模型所采用何种机器学习算法不作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参考上文所述的数据类型和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质量采用相适应的模型,均应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何种预设选路策略,在实际进行备份数据的传输中,可以重复、多次执行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的选优。由于站点容灾的目的是将第一站点中的备份数据传输至第二站点,而对于具体的传输过程并无要求,因此在实际传输时,可以对备份数据以一定大小的数据量为单位或者以数据块为单位执行备份,以使各单位备份数据在备份时所采用的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为当前最优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即实现了容灾过程的数据传输灵活性,有利于提高容灾效率。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执行步骤S103或S204之前,还包括:
确定各备份数据的备份优先级,并根据备份优先级对各备份数据备份。
容易理解的是,进行容灾时,通常需要对站点的所有数据进行备份。由于站点中包括多种类型的备份数据,且不同的备份数据类型不同,而不同的类型数据存在不同优先级,例如系统日志数据优先级通常高于应用数据优先级,因此可以针对各备份数据配置对应的优先级,即优先级高的备份数据优先被传输至第二站点。由于站点数据量庞大,其备份过程缓慢、备份时间较长,为了避免站点数据备份过程中出现意外,通过将备份数据根据其对应的优先级执行优先备份,实现重要备份数据的针对性传输,可以将发生容灾意外时的数据损失降至最低,保证容灾过程中重要数据的安全性。
作为本步骤的一种优选执行方式,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容灾优先级参数确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具体执行步骤可以如下:
S301:确定备份指令对应的各业务,和各业务所在主机;
S302:确定各主机对应的第一优先级,和各业务对应的第二优先级;
S303:根据第一优先级和第二优先级确定备份指令对应备份数据的容灾优先级参数;
S304:根据各备份数据的容灾优先级参数确定对应的备份优先级。
其中,容灾优先级参数与对应的备份优先级呈负相关关系。
由本实施例可以看出,各备份数据的备份优先级可以根据其所在主机和所对应业务决定,由于不同主机在站点中所执行功能业务不同,即不同主机的重要性不同,而同一主机上同样存在不同的业务,因此各备份数据可以根据主机对应的第一优先级和业务对应的第二优先级综合决定。即使不同同一业务,当分属不同主机时,其对应的备份优先级依然可能不同。在此对于如何确定主机对应的第一优先级不做具体限定,可以以RPO或RTO作为参考,RPO指允许丢失数据的时长,高优先级的业务RPO更短。举例而言,某个主机A的RPO是1分钟,则设置此主机的第一优先级是60,而主机B的RPO是10秒则其第一优先级是10。此后可以针对主机上的各业务配置对应的第二优先级。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针对站点的备份数据进行优先级配置,而上一实施例针对备份数据的传输路线进行择优,在实际执行站点的容灾时,可以将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相结合,即实现将各备份数据根据备份优先级通过最优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进行备份,能够进一步保证站点容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基于上一实施例,作为对于上一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在利用最优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将备份数据通过第二容灾前置机备份至第二站点时,还可以记录当前时间点为第一时间。并在在备份数据下一次备份时,记录下一次备份成功时间点为第二时间。将第二时间和第一时间之差作为备份数据的实际优先级参数,并判断实际优先级参数是否小于上一实施例中得到的容灾优先级参数;若实际优先级参数大于容灾优先级参数,说明该备份数据备份需求低,相对重要性较低,此时可以根据实际优先级参数调整上一实施例中的第二优先级,即调低该业务数据的优先级。
需要注意的是,第二时间与第一时间之差实际为时间单位,此时通过换算公式或换算列表将其转化为对应的实际优先级参数。具体的换算公式或者换算列表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自行设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旨在根据备份数据的备份间隔时间确定该备份数据的实际优先级,以便于得到该备份数据的更准确的容灾优先级参数,进一步确保容灾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容灾方法的步骤。该存储介质可以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可以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时,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容灾方法的步骤。当然所述计算设备还可以包括各种网络接口,电源等组件。请参见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计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计算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2101和存储器2102。
可选的,该计算设备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2103、输入单元2104和显示器2105和通信总线2106。
处理器2101、存储器2102、通信接口2103、输入单元2104、显示器2105、均通过通信总线2106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处理器2101,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特定应用集成电路,数字信号处理器、现成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等。
该处理器可以调用存储器2102中存储的程序。具体的,处理器可以执行上文的实施例中计算设备所执行的操作。
存储器2102中用于存放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存储器中至少存储有用于实现以下功能的程序:
接收备份指令;
根据备份指令利用预设选路策略确定最优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
利用最优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将备份数据通过第二容灾前置机备份至第二站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存储器2102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以及至少一个功能(比如话题检测功能等)所需的应用程序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
此外,存储器21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该通信接口2103可以为通信模块的接口,如GSM模块的接口。
该计算设备还可以包括显示器2105和输入单元2104等等。
图6所示的计算设备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设备的限定,在实际应用中计算设备可以包括比图6所示的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
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12)

1.一种容灾系统,包括第一站点和第二站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所述第一站点相连的第一容灾前置机;
与所述第二站点相连的第二容灾前置机;
所述第一容灾前置机和所述第二容灾前置机之间配置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
所述第一容灾前置机用于接收到备份指令时,利用所述第一容灾前置机和所述第二容灾前置机之间的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将所述第一站点的备份数据通过所述第二容灾前置机备份至所述第二站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灾前置机为软件定义广域网设备、人机交互一体机的虚拟软件定义广域网设备和公有云软件定义广域网主机中的任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灾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所述第一容灾前置机和所述第二容灾前置机均相连的集中管理平台,用于配置所述第一容灾前置机和所述第二容灾前置机。
4.一种容灾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容灾系统,所述容灾方法包括:
第一站点接收备份指令;
确认所述备份指令对应的备份数据;
将所述备份数据通过第一容灾前置机和第二容灾前置机之间的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备份至第二站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容灾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备份数据通过第一容灾前置机和第二容灾前置机之间的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备份至第二站点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备份指令利用预设选路策略确定第一容灾前置机和第二容灾前置机之间的最优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
则所述将所述备份数据通过第一容灾前置机和第二容灾前置机之间的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备份至第二站点包括:
将所述备份数据通过所述最优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备份至第二站点。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容灾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备份数据通过所述最优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备份至第二站点之前,还包括:
确定各备份数据的备份优先级,并根据所述备份优先级对各所述备份数据备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容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各备份数据的备份优先级包括:
确定所述备份指令对应的各业务,和各所述业务所在主机;
确定各所述主机对应的第一优先级,和各所述业务对应的第二优先级;
根据所述第一优先级和所述第二优先级确定所述备份指令对应备份数据的容灾优先级参数;
根据各备份数据的容灾优先级参数确定对应的备份优先级;
其中,所述容灾优先级参数与对应的备份优先级呈负相关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容灾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备份指令利用预设选路策略确定第一容灾前置机和第二容灾前置机之间的最优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包括:
确定所述备份指令对应的应用类型;
确定第一容灾前置机和第二容灾前置机之间各所述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线路的连接质量值;
选取适配所述应用类型的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线路中连接质量值最高的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线路作为最优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容灾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备份指令利用预设选路策略确定第一容灾前置机和第二容灾前置机之间的最优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包括:
将所述备份指令输入预设机器学习模型,并根据所述预设机器学习模型的输出结果确定最优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容灾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将所述备份数据通过第一容灾前置机和第二容灾前置机之间的软件定义广域网连接路线备份至第二站点,还包括:
记录当前时间点为第一时间;
在所述备份数据下一次备份时,记录下一次备份成功时间点为第二时间;
根据所述第二时间和所述第一时间之差确定所述备份数据的实际优先级参数;
判断所述实际优先级参数是否小于所述容灾优先级参数;
若否,根据所述实际优先级参数调整所述第二优先级。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4-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2.一种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4-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010760479.4A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容灾系统、容灾方法、存储介质和计算设备 Pending CN1118581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60479.4A CN111858184A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容灾系统、容灾方法、存储介质和计算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60479.4A CN111858184A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容灾系统、容灾方法、存储介质和计算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58184A true CN111858184A (zh) 2020-10-30

Family

ID=72953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60479.4A Pending CN111858184A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容灾系统、容灾方法、存储介质和计算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5818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9107A (zh) * 2021-09-30 2021-11-05 武汉四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数据库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4154A (zh) * 2007-06-28 2007-12-26 北京亚细亚智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主控模式的数据备份异地保护系统以及保护方法
CN102510340A (zh) * 2011-10-11 2012-06-20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普通Internet网络实现异地快速备份的方法
CN103095569A (zh) * 2013-01-10 2013-05-08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行 一种高冗余低成本的热容灾广域网架构及其实现方法
CN111030945A (zh) * 2019-12-06 2020-04-17 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容灾方法、容灾网关、存储介质、装置以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4154A (zh) * 2007-06-28 2007-12-26 北京亚细亚智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主控模式的数据备份异地保护系统以及保护方法
CN102510340A (zh) * 2011-10-11 2012-06-20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普通Internet网络实现异地快速备份的方法
CN103095569A (zh) * 2013-01-10 2013-05-08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行 一种高冗余低成本的热容灾广域网架构及其实现方法
CN111030945A (zh) * 2019-12-06 2020-04-17 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容灾方法、容灾网关、存储介质、装置以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燕梅: "《计算机应用基础》", 31 August 2007, pages: 207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9107A (zh) * 2021-09-30 2021-11-05 武汉四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数据库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01142A (zh) 一种配置文件的备份方法和设备
CN113742031B (zh) 节点状态信息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6209966A (zh) 管控端更新设备状态的方法、服务端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2461324A (zh) 资源分配
CN105187256A (zh) 一种容灾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4793982A (zh) 一种创建虚拟机的方法和设备
CN111400039A (zh) 云平台的控制方法和装置、云平台系统、电子设备
CN103607429A (zh) 云计算业务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13312168A (zh) 页面访问方法与电子设备
CN111510493A (zh) 分布式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858184A (zh) 一种容灾系统、容灾方法、存储介质和计算设备
CN104092627A (zh) 带宽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9413117B (zh) 分布式数据计算方法、装置、服务器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245013B (zh) 物联网计算资源管理方法与装置
CN116567094A (zh) 一种基于微服务系统的服务信息处理方法
CN103581182A (zh) 一种Web信息发布方法及设备
CN111182536A (zh) Sim卡状态检测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28026B (zh) 一种虚拟磁盘备份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7835104B (zh) 网络切片间nf用户许可共享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090094162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apability control
CN113261249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6357704A (zh) 一种基于开发环境的服务调用方法及装置
CN105519055A (zh) 一种I/O通道QoS动态均衡方法及装置
CN114726711A (zh) 设备间协同处理业务的方法及系统
CN103117953A (zh) 一种QoS配置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