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52445A - 智能油田注采实时优化与调控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智能油田注采实时优化与调控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52445A
CN111852445A CN202010647863.3A CN202010647863A CN111852445A CN 111852445 A CN111852445 A CN 111852445A CN 202010647863 A CN202010647863 A CN 202010647863A CN 111852445 A CN111852445 A CN 1118524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duction
injection
well
layer
flow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4786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52445B (zh
Inventor
姚军
刘均荣
张凯
王威
焦青青
刘淑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Priority to CN20201064786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524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524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524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524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524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7/00Survey of boreholes or wel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7/00Survey of boreholes or wells
    • E21B47/12Means for transmitting measuring-signals or control signals from the well to the surface, or from the surface to the well, e.g. for logging while drill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9/00Testing the nature of borehole walls; Formation test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samples of soil or well fluids, specially adapted to earth drilling or w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physic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nsolidation Of Soil By Introduction Of Solidifying Substances Into Soi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气开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智能油田注采实时优化与调控系统,包括:生产井智能调控井筒、注入井智能调控井筒、生产井地面控制装置、注入井地面控制装置、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所述生产井智能调控井筒、生产井地面控制装置、注入井智能调控井筒和注入井地面控制装置与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分别相连实现数据采集和控制指令传递,生产井地面控制装置与生产井智能调控井筒相连、注入井地面控制装置与注入井智能调控井筒相连实现流量调控。本发明实现了注采优化软件和注采调控硬件的一体化无缝衔接,在数小时内实现大规模油藏生产动态的历史拟合和生产方案优化,并对注采井流量进行实时调控。

Description

智能油田注采实时优化与调控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开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智能油田注采实时优化与调控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光纤传感、智能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建设智能油田是已成为国内外油气资产管理者的优先选择。智能油田是一个实时注采管理系统,它利用放置在井下的永久性传感器实时采集井下设备的工况以及生产层段的压力、温度、流量、含水、组分等参数,通过通信线路将采集的信号传输到地面,利用开发的软件平台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挖掘和学习,同时结合油藏自动历史拟合技术、油藏数值模拟预测技术以及最优化技术,形成油藏生产管理决策信息,并通过控制系统反馈到井下对生产层段进行实时调控,从而实现油气资源开发最优化和经济价值最大化。整个系统由“采集—模拟—决策—控制—生产—采集”形成一个闭环的油气生产管理系统。
智能油田系统在国外油田已经逐步得到应用,由于一些核心技术的制约,我国尚处于智能油田初始建设阶段。申请人曾发明了智能油田仿真实验系统及工作方法ZL201010531225.1,该发明只是从室内模拟角度对智能油田理论进行验证。为了将智能油田系统应用于生产实际,取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迫切需要一种智能油田注采实时优化与调控系统及方法。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油田注采实时优化与调控系统及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智能油田注采实时优化与调控系统,包括:生产井智能调控井筒、注入井智能调控井筒、生产井地面控制装置、注入井地面控制装置、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所述生产井智能调控井筒通过生产井井下数据采集集成缆与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相连,生产井地面控制装置通过生产井指令控制线与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相连、通过生产井集成液控管线与生产井智能调控井筒相连;所述注入井智能调控井筒通过注入井井下数据采集集成缆与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相连,注入井地面控制装置通过注入井指令控制线与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相连、通过注入井集成液控管线与注入井智能调控井筒相连。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对注采井流量进行实时调控,实现了注采优化软件和注采调控硬件的一体化无缝衔接,可以实现在数小时内实现大规模油藏生产动态的历史拟合和生产方案优化;一趟完井管柱可以实现至多6个生产层段的调控;具有井下工况自适应调控能力,当地层压力波动、地层堵塞等因素引起实际流量与配产配注量不一致时,系统能自动调节井下流量控制阀开启度至配产配注量;可用于水驱、聚合物驱、化学驱、气驱油藏的注采井。
附图说明
图1为智能油田注采实时优化与调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上覆地层;101、第一生产层;102、第一隔层,103、第二生产层,104、第二隔层,105、第三生产层,201、生产井第一油管串,202、生产井第二油管串,203、生产井第三油管串,204、注入井第一油管串,205、注入井第二油管串206、注入井第三油管串,301、生产井第一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302、生产第二井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303、生产第三井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304、注入第一井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305、注入井第二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306、注入井第三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401、生产井地面控制装置,402、注入井地面控制装置,501、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601、生产井集成液控管线,602、注入井集成液控管线,701、生产井井下数据采集集成缆,702、注入井井下数据采集集成缆,801、生产井指令控制线,802、注入井指令控制线,901、生产井智能调控井筒,902、注入井智能调控井筒,1001、生产井套管,1002、注入井套管,1101、生产井第一管缆穿越封隔器,1102、生产井第二管缆穿越封隔器,1103、生产井第三管缆穿越封隔器,1201、注入井第一管缆穿越封隔器,1202、注入井第二管缆穿越封隔器,1203、注入井第三管缆穿越封隔器;311、液压解码器,312、井下多级流量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仅给出了一注一采两口直井三个生产层位注采实时优化与调控生产模式的结构示意图,整个地层中从上往下分布有3个生产油层,各个生产油层之间有一个隔层分隔,阻止各个生产油层之间流体的窜流,最上面一个生产油层以上覆盖有盖层;井筒位于地层内,从上向下贯穿3个生产油层。根据现场情况可以组合不同井型、不同层数、不同井网的注采调控生产模式。
如图1所示,智能油田注采实时优化与调控系统,包括:生产井智能调控井筒901、注入井智能调控井筒902、生产井地面控制装置401、注入井地面控制装置402、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501;所述生产井智能调控井筒901通过生产井井下数据采集集成缆701与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501相连,生产井地面控制装置401通过生产井指令控制线801与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501相连、通过生产井集成液控管线601与生产井智能调控井筒901相连;所述注入井智能调控井筒902通过注入井井下数据采集集成缆702与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501相连,注入井地面控制装置402通过注入井指令控制线802与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501相连、通过注入井集成液控管线602与注入井智能调控井筒902相连。
所述的生产井智能调控井筒901部署在生产井套管1001内,包括生产井第一油管串201、生产井第二油管串202、生产井第三油管串203和生产井第一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301、生产井第二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302、生产井第三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303以及生产井第一管缆穿越封隔器1101、生产井第二管缆穿越封隔器1102、生产井第三管缆穿越封隔器1103,生产井第一油管串201、生产井第一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301、生产井第二油管串202、生产井第二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302、生产井第三油管串203、生产井第三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303依次连接,生产井第一管缆穿越封隔器1101、生产井第二管缆穿越封隔器1102、生产井第三管缆穿越封隔器1103依次连接在生产井第一油管串201、生产井第二油管串202、生产井第三油管串203上并分别坐封在第一生产层101、第二生产层103、第三生产层105附近。
所述的注入井智能调控井筒902部署在注入井套管1002内,包括注入井第一油管串204、注入井第二油管串205、注入井第三油管串206和注入井第一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304、注入井第二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305、注入井第三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306以及注入井第一管缆穿越封隔器1201、注入井第二管缆穿越封隔器1202、注入井第三管缆穿越封隔器1203,注入井第一油管串204、注入井第一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304、注入井第二油管串205、注入井第二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305、注入井第三油管串206、注入井第三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306依次连接,注入井第一管缆穿越封隔器1201、注入井第二管缆穿越封隔器1202、注入井第三管缆穿越封隔器1203依次连接在注入井第一油管串204、注入井第二油管串205、注入井第三油管串206上并分别坐封在第一生产层101、第二生产层103、第三生产层105附近。
所述的生产井第一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301、生产井第二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302、生产井第三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303和注入井第一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304、注入井第二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305、注入井第三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306均由液压解码器311和井下多级流量控制阀312集合而成;所述的液压解码器311通过直接液压方式与井下多级流量控制阀312连接,为井下多级流量控制阀312的流量调节提供动力。
所述生产井第一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301、生产井第二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302、生产井第三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303和注入井第一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304、注入井第二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305、注入井第三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306为全通径管柱,其内径分别与生产井第一油管串201、生产井第二油管串202、生产井第三油管串203和注入井第一油管串204、注入井第二油管串205、注入井第三油管串206的内径相同。
所述的生产井集成液控管线601包含3条高压液控管线,3条高压液控管线均与生产井智能调控井筒901中生产井第一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301、生产井第二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302、生产井第三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303上的液压解码器311直接连接;所述的注入井集成液控管线602包含3条高压液控管线,3条高压液控管线均与注入井智能调控井筒902中注入井第一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304、注入井第二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305、注入井第三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306上的液压解码器311直接连接;所述的液压解码器311接受3条高压液控管线的施压顺序信号后触动井下多级流量控制阀312动作。
所述的生产井集成液控管线601与生产井地面控制装置401相连,生产井地面控制装置401接受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501通过生产井指令控制线801传递来的生产层段工作参数信息后,通过内置的泵注程序向生产井集成液控管线601中的3条高压液控管线施压,进而通过液压解码器311控制井下多级流量控制阀312动作,实现第一生产层101、第二生产层103、第三生产层105各段产液量的控制。
所述的注入井集成液控管线602与注入井地面控制装置402相连,注入井地面控制装置402接受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501通过生产井指令控制线802传递来的注入层段工作参数信息后,通过内置的泵注程序向注入井集成液控管线602中的3条高压液控管线施压,进而通过液压解码器311控制井下多级流量控制阀312动作,实现第一生产层101、第二生产层103、第三生产层105各段注入量的控制。
所述的生产井井下数据采集集成缆701附着在生产井第一油管串201、生产井第二油管串202、生产井第三油管串203和生产井第一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301、生产井第二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302、生产井第三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303外壁,采集生产井中第一生产层101、第二生产层103、第三生产层105各段的产液量、生产温度和生产压力数据,并将采集的数据实时传输给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501;所述的注入井井下数据采集集成缆702附着在注入井第一油管串204、注入井第二油管串205、注入井第三油管串206和注入井第一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304、注入井第二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305、注入井第三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306外壁,采集注入井中第一生产层101、第二生产层103、第三生产层105各段的注入量、注入温度和注入压力数据,并将采集的数据实时传输给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501。
所述的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501内置有数据采集软件以及井下监测数据处理与解释软件、油藏自动历史拟合软件和生产优化决策软件。
所述的数据采集软件通过生产井井下数据采集集成缆701按一定时间间隔采集的生产井中第一生产层101、第二生产层103、第三生产层105各段的产液量、生产温度和生产压力数据,通过注入井井下数据采集集成缆702按一定时间间隔采集的注入井中第一生产层101、第二生产层103、第三生产层105各段的注入量、注入温度和注入压力数据;
所述的井下监测数据处理与解释软件将通过生产井井下数据采集集成缆701按一定时间间隔采集的生产井中第一生产层101、第二生产层103、第三生产层105各段的产液量、生产温度和生产压力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获得各个生产层的含水、油藏渗透率、表皮系数参数;所述的井下监测数据处理与解释软件将通过注入井井下数据采集集成缆702按一定时间间隔采集的注入井中第一生产层101、第二生产层103、第三生产层105各段的注入量、注入温度和注入压力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获得各个注入层的油藏渗透率、表皮系数参数。
所述的按一定时间间隔采集可以是10秒、30秒、60秒、120秒、300秒,或者是任意秒。
所述的油藏自动历史拟合软件根据第一生产层101、第一隔层102、第二生产层103、第二隔层104、第三生产层105的油藏地质特性建立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利用井下监测数据处理与解释软件解释的各个生产层的含水、油藏渗透率、表皮系数参数和各个注入层的油藏渗透率、表皮系数参数,以及生产井井下数据采集集成缆701采集的生产井中第一生产层101、第二生产层103、第三生产层105各段的产液量、生产温度和生产压力数据以及注入井井下数据采集集成缆702采集的注入井中第一生产层101、第二生产层103、第三生产层105各段的注入量、注入温度和注入压力数据,进行实时油藏自动历史拟合,获得当前状态下第一生产层101、第二生产层103、第三生产层105内部的油水饱和度场和压力场分布。
所述的实时油藏自动历史拟合可以是1天、1月、1季度,或者任意天数。
所述的生产优化决策软件利用油藏自动历史拟合软件获得的当前状态下第一生产层101、第二生产层103、第三生产层105内部的油水饱和度场和压力场分布,以采收率最大为目标,进行实时油藏注采生产优化,获得生产井中第一生产层101、第二生产层103、第三生产层105各生产层的最优配产量和各生产层井下多级流量控制阀312的开启度以及注入井中第一生产层101、第二生产层103、第三生产层105各注入层的最优配注量和各注入层井下多级流量控制阀312的开启度。
所述的实时油藏注采生产优化可以是1天、1月、1季度,或者任意天数。
所述的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501将生产优化决策软件获得的生产井中第一生产层101、第二生产层103、第三生产层105各生产层的最优产液量和各生产层井下多级流量控制阀312的开启度参数通过生产井指令控制线801将指令发送给生产井地面控制装置401,进而实现生产井中第一生产层101、第二生产层103、第三生产层105各自产液量的自动调控;
所述的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501将生产优化决策软件获得的注入井中第一生产层101、第二生产层103、第三生产层105各注入层的最优配注量和各注入层井下多级流量控制阀312的开启度参数通过注入井指令控制线802将指令发送给注入井地面控制装置402,进而实现注入井中第一生产层101、第二生产层103、第三生产层105各自注入量的自动调控。
所述的智能油田注采实时优化与调控系统501将生产优化决策软件决策的最优配产量和最优配注量参数实施生产一段时间后,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501通过将生产井井下数据采集集成缆701采集的生产井中第一生产层101、第二生产层103、第三生产层105各段的产液量数据与最优配产量进行实时对比分析,判断两者之间的配产误差;如果某一生产层的配产误差大于预设配产误差值,则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501自动计算该生产层的井下多级流量控制阀312的开启度,并将该开启度参数通过生产井指令控制线801发送指令给生产井地面控制装置401,进而实现该生产层产液量的自动调节;所述的预设配产误差值可以为5%、10%、20%。
所述的智能油田注采实时优化与调控系统501将生产优化决策软件决策的最优配产量和最优配注量参数实施生产一段时间后,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501通过将注入井井下数据采集集成缆702采集的注入井中第一生产层101、第二生产层103、第三生产层105各段的注入量数据与最优配注量进行实时对比分析,判断两者之间的配注误差;如果某一注入层的配注误差大于预设配注误差值,则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501自动计算该注入层的井下多级流量控制阀312的开启度,并将该开启度参数通过注入井指令控制线802发送指令给注入井地面控制装置402,进而实现该注入层注入量的自动调节;所述的预设配注误差值可以为5%、10%、20%。
上述的智能油田注采实时优化与调控方法,步骤如下:
S1、按照设计方案将生产井智能调控井筒901和注入井智能调控井筒902分别下入生产井和注入井中,将生产井井下数据采集集成缆701、注入井井下数据采集集成缆702分别连接到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501上,将生产井集成液控管线601连接到生产井地面控制装置401上,将注入井集成液控管线602连接到注入井地面控制装置402上;
S2、建立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并保存到油藏自动历史拟合软件中,将油藏开发方案制定的配产配注方案手工录入生产优化决策软件中并向注入井地面控制装置402和生产井地面控制装置401发送指令,启动注采井生产;
S3、利用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501通过生产井井下数据采集集成缆701按一定时间间隔采集生产井中第一生产层101、第二生产层103、第三生产层105各段的产液量、生产温度和生产压力数据以及通过注入井井下数据采集集成缆702按一定时间间隔采集注入井中第一生产层101、第二生产层103、第三生产层105各段的注入量、注入温度和注入压力数据;
S4、井下监测数据处理与解释软件利用生产井和注入井中监测的数据解释得到各个生产层的含水、油藏渗透率、表皮系数参数以及各个注入层的油藏渗透率、表皮系数参数;
S5、油藏自动历史拟合软件利用井下监测数据处理与解释软件解释得到的各个生产层的含水、油藏渗透率、表皮系数参数和各个注入层的油藏渗透率、表皮系数参数以及监测得到的产液量、生产压力、注入量、注入压力数据进行实时油藏自动历史拟合得到各个生产层中的油水饱和度场和压力场分布;
S6、生产优化决策软件利用油藏自动历史拟合软件获得的油水饱和度场和压力场分布数据进行实时油藏注采生产优化得到生产井各生产层的最优配产量和各生产层井下多级流量控制阀312的开启度以及注入井各注入层的最优配注量和各注入层井下多级流量控制阀312的开启度;
S7、生产井各生产层的最优产液量和各生产层井下多级流量控制阀的开启度参数通过生产井指令控制线801发送给生产井地面控制装置401实现生产井各生产层产液量调节、注入井各注入层的最优配注量和各注入层井下多级流量控制阀的开启度参数通过注入井指令控制线802发送给注入井地面控制装置402实现注入井各注入层注入量调节;
S8、通过生产井井下数据采集集成缆701按一定时间间隔采集生产井中第一生产层101、第二生产层103、第三生产层105各段的产液量、生产温度和生产压力数据以及通过注入井井下数据采集集成缆702按一定时间间隔采集注入井中第一生产层101、第二生产层103、第三生产层105各段的注入量、注入温度和注入压力数据;将采集得到的各生产层段的产液量与生产优化决策软件优化得到的最优配产量进行比较,如果某生产层计算得到的配产误差大于预设配产误差值,则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501自动计算该生产层的井下多级流量控制阀312的开启度,并将该开启度参数通过生产井指令控制线801发送指令给生产井地面控制装置401,进而实现该生产层产液量的自动调节;将采集得到的各注入层段的注入量与生产优化决策软件优化得到的最优配注量进行比较,如果某注入层计算得到的配注误差大于预设配注误差值,则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501自动计算该注入层的井下多级流量控制阀312的开启度,并将该开启度参数通过注入井指令控制线802发送指令给注入井地面控制装置402,进而实现该注入层注入量的自动调节;
S9、重复上述过程,直到生产井各生产层含水达到98%为止。
实施例一:
一注四采井网直井水驱开发3层油藏的一种智能油田注采实时优化与调控的方法,采用上述一种智能油田注采实时优化与调控系统,以图1所示的本发明所设计系统进行1口注水井、4口采油井开采3个生产层为例,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一注四采井网、1口注水井4口采油井、3个生产层,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注采实时优化与调控系统的方法及其实施步骤进行详细说明,步骤如下:
步骤1:根据所开发油藏各个生产层位的深度,设计生产井智能调控井筒901方案和注入井智能调控井筒902方案;按照设计方案将4套生产井智能调控井筒901下入4口采油井、1套注入井智能调控井筒902下入1口注水井中,下入过程中同时将生产井集成液控管线601连接到各个液压解码器311上并和生产井井下数据采集集成缆701一起绑定在生产井智能调控井筒901外壁、注入井集成液控管线602连接到各个液压解码器311上并和注入井井下数据采集集成缆702一起绑定在注入井智能调控井筒902外壁;将4口采油井上的4条生产井集成液控管线601分别连接到4套各自的生产井地面控制装置401上,将1口注水井上的1条注入井集成液控管线602连接到1套注入井地面控制装置402上;将4口采油井上的4条生产井井下数据采集集成缆701分别连接到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501上,将1口注水井上的1条注入井井下数据采集集成缆702连接到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501上;
步骤2:启动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501;根据所开发油藏的地质特征和流体特征参数,建立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并保存到油藏自动历史拟合软件中;根据油藏开发方案制定的配产配注方案,将1口注水井的配注量和4口采油井的配产量参数手工录入生产优化决策软件中;由生产优化决策软件分别向1口注水井的1套注入井地面控制装置402和4口采油井的4套生产井地面控制装置401发送指令,分别控制注水井各个注入层和采油井各个生产层的井下多级流量控制阀312的开启度,进行注采生产;
步骤3:启动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501中内置的数据采集软件,通过4口采油井上的4条生产井井下数据采集集成缆701分别实时采集各个生产层的产液量、生产温度和生产压力数据;通过1口注水井上的1条注入井井下数据采集集成缆702实时采集各个注入层的注入量、注入温度和注入压力数据;将上述实时采集的数据保存在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501的数据库中;
步骤4:生产一段时间后,启动井下监测数据处理与解释软件,从保存在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501中的4口采油井的产液量、生产温度和生产压力数据以及1口注水井的注入量、注入温度和注入压力数据中提取一个时间段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到4口采油井各个生产层的含水、油藏渗透率、表皮系数参数和1口注水井各个注入层的油藏渗透率、表皮系数参数,并将计算结果存入油藏自动历史拟合软件中;
步骤5:油藏自动历史拟合软件接收到井下监测数据处理与解释软件传入的计算结果后,将保存在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501中的4口采油井的所有的产液量、生产温度和生产压力数据以及1口注水井的所有的注入量、注入温度和注入压力数据提取出来,并结合步骤2中建立的油藏数值模拟模型,进行实时油藏自动历史拟合计算,得到当前油藏中的油水饱和度场和压力场分布,并将模拟计算结果存入生产优化决策软件中;
步骤6:生产优化决策软件接收到油藏自动历史拟合软件传入的油水饱和度场和压力场分布数据后,以采收率最大为目标进行实时优化,获得4口采油井各生产层的最优产液量和各生产层井下多级流量控制阀312的开启度参数以及1口注水井各注入层的最优配注量和各注入层井下多级流量控制阀312的开启度参数,根据计算结果分别向4口采油井的4套生产井地面控制装置401和1口注水井的1套注入井地面控制装置402发送指令;
步骤7:4口采油井的4套生产井地面控制装置401和1口注水井的1套注入井地面控制装置402接收到生产优化决策软件发送的指令后,分别向与其各自连接的生产井集成液控管线601和注入井集成液控管线602施压,通过液压解码器311促动井下多级流量控制阀312调节到预定开启度,进行新一轮调控周期的生产;
步骤8: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501将4口采油井通过各自生产井井下数据采集集成缆701采集到的各生产层的产液量数据与步骤6计算的最优配产量进行实时对比分析,判断两者之间的配产误差;如果某一采油井的某一生产层的配产误差大于10%,则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501自动计算该采油井该生产层的井下多级流量控制阀312的开启度,并将该开启度参数通过该采油井的生产井指令控制线801发送指令给该采油井的生产井地面控制装置401,进而实现该采油井该生产层产液量的自动调节;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501将1口注水井通过各自注入井井下数据采集集成缆702采集到的各注入层的注入量数据与步骤6计算的最优配注量进行实时对比分析,判断两者之间的配注误差;如果注水井的某一注入层的配注误差大于10%,则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501自动计算注水井该注入层的井下多级流量控制阀312的开启度,并将该开启度参数通过注水井的注入井指令控制线802发送指令给注水井的注入井地面控制装置402,进而实现注水井该注入层注入量的自动调节;
步骤9:生产一段时间后,重复步骤3~步骤8,开始下一轮调控周期的生产。
实施例二:
一注四采井网直井水驱开发单层油藏的一种智能油田注采实时优化与调控的方法,采用上述一种智能油田注采实时优化与调控系统,采用如实施例一所述的工作方法,区别在于生产层和注入层均为1个层。
实施例三:
一注一采井网水平井或斜井水驱开发多层或单层油藏的一种智能油田注采实时优化与调控的方法,采用上述一种智能油田注采实时优化与调控系统,采用如实施例一所述的工作方法,区别在于采油井和注水井均为水平井或斜井。
实施例四:
一注四采井网直井聚合物驱或化学驱或气驱开发多层或单层油藏的一种智能油田注采实时优化与调控的方法,采用上述一种智能油田注采实时优化与调控系统,采用如实施例一所述的工作方法,区别在于注入井中注入的驱替流体为聚合物或化学剂或气体。
实施例五:
一注一采井网水平井或斜井聚合物驱或化学驱或气驱开发多层或单层油藏的一种智能油田注采实时优化与调控的方法,采用上述一种智能油田注采实时优化与调控系统,采用如实施例一所述的工作方法,区别在于注入井中注入的驱替流体为聚合物或化学剂或气体。

Claims (10)

1.一种智能油田注采实时优化与调控系统,包括:生产井智能调控井筒、注入井智能调控井筒、生产井地面控制装置、注入井地面控制装置、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井智能调控井筒通过生产井井下数据采集集成缆与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相连,生产井地面控制装置通过生产井指令控制线与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相连、通过生产井集成液控管线与生产井智能调控井筒相连;所述注入井智能调控井筒通过注入井井下数据采集集成缆与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相连,注入井地面控制装置通过注入井指令控制线与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相连、通过注入井集成液控管线与注入井智能调控井筒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油田注采实时优化与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生产井智能调控井筒部署在生产井套管内,包括生产井第一油管串、生产井第二油管串、生产井第三油管串和生产井第一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生产井第二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生产井第三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以及生产井第一管缆穿越封隔器、生产井第二管缆穿越封隔器、生产井第三管缆穿越封隔器,生产井第一油管串、生产井第一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生产井第二油管串、生产井第二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生产井第三油管串、生产井第三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依次连接,生产井第一管缆穿越封隔器、生产井第二管缆穿越封隔器、生产井第三管缆穿越封隔器依次连接在生产井第一油管串、生产井第二油管串、生产井第三油管串上并分别坐封在第一生产层、第二生产层、第三生产层附近。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智能油田注采实时优化与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入井智能调控井筒部署在注入井套管内,包括注入井第一油管串、注入井第二油管串、注入井第三油管串和注入井第一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注入井第二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注入井第三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以及注入井第一管缆穿越封隔器、注入井第二管缆穿越封隔器、注入井第三管缆穿越封隔器,注入井第一油管串、注入井第一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注入井第二油管串、注入井第二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注入井第三油管串、注入井第三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依次连接,注入井第一管缆穿越封隔器、注入井第二管缆穿越封隔器、注入井第三管缆穿越封隔器依次连接在注入井第一油管串、注入井第二油管串、注入井第三油管串上并分别坐封在第一生产层、第二生产层、第三生产层附近。
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智能油田注采实时优化与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产井第一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生产井第二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生产井第三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和注入井第一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注入井第二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注入井第三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均由液压解码器和井下多级流量控制阀集合而成;所述的液压解码器通过直接液压方式与井下多级流量控制阀连接,为井下多级流量控制阀的流量调节提供动力。
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智能油田注采实时优化与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井第一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生产井第二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生产井第三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和注入井第一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注入井第二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注入井第三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为全通径管柱,其内径分别与生产井第一油管串、生产井第二油管串、生产井第三油管串和注入井第一油管串、注入井第二油管串、注入井第三油管串的内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智能油田注采实时优化与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产井集成液控管线包含3条高压液控管线,3条高压液控管线均与生产井智能调控井筒中生产井第一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生产井第二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生产井第三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上的液压解码器直接连接;所述的注入井集成液控管线包含3条高压液控管线,3条高压液控管线均与注入井智能调控井筒中注入井第一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注入井第二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注入井第三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上的液压解码器直接连接;所述的液压解码器接受3条高压液控管线的施压顺序信号后触动井下多级流量控制阀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智能油田注采实时优化与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产井集成液控管线与生产井地面控制装置相连,生产井地面控制装置接受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通过生产井指令控制线传递来的生产层段工作参数信息后,通过内置的泵注程序向生产井集成液控管线中的3条高压液控管线施压,进而通过液压解码器控制井下多级流量控制阀动作,实现第一生产层、第二生产层、第三生产层各段产液量的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智能油田注采实时优化与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入井集成液控管线与注入井地面控制装置相连,注入井地面控制装置接受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通过生产井指令控制线传递来的注入层段工作参数信息后,通过内置的泵注程序向注入井集成液控管线中的3条高压液控管线施压,进而通过液压解码器控制井下多级流量控制阀动作,实现第一生产层、第二生产层、第三生产层各段注入量的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智能油田注采实时优化与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产井井下数据采集集成缆附着在生产井第一油管串、生产井第二油管串、生产井第三油管串和生产井第一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生产井第二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生产井第三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外壁,采集生产井中第一生产层、第二生产层、第三生产层各段的产液量、生产温度和生产压力数据,并将采集的数据实时传输给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所述的注入井井下数据采集集成缆附着在注入井第一油管串、注入井第二油管串、注入井第三油管串和注入井第一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注入井第二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注入井第三井下流量控制集成管柱外壁,采集注入井中第一生产层、第二生产层、第三生产层各段的注入量、注入温度和注入压力数据,并将采集的数据实时传输给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
所述的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内置有数据采集软件以及井下监测数据处理与解释软件、油藏自动历史拟合软件和生产优化决策软件;
所述的数据采集软件通过生产井井下数据采集集成缆按一定时间间隔采集的生产井中第一生产层、第二生产层、第三生产层各段的产液量、生产温度和生产压力数据,通过注入井井下数据采集集成缆按一定时间间隔采集的注入井中第一生产层、第二生产层、第三生产层各段的注入量、注入温度和注入压力数据;
所述的井下监测数据处理与解释软件将通过生产井井下数据采集集成缆按一定时间间隔采集的生产井中第一生产层、第二生产层、第三生产层各段的产液量、生产温度和生产压力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获得各个生产层的含水、油藏渗透率、表皮系数参数;所述的井下监测数据处理与解释软件将通过注入井井下数据采集集成缆按一定时间间隔采集的注入井中第一生产层、第二生产层、第三生产层各段的注入量、注入温度和注入压力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获得各个注入层的油藏渗透率、表皮系数参数;
所述的按一定时间间隔采集可以是10秒、30秒、60秒、120秒、300秒,或者是任意秒;
所述的油藏自动历史拟合软件根据第一生产层、第一隔层102、第二生产层、第二隔层、第三生产层的油藏地质特性建立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利用井下监测数据处理与解释软件解释的各个生产层的含水、油藏渗透率、表皮系数参数和各个注入层的油藏渗透率、表皮系数参数,以及生产井井下数据采集集成缆采集的生产井中第一生产层、第二生产层、第三生产层各段的产液量、生产温度和生产压力数据以及注入井井下数据采集集成缆采集的注入井中第一生产层、第二生产层、第三生产层各段的注入量、注入温度和注入压力数据,进行实时油藏自动历史拟合,获得当前状态下第一生产层、第二生产层、第三生产层内部的油水饱和度场和压力场分布;
所述的实时油藏自动历史拟合可以是1天、1月、1季度,或者任意天数;
所述的生产优化决策软件利用油藏自动历史拟合软件获得的当前状态下第一生产层、第二生产层、第三生产层内部的油水饱和度场和压力场分布,以采收率最大为目标,进行实时油藏注采生产优化,获得生产井中第一生产层、第二生产层、第三生产层各生产层的最优配产量和各生产层井下多级流量控制阀的开启度以及注入井中第一生产层、第二生产层、第三生产层各注入层的最优配注量和各注入层井下多级流量控制阀的开启度;
所述的实时油藏注采生产优化可以是1天、1月、1季度,或者任意天数;
所述的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将生产优化决策软件获得的生产井中第一生产层、第二生产层、第三生产层各生产层的最优产液量和各生产层井下多级流量控制阀的开启度参数通过生产井指令控制线将指令发送给生产井地面控制装置,进而实现生产井中第一生产层、第二生产层、第三生产层各自产液量的自动调控;
所述的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将生产优化决策软件获得的注入井中第一生产层、第二生产层、第三生产层各注入层的最优配注量和各注入层井下多级流量控制阀的开启度参数通过注入井指令控制线将指令发送给注入井地面控制装置,进而实现注入井中第一生产层、第二生产层、第三生产层各自注入量的自动调控;
所述的智能油田注采实时优化与调控系统将生产优化决策软件决策的最优配产量和最优配注量参数实施生产一段时间后,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通过将生产井井下数据采集集成缆采集的生产井中第一生产层、第二生产层、第三生产层各段的产液量数据与最优配产量进行实时对比分析,判断两者之间的配产误差;如果某一生产层的配产误差大于预设配产误差值,则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自动计算该生产层的井下多级流量控制阀的开启度,并将该开启度参数通过生产井指令控制线发送指令给生产井地面控制装置,进而实现该生产层产液量的自动调节;所述的预设配产误差值可以为5%、10%、20%;
所述的智能油田注采实时优化与调控系统将生产优化决策软件决策的最优配产量和最优配注量参数实施生产一段时间后,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通过将注入井井下数据采集集成缆采集的注入井中第一生产层、第二生产层、第三生产层各段的注入量数据与最优配注量进行实时对比分析,判断两者之间的配注误差;如果某一注入层的配注误差大于预设配注误差值,则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自动计算该注入层的井下多级流量控制阀的开启度,并将该开启度参数通过注入井指令控制线发送指令给注入井地面控制装置,进而实现该注入层注入量的自动调节;所述的预设配注误差值可以为5%、10%、20%。
10.一种智能油田注采实时优化与调控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9所述的智能油田注采实时优化与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S1、按照设计方案将生产井智能调控井筒和注入井智能调控井筒分别下入生产井和注入井中,将生产井井下数据采集集成缆、注入井井下数据采集集成缆分别连接到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上,将生产井集成液控管线连接到生产井地面控制装置上,将注入井集成液控管线连接到注入井地面控制装置上;
S2、建立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并保存到油藏自动历史拟合软件中,将油藏开发方案制定的配产配注方案手工录入生产优化决策软件中并向注入井地面控制装置和生产井地面控制装置发送指令,启动注采井生产;
S3、利用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通过生产井井下数据采集集成缆按一定时间间隔采集生产井中第一生产层、第二生产层、第三生产层各段的产液量、生产温度和生产压力数据以及通过注入井井下数据采集集成缆按一定时间间隔采集注入井中第一生产层、第二生产层、第三生产层各段的注入量、注入温度和注入压力数据;
S4、井下监测数据处理与解释软件利用生产井和注入井中监测的数据解释得到各个生产层的含水、油藏渗透率、表皮系数参数以及各个注入层的油藏渗透率、表皮系数参数;
S5、油藏自动历史拟合软件利用井下监测数据处理与解释软件解释得到的各个生产层的含水、油藏渗透率、表皮系数参数和各个注入层的油藏渗透率、表皮系数参数以及监测得到的产液量、生产压力、注入量、注入压力数据进行实时油藏自动历史拟合得到各个生产层中的油水饱和度场和压力场分布;
S6、生产优化决策软件利用油藏自动历史拟合软件获得的油水饱和度场和压力场分布数据进行实时油藏注采生产优化得到生产井各生产层的最优配产量和各生产层井下多级流量控制阀的开启度以及注入井各注入层的最优配注量和各注入层井下多级流量控制阀的开启度;
S7、生产井各生产层的最优产液量和各生产层井下多级流量控制阀的开启度参数通过生产井指令控制线发送给生产井地面控制装置实现生产井各生产层产液量调节、注入井各注入层的最优配注量和各注入层井下多级流量控制阀的开启度参数通过注入井指令控制线发送给注入井地面控制装置实现注入井各注入层注入量调节;
S8、通过生产井井下数据采集集成缆按一定时间间隔采集生产井中第一生产层、第二生产层、第三生产层各段的产液量、生产温度和生产压力数据以及通过注入井井下数据采集集成缆按一定时间间隔采集注入井中第一生产层、第二生产层、第三生产层各段的注入量、注入温度和注入压力数据;将采集得到的各生产层段的产液量与生产优化决策软件优化得到的最优配产量进行比较,如果某生产层计算得到的配产误差大于预设配产误差值,则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自动计算该生产层的井下多级流量控制阀的开启度,并将该开启度参数通过生产井指令控制线发送指令给生产井地面控制装置,进而实现该生产层产液量的自动调节;将采集得到的各注入层段的注入量与生产优化决策软件优化得到的最优配注量进行比较,如果某注入层计算得到的配注误差大于预设配注误差值,则地面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计算机处理系统自动计算该注入层的井下多级流量控制阀的开启度,并将该开启度参数通过注入井指令控制线发送指令给注入井地面控制装置,进而实现该注入层注入量的自动调节;
S9、重复上述过程,直到生产井各生产层含水达到98%为止。
CN202010647863.3A 2020-07-07 2020-07-07 智能油田注采实时优化与调控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18524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47863.3A CN111852445B (zh) 2020-07-07 2020-07-07 智能油田注采实时优化与调控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47863.3A CN111852445B (zh) 2020-07-07 2020-07-07 智能油田注采实时优化与调控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52445A true CN111852445A (zh) 2020-10-30
CN111852445B CN111852445B (zh) 2023-09-15

Family

ID=73153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47863.3A Active CN111852445B (zh) 2020-07-07 2020-07-07 智能油田注采实时优化与调控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52445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33440A (zh) * 2020-12-30 2021-04-30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 海上油气水井智能故障诊断方法、系统、存储介质、设备
CN113236199A (zh) * 2020-11-09 2021-08-10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油井缆控分层监测与智能配产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4183106A (zh) * 2021-11-29 2022-03-15 华鼎鸿基采油技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化学驱替液的注入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4837633A (zh) * 2022-05-07 2022-08-02 北京泰斯特威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分层注采油藏挖潜方法和系统
CN114876422A (zh) * 2022-05-12 2022-08-09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一种流量控制与多地层流体统注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62357A1 (en) * 2006-12-29 2008-07-03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e downhole intelligent completions
US20090276100A1 (en) * 2008-05-03 2009-11-05 Sauid Arabian Oil Company System, program product, and relate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automated real-time reservoir pressure estimation enabling optimized injection and production strategies
CN102031953A (zh) * 2010-12-07 2011-04-27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智能井井下层位选择液压解码方法及装置
US8260595B2 (en) * 2008-09-02 2012-09-04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Intelligent completion design for a reservoir
CN105604530A (zh) * 2016-01-22 2016-05-2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智能驱替开采油藏的系统及方法
WO2017059152A1 (en) * 2015-10-02 2017-04-06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elf-organizing swarm intelligent wells
CN107725034A (zh) * 2017-08-21 2018-02-2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用于多级压裂水平井判别来水方向的压力监测方法
US20180209248A1 (en) * 2017-01-20 2018-07-26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Automatic control of production and injection wells in a hydrocarbon field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62357A1 (en) * 2006-12-29 2008-07-03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e downhole intelligent completions
US20090276100A1 (en) * 2008-05-03 2009-11-05 Sauid Arabian Oil Company System, program product, and relate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automated real-time reservoir pressure estimation enabling optimized injection and production strategies
US8260595B2 (en) * 2008-09-02 2012-09-04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Intelligent completion design for a reservoir
CN102031953A (zh) * 2010-12-07 2011-04-27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智能井井下层位选择液压解码方法及装置
WO2017059152A1 (en) * 2015-10-02 2017-04-06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elf-organizing swarm intelligent wells
CN105604530A (zh) * 2016-01-22 2016-05-2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智能驱替开采油藏的系统及方法
US20180209248A1 (en) * 2017-01-20 2018-07-26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Automatic control of production and injection wells in a hydrocarbon field
CN107725034A (zh) * 2017-08-21 2018-02-2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用于多级压裂水平井判别来水方向的压力监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RASHI AJAYI\N\N\N\N,时宇,肖曾利: "用于模拟多产层智能井的动态优化技术", no. 12 *
MA等: "Review of intelligent well technology", PETROLEUM *
刘均荣;姚军;张凯;: "智能井技术现状与展望", vol. 1, no. 06, pages 26 - 29 *
张凯;姚军;徐晖;孙洪亮;刘均荣;: "油田智能生产管理技术", no. 12 *
王文韬;: "乍得油田BNE-8井智能分注实施及效果分析", 化学工程与装备, no. 03 *
王金龙: "多层合采智能井流入动态及控制装置研究", 中国优秀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 no. 02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36199A (zh) * 2020-11-09 2021-08-10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油井缆控分层监测与智能配产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3236199B (zh) * 2020-11-09 2023-06-02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油井缆控分层监测与智能配产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2733440A (zh) * 2020-12-30 2021-04-30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 海上油气水井智能故障诊断方法、系统、存储介质、设备
CN114183106A (zh) * 2021-11-29 2022-03-15 华鼎鸿基采油技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化学驱替液的注入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4837633A (zh) * 2022-05-07 2022-08-02 北京泰斯特威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分层注采油藏挖潜方法和系统
CN114876422A (zh) * 2022-05-12 2022-08-09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一种流量控制与多地层流体统注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52445B (zh) 2023-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52445B (zh) 智能油田注采实时优化与调控系统及方法
US7259688B2 (en) Wireless reservoir production control
US6840316B2 (en) Tracker injection in a production well
CN111827909B (zh) 一种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开路循环钻井中井筒压力的主动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EP2817734B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gas lift rate management
AU2001250795B2 (en) Wireless downhole well interval inflow and injection control
AU2001243391B2 (en) Tracer injection in a production well
CN114526025A (zh) 一种远程智能主动钻井压力控制系统及方法
RU2211311C2 (ru) Способ одновременно-раздельной разработки нескольких эксплуатационных объектов и скважинная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его реализации
MX2015003816A (es) Sistemas y metodos de terminacion de miltiples zonas de recorrido unico.
CN112252999B (zh) 一种自喷机采工况一体化智能防砂管柱完井方法
CN110924936A (zh) 一种石油天然气多分段水平井找水工具串与使用方法
CN109267971A (zh) 一种液控智能完井控水装置
WO2013188088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ptimizing facility limited production and injection in an integrated reservoir and gathering network
RU2440488C2 (ru) Способ одновременно-раздельной эксплуатации многопластовых скважин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реализации
CA2401734C (en) Wireless reservoir production control
Golenkin et al. The first for Russian Oil Company State of art intelligent completion system real time cleanup monitoring and optimization for 3 ERD wells in Caspian offshore
US11725485B2 (en) Concentric tubing strings and/or stacked control valves for multilateral well system control
CN107869332A (zh) 一种油井井下监测控制系统及方法
Okoro et al. Production Optimisation in the Niger Delta Basin by Continuous Gas Lift–A Case Study of Iduo-Well-A06
Miličević Integration of big data analysis and engineering advanced analytics to intelligently manage and control completion and artifical lift for selected well in Croatia
RU2681758C1 (ru) Способ разработки участка залежи сверхвязкой нефти
Oetomo et al. Pressure-drop and production rate simulation from well to gathering station
Peden et al. Rationality in completion design and equipment selection in the north sea
Hamzah et al. An Integrated Evaluation Model of Kaji-Semoga Field Water Injection System, Including Subsurface and Surface Facilit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