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40820B - 一种口含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口含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40820B
CN111840820B CN202010751351.1A CN202010751351A CN111840820B CN 111840820 B CN111840820 B CN 111840820B CN 202010751351 A CN202010751351 A CN 202010751351A CN 111840820 B CN111840820 B CN 1118408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ccal
barrel
sliding
absorption
pat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5135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40820A (zh
Inventor
曾甜
吴双
赵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75135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408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408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408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408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408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X-ray therapy; Gamma-ray therapy; Particle-ir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01X-ray therapy; Gamma-ray therapy; Particle-irradiation therapy using radiation sources introduced into or applied onto the body; brachytherap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X-ray therapy; Gamma-ray therapy; Particle-irradiation therapy
    • A61N2005/1092Details
    • A61N2005/1097Means for immobilizing the patien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放射治疗用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口含器,包括第一口含筒,第一口含筒外滑动套设有第二口含筒,第二口含筒外滑动套设有第三口含筒。本发明涉及三个口含筒,能够根据患者口腔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口含筒,以解决现有口含器尺寸无法调节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口含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放射治疗用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口含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做头颈部放疗时,由于放射治疗过程中口腔吞咽活动及舌不自主运动,使得放疗靶区可能出现移位,从而导致偏靶、脱靶的可能,最终导致肿瘤局部复发、治疗失败。
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临床上常采用口含器来减少治疗时口腔活动及舌运动。但常规口含器尺寸固定,无法调节,不能适用于不同的患者。口含器尺寸过小达不到理想的固定效果,尺寸过大患者的舒适度又不够,甚至造成患者呕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口含器,以解决现有口含器尺寸无法调节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口含器,包括第一口含筒,第一口含筒外滑动套设有第二口含筒,第二口含筒外滑动套设有第三口含筒。
本方案的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第一口含筒、第二口含筒和第三口含筒均用于患者含在口中,第一口含筒、第二口含筒和第三口含筒依次套接,即第一口含筒、第二口含筒和第三口含筒直径依次增大,实际运用时可根据患者口腔大小选择直径适宜的口含筒,并将其推出供患者口含。与传统的尺寸一定的口含器相比,本方案的口含器共有三个型号和尺寸供患者选择,适用范围更广。
进一步,第二口含筒内壁上竖直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一口含筒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滑动件,第一滑动件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内;第三口含筒内壁上竖直设置有第二滑槽,第二口含筒外壁上设置有第二滑动件,第二滑动件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内。
有益效果:通过第一滑动件在第一滑槽内滑动,第二滑动件在第二滑槽内滑动实现第一口含筒、第二口含筒和第三口含筒的滑动连接,结构简单,连接稳定。
进一步,第一滑槽两端和第二滑槽两端均横向连通有锁止槽。
有益效果:转动第一口含筒和第二口含筒使得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滑动至横向设置的锁止槽内,即可防止第一口含筒和第二口含筒继续在竖直方向上滑动,实现了第一口含筒和第二口含筒的定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进一步,第一口含筒、第二口含筒和第三口含筒外壁上均同心设置有环形的咬合槽。
有益效果:咬合槽供患者咬合,能够使得口含器更加稳定的含在患者口中。
进一步,第一口含筒、第二口含筒和第三口含筒上均设置有用于吸收患者口腔分泌的唾液的吸收机构。
有益效果:实际运用时,患者舌部被压紧,当患者口腔内唾液分泌过多时,患者会不自主的有吞咽的趋势,从而带动舌部运动;本方案通过设置吸收机构来吸收治疗过程中患者口腔分泌的唾液,以避免患者的不自主吞咽行为,从而避免患者舌部运动,进一步提高了患者舌部固定的效果。
进一步,吸收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口含筒、第二口含筒和第三口含筒内壁内的吸收腔,吸收腔内设置有吸水件,第一口含筒、第二口含筒和第三口含筒外壁上均开设有吸收孔,吸收孔处活动设置有用于密封吸收孔的密封组件。
有益效果:驱动密封组件移动打开吸收孔,患者口腔分泌的唾液即可经吸收孔进入吸收腔内被吸水件吸收,由此实现患者口腔唾液的吸收,结构简单。
进一步,密封组件包括滑动设置在吸收腔内的网板,网板上设置有可插入吸收孔内的密封塞,所述咬合槽内滑动设置有活塞,活塞与所述网板连接。
有益效果:密封塞插入吸收孔内时即可密封吸收孔;患者牙齿压紧在咬合槽内时能够驱动活塞向口含器内部移动,由此带动网板远离吸收孔移动,从而将密封塞从吸收孔内拔出,由此打开吸收孔,结构简单;通过将活塞与网板连接,利用患者咬合的动作作为驱动网板移动的动力,无需额外设置动力源,节约了资源;活塞还能够根据患者的牙齿发生形变,与患者的牙齿紧密接触,从而提高咬合力,进而提高口含器口含的稳定性。
进一步,第一口含筒和第二口含筒端部均设置有拉杆。
有益效果:拉杆用于医护人员握持以便将第一口含筒和第二口含筒拉出。
进一步,第一口含筒和第二口含筒侧壁内均竖直设置有燕尾槽,拉杆滑动连接在燕尾槽内,拉杆底端连接有用于与燕尾槽的槽口相抵的横杆,拉杆顶端连接有限位板,限位板位于燕尾槽外。
有益效果:燕尾槽用于收纳拉杆,将拉杆拉出使其上的横杆与燕尾槽的槽口相抵,继续拉动拉杆即可将第一口含筒或第二口含筒拉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完毕后将拉杆推回至燕尾槽中,能够收纳拉杆,减少拉杆的占用空间,避免拉杆误伤到患者口腔。
进一步,第一口含筒拉出后远离第二口含筒的一端封口。
有益效果:如此能够避免患者口腔唾液沿第一口含筒流出,造成患者脸部、衣物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纵向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第三口含筒上的滑槽和锁止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局部纵向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第三口含筒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咬合槽1、弹性垫2、第一口含筒3、第二口含筒4、第一滑动件5、第三口含筒6、锁止槽7、第二滑槽8、限位板9、拉杆10、燕尾槽11、横杆12、第二滑动件13、弹簧14、活塞15、密封塞16、网板17、吸收腔18。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口含器,包括第一口含筒3,第一口含筒3顶部封口,能够防止口含器含于患者口中时,患者口腔的唾液沿第一口含筒3流出。第一口含筒3外滑动套设有第二口含筒4,具体的连接方式为:第二口含筒4内壁上以其中心轴线为对称线竖直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滑槽,第一口含筒3底端的外壁上胶接有两个第一滑动件5,两个第一滑动件5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第一滑槽内。
第二口含筒4外滑动套设有第三口含筒6,具体的连接方式为:结合图2可知,第三口含筒6内壁上以其中心轴线为对称线竖直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二滑槽8,第二口含筒4底端外壁上胶接有两个第二滑动件13,两个第二滑动件13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8内。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动件5和第二滑动件13均为滑块。
如图2所示,两个第二滑槽8两端均横向连通有锁止槽7,通过将第二滑动件13转动至锁止槽7内能够实现第二滑动件13的锁止,从而防止第二口含筒4含于患者口腔内时沿第三口含筒6滑动。第二滑槽8同一端的两个锁止槽7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口含筒4的转动方向一致。同理,两个第一滑槽两端也均横向连通有锁止槽7。又如图1所示,第一口含筒3、第二口含筒4和第三口含筒6外壁上均同心开设有环形的咬合槽1,咬合槽1内胶接有弹性垫2,弹性垫2采用橡胶垫。
实际运用时,根据患者口腔的大小选择直径适宜的口含筒:患者口腔较大则使用第三口含筒6,此时第一口含筒3和第二口含筒4均收于第三口含筒6中,无需推出。将第三口含筒6放于患者口中,患者牙齿咬在咬合槽1内即可。咬合槽1内的弹性垫2能够根据患者牙齿的咬合情况发生形变,从而紧紧的与患者的牙齿贴合,能够提高患者咬合的稳定性,从而提高第三口含筒6口含的稳定性。
需要使用第二口含筒4时,医护人员手部伸入第三口含筒6内将第二口含筒4推出,此时第一口含筒3收于第二口含筒4内。第二口含筒4上的第二滑动件13在第二滑槽8内滑动,能够提高第二口含筒4的滑动稳定性。当第二滑动件13移动至第二滑槽8的顶端时,握持第二口含筒4朝锁止槽7延伸的方向转动,从而将第二滑动件13旋入锁止槽7内。由于第二滑动件13位于锁止槽7内无法继续沿着第二滑槽8在竖直方向上滑动,故第二口含筒4也无法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由此避免了第二口含筒4含于患者口中时沿着第三口含筒6滑动,保证了第二口含筒4口含的稳定性。
第二口含筒4推出后将其放入患者口中,使患者咬住第二口含筒4上的咬合槽1即可。使用完毕后,反向转动第二口含筒4使其上的第二滑动件13回到第二滑槽8内,然后即可将第二口含筒4推回至第三口含筒6中。同理,需要使用第一口含筒3时,将第一口含筒3推出即可,此时第二口含筒4收于第三口含筒6内。
本实施例设置三级口含筒,能够适用更多的患者使用,扩大了口含器的适用范围。此外,本实施例在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8上连通锁止槽7,实现第一口含筒3和第二口含筒4的锁止,提高了第一口含筒3和第二口含筒4口含的稳定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口含筒3和第二口含筒4顶部均设置有拉杆10用以将第一口含筒3和第二口含筒4拉出。此处以第二口含筒4为例阐述拉杆10的具体设置方式:如图3所示,第二口含筒4侧壁内竖直开设有燕尾槽11,拉杆10位于燕尾槽11内,拉杆10底端横向设置横杆12,横杆12用于与燕尾槽11的槽口相抵,拉杆10顶端连接有限位板9,限位板9位于燕尾槽11外。
需要拉出第二口含筒4时,医护人员握持限位板9将拉杆10拉动至其上的横杆12与燕尾槽11的槽口相抵,此时拉杆10无法继续在燕尾槽11内滑动,再次拉动拉杆10即可将第二口含筒4拉出。使用完毕后将拉杆10推回至燕尾槽11中收纳,能够减小拉杆10的占用空间,避免拉杆10误伤患者口腔。同理,拉动第一口含筒3上的拉杆10也可将第一口含筒3拉出。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滑动件5和第二滑动件13均采用滚珠,利用滚珠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8连接,能够将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拉动第一口含筒3和第二口含筒4时更加轻松。
实施例四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口含筒3、第二口含筒4和第三口含筒6上均安装有用于吸收患者口腔分泌的唾液的吸收机构。吸收机构包括开在第一口含筒3、第二口含筒4和第三口含筒6内壁内的吸收腔18,吸收腔18内安装有吸水件(图中未示出),吸水件可采用海绵、吸水树脂等材料。第一口含筒3、第二口含筒4和第三口含筒6外壁上均开有吸收孔,吸收孔处活动安装有用于密封吸收孔的密封组件。密封组件包括网板17,网板17的两端竖直滑动连接在吸收腔18的内壁上,网板17上胶接有可插入吸收孔内的密封塞16(图4中密封塞16位于吸收孔内)。咬合槽1内安装有活塞15,活塞15沿咬合槽1的深度方向滑动设置,活塞15与网板17胶接固定。
实际运用时,以第三口含筒6为例,使用第三口含筒6时,初始状态下,密封塞16塞在吸收孔内。当患者的牙齿咬合在咬合槽1内时,能够将活塞15向咬合槽1底部挤压,此时弹簧14被压缩。活塞15带动网板17向第三口含筒6的内部移动,从而将密封塞16从吸收孔内拔出,此时吸收孔打开,患者口腔内的唾液能够从吸收孔处进入吸收腔18,被吸水件吸收。由此避免了患者不自主的吞咽活动,同时也避免了患者舌部的不自主运动,提高了放疗的效果和准确性。
使用完毕后取出第三口含筒6时,患者牙齿与咬合槽1分离,活塞15在弹簧14的作用下复位,活塞15带动网板17和密封塞16复位,密封塞16再次塞入吸收孔内,吸收孔再次被密封,如此能够避免吸收腔18内的唾液流出。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6)

1.一种口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口含筒,第一口含筒外滑动套设有第二口含筒,第二口含筒外滑动套设有第三口含筒;所述第一口含筒、第二口含筒和第三口含筒外壁上均同心设置有环形的咬合槽;第一口含筒、第二口含筒和第三口含筒上均设置有用于吸收患者口腔分泌的唾液的吸收机构;所述吸收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口含筒、第二口含筒和第三口含筒内壁内的吸收腔,吸收腔内设置有吸水件,第一口含筒、第二口含筒和第三口含筒外壁上均开设有吸收孔,吸收孔处活动设置有用于密封吸收孔的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滑动设置在吸收腔内的网板,网板上设置有可插入吸收孔内的密封塞,所述咬合槽内滑动设置有活塞,活塞与所述网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口含筒内壁上竖直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一口含筒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滑动件,第一滑动件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三口含筒内壁上竖直设置有第二滑槽,第二口含筒外壁上设置有第二滑动件,第二滑动件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口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两端和第二滑槽两端均横向连通有锁止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口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口含筒和第二口含筒端部均设置有拉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口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口含筒和第二口含筒侧壁内均竖直设置有燕尾槽,拉杆滑动连接在燕尾槽内,拉杆底端连接有用于与燕尾槽的槽口相抵的横杆,拉杆顶端连接有限位板,限位板位于燕尾槽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口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口含筒拉出后远离第二口含筒的一端封口。
CN202010751351.1A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口含器 Active CN1118408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51351.1A CN111840820B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口含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51351.1A CN111840820B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口含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40820A CN111840820A (zh) 2020-10-30
CN111840820B true CN111840820B (zh) 2022-03-01

Family

ID=72946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51351.1A Active CN111840820B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口含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40820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12950U (zh) * 2010-01-28 2010-10-27 赵风雪 一种放疗用口腔填充器
WO2016165103A1 (zh) * 2015-04-16 2016-10-20 莱镁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口部介面装置的唾液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N208678111U (zh) * 2017-11-29 2019-04-02 河南省健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牙垫
CN209004348U (zh) * 2018-05-29 2019-06-21 袁铃 一种癫痫病护理用防咬舌装置
CN209048181U (zh) * 2018-01-30 2019-07-02 凌宁 一种口腔唾液收集装置
CN110975020A (zh) * 2019-12-05 2020-04-10 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自贡市急救中心) 一种便于口腔支撑的吸痰装置及吸痰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206295B (it) * 1987-06-22 1989-04-14 Iannuzzi Silvio Beccuccio aspirante della saliva per apparecchiature odontoiatriche esente dal pericolo di contaminazione batterica e virale
US7008431B2 (en) * 2001-10-30 2006-03-07 Depuy Spine, Inc. Configured and sized cannula
US8579804B2 (en) * 2003-06-23 2013-11-12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Variable length nephrostomy sheath
CN204319529U (zh) * 2014-12-17 2015-05-13 青岛市肿瘤医院 一种多功能开口咬合器
CN205658880U (zh) * 2016-04-28 2016-10-26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气管镜专用咬嘴
CN105832438B (zh) * 2016-06-15 2019-02-01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临床用唾液汲取装置
CN207575272U (zh) * 2017-03-24 2018-07-06 王丽媛 防误吸唾液吸引装置
CN209596427U (zh) * 2018-12-17 2019-11-08 贵州省人民医院 一种适用于鼻咽癌放疗的口含器
CN109621167B (zh) * 2018-12-28 2021-05-07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化疗病人用口腔黏膜止疼护理装置
CN109998611B (zh) * 2019-04-02 2024-02-27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微创手术的中空式矢量支撑多功能保护装置
CN210096702U (zh) * 2019-04-15 2020-02-2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一种放疗口腔保护气囊
CN110393650B (zh) * 2019-06-27 2021-05-04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矫正张口器
CN110448388B (zh) * 2019-08-30 2021-05-11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便捷式洁口器
CN211097099U (zh) * 2019-09-04 2020-07-28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一种放射治疗防照射含口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12950U (zh) * 2010-01-28 2010-10-27 赵风雪 一种放疗用口腔填充器
WO2016165103A1 (zh) * 2015-04-16 2016-10-20 莱镁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口部介面装置的唾液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N208678111U (zh) * 2017-11-29 2019-04-02 河南省健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牙垫
CN209048181U (zh) * 2018-01-30 2019-07-02 凌宁 一种口腔唾液收集装置
CN209004348U (zh) * 2018-05-29 2019-06-21 袁铃 一种癫痫病护理用防咬舌装置
CN110975020A (zh) * 2019-12-05 2020-04-10 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自贡市急救中心) 一种便于口腔支撑的吸痰装置及吸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40820A (zh) 2020-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40820B (zh) 一种口含器
CN210785764U (zh) 一种防疫用注射器
CN203988534U (zh) 一种妇产科乳头内陷矫正器
CN209827949U (zh) 一种便于医生操作的儿科口腔给药器
CN107157769B (zh) 病人服药器
CN207734367U (zh) 便捷护理喂药器
CN202699720U (zh) 阴道冲洗器
CN208130243U (zh) 一种高效快捷的肛肠外科给药装置
CN213407427U (zh) 一种便于医生操作的儿童口腔给药装置
CN210785480U (zh) 一种护理临床汤剂喂服装置
CN209332213U (zh) 穿刺针
CN208573843U (zh) 便捷口腔护理刷
CN220989396U (zh) 一种口腔医学上药器
CN208927256U (zh) 一次性输液针
CN106335701A (zh) 便携式医疗清洗消毒器
CN211910835U (zh) 一种喷吸双向控量式口腔护理刷
CN211245146U (zh) 一种肛肠护理给药器
CN206675810U (zh) 一种妇科益生菌凝胶导入器
CN214596339U (zh) 一种心血管介入护理托盘
CN210539629U (zh) 一种多功能医用牙刷
CN215080225U (zh) 一种动物医学用灌药器
CN213527074U (zh) 一种呼吸内科上药装置
CN213100127U (zh) 一种用于呼吸内科的吸入式给药装置
CN217138968U (zh) 用于妇科护理的固态药物给药器
CN215130809U (zh) 一种兽医用药物投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