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35045A - 充电设备以及负载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充电设备以及负载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35045A
CN111835045A CN201910309956.2A CN201910309956A CN111835045A CN 111835045 A CN111835045 A CN 111835045A CN 201910309956 A CN201910309956 A CN 201910309956A CN 111835045 A CN111835045 A CN 1118350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communication
charging
load device
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0995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定桃
刘�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0995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35045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350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350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25Accumulators or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充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充电设备以及负载设备。充电设备以及负载设备二者的充电电路和通讯电路均共同连接至一共用端子,充电电路和通讯电路共用一个端子。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减少充电设备以及负载设备中端子的数量,从而简化充电设备以及负载设备的电路结构,有利于充电设备以及负载设备的微型化设计。

Description

充电设备以及负载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充电设备以及负载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真无线蓝牙耳机,即TWS(True Wireless Stereo,真正无线立体声)耳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真无线蓝牙耳机得到广泛普及。但真无线蓝牙耳机小巧的设计导致其电池容量很小,充电方式也有别于传统蓝牙耳机,具体地需要将真无线蓝牙耳机置入配套的充电盒中进行充电。而目前的真无线蓝牙耳机通常是通过两个或多个充电引脚接触充电盒中对应的顶针进行充电以及通讯。由于目前的真无线蓝牙耳机对应充电以及通讯的功能分别设计有引脚,导致目前的真无线蓝牙耳机及其配套的充电盒的电路结构复杂,不利于微型化的结构设计。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充电设备以及负载设备,能够简化充电设备以及负载设备的电路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充电设备,该充电设备包括第一控制电路、第一充电电路和第一通讯电路。第一充电电路和第一通讯电路分别连接第一控制电路,并且第一充电电路和第一通讯电路共同连接至一第一共用端子。其中,第一控制电路用于在第一充电电路通过第一共用端子向外部负载设备输出电能期间控制第一通讯电路停止通讯信号交互,并且在第一通讯电路通过第一共用端子与负载设备进行通讯信号交互期间控制第一充电电路停止输出电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负载设备,该负载设备包括第二控制电路、第二充电电路和第二通讯电路。第二充电电路和第二通讯电路分别连接第二控制电路,并且第二充电电路和第二通讯电路共同连接至一第二共用端子。其中,第二控制电路用于在第二充电电路通过第二共用端子接收外部充电设备输出的电能期间控制第二通讯电路停止通讯信号交互,并且在第二通讯电路通过第二共用端子与充电设备进行通讯信号交互期间控制第二充电电路停止接收电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中充电设备以及负载设备二者的充电电路和通讯电路分别对应设计有端子以实现充电设备以及负载设备之间的充电以及通讯的功能,本发明所提供的充电设备以及负载设备二者的充电电路和通讯电路均共同连接至一共用端子,充电电路和通讯电路共用一个端子,以减少充电设备以及负载设备中端子的数量,从而简化充电设备以及负载设备的电路结构,有利于充电设备以及负载设备的微型化设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充电设备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充电设备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充电设备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负载设备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负载设备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负载设备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电子设备的充电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电子设备的充电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充电设备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充电设备的电路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设备1,该充电设备1包括第一控制电路11、第一充电电路12和第一通讯电路13。第一充电电路12和第一通讯电路13分别连接第一控制电路11,并且第一充电电路12和第一通讯电路13共同连接至一第一共用端子14。其中,第一控制电路11用于在第一充电电路12通过第一共用端子14向外部负载设备输出电能期间控制第一通讯电路13停止通讯信号交互,并且在第一通讯电路13通过第一共用端子14与负载设备进行通讯信号交互期间控制第一充电电路12停止输出电能。以下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1-2,图2是本发明充电设备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充电设备1包括第一控制电路11、第一充电电路12和第一通讯电路13。第一充电电路12和第一通讯电路13分别连接第一控制电路11。其中,充电设备1通过第一充电电路12向负载设备输出电能,以对负载设备进行充电;而充电设备1通过第一通讯电路13与负载设备进行通讯信号交互,包括充电设备1和负载设备的相互识别配对(在识别配对成功后,充电设备1才可对负载设备充电)、充电设备1和负载设备的固件升级交互(包括充电设备1对负载设备固件的升级,或负载设备对充电设备1固件的升级)、充电设备1和负载设备的电量信息交换以及充电设备1控制负载设备的工作模式(包括负载设备是否开机等)等通讯信号交互内容。而第一控制电路11则用于控制第一充电电路12和第一通讯电路13实现各自对应的功能。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充电电路12还连接至电源,以将电源的电能输出至负载设备,以给负载设备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充电电路12和第一通讯电路13共同连接至一第一共用端子14,第一共用端子14用于连接负载设备。具体地,第一共用端子14与负载设备上对应的端子电性连接(具体可以为物理抵接,以实现电性连接),用于充电设备1和负载设备之间的电能传输以及通讯信号交互。由于第一充电电路12和第一通讯电路13共用第一共用端子14作为与负载设备交互的媒介,减少了充电设备1中端子的数量,因而能够简化充电设备1的电路结构,有利于充电设备1的微型化设计。
尤其是对于TWS耳机及其充电盒而言,微型化设计的TWS耳机以及充电盒更有利于用户随身携带,能够随时对TWS耳机进行充电,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其中TWS耳机电容量较小,随时可能出现电量过低的情况,因而迫切需要能够随时对TWS耳机进行充电。
充电设备1与负载设备分别为独立的个体,负载设备能够脱离充电设备1、独立存在执行相应的工作。举例而言,负载设备可以是TWS耳机等,充电设备1可以是TWS耳机对应的充电盒等。用户取出TWS耳机,使得TWS耳机脱离充电盒实现其耳机功能,而在TWS耳机需要充电时将TWS耳机放回充电盒中进行充电。当然,充电设备1和负载设备的应用环境并不局限于充电盒和TWS耳机,在此不做限定。
基于第一充电电路12和第一通讯电路13共用第一共用端子14的电路基础,第一充电电路12和第一通讯电路13无法同时工作,因此需要对应调整第一充电电路12和第一通讯电路13的工作机制。
具体地,第一控制电路11用于在第一充电电路12通过第一共用端子14向外部负载设备输出电能期间控制第一通讯电路13停止通讯信号交互,并且在第一通讯电路13通过第一共用端子14与负载设备进行通讯信号交互期间控制第一充电电路12停止输出电能。也就是说,控制第一充电电路12和第一通讯电路13分时工作,以匹配第一充电电路12和第一通讯电路13共用第一共用端子14的电路架构,能够在简化充电设备1的电路结构的前提下,保证充电设备1具有正常充电功能以及通讯功能。
进一步地,第一充电电路12包括有第一开关元件121,第一开关元件121连接至第一控制电路11。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控制电路11用于在第一通讯电路13停止通讯信号交互期间控制第一开关元件121导通,并且在第一通讯电路13进行通讯信号交互期间控制第一开关元件121断开,进而切换第一共用端子14的工作模式。具体地,在第一充电电路12的第一开关元件121导通时,第一充电电路12通过第一共用端子14向外部负载设备输出电能,而第一通讯电路13停止通讯信号交互,即第一共用端子14切换至充电的工作模式;而在第一充电电路12的第一开关元件121断开时,第一通讯电路13通过第一共用端子14与负载设备进行通讯信号交互,而第一充电电路12停止输出电能,即第一共用端子14切换至通讯信号交互的工作模式。
进一步地,第一通讯电路13包括第一通讯发送电路131和第一通讯接收电路132,第一通讯发送电路131用于向负载设备输出通讯信号,第一通讯接收电路132用于接收来自负载设备的通讯信号,第一通讯发送电路131和第一通讯接收电路132搭配实现充电设备1的通讯信号交互功能。
第一通讯发送电路131和第一通讯接收电路132分别连接第一控制电路11,第一控制电路11用于控制第一通讯发送电路131和第一通讯接收电路132实现各自对应的功能。并且第一通讯发送电路131和第一通讯接收电路132共同连接至第一共用端子14。第一控制电路11可以为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单元)、SoC(System-on-a-Chip)芯片等集成有逻辑控制电路的元件。第一通讯发送电路131和第一通讯接收电路132分别为将第一控制电路11对应功能的端口(包括通讯信号发送与接收的端口)连接至第一共用端子14的电路结构。由于第一通讯发送电路131和第一通讯接收电路132同样共用第一共用端子14作为信号传输媒介,因而能够进一步减少充电设备1中端子的使用数量。
其中,第一通讯发送电路131包括有第二开关元件1311,第二开关元件1311连接至第一控制电路11,以在第一通讯发送电路131通过第一共用端子14向负载设备发送通讯信号时控制第二开关元件1311导通,使得第一通讯发送电路131形成通路以传输通讯信号,此时第一开关元件121断开。并且当第一开关元件121导通、第一充电电路12通过第一共用端子14向外部负载设备输出电能时,控制第二开关元件1311断开,以避免第一充电电路12上的充电电流流经第一控制电路11的端口,导致第一控制电路11损坏。其中,第一通讯发送电路131对应的第一控制电路11的端口在每次发送完通讯信号后被设置为输入状态,相较于处于输出状态的端口而言,处于输入状态的端口其不向外辐射信号,对其他电路结构的影响较小。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处于输入状态的端口并不接收通讯信号。
此外,第二开关元件1311还用于调整第一通讯发送电路131所输出通讯信号的电平高低。具体地,通过控制第二开关元件1311的导通程度,进而控制第一通讯发送电路131输出对应电平值的通讯信号,以进行相应的交互内容。
更进一步地,第一通讯接收电路132包括有第三开关元件1321,第三开关元件1321连接至第一控制电路11,以至少在第一开关元件121导通时,第一控制电路11控制第三开关元件1321断开,以避免第一充电电路12上的充电电流流经第一控制电路11的端口,导致第一控制电路11损坏。其中,在第二开关元件1311导通、第一通讯发送电路131通过第一共用端子14向负载设备发送通讯信号时控制第三开关元件1321断开,以避免第一通讯发送电路131所输出通讯信号又返回到第一控制电路11,导致需要第一控制电路11额外判断所接收的通讯信号为第一通讯发送电路131所输出的,造成不必要的逻辑运算工作。
当然,如若第一控制电路11的逻辑运算能力尚有富余,在第二开关元件1311导通、第一通讯发送电路131通过第一共用端子14向负载设备发送通讯信号时可以保持第三开关元件1321的导通状态,减少第三开关元件1321通断状态的切换次数,以延长第三开关元件1321的使用寿命。
并且,在第三开关元件1321导通、第一通讯接收电路132通过第一共用端子14接收来自负载设备的通讯信号时优选地控制第二开关元件1311断开,使得接收的通讯信号经过第一通讯接收电路132到达第一控制电路11对应的端口。当然,也可以控制第二开关元件1311导通,只是此时的第一通讯发送电路131所对应的第一控制电路11的端口被设置为不接收通讯信号的状态。
请参阅图3。在替代实施例中,如若第一通讯接收电路132所对应的第一控制电路11的端口能够承受充电电流的输入,第一通讯接收电路132可以直接短路连接至第一共用端子14,取消第三开关元件的设计,能够进一步简化充电设备1的电路结构,降低充电设备1的成本。
请继续参阅图2。可选地,第一开关元件121、第三开关元件1321优选为三极管等电子元件,第一开关元件121、第三开关元件1321的控制端(例如栅极)连接至第一控制电路11,通过第一控制电路11向第一开关元件121、第三开关元件1321输入相应的信号(包括高电平信号、低电平信号等),使得第一开关元件121、第三开关元件1321导通或断开。
而第二开关元件1311优选为mos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等能够调节导通程度的电子元件,即第二开关元件1311不仅用于控制第一通讯发送电路131的导通与否,还用于调整第一通讯发送电路131所输出通讯信号的电平高低(其通过调整第二开关元件1311的导通程度实现)。
以上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第一充电电路和第一通讯电路共用第一共用端子的电路基础,搭配第一充电电路和第一通讯电路分时工作的机制,能够简化充电设备的电路结构的同时,保证充电设备具有正常充电功能以及通讯功能。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负载设备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负载设备的电路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载设备2,该负载设备2包括第二控制电路21、第二充电电路22和第二通讯电路23。第二充电电路22和第二通讯电路23分别连接第二控制电路21,并且第二充电电路22和第二通讯电路23共同连接至一第二共用端子24。其中,第二控制电路21用于在第二充电电路22通过第二共用端子24接收外部充电设备输出的电能期间控制第二通讯电路23停止通讯信号交互,并且在第二通讯电路23通过第二共用端子24与充电设备进行通讯信号交互期间控制第二充电电路22停止接收电能。以下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4-5,图5是本发明负载设备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负载设备2包括第二控制电路21、第二充电电路22和第二通讯电路23。第二充电电路22和第二通讯电路23分别连接第二控制电路21。其中,负载设备2通过第二充电电路22接收充电设备输出的电能,以对负载设备2进行充电;而负载设备2通过第二通讯电路23与充电设备进行通讯信号交互。第二控制电路21则用于控制第二充电电路22和第二通讯电路23实现各自对应的功能。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充电电路22还连接至负载设备2的电池,以将从充电设备接收的电能给电池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充电电路22和第二通讯电路23共同连接至一第二共用端子24,第二共用端子24用于连接充电设备。具体地,第二共用端子24与充电设备上对应的端子电性连接(具体可以为物理抵接,以实现电性连接),用于负载设备2和充电设备之间的电能传输以及通讯信号交互。由于第二充电电路22和第二通讯电路23共用第二共用端子24作为与充电设备交互的媒介,减少了负载设备2中端子的数量,因而能够简化负载设备2的电路结构,有利于负载设备2的微型化设计。
基于第二充电电路22和第二通讯电路23共用第二共用端子24的电路基础,第二充电电路22和第二通讯电路23无法同时工作,因此需要对应调整第二充电电路22和第二通讯电路23的工作机制。
具体地,第二控制电路21用于在第二充电电路22通过第二共用端子24接收外部充电设备输出的电能期间控制第二通讯电路23停止通讯信号交互,并且在第二通讯电路23通过第二共用端子24与充电设备进行通讯信号交互期间控制第二充电电路22停止接收电能。也就是说,控制第二充电电路22和第二通讯电路23分时工作,以匹配第二充电电路22和第二通讯电路23共用第二共用端子24的电路架构,能够在简化负载设备2的电路结构的前提下,保证负载设备2具有正常充电功能以及通讯功能。
进一步地,第二充电电路22包括有第四开关元件221,第四开关元件221连接至第二控制电路21。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控制电路21用于在第二通讯电路23停止通讯信号交互期间控制第四开关元件221导通,并且在第二通讯电路23进行通讯信号交互期间控制第四开关元件221断开,进而切换第二共用端子24的工作模式。具体地,在第二充电电路22的第四开关元件221导通时,第二充电电路22通过第二共用端子24接收外部充电设备输出的电能,而第二通讯电路23停止通讯信号交互,即第二共用端子24切换至充电的工作模式;而在第二充电电路22的第四开关元件221断开时,第二通讯电路23通过第二共用端子24与充电设备进行通讯信号交互,而第二充电电路22停止接收电能,即第二共用端子24切换至通讯信号交互的工作模式。
进一步地,第二通讯电路23包括第二通讯发送电路231和第二通讯接收电路232,第二通讯发送电路231用于向充电设备输出通讯信号,第二通讯接收电路232用于接收来自充电设备的通讯信号,第二通讯发送电路231和第二通讯接收电路232搭配实现负载设备2的通讯信号交互功能。
第二通讯发送电路231和第二通讯接收电路232分别连接第二控制电路21,第二控制电路21用于控制第二通讯发送电路231和第二通讯接收电路232实现各自对应的功能。并且第二通讯发送电路231和第二通讯接收电路232共同连接至第二共用端子24。第二控制电路21可以为MCU、SoC芯片等集成有逻辑控制电路的元件。第二通讯发送电路231和第二通讯接收电路232分别为将第二控制电路21对应功能的端口(包括通讯信号发送与接收的端口)连接至第二共用端子24的电路结构。由于第二通讯发送电路231和第二通讯接收电路232同样共用第二共用端子24作为信号传输媒介,因而能够进一步减少负载设备2中端子的使用数量。
其中,第二通讯发送电路231包括有第五开关元件2311,第五开关元件2311连接至第二控制电路21,以在第二通讯发送电路231通过第二共用端子24向充电设备发送通讯信号时控制第五开关元件2311导通,使得第二通讯发送电路231形成通路以传输通讯信号,此时第四开关元件221断开。并且当第四开关元件221导通、第二充电电路22通过第二共用端子24接收外部充电设备输出的电能时,控制第五开关元件2311断开,以避免第二充电电路22上的充电电流流经第二控制电路21的端口,导致第二控制电路21损坏。其中,第二通讯发送电路231对应的第二控制电路21的端口在每次发送完通讯信号后被设置为输入状态,相较于处于输出状态的端口而言,处于输入状态的端口其不向外辐射信号,对其他电路结构的影响较小。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处于输入状态的端口并不接收通讯信号。
此外,第五开关元件2311还用于调整第二通讯发送电路231所输出通讯信号的电平高低。具体地,通过控制第五开关元件2311的导通程度,进而控制第二通讯发送电路231输出对应电平值的通讯信号,以进行相应的交互内容。
更进一步地,第二通讯接收电路232包括有第六开关元件2321,第六开关元件2321连接至第二控制电路21,以至少在第四开关元件221导通时,第二控制电路21控制第六开关元件2321断开,以避免第二充电电路22上的充电电流流经第二控制电路21的端口,导致第二控制电路21损坏。其中,在第五开关元件2311导通、第二通讯发送电路231通过第二共用端子24向充电设备发送通讯信号时控制第六开关元件2321断开,以避免第二通讯发送电路231所输出通讯信号又返回到第二控制电路21,导致需要第二控制电路21额外判断所接收的通讯信号为第二通讯发送电路231所输出的,造成不必要的逻辑运算工作。
当然,如若第二控制电路21的逻辑运算能力尚有富余,在第五开关元件2311导通、第二通讯发送电路231通过第二共用端子24向充电设备发送通讯信号时可以保持第六开关元件2321的导通状态,减少第六开关元件2321通断状态的切换次数,以延长第六开关元件2321的使用寿命。
并且,在第六开关元件2321导通、第二通讯接收电路232通过第二共用端子24接收来自充电设备的通讯信号时优选地控制第五开关元件2311断开,使得接收的通讯信号经过第二通讯接收电路232到达第二控制电路21对应的端口。当然,也可以控制第五开关元件2311导通,只是此时的第二通讯发送电路231所对应的第二控制电路21的端口被设置为不接收通讯信号的状态。
请参阅图6。在替代实施例中,如若第二通讯接收电路232所对应的第二控制电路21的端口能够承受充电电流的输入,第二通讯接收电路232可以直接短路连接至第二共用端子24,取消第六开关元件的设计,能够进一步简化负载设备2的电路结构,降低负载设备2的成本。
请继续参阅图5。可选地,第四开关元件221、第六开关元件2321优选为三极管等电子元件,第四开关元件221、第六开关元件2321的控制端(例如栅极)连接至第二控制电路21,通过第二控制电路21向第四开关元件221、第六开关元件2321输入相应的信号(包括高电平信号、低电平信号等),使得第四开关元件221、第六开关元件2321导通或断开。
而第五开关元件2311优选为mos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等能够调节导通程度的电子元件,即第五开关元件2311不仅用于控制第二通讯发送电路231的导通与否,还用于调整第二通讯发送电路231所输出通讯信号的电平高低(其通过调整第五开关元件2311的导通程度实现)。
以上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第二充电电路和第二通讯电路共用第二共用端子的电路基础,搭配第二充电电路和第二通讯电路分时工作的机制,能够简化负载设备的电路结构的同时,保证负载设备具有正常充电功能以及通讯功能。
请参阅图7,图7是本发明电子设备的充电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阐述的电子设备的充电方法是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所阐述的充电设备。
基于充电设备1的第一充电电路12和第一通讯电路13分时工作的机制,由于用户的不可控性,如若在完成充电设备1对负载设备的充电后再进行通讯信号交互,用户观察到负载设备已完成充电,很可能在充电设备1和负载设备之间的通讯信号交互还未完成时取走负载设备,致使通讯信号交互失败,其很可能导致一些必要的通讯信号交互缺失,影响充电设备1和负载设备的正常使用。而若在充电之前进行通讯信号交互,负载设备的剩余电量很可能不足以支撑完整个通讯信号交互过程,同样也会导致通讯信号交互失败。
有鉴于此,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在充电过程中穿插进行通讯信号交互的工作机制,即充电工作与通讯信号交互工作交替进行。以下进行详细阐述。
S101:控制第一充电电路截止;
在本实施例中,在充电设备1对负载设备进行充电的过程中,在当前充电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时,充电设备1控制其第一充电电路12截止,以停止向负载设备输出电能,并导通第一通讯电路13,以与负载设备进行通讯信号交互。
或是,当充电设备1的电量低于预设值时,表明充电设备1电量过低,无法继续给负载设备充电。对应地控制第一充电电路12截止,并控制第一通讯发送电路131处于导通状态,并在下一步骤S102中向负载设备发送表征充电设备1的电量低于预设值的通讯信号,进而使负载设备继续保持休眠状态(在充电设备1给负载设备充电的过程中,包括充电及其中穿插的通讯信号交互过程,负载设备均处于休眠状态),避免负载设备自动开机,导致充电设备1与负载设备之间必要的交互工作无法完成。
S102:与负载设备进行通讯信号交互,并判断是否已发送和/或接收预定的通讯应答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若已发送和/或接收预定的通讯应答信号,则执行步骤S103,若未发送和/或接收预定的通讯应答信号,则执行步骤S104。
在本实施例中,充电设备1导通其第一通讯电路13,以与负载设备进行通讯信号交互,包括充电设备1和负载设备的相互识别配对(其在充电开始之前完成)、充电设备1和负载设备的固件升级交互、充电设备1和负载设备的电量信息交换以及充电设备1控制负载设备的工作模式等通讯信号交互内容。其中就包括了向负载设备发送表征充电截止的通讯信号,通知负载设备已停止对其充电;并包括了在充电开始之前向负载设备发送表征即将对负载设备充电的通讯信号。
具体地,第一控制电路11控制第一通讯发送电路131发送通讯请求信号和/或通讯应答信号,通过第一通讯接收电路132接收通讯请求信号和/或通讯应答信号。并在通过第一通讯发送电路131发送和/或通过第一通讯接收电路132接收预定的通讯应答信号之后,认为完成了本次通讯信号交互的全部内容,可以进行下一次充电作业。预定的通讯应答信号定义为本次通讯信号交互的内容所需的全部通讯应答信号。
其中,通讯请求信号和通讯应答信号相互对应,通讯信号交互即为充电设备1与负载设备之间通讯请求信号和通讯应答信号的互传,通讯请求信号表征发起通讯交互,而通讯应答信号则是表征对应的回应。例如,充电设备1向负载设备发送识别配对的通讯请求信号,以判断负载设备是否与其配套,若负载设备反馈充电设备1以表征“是”的通讯应答信号,则充电设备1判定该负载设备与其配套,并完成本次通讯信号交互。因而通讯应答信号也表示着其所对应通讯请求信号的交互内容完成。因此,本实施例中当已发送和/或接收预定的通讯应答信号后,即可认为完成了本次通讯信号交互的全部内容,可以进行下一次充电作业。
需要说明的是,充电设备1作为电能来源,其通常都能够完成发送和/或接收预定的通讯应答信号的工作,因此充电设备1与负载设备的通讯信号交互完成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负载设备。其中当负载设备的剩余电量过低时,负载设备就无法完成发送和/或接收预定的通讯应答信号的工作。
S103:判定充电设备与负载设备的通讯信号交互完成;
在本实施例中,当已发送和/或接收预定的通讯应答信号,即可认为完成了本次通讯信号交互的全部内容,即判定充电设备1与负载设备的通讯信号交互完成,可以进行下一次充电作业。之后执行步骤S104。
S104:第一充电电路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处于导通状态,继续向负载设备输出电能;
在本实施例中,在已发送和/或接收预定的通讯应答信号后,充电设备1的第一控制电路11控制第一充电电路12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处于导通状态,继续向负载设备输出电能,以对负载设备进行充电。并且,在未接收到预定的通讯应答信号时(此处预定的通讯应答信号是负载设备需要反馈的通讯应答信号,该情况说明负载设备剩余电量过低),充电设备1的第一控制电路11仍然控制第一充电电路12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处于导通状态,以对负载设备进行充电,进而激活负载设备,从电量保护状态中恢复,以便开展后续的充电工作和通讯信号交互工作。
S105:判断负载设备的充电时长是否达到其一次充电总时长;
在本实施例中,若负载设备的充电时长达到其一次充电总时长,则执行步骤S106,若负载设备的充电时长未达到其一次充电总时长,则继续执行步骤S101。
上文所述的第一预设时长小于负载设备的一次充电总时长,以此定义充电设备1和负载设备之间的充电工作与通讯信号交互工作交替进行的工作机制。负载设备的一次充电总时长定义为从负载设备即将充电时的剩余电量充能至预定电量的过程所需的充电时长总和。预定电量可以是用户所需的电量或是默认的满电量。而在负载设备整个充电过程中,每次充电工作的第一预设时长的总和等于负载设备的一次充电总时长。
S106:结束充电;
在本实施例中,当负载设备的充电时长达到其一次充电总时长时,充电设备1已完成对负载设备的充电工作以及通讯信号交互工作,因而结束充电,用户可取走负载设备正常使用。
请参阅图8,图8是本发明电子设备的充电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阐述的电子设备的充电方法是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所阐述的负载设备。
S201:接收充电设备输出的电能进行充电;
在本实施例中,负载设备2的第二控制电路21控制第二充电电路22导通,以接收充电设备输出的电能进行充电。之后执行步骤S202。
S202:判断是否充电截止;
在本实施例中,若充电截止,则执行步骤S203;若充电未截止,则继续执行步骤S202。
充电截止(即负载设备2的第二充电电路22未接收到充电设备输出的电能)的情况有如下两种:其一、充电设备需要控制充电截止(包括充电设备对负载设备2的一次充电工作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以及充电设备电量过低的情况),负载设备2与充电设备进行通讯信号交互,该情况下充电设备会发送相应的信息告知负载设备2充电截止;其二、用户强行取走负载设备2,使得负载设备2与充电设备之间的连接强行中断,该情况下充电设备无法告知负载设备2,由负载设备2根据情况判断出其与充电设备之间的连接中断,以获知充电截止的信息。
S203: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判断是否接收到来自充电设备的通讯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若在第二预设时长内接收到来自充电设备的通讯信号,则执行步骤S204;若在第二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来自充电设备的通讯信号,则执行步骤S209。
充电截止后,负载设备2在第二预设时长内若接收到来自充电设备的通讯信号,说明充电截止的原因是上述的第一种情况,即充电设备控制充电截止。而负载设备2在第二预设时长内若未接收到来自充电设备的通讯信号,说明充电截止的原因是上述的第二种情况,即用户强行取走负载设备2,负载设备2与充电设备之间的连接强行中断。
S204:负载设备保持休眠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在充电截止、并在第二预设时长内接收到来自充电设备的通讯信号时,说明充电设备需要与负载设备2进行通讯信号交互,此时的负载设备2需要保持休眠状态,不能自行开机。而当从充电设备接收的通讯信号中包括表征充电设备电量过低的信息时,说明充电截止时负载设备2仍与充电设备存在连接关系(对于TWS耳机及充电盒而言,即TWS耳机仍在充电盒中),负载设备2同样需要保持休眠状态,不能自行开机(可能需要进行相应交互工作,因此不能开机)。
S205:与充电设备进行通讯信号交互,判断是否已发送和/或接收预定的通讯应答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若已发送和/或接收预定的通讯应答信号,则执行步骤S206;若未发送和/或接收预定的通讯应答信号,则执行步骤S207。
负载设备2的第二控制电路21控制第二通讯电路23导通,以与充电设备进行通讯信号交互。具体地,第二控制电路21控制第二通讯发送电路231发送通讯请求信号和/或通讯应答信号,通过第二通讯接收电路232接收通讯请求信号和/或通讯应答信号。并在通过第二通讯发送电路231发送和/或通过第二通讯接收电路232接收预定的通讯应答信号之后,认为完成了本次通讯信号交互的全部内容,可以进行下一次充电作业。预定的通讯应答信号定义为本次通讯信号交互的内容所需的全部通讯应答信号。
S206:判定充电设备与负载设备的通讯信号交互完成;
在本实施例中,当已发送和/或接收预定的通讯应答信号,即可认为完成了本次通讯信号交互的全部内容,即判定充电设备与负载设备2的通讯信号交互完成,可以进行下一次充电作业。
S207:第二充电电路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处于导通状态,继续接收充电设备输出的电能;
在本实施例中,在已发送和/或接收预定的通讯应答信号后,负载设备2的第二控制电路21控制第二充电电路22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处于导通状态,继续接收充电设备输出的电能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当负载设备2的电量过低时,负载设备2无法与充电设备进行通讯信号交互,包括上述的发送和/或接收预定的通讯应答信号等。为使充电设备能够对负载设备2进行充电,以激活负载设备2,充电设备在负载设备2无应答时仍然对负载设备2进行充电,负载设备2仍能接收到充电设备输出的电能,使得负载设备2得到激活,以能进行后续的充电工作以及通讯信号交互工作。
S208:判断负载设备的充电时长是否达到其一次充电总时长;
在本实施例中,若负载设备2的充电时长达到其一次充电总时长,则执行步骤S209;若负载设备2的充电时长未达到其一次充电总时长,则继续执行步骤S202。
上文所述的第一预设时长小于负载设备2的一次充电总时长,以此定义充电设备和负载设备2之间的充电工作与通讯信号交互工作交替进行的工作机制。负载设备2的一次充电总时长定义为从负载设备2即将充电时的剩余电量充能至预定电量的过程所需的充电时长总和。预定电量可以是用户所需的电量或是默认的满电量。而在负载设备2整个充电过程中,每次充电工作的第一预设时长的总和等于负载设备2的一次充电总时长。
S209:结束充电、负载设备从休眠状态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当负载设备2的充电时长达到其一次充电总时长时,充电设备已完成对负载设备2的充电工作以及通讯信号交互工作,因而结束充电,用户可取走负载设备2正常使用,其中负载设备2从休眠状态进入正常工作状态。或是,用户在负载设备2未完成充电时强行取走负载设备2,负载设备2的充电停止,需要从休眠状态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即自行开机),以供用户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包括第一控制电路、第一充电电路和第一通讯电路;
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和所述第一通讯电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并且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和所述第一通讯电路共同连接至一第一共用端子;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用于在所述第一充电电路通过所述第一共用端子向外部负载设备输出电能期间控制所述第一通讯电路停止通讯信号交互,并且在所述第一通讯电路通过所述第一共用端子与所述负载设备进行通讯信号交互期间控制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停止输出电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包括有第一开关元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连接至所述第一控制电路;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用于在所述第一通讯电路停止通讯信号交互期间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导通,并且在所述第一通讯电路进行通讯信号交互期间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断开,进而切换所述第一共用端子的工作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讯电路包括第一通讯发送电路和第一通讯接收电路,所述第一通讯发送电路和所述第一通讯接收电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并且所述第一通讯发送电路和所述第一通讯接收电路共同连接至所述第一共用端子;
其中,所述第一通讯发送电路包括有第二开关元件,所述第二开关元件连接至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以在所述第一通讯发送电路通过所述第一共用端子向所述负载设备发送通讯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元件导通,此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断开;所述第二开关元件还用于调整所述第一通讯发送电路所输出通讯信号的电平高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用于在控制所述第一充电电路截止、通过所述第一通讯发送电路发送和/或通过所述第一通讯接收电路接收预定的通讯应答信号之后,控制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处于导通状态,继续向所述负载设备输出电能;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循环执行上述动作,直至所述负载设备的充电时长达到其一次充电总时长;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小于所述一次充电总时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充电设备给所述负载设备充电的过程中,所述负载设备处于休眠状态;
当所述充电设备的电量低于预设值时,所述第一通讯发送电路处于导通状态,以向所述负载设备发送表征所述充电设备的电量低于所述预设值的通讯信号,进而使所述负载设备继续保持所述休眠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通讯接收电路未接收到预定的通讯应答信号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处于导通状态,以向所述负载设备输出电能,进而激活所述负载设备。
7.一种负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设备包括第二控制电路、第二充电电路和第二通讯电路;
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和所述第二通讯电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并且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和所述第二通讯电路共同连接至一第二共用端子;
其中,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用于在所述第二充电电路通过所述第二共用端子接收外部充电设备输出的电能期间控制所述第二通讯电路停止通讯信号交互,并且在所述第二通讯电路通过所述第二共用端子与所述充电设备进行通讯信号交互期间控制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停止接收电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包括有第四开关元件,所述第四开关元件连接至所述第二控制电路;
其中,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用于在所述第二通讯电路停止通讯信号交互期间控制所述第四开关元件导通,并且在所述第二通讯电路进行通讯信号交互期间控制所述第四开关元件断开,进而切换所述第二共用端子的工作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负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讯电路包括第二通讯发送电路和第二通讯接收电路,所述第二通讯发送电路和所述第二通讯接收电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并且所述第二通讯发送电路和所述第二通讯接收电路共同连接至所述第二共用端子;
其中,所述第二通讯发送电路包括有第五开关元件,所述第五开关元件连接至所述第二控制电路,以在所述第二通讯发送电路通过所述第二共用端子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通讯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五开关元件导通,此时所述第四开关元件断开;所述第五开关元件还用于调整所述第二通讯发送电路所输出通讯信号的电平高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负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用于在控制所述第二充电电路截止、通过所述第二通讯发送电路发送和/或通过所述第二通讯接收电路接收预定的通讯应答信号之后,控制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处于导通状态,继续接收所述充电设备输出的电能;
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循环执行上述动作,直至所述负载设备的充电时长达到其一次充电总时长;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小于所述一次充电总时长。
CN201910309956.2A 2019-04-17 2019-04-17 充电设备以及负载设备 Pending CN1118350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09956.2A CN111835045A (zh) 2019-04-17 2019-04-17 充电设备以及负载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09956.2A CN111835045A (zh) 2019-04-17 2019-04-17 充电设备以及负载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35045A true CN111835045A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14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09956.2A Pending CN111835045A (zh) 2019-04-17 2019-04-17 充电设备以及负载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35045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67191A (zh) * 2015-07-28 2015-10-07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电源的充电电路及移动电源
US20180034307A1 (en) * 2016-08-01 2018-02-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pow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ing the same
CN107887950A (zh) * 2017-12-11 2018-04-06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和通讯共线系统及耳机产品
CN107979121A (zh) * 2016-10-21 2018-05-01 立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电路及其电源转换电路
CN207504613U (zh) * 2017-12-11 2018-06-15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和通讯共线系统及耳机产品
CN108495224A (zh) * 2018-04-28 2018-09-0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67191A (zh) * 2015-07-28 2015-10-07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电源的充电电路及移动电源
US20180034307A1 (en) * 2016-08-01 2018-02-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pow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ing the same
CN107979121A (zh) * 2016-10-21 2018-05-01 立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电路及其电源转换电路
CN107887950A (zh) * 2017-12-11 2018-04-06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和通讯共线系统及耳机产品
CN207504613U (zh) * 2017-12-11 2018-06-15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和通讯共线系统及耳机产品
CN108495224A (zh) * 2018-04-28 2018-09-0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81900B (zh) 无线充电方法及装置
JP6083878B2 (ja) 電力供給の方向を決定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US20190050037A1 (en) Intelligent mobile power supply and method for usb data communication therewith
CN202872406U (zh) 一种接口复用电路及移动终端
CN1744371B (zh) 智能电池包和使用其来识别电池类型的方法
EP2854253B1 (en) Charger, charging terminal, charg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for charging
CN108495224B (zh) 一种通讯系统
TWI486771B (zh) 手機及其電量轉移系統及方法
CN103685953A (zh) 拍摄装置、移动终端和手表
CN110191215B (zh) 终端及处理方法
CN104158251B (zh) 终端、充电器和充电方法
CN101677143A (zh) 移动终端充电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JP2016218972A (ja) Usbハブ装置
KR101390402B1 (ko) 이동 단말에 설치 된 전력 공유 프로그램을 이용한 전력 공유 장치 및 시스템
CN110769343A (zh) 无线耳机与充电盒通信的方法、充电盒、tws耳机及系统
EP4027160B1 (en) Universal plug status detection circuit
KR102315230B1 (ko) Usb c형 커넥터를 구비하는 전자 장치
CN203813501U (zh) 充电器
CN106131722A (zh) 一种蓝牙耳机控制方法
CN111835045A (zh) 充电设备以及负载设备
US20220200294A1 (en) Charging System and Charging Method of Universal Serial Bus
CN106899061B (zh) 移动终端、充电装置及充电方法
CN112866928B (zh) 一种智能家具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智能家具
CN112769191B (zh) 电压转换设备
CN212013016U (zh) 无线耳机复位电路及无线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