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31721B - 一种空间数据可视化的处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间数据可视化的处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31721B
CN111831721B CN202010964050.7A CN202010964050A CN111831721B CN 111831721 B CN111831721 B CN 111831721B CN 202010964050 A CN202010964050 A CN 202010964050A CN 111831721 B CN111831721 B CN 1118317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mpling
coordinate system
point
view
wind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6405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31721A (zh
Inventor
张春林
李利军
王庆丰
常江波
尚雪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Dongfang tongwangxin Technology Co.,Ltd.
Beijing dongfangtong Software Co.,Ltd.
BEIJING TESTOR TECHNOLOGY Co.,Ltd.
Beijing Tong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Dongfangtong Software Co ltd
Beijing Micro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Testor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Tong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Dongfangtong Software Co ltd, Beijing Micro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Testor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Tong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Dongfangtong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6405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317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317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317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317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317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6Visual data mining; Browsing structured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9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databa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06Clustering; Classif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间数据可视化的处理方法、系统及设备,其中,处理方法包括:步骤S1:获取空间数据并对空间数据进行分类获得多组分类数据;步骤S2:基于多组分类数据建立多个映射空间;映射空间与各组分类数据一一对应;步骤S3:获取视窗的参数;基于参数在各个映射空间内分别建立视图获取窗口;步骤S4:通过视图获取窗口获取视图,整合视图获取可视化图像。本发明的一种空间数据可视化的处理方法,通过将空间数据进行分类,分类后进行处理,实现多线并行处理,提高了处理效率;并且各类数据在处理时互不影响,各类数据处理后还可单独显示,增加了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空间数据可视化的处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间数据可视化的处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GIS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是结合地理学与地图学以及遥感和计算机的科学。
然而,GIS一般通过图形化界面给用户进行展示,大量数据需要可视化处理;可视化处理需要对大量数据进行计算、操作,处理数据量大,处理环节多。现在传统的处理方式,处理速度慢,不能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了一种空间数据可视化的处理方法,通过将空间数据进行分类,分类后进行处理,实现多线并行处理,提高了处理效率;并且各类数据在处理时互不影响,各类数据处理后还可单独显示,增加了实用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间数据可视化的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S1 :获取空间数据并对空间数据进行分类获得多组分类数据;
步骤S2:基于多组分类数据建立多个映射空间;映射空间与各组分类数据一一对应;
步骤S3:获取视窗的参数;基于参数在各个映射空间内分别建立视图获取窗口;
步骤S4:通过视图获取窗口获取视图,整合视图获取可视化图像。
优选的,步骤S2:基于多组分类数据建立多个映射空间,包括:
步骤S21:获取初始空间模板;空间模板包括:三维空间坐标系;
步骤S22:解析分类数据,获取位置参数、形状参数和大小参数;位置参数包括:三维空间坐标;
步骤S23:基于三维空间坐标在三维空间坐标系内,根据形状参数和大小参数构建映射图形。
优选的,步骤S3:获取视窗的参数;基于参数在各个映射空间内分别建立视图获取窗口;包括:
步骤S31:调用初始参数或上次存储的参数形成视窗界面;初始参数或上次存储的参数分别包括:中心位置坐标、采样向量、长度和宽度;
步骤S32:通过调整操作界面接收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用户对于视窗界面的调整操作;
步骤S33:解析调整操作,获取调整指令;
步骤S34:基于调整操作,对视窗界面进行调整;
步骤S35:提取调整后的视窗界面的参数作为视窗的参数。
优选的,步骤S33:解析调整操作,获取调整指令;包括:
当调整操作为选取调整操作界面的移动操作按钮、按压鼠标的左键在虚拟平面坐标系中拖动形成第一路径时,基于第一路径确定第一移动向量;调整指令为根据第一移动向量移动视窗界面的中心位置坐标;
当调整操作为选取调整操作界面的移动操作按钮、按压鼠标的右键时,根据按压鼠标的右键的第一按压时间确定第二移动向量;调整指令为根据第二移动向量移动视窗界面的中心位置坐标;
当调整操作为选取调整操作界面的移动操作按钮、按压鼠标的左键时,根据按压鼠标的左键的第二按压时间确定第三移动向量;调整指令为根据第三移动向量移动视窗界面的中心位置坐标;
当调整操作为选取调整操作界面的改变长度和/或改变宽度按钮、在弹出的输入界面中输入目标长度和/或目标宽度时;调整指令为根据目标长度和/或目标宽度调整视窗界面的长度和/或宽度;
当调整操作为选取调整操作界面的转动操作按钮、按压鼠标的左键在虚拟平面坐标系中拖动形成第二路径时,基于第二路径确定第一转动角;调整指令为根据第一转动角转动视窗界面的采样向量;
当调整操作为选取调整操作界面的转动操作按钮、按压鼠标的右键在虚拟平面坐标系中拖动形成第三路径时,基于第三路径确定第二转动角;调整指令为根据第二转动角转动视窗界面的采样向量。
优选的,基于第一路径确定第一移动向量;包括:
从按压鼠标的左键在虚拟平面坐标系中拖动形成第一路径的起始点开始,每隔一第一预设时间,对鼠标对应的光标在平面坐标系内的位置进行采样,获取多个第一采样点及第一采样点在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基于第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个第一采样点在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第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3
个第一采样点 在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4
和第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5
个第一采样点在平面坐标系内的 坐标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6
,计算第
Figure 433644DEST_PATH_IMAGE001
个第一采样点的偏转角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7
,计算公式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8
基于第
Figure 425214DEST_PATH_IMAGE001
个第一采样点在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Figure 68685DEST_PATH_IMAGE002
和第
Figure 341534DEST_PATH_IMAGE003
个第一采样 点在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Figure 70456DEST_PATH_IMAGE004
,计算第个第一采样点的偏移距离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9
, 计算公式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0
当第二个第一采样点的偏移距离至最后一个第一采样点的偏移距离都大于第一预设 距离值,且第二个第一采样点的偏转角至倒数第二个第一采样点的偏转角都小于等于第一 预设角度值时,基于第一个第一采样点的坐标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1
和最后一个第一采样点的坐标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2
确定第一移动向量;第一移动向量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3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4
为预设的平面坐标系与三维空间坐标系的关系系数。
优选的,根据按压鼠标的右键的第一按压时间确定第二移动向量,包括:
从按压鼠标的右键开始,每隔一第二预设时间,对鼠标对应的光标在平面坐标系内的位置进行采样,获取多个第二采样点及第二采样点在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基于第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5
个第二采样点在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6
和第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7
个第二采样点在 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8
,计算第
Figure 834198DEST_PATH_IMAGE015
个第二采样点的偏移距离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9
,计算公 式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0
当第二个第二采样点的偏移距离至最后一个第二采样点的偏移距离都小于等于第二 预设距离值时,基于第一按压时间确定第二移动向量;第二移动向量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1
;其 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2
为预设的三维空间坐标系内坐标值与第一按压时间的关系系数,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3
为第一按压时 间的时间值;
根据按压鼠标的左键的第二按压时间确定第三移动向量,包括:
从按压鼠标的左键开始,每隔一第三预设时间,对鼠标对应的光标在平面坐标系内的位置进行采样,获取多个第三采样点及第三采样点在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基于第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4
个第三采样点在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5
和第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6
个第三采样点 在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7
,计算第
Figure 592463DEST_PATH_IMAGE024
个第三采样点的偏移距离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8
,计 算公式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9
当第二个第三采样点的偏移距离至最后一个第三采样点的偏移距离都小于等于第三 预设距离值时,基于第二按压时间确定第三移动向量;第三移动向量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0
;其 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1
为预设的三维空间坐标系内坐标值与第二按压时间的关系系数,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2
为第二按压时 间的时间值。
优选的,基于第二路径确定第一转动角,包括:
从按压鼠标的左键在虚拟平面坐标系中拖动形成第二路径的起始点开始,每隔一第四预设时间,对鼠标对应的光标在平面坐标系内的位置进行采样,获取多个第四采样点及第四采样点在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基于第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3
个第四采样点在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4
、第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5
个第四采样 点在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6
和第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7
个第四采样点在平面坐标系内 的坐标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8
,计算第
Figure 995632DEST_PATH_IMAGE033
个第四采样点的偏转角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9
,计算公式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0
当第二个第四采样点的偏转角至倒数第二个第四采样点的偏转角都大于第二预设角 度值时,基于第二个第四采样点的偏转角至倒数第二个第四采样点的偏转角确定第一转动 角;第一转动角的值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1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2
为第四采样点的数目,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3
为第一预设 调整系数,第一转动角为采样向量在三维空间坐标系的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4
轴和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5
轴所在的平面内的转动 角;
基于第三路径确定第二转动角,包括:
从按压鼠标的右键在虚拟平面坐标系中拖动形成第三路径的起始点开始,每隔一第五预设时间,对鼠标对应的光标在平面坐标系内的位置进行采样,获取多个第五采样点及第五采样点在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基于第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6
个第五采样点在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7
、第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8
个第五采 样点在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9
和第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0
个第五采样点在平面坐标 系内的坐标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1
,计算第
Figure 504236DEST_PATH_IMAGE046
个第五采样点的偏转角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2
,计算公式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3
当第二个第五采样点的偏转角至倒数第二个第五采样点的偏转角都大于第三预设角 度值时,基于第二个第五采样点的偏转角至倒数第二个第五采样点的偏转角确定第二转动 角;第二转动角的值为;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5
为第五采样点的数目,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6
为第二预 设调整系数;第二转动角为采样向量在三维空间坐标系的
Figure 732086DEST_PATH_IMAGE044
轴和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7
轴所在的平面内的转动 角。
优选的,通过视图获取窗口获取视图,包括:
在视图获取窗口上均匀阵列设置多个采样像素点;
以中心位置坐标为起点沿着采样向量方向在映射空间内逐渐移动视图获取窗口,在移动过程中,当采样像素点接触到第一个位于映射图形上的点时,采样像素点对该位于映射图形上的点进行采样,并对采样时的视图获取窗口的移动距离进行记录,将移动距离作为采样像素点的采样属性;
当视图获取窗口上的所有的采样像素点都采样完成时,完成视图的获取;
整合视图获取可视化图像,包括:
构建空白视图;
以空白视图上的采样像素点提取视图对应的采样像素点中采样属性最小的采样像素点;
当空白视图上的采样像素点都提取完后,形成的视图为可视化图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间数据可视化的处理系统,包括:
分组模块,用于获取空间数据并对空间数据进行分类获得多组分类数据;
映射空间建立模块,用于基于多组分类数据建立多个映射空间;映射空间与各组分类数据一一对应;
视图获取窗口建立模块,用于获取视窗的参数;基于参数在各个映射空间内分别建立视图获取窗口;
可视化图像获取模块,用于通过视图获取窗口获取视图,整合视图获取可视化图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间数据可视化的处理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实现上述任一项的空间数据可视化的处理方法的步骤的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与存储器连接,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
显示器,用于显示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后获得的可视化图像。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空间数据可视化的处理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间数据可视化的处理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S1 :获取空间数据并对空间数据进行分类获得多组分类数据;
步骤S2:基于多组分类数据建立多个映射空间;映射空间与各组分类数据一一对应;
步骤S3:获取视窗的参数;基于参数在各个映射空间内分别建立视图获取窗口;
步骤S4:通过视图获取窗口获取视图,整合视图获取可视化图像。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将获取的空间数据进行分类获得多组分类数据,实现分类处理,将分类后的数据进行分别处理,方便进行多线并行处理,提高处理速度;分类按照预设的规则进行,例如:在构建地图时,可以根据空间数据的指代对象进行分类,分类包括:树、土壤、水体、建筑等;
每一类的空间数据构建一个映射空间,实现各类数据之间的映射互不干扰,提高映射的准确度;
采用视窗的参数分别再每一个映射空间中构建视图获取窗口,通过视图获取窗口获取每一个映射空间的位于视图获取窗口中的视图,根据预设规则整合获得的视图获得可视化图像,从各个映射空间中直接获得视图也可直接显示给用户,用于用户查询各个分类的空间数据;例如:在整合视图形成可视化图像时,可以采用如下规则进行整合:将在土壤分类对应的映射空间中获取的视图置于最下方、其上依次放入水体分类对应的视图、建筑分类对应的视图和建筑分类对应的视图。
本发明的空间数据可视化的处理方法,通过将空间数据进行分类,分类后进行处理,实现多线并行处理,提高了处理效率;并且各类数据在处理时互不影响,各类数据处理后还可单独显示,增加了实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基于多组分类数据建立多个映射空间,包括:
步骤S21:获取初始空间模板;空间模板包括:三维空间坐标系;
步骤S22:解析分类数据,获取位置参数、形状参数和大小参数;位置参数包括:三维空间坐标;
步骤S23:基于三维空间坐标在三维空间坐标系内,根据形状参数和大小参数构建映射图形。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初始空间模板为预先存储,空间模板主要核心为三维空间坐标系,对分类数据中代表每个物体的数据进行解析,获取描述物体位置的位置参数,描述物体形状的形状参数和描述物体大小尺寸的大小参数;然后在三维空间坐标系对应的位置参数对应的三维空间坐标点上,根据形状参数和大小参数构建映射图形;具体可以为根据形状参数和大小参数从预设的映射图形库中匹配出合适的映射图形,将映射图形基于三维空间坐标放置到三维空间坐标系中。当分类数据中所有的物体数据都放置到三维空间坐标系后即形成了映射空间;通过模块化的映射空间建立方式,实现快速准确建立映射空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3:获取视窗的参数;基于参数在各个映射空间内分别建立视图获取窗口;包括:
步骤S31:调用初始参数或上次存储的参数形成视窗界面;初始参数或上次存储的参数分别包括:中心位置坐标、采样向量、长度和宽度;
步骤S32:通过调整操作界面接收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用户对于视窗界面的调整操作;
步骤S33:解析调整操作,获取调整指令;
步骤S34:基于调整操作,对视窗界面进行调整;
步骤S35:提取调整后的视窗界面的参数作为视窗的参数。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在基于视窗的参数在各个映射空间内分别建立视图获取窗口之前,可以通过视窗界面和调整操作界面的配合,接收用户对于视窗的参数的调整;使可视化图像的大小及显示方向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自由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33:解析调整操作,获取调整指令;包括:
当调整操作为选取调整操作界面的移动操作按钮、按压鼠标的左键在虚拟平面坐标系中拖动形成第一路径时,基于第一路径确定第一移动向量;调整指令为根据第一移动向量移动视窗界面的中心位置坐标;
当调整操作为选取调整操作界面的移动操作按钮、按压鼠标的右键时,根据按压鼠标的右键的第一按压时间确定第二移动向量;调整指令为根据第二移动向量移动视窗界面的中心位置坐标;
当调整操作为选取调整操作界面的移动操作按钮、按压鼠标的左键时,根据按压鼠标的左键的第二按压时间确定第三移动向量;调整指令为根据第三移动向量移动视窗界面的中心位置坐标;
当调整操作为选取调整操作界面的改变长度和/或改变宽度按钮、在弹出的输入界面中输入目标长度和/或目标宽度时;调整指令为根据目标长度和/或目标宽度调整视窗界面的长度和/或宽度;
当调整操作为选取调整操作界面的转动操作按钮、按压鼠标的左键在虚拟平面坐标系中拖动形成第二路径时,基于第二路径确定第一转动角;调整指令为根据第一转动角转动视窗界面的采样向量;
当调整操作为选取调整操作界面的转动操作按钮、按压鼠标的右键在虚拟平面坐标系中拖动形成第三路径时,基于第三路径确定第二转动角;调整指令为根据第二转动角转动视窗界面的采样向量。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通过调整操作界面的操作按钮【移动操作按钮、改变长度和/改变宽度按钮、转动操作按钮】实现后续视图获取窗口的位置、长度、宽度、采样方向【采样向量】的调整,以鼠标的左键或右键的按压、拖动等操作,进行后续视图获取窗口的位置、长度、宽度、采样方向【采样向量】的调整的量化;使用户能快速便捷地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第一路径确定第一移动向量;包括:
从按压鼠标的左键在虚拟平面坐标系中拖动形成第一路径的起始点开始,每隔一第一预设时间,对鼠标对应的光标在平面坐标系内的位置进行采样,获取多个第一采样点及第一采样点在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基于第
Figure 113782DEST_PATH_IMAGE001
个第一采样点在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Figure 551717DEST_PATH_IMAGE002
、第
Figure 972334DEST_PATH_IMAGE003
个第一采样点在 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Figure 382586DEST_PATH_IMAGE004
和第
Figure 230457DEST_PATH_IMAGE005
个第一采样点在平面坐标系内的坐 标
Figure 155687DEST_PATH_IMAGE006
,计算第
Figure 317678DEST_PATH_IMAGE001
个第一采样点的偏转角
Figure 644755DEST_PATH_IMAGE007
,计算公式为:
Figure 866789DEST_PATH_IMAGE008
基于第
Figure 279315DEST_PATH_IMAGE001
个第一采样点在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Figure 41735DEST_PATH_IMAGE002
和第
Figure 659536DEST_PATH_IMAGE003
个第一采样点在 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Figure 114788DEST_PATH_IMAGE004
,计算第个第一采样点的偏移距离
Figure 518404DEST_PATH_IMAGE009
,计算公 式为:
Figure 554494DEST_PATH_IMAGE010
当第二个第一采样点的偏移距离至最后一个第一采样点的偏移距离都大于第一预设 距离值,且第二个第一采样点的偏转角至倒数第二个第一采样点的偏转角都小于等于第一 预设角度值时,基于第一个第一采样点的坐标
Figure 118330DEST_PATH_IMAGE011
和最后一个第一采样点的坐标
Figure 505449DEST_PATH_IMAGE012
确定第一移动向量;第一移动向量为
Figure 609671DEST_PATH_IMAGE013
; 其中,
Figure 703529DEST_PATH_IMAGE014
为预设的平面坐标系与三维空间坐标系的关系系数。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通过对第一路径进行采样,基于采样点之间的偏移距离和偏转角对第一路径的形态进 行确定,实现用户通过调整操作界面和鼠标快速准确的输入第一移动向量;通过关系系数
Figure 500584DEST_PATH_IMAGE014
将平面坐标系和三维空间坐标系进行关联,将
Figure 536849DEST_PATH_IMAGE014
设置为可调,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实现移 动的微调及快速调整;即当
Figure 710341DEST_PATH_IMAGE014
设置为大于1时为快速调整模式;当
Figure 721023DEST_PATH_IMAGE014
设置为小于1时为微调模 式。第一移动向量主要用于在三维空间坐标系的
Figure 626662DEST_PATH_IMAGE057
轴和
Figure 722794DEST_PATH_IMAGE045
轴所在的平面内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按压鼠标的右键的第一按压时间确定第二移动向量,包括:
从按压鼠标的右键开始,每隔一第二预设时间,对鼠标对应的光标在平面坐标系内的位置进行采样,获取多个第二采样点及第二采样点在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基于第
Figure 168819DEST_PATH_IMAGE015
个第二采样点在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Figure 237269DEST_PATH_IMAGE016
和第
Figure 376126DEST_PATH_IMAGE017
个第二采样点 在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Figure 897237DEST_PATH_IMAGE018
,计算第
Figure 146953DEST_PATH_IMAGE015
个第二采样点的偏移距离
Figure 132227DEST_PATH_IMAGE019
,计 算公式为:
Figure 878204DEST_PATH_IMAGE020
当第二个第二采样点的偏移距离至最后一个第二采样点的偏移距离都小于等于第二 预设距离值时,基于第一按压时间确定第二移动向量;第二移动向量为
Figure 948928DEST_PATH_IMAGE021
;其中,
Figure 940017DEST_PATH_IMAGE022
为预设的三维空间坐标系内坐标值与第一按压时间的关系系数,
Figure 779797DEST_PATH_IMAGE023
为第一按压时间 的时间值;
根据按压鼠标的左键的第二按压时间确定第三移动向量,包括:
从按压鼠标的左键开始,每隔一第三预设时间,对鼠标对应的光标在平面坐标系内的位置进行采样,获取多个第三采样点及第三采样点在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基于第
Figure 260457DEST_PATH_IMAGE024
个第三采样点在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Figure 490582DEST_PATH_IMAGE025
和第
Figure 347679DEST_PATH_IMAGE026
个第三采样点在 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Figure 41966DEST_PATH_IMAGE027
,计算第
Figure 631210DEST_PATH_IMAGE024
个第三采样点的偏移距离
Figure 676526DEST_PATH_IMAGE028
,计算公 式为:
Figure 510884DEST_PATH_IMAGE029
当第二个第三采样点的偏移距离至最后一个第三采样点的偏移距离都小于等于第三 预设距离值时,基于第二按压时间确定第三移动向量;第三移动向量为
Figure 59677DEST_PATH_IMAGE030
;其 中,
Figure 147718DEST_PATH_IMAGE031
为预设的三维空间坐标系内坐标值与第二按压时间的关系系数,
Figure 352435DEST_PATH_IMAGE032
为第二按压时 间的时间值。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通过对鼠标左键或右键的按压状态进行采样,基于采样点之间的偏移距离对按压操作 进行确定,实现用户通过调整操作界面和鼠标快速准确的输入第二移动向量和第三移动向 量;此外第二移动向量和第二移动向量的输入与第一移动向量的输入实现区分。通过关系 系数
Figure 285756DEST_PATH_IMAGE031
和关系系数
Figure 892317DEST_PATH_IMAGE022
将第一按压时间、第二按压时间与三维空间坐标系进行关联,将关 系系数设置为可调,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实现移动的微调及快速调整;即当关系系数设置 为大于1时为快速调整模式;当关系系数设置为小于1时为微调模式。第二移动向量和第三 移动向量为主要用于在三维空间坐标系的
Figure 151260DEST_PATH_IMAGE044
轴上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第二路径确定第一转动角,包括:
从按压鼠标的左键在虚拟平面坐标系中拖动形成第二路径的起始点开始,每隔一第四预设时间,对鼠标对应的光标在平面坐标系内的位置进行采样,获取多个第四采样点及第四采样点在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基于第
Figure 640011DEST_PATH_IMAGE033
个第四采样点在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Figure 580285DEST_PATH_IMAGE034
、第
Figure 103670DEST_PATH_IMAGE035
个第四采 样点在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Figure 267935DEST_PATH_IMAGE036
和第
Figure 945779DEST_PATH_IMAGE037
个第四采样点在平面坐标系 内的坐标
Figure 486482DEST_PATH_IMAGE038
,计算第
Figure 802056DEST_PATH_IMAGE033
个第四采样点的偏转角
Figure 402802DEST_PATH_IMAGE039
,计算公式为:
Figure 866144DEST_PATH_IMAGE040
当第二个第四采样点的偏转角至倒数第二个第四采样点的偏转角都大于第二预设角 度值时,基于第二个第四采样点的偏转角至倒数第二个第四采样点的偏转角确定第一转动 角;第一转动角的值为
Figure 148221DEST_PATH_IMAGE041
;其中,
Figure 646199DEST_PATH_IMAGE042
为第四采样点的数目,
Figure 152266DEST_PATH_IMAGE043
为第一预 设调整系数,第一转动角为采样向量在三维空间坐标系的
Figure 306167DEST_PATH_IMAGE044
轴和
Figure 188673DEST_PATH_IMAGE045
轴所在的平面内的转动 角;
基于第三路径确定第二转动角,包括:
从按压鼠标的右键在虚拟平面坐标系中拖动形成第三路径的起始点开始,每隔一第五预设时间,对鼠标对应的光标在平面坐标系内的位置进行采样,获取多个第五采样点及第五采样点在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基于第
Figure 980304DEST_PATH_IMAGE046
个第五采样点在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Figure 657273DEST_PATH_IMAGE047
、第
Figure 95208DEST_PATH_IMAGE048
个第五采 样点在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Figure 719087DEST_PATH_IMAGE049
和第
Figure 926078DEST_PATH_IMAGE050
个第五采样点在平面坐标系 内的坐标
Figure 977210DEST_PATH_IMAGE051
,计算第
Figure 902441DEST_PATH_IMAGE046
个第五采样点的偏转角
Figure 126749DEST_PATH_IMAGE052
,计算公式为:
Figure 391508DEST_PATH_IMAGE053
当第二个第五采样点的偏转角至倒数第二个第五采样点的偏转角都大于第三预设角 度值时,基于第二个第五采样点的偏转角至倒数第二个第五采样点的偏转角确定第二转动 角;第二转动角的值为;其中,
Figure 822807DEST_PATH_IMAGE055
为第五采样点的数目,
Figure 287024DEST_PATH_IMAGE056
为第二预设 调整系数;第二转动角为采样向量在三维空间坐标系的
Figure 468606DEST_PATH_IMAGE044
轴和
Figure 861542DEST_PATH_IMAGE057
轴所在的平面内的转动 角。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通过对第二路径进行采样,基于采样点之间的偏转角对第二路径的形态进行确定,实 现用户通过调整操作界面和鼠标快速准确的输入第一转动角;通过预设调整系数
Figure 761365DEST_PATH_IMAGE043
将第 二路径的偏转角和采样向量在三维空间坐标系的
Figure 327475DEST_PATH_IMAGE044
轴和
Figure 301247DEST_PATH_IMAGE045
轴所在的平面内的转动角进行 关联,将
Figure 927401DEST_PATH_IMAGE043
设置为可调,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实现移动的微调及快速调整;即当
Figure 986624DEST_PATH_IMAGE043
设置为 大于1时为快速调整模式;当
Figure 356425DEST_PATH_IMAGE043
设置为小于1时为微调模式。
通过对第三路径进行采样,基于采样点之间的偏转角对第三路径的形态进行确 定,实现用户通过调整操作界面和鼠标快速准确的输入第二转动角;通过预设调整系数
Figure 512600DEST_PATH_IMAGE056
将第三路径的偏转角和采样向量在三维空间坐标系的
Figure 748803DEST_PATH_IMAGE044
轴和
Figure 357638DEST_PATH_IMAGE057
轴所在的平面内的转 动角进行关联,将
Figure 203235DEST_PATH_IMAGE056
设置为可调,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实现移动的微调及快速调整;即当
Figure 213916DEST_PATH_IMAGE056
设置为大于1时为快速调整模式;当
Figure 181872DEST_PATH_IMAGE056
设置为小于1时为微调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视图获取窗口获取视图,包括:
在视图获取窗口上均匀阵列设置多个采样像素点;
以中心位置坐标为起点沿着采样向量方向在映射空间内逐渐移动视图获取窗口,在移动过程中,当采样像素点接触到第一个位于映射图形上的点时,采样像素点对该位于映射图形上的点进行采样,并对采样时的视图获取窗口的移动距离进行记录,将移动距离作为采样像素点的采样属性;
当视图获取窗口上的所有的采样像素点都采样完成时,完成视图的获取;
整合视图获取可视化图像,包括:
构建空白视图;
以空白视图上的采样像素点提取视图对应的采样像素点中采样属性最小的采样像素点;
当空白视图上的采样像素点都提取完后,形成的视图为可视化图像。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在通过视图获取窗口获取视图时,以移动视图获取窗口为获取视图的方式,不改变映射空间内的映射图形,使映射空间可以重复使用,当最后的可视化图像不满足用户需求时,能够快速进行调整,直至用户得到满意的可视化图像。通过空白视图提取从各个映射空间获取的各个视图的采样像素点;最后形成可视化图像;实现快速整合所有视图获取可视化图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间数据可视化的处理系统,包括:
分组模块,用于获取空间数据并对空间数据进行分类获得多组分类数据;
映射空间建立模块,用于基于多组分类数据建立多个映射空间;映射空间与各组分类数据一一对应;
视图获取窗口建立模块,用于获取视窗的参数;基于参数在各个映射空间内分别建立视图获取窗口;
可视化图像获取模块,用于通过视图获取窗口获取视图,整合视图获取可视化图像。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将获取的空间数据进行分类获得多组分类数据,实现分类处理,将分类后的数据进行分别处理,方便进行多线并行处理,提高处理速度;分类按照预设的规则进行,例如:在构建地图时,可以根据空间数据的指代对象进行分类,分类包括:树、土壤、水体、建筑等;
每一类的空间数据构建一个映射空间,实现各类数据之间的映射互不干扰,提高映射的准确度;
采用视窗的参数分别再每一个映射空间中构建视图获取窗口,通过视图获取窗口获取每一个映射空间的位于视图获取窗口中的视图,根据预设规则整合获得的视图获得可视化图像,从各个映射空间中直接获得视图也可直接显示给用户,用于用户查询各个分类的空间数据;例如:在整合视图形成可视化图像时,可以采用如下规则进行整合:将在土壤分类对应的映射空间中获取的视图置于最下方、其上依次放入水体分类对应的视图、建筑分类对应的视图和建筑分类对应的视图。
本发明的空间数据可视化的处理系统,通过将空间数据进行分类,分类后进行处理,实现多线并行处理,提高了处理效率;并且各类数据在处理时互不影响,各类数据处理后还可单独显示,增加了实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映射空间建立模块,执行包括如下操作:
获取初始空间模板;空间模板包括:三维空间坐标系;
解析分类数据,获取位置参数、形状参数和大小参数;位置参数包括:三维空间坐标;
基于三维空间坐标在三维空间坐标系内,根据形状参数和大小参数构建映射图形。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初始空间模板为预先存储,空间模板主要核心为三维空间坐标系,对分类数据中代表每个物体的数据进行解析,获取描述物体位置的位置参数,描述物体形状的形状参数和描述物体大小尺寸的大小参数;然后在三维空间坐标系对应的位置参数对应的三维空间坐标点上,根据形状参数和大小参数构建映射图形;具体可以为根据形状参数和大小参数从预设的映射图形库中匹配出合适的映射图形,将映射图形基于三维空间坐标放置到三维空间坐标系中。当分类数据中所有的物体数据都放置到三维空间坐标系后即形成了映射空间;通过模块化的映射空间建立方式,实现快速准确建立映射空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视图获取窗口建立模块,还执行包括如下操作:
调用初始参数或上次存储的参数形成视窗界面;初始参数或上次存储的参数分别包括:中心位置坐标、采样向量、长度和宽度;
通过调整操作界面接收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用户对于视窗界面的调整操作;
解析调整操作,获取调整指令;
基于调整操作,对视窗界面进行调整;
提取调整后的视窗界面的参数作为视窗的参数。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在基于视窗的参数在各个映射空间内分别建立视图获取窗口之前,可以通过视窗界面和调整操作界面的配合,接收用户对于视窗的参数的调整;使可视化图像的大小及显示方向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自由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视化图像获取模块,执行包括如下操作:
在视图获取窗口上均匀阵列设置多个采样像素点;
以中心位置坐标为起点沿着采样向量方向在映射空间内逐渐移动视图获取窗口,在移动过程中,当采样像素点接触到第一个位于映射图形上的点时,采样像素点对该位于映射图形上的点进行采样,并对采样时的视图获取窗口的移动距离进行记录,将移动距离作为采样像素点的采样属性;
当视图获取窗口上的所有的采样像素点都采样完成时,完成视图的获取;
可视化图像获取模块,还执行包括如下操作:
构建空白视图;
以空白视图上的采样像素点提取视图对应的采样像素点中采样属性最小的采样像素点;
当空白视图上的采样像素点都提取完后,形成的视图为可视化图像。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在通过视图获取窗口获取视图时,以移动视图获取窗口为获取视图的方式,不改变映射空间内的映射图形,使映射空间可以重复使用,当最后的可视化图像不满足用户需求时,能够快速进行调整,直至用户得到满意的可视化图像。通过空白视图提取从各个映射空间获取的各个视图的采样像素点;最后形成可视化图像;实现快速整合所有视图获取可视化图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间数据可视化的处理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实现上述任一项的空间数据可视化的处理方法的步骤的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与存储器连接,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
显示器,用于显示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后获得的可视化图像。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7)

1.一种空间数据可视化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获取空间数据并对空间数据进行分类获得多组分类数据;
步骤S2:基于多组所述分类数据建立多个映射空间;所述映射空间与各组分类数据一一对应;
步骤S3:获取视窗的参数;基于所述参数在各个所述映射空间内分别建立视图获取窗口;
步骤S4:通过所述视图获取窗口获取视图,整合所述视图获取可视化图像;
所述步骤S2:基于多组所述分类数据建立多个映射空间,包括:
步骤S21:获取初始空间模板;所述空间模板包括:三维空间坐标系;
步骤S22:解析所述分类数据,获取位置参数、形状参数和大小参数;所述位置参数包括:三维空间坐标;
步骤S23:基于三维空间坐标在所述三维空间坐标系内,根据形状参数和大小参数构建映射图形;
所述步骤S3:获取视窗的参数;基于所述参数在各个所述映射空间内分别建立视图获取窗口;包括:
步骤S31:调用初始参数或上次存储的参数形成视窗界面;所述初始参数或上次存储的参数分别包括:中心位置坐标、采样向量、长度和宽度;
步骤S32:通过调整操作界面接收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用户对于所述视窗界面的调整操作;
步骤S33:解析所述调整操作,获取调整指令;
步骤S34:基于所述调整操作,对所述视窗界面进行调整;
步骤S35:提取调整后的所述视窗界面的参数作为所述视窗的参数;
所述通过所述视图获取窗口获取视图,包括:
在所述视图获取窗口上均匀阵列设置多个采样像素点;
以所述中心位置坐标为起点沿着所述采样向量方向在所述映射空间内逐渐移动所述视图获取窗口,在移动过程中,当所述采样像素点接触到第一个位于映射图形上的点时,所述采样像素点对该位于映射图形上的点进行采样,并对采样时的所述视图获取窗口的移动距离进行记录,将所述移动距离作为所述采样像素点的采样属性;
当所述视图获取窗口上的所有的所述采样像素点都采样完成时,完成所述视图的获取;
所述整合所述视图获取可视化图像,包括:
构建空白视图;
以空白视图上的采样像素点提取所述视图对应的采样像素点中采样属性最小的采样像素点;
当所述空白视图上的采样像素点都提取完后,形成的视图为可视化图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数据可视化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3:解析所述调整操作,获取调整指令;包括:
当所述调整操作为选取调整操作界面的移动操作按钮、按压鼠标的左键在虚拟平面坐标系中拖动形成第一路径时,基于所述第一路径确定第一移动向量;所述调整指令为根据所述第一移动向量移动所述视窗界面的所述中心位置坐标;
当所述调整操作为选取调整操作界面的移动操作按钮、按压所述鼠标的右键时,根据按压所述鼠标的右键的第一按压时间确定第二移动向量;所述调整指令为根据所述第二移动向量移动所述视窗界面的所述中心位置坐标;
当所述调整操作为选取调整操作界面的移动操作按钮、按压所述鼠标的左键时,根据按压所述鼠标的左键的第二按压时间确定第三移动向量;所述调整指令为根据所述第三移动向量移动所述视窗界面的所述中心位置坐标;
当所述调整操作为选取调整操作界面的改变长度和/或改变宽度按钮、在弹出的输入界面中输入目标长度和/或目标宽度时;所述调整指令为根据所述目标长度和/或所述目标宽度调整所述视窗界面的所述长度和/或所述宽度;
当所述调整操作为选取调整操作界面的转动操作按钮、按压所述鼠标的左键在虚拟平面坐标系中拖动形成第二路径时,基于所述第二路径确定第一转动角;所述调整指令为根据所述第一转动角转动所述视窗界面的所述采样向量;
当所述调整操作为选取调整操作界面的转动操作按钮、按压所述鼠标的右键在虚拟平面坐标系中拖动形成第三路径时,基于所述第三路径确定第二转动角;所述调整指令为根据所述第二转动角转动所述视窗界面的所述采样向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间数据可视化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路径确定第一移动向量;包括:
从按压鼠标的左键在虚拟平面坐标系中拖动形成第一路径的起始点开始,每隔一第一预设时间,对所述鼠标对应的光标在所述平面坐标系内的位置进行采样,获取多个第一采样点及所述第一采样点在所述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基于第
Figure 566143DEST_PATH_IMAGE001
个所述第一采样点在所述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Figure 748863DEST_PATH_IMAGE002
、第
Figure 794179DEST_PATH_IMAGE003
个所述第 一采样点在所述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Figure 454968DEST_PATH_IMAGE004
和第
Figure 659553DEST_PATH_IMAGE005
个所述第一采样点在所述 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Figure 747595DEST_PATH_IMAGE006
,计算第
Figure 14628DEST_PATH_IMAGE001
个所述第一采样点的偏转角
Figure 479107DEST_PATH_IMAGE007
,计算公式 为:
Figure 413565DEST_PATH_IMAGE008
基于第
Figure 547875DEST_PATH_IMAGE001
个所述第一采样点在所述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Figure 567783DEST_PATH_IMAGE002
和第
Figure 304795DEST_PATH_IMAGE003
个所述第 一采样点在所述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Figure 93759DEST_PATH_IMAGE004
,计算第
Figure 179396DEST_PATH_IMAGE001
个所述第一采样点的偏移 距离
Figure 686601DEST_PATH_IMAGE009
,计算公式为:
Figure 227304DEST_PATH_IMAGE010
当第二个所述第一采样点的所述偏移距离至最后一个所述第一采样点的偏移距离都 大于第一预设距离值,且第二个所述第一采样点的所述偏转角至倒数第二个所述第一采样 点的偏转角都小于等于第一预设角度值时,基于第一个所述第一采样点的坐标
Figure 136354DEST_PATH_IMAGE011
和最后一个所述第一采样点的坐标
Figure 612466DEST_PATH_IMAGE012
确定所述第一移动向量;所述第一移动向量 为
Figure 341387DEST_PATH_IMAGE013
;其中,
Figure 685781DEST_PATH_IMAGE014
为预设的所述平面坐标系与所述三维空 间坐标系的关系系数。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间数据可视化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按压所述鼠标的右键的第一按压时间确定第二移动向量,包括:
从按压所述鼠标的右键开始,每隔一第二预设时间,对所述鼠标对应的光标在所述平面坐标系内的位置进行采样,获取多个第二采样点及所述第二采样点在所述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基于第
Figure 449337DEST_PATH_IMAGE015
个所述第二采样点在所述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Figure 486564DEST_PATH_IMAGE016
和第
Figure 827415DEST_PATH_IMAGE017
个所述 第二采样点在所述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Figure 975500DEST_PATH_IMAGE018
,计算第
Figure 327984DEST_PATH_IMAGE015
个所述第二采样点的偏 移距离
Figure 536111DEST_PATH_IMAGE019
,计算公式为:
Figure 239625DEST_PATH_IMAGE020
当第二个所述第二采样点的所述偏移距离至最后一个所述第二采样点的偏移距离都 小于等于第二预设距离值时,基于所述第一按压时间确定所述第二移动向量;所述第二移 动向量为
Figure 801187DEST_PATH_IMAGE021
;其中,
Figure 539336DEST_PATH_IMAGE022
为预设的所述三维空间坐标系内坐标值与所述第一按压 时间的关系系数,
Figure 918365DEST_PATH_IMAGE023
为所述第一按压时间的时间值;
所述根据按压所述鼠标的左键的第二按压时间确定第三移动向量,包括:
从按压所述鼠标的左键开始,每隔一第三预设时间,对所述鼠标对应的光标在所述平面坐标系内的位置进行采样,获取多个第三采样点及所述第三采样点在所述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基于第
Figure 843596DEST_PATH_IMAGE024
个所述第三采样点在所述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Figure 333483DEST_PATH_IMAGE025
和第
Figure 785193DEST_PATH_IMAGE026
个所述第 三采样点在所述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Figure 335123DEST_PATH_IMAGE027
,计算第
Figure 13229DEST_PATH_IMAGE024
个所述第三采样点的偏移 距离
Figure 306807DEST_PATH_IMAGE028
,计算公式为:
Figure 629335DEST_PATH_IMAGE029
当第二个所述第三采样点的所述偏移距离至最后一个所述第三采样点的偏移距离都 小于等于第三预设距离值时,基于所述第二按压时间确定所述第三移动向量;所述第三移 动向量为
Figure 84587DEST_PATH_IMAGE030
;其中,
Figure 249989DEST_PATH_IMAGE031
为预设的所述三维空间坐标系内坐标值与所述第二按压 时间的关系系数,
Figure 81679DEST_PATH_IMAGE032
为所述第二按压时间的时间值。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间数据可视化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二路径确定第一转动角,包括:
从按压鼠标的左键在虚拟平面坐标系中拖动形成第二路径的起始点开始,每隔一第四预设时间,对所述鼠标对应的光标在所述平面坐标系内的位置进行采样,获取多个第四采样点及所述第四采样点在所述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基于第
Figure 773560DEST_PATH_IMAGE033
个所述第四采样点在所述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Figure 399714DEST_PATH_IMAGE034
、第
Figure 786833DEST_PATH_IMAGE035
个所述 第四采样点在所述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Figure 422213DEST_PATH_IMAGE036
和第
Figure 578388DEST_PATH_IMAGE037
个所述第四采样点在 所述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Figure 516388DEST_PATH_IMAGE038
,计算第
Figure 390803DEST_PATH_IMAGE033
个所述第四采样点的偏转角
Figure 829875DEST_PATH_IMAGE039
,计 算公式为:
Figure 106136DEST_PATH_IMAGE040
当第二个所述第四采样点的所述偏转角至倒数第二个所述第四采样点的偏转角都大 于第二预设角度值时,基于第二个所述第四采样点的所述偏转角至倒数第二个所述第四采 样点的偏转角确定所述第一转动角;所述第一转动角的值为
Figure 74092DEST_PATH_IMAGE041
;其中,
Figure 560437DEST_PATH_IMAGE042
为 所述第四采样点的数目,
Figure 537620DEST_PATH_IMAGE043
为第一预设调整系数,所述第一转动角为所述采样向量在所述 三维空间坐标系的
Figure 668387DEST_PATH_IMAGE044
轴和
Figure 72823DEST_PATH_IMAGE045
轴所在的平面内的转动角;
所述基于所述第三路径确定第二转动角,包括:
从按压鼠标的右键在虚拟平面坐标系中拖动形成第三路径的起始点开始,每隔一第五预设时间,对所述鼠标对应的光标在所述平面坐标系内的位置进行采样,获取多个第五采样点及所述第五采样点在所述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基于第
Figure 797197DEST_PATH_IMAGE046
个所述第五采样点在所述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Figure 46913DEST_PATH_IMAGE047
、第
Figure 297765DEST_PATH_IMAGE048
个所述 第五采样点在所述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Figure 873103DEST_PATH_IMAGE049
和第
Figure 209407DEST_PATH_IMAGE050
个所述第五采样点在 所述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
Figure 653026DEST_PATH_IMAGE051
,计算第
Figure 758386DEST_PATH_IMAGE046
个所述第五采样点的偏转角
Figure 239046DEST_PATH_IMAGE052
,计 算公式为:
Figure 797066DEST_PATH_IMAGE053
当第二个所述第五采样点的所述偏转角至倒数第二个所述第五采样点的偏转角都大 于第三预设角度值时,基于第二个所述第五采样点的所述偏转角至倒数第二个所述第五采 样点的偏转角确定所述第二转动角;所述第二转动角的值为
Figure 919743DEST_PATH_IMAGE054
;其中,
Figure 754975DEST_PATH_IMAGE055
为所 述第五采样点的数目,
Figure 672115DEST_PATH_IMAGE056
为第二预设调整系数;所述第二转动角为所述采样向量在所述三 维空间坐标系的
Figure 983011DEST_PATH_IMAGE044
轴和
Figure 643799DEST_PATH_IMAGE057
轴所在的平面内的转动角。
6.一种空间数据可视化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组模块,用于获取空间数据并对空间数据进行分类获得多组分类数据;
映射空间建立模块,用于基于多组所述分类数据建立多个映射空间;所述映射空间与各组分类数据一一对应;
视图获取窗口建立模块,用于获取视窗的参数;基于所述参数在各个所述映射空间内分别建立视图获取窗口;
可视化图像获取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视图获取窗口获取视图,整合所述视图获取可视化图像;
映射空间建立模块,执行包括如下操作:
获取初始空间模板;空间模板包括:三维空间坐标系;
解析分类数据,获取位置参数、形状参数和大小参数;位置参数包括:三维空间坐标;
基于三维空间坐标在三维空间坐标系内,根据形状参数和大小参数构建映射图形;
视图获取窗口建立模块,还执行包括如下操作:
调用初始参数或上次存储的参数形成视窗界面;初始参数或上次存储的参数分别包括:中心位置坐标、采样向量、长度和宽度;
通过调整操作界面接收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用户对于视窗界面的调整操作;
解析调整操作,获取调整指令;
基于调整操作,对视窗界面进行调整;
提取调整后的视窗界面的参数作为视窗的参数;
可视化图像获取模块,执行包括如下操作:
在视图获取窗口上均匀阵列设置多个采样像素点;
以中心位置坐标为起点沿着采样向量方向在映射空间内逐渐移动视图获取窗口,在移动过程中,当采样像素点接触到第一个位于映射图形上的点时,采样像素点对该位于映射图形上的点进行采样,并对采样时的视图获取窗口的移动距离进行记录,将移动距离作为采样像素点的采样属性;
当视图获取窗口上的所有的采样像素点都采样完成时,完成视图的获取;
可视化图像获取模块,还执行包括如下操作:
构建空白视图;
以空白视图上的采样像素点提取视图对应的采样像素点中采样属性最小的采样像素点;
当空白视图上的采样像素点都提取完后,形成的视图为可视化图像。
7.一种空间数据可视化的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实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间数据可视化的处理方法的步骤的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连接,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
显示器,用于显示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后获得的可视化图像。
CN202010964050.7A 2020-09-15 2020-09-15 一种空间数据可视化的处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Active CN1118317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64050.7A CN111831721B (zh) 2020-09-15 2020-09-15 一种空间数据可视化的处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64050.7A CN111831721B (zh) 2020-09-15 2020-09-15 一种空间数据可视化的处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31721A CN111831721A (zh) 2020-10-27
CN111831721B true CN111831721B (zh) 2020-12-18

Family

ID=72918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64050.7A Active CN111831721B (zh) 2020-09-15 2020-09-15 一种空间数据可视化的处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317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34201B (zh) * 2020-12-04 2021-07-16 福建顶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大数据的数据可视化方法及大数据云服务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7074A (zh) * 2012-12-26 2013-05-01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三维空间数据并行调度方法和系统
CN104200506A (zh) * 2014-08-04 2014-12-10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维gis海量矢量数据渲染方法及装置
CN107390867A (zh) * 2017-07-12 2017-11-24 武汉大学 一种基于安卓手表的人机交互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89761B2 (en) * 2010-01-07 2020-09-29 Suzhou Superengine Graphics Software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spatial data
CN102931307B (zh) * 2012-11-06 2016-02-24 华东理工大学 一种led器件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7074A (zh) * 2012-12-26 2013-05-01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三维空间数据并行调度方法和系统
CN104200506A (zh) * 2014-08-04 2014-12-10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维gis海量矢量数据渲染方法及装置
CN107390867A (zh) * 2017-07-12 2017-11-24 武汉大学 一种基于安卓手表的人机交互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he Analysis of Task and Data Characteristic and the Collaborative Processing Method in Real-Time Visualization Pipeline of Urban 3DGIS;Dongbo Zhou等;《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Information》;20170302;第1-1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31721A (zh) 2020-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40033B2 (ja) 情報処理装置、計測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1354062B (zh) 一种多维空间数据渲染方法及装置
Wong Implementing spatial segregation measures in GIS
CN100407798C (zh) 三维几何建模系统和方法
US9299157B2 (en) Scale-invariant superpixel region edges
CN106797458B (zh) 真实对象的虚拟改变
WO2020103417A1 (zh) 一种bmi评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776952B (zh) 用于水文气象监测的海图坐标转换方法
CN103733229A (zh)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及程序
CN104537705B (zh) 基于增强现实的移动平台三维生物分子展示系统和方法
US900737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reating texture exemplars
CN107945285B (zh) 一种三维模型换贴图和变形方法
CN114329747B (zh) 一种面向建筑数字孪生的虚实实体坐标映射方法及系统
CN112489099B (zh) 点云配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ndersen et al. Immersion or diversion: Does virtual reality make data visualisation more effective?
CN111612880A (zh) 基于二维画作的三维模型构建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399629B (zh) 获取手势屏幕显示坐标的方法和装置
CN107248192A (zh) 立体图形绘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831721B (zh) 一种空间数据可视化的处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4820584B (zh) 一种面向层次化信息自然操控的3d手势界面的构建方法及系统
CN105631849B (zh) 多边形目标的变化检测方法及装置
Schoor et al. VR based visualiz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plant biological data
CN110910478A (zh) Gif图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96659A (zh) 一种基于智能语音和图像处理的绘画方法和装置
Haindl et al. Bidirectional texture function simultaneous autoregressive mod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311, main building, 139 Fengtai Road crossing,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TONGTECH Co.,Ltd.

Patentee after: Beijing dongfangtong Software Co.,Ltd.

Patentee after: Beijing Dongfang tongwangxin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BEIJING TESTO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11, main building, 139 Fengtai Road crossing,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TONGTECH Co.,Ltd.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dongfangtong Software Co.,Ltd.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MICROVISION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TESTOR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