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21752A - 中壳组件和净水机 - Google Patents

中壳组件和净水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21752A
CN111821752A CN201910307274.8A CN201910307274A CN111821752A CN 111821752 A CN111821752 A CN 111821752A CN 201910307274 A CN201910307274 A CN 201910307274A CN 111821752 A CN111821752 A CN 1118217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display
middle shell
installation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0727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21752B (zh
Inventor
周勇
吴卫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0727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2175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217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217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217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217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5/00Filtering devices having features not specifically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33/00, or for applications not specifically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33/00; Auxiliary devices for filtration; Filter housing constructions
    • B01D35/30Filter housing constru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02Reverse osmosis; Hyperfiltration ; Nanofiltration
    • B01D61/025Reverse osmosis; Hyperfilt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02Reverse osmosis; Hyperfiltration ; Nanofiltration
    • B01D61/08Apparatus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C02F1/44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by reverse osmos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002Construction details of the apparatu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002Construction details of the apparatus
    • C02F2201/004Seals, connec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14Maintenance of water treatment installation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中壳组件和净水机,其中,所述中壳组件包括:安装筒,所述安装筒具有收容空间,所述安装筒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的开口;第一端座,所述第一端座设置在所述安装筒设置有开口的一端;所述第一端座上具有第一显示安装位以供显示板安装;所述安装筒的一侧具有第二显示安装位以供显示板安装。本发明技术方案有利于提高中壳的适应性。

Description

中壳组件和净水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净水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壳组件和净水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大通量反渗透净水机通常采用多支滤芯,使得滤芯的保养时需要多次拆卸滤芯,非常不便。于是,人们开发了复合滤芯,复合滤芯同时具有多支传统滤芯的功能,大幅的提高了滤芯拆卸的便捷性。然而,随着复合滤芯的开发,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用户房型的不同,或者用户使用方式的不同,使得不同的用户需要不同款式的净水机,如立式净水机、卧式净水机。然而,传统的净水机中壳组件通常只能满足一种款式,特别是对于显示板的安装,现有的中壳组件不能兼容立式净水机和卧式净水机。由于中壳组件的兼容性不佳,大幅的提高了净水机因为款式所付出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中壳组件,旨在提高中壳组件的兼容性,降低净水机因为款式所付出的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中壳组件,包括:
安装筒,所述安装筒具有收容空间,所述安装筒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的开口;
第一端座,所述第一端座设置在所述安装筒设置有开口的一端;
所述第一端座上具有第一显示安装位以供显示板安装;
所述安装筒的一侧具有第二显示安装位以供显示板安装。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净水机,包括滤芯和中壳组件;所述滤芯安装于中壳组件的安装筒内;
所述中壳组件包括:
安装筒,所述安装筒具有收容空间,所述安装筒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的开口;
第一端座,所述第一端座设置在所述安装筒设置有开口的一端;
所述第一端座上具有第一显示安装位以供显示板安装;
所述安装筒的一侧具有第二显示安装位以供显示板安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立式净水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卧式净水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5的部分装配后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图9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图9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本发明卧式净水机另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G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5为本发明卧式净水机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5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卧式净水机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中壳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中壳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中壳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中壳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立式净水机显示板装配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立式净水机显示板装配另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卧式净水机显示板装配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图24中固定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立式净水机显示板装配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图27中H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9为本发明净水机的局部爆炸图;
图30为图29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1为图29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本发明净水机的局部爆炸图;
图33为本发明净水机的压杆锁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4为本发明净水机的压杆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5为本发明净水机的压杆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6为图35中的部分示意图;
图37为图34隐藏顶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8为图33隐藏顶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9为本发明净水机的压杆装配后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0为图39中K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1为本发明净水机的压杆装配后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2为本发明净水机的压杆和水路板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3为图42中J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4为本发明净水机的水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5为本发明净水机的水路板与电磁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46为本发明净水机的水路板与水路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7为图46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8为本发明水路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028351440000031
Figure BDA0002028351440000041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的“和/或”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技术方案、B技术方案,以及A和B同时满足的技术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至图13,本发明主要提出一种净水机,净水机包括外壳100,外壳100以一体式的外壳100为例,一体式外壳100具有安装腔,以及位于外壳100一端的前安装口111和另一端的后安装口112。设置在外壳100内部的中壳300,用于打开或关闭前安装口111的第一端壳210,用于打开或关闭后安装口112的第二端壳220,以及设置在外壳100底部的底座400。在中壳300上,靠近其开口311的一端设置有水路板500,其同一侧远离开口311的一端还设置有增压泵250。在中壳300上,对应中壳300的开口311的位置设置有滤芯350压杆,在通常状态下,滤芯350压杆压紧滤芯350,在拆卸滤芯350时,设置在滤芯350压杆一端的抵顶件760撬起滤芯350。在净水机的安装过程中,先将水路板500、增压泵250等安装于中壳300上,再将安装好的中壳300组件从前安装口111装入到安装腔内,然后,在后安装口112的位置将中壳300和外壳100固定,再将底座400安装至外壳100的底部。
单芯净水机的滤芯350为大通量单滤芯350,即本申请中的滤芯350,以大通量的复合滤芯350为例,净水机也以包括一支滤芯350为例。大通量的复合滤芯350可以实现原来多支滤芯350才能实现的净水功能,相比现有的普通滤,其体积更大,重量更重。
净水机具有卧式和立式两种,其中,卧式净水机的中壳300和外壳100均横置,其长度尺寸大于高度尺寸;卧式净水机的第一端壳210为前壳,第二端壳220为后壳;立式净水机的中壳300和外壳100均竖置,其长度或者宽度尺寸小于高度尺寸;立式净水机的第一端壳210为顶壳,第二端壳220为底壳。
本申请中,卧式和立式的中壳300可以通用,如此大幅的降低了净水机的成本;通过抵顶件760可以提高滤芯350拆卸的便捷度;通过将底座400和中壳300直接相连,可以减小振动和噪音;通过根据机型将显示板设置在中壳300的不同位置实现对空间的充分利用;通过将水路板500和增压泵250设置在中壳300的同一侧以大幅简化净水机的水路结构;通过将增压泵250设置为与中壳300并行在大幅提高空间利用率的同时,还有利于净水机的减振降噪和提高稳定性;通过在压杆和中壳300之间设置锁紧机构,可以提高压杆锁紧状态的稳定性。
以下将主要描述净水机的具体结构,先整体介绍进水机的整体结构、再分别说明各个核心部件的具体细节结构[外壳100、中壳300组件(中壳300、水路板500、增压泵250、压杆等)、第一端壳210、第二端壳220、底座400],以及各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装配关系等。
参照图1至图15,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净水机包括外壳100,中壳300组件安装于外壳100的内部,第一端壳210与外壳100具有前安装口11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二端壳220与外壳100具有后安装口112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底座400与外壳100或者中壳300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水路板500、增压泵250、显示装置、电控盒、滤芯350压杆均安装在中壳300上,滤芯350安装在中壳300内部。
外壳100,以一体式外壳100为例,外壳100呈筒状设置,可以为圆筒、方筒(可以具有圆弧倒角)等多种形状。安装腔沿外壳100的长度方向贯通,一端与前安装口111连通,另一端与后安装口112连通。安装腔内可以设置有与第一端壳210、第二端壳220、中壳300和底座400配合的结构。值得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体式外壳100不仅仅指外壳100一体成型,还包括其外观也在生产制造的时候基本定型。
参照图1至图15下面分别介绍立式净水机、第一款卧式净水机和第二款卧式净水机的外壳100特征:
立式净水机的外壳100在工作时,竖直设置,中壳300组件竖直的安装于安装腔内。在安装和拆卸滤芯350时,从外壳100的顶部进行抽取和插入。前安装口111位于安装腔的顶部,后安装口112位于安装腔的底部。此时,第二端壳220和底座400可以合并为一个部件,底座400与中壳300直接连接,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400还可以同时与外壳100连接。
外壳100的整体外形呈长方形筒状,与其一短边对应的侧面呈弧形设置,显示板对应弧形侧面设置于中壳300上。弧形侧面自下而上的,由外壳100的前侧向后倾斜。立式净水机还包括外壳100装饰板230,所述外壳100的前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外壳100装饰板230安装至安装槽后,所述外壳100装饰板230的表面与所述外壳100的表面平滑拼接。外壳100装饰板230为弧形板,其上端的宽度尺寸大于其下端的宽度尺寸。装饰板230的两侧边上分布有卡扣,安装槽内设置有扣位,装饰板230通过卡扣和扣位的配合固定。装饰板230安装后,其边缘与安装槽的边缘贴合,以使得装饰面与外壳100的表面平滑过渡。装饰板230上对应显示板的位置具有透光区,以供用户查看显示板的内容。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装饰板230也可以为竖直安装,通过上宽下窄的装饰板230体现立体感。通过装饰板230的设置,可以根据需求调整装饰板230的外观颜色,从而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的装饰板230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进而提高了净水机的适应性。
参照图2至图14,第一款卧式外壳100在工作时,横向设置,中壳300组件横向的安装于安装腔内。在安装和拆卸滤芯350时,从外壳100的一端横向的进行抽取和插入。前安装口111位于安装腔横向的一端,后安装口112位于安装腔的另一端。此时,外壳100具有顶面、底面和两个侧面,相邻的两个面之间通过大圆角过渡连接。外壳100后端的顶部开设有供出水接头240伸出的安装缺口,安装缺口与后安装口112连通。后端的底部设置有与导线限位结构532(压线结构333)配合的支座131,以保证导线可以从后壳的底部顺利穿过。支座131对应后壳底部的缺口设置。安装腔的底部,靠近支座131的位置,设置有垫脚,以供中壳300的支撑脚抵接,为中壳300提供支撑,不仅仅方便中壳300组件的安装,也避免在外力碰撞时,中壳300组件自由落下而收到损坏。中壳300底部的中间位置还开设有扣位,以供底盘上的紧固扣配合。在一些实施中,外壳100的底部设置有定位凸筋114,定位凸筋114位于安装腔的外部,所述定位凸筋114围合形成供底座400安装的区域,所述底座400安装于区域内;所述底座400的底部与定位凸筋114远离外壳100的一侧平齐。定位凸筋114背离外壳100的一侧具有支撑平面,定位凸筋114围合呈环形,支撑平面呈环形设置。
参照图15至图17,第二款卧式外壳100与第一款卧式外壳100的主要区别在于,顶面、底面与两个侧面之间的过渡圆角较小,外壳100的底部具有与壳体一体成型的安装筋,两条安装筋分别设置在底部的两侧。外壳100的底部可以没有底板41a,此时的底面可以为镂空结构。
参照图1至图18,下面分别介绍底座400、第一端壳210和第二端壳220的形状、结构以及它们与外壳100或者中壳300的连接关系。值得说明的是,不同的底座400、第一端壳210、第二端壳220可以分别的和上面的外壳100进行组合,形成不同款式和形式的净水机。
底座400
底座400的形式可以有多种,下面主要以两种为例进行说明:
净水机包括第一底座400,所述外壳100的底部开设有通孔113;所述第一底座400面向所述外壳100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柱410,所述支撑柱410穿过所述过孔324与所述中壳300连接。该方案在后面的实施例中将详细叙述,再次不再赘述。
净水机包括第二底座400,所述第二底座400包括底板41a和设置在底板41a两侧边的翻边41b,两所述翻边41b在所述底座400的宽度方向上呈渐扩设置,两所述翻边41b分别与所述外壳100底部的两侧边拼接。本实施例中,底板41a为平板翻边41b沿底板41a的长度方向延伸。翻边41b与底板41a弧形过渡连接,在生产过程中,第二底座400可以一体成型设置。当外壳100的底部为竖直面时,翻边41b与之对接,使得安装后的底座400与外壳100形成一个整体。此时,底座400不仅仅具有外壳100底部的部分,还具有整个机壳的侧壁部分,如此,使得机壳的整体性得到增强,拼接位置向上迁移,避免了外界低位置灰尘、水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机壳的稳定性可靠性。
两种底座400的特征,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相互结合,在下面的描述中,为了简化描述,不再区分第一和第二,简单的用底座400进行说明
净水机包括:外壳100,所述外壳100具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底部具有贯穿所述安装腔侧壁的通孔113;
中壳300,所述中壳300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
底座400,所述底座400设置在所述外壳100外侧的底部,所述底座400和所述中壳300通过穿过所述通孔113的支撑柱410连接。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中壳300设置在安装内,支撑柱410可以与中壳300一体成型、也可以与底座400一体成型,也可以独立于中壳300和底座400独立存在。安装好之后,支撑柱410的一端与中壳30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底座400固定连接。如此,使得中壳300以及设置在中壳300上零部件的重量,可以直接的通过支撑柱410传递至底座400,再由底座400传递至支撑面。避免了大量的重量要通过中壳300的底部来传递,从而不会由于外壳100底部的形状特殊而使得中壳300悬空的现象出现,减少了中壳300与外壳100之间的碰撞和摩擦,有利于提高中壳300安装的稳定性,同时,有利于降低净水机所产生的噪音。如此设置,也使得外壳100底部的形状不再受中壳300安装的限制,外壳100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多种形式的设计,从而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外壳100空间的利用率,所述支撑柱410与所述底座400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410自所述底座400穿过所述通孔113与所述中壳300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将支撑柱410设置在底座400上,先将中壳300安装至安装腔后,再支撑柱410伸入与中壳300匹配。如此,中壳300安装时,安装腔不需要为支撑柱410预留高度,中壳300就可以非常顺畅的安装至安装腔中,从而节约了安装腔的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使得外壳100的体积缩小;同时,支撑柱410从外向内插入,相比从内向外插入要更加便捷和方便,有利于提搞安装效率。
为了提高底座400与中壳300的连接强度,所述中壳300上对应所述通孔113设置有紧固柱,所述支撑柱410与所述紧固柱固定连接。支撑柱410与紧固柱固定连接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是二者插接配合,也可以为通过紧固件紧固,如通过螺钉紧固连接支撑柱410和紧固柱。
为了进一步提高支撑柱410连接的可靠性,所述中壳300包括安装筒310,设置在安装筒310一端的第一端座320和设置在安装筒310另一端的第二端座330;所述第一端座320靠近所述底座400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支撑脚321,所述第二端座330靠近所述底座400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支撑脚332;多个紧固柱分别设置在安装筒310的两端,并且分别与第一支撑脚321和第二支撑脚332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紧固柱的数量为多个,以四个为例,与之对应的,支撑柱410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也以四个为例。通过将紧固柱与第一支撑脚321或者第二支撑脚332固定连接,增加了紧固柱的长度方向的连接面积,提高了紧固柱的承载能力,有利于提高通过紧固柱安装的可靠性。同时,通过设置多个支撑柱410和紧固柱连接,增加了支撑点,有利于中壳300的稳定安装。第一端座320和第二端座330的具体结构参照下面的实施例,在此不进行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降低滤芯350和中壳300工作发出的噪音,所述支撑柱410内部呈中空设置。当中壳300和滤芯350所产生的振动传递至支撑柱410时,支撑柱410将振动传递至内部的中空结构,如此,可以大量的削减振动传递至底座400上的量,从而有利于净水机的减振降噪。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减振降噪的效果,支撑柱410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内部连通的减振间隙411。当振动传递至支撑柱410时,振动不仅仅向中空结构传递,还向减振间隙411中传递,减振间隙411的侧边发生微振动,将振动转换为动能和热能消耗。从而进一步的达到减振降噪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减振降噪的效果,所述支撑柱410与所述底座400连接的位置设置有供缓冲结构安装的缓冲安装位420。安装位的形式可以有很多,如卡扣、卡槽、紧固孔等。缓冲结构可以为缓冲垫,缓冲块等,以橡胶垫或者泡沫垫为例。缓冲结构可以设置在支撑柱410和底盘之间,也可以设置在底盘背对支撑柱410的一侧,只要支撑柱410的振动可以传递到,而对振动进行吸收或者消耗的位置均可。
为了提高减振效果和提高缓冲结构的安装稳定性,所述安装位具有收容缓冲结构的安装空间421,所述安装空间421位于所述支撑柱410的正下方;所述安装空的侧壁上具有供紧固件安装的紧固孔。当缓冲结构安装至安装空间421内后,再通过紧固件穿过紧固孔将缓冲结构紧固。当振动从中壳300传递下来之后,在传递给底盘的同时,也传递给了安装空间421内的缓冲结构,缓冲结构吸收和消耗振动。
为了便于安装底座400、提高底座400安装位置的准确性,同时提高底座400安装的稳定性,所述外壳100的底部设置有定位凸筋114,所述定位凸筋114围合形成供底座400安装的区域,所述底座400安装于区域内;所述底座400的底部与定位凸筋114远离外壳100的一侧平齐。定位凸筋114背离外壳100的一侧具有支撑平面,定位凸筋114围合呈环形,支撑平面呈环形设置。底座400的底面与支持平面平齐。通过定位凸筋114的设置,使得底座400的安装位置非常准确,从而使得底座400上的支撑柱410可以非常准确的与中壳300进行连接,在提高安装效率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安装精度和安装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减振降噪和提高底座400的强度,所述底座400面向外壳100的一侧具有镂空结构。通过镂空结构的设置,不仅仅可以提高底座400的强度,同时,还可以消耗更多的振动,从而达到减振降噪的效果。
为了提高底座400和外壳100连接的稳定性,所述底座400的中部设置有紧固扣,所述外壳100上设置有扣位,所述紧固扣与所述扣位扣合。扣位设置在外壳100底部的中间位置,紧固扣分布在底座400的两侧,分布扣入对应的扣位,在底座400和外壳100安装后,避免底座400的中部相较于外壳100有过大的振动。
第一端壳210
第一端壳210的形式可以有多种,下面简单的介绍两种,第一端壳210可以为前壳(卧式)或者顶盖(立式),所述端壳包括第一前壳和弹射开关,所述弹射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一前壳和所述外壳100之间,或者,设置于所述第一前壳和所述中壳300之间。所述中壳300上设有自锁开关215,所述自锁开关215具有锁芯,所述自锁开关215上设有扣位;所述前壳上设有按压键212,所述中壳300或外壳100与所述按压键212之间设有用于所述按压键212复位的第二弹性件770;所述按压键212上设有固定扣;一次按压所述按压键212时,所述按压键212带动所述第二弹性件770弹性变形,且所述按压键212带动所述固定扣扣合于所述扣位上,以使所述按压键212带动所述前壳贴合在所述中壳300上;二次按压所述按压键212时,所述锁芯将所述固定扣从所述扣位上弹出,以使所述按压键212带动所述前壳从所述中壳300上脱离。所述前壳背离所述中壳300(以中壳300的第一端座320为例)一侧端面上设有固定孔211,所述按压键212和所述第二弹性件770嵌入在所述固定孔211内;按压所述按压键212时,所述固定扣伸出所述前壳外部并向所述中壳300方向移动。所述固定孔211为贯通孔113,所述固定孔211靠近所述中壳300一端设有按压后壳214;所述按压后壳214上设有与所述固定扣位置相对应的通孔113;所述第二弹性件770设于所述按压后壳214与所述按压键212之间。
所述端壳包括第二前壳,所述中壳300包括设置于外壳100开口311端的第一端座320,第一端座320面向第二前壳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显示板610;所述第二前壳有透光材质制成。本实施例中,第二前壳由透光材质制成,使得可以通过第二前壳看到内部第一显示板610的显示内容,如此,充分了利用了第二前壳,用户可以直观的看到净水机的工作状态的同时,减少了额外对第一显示板610的保护结构,简化了第一显示板610的保护、密封结构。
第二端壳220,
第二端壳220可以为后壳(卧式),也可以为底盘或者底壳(立式),下面以第二端壳220为后壳进行说明:
第二端壳220呈板状设置,其与外壳100的连接方式有很多,如通过卡扣连接、螺钉连接、胶粘、磁吸附等连接方式均可。
为了完整的体现实施例,净水机,包括:
外壳100,所述外壳100具有安装腔,所述外壳100的两端具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前安装口111和后安装口112,所述安装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紧固结构;
中壳300,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中壳300的一端具有与所述紧固结构配合的安装结构,所述紧固结构和安装结构在靠近后安装口112的位置固定连接;
后壳,所述后壳与外壳100或者中壳300连接,以封盖所述后安装口112。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紧固结构和安装结构的连接形式可以有很多,如通过卡扣、卡槽、螺钉、胶粘等方式均可。通过将紧固结构设置在安装腔的内侧壁,使得安装结构和紧固结构的配合位置也位于安装腔内,如此,有效的连接结构隐藏至安装腔内,除了更加美观之外,更重要的是,将安装结构和紧固结构的配合保护起来,避免受到外界灰尘、水滴的影响,从而提高中壳300安装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中壳300安装位置的精度和提高中壳300的安装效率,所述紧固结构包括紧固座;所述中壳300包括安装筒310和设置在安装筒310远离开口311端的第二端座330,第二端座330上设置有卡位331,所述固定座120卡入所述卡位331内。卡位331具有卡口,固定座120具有定位侧板和定位基板121,两定位侧板垂直的设置在定位基板121的同一板面,定位侧板与卡口的两侧壁贴合以限制中壳300上下方向的自由度,定位基板121与卡口的底部贴合以限定中壳300长度方向的自由度,如此,非常精准的对中壳300上下方向和长度方向位置进行定位,大幅提高了中壳300安装的精度。由于有卡位331和固定座120的配合,也便于快速的实现中壳300和外壳100的配合,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
为了提高连接稳定性,所述紧固座具有定位基板121,所述卡位331内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自由端与所述定位基板121贴合固定。连接柱的自由端的端面为平面,当定位基板121与卡口的底部贴合时,连接柱的端面与定位基板121的板面底部贴合,如此,增加了定位基板121与第二端座330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第二端座330(中壳300)与固定座120连接的稳定性。连接柱和定位基板121的连接方式有很多,如通过卡扣、螺钉,胶粘等方式均可。以下面的方案为例进行说明,在所述连接柱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定位基板121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紧固件通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连接所述连接柱和定位基板121。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可以为普通的通孔113,也可以螺纹孔,紧固件可以为销钉,也可以为螺钉等。通过紧固座对中壳300的多重定位和限位,有效的提高中壳300的安装精度和安装后的稳定性。
为了减少中壳300的转动,提高中壳300安装的稳定性,所述固定座120的数量为多个,分别设置在安装腔的中上部和中下部;所述卡位331的数量为多个,分别设置在第二端座330的中上部和中下部;多个所述固定座120和卡位331分别配合,以使中壳300和外壳100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通过设置多个固定座120和卡位331进行配合,增加了中壳300的固定点,从而提高了中壳300安装于安装腔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将卡位331分布在中部,使得中壳300的重量尽量的下移,从而提高净水机的稳定性。通过在中壳300和外壳100的底部之间设置间隙,使得净水机工作过程中,中壳300不会与外壳100的底部发生碰撞和摩擦,避免由于安装腔的底壁与中壳300底部不匹配而产生噪音的现象出现,从而降低了中壳300对外壳100底部形状的限制,有利于外壳100的设计和制造。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进一步提高中壳300安装的可靠性,所述中壳300包括:
安装筒310,所述安装筒310具有收容空间,所述安装筒310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的开口311;
第一端座320,所述第一端座320设置在所述安装筒310设置有开口311的一端;
第二端座330,所述第二端座330设置在所述安装筒310的另一端;
所述第一端座320在具有第一支撑脚321,所述第二端座330具有第二支撑脚332,所述安装腔内侧的底部设置有垫脚,以支撑所述第一支撑脚321和第二支撑脚332。
本实施例中,垫脚的形式可以有很多,其主要目的在于为中壳300提供支撑点,既可以减小中壳300与安装腔底部的接触面积,又可以为中壳300提供支撑。垫脚包括支撑平台132,支撑平台132的顶部与第一支撑脚321和第二支撑脚332底部的形状适配,以均呈平面设置为例。支撑平台132的部分与外壳100的底壁之间具有缓冲间隙,使得支撑平台132可以发生弹性变形,当中壳300由于碰撞或者发生振动时,支撑脚将振动传递至支撑平台132,支撑平台132对振动进行缓冲和消耗,在为中壳300提供支撑的同时,有效的进行减振降噪。
为了提高后壳与外壳100的连接稳定性,将后壳与外壳100的连接隐藏于外壳100内部,所述安装腔内,靠近所述后端口的位置,设置有侧扣位,所述后壳面向外壳100的侧面的侧边上设置有边扣,所述边扣与所述侧扣位扣合。通过将侧扣位设置在安装腔的内部,使得后壳与外壳100的连接位置隐藏于安装腔内,避免连接位置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净水机出水和出线的便捷性,合理的利用空间,所述后壳的底部设置过线缺口223,所述过线缺口223的两侧设置有第一端扣224,所述安装腔内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端扣224位,所述第一端扣224和第一端扣224位扣合;和/或,所述后壳的顶部设置出水缺口221,所述出水缺口221的两侧设置有第二端扣222,所述安装腔内的顶部,设置有第二端扣222位,所述第二端扣222和第二端扣222位扣合。
本实施例中,通过过线缺口223的设置,使得净水机的走线可以从后壳的底部穿过,既不用担心被底壳压住,也不会影响后壳的美观。同时,为了保证过线缺口223的连接可靠性,避免由于导线大拉扯而导致后壳脱离,特意设计有第一端扣224和第一端扣224位的配合,通过在过线缺口223的两侧同时设置第一端扣224和第一端扣224位的配合,大幅的提高了过线缺口223处,后壳与外壳100连接的强度。
通过出水缺口221的设置,使得净水机的出水接头240可以顺畅的从安装腔内伸出,并且充分的利用了后壳所在的空间。同时,为了保证出水缺口221位置的连接可靠性,避免出水接头240带动后壳脱离,特意设计有第二端扣222和第二端扣222位的配合,通过在出水缺口221的两侧同时设置第二端扣222和第二端扣222位的配合,大幅的提高了出水缺口221处,后壳与外壳100连接的强度。
参照图19至图48,下面主要介绍中壳300组件(中壳300、增压泵250、水路板500、压杆等)的各部件,以及各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和连接关系
中壳300,参见图19至图22:
一种中壳300,用于净水机,包括:
安装筒310,所述安装筒310具有收容空间,所述安装筒310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的开口311;
第一端座320,所述第一端座320设置在所述安装筒310设置有开口311的一端;
第二端座330,所述第二端座330设置在所述安装筒310的另一端;
所述安装筒310的一侧具有第一安装工位312;
所述第一端座320和/或第二端座330上具有第二安装工位。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安装筒310呈筒状设置,其横截面的形状与滤芯350的形状适配。单滤芯350净水机包括一支滤芯350,安装筒310的横截面呈圆形设置,以使得单支滤芯350可以可靠的安装至收容空间内。第一端座320呈顶部敞口的盒状设置,其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安装筒310具有开口311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开口311连通。滤芯350可以穿过第一安装孔和开口311进出安装筒310。第一端座320背离第二端座330的一侧,临近第一安装孔的位置,还具有用于容置第一显示板610的第一显示安装位322。所述第二端座330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安装筒310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第一端座320、第二端座330可以与安装筒310可拆卸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简化中壳300的安装工艺,也可以将三者一体成型设置。三者一体成型设置,还可以提高三者之间的位置精度和连接强度,使得安装于第一端座320、第二端座330以及安装筒310上的零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非常准确,有利于提高各部件之间的装配精度,有利于提高中壳300组件的整体性和结构紧凑性。
安装筒310具有安装侧317,安装侧317为安装筒310周向的一侧,第一安装工位312可以直接形成于安装筒310上,也可以形成于第一端座320和第二端座330在安装侧317的结构(第一安装工位312形成于所述安装筒310的安装侧317上,或者形成于所述第一端座320和第二端座330位于安装筒310一侧的部分上。),以直接形成于安装筒310上,并与第一端座320和第二端座330连接为例。当净水机为卧式时,使用第一安装空位,当净水机为立式时,使用第二安装工位。第二安装位以形成于第二端座330上为例。在净水机的安装过程中,第一安装工位312或者第二安装工位与底座400固定连接,以实现底座400对中壳300的支撑。安装筒310和所述外壳100的长度方向相当;当净水机为卧式时,所述安装口位于水平方向的一端,当净水机为立式时,所述安装口位于竖直方向一端。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中壳300的安装侧317设置与卧式机型对应的第一安装工位312,在第一端座320或者第二端座330上设置与立式机型对应的第二安装工位,使得中壳300既可以适用于卧式机型又可以适用于立式机型,提高了中壳300的兼容性,降低了中壳300开模的费用,大幅降低了因为机型而所花费的费用,降低了净水机的开发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使用第一安装工位312的便捷性,所述第一端座320在所述安装侧317具有第一支撑脚321,所述第二端座330在所述安装侧317具有第二支撑脚332,所述第一支撑脚321和第二支撑脚332共同支撑所述安装筒310。通过第一支撑脚321和第二支撑脚332的设置,大幅减小了中壳300与外壳100底部抵接面积,大幅减小了由于中壳300底部与安装腔底壁形状不匹配所产生的影响。第一支撑脚321和第二支撑脚332可以直接的支撑于安装腔的底壁,也可以在安装腔的底部设置垫脚结构。通过第一支撑脚321和第二支撑脚332的设置,使得第一安装工位312在安装过程中无需额外的对中壳300支撑力,以大幅的提高中壳300通过第一安装工位312安装的便捷性。第一支撑脚321和/或第二支撑脚332具有镂空结构。本实施例中,以在第一支撑脚321和第二支撑脚332均设置镂空结构为例,当振动传递至第一支撑脚321和第二支撑脚332时,振动的能量在镂空结构的作用下消耗,通过镂空结构的设置,大幅的减少了振动的传递,达到减振降噪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第一安装工位312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第一安装工位312包括多个紧固柱,多个紧固柱分布在安装侧317靠近第一端座320和第二端座330的位置,多个紧固柱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脚321和第二支撑脚332连接。如此,大幅的增加了第一安装工位312的承载能力,从而有利于提高第一安装工位312与底座400配合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简化整机的结构,所述第二安装工位形成于第二端座330背对所述第一端座320的支撑侧。如此,立式净水机上,第二端座330与底座400连接支撑安装筒310,滤芯350可以从第一端座320的一端进出安装筒310。所述支撑侧具有镂空结构,如此设置,当振动传递至第二安装工位时,振动被镂空结构消耗,如此有利于净水机的减振降噪。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第二安装工位的支撑稳定性,所述支撑侧具有支撑平面,所述镂空结构的空洞贯穿所述支撑平面。通过将镂空结构的孔洞贯穿支撑平面,使得支撑平面的面积大幅较小,如此有利于减小由于支撑平面与底座400支撑面之间形状不适配的影响,有利于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和减振降噪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安装精度。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第二安装位的安装稳定性,所述支撑侧上形成多个紧固孔,所述紧固孔均匀分布于所述支撑侧。底座400上对应紧固孔设置有支撑柱410,支撑柱410和紧固孔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净水机走线的稳定性,所述第二端板上设置有两个第二支撑脚332,两第二支撑脚332之间设置有压线结构333。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压线结构333设置在两第二支撑脚332之间,使得导线在离开安装腔之前得到有效的固定,以承载外部拉出的载荷,避免外部的拉扯影响导线的连接。同时,充分合理的利用了两第二支撑脚332之间的空间,有利于提高空间的利用率,使得净水机结构紧凑。
为了进一步的合理利用空间,所述压线结构333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与第二端板固定连接,所述基座上形成有相互独立的第一压线槽和第二压线槽;压线板,所述压线板与所述基座可拆卸连接,以打开或者封闭所述第一压线槽和第二压线槽。本实施例中,压线结构333至少具有两个相互独立的第一压线槽和第二压线槽,使得压线结构333可以同时限位两种不同类型的导线,如信号线和电源线,并且有效的保证两种导线之间相互不影响,有利于提高压线结构333的通用性和导线的有序性。安装腔的底部,对应压线结构333设置有支座131,使得导线从压线结构333出来后,经过支座131的顶部,再延伸出外壳100,如此,有利于提高导线安装的稳定性。一些实施例中,支座131的形式还可以为具有限位孔,此时,导线需要经过支座131的限位孔再延伸出外壳100。
显示板安装,参照图23至图28,值得说明的是显示板可以为单一的显示板,也可以为显示和电路集成的一体板
为了中壳300的兼容性,显示板的安装针对卧式机型和立式机型有不同的安装位置。
所述第一端座320上具有第一显示安装位322以供显示板安装;所述安装筒310的一侧具有第二显示安装位313以供显示板安装。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座320临近第一安装孔的位置形成有第一显示安装位322,当机型为卧式机型时,显示板安装在第一显示安装位322,显示板沿安装筒310的径向设置。当机型为立式机型时,显示板沿安装筒310的高度方向设置在安装筒310的一侧。第一显示安装位322位于所述第一端座320背对安装筒310另一端的一侧;所述第二显示安装位313沿所述安装筒310的轴向设置。
第二显示安装位313以位于安装筒310的安装侧317为例,即与中壳300的第一安装工位312位于同一侧。具体地,所述第一安装工位312和第二显示安装位313位于所述安装筒310的同一侧;和/或,所述第二安装工位与所述第一显示安装位322分别位于所述安装筒310的两端。如此设置,在卧式机型中,中壳300的第一安装工位312(中壳300的安装侧317)用于与底座400连接,第一显示安装位322(第一端座320上)用于安装显示板;立式机型中,第二安装工位(第二端座330上)用于与底座400连接,第二显示安装位313(中壳300的安装侧317)用于安装显示板。即无论是立式还是卧式,都需要利用安装侧317,充分提高了安装侧317的利用率。并且分别将第一显示安装位322和第二安装工位分别设置在安装筒310的两端,充分的利用了安装筒310两端的空间。卧式机型中,安装侧317位于中壳300的正下方,如此,充分的利用空间,提高结构的紧凑性。
下面分别对第一显示安装位322(卧式)和第二显示安装位313(立式)进行说明
关于第一显示安装位322,所述第一显示安装位322包括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形成于第一端座320上;中壳300组件包括第一显示板610,所述第一显示板610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当中壳300组件卧式设置时,所述显示板面向安装筒310的一端显示。通过安装腔的设置,使得第一显示板610的安装稳定可靠,有利于保护第一显示板610不受外界侵扰。
关于第二显示安装位313,所述中壳300组件还包括第二显示板620和固定盒630,所述第二显示板620安装于所述第二显示安装位313,所述固定盒630设置于所述显示板的外部以将第二显示板620安装于所述安装筒310。第二显示板620的安装方式有多种,可以直接与第二显示安装位313连接,也可以通过固定盒630来将其固定到安装筒310上。固定盒630与安装筒310的连接方式有很多,如螺钉连接、开口311连接等均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第二显示板620的工作稳定性,当中壳300组件立式设置时,所述固定盒630的顶部形成有挡水筋636;和/或,所述固定盒630背对所述第二显示板620的侧面的侧边上形成有引流筋637。本实施例中,以同时在固定盒630的顶部形成挡水筋636和在侧边上形成引流筋637为例。通过挡水筋636的设置,当有水流流至固定盒630的顶部时,挡水筋636将水流挡住,完全隔离水流和第二显示板620;当有水流流至固定盒630的侧边时,引流筋637将水流引走,避免水流从侧边处影响第二显示板620;如此,通过挡水筋636和引流筋637的设置,充分的保证了第二显示板620不受水流的影响,提高了工作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避水性,所述固定盒630上开设有显示灯孔631和/或按键孔633;所述固定盒630背对所述第二显示板620的侧面上,对应显示灯孔631凸设形成有第一环形筋632;和/或,对应所述按键孔633凸设形成有第二环形筋634。通过第一环形筋632的设置,避免水流从显示灯孔631的位置流入到固定盒630内;通过第二环形筋634的设置,避免水流从按键孔633的位置流入到固定盒630内。
为了提高安装便捷性,所述显示灯孔631之间、按键孔633之间和显示灯孔631和按键孔633之间,三个位置中的任意一处或者多处设置有安装导向筋635。在安装外壳100时,通过导向筋635的设置,可以引导中壳300逐渐的进入到安装腔,从而避免对按键和显示灯的冲击,在提高中壳300组件安装的顺畅性的同时,有效的保护了按键和显示灯。
为了提高第二显示板620和固定盒630的安装稳定性,所述固定盒630面向所述第二显示板620的一侧,沿其侧边设置有若干的支撑筋638。支撑筋638的长度方向沿固定盒630的宽度方向延伸,多个支撑筋638沿固定盒630的长度方向排列。支撑筋638上形成有定位凹陷,定位凹陷压紧第二显示板620的边缘,通过支撑筋638的设置,有利于第二显示板620的可靠安装。
为了提高固定盒630的安装稳定性、便捷性以及安装精度,所述固定盒630面向所述安装筒31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固定扣;和/或,所述固定盒630的一端设置有定位柱639以于第二显示安装位313上的定位孔配合。固定扣分别设置在固定盒630的两端,一端以分别设置两个为例。
为了进一步的保护第二显示板620,靠近开口311和第二显示安装位313的位置设置有导流筋314,所述导流筋314自靠近开口311的位置向远离所述第二显示安装位313的方向延伸。立式时,导流筋314自上而下的,从前向后倾斜设置,将水流引导至后侧远离显示板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保护第二显示板620,所述中壳300上靠近所述第二显示安装位313的位置设置有第一线扣315,沿安装筒310的周向远离第一线扣315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线扣316;当中壳300立式设置时,第二线扣316低于第一线扣315。如此,当水流沿导线流向第二显示板620时,由于第二线扣316低于第一线扣315,使得水流无法沿导线流至第一线扣315的位置,从而无法流入第二显示板620上。
增压泵250的安装,参照图29至图31:
增压泵250呈长筒状设置,其安装在中壳300上,设置于所述安装筒310的一侧;所述增压泵250与所述安装筒310并行设置。并行设置的位置可以有很多,如呈前后,或者左右并行设置,当净水机为卧式时,以所述增压泵250位于所述安装套筒的顶部为例。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增压泵250设置为与安装筒310呈并行设置(立式时,增压泵250和安装筒310均竖直设置,此时,二者呈前、后或者左、右设置;卧式时,此时,二者呈上、下或者左、右设置)如此,大幅的节约了安装腔的空间,将增压泵250和安装筒310集中安装,有利于提高稳定性。通过将增压泵250直接的安装在安装筒310上,使得增压泵250与水路板500和滤芯350之间的距离更近,使得三者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凑,在充分利用空间的同时,大幅缩短了连接水管252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增压泵250的工作稳定性。
另外,在单滤芯350净水机中,由于将多种净化功能集成在一支滤芯350上,使得滤芯350的重量非常大,特别是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将增压泵250设置在安装筒310的上方,使得整机的重心下移,从而有利于提高整机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水管252的规整度,提高净水机工作的稳定性,所述增压泵250和净水机的水路板500之间通过塑料水管252连通;所述安装筒310上设置有限位板318以限制所述水管252的走向。水管252以柔性塑料水管252为例,塑料水管252所连接的对象有增压泵250和水路板500,以及滤芯350和净水器的出水接头240之间等。单片限位片可以引导并限制水管252的延伸方向,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同时设置多片。
数量以两块为例,所述限位板318的数量为两块,限位板318沿所述安装筒310的长度方向延伸,两所述限位板318之间形成供塑料水管252安装的安装槽。如此,水管252可以沿着安装槽的方向延伸,而不会散落在整个安装腔内,有利于提高整个水路的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需要将多类水管252分隔时,可以设置更多的限位板318,以形成不同的安装槽。
为了提高增压泵250的安装稳定性以及减振降噪,所述安装筒310上设置有支架,所述增压泵250安装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增压泵250与所述安装筒310之间留有间隙。通过支架来支撑增压泵250,使得增压泵250与安装筒310之间不接触或者接触面积小,从而使得增压泵250和安装筒310的外形对彼此的安装不影响,使得增压泵250的安装可以得到有效的支撑。通过间隙的留置,值得增压泵250所产生的振动不直接传递给安装筒310,而是先传递给支架,再由支架进行传递。在传递给支架和支架的传递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减振件的方式,将增压泵250所产生的振动降到最低。
为了提高增压泵250的安装稳定性,所述支架包括支脚319,多个支脚319沿所述安装筒310的长度方向排列呈并行的两列;所述增压泵250的底部对应支脚319设置有安装脚251,所述安装脚251与支脚319连接。通过将多个支脚319排列呈两列,使得增压泵250的支撑点更多,使得增压泵250的安装更加稳定。在安装脚251和支脚319之间可以设置缓冲垫,以减少增压泵250传递的振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进一步提高增压泵250的安装稳定性,所述支架还包括连接板31a,所述连接板31a连接同一列的支脚319。通过连接板31a的设置,使得同一列的支脚319连接更加稳定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增压泵250的安装便捷和安装稳定性,所述支脚319上设置有定位凸起31b,所述定位凸起31b位于所述支脚319靠近径向相邻的支脚319的一侧。同一列的支脚319沿安装筒310的长度方向排列,沿安装筒310的径向方向排列的两个支脚319,分别位于安装筒310的两侧,支脚319靠近安装筒310中间的位置设置有定位凸起31b。通过将定位凸起31b设置于靠近安装筒310中间的一侧,使得设置在增压泵250下方的安装脚251被限位,使得增压泵250沿其径向方向移动的自由度被限。从而有利于提高增压泵250的安装精度和安装后的稳定性。为了定位凸起31b更好的与安装脚251配合,所述定位凸起31b上形成有与安装脚251外形一致的定位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支脚319对安装脚251的限位精度和便捷度,同一支脚319上的多个定位凸起31b围合形成安装空间,所述安装脚251的外侧壁与所述安装空间的侧壁抵接。多个定位凸起31b根据安装脚251的形状,沿弧形线排列,围合形成半开放的安装空间,在于安装脚251的配合过程中,安装脚251非常便捷的进入到安装空间进行定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增压泵250与所述安装筒310平行设置,并且所述增压泵250的轴线与所述安装筒310的轴线位于同一竖直面内。如此,使得增压泵250位于安装筒310的正上方,使得增压泵250的重量完全的压在安装筒310上,如此,使得中壳300组件的重量非常集中,使得中壳300组件的安装惯性非常好,非常稳定。
水路板500的结构,以及水路板500与中壳300安装,参照图39至图44:
一种净水机,包括:中壳300,所述中壳300包括安装筒310以供滤芯350安装;增压泵250,设置于所述安装筒310的一侧;水路板500,所述水路板500与所述增压泵250设置于所述安装筒310的同一侧。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增压泵250和水路板500设置在中壳300的同一侧,使得增压泵250和水路板500之间的距离大幅缩短,连接二者的水管252可以缩短,提高了结构的紧凑性,同时也减少了水管252的使用,有利于提高水路的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水路板500临近安装筒310的开口311设置,即水路板500临近滤芯350设置,如此,使得滤芯350、水路板500以及增压泵250三者之间的位置都非常近,如此,大幅的简化了净水机的水路,有效的提高了净水机工作的稳定性,同时,提高的净水机结构的紧凑性和合理性。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联排,指的是水路接口511相邻紧挨设置,相邻的水路接口511共用侧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简化水管252结构,所述水路板500具有至少三个联排的水路接口511临近所述开口311以供滤芯350的管接头351连接。水路接口511可以以连接管510的形式存在,水路接口511联排的方式可以有很多,如排列呈直线或者弧线。通过设置联排的水路接口511,大幅的缩减了水路板500的宽度,结构紧凑,也非常的便于与滤芯350对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路板500具有五个联排的水路接口511,分别为废水出水口、初滤出水口、纯水出水口、原水进水口以及反渗透进水口。五个水路接口511分别与滤芯350的五个水管252接头插接,如此设置,大幅的简化了水路结构,使得滤芯350和水路板500的配合非常紧凑。
为了防止水路接口511变形,相邻的水路接口511之间具有防水路接口511变形的工艺孔512。工艺孔512位于相邻的两水路接口511的侧壁上,并且沿水路接口511的孔深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水路板500的紧凑性和管路排布的合理性,所述水路板500远离开口311的一端设置有三个联排的水路接口511,分别为原水出口、纯水出口以及废水出口。三个水路接口511分别通过水管252与后壳附近的出水接头240连通。所述水路板500两端的水路接口511平行设置,并且朝向相反。即靠近开口311端的五个联排水路接口511和靠近增压泵250的三个水路接口511平行设置,并且水路接口511的开口311方向完全相反。另外水路板500上具有多个供电磁阀880等水路电器件连接的水路接口511,这些水路接口511与三联排和五联排的水路接口511相互垂直。如此,在保证水路板500功能的前提下,充分合理的利用了空间。
所述水路板500包括水路板本体520,以及自所述水路板本体520向外延伸的延伸臂530;净水机的压杆与所述延伸臂530远离所述水路板本体520的一端转动连接。延伸臂530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延伸臂530并行间隔设置,多个联排的水路接口511位于两个延伸臂530之间。进一步的,延伸臂530和多个联排的水路接口511沿水路板500的宽度方向排列呈一行。如此,设置,使得水路接口511和延伸臂530位于同一行,也使得滤芯350的管接头351和压杆的枢接位置(枢接轴)位于同一行。有利于水路板500安装的稳定性和减小撬起滤芯350时所需的力。
为了提高稳定性和充分的利用空间,当净水机为卧式时,所述水路板500和增压泵250位于所述安装筒310的顶部,位于安装筒310的安装侧317相对的一侧。通过将水路板500和增压泵250设置在安装筒310的顶部,有利于将重心下移(单滤芯350重量大),从而提高稳定性。
为了提高水路板500与安装筒310连接的稳定性,所述水路板500并行于所述安装筒310设置,所述水路板500上设置有紧固凸耳,所述套筒上设置有固定柱,所述紧固凸耳和固定柱连接,或者所述紧固凸耳和固定柱通过紧固件连接。紧固凸耳的数量可以有多个,以设置有四个为例,四个紧固凸耳分别设置在水路板500的四个角上,以便提高水路板500的安装稳定性。紧固件可以为螺钉、销钉等,以螺钉将结构凸耳和固定柱固定连接为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紧固凸耳与固定柱之间的配合精度,所述紧固凸耳的底部设置有定位片,所述定位片具有定位面,所述定位面的形状与所述定位柱639的外壁面形状相当。定位片呈弧形片状设置,其与固定柱的外表面形状适配。当紧固凸耳与固定柱配合时,定位图片先与固定柱的外侧壁贴合,然后沿着定位片的长度方向延伸至于凸耳与固定柱连接。
水路转接件,参照图44至图48:
一种水路转接件800,用于水路板500组件,所述水路板500组件包括水路板500,所述水路板500至少具有供电磁阀880的阀接头881安装的第一阀接口540和第二阀接口550,第一阀接口540和第二阀接口550分别连通水路板500的水路;所述水路转接件800包括:第一接头810,与所述第一阀接口540匹配,以与所述第一阀接口540插接;第二接头820,与所述第二阀接口550匹配,以与所述第二阀接口550插接;以及,连通部830,所述连通部830连接第一接头810和第二接头820,所述连通部830内具有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接头810和第二接头820。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阀接口540和第二阀接口550连通不同的水路,或者在水路的一位置,有可能需要设置控制阀。当水路板500需要使用电磁阀880时,将电磁阀880的阀接头881插入第一阀接口540和第二阀接口550中;当水路板500不需要电磁阀880时,在第一阀接口540和第二阀接口550之间设置水路转接件800,即将第一接头810和第二接头820分别的插入第一阀接口540和第二接口中即可。如此,通过在水路板500上开设第一阀接口540和第二阀接口550,并且通过设置水路转换件,使得水路板500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安装电磁阀880还是安装水路转接件800。如此,有利于提高水路板500的适用性,使得同一款水路板500可以用于不同的水路中,有利于降低水路板500的生产成本。
为了提高水路转换件的安装稳定性,所述水路转接件800还包括安装板840,所述安装板840与所述第一接头810、第二接头820和连通部830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连接;所述安装板840上开设有紧固孔。通过安装板840和紧固孔的设置,在安装过程中,安装板840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紧固孔则可以保证水路转接件800稳定可靠的安装在水路板500上。
为了简化水路板500的结构,将水路转换件的连接方式设置为与电磁阀880的连接方式相同,如此就可以与电磁阀880通用所有水路板500上的连接结构。所述紧固孔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两所述紧固孔之间的距离,与电磁阀880的用于与水路板500连接的两固定孔211之间的距离相当。如此,水路转换件可以和电磁阀880共用水路板500的连接结构。
为了结构的紧凑性,所述安装板840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接头810穿过第一安装孔,第二接头820穿过第二安装孔;使得第一接头810和第二接头820位于安装板840的一侧,连通部830位于安装板840的另一侧。如此,使得安装板840位于水路转换件的中间位置,使得安装板840的固定可以很好的紧固整个部件。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简化水路转接件800的安装工艺,所述第一接头810、第二接头820、连通部830以及安装板840一体成型设置。
为了使得紧固孔可以更加有效的保证水路转接件800的工作稳定性,所述紧固孔的孔深方向与第一接头810和第二接头820的延伸方向一致。第一接头810和第二接头820的插接方向与紧固孔的紧固方向相同,如此,有效的提高了紧固效果。在另外吸实施例中,所述紧固孔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两个紧固孔分别临近第一接头810和第二接头820设置,并且两紧固孔的排列方向,与第一接头810和第二接头820的排列方向一致。
所述第一接头810和第二接头820并行设置,并且第一接头810和第二接头820位于所述连通部830的同一侧;所述连通部830背对所述第一接头810的一侧设置有把手850,所述把手850对应第一接头810和第二接头820的之间的间隙设置。在水路转接件800的安装过程中,把手850可以非常好的将力量传递至第一接头810和第二接头820,如此,有利于第一接头810和第二接头820快速的插入到阀接口中。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水路板500组件,包括:水路板500,所述水路板500具有第一阀接口540和第二阀接口550;水路转接件800,所述水路转接件800的第一接头810插接于所述第一阀接口540,第二接头820插接于所述第二阀接口550。
压杆与中壳300(锁止),参照图32至图40:
一种压杆组件,用于中壳300,压杆组件与中壳300活动连接,压杆组件包括:
压杆本体710,具有安装空间,所述压杆本体710的一侧具有过口713;
锁止件760,所述锁止件760对应所述过口713活动的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锁止件760可穿过所述过口713伸出安装空间;
解锁组件750,所述解锁组件750包括连接部751和解锁部752,所述连接部751与所述压杆本体710活动连接,所述解锁部752位于所述安装空间随着所述连接部751的活动抵顶并推动所述锁止件760回到安装空间;
弹性件770,所述弹性件770的一端对应锁止件760设置,另一端对应所述解锁组件750或者压杆本体710设置,以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使所述锁止件760伸出所述安装空间。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压杆的整体外壳100可以有很多,如呈直线型、V型、弧形等,以呈U型设置为例。锁止件760的形状可以有很多,如块状、片状、条状等均可,以呈片状为例。解锁部752对应锁止件760设置,锁止件760具有与解锁部752对应的位置。锁止状态下,锁止件760的至少部分在弹性力的作用下被推出过口713,与中壳300上的锁止位配合,锁止位可以为一个部件也可以为锁止槽325等,此时,压杆不能活动。解锁状态时,解锁部752随着转动部的转动而移动,在移动过程中,解锁部752推动锁止件760向安装空间内移动,使得锁止件760收入安装空间,解除锁止件760与外部的锁止状态,此时,压杆可以移动。压杆活动连接的方式有多种,如滑动、转动等。所述压杆本体710与所述中壳300组件转动连接,所述锁止件760设置在所述压杆本体710远离其转动连接的一端。
其中,压杆本体710的形式可以有很多,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压杆本体710包括顶罩715和底盖716,所述顶罩715和底盖716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空间由所述顶罩715和底盖716围合形成。顶罩715和底盖716均成U形设置,安装空间位于压杆本体710的弯折处。也即解锁处与压杆本体710转动连接的位置相对,如此,用户提把手的动作和解锁的动作可以同时进行,有利于提高用户对压杆的操作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锁止件760滑动的可靠性,所述压杆组件还包括滑块底座780,所述滑块底座780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滑块底座780具有供锁止件760滑动的轨道781。通过轨道781的设置,使得锁止件760的滑动路径得到限定,从而有效的保证锁止件760在需要的轨迹上移动,保证锁止和解锁的可靠性。所述轨道781靠近过口713的一端敞口,远离过口713的一端设置有限位筋782。锁止件760通过敞口进出轨道781,通过设置限位筋782,限定锁止件760在限位筋782和过口713周边的侧壁之间移动。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提高锁止件760的运动稳定性,所述轨道781的侧壁、限位筋782以及安装空间的侧壁围合形成锁止件760的活动区域。
其中,弹性件770的弹性变形形式可以有多种,下面根据位置的不同举两个例子进行说明,弹性件770设置在所述锁止件760和限位筋782之间,或者,设置在锁止件760和安装空间的侧壁之间。在弹性件770位于锁止件760和限位筋782之间的情况下,锁止状态下,弹性件770处于自然状态,非锁止状态时,弹性件770处于被压缩状态。在弹性件770位于锁止件760和安装空间的侧壁之间的情况下,锁止状态下,弹性件770处于自然状态,非锁止状态时,弹性件770处于被拉伸状态。可以根据不同的具体工况进行设置。
为了提高弹性件770的安装稳定性,所述弹性件770包括弹簧,所述限位筋782上设置有安装柱783,所述弹簧的一端套设在安装柱783上,另一端对应所述锁止件760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块顶部还设置有挡块763以弹性件770抵接,如此,有利于弹性件770两端有效、稳定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保证锁止和解锁过程的稳定性,所述锁止件760包括基块,设置在基块一侧的锁止部761,以及在所述基块顶部的筋位762;所述锁止部761对应所述过口713设置,所述筋位762对应所述解锁部752设置。基块与轨道781配合,解锁过程中,解锁部752与筋位762抵接,并通过筋位762驱动基块和锁止部761向过口713移动。
为了提高锁止和解锁的可靠性,所述挡块763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筋位762的两侧。弹性件770的数量为两个,安装柱783的数量为两个,连接部751转动时,锁止部761同时驱动两个弹性件770压缩。通过将两个挡块763分别设置在筋位762的两侧,有利于锁止过程和解锁过程中锁止件760受力均衡,工作稳定性。
连接部751与压杆本体710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很多,以转动连接为例,所述压杆本体710上设置有安装槽714,所述连接部751设置于所述安装槽714内,并且与所述安装槽714的槽壁转动连接。通过转动连接的设置,有利于在较小的空间内实现对锁止的推动,充分合理的利用了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连接部751的驱动力可以高效的传递至解锁部752,所述连接部751上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解锁部752位于所述转动轴的下方。如此设置,使得驱动力可以直接的传递给解锁部752,并且可以通过调节解锁部752与转动轴直接的距离来设置力矩。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省力和操作方便,所述解锁组件750还包括用于驱动连接部751活动的拨片754,所述解锁部752和连接部751设置在所述拨片754的一板面上。通过拨片754的设置,使得用户在需要解锁时,只需要拨动拨片754以使连接部751转动即可,便于用户的操作。同时,通过设置拨片754,增加了的作用点与转轴之间的距离,增加了力矩,可以省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操作的便捷性,所述拨片754包括基片和设置在基片远离过口713的一端的把手片,所述把手片和所述基片通过台阶连接,在锁止状态下,所述把手片与压杆本体710之间的距离大于基片与压杆本体710之间的距离。锁止状态下,拨片754远离解锁部752的一端延伸出压杆本体710,使得用户便于对拨片754进行操作。再通过将太高把手片的高度,更加有利于用户对把手片进行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用户及时的发现锁止和解锁时出现的故障,所述解锁组件750还包括检验凸台753,所述检验凸台753与所述解锁部752位于拨片754的同一侧,并且所述解锁部752位于所述过口713和所述检验凸台753之间;当所述锁止件760处于非锁止状态时,所述检验凸台753支撑所述拨片754,使所述拨片754与所述压杆本体710之间留有间隙。在锁止件760上形成有与检验凸台753对应的凹槽,只有当锁止件760在准确的位置时,检验凸台753才能准确的进入到凹槽,否则的话,检验凸台753将由于无法进入凹槽,而将拨片754顶起。当用户发现拨片754被顶起时,说明锁止结构存在故障,无法可靠的锁紧压杆。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中壳300组件,包括中壳300和压杆组件;所述中壳300上具有锁止槽325,压杆组件的锁止件760对应所述锁止槽325设置。
可以撬起滤芯350的压杆,参照图32至图40:
一种中壳300组件,包括:
压杆,所述压杆的一端与所述中壳300转动连接,连接处靠近所述开口311;抵顶件760,所述抵顶件760与所述压杆连接,连接处靠近压杆转动连接的位置,当压杆转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抵顶件760抵顶滤芯350以将滤芯350顶出。
本实施例中,在压杆的压紧状态下,压杆设置在滤芯350的上方,将滤芯350压紧,以避免滤芯350脱离安装筒310。所述压杆转动连接的位置开设有枢接孔,以通过枢接孔与中壳300枢接。通过开枢接孔的方式,而不是自带枢接轴的方式,有利于合理的利用空间,节省了枢接轴进入轴孔的安装空间。在需要取出滤芯350时,压杆转动,当压杆转动的角度超过90度时,压杆在转动位置附近的部分开始向上移动,此时,抵顶件760随着压杆的转动向上移动。当抵顶件760继续向上移动时,将滤芯350从安装筒310中顶出,以将滤芯350的管接头351从水路板500的水路接口511中拔出。如此,避免由于密封圈吸附力过大,而致使用户无法轻松取出滤芯350的现象出现,即通过抵顶件760的设置,有利于提高用户取出滤芯350的便捷性。
其中,关于抵顶件760的具体位置,可以与压杆的把手端位于转动连接位置的同一侧,也可以分别位于转动位置的相对两侧,以与把手位置分别位于转动位置(转动轴)的两侧为例。由于抵顶件760远离把手位置,使得抵顶件760可以尽早的开始向上移动,使得压杆在尽量小的转动角度范围为就可以把滤芯350顶出。
值得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减小摩擦,提高力的作用效率,所述抵顶件760具有抵顶面,所述抵顶面呈凸弧状设置。通过设置为凸弧状态,不会刮坏滤芯350,同时,接触面积小,减小摩擦力的消耗。
为了提高压杆撬起滤芯350的效率和可靠性,所述中壳300组件具有供滤芯350的水路连通的水路接口511,所述抵定件靠近所述水路接口511设置。滤芯350的管接头351插接在水路接口511处,使得吸附力产生在水路接口511处,通过将抵接件靠近水路接口511,有利于抵顶件760直接的作用于滤芯350的受力点,有利于高效的将滤芯350撬起。
当净水机具有水路板500时,所述中壳300组件包括水路板500,所述水路板500具有连接管510,所述连接管510具有所述水路接口511,所述水路板500设置于所述安装筒310靠近开口311的位置,所述连接管510延伸至所述开口311周边。通过连接管510延伸至开口311附近,使得滤芯350的管接头351可以非常便捷的与水路板500连接。同时可以通过设置连接管510的长度而适当的调整水路板500与滤芯350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中,连接管510的长度与安装筒310和滤芯350的长度适配,当滤芯350可靠的安装至安装筒310内时,管结构刚好稳定的插入到水路接口511内。
为了有利于用户便捷的操作、省力,所述压杆包括主体部和连接臂720,所述连接臂720的一端与主体部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抵顶件760连接;所述连接臂720自主体部向远离所述压杆的表面的方向延伸。通过连接臂720的设置,使得作用力矩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有利于调整用户操作压杆的力度。连接臂720的延伸方向与安装筒310的长度方向相同,在利用现有空间的同时,可以通过调整连接臂720的长度,调整抵顶件760作用于滤芯350的位置。如此,准确的控制了抵顶件760作用于滤芯350的位置,达到最佳的抵顶效果。值得说明的是,所述压杆与所述中壳300转动连接的位置位于主体部上或者连接臂720上,以设置在主动上为例。
在一些实例中,为了提高抵顶的可靠性,所述压杆呈U形设置,两臂的端部均设置有抵顶件760。两抵顶件760相向延伸,并凸出于连接臂720设置。本实施例中两臂指的是U形压杆的两臂,通过在两臂上同时设置抵顶件760,有利于提高抵顶的可靠性。同时,通过将两抵顶件760相向延伸,使得抵接的部分延伸到两臂之间。而水路板500上,多个联排的水路接口511和滤芯350的管接头351都恰好位于两臂之间。如此,使得抵顶件760的作用点更加的接近于管接头351和水路接口511连接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压杆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所述中壳300组件还包括第一端座320,所述第一端座320设置于所述安装筒310具有开口311的一端;所述第一端座320上设置有供压杆安装的安装位。安装位包括安装凹槽,当压杆处于压紧滤芯350的状态时,压杆位于安装凹槽内。所述第一端座320上远离压杆转动连接的位置,设置有支撑所述压杆的支撑凸台。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简化压杆和抵顶件760的连接工艺,提高压杆的制造效率,所述压杆和抵顶件760一体成型设置。
压杆与水路板500的连接,参照图39至图44,
一种中壳300组件,包括:中壳300,所述中壳300具有安装筒310,所述安装筒310的一端具有开口311,所述安装筒310具有供滤芯350安装的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与开口311连通;水路板500,所述水路板500设置在所述安装筒310的一侧;压杆,所述压杆的一端与所述水路板500转动连接。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压杆与水路板500转动连接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即旋转轴的延伸方向有多种,如沿安装筒310的长度方向延伸,沿安装筒310的径向延伸等。为了便于对滤芯350进行压紧,以压杆与水路板500的转轴垂直于安装筒310的长度方向为例。压杆与水路板500连接的位置也可以有很多,如压杆直接连接在水路板500的本体上,也可以在水路板本体520上延伸出延伸臂530,压杆再和延伸臂530转动连接。具体地,所述水路板500包括水路板本体520,以及自所述水路板本体520向外延伸的延伸臂530;所述压杆与所述延伸臂530远离所述水路板本体520的一端转动连接。延伸臂530自水路板本体520的两侧向水路板500的一端延伸。其延伸方向与水路板500的连接管510的延伸方向相同。如此,既可以节约空间又可以将延伸臂530延伸至压杆需要连接的位置(安装筒310具有开口311的端部)。
水路板500固定连接在安装筒310上,具体的连接方式请参见上面的实施例。由于水路板500固定的安装在安装筒310上,使得压杆与水路板500连接后,也可以非常的稳定。在压杆压紧滤芯350时,由于压杆的一端与水路板500连接,使得压紧滤芯350时,滤芯350和水路板500的连接更加稳定;滤芯350和水路板500之间的连接处可承受更大的水压,提高了水路板500与压杆之间的结构可靠性。另外,在压杆撬起滤芯350时,抵顶件760可以更加的接近管接头351和水路接口511的连接处。
压杆与延伸臂530的连接方式有多种,以下面的实施例进行说明,所述延伸臂530远离所述水路板本体520的一端设置开设有第一销轴孔531,所述压杆上设置有第二销轴孔711,所述压杆和所述延伸臂530通过销轴转动连接。通过先设置第一销轴孔531和第二销轴孔711,再利用销轴来连接,避免了为销轴预留安装空间,有利于提高空间利用率和结构的紧凑性,同时,有利于简化延伸臂530与压杆的连接工艺,有利于快速的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销轴的安装,所述第一端座320对应所述延伸臂530的第一销轴孔531的位置,开设有供销轴穿过的避让口。
关于延伸臂530的安装,为了提高与压杆配合的紧凑性,所述延伸臂530沿所述中壳30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凸出于安装筒310具有所述开口311的一端。所述中壳300还包括第一端座320,所述第一端座320设置在所述安装筒310具有开口311的一端;所述第一端座320上开设有供所述延伸臂530穿过的过孔324,所述延伸臂530穿过所述过孔324。通过过孔324的设置,使得延伸臂530可以穿过过孔324而到达需要的位置,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空间进行延伸。
为了使连接管510和管接头351顺利对接,所述第一端座320上对应水路板500的连接管510开设有避让孔323,以供水路板500的连接管510穿过,或者供滤芯350的管接头351穿过。以水路板500的连接管510穿过避让孔323为例,便于用户看到管接头351和连接管510插接。
为了提高结构的紧凑性,充分的利用空间,所述压杆转动连接的位置具有避让缺口712,以供延伸臂530安装。延伸臂530穿过过孔324后延伸至压杆转动连接处的避让缺口712。所述避让缺口712的侧壁与第一端座320的内侧壁围合形成供延伸臂530的远离水路板本体520的端安装的空间。如此,既有利于保护延伸臂530,又充分利用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延伸臂530上具有镂空结构。镂空结构可以将压杆上的振动进行消耗,从而有利于对净水机的减振降噪。
压杆枢接的限位(限位保护)
所述中壳300组件与压杆转动连接的位置设置有限位结构532,压杆的转动端设置有定位结构717,所述限位结构532和定位结构717配合以限定所述压杆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限位结构532和定位结构717的设置,使得压杆打开后,转动至预设位置时限位结构532可以和定位结构717配合,以限制压杆倒转回原来的位置。如此,当用户打开压杆更换滤芯350时,压杆不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而自由掉落,如此,有利于提高滤芯350更换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其中,限位结构532和定位结构717的形式可以有很多,下面进行说明:
所述限位结构532包括限位筋,所述定位结构717包括定位筋,当压杆相对与中壳300组件转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定位筋和限位筋抵接。所述压杆的转动端具有避让缺口712以供延伸臂530的连接端安装,所述定位结构717设置于避让缺口712的侧壁,所述限位结构532设置于所述连接端。如此,在压杆和延伸臂530的配合充分利用空间的同时,也为限位结构532和定位结构717的设置提供空间。
所述中壳300还包括第一端座320,所述第一端座320设置在所述安装筒310具有开口311的一端;所述避让缺口712的侧壁与第一端座320的内侧壁围合形成供延伸臂530的连接端安装的空间。所述避让缺口712为半包围结构,限位结构532设置在连接端的外周壁,定位结构717设置在对应连接端外周壁的侧壁上。如此,使得限位筋和定位筋的设置形式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以限位筋和定位筋均沿销轴的长度方向设置为例。所述延伸臂530沿所述中壳30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凸出于安装筒310具有所述开口311的一端。所述中壳300还包括第一端座320,所述第一端座320设置在所述安装筒310具有开口311的一端;所述第一端座320上开设有供所述延伸臂530穿过的过孔324,所述延伸臂530穿过所述过孔324。如此设置,使得延伸臂530与压杆的壁并行设置,并且并行时的长度方向与销钉的长度方向垂直。使得定位筋和限位筋之间的配合更加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确保压杆不会自由落下伤到用户或者滤芯350,所述限位结构532的数量为多个,沿所述压杆转动端的转动周向排布,以使所述压杆具有多级限位。如此,即使其中一级的限位出现问题,压杆也不会完全自由落下,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中壳组件,用于净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筒,所述安装筒具有收容空间,所述安装筒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的开口;
第一端座,所述第一端座设置在所述安装筒设置有开口的一端;
所述第一端座上具有第一显示安装位以供显示板安装;
所述安装筒的一侧具有第二显示安装位以供显示板安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壳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显示安装位位于所述第一端座背对安装筒另一端的一侧;所述第二显示安装位沿所述安装筒的轴向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安装位包括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形成于第一端座上;
中壳组件包括第一显示板,所述第一显示板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
当中壳组件卧式设置时,所述显示板面向安装筒的一端显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组件还包括第二显示板和固定盒,所述第二显示板安装于所述第二显示安装位,所述固定盒设置于所述显示板的外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壳组件,其特征在于,当中壳组件立式设置时,所述固定盒的顶部形成有挡水筋;和/或,
所述固定盒背对所述第二显示板的侧面的侧边上形成有引流筋。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盒上开设有显示灯孔和/或按键孔;
所述固定盒背对所述第二显示板的侧面上,对应显示灯孔凸设形成有第一环形筋;和/或,
对应所述按键孔凸设形成有第二环形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灯孔之间、按键孔之间和显示灯孔和按键孔之间,三个位置中的任意一处或者多处设置有安装导向筋。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盒面向所述第二显示板的一侧,沿其侧边设置有若干的支撑筋。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盒面向所述安装筒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固定扣;和/或,
所述固定盒的一端设置有定位柱以于第二显示安装位上的定位孔配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筒上,靠近开口和第二显示安装位的位置设置有导流筋,所述导流筋自靠近开口的位置向远离所述第二显示安装位的方向延伸。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组件还包括第二端座,所述第二端座安装于所述安装筒远离第一端座的一端;
所述安装筒的一侧具有第一安装工位;
所述第一端座和/或第二端座上具有第二安装工位。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中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工位和第二显示安装位位于所述安装筒的同一侧;和/或,
所述第二安装工位与所述第一显示安装位分别位于所述安装筒的两端。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上靠近所述第二显示安装位的位置设置有第一线扣,沿安装筒的周向远离第一线扣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线扣;当中壳立式设置时,第二线扣低于第一线扣。
14.一种净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滤芯和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中壳组件;
所述滤芯安装于中壳组件的安装筒内。
CN201910307274.8A 2019-04-15 2019-04-15 中壳组件和净水机 Active CN1118217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07274.8A CN111821752B (zh) 2019-04-15 2019-04-15 中壳组件和净水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07274.8A CN111821752B (zh) 2019-04-15 2019-04-15 中壳组件和净水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21752A true CN111821752A (zh) 2020-10-27
CN111821752B CN111821752B (zh) 2022-05-20

Family

ID=72914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07274.8A Active CN111821752B (zh) 2019-04-15 2019-04-15 中壳组件和净水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21752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02313A1 (en) * 1998-09-11 2001-05-31 W.Vantoever James Fluidized radial flow bioreactor utilizing pellet media
CN201623291U (zh) * 2010-03-30 2010-11-03 合兴集团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车用连接器针座
US20110056891A1 (en) * 2009-09-09 2011-03-10 Water Missions International Transportable water treatment system and chlorinator
CN103157312A (zh) * 2013-03-21 2013-06-19 青岛海德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反冲洗过滤器专用滤芯
CN203375648U (zh) * 2013-06-28 2014-01-01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立式壳体装饰条结构和空调器
CN104556260A (zh) * 2013-10-23 2015-04-29 日东电工(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净水器
CN104843892A (zh) * 2015-05-22 2015-08-1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复合滤芯和具有其的净水机
CN205412327U (zh) * 2016-03-15 2016-08-03 新乡市利菲尔特滤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结分离器
CN105890816A (zh) * 2014-11-27 2016-08-24 宁波英寸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兼容水平和垂直进水方式的热量表
CN109019940A (zh) * 2018-10-26 2018-12-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净水机
CN208340715U (zh) * 2018-04-24 2019-01-08 天津滨海新区大港泰丰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化工设备反应釜
CN109272864A (zh) * 2018-10-26 2019-01-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板组件及具有其的净水机
CN208553364U (zh) * 2018-07-09 2019-03-0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净水设备
CN210237197U (zh) * 2019-04-15 2020-04-0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中壳组件和净水机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02313A1 (en) * 1998-09-11 2001-05-31 W.Vantoever James Fluidized radial flow bioreactor utilizing pellet media
US20110056891A1 (en) * 2009-09-09 2011-03-10 Water Missions International Transportable water treatment system and chlorinator
CN201623291U (zh) * 2010-03-30 2010-11-03 合兴集团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车用连接器针座
CN103157312A (zh) * 2013-03-21 2013-06-19 青岛海德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反冲洗过滤器专用滤芯
CN203375648U (zh) * 2013-06-28 2014-01-01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立式壳体装饰条结构和空调器
CN104556260A (zh) * 2013-10-23 2015-04-29 日东电工(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净水器
CN105890816A (zh) * 2014-11-27 2016-08-24 宁波英寸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兼容水平和垂直进水方式的热量表
CN104843892A (zh) * 2015-05-22 2015-08-1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复合滤芯和具有其的净水机
CN205412327U (zh) * 2016-03-15 2016-08-03 新乡市利菲尔特滤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结分离器
CN208340715U (zh) * 2018-04-24 2019-01-08 天津滨海新区大港泰丰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化工设备反应釜
CN208553364U (zh) * 2018-07-09 2019-03-0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净水设备
CN109019940A (zh) * 2018-10-26 2018-12-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净水机
CN109272864A (zh) * 2018-10-26 2019-01-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板组件及具有其的净水机
CN210237197U (zh) * 2019-04-15 2020-04-0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中壳组件和净水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21752B (zh) 2022-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48510U (zh) 中壳组件和净水机
CN210237197U (zh) 中壳组件和净水机
CN210528494U (zh) 中壳和净水机
CN210237196U (zh) 水路转接件、水路板组件以及水处理设备
CN210048509U (zh) 净水机
CN210048511U (zh) 压杆组件、中壳组件和净水机
CN111821752B (zh) 中壳组件和净水机
CN209923057U (zh) 净水机
CN111825129B (zh) 中壳和净水机
CN210127106U (zh) 净水机
CN210528534U (zh) 净水机
CN210048529U (zh) 净水机
CN210048508U (zh) 中壳组件和净水机
CN210048528U (zh) 净水机
CN111825162B (zh) 净水机
CN111825161B (zh) 净水机
CN111825163B (zh) 净水机
CN111825128B (zh) 中壳组件和净水机
CN111825131B (zh) 中壳组件和净水机
CN111825165B (zh) 净水机
CN209752356U (zh) 一种滤芯组件及净水机
CN111821753B (zh) 压杆组件、中壳组件和净水机
CN107321041B (zh) 一种方便更换滤芯的净水器
CN111825166A (zh) 净水机
CN111825164A (zh) 净水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