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21573A - Mr-2型磁进动抗病毒仪 - Google Patents

Mr-2型磁进动抗病毒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21573A
CN111821573A CN202010661946.8A CN202010661946A CN111821573A CN 111821573 A CN111821573 A CN 111821573A CN 202010661946 A CN202010661946 A CN 202010661946A CN 111821573 A CN111821573 A CN 1118215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pin
wave
antiviral
excitation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6194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殷瑞
殷茗
丛士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66194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2157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215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215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2/00Magnetotherapy
    • A61N2/02Magnetotherapy using magnetic fields produced by coils, including single turn loops or electromagne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agnetic Treatmen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MR‑2型磁进动抗病毒仪,不用针、不用药、不用手术刀、不用放射线,仅用特殊结构,强度不超过20高斯的弱磁场,且线圈距离人体30厘米以外,进行抗病毒预防和治疗的电子仪器。治疗机理是基于旋转相对论确认的临界筒效应,用磁进动分解氧自由基的原子核所释放的能量杀灭病毒。不仅有广谱抗病毒效果,而且不伤害正常组织。设备由激磁电流发生仪和同一骨架上的三组线圈组成,总重不过1公斤,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不需任何医护基础,居家就可自我防治,实为家用医疗保健电器之首选,必将成为人类战胜病毒的利器。

Description

MR-2型磁进动抗病毒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医疗保健领域,但既不同于西医,也不同于中医。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的免疫机制会产生大量的过氧化自由基对其氧化,此为对病毒的一次杀伤。用特殊结构的弱磁场使此氧化物中氧核的8个质子产生进动,此进动可使质子间强相互作用的引力变为斥力,质子互相排开,氧核破碎,释放出的能量对周围组织(病毒)进行二次杀灭。
背景技术
本发明虽然也是一种(物)理(治)疗仪器,但它是通过分解氧自由基的原子核来杀灭病毒,这和其它类型的理疗设备完全不同。这是基于申请人所提出的旋转相对论理论。和本发明有关的理论内容如下:
1.当代物理学界不知道当半径ρ大于临界半径ρc=c/ω时,线速度v和角速度ω的关系不再是v=ρω而是v=c2/(ρω),它是小于光速c的。从而错误地认为带电粒子的自旋不是转动,放弃了用相对论来研究粒子世界,以至半个多世纪来粒子物理的研究没有突破性进展。
2.当代物理学界不知道每个旋转都有自己的临界筒效应:具体表现就是:在临界筒内外许多物理量(能量,质量,动量,作用力等等)是反号的。
3.实验室系中所有的带电粒子都在自旋,根本没有静止的带电粒子,也不存在静电力。仅在和粒子同步旋转的自旋参考系中,带电粒子才真正静止,它对其它带电粒子的作用力才是真正的静电力。而且此真正的静电力和库仑力是反向的。即同性相吸、异性相斥。
4.以上内容曾发表在2000年10月的强子杂志(Hadronic Journal)中,该杂志主编Santili认为是20世纪后半叶最重要的发现之一。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申请人终于在2019年用简单的实验证实了临界筒效应的存在:电极接高压电源的负输出端使电极带有大量无位移(但在自旋)的电子,则电子对带负电的墨水的作用力为库仑斥力,附图1a,b,c,d,e顺序地给出了墨水在电极排斥下的运动轨迹。但给电极加1300高斯的外磁场,使其上的电子产生临界半径为1.37cm的进动后,则带负电的碳素墨水在1.37cm之内受其斥力,在1.37cm之外则受其引力,如附图1f,g,h,i,j所示。
发明内容
氧自由基对生物细胞分子的氧化既是多种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因,又是癌变和病毒感染对人体组织造成伤害的原因。从氧化了的生物分子中除掉过氧化自由基就可用来治疗包括心梗,脑梗,癌症,病毒感染在内的多种疾病。申请人基于对旋转相对论的研究,提出了下面的方法来分解氧自由基。
氧核内有8个质子,为了便于理解申请人这里看其中两个质子间的相互作用。每个质子有自旋,电荷的自旋会产生磁场,此磁场会使另一个质子产生进动,不妨称之为内磁进动。自旋的临界半径约为0.7674×10-13cm,内磁进动的临界半径约为0.9999×10-13cm。据旋转的临界筒效应可知:二质子均在对方的自旋临界筒内时互相吸引,在自旋临界筒和内磁进动临界筒之间时为斥力,在对方内磁进动临界筒之外时又变为引力。特别是在内磁进动临界筒之外的10-16cm的范围内,此引力比静电力强百倍,这就是维系原子核稳定的强相互作用的本质。氧核内的8个质子都在自旋,彼此之间又互相吸引,这又会产生8质子体系的体系进动,其转轴穿过8质子体系的质心(而不是某个质子),临界半径约为1.7×10-13cm。
一般情况下,各质子的自旋轴(同时也是内磁进动轴)的指向无明显的相关性,但若加入外磁场,各质子的自旋轴将经过一个进动过程转到和外磁场平行,这就使各质子的自旋轴彼此也互相平行了。称此外加磁场为主场。此后再加入方波形的射频磁场,则各质子的自旋轴都以射频场方向为轴进动,带动自旋和内磁进动的临界筒一起旋转,每转一周,各质子的位置将从另一质子内磁进动的临界筒外变到筒内再变回筒外,彼此间的引力将变为斥力再变回引力,质子间的距离将被拉开再推回,如附图2所示。能否在下周的拉开前回到原位,取决于氧核所处的环境,即周围组织的弛豫时间常数。若此引力能在下一周变成斥力前使质子间距复原(弛豫时间短),则无论射频场持续多久都不会造成氧核分解。反之,每进动一周质子间距就有拉开,多周期里间距拉开的积累,最终会使质子进到体系进动的临界筒之外,则质子间永为库仑斥力,彼此排斥开,氧核被分解。其所释放出的能量将使其所在位置的组织变成细细的黑灰色粉末。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的弛豫时间有成倍的差距,正是利用了此差距,可以在不影响正常组织的前提下治疗多种疾病。这一特点不仅在细胞、动物实验中而且在临床实验中都充分得到了证明。
本发明为MR-2型磁进动抗病毒仪,其中,M:Main field(主场)的字头,R:RadioFrequency field(射频场)的字头,-1是治癌仪,-2是抗病毒仪,如附图10所示,它由激磁电流发生仪和线圈组合两个部件组成:
所述激磁电流发生仪的作用是:产生主场激磁电流和射频场激磁电流;主场激磁电流表达式为:i=[0.3cos(2πf1t)+0.1cos(2πf2t)]A,f1=(1430±100)Hz,f2=(21±2)Hz;射频场为方波激磁电流,频率为(0.8±0.08)MHz;幅度(峰值):(50±5)mA。
所述线圈组合的作用是把激磁电流转换成所需的主磁场和射频磁场;
主场线圈参数具体为:在直径为9±1厘米、长度为2.5~10厘米的筒形骨架上用单线平绕的方式绕线,圈数为250±10圈、线径为0.2~0.5毫米;
射频场线圈参数具体为:在直径为9±1厘米、长度为2.5~10厘米的筒形骨架上用双线并绕的方式绕线,圈数为2×(17±1)圈,线径为0.2~0.5毫米。
激磁电流发生仪和线圈组合之间用6股排线或6芯电缆线连接,为便于携带,连接线一端焊在2×3平方厘米接线板的6条转接线上,每条转接线又分别焊接着3组线圈的6个引出端;转接板用塑料螺钉和螺母固定在筒形骨架内,6股排线的另一端则用9芯插头和固定在激磁电流发生仪面板上的9芯插座相连。如附图10所示。
可以有多种方法产生所需的激磁电流:数字式的或模拟式的,集成电路的或分立元件的等等。只要产生的激磁电流的频率和幅度在上述给定的范围内,都会有抗病毒的功效,因此都是本发明所需的保护内容。需要说明的是最佳参数和地磁场有关,因此不同地区需在实用中优化,这要求电路设计时需考虑频率和幅度的可调性。为了便于对电子电路不熟悉的用户也能了解本发明,这里给出一种数字和模拟混用,集成和分立元件也混用,以简单实用为主要目标的实现方案,而此方案也正是MR-2型机所采用的。此方案的激磁电流发生仪由4个单元组成:1)电源.2)主波产生(B(blue)波和W(white)波产生及混合)及功率放大.3)RF方波产生和功率放大。4)面板的接口和工作显示。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电源:220V交流电经带插头的电源线焊接在激磁电流发生仪后面板的开关上,开关另两个触点经导线、三针插接件及电路板上的焊线与10瓦220V/15V的变压器的初级相连。变压器次级接集成整流桥(2W10)的两个交流输入端做全波整流,整流输出经25V1000μF电容滤波,再经集成稳压电路(7815和78L08)给出15.7V和8V直流电压供后继电路使用,如图8a所示。
主波(B波和W波)产生和混和电路:主波由f1和f2两个不同频率的正弦波(分别称为B和W波)以3:1的比例混合而成。用模拟集成的四运放芯片LM324组成两个三点振荡器分别产生B波和W波;用双运放芯片LM358组成加法器和倒相器完成BW波的混合并给出双相输出,如图8b所示。
BW波功率放大:用两个模拟集成功放电路芯片LM386对双相的BW波分别放大,再以推挽方式(经9针插接件和6芯排线)和主场线圈的两端相连,为主场线圈供出由BW波组成的主场激磁电流。为了对主场进行监测,LM386输出端和线圈输入端之间串联一个采样电阻、限流电阻与发光二极管组成的显示电路装在面板上。设备正常工作时,发光管会随着主场强弱的变化而闪烁如图9所示。
RF方波产生和功率放大:采用数字集成芯片CD4093产生空度比为1:1的RF方波及其倒相波。二者各用一只2N2222三极管接成射极跟随器做功率放大,产生出50mA的双向方波电流,经9针插接件和6芯排线分别与两组RF线圈相连,连接方式仍是锡焊。为了对RF场进行监测,2N2222的射极用R-L-r方式接地:其中R=r=150欧姆,L为一路RF线圈。R装在底板内,r装在面板上。r两端并联发光管D(和限流电阻k)即可对RF场进行监测:正常工作时,装在面板上的发光管点亮且亮度保持不变。如图8c和图9所示。
面板布局和接口连线:底板上产生的M波和RF激磁信号经5针插座和插头连线连到面板上。5针插头各针所传信号依次是:
1针M波,2针地线,3针倒相的M波,4针RF波,5针倒相的RF波。1针的M波连接在采样电阻P和发光管负极相连的焊盘上。2针的地线连接在面板的地线框中。3针的倒相M波,4针的RF和5针的倒相RF分别焊接在9芯插座的第3,第1,第4三个引线端口,经9芯插头和6股排线分别和M线圈,RF线圈,反RF线圈的输入端相连。各线圈的输出端则经6股排线和9芯插头接到9芯插座的第2,第9,第5三个引线端口。其中第9,第5两端口又各经电阻r=150欧姆接地,完成了射随输出的R(底板内)-L-r连接。这种连接时,显示电路对激发电流的影响最小。底板输出1针的M波经采样电阻P=10欧姆连在9芯插座第2端口,再经插头、排线连在主场线圈的输入端。线圈的输出端又经排线、插头返回连在9芯插座的第3端口,再连到底板5针输出插头第3针的M倒相波上,构成了对主场线圈的推挽式激发。如附图9所示。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在于:设备简单,造价低廉,便于普及推广。操作方便,使用安全,不需要有医学专业知识,居家就可自我使用。不仅大大节省了医疗资源,而且便于早防早治。再加上治疗的机理是清除氧自由基,这不仅对人体无害,反而对健康有益,可作为保健仪器长期使用。
附图说明
图1a、b、c、d、e为无进动的自旋电子对负电荷呈现库仑斥力(箭头指电极位置)。
图1f、g、h、i、j为有进动时临界半径(虚线)内为斥力,外为引力。
图2磁进动造成二质子间相吸、相斥交替变化。
图3a是居家治疗的坐式使用模式。
图3b是居家治疗的卧式使用模式。
图4是磁进动疗法治疗肺转移癌的试验结果。
图5a和图5b是磁进动疗法治疗下颌骨转移癌的试验结果。
图6a、图6b、图6c是磁进动疗法治疗癌性脑积液的试验结果。
图7是MR-2型磁进动抗病毒仪的组成示意图。
图8a是电源单元示意图。
图8b是主场激发电流产生单元示意图。
图8c是RF场激发电流产生单元示意图。
图9是面板布局和接口连线图。
图10是MR-2型磁进动抗病毒仪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7,分为如下步骤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1.线圈连接线的9芯插头插入仪器面板上的9芯插座中,并拧紧固定螺钉。(固定在某地--比如家中或办公室中--使用时,此插接件可长期处于连接状态,无需断开)
2.电源插头插入220v50Hz的供电插座。
3.射频激发场比地磁场强不了多少,所以线圈轴需平行或垂直地磁轴(正南北方向或正东西方向)摆放,或垂直于地面吊起,并距体表30厘米以外,线圈和体表之间不允许有任何铁磁物质(一个铁图钉都不行)。请注意:射频场越强,磁进动的转速越快,质子间互斥的时间越短,氧核越不容易被分解,疗效就越差。但射频场太弱时,会被地磁所干扰,也会影响疗效。线圈按要求摆放会减少地磁的影响。
4.治病毒性肺炎或流感时,线圈轴对准患者喉结,则头,面和肺都在有效治疗范围内。治疗艾滋病毒感染时,线圈轴对准头顶正中(百会穴)。治疗病毒性肝炎时,线圈轴对准肝区。
5.上压仪器后面板的电源开关,面板上三个指示灯亮,即开始治疗。受治者可处于任意状态:工作、学习、休闲、睡眠等等。使用结束后,下压电源开关,指示灯灭,治疗结束。
6.使用时间视病情而定:预防用每天1次1小时即够;治疗流感,每天2次每次1小时;治疗肺炎和艾滋:轻症:每天三次每次1小时,重症:每天三次每次2--3小时,危症:24小时连续使用(注意:仪器散热需良好)。
图3a和图3b给出了乳腺癌患者居家治疗的两种模式:图3a为坐式(仪器和小线圈在图的左上角);图3b为卧式,长方盒是激磁电流发生仪,大圆筒是线圈组合。打开电源开关就可进行治疗。设备的使用就是如此简单。图4a所示是一64岁肺癌患者治疗前35天时的胸片。图4b图是治疗前20天时的胸片,此时支气管转移造成整个左肺已不张。此后患者情况日益危重:躺、坐都不能呼吸而休克,只能半躺半坐维持一丝呼吸,且随时都有窒息的可能。治疗三天后患者不仅恢复了正常呼吸,而且可以在花园散步。图4c图是一周治疗结束时的胸片;左肺已明显恢复了呼吸功能。图4d图是治疗结束一个月后的胸片,形态比治疗结束时更好。病毒性肺炎致死的原因之一是窒息,正是治疗癌性“白肺”的这种效果使我们坚信磁进动疗法定能成为抗病毒之利器。图5a和图5b给出了下颌骨转移癌患者居家治疗一个月前后病灶的变化。明显可见肿块缩小,大面积癌性溃疡愈合结痂,疗效显著。更值得注意的是:没有癌变的组织虽也经受了同样时间的磁进动治疗,但却没有任何变化(比如最为敏感的粘膜组织嘴唇和鼻腔都无变化)。为了进一步证明磁进动疗法不伤及正常组织,这里再给出一例:图6a、图6b及图6c是脑癌破溃出血急诊抢救后遗留下大量脑积液,用磁进动疗法做康复的CT片。图6a是治疗前的影像,积液明显可见;图6b是磁进动治疗一个月时的影像,部分积液已经消除,此时患者生活(穿衣吃饭走路说话)均已恢复正常,但颅内仍有积液,继续做了磁进动治疗。图6c是治疗三个月时的影像:积液基本清除,原积液所占位置变成了空腔。与此同时正常的脑组织却没有任何变化,这充分表明这种疗法只杀病变而不影响正常组织。正是有此特点,这种疗法不仅可以用作治疗,而且可以用于预防,再加上设备轻便,操作简单,居家就可使用。只要家中有台设备,就可在不改变正常生活工作学习节奏的前提下做有效的防治,这必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现有的医疗模式。

Claims (10)

1.一种MR-2型磁进动抗病毒仪,其特征在于:M代表Main field,即主场,R代表RadioFrequency field,即射频场;-2代表抗病毒仪;它由激磁电流发生仪和线圈组合两个部件组成:所述激磁电流发生仪产生主场激磁电流和射频场激磁电流;所述线圈组合是把激磁电流转换成所需的主磁场和射频磁场;其中,主场激磁电流表达式为:i=[0.3cos(2πf1t)+0.1cos(2πf2t)]A,f1=(1430±100)Hz,f2=(21±2)Hz;射频场为方波激磁电流,频率为(0.8±0.08)MHz;幅度(峰值):(50±5)m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R-2型磁进动抗病毒仪,其特征在于:主磁场线圈参数具体为:在直径为9±1厘米、长度为2.5~10厘米的筒形骨架上用单线平绕的方式绕线,圈数为250±10圈、线径为0.2~0.5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R-2型磁进动抗病毒仪,其特征在于:射频场线圈参数具体为:在直径为9±1厘米、长度为2.5~10厘米的筒形骨架上用双线并绕的方式绕线,圈数为2×(17±1)圈,线径为0.2~0.5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R-2型磁进动抗病毒仪,其特征在于:激磁电流发生仪和线圈组合之间用6股排线或6芯电缆线连接,为便于携带,连接线一端焊在2×3平方厘米接线板的6条转接线上,每条转接线又分别焊接着3组线圈的6个引出端;转接板用塑料螺钉和螺母固定在筒形骨架内,6股排线的另一端则用9芯插头和固定在激磁电流发生仪面板上的9芯插座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R-2型磁进动抗病毒仪,其特征在于:激磁电流发生仪由4个单元组成:包括电源、主波产生及功率放大、RF方波产生和功率放大及面板布局和接口连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MR-2型磁进动抗病毒仪,其特征在于:电源为:220V交流电经带插头的电源线焊接在激磁电流发生仪后面板的开关上,开关另两个触点经导线、三针插接件及电路板上的焊线与10瓦220V/15V的变压器相连;变压器次级接集成整流桥的两个交流输入端做全波整流,整流输出经25V1000μF电容滤波,再经集成稳压电路给出15.7V和8V直流电压供后继电路使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MR-2型磁进动抗病毒仪,其特征在于:主波产生及功率放大为:主波由f1和f2两个不同频率的正弦波,分别称为B和W波,以3:1的比例混合而成;用模拟集成的四运放芯片LM324组成两个三点振荡器分别产生B波和W波;用双运放芯片LM358组成加法器和倒相器完成BW波的混合并给出双相输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MR-2型磁进动抗病毒仪,其特征在于:BW波功率放大为:用两个模拟集成功放电路芯片LM386对双相的BW波分别放大,再和线圈的两端相连,为线圈供出由BW波组成的主场激磁电流;为了对主场进行监测,LM386输出端和线圈输入端之间串联一个采样电阻、限流电阻与发光二极管组成的显示电路装在面板上;设备正常工作时,发光管会随着主场强弱的变化而闪烁。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MR-2型磁进动抗病毒仪,其特征在于:RF方波产生和功率放大为:采用数字集成芯片CD4093产生空度比为1:1的RF方波及其倒相波;二者各用一只2N2222三极管接成射极跟随器做功率放大,产生出50mA的双向方波电流,经9针插接件和6芯排线分别与两组RF线圈相连,连接方式是锡焊;为了对RF场进行监测,2N2222的射极用R-L-r方式接地:其中,R=r=150欧姆,L为一路RF线圈;R装在底板内,r装在面板上;r两端并联发光管D和限流电阻k即可对RF场进行监测:正常工作时,装在面板上的发光管点亮且亮度保持不变。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MR-2型磁进动抗病毒仪,其特征在于:
面板布局和接口连线为:底板上产生的M波和RF激磁信号经5针插座和插头连线连到面板上;5针插头各针所传信号依次是:
1针M波,2针地线,3针倒相的M波,4针RF波,5针倒相的RF波;1针的M波连接在采样电阻P和发光管负极相连的焊盘上;2针的地线连接在面板的地线框中;3针的倒相M波,4针的RF和5针的倒相RF分别焊接在9芯插座的第3、第1和第4三个引线端口,经9芯插头和6股排线分别和M线圈,RF线圈,反RF线圈的输入端相连;线圈的输出端则经6股排线和9芯插头接到9芯插座的第2、第9和第5三个引线端口;其中,第9和第5两端口又各经电阻r=150欧姆接地,完成了射随输出的R-L-r连接;这种连接时,显示电路对激发电流的影响小;底板输出1针的M波经采样电阻P=10欧姆连在9芯插座第2端口,再经插头、排线连在线圈的输入端;线圈的输出端又经排线、插头返回连在9芯插座的第3端口,再连到底板5针输出插头第3针的M倒相波上,构成了对线圈的推挽式激发。
CN202010661946.8A 2020-07-10 2020-07-10 Mr-2型磁进动抗病毒仪 Pending CN1118215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61946.8A CN111821573A (zh) 2020-07-10 2020-07-10 Mr-2型磁进动抗病毒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61946.8A CN111821573A (zh) 2020-07-10 2020-07-10 Mr-2型磁进动抗病毒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21573A true CN111821573A (zh) 2020-10-27

Family

ID=72899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61946.8A Pending CN111821573A (zh) 2020-07-10 2020-07-10 Mr-2型磁进动抗病毒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2157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35156B2 (en) Digital electromagnetic pulse generator
CN111821573A (zh) Mr-2型磁进动抗病毒仪
CN204932608U (zh) 一种便携式可穿戴磁共振理疗保健设备
CN114247056A (zh) Mr-1型磁共振治癌仪
EP1161967A1 (en) Electromedical treatment applicator
Tousey Medical Electricity and Röntgen Rays: With Chapters on Phototherapy and Radium
CN102512761A (zh) 可调节的低刺激调节机体电磁场生物效应的治疗仪
CN1020858C (zh) 糖尿病治疗仪
Tousey Medical Electricity, Röntgen Rays and Radium: With a Practical Chapter on Phototherapy
CN85205738U (zh) 振动式按摩磁疗器
US6397103B1 (en) Apparatus for the emission of a combined flow of electrons and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s
Giuliani et al. New perspectives of bioelectromagnetics in biology and in medicine: DNA spectra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RU208972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омплексной терапии
Dugan Hand-book of electro-therapeutics
CN1155420C (zh) 电变量检查治疗机
RU2045294C1 (ru) Стимулятор
RU2190433C2 (ru) Микроэлектро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физиотерапевтического лечения патологий во внутренних полостях тела
CN1064816A (zh) 高频磁效应治疗仪
RU1818106C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аэроионотерапии
CN1063048A (zh) 场致通络电子理疗方法及理疗仪
JPS61104193A (ja) 陰イオン発生扇風機
KR200308256Y1 (ko) 초저주파 치료장치
CN116096329A (zh) 通过能量场恢复健康的装置和方法
AU652129B2 (en) Treatment of living bodies
CN109771253A (zh) 一种磁振磁电治疗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