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17378B - 充电器、数据线和充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充电器、数据线和充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17378B
CN111817378B CN202010673740.7A CN202010673740A CN111817378B CN 111817378 B CN111817378 B CN 111817378B CN 202010673740 A CN202010673740 A CN 202010673740A CN 111817378 B CN111817378 B CN 1118173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signal
module
charger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7374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17378A (zh
Inventor
罗征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7374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173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173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173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173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173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 G06F13/428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serial bus, e.g. I2C bus, SPI bu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 H01R13/6691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with built-in signall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45Authentication, i.e. circuits for checking compatibility between one component, e.g. a battery or a battery charger, and another component, e.g. a power sour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充电器、数据线和充电设备,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其中,充电器,包括:第一Type‑A接口、第一信号耦合模块、PD充电处理模块和非PD充电处理模块;第一Type‑A接口包括:VBUS引脚,第一信号耦合模块与VBUS引脚以及PD充电处理模块连接;第一信号耦合模块用于将PD充电处理模块输出的CC信号耦合经VBUS引脚传输;第一信号耦合模块还用于获取经VBUS引脚传输的CC信号,并传输至PD充电处理模块;其中,在所述充电器通过数据线与待充电设备连接的情况下,所述PD充电处理模块能够基于经第一信号耦合模块和VBUS引脚传输的CC信号对待充电设备进行PD充电。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使充电器与具有Type‑A接口的数据线连接,并支持PD充电功能。

Description

充电器、数据线和充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器、数据线和充电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快速充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电力输送(Power Delivery,PD)协议进行快速充电,为支持PD协议充电的充电器需要采用CC信号线进行通信,该支持PD协议充电的充电器通常采用第三标准(Type-C)接口,并搭配Type-C to Type-C的数据线。对于采用第一标准(Type-A或者Standard-A)接口的数据线,其通过D+/D-信号线进行通信,不能够支持PD协议充电,从而使得常规的数据线上的Type-A接口不支持PD协议充电。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电器、数据线和充电设备,能够解决具有Type-A接口的数据线不支持PD协议充电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器,包括:第一Type-A接口、第一信号耦合模块、PD充电处理模块和非PD充电处理模块;
所述第一Type-A接口包括:VBUS引脚、数据引脚和GND引脚,所述第一信号耦合模块与所述VBUS引脚以及所述PD充电处理模块连接,所述非PD充电处理模块与所述数据引脚连接;
所述第一信号耦合模块用于将所述PD充电处理模块输出的CC信号耦合经所述VBUS引脚传输;所述第一信号耦合模块还用于获取经所述VBUS引脚传输的CC信号,并传输至所述PD充电处理模块;
其中,在所述充电器通过数据线与待充电设备连接的情况下,所述PD充电处理模块基于经所述第一信号耦合模块和所述VBUS引脚传输的CC信号对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PD充电,或者,所述非PD充电处理模块基于经所述数据引脚传输的通信信号对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非PD充电。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线,包括:第二Type-A接口、Type-C接口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Type-A接口和所述Type-C接口之间的线缆;
所述第二Type-A接口和所述Type-C接口均包括VBUS引脚、数据引脚和GND引脚,且所述第二Type-A接口和所述Type-C接口中的VBUS引脚、数据引脚和GND引脚一一对应连接,所述Type-C接口还包括第一CC引脚;
所述数据线中还设置有第二信号耦合模块,所述第二信号耦合模块与所述Type-C接口中的VBUS引脚以及所述第一CC引脚连接;
其中,在所述数据线分别连接充电器和待充电设备时,所述第二信号耦合模块用于获取经所述VBUS引脚传输CC信号,并经所述第一CC引脚传输至所述待充电设备,所述第二信号耦合模块还用于将所述待充电设备经所述第一CC引脚输出的CC信号耦合经所述VBUS引脚传输。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设备,包括:充电器和数据线,所述数据线为第二方面所述的数据线;
在所述数据线包括第三信号耦合模块和第二CC引脚的情况下,所述充电器包括第三Type-A接口、PD充电处理模块和非PD充电处理模块,所述第三Type-A接口中设置有第三CC引脚、VBUS引脚、数据引脚和GND引脚,所述第三CC引脚与所述第二CC引脚连接,且所述第三Type-A接口和所述Type-A接口中的VBUS引脚、数据引脚和GND引脚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三CC引脚与所述PD充电处理模块连接,所述数据引脚与所述非PD充电处理模块连接;
在所述数据线不包括第三信号耦合模块和第二CC引脚的情况下,所述充电器为第一方面所述的充电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包括:第一Type-A接口、第一信号耦合模块、PD充电处理模块,在充电器能够通过具有Type-A接口的数据线与待充电设备连接,在第一信号耦合模块将PD充电处理模块输出的CC信号耦合,以经VBUS引脚传输时,数据线或者待充电设备能够经VBUS引脚获取到该CC信号,并通过解析获取其携带的PD充电协商信息;另外,数据线或者待充电设备同样可以将待充电设备输出的携带有PD充电协商信息的CC信号耦合,以VBUS引脚上传输,此时,第一信号耦合模块经VBUS引脚获取该待充电设备输出的CC信号,并传输至PD充电处理模块,这样,使得PD充电处理模块能够通过在该数据线内的VBUS走线上传输的耦合信号与待充电设备进行CC通信,从而实现PD充电协商信息的传输,进而实现了PD充电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充电设备的结构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充电器的结构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数据线的结构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充电设备的结构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充电器的结构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数据线的结构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数据线中Type-A接口的引脚定义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充电器中Type-A接口的引脚定义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数据线和充电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请同时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充电设备的结构;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充电器的结构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数据线的结构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设备包括充电器1和数据线2。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中所示的第一种充电设备包括充电器1和数据线2,该充电器1可以是如图2中所示的第一种充电器,此时,数据线2可以是如图3中所示的第一种数据线,该第一种数据线与第一种充电器之间通过Type-A接口连接。且本实施方式中,上述该Type-A接口可以与现有技术中的Type-A接口的结构相同。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中所示的第二种充电设备包括充电器41和数据线42,该充电器41可以是如图5中所示的第二种充电器,此时,数据线42可以是如图6中所示的第二种数据线,该第二种数据线与第二种充电器之间通过Type-A接口连接。且与现有技术中的Type-A接口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中的该Type-A接口中还包括CC引脚。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的充电器1,包括:第一Type-A接口11、第一信号耦合模块12、PD充电处理模块13和非PD充电处理模块14;
第一Type-A接口11包括:VBUS引脚、数据引脚和GND引脚,第一信号耦合模块12与VBUS引脚以及PD充电处理模块13连接,非PD充电处理模块14与所述数据引脚连接;
第一信号耦合模块12用于将PD充电处理模块13输出的CC信号耦合经VBUS引脚传输;第一信号耦合模块12还用于获取经VBUS引脚传输CC信号,并传输至PD充电处理模块13;
其中,在充电器1通过数据线2与待充电设备连接的情况下,PD充电处理模块13基于经第一信号耦合模块12和VBUS引脚传输的CC信号对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PD充电,或者,非PD充电处理模块14基于经所述数据引脚传输的通信信号对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非PD充电。
其中,第一信号耦合模块12获取经VBUS引脚传输CC信号,可以是:第一信号耦合模块12经VBUS引脚获取待充电设备输出的CC信号,且该待充电设备输出的CC信号经数据线2或者待充电设备内的信号耦合模块耦合,以经VBUS引脚传输。
在具体实施中,上述数据引脚可以是用于传输数据的信号传输引脚。且上述非PD充电处理模块14可以理解为:经数据引脚上传输的通信信号与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协商的充电模块。例如:数据引脚包括D+引脚和D-引脚,此时,PD充电处理模块14也可以称之为:D+/D-充电处理模块,该非PD充电处理单元14支持经D+引脚和D-引脚传输的通信信号的通信协议。
具体的,上述经D+引脚和D-引脚传输的通信信号的通信协议可以包括预设通信协议(或者还可以称之为:私用通信协议或者特殊通信协议)和通用通信协议(或者还可以称之为:常规D+/D-通信协议)。
在应用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设备与标配的待充电设备连接时,充电设备能够基于预设通信协议与标配的待充电设备进行非PD充电协商通信,其中,标配的待充电设备内也配置有上述预设通信协议。
在应用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设备与常规的待充电设备连接时,充电设备能够基于通用通信协议与常规的待充电设备进行非PD充电协商通信,其中,常规的待充电设备与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待充电设备相同,其中配置有通用通信协议,在此不再赘述。
当然,上述数据引脚还可以是其他信号传输引脚,例如:第三代通用串口总线(USB3.0)中的RX引脚和TX引脚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为便于说明,如图1至图6所示实施例中,以数据引脚包括D+引脚和D-引脚为例进行举例说明。
在具体实施中,上述在充电器1通过数据线与待充电设备连接的情况下,PD充电处理模块13基于经第一信号耦合模块12和VBUS引脚传输的CC信号对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PD充电,或者,非PD充电处理模块14基于经D+引脚和D-引脚传输的通信信号对待充电设备进行非PD充电,可以理解为:在充电器1通过数据线与待充电设备连接的情况下,PD充电处理模块13经第一信号耦合模块12和VBUS引脚传输的CC信号,以通过该CC信号与待充电设备进行PD充电握手,在PD充电握手失败的情况下,启动非PD充电处理模块14,以使非PD充电处理模块14基于经D+引脚和D-引脚传输的通信信号对待充电设备进行非PD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同一时间内,上述非PD充电处理模块14和PD充电处理模块13中仅有一个启动,未启动的一个可以处于高阻输入状态。
另外,上述第一信号耦合模块12用于将CC信号转化为可在VBUS引脚上传输的电信号。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信号耦合模块12包括第一信号处理单元(未图示)和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单元连接的第一耦合单元(未图示),所述第一耦合单元与所述VBUS引脚耦合连接,所述第一信号处理单元与所述PD充电处理模块13连接。
在工作中,所述第一耦合单元用于获取经所述VBUS引脚传输的CC信号,所述第一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耦合单元获取到的CC信号进行放大和整形处理,所述PD充电处理模块基于所述放大和整形处理后的CC信号执行PD充电功能;
所述第一信号处理单元还用于对所述PD充电处理模块13输出的CC信号进行衰减处理,所述第一耦合单元还用于将所述衰减处理后的CC信号耦合至经所述VBUS引脚传输。
其中,所述第一耦合单元与所述VBUS引脚耦合连接,可以是:第一耦合单元与所述VBUS引脚直接连接,以将CC信号耦合至经VBUS引脚传输,并能够获取待充电设备输出并经VBUS引脚传输的CC信号。或者,所述第一耦合单元与所述VBUS引脚耦合连接,还可以是:第一耦合单元与所述VBUS引脚之间为能量耦合连接关系,例如:光电耦合,电感耦合等,其同样能够实现将CC信号耦合至经VBUS引脚传输,并能够获取待充电设备输出并经VBUS引脚传输的CC信号。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耦合单元在将CC信号耦合至VBUS引脚上传输之前,还通过第一信号处理单元将CC信号进行衰减处理,以使在将CC信号耦合至VBUS引脚上后,VBUS引脚上传输的电信号值小于或者等于VBUS引脚的额定最高电压。
另外,第一耦合单元在获取到VBUS引脚上传输的CC信号后,还通过第一信号处理单元将CC信号进行放大和整形处理,以使传输到PD充电处理模块13的CC信号能够被PD充电处理模块13识别。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中,上述充电器1还可以通过常规的数据线与标配的待充电设备连接,且该标配的待充电设备内设置有与VBUS引脚连接的信号耦合模块,该信号耦合模块的结构和功能与第二信号耦合模块24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第二信号耦合模块24连接于VBUS引脚和CC引脚之间,而标配的待充电设备的信号耦合模块连接于VBUS引脚和标配的待充电设备内的充电模块之间,在此对待充电设备的信号耦合模块的结构和工作流程不再赘述。
或者,上述充电器1还可以通过常规的数据线与常规的待充电设备连接,此时,充电器1内的非PD充电处理模块14基于经D+引脚和D-引脚传输的通信信号对待充电设备进行非PD充电。
如图1和图3所示的数据线2,包括:第二Type-A接口21、Type-C接口22以及连接于第二Type-A接口21和Type-C接口22之间的线缆23,第二Type-A接口21和Type-C接口22均包括VBUS引脚、D+引脚、D-引脚和GND引脚,且第二Type-A接口21和Type-C接口22中的VBUS引脚、D+引脚、D-引脚和GND引脚一一对应连接,Type-C接口22还包括第一CC引脚;
数据线2中还设置有第二信号耦合模块24,第二信号耦合模块24与所述Type-C接口22中的VBUS引脚以及所述第一CC引脚连接;
其中,在数据线2分别连接充电器和待充电设备时,第二信号耦合模块24用于获取经所述VBUS引脚传输的CC信号,并经第一CC引脚传输至所述待充电设备,第二信号耦合模块24还用于将所述待充电设备经第一CC引脚输出的CC信号耦合至经VBUS引脚传输。
在具体实施中,上述第二信号耦合模块24的结构与如图2所示充电器1内的第一信号耦合模块12的结构相同,且工作原理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第二信号耦合模块24连接于第一CC引脚与VBUS引脚之间,而第一信号耦合模块12连接于PD充电处理模块13与VBUS引脚之间。
在具体实施中,第一信号耦合模块12与第二信号耦合模块24配合,以实现PD充电处理模块13和待充电设备之间进行PD充电协商。第二信号耦合模块24用于经VBUS引脚获取第一信号耦合模块12耦合至VBUS引脚上的CC信号,并经第一CC引脚传输至待充电设备中;第二信号耦合模块24还用于经第一CC引脚获取待充电设备发送的CC信号,并将该CC信号耦合至VBUS引脚上传输,以供第一信号耦合模块12经VBUS引脚获取。
可选的,数据线2中还设置有第一电阻27,第一电阻27的第一端与Type-C接口22中的VBUS引脚连接,第一电阻27的第二端与切换模块26连接。
具体的,第一电阻27的第二端与切换模块26的第三端连接。
其中,切换模块26控制所述第一CC引脚通过所述第一电阻27连接至所述Type-C接口22中的VBUS引脚或者与所述第一电阻27断开。
其中,上述第一电阻27可以是56KΩ(千欧姆)的电阻,在切换模块26控制所述第一CC引脚通过所述第一电阻27连接至所述Type-C接口22中的VBUS引脚时,数据线2的结构可以与现有技术中的Type-A to Type-C数据线的结构相同,且仅经D+引脚和D-引脚实现非PD充电协商。
本实施方式中,Type-C接口22与第二Type-A接口21之间各引脚和线缆23中各走线的连接关系具体为如下表1中所示的连接关系:
表1
Figure BDA0002583301190000091
在具体实施中,上述Type-C接口22中的第一CC引脚可以包括CC1引脚和CC2引脚,且CC2引脚用于与第二信号耦合模块24连通或者断开,CC2引脚用于与上拉电阻27连通或者断开。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数据线2中还设置有控制模块25和切换模块26,第二信号耦合模块24与所述Type-C接口22中的VBUS引脚以及控制模块25连接,切换模块26与所述第一CC引脚、Type-C接口22中的VBUS引脚以及控制模块25分别连接。
具体的,如图3所示,第二信号耦合模块24的第一端与Type-C接口22中的VBUS引脚连接,第二信号耦合模块24的第二端与控制模块25的第一端连接,控制模块25的输出端与切换模块26的控制端连接,控制模块25的第二端与切换模块26的第一端连接,切换模块26的第二端与第一CC引脚连接,切换模块26的第三端与Type-C接口22中的VBUS引脚连接。
在工作中,控制模块25用于控制切换模块26将控制模块25或者VBUS引脚与第一CC引脚连通。
在具体实施中,上述控制模块25可以是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等,在此不作具体的限定。且上述切换模块26可以是切换开关或者模拟信号开关(例如:三极管、MOS管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的,控制模块25的电源输入端与数据线2中的VBUS引脚连接。
这样,可以在数据线2连接电源时,通过VBUS引脚向控制模块25供电。
在具体工作中,控制模块25能够检测CC引脚、D+引脚以及D-引脚上的通信信号,以在CC引脚上检测到PD充电信号时,确定与数据线2连接的充电器1支持PD充电,从而控制切换模块26将控制模块25与第一CC引脚连通。此时,上述充电器1为与数据线2匹配的第一充电器。
具体的,在切换模块26将控制模块25与第一CC引脚连通时,第一CC引脚与VBUS引脚断开,此时,第一CC引脚通过与控制模块25连接的第二信号耦合模块24连通至Type-C接口22中的VBUS引脚,从而通过第二信号耦合模块24实现VBUS引脚上传输的耦合信号与第一CC引脚上传输的CC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
本实施方式中,数据线2通过切换单元26实现PD充电状态和非PD充电状态的切换,使得数据线2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能够支持PD充电功能和非PD充电功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控制模块25还与D+引脚和D-引脚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在工作中,若控制模块25在D+引脚和D-引脚上检测到通信信号,则可以确定与数据线2连接的待充电设备支持非PD充电,并通过D+引脚和D-引脚与充电器1进行非PD充电协议协商,从而控制切换模块26将VBUS引脚与所述第一CC引脚连通。
具体的,在切换模块26将VBUS引脚与所述第一CC引脚连通时,控制模块25与第一CC引脚断开,此时,待充电设备能够经CC引脚获取VBUS引脚上的电信号,以触发待充电设备通过D+引脚和D-引脚与充电器1进行非PD充电协商,从而实现非PD充电功能。其中,上述切换模块26将VBUS引脚与所述第一CC引脚连通时,数据线2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与常规的Type-A to Type-C数据线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应用场景下,当数据线2与如图2所示充电器1连接且未连接待充电设备时,PD充电处理模块13经第一信号耦合模块12在VBUS上传输CC信号,此时数据线2内的控制模块25能够经第二信号耦合模块24获取到CC信号,从而连通第一CC引脚与控制模块25,但是由于未连接待充电设备,从而不会经第一CC引脚接收待充电设备发送的CC信号。
在另一种应用场景下,当数据线2与如图2所示充电器1连接且连接不支持PD充电的待充电设备时,控制模块25同样不会经第一CC引脚接收待充电设备发送的CC信号。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D+引脚和D-引脚中的至少一个与控制模块25连接,以使控制模块25在检测到D+引脚和D-引脚中的至少一个有信号传输时,确定数据线2连接不支持PD充电的待充电设备;并使控制模块25在检测到D+引脚和D-引脚中的至少一个无信号传输时,确定数据线2未连接待充电设备,从而区分上述两种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在数据线2连接不支持PD充电的待充电设备的应用场景下,控制模块25控制切换模块26将第一CC引脚与VBUS引脚连通,以触发不支持PD充电的待充电设备通过D+引脚和D-引脚传输非PD充电信号。而在数据线2未连接待充电设备时,控制模块25控制切换模块26将第一CC引脚与控制模块25连通,以等待待充电设备的接入。
本实施方式能够避免在数据线2连接不支持PD充电的待充电设备时,将第一CC引脚与控制模块25连通而造成不能够进行非PD充电的问题。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信号耦合模块24包括第二信号处理单元(未图示)和与所述第二信号处理单元连接第二耦合单元(未图示),所述第二耦合单元与所述VBUS引脚耦合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处理单元与控制模块25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二耦合单元的第一端为第二信号耦合模块24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耦合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信号处理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处理单元的第二端为第二信号耦合模块24的第二端。
在工作中,所述第二耦合单元用于获取经所述Type-C接口中的VBUS引脚传输的CC信号,所述第二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耦合单元获取到的CC信号进行放大和整形处理,控制模块25基于所述放大和整形处理后的CC信号控制切换模块26将所述第一CC引脚与控制模块25连通,并将所述放大和整形处理后的CC信号经所述第一CC引脚传输至与所述Type-C接口连接的待充电设备;
切换模块26还用于将所述Type-C接口连接的待充电设备输出的CC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信号处理单元,所述第二信号处理单元还用于对切换模块26传输的CC信号进行衰减处理,所述第二耦合单元还用于将所述衰减处理后的CC信号耦合至经所述Type-C接口中的VBUS引脚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第二信号耦合模块24的结构与充电器1实施中提供的第一信号耦合模块12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一信号耦合模块12用于实现VBUS引脚与PD充电处理模块13之间的信号转换,而第二信号耦合模块24用于实现VBUS引脚与控制模块25之间的信号转换,且同样实现,避免VBUS引脚上传输的电信号值超过其额定最大电压,并且使得经第一CC引脚传输至待充电设备的CC信号能够被待充电设备识别,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线2还能够与常规的充电器连接,以经D+引脚和D-引脚传输充电信号,以实现非PD充电功能,该常规的充电器(即与数据线2不匹配的第二充电器)。
在应用中,由于第二充电器内无信号耦合模块,从而不能够将CC信号耦合至VBUS引脚上传输,这样,数据线2内的控制模块25不能够经第二信号耦合模块24获取到VBUS引脚上的CC信号,从而能够确定与其连接的充电器为第二充电器。
当然,在数据线2内的控制模块25经第二信号耦合模块24获取到VBUS引脚上的CC信号时,能够确定与其连接的充电器为第一充电器(即与数据线2匹配的充电器1)。
本实施方式中,数据线2能够根据是否与匹配的第一充电器连接,实现切换第一CC引脚的连接状态,以在与第一充电器连接时,连通第一CC引脚与控制模块,以实现连通PD通信通路;在与不匹配的第二充电器连接时,连通第一CC引脚与VBUS引脚,以通过第一CC引脚向待充电设备传输预设电信号,实现待充电设备根据该预设电信号经D+引脚和D-引脚与第二充电器进行非PD充电协商。
请参阅图4至图6,其中,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充电设备的结构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充电器的结构图;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数据线的结构图。本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设备包括充电器41和数据线42。
如图4和图5所示数据线42与如图1和图3所示数据线2的不同之处在于:
数据线42中还设置有第三信号耦合模块28,第二Type-A接口21中还设置有第二CC引脚,第三信号耦合模块28与第二Type-A接口21中的VBUS引脚以及第二CC引脚连接。
在工作中,第三信号耦合模块28用于获取经第二CC引脚传输的CC信号,并将获取到的所述CC信号耦合至经第二Type-A接口21中的VBUS引脚传输;第三信号耦合模块28还用于获取经第二Type-A接口21中的VBUS引脚传输的CC信号,并通过第二CC引脚传输获取到的CC信号。
另外,如图4和图5所示充电器41与如图1和图2所示充电器1的不同之处在于:
充电器41包括:第三Type-A接口411、PD充电处理模块412和非PD充电处理模块413,第三Type-A接口411中设置有第三CC引脚、VBUS引脚、D+引脚、D-引脚和GND引脚,在充电器41与数据线42连接时,所述第三CC引脚与所述第二CC引脚连接,且第三Type-A接口411和所述Type-A接口21中的VBUS引脚、数据引脚和GND引脚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三CC引脚与PD充电处理模块13连接,D+引脚和D-引脚均与非PD充电处理模块14连接。
在工作中,PD充电处理模块13经第三CC引脚与数据线42中的第三信号耦合模块28连通。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设备与如图1所示充电设备的工作原理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将如图2所示充电器1内的第二信号耦合模块12移动至如图6所示数据线42的第二Type-A接口21端,两者具有相同的工作原理,并能够取得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作具体赘述。
本实施方式中,Type-C接口22与第二Type-A接口21之间各引脚和线缆23中各走线的连接关系具体为如下表2中所示的连接关系:
表2
Figure BDA0002583301190000141
在具体实施中,上述Type-C接口22中的第一CC引脚可以包括CC1引脚和CC2引脚,且CC2引脚用于与第二信号耦合模块24连通或者断开,CC2引脚用于与上拉电阻27连通或者断开。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7所述,第二Type-A接口21中的VBUS引脚、D+引脚、D-引脚和GND引脚位于所述第二Type-A接口21的第一侧边,所述第二CC引脚位于所述第二Type-A接口21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为所述第二Type-A接口21的两侧边。
当然,上述第二Type-A接口21中各引脚的分布位置还可以交换或者改变,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另外,该VBUS引脚以及GND引脚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现有技术中的VBUS引脚以及GND引脚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相同,在此不再具体阐述。
本实施方式中,将CC引脚设置于第二Type-A接口21的第二侧,从而可以使第二Type-A接口21的第一侧上的GND引脚、D+引脚、D-引脚以及VBUS引脚的结构以及位置分布与现有技术中的Type-A接口相同,从而使得该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线能够与具有常规Type-A接口的充电器连接。
当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线42与设置有常规Type-A接口的充电器连接的情况下,由于常规的Type-A接口中未设置CC引脚,从而使得第二Type-A接口21中的CC引脚不能够接收CC信号,此时,该充电设备仅支持经D+引脚和D-引脚传输充电信号的快速充电方式。
相应的,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41内的第三Type-A接口411内的各引脚的分布位置与如图7所述第二Type-A接口21中各引脚的分布位置一一对应,且同样能够兼容具有常规Type-A接口的数据线,在此再赘述。
在工作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充电器41与设置有常规Type-A接口的数据线连接的情况下,由于常规的Type-A接口中未设置CC引脚,从而使得第三Type-A接口411中的CC引脚不能够接收CC信号,此时,该充电设备仅支持经D+引脚和D-引脚传输充电信号的快速充电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电子设备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Type-A接口、第一信号耦合模块、PD充电处理模块和非PD充电处理模块;
所述第一Type-A接口包括:VBUS引脚、数据引脚和GND引脚,所述第一信号耦合模块与所述VBUS引脚以及所述PD充电处理模块连接,所述非PD充电处理模块与所述数据引脚连接;
所述第一信号耦合模块用于将所述PD充电处理模块输出的CC信号耦合经所述VBUS引脚传输;所述第一信号耦合模块还用于获取经所述VBUS引脚传输的CC信号,并传输至所述PD充电处理模块;
其中,在所述充电器通过数据线与待充电设备连接的情况下,所述PD充电处理模块基于经所述第一信号耦合模块和所述VBUS引脚传输的CC信号对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PD充电,或者,所述非PD充电处理模块基于经所述数据引脚传输的通信信号对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非PD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耦合模块包括第一信号处理单元和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单元连接的第一耦合单元,所述第一耦合单元与所述VBUS引脚连接,所述第一信号处理单元与所述PD充电处理模块连接;
所述第一耦合单元用于获取经所述VBUS引脚传输的CC信号,所述第一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耦合单元获取到的CC信号进行放大和整形处理,所述PD充电处理模块基于所述放大和整形处理后的CC信号执行PD充电功能;
所述第一信号处理单元还用于对所述PD充电处理模块输出的CC信号进行衰减处理,所述第一耦合单元还用于将所述衰减处理后的CC信号耦合经所述VBUS引脚传输。
3.一种数据线,包括:第二Type-A接口、Type-C接口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Type-A接口和所述Type-C接口之间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Type-A接口和所述Type-C接口均包括VBUS引脚、数据引脚和GND引脚,且所述第二Type-A接口和所述Type-C接口中的VBUS引脚、数据引脚和GND引脚一一对应连接,所述Type-C接口还包括第一CC引脚;
所述数据线中还设置有第二信号耦合模块,所述第二信号耦合模块与所述Type-C接口中的VBUS引脚以及所述第一CC引脚连接;
其中,在所述数据线分别连接充电器和待充电设备时,所述第二信号耦合模块用于获取经所述VBUS引脚传输的CC信号,并经所述第一CC引脚传输至所述待充电设备,所述第二信号耦合模块还用于将所述待充电设备经所述第一CC引脚输出的CC信号耦合经所述VBUS引脚传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线中还设置有控制模块和切换模块,所述第二信号耦合模块与所述Type-C接口中的VBUS引脚以及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切换模块与所述第一CC引脚、所述Type-C接口中的VBUS引脚以及所述控制模块分别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切换模块将所述控制模块或者所述VBUS引脚与所述第一CC引脚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耦合模块包括第二信号处理单元和与所述第二信号处理单元连接第二耦合单元,所述第二耦合单元与所述VBUS引脚耦合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处理单元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第二耦合单元用于获取经所述Type-C接口中的VBUS引脚传输的CC信号,所述第二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耦合单元获取到的CC信号进行放大和整形处理,所述控制模块基于所述放大和整形处理后的CC信号控制所述切换模块将所述第一CC引脚与所述控制模块连通,并将所述放大和整形处理后的CC信号经所述第一CC引脚传输至与所述Type-C接口连接的待充电设备;
所述切换模块还用于将所述Type-C接口连接的待充电设备输出的CC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信号处理单元,所述第二信号处理单元还用于对所述切换模块传输的CC信号进行衰减处理,所述第二耦合单元还用于将所述衰减处理后的CC信号耦合经所述Type-C接口中的VBUS引脚传输。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线中还设置有第三信号耦合模块,所述第二Type-A接口中还设置有第二CC引脚,所述第三信号耦合模块与所述第二Type-A接口中的VBUS引脚以及所述第二CC引脚连接;
所述第三信号耦合模块用于获取经所述第二CC引脚传输的CC信号,并将获取到的所述CC信号耦合经所述第二Type-A接口中的VBUS引脚传输;所述第三信号耦合模块还用于获取经所述第二Type-A接口中的VBUS引脚传输的CC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二CC引脚传输获取到的CC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数据线连接充电器的情况下,若所述充电器为第一充电器,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切换模块连通所述第一CC引脚与所述控制模块;若所述充电器为第二充电器,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切换模块连通所述第一CC引脚与所述VBUS引脚;
其中,所述控制模块基于所述第二信号耦合模块传输的通信信号确定所述充电器与所述数据线匹配时,所述充电器为所述第一充电器;所述控制模块基于所述第二信号耦合模块传输的通信信号确定所述充电器与所述数据线不匹配时,所述充电器为所述第二充电器。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引脚包括D+引脚和D-引脚,且所述D+引脚和所述D-引脚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在所述数据线连接充电器且未连接待充电设备的情况下,若所述充电器为第二充电器,则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切换模块连通所述第一CC引脚与所述控制模块;
在所述数据线连接充电器和待充电设备的情况下,若所述充电器为第二充电器,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切换模块连通所述第一CC引脚与所述VBUS引脚;
其中,所述控制模块基于所述第二信号耦合模块传输的通信信号确定所述充电器与所述数据线不匹配时,所述充电器为所述第二充电器;所述控制模块经所述D+引脚和所述D-引脚中的至少一个获取到通信信号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数据线与待充电设备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经所述D+引脚和所述D-引脚中的至少一个未获取到通信信号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数据线未连接待充电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线中还设置有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Type-C接口中的VBUS引脚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切换模块连接;
其中,所述切换模块控制所述第一CC引脚通过所述第一电阻连接至所述Type-C接口中的VBUS引脚或者与所述第一电阻断开。
10.一种充电设备,包括充电器和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线为如权利要求3-9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线;
在所述数据线包括第三信号耦合模块和第二CC引脚的情况下,所述充电器包括第三Type-A接口、PD充电处理模块和非PD充电处理模块,所述第三Type-A接口中设置有第三CC引脚、VBUS引脚、数据引脚和GND引脚,所述第三CC引脚与所述第二CC引脚连接,且所述第三Type-A接口和所述第二Type-A接口中的VBUS引脚、数据引脚和GND引脚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三CC引脚与所述PD充电处理模块连接,所述数据引脚与所述非PD充电处理模块连接;
在所述数据线不包括第三信号耦合模块和第二CC引脚的情况下,所述充电器为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电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充电设备连接待充电设备时,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切换模块连通所述第一CC引脚与所述控制模块;
在所述充电器与所述待充电设备通过VBUS引脚上传输的CC信号通信成功时,所述充电器基于所述VBUS引脚上传输的CC信号对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PD充电;
或者,
在所述充电器与所述待充电设备通过VBUS引脚上传输的CC信号通信失败,或者经D+引脚和D-引脚中的至少一个获取到通信信号时,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切换模块连通所述第一CC引脚与所述VBUS引脚,所述充电器基于所述D+引脚和所述D-引脚上传输的通信信号对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非PD充电。
CN202010673740.7A 2020-07-14 2020-07-14 充电器、数据线和充电设备 Active CN1118173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73740.7A CN111817378B (zh) 2020-07-14 2020-07-14 充电器、数据线和充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73740.7A CN111817378B (zh) 2020-07-14 2020-07-14 充电器、数据线和充电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17378A CN111817378A (zh) 2020-10-23
CN111817378B true CN111817378B (zh) 2022-04-01

Family

ID=72842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73740.7A Active CN111817378B (zh) 2020-07-14 2020-07-14 充电器、数据线和充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173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52485B (zh) * 2021-01-28 2021-12-07 深圳慧能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兼容式的充电线缆及其控制方法
CN112821156B (zh) * 2021-02-02 2023-01-06 深圳慧能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标签芯片与type-c数据线
CN114039400B (zh) * 2022-01-11 2022-06-0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7571A (zh) * 2016-07-22 2016-11-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为电池充电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549459A (zh) * 2016-12-29 2017-03-29 硅谷数模半导体(北京)有限公司 充电电压的确定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7409056A (zh) * 2015-03-26 2017-11-28 英特尔公司 使用中继器选择性启用第一通信路径和第二通信路径
CN207217831U (zh) * 2017-08-21 2018-04-10 东莞市正德连接器有限公司 Usb 3.0双层沉板连接器母座
CN108233130A (zh) * 2017-08-01 2018-06-29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Usb线缆、usb接口以及适配器
CN108666826A (zh) * 2017-03-31 2018-10-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接头、终端设备和转接头系统
CN109478176A (zh) * 2016-04-12 2019-03-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USB Type-C端口设备识别对端设备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09056A (zh) * 2015-03-26 2017-11-28 英特尔公司 使用中继器选择性启用第一通信路径和第二通信路径
CN109478176A (zh) * 2016-04-12 2019-03-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USB Type-C端口设备识别对端设备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067571A (zh) * 2016-07-22 2016-11-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为电池充电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549459A (zh) * 2016-12-29 2017-03-29 硅谷数模半导体(北京)有限公司 充电电压的确定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8666826A (zh) * 2017-03-31 2018-10-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接头、终端设备和转接头系统
CN108233130A (zh) * 2017-08-01 2018-06-29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Usb线缆、usb接口以及适配器
CN207217831U (zh) * 2017-08-21 2018-04-10 东莞市正德连接器有限公司 Usb 3.0双层沉板连接器母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17378A (zh) 2020-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17378B (zh) 充电器、数据线和充电设备
CN101583935B (zh) 经由串行接口的增强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JP7428835B2 (ja) 充電回路及び充電ケーブル
CN111817380B (zh) 充电器、数据线、充电设备和电子设备
CN107707000B (zh) 一种otg供电与无线充电兼容电路及相关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1817382B (zh) 充电器、数据线和充电设备
CN111817385B (zh) 充电器、数据线和充电设备
CN111509817B (zh) 数据线和充电设备
CN111817096B (zh) 数据线和充电设备
EP4160858A1 (en) Data line and charging device
CN111509818B (zh) 充电器、数据线和充电设备
CN210723605U (zh) 接口转换装置及转换器
CN111509815B (zh) 数据线和充电设备
CN111817384B (zh) 数据线和充电设备
CN111817383B (zh) 适配器、充电器和充电设备
CN211017659U (zh) 一种usb接头转换电路和接头转换器
CN211152101U (zh) 无线传屏设备和交互系统
EP2383860B1 (en) Rapid charging apparatus
CN201075214Y (zh) 一种usb通用数据线
CN111817381B (zh) 充电器、数据线和充电设备
US6246600B1 (en) Multi-use battery
CN108874716B (zh) 一种用于便携设备的充电通信连接装置及其方法
TWI394045B (zh) 攜帶型電子裝置及其附件鑒別方法
CN111817379B (zh) 充电器、数据线和充电设备
CN111177035B (zh) 外设处理装置、方法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