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17335B - 一种直流电压控制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直流电压控制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817335B CN111817335B CN202010738350.3A CN202010738350A CN111817335B CN 111817335 B CN111817335 B CN 111817335B CN 202010738350 A CN202010738350 A CN 202010738350A CN 111817335 B CN111817335 B CN 11181733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oltage
- value
- tap
- direct current
- dire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6—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via a high-tension dc link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6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or generators via a high voltage DC link [HVC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直流电压控制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和装置应用于直流输电系统的逆变站,具体为获取逆变站的实测直流电压和直流输电系统的整流站的额定直流电压与直流线路压降的差值;根据逆变站的阀组状态分别对实测直流电压和差值进行计算,得到与实测直流电压对应的参考直流电压和与电压差值对应的参考电压差值;当逆变站处于双极全压运行状态时,基于参考直流电压、升档死区值和降档死区值分别输出分接头升档指令或分接头降档指令。本技术方案中分接头的升档死区值随直流运行方式不同而改变,且与降档死区值不同,通过实验发现这样能够避免分接头频繁动作,从而解决了分接头因频繁动作导致分接头机械过度磨损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直流电压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直流电压控制作为直流控制系统的一部分,具有维持直流电压在稳态和暂态情况下的稳定运行作用,在直流输电系统逆变侧通过定熄弧角控制和分接头电压控制共同实现,其中,定熄弧角控制在阀组控制系统触发角控制模块中实现,分接头电压控制在阀组控制系统或极控系统分接头控制模块中实现。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实践中发现,采用现有换流变分接头电压控制技术,换流站出现了换流变分接头频繁动作现象,而换流变分接头的频繁动作带来分接头机械过度磨损,引发故障,从而威胁直流系统正常运行。通过对换流变分接头动作进行监控,并通过分析其与功率调整、交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后发现,换流变分接头的频繁动作不是由功率调整和交流电压波动引起的,而是由于分接头电压控制死区值设置不合理引起的,因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能够减少分接头动作次数的分接头电压控制策略。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直流电压控制方法和装置,用于解决分接头因频繁动作导致分接头机械过度磨损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现提出的方案如下:
一种直流电压控制方法,应用于直流输电系统的逆变站,所述直流电压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获取所述逆变站的实测直流电压和所述直流输电系统的整流站的额定直流电压与直流线路压降的电压差值;
根据所述逆变站的阀组状态分别对所述实测直流电压和所述差值进行计算,得到与所述实测直流电压对应的参考直流电压和与所述电压差值对应的参考电压差值;
当所述逆变站处于双极全压运行状态时,基于所述参考直流电压、升档死区值和降档死区值分别输出分接头升档指令或分接头降档指令。
可选的,当所述阀组状态为双阀组状态时,所述参考直流电压为所述实测直流电压的一半,所述参考电压差值为所述差值的一半;当所述阀组状态为单阀组状态时,所述参考直流电压与所述实测直流电压相等,所述参考电压差值与所述差值相等。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参考直流电压、升档死区值和降档死区值分别输出分接头升档指令或分接头降档指令,包括:
当所述参考直流电压小于所述参考电压差值与所述升档死区值之间的差时,输出所述分接头升档指令;
当所述参考直流电压大于所述参考电压差值与所述降档死区值之间的和时,输出所述分接头降档指令。
可选的,所述升档死区值的计算公式为:
Ut1=0.5(Uref-Udmin)*(1+c)
其中,Ut1为所述升档死区值,Uref为所述参考电压差值,Udmin为直流电压允许最低值,c为第一修正系数。
可选的,Udmin为大地回线方式直流电压允许最低值或金属回线直流电压允许最低值。
可选的,所述降档死区值的计算公式为:
Ut2=Uost/(2*c1)
其中,Ut2为所述降档死区值,Uost为所述逆变站的电压调节器的参考值偏移量,c1为第二修正系数。
可选的,还包括步骤:
当所述逆变站处于单极降压运行状态或双极降压运行状态时,基于固定死区值输出所述分接头升档指令或所述分接头降档指令。
可选的,固定死区值不大于所述降档死区值。
一种直流电压控制装置,应用于直流输电系统的逆变站,所述直流电压控制装置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逆变站的实测直流电压和所述直流输电系统的整流站的额定直流电压与直流线路压降的差值;
参数计算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逆变站的阀组状态分别对所述实测直流电压和所述差值进行计算,得到与所述实测直流电压对应的参考直流电压和与所述差值对应的参考电压差值;
第一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当所述逆变站处于双极全压运行状态时,基于所述参考直流电压、升档死区值和降档死区值分别输出分接头升档指令或分接头降档指令。
可选的,当所述阀组状态为双阀组状态时,所述参考直流电压为所述实测直流电压的一半,所述参考电压差值为所述差值的一半;当所述阀组状态为单阀组状态时,所述参考直流电压与所述实测直流电压相等,所述参考电压差值与所述差值相等。
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参考直流电压小于所述参考电压差值与所述升档死区值之间的差时,输出所述分接头升档指令;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参考直流电压大于所述参考电压差值与所述降档死区值之间的和时,输出所述分接头降档指令。
可选的,还包括:
第二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当所述逆变站处于单极降压运行状态或双极降压运行状态时,基于固定死区值输出所述分接头升档指令或所述分接头降档指令。
可选的,固定死区值不大于所述降档死区值。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直流电压控制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和装置应用于直流输电系统的逆变站,具体为获取逆变站的实测直流电压和直流输电系统的整流站的额定直流电压与直流线路压降的差值;根据逆变站的阀组状态分别对实测直流电压和差值进行计算,得到与实测直流电压对应的参考直流电压和与差值对应的参考电压差值;当逆变站处于双极全压运行状态时,基于参考直流电压、升档死区值和降档死区值分别输出分接头升档指令或分接头降档指令。本技术方案中分接头的升档死区值随直流运行方式不同而改变,且与降档死区值不同,因此能够避免分接头频繁动作,从而解决了分接头因频繁动作导致分接头机械过度磨损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阀组控制系统中的触发角控制模块的框图;
图2为一种分接头电压控制的控制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直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分接头电压控制的控制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直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分接头电压控制的控制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直流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直流控制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直流电压控制作为直流控制系统的一部分,具有维持直流电压在稳态和暂态情况下的稳定运行作用,在直流输电系统逆变侧通过定熄弧角控制和分接头电压控制共同实现,其中,定熄弧角控制在阀组控制系统触发角控制模块中实现,分接头电压控制在阀组控制系统或极控系统分接头控制模块中实现。
阀组控制系统中的触发角控制模块由三个基本控制器依次限幅组成,如图1所示。
熄弧角调节器、电压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各自计算触发角,其输出依次限幅,熄弧角调节器的输出触发角作为电压调节器的上限,若是逆变侧,电压调节器输出的触发角作为电流调节器的上限;若是整流侧,电压调节器的触发角作为电流调节器的下限。通过调节器的参数设置使逆变侧的稳态工作点在定熄弧角控制模式。为了防止换相失败,控制熄弧角不小于17°,逆变侧采用修正的定熄弧角控制,即AMAX,AMAX可以使逆变侧的外特性在暂态情况下具有正斜率,有利于提高直流系统的稳定性。
阀组控制系统或极控系统中的分接头控制模块中的分接头电压控制用在解锁后维持直流系统逆变侧的直流电压稳定,为了不让分接头来回调节,设置分接头电压控制死区值,以整流站额定直流电压与线路压降之差作为参考值,逆变站的实测直流电压作为控制量,当控制量与参考值之间满足判据时,控制系统进行分接头的升档或者降档,改变换流变变比,从而改变换流变阀侧电压,理想空载直流电压与换流变阀侧电压成正比,来改变控制量,使其在参考值附近。
分接头电压控制方法如图2所示。其中Ud表示逆变站实测直流电压,Uref表示整流站额定直流电压与直流线路压降的差值,当Ud<Uref-死区值时,控制系统发出分接头升档指令;当Ud>Uref+死区值时,控制系统发出分接头降档指令。双阀组运行时,Uref将取半数。
直流输电系统中直流电压的控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调整触发角或熄弧角的大小来改变直流电压;二是调整换流变分接头,利用分接头的升档和降档来实现直流电压的升高和降低。直流输电系统为了防止换相失败通常采用修正的定熄弧角控制AMAX,禁止熄弧角小于17°。
例如,当直流电压处于额定的800kV时,逆变侧的电压设计值略高于额定800kV,有电压偏差,直流控制系统中电压调节器计算的触发角经过PI环节之后,会变得很大,被AMAX的输出角度限制住,因此,逆变侧能够维持在定熄弧角控制模式。
暂态时,直流电压可能低于额定800kV或高于额定800kV。
当直流电压小于额定800kV时,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使得直流电压维持在额定:一是减小熄弧角,使得直流电压增大,但是熄弧角不能小于17°,因此会被AMAX限幅,此时电压调节器不会起作用,此方式不能提高直流电压。二是通过升高分接头档位来升高直流电压,但是分接头电压控制有死区值设置,需要满足条件才能调节,由于电压调节器不起作用,所以分接头升档死区值可以在满足直流系统能稳定运行的条件下设置得较大,当升档死区值设置较大时,分接头动作次数变少,但直流电压可能比额定直流电压小得多;当升档死区值设置较小时,分接头动作次数就变多,直流电压越靠近额定直流电压。
当直流电压高于额定800kV时,同样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降低直流电压:一是增大熄弧角使得直流电压减小。因为熄弧角增大不会被AMAX限幅,因此电压调节器将会起作用来减小触发角,以使得熄弧角增大,但是逆变站一般采用定熄弧角控制,不希望采用此方式;二是分接头降档来降低直流电压,这时候,需要考虑电压调节器的参考值偏移量,若直流电压差值超过电压调节器的偏移量,分接头还未降档降低电压,逆变站只能从定熄弧角控制转变为定电压控制,依靠电压调节器来减小触发角,降低直流电压,这是我们所不希望的。因此,分接头电压控制降档死区值设置需要考虑电压调节器的参考值偏移量。
降压运行一般是70%或80%额定直流电压。降压运行时,通过增大熄弧角和降低分接头档位共同作用来降低直流电压,此情况下必须保证分接头的调压能力,死区值应尽量设置得较小,以保证能使直流降压至设定值。并且,降压运行时,逆变站很可能从定熄弧角控制变成定电压控制。
基于以上论述,本申请提供如下实施例,以实现对直流输电系统的直流电压的控制。
实施例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直流电压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直流电压控制方法应用于直流输电系统的逆变站,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与逆变站相关的多个电压参数。
这里的电压参数包括逆变站的实测直流电压Ud,还包括该直流输电系统的整流站的额定直流电压与直流线路压降的差值Uref。
S2、根据多个电压参数计算相应的参考电压参数。
这里的参考电压参数是指与实测直流电压对应的参考直流电压,和与该差值对应的参考电压差值。具体的计算方法为当逆变站的阀组状态为双阀组状态时,将实测直流电压除二,从而得到参考直流电压,同时将差值除二得到该参考电压差值;当该阀组状态为单阀组状态时,则参考直流电压与所述实测直流电压相等,所述参考电压差值与所述差值相等。
S3、基于参考直流电压输出分接头升档指令或分接头降档指令。
在计算得到参考直流电压的基础上,对于该参考直流电压进行判断,基于对参考直流电压与升档死区值或降档死区值之间的关系的判断,向逆变站的换流变输出相应的分接头升档指令或者分接头降档指令。
具体来说,在该逆变站处于双极全压运行状态时,通过如下方法进行判断:
一方面,当所述参考直流电压小于所述参考电压差值与所述升档死区值之间的差时,输出该所述分接头升档指令;另一方面,当所述参考直流电压大于所述参考电压差值与所述降档死区值之间的和时,输出所述分接头降档指令。
在分接头电压控制逻辑中,分接头的升档和降档都是通过参考值与控制量对比实现,设置死区值是为了避免分接头频繁调节,那么,升档死区值和降档死区值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确定,如图4所示。
首先,不考虑分接头调节的影响,通过交直流系统潮流计算可以得到逆变站在交流电压允许运行范围[Uacmin,Uacmax],对应的整流侧的直流电压运行范围,假设大地回线方式直流电压[Udmin_GR,Udmax_GR],金属回线方式直流电压为[Udmin_MR,Udmax_MR]。
当直流系统控制方式为整流站定电流控制,逆变站定熄弧角控制时,整流站换流变分接头执行角度控制,而逆变站换流变分接头执行电压控制。因此,只需考虑逆变站分接头电压控制死区值。
大地回线方式直流电压允许最低值为Udmin_GR,当逆变站实际直流电压降低到Udmin_GR以下时,必须通过分接头电压控制才能使得直流电压在允许范围内,此时分接头应升档,以提升直流电压。
大地回线方式直流电压允许最高值为Udmax_GR,若Udmax_GR>Uref,则,当逆变站实际直流电压升高到Udmax_GR以上时,希望通过分接头降档来降低直流电压,但是这里需要考虑电压调节器的参考值偏移量Uost。
结合分接头电压控制逻辑,可以推导得到升档死区值Ut1和降档死区值Ut2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Ut1=0.5(Uref-Udmin)x(1+c) (1)
公式(1)和(2)中,c为第一修正系数,c1为第二修正系数,工程经验一般c取5‰,c1一般取1.1。其中,Udmin分别在不同的情况下为针对金属回线方式下的Udmin_MR或针对大地回线方式下的Udmin_GR。基于不同的直流电压最低值可以得到基于金属回线方式下的升档死区值Ut1_MR或者基于大地回线方式下的升档死区值Ut1_GR。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流电压控制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直流输电系统的逆变站,具体为获取逆变站的实测直流电压和直流输电系统的整流站的额定直流电压与直流线路压降的差值;根据逆变站的阀组状态分别对实测直流电压和差值进行计算,得到与实测直流电压对应的参考直流电压和与差值对应的参考电压差值;当逆变站处于双极全压运行状态时,基于参考直流电压、升档死区值和降档死区值分别输出分接头升档指令或分接头降档指令。本技术方案中分接头的升档死区值随直流运行方式不同而改变,且与降档死区值不同,因此能够避免分接头频繁动作,从而解决了分接头因频繁动作导致分接头机械过度磨损的问题。
另外,本实施例还包括如下步骤,如图5所示:
S4、基于固定死区值输出分接头升档指令或分接头降档指令。
即当该逆变站处于单极降压运行状态或双极降压运行状态时,基于固定死区值进行运算,从而根据运算结果输出分接头升档指令或者分接头降档指令。该固定死区值不大于前述的降档死区值Ut2。
基于以上方案,本申请的发明人做出如下验证:
绍兴换流站作为灵绍直流的受端,在应用本申请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之前,绍兴站分接头电压控制框图如图2所示。
绍兴站分接头电压控制死区值2.7kV,在该策略下,分接开关动作次数达日均40-60,远高于功率调整次数,并且在某些时间段内,功率和交流电压基本不变时,分接开关出现频繁在两个档位之间调节现象。
在应用了本申请中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后,可以计算得出新策略下绍兴站的死区值:
首先,通过交直流系统潮流计算,可以得出当绍兴站交流电压在498~518kV运行范围时,双极大地回线方式,直流功率限额为0.89pu,对应的送端直流电压运行范围为718~795kV;金属回线方式,直流功率限额为0.92pu,对应的送端直流电压运行范围为746~800kV。绍兴站电压调节器参考值偏移量为7.25kV。
其次,利用公式(1)可得出,大地回线升档死区值为41.205,同理可得,金属回线升档死区值27.135。利用公式(2)可得出,大地回线和金属回线降档死区值为3.3kV。采用新策略后,绍兴站的分接头电压控制如图6所示。经过实际检验,分接头日均动作降为0。
综上所述,原技术方案只设置一个死区值,并且升档死区值和降档死区值相同。新技术方案在不同运行方式下的死区值有所不同,并且降档死区值和升档死区值按照不同的计算方法来设置。
新技术方案的死区值和原技术方案的死区值确定方法不同。
新技术方案分析了升档死区值和降档死区值在全压和降压方式下设置时的决定因素。全压运行方式下,逆变站定熄弧角控制时分接头执行电压控制,直流升压时,由于熄弧角减小,电压调节器被AMAX限幅,因此电压调节器不起作用,此时,电压控制升档死区值由直流系统允许的最低电压确定;直流降压时,熄弧角增大,电压调节器不会被AMAX限幅,若分接头不及时降档会导致逆变侧进入定电压控制,因此降档死区值由电压调节器的参考值偏移量确定。降压运行方式下,需要电压调节器和分接头共同调压实现直流降压至设定值,此种情况下升档和降档死区值均由电压调节器的参考值偏移量确定,应退出直流电压动态调控。
新技术方案能大幅减少分接开关动作次数,增加换流变分接开关的使用寿命,降低直流系统运行风险,增强直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实施例二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直流电压控制装置的框图。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直流电压控制装置应用于直流输电系统的逆变站,具体包括参数获取模块10、参数计算模块20和第一控制模块30。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逆变站相关的多个电压参数。
这里的电压参数包括逆变站的实测直流电压Ud,还包括该直流输电系统的整流站的额定直流电压与直流线路压降的差值Uref。
参数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多个电压参数计算相应的参考电压参数。
这里的参考电压参数是指与实测直流电压对应的参考直流电压,和与该差值对应的参考电压差值。具体的计算方法为当逆变站的阀组状态为双阀组状态时,将实测直流电压除二,从而得到参考直流电压,同时将差值除二得到该参考电压差值;当该阀组状态为单阀组状态时,则参考直流电压与所述实测直流电压相等,所述参考电压差值与所述差值相等。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基于参考直流电压输出分接头升档指令或分接头降档指令。
在计算得到参考直流电压的基础上,对于该参考直流电压进行判断,基于对参考直流电压与升档死区值或降档死区值之间的关系的判断,向逆变站的换流变输出相应的分接头升档指令或者分接头降档指令。
具体来说,在该逆变站处于双极全压运行状态时,该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参考直流电压小于所述参考电压差值与所述升档死区值之间的差时,输出该所述分接头升档指令;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参考直流电压大于所述参考电压差值与所述降档死区值之间的和时,输出所述分接头降档指令。
在分接头电压控制逻辑中,分接头的升档和降档都是通过参考值与控制量对比实现,设置死区值是为了避免分接头频繁调节,那么,升档死区值和降档死区值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确定。
首先,不考虑分接头调节的影响,通过交直流系统潮流计算可以得到逆变站在交流电压允许运行范围[Uacmin,Uacmax],对应的整流侧的直流电压运行范围,假设大地回线方式直流电压[Udmin_GR,Udmax_GR],金属回线方式直流电压为[Udmin_MR,Udmax_MR]。
当直流系统控制方式为整流站定电流控制,逆变站定熄弧角控制时,整流站换流变分接头执行角度控制,而逆变站换流变分接头执行电压控制。因此,只需考虑逆变站分接头电压控制死区值。
大地回线方式直流电压允许最低值为Udmin_GR,当逆变站实际直流电压降低到Udmin_GR以下时,必须通过分接头电压控制才能使得直流电压在允许范围内,此时分接头应升档,以提升直流电压。
大地回线方式直流电压允许最高值为Udmax_GR,若Udmax_GR>Uref,则,当逆变站实际直流电压升高到Udmax_GR以上时,希望通过分接头降档来降低直流电压,但是这里需要考虑电压调节器的参考值偏移量Uost。
结合分接头电压控制逻辑,可以推导得到升档死区值Ut1和降档死区值Ut2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Ut1=0.5(Uref-Udmin)x(1+c) (1)
公式(1)和(2)中,c为第一修正系数,c1为第二修正系数,工程经验一般c取5‰,c1一般取1.1。其中,Udmin分别在不同的情况下为针对金属回线方式下的Udmin_MR或针对大地回线方式下的Udmin_GR。基于不同的直流电压最低值可以得到基于金属回线方式下的升档死区值Ut1_MR或者基于大地回线方式下的升档死区值Ut1_GR。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流电压控制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直流输电系统的逆变站,具体为获取逆变站的实测直流电压和直流输电系统的整流站的额定直流电压与直流线路压降的差值;根据逆变站的阀组状态分别对实测直流电压和差值进行计算,得到与实测直流电压对应的参考直流电压和与差值对应的参考电压差值;当逆变站处于双极全压运行状态时,基于参考直流电压、升档死区值和降档死区值分别输出分接头升档指令或分接头降档指令。本技术方案中分接头的升档死区值随直流运行方式不同而改变,且与降档死区值不同,因此能够避免分接头频繁动作,从而解决了分接头因频繁动作导致分接头机械过度磨损的问题。
另外,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二控制模块40,如图8所示: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基于固定死区值输出分接头升档指令或分接头降档指令。
即当该逆变站处于单极降压运行状态或双极降压运行状态时,基于固定死区值进行运算,从而根据运算结果输出分接头升档指令或者分接头降档指令。该固定死区值不大于前述的降档死区值Ut2。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终端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直流电压控制方法,应用于直流输电系统的逆变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压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获取所述逆变站的实测直流电压和所述直流输电系统的整流站的额定直流电压与直流线路压降的电压差值;
根据所述逆变站的阀组状态分别对所述实测直流电压和所述电压差值进行计算,得到与所述实测直流电压对应的参考直流电压和与所述电压差值对应的参考电压差值;
当所述逆变站处于双极全压运行状态时,基于所述参考直流电压、升档死区值和降档死区值分别输出分接头升档指令或分接头降档指令;
其中,所述升档死区值的计算公式为:
Ut1=0.5(Uref-Udmin)*(1+c)
其中,Ut1为所述升档死区值,Uref为所述参考电压差值,Udmin为直流电压允许最低值,c为第一修正系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阀组状态为双阀组状态时,所述参考直流电压为所述实测直流电压的一半,所述参考电压差值为所述电压差值的一半;当所述阀组状态为单阀组状态时,所述参考直流电压与所述实测直流电压相等,所述参考电压差值与所述电压差值相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参考直流电压、升档死区值和降档死区值分别输出分接头升档指令或分接头降档指令,包括:
当所述参考直流电压小于所述参考电压差值与所述升档死区值之间的差时,输出所述分接头升档指令;
当所述参考直流电压大于所述参考电压差值与所述降档死区值之间的和时,输出所述分接头降档指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Udmin为大地回线方式直流电压允许最低值或金属回线直流电压允许最低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档死区值的计算公式为:
Ut2=Uost/(2*c1)
其中,Ut2为所述降档死区值,Uost为所述逆变站的电压调节器的参考值偏移量,c1为第二修正系数。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直流电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当所述逆变站处于单极降压运行状态或双极降压运行状态时,基于固定死区值输出所述分接头升档指令或所述分接头降档指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流电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固定死区值不大于所述降档死区值。
8.一种直流电压控制装置,应用于直流输电系统的逆变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压控制装置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逆变站的实测直流电压和所述直流输电系统的整流站的额定直流电压与直流线路压降的电压差值;
参数计算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逆变站的阀组状态分别对所述实测直流电压和所述电压差值进行计算,得到与所述实测直流电压对应的参考直流电压和与所述电压差值对应的参考电压差值;
第一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当所述逆变站处于双极全压运行状态时,基于所述参考直流电压、升档死区值和降档死区值分别输出分接头升档指令或分接头降档指令;
其中,其中,所述升档死区值的计算公式为:
Ut1=0.5(Uref-Udmin)*(1+c)
其中,Ut1为所述升档死区值,Uref为所述参考电压差值,Udmin为直流电压允许最低值,c为第一修正系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流电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阀组状态为双阀组状态时,所述参考直流电压为所述实测直流电压的一半,所述参考电压差值为所述电压差值的一半;当所述阀组状态为单阀组状态时,所述参考直流电压与所述实测直流电压相等,所述参考电压差值与所述电压差值相等。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流电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参考直流电压小于所述参考电压差值与所述升档死区值之间的差时,输出所述分接头升档指令;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参考直流电压大于所述参考电压差值与所述降档死区值之间的和时,输出所述分接头降档指令。
11.如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直流电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当所述逆变站处于单极降压运行状态或双极降压运行状态时,基于固定死区值输出所述分接头升档指令或所述分接头降档指令。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直流电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死区值不大于所述降档死区值。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738350.3A CN111817335B (zh) | 2020-07-28 | 2020-07-28 | 一种直流电压控制方法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738350.3A CN111817335B (zh) | 2020-07-28 | 2020-07-28 | 一种直流电压控制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817335A CN111817335A (zh) | 2020-10-23 |
CN111817335B true CN111817335B (zh) | 2022-03-01 |
Family
ID=72863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738350.3A Active CN111817335B (zh) | 2020-07-28 | 2020-07-28 | 一种直流电压控制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81733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583010B (zh) * | 2020-12-15 | 2023-03-24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晶闸管整流的电解类负荷等效参数确定方法及装置 |
CN112968460B (zh) * | 2021-02-05 | 2023-05-23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 | 一种基于alpha—vdio_r协调控制的换流变分接头控制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07550A (zh) * | 2013-01-24 | 2013-05-15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贵阳局 | 一种基于换流器损耗选择换流变分接头控制模式的方法 |
CN106911142A (zh) * | 2017-04-01 | 2017-06-30 | 国家电网公司 | 基于电压计算值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
CN106972520A (zh) * | 2017-04-27 | 2017-07-21 | 上海交通大学 | 一种用于柔性直流配电网的ac/dc标准节点模型的控制方法 |
CN110289774A (zh) * | 2019-07-03 | 2019-09-27 |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高压直流输电换流单元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853567B2 (en) * | 2013-07-29 | 2017-12-26 | Rhombus Energy Solutions, Inc. | DC source-to-AC grid tie-in power enhancement using multilevel/multiphase inverter topology and resonant matrix tank converter |
-
2020
- 2020-07-28 CN CN202010738350.3A patent/CN11181733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07550A (zh) * | 2013-01-24 | 2013-05-15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贵阳局 | 一种基于换流器损耗选择换流变分接头控制模式的方法 |
CN106911142A (zh) * | 2017-04-01 | 2017-06-30 | 国家电网公司 | 基于电压计算值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
CN106972520A (zh) * | 2017-04-27 | 2017-07-21 | 上海交通大学 | 一种用于柔性直流配电网的ac/dc标准节点模型的控制方法 |
CN110289774A (zh) * | 2019-07-03 | 2019-09-27 |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高压直流输电换流单元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换流变压器分接开关控制及典型故障分析;石丹丹等;《山东电力技术》;20190228;第46卷(第2期);第14-16页 * |
西门子和ABB路线逆变侧UDL测量偏低时直流系统响应特征对比研究;严喜林等;《高压电器》;20170816;第53卷(第8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817335A (zh) | 2020-10-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157031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volt/VAR control in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automation systems | |
CN111817335B (zh) | 一种直流电压控制方法和装置 | |
US8830712B2 (en) | Controlling an inverter device of a high voltage DC system for supporting an AC system | |
JP4101788B2 (ja) | 電圧調整装置および電圧調整方法 | |
US20100091528A1 (en) | Method and arrangement to reverse the power flow of a direct current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 |
CN104600733A (zh) | 换相控制方法及换相控制装置 | |
EP2889998B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gulation of voltage on an electric power system | |
US20220253080A1 (en) | Smart voltage reduction and reverse power operating mode determination for load tap charging transformers and voltage regulators | |
CN111082430A (zh) | 与特高压直流换流站无功电压控制相协调的调相机定电压控制方法、系统及介质 | |
CN104201683B (zh) | 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联结变压器分接头调节方法 | |
CN112332436A (zh) | 适用于受端混联型lcc-vsc直流系统的协调控制方法 | |
CN109888797B (zh) | 基于态势感知的含风电接入送端系统频率控制方法 | |
CA3070188C (en) | Over-voltage preven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istribution line connected with distributed generator | |
CN113224779B (zh) | 特高压直流输电换流变压器分接头异步调节方法及装置 | |
CN111404188A (zh) | 一种固定换流变变比的直流功率控制方法 | |
CN112968459B (zh) | 基于同极换流变分接头定偏差交替控制的分接头控制方法 | |
CN112968460B (zh) | 一种基于alpha—vdio_r协调控制的换流变分接头控制方法 | |
WO2019068311A1 (en) | COORDINATION OF CURRENT STABILIZATION CONTROLS BY SWITCH CONTROL WITH SETTING SOCKETS | |
CN108808686B (zh) | 一种配电馈线自适应调压整定算法 | |
CN114336668B (zh) | 一种兼顾无功补偿装置裕量调压的换流变分接头控制方法 | |
CN116505535B (zh) | 一种储能系统及直流母线电压稳定控制方法 | |
CN107809115B (zh) | 一种降压式角型statcom及其控制方法 | |
JP2022154175A (ja) | 電源システム | |
KR20240131154A (ko) | 계통 강건도 평가를 적용한 hvdc 운전 방법 및 시스템 | |
WO2024141181A1 (en) | Converter system, and controller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