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14225B - 一种基于广义柔度矩阵的外荷载墩顶位移计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广义柔度矩阵的外荷载墩顶位移计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14225B
CN111814225B CN202010498165.1A CN202010498165A CN111814225B CN 111814225 B CN111814225 B CN 111814225B CN 202010498165 A CN202010498165 A CN 202010498165A CN 111814225 B CN111814225 B CN 1118142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cement
node
pier
forc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9816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14225A (zh
Inventor
苏伟
王雨权
刘洪占
廖立坚
杨智慧
傅安民
张兴华
刘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Desig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Desig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Design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Design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49816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142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142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142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142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142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6Matrix or vector computation, e.g. matrix-matrix or matrix-vector multiplication, matrix factoriz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lgebra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广义柔度矩阵的外荷载墩顶位移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节点划分;计算单位力作用下桩基承台底面中心点处的水平位移和转角位移、墩身弹性变形、受荷节点处位移和转角、受荷节点以外各节点的位移从而形成单位力柔度矩阵;计算单位力矩作用下桩基承台底面中心点处的水平位移和转角位移、墩身弹性变形、受荷节点处位移和转角、受荷节点以外各节点的位移从而形成单位力矩柔度矩阵;利用单位力柔度矩阵和单位力矩柔度矩阵形成总位移通式;非节点集中力等效计算;分布荷载等效计算。本发明能够进行各类型外荷载引起的墩顶位移的计算,适用任意墩形,适用各作用点位置的节点力、分布力。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广义柔度矩阵的外荷载墩顶位移计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交通运输业桥梁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广义柔度矩阵的外荷载墩顶位移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在高速铁路桥梁设计中,简支梁桥墩的纵横向墩顶位移计算是很重要的内容,而引起墩顶位移计算的因素很多,有地震力、风荷载、土压力等各种荷载作用。
随着高铁事业的发展,桥墩的高度越做越高,桥墩的尺寸也越做越精细,对于高墩桥梁结构,墩顶位移便有可能成为控制因素。因此,精细化计算各种外荷载引起的墩顶位移,便成为桥墩结构精细化设计的内在要求。
在以往设计中,相关书籍或设计软件在计算墩顶位移时,往往与桩基础耦合度不够,且仅能处理部分集中载荷作用下的墩顶位移计算。而对于土压力、风荷载等分布荷载,无法精准计算。
针对上述桥墩设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亟需一种更加通用性的算法来解决数量庞大的简支梁桥墩外荷载作用引起的墩顶位移计算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广义柔度矩阵的外荷载墩顶位移计算方法,能够针对交通运输领域如铁路、公路、市政、轻轨等不同类型的简支梁实心或空心桥墩,进行各类型外荷载引起的墩顶位移的计算,通过一套体系直接得出位移计算结果,该方法适用任意墩形,适用各作用点位置的节点力、分布力的墩顶位移计算。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广义柔度矩阵的外荷载墩顶位移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对桥墩进行节点划分
对于简支梁桥墩,需要根据墩高、桥墩截面特性等特点,按照计算精度的需要划分节点,两节点之间组成一个独立单元;
步骤B,计算单位力作用下桩基承台底面中心点处的水平位移α和转角位移β
利用上承台板底面中心点o点的水平位移和转角位移公式,计算出当其作用单位力时的水平位移α和转角位移β;
步骤C,计算单位力作用下墩身弹性变形受荷节点处位移和转角
结合桥墩节点划分情况,计算出桥墩节点上作用单位力后,其受荷点位置处的墩身弹性水平位移及其转角位移;
步骤D,计算单位力作用下墩身和桩基础共同影响下的受荷节点处位移
利用单位力作用下,桩基础的水平位移和转动位移,再叠加上墩身本身的弹性位移,计算出受荷节点位置处的节点位移;
步骤E,计算单位力作用下各节点的转角位移
单位力作用下,将桩基础的转动位移叠加上墩身各节点自身的弹性转动位移得到各节点的总的转角位移;
步骤F,计算单位力作用下墩身和桩基础共同影响下的受荷节点以外各节点的位移
单位力作用下,利用墩身各节点的转角位移及受荷节点水平位移,计算出受荷节点以外各节点的位移;
步骤G,形成单位力柔度矩阵CF
将单位力作用下,受荷节点水平位移及其它节点水平位移组合在一起,形成单位力柔度矩阵CF;
步骤H,计算单位力矩作用下桩基承台底面中心点处的水平位移αM和转角位移βM
利用承台板底面中心点o点的水平位移和转角位移公式,计算出当其作用单位力矩时的水平位移αM和转角位移βM
步骤I,计算单位力矩作用下墩身弹性变形墩身受荷节点处位移和转角
结合桥墩节点划分情况,计算出桥墩节点上作用单位力矩后,其受荷点位置处的墩身弹性水平位移及其转角位移;
步骤J,计算单位力矩作用下墩身和桩基础共同影响下的受荷节点处位移
利用单位力矩作用下,桩基础的水平位移和转动位移,再叠加上墩身本身的弹性位移,计算出受荷节点位置处的节点位移;
步骤K,计算单位力矩作用下各节点的转角位移
单位力矩作用下,将桩基础的转动位移叠加上墩身各节点自身的弹性转动位移得到各节点的总的转角位移;
步骤L,计算单位力矩作用下墩身和桩基础共同影响下的受荷节点以外各节点的位移
单位力矩作用下,利用墩身各节点的转角位移及受荷节点水平位移,计算出受荷节点以外各节点的位移;
步骤M,形成单位力矩柔度矩阵CM
将单位力矩作用下,受荷节点水平位移及其它节点水平位移组合在一起,形成单位力矩柔度矩阵CM;
步骤N,利用单位力柔度矩阵CF和单位力矩柔度矩阵CM形成总位移通式
将各节点所受的作用力乘以CF与各节点所受的作用力矩乘以CM所得结果进行叠加,得到墩节点的总位移,也即该计算过程为总位移计算通式;
步骤O,非节点集中力等效计算
对于非节点集中荷载,也即集中力作用位置不在节点上的情况,需要利用力学平衡方程,将其转换为等效节点力,然后代入步骤N所得的总位移通式计算得到各节点位移;
步骤P,分布荷载等效计算
对于分布荷载,由于作用力的分布范围较广,其大部分作用位置均不在节点上,此时需要利用力学平衡方程,将其转换为等效节点力,然后代入步骤N所得的总位移通式计算得到各节点位移。
步骤H中单位力矩作用下桩基承台底面中心点处的水平位移αM和转角位移βM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523662140000041
注:αM、βM分别为承台板底面的水平位移和绕坐标原点的转角,此处H取零,M取单位力矩,其余参数同上。
步骤I中计算单位力矩作用下墩身弹性变形受荷节点处位移和转角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523662140000051
其中,
Figure BDA0002523662140000052
注:y00(n)、
Figure BDA0002523662140000053
分别为单位力矩作用下墩身弹性变形受荷节点处位移和转角,Ei为第i个单元的弹性模量,li、lj为第i、j个单元的单元长度。
步骤J中计算单位力矩作用下墩身和桩基础共同影响下的受荷节点处位移,其计算公式为:
CM(i,i)=αMM·Li+y00(n)
注:CM(i,i)为单位力矩作用下墩身和桩基础共同影响下的受荷节点处位移,Li为第i个节点到承台板底面的距离,其余参数同上。
在步骤K中计算单位力矩作用下各节点的转角位移的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2523662140000054
注:fai_2为单位力矩作用下各节点的转角,其余参数同上。
在步骤L中单位力矩作用下墩身和桩基础共同影响下的受荷节点以外各节点的位移,表达式为:
CM(j,i)=CM(i,i)+fai_2·Lj
注:CM(j,i)为单位力矩作用下墩身和桩基础共同影响下的受荷节点以外各节点的位移,Lj为第j个节点到承台板底面的距离,其余参数同上。
在步骤M中形成的单位力柔度矩阵CM可由CM(i,i)和CM(j,i)组合而成。
在步骤N中,简支梁桥墩的墩顶位移计算通式为:
u=(FM×CM+F×CF)墩顶位移
注:CM、CF为单位力矩和单位力的柔度矩阵向量,FM、F为作用于桥墩节点上的力矩和力,u为墩顶位移。
在步骤O中,非节点集中荷载,需要利用力学平衡方程,将其转换为等效节点力Fk、Fk+1,然后代入总位移通式计算得到各节点位移,非节点集中荷载的转换过程如下:
合力等效:Fk+Fk+1=force
力矩等效:Fklk=Fk+1(l-lk)
联立后得到等效节点力为:
Figure BDA0002523662140000061
注:Fk、Fk+1为第k、k+1个节点的等效节点力,force为作用于桥墩第k、k+1个节点之间的集中荷载,l为第k、k+1个节点之间的距离,lk为集中力force作用点到第k个节点之间的距离。
在步骤P中,分布荷载需要利用力学平衡方程,将其转换为等效节点力Fi、Fi+1,然后代入总位移通式计算得到各节点位移,分布荷载的转换过程如下:
合力等效:Fi+Fi+1=∫LP(x)dx
力矩等效:Fi(l-xc)+Fi+1xc=∫LP(x)(x-xc)dx
一般来说,作用于桥墩的分布荷载均为线性分布的,因此,可将分布荷载沿着单元高度的分布表示为如下表达式:
Figure BDA0002523662140000071
将该式代入式合力等效公式、力矩等效公式中联立后得到等效节点力为:
Figure BDA0002523662140000072
注:Fi、Fi+1为第i、i+1个节点的等效节点力,P(x)为作用于桥墩第i、i+1个节点之间的分布荷载,l为第i、i+1个节点之间的距离,xc为分布荷载的合力点位置,pi、pi+1为第i、i+1个节点处分布荷载的大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将简支梁桥墩划分为若干节点单元,基于节点单元,分别计算出单位力及单位力矩作用下,桩基承台底面中心点处的水平位移和转角位移,墩身弹性变形受荷节点处位移和转角,墩身各节点的总转角位移,受荷节点以外节点的位移,利用上述计算结果分别形成单位力柔度矩阵CF和单位弯矩柔度矩阵CM。利用单位力柔度矩阵CF和单位弯矩柔度矩阵CM形成墩身位移计算通式。
本发明对于非节点集中荷载及分布荷载,还需通过力学等效变换,将其转换为对应的等效节点力,再代入墩身位移计算通式中。本发明能够针对交通运输领域如铁路、公路、市政、轻轨等不同类型的简支梁实体或空心桥墩,进行各类型外荷载引起的墩顶位移的计算,该方法适用任意墩形,适用各作用点位置的节点力、分布力,解决了复杂荷载分布形式墩顶位移计算需要依靠商业有限元软件计算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节点单元及墩顶作用单位力、单位弯矩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桥墩同时受水平力和弯矩作用的图示;
图3为本发明中桥墩单元承受水平向非节点集中荷载图示;
图4为本发明中桥墩单元承受水平向分布荷载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基于广义柔度矩阵的外荷载墩顶位移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对桥墩进行节点划分
对于简支梁桥墩,需要根据墩高、桥墩截面特性等特点,按照计算精度的需要划分节点,两节点之间组成一个独立单元;
步骤B,计算单位力作用下桩基承台底面中心点处的水平位移α和转角位移β
利用上承台板底面中心点o点的水平位移和转角位移公式,计算出当其作用单位力时的水平位移α和转角位移β;
步骤C,计算单位力作用下墩身弹性变形受荷节点处位移和转角
结合桥墩节点划分情况,计算出桥墩节点上作用单位力后,其受荷点位置处的墩身弹性水平位移及其转角位移;
步骤D,计算单位力作用下墩身和桩基础共同影响下的受荷节点处位移
利用单位力作用下,桩基础的水平位移和转动位移,再叠加上墩身本身的弹性位移,计算出受荷节点位置处的节点位移;
步骤E,计算单位力作用下各节点的转角位移
单位力作用下,将桩基础的转动位移叠加上墩身各节点自身的弹性转动位移得到各节点的总的转角位移;
步骤F,计算单位力作用下墩身和桩基础共同影响下的受荷节点以外各节点的位移
单位力作用下,利用墩身各节点的转角位移及受荷节点水平位移,计算出受荷节点以外各节点的位移;
步骤G,形成单位力柔度矩阵CF
将单位力作用下,受荷节点水平位移及其它节点水平位移组合在一起,形成单位力柔度矩阵CF;
步骤H,计算单位力矩作用下桩基承台底面中心点处的水平位移αM和转角位移βM
利用承台板底面中心点o点的水平位移和转角位移公式,计算出当其作用单位力矩时的水平位移αM和转角位移βM
步骤I,计算单位力矩作用下墩身弹性变形墩身受荷节点处位移和转角
结合桥墩节点划分情况,计算出桥墩节点上作用单位力矩后,其受荷点位置处的墩身弹性水平位移及其转角位移;
步骤J,计算单位力矩作用下墩身和桩基础共同影响下的受荷节点处位移
利用单位力矩作用下,桩基础的水平位移和转动位移,再叠加上墩身本身的弹性位移,计算出受荷节点位置处的节点位移;
步骤K,计算单位力矩作用下各节点的转角位移
单位力矩作用下,将桩基础的转动位移叠加上墩身各节点自身的弹性转动位移得到各节点的总的转角位移;
步骤L,计算单位力矩作用下墩身和桩基础共同影响下的受荷节点以外各节点的位移
单位力矩作用下,利用墩身各节点的转角位移及受荷节点水平位移,计算出受荷节点以外各节点的位移;
步骤M,形成单位力矩柔度矩阵CM
将单位力矩作用下,受荷节点水平位移及其它节点水平位移组合在一起,形成单位力矩柔度矩阵CM;
步骤N,利用单位力柔度矩阵CF和单位力矩柔度矩阵CM形成总位移通式
将各节点所受的作用力乘以CF与各节点所受的作用力矩乘以CM所得结果进行叠加,得到墩节点的总位移,也即该计算过程为总位移计算通式;
步骤O,非节点集中力等效计算
对于非节点集中荷载,也即集中力作用位置不在节点上的情况,需要利用力学平衡方程,将其转换为等效节点力,然后代入步骤N所得的总位移通式计算得到各节点位移;
步骤P,分布荷载等效计算
对于分布荷载,由于作用力的分布范围较广,其大部分作用位置均不在节点上,此时需要利用力学平衡方程,将其转换为等效节点力,然后代入步骤N所得的总位移通式计算得到各节点位移。
更进一步的,步骤A中需要对简支梁桥墩进行节点划分,从墩顶开始,自上而下对桥墩节点按顺序编号,两节点之间组成一个独立单元,每一个单元的弹性模量、惯性矩等力学参数都可以自行定义,各单元之间的长度也可自定义。
更进一步的,步骤B中的桩基承台底面中心点处的水平位移α和转角位移β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523662140000111
注:α、β分别为承台板底面的水平位移和绕坐标原点的转角,γαα、γββ、γαβ、γβα等参数为桩基计算参数,H、M分别为承台板底面原点所承受的水平力和弯矩,此处H取单位力,M取零。
更进一步的,步骤C中计算单位力作用下墩身弹性变形受荷节点处位移和转角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523662140000121
其中,
Figure BDA0002523662140000122
注:y0(n)、
Figure BDA0002523662140000123
分别为单位力作用下墩身弹性变形受荷节点处位移和转角,Ei为第i个单元的弹性模量,li、lj为第i、j个单元的单元长度。
更进一步的,步骤D中计算单位力作用下墩身和桩基础共同影响下的受荷节点处位移,其计算公式为:
CF(i,i)=α+β·Li+y0(n) (4)
注:CF(i,i)为单位力作用下墩身和桩基础共同影响下的受荷节点处位移,Li为第i个节点到承台板底面的距离,其余参数同上。
更进一步的,步骤E中计算单位力作用下各节点的转角位移的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2523662140000124
注:fai_1为单位力作用下各节点的转角,其余参数同上。
更进一步的,步骤F中单位力作用下墩身和桩基础共同影响下的受荷节点以外各节点的位移,表达式为:
CF(j,i)=CF(i,i)+fai_1·Lj (6)
注:CF(j,i)为单位力作用下墩身和桩基础共同影响下的受荷节点以外各节点的位移,Lj为第j个节点到承台板底面的距离,其余参数同上。
更进一步的,步骤G中形成的单位力柔度矩阵CF可由CF(i,i)和CF(j,i)组合而成。
更进一步的,步骤H中单位力矩作用下桩基承台底面中心点处的水平位移αM和转角位移βM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523662140000131
注:αM、βM分别为承台板底面的水平位移和绕坐标原点的转角,此处H取零,M取单位力矩,其余参数同上。
更进一步的,步骤I中计算单位力矩作用下墩身弹性变形受荷节点处位移和转角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523662140000132
其中,
Figure BDA0002523662140000133
注:y00(n)、
Figure BDA0002523662140000134
分别为单位力矩作用下墩身弹性变形受荷节点处位移和转角,Ei为第i个单元的弹性模量,li、lj为第i、j个单元的单元长度。
更进一步的,步骤J中计算单位力矩作用下墩身和桩基础共同影响下的受荷节点处位移,其计算公式为:
CM(i,i)=αMM·Li+y00(n) (10)
注:CM(i,i)为单位力矩作用下墩身和桩基础共同影响下的受荷节点处位移,Li为第i个节点到承台板底面的距离,其余参数同上。
更进一步的,在步骤K中计算单位力矩作用下各节点的转角位移的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2523662140000141
注:fai_2为单位力矩作用下各节点的转角,其余参数同上。
更进一步的,在步骤L中单位力矩作用下墩身和桩基础共同影响下的受荷节点以外各节点的位移,表达式为:
CM(j,i)=CM(i,i)+fai_2·Lj (12)
注:CM(j,i)为单位力矩作用下墩身和桩基础共同影响下的受荷节点以外各节点的位移,Lj为第j个节点到承台板底面的距离,其余参数同上。
更进一步的,在步骤M中形成的单位力柔度矩阵CM可由CM(i,i)和CM(j,i)组合而成。
更进一步的,在步骤N中,简支梁桥墩的墩顶位移计算通式为:
u=(FM×CM+F×CF)墩顶位移 (13)
注:CM、CF为单位力矩和单位力的柔度矩阵向量,FM、F为作用于桥墩节点上的力矩和力,u为墩顶位移。
更进一步的,在步骤O中,非节点集中荷载,需要利用力学平衡方程,将其转换为等效节点力Fk、Fk+1,然后代入式(13)所得的总位移通式计算得到各节点位移。非节点集中荷载的转换过程如下:
合力等效:Fk+Fk+1=force (14)
力矩等效:Fklk=Fk+1(l-lk) (15)
联立后得到等效节点力为:
Figure BDA0002523662140000151
注:Fk、Fk+1为第k、k+1个节点的等效节点力,force为作用于桥墩第k、k+1个节点之间的集中荷载,l为第k、k+1个节点之间的距离,lk为集中力force作用点到第k个节点之间的距离。
更进一步的,在步骤P中,分布荷载需要利用力学平衡方程,将其转换为等效节点力Fi、Fi+1,然后代入式(13)所得的总位移通式计算得到各节点位移。分布荷载的转换过程如下:
合力等效:Fi+Fi+1=∫LP(x)dx (17)
力矩等效:Fi(l-xc)+Fi+1xc=∫LP(x)(x-xc)dx (18)
一般来说,作用于桥墩的分布荷载均为线性分布的,因此,可将分布荷载沿着单元高度的分布表示为如下表达式:
Figure BDA0002523662140000152
将式(19)代入式(17)、(18)联立后得到等效节点力为:
Figure BDA0002523662140000153
注:Fi、Fi+1为第i、i+1个节点的等效节点力,P(x)为作用于桥墩第i、i+1个节点之间的分布荷载,7为第i、i+1个节点之间的距离,Xc为分布荷载的合力点位置,pi、pi+1为第i、i+1个节点处分布荷载的大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圆端型变截面桥墩,墩高50m,承台底部固结,在桥墩墩顶施加顺桥向的单位力(1KN),计算单位力引起的墩顶位移计算结果。
测试采用与商业软件midas背靠背对比计算的方法进行验证,将本专利方法编入自研“百灵”程序,“百灵”程序的输入界面如下表所示,下表给出了该桥墩计算的一些输入参数,如桥墩的截面尺寸和墩高信息等。
桥墩的计算输入数据——《铁路桥涵设计规范》(TB10002-2017)
Figure BDA0002523662140000161
同时,通过有限元商业软件midas进行计算。
百灵的计算结果如下表:
桥墩柔度计算输出结果---《铁路桥涵设计规范》(TB 10002-2017)
Figure BDA0002523662140000162
百灵与midas的计算对比结果如下表所示:
变截面桥墩受集中力作用下的墩顶位移对比
测试内容 百灵 midas 百灵/midas(%)
顺桥向墩顶位移(m) 1.02762E-05 1.03E-05 100.02%
由结果可知,基于本申请的软件百灵的计算结果与商业软件midas的计算结果几乎一致,两者误差万分之二。表明本专利方法的计算结果对于集中力作用来说,非常精准,满足工程计算需求。
实施例2
圆端型变截面桥墩,墩高50m,承台底部固结,在桥墩侧面施加顺桥向的风荷载,基本风压0.6kPa,风荷载相关参数K1=1.1,K2=1,K3=1,计算风力引起的墩顶位移计算结果。
测试采用与商业软件midas背靠背对比计算的方法进行验证,将本专利方法编入自研“百灵”程序,“百灵”程序的输入界面如下表所示,下表给出了该桥墩计算的一些输入参数,如桥墩的截面尺寸和墩高信息、基本风压信息、风压地形参数等。
桥墩的计算输入数据——《铁路桥涵设计规范》(TR10002-2017)
Figure BDA0002523662140000171
同时,通过有限元商业软件midas进行计算。
百灵的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基底(或承台底)外力的分项计算输出结果---《铁路桥涵设计规范》(TB 10002-2017)
Figure BDA0002523662140000181
百灵与midas的计算对比结果如下表所示:
变截面桥墩受风荷载作用下的墩顶位移对比
测试内容 百灵 midas 百灵/midas(%)
顺桥向墩顶位移(m) 1.62E-03 1.62E-03 100.0%
由比较结果可知,本专利方法编写的软件百灵的计算结果与商业软件midas的计算结果几乎完全相同,两者误差为零。表明本专利方法的计算结果对于风荷载这类分布荷载作用来说,非常精准,满足工程计算需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广义柔度矩阵的外荷载墩顶位移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对桥墩进行节点划分
对于简支梁桥墩,需要根据墩高、桥墩截面特性等特点,按照计算精度的需要划分节点,两节点之间组成一个独立单元;
步骤B,计算单位力作用下桩基承台底面中心点处的水平位移α和转角位移β
利用上承台板底面中心点o点的水平位移和转角位移公式,计算出当其作用单位力时的水平位移α和转角位移β;
步骤C,计算单位力作用下墩身弹性变形受荷节点处位移和转角
结合桥墩节点划分情况,计算出桥墩节点上作用单位力后,其受荷点位置处的墩身弹性水平位移及其转角位移;
步骤D,计算单位力作用下墩身和桩基础共同影响下的受荷节点处位移
利用单位力作用下,桩基础的水平位移和转动位移,再叠加上墩身本身的弹性位移,计算出受荷节点位置处的节点位移;
步骤E,计算单位力作用下各节点的转角位移
单位力作用下,将桩基础的转动位移叠加上墩身各节点自身的弹性转动位移得到各节点的总的转角位移;
步骤F,计算单位力作用下墩身和桩基础共同影响下的受荷节点以外各节点的位移
单位力作用下,利用墩身各节点的转角位移及受荷节点水平位移,计算出受荷节点以外各节点的位移;
步骤G,形成单位力柔度矩阵CF
将单位力作用下,受荷节点水平位移及其它节点水平位移组合在一起,形成单位力柔度矩阵CF;
步骤H,计算单位力矩作用下桩基承台底面中心点处的水平位移αM和转角位移βM
利用承台板底面中心点o点的水平位移和转角位移公式,计算出当其作用单位力矩时的水平位移αM和转角位移βM
步骤I,计算单位力矩作用下墩身弹性变形墩身受荷节点处位移和转角
结合桥墩节点划分情况,计算出桥墩节点上作用单位力矩后,其受荷点位置处的墩身弹性水平位移及其转角位移;
步骤J,计算单位力矩作用下墩身和桩基础共同影响下的受荷节点处位移
利用单位力矩作用下,桩基础的水平位移和转动位移,再叠加上墩身本身的弹性位移,计算出受荷节点位置处的节点位移;
步骤K,计算单位力矩作用下各节点的转角位移
单位力矩作用下,将桩基础的转动位移叠加上墩身各节点自身的弹性转动位移得到各节点的总的转角位移;
步骤L,计算单位力矩作用下墩身和桩基础共同影响下的受荷节点以外各节点的位移
单位力矩作用下,利用墩身各节点的转角位移及受荷节点水平位移,计算出受荷节点以外各节点的位移;
步骤M,形成单位力矩柔度矩阵CM
将单位力矩作用下,受荷节点水平位移及其它节点水平位移组合在一起,形成单位力矩柔度矩阵CM;
步骤N,利用单位力柔度矩阵CF和单位力矩柔度矩阵CM形成总位移通式
将各节点所受的作用力乘以CF与各节点所受的作用力矩乘以CM所得结果进行叠加,得到墩节点的总位移,也即该计算过程为总位移计算通式;
步骤O,非节点集中力等效计算
对于非节点集中荷载,也即集中力作用位置不在节点上的情况,需要利用力学平衡方程,将其转换为等效节点力,然后代入步骤N所得的总位移通式计算得到各节点位移;
步骤P,分布荷载等效计算
对于分布荷载,由于作用力的分布范围较广,其大部分作用位置均不在节点上,此时需要利用力学平衡方程,将其转换为等效节点力,然后代入步骤N所得的总位移通式计算得到各节点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基于广义柔度矩阵的外荷载墩顶位移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H中单位力矩作用下桩基承台底面中心点处的水平位移αM和转角位移βM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523662130000031
注:αM、βM分别为承台板底面的水平位移和绕坐标原点的转角,此处H取零,M取单位力矩,其余参数同上。
3.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基于广义柔度矩阵的外荷载墩顶位移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计算单位力矩作用下墩身弹性变形受荷节点处位移和转角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523662130000041
其中,
Figure FDA0002523662130000042
注:y00(n)、
Figure FDA0002523662130000043
分别为单位力矩作用下墩身弹性变形受荷节点处位移和转角,Ei为第i个单元的弹性模量,li、lj为第i、j个单元的单元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基于广义柔度矩阵的外荷载墩顶位移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J中计算单位力矩作用下墩身和桩基础共同影响下的受荷节点处位移,其计算公式为:
CM(i,i)=αMM·Li+y00(n)
注:CM(i,i)为单位力矩作用下墩身和桩基础共同影响下的受荷节点处位移,Li为第i个节点到承台板底面的距离,其余参数同上。
5.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基于广义柔度矩阵的外荷载墩顶位移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K中计算单位力矩作用下各节点的转角位移的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2523662130000044
注:fai_2为单位力矩作用下各节点的转角,其余参数同上。
6.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基于广义柔度矩阵的外荷载墩顶位移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L中单位力矩作用下墩身和桩基础共同影响下的受荷节点以外各节点的位移,表达式为:
CM(j,i)=CM(i,i)+fai_2·Lj
注:CM(j,i)为单位力矩作用下墩身和桩基础共同影响下的受荷节点以外各节点的位移,Lj为第j个节点到承台板底面的距离,其余参数同上。
7.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基于广义柔度矩阵的外荷载墩顶位移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M中形成的单位力柔度矩阵CM可由CM(i,i)和CM(j,i)组合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基于广义柔度矩阵的外荷载墩顶位移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N中,简支梁桥墩的墩顶位移计算通式为:
u=(FM×CM+F×CF)墩顶位移
注:CM、CF为单位力矩和单位力的柔度矩阵向量,FM、F为作用于桥墩节点上的力矩和力,u为墩顶位移。
9.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基于广义柔度矩阵的外荷载墩顶位移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O中,非节点集中荷载,需要利用力学平衡方程,将其转换为等效节点力Fk、Fk+1,然后代入总位移通式计算得到各节点位移,非节点集中荷载的转换过程如下:
合力等效:Fk+Fk+1=force
力矩等效:Fklk=Fk+1(l-lk)
联立后得到等效节点力为:
Figure FDA0002523662130000051
注:Fk、Fk+1为第k、k+1个节点的等效节点力,force为作用于桥墩第k、k+1个节点之间的集中荷载,l为第k、k+1个节点之间的距离,lk为集中力force作用点到第k个节点之间的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基于广义柔度矩阵的外荷载墩顶位移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P中,分布荷载需要利用力学平衡方程,将其转换为等效节点力Fi、Fi+1,然后代入总位移通式计算得到各节点位移,分布荷载的转换过程如下:
合力等效:Fi+Fi+1=∫LP(x)dx
力矩等效:Fi(l-xc)+Fi+1xc=∫LP(x)(x-xc)dx
一般来说,作用于桥墩的分布荷载均为线性分布的,因此,可将分布荷载沿着单元高度的分布表示为如下表达式:
Figure FDA0002523662130000061
将该式代入式合力等效公式、力矩等效公式中联立后得到等效节点力为:
Figure FDA0002523662130000062
注:Fi、Fi+1为第i、i+1个节点的等效节点力,P(x)为作用于桥墩第i、i+1个节点之间的分布荷载,l为第i、i+1个节点之间的距离,xc为分布荷载的合力点位置,pi、pi+1为第i、i+1个节点处分布荷载的大小。
CN202010498165.1A 2020-06-04 2020-06-04 一种基于广义柔度矩阵的外荷载墩顶位移计算方法 Active CN1118142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98165.1A CN111814225B (zh) 2020-06-04 2020-06-04 一种基于广义柔度矩阵的外荷载墩顶位移计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98165.1A CN111814225B (zh) 2020-06-04 2020-06-04 一种基于广义柔度矩阵的外荷载墩顶位移计算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14225A CN111814225A (zh) 2020-10-23
CN111814225B true CN111814225B (zh) 2022-12-23

Family

ID=72847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98165.1A Active CN111814225B (zh) 2020-06-04 2020-06-04 一种基于广义柔度矩阵的外荷载墩顶位移计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142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10839B (zh) * 2021-03-01 2022-12-23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考虑桥墩与基础带扭角的桩基计算方法
CN114638046B (zh) * 2022-05-12 2022-08-09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桥墩数字孪生变截面仿真计算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106038A (ko) * 2011-03-17 2012-09-26 현대건설주식회사 변형률 측정을 이용한 장대 교량 구조물의 변위측정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장대 교량구조물의 변위측정장치
CN106055764A (zh) * 2016-05-26 2016-10-26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基于三维壳有限元‑梁模型的风力机叶片位移计算方法
CN108959752A (zh) * 2018-06-26 2018-12-07 湘潭大学 一种适用于计算钢管三排桩桩身位移与桩身内力的计算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106038A (ko) * 2011-03-17 2012-09-26 현대건설주식회사 변형률 측정을 이용한 장대 교량 구조물의 변위측정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장대 교량구조물의 변위측정장치
CN106055764A (zh) * 2016-05-26 2016-10-26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基于三维壳有限元‑梁模型的风力机叶片位移计算方法
CN108959752A (zh) * 2018-06-26 2018-12-07 湘潭大学 一种适用于计算钢管三排桩桩身位移与桩身内力的计算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倾斜荷载下基桩P-Δ效应等效弯矩有限元迭代法;李微哲;《水运工程》;20120625(第06期);全文 *
复杂水平荷载作用下部分埋入单桩的计算方法;蒋建平等;《水运工程》;20160725(第07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14225A (zh) 2020-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14225B (zh) 一种基于广义柔度矩阵的外荷载墩顶位移计算方法
CN110175426B (zh) 铁路桥梁弹塑性金属限位减震耗能装置设计方法
Charlton A History of the Theory of Structure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CN108505443B (zh) 一种不设预拱度的大节段吊装自锚式悬索桥施工方法
CN112502029B (zh) 一种基于墩身任意截面的铁路简支梁桥墩地震力计算方法
CN109992878B (zh) 海洋平台整体结构强度分析风载荷加载方法
CN111563341A (zh) 一种上承式拱桥拱座嵌固式基础锚固深度的评判方法
CN111539051B (zh) 一种架空式桩板结构的三维静力计算方法
CN205775786U (zh) 一种新型铁路曲线斜塔斜拉桥
Tang et al. A co-simulation method for the train-track-bridge interaction analysis under earthquake using Simpack and OpenSees
Baron et al. Analytical studies of a cable stayed girder bridge
Sithichaikasem Effects of diaphragms in bridges with prestressed concrete I-section girders
CN111832199B (zh) 一种基于任意截面和温度场的墩顶位移计算方法
CN114091138A (zh) 一种深水长大栈桥结构设计方法
CN113656861B (zh) 一种由铁路桥梁变形导致的无砟轨道空间映射变形的计算方法
CN113010839B (zh) 一种考虑桥墩与基础带扭角的桩基计算方法
CN110608821A (zh) 转臂式测力构架的垂向载荷力系测试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Wang et al. Optimal design model for wind resistance based on static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large span bridges and its application
CN117150609A (zh) 一种不对称桩基的桩头外力计算方法
Philip Numerical Analysis of Transmission Tower on Pile Foundation
CN116752430A (zh) 基于联动迭代的任意截面铁路桥墩刚度及位移计算方法
Miklofsky et al. Design of guyed towers by interaction diagrams
Szilard A hybrid, finite element—finite difference approach to simplified large deflection analysis of structures
CN115828363A (zh) 一种桥墩计算长度的计算方法
CN206800177U (zh) 一种铁路桥梁单墩多柱桥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Su Wei

Inventor after: Wang Yuquan

Inventor after: Liu Hongzhan

Inventor after: Liao Lijian

Inventor after: Yang Zhihui

Inventor after: Fu Anmin

Inventor after: Zhang Xinghua

Inventor after: Liu Long

Inventor before: Su Wei

Inventor before: Wang Yuquan

Inventor before: Liu Hongzhan

Inventor before: Liao Lijian

Inventor before: Yang Zhihui

Inventor before: Fu Anmin

Inventor before: Zhang Xinghua

Inventor before: Liu Lo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