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14161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14161A
CN111814161A CN202010622013.8A CN202010622013A CN111814161A CN 111814161 A CN111814161 A CN 111814161A CN 202010622013 A CN202010622013 A CN 202010622013A CN 111814161 A CN111814161 A CN 1118141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graphic code
preset
character string
transmit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2201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和平
郭龙生
刘洛鸿
唐文辉
董华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xvision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xvision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xvision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Maxvision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62201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1416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141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141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06Protecting data by securing the transmission between two devices or proces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06F21/6218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a system of files or objects, e.g. local or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or database
    • G06F21/6227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a system of files or objects, e.g. local or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or database where protection concerns the structure of data, e.g. records, types, que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009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with optically detectable marking
    • G06K19/06046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using light without selection of wavelength, e.g. sensing reflected white light
    • G06K7/1404Methods for optical code recognition
    • G06K7/1408Methods for optical code recognition the method being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type of c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6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le transfer, e.g. 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eth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Toxicolog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若第一设备检测到预配置的传输目录下存在预设类型文件,则将所述预设类型文件转化为文件流;将所述文件流转化成预设进制字符串,并按预设固定长度进行分割得到多份字符串,各份字符串有且唯一对应一序列号;按预设顺序提取各份字符串作为待传输数据并添加相应的数据包头及数据包尾以得到待传输数据包;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包转化成图形码进行显示;若第二设备通过图形码采集器采集到所述图形码,则对所述图形码进行解析得到解析数据;根据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关联类型按预设方式生成应答图形码以供所述第一设备识别。本发明可完全物理隔离状态下实现数据的跨网传输。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跨网传输文件中,为两台设备不通过TCP/IP协议来完成文件的传输,而通过设备间的直接复制获取。
当前市场中普遍采用了串口协议、SDI协议或其他的某种协议来替代TCP/IP协议,在安全性上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提高,有效地防止了黑客利用TCP/IP协议来进行网络攻击。然而这种方案两台设备之间仍然存在物理上的线路连接,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物理隔离,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进行跨网数据传输难以实现真正物理隔离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就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若第一设备检测到预配置的传输目录下存在预设类型文件,则将所述预设类型文件转化为文件流;
将所述文件流转化成预设进制字符串,并按预设固定长度进行分割得到多份字符串,各份字符串有且唯一对应一序列号;
按预设顺序提取各份字符串作为待传输数据并添加相应的数据包头及数据包尾以得到待传输数据包,其中,所述数据包头包含的信息至少包括所述预设类型文件的文件名、所述待传输数据包的长度及数据包序号;
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包转化成图形码进行显示;
若第二设备通过图形码采集器采集到所述图形码,则对所述图形码进行解析得到解析数据;
根据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关联类型按预设方式生成应答图形码以供所述第一设备识别,其中,所述数据关联类型至少包括与上一次传输的数据有关、与上一次传输的数据无关。
根据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根据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关联类型按预设方式生成应答图形码以供所述第一设备识别包括:
若所述数据关联类型为与上一次传输的数据有关,且所述解析数据为上一次传输的数据的后续数据,则将所述解析数据中对应的字符串写入上一次传输的数据的字符串末尾,并以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包头生成一表征接收成功的应答图形码以供所述第一设备识别。
根据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根据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关联类型按预设方式生成应答图形码以供所述第一设备识别包括:
若所述数据关联类型为与上一次传输的数据有关,且所述解析数据为上一次传输的数据的后续数据中的最后一份数据,则将所述解析数据中对应的字符串写入上一次传输的数据的字符串末尾并将完成的字符串转化成文件流;
根据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包头将所述文件流对应的文件存储至预设位置;
在完成存储后,以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包头生成一表征接收完成的应答图形码以供所述第一设备识别。
根据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根据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关联类型按预设方式生成应答图形码以供所述第一设备识别包括:
若所述数据关联类型为与上一次传输无关,且所述解析数据为新的数据起点,则新建与所述解析数据中的字符串对应的字符串,并以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包头生成一表征接收成功的应答图形码以供所述第一设备识别。
根据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根据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关联类型按预设方式生成应答图形码以供所述第一设备识别包括:
若所述数据关联类型为与上一次传输的数据无关,且所述解析数据为重复数据,则以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包头生成一表征数据重复的应答图形码以供所述第一设备识别。
根据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根据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关联类型按预设方式生成应答图形码以供所述第一设备识别包括:
若所述数据关联类型为与上一传输无关,且所述解析数据为异常数据,则以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包头生成一表征数据异常的应答图形码以供所述第一设备识别。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
第一设备,用于在检查到预配置的传输目录下存在预设类型文件时,将所述预设类型文件转化为文件流;将所述文件流转化成预设进制字符串,并按预设固定长度进行分割得到多份字符串,各份字符串有且唯一对应一序列号;按预设顺序提取各份字符串作为待传输数据并添加相应的数据包头及数据包尾以得到待传输数据包,其中,所述数据包头包含的信息至少包括所述预设类型文件的文件名、所述待传输数据包的长度及数据包序号;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包转化成图形码进行显示;
第二设备,用于在通过图形码采集器采集到所述图形码时,对所述图形码进行解析得到解析数据;根据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关联类型按预设方式生成应答图形码以供所述第一设备识别,其中,所述数据关联类型至少包括与上一次传输的数据有关、与上一次传输的数据无关。
根据上述的数据传输系统,所述第二设备还用于:
若所述数据关联类型为与上一次传输的数据有关,且所述解析数据为上一次传输的数据的后续数据,则将所述解析数据中对应的字符串写入上一次传输的数据的字符串末尾,并以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包头生成一表征接收成功的应答图形码以供所述第一设备识别。
根据上述的数据传输系统,所述第二设备还用于:
若所述数据关联类型为与上一次传输无关,且所述解析数据为新的数据起点,则新建与所述解析数据中的字符串对应的字符串,并以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包头生成一表征接收成功的应答图形码以供所述第一设备识别。
根据上述的数据传输系统,所述第二设备还用于:
若所述数据关联类型为与上一传输无关,且所述解析数据为异常数据,则以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包头生成一表征数据异常的应答图形码以供所述第一设备识别。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在实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数据传输过程中,以第一设备预配置的传输目录下存在预设类型文件作为触发条件,并经相应进制的字符串转化并分割以作为待传输数据,在添加相应的数据包头及数据包尾后对生成的待传输数据包进行图形码转化并显示。其后,由第二设备进行图形码获取,在获取后则进行解析由此实现对所述预设类型文件的传输。而在解析后,还根据解析数据本身生成相应的应答图形码以应答第一设备,由此,完成整个数据传输的基本流程。本发明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利用图形码进行通信,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在实现跨网传输文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完全物理隔离的跨网传输文件,提升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与此同时,采用所述数据传输方法的硬件成本低,数据的传输相对稳定、传输速度较快。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一实施方式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实施方式下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着眼于提升数据传输的安全性,解决传统跨网传输因较难实现物理隔离传输而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参见图1,为本发明提供一实施方式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至少包含两个设备的应用场景中,如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利用本发明的数据传输方法可实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间在物理隔离状态下的数据跨网传输,进一步的,本发明基于数据安全考虑,主要应用于数据的单向传输场景。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若第一设备检测到预配置的传输目录下存在预设类型文件,则将所述预设类型文件转化为文件流。
本步骤中,在进行数据传输前,需要对所述第一设备进行配置,以使得仅在预设类型文件存在于指定目录下时,方可开始数据的传输动作。此处,在所述第一设备检测到预配置的传输目录下存在预设类型文件时,可对该文件进行重命名以标记该文件已经进入传输队列。
所述预设类型文件可根据管理员进行配置,以对指定类型的文件进行传输。当然,若未进行配置的,则所述传输目录下的所有类型的文件均可为数据传输对象。
S102:将所述文件流转化成预设进制字符串,并按预设固定长度进行分割得到多份字符串,各份字符串有且唯一对应一序列号。
本步骤中,将所述文件流加载至内存并转化成预设进制字符串,此处,所述预设进制字符串优选采用十六进制字符串。在分割出来的各份字符串中,若该份字符串的长度不足,则可按预设填补规则进行字符串的填补以使得各份字符串的长度保持一致,所述预设填补规则可包括对不足长度部分进行补零。
可以理解的是,在进行分割时,从所述预设进制字符串的首位开始并按照固定长度进行分割,因而,分割后的各份字符串中,不足固定长度的情形仅出现于最后一份字符串中。
S103:按预设顺序提取各份字符串作为待传输数据并添加相应的数据包头及数据包尾以得到待传输数据包,其中,所述数据包头包含的信息至少包括所述预设类型文件的文件名、所述待传输数据包的长度及数据包序号。
本步骤中,得到的多份字符串可按预设顺序进行提取,所述数据包头可包含的信息包括文件名、待传输数据包长度、数据包序号等。
S104: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包转化成图形码进行显示。此处,所述图形码具体可为二维码。
S105:若第二设备通过图形码采集器采集到所述图形码,则对所述图形码进行解析得到解析数据。
本步骤中,所述第二设备为与所述第一设备对应的第二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可包括用于显示图形码的显示屏、均可用于采集图形码的图形码采集器如扫描枪。
S106:根据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关联类型按预设方式生成应答图形码以供所述第一设备识别,其中,所述数据关联类型至少包括与上一次传输的数据有关、与上一次传输的数据无关。
本步骤中,在获取到所述解析数据后,可根据该解析数据判断其与已经获取的数据之间的关联性,所述预设关联类型至少包括与上一次传输的数据有关、与上一次传输的数据无关。
所述预设方式具体可包括:
1)、若所述数据关联类型与上一次传输的数据有关,则生成应答图形码;或者,
2)、若所述数据关联类型与上一次传输的数据无关,则生成应答图形码。
可以理解的是,可供所述第一设备识别的应答图形码被识别后,所述第一设备则可获悉所述第二设备当前接收数据的情况。
本发明在实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数据传输过程中,以第一设备预配置的传输目录下存在预设类型文件作为触发条件,并经相应进制的字符串转化并分割以作为待传输数据,在添加相应的数据包头及数据包尾后对生成的待传输数据包进行图形码转化并显示。其后,由第二设备进行图形码获取,在获取后则进行解析由此实现对所述预设类型文件的传输。而在解析后,还根据解析数据本身生成相应的应答图形码以应答第一设备,由此,完成整个数据传输的基本流程。本发明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利用图形码进行通信,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在实现跨网传输文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完全物理隔离的跨网传输文件,提升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与此同时,采用所述数据传输方法的硬件成本低,数据的传输相对稳定、传输速度较快。
本发明中,在一更具体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关联类型按预设方式生成应答图形码以供所述第一设备识别可包括:
若所述数据关联类型为与上一次传输的数据有关,且所述解析数据为上一次传输的数据的后续数据,则将所述解析数据中对应的字符串写入上一次传输的数据的字符串末尾,并以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包头生成一表征接收成功的应答图形码以供所述第一设备识别,从而完成多个连续数据的传输动作。
进一步的,若所述数据关联类型为与上一次传输的数据有关,且所述解析数据为上一次传输的数据的后续数据中的最后一份数据,则将所述解析数据中对应的字符串写入上一次传输的数据的字符串末尾并将完成的字符串转化成文件流;根据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包头将所述文件流对应的文件存储至预设位置;在完成存储后,以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包头生成一表征接收完成的应答图形码以供所述第一设备识别,从而完成多个连续数据的传输结束动作。
本发明中,在一更具体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关联类型按预设方式生成应答图形码以供所述第一设备识别可包括:
若所述数据关联类型为与上一次传输无关,且所述解析数据为新的数据起点,则新建与所述解析数据中的字符串对应的字符串,并以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包头生成一表征接收成功的应答图形码以供所述第一设备识别,从而完成新的数据的接收传输动作。
本发明中,在一更具体的第三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关联类型按预设方式生成应答图形码以供所述第一设备识别包括:
若所述数据关联类型为与上一次传输的数据无关,且所述解析数据为重复数据,则以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包头生成一表征数据重复的应答图形码以供所述第一设备识别,从而完成对重复数据的信息反馈动作。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设备接收到该应答图形码后,可核对相应数据序号以便继续进行传输。
本发明中,在一更具体的第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关联类型按预设方式生成应答图形码以供所述第一设备识别包括:
若所述数据关联类型为与上一传输无关,且所述解析数据为异常数据,则以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包头生成一表征数据异常的应答图形码以供所述第一设备识别,从而完成对异常数据的信息反馈动作。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设备接收到该应答图形码后,可从重新进行传输。
参见图2,本发明提供的一实施方式下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数据传输系统1可包括第一设备11和第二设备12,其中,所述第一设备11可用于在检查到预配置的传输目录下存在预设类型文件时,将所述预设类型文件转化为文件流;将所述文件流转化成预设进制字符串,并按预设固定长度进行分割得到多份字符串,各份字符串有且唯一对应一序列号;按预设顺序提取各份字符串作为待传输数据并添加相应的数据包头及数据包尾以得到待传输数据包,其中,所述数据包头包含的信息至少包括所述预设类型文件的文件名、所述待传输数据包的长度及数据包序号;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包转化成图形码进行显示。此处,所述第一设备11具体可包括用于显示图形码的第一显示屏111和用于采集第二设备12生成的图形码的第一扫描枪112。
第二设备12可用于在通过图形码采集器采集到所述图形码时,对所述图形码进行解析得到解析数据;根据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关联类型按预设方式生成应答图形码以供所述第一设备识别,其中,所述数据关联类型至少包括与上一次传输的数据有关、与上一次传输的数据无关。此处,所述第二设备12具体可包括用于显示图形码的第二显示屏121,所述图形码采集其为第二扫描枪122,以采集所述第一显示屏111显示的图形码。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设备11和第二设备12还可包括其他硬件模块,如处理器、存储模块等以实现数据的相应处理及存储功能。
在第一设备11和第二设备12的实际运行过程中:
在第一设备11的传输目录中存在预设类型文件时,数据传输即开始,后将所述预设类型文件转化为文件流。其后,再将所述文件流转化成预设进制字符串,并按预设固定长度进行分割得到多份字符串,各份字符串有且唯一对应一序列号。再后。按预设顺序提取各份字符串作为待传输数据并添加相应的数据包头及数据包尾以得到待传输数据包,其中,所述数据包头包含的信息至少包括所述预设类型文件的文件名、所述待传输数据包的长度及数据包序号。最后,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包转化成图形码并利用第一显示屏111进行显示。
而在第二设备12利用第二扫码枪122采集到第一显示屏111显示的图形码后,对该图形码进行解析以得到解析数据,其后,根据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关联类型按预设方式生成应答图形码显示在所述第二显示屏121上,以供所述第一设备11的第一扫描枪112采集并对该图形码进行识别。由此完成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第二设备12中:
若所述数据关联类型为与上一次传输的数据有关,且所述解析数据为上一次传输的数据的后续数据,则将所述解析数据中对应的字符串写入上一次传输的数据的字符串末尾,并以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包头生成一表征接收成功的应答图形码以供所述第一设备11识别,从而完成多个连续数据的传输动作。进一步的,若所述数据关联类型为与上一次传输的数据有关,且所述解析数据为上一次传输的数据的后续数据中的最后一份数据,则将所述解析数据中对应的字符串写入上一次传输的数据的字符串末尾并将完成的字符串转化成文件流;根据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包头将所述文件流对应的文件存储至预设位置;在完成存储后,以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包头生成一表征接收完成的应答图形码以供所述第一设备11识别,从而完成多个连续数据的传输结束动作。
若所述数据关联类型为与上一次传输无关,且所述解析数据为新的数据起点,则新建与所述解析数据中的字符串对应的字符串,并以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包头生成一表征接收成功的应答图形码以供所述第一设备11识别,从而完成新的数据的接收传输动作。
若所述数据关联类型为与上一次传输的数据无关,且所述解析数据为重复数据,则以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包头生成一表征数据重复的应答图形码以供所述第一设备11识别,从而完成对重复数据的信息反馈动作。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设备11接收到该应答图形码后,可核对相应数据序号以便继续进行传输。
若所述数据关联类型为与上一传输无关,且所述解析数据为异常数据,则以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包头生成一表征数据异常的应答图形码以供所述第一设备11识别,从而完成对异常数据的信息反馈动作。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设备11接收到该应答图形码后,可从重新进行传输。
第一设备11和第二设备12之间完全没有物理上的线路连接,且实现数据的跨网传输,有助于提升数据的安全性,适用于特定场景中的数据传输。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若第一设备检测到预配置的传输目录下存在预设类型文件,则将所述预设类型文件转化为文件流;
将所述文件流转化成预设进制字符串,并按预设固定长度进行分割得到多份字符串,各份字符串有且唯一对应一序列号;
按预设顺序提取各份字符串作为待传输数据并添加相应的数据包头及数据包尾以得到待传输数据包,其中,所述数据包头包含的信息至少包括所述预设类型文件的文件名、所述待传输数据包的长度及数据包序号;
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包转化成图形码进行显示;
若第二设备通过图形码采集器采集到所述图形码,则对所述图形码进行解析得到解析数据;
根据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关联类型按预设方式生成应答图形码以供所述第一设备识别,其中,所述数据关联类型至少包括与上一次传输的数据有关、与上一次传输的数据无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关联类型按预设方式生成应答图形码以供所述第一设备识别包括:
若所述数据关联类型为与上一次传输的数据有关,且所述解析数据为上一次传输的数据的后续数据,则将所述解析数据中对应的字符串写入上一次传输的数据的字符串末尾,并以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包头生成一表征接收成功的应答图形码以供所述第一设备识别。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关联类型按预设方式生成应答图形码以供所述第一设备识别包括:
若所述数据关联类型为与上一次传输的数据有关,且所述解析数据为上一次传输的数据的后续数据中的最后一份数据,则将所述解析数据中对应的字符串写入上一次传输的数据的字符串末尾并将完成的字符串转化成文件流;
根据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包头将所述文件流对应的文件存储至预设位置;
在完成存储后,以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包头生成一表征接收完成的应答图形码以供所述第一设备识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关联类型按预设方式生成应答图形码以供所述第一设备识别包括:
若所述数据关联类型为与上一次传输无关,且所述解析数据为新的数据起点,则新建与所述解析数据中的字符串对应的字符串,并以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包头生成一表征接收成功的应答图形码以供所述第一设备识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关联类型按预设方式生成应答图形码以供所述第一设备识别包括:
若所述数据关联类型为与上一次传输的数据无关,且所述解析数据为重复数据,则以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包头生成一表征数据重复的应答图形码以供所述第一设备识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关联类型按预设方式生成应答图形码以供所述第一设备识别包括:
若所述数据关联类型为与上一传输无关,且所述解析数据为异常数据,则以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包头生成一表征数据异常的应答图形码以供所述第一设备识别。
7.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备,用于在检查到预配置的传输目录下存在预设类型文件时,将所述预设类型文件转化为文件流;将所述文件流转化成预设进制字符串,并按预设固定长度进行分割得到多份字符串,各份字符串有且唯一对应一序列号;按预设顺序提取各份字符串作为待传输数据并添加相应的数据包头及数据包尾以得到待传输数据包,其中,所述数据包头包含的信息至少包括所述预设类型文件的文件名、所述待传输数据包的长度及数据包序号;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包转化成图形码进行显示;
第二设备,用于在通过图形码采集器采集到所述图形码时,对所述图形码进行解析得到解析数据;根据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关联类型按预设方式生成应答图形码以供所述第一设备识别,其中,所述数据关联类型至少包括与上一次传输的数据有关、与上一次传输的数据无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还用于:
若所述数据关联类型为与上一次传输的数据有关,且所述解析数据为上一次传输的数据的后续数据,则将所述解析数据中对应的字符串写入上一次传输的数据的字符串末尾,并以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包头生成一表征接收成功的应答图形码以供所述第一设备识别。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还用于:
若所述数据关联类型为与上一次传输无关,且所述解析数据为新的数据起点,则新建与所述解析数据中的字符串对应的字符串,并以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包头生成一表征接收成功的应答图形码以供所述第一设备识别。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还用于:
若所述数据关联类型为与上一传输无关,且所述解析数据为异常数据,则以所述解析数据的数据包头生成一表征数据异常的应答图形码以供所述第一设备识别。
CN202010622013.8A 2020-07-01 2020-07-0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18141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22013.8A CN111814161A (zh) 2020-07-01 2020-07-0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22013.8A CN111814161A (zh) 2020-07-01 2020-07-0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14161A true CN111814161A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56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22013.8A Pending CN111814161A (zh) 2020-07-01 2020-07-0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1416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01992A (zh) * 2021-12-29 2022-04-08 北京半导体专用设备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五研究所)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6960A (zh) * 2013-06-18 2013-10-09 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可识别图形的跨网络数据传输方法
CN106101662A (zh) * 2016-08-18 2016-11-09 青岛晟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条码传输数据的系统和方法
CN106961430A (zh) * 2017-03-16 2017-07-18 山东蓝海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物理隔离传输方法及物理隔离传输装置
CN108055116A (zh) * 2017-10-25 2018-05-18 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二维码双工通信方法
CN111130958A (zh) * 2019-12-18 2020-05-08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6960A (zh) * 2013-06-18 2013-10-09 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可识别图形的跨网络数据传输方法
CN106101662A (zh) * 2016-08-18 2016-11-09 青岛晟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条码传输数据的系统和方法
CN106961430A (zh) * 2017-03-16 2017-07-18 山东蓝海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物理隔离传输方法及物理隔离传输装置
CN108055116A (zh) * 2017-10-25 2018-05-18 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二维码双工通信方法
CN111130958A (zh) * 2019-12-18 2020-05-08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01992A (zh) * 2021-12-29 2022-04-08 北京半导体专用设备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五研究所)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83161A (zh) 数据传输的处理方法及装置、物联网设备
CN105162626B (zh) 基于众核处理器的网络流量深度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
CN106657149B (zh) 通讯协议转换方法与装置
CN106506253B (zh) 一种基于tcp/ip通信协议的在线客户端数量的统计系统及方法
CN105450712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3780610A (zh) 基于协议特征的网络数据恢复方法
CN114050979B (zh) 一种工业控制协议安全测试系统及装置
CN109669795A (zh) 崩溃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1287010A (zh) 识别和验证消息协议类型的方法和装置
CN111030999B (zh) 一种基于网络数据包提取文件的方法
CN111814161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8460044B (zh) 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0493226B (zh) 针对内存破坏漏洞攻击流量漏洞利用生成的方法及系统
CN103220260B (zh) 更新数据的方法、服务器、客户端及系统
CN101355483A (zh) 一种多网口发送数据包的方法和设备
CN115801927A (zh) 报文解析方法及装置
CN113535436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CN113438226B (zh) 基于混合传输协议的报文生成、解析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0493081B (zh) 游戏客户端的网络流量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02985B (zh) 信息处理方法、客户端设备、服务端设备及信息处理系统
CN114416597A (zh) 测试用例记录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12217896A (zh) 一种json报文转换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N110311835B (zh) 一种基于内容模板的电力iec协议符合性验证方法
CN114900494B (zh) 一种内网ip地址传输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5543755B (zh) 一种性能监管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