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07752A - 一种商混站专用混凝土增强剂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商混站专用混凝土增强剂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07752A
CN111807752A CN202010715482.4A CN202010715482A CN111807752A CN 111807752 A CN111807752 A CN 111807752A CN 202010715482 A CN202010715482 A CN 202010715482A CN 111807752 A CN111807752 A CN 1118077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parts
concrete
mixture
t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1548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Jiajing Ecolog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Jiajing Ecolog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Jiajing Ecolog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Jiajing Ecolog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1548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0775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077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077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40/00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influencing or modifying the propertie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mpositions, e.g. their setting or hardening ability
    • C04B40/0028Aspects relating to the mixing step of the mortar preparation
    • C04B40/0039Premixtures of ingredi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0/00Use of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groups C04B14/00 - C04B18/00 and characterised by shape or grain distribution; Treatment of material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the groups C04B14/00 - C04B18/00 specially adapted to enhance their filling properties in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Expanding or defibrillating materials
    • C04B20/02Treatment
    • C04B20/023Chemical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0/00Use of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groups C04B14/00 - C04B18/00 and characterised by shape or grain distribution; Treatment of material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the groups C04B14/00 - C04B18/00 specially adapted to enhance their filling properties in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Expanding or defibrillating materials
    • C04B20/02Treatment
    • C04B20/04Heat treat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商混站专用混凝土增强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保湿增稠组分3~5、抗裂组分6~10、增强组分11~16、胶凝组分25~35、延缓凝固组分22~28、球形无机质材料25~30、减水组分3~4、控泌组分2~4;本发明采用保湿增稠组分、抗裂组分、增强组分、胶凝组分、延缓凝固组分、球形无机质材料、减水组分、控泌组分组合的方式得到一种复合型混凝土外加剂,具有较为突出的粘结强度,通过球形无机质材料增强砼的柔性滚珠功能,提高流动性,可塑性加强,满足施工度。提高致密度,改善砼离析性能,提高砼的抗冻性和抗化学腐蚀,增强砼的强度和耐磨。

Description

一种商混站专用混凝土增强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外加剂,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能够显著提高混凝土稠度、耐寒性、流动性、强度的商混站专用混凝土增强剂。
背景技术
混凝土外加剂是在搅拌混凝土过程中掺入,占水泥质量5%以下的,能显著改善混凝土性能的化学物质。混凝土外加剂的特点是品种多、掺量小,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较大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技术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外加剂已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外加剂已成为混凝土除4种基本组分以外的第5种重要组分。
混凝土外加剂按其主要功能分为四类:
1、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变性能的外加剂。包括各种减水剂、引气剂和泵送剂等。
2、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缓凝剂、早强剂和速凝剂等。
3、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包括引气剂、防水剂和阻锈剂等。
4、改善混凝土其它性能的外加剂。包括加气剂、膨胀剂、着色剂、防冻剂、防水剂和泵送剂等。
上述的混凝土外加剂均是施工或商混时根据需要分别添加,缺乏一种综合提高混凝土性能的复合型外加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综合提高混凝土性能的商混站专用混凝土增强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商混站专用混凝土增强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保湿增稠组分3~5、抗裂组分6~10、增强组分11~16、胶凝组分25~35、延缓凝固组分22~28、球形无机质材料25~30、减水组分3~4、控泌组分2~4;
减水组分选自包括下列的一种或组合:胶凝剂或引气剂;
控泌组分选自包括下列的一种或组合:纤维素、硅粉、粉煤灰或阻泥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能够显著的提高混凝土的稠度、保水率、凝结时间、28d抗压强度并显著减低冻融质量损失率和压力泌水率,而且其压力泌水率能够降低到40%以下,能够满足机喷需求;
添加本商混站专用混凝土增强剂的混凝土稠度显著提高,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添加本商混站专用混凝土增强剂能够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
进一步地,所述保湿增稠组分选自包括下列的一种或组合:稳塑剂、保水剂或缓凝剂。
进一步地,所述抗裂组分选自包括下列的一种或组合:再不分散乳胶粉、纤维素或粉煤灰。
进一步地,所述增强组分选自包括下列的一种或组合:减水剂、矿粉或硅粉。
进一步地,所述胶凝组分选自包括下列的一种或组合:纤维素、减水剂、矿粉或粉煤灰。
进一步地,所述延缓凝固组分选自包括下列的一种或组合:缓凝剂、引气剂或矿粉。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商混站专用混凝土增强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控泌组分与球形无机质材料混合得到混合物A;
S2、将所述混合物A与干冰颗粒混合得到混合物B;
S3、将所述混合物B经过第一、第二、第三加热段和第一、第二、第三冷冻段之后继续混合,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冷冻段的温度依次为-20℃、-30℃和-20℃;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加热段的温度依次为250℃、300℃和330℃;所述混合物B经过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冷冻段的时间依次为10min、8min和15min,经过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加热段的时间依次为5min、10min和5min;
S4、将所述步骤S3重复2~5次得到混合物C;
S5、将所述混合物C与保湿增稠组分、抗裂组分、增强组分、胶凝组分、延缓凝固组分和减水组分混合得到商混站专用混凝土增强剂产品;
所述控泌组分选自包括下列的一种或组合:硅粉、粉煤灰或阻泥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干冰混合控泌组分和球形无机质材料之后通过温差处理,在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微气泡的膨胀以及在球形无机质材料表面形成裂纹以及微坑,使球形无机质材料与控泌组分结合,控泌组分与球形无机质材料结合能够对其表面进行修饰,提高圆度,并且经过修饰的球形无机质材料也能起到一定的控泌效果,相较于控泌组分的单独作用效果提高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以及压力泌水率以使其具有更好的机喷效果。
进一步地,混合物A与干冰颗粒的重量比为10~20:1。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中重复步骤S3的过程中,第一次执行步骤S3转速为30转/分,下一次执行步骤S3转速减少3转/分。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物B经过第一、第二、第三加热段和第一、第二、第三冷冻段之后继续混合是在封闭通道内通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采用保湿增稠组分、抗裂组分、增强组分、胶凝组分、延缓凝固组分、球形无机质材料、减水组分、控泌组分组合的方式得到一种复合型混凝土外加剂,具有较为突出的粘结强度,通过球形无机质材料增强砼的柔性滚珠功能,提高流动性,可塑性加强,满足施工度。提高致密度,改善砼离析性能,提高砼的抗冻性和抗化学腐蚀,增强砼的强度和耐磨;
本发明采用通过干冰混合控泌组分和球形无机质材料之后通过温差处理,在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微气泡的膨胀以及在球形无机质材料表面形成裂纹以及微坑,使球形无机质材料与控泌组分结合,控泌组分与球形无机质材料结合能够对其表面进行修饰,提高圆度,并且经过修饰的球形无机质材料也能起到一定的控泌效果,相较于控泌组分的单独作用效果提高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以及压力泌水率以使其具有更好的机喷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示例实施方式讨论本文描述的主题。应该理解,讨论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从而实现本文描述的主题,并非是对权利要求书中所阐述的保护范围、适用性或者示例的限制。可以在不脱离本说明书内容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对所讨论的元素的功能和排列进行改变。各个示例可以根据需要,省略、替代或者添加各种过程或组件。例如,所描述的方法可以按照与所描述的顺序不同的顺序来执行,以及各个步骤可以被添加、省略或者组合。另外,相对一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在其它例子中也可以进行组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商混站专用混凝土增强剂,包括保湿增稠组分、抗裂组分、增强组分、胶凝组分、延缓凝固组分、球形无机质材料、减水组分、控泌组分。
保湿增稠组分
本发明的商混站专用混凝土增强剂含有保湿增稠组分;
作为保湿增稠组分,可选用稳塑剂、保水剂或缓凝剂中的一种或组合;
作为一种组合,稳塑剂、保水剂或缓凝剂的质量比为1:3:1;
抗裂组分
本发明的抗裂组分可选用再不分散乳胶粉、纤维素或粉煤灰的一种或组合;
作为一种组合,再不分散乳胶粉、纤维素、粉煤灰的质量比为1:1:1;
增强组分
本发明的增强组分可选用减水剂、矿粉或硅粉的一种或组合;
作为一种组合,减水剂和矿粉的质量比为1:5;
胶凝组分
本发明的胶凝组分可选用纤维素、减水剂、矿粉、粉煤灰的一种或组合;
延缓凝固组分
本发明的延缓凝固组分可选用缓凝剂、引气剂、矿粉的一种或组合;
延缓凝固组分延长水泥的水化硬化时间,使新拌混凝土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塑性,从而调节新拌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球形无机质材料
本发明的球形无机质材料是采用花岗岩、白云母、石英石修饰或打磨而成的,平均粒径0.22mm—0.32mm;表面外观达到十分浑圆的标准。
作为一种替代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球形无机质材料可以采用机制砂、再不分散胶粉代替;
机制砂的细度模数为:2.2—1.6,平均粒径为0.35mm—0.25mm;优选为细度模数为:1.9—1.7;机制砂的形状优选为球形。
减水组分
本发明的减水组分可选用胶凝剂、引气剂的一种或组合;
控泌组分
本发明的控泌组分可选用纤维素、硅粉、粉煤灰、阻泥剂的一种或组合;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然而以下实施例仅限于对本发明的理解,本发明并不仅限于实施例所给出的范围;
以表1~2所示的配合量配合表中成分通过搅拌机直接简单混合得到商混站专用混凝土增强剂。
粉煤灰选用粉煤灰(一级);
球形无机质材料(花岗岩);
再不分散乳胶粉(泉州市赛伦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再不分散乳胶粉S-5012R);
缓凝剂(北京慕湖外加剂有限公司MNC-TG缓凝剂);
阻泥剂(青岛鼎昌新材料有限公司阻泥剂ZN-2017-A);
减水剂(北京慕湖外加剂有限公司MNC-SM减水剂)
引气剂(北京慕湖外加剂有限公司MNC-AE1引气剂)
保水剂(广东龙腾建材科技有限公司WQ-320混凝土保水剂)
其余组分为单组分常规材料,性能差异微小,因此采用常规材料即可,在此不具体提供来源。
表1
Figure BDA0002597987210000061
表2
Figure BDA0002597987210000071
一次试验
用于测试实施例1、2、3、4的商混站专用混凝土增强剂的混凝土配方采用常用侧墙配方,即混凝土等级为C35,胶材总量380kg/m3,水胶比0.43,掺入固含量为10%的聚羧酸减水剂,掺量为1.3%,商混站专用混凝土增强剂在混凝土的掺量是25kg/m3,其加入方式为与胶凝材料、粗细骨料先进行拌合,再加入水,拌合时间可稍延长30秒。
空白对照组采用粉煤灰代替商混站专用混凝土增强剂,等量添加替代变量,也即同样采用常用侧墙配方,即混凝土等级为C35,胶材总量380kg/m3,水胶比0.43,掺入固含量为10%的聚羧酸减水剂,掺量为1.3%,并单独掺入掺量是25kg/m3的粉煤灰,其加入方式为与胶凝材料、粗细骨料先进行拌合,再加入水,拌合时间可稍延长30秒。
JGJ/T70-2009《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一、试样的制备
制备砂浆拌合物(也即前述的混凝土)时,所用材料应提前24h运入室内。拌合时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5)℃。
试验所用原材料应与现场使用材料一致。砂应通过公称粒径5mm筛。
拌制砂浆时,材料用量应以质量计。称量精度:水泥、外加剂、掺合料等为±0.5%;砂为±1%。
搅拌砂浆时应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机应符合《试验用砂浆搅拌机》JG/T3033的规定,搅拌的用量宜为搅拌机容量的30%~70%,搅拌时间不应少于120s。掺有掺合料和外加剂的砂浆,其搅拌时间不应少于180s。
二、稠度试验
稠度试验所用仪器采用JGJ/T70-2009《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中的砂浆稠度仪。
稠度试验按下列步骤进行:
用少量润滑油轻擦滑杆,再将滑杆上多余的油用吸油纸擦净,使滑杆能自由滑动;
用湿布擦净盛浆容器和试锥表面,将砂浆拌合物一次装入容器,使砂浆表面低于容器口约10mm左右。用捣棒自容器中心向边缘均匀地插捣25次,然后轻轻地将容器摇动或敲击5~6下,使砂浆表面平整,然后将容器置于稠度测定仪的底座上。
拧松制动螺丝,向下移动滑杆,当试锥尖端与砂浆表面刚接触时,拧紧制动螺丝,使齿条侧杆下端刚接触滑杆上端,读出刻度盘上的读数(精确至1mm)。
拧松制动螺丝,同时计时间,10s时立即拧紧螺丝,将齿条测杆下端接触滑杆上端,从刻度盘上读出下沉深度(精确至1mm),二次读数的差值即为砂浆的稠度值;
盛装容器内的砂浆,只允许测定一次稠度,重复测定时,应重新取样测定。
稠度试验结果应按下列要求确定:
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mm;
如两次试验值之差大于10mm,应重新取样测定。
三、保水性试验
保水性试验所用仪器应符合下列规定:
金属或硬塑料圆环试模内径100mm、内部高度25mm;
可密封的取样容器,应清洁、干燥;
2kg的重物;
医用棉纱,尺寸为110mm×110mm,宜选用纱线稀疏,厚度较薄的棉纱;
超白滤纸,符合《化学分析滤纸》GB/T1914中速定性滤纸。直径110mm,200g/m2;
2片金属或玻璃的方形或圆形不透水片,边长或直径大于110mm;
天平:量程200g,感量0.1g;量程2000g,感量1g;
烘箱。
保水性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称量下不透水片与干燥试模质量m1和8片中速定性滤纸质量m2。
将砂浆拌合物一次性填入试模,并用抹刀插捣数次,当填充砂浆略高于试模边缘时,用抹刀以45°角一次性将试模表面多余的砂浆刮去,然后再用抹刀以较平的角度在试模表面反方向将砂浆刮平。
抹掉试模边的砂浆,称量试模、下不透水片与砂浆总质量m3。
用2片医用棉纱覆盖在砂浆表面,再在棉纱表面放上8片滤纸,用不透水片盖在滤纸表面,以2kg的重物把不透水片压着。
静止2min后移走重物及不透水片,取出滤纸(不包括棉砂),迅速称量滤纸质量m4。
从砂浆的配比及加水量计算砂浆的含水率。
砂浆保水性按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2597987210000101
式中W——保水性%;m1——下不透水片与干燥试模质量(g);m2——8片滤纸吸水前的质量(g);m3——试模、下不透水片与砂浆总质量(g);m4——8片滤纸吸水后的质量(g);α——砂浆含水率(%)。
取两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结果,如两个测定值中有1个超出平均值的5%,则此组试验结果无效。
四、凝结时间试验
凝结时间试验所用仪器符合JGJ/T70-2009《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凝结时间试验应按JGJ/T70-2009《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的步骤进行。
五、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抗压强度试验所用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试模:尺寸为70.7mm×70.7mm×70.7mm的带底试模,材质规定参照JG3019第4.1.3及4.2.1条,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并拆装方便。试模的内表面应机械加工,其不平度应为每100mm不超过0.05mm,组装后各相邻面的不垂直度不应超过±0.5°;
钢制捣棒:直径为10mm,长为350mm,端部应磨圆;
压力试验机:精度为1%,试件破坏荷载应不小于压力机量程的20%,且不大于全量程的80%;
垫板:试验机上、下压板及试件之间可垫以钢垫板,垫板的尺寸应大于试件的承压面,其不平度应为每100mm不超过0.02mm。
振动台:空载中台面的垂直振幅应为(0.5±0.05)㎜,空载频率应为(50±3)Hz,空载台面振幅均匀度不大于10%,一次试验至少能固定(或用磁力吸盘)三个试模。
立方体抗压强度试件的制作及养护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采用立方体试件,每组试件3个。
应用黄油等密封材料涂抹试模的外接缝,试模内涂刷薄层机油或脱模剂,将拌制好的砂浆一次性装满砂浆试模,成型方法根据稠度而定。当稠度≥50mm时采用人工振捣成型,当稠度<50mm时采用振动台振实成型。
机械振动:将砂浆一次装满试模,放置到振动台上,振动时试模不得跳动,振动5~10秒或持续到表面出浆为止;不得过振。
待表面水分稍干后,将高出试模部分的砂浆沿试模顶面刮去并抹平。
试件制作后应在室温为(20±5)℃的环境下静置(24±2)h,然后对试件进行编号、拆模。试件拆模后应立即放入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90%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养护期间,试件彼此间隔不小于10mm,混合砂浆试件上面应覆盖以防有水滴在试件上。
抗压强度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后应及时进行试验。试验前将试件表面擦试干净,测量尺寸,并检查其外观。并据此计算试件的承压面积,如实测尺寸与公称尺寸之差不超过1mm,可按公称尺寸进行计算;
将试件安放在试验机的下压板(或下垫板)上,试件的承压面应与成型时的顶面垂直,试件中心应与试验机下压板(或下垫板)中心对准。开动试验机,当上压板与试件(或上垫板)接近时,调整球座,使接触面均衡受压。承压试验应连续而均匀地加荷,加荷速度应为每秒钟0.25kN~1.5kN(砂浆强度不大于5MPa时,宜取下限,砂浆强度大于5MPa时,宜取上限),当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时,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试件破坏,然后记录破坏荷载。
抗压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2597987210000121
式中fm,cu——砂浆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MPa);
Nu——试件破坏荷载(N);
A——试件承压面积(mm2)。砂浆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应精确至0.1MPa。
以三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的1.3倍(f2)作为该组试件的砂浆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平均值(精确至0.1MPa)。
当三个测值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如有一个与中间值的差值超过中间值的15%时,则把最大值及最小值一并舍除,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如有两个测值与中间值的差值均超过中间值的15%时,则该组试件的试验结果无效
六、抗冻性能试验
砂浆抗冻试件的制作及养护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砂浆抗冻试件采用70.7mm×70.7mm×70.7mm的立方体试件,制备两组(每组三块),分别作为抗冻和与抗冻试件同龄期的对比抗压强度检验试件;
试验用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冷冻箱(室):装入试件后能使箱(室)内的温度保持在-15℃~-20℃。
篮框:用钢筋焊成,其尺寸与所装试件的尺寸相适应;
天平或案秤:称量2kg,感量1g;
溶解水槽:装入试件后能使水温保持在15℃~20℃;
压力试验机:精度1%,量程能使试件的预期破坏荷载值不小于全量程的20%,也不大于全量程的80%。
抗冻性能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试件如无特殊要求应在28d龄期进行冻融试验。试验前两天应把冻融试件和对比试件从养护室取出,进行外观检查并记录其原始状况,随后放入15℃~20℃的水中浸泡,浸泡的水面应至少高出试件顶面20mm,冻融试件浸泡两天后取出,并用拧干的湿毛巾轻轻擦去表面水分,然后对冻融试件进行编号,称其质量。冻融试件置入篮框进行冻融试验,对比试件则放回标准养护室中继续养护,直到完成冻融循环后,与冻融试件同时试压;
冻或融时,篮框与容器底面或地面须架高20mm,篮框内各试件之间应至少保持50mm的间距;
冷冻箱(室)内的温度均应以其中心温度为准。试件冻结温度应控制在-15℃~-20℃。当冷冻箱(室)内温度低于-15℃时,试件方可放入。如试件放入之后,温度高于-15℃时,则应以温度重新降至-15℃时计算试件的冻结时间。从装完试件至温度重新降至-15℃的时间不应超过2h;
每次冻结时间为4h,冻后立刻取出并应立即放入能使水温保持在15℃~20℃的水槽中进行溶化。此时,槽中水面应至少高出试件表面20mm,试件在水中溶化的时间不应小于4h。溶化完毕即为一次冻融循环。取出试件,送入冻冷箱(室)进行下一次循环试验,以此连续进行直至设计规定次数或试件破坏为止;
每五次循环,应进行一次外观检查,并记录试件的破坏情况;当该组试件3块中有2块出现明显破坏(分层、裂开、贯通缝)时,则该组试件的抗冻性能试验应终止;
冻融试验结束后,将冻融试件从水槽取出,用拧干的湿布轻轻擦去试件表面水份,然后称其质量。对比试件提前两天浸水,再把冻融试件与对比试件同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砂浆试件冻融后的质量损失率应按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2597987210000131
式中△mm——n次冻融循环后的质量损失率,以3块试件的平均值计算(%);mo——冻融循环试验前的试件质量(g);mn——n次冻融循环后的试件质量(g)。
当冻融试件的抗压强度损失率不大于25%,且质量损失率不大于5%时,则该组砂浆在试验的循环次数下,抗冻性能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七、压力泌水率试验方法依照《预拌砂浆》GB/T25181-2019的附录B的压力泌水率试验方法进行。
依照上述方法试验得到使用实施例1、2、3、4的商混站专用混凝土增强剂的混凝土的稠度、保水率、凝结时间、28d抗压强度、冻融质量损失率和压力泌水率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Figure BDA0002597987210000141
工业实用性:本发明能够显著的提高混凝土的稠度、保水率、凝结时间、28d抗压强度并显著减低冻融质量损失率和压力泌水率,而且其压力泌水率能够降低到40%以下,能够满足机喷需求;
试验中稠度是用一个一定重量的锥体贯入砂浆的深度来表示的,贯入深度越大,得到的砂浆稠度(标准规定的数值)就越大,砂浆的流动性实际上越大;从上述试验数据中可以看出,添加本商混站专用混凝土增强剂的混凝土稠度显著提高,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添加本商混站专用混凝土增强剂能够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
在进一步的研究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以及压力泌水率以使其具有更好的机喷效果,提供一种对控泌组分以及球形无机质材料进行预处理后再混合制备产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控泌组分与球形无机质材料混合得到混合物A;
S2、将混合物A与干冰颗粒混合得到混合物B;
S3、将混合物B经过第一、第二、第三加热段和第一、第二、第三冷冻段之后继续混合,第一、第二、第三冷冻段的温度依次为-20℃、-30℃和-20℃;第一、第二、第三加热段的温度依次为250℃、300℃和330℃;混合物B经过第一、第二、第三冷冻段的时间依次为10min、8min和15min,经过第一、第二、第三加热段的时间依次为5min、10min和5min;
S4、将步骤S3重复2~5次得到混合物C;
S5、将混合物C与保湿增稠组分、抗裂组分、增强组分、胶凝组分、延缓凝固组分和减水组分混合得到商混站专用混凝土增强剂产品。
需要说明的是,控泌组分中不含纤维素,也即选用硅粉、粉煤灰、阻泥剂的一种或组合。
混合物A与干冰颗粒的重量比为10~20:1。
在上述步骤中,通过加入干冰混合控泌组分和球形无机质材料之后得到混合物B,干冰的挥发吸热使混合物B在进入步骤S3之前已经处于低温状态,可控的温度低于-5℃,并且由于混合的作用,内部应包含若干微型气泡,这样一种混合物进入第一加热段处理,通过一定时间的升温,在升温过程中会产生微气泡的膨胀以及在球形无机质材料表面形成裂纹以及微坑,使球形无机质材料与控泌组分结合,控泌组分与球形无机质材料结合能够对其表面进行修饰,提高圆度,并且经过修饰的球形无机质材料也能起到一定的控泌效果,相较于控泌组分的单独作用效果提高显著;
采用先加热后冷冻的三段式温差处理方法对球形无机质材料和控泌组分的混合物进行混合,在第一个加热段采用250℃的高温之后依次通过
加热段的加热可选但不限于:电加热、燃烧加热;
冷冻段的冷冻可选但不限于:冷冻机;
混合可以采用机械混合设备,例如搅拌机,搅拌采用桨式搅拌,转速可选为30转/分,更为优选的,在重复步骤S3的过程中,第一次执行步骤S3转速为30转/分,下一次执行步骤S3转速减少3转/分,通过差速搅拌能够适应于混合物B在温差处理过程中的变化,降低转速主要是为了减小剪切力,随着混合物B的温差处理变化导致的强度降低,避免剪切力过大导致球形无机质材料破损率提高导致产品品质降低的问题;
考虑开放式的通道容易使混合物B中的二氧化碳形成的微气泡快速的破裂挥发,在步骤S3中,混合物B经过第一、第二、第三加热段和第一、第二、第三冷冻段之后继续混合是在封闭通道内通过。混合物B在封闭通道形成之后是通过一个封闭的通道通过,在这样一个封闭通道中微气泡仅会出现膨胀,而不会出现脱离混合物的情况,这样就使得二氧化碳形成的微气泡能够在每个温差段以及多次执行步骤S3时都能够产生在混合物中膨胀运动、聚合、分散的变化,以促进球形无机质材料与控泌组分的结合修饰;
并且二氧化碳形成的微气泡分布在混合物中能够在封闭的通道内形成微酸性的环境,能够辅助球形无机质材料表面的微坑的形成,加强球形无机质材料与控泌组分的结合效果。
封闭通道可选但不限于:管道、长腔体;
封闭通道在相邻的冷冻段与加热段之间应设有缓冲段,混合物B经过缓冲段的时间为2min,通过缓冲段时采用超声波振动的方式对混合物B进行振动处理,超声波振动的频率为30~40KHz。
二次试验
依照一次试验的方法和步骤进行试验,区别在于去除一组实施例1中包含纤维素的实验组;
并且实施例2、3、4是经由上述步骤制备而成,具体限制混合物A与干冰颗粒的重量比为10:1;
搅拌环境为密封环境,搅拌采用桨式搅拌,转速为30转/分,在步骤S3中,混合物B经过第一、第二、第三加热段和第一、第二、第三冷冻段之后继续混合是在封闭通道内通过。
试验所得结果如表4;
表4
Figure BDA0002597987210000171
从表4中的数据对比表3可以看出,相对于简单混合得到的商混站专用混凝土增强剂产品的效果,通过对控泌组分以及球形无机质材料进行预处理后再混合制备产品的方法处理后的产品添加的混凝土的稠度显著提高,压力泌水率显著下降,显著的提高了机喷性能,虽然保水率、凝结时间、抗压强度有所下降,冻融质量损失率略有提高,但是仍然具有良好的保水率、凝结时间、抗压强度和冻融质量损失率,相对于空白组来说具有优良的性能,因此可以确定通过上述的对控泌组分以及球形无机质材料进行预处理后再混合制备产品能够得到更佳的机喷实施效果。

Claims (10)

1.一种商混站专用混凝土增强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保湿增稠组分3~5、抗裂组分6~10、增强组分11~16、胶凝组分25~35、延缓凝固组分22~28、球形无机质材料25~30、减水组分3~4、控泌组分2~4;
减水组分选自包括下列的一种或组合:胶凝剂或引气剂;
控泌组分选自包括下列的一种或组合:纤维素、硅粉、粉煤灰或阻泥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商混站专用混凝土增强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湿增稠组分选自包括下列的一种或组合:稳塑剂、保水剂或缓凝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商混站专用混凝土增强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裂组分选自包括下列的一种或组合:再不分散乳胶粉、纤维素或粉煤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商混站专用混凝土增强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组分选自包括下列的一种或组合:减水剂、矿粉或硅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商混站专用混凝土增强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凝组分选自包括下列的一种或组合:纤维素、减水剂、矿粉或粉煤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商混站专用混凝土增强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延缓凝固组分选自包括下列的一种或组合:缓凝剂、引气剂或矿粉。
7.一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商混站专用混凝土增强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控泌组分与球形无机质材料混合得到混合物A;
S2、将所述混合物A与干冰颗粒混合得到混合物B;
S3、将所述混合物B经过第一、第二、第三加热段和第一、第二、第三冷冻段之后继续混合,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冷冻段的温度依次为-20℃、-30℃和-20℃;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加热段的温度依次为250℃、300℃和330℃;所述混合物B经过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冷冻段的时间依次为10min、8min和15min,经过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加热段的时间依次为5min、10min和5min;
S4、将所述步骤S3重复2~5次得到混合物C;
S5、将所述混合物C与保湿增稠组分、抗裂组分、增强组分、胶凝组分、延缓凝固组分和减水组分混合得到商混站专用混凝土增强剂产品;
所述控泌组分选自包括下列的一种或组合:硅粉、粉煤灰或阻泥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商混站专用混凝土增强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合物A与干冰颗粒的重量比为10~20: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商混站专用混凝土增强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重复步骤S3的过程中,第一次执行步骤S3转速为30转/分,下一次执行步骤S3转速减少3转/分。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商混站专用混凝土增强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物B经过第一、第二、第三加热段和第一、第二、第三冷冻段之后继续混合是在封闭通道内通过。
CN202010715482.4A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商混站专用混凝土增强剂及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18077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15482.4A CN111807752A (zh)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商混站专用混凝土增强剂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15482.4A CN111807752A (zh)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商混站专用混凝土增强剂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07752A true CN111807752A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62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15482.4A Pending CN111807752A (zh)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商混站专用混凝土增强剂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0775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7549A (zh) * 2021-06-16 2021-11-05 福建万峰节能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加气混凝土砌块挂板墙体强度检测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79812A (ja) * 1997-08-28 1999-03-23 Chichibu Onoda Cement Corp セメント強化剤
CN104098814A (zh) * 2014-06-25 2014-10-15 洪建生 再不分散乳胶粉及其应用
CN109485295A (zh) * 2018-10-29 2019-03-19 江苏光大生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透水混凝土用缓凝增强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79812A (ja) * 1997-08-28 1999-03-23 Chichibu Onoda Cement Corp セメント強化剤
CN104098814A (zh) * 2014-06-25 2014-10-15 洪建生 再不分散乳胶粉及其应用
CN109485295A (zh) * 2018-10-29 2019-03-19 江苏光大生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透水混凝土用缓凝增强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7549A (zh) * 2021-06-16 2021-11-05 福建万峰节能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加气混凝土砌块挂板墙体强度检测的方法
CN113607549B (zh) * 2021-06-16 2024-03-15 福建万峰节能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加气混凝土砌块挂板墙体强度检测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omathi et al. Accelerated curing effects on th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cold bonded and sintered fly ash aggregate concrete
CN108623265A (zh) 一种高强度抗渗混凝土及其生产方法
CN108218322B (zh) 一种c80高抛免振捣自密实混凝土及其施工工艺
CN109503080A (zh) 一种泡沫纤维混凝土
CN106830835A (zh) 采用蒸养工艺的抗冻混凝土
CN111302689A (zh) 一种改性再生骨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Odeyemi et al. Effect of calcium chloride on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oncrete produced from three brands of Nigerian cement
CN111807752A (zh) 一种商混站专用混凝土增强剂及制备方法
CN115321903A (zh) 一种无机人造石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KR101052602B1 (ko) 유동화 컴파운드를 이용한 고성능 바닥용 모르타르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Tunç Strength properties of hardened concrete produced with natural aggregates for different water/cement ratios
AU4967897A (en) Cement composition, concrete us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ncrete product
Abalaka et al. Effects of limited initial curing durations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ncrete
Mujedu et al. Utilization of blast furnace slag as coarse aggregate in concrete production
CN113264746A (zh) 一种高韧性抗裂的蒸压加气砌块及其制备方法
Amarnath et al. Properties of foamed concrete with sisal fibre
Long et al. A study on the strength surplus coefficient of cement
CN111908885A (zh) 纤维增强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的制备工艺
CN111484352B (zh) 一种轻质隔热砖及其制备方法
Nursyamsi et al. Effect the silica sand percentage as subtitution of fine agregate on the concrete compressive strength
CN111995270B (zh) 一种抗冻复合水泥及其制备方法
Pitriyani et al. Effect of Cockle Shell Powder on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oncrete with Viscocrete 3115 N Additive
CN114804738A (zh) 一种提高泡沫混凝土强度的方法
CN115140984A (zh) 一种适用于异形结构饰面的清水混凝土
Nasruddin et al. The effect of eggshells powder as cement substitute material in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on compressive and tensile strength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