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03023A - 一种视力值校正方法、校正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视力值校正方法、校正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03023A
CN111803023A CN202010585434.8A CN202010585434A CN111803023A CN 111803023 A CN111803023 A CN 111803023A CN 202010585434 A CN202010585434 A CN 202010585434A CN 111803023 A CN111803023 A CN 1118030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sion
test
value
vision detection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8543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鲁平
胡晓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uliantianx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uliantianx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uliantianx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uliantianx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8543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0302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030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030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02Subjective types, i.e. testing apparatus requiring the active assistance of the patient
    • A61B3/028Subjective types, i.e. testing apparatus requiring the active assistance of the patient for testing visual acuity; for determination of refraction, e.g. phoropters
    • A61B3/032Devices for presenting test symbols or characters, e.g. test chart projector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视力检测领域,提供了一种视力值校正方法、校正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初始视力检测值;识别视力检测用户的测试距离,并根据所述测试距离确定视力校正值,所述测试距离指所述视力检测用户在视力检测时与视力检测设备之间的距离;将所述初始视力检测值与所述视力校正值相加,得到目标视力检测值。本申请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待检测的用户没有站在标准的位置,导致得到的视力检测结果存在误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视力值校正方法、校正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视力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视力值校正方法、校正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长期使用电子产品以及不健康的用眼习惯使得近视的人越来越多。因此,需要定期对视力进行检测,从而及时发现视力问题并及时纠正,进而防止近视。
在目前的视力检测中,一般要求待检测的用户站在标准的位置进行视力检测,得到的检测结果才比较准确。比如,标准的视力表要求待检测用户站在离视力表5米的地方。然而,在实际的视力检测过程中,待检测的用户难以刚好站在标准的位置,从而导致得到的视力检测结果存在误差。
因此,目前的视力检测方法中存在待检测的用户没有站在标准的位置,导致得到的视力检测结果存在误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视力值校正方法、校正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待检测的用户没有站在标准的位置,导致得到的视力检测结果存在误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视力值校正方法,包括:
获取初始视力检测值;
识别视力检测用户的测试距离,并根据上述测试距离确定视力校正值,上述测试距离指上述视力检测用户在视力检测时与视力检测设备之间的距离;
将上述初始视力检测值与上述视力校正值相加,得到目标视力检测值。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视力校正装置,包括:
初始视力检测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初始视力检测值;
测试距离识别模块,用于识别视力检测用户的测试距离,并根据测试距离确定视力校正值,测试距离指所述视力检测用户在视力检测时与视力检测设备之间的距离;
目标视力检测值确定模块,用于将上述初始视力检测值与上述视力校正值相加,得到目标视力检测值。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并可在上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上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视力值校正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由上可见,本申请提供一种视力值校正方法,首先,获取初始视力检测值。当获取到视力检测值后,识别视力检测用户的测试距离,并根据测试距离确定视力校正值,测试距离指视力检测用户在视力检测时与视力检测设备之间的距离。最后将初始视力检测值与视力校正值相加,得到目标视力检测值。即在本申请中,先根据测试距离确定视力校正值,再根据初始视力检测值以及视力校正值确定目标视力检测值。因此,当用户没有站在标准的位置时,可以使用本申请的视力值校正方法对初始视力检测值进行校正,从而得到目标视力检测值,进而使得视力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视力值校正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距离与视力校正值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预设参照物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长度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判断测试眼睛的类型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判断眼睛遮挡状态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视力值校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视力值校正方法可以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车载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终端设备上,本申请实施例对终端设备的具体类型不作任何限制。
例如,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是WLAN中的站点(STAION,ST),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设备、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车联网终端、电脑、膝上型计算机、手持式通信设备、手持式计算设备、卫星无线设备、无线调制解调器卡、电视机顶盒(set top box,STB)、用户驻地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CPE)和/或用于在无线系统上进行通信的其它设备以及下一代通信系统,例如,5G网络中的移动终端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网络中的移动终端等。
为了说明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视力值校正方法进行描述,请参阅附图1,该方法包括:
步骤S101、获取初始视力检测值。
在步骤S101中,初始视力检测值是视力检测设备执行视力检测操作后得到的视力检测值。需要说明的是,初始视力检测值可以是本视力检测设备执行视力检测操作后获取得到的。或者,也可以是其他视力检测设备执行视力检测操作后得到初始视力检测值,然后再把该初始视力检测值发送至本视力检测设备。或者,也可以是人工进行视力检测后,用户把初始视力检测值输入至本视力检测设备,本视力检测设备从而获取到初始视力检测值。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初始视力检测值的来源,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S102、识别视力检测用户的测试距离,并根据测试距离确定视力校正值,测试距离指所述视力检测用户在视力检测时与视力检测设备之间的距离。
在步骤S102中,当本视力检测设备识别到用户测试距离后,即可根据该测试距离确定视力校正值。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视力校正值:
Figure BDA0002554464940000051
其中,e为视力校正值,L为测试距离,m为标准距离。应理解,视力校正值的精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例如,视力校正值的精度可以设置为0.1。
可以参考图2,图2展示了测试距离对应的视力校正值的一些示例,图2中测试距离的单位为:米。假设标准距离为5米,并采用上述视力校正值计算公式计算视力校正值,则当测试距离为1米时,视力校正值为-0.7;当测试距离为1.2米时,视力校正值为-0.6;当测试距离为1.5米时,视力校正值为-0.5;当测试距离为2米时,视力校正值为-0.4;当测试距离为2.5米时,视力校正值为-0.3;当测试距离为3米时,视力校正值为-0.2;当测试距离为4米时,视力校正值为-0.1;当测试距离为5米时,视力校正值为0;当测试距离为6.3米时,视力校正值为0.1;当测试距离为8米时,视力校正值为0.2;当测试距离为10米时,视力校正值为0.3。
在一些实施例中,识别视力检测用户的测试距离包括:获取摄像头采集的人脸图像,人脸图像为视力检测用户进行视力检测且与预设参照物同框的图像。识别图像上的预设参照物,确定预设参照物的第一长度,第一长度为过预设参照物的中心且端点在预设参照物的外轮廓上的线段的长度。根据第一长度、摄像头焦距以及预设参照物的实际直径确定测试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预设参照物为一圆形图标,并且该圆形图标上需有一定的图案,以便该圆形图标可以被识别。图3表示了一种圆形图标。应理解,图3表示的圆形图标只是一种示例,在实际的应用中,只要该圆形图标可以被识别即可作为预设参照物。在视力检测的过程中,该圆形图标可以附着在遮眼器上,也可以是附着在用户身上以及用户身上的其他东西上。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预设参照物的附着地进行选择,本申请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当确定预设参照物的第一长度后,即可根据第一长度、摄像头焦距以及预设参照物的实际直径确定用户测试距离。具体地,用户测试距离的计算公式如下:
L=Df/d
其中,L为用户测试距离,f为摄像头焦距,D为预设参照物实际直径,d为预设参照物的第一长度。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识别图像上的预设参照物,确定预设参照物的第一长度,包括:识别图像上的预设参照物,得到预设参照物的外轮廓点。根据外轮廓点确定预设参照物的第一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识别图像上的预设参照物,得到预设参照物的外轮廓点的方法包括:基于区域的方法、基于边缘的方法以及基于视觉特性的方法。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第外轮廓点的提取方法进行选择,本申请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对图像上的预设参照物进行识别,得到预设参照物的外轮廓点后,再根据预设参照物的外轮廓点确定预设参照物的第一长度。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根据外轮廓点确定预设参照物的第一长度,包括:识别外轮廓点组成的形状。若形状为圆形,则计算任意第一线段的长度,得到预设参照物的第一长度,第一线段过圆形的圆心,且第一线段的两个端点均为外轮廓点(如图4中的401所示)。若形状为椭圆形,则计算椭圆形的长轴(如图4中的402所示)上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得到预设参照物的第一长度。
在本实现方式中,当外轮廓点组成的形状为圆形时,则计算任意第一线段的长度,从而得到预设参照物的第一长度。应理解,该第一线段过该圆形的圆心,且第一线段的两个端点均为外轮廓点。若形状为椭圆形,则计算椭圆形的长轴(如图4中的402所示)上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从而得到预设参照物的第一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第一线段的长度可以根据第一线段的两个端点的位置坐标进行计算,也可以根据任意第一线段的两个端点之间的第一像素数量、摄像头像素以及感光芯片尺寸进行计算。具体地,计算公式如下:
d=ws/a
或者,
d=hs/b
其中,d为预设参照物的第一长度,s为任意第一线段的两个端点之间的第一像素数量,a×b为摄像头像素,w为感光芯片的宽度,h为感光芯片的高度,感官芯片为一种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器件。
相应地,椭圆形的长轴上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椭圆形的长轴上的两个端点的位置坐标进行计算,也可以根据椭圆形的长轴上的两个端点之间的第二像素数量、摄像头像素以及感光芯片尺寸进行计算。具体地,计算公式如下:
d=wt/a
或者,
d=ht/b
其中,d为预设参照物的第一长度,t为椭圆形的长轴上的两个端点之间的第二像素数量,a×b为摄像头像素,w为感光芯片的宽度,h为感光芯片的高度。
步骤S103、将初始视力检测值与视力校正值相加,得到目标视力检测值。
在步骤S103中,当得到初始视力值以及视力校正值后,将初始视力值加上对应的视力校正值即可得到目标视力检测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当检测到视力检测指令时,显示视标;获取视标反馈信息,基于视标反馈信息以及视标的信息,确定初始视力检测值,其中,视标反馈信息用于表示视力检测用户基于视标的开口朝向反馈的识别结果,视标的信息包括视标对应的开口朝向信息以及视标对应的视力值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视标指预设的检测图形。视标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比如,视标可以为国际标准视力表上的字母E,或者,视标也可以为兰式环形视力表上的呈C字形的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显示视标之前,包括:获取视力检测用户的目标身份信息;将目标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数据库中的身份信息进行匹配;若预设身份信息数据库中存在与目标身份信息匹配的身份信息,则显示视标。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身份信息可以通过对摄像头采集的人脸图像进行人脸识别得到,也可以是通过采集视力检测用户的指纹信息得到,或者,也可以是通过采集视力检测用户的身份卡信息得到。应理解,如果视力检测用户是学生,则目标身份信息还可以通过采集校园卡信息得到。在本申请中,目标身份信息的获取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申请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通过对摄像头采集的图像进行人脸识别得到目标身份信息时,如果识别得到多个人脸,则提示非检测用户离开拍摄范围。同时,视力检测设备可以通过摄像头周期性采集图像,并对周期性采集的图像进行人脸识别,当识别只得到一个人脸时才显示视标。
在获取到目标身份信息之后,可以对视力检测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即将目标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数据库中的身份信息进行匹配,若预设身份信息数据库中存在与目标身份信息匹配的身份信息,则显示视标。
应理解,预设身份信息数据库中的身份信息,可以是通过用户的注册后生成,也可以是通过学校的管理员统一输入学生的身份信息后生成。预设身份信息数据库中的身份信息的生成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申请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若遮眼器设置在视力检测设备上,则当视力检测用户从视力检测设备上取遮眼器时,也需要对视力检测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若身份验证通过,则视力检测用户可以取出遮眼器。在视力检测用户取出遮眼器后,当通过预设方式获取所述目标身份信息时,还可对视力检测用户再次进行身份验证,以便对视力检测用户的身份进行确认,防止取出遮眼器的用户的身份与视力检测用户的身份不一致。需要说明的是,前后身份验证的方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申请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显示视标之前还包括:获取目标身份信息对应的历史视力检测值,根据历史视力检测值确定待显示的视标的等级并显示等级对应的视标。
在本实施例中,待显示的视标指每个视力检测用户进行视力检测时显示的视标。在根据历史视力检测值确定待显示的视标的等级并显示等级对应的视标时,可以先根据历史视力检测值确定第一次显示的视标的等级。第一次显示的视标指视力检测用户刚开始进行视力检测时显示的视标。在得到目标身份信息后,获取目标身份信息对应的历史视力检测值,然后根据历史视力检测值确定第一次显示的视标的等级并显示等级对应的视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目标身份信息没有对应的历史视力检测值,则根据预设等级确定第一次显示的视标的等级并显示等级对应的视标。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目标身份信息没有对应的历史视力检测值,则根据预设等级确定第一次显示的视标的等级并显示等级对应的视标。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在视力检测设备显示视标之前,视力检测设备还执行检测区域提示操作。由于当视力检测用户离终端设备的距离太近或者太远时,会影响视力检测的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视力检测设备显示视标之前,视力检测设备可以执行检测区域提示操作,以指示视力检测用户站到检测区域。
视力检测用户站到检测区域后,视力检测用户可以通过第一预设方式发送确认反馈信息给视力检测设备,告知视力检测设备视力检测用户已经站到检测区域。第一预设方式可以是视力检测用户点击遮眼器上的按钮,也可以是视力检测用户通过语音的方式反馈。发送确认反馈信息的第一预设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申请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或者,视力检测设备通过摄像头周期性地获取视力检测用户的图像,再通过该图像判断视力检测用户是否站在检测区域。当检测到视力检测用户站在检测区域时,显示视标。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视力检测设备显示视标之前,视力检测设备可以执行遮眼提示操作,以提示视力检测用户遮住眼睛。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遮眼提示操作包括提示视力检测用户是遮住左眼还是遮住右眼。在另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遮眼提示操作可以只是提示视力检测用户遮住眼睛。
当视力检测设备显示视标后,视力检测用户识别显示的视标的开口朝向并通过第一预设方式向视力检测设备反馈视力检测用户对视标的开口朝向的识别结果。视力检测设备接收到视力检测用户对视标的开口朝向的识别结果后,根据视力检测用户对视标的开口朝向的识别结果获取视标反馈信息,然后再根据显示的视标的开口朝向信息判断视力检测用户对显示的视标的识别是否正确。比如,显示的视标开口朝上,判断视标反馈信息中对显示视标的判断结果是否也是朝上。如果视标反馈信息中对显示视标的判断结果也是朝上,则判定视力检测用户对显示的视标的判断正确,从而判定视力检测用户可以看清显示的视标。如果视力检测用户可以看清显示的视标,视力检测设备则显示上一个等级的视标。比如,视力检测用户可以看清的显示的视标对应的视力值为4.9,则显示视力值5.0对应的视标。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加准确地判断视力检测用户是否可以看清该等级的视标,可以让视力检测用户对同一个等级的多个视标进行判断,并累计正确判断的次数,若正确判断的次数等于第一阈值时,则判定视力检测用户可以看清该等级的视标。并且,为了更加准确地得到视力检测结果,设定只有当视力检测用户对该等级的视标的正确判断的次数等于第一阈值,同时对该等级的上一等级的视标的错误判断的次数等于第二阈值时,才输出初始视力检测值。比如,当视力检测用户正确判断视力4.8对应的视标的次数等于4,且同时错误判断视力4.9对应的视标的次数等于3,则输出视力为4.8的检测结果。应理解,第一阈值以及第二阈值可以是一个固定值,也可以是一个数值范围。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本申请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视力检测用户通过第一预设方式向视力检测设备反馈视力检测用户对视标的开口朝向的识别结果可以包括:视力检测用户通过遮眼器向视力检测设备发送视力检测用户对视标的开口朝向的识别结果。比如,在遮眼器上设置“上”“下”“左”“右”4个按键,当显示的视标的开口朝向向上时,视力检测用户通过点击“上”按键向终端设备发送视力检测用户对视标的开口朝向的识别结果,当显示的视标的开口朝向向左时,视力检测用户通过点击“左”按键向终端设备发送视力检测用户对视标的开口朝向的识别结果。
在另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视力检测用户通过第一预设方式向视力检测设备反馈视力检测用户对视标的开口朝向的识别结果可以包括:视力检测用户通过视力检测用户的手指的指向向视力检测设备发送视力检测用户对视标的开口朝向的识别结果。然后视力检测设备获取视力检测用户的手指的图像,再根据视力检测用户的手指的图像获取视标反馈信息。在检测过程中,视力检测用户使用手指指示视标的开口朝向,视力检测设备通过摄像头获取该手指图像并识别,得到手指指示的方向,从而得到视标反馈信息。视力检测用户对视标的开口朝向的识别结果的获取方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申请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每次显示的视标的数量为1个,如果在预设时间内没有获取到视标反馈信息,则切换下一个视标。并且如果连续没有获取到视标反馈信息的视标的个数到达预设阈值,则停止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基于视标反馈信息以及视标的信息,确定初始视力检测值之后,包括:获取目标身份信息对应的最近一次的视力检测值;计算目标视力检测值与最近一次的视力检测值的偏差值;若偏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偏差阈值,则执行重新检测提示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计算初始视力检测值与目标身份信息对应的最近一次的视力检测值的偏差值,若该偏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偏差阈值,说明视力检测用户的视力出现大幅度降低,可能视力检测出现错误。因此,视力检测设备执行重新检测提示操作,以提示视力检测用户重新进行视力检测。或者,当此次左眼的视力检测值是上次右眼的视力检测值,此次右眼的视力检测值是上次左眼的视力检测值,则说明此时视力检测可能出现错误。因此,此时,视力检测设备也可执行重新检测提示操作,以提示用户重新进行视力检测。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列举的触发执行重新检测提示操作的条件只是一个示例,在出现其他异常情况时,也可触发执行重新检测提示操作。
在又一些实例中,在得到目标视力检测值后,可以将该目标视力检测值直接进行显示,也可以将该目标视力检测值发送到服务器进行存储,以便后续可以根据该视力检测用户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并给出建议。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进行视力检测用户是学生,则还可以将该目标视力检测值发送给家长,以便家长实时了解学生的视力情况。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获取摄像头采集的第一人脸图像,第一人脸图像为视力检测用户进行视力检测的人脸图像;提取第一人脸图像上的第一人脸特征点,得到各第一人脸特征点的位置信息,根据第一人脸特征点的位置信息确定视力检测用户的测试眼睛的目标类型,目标类型包括左侧或右侧中的一种,相应地,基于视标反馈信息以及视标的信息,确定初始视力检测值,包括:基于视标反馈信息以及视标的信息,确定视力检测用户的目标眼睛的初始视力检测值,目标眼睛为类型为目标类型的眼睛。
在本实施例中,提取的第一人脸特征点包括:眼睛特征点501,鼻尖特征点502以及嘴角特征点503。本实施例在确定视力检测结果之前,先判断测试眼睛的目标类型,从而可以判定该测试数据是左眼还是右眼的。而测试眼睛的目标类型根据第一人脸特征点的位置信息进行判断,具体过程如下:
如图5所述,以第一人脸图像中的左下角的预设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轴,得到各第一人脸特征点的位置信息。比如,眼睛特征点501的坐标为(x1,y1),鼻尖特征点502的坐标为(x2,y2),嘴角特征点503的坐标为(x3,y3)、(x4,y4)。
得到各个特征点的位置信息后,过嘴角特征点503做一条直线,然后过鼻尖特征点502做该直线的垂线x=x2并延长该垂线。得到该垂线后,将该垂线的横坐标x2与眼睛特征点501的横坐标x1进行比较。如果眼睛特征特征点的横坐标x1小于该垂线的横坐标x2,则判定测试眼睛的目标类型为右侧。如果眼睛特征特征点的横坐标x1大于该垂线的横坐标x2,则判定测试的眼睛的目标类型为左侧。或者,在得到垂线后,以该垂线为对称轴,求解眼睛特征点501关于该对称轴的对称点505,且对称点505的坐标为(x5,y5)。得到对称点505之后,将眼睛特征点的横坐标x1与对称点的横坐标x5进行比较。如果x1小于x5,则判定测试眼睛的目标类型为右侧,若如果x1大于x5,则判定测试眼睛的目标类型为左侧。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在遮眼提示操作包括提示视力检测用户是遮住左眼还是遮住右眼,则视力检测设备对测试的眼睛是左眼还是右眼再次进行验证,以防视力检测用户没有根据提示进行操作,从而可以更加准确地判定测试的数据是属于右眼的还是左眼。或者遮眼提示操作只包括提示视力检测用户遮住眼睛,此时,视力检测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先测试左眼还是右眼,然后视力检测设备再对测试的眼睛是左眼还是右眼进行判断,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是先测试左眼还是先测试右眼。
在又一实施例中,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获取摄像头采集的第二人脸图像,第二人脸图像为视力检测用户手持遮眼器进行视力检测的人脸图像,遮眼器用于视力检测用户在视力检测时遮挡眼睛,识别第二人脸图像上的遮眼器,确定遮眼器的中心位置信息,提取第二人脸图像上的第二人脸特征点,得到各第二人脸特征点的位置信息,根据第二人脸特征点的位置信息以及遮眼器的中心位置信息确定眼睛的遮挡状态,遮挡状态包括正确遮挡状态以及不正确遮挡状态;若遮挡状态为不正确遮挡状态,则执行重新遮挡提示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人脸特征点可以包括:眼睛特征点601,鼻尖特征点602以及嘴角特征点603。需要说明的是,图6中的605为遮眼器。
对眼睛的遮挡状态进行监测,从而判断视力检测用户在视力检测过程中眼睛是否遮挡正确。若遮挡不正确,则可以暂停视力检测,并提醒用户重新遮挡,直至用户遮挡正确,再开始视力检测。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视力检测用户在视力检测过程中眼睛遮挡不正确,也可以对在遮挡不正确时得到的数据进行标记,然后在确定视力检测结果时去掉这些数据。
根据第二人脸特征点的位置信息以及遮眼器的中心位置信息确定眼睛的遮挡状态的计算过程包括:首先,以第二人脸图像中的左下角预设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轴,得到各个第二人脸特征点的位置信息。比如,眼睛特征点601的坐标为(x6,y6),鼻尖特征点602的坐标为(x7,y7),嘴角特征点603的坐标为(x8,y8)、(x9,y9),遮眼器的中心点6051坐标为(x10,y10)。
得到各个第二人脸特征点特征点的位置信息后,将嘴角特征点连成直线,然后过鼻尖特征点做该直线的垂线并延长该垂线,在得到垂线后,以该垂线为对称轴,求解眼睛特征点601关于该对称轴的对称点604,且对称点604的坐标为(x11,y11)。然后计算对称点604与遮眼器的中心点6051的欧式距离,如果该欧式距离小于预设阈值,则判定遮挡正确,如果该欧式距离大于预设阈值,则判定遮挡不正确。
在本实施例中,监测用户在视力检测过程中眼睛是否遮挡正确,若遮挡不正确,则可以暂停视力检测,并提醒用户重新遮挡,直至用户遮挡正确,再开始视力检测,从而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用户的视力检测结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一种视力值校正方法,首先,获取初始视力检测值。当获取到视力检测值后,识别视力检测用户的测试距离,并根据测试距离确定视力校正值,测试距离指视力检测用户在视力检测时与视力检测设备之间的距离。最后将初始视力检测值与视力校正值相加,得到目标视力检测值。即在本申请中,先根据测试距离确定视力校正值,再根据初始视力检测值以及视力校正值确定目标视力检测值。因此,当用户没有站在标准的位置时,可以使用本申请的视力值校正方法对初始视力检测值进行校正,从而得到目标视力检测值,进而使得视力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实施例二
图7示出了一种视力值校正装置的示例,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该装置700包括:
初始视力检测值获取模块701,用于获取初始视力检测值。
测试距离识别模块702,用于识别视力检测用户的测试距离,并根据测试距离确定视力校正值,测试距离指所述视力检测用户在视力检测时与视力检测设备之间的距离。
目标视力检测值确定模块703,用于将初始视力检测值与视力校正值相加,得到目标视力检测值。
可选地,测试距离识别模块702,包括:
图像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摄像头采集的人脸图像,人脸图像为视力检测用户进行视力检测且与预设参照物同框的图像。
识别单元,用于识别图像上的预设参照物,确定预设参照物的第一长度,第一长度为过预设参照物的中心且端点在预设参照物的外轮廓上的线段的长度。
测试距离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一长度、摄像头焦距以及预设参照物的实际直径确定视力检测用户的测试距离。
可选地,识别单元具体用于执行:
识别图像上的预设参照物,得到预设参照物的外轮廓点。
根据外轮廓点确定预设参照物的第一长度。
可选地,识别单元包括:
识别子单元,用于识别外轮廓点组成的形状。
第一计算子单元,用于若形状为圆形,则计算任意第一线段的长度,得到预设参照物的第一长度,第一线段过所述圆形的圆心,且第一线段的两个端点均为外轮廓点。
第二计算子单元,用于若形状为椭圆形,则计算椭圆形的长轴上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得到预设参照物的第一长度。
可选地,第一计算子单元,具体用于执行:
获取任意第一线段的两个端点之间的第一像素数量。
根据像素数量、摄像头像素以及感光芯片尺寸确定任意第一线段的长度,得到预设参照物的第一长度。
第二计算子单元,具体用于执行:
获取椭圆形的长轴上的两个端点之间的第二像素数量。
根据像素数量、摄像头像素以及感光芯片尺寸确定椭圆形的长轴上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得到预设参照物的第一长度。
可选地,该装置700还包括:
视力检测指令检测模块,用于当检测到视力检测指令时,显示视标。
初始视力值确定模块,用于获取视标反馈信息,基于视标反馈信息以及视标的信息,确定初始视力检测值,其中,视标反馈信息用于表示视力检测用户基于视标的开口朝向反馈的识别结果,视标的信息包括所述视标对应的开口朝向信息以及视标对应的视力值信息。
可选地,该装置700还包括:
目标身份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视力检测用户的目标身份信息。
匹配模块,用于将目标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数据库中的身份信息进行匹配。
视标显示模块,用于若预设身份信息数据库中存在与目标身份信息匹配的身份信息,则显示视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置/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一基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功能及带来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一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实施例的终端设备800包括:处理器801、存储器802以及存储在上述存储器802中并可在上述处理器8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803。上述处理器801执行上述计算机程序803时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或者,上述处理器801执行上述计算机程序803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
示例性的,上述计算机程序803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上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802中,并由上述处理器801执行,以完成本申请。上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上述计算机程序803在上述终端设备800中的执行过程。例如,上述计算机程序803可以被分割成初始视力检测值获取模块、测试距离识别模块以及目标视力检测值确定模块,各模块具体功能如下:
获取初始视力检测值;
识别视力检测用户的测试距离,并根据所述测试距离确定视力校正值,所述测试距离指所述视力检测用户在视力检测时与视力检测设备之间的距离;
将所述初始视力检测值与所述视力校正值相加,得到目标视力检测值。
上述终端设备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801、存储器80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仅仅是终端设备800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80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上述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80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插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上述存储器802可以是上述终端设备800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终端设备800的硬盘或内存。上述存储器802也可以是上述终端设备800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上述终端设备800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上述存储器802还可以既包括上述终端设备800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上述存储器802用于存储上述计算机程序以及上述终端设备所需的其它程序和数据。上述存储器802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上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终端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终端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插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上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上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上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视力值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初始视力检测值;
识别视力检测用户的测试距离,并根据所述测试距离确定视力校正值,所述测试距离指所述视力检测用户在视力检测时与视力检测设备之间的距离;
将所述初始视力检测值与所述视力校正值相加,得到目标视力检测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力值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视力检测用户的测试距离,包括:
获取摄像头采集的人脸图像,所述人脸图像为所述视力检测用户进行视力检测且与预设参照物同框的图像;
识别所述图像上的预设参照物,确定所述预设参照物的第一长度,所述第一长度为过所述预设参照物的中心且端点在所述预设参照物的外轮廓上的线段的长度;
根据所述第一长度、摄像头焦距以及所述预设参照物的实际直径确定视力检测用户的测试距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视力值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所述图像上的预设参照物,确定所述预设参照物的第一长度,包括:
识别所述图像上的预设参照物,得到所述预设参照物的外轮廓点;
根据所述外轮廓点确定所述预设参照物的第一长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视力值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外轮廓点确定所述预设参照物的第一长度,包括:
识别所述外轮廓点组成的形状;
若所述形状为圆形,则计算任意第一线段的长度,得到所述预设参照物的第一长度,所述第一线段过所述圆形的圆心,且所述第一线段的两个端点均为所述外轮廓点;
若所述形状为椭圆形,则计算所述椭圆形的长轴上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得到所述预设参照物的第一长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视力值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任意第一线段的长度,得到所述预设参照物的第一长度,包括:
根据任意第一线段的两个端点之间的第一像素数量、摄像头像素以及感光芯片尺寸确定所述任意第一线段的长度,得到所述预设参照物的第一长度;
所述计算所述椭圆形的长轴上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得到所述预设参照物的第一长度,包括:
根据所述椭圆形的长轴上的两个端点之间的第二像素数量、摄像头像素以及感光芯片尺寸确定所述椭圆形的长轴上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得到所述预设参照物的第一长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力值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初始视力检测值包括:
当检测到视力检测指令时,显示视标;
获取视标反馈信息,基于所述视标反馈信息以及所述视标的信息,确定初始视力检测值,其中,所述视标反馈信息用于表示所述视力检测用户基于所述视标的开口朝向反馈的识别结果,所述视标的信息包括所述视标对应的开口朝向信息以及所述视标对应的视力值信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视力值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视标之前,包括:
获取所述视力检测用户的目标身份信息;
将所述目标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数据库中的身份信息进行匹配;
若所述预设身份信息数据库中存在与所述目标身份信息匹配的身份信息,则显示视标。
8.一种视力值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初始视力检测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初始视力检测值;
测试距离识别模块,用于识别视力检测用户的测试距离,并根据所述测试距离确定视力校正值,所述测试距离指所述视力检测用户在视力检测时与视力检测设备之间的距离;
目标视力检测值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初始视力检测值与所述视力校正值相加,得到目标视力检测值。
9.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585434.8A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视力值校正方法、校正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18030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85434.8A CN111803023A (zh)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视力值校正方法、校正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85434.8A CN111803023A (zh)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视力值校正方法、校正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03023A true CN111803023A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45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85434.8A Pending CN111803023A (zh)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视力值校正方法、校正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0302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32407A (zh) * 2021-01-29 2021-06-11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 一种面部正面校准方法及系统
CN113509136A (zh) * 2021-04-29 2021-10-19 京东方艺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检测方法、视力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93719A (zh) * 2014-01-26 2014-05-14 深圳大学 一种基于人眼定位的单目测距方法和系统
CN105832283A (zh) * 2016-05-20 2016-08-10 上海市浦东新区眼病牙病防治所 一种智能视力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10123257A (zh) * 2019-03-29 2019-08-16 深圳和而泰家居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视力检测方法、装置、视力检测仪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93719A (zh) * 2014-01-26 2014-05-14 深圳大学 一种基于人眼定位的单目测距方法和系统
CN105832283A (zh) * 2016-05-20 2016-08-10 上海市浦东新区眼病牙病防治所 一种智能视力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10123257A (zh) * 2019-03-29 2019-08-16 深圳和而泰家居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视力检测方法、装置、视力检测仪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32407A (zh) * 2021-01-29 2021-06-11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 一种面部正面校准方法及系统
CN113509136A (zh) * 2021-04-29 2021-10-19 京东方艺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检测方法、视力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03022A (zh) 一种视力检测方法、检测装置、终端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JP6762380B2 (ja) 身分認証方法および装置
EP3681371B1 (en) Reliability of gaze tracking data for left and right eye
EP2991027B1 (en) Image processing program,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terminal
CN111915667A (zh) 一种视线识别方法、识别装置、终端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803023A (zh) 一种视力值校正方法、校正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01124B (zh) 一种坐姿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5608448B (zh) 一种基于脸部关键点的lbp特征提取方法和装置
CN108478184A (zh) 基于vr的视力测量方法及装置、vr设备
CN109745014B (zh) 温度测量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0908511B (zh) 触发重新校正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8198431A (zh) 车辆停放检测设备
CN108960166A (zh) 一种视力测试系统、方法、终端及介质
CN110135420A (zh) 表盘状态识别方法及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2001953A (zh) 温度检测的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设备
US20140334694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eye location on a frontal face digital image to validate the frontal face and determine points of reference
CN112115748B (zh) 证件图像识别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298256B (zh) 静脉识别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723754B (zh) 一种左右眼识别方法、识别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189350B (zh) 一种瞳孔边缘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051920B (zh) 视线落点确定方法和装置
KR20200109977A (ko) 지문 및 얼굴 영상을 이용한 스마트폰 기반 신원확인 방법
EP3839775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isplaying a visual aid while capturing user image
TWI727337B (zh) 電子裝置及人臉識別方法
CN104217223A (zh) 检测人员使用手持装置的方法、装置及其图像警报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