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00207B - 一种应用于密集wlan的抗干扰协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密集wlan的抗干扰协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00207B
CN111800207B CN202010650413.XA CN202010650413A CN111800207B CN 111800207 B CN111800207 B CN 111800207B CN 202010650413 A CN202010650413 A CN 202010650413A CN 111800207 B CN111800207 B CN 1118002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lc
clamping
station
heat conduction
sta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5041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00207A (zh
Inventor
陈清华
张闽
钱晨喜
徐晓锋
孙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Polytechnic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Polytechn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Polytechnic filed Critical Wenzhou Polytechnic
Priority to CN20201065041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002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002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002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002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002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82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dmission control or handov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3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 H01L23/36Selection of materials, or shaping, to facilitate cooling or heating, e.g. heatsinks
    • H01L23/367Cooling facilitated by shape of device
    • H01L23/3672Foil-like cooling fins or heat sin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21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based on age of data to be s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密集WLAN的抗干扰协调系统,至少包括了如下方法:无线局域网控制器(WLC)通知两个具有重叠区域的AP将站点根据BSS颜色数量分组,并将分组信息以及站点的位置信息反馈给WLC;WLC收到分组信息后,计算各分组的允许的最大传输速率;WLC根据AP一次下行传输的数据包的有效载荷长度(MSDU长度)计算站点MAC层的接收时间;WLC根据接收时间生成用于调度处于重叠区域的站点开始竞争信道的时间的调度表;WLC将调度表、一次下行传输的MSDU长度及传输速率通知给AP;AP根据WLC通知的参数与站点协商站点醒来竞争信道的时间。本发明能够采用BSS颜色分组降低信道争用。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密集WLAN的抗干扰协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密集WLAN的抗干扰协调系统。
背景技术
IEEE 802.11ax基于传统的分布式协调(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DCF)机制,先听后发,以避开一个WLAN内的设备间干扰。然而,当运行在同一频段上的两个WLAN在彼此的感知范围内时,设备即使干扰很小或者发送对其他设备造成的干扰很小,都需要在侦听后信道空闲时才能发送,大量信道资源被浪费。在密集部署情境下,相邻WLAN间的干扰,造成的资源浪费的更为严重,网络吞吐率进一步恶化,造成了稀缺频谱的浪费,并且导致导致激烈的信道争用及严重的同频干扰。传统的先监听后发送的分布式信道接入方式引起资源浪费。
基本服务集(Basic Service Set,BSS)颜色是最新引入的一项空间复用子技术,指在每个数据帧的前导码中插入“BSS Coloring”字段,站点通过读取前导码信息来确定数据帧来自哪个BSS。
现有文献中公开了提取信标帧中的“BSS Coloring”字段,结合信标帧接收强度来动态调整最佳发射功率和联合BSS颜色和改变载波侦听阈值,以增强空间复用并优化网络吞吐率的方案。但是实际上调整发射功率和载波侦听范围都会改变站点的关联情况,甚至导致原本已关联但处于BSS边缘的站点没有AP可关联。而且WLAN中实际获得的网络吞吐率增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站点相对于AP的位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密集WLAN的抗干扰协调系统,能够采用BSS颜色分组降低信道争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密集WLAN的抗干扰协调方法,包括
步骤1:无线局域网控制器(WLC)通知两个具有重叠区域的AP将站点根据BSS颜色数量分为单一颜色分组和两种颜色分组,并将分组信息以及站点的位置信息反馈给WLC;
步骤2:WLC收到分组信息后,计算单一颜色分组的允许的最大传输速率;
步骤3:WLC根据单一颜色分组的允许的最大传输速率获得两种颜色的分组的允许的最大传输速率;
步骤4:WLC根据AP一次下行传输的数据包的有效载荷长度(MSDU长度)计算站点MAC层的接收时间;
步骤5:WLC根据接收时间生成用于调度处于重叠区域的站点开始竞争信道的时间的调度表;
步骤6:WLC将调度表、一次下行传输的MSDU长度及传输速率通知给AP;
步骤7:AP根据WLC通知的参数与站点协商站点醒来竞争信道的时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1中的BSS颜色分组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两个AP广播包含不同BSS颜色字段的信标帧;
步骤1.2:站点接受信标帧并解码,将得到的BSS颜色字段包含在关联请求帧中发送给其要关联的AP;
步骤1.3:AP解码接收到的关联请求帧,并根据该帧包含的BSS颜色数量进行分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1.3中还包括
步骤1.3.1:WLC从两个AP分别获得对应颜色的站点数量和两种颜色的站点数量,并获得其比值;WLC根据该比值分配重叠区域中两个AP需要关联的站点数量,该站点数量与比值成反比;步骤6中WLC还发送重叠区域中两个AP需要关联的站点数量给AP。
一种应用于密集WLAN的抗干扰协调系统,包括第一AP、第二AP、若干个站点、与第一AP和第二AP均通信连接的WLC;
第一AP和第二AP用于广播BSS颜色字段和接收站点发送的携带BSS颜色字段的关联请求帧;
WLC用于通知第一AP和第二AP广播BSS颜色和根据第一AP和第二AP反馈的数据分析调度策略;
WLC根据第一AP和第二AP反馈的颜色分组信息、一次下行传输的数据包的有效载荷长度分析获得并发送重叠区域的站点开始竞争信道的时间的调度表、单一颜色分组和两种颜色分组最大传输速率给AP;
AP根据WLC通知的参数与站点协商站点醒来竞争信道的时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AP和第二AP均设置有与WLC通信的CPU、与CPU通信的超频模块和与超频模块通信的散热模组,所述WLC从第一AP和第二AP分别获得对应颜色的站点数量和两种颜色的站点数量,并获得其比值;WLC根据该比值分配重叠区域中第一AP和第二AP分别需要关联的站点数量,该站点数量与比值成反比;WLC还发送重叠区域中第一AP和第二AP需要关联的站点数量给对应的AP,第一AP和第二AP还根据需要关联的站点数量连接站点数量,所述第一AP和第二AP内还设置有关联站点数量阈值;当需要关联的站点数量达到关联站点数量阈值时,CPU启动超频模块,并通过超频模块控制散热模组执行散热动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模组包括与CPU贴合的导热板、与导热板连接的导热管、若干与导热管连接的散热片、连接在散热片上的风扇,所述散热片呈U型,且若干散热片沿其凹陷的一端以一与其边缘平行的直线为轴心呈圆周均匀分布,构成一圆环状;所述风扇位于若干散热片围成的圆环的凹陷内,且通过一连接组件与散热片安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片与散热片围绕成的圆环的内环面相贴合的连接片、与连接片相连接的用于安装风扇的支架、设置在连接件上用于连接电源的插座,所述插座与风扇电连接,所述连接片包括与支架连接的支撑架、套在支撑架外的橡胶套,所述支撑架包括若干由两条支撑杆构成的锯齿状的支撑单元,若干支撑单元在与散热片围绕成的圆环的内环面相适配的弧型路径上两两连接构成条状锯齿,所述支撑单元的其中一根支撑杆与支架垂直;所述插座包括设置在支架上与风扇电连接的导电柱、开设在支架上以导电柱为圆心的弧形卡接槽;所述弧形卡接槽内设置用于锁定插头且导电的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与风扇连接,且与导电柱构成回路;所述插头包括内部设置有弹性导电片的插孔和与弧形卡接槽装配的滑块,所述弹性导电片与电源连接,当插头与插座装配时,导电柱插入插孔中,导电片与导电柱贴合导通,且滑块插入到弧形卡接槽中,转动插座后,锁定组件锁定滑块;所述锁定组件包括设置在弧形卡接槽尽头的弹性卡接片,所述弹性卡接片通过弹性将滑块限位在弧形卡接槽的尽头,且滑块采用导电材料与电源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热板包括用于贴合CPU的底板、用于将导热管装配在底板上的固定片;所述底板上开设有用于放置导热管的弧形的凹槽,所述固定片包括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所述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上均开设有用于卡接导热管的卡槽,当导热管与导热板装配时,导热管嵌入在底板上的凹槽中,并通过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的卡槽对导热管的侧面进行卡接,所述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通过螺钉可拆卸的安装在底板上;所述卡槽的形状与导热管相适配,且卡槽与导热管、凹槽与导热管之间均涂有导热硅脂,所述第一卡件、第二卡件均采用导热材料制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台阶,所述凹槽位于台阶上,当导热管与导热板装配时,导热管嵌入在台阶上的凹槽中,并通过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的卡槽对导热管的侧面进行卡接,所述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通过螺钉可拆卸的安装在台阶上;所述第一卡件和/或第二卡件与台阶不重叠,且部分超出台阶的边缘,所述底板与第一卡件和/或第二卡件之间通过台阶构成用于与外部连接件卡接的间隙。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热管还通过一固定座与外部壳体固定,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部、连接在固定部的翘起部、与翘起部固定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上开设有一用于穿过导热管的夹持孔,所述夹持孔相对翘起部的一侧面开设有用于提供翘起部水平方向的形变空间的缝隙,所述夹持部的侧面开设有穿透该缝隙的螺纹孔,所述夹持孔通过该缝隙和螺钉、螺纹孔微调孔径;所述翘起部上与夹持孔相通的缝隙边上还开设有腰型孔,所述翘起部与固定部连接的位置开设有圆孔,所述腰型孔和圆孔配合与夹持孔相通的缝隙提供形变空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结合了目标唤醒时间机制(TWT),能够通过协商醒来竞争信号的时间来缓解信号竞争,通过目标休眠的方式减少信道竞争,进而减少干扰。本方案利用TWT来结合BSS颜色分组,利用BSS颜色分组后便于获取各组的传输速率,通过传输速率和站点MAC层的接受时间,能够生成调度表;最后按照TWT机制和各参数能够安排目标站点的休眠,此时减少竞争信号的激烈程度,并且可以合理安排站点周期性醒来进行信道分配,减少竞争时带来的干扰,缓解了传统的先监听后发送的分布式信道接入方式引起资源浪费。
2、结合智能超频工作来缓解信道竞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应用于密集WLAN的抗干扰协调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散热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散热模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散热模组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导热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导热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固定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固定座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插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连接片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散热模组;2、导热板;21、底板;22、固定片;221、第一卡件;222、第二卡件;23、凹槽;24、卡槽;25、台阶;3、导热管;4、散热片;5、风扇;6、连接组件;61、连接片;611、支撑架;612、橡胶套;62、支架;63、插座;631、导电柱;632、弧形卡接槽;64、锁定组件;641、弹性导电片;7、插头;71、插孔;72、滑块;8、固定座;81、固定部;82、翘起部;83、夹持部;84、夹持孔;85、螺纹孔;86、腰型孔;87、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述。
参照图1-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应用于密集WLAN的抗干扰协调方法,包括
步骤1:无线局域网控制器(WLC)通知两个具有重叠区域的AP将站点根据BSS颜色数量分为单一颜色分组和两种颜色分组,并将分组信息以及站点的位置信息反馈给WLC;
步骤2:WLC收到分组信息后,计算单一颜色分组的允许的最大传输速率;
步骤3:WLC根据单一颜色分组的允许的最大传输速率获得两种颜色的分组的允许的最大传输速率;
步骤4:WLC根据AP一次下行传输的数据包的有效载荷长度(MSDU长度)计算站点MAC层的接收时间;
步骤5:WLC根据接收时间生成用于调度处于重叠区域的站点开始竞争信道的时间的调度表;
步骤6:WLC将调度表、一次下行传输的MSDU长度及传输速率通知给AP;
步骤7:AP根据WLC通知的参数与站点协商站点醒来竞争信道的时间。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方案采用了空间复用技术——基本服务集(BasicService Set,BSS)颜色,虽然现有技术已经有人提出采用结合信标帧接收强度来动态调整最佳发射功率和联合BSS颜色和改变载波侦听阈值的方案,以增强空间复用并优化网络吞吐率。当时实际情况中调整发射功率和载波侦听范围都会改变站点的关联情况,甚至导致原本已关联但处于BSS边缘的站点没有AP可关联。
本方案首先通过步骤1,利用BSS颜色分组将站点分为两组,本方案因为预设为两个具有重叠区域的AP的情况,具体将这两个AP分为单一颜色分组和两种颜色分组,两种颜色分组则代表着处于重叠区域的站点,单一颜色分组则代表不在重叠区域的站点。站点分组完成后通过AP将分组信息和站点位置反馈给WLC并进入步骤2,WLC获得分组信息,然后根据站点的数量计算单一颜色分组的允许的最大传输速率,并且通过步骤3获得两种颜色分组的允许的最大传输速率。然后通过步骤4获得AP一次下行传输的数据包的有效载荷长度并计算MAC层的接收时间,再通过步骤5,6,7最后AP利用WLC发给AP的调度表、一次下行传输的MSDU长度及重叠区域的传输速率与站点进行协商醒来竞争信号的时间。因此结合了目标唤醒时间机制(TWT),能够通过协商醒来竞争信号的时间来缓解信号竞争,通过目标休眠的方式减少信道竞争,进而减少干扰。本方案利用TWT来结合BSS颜色分组,利用BSS颜色分组后便于获取各组的传输速率,通过传输速率和站点MAC层的接受时间,能够生成调度表;最后按照TWT机制和各参数能够安排目标站点的休眠,此时减少竞争信号的激烈程度,并且可以合理安排站点周期性醒来进行信道分配,减少竞争时带来的干扰,缓解了传统的先监听后发送的分布式信道接入方式引起资源浪费。
具体的来说,步骤1中的利用BSS颜色分组步骤如下:
步骤1.1:两个AP广播包含不同BSS颜色字段的信标帧;
步骤1.2:站点接受信标帧并解码,将得到的BSS颜色字段包含在关联请求帧中发送给其要关联的AP;
步骤1.3:AP解码接收到的关联请求帧,并根据该帧包含的BSS颜色数量进行分组。
利用AP本身的广播功能向外广播不同BSS颜色字段的信标帧,站点接收到对应的BSS颜色字段信标帧后进行解码,获得BSS颜色字段后整合在关联请求帧中发送给要关联的AP,AP接受该关联请求帧后解码获得BSS颜色字段的数据,并根据该BSS颜色字段包括的颜色数量进行分组,分为单一颜色分组和两种颜色分组。
以上分组方式可以利用AP的广播对其覆盖区域内的所有站点进行着色,如果存在多个AP,此时处于重叠区域的站点就会被多次着色,携带多种颜色,此时根据颜色数量进行分组,能够更为合理的分配两个AP的信道资源,减少竞争的激烈程度,避免两个AP的信道竞争不平衡,进而提高两个AP综合的吞吐率。
此外,步骤1.3中还包括
步骤1.3.1:WLC从两个AP分别获得对应颜色的站点数量和两种颜色的站点数量,并获得其比值;WLC根据该比值分配重叠区域中两个AP需要关联的站点数量,该站点数量与比值成反比;步骤6中WLC还发送重叠区域中两个AP需要关联的站点数量给AP。
WLC通过AP获取各个AP覆盖范围中对应颜色的站点数量和两种颜色的站点数量,并获得两组数据的比值,通过比值能够获得各自AP在重叠区和单色区域内的负载比值,进而分配覆盖区域中的站点,如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信道的有效使用,能够让两个AP充分发挥其各自最大的效率。
另外,本实施例还配合提供一种基于以上方法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包括第一AP、第二AP、若干个站点、与第一AP和第二AP均通信连接的WLC;
第一AP和第二AP用于广播BSS颜色字段和接收站点发送的携带BSS颜色字段的关联请求帧;
WLC用于通知第一AP和第二AP广播BSS颜色和根据第一AP和第二AP反馈的数据分析调度策略;
WLC根据第一AP和第二AP反馈的颜色分组信息、一次下行传输的数据包的有效载荷长度分析获得并发送重叠区域的站点开始竞争信道的时间的调度表、单一颜色分组和两种颜色分组最大传输速率给AP;
AP根据WLC通知的参数与站点协商站点醒来竞争信道的时间。
其中第一AP和第二AP为具有相互重叠区域的两个AP,若干这站点随机分布在这两个AP覆盖的范围内。
为了进一步提高在信道竞争情况下的数据处理速度,进而完成数据吞吐量的提高。本方案提出所述第一AP和第二AP均设置有与WLC通信的CPU、与CPU通信的超频模块和与超频模块通信的散热模组1,所述WLC从第一AP和第二AP分别获得对应颜色的站点数量和两种颜色的站点数量,并获得其比值;WLC根据该比值分配重叠区域中第一AP和第二AP分别需要关联的站点数量,该站点数量与比值成反比;WLC还发送重叠区域中第一AP和第二AP需要关联的站点数量给对应的AP,第一AP和第二AP还根据需要关联的站点数量连接站点数量,所述第一AP和第二AP内还设置有关联站点数量阈值;当需要关联的站点数量达到关联站点数量阈值时,CPU启动超频模块,并通过超频模块控制散热模组1执行散热动作。
一般为了设备能够稳定工作,CPU采用额定的工作频率,本方案在CPU中加入超频模块,此时CPU可以根据超频模块调节工作频率,并且CPU根据超频模块的超频参数可以反馈给WLC,WLC接受该超频参数后调整调度表,并且重新获取传输速率,然后AP重新结合TWT机制确定目标站点醒来的时间,能够进一步缓解激烈竞争信道的情况。为了确保CPU在超频工作下能够正常运行,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散热模组1,通过该散热模组1对超频的CPU进行散热,进而让CPU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并且散热模组1与超频模块通信,根据CPU的超频参数调整散热模组1的散热效果。
另外,通过比值和站点数量的对应关系,能够在均匀分配站点之后还有超过阈值时,启动超频并且散热模组1执行散热动作。
散热模组1可以采用风扇5和水冷的方式得以实现。
本方案进一步提供如下方案,所述散热模组1包括与CPU贴合的导热板2、与导热板2连接的导热管3、若干与导热管3连接的散热片4、连接在散热片4上的风扇5,所述散热片4呈U型,且若干散热片4沿其凹陷的一端以一与其边缘平行的直线为轴心呈圆周均匀分布,构成一圆环状;所述风扇5位于若干散热片4围成的圆环的凹陷内,且通过一连接组件6与散热片4安装。
通过U型的散热片4均匀排布,构成圆环状,此时该圆环中的中心具有一圆环状的凹陷,能够让风扇5安装在该凹陷内,并且由于该环状的设置能够让风扇5的扇叶处于该凹陷内部,此时风扇5转动带着一侧的空气吸入,并通过另一侧吹出,吸入的空间流经一侧的散热片4并通过风扇5从另一侧吹出,此时风扇5的散热作用相比现有的单向吹出来说达到了180%~200%的效果。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连接组件6包括两片与散热片4围绕成的圆环的内环面相贴合的连接片61、与连接片61相连接的用于安装风扇5的支架62、设置在连接件上用于连接电源的插座63,所述插座63与风扇5电连接,所述连接片61包括与支架62连接的支撑架611、套在支撑架611外的橡胶套612,所述支撑架611包括若干由两条支撑杆构成的锯齿状的支撑单元,若干支撑单元在与散热片4围绕成的圆环的内环面相适配的弧型路径上两两连接构成条状锯齿,所述支撑单元的其中一根支撑杆与支架62垂直;所述插座63包括设置在支架62上与风扇5电连接的导电柱631、开设在支架62上以导电柱631为圆心的弧形卡接槽632;所述弧形卡接槽632内设置用于锁定插头7且导电的锁定组件64,所述锁定组件64与风扇5连接,且与导电柱631构成回路;所述插头7包括内部设置有弹性导电片641的插孔71和与弧形卡接槽632装配的滑块72,所述弹性导电片641与电源连接,当插头7与插座63装配时,导电柱631插入插孔71中,导电片与导电柱631贴合导通,且滑块72插入到弧形卡接槽632中,转动插座63后,锁定组件64锁定滑块72;所述锁定组件64包括设置在弧形卡接槽632尽头的弹性卡接片,所述弹性卡接片通过弹性将滑块72限位在弧形卡接槽632的尽头,且滑块72采用导电材料与电源连接。
通过连接组件6的两片连接片61,能够让支架62装配在散热片4上,相比采用与外部连接支撑的部件来支撑支架62来说,本方案可以让风扇5的装配更加简洁,没有其他杂乱的布置,在散热片4围成的圆环中只有风扇5隔空安装,让布局更加清爽,避免杂乱。该连接片61通过锯齿状的支撑单元两两连接构成条状的锯齿,贴合着散热片4具有较好的弹性效果,能够紧密贴合散热片4,支撑单元由两个支撑杆构成,一个与支架62垂直构成直角三角形,能够进一步增加其弹性形变的效果,使得构成条状锯齿的支撑架611与散热片4的贴合效果更好,结合橡胶套612能够提高装配效果,增加牢靠性,减少震动导致支撑架611与散热片4之间产生位移而导致脱离连接。风扇5的电源通过插座63进行连接,相比直接引出导线来说,具有方便安装的效果。具体的来说,在插头7与插座63配合插接,通过弹性导电片641和导电柱631的配合,能够确保插接时保持良好的导电效果,并且利用弧形卡接槽632和锁定组件64配合与滑块72进行装配,当插头7插入到插座63中时,滑块72进入到弧形卡接槽632内,此时转动插头7能够让滑块72在弧形卡接槽632中转动,当转动到弧形卡接槽632的尽头时,锁定组件64对滑块72进行锁定,并且滑块72和锁定组件64均可导电,此时滑块72与插头7的电源连接,锁定组件64与风扇5连接,通过导电柱631、滑块72、锁定组件64和风扇5构成回路,是的风扇5可以正常运转。其中锁定组件64采用弹性卡接片,利用其拱起的部位对滑块72进行限位,滑块72在弧形卡接槽632中移动,并且与弹性卡接片抵触时,随着滑块72的移动,弹性卡接片会被下压,并且在滑块72移动到尽头后复原,配合弧形卡接槽632对滑块72进行挤压,进而对插头7进行固定,并且具有非常好的导电效果。因此该锁定组件64不仅用于提高插座63的装配强度,还提供了回路的构建,使得风扇5能够正常运作。
更进一步的,所述导热板2包括用于贴合CPU的底板21、用于将导热管3装配在底板21上的固定片22;所述底板21上开设有用于放置导热管3的弧形的凹槽23,所述固定片22包括第一卡件221和第二卡件222,所述第一卡件221和第二卡件222上均开设有用于卡接导热管3的卡槽24,当导热管3与导热板2装配时,导热管3嵌入在底板21上的凹槽23中,并通过第一卡件221和第二卡件222的卡槽24对导热管3的侧面进行卡接,所述第一卡件221和第二卡件222通过螺钉可拆卸的安装在底板21上;所述卡槽24的形状与导热管3相适配,且卡槽24与导热管3、凹槽23与导热管3之间均涂有导热硅脂,所述第一卡件221、第二卡件222均采用导热材料制成。
底板21上的凹槽23可以对导热管3进行定位,便于固定片22的安装,同时也增加与底板21直接接触的面积,能够增加散热效果。在导热管3放置在凹槽23上后,通过第一卡件221和第二卡件222分别对导热管3的两侧进行卡接,卡接槽与导热管3的形状相适配,能够让导热管3被卡接槽扣在底板21上并紧固,该装配方式可以在使用时进行现场装配,相比现有的厂家装配好后进行整体的运输来说,具有更加灵活的装配效果。并且方便在使用时,在卡槽24与导热管3、凹槽23与导热管3之间涂抹导热硅脂,能够进一步提高导热效果,相比传统的铜管直接紧固在底板21上来说,具有更好的导热和散热效果,并且装配更加灵活。并且传统的装配方式无法加入导热硅脂,即使加入了也无法更换,会导致长时间使用下导热硅脂干掉,影响导热效果,因此本方案还具有便于维护的效果。
更进一步,所述底板21上设置有台阶25,所述凹槽23位于台阶25上,当导热管3与导热板2装配时,导热管3嵌入在台阶25上的凹槽23中,并通过第一卡件221和第二卡件222的卡槽24对导热管3的侧面进行卡接,所述第一卡件221和第二卡件222通过螺钉可拆卸的安装在台阶25上;所述第一卡件221和/或第二卡件222与台阶25不重叠,且部分超出台阶25的边缘,所述底板21与第一卡件221和/或第二卡件222之间通过台阶25构成用于与外部连接件卡接的间隙。
通过台阶25的设置,意味着底板21与第一卡件221和第二卡件222之间具有由台阶25构成的间隙,通过该间隙的上下夹合作用可以与外部部件进行固定。因此,本方案在固定的同时就可以完成对外部的装配,能够让整体的散热组件安装在需要进行散热的CPU上。
另一种优化的方案中,所述导热管3还通过一固定座8与外部壳体固定,所述固定座8包括固定部81、连接在固定部81的翘起部82、与翘起部82固定的夹持部83;所述夹持部83上开设有一用于穿过导热管3的夹持孔84,所述夹持孔84相对翘起部82的一侧面开设有用于提供翘起部82水平方向的形变空间的缝隙,所述夹持部83的侧面开设有穿透该缝隙的螺纹孔85,所述夹持孔84通过该缝隙和螺钉、螺纹孔85微调孔径;所述翘起部82上与夹持孔84相通的缝隙边上还开设有腰型孔86,所述翘起部82与固定部81连接的位置开设有圆孔87,所述腰型孔86和圆孔87配合与夹持孔84相通的缝隙提供形变空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额外配置了固定座8,该固定座8预先通过夹持孔84设置在在导热管3上,并且该夹持孔84的侧面开设了缝隙,通过该缝隙能够让固定座8在导热管3上滑动,在需要进行紧固时,通过夹持部83侧面的螺纹孔85配合螺钉进行旋紧,随着螺栓旋紧,夹持孔84侧面的缝隙会越来越小,进而夹持导热管3,并且通过固定部81固定在外部部件上,就能够让固定座8将导热管3进行安装,进一步提高散热组件的装配强度,通过台阶25的缝隙进行卡接,并通过固定座8固定导热管3,能够提高抗震效果,减少风扇5转动带来的影响。在旋紧螺钉带动夹持孔84收紧时,固定座8会造成形变,此时通过腰型孔86能够提供一定的形变空间,避免固定座8断裂,通过圆孔87能够进一步提高腰型孔86和缝隙的配合作用,进一步提供保护作用,在翘起部82也具有一定的形变空间,配合夹持部83的形变,使得整体更加稳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应用于密集WLAN的抗干扰协调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无线局域网控制器(WLC)通知两个具有重叠区域的AP将站点根据BSS颜色数量分为单一颜色分组和两种颜色分组,并将分组信息以及站点的位置信息反馈给WLC;
步骤2:WLC收到分组信息后,计算单一颜色分组的允许的最大传输速率;
步骤3:WLC根据单一颜色分组的允许的最大传输速率获得两种颜色的分组的允许的最大传输速率;
步骤4:WLC根据AP一次下行传输的数据包的有效载荷长度(MSDU长度)计算站点MAC层的接收时间;
步骤5:WLC根据接收时间生成用于调度处于重叠区域的站点开始竞争信道的时间的调度表;
步骤6:WLC将调度表、一次下行传输的MSDU长度及传输速率通知给AP;
步骤7:AP根据WLC通知的参数与站点协商站点醒来竞争信道的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BSS颜色分组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两个AP广播包含不同BSS颜色字段的信标帧;
步骤1.2:站点接受信标帧并解码,将得到的BSS颜色字段包含在关联请求帧中发送给其要关联的AP;
步骤1.3:AP解码接收到的关联请求帧,并根据该帧包含的BSS颜色数量进行分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3中还包括
步骤1.3.1:WLC从两个AP分别获得对应颜色的站点数量和两种颜色的站点数量,并获得其比值;WLC根据该比值分配重叠区域中两个AP需要关联的站点数量,该站点数量与比值成反比;步骤6中WLC还发送重叠区域中两个AP需要关联的站点数量给AP。
4.一种应用于密集WLAN的抗干扰协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AP、第二AP、若干个站点、与第一AP和第二AP均通信连接的WLC;
第一AP和第二AP用于广播BSS颜色字段和接收站点发送的携带BSS颜色字段的关联请求帧;
WLC用于通知第一AP和第二AP广播BSS颜色和根据第一AP和第二AP反馈的数据分析调度策略;
WLC根据第一AP和第二AP反馈的颜色分组信息、一次下行传输的数据包的有效载荷长度分析获得并发送重叠区域的站点开始竞争信道的时间的调度表、单一颜色分组和两种颜色分组最大传输速率给AP;
AP根据WLC通知的参数与站点协商站点醒来竞争信道的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AP和第二AP均设置有与WLC通信的CPU、与CPU通信的超频模块和与超频模块通信的散热模组(1),所述WLC从第一AP和第二AP分别获得对应颜色的站点数量和两种颜色的站点数量,并获得其比值;WLC根据该比值分配重叠区域中第一AP和第二AP分别需要关联的站点数量,该站点数量与比值成反比;WLC还发送重叠区域中第一AP和第二AP需要关联的站点数量给对应的AP,第一AP和第二AP还根据需要关联的站点数量连接站点数量,所述第一AP和第二AP内还设置有关联站点数量阈值;当需要关联的站点数量达到关联站点数量阈值时,CPU启动超频模块,并通过超频模块控制散热模组(1)执行散热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组(1)包括与CPU贴合的导热板(2)、与导热板(2)连接的导热管(3)、若干与导热管(3)连接的散热片(4)、连接在散热片(4)上的风扇(5),所述散热片(4)呈U型,且若干散热片(4)沿其凹陷的一端以一与其边缘平行的直线为轴心呈圆周均匀分布,构成一圆环状;所述风扇(5)位于若干散热片(4)围成的圆环的凹陷内,且通过一连接组件(6)与散热片(4)安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6)包括两片与散热片(4)围绕成的圆环的内环面相贴合的连接片(61)、与连接片(61)相连接的用于安装风扇(5)的支架(62)、设置在连接件上用于连接电源的插座(63),所述插座(63)与风扇(5)电连接,所述连接片(61)包括与支架(62)连接的支撑架(611)、套在支撑架(611)外的橡胶套(612),所述支撑架(611)包括若干由两条支撑杆构成的锯齿状的支撑单元,若干支撑单元在与散热片(4)围绕成的圆环的内环面相适配的弧型路径上两两连接构成条状锯齿,所述支撑单元的其中一根支撑杆与支架(62)垂直;所述插座(63)包括设置在支架(62)上与风扇(5)电连接的导电柱(631)、开设在支架(62)上以导电柱(631)为圆心的弧形卡接槽(632);所述弧形卡接槽(632)内设置用于锁定插头(7)且导电的锁定组件(64),所述锁定组件(64)与风扇(5)连接,且与导电柱(631)构成回路;所述插头(7)包括内部设置有弹性导电片(641)的插孔(71)和与弧形卡接槽(632)装配的滑块(72),所述弹性导电片(641)与电源连接,当插头(7)与插座(63)装配时,导电柱(631)插入插孔(71)中,导电片与导电柱(631)贴合导通,且滑块(72)插入到弧形卡接槽(632)中,转动插座(63)后,锁定组件(64)锁定滑块(72);所述锁定组件(64)包括设置在弧形卡接槽(632)尽头的弹性卡接片,所述弹性卡接片通过弹性将滑块(72)限位在弧形卡接槽(632)的尽头,且滑块(72)采用导电材料与电源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2)包括用于贴合CPU的底板(21)、用于将导热管(3)装配在底板(21)上的固定片(22);所述底板(21)上开设有用于放置导热管(3)的弧形的凹槽(23),所述固定片(22)包括第一卡件(221)和第二卡件(222),所述第一卡件(221)和第二卡件(222)上均开设有用于卡接导热管(3)的卡槽(24),当导热管(3)与导热板(2)装配时,导热管(3)嵌入在底板(21)上的凹槽(23)中,并通过第一卡件(221)和第二卡件(222)的卡槽(24)对导热管(3)的侧面进行卡接,所述第一卡件(221)和第二卡件(222)通过螺钉可拆卸的安装在底板(21)上;所述卡槽(24)的形状与导热管(3)相适配,且卡槽(24)与导热管(3)、凹槽(23)与导热管(3)之间均涂有导热硅脂,所述第一卡件(221)、第二卡件(222)均采用导热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1)上设置有台阶(25),所述凹槽(23)位于台阶(25)上,当导热管(3)与导热板(2)装配时,导热管(3)嵌入在台阶(25)上的凹槽(23)中,并通过第一卡件(221)和第二卡件(222)的卡槽(24)对导热管(3)的侧面进行卡接,所述第一卡件(221)和第二卡件(222)通过螺钉可拆卸的安装在台阶(25)上;所述第一卡件(221)和/或第二卡件(222)与台阶(25)不重叠,且部分超出台阶(25)的边缘,所述底板(21)与第一卡件(221)和/或第二卡件(222)之间通过台阶(25)构成用于与外部连接件卡接的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3)还通过一固定座(8)与外部壳体固定,所述固定座(8)包括固定部(81)、连接在固定部(81)的翘起部(82)、与翘起部(82)固定的夹持部(83);所述夹持部(83)上开设有一用于穿过导热管(3)的夹持孔(84),所述夹持孔(84)相对翘起部(82)的一侧面开设有用于提供翘起部(82)水平方向的形变空间的缝隙,所述夹持部(83)的侧面开设有穿透该缝隙的螺纹孔(85),所述夹持孔(84)通过该缝隙和螺钉、螺纹孔(85)微调孔径;所述翘起部(82)上与夹持孔(84)相通的缝隙边上还开设有腰型孔(86),所述翘起部(82)与固定部(81)连接的位置开设有圆孔(87),所述腰型孔(86)和圆孔(87)配合与夹持孔(84)相通的缝隙提供形变空间。
CN202010650413.XA 2020-07-08 2020-07-08 一种应用于密集wlan的抗干扰协调系统 Active CN1118002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50413.XA CN111800207B (zh) 2020-07-08 2020-07-08 一种应用于密集wlan的抗干扰协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50413.XA CN111800207B (zh) 2020-07-08 2020-07-08 一种应用于密集wlan的抗干扰协调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00207A CN111800207A (zh) 2020-10-20
CN111800207B true CN111800207B (zh) 2021-04-02

Family

ID=72810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50413.XA Active CN111800207B (zh) 2020-07-08 2020-07-08 一种应用于密集wlan的抗干扰协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002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77732B2 (en) * 2020-12-03 2022-10-18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Managing TWT clients in congested environment
CN115811739A (zh) * 2021-09-14 2023-03-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组网设备着色方法、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157237A (ja) * 2015-08-19 2018-10-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US10063359B2 (en) * 2015-08-24 2018-08-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ACK signal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ystem
CN110098879B (zh) * 2018-01-31 2021-08-24 慧与发展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用于选择基本服务集颜色值的设备及方法
US10397928B1 (en) * 2018-08-14 2019-08-27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BSS color assignment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CN209151151U (zh) * 2018-12-18 2019-07-23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应用于高密度wlan的高效节能装置
CN111065154B (zh) * 2019-12-02 2021-05-07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应用于高密度wlan的高效节能调度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00207A (zh) 2020-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30807B2 (ja) 高効率wlan用の同時リンクセットアップおよびダウンリンクデータ取得のための方法
JP7117988B2 (ja) Wifiチャネル選択およびサブチャネル選択性送信
JP6643383B2 (ja) 無線ローカルエリア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省電力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JP6096949B2 (ja) 無線lan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サービス区間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に基づくデータ送受信方法及びそれをサポートする装置
EP3611992B1 (en) Method and appratus for triggering a plurality of ps-poll frames in wireless lan
AU2013315233C1 (en) Reduce overhead associated with transferring small data packets
US11765657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having low-power wake-up receiver and operation thereof
CN111800207B (zh) 一种应用于密集wlan的抗干扰协调系统
CN106664654B (zh) 在wlan中基于省电模式进行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US9226305B2 (en) Medium access control method
EP358883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ed orthogonal channel access (coca)
KR101838419B1 (ko) 무선랜에서 파워 세이브 모드 기반의 동작 방법 및 장치
US20130136066A1 (en) Medium Access Control Method Enhancement
CN111800208B (zh) 一种应用于ap的工作频率自适应系统
US20220070776A1 (en) Methods and system for forward link power saving in a star topology of user equipment
US20230077869A1 (en) Cell wake-up via rach for network power savings
CN112566161A (zh) 确定性信道接入条件下的wlan目标唤醒时刻调度方法
US20210243836A1 (en) Discontinuous operation on sidelink
WO2023019373A1 (en) Waveform for sidelink wakeup sign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