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96357A - 显示装置与制造所述显示装置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与制造所述显示装置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96357A
CN111796357A CN201910269817.1A CN201910269817A CN111796357A CN 111796357 A CN111796357 A CN 111796357A CN 201910269817 A CN201910269817 A CN 201910269817A CN 111796357 A CN111796357 A CN 1117963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terned adhesive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opening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6981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96357B (zh
Inventor
林奕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olu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nolu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lux Corp filed Critical Innolux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026981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963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963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963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963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963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02B6/0088Positioning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or other optical sheets in the pack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案提供一种包括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设置于导光板一侧的反射元件,以及设置于导光板与反射元件之间的图样化粘着件。图样化粘着件具有至少一开口,所述开口的轮廓于俯视显示装置的方向上为封闭式。本案另提供制造前述显示装置的方法。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与制造所述显示装置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案为关于一种显示装置,特别是关于含有图样化粘着件的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本案亦关于制造前述显示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显示装置已广泛应用于不同的领域中,薄型化、高亮度、低成本或低耗能为目前需不断改善的目标,此外如何提高制程良率也易受关注。本申请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可以提高导光板与反射片之间的贴附性,减少导光板与反射片之间产生不当的位移而影响显示品质,也能减少显示装置的厚度、减少成本或维持适当亮度的方式。
发明内容
本案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包括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所述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设置于导光板一侧的反射元件,以及图样化粘着件,其设置于导光板与反射元件之间。图样化粘着件具有至少一开口,所述开口的轮廓于俯视显示装置的方向上为封闭式。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根据本案一些实施例所绘制的背光模块结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A是根据本案一些实施例所绘制的背光模块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2B为图2A中沿切线2B-2B’的剖面图。
图3A到图3C是根据本案一些实施例所绘制的背光模块制造流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案一些实施例的部分粘合导光板成品剖面示意图。
图5A是根据本案一些实施例所绘制的背光模块俯视示意图。
图5B是图5A中沿切线5B-5B’的剖面图。
图6是根据本案一些实施例所绘制的背光模块俯视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案一些实施例所绘制的背光模块俯视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案一些实施例所绘制的背光模块俯视示意图。
图9A是根据本案一些实施例所绘制的背光模块俯视示意图。
图9B是图9A中沿切线9B-9B’的剖面图。
图10是根据本案一些实施例所绘制的背光模块剖面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案一些实施例所绘制的背光模块剖面示意图。
图中元件标号说明:
101 导光板
1011 入光面
1012 出光面
1013 底面
102 反射元件
103 图样化粘着件
103’ 图样化粘着件
104 开口
104’ 开口
1041 第一开口
1042 第二开口
105 光源
1051 第一光源
1052 第二光源
106 膜层
107 粘着件
300 方框
A 方框A
B 方框B
D1 第一距离
D2 第二距离
Ds1 距离
Ds2 距离
D1’ 距离
D2’ 距离
L1 光
L2 光
MD 网点
P1 第一部分
P2 第二部分
P 显示面板
BLM 背光模块
AA 显示区域
NAA 非显示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于本案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以及以此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应了解的是,以下的叙述提供许多不同的实施例,用以实施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不同样态。以下所述特定的元件及排列方式仅为简单清楚描述本申请一些实施例。当然,这些仅用以举例而非本申请的限定。此外,在不同实施例中可能使用类似及/或对应的标号标示类似及/或对应的元件,以清楚描述本申请。然而,这些类似及/或对应的标号的使用仅为了简单清楚地叙述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不代表所讨论的不同实施例及/或结构之间具有任何关连性。
应理解的是,附图的元件或装置可以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各种形式存在。此外实施例中可能使用相对性用语,例如“...之下”、“较低”或“底部”或“…之上”、“较高”或“顶部”,以描述附图的一个元件对于另一元件的相对关系。可理解的是,如果将附图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较低”侧的元件将会成为在“较高”侧的元件。本申请实施例可配合附图一并理解,本申请的附图亦被视为申请说明的一部分。应理解的是,本申请的附图并未按照比例绘制,事实上,可能任意的放大或缩小元件的尺寸以便清楚表现出本申请的特征。
此外,附图的元件或装置可以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各种形式存在。此外,应理解的是,虽然在此使用了用语“第一”、“第二”等来叙述各种元件、组件、或部分,这些元件、组件或部分不应被这些用语限定。这些用语仅是用来区别不同的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因此,以下讨论的一第一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可在不偏离本申请的教示的情况下被称为一第二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
于文中,“约”、“大约”、“实质上”的用语通常表示在一给定值或范围的5%内,较佳是3%内,更佳是1%内,或2%之内,或1%之内,或0.5%之内。在此给定的数量为大约的数量,亦即在没有特定说明“约”、“大约”、“实质上”的情况下,仍可隐含“约”、“大约”、“实质上”的含义。
根据本案一些实施例,本案提供一种含有背光模块及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背光模块包含导光板、反射元件、与设置于导光板与反射元件之间的图样化粘着件。图样化粘着件具有至少一开口,开口的轮廓于俯视显示装置(例如沿附图中的Z方向观看、或是例如沿显示装置上表面的法线方向观看)时呈封闭式。借由所述图样化粘着件的位置设置及图样化粘着件的开口设计,可使导光板与反射元件之间在经低压处理后更紧密地压合、贴附。详细来说,因图样化粘着件的开口的轮廓于俯视显示装置时呈封闭式,故图样化粘着件的开口可与导光板及反射元件之间形成空腔,后续经低压处理(例如真空脱泡制程,但不限于此)后,将使空腔内的压力小于外界大气压力,再将上述导光板-图样化粘着件-反射元件所形成的叠层结构移置一般环境下,因空腔内的气压小于一般外界环境下的气压,借由此种压力差,有助于提高导光板与反射元件之间的贴附性。
请参考图1,其是根据本案一些实施例所绘制的背光模块结构立体分解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块BLM包括导光板101、反射元件102,以及设置于导光板101与反射元件102之间的图样化粘着件103,图样化粘着件103具有至少一开口104。于图1的实施例中,图样化粘着件103具有多个开口104。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光板的材料可包括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的丙烯酸酯聚合物、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环氧系树脂、透明陶瓷、玻璃或其他合适的材料,但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光板101可例如使用铸模射出成形来形成,但不限于此。导光板101的厚度可根据实际产品需求进行调整。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于显示装置的导光板的厚度可为0.3厘米(mm)-0.5厘米(0.3厘米≦导光板厚度≦0.5厘米),但不限于此。需注意的是,开口的轮廓外型虽绘制成圆形,但实际可根据需求作调制,例如开口的轮廓外型可包括矩形、多边形、弧边形、锐角型、钝角型、其他合适外型或上述的组合,但不限于此,只要具有封闭的图形轮廓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反射元件的材料例如具有反射率约90%至99.9%(90%≦反射率≦99.9%)的材料,但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反射元件的材料包括金属材料(例如银)或具反射特性的非金属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反射元件的材料例如包括白色油墨、白色胶带或其他非金属的反射材料,但不限于此。借由将反射元件设置于导光板的一侧可增加被反射回导光板的光,进而提升出光效率。
参考图2A。图2A为根据本案一些实施例所绘制的背光模块BLM结构的俯视示意图。需注意的是,为了更清楚看出反射片与图样化粘着件103的关系,图2A省略了导光板101及其它背光模块BLM的元件。图样化粘着件103的开口104可露出部分的反射元件102。
图2B为图2A中沿切线2B-2B’的剖面图。导光板101于剖视(或俯视)方向上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定,可例如平板状、楔形、具有曲面的板状等任何合适的形状。例如在图2B中的导光板101为平板状,其剖面为矩形。导光板101与反射元件102之间设置图样化粘着件103,且图样化粘着件103中具至少一开口104,当设置于导光板101与反射元件102之间的图样化粘着件103经固化后,图样化粘着件103的开口104会形成一空腔。
于图2B中,背光模块BLM具有多个由开口104所形成的空腔,而沿Z方向俯视背光模块BLM时,与开口104重叠的部分的反射元件102可朝向空腔凹陷,其中Z方向可定义为导光板101主面的法线方向,或是当导光板101为非平板状,例如楔形等时,Z方向亦可指俯视显示装置时的方向。在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块BLM可为将贴附后的导光板101、图样化粘着件103与反射元件102的叠层结构,经过低压处理后所形成,详细的背光模块BLM制造流程于图3A到图3C叙述。
图3A到图3C是根据本案一些实施例所绘制的背光模块BLM制造流程部分区域示意图。图3A到图3C中所标示的箭号是用以表示压力方向。图3A到图3C所示的区域对应于图2B中方框300的区域。参阅图3A,图样化粘着件103例如借由任何合适的方式,例如网版印刷、喷墨、或点胶(dispense)方式设置于导光板101或反射元件102的一者上,但不限于此。图样化粘着件103的材料可包括光固化胶(例如紫外线固化胶、红外线固化胶、其他合适的光波段光的固化胶)、热固化胶、湿气固化胶等、压敏胶、其它合适的材料或上述组合,但不限于此。后续将导光板101及反射元件102相对设置,且将图样化粘着件103经固化后使导光板101与反射元件102之间彼此贴合,但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减少图样化粘着件103中的开口104因贴合时的压力所产生的变形,可先将图样化粘着件103进行预固化后再进行贴合。在一些实施例中,贴合完后亦可再固化一次图样化粘着件103。所述贴合步骤可在一般环境压力下进行。贴合后,图样化粘着件103将设置于导光板101与反射元件102之间,形成一叠层结构,且此叠层结构的图样化粘着件103具有至少一开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样化粘着件103的厚度可为5微米(μm)至200微米(μm)(5微米≦厚度≦200微米),但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图样化粘着件103的厚度可为7.5微米至150微米(7.5微米≦厚度≦150微米)。在一些实施例中,图样化粘着件103的厚度可为5微米至100微米(5微米≦厚度≦100微米)。若图样化粘着件103的厚度过薄,所形成的叠层结构因贴附性不足而可能容易剥离或受损。若图样化粘着件103的厚度过厚,则固化前其形态不易受控制、容易扩散,进而影响图样化粘着件103中的开口的图样。
贴合后如图3A所示的叠层结构,此时图样化粘着件103中的开口104与导光板101、反射元件102之间所形成至少一空腔,此空腔中的气体压力与环境中的气体压力大致相等,因此反射元件102大致呈现平坦的状态。
随后,将叠层结构经过低压处理,例如真空脱泡(vacuum defoaming)处理或其他可使空腔外压力减少的程序,但不限于此。此时如图3B所示,由于空腔外的压力下降,而空腔中因具有气体压力使空腔膨胀,反射元件102将远离导光板101例如呈凸出状,使部分图样化粘着件103被些微拉伸或形变,此时图样化粘着件103与导光板101的接合面例如产生缝隙。当产生缝隙时,空腔中的气体将因压力差而被抽出。
结束低压处理后,将叠层结构移回一般大气压力的环境,将如图3C所示。经过低压处理后的空腔中的气体压力小于环境中的气体压力,使具有弹性的反射元件102因外界气体压力差异,而在与开口104所重叠的部分朝向空腔内些微凹陷(即朝向导光板101方向凹陷),此时导光板101与反射元件102间的粘附性可提升。
需注意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于所述的制造方法进行前、进行中及/或进行后可提供额外的操作步骤。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些阶段(或步骤)可以视情况被调整、删除或取代,或者视状况互换步骤的顺序。
前述经贴合、低压处理且移至回环境后的叠层结构的剖面可如图4所示。于图4中,沿Z向俯视叠层结构时,导光板101具有与开口104重叠的第一部分P1,以及与图样化粘着件103重叠的第二部分P2。导光板101的第一部分P1与反射元件102之间的距离D1例如小于导光板101的第二部分P2与反射元件102之间的距离D2,上述的距离D1与距离D2例如定义为于Z方向上的最短距离。因反射元件102部分凹入空腔中,因此反射元件102的表面在经过低压处理后并非平坦的表面。但后方附图有时为了使附图更为简洁,部分反射元件102将仅绘简化成平坦的元件。
请参阅图5A、图5B,图5A是根据一些实施例所绘制的背光模块俯视示意图,图5B是图5A中沿切线5B-5B’的剖面图。在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块BLM除可更包括光源105。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105可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冷阴极萤光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其他合适的光源或上述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105可邻近于导光板101的一侧设置。详细来说,导光板101可具有面向光源105的入光面1011、与入光面1011相邻的出光面1012,以及与出光面1012相对的底面1013,反射元件102例如邻近于底面1013设置。
参阅第图5B,光源105所发出的光可经由入光面1011进入导光板101,部分的入射光(例如光L1)经过导光板101与开口104的界面,此时因导光板101的折射率大于开口104内的折射率(开口例如为空气层,故折射率大致为1),因此有部分的光L1将可能进行全反射。而有部分的入射光(例如光L2)则会经过导光板101与图样化粘着件103的界面,此时由于图样化粘着件103与导光板101的折射率较为接近,光L2例如进行漫反射,使光L2经由出光面1012被导出导光板101。在一些实施例中,图样化粘着件103的折射率可为1.4至1.6(1.4≦折射率≦1.6),但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图样化粘着件103的折射率可为1.4至1.5(1.4≦折射率≦1.5)。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光板101与图样化粘着件103间的折射率比值可为0.85至1.15(0.85≦比值≦1.15),但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光板101与图样化粘着件103间的折射率比值可为0.9至1.1(0.9≦比值≦1.1)。需注意的是,图样化粘着件103中的开口104的分布模式亦无特别的限制。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靠近光源处具有较高的光强度,而为使远离光源处与靠近光源处具有均匀的出光强度,可借由将远离光源处的部分设计成可具有较多的漫射光来达成。举例而言,如图5A所示,可使图样化粘着件103的密度随着远离光源105而增加。
参阅图6,其所示即为一种使图样化粘着件103的密度随着远离光源105而增加的开口104分布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靠近光源105处的图样化粘着件103中具有较大的开口104,远离光源105处的图样化粘着件103中则具有较小的开口104,但不限于此。图6的开口104例如可具有第一开口1041与第二开口1042,第一开口1041的中心与最接近的光源105之间于X方向上有一距离D1’,第二开口1042的中心与最接近第二开口的光源105之间于X方向上有一距离D2’其中,距离D1’及距离D2’定义为X方向上的最小距离。X方向例如为与Z方向及Y方向呈垂直的方向,其中Z方向为导光板101(图未示)的法线方向(当导光板101为非平板状,例如楔形等时,Z方向亦可指俯视显示装置时的方向),Y方向例如为光源105的延伸方向。另外,沿Z方向俯视第一开口1041时,第一开口1041有一面积A1,沿Z方向俯视第二开口1042时,第二开口1042具有一面积A2。在此实施例中,距离D1’小于距离D2’,而面积A1大于面积A2。需注意的是,上述”图样化粘着件103的密度随着远离光源105而增加”并不限制图样化粘着件103的密度需等比例增加,也包括图样化粘着件103的密度不等比例的增加。
此外,如前段所述,图样化粘着件103的密度可随着远离光源105而增加。举例而言,于图6的图样化粘着件103中可定义出两个具有相同面积、相同形状但不同位置的方框A与方框B,且方框A与方框B至少须对应或包含有至少一个完整的开口104(例如可包括第一开口1041或第二开口1042),例如方框A须对应或含有至少一第一开口1041,而方框B须对应或含有至少一第二开口1042。方框A的中心与最接近的光源105之间于X方向上有一距离Ds1,而方框B的中心与最接近的光源105之间于X方向上有一距离Ds2。其中,距离Ds1及距离Ds2定义为X方向上的最小距离。距离Ds1小于距离Ds2。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框A中所含有的图样化粘着件103的密度小于方框B中所含有的图样化粘着件103的密度。后续对于所取方框与光源之间的距离将以相同方式定义而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图7所示,图样化粘着件103的密度随着远离光源105而增加,但距离光源105较远处的开口104面积大于距离光源105较近处的开口104。由于远离光源105处的开口104数量较少,因此即使远离光源105处的开口104具有较大的单一开口面积,仍可使远离光源105处的整体图样化粘着件103密度较大。
举例而言,于图7中,开口104中具有第一开口1041与第二开口1042,第一开口1041的中心与最接近的光源105之间于X方向上有一距离D1’,第二开口1042与最接近第二开口的光源105之间于X方向上有一距离D2’,距离D1’及距离D2’定义为X方向上的最小距离。沿Z方向俯视时,第一开口1041的面积为A1,第二开口的面积为A2。此时,距离D1’小于距离D2’,而面积A1小于面积A2。于图7中,图样化粘着件103中亦可定义出两个具有相同面积、相同形状但不同位置的方框A与方框B,使方框A与光源105的距离Ds1小于方框B与光源105的距离Ds2,而方框A中所含有的图样化粘着件103密度小于方框B中所含有的图样化粘着件103密度,距离Ds1及距离Ds2定义为X方向上的最小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亦可使图样化粘着件103中的开口104皆具有相同的开口面积,仅借由调整开口104的数目来达成使图样化粘着件103的密度随着远离光源105而增加的设计(图未示)。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块BLM中可以具有多个光源。举例而言,如图8所示,背光模块BLM例如具有与第一光源1051以及第二光源1052,但不限于此。第一光源1051例如邻近于导光板101的第一入光面1011A设置,第二光源1052可邻近于导光板101的第二入光面1011B设置,而第一入光面1011A与第二入光面1011B相对设置,但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可例如邻近导光板101的其它侧边(例如相邻或接触第一入光面1011A、第二入光面1011B、或其它的侧边)。此时,图样化粘着件103中的开口104亦可经由配置,使图样化粘着件103的密度随着远离光源105而增加。因于图8中具有第一光源1051以及第二光源1052,因此图样化粘着件的密度可例如沿着第一光源1051往第二光源1052的方向上(即附图中X方向所指的方向),先渐增而后渐减,即当光源配置于导光板101的两侧时,远离第一光源1051以及第二光源1052的图样化粘着件103的中心区域,其图样化粘着件密度高于邻近第一光源1051或第二光源1052的图样化粘着件103的两侧区域。需注意的是,上述的密度渐增或密度渐减,并不限制需等比例的增加或等比例的减少。
于图8中,图样化粘着件103中亦可定义出两个具有相同面积但不同位置的方框A与方框B,使方框A与和其最接近的光源(例如第一光源1051)之间于X方向上的距离Ds1小于方框B与和其最接近的光源(例如第二光源1052)之间于X方向上的距离Ds2,且方框A中所含有的图样化粘着件103密度小于方框B中所含有的图样化粘着件103密度。图8的开口104分布方式亦可视为是将图6与另一左右映射的图6的开口分布方式拼接而成,但不限于此。当然如图8般使图样化粘着件的密度沿着第一光源1051往第二光源1052的方向先渐增而后渐减的态样,亦可借由将图7与另一左右映射的图7拼接而成的开口分布方式来达成。因此,图6与图7中的元件关系亦可于图8中成立。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样化粘着件103中的开口104于沿Z方向俯视时的面积总合与开口104加上图样化粘着件103于沿Z方向俯视时的面积总合的比值(亦即,沿Z方向俯视开口104时的面积总合/(沿Z方向俯视开口104时的面积总合+沿Z方向俯视图样化粘着件103时的面积总合)),可为0.15~0.85(0.15≦比值≦0.85),但不限于此。
接着,请参阅图9A与图9B,图9A是根据本案一些实施例所绘制的背光模块俯视示意图,而图9B则是图9A中沿切线9B-9B’的剖面图。在一些实施例中,介于导光板101与反射元件102之间的图样化粘着件103可仅具有一个开口104。如图9A、图9B所示,图样化粘着件103仅设置于反射元件102的周围,而中间的区域则为开口104,故沿着Z方向俯视时,此开口104仍具有封闭的轮廓。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9A与图9B),导光板101可例如包括微结构,微结构例如邻近反射元件102设置,而图样化粘着件103例如具有一个开口104,且沿着Z方向俯视时,微结构可与开口104重叠。在一些实施例中,微结构例如包括多个网点MD,沿着Z方向俯视时,多个网点MD可与开口104重叠。在一些实施例中,微结构可例如用以破坏全反射,提高导光板101出光的均匀性的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微结构的材料例如与导光板101的材料相同或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微结构(或网点MD)的材料可包括具有发散特性的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点MD例如包括油墨网点,但不限于此。需注意的是,图9B中虽然反射元件102为求简洁绘制成平坦的元件,但其经过低压处理后,反射元件102将会向导光板102凹陷。在一些实施例中,反射元件102因向导光板101凹陷,反射元件102可例如接触至少部分导光板102或至少部分网点MD。
在一些实施例中,于俯视方向上,微结构的网点MD的形状例如包括圆形、椭圆形、弧形、矩形、多边形、不规则外型或上述的组合,但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于剖视方向上,微结构的网点MD的形状例如包括棱形、矩形、半圆形、其他合适外型或上述的组合,但不限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微结构亦可为与导光板101为一体成形的形式。微结构可例如使用熔接、接着、涂布、印刷、射出成形、蚀刻、激光光加工等各种合适的方法,在导光板101的一侧形成,但不限于此。微结构的排列方式并无特别限定,可依照实际需求而改变,例如微结构包括网点时,所述网点的密度可例如沿着远离光源的方向上增加密度,但不限于此。微结构的材料、大小、形状、高度等可根据需求做调整,只要在不影响导光板101与反射元件102之间的密合性的前提下,亦可依照实际的需求进行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贴附后的导光板101、反射元件102与图样化粘着件103可进一步与其它的膜层以相似方式贴附。举例而言,请参考图10,导光板101与反射元件102的相对侧(例如与底面1013相对的出光面1012)上亦可形成另一图样化粘着件103’并与另一膜层106进行贴附,而一显示面板P设置于背光模块BLM上。举例来说,显示面板P包括基板S1及一与基板S1相对设置的基板S2,一框胶S及显示层DL设置于基板S1与基板S2之间,且框胶S可环绕显示层DL。在此,显示面板P可借由框胶S定义出显示区域AA与非显示区域NAA。显示层DL例如包括液晶材料或其它合适的显示材料,但不限于此。膜层106可根据实际需求选用各种功能的光学膜,例如:扩散膜(diffuser film)、增光片(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或反射式偏光增光片(dual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但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膜层106设置于出光面1012侧,因此为提升显示品质、降低图样化粘着件103’被人眼辨识出,图样化粘着件103’的设置区域可例如对应于后续形成显示装置时的非显示区域NAA设置,或沿Z方向俯视显示装置时,图样化粘着件103’与显示区域AA不重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的剖面示意图所示,为增加膜层106与导光板101之间的粘附,图样化粘着件103’亦可例如对应非显示区域NAA与显示区域AA设置。详细来说,图样化粘着件103’包括对应非显示区域NAA设置的图样化粘着件107-1,也包括对应显示区域AA设置的图样化粘着件107-2。在一些实施例中,图样化粘着件107-1于剖面上的宽度W103’可大于图样化粘着件107-2的宽度W107,这样的设计可以增加膜层106与导光板101之间的粘附,但仍不影响显示品质。而后续对应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所设置的粘着件107-2则可具有较窄的剖面宽度W107,以减少对于显示效果的影响。在一些实施例中,粘着件107-2的剖面宽度W107可例如为1微米至100微米(1微米≦宽度W107<100微米),但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粘着件107-2的剖面宽度W107可例如为1微米至60微米(1微米≦宽度W107<60微米)。在一些实施例中,于俯视方向上,粘着件107-2的面积与显示区域AA的面积的比值约为0.05%至1%(0.05%≦比值<1%),但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于俯视方向上,粘着件107-2的面积与显示区域AA的面积的比值约为0.05%至0.1%(0.05%≦比值≦0.1%)。上述的宽度W103及宽度W107可例如定义为于X方向上的最大宽度。
形成如图10、图11的结构的方式亦类似于先前所述,可进行一低压处理来提高膜层106与导光板101之间的粘附。因为图样化粘着件的外型(包括外型轮廓、厚度、宽度等,但不限于此)经过本案设计,就算经低压处理后的反射元件102(或膜层106)将会朝向图样化粘着件的开口凹陷,但仍不会影响光学品味。其中,反射元件102(或膜层106)将会朝向图样化粘着件的开口凹陷可例如用光线(EX:可穿透反射元件102(或膜层106)的光线,例如可见光或UV光,但不限于此)照射凹陷处,并标示凹陷处的位置,后续当背光模块BLM拆解后可判断凹陷位置是否对应于图样化粘着件102的开口104处,但并不限上述方式。透过本申请的技术,可以将背光模块中的光学元件(例如导光板101、反射元件102、膜层106等)相互贴合,减少光学元件彼此产生偏移而影响显示品味,或能提高后续组装的便利性。
综上所述,本案提供一种含有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在所述背光模块中借由使导光板与反射元件之间的图样化粘着件具有开口,即可在经过低压处理后,因开口内的压力小于外界的压力,导光板与反射元件因压力差的关系而被紧密的压合、贴附。故具有此结构的部分粘合导光板可具有更佳的强度,即使在图样化粘着件密度较低的区域(例如靠近光源的区域),仍具有良好的贴附效果,使导光板与反射元件之间不易剥离。
此外,本案亦提供制造前述背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借由于图样化粘着件形成开口,并使导光板与反射元件(或其他膜层)贴附后,再经由低压处理,即可使开口中的压力小于外界,达到前述效果。此结构的制造方法亦无须额外导入其他复杂的步骤。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一背光模块,其包括:
一导光板;
一反射元件,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一侧;以及
一第一图样化粘着件,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反射元件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图样化粘着件具有至少一开口,所述开口的轮廓于俯视显示装置时为封闭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具有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重叠于所述至少一开口,所述第二部分重叠于所述第一图样化粘着件,于所述导光板的法线方向上,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反射元件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反射元件之间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更包括:
一光源,邻近于所述导光板的一侧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图样化粘着件的密度随着远离所述光源而增加。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开口包括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于俯视所述显示装置时,所述第一开口的面积不同于第二开口的面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包括一第一入光面、相对于所述入光面的一第二入光面,而所述背光模块更包括:
一第一光源,邻近于所述第一入光面设置;以及
一第二光源,邻近于所述第二入光面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图样化粘着件的密度沿着所述第一光源往所述第二光源的方向上,先增加而后减少。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图样化粘着件的折射率介于1.4至1.6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图样化粘着件的厚度介于5μm至200μm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更包括:
一膜层,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上;
一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膜层上,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具有一显示区与非显示区;以及
一第二图样化粘着件,设置于所述膜层与所述导光板之间,其中所述第二图样化粘着件具有至少一开口,所述开口的轮廓于俯视显示装置时为封闭式,其中于俯视所述显示装置时,所述第二图样化粘着件与所述显示区域及所述非显示区域重叠。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应于所述显示区的第二图样化粘着件的宽度介于1微米和100微米(μm)之间。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于俯视所述显示装置时,与所述显示区域重叠的所述第二图样化粘着件的剖面宽度,大于与所述非显示区域重叠的所述第二图样化粘着件的剖面宽度。
CN201910269817.1A 2019-04-04 2019-04-04 显示装置与制造所述显示装置的方法 Active CN1117963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69817.1A CN111796357B (zh) 2019-04-04 2019-04-04 显示装置与制造所述显示装置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69817.1A CN111796357B (zh) 2019-04-04 2019-04-04 显示装置与制造所述显示装置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96357A true CN111796357A (zh) 2020-10-20
CN111796357B CN111796357B (zh) 2022-07-26

Family

ID=72804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69817.1A Active CN111796357B (zh) 2019-04-04 2019-04-04 显示装置与制造所述显示装置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96357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80824A (ja) * 2005-09-12 2007-03-29 Kim Hyon-Jun キーパッドバックライト用導光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301919A (ja) * 2008-06-16 2009-12-24 Tsuchiya Kogyo Co Ltd 面発光装置用導光板
CN101763775A (zh) * 2008-12-16 2010-06-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203868951U (zh) * 2014-04-15 2014-10-08 瑞仪(广州)光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导光板、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JP5834524B2 (ja) * 2011-06-20 2015-12-2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部材、面光源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7884985A (zh) * 2016-09-30 2018-04-06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108121032A (zh) * 2016-11-28 2018-06-0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背光单元以及包括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
CN109073932A (zh) * 2016-04-05 2018-12-21 索尼公司 显示器和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80824A (ja) * 2005-09-12 2007-03-29 Kim Hyon-Jun キーパッドバックライト用導光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301919A (ja) * 2008-06-16 2009-12-24 Tsuchiya Kogyo Co Ltd 面発光装置用導光板
CN101763775A (zh) * 2008-12-16 2010-06-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JP5834524B2 (ja) * 2011-06-20 2015-12-2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部材、面光源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203868951U (zh) * 2014-04-15 2014-10-08 瑞仪(广州)光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导光板、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9073932A (zh) * 2016-04-05 2018-12-21 索尼公司 显示器和电子设备
CN107884985A (zh) * 2016-09-30 2018-04-06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108121032A (zh) * 2016-11-28 2018-06-0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背光单元以及包括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96357B (zh) 2022-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27003B2 (en) Light guide plate with micro-structured reflective film and light-emitting apparatus
US8264622B2 (en) Light guides
TWI502230B (zh) 光導元件
EP2223012B1 (en) Light guides with embedded light source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20140126238A1 (en)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120268687A1 (en) Optical laminate, illuminating devic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ptical laminate
US20080158912A1 (en) Light guide plate
US20110110104A1 (en) Optical plat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11065052A1 (ja) 面状照明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US20090040428A1 (en) Lightguide plate, planar light un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10921506B2 (en) Light guide plate, method of fabricating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display device
KR20140089014A (ko)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20180157117A1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backlight unit
US9435927B2 (en)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assembly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10109835A1 (en) Illumination device,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1796357B (zh) 显示装置与制造所述显示装置的方法
JP2005134441A (ja) ライトガイドおよびライトガイド製造方法、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TWI834239B (zh) 前光模組及高對比結構的前光板
KR20050065830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US9606399B2 (en) Member for controlling luminous flux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TWI439744B (zh) 導光板的製作方法
KR101185051B1 (ko) 광학시트와 이를 이용한 백라이트 유닛
JP2004133167A (ja) 反射型表示装置
TW202407435A (zh) 前光模組及高對比結構的前光板
CN115079466A (zh) 导光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