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91218B - 一种旋转止位装置及穿戴座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转止位装置及穿戴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91218B
CN111791218B CN202010734545.0A CN202010734545A CN111791218B CN 111791218 B CN111791218 B CN 111791218B CN 202010734545 A CN202010734545 A CN 202010734545A CN 111791218 B CN111791218 B CN 1117912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rotating
stop device
adjusting
rot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3454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91218A (zh
Inventor
徐鑫
杨德志
吴名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Construction Robot Xia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Construction Robot Xia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Construction Robot Xia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Construction Robot Xia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3454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912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912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912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912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912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9/00Programme-controlled manipulators
    • B25J9/0006Exoskeletons, i.e. resembling a human fig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bo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旋转止位装置及穿戴座椅,涉及机械结构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止位装置包括基座、止位件、旋转件以及调节件。旋转件可转动地设置于基座,止位件用于与旋转件配合。调节件与旋转件连接,且旋转件用于带动调节件在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之间切换。由于旋转件的转动方向改变时,调节件在旋转件转动预设角度后随旋转件转动,因此当旋转件逆向转动带动调节件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止位件处于锁止状态后,旋转件的逆向转动锁止,旋转件可正向转动,当该旋转止位装置用于穿戴座椅时,随着旋转件的正向转动,实现了坐姿高度的调节,整个过程无需手动操作、调节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旋转止位装置及穿戴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结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旋转止位装置及穿戴座椅。
背景技术
转动连接是机械连接中一种常用的连接方式,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当转动一定角度后需要进行止位以满足使用需求,例如穿戴座椅中,大腿连杆和小腿连杆的连接处即需要设置为转动连接,从而满足人体穿戴后在坐姿和站姿之间的切换,而且在调整至坐姿后,需要对大腿连杆以及小腿连杆的转动进行锁止,从而对人体提供支撑力,支撑人体处于坐姿。
然而现有的旋转止位装置,止位位置单一,即设置该旋转止位装置的穿戴座椅的坐姿高度唯一、无法调节,虽然目前出现了一些具有多个止位位置的旋转止位装置,然而往往需要手动操作,操作过程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旋转止位装置,其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还包括,提供了一种穿戴座椅,其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旋转止位装置,其包括基座;
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的旋转件;
与所述基座连接的止位件,所述止位件用于与所述旋转件配合,当所述止位件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旋转件能够逆向转动,当止位件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止位件锁止所述旋转件,以使所述旋转件能够正向转动且所述旋转件的逆向转动锁止;以及
与所述旋转件连接的调节件,所述旋转件用于带动所述调节件在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之间切换,且当所述旋转件的转动方向改变时,所述调节件在所述旋转件转动预设角度后随所述旋转件转动;
其中,当所述调节件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调节件与所述止位件抵触,以使所述止位件处于解锁状态;当所述调节件处于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调节件与所述止位件脱离,以使所述止位件处于锁止状态。
可选的,所述止位件为棘爪,所述旋转件具有棘齿部,所述棘齿部与所述棘爪啮合形成棘轮机构。
可选的,所述调节件具有凸出所述棘齿部设置的抵触部,当所述抵触部与所述棘爪抵触以推动所述棘爪脱离所述棘齿部时,所述调节件处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当所述抵触部与所述棘爪脱离时,所述棘爪与所述棘齿部啮合,所述调节件处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
可选的,所述抵触部沿所述棘齿部的周向延伸。
可选的,所述调节件还具有连接于所述抵触部的避让部,沿所述棘齿部的周向远离所述抵触部的方向,所述避让部与所述棘齿部的圆心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在所述棘齿部的径向上,当所述避让部与所述棘爪对应时,所述调节件处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
可选的,所述基座包括基板以及安装板,所述旋转件和所述安装板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基板;所述止位件连接于所述安装板。
可选的,所述旋转件上设置有凸块和第一弧形槽中的一个,所述调节件上设置有凸块和第一弧形槽中的另一个,所述凸块与所述第一弧形槽滑动配合,以使当所述旋转件的转动方向改变时,所述调节件在所述旋转件转动预设角度后随所述旋转件转动。
可选的,所述旋转止位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基座上的压块,所述压块用于压紧所述调节件,以在所述凸块相对所述第一弧形槽滑动时,所述调节件相对所述压块固定。
可选的,所述凸块设置于所述旋转件,所述第一弧形槽设置于所述调节件;所述旋转止位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调节件活动连接的摆杆,所述摆杆用于与所述凸块抵触,以调节所述预设角度。
可选的,所述旋转止位装置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用于同时与所述调节件和所述摆杆配合,以使所述摆杆与所述调节件相对固定。
可选的,所述定位件为设置于摆杆的插销,所述调节件上开设有多个插接孔,多个所述插接孔沿所述第一弧形槽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插销可选择地与所述插接孔插接。
可选的,所述调节件上开设有沿所述第一弧形槽的周向延伸的第二弧形槽,所述摆杆与所述第二弧形槽可滑动地配合。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穿戴座椅,该穿戴座椅包括旋转止位装置。旋转止位装置包括基座;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的旋转件;与所述基座连接的止位件,所述止位件用于与所述旋转件配合,当所述止位件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旋转件能够逆向转动,当止位件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止位件锁止所述旋转件,以使所述旋转件能够正向转动且所述旋转件的逆向转动锁止;以及与所述旋转件连接的调节件,所述旋转件用于带动所述调节件在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之间切换,且当所述旋转件的转动方向改变时,所述调节件在所述旋转件转动预设角度后随所述旋转件转动;其中,当所述调节件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调节件与所述止位件抵触,以使所述止位件处于解锁状态;当所述调节件处于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调节件与所述止位件脱离,以使所述止位件处于锁止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止位装置及穿戴座椅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止位装置包括基座、止位件、旋转件以及调节件。旋转件可转动地设置于基座,止位件用于与旋转件配合,且当止位件与旋转件配合时,旋转件仅能相对止位件单向转动。调节件与旋转件连接,且旋转件用于带动调节件在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之间切换。当调节件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时,调节件与止位件抵触,以使调节件处于解锁状态,即此时止位件的止位作用消除,当调节件处于第二预设位置时,止位件与旋转件配合,止位件处于锁止状态。由于旋转件的转动方向改变时,调节件在旋转件转动预设角度后随旋转件转动,因此当旋转件逆向转动带动调节件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止位件处于锁止状态后,旋转件的逆向转动锁止,旋转件可正向转动,即当该旋转止位装置用于穿戴座椅时,人体处于坐姿,且该坐姿的高度最低,随着旋转件的正向转动,坐姿高度升高,且由于旋转件的逆向转动锁止,因此该高度的坐姿位置得以保持,如此实现了坐姿高度的调节,即旋转止位装置具有多个止位位置,直至旋转件正向转动预设角度后带动调节件转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此时旋转件即相对止位件自由转动,即当该旋转止位装置用于穿戴座椅时,人体可自由活动,整个过程无需手动操作、调节方便。基座、止位件、旋转件以及调节件。旋转件可转动地设置于基座,止位件用于与旋转件配合,且当止位件与旋转件配合时,旋转件仅能相对止位件单向转动,此时止位件处于锁止状态,具体的,旋转件可相对止位件正向转动,当旋转件相对止位件逆向转动时,止位件锁止旋转件,因此旋转件转动至多个角度位置均能够进行止位,即具有多个止位位置。调节件与旋转件连接,且旋转件用于带动调节件在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之间切换。当调节件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时,调节件与止位件抵触,以使调节件处于解锁状态,即此时止位件的止位作用消除,当调节件处于第二预设位置时,止位件与旋转件配合,止位件处于锁止状态。由于旋转件的转动方向改变时,调节件在旋转件转动预设角度后随旋转件转动,因此当旋转件逆向转动带动调节件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止位件处于锁止状态后,旋转件的逆向转动锁止,旋转件可正向转动,即当该旋转止位装置用于穿戴座椅时,人体处于坐姿,且该坐姿的高度最低,随着旋转件的正向转动,坐姿高度升高,且由于旋转件的逆向转动锁止,因此该高度的坐姿位置得以保持,如此实现了坐姿高度的调节,即旋转止位装置具有多个止位位置,直至旋转件正向转动预设角度后带动调节件转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此时旋转件即相对止位件自由转动,即当该旋转止位装置用于穿戴座椅时,人体可自由活动,整个过程无需手动操作、调节方便。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穿戴座椅,其包括上述的旋转止位装置。由于该穿戴座椅包括上述的旋转止位装置,因此也具有可以实现无需手动操作即可调节坐姿高度、调节方便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穿戴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止位装置处于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止位装置处于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止位装置中调节件处于第二预设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止位装置处于第三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穿戴座椅;100-旋转止位装置;110-基座;111-基板;112-安装板;113-主轴;114-限位凸起;115-第一连接部;116-第三弧形槽;120-旋转件;121-棘齿部;122-凸块;123-第二连接部;130-止位件;131-扭簧;140-调节件;141-抵触部;142-避让部;143-第一弧形槽;144-摆杆;145-定位件;146-插接孔;150-压块;151-压簧;210-脚板;220-小腿连杆;221-第一绑缚件;230-大腿连杆;231-第二绑缚件;240-腰部稳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穿戴座椅1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止位装置100处于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旋转止位装置100,相应地,提供了一种穿戴座椅10。
穿戴座椅10包括旋转止位装置100,同时穿戴座椅10还包括小腿连杆220和大腿连杆230,小腿连杆220和大腿连杆230通过旋转止位装置100连接,从而在穿戴座椅10处于坐姿时,通过止位件130的止位作用使得小腿连杆220和大腿连杆230夹角无法减小,使用时,大腿连杆230连接于人体大腿处,小腿连杆220连接于人体小腿处,进而通过穿戴座椅10对人体提供支撑力以使人体保持坐姿。
旋转止位装置100包括基座110、止位件130、旋转件120以及调节件140。旋转件120可转动地设置于基座110,止位件130用于与旋转件120配合,且当止位件130与旋转件120配合时,旋转件120仅能相对止位件130单向转动,此时止位件130处于锁止状态,具体的,旋转件120可相对止位件130正向转动,当旋转件120相对止位件130逆向转动时,止位件130锁止旋转件120,因此旋转件120转动至多个角度位置均能够进行止位,即具有多个止位位置。调节件140与旋转件120连接,且旋转件120用于带动调节件140在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之间切换。当调节件140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时,调节件140与止位件130抵触,以使调节件140处于解锁状态,即此时止位件130的止位作用消除,当调节件140处于第二预设位置时,止位件130与旋转件120配合,止位件130处于锁止状态。由于旋转件120的转动方向改变时,调节件140在旋转件120转动预设角度后随旋转件120转动,因此当旋转件120逆向转动带动调节件140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止位件130处于锁止状态后,旋转件120的逆向转动锁止,旋转件120可正向转动,即当该旋转止位装置100用于穿戴座椅10时,人体处于坐姿,且该坐姿的高度最低,随着旋转件120的正向转动,坐姿高度升高,且由于旋转件120的逆向转动锁止,因此该高度的坐姿位置得以保持,如此实现了坐姿高度的调节,即旋转止位装置100具有多个止位位置,直至旋转件120正向转动预设角度后带动调节件140转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此时旋转件120即相对止位件130自由转动,即当该旋转止位装置100用于穿戴座椅10时,人体可自由活动,整个过程无需手动操作、调节方便。
下面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止位装置100进行进一步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以旋转止位装置100用于穿戴座椅10的结构对旋转止位装置1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此处并不对旋转止位装置100的应用进行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求将该旋转止位装置100用于其他设备。
请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穿戴座椅10还包括脚板210,脚板210连接于小腿连杆220连接大腿连杆230的一端,用于与人体的脚掌连接。具体的,脚板210上开设有多个绑带孔,使用时,通过绑带将人体的脚掌绑缚于脚板210。在本实施例中,小腿连杆220和大腿连杆230的长度可调,以适应不同高度的人体穿戴,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仅设置小腿连杆220的长度可调,可以适应不同高度的人体穿戴即可。
进一步的,穿戴座椅10还包括设置在小腿连杆220上的第一绑缚件221,从而通过第一绑缚件221将小腿连杆220连接于人体小腿处,具体的,第一绑缚件221为周向具有开口的管状件。进一步的,穿戴座椅10还包括设置在大腿连杆230上的第二绑缚件231,从而通过第二绑缚件231将大腿连杆230连接于人体大腿处,具体的,第二绑缚件231为周向具有开口的管状件。
进一步的,穿戴座椅10还包括连接于大腿连杆230远离小腿连杆220一端的腰部稳定件240,腰部稳定件240用于与人体的腰部连接,以增加穿戴座椅10的稳固性。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是否设置腰部稳定件240。
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止位件130设置在基座110上,且旋转件120可转动地设置在基座110上,因此在旋转件120相对止位件130转动时,旋转件120相应地也相对基座110进行转动。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1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15,旋转件120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123,第一连接部115与大腿连杆230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123与小腿连杆220固定连接,因此当旋转件120相对基座110转动时,大腿连杆230与小腿连杆220之间的夹角发生变化,进而调节人体腿部的弯曲角度。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止位装置100处于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此时调节件140处于第一预设位置,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止位装置100中调节件140处于第二预设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2、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止位件130为棘爪,旋转件120具有棘齿部121,棘齿部121与棘爪啮合形成棘轮机构。如图4所示,当棘齿部121与棘爪啮合时,棘爪处于锁止状态,旋转件120仅能相对棘爪单向转动,此时调节件140处于第二预设位置。
具体的,当旋转件120正向转动时,止位件130对旋转件120不产生止位作用,旋转件120进行正向的自由转动,当旋转件120逆向转动时,止位件130对旋转件120止位,从而使大腿连杆230与小腿连杆220之间的角度固定。当旋转件120正向转动时,大腿连杆230与小腿连杆220之间的角度增大,即坐姿高度增加;当人体对大腿连杆230施加压力时,大腿连杆230具有向减小其与小腿连杆220的角度的方向转动的趋势,即旋转件120具有逆向转动的趋势,此时旋转件120受到止位件130的止位作用而相对基座110固定。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正向转动”即为如图3和图4所示的正时针方向的转动,“逆向转动”即为如图3和图4所示的逆时针方向的转动。
当调节件140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时,调节件140抵触于棘爪,从而推动棘爪相对基座110转动以脱离棘齿部121,此时止位件130对棘齿部121的止位作用消除,此时止位件130处于解锁状态(如图3所示),旋转件120即可进行正向转动也可以进行逆向转动。具体的,使用时,首先人体处于站姿,第一连接部115和第二连接部123分别位于旋转止位装置100的上下两侧,且第一连接部115和第二连接部123均位于竖直方向上,调节件140与止位件130抵触以使止位件130与棘轮部脱离。当人体从站姿向坐姿调节时,旋转件120相对基座110逆向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连接部115以及第二连接部123相对逆向转动,当调节件140在旋转件120的带动下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调节件140与棘爪脱离,棘爪与棘齿部121啮合,此时止位件130处于锁止状态(如图4所示),旋转件120仅能进行正向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棘爪与棘齿部121的啮合实现旋转件120的单向转动,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求,采用其他的结构实现单向转动,例如将止位件130和旋转件120设置为类似滚柱式单向离合器的结构。
进一步的,调节件140具有凸出棘齿部121设置的抵触部141,当抵触部141转动至与棘爪抵触时,调节件140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抵触部141推动棘爪脱离棘齿部121;当抵触部141与棘爪脱离时,棘爪与棘齿部121啮合,从而通过棘爪对旋转部的逆向转动止位。进一步的,旋转止位装置100还包括扭簧131,扭簧131套设在棘爪的转轴上,当调节件140的抵触部141与棘爪抵触时,扭簧131压缩,当调节件140与棘爪脱离时,棘爪在扭簧131的回复力作用下转动至与棘齿部121啮合。
进一步的,调节件140还具有连接于抵触部141的避让部142,沿棘齿部121的周向远离抵触部141的方向,避让部142与棘齿部121的圆心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从而通过避让部142与棘爪的抵触,能够引导抵触部141转动至与棘爪抵触,防止卡顿,工作过程更加顺畅。具体的,沿棘齿部121的周向,避让部142位于抵触部141正向一侧,即沿正时针方向,抵触部141和避让部142依次设置。当在棘齿部121的径向上,抵触部141与棘爪对应时,调节件140处于第一预设位置,即此时抵触部141与棘爪大致位于同一周向位置;当避让部142与棘爪对应时,调节件140处于第二预设位置,即此时避让部142与棘爪大致位于同一周向位置。
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止位装置100处于第三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5,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10包括基板111和安装板112。旋转件120和安装板112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基板111,止位件130连接于安装板112。具体的,基板111大致为圆板状,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15。旋转件120和安装板112分别位于基板111的两侧,且旋转件120和安装板112分别可绕基板111的轴线相对基板111转动,即旋转件120、安装板112和基板111同轴设置,因此棘齿部121的轴线即为基板111的轴线。止位件130连接于安装板112,因此在安装板112相对基板111转动时,止位件130随安装板112一起相对基板111转动,进而可以实现对止位件130在基板111的周向上的位置的调节,从而改变调节件140转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转动的角度,从而能够对基板111与旋转件120的最大止位角进行调整。进一步的,基板111上开设有第三弧形槽116,安装板112与第三弧形槽116可滑动地配合,从而对安装板112的转动进行导向,转动更加稳定。
进一步的,基板111上设置有限位凸起114,当旋转件120转动至第一连接部115与第二连接部123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即处于站姿状态时,限位凸起114与第二连接部123抵触,以对旋转件120进行限位。进一步的,调节件140的抵触部141沿棘齿部121的周向延伸,从而在止位件130随安装板112相对基板111和旋转件120转动时,保证止位件130与抵触部141抵触。
请结合参照图3和图4,旋转件120上设置有凸块122和第一弧形槽143中的一个,调节件140上设置有凸块122和第一弧形槽143中的另一个,在本实施例中,调节件140上设置第一弧形槽143,旋转件120上设置有凸块122。凸块122与第一弧形槽143滑动配合,且当凸块122转动到与第一弧形槽143的端部抵触时,调节件140在旋转件120的带动下转动,如此在旋转件120的转动方向改变时,凸块122首先沿第一弧形槽143进行滑动,当凸块122滑动到与弧形槽的端部抵触时即可推动调节件140随旋转件120转动,从而实现在旋转件120的转动方向改变时,调节件140在旋转件120转动预设角度后随旋转件120转动,预设角度即为凸块122沿第一弧形槽143滑动的圆心角的角度。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求,将凸块122设置在调节件140上,将第一弧形槽143设置在旋转件120上,通过凸块122与第一弧形槽143的配合,使得调节件140的转动晚于旋转件120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凸块122与第一弧形槽143的滑动配合实现在旋转件120转动方向改变时,调节件140在旋转件120转动预设角度后随旋转件120转动,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求,采用其他结构实现这一功能,例如将旋转件120和调节件140同轴设置,且在旋转件120和调节件140之间设置连杆,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旋转件120和调节件140可转动地连接,在旋转件120转动时,通过连杆带动调节件140转动,如此连杆的一端首先随旋转件120转动,当旋转件120转动一定角度后,连杆带动调节件140转动。
进一步的,第一弧形槽143为开设在调节件140上的孔型槽,其沿调节件140的转动轴线贯穿调节件140。凸块122为旋转件120的端面沿轴向凸出形成,凸块122穿设于第一弧形槽143,且凸块122远离旋转件120的一端凸出第一弧形槽143。
进一步的,旋转止位装置100还包括设置在基座110上的压块150,压块150用于压紧调节件140。因此在凸块122相对第一弧形槽143滑动时,通过压块150对调节件140的压紧力使得调节件140相对压块150固定,即相对止位件130固定。具体的,安装板112包括两个支臂,从而形成Y字形的安装板112。止位件130设置在其中一个支臂上,压块150设置在另一个支臂上。进一步的,旋转止位装置100还包括设置在压块150与安装板112之间的压簧151,通过压簧151的弹性力将压块150压紧于调节件140。
进一步的,凸块122还包括与调节件140活动连接的摆杆144,摆杆144用于与凸块122抵触,从而调节凸块122相对第一弧形槽143滑动的范围,即在凸块122沿第一弧形槽143滑动至与摆杆144抵触后,凸块122能够带动调节件140转动,换言之,通过摆杆144的活动即可实现对预设角度的调节。具体的,旋转止位装置100包括设置在基板111上的主轴113。安装板112、旋转件120、调节件140和摆杆144均与主轴113转动配合。摆杆144沿主轴113的径向延伸,从而将沿主轴113的周向延伸的第一弧形槽143分隔成位于摆杆144两侧的两个部分,凸块122凸设于其中一个部分内,即凸块122的滑动相对调节件140的滑动范围即为该部分的延伸范围,换言之,预设角度即为该部分对应的圆心角的角度。由于摆杆144与调节件140活动连接,因此通过摆杆144相对调节件140的转动能够调节凸块122所在部分的延伸范围,进而实现对凸块122滑动范围的调节,从而对穿戴座椅10的坐姿最小高度和最大高度的高度差进行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摆杆144通过主轴113与调节件140可转动地连接,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具体设置摆杆144与调节件140的连接关系,例如将摆杆144直接转动连接于调节件140,或者将摆杆144设置为沿第一弧形槽143的延伸方向与调节件140可滑动地连接等,能够通过摆杆144与调节件140的相对运动调节凸块122的滑动范围,进而实现对穿戴座椅10的坐姿高度差进行调节即可。
进一步的,旋转止位装置100还包括定位件145。定位件145用于同时与调节件140和摆杆144配合,以使摆杆144与调节件140相对固定。即当通过调节摆杆144相对调节件140的位置,使得穿戴座椅10具有足够的坐姿高度差后,通过定位件145将摆杆144固定于调节件140,从而保证坐姿高度差的固定,避免在使用过程中摆杆144相对调节件140转动。
可选的,定位件145为设置于摆杆144的插销,调节件140上开设有多个插接孔146。多个插接孔146沿第一弧形槽143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插销可选择地与插接孔146插接,从而改变插接孔146在第一弧形槽143的周向上的位置,进而改变凸块122的滑动范围。具体的,摆杆144远离主轴113的开设有与插销插接的安装孔,当需要对坐姿高度差进行调节时,将插销从插接孔146中拔出,使得摆杆144能够相对调节件140转动,调节完成后,将插销插入对应的插接孔146中,从而使摆杆144与调节件140相对固定即可。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定位件145固定在调节件140上,将多个插接孔146设置在摆杆144上,能够通过定位件145与不同插接孔146的配合改变摆杆144在第一弧形槽143的周向上的位置、实现对坐姿高度差的调节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调节件140上开设有多个插接孔146,通过定位件145与不同插接孔146的插接改向摆杆144在第一弧形槽143的周向上的位置,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调节件140上开设沿第一弧形槽143的周向延伸的第二弧形槽(图未示出),摆杆144与第二弧形槽可滑动地配合,从而实现摆杆144在第一弧形槽143的周向上的位置的调节,从而实现了坐姿高度差的无极调节。进一步的,定位件145为螺栓螺母,螺栓设置在摆杆144上,且螺栓穿设第二弧形槽,从而使摆杆144与第二弧形槽可滑动地配合,当螺母锁紧于螺栓时,摆杆144与调节件140相对固定。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旋转止位装置100,旋转止位装置100的工作原理是:
请结合参照图2-图5,旋转止位装置100使用前,通过对止位件130以及摆杆144的位置调节,从而获得合适的最大坐姿高度以及坐姿高度差。使用时,旋转止位装置100首先处于如图3所示状态,此时调节件140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止位件130处于解锁状态,然后旋转件120逆向转动,当旋转件120转动预设角度使凸块122与摆杆144抵触时,旋转件120通过凸块122带动调节件140向第二预设位置转动,直至转动至如图4所示位置,此时调节件140处于第二预设位置,止位件130处于锁止状态,旋转件120的逆向转动被锁止,仅能进行正向转动,此时坐姿高度最低。随着旋转件120的正向转动,坐姿高度增加,由于逆向转动被锁止,因此正向转动过程中的高度位置均可止位,即具有多个止位位置,当旋转件120正向转动至凸块122与第一弧形槽143的端部抵触时,旋转件120带动调节件140转动,以使调节件140向第一预设位置运动,此时坐姿高度最高。当调节件140转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旋转止位装置100回复初始状态。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旋转止位装置100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旋转止位装置100,其通过设置止位件130对旋转件120的单向止位,使得旋转止位装置100具有多个止位位置,而且通过设置调节件140对止位件130状态的调节,使得当止位件130处于锁止状态时,旋转件120仅能正向转动,从而使得旋转止位装置100能够由低至高调节坐姿高度,当止位件130处于解锁状态时,旋转件120能够正向、逆向转动,从而能够在无需手动操作的前提下,使得旋转止位装置100从坐姿最高位置向坐姿最低位置切换,使用方便。而且通过调节止位件130以及摆杆144的位置,可以实现对最高坐姿高度以及坐姿高度差进行调节,使用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穿戴座椅10,其包括上述的旋转止位装置100。由于该穿戴座椅10包括上述的旋转止位装置100,因此也具有坐姿高度可调、使用时无需手动操作、使用效果好的有益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旋转止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110);
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110)的旋转件(120);
与所述基座(110)连接的止位件(130),所述止位件(130)用于与所述旋转件(120)配合,当所述止位件(130)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旋转件(120)能够逆向转动,当止位件(130)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止位件(130)锁止所述旋转件(120),以使所述旋转件(120)能够正向转动且所述旋转件(120)的逆向转动锁止;以及
与所述旋转件(120)连接的调节件(140),所述旋转件(120)用于带动所述调节件(140)在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之间切换,且当所述旋转件(120)的转动方向改变时,所述调节件(140)在所述旋转件(120)转动预设角度后随所述旋转件(120)转动;
其中,当所述调节件(140)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调节件(140)与所述止位件(130)抵触,以使所述止位件(130)处于解锁状态;当所述调节件(140)处于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调节件(140)与所述止位件(130)脱离,以使所述止位件(130)处于锁止状态;
所述止位件(130)为棘爪,所述旋转件(120)具有棘齿部(121),所述棘齿部(121)与所述棘爪啮合形成棘轮机构,或者,所述止位件(130)和所述旋转件(120)设置为滚珠式单向离合器;
所述调节件(140)具有凸出所述棘齿部(121)设置的抵触部(141),当所述抵触部(141)与所述棘爪抵触以推动所述棘爪脱离所述棘齿部(121)时,所述调节件(140)处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当所述抵触部(141)与所述棘爪脱离时,所述棘爪与所述棘齿部(121)啮合,所述调节件(140)处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
所述旋转件(120)上设置有凸块(122)和第一弧形槽(143)中的一个,所述调节件(140)上设置有凸块(122)和第一弧形槽(143)中的另一个,所述凸块(122)与所述第一弧形槽(143)滑动配合,或者,所述旋转件(120)和所述调节件(140)同轴设置且之间设置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旋转件(120)和所述调节件(140)可转动地连接,以使当所述旋转件(120)的转动方向改变时,所述调节件(140)在所述旋转件(120)转动预设角度后随所述旋转件(120)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止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触部(141)沿所述棘齿部(121)的周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止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140)还具有连接于所述抵触部(141)的避让部(142),沿所述棘齿部(121)的周向远离所述抵触部(141)的方向,所述避让部(142)与所述棘齿部(121)的圆心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在所述棘齿部(121)的径向上,当所述避让部(142)与所述棘爪对应时,所述调节件(140)处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止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10)包括基板(111)以及安装板(112),所述旋转件(120)和所述安装板(112)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基板(111);所述止位件(130)连接于所述安装板(112)。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旋转止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止位装置(100)还包括设置在基座(110)上的压块(150),所述压块(150)用于压紧所述调节件(140),以在所述凸块(122)相对所述第一弧形槽(143)滑动时,所述调节件(140)相对所述压块(150)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旋转止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122)设置于所述旋转件(120),所述第一弧形槽(143)设置于所述调节件(140);所述旋转止位装置(100)还包括与所述调节件(140)活动连接的摆杆(144),所述摆杆(144)用于与所述凸块(122)抵触,以调节所述预设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止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止位装置(100)还包括定位件(145),所述定位件(145)用于同时与所述调节件(140)和所述摆杆(144)配合,以使所述摆杆(144)与所述调节件(140)相对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止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145)为设置于摆杆(144)的插销,所述调节件(140)上开设有多个插接孔(146),多个所述插接孔(146)沿所述第一弧形槽(143)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插销与所述插接孔(146)可选择地插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止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140)上开设有沿所述第一弧形槽(143)的周向延伸的第二弧形槽,所述摆杆(144)与所述第二弧形槽可滑动地配合。
10.一种穿戴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座椅(10)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旋转止位装置(100)。
CN202010734545.0A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旋转止位装置及穿戴座椅 Active CN1117912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34545.0A CN111791218B (zh)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旋转止位装置及穿戴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34545.0A CN111791218B (zh)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旋转止位装置及穿戴座椅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91218A CN111791218A (zh) 2020-10-20
CN111791218B true CN111791218B (zh) 2023-08-29

Family

ID=72827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34545.0A Active CN111791218B (zh)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旋转止位装置及穿戴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912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64805B (zh) * 2021-08-24 2022-07-19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辅助支撑的全身外骨骼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74094A (zh) * 2016-08-17 2016-11-0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可解锁的自适应外骨骼膝关节支撑板
CN109093596A (zh) * 2018-07-27 2018-12-28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一种双模式被动踝助力外骨骼
CN109895064A (zh) * 2019-02-28 2019-06-18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外骨骼机器人
CN110480621A (zh) * 2019-09-23 2019-11-22 苏州市职业大学 一种步速可调步距自适应的穿戴式助力行走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28046B (zh) * 2016-06-24 2022-02-11 加利福尼亚大学董事会 半主动型机械关节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74094A (zh) * 2016-08-17 2016-11-0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可解锁的自适应外骨骼膝关节支撑板
CN109093596A (zh) * 2018-07-27 2018-12-28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一种双模式被动踝助力外骨骼
CN109895064A (zh) * 2019-02-28 2019-06-18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外骨骼机器人
CN110480621A (zh) * 2019-09-23 2019-11-22 苏州市职业大学 一种步速可调步距自适应的穿戴式助力行走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91218A (zh) 2020-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6296482B2 (en) Variable force exoskeleton hip joint
AU2017417561B2 (en) Device for supporting both arms of a user
EP2705821B1 (en) Carriage for a surgical boot of a hip distractor
KR20210108849A (ko) 상지 및 하지용 재활 운동 장치
CN111791218B (zh) 一种旋转止位装置及穿戴座椅
KR20210108851A (ko) 상지 및 하지용 재활 운동 장치
JPH0751308A (ja) 回り止め機構を有する整形外科装具用蝶番組立体
US20200188212A1 (en) Wearable apparatus for increasing muscular force
US8187211B2 (en) Pivot mechanism for a joint support
US11806299B2 (en) Passive energy-storage exoskeleton for assisting elbow joint
CN216455931U (zh) 一种髋关节活动机构及外骨骼系统
CN109253154A (zh) 转轴结构与应用此转轴结构的电子装置
US20230329891A1 (en) Ankle joint device with a foot support featuring adjustable initial angle
EP2769702B1 (en) Brace for articulation
JP2020534110A (ja) 注射器の注射針挿入機構
US20200268155A1 (en) Oscillation system for chairs
CN114126549A (zh) 矫形外科技术装置
CN112025762B (zh) 一种储能关节结构及外骨骼装置
US20040018923A1 (en) Exercise bench and method
CN219125779U (zh) 一种可锁定的角度调节机构
IT1263289B (it) Ferratura d'arresto per parti spostabili di schienale o d'appoggio
TWM545570U (zh) 關節角度調整機構
CN108673556B (zh) 一种机械臂
EP1086670A2 (en) Adjustable orthopaedic brace
US20230255801A1 (en) Hand prosthesi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