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89714B - 多功能担架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担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89714B
CN111789714B CN202010676025.9A CN202010676025A CN111789714B CN 111789714 B CN111789714 B CN 111789714B CN 202010676025 A CN202010676025 A CN 202010676025A CN 111789714 B CN111789714 B CN 1117897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rod
supporting
rods
supporting pl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7602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89714A (zh
Inventor
刘引
曹平
何沁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67602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897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897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897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897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897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1/00Stretchers
    • A61G1/013Stretchers foldable or collapsi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1/00Stretchers
    • A61G1/04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e.g. head-, foot-, or like res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retch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多功能担架,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承力杆,承力杆之间连接有多个支撑件且可拆卸连接有多块挡布,挡布和支撑件交错设置;支撑件包括两块分别转动连接在两根承力杆上的支撑板,支撑板的侧壁上均开有至少两个锁孔,当两块支撑板转动到同一平面内时,两块支撑板远离承力杆的一端部分重合,两个锁孔均位于部分重合的范围内且两块支撑板上的锁孔一一对齐,其中一个锁孔的中轴线与两根承力杆之间的对称线重合;锁孔内均可拆卸连接有锁杆。本发明通过改变担架的形态来对不同类型的伤员进行救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担架功能相对单一的问题。

Description

多功能担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多功能担架。
背景技术
担架作为一种重要的伤员搬运工具,在医疗救助中被广泛使用,现有的担架形式多样,但其基本结构均包括两根相互平行设置的承力杆和连接于承力杆之间的承力件,使用担架时,伤员躺卧或者采用其他体位被放置承力件上,医务人员通过抬起承力杆而将伤员抬起进行搬运。现有的担架在地势平坦处能够方便地使用,例如公开号为CN20405007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骨外科折叠急救担架,在担架腿上安装有车轮,使得担架可以被推动而实现伤员的转移,但是在野外营救中,由于野外地势复杂,显然上述折叠急救担架不再适用;而且在野外营救伤员中,伤员的受伤形式多样,有可能是跌落骨折,也有可能是在战时枪伤或者其他形式的受伤,对于普通骨折伤员,利用普通担架即可实现搬运救助;而对于头部、脊柱、胸部存在严重损伤的伤员,则需要在搬运过程中保持伤员的姿势,以防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因此对担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满足救治不同类型伤口的伤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多功能担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担架的功能相对单一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多功能担架,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承力杆,承力杆之间连接有多个支撑件且可拆卸连接有多块挡布,所述挡布和支撑件交错设置;所述支撑件包括两块分别转动连接在两根承力杆上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侧壁上均开有至少两个锁孔,当两块支撑板转动到同一平面内时,两块支撑板远离承力杆的一端部分重合,两个锁孔均位于部分重合的范围内且两块支撑板上的锁孔一一对齐,其中一个锁孔的中轴线与两根承力杆之间的对称线重合;所述锁孔内均可拆卸连接有锁杆。
本技术方案的原理在于:承力杆用于对支撑件和挡布的连接支撑,支撑件包括两块支撑板,两根承力杆上分别转动连接一块支撑板,两块支撑板沿着承力杆转动时,当两块支撑板转动至同一平面内时,两块支撑板转动的自由端(即支撑板远离与其转动连接的承力杆的一端)的端部部分重叠,且此时两块支撑板上的锁孔一一对齐,将锁杆插入到锁孔中,使得两块支撑板远离承力杆的一端被固定连接起来,由于锁孔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因此在锁杆的锁定作用下,两块支撑板的相对位置被完全固定而无法相对转动,此时两块支撑板位于同一平面内,可以利用两块支撑板形成的平面作为支撑面对伤员提供支撑;同时,可以将锁孔中的锁杆抽出,仅保留位于两根承力杆之间对称线上锁孔中的锁杆,此时两块支撑板之间仅设置有一根锁杆,使得支撑板可以绕着保留的锁杆转动至交叉状态,此时将挡布连接于两根承力杆之间,使若干挡布形成用于支撑伤员的支撑面,同时,由于挡布将两根承力杆连接起来,当伤员躺在挡布上后,承力杆之间的距离固定,而此时两块支撑板处于交叉状态,使得整个担架形成类似于折叠凳的结构,支撑板远离承力杆的一端可以与地面相抵,整个担架可以被支撑板支撑而稳定地放置在地面上,而挡布依然能够对伤员提供稳定的支撑,此时转移伤员的医务人员在不改变伤员躺卧姿势的情况下可以暂时休息。
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能够改变担架对伤员的支撑形式: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担架对于伤员的至成型时单一,本申请中,当两块支撑板转动至同一平面内后并利用锁杆固定时,两根承力杆之间的多个支撑件形成用于支撑伤员的平板,利用平板状的支撑面来搬运伤员,适合对身体需要保持相对固定的伤员,例如伤员的头部、脊柱、胸部存在严重损伤,利用平板状的支撑面可以避免颈部及脊椎的过度弯曲而防止椎体发生错位;同时,在两块支撑板仅保留一根锁杆时,可以将两块支撑板转动至交叉状态,同时在两根承力杆之间连接上挡布,使得多块挡布形成用于支撑伤员的支撑面,相比于利用支撑板形成支撑面,挡布的柔韧性更好,伤员躺卧在挡布上会更加舒适,此时适合搬运伤势较轻的伤员,例如腿部骨折、手臂骨折等情况的伤员。本申请中的担架可以根据伤员的伤势情况做调整变换,以保证伤员在被顺利搬运的前提下,尽量提升伤员被搬运的舒适度。
2.有利于减少伤员受到二次伤害的风险:本申请中的担架能够根据伤员的伤势情况进行调整,对于不同伤势的伤员采用不同形式的支撑方式,使得伤员能够得到合适的支撑,从而避免在搬运过程中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同时,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部分担架存在支撑面不稳定的情况,特别是利用挡布或者弹性带作为支撑面的担架,在搬运伤员的过程中,如果将担架放置于地面,则有挡布或者弹性带形成的支撑面会与地面接触而发生形变,使得伤员在担架上的躺卧姿势发生变化,这就增加了伤员的伤口出现二次伤害的风险,而本申请中利用挡布作为支撑面时,支撑板可以作为支撑架而将承力杆和挡布进行支撑,从而避免挡布形成的支撑面与地面接触,从而减少伤员受到二次伤害的风险。
3.能够减轻搬运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根据上述第2点分析可知,当将两块支撑板转动交叉状态,且利用挡布作为支撑面时,转动至交叉状态的支撑板可以作为担架的支撑架,即使将支撑架放置在地面上,也可以避免挡布形成的支撑面与地面接触,从而使由挡布形成的支撑面保持原有状态而对伤员进行支撑,可以避免因伤员躺卧姿势改变而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同时,将担架放置于地面后,搬运伤员的医务人员可以进行短暂的休息,从而在保证不会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的前提下减轻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
4.担架适合野外救助:正如上述第3点分析可知,本申请中担架处于挡布形成支撑面时,支撑板是可以作为支撑架使用的,此时搬运的医务人员可以在搬运过程中进行短暂的休息,因此利用本申请中的担架,特别适合在野外长距离搬运如腿部骨折等情况的伤员。
5.方便将病人放置在病床上:本申请中,当利用支撑板位于同一平面内而形成支撑面时,在将伤员搬运至病床上时,可以将所有的锁杆抽出而使两块支撑板的不再固定在一起,然后从伤员的两侧分别抽拉支撑板,使两块支撑板从伤员和病床之间被抽出,抽出支撑板后,伤员直接位于病床上,从而减少对伤员的挪动,不仅节省人力,同时还能避免对伤员过大幅度的挪动而造成伤员伤势的增加。
进一步,所述支撑板靠近承力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转动连接于承力杆上。
本方案中,更优地,利用套筒转动连接在承力杆上,支撑板被固定在套筒上,套筒能够与承力杆稳定的连接,且支撑板能够方便地被固定于套筒上,结构简单且连接稳定。
进一步,所述承力杆上连接有竖向设置的挡架,所述挡架包括横杆和固定连接于横杆端部的插杆,所述承力杆上开有可插入插杆的盲孔。
本方案中,更优地,在承力杆上连接有竖向设置的挡架,可以防止躺卧在担架上的伤员从侧面落出担架外,挡架起到保护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锁孔的数量为三个,所述承力杆内开有放置锁杆的放置孔。
本方案中,将锁孔的数量设置为三个,对应地,锁杆的数量为三根,同时在承力杆内开有放置插杆的放置孔,当需要利用支撑板作为支撑伤员的平面时,三根锁杆分别插入三个锁孔中,使得两块支撑板能够更加稳固连接而支撑伤员;同时,在需要转换担架的支撑形式而使挡布作为支撑面时,只需将三根锁杆中的两根抽出并放置到放置孔中,留出位于两根承力杆中轴线连线中点处锁孔中的锁杆,然后转动支撑板,留在锁孔中的锁杆作为支撑板转动的转动支撑点,使得支撑板可以快速地转动至交叉状态。
进一步,所述套筒上开有第一通孔,所述支撑件的两块支撑板转动至同一平面时,第一通孔与盲孔对齐。
本方案中,更优地,在套筒上开设有可与盲孔对齐的第一通孔,当将挡架的插杆插入到承力杆上的盲孔中时,插杆同时穿过套筒上的第一通孔,当插杆穿过第一通孔后,插杆可以对套筒起到限位作用,避免套筒沿着承力杆随意转动,从而有利于两块支撑板保持位于同一平面内的状态,提升支撑板的与承力杆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套筒上开有第二通孔,所述盲孔穿过放置孔,两根插杆之间的距离大于锁杆的长度,所述支撑件的两块支撑板转动至交叉时,所述第二通孔与盲孔对齐。
本方案中,在套筒上开设第二通孔且盲孔穿过放置孔,两根插杆之间的距离大于锁杆的长度,当将两块支撑板转动至交叉状态而将三根锁杆中的两根抽出放置板的锁孔之外后,将抽出的两根锁杆放置到放置孔中,并将插杆插入到盲孔中,使得两根插杆分别位于锁杆的两端,利用插杆对锁杆的阻挡而防止锁杆滑出放置孔,从而避免锁杆的遗失。
进一步,所述承力杆上开有与盲孔连通且与盲孔同轴设置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直径小于插杆的直径,所述插杆的底端开有螺纹孔。
本方案中,当将插杆穿过第一通孔或者第二通孔而插入到盲孔底端时(实际上插杆无法完全穿过第一通孔或者第二通孔,当插杆的底端与盲孔的底壁接触时,再也无法向下继续插入插杆),由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贯穿套筒,因此可以由套筒下方向上穿入螺钉,螺钉向上穿过固定孔后与插杆底端的螺纹孔螺纹固定,从而使得插杆被固定于承力杆上,此时可以通过向上提拉挡架而辅助抬起整个担架,使得担架可以同时被多于两人的多人抬起,从而降低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
进一步,所述承力杆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与挡布数量匹配的安装钉,所述挡布上开有若干可与安装钉配合的安装孔。
本方案中,更优地,在承力杆上固定连接安装钉,同时在挡布上开有若干可与安装钉配合的安装孔,使用挡布时,直接将挡布上的安装孔推入到安装钉中,即可快速地将挡布固定,使得挡布能够起到支撑伤员的作用;同时,由于安装孔的数量为多个,在利用挡布作为支撑面时,可以根据伤员的身型来将不同挡布上合适的安装孔与安装钉配合,例如在靠近伤员头部位置的挡布,可以适当缩短两根承力杆之间挡布的长度,从而使得此部分挡布所形成的支撑面较其他挡布形成的支撑面更高,从而对伤员的头部提供更好的支撑,伤员也会感觉更加舒适;而且本方案中,在支撑件的两个支撑板处于同一平面内时,可以同时利用挡布将位于支撑板上的伤员进行固定,挡布上多个安装孔的设置,使得挡布可以对不同体型的伤员进行固定。
进一步,所述挡布的背面设有魔术贴,所述魔术贴带钩状刺毛的一面固定连接于挡布背面的端部。
本方案中,在挡布的背面设置魔术贴,当将挡布上的一个安装孔推入到与安装钉配合时,可以将挡布绕经承力杆后,使挡布背面的魔术贴相贴合,从而使多余的挡布能够被规整地放置;同时,挡布是绕经承力杆后再与挡布自身上的魔术贴贴合,有利于保持挡布上的安装孔与承力杆上的安装钉稳定配合,避免挡布从安装钉上脱落而造成挡布的支撑作用消失。
进一步,所述承力杆的端部设有防滑部。
本方案中,更优地,在承力杆的端部设置防滑部,使得医务人员能够稳定地抓握承力杆,方便将伤员安全搬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多功能担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沿A-A的剖视图。
图5为图1中同一支撑件内两个支撑板处于交叉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多功能担架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多功能担架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沿B-B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沿相同于图7中B-B位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承力杆1、挡布2、支撑板3、套筒4、锁杆5、蝶形螺母6、安装孔7、安装钉8、挡架9、横杆901、插杆902、盲孔、第一通孔10、第二通孔11、固定孔12。
实施例一
实施例一基本如附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多功能担架,包括两根左右方向平行设置的承力杆1,两根承力杆1之间连接有多个支撑件和可拆卸连接多块挡布2,挡布2和支撑件沿着承力杆1的长度方向交错设置,为了方便医务人员稳定抓握承力杆1,在承力杆1的两端设有防滑部,本实施例中,防滑部包括开设于承力杆1端部外壁上的防滑螺纹。
结合图1和图5所示,支撑件包括两块形状、尺寸相同的支撑板3,两块支撑板3位于两根承力杆1之间且两块支撑板3靠近对应承力杆1的一端焊接有套筒4,套筒4套设于承力杆1上且可沿着承力杆1转动,为避免套筒4沿着承力杆1的轴向方向滑动,在承力杆1上位于套筒4的左侧以及右侧均焊接有挡环(图中未示出);支撑板3远离套筒4的一端开设有多个卡槽,多个卡槽的设置使得支撑板3远离套筒4的一端呈梳齿状,且同一支撑件上的两个支撑板3转动至同一平面内时(即如图1中的水平状态时),两块支撑板3上的梳齿状结构重合而使得两块支撑板3相互卡合,此时两块支撑板3形成一块完整的支撑平面。
如图2所示,支撑板3上的侧壁上开有横向贯通支撑板3的三个锁孔,当同一支撑件内的两块支撑板3转动至同一平面内时(即图1以及图2中的状态时),两块支撑板3上的三个锁孔一一对齐,且相邻支撑件之间支撑板3上的锁孔也一一对齐,同时三个锁孔中位于中间的锁孔处于两根承力杆1之间的对称线上,使得两根承力杆1沿着中间锁孔对称设置,两根承力杆1与中间锁孔的距离相等;三个锁孔内均插有一根锁杆5,且锁杆5贯穿同一直线上所有支撑板3上的锁孔,即相邻支撑件中的支撑板3被同一锁杆5穿过,当三根锁杆5传入锁孔中后,不仅使同一支撑件中的两块支撑板3被固定在一起,而且还使相邻支撑件上支撑板3也被固定在一起;为防止锁杆5插入锁孔后滑出锁孔,本申请中,在锁杆5的两端开设外螺纹,在锁杆5的左端螺纹连接有蝶形螺母6,在锁杆5的右端螺纹连接有螺母,通过在锁杆5的两端锁紧蝶形螺母6和螺母而将锁杆5固定于锁孔内。
如图1所示,挡布2的位于左右相邻的支撑件之间,挡布2的宽度等于相邻支撑件之间的距离,锁杆5位于档布的下方。如图4所示,挡布2的右端(对应图1中靠近后侧的承力杆1处的挡布2)包裹位于右侧的承力杆1后与挡布2自身缝制,从而使得挡布2的右端与位于右侧的承力杆1固定,挡布2的左端端部沿着挡布2的长度方向开有多个安装孔7,位于左侧承力杆1(对应图1中靠近前侧的承力杆1)的侧壁上焊接有安装钉8,当挡布2的左端(对应图2中挡布2的前端)绕经如图4中左侧的承力杆1时,挡布2上的安装孔7可以与承力杆1上的安装钉8配合,使得挡布2位于两根承力杆1之间的部分被固定。
如图4所示,为了避免挡布2右端未被固定的部分随意摆动而妨碍担架的使用,本实施例中,在挡布2左端端部的背面缝制有魔术贴,当挡布2的左端绕过左侧的承力杆1后可以通过魔术贴将挡布2自身粘贴在一起。
结合图1和图4所示,承力杆1上开有沿承力杆1轴向方向设置的放置孔,放置孔与承力杆1同轴设置且锁杆5可采用卡接的方式可拆卸连接在放置孔中,从而可以将锁杆5固定存放在放置孔中。对于锁杆5与放置孔的卡接方式,可采用现有技术中雨伞两根连接杆的卡接方式,即在锁杆5上安装弹性按件,而在承力杆1上开设可与弹性按件配合的过孔,过孔与放置孔连通,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对于伤势较重的伤员,例如伤员的头部、脊柱、胸部存在严重损伤,此时利用担架搬运伤员时,必须减少伤员的移动并能够利用担架对其提供稳定的支撑,避免伤员身体的随意弯曲或者扭曲到脊椎部,此时可以将支撑件中的两块支撑板3转动至同一平面内,同时将锁杆5插入到锁孔中,并利用蝶形螺母6将锁杆5的两端固定,此时两根承力杆1之间的所有支撑板3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均被固定(如图1中所示状态),所有支撑板3形成用于支撑伤员的支撑平面,将伤员抬至支撑板3的顶面上后,根据伤员体型的大小,调整挡布2上合适的安装孔7与安装钉8配合,使得挡布2从伤员的身体上绕过,利用挡布2对伤员进行固定,使得伤员被稳定地固定于支撑板3和挡布2之间。
当利用担架搬运伤势较轻的伤员时,例如腿部骨折、手臂骨折等不方便行走的伤员以及昏迷的伤员,可以将三根锁杆5中的两根抽出锁孔,保留三根锁杆5中位于中间的锁杆5,并将抽出锁孔的两根锁杆5分别插入到承力杆1上的放置孔中卡接固定。此时,由于同一支撑件中的两块支撑板3仅被一根锁杆5连接,使得两块支撑板3可以沿着位于锁孔中的锁杆5转动至交叉状态,手动调节支撑板3转动的角度,使得两根承力杆1之间的距离合适,然后将挡布2上合适的安装孔7与安装钉8配合,利用挡布2上的魔术贴将挡布2多余部分固定,使得所有挡布2形成用于支撑伤员的支撑平面,此时担架基本如图5所示。利用挡布2对伤势较轻的伤员进行搬运,首先将伤员骨折处进行局部固定,然后使伤员躺卧在担架上而使伤员被挡布2支撑,相比于支撑板3,挡布2具有较好的柔性,因此更加的舒适;同时,由于同一支撑件的两块支撑板3处于交叉状态,当将担架放置于地面上时,支撑板3的底端可以与地面接触而支撑起担架和伤员,而且将担架放置于底面上时,挡布2的形态基本不发生变化,从而不会改变伤员的躺卧姿势,从而避免因放置担架而使伤员的伤势产生二次伤害,当将担架放置在底面上后,抬担架的医务人员可以进行短暂的休息,降低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因此此状态的担架特别适合野外长距离的伤员救助。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在承力杆1的上方设有挡架9,挡架9包括横杆901和焊接于横杆901两端的插杆902,承力杆1靠近两端的顶部均开有竖向朝下设置的盲孔,两个盲孔之间的距离等于挡架9上两根插杆902之间的距离,使得插杆902可以插入到插孔中。本实施例中,插杆902与盲孔之间采用实施例一中锁杆5与放置孔相同的卡接方式,避免插杆902插入盲孔中后被轻易向上抽出。
本实施例中,在承力杆1上方设置横杆901,利用横杆901的遮挡作用,避免担架上的伤员从担架上侧翻,利用担架对伤员起到保护作用;同时,虽然本实施例中横杆901的数量为一根,但是也可以在两根插杆902之间设置多根横杆901,多根横杆901相互平行设置,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如图8所示,套筒4上开有第一通孔10和第二通孔11,当同一支撑件中的两块支撑板3转动至同一平面时,第一通孔10与盲孔对齐,使得插杆902插入盲孔时还穿过第一通孔10;当同一支撑件中的两块支撑板3转动至图7中的交叉状态时,第二通孔11和盲孔对齐,使得插杆902插入盲孔时还穿过第二通孔11。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套筒4上设置第一通孔10和第二通孔11,当同一支撑件内的两块支撑板3转动至同一平面或者转动至交叉状态时,将插杆902插入到盲孔中,插杆902穿过第一通孔10或者第二通孔11时,插杆902对套筒4具有固定作用,可以防止套筒4沿着承力杆1转动,有利于支撑板3与承力杆1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使得担架的结构更加稳固。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如图9所示,盲孔穿过放置孔,承力杆1上开有竖向与盲孔连通的固定孔12,固定孔12的直径小于锁杆5的直径,且本实施例中,锁杆5包括两段螺纹连接的拆分杆,当将两段拆分杆旋转至锁杆5达到最短时,两根挡架9上的两根插杆902之间的距离大于锁杆5达到最短时的长度,从而使得锁杆5长度最小时能够插入到放置孔中,且锁杆5位于两根插杆902之间而被限定于放置孔中,插杆902的底端开有螺纹孔,当插杆902插入盲孔后,无论支撑件内的两块支撑板3是位于同一平面还是处于交叉状态,插杆902均会穿过套筒4上的第一通孔10或者第二通孔11(插杆902穿过第一通孔10或者第二通孔11是根据两块支撑板3处于同一平面或者交叉状态决定的,同时插杆902不会完全穿过第一通孔10或者第二通孔11,当插杆902的底端插入到盲孔的底端时,无法继续插入插杆902,因此插杆902只能穿过第一通孔10或者第二通孔11内一段距离),由于第一通孔10和第二通孔11均是贯穿套筒4的,因此当将插杆902向下插入到盲孔中后,可以由第一通孔10或者第二通孔11向上穿入螺钉,螺钉向上穿过固定孔12后与锁杆5底端的螺纹孔螺纹固定,使得锁杆5被锁定在承力杆1上。
本实施例中,在将同一支撑件内的两块支撑板3转动至位于同一平面或者处于交叉状态后,将插杆902的底端向下依次穿过第一通孔10或者第二通孔11而插入到盲孔的底端后,利用螺钉将插杆902的底端固定于承力杆1上,此时横杆901位于承力杆1的上方,挡架9不仅可以起到对伤员保护的作用,同时,由于两根插杆902之间的距离大于锁杆5最短时的长度值,当拆卸掉锁杆5上的蝶形螺母6和螺母后,可将锁杆5放入放置孔内,使得锁杆5位于两根插杆902之间,两根插杆902对锁杆起到限位作用,能够防止锁杆5滑出放置孔而遗失;而且由于插杆902的底端与承力杆1固定,使得横杆901可以作为辅助抬起担架的把手,医务人员不仅能够通过承力杆1抬起担架,同时还能通过横杆901将担架抬起,使得担架可以被多人抬起,相比于仅通过两个医务人员利用承力杆1将担架抬起,多人抬起担架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9)

1.多功能担架,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承力杆,其特征在于:两根承力杆之间连接有多个支撑件且可拆卸连接有多块挡布,所述挡布和支撑件交错设置;所述支撑件包括两块分别转动连接在两根承力杆上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侧壁上均开有至少两个锁孔,当两块支撑板转动到同一平面内时,两块支撑板远离承力杆的一端部分重合,所有锁孔均位于部分重合的范围内且两块支撑板上的锁孔一一对齐,其中一个锁孔的中轴线与两根承力杆之间的对称线重合;所述锁孔内均可拆卸连接有锁杆;所述承力杆上连接有竖向设置的挡架,所述挡架包括横杆和固定连接于横杆端部的插杆,所述承力杆上开有可插入插杆的盲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靠近承力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转动连接于承力杆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孔的数量为三个,所述承力杆内开有放置锁杆的放置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上开有第一通孔,所述支撑件的两块支撑板转动至同一平面时,第一通孔与盲孔对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上开有第二通孔,所述盲孔穿过放置孔,两根插杆之间的距离大于锁杆的长度,所述支撑件的两块支撑板转动至交叉时,所述第二通孔与盲孔对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杆上开有与盲孔连通且与盲孔同轴设置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直径小于插杆的直径,所述插杆的底端开有螺纹孔。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功能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杆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与挡布数量匹配的安装钉,所述挡布上开有若干可与安装钉配合的安装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布的背面设有魔术贴,所述魔术贴带钩状刺毛的一面固定连接于挡布背面的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杆的端部设有防滑部。
CN202010676025.9A 2020-07-14 2020-07-14 多功能担架 Active CN1117897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76025.9A CN111789714B (zh) 2020-07-14 2020-07-14 多功能担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76025.9A CN111789714B (zh) 2020-07-14 2020-07-14 多功能担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89714A CN111789714A (zh) 2020-10-20
CN111789714B true CN111789714B (zh) 2022-07-29

Family

ID=72806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76025.9A Active CN111789714B (zh) 2020-07-14 2020-07-14 多功能担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89714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O854599L (no) * 1985-11-18 1987-05-19 Apotekernes Faellesindkjoep A Baare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699444U (zh) * 2012-07-30 2013-01-30 长安大学 一种可用作楼梯的担架
CN203988701U (zh) * 2014-08-18 2014-12-10 赵青华 护理用移动担架
CN204260933U (zh) * 2014-11-24 2015-04-15 长安大学 一种快速救援担架
CN204501263U (zh) * 2015-03-04 2015-07-29 晏秀玲 一种可调节支撑宽度的心血管患者用担架
CN108904176B (zh) * 2018-08-01 2023-11-21 林蔡茜 一种方便转移和翻转病人的床板
CN210408801U (zh) * 2019-06-19 2020-04-28 杨彦茹 一种新型急诊护理担架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O854599L (no) * 1985-11-18 1987-05-19 Apotekernes Faellesindkjoep A Baare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89714A (zh) 2020-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97778B2 (en) Patient transfer system
US20120240332A1 (en) Patient Support for Handling and Transfers
CN111789714B (zh) 多功能担架
DE4141158A1 (de) Rollstuhl, insbesondere fuer querschnittsgelaehmte menschen
DE102015118955B4 (de) Sitzassistent zur Mobilisation von Patienten
CN210384220U (zh) 一种病人搬运架
CN211271723U (zh) 医疗骨科移动式可翻转型抬放装置
CA2837594C (en) Walkers and methods of use
CN211884276U (zh) 一种铲式担架
CN220735628U (zh) 一种急救担架
US20090013474A1 (en) Offset patient trapeze system
CN212187082U (zh) 一种骨科牵引架
CN213607519U (zh) 急诊医学用可快速展开的担架
CN219501376U (zh) 一种折叠式担架
CN215875133U (zh) 一种能够防止病人后滑的牵引床
CN220967548U (zh) 一种病人翻身辅助装置
CN215020668U (zh) 一种骨科用担架
JP2504157Y2 (ja) 身体牽引装置
CN216908408U (zh) 一种偏瘫患者起床辅助用具
CN219720987U (zh) 一种骨科用牵引调节支架
CN212522876U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韧带训练装置
CN211750340U (zh) 床上用牵拉杆
CN218279980U (zh) 一种布袋可拆卸的抢救担架
CN219646143U (zh) 一种具有血液收集功能的手术床
CN213250135U (zh) 一种骨科护理牵引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