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86808A - 云系统的迁移方法、装置和混合云系统 - Google Patents

云系统的迁移方法、装置和混合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86808A
CN111786808A CN202010028201.8A CN202010028201A CN111786808A CN 111786808 A CN111786808 A CN 111786808A CN 202010028201 A CN202010028201 A CN 202010028201A CN 111786808 A CN111786808 A CN 1117868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ud system
cloud
module
migrated
mig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2820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dong Century Trading Co Ltd
Beijing Jingdong Shang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gdong Century Trading Co Ltd
Beijing Jingdong Shang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gdong Century Trading Co Ltd, Beijing Jingdong Shang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gdong Century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2820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8680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786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86808A/zh
Priority to EP20911907.2A priority patent/EP4080827A4/en
Priority to US17/791,436 priority patent/US11949738B2/en
Priority to JP2022542248A priority patent/JP2023509209A/ja
Priority to PCT/CN2020/140871 priority patent/WO2021139569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50Network service management, e.g. ensuring proper service fulfilment according to agreements
    • H04L41/5041Network service management, e.g. ensuring proper service fulfilment according to agre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im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eation and deployment of a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1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s triggering a change of sett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66Checking the 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3Assignment of logical groups to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6Bandwidth or capacity management, i.e. automatically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capacities
    • H04L41/0897Bandwidth or capacity management, i.e. automatically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capacities by horizontal or vertical scaling of resources, or by migrating entities, e.g. virtual resources or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50Network service management, e.g. ensuring proper service fulfilment according to agreements
    • H04L41/5041Network service management, e.g. ensuring proper service fulfilment according to agre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im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eation and deployment of a service
    • H04L41/5051Service on demand, e.g. definition and deployment of services in real 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50Test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st And Diagnosis Of Digital Computers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云系统的迁移方法、装置和混合云系统,涉及云计算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将第一云系统中的各业务系统划分为多个模块;确定多个模块中待迁移模块与其他模块之间的关联关系;将多个模块中的待迁移模块复制到第二云系统中,第一云系统与第二云系统的类型不同;在第二云系统中建立关联关系,以完成第一云系统的迁移。

Description

云系统的迁移方法、装置和混合云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云计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云系统的迁移方法、云系统的迁移装置、混合云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当前云平台主要分为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在传媒、教育、电商等等多个行业,客户为提升系统的性能可以选择采用公有云计算平台;在政府、医疗、金融等行业,客户为提升系统的安全可控性可以选择采用私有云计算平台。
在相关技术中,在确定用户需求后,直接搭建用户需要类型的云平台,如公有云、私有云等。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发明人发现上述相关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搭建固定类型的云系统无法适应业务需求的变化,导致云系统灵活性差。
鉴于此,本公开提出了一种云系统的迁移技术方案,能够提高云系统的灵活性。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云系统的迁移方法,包括:将第一云系统中的各业务系统划分为多个模块;确定多个模块中待迁移模块与其他模块之间的关联关系;将多个模块中的待迁移模块复制到第二云系统中,第一云系统与第二云系统的类型不同;在第二云系统中建立关联关系,以完成第一云系统的迁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确定待迁移模块在第一云系统中的依赖环境;将依赖环境复制到第二云系统中,以完成第一云系统的迁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根据待迁移模块在第一云系统中的相关拓扑结构,在第二云系统上搭建相应的子网,以完成第一云系统的迁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多个模块中的待迁移模块复制到第二云系统中包括:将待迁移模块复制到第一云系统中的测试区;利用在测试区中建立的关联关系,在第一云系统中对测试区中的待迁移模块进行第一运行验证;
在第一验证通过的情况下,将第一云系统中的待迁移模块复制到第二云系统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在第一验证未通过的情况下,重新确定关联关系,以便重新进行第一运行验证。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将待迁移模块在第一云系统中的依赖环境以及相关资源复制到测试区中,用于进行第一运行验证;在第一验证未通过的情况下,重新确定依赖环境,以便重新进行第一运行验证。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根据待迁移模块在第一云系统中的相关拓扑结构,在测试区中搭建相应的子网,用于进行第一运行验证。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利用关联关系,在第一云系统和第二云系统组成的混合云系统中,对第二云系统中的待迁移模块进行第二运行验证。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在第二验证未通过的情况下,重新进行第一运行验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云系统为公有云系统,第二云系统为私有云系统;该方法还包括:通过公有云系统验证能否访问私有云系统的保护数据;在能够访问的情况下,对私有云系统中的保护数据进行隔离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在第一云系统和第二云系统组成的混合云通过了运行测试的情况下,删除第一云系统中的待迁移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云系统为私有云系统,第二云系统为公有云系统;该方法还包括:对私有云系统中的保护数据进行针对公有云系统的隔离处理。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云系统的迁移装置,包括:划分单元,用于将第一云系统中的各业务系统划分为多个模块;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多个模块中待迁移模块与其他模块之间的关联关系;复制单元,用于将多个模块中的待迁移模块复制到第二云系统中,第一云系统与第二云系统的类型不同;建立单元,用于在第二云系统中建立关联关系,以完成第一云系统的迁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单元确定待迁移模块在第一云系统中的依赖环境;复制单元将依赖环境复制到第二云系统中,以完成第一云系统的迁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建立单元根据待迁移模块在第一云系统中的相关拓扑结构,在第二云系统上搭建相应的子网,以完成第一云系统的迁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复制单元将待迁移模块复制到第一云系统中的测试区。该装置还包括验证单元,用于利用在测试区中建立的关联关系,在第一云系统中对测试区中的待迁移模块进行第一运行验证;复制单元在第一验证通过的情况下,将第一云系统中的待迁移模块复制到第二云系统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单元在第一验证未通过的情况下,重新确定关联关系,以便重新进行第一运行验证。
在一些实施例中,复制单元将待迁移模块在第一云系统中的依赖环境以及相关资源复制到测试区中,用于进行第一运行验证;确定单元在第一验证未通过的情况下,重新确定依赖环境,以便重新进行第一运行验证。
在一些实施例中,建立单元根据待迁移模块在第一云系统中的相关拓扑结构,在测试区中搭建相应的子网,用于进行第一运行验证。
在一些实施例中,验证单元利用关联关系,在第一云系统和第二云系统组成的混合云系统中,对第二云系统中的待迁移模块进行第二运行验证。
在一些实施例中,验证单元在第二验证未通过的情况下,重新进行第一运行验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云系统为公有云系统,第二云系统为私有云系统;该装置还包括验证单元,用于通过公有云系统验证能否访问私有云系统的保护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在能够访问的情况下对私有云系统中的保护数据进行隔离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用于在第一云系统和第二云系统组成的混合云通过了运行测试的情况下,删除第一云系统中的待迁移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云系统为私有云系统,第二云系统为公有云系统;该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用于对私有云系统中的保护数据进行针对公有云系统的隔离处理。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云系统的迁移装置,包括:存储器;和耦接至存储器的处理器,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在存储器装置中的指令,执行上述任一个实施例中的云系统的迁移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云系统,包括:迁移装置,用于执行上述任一个实施例中的云系统的迁移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个实施例中的云系统的迁移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云系统中建立待迁移模块的关联关系,完成第一云系统中待迁移模块的迁移。这样,可以将实现不同类型的云系统的相互转移,从而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提高了云系统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公开:
图1示出本公开的云系统的迁移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示出图1的步骤S30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示出本公开的云系统的迁移装置的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示出本公开的云系统的迁移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示出本公开的云系统的迁移方法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示出本公开的云系统的迁移方法的又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示出本公开的云系统的迁移方法的再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示出本公开的云系统的迁移方法的再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9示出本公开的云系统的迁移装置的一些实施例的框图;
图10示出本公开的云系统的迁移装置的另一些实施例的框图;
图11示出本公开的云系统的迁移装置的又一些实施例的框图;
图12示出本公开的混合云系统的一些实施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如前所述,随着业务的发展、政策的变化,当前的用户需求不等于将来的用户需求。因此,相关技术中固定类型的云系统无法适应用户业务需求的变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对安全性要求的大幅提升,有可能选择将公有云平台扩展为混合云平台。例如,随着业务的发展和行业监管和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升,某些有实力的客户会选择将公有云平台扩展为混合云平台。
例如,某些媒体行业,最初采用里公有云平台满足用户大量并发访问的需求。然而,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强,和用户隐私数据安全保护的要求提升,某些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媒体开始建造自己的数据中心。而且,用户可以选择采用混合云的方式替换原有平台架构,即实现了保护核心数据的安全,又能够承接极高峰值时的网络访问流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受限于私有云平台的资源数量,有些行业和部门无法通过私有云或私有信息系统的方式满足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用户有可能选择将私有云平台扩展为混合云平台。
例如,铁路的12306网站最初选择私有云平台;在无法承受流量高峰时段的业务压力,可能改选择采用混合云的方式实现。这样,即保护了核心数据的安全,又能够承接极高峰值时的网络访问流量。
针对上述问题,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能够在私有云上已经构建了复杂的业务和管理系统的情况下,实现对云平台的扩展。
本公开在充分考虑到从公有云平台或私有云平台扩展为混合云平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风险,通过多步状态转换的方法,确保从云平台迁移过程的平稳和有效;在保障系统安全性的同时实现存在重要风险的步骤都能够便捷的回滚,确保业务系统不被破坏。例如,可以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实现。
图1示出本公开的云系统的迁移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10,划分多个模块;步骤S20,确定关联关系;步骤S30,复制待迁移模块;和步骤S40,建立关联关系。
在步骤S10中,将第一云系统中的各业务系统划分为多个模块。例如,业务系统可以是办公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员管理系统、网站、资源查询系统、资源管理系统;可以将各业务系统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各功能模块。
在步骤S20中,确定多个模块中待迁移模块与其他模块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步骤S30中,将多个模块中的待迁移模块复制到第二云系统中,第一云系统与第二云系统的类型不同。例如,第一云系统可以是公有云系统,第二云系统可以是私有云系统;第一云系统可以是私有云系统,第二云系统可以是公有云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30可以通过图2中的步骤执行。
图2示出图1的步骤S30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
如图2所示,步骤S30包括:步骤S310,复制待迁移模块到测试区;步骤S320,进行第一验证;和步骤S330,复制待迁移模块到第二云系统。
在步骤S310中,将待迁移模块复制到第一云系统中的测试区。
在步骤S320中,利用在测试区中建立的关联关系,在第一云系统中对测试区中的待迁移模块进行第一运行验证。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验证未通过的情况下,重新确定关联关系,以便重新进行第一运行验证。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待迁移模块在第一云系统中的依赖环境以及相关资源复制到所述测试区中,用于进行第一运行验证;在第一验证未通过的情况下,重新确定依赖环境,以便重新进行第一运行验证。例如,相关资源可以是云系统的计算资源、数据资源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依赖环境可以包括功能依赖、数据依赖合。例如,功能依赖可以是某模块本身不具有文件打开、发送等功能,需要依赖其他模块的相应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待迁移模块在第一云系统中的相关拓扑结构,在测试区中搭建相应的子网,用于进行第一运行验证。例如,第二云系统中待迁移模块与子网的隶属关系,与第一云系统中待迁移模块与子网的隶属关系相同。
在步骤S330中,在第一验证通过的情况下,将第一云系统中的待迁移模块复制到第二云系统中。
将第一云系统中的待迁移模块复制到第二云系统中后,可以通过图1中其余步骤继续进行迁移。
在步骤S40中,在第二云系统中建立联关系,以完成第一云系统的迁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待迁移模块在第一云系统中的依赖环境;将依赖环境复制到第二云系统中,以完成第一云系统的迁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待迁移模块在第一云系统中的相关拓扑结构,在第二云系统上搭建相应的子网,以完述第一云系统的迁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云系统为公有云系统,第二云系统为私有云系统。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公有云系统验证能否访问私有云系统的保护数据;在能够访问的情况下,对私有云系统中的保护数据进行隔离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云系统为私有云系统,第二云系统为公有云系统;对私有云系统中的保护数据进行针对公有云系统的隔离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云系统和第二云系统组成的混合云通过了运行测试的情况下,删除第一云系统中的待迁移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利用关联关系,在第一云系统和第二云系统组成的混合云系统中,对第二云系统中的待迁移模块进行第二运行验证。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验证未通过的情况下,重新进行第一运行验证。
图3示出本公开的云系统的迁移装置的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迁移装置可以包括底层支撑模块、第一云处理模块、扩展支撑模块、第二云处理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层支撑模块的主要作用是为从第一云架构向混合云架构扩展提供整体的底层支撑。底层支撑模块可以包括云平台状态管理模块、动态资源管理工具、运维管理模块、安全管理模块。
例如,云平台状态管理模块主要检查云平台系统的状态,决策是否进行下一个扩展步骤;动态资源管理工具为云平台的扩展提供多平台的资源管理功能;运维管理模块主要负责云平台扩展前后进行统一的运维管理;安全管理模块主要负责云平台扩展过程中和扩展后的平台安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云处理模块主要作用是对第一云上各系统进行系统架构扩展之前的处理,保障扩展工作不会导致系统问题。第一云处理模块可以包括系统切分模块、依赖探测与分析模块、关系探测与分析模块、解耦与分割模块、计算资源分离管理、数据资源分离管理、分离验证模块、出错处理模块。
例如,系统切分模块扫描系统中相对独立的应用系统、服务,确定独立应用系统、服务的边界及相关的资源;制定系统分割的方案,确定哪些应用系统和服务留在公有云平台,哪些应用系统和服务扩展到私有云平台上。
例如,依赖探测与分析模块扫描各个独立模块的系统依赖,分为功能依赖和数据依赖。功能依赖包括模块依赖的操作系统功能、系统库、驱动程序、硬件功能、系统基础组件、编程框架组件等等应用系统和服务的基础依赖;数据依赖包括数据源、数据文件、数据存储、数据备份等。
例如,关系探测与分析模块扫描各个独立模块之间的相互数据传输、功能调用、流程顺序等相互的关系。
例如,解耦与分割模块确定依赖和关系后,将待分割的模块所需的系统依赖进行重建,确保模块能够独立运行;并保留模块与其它模块之间的关系。当关系需要变更时,将对应的模块进行升级更新。
例如,计算资源分离管理负责将原第一云中与独立应用系统相关的计算资源(如云主机、容器等)进行分离;将一部分需要割离的计算资源复制并迁移到公有云单独划分出的一个过渡空间(测试区);并保证计算资源所依赖的功能和数据在过渡空间一同构建。
例如,数据资源分离管理负责将原第一云中与独立应用系统相关的数据资源(如数据库、块存储等)进行分离;将一部分需要割离的数据资源复制并迁移到第一云单独划分出的过渡空间,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例如,分离验证模块负责验证将计算、数据等资源割离到过渡空间之后,系统的功能、性能等是否达到目标要求。
例如,出错处理模块负责将割离失败的模块回滚到初始无错的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扩展支撑模块的主要作用是:在第一云的网络延伸到第二云过程中,进行扩展支撑,并且辅助完成系统的验证。扩展支撑模块包括网络拓扑转换管理模块、组网验证模块、混合验证模块。
例如,网络拓扑转换管理模块负责根据原第一云的网络拓扑结构,将网络拓扑延伸到第二云上,保持第二云与第一云之间相关模块的数据传输。在第一云为私有云,第二云为公有云的情况下,可以将私有云中需要安全隔离的部分划分出来,使得公有云资源接入私有云网络传输接口模块隔离。
例如,组网验证模块将新组成的混合云网络的连通性和网络带宽进行验证;验证分离后的第二云上的资源与第一云的网络连接模块的数据传输是否正常。
例如,混合验证模块主要负责对混合云相关系统进行功能和性能验证,并验证数据隔离和安全机制的有效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云处理模块的主要作用是对第二云上动态变化的资源进行管理。第二云处理模块主要包括私有云资源动态变化管理模块。在第二云为私有云的情况下,第二云处理模块还包括数据安全验证模块。
例如,私有云资源动态变化管理模块主要负责逐步扩大第二云中的资源数量;按需分配私有云的资源,适应业务的运行要求和业务的发展。
例如,数据安全验证模块主要负责验证:在私有云与公有云接口模块进行隔离后,涉及的数据安全机制是否起到安全隔离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云向混合云转换的过程中,根据系统资源的分布关系,可以将整体系统划分为4个主要状态。例如,主要状态包括原始态、分离态、混合验证态、混合态。系统各状态的转换关系可以如图4所示。
图4示出本公开的云系统的迁移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如图4所示,原始态是第一云在进行系统扩展之前的稳定状态;分离态是将部分第一云的资源在第一云的内部进行分离的系统状态,分离出的第一云资源与原有的第一云之间保持数据交互关系。
混合验证态是将分离出的模块迁移到第二云上的状态。第二云上的资源保持较小的数量,资源数量能够支撑对系统功能、性能进行验证即可。
混合态是系统的最终状态,第二云上的资源依照业务需求进行扩展,达到混合云系统的稳定状态。
第一云的原始态通过模块割离过程可以过渡到分离态;对分离态进行验证时若发生系统错误,则可以通过出错回滚过程返回到原始态。
分离态验证无错,则通过模块迁移可以过渡到混合验证态。在混合验证态对系统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和验证。若验证出错,则系统可回滚到分离态,并根据出错的情况进行重新处理;若在混合验证态验证无错,则扩展第二云上的资源,扩大第二云上系统的规模,形成最终的混合态。
这样,通过多个状态的设计,可以确保系统扩展过程的平稳,防止在系统扩展过程中对原系统进行破坏导致系统问题。为保证系统能够回滚,需将原有的系统模块进行保留。当系统达到最后的稳定状态时,再逐步回收保留的资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对第一云系统进行扩展之前,需要了解第一云上运行的各个系统的基本情况。这样,可以切分出主要的各自独立的模块,作为向第二云上进行资源扩展的主要依据。例如,可以通过图5中的实施例实现原始态系统的模块切分。
图5示出本公开的云系统的迁移方法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对系统进行模块切分的主要流程如下。
扫描并解析第一云系统中全部的业务程序系统。例如,业务程序系统包括办公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员管理系统、网站、资源查询系统、资源管理系统等。m1到m8等为确定的业务程序系统的各独立模块(Module)。可以确定独立模块的相关资源,如计算资源、数据资源、网络资源。
分析各模块之间的关联关系(Relation)。例如,可以确定m1到m8之间的关联关系r1、r2、r3等。一个关联关系是两个或多个模块之间相互的调用、访问、控制等需要交互的关系。
分析出各个模块的功能依赖(Dependency)。例如,功能依赖可以是d1、d2等。
分析出各个模块的数据依赖。例如,数据以来可以是d3、d4等。
按照第一云客户业务扩展的需要,依据模块划分的情况,确定需要扩展到第二云上的模块,如m3、m6、m8;确定这些模块的功能依赖d1、数据依赖d4;确定这些模块与确定保留在第一云环境中各模块的关联关系r3。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将部分模块扩展到第二云之前,在原第一云上创建一个过渡区(测试区),用于暂时处理待扩展的模块,并方便进行模块割离的验证。例如可以通过图6的实施例实现原始态到分离态的转换。
图6示出本公开的云系统的迁移方法的又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如图6所示,原始态转换为分离态的主要流程如下。
根据用户需求,可以确定待扩展到第二云上的模块为m3、m6、m8;它们相关的功能依赖和数据依赖为d1、d4;它们与留在公有云上模块的关联关系为r3。
在第一云上创建网络环境与原有区相对独立的过渡区,用于承载待扩展的各个模块。在过渡区中建立待扩展模块(待迁移模块)的功能依赖d1、数据依赖d4。将待扩展模块m3、m6、m8相关资源(如计算资源、数据资源)和网络拓扑复制到过渡区的资源中。建立待扩展模块与原有区中模块的关联关系(r3)。
启动并配置待扩展模块m3、m6、m8;在第一云内部进行功能、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进行运行测试和验证。若测试和验证通过,则完成本部分流程;若测试和验证不通过,查找和定位问题。
若问题可在分离态解决,则解决问题并完成本部分流程;若问题在分离态无法解决,则将系统回滚到原始态,并重新进行分析、评估和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验证通过的分离态的系统是系统继续扩展的基础。为稳妥起见并考虑到资源的成本开销,在扩展到混合云的过程中,先从分离态转换为混合验证态,用少量的资源验证扩展的有效性。例如,可以通过图7中的实施例实现从分离态到混合验证态转换。
图7示出本公开的云系统的迁移方法的再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如图7所示,通过过渡区向第二云系统的扩展,实现分离态转换为混合验证态的主要流程如下。
在第一云平台上搭建混合云管理平台。搭建第一云与第二云之间的网络通路,并验证第一云与第二云之间的网络连接状况。
在第二云上搭建与过渡区中相似的子网,确保子网规模能够承载未来的业务。利用混合云管理平台,将过渡区的模块(m3、m6、m8)、功能依赖d1、数据依赖d3等相关实例,依照最小规模原则复制并迁移到第二云中创建的子网中;重建第二云上模块与公有云上模块之间的关联关系r3。
验证第二云中各模块(m3、m6、m8)与第一云中各模块(m1到m8等)形成的整体系统;测试并验证功能、性能、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等等各个方面,全面检验资源迁移后的系统状况。若验证通过,则完成本部分流程;若验证不通过,则在混合验证态查找原因并解决问题。
若问题能在混合验证态解决,则解决问题并完成本部分流程;若问题无法在混合验证态解决,则将系统状态回滚到分离态,并对系统进行重新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系统通过了在混合验证态的测试验证,则混合云整体架构的搭建基本成功。下一步可以通过扩展第二云上的资源数量满足业务需求。例如,可以通过图8中的实施例实现从混合验证态到混合转换。
图8示出本公开的云系统的迁移方法的再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如图8所示,通过资源扩展,混合验证态转换为混合态的主要流程如下。
在系统的带宽可调的情况下,可以增大第一云与第二云之间的网络带宽,使其满足业务数据传输的带宽要求。
增大第二云上待扩展模块m3、m6、m8的资源量。例如,可以增加云主机实例个数、增加存储容量、增大实例规格、增加网络带宽等,使系统的处理能力达到混合云的设计要求。
当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系统运行正常并无问题发生,则逐渐清除第一云上原来保留的模块m3、m6、m8,而后本部分流程完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云系统为公有云系统,第二云系统为私有云系统的情况下,可以在验证私有云上的数据安全性,在公有云上对私有云待保护的数据进行试探性访问。
例如,可以查看访问结果。若公有云上能够访问需要被保护的数据,则在私有云上增加数据隔离和保护措施。数据隔离和安全性被验证通过后,若带宽可调,则增大公有云与私有云之间的网络带宽,使其满足业务数据传输的带宽要求。
上述实施例中,提出了完整、有效的将第一云平台扩展为混合云平台,并将平台上系统进行扩展的方法。
通过云平台状态迁移的方法控制整个系统扩展的过程。提出了分离态、混合验证态等两个可验证的云平台状态。这样,既使得模块扩展更容易实现,也保证了扩展发生问题时进行处理的便捷性。
将云平台上的系统划分为模块、依赖、关联关系等部分,便于理清复杂系统,使系统扩展更便捷有效。
图9示出本公开的云系统的迁移装置的一些实施例的框图。
如图9所示,云系统的迁移装置9包括划分单元91、确定单元92、复制单元93和建立单元94。
划分单元91将第一云系统中的各业务系统划分为多个模块。
确定单元92确定多个模块中待迁移模块与其他模块之间的关联关系。
复制单元93将多个模块中的待迁移模块复制到第二云系统中,第一云系统与第二云系统的类型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复制单元93将待迁移模块复制到第一云系统中的测试区。迁移装置9还包括验证单元95,用于利用在测试区中建立的关联关系,在第一云系统中对测试区中的待迁移模块进行第一运行验证;复制单元93在第一验证通过的情况下,将第一云系统中的待迁移模块复制到第二云系统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单元92确定待迁移模块在第一云系统中的依赖环境;复制单元93将依赖环境复制到第二云系统中,以完成第一云系统的迁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单元92在第一验证未通过的情况下,重新确定关联关系,以便重新进行第一运行验证。
在一些实施例中,复制单元93将待迁移模块在第一云系统中的依赖环境以及相关资源复制到测试区中,用于进行第一运行验证;确定单元92在第一验证未通过的情况下,重新确定依赖环境,以便重新进行第一运行验证。
建立单元94在第二云系统中建立关联关系,以完成第一云系统的迁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建立单元94根据待迁移模块在第一云系统中的相关拓扑结构,在第二云系统上搭建相应的子网,以完成第一云系统的迁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建立单元94根据待迁移模块在第一云系统中的相关拓扑结构,在测试区中搭建相应的子网,用于进行第一运行验证。
在一些实施例中,验证单元95利用关联关系,在第一云系统和第二云系统组成的混合云系统中,对第二云系统中的待迁移模块进行第二运行验证。
在一些实施例中,验证单元95在第二验证未通过的情况下,重新进行第一运行验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云系统为公有云系统,第二云系统为私有云系统;验证单元95通过公有云系统验证能否访问私有云系统的保护数据;迁移装置9还包括处理单元96,用于在能够访问的情况下对私有云系统中的保护数据进行隔离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单元96在第一云系统和第二云系统组成的混合云通过了运行测试的情况下,删除第一云系统中的待迁移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云系统为私有云系统,第二云系统为公有云系统;处理单元96对私有云系统中的保护数据进行针对公有云系统的隔离处理。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云系统中建立待迁移模块的关联关系,完成第一云系统中待迁移模块的迁移。这样,可以将实现不同类型的云系统的相互转移,从而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提高了云系统的灵活性。
图10示出本公开的云系统的迁移装置的另一些实施例的框图。
如图10所示,该实施例的云系统的迁移装置10包括:存储器101以及耦接至该存储器101的处理器102,处理器102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在存储器101中的指令,执行本公开中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云系统的迁移方法。
其中,存储器101例如可以包括系统存储器、固定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等。系统存储器例如存储有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引导装载程序、数据库以及其他程序等。
图11示出本公开的云系统的迁移装置的又一些实施例的框图。
如图11所示,该实施例的云系统的迁移装置11包括:存储器1110以及耦接至该存储器1110的处理器1120,处理器1120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在存储器1110中的指令,执行前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云系统的迁移方法。
存储器1110例如可以包括系统存储器、固定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等。系统存储器例如存储有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引导装载程序以及其他程序等。
云系统的迁移装置11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接口1130、网络接口1140、存储接口1150等。这些接口1130、1140、1150以及存储器1110和处理器1120之间例如可以通过总线1160连接。其中,输入输出接口1130为显示器、鼠标、键盘、触摸屏等输入输出设备提供连接接口。网络接口1140为各种联网设备提供连接接口。存储接口1150为SD卡、U盘等外置存储设备提供连接接口。
图12示出本公开的混合云系统的一些实施例的框图。
如图12所示,混合云系统12包括迁移装置121,用于执行上述任一个实施例中的云系统的迁移方法。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本公开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公开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非瞬时性存储介质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云系统的迁移方法、云系统的迁移装置、混合云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为了避免遮蔽本公开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可能以许多方式来实现本公开的方法和系统。例如,可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软件、硬件、固件的任何组合来实现本公开的方法和系统。用于方法的步骤的上述顺序仅是为了进行说明,本公开的方法的步骤不限于以上具体描述的顺序,除非以其它方式特别说明。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将本公开实施为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程序,这些程序包括用于实现根据本公开的方法的机器可读指令。因而,本公开还覆盖存储用于执行根据本公开的方法的程序的记录介质。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公开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6)

1.一种云系统的迁移方法,包括:
将第一云系统中的各业务系统划分为多个模块;
确定所述多个模块中待迁移模块与其他模块之间的关联关系;
将所述多个模块中的待迁移模块复制到第二云系统中,所述第一云系统与所述第二云系统的类型不同;
在所述第二云系统中建立所述关联关系,以完成所述第一云系统的迁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迁移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待迁移模块在所述第一云系统中的依赖环境;
将所述依赖环境复制到所述第二云系统中,以完成所述第一云系统的迁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迁移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待迁移模块在所述第一云系统中的相关拓扑结构,在所述第二云系统上搭建相应的子网,以完成所述第一云系统的迁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迁移方法,其中,所述将所述多个模块中的待迁移模块复制到第二云系统中包括:
将所述待迁移模块复制到所述第一云系统中的测试区;
利用在所述测试区中建立的所述关联关系,在所述第一云系统中对所述测试区中的待迁移模块进行第一运行验证;
在所述第一验证通过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云系统中的待迁移模块复制到所述第二云系统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迁移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验证未通过的情况下,重新确定关联关系,以便重新进行第一运行验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迁移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待迁移模块在所述第一云系统中的依赖环境以及相关资源复制到所述测试区中,用于进行所述第一运行验证;
在所述第一验证未通过的情况下,重新确定依赖环境,以便重新进行第一运行验证。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迁移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待迁移模块在所述第一云系统中的相关拓扑结构,在所述测试区中搭建相应的子网,用于进行所述第一运行验证。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迁移方法,还包括:
利用所述关联关系,在所述第一云系统和所述第二云系统组成的混合云系统中,对所述第二云系统中的待迁移模块进行第二运行验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迁移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验证未通过的情况下,重新进行所述第一运行验证。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迁移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云系统为公有云系统,所述第二云系统为私有云系统;
还包括:
通过所述公有云系统验证能否访问所述私有云系统的保护数据;
在能够访问的情况下,对所述私有云系统中的保护数据进行隔离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迁移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云系统和所述第二云系统组成的混合云通过了运行测试的情况下,删除所述第一云系统中的待迁移模块。
12.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迁移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云系统为私有云系统,所述第二云系统为公有云系统;
还包括:
对所述私有云系统中的保护数据进行针对所述公有云系统的隔离处理。
13.一种云系统的迁移装置,包括:
划分单元,用于将第一云系统中的各业务系统划分为多个模块;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多个模块中待迁移模块与其他模块之间的关联关系;
复制单元,用于将所述多个模块中的待迁移模块复制到第二云系统中,所述第一云系统与所述第二云系统的类型不同;
建立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云系统中建立所述关联关系,以完成所述第一云系统的迁移。
14.一种云系统的迁移装置,包括:
存储器;和
耦接至所述存储器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执行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云系统的迁移方法。
15.一种混合云系统,包括:
迁移装置,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云系统的迁移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云系统的迁移方法。
CN202010028201.8A 2020-01-10 2020-01-10 云系统的迁移方法、装置和混合云系统 Pending CN1117868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28201.8A CN111786808A (zh) 2020-01-10 2020-01-10 云系统的迁移方法、装置和混合云系统
EP20911907.2A EP4080827A4 (en) 2020-01-10 2020-12-29 CLOUD SYSTEM MIG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HYBRID CLOUD SYSTEM
US17/791,436 US11949738B2 (en) 2020-01-10 2020-12-29 Method and device for migration testing in a transition space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cloud systems
JP2022542248A JP2023509209A (ja) 2020-01-10 2020-12-29 クラウドシステム移行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ならびにハイブリッドクラウドシステム
PCT/CN2020/140871 WO2021139569A1 (zh) 2020-01-10 2020-12-29 云系统的迁移方法、装置和混合云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28201.8A CN111786808A (zh) 2020-01-10 2020-01-10 云系统的迁移方法、装置和混合云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86808A true CN111786808A (zh) 2020-10-16

Family

ID=72753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28201.8A Pending CN111786808A (zh) 2020-01-10 2020-01-10 云系统的迁移方法、装置和混合云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49738B2 (zh)
EP (1) EP4080827A4 (zh)
JP (1) JP2023509209A (zh)
CN (1) CN111786808A (zh)
WO (1) WO202113956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39569A1 (zh) * 2020-01-10 2021-07-15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云系统的迁移方法、装置和混合云系统
WO2024088026A1 (zh) * 2022-10-27 2024-05-02 中电信数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云数据迁移的优化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94055A1 (en) * 2003-03-24 2004-09-3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product for costing and planning the re-hosting of computer-based applications
CN103257878A (zh) * 2013-05-16 2013-08-21 浪潮通信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应用程序的跨平台平滑迁移方法
US20140149591A1 (en) * 2012-11-29 2014-05-2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igration to managed clouds
CN104303169A (zh) * 2012-07-20 2015-01-21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网络之间迁移应用
US20150234644A1 (en) * 2014-02-10 2015-08-20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Automatic collection and provisioning of resources to migrate applications from one infrastructure to another infrastructure
CN107566150A (zh) * 2016-07-01 2018-0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处理云资源的方法和物理节点
CN109150964A (zh) * 2018-07-06 2019-01-04 航天星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可迁移的数据管理方法及服务迁移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91285A1 (en) 2011-10-11 2013-04-1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iscovery-based identification and migration of easily cloudifiable applications
US9210148B2 (en) * 2011-12-30 2015-12-08 Intel Corporation Trusted application migration across computer nodes
WO2013151454A1 (en) * 2012-04-06 2013-10-10 Google Inc. Hosted application sandboxing
CN103516733A (zh) * 2012-06-19 2014-0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私有云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US9519557B2 (en) * 2014-07-11 2016-12-13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ompliance testing through sandbox environments
US9684470B2 (en) * 2014-09-30 2017-06-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apid migration to managed clouds with multiple change windows
US9912741B2 (en) * 2015-01-20 2018-03-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Optimization of computer system logical partition migrations in a multiple computer system environment
CN105912389B (zh) * 2016-04-06 2019-03-08 易云捷讯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数据虚拟化实现混合云环境下的虚拟机迁移系统
US10609031B2 (en) * 2017-11-28 2020-03-3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rivate consolidated cloud service architecture
CA2997302C (en) * 2018-03-05 2021-05-11 Appzero Software Corp. Application migration
CN111782353A (zh) * 2020-01-10 2020-10-16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从公有云到私有云的迁移方法和装置
CN111782336A (zh) * 2020-01-10 2020-10-16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混合云的云迁移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存储介质
CN111787045A (zh) * 2020-01-10 2020-10-16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从私有云到公有云的迁移方法和装置
CN111786808A (zh) * 2020-01-10 2020-10-16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云系统的迁移方法、装置和混合云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94055A1 (en) * 2003-03-24 2004-09-3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product for costing and planning the re-hosting of computer-based applications
CN104303169A (zh) * 2012-07-20 2015-01-21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网络之间迁移应用
US20140149591A1 (en) * 2012-11-29 2014-05-2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igration to managed clouds
CN103257878A (zh) * 2013-05-16 2013-08-21 浪潮通信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应用程序的跨平台平滑迁移方法
US20150234644A1 (en) * 2014-02-10 2015-08-20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Automatic collection and provisioning of resources to migrate applications from one infrastructure to another infrastructure
CN107566150A (zh) * 2016-07-01 2018-0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处理云资源的方法和物理节点
CN109150964A (zh) * 2018-07-06 2019-01-04 航天星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可迁移的数据管理方法及服务迁移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39569A1 (zh) * 2020-01-10 2021-07-15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云系统的迁移方法、装置和混合云系统
US11949738B2 (en) 2020-01-10 2024-04-02 Beijing Jingdong Shang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migration testing in a transition space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cloud systems
WO2024088026A1 (zh) * 2022-10-27 2024-05-02 中电信数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云数据迁移的优化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80827A1 (en) 2022-10-26
WO2021139569A1 (zh) 2021-07-15
JP2023509209A (ja) 2023-03-07
US20230043613A1 (en) 2023-02-09
US11949738B2 (en) 2024-04-02
EP4080827A4 (en) 2024-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95197B2 (en) Reliable and scalable image transfer for data centers with low connectivity using redundancy detection
US7606842B2 (en) Method of merging a clone file system with an original file system
US9128765B2 (en) Assigning restored virtual machine based on past application usage of requesting user
US20130006943A1 (en) Hybrid data backup in a networked computing environment
CN102938784A (zh) 应用于分布式存储系统中的数据存储方法和系统
CN101876921A (zh) 一种虚拟机迁移决策方法、装置及系统
US8655847B2 (en) Mirroring data changes in a database system
US11431572B2 (en) Semantic detection and resolution of conflicts and redundancies in 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 policies
US10505805B1 (en) Computing resources checkpoint restoration
CN106951345A (zh) 一种虚拟机磁盘数据的一致性测试方法及装置
KR20070048638A (ko) 볼륨 이미지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컴퓨터 판독가능 매체
US11949738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igration testing in a transition space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cloud systems
CN110162429A (zh) 系统修复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US11086726B2 (en) User-based recovery point objectives for disaster recovery
CN111787045A (zh) 从私有云到公有云的迁移方法和装置
CN111782353A (zh) 从公有云到私有云的迁移方法和装置
CN111488195B (zh) 虚拟机克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783049B2 (en) Automated code analysis tool
CN111782336A (zh) 混合云的云迁移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存储介质
US20140298291A1 (en) Change method,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US20210181945A1 (en) User-based recovery point objectives for disaster recovery
US2014038008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vering failed disk in virtual machine
US10613789B1 (en) Analytics engine using consistent replication on distributed sites
CN113867628A (zh) 数据删除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设备
WO2008103429A1 (en) Data management in a data storage system using data se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