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83049A -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83049A
CN111783049A CN202010619447.2A CN202010619447A CN111783049A CN 111783049 A CN111783049 A CN 111783049A CN 202010619447 A CN202010619447 A CN 202010619447A CN 111783049 A CN111783049 A CN 1117830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user
verification
user information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1944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D Digit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 Ltd
Beijing Haiyi Tongzh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D Digit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 Ltd
Beijing Haiyi Tongzh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D Digit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 Ltd, Beijing Haiyi Tongzh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D Digit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1944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83049A/zh
Publication of CN1117830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83049A/zh
Priority to US18/003,856 priority patent/US20230269103A1/en
Priority to EP21833282.3A priority patent/EP4174689A1/en
Priority to JP2022581689A priority patent/JP2023533250A/ja
Priority to PCT/CN2021/101192 priority patent/WO2022001717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5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using hash chains, e.g. blockchains or hash tre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06F21/6218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a system of files or objects, e.g. local or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or database
    • G06F21/6245Protecting personal data, e.g. for financial or medical purpo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4Protecting data integrity, e.g. using checksums, certificates or signa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4Protecting data integrity, e.g. using checksums, certificates or signatures
    • G06F21/645Protecting data integrity, e.g. using checksums, certificates or signatures using a third par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26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using a predetermined code, e.g. password, passphrase or PIN
    • H04L9/3228One-time or temporary data, i.e. information which is sent for every authentication or authorization, e.g. one-time-password, one-time-token or one-time-ke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Bioeth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属于区块链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应用于区块链中的任一应用程序节点,所述区块链包括多个应用程序节点,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用户信息更改请求,所述用户信息更改请求携带有用户的第一身份信息、待更改的新用户信息;分别通过多个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对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新用户信息进行验证,所述验证应用程序节点为所述区块链中的应用程序节点;如果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新用户信息通过验证,则基于所述新用户信息对所述区块链中存储的所述用户的用户信息进行更改。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用户信息更改不方便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用户可以使用同一用户信息登录多个应用程序,用户信息可以是账号名称、账号密码和手机号码等。然而,当用户想要更改用户信息时,用户需要分别在每个注册过的应用程序中将原用户信息更改为新用户信息,操作复杂,导致用户信息更改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用户信息更改不方便的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区块链中的任一应用程序节点,所述区块链包括多个应用程序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用户信息更改请求,所述用户信息更改请求携带有用户的第一身份信息、待更改的新用户信息;
分别通过多个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对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新用户信息进行验证,所述验证应用程序节点为所述区块链中的应用程序节点;
如果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新用户信息通过验证,则基于所述新用户信息对所述区块链中存储的所述用户的用户信息进行更改。
可选的,所述分别通过多个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对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新用户信息进行验证,包括:
向所述区块链中的每个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发送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新用户信息;
通过每个所述验证应用程序节点,获取所述区块链中存储的所述用户的第二身份信息;
如果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二身份信息相同,则通过该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对所述新用户信息进行验证。
可选的,所述新用户信息包括手机号码,所述通过该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对所述新用户信息进行验证,包括:
通过该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向所述手机号码对应的用户终端发送验证信息,并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由所述用户基于所述验证信息输入;
如果所述反馈信息与所述验证信息相匹配,则确定所述新用户信息通过验证;
如果所述反馈信息与所述验证信息不匹配,则确定所述新用户信息未通过验证。
可选的,所述用户信息更改请求还携带有所述用户的原用户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
分别通过多个验证应用程序节点,获取所述区块链中存储的所述用户的用户信息;
如果所述原用户信息与所述用户信息相同,则确定所述原用户信息通过验证;
所述如果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新用户信息通过验证,则基于所述新用户信息对所述区块链中存储的所述用户的用户信息进行更改,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身份信息、所述新用户信息和所述原用户信息均通过验证,则基于所述新用户信息对所述用户信息进行更改。
可选的,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新用户信息通过验证的确定方式,包括:
获取每个所述验证应用程序节点验证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新用户信息生成的验证结果,得到多个验证结果;
如果所述多个验证结果满足预设一致性条件,则确定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新用户信息通过验证。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用户注册请求,所述用户注册请求携带有用户的第三身份信息和用户信息;
向所述区块链中的身份信息验证节点发送所述第三身份信息,以使所述身份信息验证节点对所述第三身份信息进行验证;
如果所述身份信息验证节点验证通过所述第三身份信息,则将所述第三身份信息和所述用户信息存储至所述区块链中。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信息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区块链中的多个应用程序节点,其中,
所述多个应用程序节点中的响应应用程序节点,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用户信息更改请求,向所述多个应用程序节点中的多个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发送第一身份信息和待更改的新用户信息,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新用户信息由所述用户信息更改请求携带;
每个所述验证应用程序节点,用于对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新用户信息进行验证;
所述响应应用程序节点,还用于在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新用户信息通过验证时,基于所述新用户信息对所述区块链中存储的所述用户的用户信息进行更改。
可选的,所述验证应用程序节点,用于在所述新用户信息包括手机号码的情况下,向所述手机号码对应的用户终端发送验证信息,并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由所述用户基于所述验证信息输入;并当所述反馈信息与所述验证信息相匹配时,确定所述新用户信息通过验证;当所述反馈信息与所述验证信息不匹配时,确定所述新用户信息未通过验证。
可选的,所述验证应用程序节点,用于向所述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发送验证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新用户信息生成的验证结果;
所述响应应用程序节点,用于接收每个所述验证应用程序节点生成的验证结果,得到多个验证结果;并当所述多个验证结果满足预设一致性条件时,确定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新用户信息通过验证。
可选的,所述响应应用程序节点,还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用户注册请求,所述用户注册请求携带有用户的第三身份信息和用户信息,并用于向所述区块链中的身份信息验证节点发送所述第三身份信息;
所述身份信息验证节点,用于对所述第三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并向所述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发送验证结果,所述验证结果为通过验证或未通过验证;
所述响应应用程序节点,还用于当接收到的验证结果为通过验证时,将所述第三身份信息和所述用户信息存储至所述区块链中。
可选的,所述用户终端,用于生成用户公钥和用户私钥,并采用所述用户私钥对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第三身份信息进行加密,并将加密后的用户信息和所述第三身份信息发送至所述响应应用程序节点;
所述响应应用程序节点,用于将加密后的用户信息和第三身份信息存储至区块链中。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信息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区块链中的任一应用程序节点,所述区块链包括多个应用程序节点,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用户信息更改请求,所述用户信息更改请求携带有用户的第一身份信息、待更改的新用户信息;
验证模块,用于分别通过多个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对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新用户信息进行验证,所述验证应用程序节点为所述区块链中的应用程序节点;
更改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新用户信息通过验证时,则基于所述新用户信息对所述区块链中存储的所述用户的用户信息进行更改。
可选的,所述验证模块包括:
发送子模块,用于向所述区块链中的每个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发送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新用户信息;
获取子模块,用于通过每个所述验证应用程序节点,获取所述区块链中存储的所述用户的第二身份信息;
第一验证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二身份信息相同时,通过该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对所述新用户信息进行验证。
可选的,所述第一验证子模块用于在所述新用户信息包括手机号码的情况下,通过该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向所述手机号码对应的用户终端发送验证信息,并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由所述用户基于所述验证信息输入;如果所述反馈信息与所述验证信息相匹配,则确定所述新用户信息通过验证;如果所述反馈信息与所述验证信息不匹配,则确定所述新用户信息未通过验证。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用户信息更改请求还携带有所述用户的原用户信息的情况下,分别通过多个验证应用程序节点,获取所述区块链中存储的所述用户的用户信息;
所述验证模块,还用于当所述原用户信息与所述用户信息相同时,确定所述原用户信息通过验证;
所述更改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身份信息、所述新用户信息和所述原用户信息均通过验证时,基于所述新用户信息对所述用户信息进行更改。
可选的,验证模块包括:
第二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每个所述验证应用程序节点验证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新用户信息生成的验证结果,得到多个验证结果;
确定子模块,用于当所述多个验证结果满足预设一致性条件时,确定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新用户信息通过验证。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用户注册请求,所述用户注册请求携带有用户的第三身份信息和用户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区块链中的身份信息验证节点发送所述第三身份信息,以使所述身份信息验证节点对所述第三身份信息进行验证;
存储模块,用于当所述身份信息验证节点验证通过所述第三身份信息时,将所述第三身份信息和所述用户信息存储至所述区块链中。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任一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步骤。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任一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步骤。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用户信息处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可以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用户信息更改请求,用户信息更改请求携带有用户的第一身份信息、待更改的新用户信息;分别通过多个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对第一身份信息和新用户信息进行验证,验证应用程序节点为区块链中的应用程序节点;如果第一身份信息和新用户信息通过验证,则基于新用户信息对区块链中用户的用户信息进行更改。
由于只需在区块链中更改一次新用户信息,即可实现各应用程序中该用户的用户信息更新,因此,无需用户分别在每个应用程序中进行用户信息更改,从而能够解决用户信息更改不方便的问题。
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信息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信息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信息处理系统。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信息处理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其中,区块链100可以包括多个应用程序节点(101、102、103、104……),各应用程序节点(101、102、103、104……)之间是对等的,编号101、102、103、104仅作为标记使用,并不对各节点顺序进行限定。
区块链中的各应用程序节点(101、102、103、104……)可以是各应用程序的服务器。例如,应用程序节点101可以是应用程序“外卖”的服务器,应用程序节点102可以是应用程序“购物”的服务器,应用程序节点103可以是应用程序“日程”的服务器。
在用户注册某一应用程序之后,区块链中可以存储有该用户的用户信息。其中,用户信息可以是手机号码、登录应用程序所使用的账号名称、账号密码和联系地址等。由此,区块链中可以存储有使用各应用程序的用户的用户信息。后续,用户可以通过用户终端、同一用户信息,登录各应用程序。其中,用户终端可以是用户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穿戴式设备等设备。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用户注册应用程序的过程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用户注册应用程序的过程可以包括:
步骤201、用户终端210向应用程序节点220发送用户注册请求。
其中,用户注册请求携带有用户的第三身份信息和用户信息。
在实施中,当用户想要注册某一应用程序时,该用户可以对用户终端210执行预设注册操作,预设注册操作可以是在该应用程序的预设注册页面填写用户的第三身份信息和用户信息后,点击预设的提交图标;预设注册操作也可以是在该应用程序的预设注册页面填写用户的第三身份信息和用户信息后,输入表示提交的命令代码。
响应于预设注册操作,用户终端210可以生成用户注册请求,再向该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程序节点220发送用户注册请求。
本申请实施例中,身份信息可以是用户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包含用户人脸特征的图像等。为了便于区分,将用户更改用户信息时使用的身份信息称为第一身份信息,将区块链中存储的用户的身份信息称为第二身份信息,将用户注册应用程序时发送的身份信息称为第三身份信息。第一身份信息、第二身份信息和第三身份信息可以为相同的身份信息,也可以为不同的身份信息。
步骤202、应用程序节点220向区块链中的身份信息验证节点230发送第三身份信息。
在实施中,区块链还可以包含身份信息验证节点230,身份信息验证节点230可以存储有各用户的身份信息。身份信息验证节点230可以是全国居民身份信息查询系统的服务器。
应用程序节点220可以在接收到用户注册请求后,向区块链中的身份信息验证节点230发送第三身份信息。
步骤203、身份信息验证节点230对第三身份信息进行验证。
在实施中,如果第三身份信息包括包含用户人脸特征的图像,身份信息验证节点230可以通过区块链中预先配置的人脸比对算法,对第三身份信息包含的人脸特征与区块链中存储的各人脸特征进行比对,从而判断第三身份信息是否通过验证。
如果第三身份信息包括姓名,身份信息验证节点230验证姓名的过程与相关技术中任一电子设备对姓名进行验证的过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类似的,如果第三身份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码,身份信息验证节点230验证身份证号码的过程与相关技术中任一电子设备对身份证号码进行验证的过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204、身份信息验证节点230向应用程序节点220发送验证结果。
其中,验证结果为通过验证,或,未通过验证。
步骤205、如果验证结果为通过验证,则应用程序节点220可以将第三身份信息和用户信息存储至区块链中。
步骤206、如果验证结果为未通过验证,则应用程序节点220可以向用户终端210发送第三身份信息有误的提示信息。
可选的,身份信息验证节点230验证通过第三身份信息后,应用程序节点220还可以对用户信息发起验证,应用程序节点220可以在用户信息通过验证后,将第三身份信息和用户信息存储至区块链中。
应用程序节点220验证用户信息的具体处理过程后续会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中,应用程序节点可以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用户的第三身份信息和用户信息,然后,向区块链中的身份信息验证节点发送第三身份信息,以使身份信息验证节点对第三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如果身份信息验证节点验证通过第三身份信息,则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将第三身份信息和用户信息存储至区块链中。
由此,一方面,通过将用户的第三身份信息和用户信息打包存储至区块链中,可以实现在注册区块链所包含的某一应用程序后,用户即可使用同一用户信息登录区块链包含的其他应用程序,方便用户快捷的注册和使用各应用程序。另一方面,便于后续基于区块链实现用户信息更改。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涉及到在区块链中保存用户的身份信息和用户信息等用户的私密信息,因此,为进一步提高信息安全性,用户终端可以生成用户公钥和用户私钥。
在注册过程中,用户终端生成用户公钥和用户私钥的时机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用户终端可以在接收到用户的用户信息和第三身份信息后,生成用户公钥和用户私钥;或者,用户终端可以在第三身份信息经过验证后,生成用户公钥和用户私钥。
用户终端生成用户公钥和用户私钥的方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用户终端可以根据密钥生成算法随机生成一对公钥和私钥,作为用户的用户公钥和用户私钥,其中,密钥生成算法可以是MD5算法(Message-Digest Algorithm 5,信息摘要算法)、RSA算法(Rivest-Shamir-Adleman algorithm);或者,用户终端可以根据密钥生成算法和用户信息生成一对公钥和私钥,作为用户的用户公钥和用户私钥。
在用户使用应用程序的过程中,可以基于用户私钥和用户公钥进行身份信息和用户信息等私密信息的区块链写入。
具体的,应用程序节点可以使用用户私钥对第三身份信息及用户信息进行签名,然后,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将签名写入区块链。
后续,在更改用户信息时,用户终端可以采用用户私钥对新用户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向应用程序节点发送加密后的新用户信息和用户公钥。应用程序节点可以采用接收到的用户公钥对存储于区块链中的该用户的用户信息进行解密,并且,采用用户公钥对加密后的新用户信息进行解密。
在用户完成应用程序的注册之后,用户可以通过用户终端、用户信息登录应用程序。在使用应用程序的过程中,如果用户想要更改某一用户信息,仅需填写一次新用户信息,即可通过区块链实现更改各应用程序中该用户的用户信息。由此,无需用户分别在每个应用程序中进行用户信息更改,能够解决用户信息更改不方便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还对基于区块链的用户信息更改过程进行了说明,如图3所示,处理过程包括:
步骤301、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用户信息更改请求。
其中,用户信息更改请求携带有用户的第一身份信息、待更改的新用户信息。
在实施中,如果用户想要更改某一用户信息,用户可以在使用任一应用程序的过程中对用户终端执行用户信息更改操作。用户信息更改操作可以是点击预设的用户信息更改图标,用户信息更改操作也可以是发出更改用户信息的语音指令。在检测到用户信息更改操作后,用户终端可以获取用户的第一身份信息和待更改的新用户信息。然后,用户终端可以生成携带有第一身份信息和新用户信息的用户信息更改请求,之后,用户终端可以向该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程序节点发送用户信息更改请求。
例如,如果用户想要更改手机号码,用户可以在使用应用程序“购物”的过程中,对用户终端执行用户信息更改操作,然后,用户终端可以显示信息录入页面,以便用户在该页面中输入身份信息“小明”、“101010202002334567”和新手机号码“55612346789”。之后,用户终端可以生成携带有第一身份信息“小明”、“101010202002334567”和新用户信息“55612346789”的用户信息更改请求,向应用程序“购物”对应的应用程序节点发送用户信息更改请求。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在使用任一应用程序的过程中,执行用户信息更改操作。为了便于区分,将用户当前使用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程序节点称为响应应用程序节点。
步骤302、分别通过多个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对第一身份信息和新用户信息进行验证。
在实施中,接收到用户信息更改请求后,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在区块链包含的多个应用程序节点中,确定多个验证应用程序节点。之后,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分别通过每个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对第一身份信息和新用户信息进行验证。
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第一身份信息和新用户信息进行验证,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先对第一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再对新用户信息进行验证。在另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先对新用户信息进行验证,再对第一身份信息进行验证。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对新用户信息以及第一身份信息的具体验证过程,后续会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中,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可以是多个应用程序节点中,除响应应用程序节点之外的任一应用程序节点。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将响应应用程序节点之外的其他应用程序节点均作为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响应应用程序节点也可以将预设数目个其他应用程序节点作为验证应用程序节点。验证应用程序节点的数目可以由技术人员预先设置。
步骤303、如果第一身份信息和新用户信息通过验证,则基于新用户信息对区块链中存储的用户的用户信息进行更改。
在实施中,每个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在第一身份信息和新用户信息均通过验证的情况下,向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发送表示验证通过的验证结果。如果第一身份信息或新用户信息未通过验证,则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向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发送表示未通过验证的验证结果。
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在接收到各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发送的验证结果后,基于接收到的多个验证结果,确定第一身份信息和新用户信息是否通过验证。
如果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基于接收到的验证结果,确定第一身份信息和新用户信息均通过验证,则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基于新用户信息更改区块链中存储的用户的用户信息。如果第一身份信息或新用户信息未通过验证,则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向用户终端发送验证失败的提示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应用程序节点可以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用户信息更改请求,用户信息更改请求携带有用户的第一身份信息、待更改的新用户信息;分别通过区块链中的多个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对第一身份信息和新用户信息进行验证;如果第一身份信息和新用户信息通过验证,则基于新用户信息对区块链中存储的用户的用户信息进行更改。
由于只需在区块链中更改一次新用户信息,即可实现更改各应用程序中该用户的用户信息,因此,无需用户分别在每个应用程序中进行用户信息更改,从而能够解决用户信息更改不方便的问题。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以先对第一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再对新用户信息进行验证为例,对验证应用程序节点的验证过程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响应应用程序节点410向区块链中的每个验证应用程序节点420,发送第一身份信息和新用户信息。
在实施中,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用户信息更改请求后,响应应用程序节点410可以向区块链中的每个验证应用程序节点420,发送第一身份信息和新用户信息。
步骤402、每个验证应用程序节点420,获取区块链中存储的用户的第二身份信息。
在实施中,每个验证应用程序节点420可以在区块链存储的多个身份信息中,确定待进行用户信息更改的用户的身份信息,得到第二身份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响应应用程序节点410还可以向每个验证应用程序节点420发送待进行用户信息更改的用户的用户标识,由此,验证应用程序节点420可以根据用户标识,在区块链存储的多个身份信息中,确定第二身份信息。
步骤403、验证应用程序节点420判断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是否相同。
在实施中,验证应用程序节点420判断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是否相同的步骤,可以参照上述用户注册过程中身份信息验证节点对用户的第三身份信息进行验证的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如果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相同,则验证应用程序节点420可以执行步骤404。如果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不相同,则验证应用程序节点420可以发送未通过验证的验证结果。
步骤404、如果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相同,验证应用程序节点420对新用户信息进行验证。
其中,新用户信息可以包括手机号码、登录应用程序所使用的账号名称、账号密码和联系地址等信息的至少一种。
针对新用户信息所包含信息的种类的不同,验证应用程序节点420对新用户信息进行验证的过程也有所不同,具体验证过程后续会进行详细说明。
步骤405、如果新用户信息验证通过,验证应用程序节点420向响应应用程序节点410发送表示通过验证的验证结果。
而且,当新用户信息未通过验证时,验证应用程序节点420向响应应用程序节点410发送表示未通过验证的验证结果。
步骤406、如果第一身份信息和新用户信息通过验证,响应应用程序节点410基于新用户信息对区块链中存储的用户的用户信息进行更改。
本申请实施例中,响应应用程序节点410可以向区块链中的每个验证应用程序节点420,发送第一身份信息和新用户信息。然后,每个验证应用程序节点420可以获取区块链中存储的用户的第二身份信息,再判断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是否相同。之后,每个验证应用程序节点420可以在第一身份信息和第二身份信息相同的情况下,对新用户信息进行验证。由于在第一身份信息通过验证后再对新用户信息进行验证,一方面,能够确保用户信息的更改是由具有更改权限的用户发起的,另一方面,能够避免新用户信息验证通过后再确认用户信息更改无效的情况,从而能够减少整个区块链的数据处理负担。
可选的,为进一步提高用户信息更改的安全性,用户信息更改请求还可以携带有原用户信息,响应应用程序节点410可以向各验证应用程序节点420发送原用户信息。每个验证应用程序节点420可以获取区块链中存储的该用户的用户信息,然后,每个验证应用程序节点420可以将原用户信息与获取到的用户信息进行比较。
之后,验证应用程序节点420可以在第一身份信息、新用户信息和原用户信息均通过验证的情况下,向响应应用程序节点410发送表示验证通过的验证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不对验证应用程序节点验证第一身份信息、新用户信息和原用户信息的顺序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针对新用户信息是否包含手机号码的两种情况,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相应情况下验证应用程序节点验证新用户信息的实现方式,包括:
情况一、新用户信息包含手机号码。
此种情况中,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向该手机号码对应的用户终端发送验证信息,并接收该用户终端发送的反馈信息。其中,反馈信息由用户基于验证信息输入。验证信息可以是包含验证字符的短信息,相应的,反馈信息可以是验证字符。或者,验证信息可以是包含预设问题的短信息,相应的,反馈信息可以是该预设问题的答案。预设问题可以由用户在使用应用程序的过程中设置并输入答案。
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判断反馈信息与验证信息是否匹配,如果反馈信息与验证信息相匹配,则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判定新用户信息通过验证;如果反馈信息与验证信息不匹配,则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判定新用户信息未通过验证。
在实施中,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可以生成验证信息,然后,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向手机号码对应的用户终端发送验证信息。用户终端可以输出接收到的验证信息,以便用户基于验证信息输入反馈信息。之后,用户终端可以向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发送反馈信息。
在验证信息为包含验证字符的短信息的情况下,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判断反馈信息与验证信息包含的验证字符是否相同。如果反馈信息与验证信息包含的验证字符相同,则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判定新用户信息通过验证;如果反馈信息与验证信息包含的验证字符不相同,则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判定新用户信息未通过验证。
例如,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可以根据共识算法,生成验证字符“123456”,向该手机号码对应的用户终端发送包含验证字符的短信息。用户在接收到短信息后,可以在应用程序中的预设页面填写验证字符,然后,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向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发送验证字符。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可以比较接收到的验证字符与生成的验证字符。如果两验证字符相同,则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可以确定新用户信息通过验证;如果两验证字符不相同,则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可以确定新用户信息未通过验证。
在验证信息为包含预设问题的短信息的情况下,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判断反馈信息与预先存储的预设问题的答案是否相同。如果反馈信息与该答案相同,则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判定新用户信息通过验证;如果反馈信息与该答案不同,则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判定新用户信息未通过验证。
情况二、新用户信息不包含手机号码。
此种情况中,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向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发送提示信息,然后,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将提示信息发送至用户终端。用户终端可以在应用程序的预设页面中显示提示信息,以便用户在看到提示信息后输入反馈信息。然后,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可以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反馈信息,并将反馈信息发送至验证应用程序节点。之后,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判断反馈信息与提示信息是否相匹配,如果反馈信息与提示信息相匹配,则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可以确定新用户信息通过验证;如果反馈信息与提示信息不匹配,则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可以确定新用户信息未通过验证。
例如,提示信息为提示用户重新输入新用户信息,反馈信息可以为重新输入的用户信息。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可以比较重新输入的用户信息,和用户之前输入的新用户信息。如果两个用户信息相同,则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可以确定新用户信息通过验证。如果两个用户信息不相同,则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可以确定新用户信息未通过验证。
本申请实施例中,应用程序节点220验证用户信息的具体处理过程,与验证应用程序节点验证新用户信息的处理过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可以通过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实现上述验证新用户信息步骤。
可选的,在接收到各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发送的验证结果后,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判断接收到的多个验证结果是否满足预设一致性条件,如果多个验证结果满足预设一致性条件,则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判定第一身份信息和新用户信息通过验证;如果多个验证结果不满足预设一致性条件,则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判定第一身份信息和新用户信息未通过验证。
其中,预设一致性条件可以是:多个验证结果均为验证通过;预设一致性条件也可以是:多个验证结果中验证通过的数量大于验证结果总数量的一半。
可选的,在第一身份信息和新用户信息通过验证后,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更改区块链中存储的用户的用户信息。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将区块链中存储的用户的用户信息更改为新用户信息。在另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将新用户信息和第一身份信息存储至区块链中。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只需在区块链中更改一次新用户信息,即可实现各应用程序中该用户的用户信息更新,因此,无需用户分别在每个应用程序中进行用户信息更改,从而能够解决用户信息更改不方便的问题。
针对某一用户使用同一用户信息登录各应用程序的情况,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信息处理方法,可以快速、便捷、安全、有效的更改用户信息。
下面对基于区块链的用户信息处理系统进行介绍,如图1所示,所述系统包括区块链100中的多个应用程序节点(101、102、103、104……),各应用程序节点(101、102、103、104……)可以是各应用程序的服务器。例如,应用程序节点101可以是应用程序“外卖”的服务器,应用程序节点102可以是应用程序“购物”的服务器,应用程序节点103可以是应用程序“日程”的服务器。其中,
所述多个应用程序节点中的响应应用程序节点,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用户信息更改请求,向所述多个应用程序节点中的多个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发送第一身份信息和待更改的新用户信息,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新用户信息由所述用户信息更改请求携带;
每个所述验证应用程序节点,用于对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新用户信息进行验证;
所述响应应用程序节点,还用于在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新用户信息通过验证时,基于所述新用户信息对所述区块链中存储的所述用户的用户信息进行更改。
具体的,当用户想要更改某一用户信息时,该用户可以在使用任一应用程序的过程中对用户终端执行用户信息更改操作。用户信息更改操作可以是点击预设的用户信息更改图标,用户信息更改操作也可以是发出更改用户信息的语音指令。用户信息可以是手机号码、登录应用程序所使用的账号名称、账号密码和联系地址等。
用户终端,可以在检测到用户信息更改操作后,获取用户的第一身份信息和待更改的新用户信息。然后,用户终端可以生成携带有第一身份信息和新用户信息的用户信息更改请求,之后,用户终端可以向该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程序节点发送用户信息更改请求。其中,该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程序节点即为响应应用程序节点。第一身份信息可以是用户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包含用户人脸特征的图像等。
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可以获取用户信息更改请求携带的第一身份信息和新用户信息,并在区块链包含的多个应用程序节点中,确定多个验证应用程序节点。然后,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向确定出的每个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发送第一身份信息和新用户信息。
每个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对接收到的第一身份信息和新用户信息进行验证,得到验证结果。然后,该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向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发送验证结果。验证应用程序节点验证第一身份信息和新用户信息的具体验证过程,可以参照上述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信息处理方法中,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对第一身份信息和新用户信息进行验证的处理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可以接收每个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发送的验证结果,得到多个验证结果。如果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基于接收到的验证结果,确定第一身份信息和新用户信息均通过验证,则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基于新用户信息更改区块链中存储的用户的用户信息。如果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基于接收到的验证结果,确定第一身份信息或新用户信息未通过验证,则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向用户终端发送验证失败的提示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只需在区块链中更改一次新用户信息,即可实现更改各应用程序中该用户的用户信息,因此,无需用户分别在每个应用程序中进行用户信息更改,从而能够解决用户信息更改不方便的问题。
可选的,所述验证应用程序节点,用于在所述新用户信息包括手机号码的情况下,向所述手机号码对应的用户终端发送验证信息,并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由所述用户基于所述验证信息输入;并当所述反馈信息与所述验证信息相匹配时,确定所述新用户信息通过验证;当所述反馈信息与所述验证信息不匹配时,确定所述新用户信息未通过验证。
其中,验证信息可以是包含验证字符的短信息,相应的,反馈信息可以是验证字符。或者,验证信息可以是包含预设问题的短信息,相应的,反馈信息可以是该预设问题的答案。预设问题可以由用户在使用应用程序的过程中设置并输入答案。
具体的,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在新用户信息包括手机号码的情况下,向手机号码对应的用户终端发送验证信息。
用户终端,可以在接收到验证信息后输出验证信息,以便用户基于验证信息输入反馈信息。然后,用户终端可以获取用户输入的反馈信息,向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发送该反馈信息。
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在接收到反馈信息后,判断反馈信息与验证信息是否匹配,如果反馈信息与验证信息相匹配,则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判定新用户信息通过验证;如果反馈信息与验证信息不匹配,则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判定新用户信息未通过验证。
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机号码对应的用户终端可以接收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发送的验证信息,并将用户基于验证信息输入的反馈信息发送至验证应用程序节点。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可以通过判断用户输入的反馈信息与发送的验证信息是否匹配,从而便捷、有效的验证新用户信息。
可选的,所述验证应用程序节点,用于向所述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发送验证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新用户信息生成的验证结果;
所述响应应用程序节点,用于接收每个所述验证应用程序节点生成的验证结果,得到多个验证结果;并当所述多个验证结果满足预设一致性条件时,确定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新用户信息通过验证。
具体的,每个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对第一身份信息和新用户信息进行验证,得到验证结果。然后,每个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向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发送验证结果。其中,验证结果可以包括以下四种情况:1)第一身份信息通过验证、新用户信息未通过验证;2)第一身份信息未通过验证、新用户信息通过验证;3)第一身份信息和新用户信息均通过验证;4)第一身份信息和新用户信息均未通过验证。当验证结果为情况3)时表示验证通过。
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可以接收每个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发送的验证结果,得到多个验证结果。然后,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判断多个验证结果是否满足预设一致性条件。其中,预设一致性条件可以是:多个验证结果均为验证通过;预设一致性条件也可以是:多个验证结果中验证通过的数量大于验证结果总数量的一半。
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在多个验证结果满足预设一致性条件时,确定第一身份信息和新用户信息通过验证,并在多个验证结果不满足预设一致性条件时,确定第一身份信息和新用户信息未通过验证。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多个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对第一身份信息和新用户信息进行验证,然后,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在多个验证应用程序节点的验证结果满足预设一致性条件时,才确定第一身份信息和新用户信息通过验证。由此,能够提高验证第一身份信息和新用户信息的有效性和可信性。
可选的,所述响应应用程序节点,还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用户注册请求,所述用户注册请求携带有用户的第三身份信息和用户信息,并用于向所述区块链中的身份信息验证节点发送所述第三身份信息;
所述身份信息验证节点,用于对所述第三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并向所述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发送验证结果,所述验证结果为通过验证或未通过验证;
所述响应应用程序节点,还用于当接收到的验证结果为通过验证时,将所述第三身份信息和所述用户信息存储至所述区块链中。
具体的,当用户想要注册某一应用程序时,该用户可以对用户终端执行预设注册操作,预设注册操作可以是在该应用程序的预设注册页面填写用户的第三身份信息和用户信息后,点击预设的提交图标;预设注册操作也可以是在该应用程序的预设注册页面填写用户的第三身份信息和用户信息后,输入表示提交的命令代码。
用户终端,可以响应于预设注册操作生成携带有第三身份信息和用户信息的用户注册请求,然后,用户终端可以向该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程序节点发送用户注册请求。其中,该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程序节点,即为响应应用程序节点。
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在接收到用户注册请求后,向区块链中的身份信息验证节点发送第三身份信息。
每个身份信息验证节点,可以在接收到第三身份信息后,对第三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得到第三身份信息的验证结果,验证结果为第三身份信息通过验证或第三身份信息未通过验证。然后,该身份信息验证节点可以向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发送验证结果。
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可以接收多个身份信息验证节点发送的验证结果,得到多个验证结果。然后,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判断多个验证结果是否均为第三身份信息通过验证。如果多个验证结果均为第三身份信息通过验证,则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将第三身份信息和用户信息存储至区块链中。如果多个验证结果中包含第三身份信息未通过验证,则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向用户终端发送身份信息验证失败的提示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响应于预设注册操作,用户终端可以向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发送用户注册请求,然后,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向多个身份信息验证节点发送待注册用户的第三身份信息。之后,每个身份信息验证节点可以对第三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向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发送验证结果。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在多个验证结果均为通过验证时,将第三身份信息和用户信息存储至区块链中,从而完成用户注册。
由此,通过将用户的第三身份信息和用户信息打包存储至区块链中,可以实现在注册区块链所包含的某一应用程序后,用户即可使用同一用户信息登录区块链包含的其他应用程序,方便用户快捷的注册和使用各应用程序。另一方面,便于后续基于区块链实现用户信息更改。
可选的,所述用户终端,用于生成用户公钥和用户私钥,并采用所述用户私钥对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第三身份信息进行加密,并将加密后的用户信息和所述第三身份信息发送至所述响应应用程序节点;
所述响应应用程序节点,用于将加密后的用户信息和第三身份信息存储至区块链中。
具体的,用户终端,可以响应于预设注册操作生成用户公钥和用户私钥。然后,用户终端可以采用用户私钥对用户信息和第三身份信息进行加密,之后,用户终端可以将加密后的用户信息和第三身份信息发送至响应应用程序节点。
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可以在接收到的多个验证结果均为通过验证时,将加密后的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存储至区块链中。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终端可以采用生成的用户公钥和用户私钥,对用户信息和第三身份信息进行加密,再向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发送加密后的用户信息和第三身份信息,以便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在区块链中存储加密后的响应应用程序节点。由此,能够提高用户信息和第三身份信息的存储安全性,保护用户私密信息。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信息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区块链中的任一应用程序节点,所述区块链包括多个应用程序节点,如图5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510,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用户信息更改请求,所述用户信息更改请求携带有用户的第一身份信息、待更改的新用户信息;
验证模块520,用于分别通过多个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对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新用户信息进行验证,所述验证应用程序节点为所述区块链中的应用程序节点;
更改模块530,用于当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新用户信息通过验证时,则基于所述新用户信息对所述区块链中存储的所述用户的用户信息进行更改。
可选的,所述验证模块包括:
发送子模块,用于向所述区块链中的每个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发送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新用户信息;
获取子模块,用于通过每个所述验证应用程序节点,获取所述区块链中存储的所述用户的第二身份信息;
第一验证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二身份信息相同时,通过该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对所述新用户信息进行验证。
可选的,所述第一验证子模块用于在所述新用户信息包括手机号码的情况下,通过该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向所述手机号码对应的用户终端发送验证信息,并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由所述用户基于所述验证信息输入;如果所述反馈信息与所述验证信息相匹配,则确定所述新用户信息通过验证;如果所述反馈信息与所述验证信息不匹配,则确定所述新用户信息未通过验证。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用户信息更改请求还携带有所述用户的原用户信息的情况下,分别通过多个验证应用程序节点,获取所述区块链中存储的所述用户的用户信息;
所述验证模块,还用于当所述原用户信息与所述用户信息相同时,确定所述原用户信息通过验证;
所述更改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身份信息、所述新用户信息和所述原用户信息均通过验证时,基于所述新用户信息对所述用户信息进行更改。
可选的,验证模块包括:
第二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每个所述验证应用程序节点验证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新用户信息生成的验证结果,得到多个验证结果;
确定子模块,用于当所述多个验证结果满足预设一致性条件时,确定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新用户信息通过验证。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用户注册请求,所述用户注册请求携带有用户的第三身份信息和用户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区块链中的身份信息验证节点发送所述第三身份信息,以使所述身份信息验证节点对所述第三身份信息进行验证;
存储模块,用于当所述身份信息验证节点验证通过所述第三身份信息时,将所述第三身份信息和所述用户信息存储至所述区块链中。
本申请实施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信息处理装置,可以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用户信息更改请求,用户信息更改请求携带有用户的第一身份信息、待更改的新用户信息;分别通过多个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对第一身份信息和新用户信息进行验证,验证应用程序节点为区块链中的应用程序节点;如果第一身份信息和新用户信息通过验证,则基于新用户信息对区块链中用户的用户信息进行更改。
由于只需在区块链中更改一次新用户信息,即可实现各应用程序中该用户的用户信息更新,因此,无需用户分别在每个应用程序中进行用户信息更改,从而能够解决用户信息更改不方便的问题。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6所示,包括处理器601、通信接口602、存储器603和通信总线604,其中,处理器601,通信接口602,存储器603通过通信总线6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603,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601,用于执行存储器603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上述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信息处理方法步骤。
上述电子设备提到的通信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通信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通信接口用于上述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
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存储器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存储装置。
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在本申请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基于区块链的用户信息处理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基于区块链的用户信息处理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区块链中的任一应用程序节点,所述区块链包括多个应用程序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用户信息更改请求,所述用户信息更改请求携带有用户的第一身份信息、待更改的新用户信息;
分别通过多个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对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新用户信息进行验证,所述验证应用程序节点为所述区块链中的应用程序节点;
如果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新用户信息通过验证,则基于所述新用户信息对所述区块链中存储的所述用户的用户信息进行更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通过多个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对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新用户信息进行验证,包括:
向所述区块链中的每个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发送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新用户信息;
通过每个所述验证应用程序节点,获取所述区块链中存储的所述用户的第二身份信息;
如果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二身份信息相同,则通过该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对所述新用户信息进行验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用户信息包括手机号码,所述通过该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对所述新用户信息进行验证,包括:
通过该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向所述手机号码对应的用户终端发送验证信息,并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由所述用户基于所述验证信息输入;
如果所述反馈信息与所述验证信息相匹配,则确定所述新用户信息通过验证;
如果所述反馈信息与所述验证信息不匹配,则确定所述新用户信息未通过验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信息更改请求还携带有所述用户的原用户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
分别通过多个验证应用程序节点,获取所述区块链中存储的所述用户的用户信息;
如果所述原用户信息与所述用户信息相同,则确定所述原用户信息通过验证;
所述如果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新用户信息通过验证,则基于所述新用户信息对所述区块链中存储的所述用户的用户信息进行更改,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身份信息、所述新用户信息和所述原用户信息均通过验证,则基于所述新用户信息对所述用户信息进行更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新用户信息通过验证的确定方式,包括:
获取每个所述验证应用程序节点验证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新用户信息生成的验证结果,得到多个验证结果;
如果所述多个验证结果满足预设一致性条件,则确定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新用户信息通过验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用户注册请求,所述用户注册请求携带有用户的第三身份信息和用户信息;
向所述区块链中的身份信息验证节点发送所述第三身份信息,以使所述身份信息验证节点对所述第三身份信息进行验证;
如果所述身份信息验证节点验证通过所述第三身份信息,则将所述第三身份信息和所述用户信息存储至所述区块链中。
7.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区块链中的多个应用程序节点,其中,
所述多个应用程序节点中的响应应用程序节点,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用户信息更改请求,向所述多个应用程序节点中的多个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发送第一身份信息和待更改的新用户信息,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新用户信息由所述用户信息更改请求携带;
每个所述验证应用程序节点,用于对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新用户信息进行验证;
所述响应应用程序节点,还用于在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新用户信息通过验证时,基于所述新用户信息对所述区块链中存储的所述用户的用户信息进行更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应用程序节点,用于在所述新用户信息包括手机号码的情况下,向所述手机号码对应的用户终端发送验证信息,并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由所述用户基于所述验证信息输入;并当所述反馈信息与所述验证信息相匹配时,确定所述新用户信息通过验证;当所述反馈信息与所述验证信息不匹配时,确定所述新用户信息未通过验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应用程序节点,用于向所述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发送验证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新用户信息生成的验证结果;
所述响应应用程序节点,用于接收每个所述验证应用程序节点生成的验证结果,得到多个验证结果;并当所述多个验证结果满足预设一致性条件时,确定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新用户信息通过验证。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应用程序节点,还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用户注册请求,所述用户注册请求携带有用户的第三身份信息和用户信息,并用于向所述区块链中的身份信息验证节点发送所述第三身份信息;
所述身份信息验证节点,用于对所述第三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并向所述响应应用程序节点发送验证结果,所述验证结果为通过验证或未通过验证;
所述响应应用程序节点,还用于当接收到的验证结果为通过验证时,将所述第三身份信息和所述用户信息存储至所述区块链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用于生成用户公钥和用户私钥,并采用所述用户私钥对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第三身份信息进行加密,并将加密后的用户信息和所述第三身份信息发送至所述响应应用程序节点;
所述响应应用程序节点,用于将加密后的用户信息和第三身份信息存储至区块链中。
12.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区块链中的任一应用程序节点,所述区块链包括多个应用程序节点,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用户信息更改请求,所述用户信息更改请求携带有用户的第一身份信息、待更改的新用户信息;
验证模块,用于分别通过多个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对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新用户信息进行验证,所述验证应用程序节点为所述区块链中的应用程序节点;
更改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新用户信息通过验证时,基于所述新用户信息对所述区块链中存储的所述用户的用户信息进行更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模块包括:
发送子模块,用于向所述区块链中的每个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发送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新用户信息;
获取子模块,用于通过每个所述验证应用程序节点,获取所述区块链中存储的所述用户的第二身份信息;
第一验证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二身份信息相同时,通过该验证应用程序节点对所述新用户信息进行验证。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CN202010619447.2A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17830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9447.2A CN111783049A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US18/003,856 US20230269103A1 (en) 2020-06-30 2021-06-21 Blockchain-based use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system
EP21833282.3A EP4174689A1 (en) 2020-06-30 2021-06-21 Blockchain-based use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system
JP2022581689A JP2023533250A (ja) 2020-06-30 2021-06-21 ブロックチェーンに基づくユーザー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PCT/CN2021/101192 WO2022001717A1 (zh) 2020-06-30 2021-06-21 基于区块链的用户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9447.2A CN111783049A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83049A true CN111783049A (zh) 2020-10-16

Family

ID=72760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19447.2A Pending CN111783049A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69103A1 (zh)
EP (1) EP4174689A1 (zh)
JP (1) JP2023533250A (zh)
CN (1) CN111783049A (zh)
WO (1) WO202200171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01717A1 (zh) * 2020-06-30 2022-01-06 京东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用户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5086355A (zh) * 2022-06-09 2022-09-20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用户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6015966A (zh) * 2023-01-06 2023-04-25 北京宗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33848B (zh) * 2024-01-25 2024-04-12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信息联合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38552A (zh) * 2014-06-20 2014-09-10 北京金山安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更新方法及装置
CN109088866A (zh) * 2018-08-02 2018-12-25 北京百悟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联盟链的多云平台统一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
CN109241192A (zh) * 2018-09-18 2019-01-18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区块链的数据修改及区块验证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09344631A (zh) * 2018-09-18 2019-02-15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区块链的数据修改及区块验证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1209061A (zh) * 2019-12-27 2020-05-29 广东德诚科教有限公司 用户信息的填写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59976A (zh) * 2018-09-06 2019-02-19 深圳大学 基于区块链的账号密码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900562B (zh) * 2018-10-11 2021-07-20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登录状态的共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1783049A (zh) * 2020-06-30 2020-10-16 北京海益同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38552A (zh) * 2014-06-20 2014-09-10 北京金山安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更新方法及装置
CN109088866A (zh) * 2018-08-02 2018-12-25 北京百悟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联盟链的多云平台统一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
CN109241192A (zh) * 2018-09-18 2019-01-18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区块链的数据修改及区块验证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09344631A (zh) * 2018-09-18 2019-02-15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区块链的数据修改及区块验证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1209061A (zh) * 2019-12-27 2020-05-29 广东德诚科教有限公司 用户信息的填写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01717A1 (zh) * 2020-06-30 2022-01-06 京东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用户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5086355A (zh) * 2022-06-09 2022-09-20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用户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6015966A (zh) * 2023-01-06 2023-04-25 北京宗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6015966B (zh) * 2023-01-06 2023-11-10 江苏加数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信息处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74689A1 (en) 2023-05-03
US20230269103A1 (en) 2023-08-24
WO2022001717A1 (zh) 2022-01-06
JP2023533250A (ja) 2023-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2836B (zh) Network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cure electronic transaction
KR101883156B1 (ko) 인증 시스템 및 방법과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사용자 단말, 인증 서버 및 서비스 서버
EP3138265B1 (en) Enhanced security for registration of authentication devices
CN101427510B (zh) 用于网络功能描述的数字通行
EP1946514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ducting secure transactions
CN111783049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TW201741922A (zh) 一種基於生物特徵的安全認證方法及裝置
US8681642B2 (en) Equipment-information transmitting apparatus, service control apparatus, equipment-information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computer products
US9391982B1 (en) Network authentication of multiple profile accesses from a single remote device
US9124571B1 (en) Network authentication method for secure user identity verification
TW201121280A (en) Network security verif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verification method.
TW201903637A (zh) 判定認證能力之查詢系統、方法及非暫態機器可讀媒體
JPWO2019239591A1 (ja) 認証システム、認証方法、アプリケーション提供装置、認証装置、及び認証用プログラム
US20160036805A1 (en) Network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mplementing the same
JP2020077353A (ja) 認証及び承認方法並びに認証サーバー
CN111628871B (zh) 一种区块链交易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16164984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action security
CN114444134A (zh) 一种数据使用授权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1125665A (zh) 认证方法及设备
CN113761498A (zh) 一种第三方登录信息托管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830264B (zh) 业务数据验证方法、服务器、客户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JP6325654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サービス提供装置、ネットワークサービス提供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2583600B (zh) 用户鉴权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2016926A (zh) 安全交易环境的用户身份验证方法
CN113645239B (zh) 一种应用登录方法、装置、用户终端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601, 6 / F, building 2, No. 18, Kechuang 11th Street,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100176

Applicant after: Jingdong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after: Jingdong Technology Hold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601, 6 / F, building 2, No. 18, Kechuang 11th Street,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100176

Applicant before: Jingdong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before: Jingdong Digital Technology Holding Co.,Ltd.

Address after: 601, 6 / F, building 2, No. 18, Kechuang 11th Street,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100176

Applicant after: Jingdong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after: Jingdong Digital Technology Hold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601, 6 / F, building 2, No. 18, Kechuang 11th Street,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100176

Applicant before: Jingdong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before: JINGDONG DIGIT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Ltd.

Address after: 601, 6 / F, building 2, No. 18, Kechuang 11th Street,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100176

Applicant after: Jingdong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after: JINGDONG DIGIT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Ltd.

Address before: 601, 6 / F, building 2, No. 18, Kechuang 11th Street,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100176

Applicant before: Jingdong Shuke Haiy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before: JINGDONG DIGIT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Ltd.

Address after: 601, 6 / F, building 2, No. 18, Kechuang 11th Street,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100176

Applicant after: Jingdong Shuke Haiy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after: JINGDONG DIGIT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Ltd.

Address before: 601, 6 / F, building 2, No. 18, Kechuang 11th Street,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eijing 100176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HAIYI TONGZH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before: JINGDONG DIGIT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