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68536A - 一种行李托运系统、行李托运管理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行李托运系统、行李托运管理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68536A
CN111768536A CN201910263372.6A CN201910263372A CN111768536A CN 111768536 A CN111768536 A CN 111768536A CN 201910263372 A CN201910263372 A CN 201910263372A CN 111768536 A CN111768536 A CN 1117685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passenger
graphic code
luggage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6337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6337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68536A/zh
Publication of CN1117685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685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3Shipp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Marketing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行李托运系统、行李托运管理方法和装置,涉及交通物流领域。所述行李托运系统包括:信息录入装置、图形码生成装置、验证控制装置和闸机。所述信息录入装置与所述图形码生成装置连接,所述验证控制装置与所述闸机连接。通过在乘客托运行李时,基于图形码保存乘客的证件信息中的第一人脸信息,在乘客提取行李时,对行李上粘贴的图形码标签进行抓拍并对乘客进行抓拍然后人脸识别,得到第二人脸信息,只有行李上粘贴的图形码标签中的第一人脸信息与抓拍该乘客得到的第二人脸信息匹配时,才控制闸机对乘客进行放行。避免了乘客错拿行李的情况,且能够自动完成,提高了行李提取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行李托运系统、行李托运管理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交通物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行李托运系统、行李托运管理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和交通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乘坐飞机作为出行方式,无论是出门旅游还是商务出差,都可能携带大件的行李,由于飞机对于携带的行李具有一定的尺寸和重量限制,对于携带大件行李的乘客,不可避免的要进行行李的托运,在到达目的地后再去提取行李。在提取行李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错拿、遗漏的情况,给出行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目前,机场对于上述情况的解决方案是,安排大量的人员在行李提取的出口进行行李核验工作。但是上述方法中仍会出现行李错拿的情况,并且人工操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行李托运系统、行李托运管理方法和装置,可以有效的解决行李托运过程中,乘客错拿行李的问题。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行李托运系统,包括:
信息录入装置、图形码生成装置、验证控制装置和闸机;
所述信息录入装置与所述图形码生成装置连接,所述验证控制装置与所述闸机连接;
所述信息录入装置与所述图形码生成装置连接,所述验证控制装置与所述闸机连接;
所述信息录入装置,用于在乘客对行李进行托运时,采集所述乘客的证件信息中的第一人脸信息,将所述第一人脸信息发送给所述图形码生成装置;
所述图形码生成装置,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人脸信息,生成包括所述第一人脸信息的第一图形码标签,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用于粘贴在所述行李上;
所述验证控制装置,用于在所述乘客提取所述行李时,从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中获取所述第一人脸信息,以及抓拍所述乘客的人脸,得到第二人脸信息;当所述第一人脸信息与所述第二人脸信息匹配时,控制所述闸机对所述乘客放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验证控制装置包括:读码器、第一摄像头和控制器;
所述读码器和所述第一摄像头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闸机连接;
所述读码器,用于在所述乘客提取所述行李时,抓拍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得到所述第一人脸信息,将所述第一人脸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所述第一摄像头,用于在所述乘客提取所述行李时,抓拍所述乘客的人脸,得到第二人脸信息,将所述第二人脸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人脸信息和所述第二人脸信息;当所述第一人脸信息和所述第二人脸信息匹配时,控制所述闸机对所述乘客放行。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图形码生成装置,还用于将所述第一人脸信息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第一人脸信息进行编码,得到图形码;将所述图形码得打印到第一图形码标签上。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读码器,还用于在所述乘客提取所述行李时,抓拍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从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中获取加密后的第一人脸信息,对所述加密后的第一人脸信息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第一人脸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息录入装置,还用于在乘客对行李进行托运时,采集所述行李的第一特征信息,将所述第一特征信息发送给所述图形码生成装置;
所述图形码生成装置,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生成包括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的第二图形码标签,所述第二图形码标签用于粘贴在所述行李上;
所述验证控制装置,还用于在所述乘客提取所述行李时,从所述第二图形码标签中获取所述第一特征信息,以及抓拍所述行李,获取所述行李的第二特征信息;当所述第一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二特征信息匹配时,控制所述闸机对所述乘客放行。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读码器,还用于在所述乘客提取所述行李时,对抓拍范围内的行李进行抓拍;当所述读码器抓拍到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时,对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进行解码,得到加密后的第一人脸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摄像头,还用于在所述乘客提取所述行李时,对所述乘客的人脸进行抓拍得到的人脸图像进行识别,得到所述乘客的第二人脸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行李托运系统还包括: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验证控制装置连接;
所述显示装置,用于接收所述验证控制装置的验证不通过信息,显示所述验证不通过信息,所述验证不通过信息为所述验证控制装置在所述第一人脸信息和所述第二人脸信息不匹配时发送的;
所述显示装置,还用于接收所述验证控制装置的验证通过信息,显示所述验证通过信息,所述验证通过信息为所述验证控制装置在所述第一人脸信息和所述第二人脸信息匹配时发送的。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息录入装置,还用于在乘客对行李进行托运时,采集所述乘客的证件信息中的身份信息,将所述身份信息发送给所述图形码生成装置;
所述图形码生成装置,还用于接收所述身份信息,生成包括所述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一人脸信息的第一图形码标签,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用于粘贴在所述行李上,且用于当所述行李被遗漏时,工作人员根据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中的身份信息查询所述行李的所有者。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行李托运管理方法,包括:
在乘客对行李进行托运时,采集所述乘客的证件信息中的第一人脸信息;
输出所述第一人脸信息,所述第一人脸信息用于生成包括所述第一人脸信息的第一图形码标签,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用于粘贴在所述行李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乘客对行李进行托运时,采集所述行李的第一特征信息;
输出所述第一特征信息,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用于生成包括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的第二图形码标签,所述第二图形码标签用于粘贴在所述行李上。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乘客对行李进行托运时,采集所述乘客的证件信息中的身份信息;
输出所述身份信息,所述身份信息用于生成包括所述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一人脸信息的第一图形码标签,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中的身份信息用于当所述行李被遗漏时,工作人员根据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中的身份信息查询所述行李的所有者。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行李托运管理方法,包括:
在乘客提取行李时,从所述行李的第一图形码标签中获取所述乘客的第一人脸信息,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中包括所述乘客的第一人脸信息,且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被粘贴在所述行李上;
抓拍所述乘客的人脸,得到第二人脸信息;
当所述第一人脸信息与所述第二人脸信息匹配时,对所述乘客放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抓拍所述乘客的人脸,得到第二人脸信息,包括:
对所述乘客的人脸进行抓拍,得到人脸图像,对所述人脸图像进行识别得到所述乘客的第二人脸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从所述行李的第一图形码标签中获取所述乘客的第一人脸信息,包括:
抓拍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从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中获取加密后的第一人脸信息,对所述加密后的第一人脸信息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第一人脸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对所述乘客放行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乘客提取所述行李时,从所述行李的第二图形码标签中获取所述行李的第一特征信息,以及抓拍所述行李,得到所述行李的第二特征信息,所述第二图形码标签中包括所述第一特征信息,且所述第二图形码被粘贴在所述行李上;
当所述第一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二特征信息匹配时,执行所述对所述乘客放行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行李托运管理方法,包括:
接收乘客的第一人脸信息,所述第一人脸信息为在所述乘客对行李进行托运时采集的;
生成包括所述第一人脸信息的第一图形码标签,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用于粘贴在所述行李上,且用于在所述乘客提取所述行李时,根据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中的第一人脸信息和抓拍到的所述乘客的第二人脸信息进行匹配;当所述第一人脸信息与所述第二人脸信息匹配时,才控制所述闸机对所述乘客放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乘客的身份信息,所述身份信息为在所述乘客对行李进行托运时采集的;
所述生成包括所述第一人脸信息的第一图形码标签,包括:
生成包括所述第一人脸信息和所述身份信息的第一图形码标签,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中的身份信息用于当所述行李被遗漏时,工作人员根据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中的身份信息查询所述行李的所有者。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成包括所述第一人脸信息的第一图形码标签,包括:
将所述第一人脸信息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第一人脸信息;
将所述加密后的第一人脸信息进行编码,得到图形码;
打印所述图形码得到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行李的第一特征信息;
生成包括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的第二图形码标签,所述第二图形码标签用于粘贴在所述行李上,且用于在所述乘客提取所述行李时,根据所述第二图形码标签中的第一特征信息和抓拍到的所述行李的第二特征信息进行匹配;当所述第一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二特征信息匹配时,才控制所述闸机对所述乘客放行。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行李托运管理装置,包括:
第一采集模块,被配置为在乘客对行李进行托运时,采集所述乘客的证件信息中的第一人脸信息;
第一输出模块,被配置为输出所述第一人脸信息,所述第一人脸信息用于生成包括所述第一人脸信息的第一图形码标签,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用于粘贴在所述行李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采集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乘客对行李进行托运时,采集所述行李的第一特征信息;
第二输出模块,被配置为输出所述第一特征信息,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用于生成包括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的第二图形码标签,所述第二图形码标签用于粘贴在所述行李上。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采集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乘客对行李进行托运时,采集所述乘客的证件信息中的身份信息;
第三输出模块,被配置为输出所述身份信息,所述身份信息用于生成包括所述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一人脸信息的第一图形码标签,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中的身份信息用于当所述行李被遗漏时,工作人员根据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中的身份信息查询所述行李的所有者。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行李托运管理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被配置为在乘客提取行李时,从所述行李的第一图形码标签中获取所述乘客的第一人脸信息,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中包括所述乘客的第一人脸信息,且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被粘贴在所述行李上;
抓拍模块,被配置为抓拍所述乘客的人脸,得到第二人脸信息;
第一放行模块,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人脸信息与所述第二人脸信息匹配时,对所述乘客放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抓拍模块,还被配置为对所述乘客的人脸进行抓拍,得到人脸图像,对所述人脸图像进行识别得到所述乘客的第二人脸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还被配置为抓拍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从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中获取加密后的第一人脸信息,对所述加密后的第一人脸信息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第一人脸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乘客提取所述行李时,从所述行李的第二图形码标签中获取所述行李的第一特征信息,以及抓拍所述行李,得到所述行李的第二特征信息,所述第二图形码标签中包括所述第一特征信息,且所述第二图形码被粘贴在所述行李上;
第二放行模块,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二特征信息匹配时,对所述乘客放行。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行李托运管理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乘客的第一人脸信息,所述第一人脸信息为在所述乘客对行李进行托运时采集的;
第一生成模块,被配置为生成包括所述第一人脸信息的第一图形码标签,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用于粘贴在所述行李上,且用于在所述乘客提取所述行李时,根据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中的第一人脸信息和抓拍到的所述乘客的第二人脸信息进行匹配;当所述第一人脸信息与所述第二人脸信息匹配时,才控制所述闸机对所述乘客放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所述乘客的身份信息,所述身份信息为在所述乘客对行李进行托运时采集的;
所述第一生成模块,还被配置为生成包括所述第一人脸信息和所述身份信息的第一图形码标签,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中的身份信息用于当所述行李被遗漏时,工作人员根据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中的身份信息查询所述行李的所有者。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生成模块,还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人脸信息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第一人脸信息;将所述加密后的第一人脸信息进行编码,得到图形码;打印所述图形码得到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所述行李的第一特征信息;
第二生成模块,被配置为生成包括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的第二图形码标签,所述第二图形码标签用于粘贴在所述行李上,且用于在所述乘客提取所述行李时,根据所述第二图形码标签中的第一特征信息和抓拍到的所述行李的第二特征信息进行匹配;当所述第一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二特征信息匹配时,才控制所述闸机对所述乘客放行。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提供一种行李托运系统及控制方法,行李托运系统包括:信息录入装置、图形码生成装置、验证控制装置和闸机。在乘客托运行李时,基于图形码保存乘客的证件信息中的第一人脸信息,在乘客提取行李时,对行李上粘贴的图形码标签进行抓拍并对乘客进行抓拍然后人脸识别,得到第二人脸信息,只有行李上粘贴的图形码标签中的第一人脸信息与抓拍该乘客得到的第二人脸信息匹配时,才控制闸机对乘客进行放行。避免了乘客错拿行李的情况,且能够自动完成,提高了行李提取的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行李托运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信息录入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信息录入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行李托运系统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行李托运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行李托运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行李托运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行李托运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行李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乘客通过闸机时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乘客通过闸机时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行李托运管理方法的信令交互图;
图13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行李托运系统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行李托运系统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行李托运系统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控制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执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行李托运系统的示意图。该行李托运系统可以应用在机场、火车站以及汽车站等场景中。该行李托运系统包括信息录入装置101,图形码生成装置102,验证控制装置103和闸机104。该信息录入装置101与图形码生成装置102连接,验证控制装置103与闸机104连接。
信息录入装置101和图形码生成装置102主要用于行李托运环节;验证控制装置103和闸机104主要用于行李提取环节。其中,信息录入装置101和图形码生成装置102设置在办理行李托运的场所;例如,信息录入装置101和图形码生成装置102设置托运办理柜台旁边。验证控制装置103和闸机104设置在行李提取出口处。
该信息录入装置101,用于在乘客对行李进行托运时,采集乘客的证件信息中的第一人脸信息,将证件信息中的第一人脸信息发送给图形码生成装置102。图形码生成装置102,用于接收第一人脸信息,生成包括第一人脸信息的第一图形码标签,第一图形码标签用于粘贴在行李上。验证控制装置103,用于在乘客提取行李时,从第一图形码标签中获取第一人脸信息,以及抓拍乘客的人脸,得到第二人脸信息;当第一人脸信息与第二人脸信息匹配时,控制闸机104对乘客放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信息录入装置101,还用于在乘客对行李进行托运时,采集乘客的证件信息中的身份信息,将身份信息发送给图形码生成装置102。图形码生成装置102,还用于接收身份信息,生成包括身份信息和第一人脸信息的第一图形码标签,第一图形码标签用于粘贴在行李上,且用于当行李被遗漏时,工作人员根据第一图形码标签中的身份信息查询行李的所有者。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信息录入装置101,还用于在乘客对行李进行托运时,采集行李的第一特征信息,将第一特征信息发送给图形码生成装置102;图形码生成装置101,还用于接收第一特征信息,生成包括第一特征信息的第二图形码标签,第二图形码标签用于粘贴在行李上;验证控制装置103,还用于在乘客提取行李时,从第二图形码标签中获取第一特征信息,以及抓拍行李,获取行李的第二特征信息;当第一特征信息与第二特征信息匹配时,控制闸机104对乘客放行。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图形码生成装置102,还用于将第一人脸信息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第一人脸信息进行编码,得到图形码;将图形码得打印到第一图形码标签上。
其中,信息录入装置101可以包括摄像设备和/或证件读卡器,摄像设备可以为第二摄像头或者相机。该摄像设备用于采集证件的证件图像,从该证件图像中获取该乘客的证件信息中的第一人脸信息。读卡器用于采集证件内存储的证件信息中的第一人脸信息。其中,证件可以为身份证、驾驶证、军官证以及护照等。证件信息还可以包括姓名、性别、证件号码等身份信息。该身份信息用于当行李被遗漏时,工作人员根据身份信息查询行李的所有者。因此,该摄像设备还用于从该证件图像中获取该乘客的证件信息中的身份信息。读卡器还用于采集证件内存储的证件信息中的身份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当证件为身份证等具有存储信息功能的证件时,信息录入装置101可以为证件读卡器,该证件读卡器读取证件内存储的信息来采集乘客的证件信息,从而获得第一人脸信息和身份信息。当证件为驾驶证、军官证以及护照等不具有存储信息功能的证件时,信息录入装置101可以为摄像设备,该摄像设备拍摄证件的照片来采集乘客的证件信息,从而获得第一人脸信息和身份信息。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该信息录入装置101包括摄像设备和证件读卡器,从而该信息录入装置101不仅可以从具有存储信息功能的证件中读取证件信息中的第一人脸信息和身份信息,还能够从不具有存储信息功能的证件中采集证件信息中的第一人脸信息和身份信息,提高了该信息录入装置101能够识别多种类型证件,从而提高了应用范围。
例如,如图2所示,该信息录入装置101包括第一摄像头和证件读卡器,乘客在进行行李托运时,将身份证放置在该信息录入装置101的证件读卡器上,该证件读卡器读取身份证存储的证件信息中的第一人脸信息,该第一摄像头采集该身份证的图像,获取该乘客的证件信息中的第一人脸信息。图3示例性的示出了另一种信息录入装置的示意图。
图形码生成装置102可以是具有图形码打印功能的终端,例如,图形码生成装置102可以为连接图形码打印机的台式机或者连接图形码打印机的便携式计算机等。该图形码生成装置102接收信息录入装置101发送的第一人脸信息和身份信息,将该第一人脸信息和身份信息存储于图形码中,该图形码可以为一维条码、二维码,或者其他可以存储上述第一人脸信息的图形码,本公开实施例中选用二维码进行说明。图形码生成装置102可以对上述第一人脸信息和身份信息进行加密后存储于图形码中,也可以直接将第一人脸信息和身份信息存储于图形码中,该图形码生成装置102将生成的图形码进行打印,得到包括上述第一人脸信息和身份信息的第一图形码标签。图形码生成装置102还可以对第二图形码标签中的第一特征信息进行加密,在此不再赘述。
该第一图形码标签和第二图形码标签具有可供粘贴的涂层,使得该第一图形码标签和第二图形码标签可以被粘贴在行李上,该第一图形码标签和第二图形码标签可以选用不易污损、不易涂改、粘贴牢固、易回收以及环保的材质,保证该第一图形码标签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验证控制装置103包括读码器、第一摄像头和控制器。其中,读码器和第一摄像头分别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与闸机连接。读码器和第一摄像头可以设置在行李提取出口,且从行李提取处到闸机之间的任一位置。并且,读码器和第一摄像头可以设置在同一位置,也可以设置在不同位置。例如,读码器和第一摄像头可以设置在同一位置,且设置在行李提取处到闸机之间,且距离闸机2米的位置处。
该读码器,用于在乘客提取行李时,抓拍第一图形码标签,得到第一人脸信息,将第一人脸信息发送给控制器;第一摄像头,用于在乘客提取行李时,抓拍乘客的人脸,得到第二人脸信息,将第二人脸信息发送给控制器;该控制器,用于接收第一人脸信息和第二人脸信息;当第一人脸信息和第二人脸信息匹配时,控制闸机104对乘客放行。当第一人脸信息和第二人脸信息不匹配时,不向闸机104发送控制指令,对乘客不放行,或者向闸机104发送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指示闸机104不开启,对乘客不放行。
读码器可以为固定式读码器,也可以为手持读码器,或者其他可以读取图形码的设备,该读码器对抓拍范围内的行李进行抓拍,当抓拍到第一图形码标签时,对第一图形码进行解码,得到加密后的第一人脸信息。读码器,还用于在乘客提取行李时,抓拍第一图形码标签,从第一图形码标签中获取加密后的第一人脸信息,对加密后的第一人脸信息进行解密,得到第一人脸信息。第一摄像头还可以替换为枪机、球机或者其他可以进行人脸识别的设备,第一摄像头,还用于在乘客提取行李时,对乘客的人脸进行抓拍得到的人脸图像进行识别,得到乘客的第二人脸信息。该第一摄像头在乘客提取行李准备通过闸机时,对乘客的人脸进行抓拍,得到乘客的第二人脸信息,即在乘客行进过程中自动完成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乘客注视第一摄像头超过预设时间后得到乘客的第二人脸信息,例如乘客需要注视第一摄像头超过三秒以完成人脸识别过程。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进入闸机之前设置单行通道,该第一摄像头设置在该单行通道内,且靠近闸机的一端。从而允许乘客依次通过该单行通道,第一摄像头对依次通过的每个乘客进行人脸识别,得到第二人脸信息,依次对乘客进行人脸识别,提高了人脸识别准确性。并且,控制器根据第一人脸信息和第二信息来判断是否指示闸机104对乘客放行,从而避免由于插队或者拥挤导致的闸机104对乘客的误放行,提高了安全性。
上述行李托运系统还包括:显示装置,显示装置与述验证控制装置103连接。显示装置,接收验证控制装置103的验证不通过信息,显示验证不通过信息,验证不通过信息为验证控制装置103在第一人脸信息和第二人脸信息不匹配时发送的;显示装置,还用于接收验证控制装置103的验证通过信息,显示验证通过信息,验证通过信息为验证控制装置103在第一人脸信息和第二人脸信息匹配时发送的。该显示装置可以为高清显示器,也可为LED屏幕等。
示例性的,图4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行李托运系统的框图,与图1相对应,该行李托运系统包括信息录入装置,图形码生成装置,验证控制装置和闸机,其中验证控制装置又包括读码器、第一摄像头以及控制器。
在本公开实施实例中,通过在乘客托运行李时,基于图形码保存乘客的证件信息中的第一人脸信息,在乘客提取行李时,对行李上粘贴的图形码标签进行抓拍并对乘客进行抓拍然后人脸识别,得到第二人脸信息,只有行李上粘贴的图形码标签中的第一人脸信息与抓拍该乘客得到的第二人脸信息匹配时,才控制闸机对乘客进行放行。避免了乘客错拿行李的情况,且能够自动完成,提高了行李提取的效率。
图5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行李托运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信息录入装置中。
在步骤501中,在乘客对行李进行托运时,采集乘客的证件信息中的第一人脸信息。
在步骤502中,输出第一人脸信息。
第一人脸信息用于生成包括第一人脸信息的第一图形码标签,第一图形码标签用于粘贴在行李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
在乘客对行李进行托运时,采集行李的第一特征信息;
输出第一特征信息,第一特征信息用于生成包括第一特征信息的第二图形码标签,第二图形码标签用于粘贴在行李上。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
在乘客对行李进行托运时,采集乘客的证件信息中的身份信息;
输出身份信息,身份信息用于生成包括身份信息和第一人脸信息的第一图形码标签,第一图形码标签中的身份信息用于当行李被遗漏时,工作人员根据第一图形码标签中的身份信息查询行李的所有者。
在本公开实施实例中,通过在乘客托运行李时,基于图形码保存乘客的证件信息中的第一人脸信息、身份信息以及行李的第一特征信息,在乘客提取行李时,对行李上粘贴的图形码标签进行抓拍并对乘客进行抓拍然后人脸识别,得到第二人脸信息,对行李进行抓拍得到行李的第二特征信息。只有行李上粘贴的图形码标签中的第一人脸信息与抓拍该乘客得到的第二人脸信息匹配且第一特征信息和第二特征信息匹配时,才控制闸机对乘客进行放行。避免了乘客错拿行李的情况,且能够自动完成,提高了行李提取的效率。
图6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行李托运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验证控制装置中。
在步骤601中,在乘客提取行李时,从行李的第一图形码标签中获取乘客的第一人脸信息。
第一图形码标签中包括乘客的第一人脸信息,且第一图形码标签被粘贴在行李上。
在步骤602中,抓拍乘客的人脸,得到第二人脸信息。
在步骤603中,当第一人脸信息与第二人脸信息匹配时,对乘客放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抓拍乘客的人脸,得到第二人脸信息,包括:
对乘客的人脸进行抓拍,得到人脸图像,对人脸图像进行识别得到乘客的第二人脸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从行李的第一图形码标签中获取乘客的第一人脸信息,包括:
抓拍第一图形码标签,从第一图形码标签中获取加密后的第一人脸信息,对加密后的第一人脸信息进行解密,得到第一人脸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乘客放行之前,方法还包括:
在乘客提取行李时,从行李的第二图形码标签中获取行李的第一特征信息,以及抓拍行李,得到行李的第二特征信息,第二图形码标签中包括第一特征信息,且第二图形码被粘贴在行李上;
当第一特征信息和第二特征信息匹配时,执行对乘客放行的步骤。
在本公开实施实例中,通过在乘客托运行李时,基于图形码保存乘客的证件信息中的第一人脸信息、身份信息以及行李的第一特征信息,在乘客提取行李时,对行李上粘贴的图形码标签进行抓拍并对乘客进行抓拍然后人脸识别,得到第二人脸信息,对行李进行抓拍得到行李的第二特征信息。只有行李上粘贴的图形码标签中的第一人脸信息与抓拍该乘客得到的第二人脸信息匹配且第一特征信息和第二特征信息匹配时,才控制闸机对乘客进行放行。避免了乘客错拿行李的情况,且能够自动完成,提高了行李提取的效率。
图7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行李托运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图形码生成装置中。
在步骤701中,接收乘客的第一人脸信息。
第一人脸信息为在乘客对行李进行托运时采集的。
在步骤702中,生成包括第一人脸信息的第一图形码标签。
第一图形码标签用于粘贴在行李上,且用于在乘客提取行李时,根据第一图形码标签中的第一人脸信息和抓拍到的乘客的第二人脸信息进行匹配;当第一人脸信息与第二人脸信息匹配时,才控制闸机对乘客放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生成包括第一人脸信息的第一图形码标签,包括:
将第一人脸信息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第一人脸信息;
将加密后的第一人脸信息进行编码,得到图形码;
打印图形码得到第一图形码标签。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
接收行李的第一特征信息;
生成包括第一特征信息的第二图形码标签,第二图形码标签用于粘贴在行李上,且用于在乘客提取行李时,根据第二图形码标签中的第一特征信息和抓拍到的行李的第二特征信息进行匹配;当第一特征信息与第二特征信息匹配时,才控制闸机对乘客放行。
在本公开实施实例中,通过在乘客托运行李时,基于图形码保存乘客的证件信息中的第一人脸信息、身份信息以及行李的第一特征信息,在乘客提取行李时,对行李上粘贴的图形码标签进行抓拍并对乘客进行抓拍然后人脸识别,得到第二人脸信息,对行李进行抓拍得到行李的第二特征信息。只有行李上粘贴的图形码标签中的第一人脸信息与抓拍该乘客得到的第二人脸信息匹配且第一特征信息和第二特征信息匹配时,才控制闸机对乘客进行放行。避免了乘客错拿行李的情况,且能够自动完成,提高了行李提取的效率。
图8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行李托运管理方法的信令交互图。
在步骤801中,信息录入装置在乘客对行李进行托运时,采集乘客的证件信息中的第一人脸信息,将第一人脸信息发送给图形码生成装置。
当乘客对行李进行托运时,乘客将证件放置在该信息录入装置上,该信息录入装置采集第一人脸信息。其中,信息录入装置采集完第一人脸信息后,可以通过语音或者文字提示乘客取回该证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乘客将证件放置在该信息录入装置上时,该信息录入装置还可以采集乘客的身份信息,该身份信息用于当行李被遗漏时,工作人员根据身份信息查询行李的所有者。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信息录入装置在乘客对行李进行托运时,还会采集行李的第一特征信息,并将第一特征信息发送给图形码生成装置。该第一特征信息包括该行李的第一外部特征信息和/或第一内部特征信息。第一外部特征信息包括行李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等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一内部特征信息包括行李内部包括的物品种类、物品形状和物品的摆放方式等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其中,该第一特征信息包括第一外部特征信息时,该信息录入装置包括第一摄像头;该第一摄像头拍摄该行李的外部图像,从该外部图像中获取该第一外部特征信息。该第一特征信息包括第一内部特征信息时,该信息录入装置包括X射线机,该X射线机拍摄该行李的透视图像,从该透视图像中获取该第一内部特征信息。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信息录入装置可以先采集第一人脸信息,再采集第一特征信息,也可以先采集第一特征信息,再采集第一人脸信息。并且,信息录入装置可以同时将第一人脸信息和第一特征信息发送给图形码生成装置。信息录入装置还可以将第一人脸信息和第一特征信息进行关联,将关联后的第一人脸信息和第一特征信息同时或者不同时发送给图形码生成装置。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信息录入装置同时将第一人脸信息和第一特征信息发送给图形码生成装置,或者将第一人脸信息和第一特征信息进行关联,将关联后的第一人脸信息和第一特征信息发送给图形码生成装置,从而图形码生成装置可以识别出第一人脸信息和第一特征信息为同一乘客的信息,避免了将不同乘客的第一人脸信息和第一特征信息混淆,提高了后续提取行李的准确性。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乘客携带多个行李时,信息录入装置采集每个行李的第一特征信息。并且,信息录入装置还获取该乘客携带的行李的数量,将该数量存储在第一特征信息中。
在步骤802中,图形码生成装置接收第一人脸信息,生成包括该第一人脸信息的第一图形码标签。
上述图形码生成装置生成的第一图形码标签用于粘贴在行李上。例如,该行李为行李箱,该图形码为二维码时,可以参考图9所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图形码生成装置接收第一人脸信息,对该第一人脸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一图形码,打印该图形码得到第一图形码标签。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图形码生成装置接收第一人脸信息,将第一人脸信息进行加密,并将加密后的第一人脸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一图形码,打印该第一图形码得到第一图形码标签。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图形码生成装置接收身份信息,生成包括身份信息和第一人脸信息的第一图形码标签。第一图形码标签中的身份信息用于当行李被遗漏时,工作人员根据第一图形码标签中的身份信息查询行李的所有者。
其中,图形码生成装置存储预设密钥,通过该预设密钥对第一人脸信息进行加密。图形码生成装置还可以存储加密规则,根据该加密规则对该第一人脸信息进行加密。其中,加密规则可以为基于行程信息的加密规则。例如,行程信息可以为航班信息、车次信息等。相应的,当行程信息为航班信息时,该加密规则可以为基于航班信息中的航班号和/或出发城市的英文缩写等进行解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步骤801中信息录入装置获取并发送行李的第一特征信息时,在本步骤中图形码生成装置接收第一特征信息,生成包括第一特征信息的第二图形码,打印第二图形码得到第二图形码标签,第二图形码标签用于粘贴在行李上。同样,图形码生成装置在接收到第一特征信息后,可以直接对第一特征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二图形码,也可以对该第一特征信息进行加密,并对该加密后的第一特征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二图形码。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第一图形码和第二图形码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相应的,第一图形码标签和第二图形码标签也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第一图形码和第二图形码相同时,第一图形码标签和第二图形码标签相同。再如,第一图形码和第二图形码不同,图形码生成装置可以将第一图形码和第二图形码打印在同一张图形码标签上,此时该第二图形码标签和第一图形码标签相同;当图形码生成装置可以将第一图形码和第二图形码分别打印在不同的图形码标签上时,该第二图形码标签和第一图形码标签不同。
在步骤803中,验证控制装置在乘客提取行李时,从第一图形码标签中获取第一人脸信息,以及抓拍乘客的人脸,得到第二人脸信息。
该验证控制装置,包括读码器、第一摄像头和控制器。相应的,本步骤可以通过以下步骤(1)和(2)实现。
(1)读码器在乘客提取行李时,抓拍第一图形码标签,得到第一人脸信息,将第一人脸信息发送给控制器。
当在步骤802中图形码生成装置没有对第一人脸信息进行加密时,本步骤可以为:读码器在乘客提取行李时,抓拍第一图形码标签,从第一图形码标签中获取第一人脸信息,将该第一人脸信息发送给控制器。
当在步骤802中图形码生成装置对第一人脸信息进行加密时,本步骤可以为:读码器在乘客提取行李时,抓拍第一图形码标签,从第一图形码标签中获取加密后的第一人脸信息,对加密后的第一人脸信息进行解密,得到第一人脸信息,将第一人脸信息发送给控制器。
其中,读码器中可以存储预设密钥;读码器通过该预设密钥对该加密后的第一人脸信息进行解密,得到第一人脸信息。读码器中还可以存储加密规则对应的解密规则,根据该解密规则对该加密后的第一人脸信息进行解密,得到第一人脸信息。其中,当加密规则为基于行程信息的加密规则时,该解密规则也为基于该行程信息的解密规则。例如,该加密规则可以为基于航班信息中的航班号和/或出发城市的英文缩写等进行加密,则解密规则可以为基于航班信息中的航班号和/或出发城市的英文缩写等进行解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读码器还可以在用户路过读码器时,停下来将该行李的第一图形码对准读码器,由读码器对该行李上的第一图形码进行抓拍,得到第一人脸信息,从而提高了抓拍的准确性。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读码器可以在用户路过读码器时,直接对抓拍范围内的行李进行抓拍,从而无需用户停留即可获取该第一人脸信息。相应的,读码器抓拍第一图形码标签,得到第一人脸信息的步骤可以为:读码器在乘客提取行李时,对抓拍范围内的行李进行抓拍;当读码器抓拍到图形码标签时,对图形码标签进行解码,得到第一人脸信息。
例如,乘客在提取行李时进入读码器的抓拍范围,读码器对抓拍范围内的行李进行抓拍,当抓拍到第一图形码标签时,获取第一图形码标签上的图形码,对该图形码进行解码,得到加密后的第一人脸信息,对加密后的第一人脸信息进行解密,得到第一人脸信息,将第一人脸信息发送给控制器。
需要说明的是,对加密后的第一人脸信息进行解密的过程既可以如上所述由读码器完成,也可以由控制器完成,即读码器在获取到加密后的第一人脸信息后,将加密后的第一人脸信息发送给控制器,由控制器对加密后的第一人脸信息进行解密,得到第一人脸信息。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当在步骤802中图形码生成装置还生成第二图形码标签时,在本步骤中,读码器还需要抓拍第二图形码标签,得到该行李的第一特征信息。其中,读码器抓拍第二图形码标签,得到该行李的第一特征信息的过程和读码器抓拍第一图形码标签,得到第一人脸信息的过程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另一点是,该乘客可能携带多个行李,该乘客会通过该读码器依次抓拍多个行李的第二图形码标签,该多个行李的第二图形码标签的抓拍间隔可能较小。因此,读码器抓拍第二图形码标签的抓拍时间间隔小于第一指定时间间隔的多个第二图形码标签时,将从多个第二图形码标签中获取的多个第一特征信息同时发送至控制器。
其中,第一指定时间间隔可以为3秒或5秒,本公开实施实例对第一指定时间间隔不作具体限定。
(2)第一摄像头在乘客提取行李时,抓拍乘客的人脸,得到第二人脸信息,将第二人脸信息发送给控制器。
第一摄像头在乘客提取行李时,对乘客的人脸进行抓拍,得到人脸图像,对人脸图像进行识别得到乘客的第二人脸信息。
例如,乘客在提取行李时,携带行李走向闸机方向,第一摄像头在乘客行进过程中,对乘客的人脸进行抓拍,得到乘客的人脸图像,对人脸图像进行识别,得到乘客的第二人脸信息。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步骤803中可以先执行步骤(1),再执行步骤(2),也可以先执行步骤(2),再执行步骤(1),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对步骤(1)和(2)的执行顺序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另一点是,当在步骤802中图形码生成装置生成第二图形码标签时,验证控制装置中还包括行李识别模块,该行李识别模块在乘客提取行李时,抓拍行李,得到行李的第二特征信息,将第二特征信息发送给控制器。其中,行李识别模块可以为第一摄像头和/或X射线机。
本步骤可以参考图10所示,图10示例性的示出了一种乘客通过闸机时的示意图,在图10中乘客携带行李依次在单行通道内走向闸机,读码器对抓拍范围内的行李进行抓拍,当抓拍到第一图形码标签和/或第二图形码标签时,获取第一图形码标签上的第一图形码,和/或第二图形码标签上的第二图形码,对该第一图形码和/或第二图形码进行解码,得到第一人脸信息和/或第一特征信息,将第一人脸信息和第一特征信息发送给控制器;第一摄像头在乘客行进过程中,对乘客的人脸进行抓拍,得到乘客的人脸图像,对人脸图像进行识别,得到乘客的第二人脸信息,将第二人脸信息发送给控制器。示例性的,图11示例性的示出了另一种乘客通过闸机时的示意图。
在步骤804中,验证控制装置接收第一人脸信息和第二人脸信息,根据第一人脸信息与第二人脸信息匹配的结果确认是否放行。
验证控制装置中的控制器接收第一人脸信息和第二人脸信息,对第一人脸信息与第二人脸信息进行匹配。当第一人脸信息和第二人脸信息匹配时,执行步骤805;当第一人脸信息和第二人脸信息不匹配时,执行步骤806。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人脸信息中还包括第一人脸信息的标识,该第二人脸信息中也包括第二人脸信息的标识。相应的,控制器接收到第一人脸信息和第二人脸信息时,可以根据该第一人脸信息的标识和第二人脸信息的标识,确定该第一人脸信息和第二人脸信息是否为同一标识的第一人脸信息和第二人脸信息;当该第一人脸信息和第二人脸信息为同一标识的第一人脸信息和第二人脸信息时,才执行根据第一人脸信息与第二人脸信息匹配的结果确认是否放行的步骤;当该第一人脸信息和第二人脸信息为不同标识的第一人脸信息和第二人脸信息时,不需要根据第一人脸信息与第二人脸信息匹配的结果确认是否放行,直接执行验证控制装置输出提示信号的步骤。
其中,该标识可以为编号或者时间戳。当该标识为编号时,控制器根据该第一人脸信息的标识和第二人脸信息的标识,确定第一人脸信息和第二人脸信息是否为同一标识的第一人脸信息和第二人脸信息的步骤可以为:控制器确定第一人脸信息的编号和第二人脸信息的编号是否相同;当该第一人脸信息的编号和该第二人脸信息的编号相同时,确定该第一人脸信息和第二人脸信息为同一标识的第一人脸信息和第二人脸信息;当该第一人脸信息的编号和该第二人脸信息的编号不同时,确定该第一人脸信息和第二人脸信息为不同标识的第一人脸信息和第二人脸信息。
当该标识为时间戳时,控制器根据该第一人脸信息的标识和第二人脸信息的标识,确定该第一人脸信息和第二人脸信息是否为同一标识的第一人脸信息和第二人脸信息的步骤可以为:控制器确定该第一人脸信息的时间戳和该第二人脸信息的时间戳之间的时间差;当该时间差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时,确定该第一人脸信息和第二人脸信息为同一标识的第一人脸信息和第二人脸信息;当该时间差不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时,确定该第一人脸信息和第二人脸信息为不同标识的第一人脸信息和第二人脸信息。其中,预设时间范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并更改,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对预设时间范围不作具体限定;例如,预设时间范围可以为3秒至5秒。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当在步骤803中,行李识别模块还向控制器发送第二特征信息,读码器还向控制器发送第一特征信息时;在本步骤中,控制器还接收第一特征信息和第二特征信息,根据第一特征信息和第二特征信息匹配的结果确定是否放行。在该第一人脸信息和第二人脸信息匹配,且第一特征信息和第二特征信息匹配时,才执行步骤805中的验证控制装置控制闸机对乘客放行;当第一人脸信息和第二人脸信息不匹配,或者第一特征信息和第二特征信息不匹配时,才执行步骤806中的验证控制装置控制闸机不对乘客放行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另一点是,控制器可以先验证第一人脸信息和第二人脸信息是否匹配,再验证第一特征信息和第二特征信息是否匹配,也可以先验证第一特征信息和第二特征信息是否匹配,再验证第一人脸信息和第二人脸信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对验证匹配的顺序不作具体限定。
在步骤805中,当第一人脸信息与第二人脸信息匹配时,验证控制装置控制闸机对乘客放行,结束。
验证控制装置向闸机发送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用于指示该闸机打开闸门。该闸机接收该控制指令,根据该闸机打开闸门,从而乘客可以通过该闸门离开,实现对乘客的放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行李托运系统还包括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用于接收验证控制装置的验证不通过信息,显示验证不通过信息,验证不通过信息为验证控制装置在第一人脸信息和第二人脸信息不匹配时发送的;显示装置,还用于接收验证控制装置的验证通过信息,显示验证通过信息,验证通过信息为验证控制装置在第一人脸信息和第二人脸信息匹配时发送的。显示装置还输出提示信号,该提示信号可以为语音信号,也可以为声光报警信号。例如,该提示信号可以为广播“通过,祝您旅途愉快”的内容。
在步骤806中,当第一人脸信息与第二人脸信息不匹配时,验证控制装置控制闸机不对乘客放行。
当第一人脸信息与第二人脸信息不匹配或者第一特征信息与第二特征信息不匹配时,验证控制装置不控制闸机对乘客放行。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该第一特征信息中还包括该乘客的行李的数量,控制器从该第一特征信息中获取该行李的数量N,确定行李识别模块是否抓拍到抓拍时间间隔小于第二指定时间间隔的N个第二特征信息;当行李识别模块抓拍到抓拍时间间隔小于第二指定时间间隔的N个第二特征信息时,确定该乘客没有漏拿行李;当行李识别模块没有抓拍到抓拍时间间隔小于第二指定时间间隔的N个第二特征信息时,确定该乘客漏拿行李。当确定该乘客漏拿行李,显示装置显示验证不通过信息,以提示乘客漏拿行李了。
例如,乘客托运了两件行李,在提取行李时仅提取了一件,读码器从第一特征信息中获取到该乘客托运的行李的数量,行李识别模块抓拍到当前乘客携带的行李,得到第二特征信息,该第二特征信息表明当前乘客仅携带了一件行李,即数量不匹配,显示的验证不通过信息为:“您的行李数量与托运数量不符,请检查是否遗漏行李”,以提示乘客行李数量不匹配,防止乘客漏拿行李。
再如,乘客托运了两件行李,其中一件行李的图形码标签被调换了,读码器从第二图形码标签中获取到第一特征信息,该第一特征信息包含了上述两件行李的特征,行李识别模块抓拍到当前乘客携带的行李,得到第二特征信息,该第二特征信息表明当前乘客携带的两件行李当中,有一件行李的标签信息和行李特征不匹配,即第一特征信息和第二特征信息不匹配,显示的验证不通过信息为为:“您的行李特征与您托运的行李特征不符,请联系工作人员进行查验”,以提示乘客行李特征与图形码标签不匹配,防止乘客的行李被调包。
还如,乘客托运了一件行李,在提取行李时错误的提取了和自己的行李非常相似的另一件行李,读码器从第二图形码标签中获取到第一特征信息,从第一图形码标签中提取了上述行李所属的乘客的第一人脸信息,控制器在对第一人脸信息和第二人脸信息匹配时,判定第一人脸信息与第二人脸信息不匹配,显示的验证不通过信息为:“您的行李不属于您,请联系工作人员进行查验”,以提示乘客当前行李不是他的行李,防止乘客错拿行李。工作人员在查验行李时,可以通过手持读码器获取第一图形码标签中乘客的第一人脸信息和乘客的身份信息,根据第一人脸信息和身份信息对行李进行查验。工作人员在处理遗漏的行李时,可以通过手持读码器获取第一图形码标签中乘客的第一人脸信息和乘客的身份信息,根据第一人脸信息和身份信息查找被遗漏的行李的所有者。
相应的,上述步骤801至步骤806所述的过程,可以参考图12所示的流程图,该流程图示例性的展示了上述步骤801至步骤806所述的执行过程。
在本公开实施实例中,通过在乘客托运行李时,基于图形码保存乘客的证件信息中的第一人脸信息、身份信息以及行李的第一特征信息,在乘客提取行李时,对行李上粘贴的图形码标签进行抓拍并对乘客进行抓拍然后人脸识别,得到第二人脸信息,对行李进行抓拍得到行李的第二特征信息。只有行李上粘贴的图形码标签中的第一人脸信息与抓拍该乘客得到的第二人脸信息匹配且第一特征信息和第二特征信息匹配时,才控制闸机对乘客进行放行。避免了乘客错拿行李的情况,且能够自动完成,提高了行李提取的效率。
图13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行李托运系统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装置包括:第一采集模块1301和第一输出模块1302。
第一采集模块1301,被配置为在乘客对行李进行托运时,采集乘客的证件信息中的第一人脸信息;
第一输出模块1302,被配置为输出第一人脸信息,第一人脸信息用于生成包括第一人脸信息的第一图形码标签,第一图形码标签用于粘贴在行李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装置还包括:
第二采集模块,被配置为在乘客对行李进行托运时,采集行李的第一特征信息;
第二输出模块,被配置为输出第一特征信息,第一特征信息用于生成包括第一特征信息的第二图形码标签,第二图形码标签用于粘贴在行李上。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装置还包括:
第三采集模块,被配置为在乘客对行李进行托运时,采集乘客的证件信息中的身份信息;
第三输出模块,被配置为输出身份信息,身份信息用于生成包括身份信息和第一人脸信息的第一图形码标签,第一图形码标签中的身份信息用于当行李被遗漏时,工作人员根据第一图形码标签中的身份信息查询行李的所有者。
图14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行李托运系统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1401、抓拍模块1402和第一放行模块1403。
第一获取模块1401,被配置为在乘客提取行李时,从行李的第一图形码标签中获取乘客的第一人脸信息,第一图形码标签中包括乘客的第一人脸信息,且第一图形码标签被粘贴在行李上;
抓拍模块1402,被配置为抓拍乘客的人脸,得到第二人脸信息;
第一放行模块1403,被配置为当第一人脸信息与第二人脸信息匹配时,对乘客放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抓拍模块1402,还被配置为对乘客的人脸进行抓拍,得到人脸图像,对人脸图像进行识别得到乘客的第二人脸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获取模块1401,还被配置为抓拍第一图形码标签,从第一图形码标签中获取加密后的第一人脸信息,对加密后的第一人脸信息进行解密,得到第一人脸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被配置为在乘客提取行李时,从行李的第二图形码标签中获取行李的第一特征信息,以及抓拍行李,得到行李的第二特征信息,第二图形码标签中包括第一特征信息,且第二图形码被粘贴在行李上;
第二放行模块,被配置为当第一特征信息和第二特征信息匹配时,对乘客放行。
图15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行李托运系统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装置包括:第一接收模块1501和第一生成模块1502。
第一接收模块1501,被配置为接收乘客的第一人脸信息,第一人脸信息为在乘客对行李进行托运时采集的;
第一生成模块1502,被配置为生成包括第一人脸信息的第一图形码标签,第一图形码标签用于粘贴在行李上,且用于在乘客提取行李时,根据第一图形码标签中的第一人脸信息和抓拍到的乘客的第二人脸信息进行匹配;当第一人脸信息与第二人脸信息匹配时,才控制闸机对乘客放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所述乘客的身份信息,所述身份信息为在所述乘客对行李进行托运时采集的;
所述第一生成模块,还被配置为生成包括所述第一人脸信息和所述身份信息的第一图形码标签,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中的身份信息用于当所述行李被遗漏时,工作人员根据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中的身份信息查询所述行李的所有者。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生成模块1502,还被配置为将第一人脸信息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第一人脸信息;将加密后的第一人脸信息进行编码,得到图形码;打印图形码得到第一图形码标签。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行李的第一特征信息;
第二生成模块,被配置为生成包括第一特征信息的第二图形码标签,第二图形码标签用于粘贴在行李上,且用于在乘客提取行李时,根据第二图形码标签中的第一特征信息和抓拍到的行李的第二特征信息进行匹配;当第一特征信息与第二特征信息匹配时,才控制闸机对乘客放行。
图16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行李托运系统的控制设备1600的结构框图。该控制设备1600可以是信息录入装置、图形码生成装置或者验证控制装置。控制设备1600还可能被称为用户设备、便携式设备、膝上型设备、台式设备等其他名称。
通常,控制设备1600包括有:处理器1601和存储器1602。
处理器16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比如4核心处理器、8核心处理器等。处理器1601可以采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PLA(Programmable Logic Array,可编程逻辑阵列)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1601也可以包括主处理器和协处理器,主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唤醒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处理器,也称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协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待机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低功耗处理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601可以在集成有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像处理器),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601还可以包括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处理器,该AI处理器用于处理有关机器学习的计算操作。
存储器16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态的。存储器1602还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存储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1602中的非暂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指令,该至少一个指令用于被处理器1601所执行以实现本公开中方法实施例提供的行李托运系统的控制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设备1600还可选包括有:外围设备接口1603和至少一个外围设备。处理器1601、存储器1602和外围设备接口1603之间可以通过总线或信号线相连。各个外围设备可以通过总线、信号线或电路板与外围设备接口1603相连。具体地,外围设备包括:射频电路1604、触摸显示屏1605、第一摄像头1606、音频电路1607、定位组件1608和电源1609中的至少一种。
外围设备接口1603可被用于将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相关的至少一个外围设备连接到处理器1601和存储器1602。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601、存储器1602和外围设备接口1603被集成在同一芯片或电路板上;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处理器1601、存储器1602和外围设备接口1603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可以在单独的芯片或电路板上实现,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射频电路1604用于接收和发射RF(Radio Frequency,射频)信号,也称电磁信号。射频电路1604通过电磁信号与通信网络以及其他通信设备进行通信。射频电路1604将电信号转换为电磁信号进行发送,或者,将接收到的电磁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可选地,射频电路1604包括:天线系统、RF收发器、一个或多个放大器、调谐器、振荡器、数字信号处理器、编解码芯片组、用户身份模块卡等等。射频电路1604可以通过至少一种无线通信协议来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该无线通信协议包括但不限于:万维网、城域网、内联网、各代移动通信网络(2G、3G、4G及5G)、无线局域网和/或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网络。在一些实施例中,射频电路1604还可以包括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信)有关的电路,本公开对此不加以限定。
显示屏1605用于显示UI(UserInterface,用户界面)。该UI可以包括图形、文本、图标、视频及其它们的任意组合。当显示屏1605是触摸显示屏时,显示屏1605还具有采集在显示屏1605的表面或表面上方的触摸信号的能力。该触摸信号可以作为控制信号输入至处理器1601进行处理。此时,显示屏1605还可以用于提供虚拟按钮和/或虚拟键盘,也称软按钮和/或软键盘。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1605可以为一个,设置控制设备1600的前面板;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1605可以为至少两个,分别设置在控制设备1600的不同表面或呈折叠设计;在再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1605可以是柔性显示屏,设置在控制设备1600的弯曲表面上或折叠面上。甚至,显示屏1605还可以设置成非矩形的不规则图形,也即异形屏。显示屏1605可以采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屏)、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等材质制备。
第一摄像头组件1606用于采集图像或视频。可选地,第一摄像头组件1606包括前置第一摄像头和后置第一摄像头。通常,前置第一摄像头设置在设备的前面板,后置第一摄像头设置在设备的背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后置第一摄像头为至少两个,分别为主第一摄像头、景深第一摄像头、广角第一摄像头、长焦第一摄像头中的任意一种,以实现主第一摄像头和景深第一摄像头融合实现背景虚化功能、主第一摄像头和广角第一摄像头融合实现全景拍摄以及VR(VirtualReality,虚拟现实)拍摄功能或者其它融合拍摄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摄像头组件1606还可以包括闪光灯。闪光灯可以是单色温闪光灯,也可以是双色温闪光灯。双色温闪光灯是指暖光闪光灯和冷光闪光灯的组合,可以用于不同色温下的光线补偿。
音频电路1607可以包括麦克风和扬声器。麦克风用于采集用户及环境的声波,并将声波转换为电信号输入至处理器1601进行处理,或者输入至射频电路1604以实现语音通信。出于立体声采集或降噪的目的,麦克风可以为多个,分别设置在控制设备1600的不同部位。麦克风还可以是阵列麦克风或全向采集型麦克风。扬声器则用于将来自处理器1601或射频电路1604的电信号转换为声波。扬声器可以是传统的薄膜扬声器,也可以是压电陶瓷扬声器。当扬声器是压电陶瓷扬声器时,不仅可以将电信号转换为人类可听见的声波,也可以将电信号转换为人类听不见的声波以进行测距等用途。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电路1607还可以包括耳机插孔。
定位组件1608用于定位控制设备1600的当前地理位置,以实现导航或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基于位置的服务)。定位组件1608可以是基于美国的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中国的北斗系统或俄罗斯的伽利略系统的定位组件。
电源1609用于为控制设备1600中的各个组件进行供电。电源1609可以是交流电、直流电、一次性电池或可充电电池。当电源1609包括可充电电池时,该可充电电池可以是有线充电电池或无线充电电池。有线充电电池是通过有线线路充电的电池,无线充电电池是通过无线线圈充电的电池。该可充电电池还可以用于支持快充技术。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设备1600还包括有一个或多个传感器1610。该一个或多个传感器1610包括但不限于:加速度传感器1611、陀螺仪传感器1612、压力传感器1613、指纹传感器1614、光学传感器1615以及接近传感器1616。
加速度传感器1611可以检测以控制设备1600建立的坐标系的三个坐标轴上的加速度大小。比如,加速度传感器1611可以用于检测重力加速度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分量。处理器1601可以根据加速度传感器1611采集的重力加速度信号,控制触摸显示屏1605以横向视图或纵向视图进行用户界面的显示。加速度传感器1611还可以用于游戏或者用户的运动数据的采集。
陀螺仪传感器1612可以监控控制设备1600的机体方向及转动角度,陀螺仪传感器1612可以与加速度传感器1611协同采集用户对控制设备1600的3D动作。处理器1601根据陀螺仪传感器1612采集的数据,可以实现如下功能:动作感应(比如根据用户的倾斜操作来改变UI)、拍摄时的图像稳定、游戏控制以及惯性导航。
压力传感器1613可以设置在控制设备1600的侧边框和/或触摸显示屏1605的下层。当压力传感器1613设置在控制设备1600的侧边框时,可以检测用户对控制设备1600的握持信号,由处理器1601根据压力传感器1613采集的握持信号进行左右手识别或快捷操作。当压力传感器1613设置在触摸显示屏1605的下层时,由处理器1601根据用户对触摸显示屏1605的压力操作,实现对UI界面上的可操作性控件进行控制。可操作性控件包括按钮控件、滚动条控件、图标控件、菜单控件中的至少一种。
指纹传感器1614用于采集用户的指纹,由处理器1601根据指纹传感器1614采集到的指纹识别用户的身份,或者,由指纹传感器1614根据采集到的指纹识别用户的身份。在识别出用户的身份为可信身份时,由处理器1601授权该用户执行相关的敏感操作,该敏感操作包括解锁屏幕、查看加密信息、下载软件、支付及更改设置等。指纹传感器1614可以被设置控制设备1600的正面、背面或侧面。当控制设备1600上设置有物理按键或厂商Logo时,指纹传感器1614可以与物理按键或厂商Logo集成在一起。
光学传感器1615用于采集环境光强度。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1601可以根据光学传感器1615采集的环境光强度,控制触摸显示屏1605的显示亮度。具体地,当环境光强度较高时,调高触摸显示屏1605的显示亮度;当环境光强度较低时,调低触摸显示屏1605的显示亮度。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1601还可以根据光学传感器1615采集的环境光强度,动态调整第一摄像头组件1606的拍摄参数。
接近传感器1616,也称距离传感器,通常设置在控制设备1600的前面板。接近传感器1616用于采集用户与控制设备1600的正面之间的距离。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接近传感器1616检测到用户与控制设备1600的正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时,由处理器1601控制触摸显示屏1605从亮屏状态切换为息屏状态;当接近传感器1616检测到用户与控制设备1600的正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时,由处理器1601控制触摸显示屏1605从息屏状态切换为亮屏状态。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6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控制设备160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组件,或者组合某些组件,或者采用不同的组件布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实现上述方法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执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执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31)

1.一种行李托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托运系统包括:信息录入装置、图形码生成装置、验证控制装置和闸机;
所述信息录入装置与所述图形码生成装置连接,所述验证控制装置与所述闸机连接;
所述信息录入装置,用于在乘客对行李进行托运时,采集所述乘客的证件信息中的第一人脸信息,将所述第一人脸信息发送给所述图形码生成装置;
所述图形码生成装置,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人脸信息,生成包括所述第一人脸信息的第一图形码标签,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用于粘贴在所述行李上;
所述验证控制装置,用于在所述乘客提取所述行李时,从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中获取所述第一人脸信息,以及抓拍所述乘客的人脸,得到第二人脸信息;当所述第一人脸信息与所述第二人脸信息匹配时,控制所述闸机对所述乘客放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托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控制装置包括:读码器、第一摄像头和控制器;
所述读码器和所述第一摄像头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闸机连接;
所述读码器,用于在所述乘客提取所述行李时,抓拍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得到所述第一人脸信息,将所述第一人脸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所述第一摄像头,用于在所述乘客提取所述行李时,抓拍所述乘客的人脸,得到第二人脸信息,将所述第二人脸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人脸信息和所述第二人脸信息;当所述第一人脸信息和所述第二人脸信息匹配时,控制所述闸机对所述乘客放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托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形码生成装置,还用于将所述第一人脸信息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第一人脸信息进行编码,得到图形码;将所述图形码得打印到第一图形码标签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李托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读码器,还用于在所述乘客提取所述行李时,抓拍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从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中获取加密后的第一人脸信息,对所述加密后的第一人脸信息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第一人脸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托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录入装置,还用于在乘客对行李进行托运时,采集所述行李的第一特征信息,将所述第一特征信息发送给所述图形码生成装置;
所述图形码生成装置,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生成包括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的第二图形码标签,所述第二图形码标签用于粘贴在所述行李上;
所述验证控制装置,还用于在所述乘客提取所述行李时,从所述第二图形码标签中获取所述第一特征信息,以及抓拍所述行李,获取所述行李的第二特征信息;当所述第一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二特征信息匹配时,控制所述闸机对所述乘客放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李托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读码器,还用于在所述乘客提取所述行李时,对抓拍范围内的行李进行抓拍;当所述读码器抓拍到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时,对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进行解码,得到加密后的第一人脸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李托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摄像头,还用于在所述乘客提取所述行李时,对所述乘客的人脸进行抓拍得到的人脸图像进行识别,得到所述乘客的第二人脸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托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托运系统还包括: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验证控制装置连接;
所述显示装置,用于接收所述验证控制装置的验证不通过信息,显示所述验证不通过信息,所述验证不通过信息为所述验证控制装置在所述第一人脸信息和所述第二人脸信息不匹配时发送的;
所述显示装置,还用于接收所述验证控制装置的验证通过信息,显示所述验证通过信息,所述验证通过信息为所述验证控制装置在所述第一人脸信息和所述第二人脸信息匹配时发送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托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录入装置,还用于在乘客对行李进行托运时,采集所述乘客的证件信息中的身份信息,将所述身份信息发送给所述图形码生成装置;
所述图形码生成装置,还用于接收所述身份信息,生成包括所述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一人脸信息的第一图形码标签,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用于粘贴在所述行李上,且用于当所述行李被遗漏时,工作人员根据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中的身份信息查询所述行李的所有者。
10.一种行李托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乘客对行李进行托运时,采集所述乘客的证件信息中的第一人脸信息;
输出所述第一人脸信息,所述第一人脸信息用于生成包括所述第一人脸信息的第一图形码标签,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用于粘贴在所述行李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乘客对行李进行托运时,采集所述行李的第一特征信息;
输出所述第一特征信息,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用于生成包括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的第二图形码标签,所述第二图形码标签用于粘贴在所述行李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乘客对行李进行托运时,采集所述乘客的证件信息中的身份信息;
输出所述身份信息,所述身份信息用于生成包括所述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一人脸信息的第一图形码标签,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中的身份信息用于当所述行李被遗漏时,工作人员根据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中的身份信息查询所述行李的所有者。
13.一种行李托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乘客提取行李时,从所述行李的第一图形码标签中获取所述乘客的第一人脸信息,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中包括所述乘客的第一人脸信息,且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被粘贴在所述行李上;
抓拍所述乘客的人脸,得到第二人脸信息;
当所述第一人脸信息与所述第二人脸信息匹配时,对所述乘客放行。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拍所述乘客的人脸,得到第二人脸信息,包括:
对所述乘客的人脸进行抓拍,得到人脸图像,对所述人脸图像进行识别得到所述乘客的第二人脸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行李的第一图形码标签中获取所述乘客的第一人脸信息,包括:
抓拍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从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中获取加密后的第一人脸信息,对所述加密后的第一人脸信息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第一人脸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3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乘客放行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乘客提取所述行李时,从所述行李的第二图形码标签中获取所述行李的第一特征信息,以及抓拍所述行李,得到所述行李的第二特征信息,所述第二图形码标签中包括所述第一特征信息,且所述第二图形码被粘贴在所述行李上;
当所述第一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二特征信息匹配时,执行所述对所述乘客放行的步骤。
17.一种行李托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乘客的第一人脸信息,所述第一人脸信息为在所述乘客对行李进行托运时采集的;
生成包括所述第一人脸信息的第一图形码标签,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用于粘贴在所述行李上,且用于在所述乘客提取所述行李时,根据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中的第一人脸信息和抓拍到的所述乘客的第二人脸信息进行匹配;当所述第一人脸信息与所述第二人脸信息匹配时,才控制所述闸机对所述乘客放行。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乘客的身份信息,所述身份信息为在所述乘客对行李进行托运时采集的;
所述生成包括所述第一人脸信息的第一图形码标签,包括:
生成包括所述第一人脸信息和所述身份信息的第一图形码标签,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中的身份信息用于当所述行李被遗漏时,工作人员根据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中的身份信息查询所述行李的所有者。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包括所述第一人脸信息的第一图形码标签,包括:
将所述第一人脸信息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第一人脸信息;
将所述加密后的第一人脸信息进行编码,得到图形码;
打印所述图形码得到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行李的第一特征信息;
生成包括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的第二图形码标签,所述第二图形码标签用于粘贴在所述行李上,且用于在所述乘客提取所述行李时,根据所述第二图形码标签中的第一特征信息和抓拍到的所述行李的第二特征信息进行匹配;当所述第一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二特征信息匹配时,才控制所述闸机对所述乘客放行。
21.一种行李托运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采集模块,被配置为在乘客对行李进行托运时,采集所述乘客的证件信息中的第一人脸信息;
第一输出模块,被配置为输出所述第一人脸信息,所述第一人脸信息用于生成包括所述第一人脸信息的第一图形码标签,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用于粘贴在所述行李上。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采集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乘客对行李进行托运时,采集所述行李的第一特征信息;
第二输出模块,被配置为输出所述第一特征信息,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用于生成包括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的第二图形码标签,所述第二图形码标签用于粘贴在所述行李上。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采集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乘客对行李进行托运时,采集所述乘客的证件信息中的身份信息;
第三输出模块,被配置为输出所述身份信息,所述身份信息用于生成包括所述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一人脸信息的第一图形码标签,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中的身份信息用于当所述行李被遗漏时,工作人员根据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中的身份信息查询所述行李的所有者。
24.一种行李托运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被配置为在乘客提取行李时,从所述行李的第一图形码标签中获取所述乘客的第一人脸信息,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中包括所述乘客的第一人脸信息,且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被粘贴在所述行李上;
抓拍模块,被配置为抓拍所述乘客的人脸,得到第二人脸信息;
第一放行模块,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人脸信息与所述第二人脸信息匹配时,对所述乘客放行。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拍模块,还被配置为对所述乘客的人脸进行抓拍,得到人脸图像,对所述人脸图像进行识别得到所述乘客的第二人脸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还被配置为抓拍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从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中获取加密后的第一人脸信息,对所述加密后的第一人脸信息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第一人脸信息。
27.根据权利要求24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乘客提取所述行李时,从所述行李的第二图形码标签中获取所述行李的第一特征信息,以及抓拍所述行李,得到所述行李的第二特征信息,所述第二图形码标签中包括所述第一特征信息,且所述第二图形码被粘贴在所述行李上;
第二放行模块,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二特征信息匹配时,对所述乘客放行。
28.一种行李托运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乘客的第一人脸信息,所述第一人脸信息为在所述乘客对行李进行托运时采集的;
第一生成模块,被配置为生成包括所述第一人脸信息的第一图形码标签,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用于粘贴在所述行李上,且用于在所述乘客提取所述行李时,根据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中的第一人脸信息和抓拍到的所述乘客的第二人脸信息进行匹配;当所述第一人脸信息与所述第二人脸信息匹配时,才控制所述闸机对所述乘客放行。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所述乘客的身份信息,所述身份信息为在所述乘客对行李进行托运时采集的;
所述第一生成模块,还被配置为生成包括所述第一人脸信息和所述身份信息的第一图形码标签,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中的身份信息用于当所述行李被遗漏时,工作人员根据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中的身份信息查询所述行李的所有者。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成模块,还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人脸信息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第一人脸信息;将所述加密后的第一人脸信息进行编码,得到图形码;打印所述图形码得到所述第一图形码标签。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所述行李的第一特征信息;
第二生成模块,被配置为生成包括所述第一特征信息的第二图形码标签,所述第二图形码标签用于粘贴在所述行李上,且用于在所述乘客提取所述行李时,根据所述第二图形码标签中的第一特征信息和抓拍到的所述行李的第二特征信息进行匹配;当所述第一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二特征信息匹配时,才控制所述闸机对所述乘客放行。
CN201910263372.6A 2019-04-02 2019-04-02 一种行李托运系统、行李托运管理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17685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63372.6A CN111768536A (zh) 2019-04-02 2019-04-02 一种行李托运系统、行李托运管理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63372.6A CN111768536A (zh) 2019-04-02 2019-04-02 一种行李托运系统、行李托运管理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68536A true CN111768536A (zh) 2020-10-13

Family

ID=72718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63372.6A Pending CN111768536A (zh) 2019-04-02 2019-04-02 一种行李托运系统、行李托运管理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6853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33558A (zh) * 2020-12-31 2021-04-30 珠海迪沃航空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fid的行李追踪系统及追踪方法
CN113487257A (zh) * 2021-06-30 2021-10-08 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行李管理的方法、相关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171040A (zh) * 2022-06-29 2022-10-11 成都智元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安检信息和人脸信息进行信息推送方法及装置和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82857A (zh) * 2014-08-14 2014-12-03 深圳市威富安防有限公司 一种行李二维码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7092821A (zh) * 2017-04-10 2017-08-25 成都元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人脸认证信息生成方法、认证方法和装置
CN107392101A (zh) * 2017-06-16 2017-11-24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行李的认领方法及系统、行李提取终端
CN108154618A (zh) * 2017-12-25 2018-06-12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客运汽车行李智能存取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8171139A (zh) * 2017-12-25 2018-06-1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299699A (zh) * 2018-10-10 2019-02-01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行李自助托运、拿取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82857A (zh) * 2014-08-14 2014-12-03 深圳市威富安防有限公司 一种行李二维码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7092821A (zh) * 2017-04-10 2017-08-25 成都元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人脸认证信息生成方法、认证方法和装置
CN107392101A (zh) * 2017-06-16 2017-11-24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行李的认领方法及系统、行李提取终端
CN108154618A (zh) * 2017-12-25 2018-06-12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客运汽车行李智能存取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8171139A (zh) * 2017-12-25 2018-06-1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299699A (zh) * 2018-10-10 2019-02-01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行李自助托运、拿取的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33558A (zh) * 2020-12-31 2021-04-30 珠海迪沃航空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fid的行李追踪系统及追踪方法
CN113487257A (zh) * 2021-06-30 2021-10-08 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行李管理的方法、相关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171040A (zh) * 2022-06-29 2022-10-11 成都智元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安检信息和人脸信息进行信息推送方法及装置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25733B (zh) 显示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6257909B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KR101661969B1 (ko)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 동작 제어방법
US20190392422A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KR20160136013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11768536A (zh) 一种行李托运系统、行李托运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10602201A (zh) 基于区块链的履历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
CN108616776B (zh) 直播分析数据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11275122A (zh) 标签标注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119758A (zh) 获取车辆位姿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35621A (zh) 防疫项目的预约和数据更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96076A (zh) 车牌图像生成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586279A (zh) 确定拍摄状态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180056983A (ko) 식별 코드를 이용하여 결제를 수행할 수 있는 이동단말기, 결제 서버, 그것들의 결제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0349527A (zh) 虚拟现实显示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
CN112528311B (zh) 数据管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1669611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591514B (zh) 指纹活体检测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724312A (zh) 储物柜开柜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078582A (zh) 服务信息的关联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699906B (zh) 获取训练数据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101297A (zh) 训练数据集确定方法、行为分析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CN112163677A (zh) 应用机器学习模型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JP2004277095A (ja) 物品管理装置
CN112749583A (zh) 人脸图像分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1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