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42450B - 转发器以及测距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转发器以及测距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42450B
CN111742450B CN201980005340.4A CN201980005340A CN111742450B CN 111742450 B CN111742450 B CN 111742450B CN 201980005340 A CN201980005340 A CN 201980005340A CN 111742450 B CN111742450 B CN 1117424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late
transponder
circuit board
groove
se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0534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42450A (zh
Inventor
张家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7424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424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424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4245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转发器(1)以及测距系统,转发器(1)包括:底板(10)、电路板和主盖板(20),电路板安装在底板(10)上,主盖板(20)罩设在电路板上并与底板(10)固定连接,主盖板(20)设置有与电路板连接的数个信号接口(201);每一测距装置(2)均通过信号线(70)与一个信号接口(201)连接,上位机可以通过几个甚至一个数据线与转发器(1)上的信号接口(201)连接,转发器(1)对多个测距装置(2)获得的信号进行处理,并且通过几个甚至一个数据线将处理后的信号输送至上位机,使得上位机上的接口数量少于测距装置(2)的数量;减小了上位机上的接口数量,提高了上位机的密封性。

Description

转发器以及测距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转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发器以及测距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如何检测汽车周围的环境以对汽车的行驶状态进行调控成为研究的热点。
已有技术中,在汽车上设置多个激光测距装置或者激光雷达等检测装置,以检测汽车的外部环境;汽车内设置用于调控汽车行驶状态的上位机,上位机上设置有多个接口,每一检测装置通过数据线与一个接口连接,以实现各检测装置与上位机之间的电连接。工作时,各检测装置将检测到的信号输送至上位机,上位机根据获得的信号调控汽车的行驶状态。
但是,为了实现上位机与各检测装置之间的连接,需要在上位机上设置多个接口,导致上位机的密封性差,灰尘或雨水容易沿接口进入到上位机内,影响上位机工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下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发器以及测距系统,本发明能够减少上位机上设置的接口数量,以提高上位机的密封性,避免灰尘或雨水进入到上位机内。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发器,包括:底板、电路板和主盖板,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主盖板罩设在所述电路板上并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主盖板设置有与所述电路板连接的数个信号接口。
如上所述的转发器,优选地,所述主盖板包括盖板主体和设置于所述盖板主体边缘的侧板,所述侧板远离所述盖板主体的一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转发器,优选地,所述数个信号接口位于所述侧板中。
如上所述的转发器,优选地,所述数个信号接口包括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
如上所述的转发器,优选地,所述输入接口和所述输出接口分别位于相对的两个所述侧板上。
如上所述的转发器,优选地,所述侧板上开设有开口,所述信号接口设置在开口内。
如上所述的转发器,优选地,所述盖板主体朝向所述电路板的面与所述电路板上的电器元件的顶面接触。
如上所述的转发器,优选地,所述盖板主体朝向所述电路板的面上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电器元件的顶面接触。
如上所述的转发器,优选地,所述凸出部朝向所述电路板的一端设置有凹陷部,部分所述电器元件容置在所述凹陷部内。
如上所述的转发器,优选地,所述盖板主体背向所述电路板的面设置有散热鳍片。
如上所述的转发器,优选地,所述凸起部上的所述散热鳍片的高度与所述凸起部以外区域的所述盖板主体上所述散热鳍片的高度不等。
如上所述的转发器,优选地,所述盖板主体和所述散热鳍片为一体结构。
如上所述的转发器,优选地,所述盖板主体朝向所述电路板的面上具有与所述电路板上电器元件正对的避让槽,所述盖板主体背向所述电路板的面上设置有与所述避让槽正对的凸起部;所述盖板主体朝向所述电路板的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电路板上的电器元件正对的避让槽。
如上所述的转发器,优选地,所述盖板主体背向所述电路的面上具有与所述避让槽正对的凸起部。
如上所述的转发器,优选地,所述底板设置有环绕所述电路板的第一密封结构,所述主盖板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配合的第二密封结构。
如上所述的转发器,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结构为环绕所述电路板设置的第一凸缘,所述第二密封结构为与所述第一凸缘咬合的第一凹槽。
如上所述的转发器,优选地,所述底板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主盖板设置有所述信号接口的所在侧。
如上所述的转发器,优选地,所述延伸部与所述信号接口相对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容线槽。
如上所述的转发器,优选地,所述信号接口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容线槽的中心线共线设置。
如上所述的转发器,优选地,所述信号接口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容线槽的中心线之间具有预设距离。
如上所述的转发器,优选地,所述转发器还包括罩设在所述延伸部上的辅助盖板。
如上所述的转发器,优选地,所述辅助盖板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容线槽相对的第二容线槽,所述第二容线槽与所述第一容线槽构成过线孔。
如上所述的转发器,优选地,所述过线孔为圆孔。
如上所述的转发器,优选地,所述第一容线槽内设置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有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二容线槽内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有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与所述第二容置槽围设成通孔,与所述信号接口连接的信号线穿设在所述通孔内。
如上所述的转发器,优选地,所述辅助盖板罩设在所述延伸部上时,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接触,且所述第一容置槽与所述第二容置槽围设成通孔。
如上所述的转发器,优选地,所述辅助盖板与所述延伸部分离时,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弹性件分离。
如上所述的转发器,优选地,所述通孔为圆孔。
如上所述的转发器,优选地,所述信号线与所述通孔过盈配合。
如上所述的转发器,优选地,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内侧面设置有沿垂直于所述信号线中心线方向延伸的第一密封凸棱。
如上所述的转发器,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凸棱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密封凸棱沿平行于所述信号线中心线的方向间隔的设置。
如上所述的转发器,优选地,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内侧面设置有沿垂直于所述信号线中心线方向延伸的第二密封凸棱。
如上所述的转发器,优选地,所述第二密封凸棱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密封凸棱沿平行于所述信号线中心线的方向间隔的设置。
如上所述的转发器,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凸棱延伸至所述第一容置槽外形成第一啮合部;所述第二密封凸棱延伸至所述第二容置槽外形成第二啮合部。
如上所述的转发器,优选地,所述辅助盖板罩设在所述延伸部上时,所述第一啮合部与所述第二啮合部啮合。
如上所述的转发器,优选地,所述辅助盖板朝向所述延伸部的侧面边缘设置有第三密封结构,所述延伸部朝向所述辅助盖板的侧面边缘设置有第四密封结构;所述第三密封结构与所述第四密封结构配合。
如上所述的转发器,优选地,所述第三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辅助盖板上的第二凹槽,所述第四密封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延伸部上的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容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如上所述的转发器,优选地,所述辅助盖板朝向所述主盖板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主盖板铰接。
如上所述的转发器,优选地,所述辅助盖板扣合在所述延伸部上,所述辅助盖板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通过紧固螺钉与所述延伸部连接。
如上所述的转发器,优选地,所述辅助盖板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主盖板相对的两侧。
如上所述的转发器,优选地,所述主盖板和所述底板均为金属板。
本发明实施还提供一种测距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转发器以及数个测距装置,所述测距装置与所述转发器上的信号接口连接。
如上所述的测距系统,优选地,每一所述测距装置具有视场角,各所述测距装置的所述视场角拼成侦测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辅助盖板开启时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发器中第二凸缘与辅助盖板之间的配合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发器中第二凸缘与辅助盖板之间的配合示意图;
图7为图2的俯视图;
图8为图2的前视图;
图9为图2的后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转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仰视图;
图12为图10的俯视图;
图13为图10的侧视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发器中主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发器中主盖板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发器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发器中信号线与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之间的配合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距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测距系统中测距装置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测距系统中测距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转发器;
2、测距装置;
10、底板;
101、延伸部;
1011、第一连接板;
1012、第二凸缘;
102、第一弹性件;
1021、第一容置槽;
1022、第一密封凸棱;
20、主盖板;
201、信号接口;
2011、输入接口;
2012、输出接口;
202、散热鳍片;
203、凸起部;
204、凸出部;
2041、凹陷部;
205、避让槽;
206、分隔部;
30、辅助盖板;
301、第二连接板;
302、第二弹性件;
3021、第二容置槽;
3022、第二密封凸棱;
303、第二凹槽;
304、转轴;
40、电源接口;
41、同步接口;
50、通孔;
60、密封环;
70、信号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图1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发器1,包括:底板10、电路板和主盖板20,电路板安装在底板10上,主盖板20罩设在电路板上并与底板10固定连接,主盖板20设置有与电路板连接的数个信号接口201。
本实施例中,电路板与底板10连接的方式有多种,例如,电路板与底板10之间可以通过螺栓连接,又如,电路板与底板10之间通过卡扣加螺钉的方式连接。电路板上具有实现其功能的各种电器元件,主盖板20上还设置有与电路板连接的电源接口40,电源接口40与外部电源连接,以向电路板以及电器元件供电。
上述转发器1可用于连接多种信号测量装置和多种信号处理装置,例如,采用上述转发器1连接汽车上的多个测距装置和用于管理汽车状态的上位机,或者,连接无人机上的多个测距装置和处理器。本实施例中,以连接汽车上的多个测距装置和上位机为例,具体地,在汽车上通常设置有管理汽车状态的上位机以及多个激光测距装置或者激光雷达等测距装置,上位机通过信号线与一个信号接口201连接,每一测距装置通过一个信号线与一个信号接口201连接,测距装置可以将检测到的汽车周围环境信号经信号线输送至转发器1的电路板;电路板以及设置在电路板上的电器元件接收到来自各测距装置的信号后,对信号进行处理并通过信号线输送至上位机,上位机接收到转发器反馈的信号后,控制汽车的行驶状态。其中上位机可以为车载电脑等能够管理控制汽车行驶状态的控制器。
优选地,与上位机连接的信号接口201可以为以太网接口,上位机通过以太网与转发器1电路板连接。主盖板20上还设置有与电路板连接的同步接口41,通过同步接口41可以将获得的信号与时间戳同步,之后再将信号输送至上位机,以减小上位机的数据处理载荷。转发器1可以对来自不同的测距装置的信号进行时间戳同步及信息汇总,之后再将处理后的信号输送至上位机,即通过转发器1实现上位机与测距装置之间的信号中继。
本实施例中主盖板20罩设在电路板上,可以将电路板与外界隔离。优选地,主盖板20包括盖板主体和设置于盖板主体边缘的侧板,侧板远离盖板主体的一端与底板10固定连接。其中,盖板主体可以是方形板状结构,相应的,侧板一般需要四块,环绕盖板主体的边缘设置,盖板主体以及四个侧板可以围成一个矩形容纳腔。当然,盖板主体还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盖板主体为圆形板状结构,相应的,侧板也可以为一个,盖板主体和侧板围成一个圆形容纳腔。电路板容置在由盖板主体、侧板以及底板10围设成的容纳腔内,以进一步将电路板与外界隔离。或者,在底板10的边缘设置侧板,侧板背向底板10的一端与主盖板20固定连接,电路板容置在由主盖板20、侧板以及底板10围设成的容纳腔内。
优选地,主盖板20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底板10连接,或者主盖板20通过粘结胶与底板10连接,当然主盖板20还可以通过卡接等方式与底板10连接。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转发器1连接上位机和多个测距装置时,每一测距装置各通过一条信号线与一个信号接口201连接,上位机可以通过几条甚至一条数据线与转发器1上的信号接口201连接,转发器1对多个测距装置获得的信号进行处理,并且通过几条甚至一条数据线将处理后的信号输送至上位机,使得上位机上的接口数量少于测距装置的数量;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小了上位机上的接口数量,从而降低了甚至避免灰尘、水(例如雨水或雪水)等从上位机的接口进入上位机内部的可能性。
本实施例中,数个信号接口201位于侧板中,以盖板主体为矩形板为例,盖板主体的四周设置有四个侧板,数个信号接口201可以设置在其中一个侧板中,也可以分别设置两个、三个或四个侧板中,例如,数个信号接口201设置在两个相对的侧板上,即,数个信号接口201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信号接口201设置在一个侧板上,另一部分信号接口201设置在与该侧板相对的另一个侧板上。
以图15中主盖板20摆放方位为例,盖板主体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左侧板和右侧板,在左侧板和右侧板上分别设置有数个分隔部206,相邻的两个分隔部206之间形成一个开口,信号接口201设置在开口内,例如每个信号接口201形成在一个开口内。请参照图8和图9,数个信号接口201包括输入接口2011和输出接口2012,输入接口2011与测距装置连接,输出接口2012与上位机连接。
优选地,输入接口2011和输出接口2012可以位于同一侧板上,当然输入接口2011和输出接口2012也可以位于不同的侧板上。
本实施例中,输入接口2011和输出接口2012分别位于相对的两个侧板上。输入接口2011和输出接口2012位于相对的两个侧板上,便于区分输入接口2011和输出接口2012,以方便转发器1的安装。
请参照图1请和图15,本实施例中,盖板主体朝向电路板的面与电路板上的电器元件的顶面接触。电器元件与盖板主体接触,可以将电器元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快速的传递至盖板主体,进而由盖板主体释放到外界环境中,提高了电器元件的散热效果,避免电器元件过热。
具体的,电路板上设置有多个不同的电器元件,不同的电器元件高度不同,相应的在盖板主体朝向电路板的面上设置多个凸出部204,凸出部204的形状可以不同,以使一个凸出部204与一个电器元件的顶面接触。进一步地,在凸出部204朝向电路的一端设置有凹陷部2041,部分电器元件容置在凹陷部2041内,以增大电器元件与盖板主体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电器元件与盖板主体之间的热量传递速率;另外,部分电器元件容置在凹陷部2041内,可以对电器元件进行定位,以免电器元件晃动。
进一步地,盖板主体背向电路板的面设置有散热鳍片202。盖板主体背离电路板的侧面上设置散热鳍片202,散热鳍片202可以增大盖板主体与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提高盖板主体与空气之间的热量传递速率,进而提高对电器元件的散热效果,进一步避免电器元件过热。
优选地,盖板主体和散热鳍片202为一体结构。盖板主体和散热鳍片202之间通过注塑或者铸造的方式一体成型,简化了转发器1的加工难度。
继续参照图14和图15,具体地,盖板主体20朝向电路板的面上设置有与电路板上的电器元件正对的避让槽205。以免在将盖板主体20罩设在底板10上时,盖板主体20与电器元件剐蹭。
进一步地,盖板主体20背向电路板的面上具有与避让槽205正对的凸起部203。凸起部203与避让槽205正对,可以避免设置避让槽205导致的盖板主体20过薄,以保证盖板主体20的自身强度。优选地,散热鳍片202设置在凸起部203和凸起部203以外区域的盖板主体20上。凸起部203上的散热鳍片202的高度与凸起部203以外区域的盖板主体20上散热鳍片202的高度不等;优选地,由于盖板主体20上具有与避让槽205对应的凸起部,此时可以使凸起部203上的散热鳍片202的高度大于凸起部203以外区域的盖板主体20上散热鳍片202的高度,使得凸起部203上的散热鳍片202具有足够的散热面积。
具体地,凸出部204可以设置在避让槽205内,位于避让槽205内发热量较高的电器元件与凸出部204接触。
当然,本实施例中,盖板主体与散热鳍片202之间还可以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只要保证盖板主体的热量可以快速的传递至散热鳍片202,进而经散热鳍片202和盖板主体释放到外界环境中即可。
为了防止灰尘、雨水等进入到转发器中,本实施例中,底板10设置有环绕电路板的第一密封结构,主盖板20设置有与第一密封结构配合的第二密封结构。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配合,可提高底板10与主盖板20之间的密封性,以免灰尘或雨水经底板10与主盖板20之间的缝隙进入到容纳腔内,进而影响转发器1工作。
具体地,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可以有多种,例如:第一密封结构可以包括设置在底板10上的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环绕电路板设置,第二密封结构为设置在侧板背离盖板主体一端的第一密封面,将主盖板20罩设在底板10上,第一密封面与第一密封圈贴合,实现对主盖板20和底板10之间围设成的容纳腔的封闭。进一步地,第一密封圈可以为橡胶圈。
本实施例优选地,第一密封结构为环绕电路板设置的第一凸缘,第二密封结构为与第一凸缘咬合的第一凹槽。第一凸缘与第一凹槽咬合,可以增大底板10与主盖板20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提高底板10与主盖板20之间的密封性。
当然,第一密封结构也可以为环绕电路板设置的第一凹槽,相应的,第二密封结构为与第一凹槽咬合的第一凸缘。
为了提高转发器的防水、防尘效果,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请参照图2、图7-图9,底板10设置有延伸部101,延伸部101位于主盖板20设置有信号接口201的所在侧,例如,数个信号接口201设置在主盖板20的相对的两侧,延伸部101位于主盖板20的相对的两侧。亦即,延伸部101的设置位置随信号接口201的位置变化而变化,主盖板20的哪一侧设置有信号接口201,则在该侧将会设置有延伸部101。延伸部101可以与底板10通过铸造或者注塑等方式一体成型。继续参照图5和图6,延伸部101还可以通过螺栓连接或者卡接等方式与底板10连接,即延伸部101与底板10之间可拆卸的连接。延伸部101与信号接口201相对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容线槽。与信号接口201连接的信号线容置在第一容线槽内,可以避免信号线摆动导致的信号线与信号接口201脱离。
继续参照图2,第一容线槽的中心线与信号接口201的中心线可以共线设置;优选地,第一容线槽的中心线与信号接口201的中心线可以具有预设距离,以在将信号线安装在信号接口201和第一容线槽内时,信号线与信号接口201和第一容线槽存在一定的应力,以提高信号线的稳定性。
具体地,继续参照图1,延伸部101可以与底板10通过铸造或者注塑等方式一体成型。继续参照图10和图11,延伸部101还可以通过螺栓连接或者卡接等方式与底板10连接,即延伸部101与底板10之间可拆卸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转发器1还包括罩设在延伸部101上的辅助盖板30。辅助盖板30罩设在延伸部101上,使得位于第一容线槽和信号接口201之间的信号线容置在由辅助盖板30和延伸部101构成的容线腔内,以免外界物体与第一容线槽和信号接口201之间信号线接触。
本实施例中,辅助盖板30设置有与第一容线槽相对的第二容线槽,第二容线槽与第一容线槽构成过线孔。信号线穿过在由第一容线槽和第二容线槽构成的过线孔,在使辅助盖板30与延伸部101分离后,部分信号线由第一容线槽内凸出,以便于信号线的拆卸。
具体地,过线孔可以为截面呈长方形的方孔,或者过线孔为截面呈圆形的圆孔,当然过线孔还可以具有其他的形状。以过线孔为圆孔为例,第一容线槽和第二容线槽均为半圆孔,当辅助盖板30罩设在延伸部101上时,第一容线槽和第二容线槽围设成圆形的过线孔。
本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2-图9,第一容线槽内设置有第一弹性件102,第一弹性件102设置有第一容置槽1021;第二容线槽内设置有第二弹性件302,第二弹性件302设置有第二容置槽3021,第一容置槽1021与第二容置槽3021围设成通孔50,与信号接口201连接的信号线穿设在通孔50内。底板10通过第一弹性件102与信号线连接,辅助盖板30通过第二弹性件302与信号线连接,可以提高信号线与底板10和辅助盖板30之间的密封性,以免外界的灰尘或者雨水沿信号线与底板10和辅助盖板30之间的缝隙流入到容线腔内,进而影响信号线与信号接口201之间的连接。
具体地,辅助盖板30罩设在延伸部101上时,第一弹性件102和第二弹性件302接触,且第一容置槽1021与第二容置槽3021围设成通孔50,信号线容置在通孔50内。当辅助盖板30与延伸部101分离时,第一弹性件102与第二弹性件302分离,可以将信号线拆除,或者安装信号线。
优选地,第一弹性件102和第二弹性件302可以均由橡胶构成,以进一步提高第一弹性件102和第二弹性件302与信号线之间的密封性;当然第一弹性件102和第二弹性件302还可以由其他的弹性材质构成。
本实施例中通孔50可以为截面呈长方形的方孔,或者过通孔50为截面呈圆形的圆孔,当然通孔50还可以具有其他的形状。以通孔50为圆孔为例,第一容置槽1021和第二容置槽3021均为半圆孔,当辅助盖板30罩设在延伸部101上时,第一容置槽1021和第二容置槽3021围设成通孔50。
继续参照图2,优选地,延伸部101的边缘向辅助盖板30凸出形成第一连接板1011,辅助盖板30朝向延伸部101的侧面边缘形成第二连接板301;将辅助盖板30罩设在延伸部101上时,第一连接板1011背离延伸部101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板301背离辅助盖板30的一端贴合,延伸部101、第一连接板1011、第二连接板301以及辅助盖板30之间围设成容线腔。
进一步地,第一容线槽设置在与信号接口201相对的第一连接板1011上,第二容线槽设置在第二连接板301上,将辅助盖板30罩设在延伸部101上时,第一容线槽和第二容线槽围设成过线孔。
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02可以完全容置在第一容线槽内,相应的,第一弹性件102可以通过粘结胶与第一容线槽连接,或者第一弹性件102通过卡接等方式与第一容线槽连接;进一步地,第一弹性件102可以与第一容线槽过盈配合,以提高第一弹性件102与第一容线槽之间的密封性。相同的,第二弹性件302也可以完全容置在第二容线槽内,第二弹性件302也可以通过粘结胶与第二容线槽连接,或者第二弹性件302通过卡接等方式与第二容线槽连接;进一步地,第二弹性件302可以与第二容线槽过盈配合,以提高第二弹性件302与第二容线槽之间的密封性。
优选地,第一连接板1011朝向信号接口201的内侧设置第一安装框架(第一安装框架被第一弹性件所遮挡,第一安装框架用于支撑第一弹性件),部分第一弹性件102容置在第一容线槽内,其余部分第一弹性件102安装在第一安装框架上;仅部分第一弹性件102容置在第一容线槽内,第一弹性件102的大小不受第一连接板1011厚度限制,可以将第一弹性件102设置的较大,以提高第一弹性件102与信号线之间的密封性。相同的,第二连接板301朝向信号接口201的内侧设置第二安装框架(第二安装框架被第二弹性件所遮挡,第二安装框架用于支撑第二弹性件),部分第二弹性件302容置在第二容线槽内,其余部分第二弹性件302安装在第二安装框架上;仅部分第二弹性件302容置在第二容线槽内,第二弹性件302的大小不受第二连接板301厚度限制,可以将第二弹性件302设置的较大,以提高第二弹性件302与信号线之间的密封性。
本实施例中,信号线与通孔50过盈配合。合理的设置第一弹性件102和第二弹性件302的尺寸,可以使第一容置槽1021与信号线之间的过盈配合、并且第二容置槽3021与信号线过盈配合,以进一步提高信号线与第一弹性件102和第二弹性件302之间的密封性。以通孔50为圆孔为例,通孔50的孔径稍小于信号线的直径,以在将信号线容置在通孔50内时,信号线与通孔50过盈配合。
本实施例中,第一容置槽1021的内侧面设置有沿垂直于信号线中心线方向延伸的第一密封凸棱1022。当第一容置槽1021的内侧面与信号线贴合时,第一密封凸棱1022可以压紧信号线的侧壁,以提高信号线与第一容置槽1021之间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第一密封凸棱1022为多个,多个第一密封凸棱1022沿平行于信号线中心线的方向间隔的设置。多个第一密封凸棱1022间隔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信号线与第一容置槽1021之间的密封性。
具体地,第一密封凸棱1022与第一弹性件102可以一体成型,当然第一密封凸缘还可以通过粘接胶或和卡接等方式与第一弹性件102连接。
优选地,第二容置槽3021的内侧面设置有沿垂直于信号线中心线方向延伸的第二密封凸棱3022。当第二容置槽3021的内侧面与信号线贴合时,第二密封凸棱3022可以压紧信号线的侧壁,以提高信号线与第二容置槽3021之间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第二密封凸棱3022为多个,多个第二密封凸棱3022沿平行于信号线中心线的方向间隔的设置。多个第二密封凸棱3022间隔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信号线与第二容置槽3021之间的密封性。
继续参照图17,当辅助盖板30罩设在延伸部101上时,第一弹性件102和第二弹性件302贴合,并且此时信号线70穿设在由第一弹性件102上的第一容置槽1021和第二弹性件302上的第二容置槽3021构成为通孔内,并且第一容置槽1021内的第一密封凸棱1022与第二容置槽3021内的第二密封凸棱3022围设成包裹在信号线70外侧的防水圈;当辅助盖板30与延伸部101分离时,第一弹性件102与第二弹性件302分离,可将信号线70由第一容置槽1021内取出。
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凸棱1022延伸至第一容置槽1021外形成第一啮合部;第二密封凸棱3022延伸至第二容置槽3021外形成第二啮合部。第一啮合部和第二啮合部配合可以提高第一弹性件102和第二弹性件302之间的密封性。
具体地,当辅助盖板30罩设在延伸部101上时,第一弹性件102上的第一啮合部可以抵顶在第二弹性件302上的第二啮合部上,以阻止外界的灰尘或者雨水沿第一弹性件102和第二弹性件302之间的缝隙进入到容线腔内。
优选地,辅助盖板30罩设在延伸部101上时,第一啮合部与第二啮合部啮合。第一啮合部与第二啮合部啮合为第一啮合部和第二啮合部沿信号线的中心线依次设置,并且第一啮合部与第二啮合部贴合。进一步地,当第一密封凸棱1022和第二密封凸棱3022均为多个时,第一啮合部和第二啮合部啮合为,第一啮合部卡设在相邻的两个第二啮合部之间,并且第二啮合部卡设在相邻的两个第一啮合部之间。
本实施例中,辅助盖板30朝向延伸部101的侧面边缘设置有第三密封结构,延伸部101朝向辅助盖板30的侧面边缘设置有第四密封结构;第三密封结构与第四密封结构配合。第三密封结构和第四密封结构配合,可以提高辅助盖板30与延伸部101之间的密封性,以免灰尘或雨水等沿辅助盖板30与延伸部101之间的缝隙进入到容线腔内。
具体地,第三密封结构和第四密封结构可以有多种,例如:第四密封结构可以包括设置在延伸部101上的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环绕容线腔设置,第三密封结构为设置在辅助盖板30朝向延伸部101一侧的第二密封面,将辅助盖板30罩设在延伸部101上,第二密封面与第二密封圈贴合,实现对容线腔的封闭。进一步地,第二密封圈可以为橡胶圈。
继续参照图2、图5和图6。优选地,第三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辅助盖板30上的第二凹槽303,第四密封部包括设置在延伸部101上的第二凸缘1012,第二凸缘1012容置在第二凹槽303内。第二凸缘1012容置在第二凹槽303内,可以增大辅助盖板30与延伸部101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辅助盖板30与延伸部101之间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可以在第二凸缘1012外侧设置密封环60,密封环60环绕第二凸缘1012设置,在第二密封凸缘1012容置在第二凹槽303内时,位于第二凸缘1012外侧辅助盖板30和延伸部101夹紧密封环60,以进一步提高辅助盖板30和延伸部101之间的密封性。优选地,可以在辅助盖板60和/或延伸部101上均设置环形槽,密封环60容置在环形槽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转发器1,安装信号线时,将辅助盖板30由延伸部101上取下,之后将信号线的一端与信号接口201连接,并且使部分信号线容置在延伸部101上的第一弹性件102的第一容置槽1021内;之后将辅助盖板30罩设在延伸部101上,另一部分信号线容置在辅助盖板30的第二弹性件302上的第二容置槽3021内,与此同时,位于延伸部101上的第二凸缘1012容置在辅助盖板30上的第二凹槽303内;此时,第一弹性件102和第二弹性件302可以阻止灰尘和雨水沿信号线与延伸部101和辅助盖板30之间的缝隙进入到容线腔内,并且第二凸缘1012容置在第二凹槽303内可以阻止灰尘和雨水沿辅助盖板30和延伸部101之间的缝隙进入到容线腔内,保证了容线腔具有较好的密封性。当需要拆卸信号线时,只需将辅助盖板30由延伸部101上取下,即可使信号线与信号接口201分离,拆装较为方便。
本实施例中,辅助盖板30朝向主盖板20的一端通过转轴304与主盖板20铰接。翻转辅助盖板30即可使辅助盖板30与延伸部101分离,进而开启容线腔,以便于信号线的安装和拆卸。
进一步地,辅助盖板30扣合在延伸部101上,辅助盖板30远离转轴304的一端通过紧固螺钉与延伸部101连接。紧固螺钉可以避免在使用时辅助盖板30发生转动。
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与辅助盖板30贴合的主盖板20上设置第二凸缘1012,在将辅助盖板30扣合在延伸部101上时,位于主盖板20上的第二凸缘1012也容置在辅助盖板30上的第二凹槽303内,以提高辅助盖板30与主盖板20之间的密封性。
继续参照图10和图11,本实施例中,辅助盖板30与延伸部101之间的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连接,例如:辅助盖板30朝向延伸部101的侧面设置卡块,相应的在延伸部101上设置有卡槽,将辅助盖板30罩设在延伸部101上,并且使卡块卡设在卡槽内,即可实现辅助盖板30与延伸部101之间的连接;或者辅助盖板30与延伸部101之间仅通过紧固螺栓连接。
继续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辅助盖板3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主盖板20相对的两侧。相应的,在底板10的两侧均设置延伸部101,可以在与两个辅助盖板30相对的主盖板20上均设置信号接口201,以增大转发器1上设置的信号接口201数量。
以图2所示方位为例,在主盖板20左侧的侧板和右侧的侧板上均设置信号接口201,相应的,在底板10的左侧和右侧均延伸形成延伸部101,并且延伸部101上均罩设辅助盖板30。电源接口40和同步接口41等接口也可以设置在主盖板20右侧的侧板上,并且在右侧的延伸部101上设置有与电源接口40和同步接口41等接口正对的第一容线槽,相应的,在右侧的辅助盖板30上设置有与电源接口40和同步接口41等接口正对的第二容线槽,电源接口40和同步接口41等接口可以通过与其对应的第一容线槽和第二容线槽内的线缆与外界设备连接;进一步地,在第一容线槽内设置第一弹性块102,在第二容线槽内设置第二弹性块302,以提高线缆与辅助盖板30和延伸部101之间的密封性。
继续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的辅助盖板30的数量也可以多于两个,底板10上设置有与每一辅助盖板30配合的延伸部101。
本实施例中,主盖板20和底板10均为金属板。由金属板构成的主盖板20和底板10可以形成电磁屏蔽,以免外界的电磁信号对电路板以及电路板上的电器元件造成干扰。
继续参照图1-图20,在其他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测距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转发器1以及数个测距装置2,测距装置2与转发器1上的信号接口201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距系统,每一测距装置均通过信号线与一个信号接口连接,上位机可以通过几个甚至一个数据线与转发器上的信号接口连接,转发器对多个测距装置获得的信号进行处理,并且通过几个甚至一个数据线将处理后的信号输送至上位机,使得上位机上的接口数量少于测距装置的数量;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小了上位机上的接口数量,提高了上位机的密封性。
转发器1可以对来自不同的测距装置2的信号进行时间戳同步及信息汇总,之后再将处理后的信号输送至上位机,即通过转发器1实现上位机与测距装置2之间的信号中继。
具体地,每一测距装置2具有视场角,各测距装置2的视场角拼成侦测范围。
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的测距装置2可以是激光雷达、激光测距设备等电子设备。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测距装置2用于感测外部环境信息,例如,环境目标的距离信息、方位信息、反射强度信息、速度信息等。一种实现方式中,测距装置2可以通过测量测距装置2和探测物之间光传播的时间,即光飞行时间225(Time-of-Flight,TOF),来探测探测物到测距装置2的距离。或者,测距装置2也可以通过其他技术来探测探测物到测距装置2的距离,例如基于相位移动(phase shift)测量的测距方法,或者基于频率移动(frequency shift)测量的测距方法,在此不做限制。
为了便于理解,以下将结合图18所示的测距装置2对测距的工作流程进行举例描述。
如图19所示,测距装置2可以包括发射电路21、接收电路2112、采样电路23和运算电路24。
发射电路21可以发射光脉冲序列(例如激光脉冲序列)。接收电路2112可以接收经过被探测物反射的光脉冲序列,并对该光脉冲序列进行光电转换,以得到电信号,再对电信号进行处理之后可以输出给采样电路23。采样电路23可以对电信号进行采样,以获取采样结果。运算电路24可以基于采样电路23的采样结果,以确定测距装置2与被探测物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该测距装置2还可以包括控制电路25,该控制电路25可以实现对其他电路的控制,例如,可以控制各个电路的工作时间和/或对各个电路进行参数设置等。
应理解,虽然图19示出的测距装置中包括一个发射电路、一个接收电路、一个采样电路和一个运算电路,用于出射一路光束进行探测,但是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发射电路、接收电路、采样电路、运算电路中的任一种电路的数量也可以是至少两个,用于沿相同方向或分别沿不同方向出射至少两路光束;其中,该至少两束光路可以是同时出射,也可以是分别在不同时刻出射。一个示例中,该至少两个发射电路中的发光芯片封装在同一个模块中。例如,每个发射电路包括一个激光发射芯片,该至少两个发射电路中的激光发射芯片中的die封装到一起,容置在同一个封装空间中。
一些实现方式中,除了图19所示的电路,测距装置2还可以包括扫描模块,用于将发射电路出射的至少一路激光脉冲序列改变传播方向出射。
其中,可以将包括发射电路21、接收电路2112、采样电路23和运算电路24的模块,或者,包括发射电路21、接收电路2112、采样电路23、运算电路24和控制电路25的模块称为测距模块,该测距模块25可以独立于其他模块,例如,扫描模块。
测距装置2中可以采用同轴光路,也即测距装置2出射的光束和经反射回来的光束在测距装置2内共用至少部分光路。例如,发射电路出射的至少一路激光脉冲序列经扫描模块改变传播方向出射后,经探测物反射回来的激光脉冲序列经过扫描模块后入射至接收电路。或者,测距装置2也可以采用异轴光路,也即测距装置2出射的光束和经反射回来的光束在测距装置2内分别沿不同的光路传输。图20示出了本发明的测距装置2采用同轴光路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测距装置2包括测距模块210,测距模块210包括发射器212(可以包括上述的发射电路)、准直元件213、探测器214(可以包括上述的接收电路、采样电路和运算电路)和光路改变元件215。测距模块210用于发射光束,且接收回光,将回光转换为电信号。其中,发射器212可以用于发射光脉冲序列。在一个实施例中,发射器212可以发射激光脉冲序列。可选的,发射器212发射出的激光束为波长在可见光范围之外的窄带宽光束。准直元件213设置于发射器的出射光路上,用于准直从发射器212发出的光束,将发射器212发出的光束准直为平行光出射至扫描模块。准直元件还用于会聚经探测物反射的回光的至少一部分。该准直元件213可以是准直透镜或者是其他能够准直光束的元件。
在图20所示实施例中,通过光路改变元件215来将测距装置2内的发射光路和接收光路在准直元件213之前合并,使得发射光路和接收光路可以共用同一个准直元件213,使得光路更加紧凑。在其他的一些实现方式中,也可以是发射器212和探测器214分别使用各自的准直元件213,将光路改变元件215设置在准直元件之后的光路上。
在图20所示实施例中,由于发射器212出射的光束的光束孔径较小,测距装置2所接收到的回光的光束孔径较大,所以光路改变元件可以采用小面积的反射镜来将发射光路和接收光路合并。在其他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光路改变元件也可以采用带通孔的反射镜,其中该通孔用于透射发射器212的出射光,反射镜用于将回光反射至探测器214。这样可以减小采用小反射镜的情况中小反射镜的支架会对回光的遮挡。
在图20所示实施例中,光路改变元件偏离了准直元件213的光轴。在其他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光路改变元件也可以位于准直元件213的光轴上。
测距装置2还包括扫描模块211。扫描模块211放置于测距模块210的出射光路上,扫描模块102用于改变经准直元件213出射的准直光束224的传输方向并投射至外界环境,并将回光投射至准直元件213。回光经准直元件213汇聚到探测器214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扫描模块211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光学元件,用于改变光束的传播路径,其中,该光学元件可以通过对光束进行反射、折射、衍射等等方式来改变光束传播路径。例如,扫描模块211包括透镜、反射镜、棱镜、振镜、光栅、液晶、光学相控阵(OpticalPhased Array)或上述光学元件的任意组合。一个示例中,至少部分光学元件是运动的,例如通过驱动模块来驱动该至少部分光学元件进行运动,该运动的光学元件可以在不同时刻将光束反射、折射或衍射至不同的方向。在一些实施例中,扫描模块211的多个光学元件可以绕共同的轴216旋转或振动,每个旋转或振动的光学元件用于不断改变入射光束的传播方向。在一个实施例中,扫描模块211的多个光学元件可以以不同的转速旋转,或以不同的速度振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扫描模块211的至少部分光学元件可以以基本相同的转速旋转。在一些实施例中,扫描模块的多个光学元件也可以是绕不同的轴旋转。在一些实施例中,扫描模块的多个光学元件也可以是以相同的方向旋转,或以不同的方向旋转;或者沿相同的方向振动,或者沿不同的方向振动,在此不作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扫描模块211包括第一光学元件220和与第一光学元件220连接的驱动器221,驱动器221用于驱动第一光学元件220绕转动轴216转动,使第一光学元件220改变准直光束224的方向。第一光学元件220将准直光束224投射至不同的方向。在一个实施例中,准直光束224经第一光学元件改变后的方向与转动轴216的夹角随着第一光学元件220的转动而变化。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光学元件220包括相对的非平行的一对表面,准直光束224穿过该对表面。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光学元件220包括厚度沿至少一个径向变化的棱镜。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光学元件220包括楔角棱镜,对准直光束224进行折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扫描模块211还包括第二光学元件,第二光学元件绕转动轴216转动,第二光学元件的转动速度与第一光学元件220的转动速度不同。第二光学元件用于改变第一光学元件220投射的光束的方向。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光学元件与另一驱动器222连接,驱动器222驱动第二光学元件转动。第一光学元件220和第二光学元件可以由相同或不同的驱动器驱动,使第一光学元件220和第二光学元件的转速和/或转向不同,从而将准直光束224投射至外界空间不同的方向,可以扫描较大的空间范围。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223控制驱动器221和222,分别驱动第一光学元件220和第二光学元件。第一光学元件220和第二光学元件的转速可以根据实际应用中预期扫描的区域和样式确定。驱动器221和222可以包括电机或其他驱动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光学元件包括相对的非平行的一对表面,光束穿过该对表面。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光学元件包括厚度沿至少一个径向变化的棱镜。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光学元件包括楔角棱镜。
一个实施例中,扫描模块211还包括第三光学元件(图未示)和用于驱动第三光学元件运动的驱动器。可选地,该第三光学元件包括相对的非平行的一对表面,光束穿过该对表面。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光学元件包括厚度沿至少一个径向变化的棱镜。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光学元件包括楔角棱镜。第一、第二和第三光学元件中的至少两个光学元件以不同的转速和/或转向转动。
扫描模块211中的各光学元件旋转可以将光投射至不同的方向,例如方向217和224,如此对测距装置2周围的空间进行扫描。当扫描模块211投射出的光217打到探测物210时,一部分光被探测物210沿与投射的光217相反的方向反射至测距装置2。探测物210反射的回光223经过扫描模块211后入射至准直元件213。
探测器214与发射器212放置于准直元件213的同一侧,探测器214用于将穿过准直元件213的至少部分回光转换为电信号。
一个实施例中,各光学元件上镀有增透膜。可选的,增透膜的厚度与发射器212发射出的光束的波长相等或接近,能够增加透射光束的强度。
一个实施例中,测距装置2中位于光束传播路径上的一个元件表面上镀有滤光层,或者在光束传播路径上设置有滤光器,用于至少透射发射器所出射的光束所在波段,反射其他波段,以减少环境光给接收器带来的噪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射器212可以包括激光二极管,通过激光二极管发射纳秒级别的激光脉冲。进一步地,可以确定激光脉冲接收时间,例如,通过探测电信号脉冲的上升沿时间和/或下降沿时间确定激光脉冲接收时间。如此,测距装置2可以利用脉冲接收时间信息和脉冲发出时间信息计算TOF,从而确定探测物210到测距装置2的距离。
测距装置2探测到的距离和方位可以用于遥感、避障、测绘、建模、导航等。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测距装置可应用于移动平台,测距装置可安装在移动平台的平台本体。具有测距装置的移动平台可对外部环境进行测量,例如,测量移动平台与障碍物的距离用于避障等用途,和对外部环境进行二维或三维的测绘。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移动平台包括无人飞行器、汽车、遥控车、机器人、相机中的至少一种。当测距装置应用于无人飞行器时,平台本体为无人飞行器的机身。当测距装置应用于汽车时,平台本体为汽车的车身。该汽车可以是自动驾驶汽车或者半自动驾驶汽车,在此不做限制。当测距装置应用于遥控车时,平台本体为遥控车的车身。当测距装置应用于机器人时,平台本体为机器人。当测距装置应用于相机时,平台本体为相机本身。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38)

1.一种转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电路板和主盖板,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主盖板罩设在所述电路板上并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主盖板设置有与所述电路板连接的数个信号接口;
所述底板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主盖板设置有所述信号接口的所在侧;
所述延伸部与所述信号接口相对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容线槽;
所述转发器还包括罩设在所述延伸部上的辅助盖板;
所述辅助盖板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容线槽相对的第二容线槽,所述第二容线槽与所述第一容线槽构成过线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盖板包括盖板主体和设置于所述盖板主体边缘的侧板,所述侧板远离所述盖板主体的一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数个信号接口位于所述侧板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数个信号接口包括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接口和所述输出接口分别位于相对的两个所述侧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上开设有开口,所述信号接口设置在开口内。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主体朝向所述电路板的面与所述电路板上的电器元件的顶面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主体朝向所述电路板的面上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电器元件的顶面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朝向所述电路板的一端设置有凹陷部,部分所述电器元件容置在所述凹陷部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主体背向所述电路板的面设置有散热鳍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主体和所述散热鳍片为一体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主体朝向所述电路板的面上具有与所述电路板上电器元件正对的避让槽,所述盖板主体背向所述电路板的面上设置有与所述避让槽正对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上的所述散热鳍片的高度与所述凸起部以外区域的所述盖板主体上所述散热鳍片的高度不等。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主体朝向所述电路板的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电路板上的电器元件正对的避让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转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主体背向所述电路板的面上具有与所述避让槽正对的凸起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转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设置有环绕所述电路板的第一密封结构,所述主盖板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配合的第二密封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转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为环绕所述电路板设置的第一凸缘,所述第二密封结构为与所述第一凸缘咬合的第一凹槽。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接口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容线槽的中心线共线设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接口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容线槽的中心线之间具有预设距离。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孔为圆孔。
20.根据权利要求1或19所述的转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线槽内设置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有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二容线槽内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有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与所述第二容置槽围设成通孔,与所述信号接口连接的信号线穿设在所述通孔内。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转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盖板罩设在所述延伸部上时,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接触,且所述第一容置槽与所述第二容置槽围设成通孔。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转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盖板与所述延伸部分离时,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弹性件分离。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转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圆孔。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转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线与所述通孔过盈配合。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转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内侧面设置有沿垂直于所述信号线中心线方向延伸的第一密封凸棱。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转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凸棱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密封凸棱沿平行于所述信号线中心线的方向间隔的设置。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转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内侧面设置有沿垂直于所述信号线中心线方向延伸的第二密封凸棱。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转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凸棱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密封凸棱沿平行于所述信号线中心线的方向间隔的设置。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转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凸棱延伸至所述第一容置槽外形成第一啮合部;所述第二密封凸棱延伸至所述第二容置槽外形成第二啮合部。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转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盖板罩设在所述延伸部上时,所述第一啮合部与所述第二啮合部啮合。
3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盖板朝向所述延伸部的侧面边缘设置有第三密封结构,所述延伸部朝向所述辅助盖板的侧面边缘设置有第四密封结构;所述第三密封结构与所述第四密封结构配合。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转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辅助盖板上的第二凹槽,所述第四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延伸部上的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容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盖板朝向所述主盖板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主盖板铰接。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转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盖板扣合在所述延伸部上,所述辅助盖板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通过紧固螺钉与所述延伸部连接。
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盖板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主盖板相对的两侧。
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盖板和所述底板均为金属板。
37.一种测距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6任一项所述的转发器以及数个测距装置,所述测距装置与所述转发器上的信号接口连接。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测距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测距装置具有视场角,各所述测距装置的所述视场角拼成侦测范围。
CN201980005340.4A 2019-01-09 2019-01-09 转发器以及测距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7424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9/071031 WO2020142946A1 (zh) 2019-01-09 2019-01-09 转发器以及测距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42450A CN111742450A (zh) 2020-10-02
CN111742450B true CN111742450B (zh) 2022-03-01

Family

ID=71520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534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742450B (zh) 2019-01-09 2019-01-09 转发器以及测距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42450B (zh)
WO (1) WO20201429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35425B (zh) * 2020-09-22 2022-06-24 镇江厦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路板软件烧入工装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75662A (zh) * 2012-11-13 2013-03-20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tdoa的超声波倒车雷达系统
CN205790640U (zh) * 2016-05-06 2016-12-07 四平爱诺节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塑铜导线直通三通绝缘密封壳
CN206497928U (zh) * 2017-03-10 2017-09-15 江苏索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组件
CN207217962U (zh) * 2017-09-19 2018-04-10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网关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22535B1 (en) * 2010-11-05 2011-04-12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1989743U (zh) * 2011-03-24 2011-09-28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客车防撞预警装置
CN203242647U (zh) * 2013-03-06 2013-10-16 陈尚霖 翻盖式太阳能接线盒
CN204156189U (zh) * 2014-08-29 2015-02-11 宁波森事达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直针插座
CN206098778U (zh) * 2016-11-04 2017-04-12 无锡康博瑞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器控制信号线的引出连接结构
US10321587B2 (en) * 2017-02-03 2019-06-11 Google Llc Integrated connector receptacle device
CN206992437U (zh) * 2017-06-26 2018-02-09 惠州市迈特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盖压式rj45连接插座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75662A (zh) * 2012-11-13 2013-03-20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tdoa的超声波倒车雷达系统
CN205790640U (zh) * 2016-05-06 2016-12-07 四平爱诺节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塑铜导线直通三通绝缘密封壳
CN206497928U (zh) * 2017-03-10 2017-09-15 江苏索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组件
CN207217962U (zh) * 2017-09-19 2018-04-10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网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42946A1 (zh) 2020-07-16
CN111742450A (zh) 2020-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28558B (zh) 一种激光雷达
CN109597050B (zh) 一种激光雷达
CN109613515B (zh) 一种激光雷达系统
JP2023143941A (ja) 分散型のビークルライダシステム
US20210215803A1 (en) Scanning module, distance measuring device, distance measuring assembly, distance detection device, and mobile platform
CN211265963U (zh) 激光二极管封装模块及距离探测装置、电子设备
CN210038146U (zh) 测距模组、测距装置及可移动平台
CN111492546A (zh) 激光二极管封装模块及距离探测装置、电子设备
CN110663147A (zh) 激光二极管封装模块及发射装置、测距装置、电子设备
CN111742450B (zh) 转发器以及测距系统
CN111587381A (zh) 调整扫描元件运动速度的方法及测距装置、移动平台
WO2020098771A1 (zh) 一种激光雷达系统
WO2020223879A1 (zh) 一种测距装置及移动平台
CN210142186U (zh) 转发器
WO2022110062A1 (zh) 光学测距装置及其光学窗口、可移动设备
CN110596675A (zh) 一种激光发射装置及激光雷达系统
US20210341588A1 (en) Ranging device and mobile platform
CN111712734A (zh) 一种激光测距装置及移动平台
US20210341580A1 (en) Ranging device and mobile platform
CN211605531U (zh) 一种防水接插件及雷达、可移动平台
CN211718524U (zh) 一种可拆卸探测装置及移动平台
CN209606612U (zh) 测距装置及移动平台
CN211206787U (zh) 测距组件及移动平台
CN113079708A (zh) 激光二极管封装模块及距离探测装置、电子设备
CN218272695U (zh) 激光雷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3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