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41561B - 防雨淋感应灯具 - Google Patents

防雨淋感应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41561B
CN111741561B CN202010882025.4A CN202010882025A CN111741561B CN 111741561 B CN111741561 B CN 111741561B CN 202010882025 A CN202010882025 A CN 202010882025A CN 111741561 B CN111741561 B CN 1117415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n
circuit
lamp
humidity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8202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41561A (zh
Inventor
王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schip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schip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schip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schip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8202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415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415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415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415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415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10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the light
    • H05B45/18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the light using temperature feedback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5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responsive to malfunctions or undesirable behaviour of LEDs; responsive to LED life; Protective circuits
    • H05B45/5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responsive to malfunctions or undesirable behaviour of LEDs; responsive to LED life; Protective circuits involving measures to prevent abnormal temperature of the LEDs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防雨淋感应灯具,防雨淋感应灯具包括灯具主体、遮雨结构、淋雨检测电路、控制电路和驱动装置,灯具主体具有出光部,遮雨结构设置在所述灯具主体上,具有可切换的收纳位置和遮雨位置,遮雨结构在收纳位置时,收纳于灯具主体上,遮雨结构在遮雨位置,遮挡于出光部的上方。淋雨检测电路检测环境湿度和/或是否有雨滴。控制电路与淋雨检测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并在环境湿度大于预设湿度值和/或有雨滴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驱动装置分别与灯具主体以及遮雨结构固定连接,根据第一控制信号驱动遮雨结构从收纳位置切换至遮雨位置。本发明用于红外感应灯具误报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防雨淋感应灯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灯具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防雨淋感应灯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红外感应灯具由于其可以智能检测人体信号波段的变化,并能根据波段变化控制灯具的亮灭,从而可以应用于多种场合,极大方便了公共场合灯光的设计。
但是,现有的红外感应灯具其防水性能并未采取特殊设计,仅仅局限于外壳防水。而当红外感应灯具应用于路灯等设置在室外的场合或者是室内可以淋雨的场合,在红外探头在淋雨的时候,红外传感器的表面以及视野内的温度会发生剧烈无规律的变化,传感器表面的雨滴会带走传感器的温度,其上雨滴的流动也会导致温度的变化,从而使得红外传感器检测到符合人体信号波段的温度变化,从而产生误报动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防雨淋感应灯具,旨在解决现有红外感应灯具误报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防雨淋感应灯具,所述防雨淋感应灯具包括:
灯具主体,具有出光部;
遮雨结构,设置在所述灯具主体上,具有可切换的收纳位置和遮雨位置,所述遮雨结构在所述收纳位置时,收纳于所述灯具主体上,所述遮雨结构在所述遮雨位置,遮挡于所述出光部的上方;
淋雨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环境湿度和/或是否有雨滴;
控制电路,与所述淋雨检测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并在所述环境湿度大于预设湿度值和/或有雨滴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
驱动装置,分别与所述灯具主体以及所述遮雨结构固定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驱动所述遮雨结构从所述收纳位置切换至遮雨位置。
可选地,所述出光部设置有LED灯以及红外探头,所述红外探头设置于所述LED灯以及地面之间。
可选地,所述出光部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红外补光灯,所述红外补光灯与所述红外探头间隔预设距离设置。
可选地,所述灯具主体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具有进风孔和出风孔,所述出风孔朝向所述红外探头设置,所述防雨淋感应灯具还包括电风扇驱动电路和电风扇,所述电风扇驱动电路与所述电风扇电连接,所述电风扇设置于所述灯具主体内,并设置于所述进风孔后方。
可选地,所述出风通道为L型,所述出风通道设置于所述红外探头以及地面之间,所述L型出风通道包括第一通道以及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端为所述出风孔,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二端为所述进风孔。
可选地,所述防雨淋感应灯具还设置有加热结构,所述加热结构环绕所述红外探头设置。
可选地,所述淋雨检测电路包括湿度检测模块以及电容检测模块,所述灯具主体上设置有安装所述电容检测模块的电容外孔检测位以及安装所述湿度检测模块的湿度外孔检测位;
所述湿度检测模块,所述湿度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为所述淋雨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并用于检测环境湿度;
所述电容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电容检测模块所处位置是否存在雨滴,并根据雨滴存在与否输出对应的检测值;
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电容检测模块连接,还根据所述检测值确定是否输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
可选地,当所述电容检测模块为多个时,所述电容外孔检测位环绕所述出光部设置。
可选地,所述淋雨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差动放大器、电压跟随器、同相加法器、转换电桥和第二差分放大器,所述第一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湿度检测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差动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电压跟随器的输入端以及所述同相加法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转换电桥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电压跟随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转换电桥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转换电桥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差分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差分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同相加法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同相加法器的输出端为所述淋雨检测电路的输出端。
可选地,所述防雨淋感应灯具还包括人体感应灵敏度电路,所述人体感应灵敏度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
所述人体感应灵敏度电路,用于检测人体红外信号;
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所述人体红外信号触发对应的LED灯开关动作。
可选地,所述防雨淋感应灯具还包括红外补偿电路,所述红外补偿电路的受控端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
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在所述湿度大于预设湿度值或检测到雨滴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
所述红外补偿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对灯光进行红外补偿。
可选地,所述述防雨淋感应灯具还包括温度检测电路和第一加热电路,所述温度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加热电路的受控端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
所述温度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所述红外补偿电路的温度;
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在所述红外补偿电路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值时,输出第三控制信号;
所述第一加热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控制信号对人体感应灵敏度电路进行加热,以使得所述人体感应灵敏度电路工作在预设温度。
可选地,所述防雨淋感应灯具还包括太阳能检测电路和太阳能电机驱动电路,所述太阳能检测电路和所述太阳能电机驱动电路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
所述太阳能检测电路,用于检测太阳光射入太阳能板的入射角度;
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所述入射角度输出对应的第四控制信号;
所述太阳能电机驱动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四控制信号调整太阳光射入太阳能板的入射角度至预设角度。
本发明防雨淋感应灯具包括灯具主体、遮雨结构、淋雨检测电路、控制电路和驱动装置,其中,灯具主体具有出光部。遮雨结构在所述收纳位置时,收纳于所述灯具主体上,所述遮雨结构在所述遮雨位置,遮挡于所述出光部的上方。淋雨检测电路检测环境湿度和/或是否有雨滴。控制电路在所述环境湿度大于预设湿度值和/或有雨滴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驱动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驱动所述遮雨结构从所述收纳位置切换至遮雨位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防雨淋感应灯具可以准确检测到灯具是否受到环境中水汽的影响,且在检测到水汽影响时,将遮雨结构切换至遮雨位置,从而避免后续水汽对感应灯具检测结果准确度的影响。解决了红外感应灯具误报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防雨淋感应灯具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防雨淋感应灯具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防雨淋感应灯具一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防雨淋感应灯具一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防雨淋感应灯具中淋雨检测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防雨淋感应灯具中电机驱动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防雨淋感应灯具中电容检测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防雨淋感应灯具中人体感应灵敏度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防雨淋感应灯具中太阳能检测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本发明提出一种防雨淋感应灯具,以解决红外感应灯具误报的问题。
如图1以及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防雨淋感应灯具包括灯具主体01、遮雨结构10、淋雨检测电路102、控制电路101和驱动装置103,灯具主体01具有出光部,遮雨结构10设置在灯具主体01上,具有可切换的收纳位置和遮雨位置。控制电路101分别与淋雨检测电路102以及驱动装置103电连接,驱动装置103分别与灯具主体01以及遮雨结构10固定连接。
其中,遮雨结构10在收纳位置时,收纳于灯具主体01上,遮雨结构10在遮雨位置,遮挡于出光部的上方。在第一种情况中,淋雨检测电路102检测环境湿度。控制电路101在环境湿度大于预设湿度值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在第二种情况中,淋雨检测电路102检测灯具主体01上是否有雨滴。控制电路101在检测雨滴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在第三种情况中,淋雨检测电路102检测环境湿度以及灯具主体01上是否有雨滴。控制电路101在环境湿度大于预设湿度值且检测到有雨滴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随后,驱动装置103根据第一控制信号驱动遮雨结构10从收纳位置切换至遮雨位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防雨淋感应灯具可以准确检测到灯具是否受到环境中水汽的影响,且在检测到水汽影响时,将遮雨结构10切换至遮雨位置,从而避免后续水汽对感应灯具检测结果准确度的影响。解决了红外感应灯具误报的技术问题。
可选地,驱动装置103包括电机驱动电路和电机M,电机驱动电路根据控制电路101的电机驱动信号驱动电机。电机驱动电路可以采用如图6所示的电路实现。可选地,电机驱动电路包括第一芯片、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电感、第一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其具体连接关系参照图6,SMM_OUT端连接至控制电路,用于接收第一控制信号以控制电机的工作,第一芯片的类型为1611。
可选地,遮雨结构10转动固定于灯具主体01上。从而可以方便转动,其中,遮雨结构10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以满足遮雨需求为主。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出光部设置有LED灯30以及红外探头40,LED灯30以及红外探头40分别与控制电路101电连接,红外探头40设置于LED灯30以及地面之间。
其中,LED灯30点亮后用于照明,红外探头40用于进行红外检测,当红外探头40设置于LED灯30以及地面之间,也即红外探头40设置于LED灯30的下方,从而可以方便红外探头40检测地面是否存在人体以及其移动情况,避免LED灯30的光线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红外探头40与LED灯30之间的距离可以实际试验测得,在此并不进行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出光部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红外补光灯50,红外补光灯50与控制电路101电连接,红外补光灯50与红外探头40间隔预设距离设置。
此时,红外补光灯50用于对红外探头40进行红外补光,以使得红外探头40可以更为准确地检测。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2、4所示,灯具主体01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出风通道,出风通道具有进风孔90和出风孔80,出风孔80朝向红外探头40设置,防雨淋感应灯具还包括电风扇驱动电路105和电风扇100,电风扇100驱动电路与电风扇100电连接,电风扇100设置于灯具主体01内,并设置于进风孔90后方。
通过设置有电风扇100,通过空气流通可以加快红外探头40上的水珠的蒸发,特别的,将风扇设置在灯具主体01内,可以避免外界环境对风扇工作状态的影响,而且通过出风通道将风引出,可以通过对通道进行设计使得风朝向红外探头40,最大程度上利用风扇的风力,且电风扇100的风速可以根据检测到的雨滴的数量或者湿度进行调节,以实现风力跟随,在节约能量的基础上还能实现较好的干燥效果。使得红外探头40尽快回复正常工作状态。值得注意的是,电风扇驱动电路105在现有技术中已有较为成熟的实施例,可以直接应用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出风通道的数量为多个时,可以将出风通道环绕红外探头40设置,从而实现多个角度的干燥,实现更好的干燥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出风通道为L型,出风通道设置于红外探头40以及地面之间,L型出风通道包括第一通道以及第二通道,第一通道的第一端为出风孔80,第一通道的第二端与第二通道的第一端连接,第二通道的第二端为进风孔90。
首先,由于雨滴会随着重力的影响从而集中在红外探头40下部,因此将出风通道设置于红外探头40以及地面可以实现更好的干燥效果,而且,将出风通道设置为L型,可以方便调整电风扇100的位置以及吹风方向,实现较好的吹风效果,另外,将出风通道设置为L型时,可以实现风向的调转。
可选地,出风通道的出风口的大小小于进风口的大小,从而可以通过结构实现一定程度上的风速的提升。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防雨淋感应灯具还设置有加热结构,加热结构环绕红外探头40设置。
其中,加热结构通过加热红外探头40周边灯具主体01,通过热传导,可以加快红外探头40上的水滴的蒸发,进一步加快红外探头40恢复正常的速度。
在一实施例中,淋雨检测电路102包括湿度检测模块以及电容检测模块,控制电路101包括湿度检测端以及雨滴检测端,湿度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为淋雨检测电路102的输出端,控制电路101与电容检测模块连接。
其中,湿度检测模块检测环境湿度,电容检测模块检测电容检测模块所处位置是否存在雨滴。在第一种方案中,电容检测模块根据雨滴存在与否输出对应的检测值。控制电路101根据检测值确定是否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在第二种方案中,控制电路101在环境湿度大于预设湿度值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在第三种方案中,在根据检测值确定雨滴存在且环境湿度大于预设湿度值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从而可以根据环境湿度以及雨滴存在与否全面判断是否存在下雨等天气,从而提高判断的准确度。
可选地,电容检测模块采用如图7所示的电路实现,电容检测模块包括多个检测位10221和多个电容检测芯片10222,每一电容检测芯片单独连接多个检测位10221,所述检测位10221由一检测电触点(TS1\TS2\TS3\TS4…)和一充电电容(C3\C4\C5\C6…)构成,充电电容的两极板对立设置,在干燥情况下,其充电时间固定,当雨滴落下时,会落于检测电触点之上,从而改变充电电容充电端的电压,使得充电电容的时间增长,将充电电容的正常充电时间设为参考时间,其充电电容检测的实时充电时间作为检测值,当实时充电时间大于参考时间时,则表示此时有雨滴落下,充电电容的两极板存在水滴,电容检测芯片检测到此时实时充电时间大于参考时间时,将结果通过电容检测接口10223输出至控制电路101以使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当实时充电时间等于参考时间时,则表示此时无雨滴落下,检测电触点为干燥状态,控制电路101从而无需输出第一控制信号。通过上述方案可以准确检测到雨滴下落的状态,雨滴越多,则充电时间越长,可以试验确定雨滴量和充电时间的对应关系,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反馈天气的湿度或者落雨量。
可选地,如图1所示,灯具主体01上设置有安装电容检测模块的电容外孔检测位60以及安装湿度检测模块的湿度外孔检测位70。通过设置电容外孔检测位60以及湿度外孔检测位70可以准确固定电容检测模块以及湿度检测模块的位置,方便后续对其位置进行设计。当电容外孔检测位60以及湿度外孔检测位70设置于灯具主体01背向于地面的一侧时,可以准确检测到雨滴是否掉落以及掉落多少,方便后续控制,还可以根据雨滴多少设置对应的控制信号实现风扇档次以及加热结构功率大小的调节,在节能的同时实现较好的干燥效果。
可选地,检测电触点设于电容外孔检测位60。可以留存有足够多的空间去容置水滴,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在一实施例中,当电容检测模块为多个时,电容外孔检测位60环绕出光部设置。当电容外孔检测位60环绕出光部设置,也即环绕红外探头40设置时,可以更为准确的检测红外探头40周边是否存在雨滴,从而更为准确地控制驱动遮雨结构10所处位置的切换,还能更为精细的实现风扇档次以及加热结构功率大小的调节。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淋雨检测电路102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1021、第一差动放大器1022、电压跟随器1024、同相加法器1023、转换电桥1026和第二差分放大器1027,第一差动放大器1022的输入端与湿度检测模块连接,第一差动放大器1022的输出端分别与电压跟随器1024的输入端以及同相加法器1023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转换电桥1026的第一输入端与电压跟随器1024的输出端连接,转换电桥1026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一温度传感器1021的输出端连接,转换电桥1026的输出端与第二差分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差分放大器的输出端与同相加法器1023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同相加法器1023的输出端为淋雨检测电路102的输出端。
其中,第一温度传感器1021可以检测环境温度,通过转换电桥1026和第一差动放大器1022,将采集到的环境温度信号以及环境湿度信号输入同相加法器1023,以补偿环境温度对湿度检测模块的影响。此时,测量的湿度范围在0%-100%,环境温度可以在0℃-85℃之间。可选地,第一温度传感器1021为铂电阻传感器。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防雨淋感应灯具还包括人体感应灵敏度电路,人体感应灵敏度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电路101的人体检测端连接。
其中,人体感应灵敏度电路检测人体红外信号,控制电路101根据人体红外信号触发对应的LED灯30开关动作。从而可以准确检测是否有人经过。
人体感应灵敏度电路为常用的PIR(人体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人体感应模块实现。
可选地,人体感应灵敏度电路具体电路参考图8实现,人体感应灵敏度电路包括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第十四电容C14、第十五电容C15、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一滑动变阻器RN1、第二滑动变阻器R(C)、第三滑动变阻器R(C1)、第三芯片U3、光耦三极管CDS1、第一接口JP1、稳压管LDO、人体感应传感器PIR组成,其中,人体感应灵敏度电路通过光敏传感器(光耦三极管CDS1)检测是否为白天,当为白天时,光敏传感器(光耦三极管CDS1)检测到光,输出高电压至第三芯片U3的CDS引脚,第三芯片U3通过PIR引脚输出低电平至人体感应传感器,从而人体感应传感器PIR不工作,当为黑夜时,光敏传感器CDS1未检测到光,输出低电压至第三芯U3片的CDS引脚,第三芯片输出高电平至人体感应传感器,从而人体感应传感器工作。另外,人体感应灵敏度电路通过调节第三滑动变阻器R(C1)的阻值来调节人体感应传感器PIR的初始感应灵敏度,还可以通过第三芯片U3的SIG引脚获取到来自控制芯片的灵敏度调节信号来根据实际环境调节,此时通过PIR_OUT将实时的人体感应信息传输至控制电路101,控制电路101还可以根据反馈信息来反馈调节人体感应传感器PIR的人体感应灵敏度,从而可以根据检测环境智能调节灵敏度,使得检测结果更为准确。可选地,第三芯片U3的型号为常用的控制芯片。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防雨淋感应灯具还包括红外补偿电路,红外补偿电路的受控端与控制电路101的红外补偿控制端连接,红外补偿电路的输出端与红外补光灯连接。
其中,控制电路101在湿度大于预设湿度值或检测到雨滴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红外补偿电路根据第二控制信号对灯光进行红外补偿。红外补偿电路可以采用常用的补光灯的控制电路实现。
为了更为精确的控制红外补光灯的补光,红外补光灯50与控制电路之间还设置有一红外补偿电路,其具体电路参照图6,仅需将SSMOUT+与SMM_OUT+两端之间电机MI替换为红外补光灯即可实现红外补光驱动。
在一实施例中,防雨淋感应灯具还包括温度检测电路和第一加热电路,温度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电路101的温度反馈端连接,第一加热电路的受控端与控制电路101的加热控制端连接。
其中,温度检测电路检测红外补偿电路的温度,控制电路101在红外补偿电路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值时,输出第三控制信号。第一加热电路根据第三控制信号对人体感应灵敏度电路进行加热,以使得人体感应灵敏度电路工作在预设温度。温度检测电路可以采用温度传感器实现。第一加热电路可以采用加热丝或者加热盘实现。
可选地,为了更为精确的控制加热功率,加热结构与控制电路之间还设置有一第一加热电路,其具体电路参照图6,仅需将SSMOUT+与SMM_OUT+两端之间电机M1替换为加热结构(如散热片)即可实现加热驱动。
在一实施例中,防雨淋感应灯具包括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与所述灯具主体01转动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防雨淋感应灯具还包括太阳能检测电路107和太阳能电机驱动电路109,太阳能检测电路107的输出端与控制电路101的太阳能检测端连接,太阳能电机驱动电路109与控制电路101的电机驱动端连接。
其中,太阳能检测电路107检测太阳光射入太阳能板的入射角度,控制电路101根据入射角度输出对应的第四控制信号。太阳能电机驱动电路109根据第四控制信号调整太阳能板与灯具主体01的角度以使得太阳光射入太阳能板的入射角度调整至预设角度。其中,太阳能检测电路107可以采用太阳能检测仪实现,太阳能电机驱动电路109为常用的电机驱动电路,在太阳能板与灯具主体转动连接时,通过驱动与太阳能板固定连接的电机带动太阳能板转动以调节太阳能板相对于地面的角度以使得太阳光射入太阳能板的入射角度调整至预设角度。从而实现最好的太阳能转换效率。
可选地,太阳能板的数量至少为3块,太阳能检测电路107可以实时检测每一太阳能板的电压,由于此时太阳能板的位置不一致,每一太阳能板的电压不一致,通过比较则可以判断出太阳光在哪块太阳能板上时其能量最高,则可以确定此时太阳光在太阳能板上的最佳照射照度,从而可以通过太阳能电机驱动电路109调整太阳能板的旋转角度来提高太阳能转换效率。
可选地,太阳能检测电路107可以参考图9实现,包括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十六电容C16,其具体连接关系参照图9,通过JP9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检测电路。SUN+为检测端。若太阳能板数量增加,只需对应增加太阳能检测电路107的数量即可实现。
可选地,控制电路101采用型号为STM32F103RBT的芯片实现。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防雨淋感应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雨淋感应灯具包括:
灯具主体,具有出光部;
遮雨结构,设置在所述灯具主体上,具有可切换的收纳位置和遮雨位置,所述遮雨结构在所述收纳位置时,收纳于所述灯具主体上,所述遮雨结构在所述遮雨位置,遮挡于所述出光部的上方;
淋雨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灯具主体周边的环境湿度和/或灯具主体周边的是否有雨滴;
控制电路,与所述淋雨检测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并在所述环境湿度大于预设湿度值和/或有雨滴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
驱动装置,分别与所述灯具主体以及所述遮雨结构固定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驱动所述遮雨结构从所述收纳位置切换至遮雨位置;
所述出光部设置有LED灯以及红外探头,所述红外探头设置于所述LED灯以及地面之间;
所述灯具主体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具有进风孔和出风孔,所述出风孔朝向所述红外探头设置,所述防雨淋感应灯具还包括电风扇驱动电路和电风扇,所述电风扇驱动电路与所述电风扇电连接,所述电风扇设置于所述灯具主体内,并设置于所述进风孔后方;
所述出风通道为L型,所述出风通道设置于所述红外探头以及地面之间,所述L型出风通道包括第一通道以及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端为所述出风孔,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二端为所述进风孔;
防雨淋感应灯具还包括温度检测电路和第一加热电路,温度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电路的温度反馈端连接,第一加热电路的受控端与控制电路的加热控制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雨淋感应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部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红外补光灯,所述红外补光灯与所述红外探头间隔预设距离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雨淋感应灯具,其特征在于,出风通道的出风口的大小小于进风口的大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雨淋感应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雨淋感应灯具还设置有加热结构,所述加热结构环绕所述红外探头设置。
5.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防雨淋感应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淋雨检测电路包括湿度检测模块以及电容检测模块,所述灯具主体上设置有安装所述电容检测模块的电容外孔检测位以及安装所述湿度检测模块的湿度外孔检测位;
所述湿度检测模块,所述湿度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为所述淋雨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并用于检测环境湿度;
所述电容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电容检测模块所处位置是否存在雨滴,并根据雨滴存在与否输出对应的检测值;
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电容检测模块连接,还根据所述检测值确定是否输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雨淋感应灯具,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容检测模块为多个时,所述电容外孔检测位环绕所述出光部设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雨淋感应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淋雨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差动放大器、电压跟随器、同相加法器、转换电桥和第二差分放大器,所述第一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湿度检测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差动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电压跟随器的输入端以及所述同相加法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转换电桥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电压跟随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转换电桥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转换电桥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差分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差分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同相加法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同相加法器的输出端为所述淋雨检测电路的输出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雨淋感应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雨淋感应灯具还包括红外补偿电路,所述红外补偿电路的受控端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
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在所述湿度大于预设湿度值或检测到雨滴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
所述红外补偿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对灯光进行红外补偿。
CN202010882025.4A 2020-08-28 2020-08-28 防雨淋感应灯具 Active CN1117415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82025.4A CN111741561B (zh) 2020-08-28 2020-08-28 防雨淋感应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82025.4A CN111741561B (zh) 2020-08-28 2020-08-28 防雨淋感应灯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41561A CN111741561A (zh) 2020-10-02
CN111741561B true CN111741561B (zh) 2021-04-02

Family

ID=72658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82025.4A Active CN111741561B (zh) 2020-08-28 2020-08-28 防雨淋感应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4156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34803A (zh) * 2016-07-22 2016-10-26 百色学院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养花系统
CN108954197A (zh) * 2018-10-24 2018-12-07 芜湖市新顺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散热遮雨led路灯
CN109099372A (zh) * 2018-08-06 2018-12-28 吴清扬 一种能够遮阳挡雨的路灯
CN111157104A (zh) * 2020-02-17 2020-05-15 扬州大学 基于碳纳米管薄膜应变传感器的变电站母排振动测量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34803A (zh) * 2016-07-22 2016-10-26 百色学院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养花系统
CN109099372A (zh) * 2018-08-06 2018-12-28 吴清扬 一种能够遮阳挡雨的路灯
CN108954197A (zh) * 2018-10-24 2018-12-07 芜湖市新顺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散热遮雨led路灯
CN111157104A (zh) * 2020-02-17 2020-05-15 扬州大学 基于碳纳米管薄膜应变传感器的变电站母排振动测量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41561A (zh) 2020-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52540U (zh) 智能路灯
CN104421755A (zh) 智能化led路灯及led路灯的控制方法
CN108105706B (zh) 太阳能航空障碍灯
CN203413500U (zh) 一种智能led天花灯
CN111741561B (zh) 防雨淋感应灯具
CN101782745A (zh) 太阳光聚光器控制系统
CN202634824U (zh) 一种日光-led互补全天候绿色照明装置
CN102883507A (zh) 程控多种传感器的太阳能led户外灯及控制系统
CN206149574U (zh) 感应组件及灯具
CN212137981U (zh) 一种基于光照度传感器的智能照明系统
CN209726061U (zh) 一种一体式智能控制太阳能路灯
CN209445268U (zh) 一种可调光线暗弱的道路照明系统
CN202580835U (zh) 依天气变化自动切换光源的led户外灯
CN208445787U (zh) Led恒流驱动温度保护芯片、电路及led灯
CN210324586U (zh) 一种基于阵列式光敏传感器组的智能交通信号灯系统
CN205919241U (zh) 一种光伏导光采光系统
CN213043877U (zh) 一种室外led灯箱用驱动电源
CN214622286U (zh) 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变压器油枕干燥剂湿度检测传感器
CN203827580U (zh) 一种室内led照明控制装置
CN213065940U (zh) 一种一体式人体红外感应调光太阳能灯
CN215808209U (zh) 一种led照明灯互动控制装置
CN215174667U (zh) 一种感应式太阳能led智慧路灯
CN207279358U (zh) 一种截光型智能照明灯具
CN212456629U (zh) 一种太阳能路灯灯头
CN213777553U (zh) 一种基于智慧城市系统的智能路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