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41151A - 一种多功能智能窗口对讲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智能窗口对讲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41151A
CN111741151A CN202010726515.5A CN202010726515A CN111741151A CN 111741151 A CN111741151 A CN 111741151A CN 202010726515 A CN202010726515 A CN 202010726515A CN 111741151 A CN111741151 A CN 1117411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ice
module
upper cover
inner machin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2651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亚祥
王跃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nzhou Xinwei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anzhou Xinwei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nzhou Xinwei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anzhou Xinwei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2651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411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7411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411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e.g. telephone hand-sets
    • H04M1/035Improving the 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by means of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housing, e.g. ribs, walls, resonating chambers or cav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5/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wherein two or more subscriber stations are connected by the same line to the exchange
    • H04Q5/24Selecting arrangements wherein two or more subscriber stations are connected by the same line to the exchange for two-party-line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功能智能窗口对讲系统,包括外机本体和内机本体,外机本体内安装有外机话筒、外机喇叭、第一语音数字编解码模块和第一音频功放模块,内机本体内安装有具有MCU、第二语音数字编解码模块和第二音频功放模块的音频开关电路,内机本体内安装有内机话筒和内机喇叭,还包括第一AI语音处理单元、第二AI语音处理单元、网络AI智能翻译服务器、网络云端语音对讲服务器和4G无线数据传输模块,网络AI智能翻译服务器通过4G无线数据传输模块与MCU数据双向传输连接,MCU的控制端上电连接有语音发送控制按钮。本发明的多功能智能窗口对讲系统,其不仅使用方便,而且柜台内外能够清楚传音,还能进行中英翻译,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智能窗口对讲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语音对讲设备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多功能智能窗口对讲系统。
背景技术
现在银行窗口、汽车售票窗口、火车站售票窗口等柜台上用对讲机(即各公共场合使用的普通对讲座机),一般都具有固定在橱窗玻璃上,并向橱窗外客户传声的外机(即外机上具有扬声器和话筒)和设于橱窗内,且固定在办公座上的具有麦秆的对讲座机。柜台工作人员在通话是需要按下对讲座机通话按钮,外机与对讲座机接通,并且需要同时将麦秆对准具有麦秆的对讲座机工作人员自己嘴巴,才能实现外机清楚传音与橱窗外客户。但是,无论是银行窗口、汽车售票窗口、火车站售票窗口或市区行政服务的窗口等柜台,每天都要接待非常多人,依靠现有的窗口对讲座机进行语音交流,每次准确麦秆对讲和操作,较费时、费力,一天下来使的工作人员疲惫不堪。当工作人员嘴巴偏离麦秆时,声音就变小,使得麦秆内语音话筒振动弱,转换的电信号弱,导致橱窗外客户传声不清楚或太小声,无法清楚收听,对正常语音沟通造成一定障碍。
此外,现有的对讲座机只是具有传音功能,不具有降噪功能,无论是银行窗口、汽车售票窗口、火车站售票窗口或市区行政服务的窗口等窗口,都属公共场合环境都比较噪杂,导致现有的对讲座机存在的沟通不畅或体验不佳的不足。再者,倘若柜台有海外客户,现有带麦秆的对讲座机,不具有中英自动翻译功能,导致沟通不畅导致影响业务办理。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智能窗口对讲系统,其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而且柜台内外能够清楚传音,还能进行中英翻译,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智能窗口对讲系统,包括设置于柜台橱窗玻璃外的外机本体和设置于柜台橱窗玻璃内的内机本体,所述外机本体具有外机壳体,所述内机本体具有内机壳体,所述外机壳体上具有外机进音孔和外机出声孔,所述外机本体内对外机进音孔和外机出声孔的位置对应安装有外机话筒和外机喇叭,所述外机本体内安装有第一语音数字编解码模块和第一音频功放模块,所述内机本体内安装有具有MCU、第二语音数字编解码模块和第二音频功放模块的音频开关电路,所述内机壳体上具有内机进音孔和内机出声孔,所述内机本体内对应内机进音孔和内机出声孔位置对应安装有内机话筒和内机喇叭,还包括第一AI语音处理单元及第二AI语音处理单元,网络AI智能翻译服务器,4G无线数据传输模块;所述网络AI智能翻译服务器通过4G无线数据传输模块与所述MCU数据双向传输连接,所述外机话筒与所述第一AI语音处理单元的输入端数据传输连接,所述第一AI语音处理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语音数字编解码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语音数字编解码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MCU的相应输入端,所述MCU的控制端上电连接有语音发送控制按钮,所述第一音频功放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MCU的相应输出端,所述第一音频功放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外机喇叭;所述内机话筒与所述第二AI语音处理单元的输入端数据传输连接,所述第二AI语音处理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语音数字编解码模块的输入端数据连接,所述第二语音数字编解码的输出端连接所述MCU的相应输入端,所述第二音频功放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MCU的相应输出端,所述第二音频功放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内机喇叭。
所述外机壳体包括第一上盖、第一底壳、减震垫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具有竖直段和与竖直段下端固定连接的横向段,所述第一底壳处于所述竖直端前侧,所述减震垫处于所述第一底壳与所述竖直段之间,所述第一底壳上凹设有供所述减震垫容置的凹坑,所述减震垫的后侧面处于所述凹坑外,所述第一底壳通过螺钉锁紧固定在所述竖直段上;所述第一上盖处于第一底壳的前侧,所述第一上盖内壁上对应于第一底壳的边缘部分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嵌装有密封圈。
所述第一上盖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上盖上通过所述安装孔安装有报警开关,所述外机进音孔和外机出声孔均处于所述第一上盖上,所述外机话筒、所述外机喇叭和报警开关在所述第一上盖自上而下排布。
还包括网络云端语音对讲服务器,所述内机本体内安装有数字对讲模块,所述数字对讲模块与所述MCU数据双向传输连接,所述数字对讲模块通过4G无线数据传输模块与所述网络云端语音对讲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MCU的控制端上电连接有对讲语音发送控制按钮。
所述内机本体内还设置有供电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处于所述音频开关电路的左侧,所述电源模块通过导线与所述音频开关电路供电连接,所述来电检测电路处于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音频开关电路之间。
所述内机壳体内上还安装有具有显示功能和拨号功能的电话模块,所述电话模块上具有显示屏和拨号按键,所述内机壳体上开设有供所述显示屏和所述拨号按键裸露于内机壳体外的孔结构,所述显示屏电连接所述MCU的相应的输出端,所述拨号按键电连接所述MCU 的相应的输入端,所述内机本体上安装有电话接口,所述MCU与所述电话接口连接。
所述内机壳体包括第二上盖和第二底壳,所述音频开关电路固定在所述第二底壳内,所述拨号模块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底壳上,所述第二底壳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上盖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位于第一通孔的前侧,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为上述孔结构;所述第二上盖上安装有透明板,所述内机出声孔位于所述第二上盖上,并处于所述透明板和第二通孔的左侧,所述内机进音孔位于第二上盖的前侧边缘上,所述第二上盖处于所述第二通孔前侧部分上安装有第一旋钮式开关和第二旋钮式开关,所述第一旋钮式开关和所述第二旋钮式开关在所述第二上盖呈左右并排布置,所述语音发送控制按钮位于所述第二上盖上,并处于所述第一旋钮式开关和所述第二旋钮式开关之间,所述对讲语音发送控制按钮位于所述第二上盖上,并处于所述第一旋钮式开关和所述第二旋钮式开关之间,所述对讲语音发送控制按钮处于所述语音发送控制按钮的左侧。
所述第二底壳具有上端口,所述第二底壳的上端口上一体成型有防水筋条,所述第二上盖上边缘上设置有定位台阶,所述第二上盖的内壁上布设有多条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底壳的内壁上对应第一加强筋布设的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上设置有缺口。
所述内机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底托,所述底托上开设有两条榫槽,两条所述榫槽并排地处于所述底托的顶面上,并分别靠近所述底托左右两侧缘;所述内机壳体的底部上设置有两根固定杆,两所述固定杆的上端部分别铰接在所述内机壳体后部的两拐角处,所述内机壳体的底部上设置有两根伸缩杆;两根所述伸缩杆的上端部铰接在所述内机壳体前部的拐角处,所述伸缩杆的下端部与所述固定杆下端部均具有与所述榫槽相配合的榫头结构,所述固定杆的长度小于所述伸缩杆的长度;所述榫槽的槽壁上固定装设有限位螺钉,所述伸缩杆具有内节杆和外节杆,所述外节杆上设置有限位件。
本发明的有益的效果是:
(1)将内机话筒和内机喇叭直接固定安装在内机本体内,无需使用麦秆和调整麦秆进行通话,通话更加方便,有效降低劳动强度,结构上更加简单且紧凑,也有利于减少空间占用。在音频开关电路上安装有第一AI语音处理单元和第二AI语音处理单元,第一AI语音处理单元和第二AI语音处理单元能主动识别音强、回音消除与噪音抑制,实现无需调整麦秆来保证清楚通话传音。工作时,通过第一 AI语音处理单元对外机话筒传入声音音强进行识别,保证语音清晰传给第一语音数字编解码模块,并由音频开关电路上MCU进行处理,MCU处理后传输给第二音频功放模块进行放大音量,同时由内机喇叭发出,实现外机本体清楚清晰地传音至柜台橱窗内。同理,通过第二AI语音处理单元对内机话筒传入声音音强进行识别,保证语音清晰传给第二语音数字编解码模块,并由音频开关电路上MCU进行处理,MCU处理后传输给第一音频功放模块进行放大音量,同时由外机喇叭发出,实现内机本体清楚清晰地传音至柜台橱窗外,设置合理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现无需使用麦秆和调整麦秆进行通话,所以通话、沟通更加便捷,更加方便,极大地降低工作人员疲劳,也更加干净且卫生。同时解决了现有柜台上用对讲机使用时,需要将麦秆对准具有麦秆的对讲座机工作人员自己嘴巴,才能实现外机清楚传音与橱窗外客户的不足。
(2)由于系统具体网络AI智能翻译服务器和4G无线数据传输模块;所以网络AI智能翻译服务器通过4G无线数据传输模块与MCU 数据双向传输连接,MCU的控制端上电连接有语音发送控制按钮,通过语音发送控制按钮控制MCU接收第一语音数字编解码模块的数据采用4G无线数据传输模块发送出去,实现可以控制翻译。工作时,柜台内工作人员按触语音发送控制按钮,由4G无线数据传输模块通过基站或卫星将第一语音数字编解码模块的数据采用4G无线数据传输模块发送出去给网络AI智能翻译服务器,网络AI智能翻译服务器将语音数字信息翻译后通过基站或卫星与4G无线数据传输模块连接回传,并MCU接收到该翻译后语音数字信息在传输给第一音频功放模块或第二音频功放模块进行放大音量,同时由相应的外机喇叭和内机喇叭发出,实现中英自动翻译功能,解决柜台有海外客户沟通不畅影响业务办理的问题。因此,本发明一种多功能智能窗口对讲系统,其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而且柜台内外能够清楚传音,还能进行中英翻译,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多功能智能窗口对讲系统原理框图(图中省略数字对讲模块等)。
图2为本发明中外机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外机本体的剖视图(即外机本体的半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内机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内机本体的爆炸图。
图6为本发明中噪音抑制算法的基本原理框图(即第一AI语音处理单元或第二AI语音处理单元噪音抑制的原理图)。
图7为本发明多功能智能窗口对讲系统的对讲功能基本原理图。
图8为本发明中的内机本体连接底托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内机本体局部示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8所示,本发明的多功能智能窗口对讲系统,包括设置于柜台橱窗玻璃外的外机本体10和设置于柜台橱窗玻璃内的内机本体 20,所述外机本体10具有外机壳体,所述内机本体20具有内机壳体,所述外机壳体上具有外机进音孔11和外机出声孔12,所述外机本体 10内对外机进音孔11和外机出声孔12的位置对应安装有外机话筒 13和外机喇叭14,所述外机本体10内安装有第一语音数字编解码模块03和第一音频功放模块04,所述内机本体20内安装有用于控制所述内机本体20与所述外机本体10有线通话连接的音频开关电路,所述音频开关电路具有MCU02、第二语音数字编解码模块05和第二音频功放模块06。所述内机壳体上具有内机进音孔21和内机出声孔 22,所述内机本体20内对应内机进音孔21和内机出声孔22位置对应安装有内机话筒23和内机喇叭24;这里具体的,音频开关电路、MCU02、第一语音数字编解码模块03、第一音频功放模块04、第二语音数字编解码模块05、第二音频功放模块06、外机话筒13、外机喇叭14、内机话筒23和内机喇叭24都是采用现有的,并也是采用本领域常规方式连接,且都是通过MCU02进行控制实现内机本体20 与外机本体10通话连接。
本发明多功能智能窗口对讲系统,还包括用于对音强识别、回音消除与噪音抑制的第一AI语音处理单元07及第二AI语音处理单元 08,用于中英翻译的网络AI智能翻译服务器(网络AI智能翻译服务器采用现有的,即现有的AI语音翻译主机),用于与网络AI智能翻译服务器进行无线通信连接的4G无线数据传输模块09;所述网络 AI智能翻译服务器通过4G无线数据传输模块09与所述MCU02数据双向传输连接,所述外机话筒13与所述第一AI语音处理单元07 的输入端数据传输连接,所述第一AI语音处理单元07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语音数字编解码模块0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语音数字编解码的输出端连接所述MCU02的相应输入端,所述第一音频功放模块0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MCU02的相应输出端,所述第一音频功放模块0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外机喇叭14,所述MCU02的控制端上电连接有用于控制MCU02接收所述第一语音数字编解码模块的数据采用4G无线数据传输模块09发送出去的语音发送控制按钮25,这里的语音发送控制按钮25选用现有普通按钮开关;所述内机话筒23与所述第二AI语音处理单元08的输入端数据传输连接,所述第二AI 语音处理单元08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语音数字编解码模块05的输入端数据连接,所述第二语音数字编解码模块05的输出端连接所述 MCU02的相应输入端,所述第二音频功放模块06的输入端连接所述 MCU02的相应输出端,所述第二音频功放模块06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内机喇叭24。采用上述结构设置,解决传统柜台对讲机需要借助麦秆,并调整麦秆对准工作人员嘴巴才能实现清楚和清晰对话的问题,实现无需使用麦秆,并调整麦秆准工作人员嘴巴就能进行通话,所以无需操作,也无需针对不同工作人员进行调节,通话更加方便,有效降低劳动强度。
与传统柜台上具有麦秆对讲机相比,本发明无需使用麦秆和调整麦秆就能进行通话,通话更加方便,有效降低劳动强度,结构上更加简单且紧凑,也有利于减少空间占用。在音频开关电路上安装有用于语言主动识别(即用于对音强识别)、回音消除与噪音抑制的第一AI语音处理单元07和第二AI语音处理单元08,实现无需调整麦秆来保证清楚通话传音。工作时,通过第一AI语音处理单元07对外机话筒13传声进行识别,保证语音清晰传给第一语音数字编解码模块03,并由音频开关电路上MCU02进行处理,MCU02处理后传输给第二音频功放模块06进行放大音量,同时由内机喇叭24发出,实现外机本体10清楚清晰地传音至柜台橱窗内。同理,通过第二AI 语音处理单元08对内机话筒23传声进行识别,保证语音清晰传给第二语音数字编解码模块05,并由音频开关电路上MCU02进行处理, MCU02处理后传输给第一音频功放模块04进行放大音量,同时由外机喇叭14发出,实现内机本体20清楚清晰地传音至柜台橱窗外,设置合理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现无需使用麦秆和调整麦秆进行通话,所以通话、沟通更加便捷,更加方便,极大地降低工作人员疲劳,也更加干净且卫生。同时解决了现有柜台上用对讲机使用时,需要将麦秆对准具有麦秆的对讲座机工作人员自己嘴巴,才能实现外机清楚传音与橱窗外客户的不足。也解决了现有柜台上用对讲机使用时无法实现清楚、清晰语音对话的问题。设置的第一AI语音处理单元07和第二AI语音处理单元08,以及内机进音孔21和内机出声孔22与内机话筒23和内机喇叭24布置,解决传统柜台对讲机需要借助麦秆,并调整麦秆对准工作人员嘴巴才能实现清楚和清晰对话的问题,实现无麦秆,可以直接进行通话,不仅更加卫生,而且降低病毒感染几率,提升防疫效果,既安全又实用,对柜台内工作人员健康更有利。
上述具体的,4G无线数据传输模块09安装在所述音频开关电路上,4G无线数据传输模块09通过基站、卫星与网络AI智能翻译服务器(具体是网络AI智能翻译服务器可以选用现有谷歌云端语音识别服务)无线通信连接。这里的4G无线数据传输模块09采用现有的4G模块,也采用现有5G网络传输模块。所述4G无线数据传输模块09与所述MCU02双向连接。正常工作时,外机话筒13接收声音通过第一语音数字编解码模块转换和压缩。当柜台内工作人员触发语音发送控制按钮25时,控制MCU02接收所述第一语音数字编解码模块的数据(指的是外机话筒13接收声音通过第一语音数字编解码模块转换和压缩的数据)采用4G无线数据传输模块09发送出去,被网络AI智能翻译服务器接收并进行翻译通过4G无线数据传输模块09双向传输(即翻译后数据进行回传),控制MCU02传输给所述第二语音数字编解码模块的数据进行解压、解码,最终由内机喇叭 24播报。反之,者将汉语翻译成英语,通过内机话筒23接收声音通过第二语音数字编解码模块转换和压缩,最终由外机喇叭24将翻译后英语播报。实现中英自动翻译功能,解决海外客户在柜台业务办理时沟通不畅的问题。
本发明多功能智能窗口对讲系统,还包括用于与对讲机进行对讲的网络云端语音对讲服务器,所述内机本体20内安装有与网络云端语音对讲服务器通信连接的对讲机进行无线对讲的数字对讲模块(图中未给出),这里的数字对讲模块采用本领域内现有的,所述数字对讲模块与所述MCU数据双向传输连接,所述数字对讲模块通过4G 无线数据传输模块09与所述网络云端语音对讲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MCU的控制端上电连接有用于控制MCU02接收所述第二语音数字编解码模块的数据采用4G无线数据传输模块09发送出去的对讲语音发送控制按钮26,这里对讲语音发送控制按钮26选用现有普通按下开关。具体的,4G无线数据传输模块09通过基站、卫星与网络云端语音对讲服务器进行通信连接。采用上述结构设置,使用时,当柜台内工作人员触按对讲语音发送控制按钮26时,MCU02接收所述第二语音数字编解码模块的数据采用4G无线数据传输模块09发送出去,传递给网络云端语音对讲服务器,该信息被同时无线通信连接网络云端语音对讲服务器其它对讲机所接收,其它对讲机通过无线通信同样将对讲语音发送给网络云端语音对讲服务器,此时通过4G无线数据传输模块09的内机本体20内数字对讲模块接收并传递给 MCU02,MCU02传递给第二语音数字编解码模块的数据解码且通过内机喇叭播放出来,实现以无线通信方式进行对讲。
进一步说明的是,第一AI语音处理单元07和第二AI语音处理单元08都采用现有的DSP芯片,公知:DSP芯片是一种快速强大的微处理器,独特之处在于它能即时处理资料。DSP芯片的内部采用程序和数据分开的哈佛结构,具有专门的硬件乘法器,可以用来快速的实现各种数字信号处理算法。更具体的,第一AI语音处理单元07 和第二AI语音处理单元08均选用自主研发的AI芯片(即定制开发的型号为NF008的AI芯片),或者选用现有美国新创公司Syntiant推出的AI语音芯片,又或者选用现有的魂芯二号A(即国产的魂芯二号 A芯片,其在一秒钟内能完成千亿次浮点运算,单核性能超过当前国际市场上同类处理核的4倍,其可与高速ADC、DAC直接互连)。公知:ADC是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的缩写,指模拟/数字转换器。 ADC将模拟输入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电路或器件。DAC是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的缩写,指数字/模拟转换器。数字量是用代码按数位组合起来表示的,对于有权码,每位代码都有一定的位权。为了将数字量转换成模拟量,必须将每1位的代码按其位权的大小转换成相应的模拟量,然后将这些模拟量相加,即可得到与数字量成正比的总模拟量,从而实现了数字/模拟转换,具备相关时序接口,可以实现P波段射频直采软件无线电处理形态。魂芯二号A运算效能比美国德州仪器公司TMS320C6678高3倍)。网络AI智能翻译服务器(即网络AI自动翻译主机)也是选用现有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机壳体包括第一上盖101、第一底壳102、减震垫103和支撑架104,所述支撑架104具有竖直段和与竖直段下端固定连接的横向段,具体的,支撑架104的竖直段和横向段的夹紧小于90度,这样将外机本体10固定在支撑架104上朝向柜台外的人们,更有利于接收语音。同时,也便于外机本体10固定和放置。所述第一底壳102处于所述竖直端前侧,所述减震垫103处于所述第一底壳102与所述竖直段之间,所述第一底壳102上凹设有供所述减震垫103容置的凹坑,所述减震垫103的后侧面处于所述凹坑外,所述第一底壳102通过螺钉锁紧固定在所述竖直段上;所述第一上盖101 处于第一底壳102的前侧,所述第一上盖101内壁上对应于第一底壳 102的边缘部分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嵌装有供所述第一上盖101 与所述第一底壳102配合时起密封作用的密封圈105,这样可以使柜台外的外机本体10能够避免被雨水等水汽侵害。采用上述结构设置,设置的减震垫103,外机本体10工作时(即外机本体10通话时外机喇叭14产生的振动),可以通过减震垫103过滤掉,不会传递给支撑架104,能够有效地避免噪音。另外,当外机本体10安装在支撑架 104可以成倾斜对着柜台外人员,可以达到以更宽范围接收柜台内工作人员说话的语音的音波与音强,可以保证接收到语音效果更佳,使得柜台内工作人员说话的语音达到最大的收听,更佳有利于清楚传音和第二AI语音处理单元08对声音的识别。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盖101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上盖 101上通过所述安装孔安装有以接通回路方式促使内机喇叭24发出鸣笛声的报警开关15,所述外机进音孔11和外机出声孔12均处于所述第一上盖101上,所述外机话筒13、所述外机喇叭14和报警开关15在所述第一上盖101自上而下排布(即所述外机进音孔11处于所述外机出声孔12的下方,所述报警开关15处于所述外机进音孔 11的下方,所述报警开关15处于所述外机进音孔11下方)。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可以实现通过报警开关15,产生提醒柜台内人员接收柜台外的人员的应答诉求。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机壳体内上还安装有电话模块,这里电话模块选用现有固话机内电话模块(即传统固定电话内电话模块相同,电话模块具有显示、拨号、拨号发音和来电显示的功能),所述电话模块上具有显示屏014和拨号按键011,所述内机壳体上开设有供所述显示屏和所述拨号按键裸露于内机壳体外的孔结构,所述显示屏电连接所述MCU02的相应的输出端,所述拨号按键电连接所述MCU的相应的输入端,所述内机本体20上安装有用于与室内电话线连接的电话接口,所述MCU02与所述电话接口连接。所述电话模块上还具有拨号音发声器012和来电检测电路(图中未给出),所述拨号音发声器012安装在所述拨号按键011上,所述拨号按键011和所述拨号音发声器012分别电连接所述MCU02的相应输入端和相应输出端,所述显示屏014固定在拨号按键011上,这里的显示屏014选用现有的液晶显示屏014,主要用于显示拨号号码和来电显示号码。所述显示屏014电连接所述MCU02的相应的输出端。具体的,显示屏014、来电检测电路、拨号按键011和拨号音发声器012都是通过本领域常规方式与MCU02电连接(即显示屏014、拨号按键011、来电检测电路和拨号音发声器012现有固话机内显示屏、拨号按键、拨号音发声器012和来电检测电路相同,并采用与现有固话机内相同方式连接)。拨号音发声器012采用现有小喇叭。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工作时,来电检测电路可以接收来电信息并传递MCU02,接收来电信息经MCU02处理后在显示屏014上显示(即显示号码),当通过拨号按键011进行拨号时,通过柜台内的工作人员触发拨号按键011上相应按键,拨号按键011上相应电路接通,进而拨号音发声器012响起,对柜台内的工作人员拨号时产生声音反馈提醒。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机本体20内还设置有与室内电源连接,且对内机本体20和外机本体10提供电源的供电模块,这里供电模块采用本领域现有的,所述电源模块处于所述音频开关电路的左侧,所述电源模块通过导线与所述音频开关电路供电连接,所述来电检测电路处于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音频开关电路之间,这样能过是内机本体 20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内部空间布置更加合理,工作时不会相互影响或相互干扰。具体的,供电模块是通过普通导线连接音频开关电路的电源输入端,实现为音频开关电路进行稳压供电。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机壳体包括第二上盖201和第二底壳202,所述拨号按键011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底壳202上,所述拨号按键 011具有供人们拨号的触发端,所述触发端分布于所述透明板203和所述第二上盖201处,所述透明板203上设置有供显示屏014裸露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上盖201设置有供触发端裸露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位于第一通孔的前侧,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为上述孔结构;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二上盖201处于透明板203的前侧;所述第二上盖201上安装有以遮盖方式保护显示屏014且供显示屏 014信息投射出第二上盖201外的透明板203,所述内机出声孔22位于所述第二上盖201上,并处于所述透明板203和第二通孔的左侧,所述内机进音孔21位于第二上盖201的前侧边缘上,所述第二上盖 201处于所述第二通孔前侧部分上安装有用于调节所述外机本体10 音量的第一旋钮式开关204和用于调节所述内机本体20音量的第二旋钮式开关,所述第一旋钮式开关204和所述第二旋钮式开关205在所述第二上盖201呈左右并排布置,所述第一旋钮式开关204处于所述第二旋钮式开关205的左侧,所述第一旋钮式开关204和所述第二旋钮式开关205均所述MCU02电连接,这里第一旋钮式开关204和第二旋钮式开关205是以常规与音频开关电路连接(即第一旋钮式开关204和第二旋钮式开关205是通过导线或焊接方式连接音频开关电路上的相应输入端,并接通音频开关电路相应回路),所述语音发送控制按钮25位于所述第二上盖201上,并处于所述第一旋钮式开关 204和所述第二旋钮式开关205之间。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布局更加合理,结构上也更加紧凑,空间占用更小。设置的第一旋钮式开关 204和所述第二旋钮式开关205,主要是用于柜台内工作人员能够分别对应调节调整内机本体20播放音量和外机本体10播放音量,保证柜台外听力不好人员(即老人或听力偏弱的人员等)能够听清楚,同时能够避免内机本体20播放音量和外机本体10播放音量产生的啸叫,保证音量可控,便于正常沟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底壳202具有由后往前向下倾斜并供所述第二上盖201相配的上端口,此上端口主要是由于第二底壳202的后侧壁高于前侧壁形成。所述第二底壳202的上端口上一体成型有沿端口边缘向上凸起的防水筋条,这里的防水筋条,主要起防水和防震效果。所述第二上盖201上边缘上设置有与所述防水筋条的外边缘和上边缘密贴配合的定位台阶,所述第二上盖201的内壁上布设有多条竖立的,并用于其侧壁进行加固的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底壳202的内壁上对应第一加强筋布设的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上设置有与第二加强筋相配合的缺口。采用上述结构设置,使得第二上盖201配合于第二底壳202上时,能够依然保持倾斜朝向柜台内工作人员,方便柜台内工作人员操作。同时,通过该倾斜(即第二上盖201配合于第二底壳202上时,保持倾斜朝向柜台内工作人员)实现以更宽范围接收柜台内工作人员说话的语音的音波,可以保证接收到语音效果更佳,使得柜台内工作人员说话的语音达到最大的收听,更佳有利于清楚传音和第二AI语音处理单元08对声音的识别。
本实施例中,所述音频开关电路固定在所述第二底壳202内,所述第二底壳202内设置有分别与所述MCU02电连接的USB接口1、 SIM1卡槽2、SIM2卡槽3、声音输入接口4、声音输出接口5、网络接口6、电源接口8和耳机插孔,所述电话接口7处于所述第二底壳内,所述USB接口1、所述SIM1卡槽2、所述SIM2卡槽3、所述声音输入接口4、所述声音输出接口5、所述网络接口6、所述电话接口7和所述电源接口8在所述第二底壳202内至左向右排列布置,所述第二底壳202上左侧壁上设置有供所述耳机插孔裸露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底壳上后侧壁上开设有供USB接口1、SIM1卡槽2、 SIM2卡槽3、声音输入接口4、声音输出接口5、网络接口6、电话接口7、电源接口8裸露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二底壳202上后侧壁上还安装有处于SIM1卡槽2正上方,并连接在所述供电模块与所述音频开关电路之间导线上的总开关。这里USB接口1、SIM1卡槽2、SIM2卡槽3、声音输入接口4、声音输出接口5、网络接口6、电话接口7和电源接口8都是以本领域常规方式与音频开关电路电连接。采用上述结构设置,设置的耳机插孔,可以通过插耳机来收听柜台外人员的语音。设置的SIM1卡槽2和SIM2卡槽3,主要满足不同地区网络信号覆盖不同而可以选择不同的运营商。USB接口1选用 MICRO USB接口(即MICRO指行业内通用小的USB接口)。通过USB 接口1可以进行数据导入、导出内机本体20,同时通过数据线对安卓手机进行供电。设置的网络接口6和电话接口7,分别方便网线的接入和电话线的接入。设置的电源插孔8,配合现有的电源适配器使用,方便现有的电源适配器将室内电源变压后输出端的连接。设置的声音输入接口4,可以连接手米或话筒进行输入声音给内机本体20,或通过外在播放设备通过内机本体20进行语音输入传达指令。设置的SIM1卡槽2和SIM2卡槽3,可以通过插上SIM卡(即插上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SIM卡),依靠4G无线数据传输模块 09还可以通过基站实现与现有对讲机或手机进行对讲。
本实施例中,所述4G无线数据传输模块09具有天线28,所述第二底壳202的右侧壁上转动安装有增强发生信号与接收信号的天线28。所述天线选用现有4G天线。采用上述结构设置,设置的天线 28,主要是为了增强信号,减少第二底壳202和第二上盖201对4G 无线数据传输模块09信号的阻挡,增强4G无线数据传输模块09与网络之间的收发能力,更有利于信号稳定,更有利于稳定收发于网络 AI智能翻译服务器翻译信息。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机壳体上还安装有与音频开关电路电连接,且以电路接通回路方式控制网络云端语音对讲服务器进行通信连接的对讲语音发送控制按钮26(即现有对讲机供对讲通话用的PPT键),所述内机壳体上还安装用于接听有线电话的按键开关27,按键开关 27采用常规方式连接,按键开关27选用现有普通的,所述对讲语音发送控制按钮26、按键开关27、语音发送控制按钮25在所述第二上盖201上并排布置,并处于所述第一旋钮式开关204和所述第二旋钮式开关205之间,所述按键开关27处于所述对讲语音发送控制按钮 26和所述语音发送控制按钮25之间,所述对讲语音发送控制按钮26 处于所述按键开关27的左侧。采用上述结构设置,设置的对讲语音发送控制按钮26,主要用于有线电话通话与无线电话通话的切换,使用方便,一体两用。当有线电路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按键开关27进行切换,可以无线电话通话。解决传统话机只能依靠有线电路进行电话通话功能单一的问题,降低对电话线通路的依赖,避免电话线断线的影响,依然能保证正常使用,所以使用更加方便。
众所周知,柜台内工作人员要处理很多单据和对账票据,柜台桌面空间非常有限,所以桌面上比较杂乱且显得不够用。而用内外通话的内机本体20在不使用时,又占据一定桌面空间。内机本体20水平放置柜台台面上,所以内机本体20上拨号按键等易受到杂乱一整沓单据或对账票据挤压导致误拨号等。另外,内机本体20放置在柜台上位置也是固定不动的,所以不能实现快速靠近工作人员,未能接收到足够音强,无法保证清楚通话。如何将柜台桌面有效利用作进一步研究。因此,本发明的提出更佳优选,所述内机壳体的底部设置有通过常规方式固定在柜台台面上的底托1’,所述底托1’上开设有两条沿所述内机壳体前后方向延伸的榫槽2’,两条所述榫槽2’并排地处于所述底托1’的顶面上,并分别靠近所述底托1’左右两侧缘;所述内机壳体的底部上设置有两根下端部分别顶靠在两条所述榫槽2’的槽壁上的固定杆(图中未给出),两所述固定杆的上端部分别铰接在所述内机壳体后部的两拐角处,所述内机壳体的底部上设置有两根下端部分别顶靠在两条所述榫槽2’的槽壁上,并促使所述内机壳体前部向后部倾斜向下的伸缩杆3’;两根所述伸缩杆3’的上端部铰接在所述内机壳体前部的拐角处,这里具体的是所述内机壳体的一体成型有铰接座,所述伸缩杆3’的上端部上设置有铰接环,铰接座与所述铰接环通过销轴连接。所述伸缩杆3’的下端部与所述固定杆下端部均具有与所述榫槽2’相配合的榫头结构,榫头结构指的是伸缩杆3’的下端部、固定杆的下端部下部有呈方形块体,固定杆的高度刚好伸出榫槽2’外且满足内机壳体重新叠放于底托1’上。所述固定杆的长度远小于所述伸缩杆3’的长度;所述伸缩杆3’缩回的长度是固定杆的长度的 5倍,所述榫槽2’的槽壁上螺装有处于所述固定杆和所述伸缩杆3’之间,并用于阻挡所述固定杆的下端部滑出所述榫槽2’前部的限位螺钉(图中未给出),限位螺钉选用现有的自攻螺钉,所述伸缩杆3’具有内节杆和套设于内节杆外的外节杆,所述外节杆上设置有控制内节杆伸出外节杆最长且不脱离外节杆的限位件。上述中具体的,在伸缩杆3’的内节杆的上端部一体成型铰接环,在伸缩杆3’的外节杆的下端一体成型榫头结构,伸缩杆3’与现有普通雨伞的伸缩杆3’相似(即内节杆通过限位件伸出与外节杆固定也是采用现有普通雨伞上伸缩杆3’伸出方式固定),换句话说:限位件就是采用现有雨伞的伸缩杆3’内滚珠和弹簧或弹片。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当柜台工作人员需要进行柜台外人员通话时,依靠底托1’上榫槽2’直接将内机壳体向柜台工作人员靠近,保证内机本体20内的内机话筒能接收到足够音强,保证清楚通话。当柜台工作人员在整理单据和对账票据时,可以将内机壳体前侧部在底托1’上向上抬起,由于固定杆和伸缩杆3’的支撑使得保持住内机壳体在底托1’前部上抬并向后倾斜的状态,此时内机壳体与底托1’之间形成一个用于暂时容置单据和对账票据空间,避免单据和对账票据飘落地板上或丢失的问题,更加方便。同时扩大了桌面内机壳体占据的使用空间,有效地增加桌面的利用率。当柜台工作人员在整理单据和对账票据完毕时,取出单据和对账票据后,通过伸缩杆3’缩回并随着榫槽2’滑移,并直接自动倒卧于榫槽 2’内,所以内机壳体重新叠放于底托1’上。
窗口对讲及回声消除与噪音抑制部分:外机本体10、内机本体 20分别通过相应的外机话筒13、相应的内机话筒23收集讲话者(即柜台外的对外机话筒13说话人员和柜台内的对内机话筒23说话人员)及环境噪音,通过AI语音处理单元(即指第一AI语音处理单元07和第二AI语音处理单元08,以下雷同)及回声消除与噪音抑制,设计认知人类声音特征的Deep Neural Networks(DNN)网络,预设标准答案(即干净、清晰的人声),将标准答案与各种噪音有机结合,输入网络让DNN网络自行寻找合适的模型和参数以获得和标准答案相符的结果,内置多达400,000,000次训练,以保证模型和参数有足够大的适应面,例如典型噪声:餐厅/集会场所、公交地铁火车站、风噪、音乐噪声等,训练完成后的工作方式,识别语音特征以后,无论是何种噪声,都按照同样的参数/方法获得干净人声,实现了像人一样认识人声并挑取人声,达到环境的噪音抑制。内置双DSP,进行语音数据的基础运算,独家设计的离线AI语音处理单元,3层网络 1028节点,运算能力:1012次/秒。
噪音抑制算法的基本原理框图:如图6所示,内外机话筒13收集语音与环境噪音后,经AI语音处理单元及内置的DSP(即DSP数字信号处理)将模拟语音数字化处理,再经CODEC(即内置精准的24位立体声ADC和DAC,ADC和DAC都选用现有的,且两者均为本领域公知的)还原出人声后,通过音频开关电路分别将内外机的声音切换至内外机音频功放电路放大,再分别输出到内外机喇叭14,还原出内外机的人声。同时,因为内外机喇叭14与话筒都在同一个结构腔体,为防止啸叫与回声,内外机喇叭14的输出同时送一个信号至AI语音处理单元内作为检测,利用内置的高运算能力的DSP对回声做了算法上的消除,实现内机本体20与外机本体10配合使用时,不产生回声与啸叫。
对讲功能基本原理: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本系统采用4G无线数据传输模块09(即现有的4G LTE模块,以及雷同)的数据传输与处理系统,通过TCP/IP链接把本对讲系统连接到网络云端语音对讲服务器。当本机发起呼叫时,首先语音通过4G LTE的数据传输与处理系统压缩转化为数字信号,通过TCP/IP网络上传到语音对讲服务器,服务器分析数据后把数据转发到与发起终端同一编组所有对讲机终端。各对讲机终端接到数据后解压数据还原语音,一次对讲呼叫结束。本发明的多功能智能窗口对讲系统上,具有专用的SIM卡接口及天线28接口连接到4G LTE数据传输与处理系统。
网络对讲服务器的基本框图:如图7所示,服务器集群用于支撑整个云端对讲平台的所有核心能力和服务,如呼叫、通话、消息等; DNS作为前置服务为DM提供LVS负载均衡,DM依据自有均衡策略为用户分配SP,多个DM对等分布,采用共享库方式对数据访问操作,多个SP对等分布,基于路由机制通信,每个SP管理一个或多个MDS。SP是承载在线用户状态的核心处理服务,维护所有心跳用户的语音会话和即时消息。多台SP通过DM运行监控模块负载均衡,各SP之间完全对等,通过路由机制相互寻址通信。具体职能:负责用户在线状态的维护,Presence用户状态呈现,处理用户之间语音呼叫和消息服务,提供消息推送通道,智能路由模块负责SP之间的寻址通信,负责媒体沟通和均衡分配MDS服务。
服务器集群-DM(Data Manager)数据管理服务:DM服务在整个系统中承担所有与DB交互相关的数据管理工作,对客户端提供 TCP访问接口,同时对其它服务也提供对应DB操作的交互接口。 DB可以单独作为服务部署在不同的设备上,采用本领域公知的 MySQL数据库,Master/Slaver模式,MemCache机制。具体职能:负责各职能网元的运行状态监控,为用户动态分配职能服务器IP和 Port,SP和MDS多点部署支撑、负载均衡控制,负责与终端侧核心接口的交互处理,承载核心数据相关逻辑处理能力,与终端侧接口采用精简并加密的传输协议。服务器集群-MDS(Media Server)媒体服务:媒体服务主要承担用户的语音通话和分组的话语权权限控制,又分两种服务形式:1)临时组呼叫,2)固定群组或频道通话。具体职能:提供临时组呼叫,即1对1、1对多实时语音通话服务,负责频道语音控制、媒体传输、频道内消息等组级别通信能力,负责频道管理模式的支撑,负责音频编解码转换,和音频过滤处理等。终端用于依靠服务器集群并通过网络对讲平台(即网络AI智能翻译服务器) 与调度控制中心、管理中心作用和用户中心实现对讲通话。
网络对讲服务器达到的效果有以下几点:一是实现账号与群组管理,二是实现选呼与组呼功能,三是实现音视频传输、位置与运动轨迹回放,四是语音通过TCP/IP链接到网络云端语音对讲服务器,实现柜台工作人员跨部门跨区域即时对讲沟通或调度。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同时可以解决传统对讲机因为楼层屏蔽或跨区域长距离通讯需求因为距离极限而造成的信号盲区或通信局限。
中英自动翻译工作原理是:基于上述的对讲服务器平台的技术基础,语音通过4GLTE的数据传输与处理系统压缩转化为数字信号,通过TCP/IP网络上传到AI自动翻译服务器平台(即网络AI智能翻译服务器),使用神经网络语音识别技术(DNN)相结合,分别将中文或英文语音转化为对应的英文或中文的数据后,把数据再通过对讲服务器平台转发到本发明的多功能智能窗口对讲系统,经音频语音开关电路切换到内外机的音频功放,然后输出给喇叭,实现中英自动翻译功能。解决柜台外有海外客户沟通不畅导致影响业务办理。本发明的多功能智能窗口对讲系统中的MCU02主要控制各分系统的功能分时开启与关闭。本发明一种多功能智能窗口对讲系统,是将多功能的整合加上AI语音处理单元及网络技术(即第一AI语音处理单元07、第二AI语音处理单元08、4G无线数据传输模块09、数字对讲模块和电话模块)的运用,解决行业各层面的工作需求的刚需而且无需多种设备间频繁切换,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台面的利用率。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智能窗口对讲系统,包括设置于柜台橱窗玻璃外的外机本体和设置于柜台橱窗玻璃内的内机本体,所述外机本体具有外机壳体,所述内机本体具有内机壳体,所述外机壳体上具有外机进音孔和外机出声孔,所述外机本体内对外机进音孔和外机出声孔的位置对应安装有外机话筒和外机喇叭,所述外机本体内安装有第一语音数字编解码模块和第一音频功放模块,所述内机本体内安装有具有MCU、第二语音数字编解码模块和第二音频功放模块的音频开关电路,所述内机壳体上具有内机进音孔和内机出声孔,所述内机本体内对应内机进音孔和内机出声孔位置对应安装有内机话筒和内机喇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对音强识别、回音消除与噪音抑制的第一AI语音处理单元及第二AI语音处理单元,用于中英翻译的网络AI智能翻译服务器,用于与网络AI智能翻译服务器进行无线通信连接的4G无线数据传输模块;所述网络AI智能翻译服务器通过4G无线数据传输模块与所述MCU数据双向传输连接,所述外机话筒与所述第一AI语音处理单元的输入端数据传输连接,所述第一AI语音处理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语音数字编解码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语音数字编解码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MCU的相应输入端,所述MCU的控制端上电连接有用于控制MCU接收所述第一语音数字编解码模块的数据采用4G无线数据传输模块发送出去的语音发送控制按钮,所述第一音频功放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MCU的相应输出端,所述第一音频功放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外机喇叭;所述内机话筒与所述第二AI语音处理单元的输入端数据传输连接,所述第二AI语音处理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语音数字编解码模块的输入端数据连接,所述第二语音数字编解码的输出端连接所述MCU的相应输入端,所述第二音频功放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MCU的相应输出端,所述第二音频功放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内机喇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智能窗口对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机壳体包括第一上盖、第一底壳、减震垫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具有竖直段和与竖直段下端固定连接的横向段,所述第一底壳处于所述竖直端前侧,所述减震垫处于所述第一底壳与所述竖直段之间,所述第一底壳上凹设有供所述减震垫容置的凹坑,所述减震垫的后侧面处于所述凹坑外,所述第一底壳通过螺钉锁紧固定在所述竖直段上;所述第一上盖处于第一底壳的前侧,所述第一上盖内壁上对应于第一底壳的边缘部分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嵌装有供第一上盖与所述第一底壳配合时起密封作用的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智能窗口对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盖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上盖上通过所述安装孔安装有以接通回路方式促使所述内机喇叭发出鸣笛声的报警开关,所述外机进音孔和外机出声孔均处于所述第一上盖上,所述外机话筒、所述外机喇叭和报警开关在所述第一上盖自上而下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智能窗口对讲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与对讲机进行对讲的网络云端语音对讲服务器,所述内机本体内安装有与网络云端语音对讲服务器通信连接的对讲机进行无线对讲的数字对讲模块,所述数字对讲模块与所述MCU数据双向传输连接,所述数字对讲模块通过4G无线数据传输模块与所述网络云端语音对讲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MCU的控制端上电连接有用于控制MCU接收所述第二语音数字编解码模块的数据采用4G无线数据传输模块发送出去的对讲语音发送控制按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智能窗口对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机本体内还设置有与室内电源连接,且对内机本体和外机本体提供电源的供电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处于所述音频开关电路的左侧,所述电源模块通过导线与所述音频开关电路供电连接,所述来电检测电路处于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音频开关电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智能窗口对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机壳体内上还安装有具有显示功能和拨号功能的电话模块,所述电话模块上具有显示屏和拨号按键,所述内机壳体上开设有供所述显示屏和所述拨号按键裸露于内机壳体外的孔结构,所述显示屏电连接所述MCU的相应的输出端,所述拨号按键电连接所述MCU的相应的输入端,所述内机本体上安装有用于与室内电话线连接的电话接口,所述MCU与所述电话接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智能窗口对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机壳体包括第二上盖和第二底壳,所述音频开关电路固定在所述第二底壳内,所述拨号模块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底壳上,所述第二底壳上设置有供显示屏裸露第二底壳外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上盖设置有供拨号模块部分裸露于上盖外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位于第一通孔的前侧,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为上述孔结构;所述第二上盖上安装有用于遮盖显示屏且供显示屏信息投射出第二上盖外的透明板,所述内机出声孔位于所述第二上盖上,并处于所述透明板和第二通孔的左侧,所述内机进音孔位于第二上盖的前侧边缘上,所述第二上盖处于所述第二通孔前侧部分上安装有用于调节所述外机喇叭音量的第一旋钮式开关和用于调节所述内机喇叭音量的第二旋钮式开关,所述第一旋钮式开关和所述第二旋钮式开关在所述第二上盖呈左右并排布置,所述语音发送控制按钮位于所述第二上盖上,并处于所述第一旋钮式开关和所述第二旋钮式开关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智能窗口对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壳具有由后往前向下倾斜并供所述第二上盖相配的上端口,所述第二底壳的上端口上一体成型有沿端口边缘向上凸起的防水筋条,所述第二上盖上边缘上设置有与所述防水筋条的外边缘和上边缘密贴配合的定位台阶,所述第二上盖的内壁上布设有多条竖立的,并用于其侧壁进行加固的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底壳的内壁上对应第一加强筋布设的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上设置有与第二加强筋相配合的缺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智能窗口对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讲语音发送控制按钮位于所述第二上盖上,并处于所述第一旋钮式开关和所述第二旋钮式开关之间,所述对讲语音发送控制按钮处于所述语音发送控制按钮的左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智能窗口对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机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固定在柜台台面上的底托,所述底托上开设有两条沿所述内机壳体前后方向延伸的榫槽,两条所述榫槽并排地处于所述底托的顶面上,并分别靠近所述底托左右两侧缘;所述内机壳体的底部上设置有两根下端部分别顶靠在两条所述榫槽的槽壁上的固定杆,两所述固定杆的上端部分别铰接在所述内机壳体后部的两拐角处,所述内机壳体的底部上设置有两根下端部分别顶靠在两条所述榫槽的槽壁上,并促使所述内机壳体前部向后部倾斜向下的伸缩杆;两根所述伸缩杆的上端部铰接在所述内机壳体前部的拐角处,所述伸缩杆的下端部与所述固定杆下端部均具有与所述榫槽相配合的榫头结构,所述固定杆的长度小于所述伸缩杆的长度;所述榫槽的槽壁上安装有处于所述固定杆和所述伸缩杆之间,并用于阻挡所述固定杆的下端部滑出所述榫槽前部的限位螺钉,所述伸缩杆具有内节杆和套设于内节杆外的外节杆,所述外节杆上设置有控制内节杆伸出外节杆最长且不脱离外节杆的限位件。
CN202010726515.5A 2020-07-25 2020-07-25 一种多功能智能窗口对讲系统 Pending CN1117411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26515.5A CN111741151A (zh) 2020-07-25 2020-07-25 一种多功能智能窗口对讲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26515.5A CN111741151A (zh) 2020-07-25 2020-07-25 一种多功能智能窗口对讲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41151A true CN111741151A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57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26515.5A Pending CN111741151A (zh) 2020-07-25 2020-07-25 一种多功能智能窗口对讲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4115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72361A (zh) * 2020-10-29 2021-01-26 哈尔滨海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语音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3077252A (zh) * 2021-04-30 2021-07-06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银行柜台业务办理方法及装置
CN113299130A (zh) * 2021-05-19 2021-08-24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英语翻译练习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72361A (zh) * 2020-10-29 2021-01-26 哈尔滨海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语音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2272361B (zh) * 2020-10-29 2022-05-31 哈尔滨海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语音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3077252A (zh) * 2021-04-30 2021-07-06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银行柜台业务办理方法及装置
CN113299130A (zh) * 2021-05-19 2021-08-24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英语翻译练习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41151A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窗口对讲系统
US10237375B2 (en) Communications terminal, a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internet/network telephony
US8031853B2 (en) Multi-pod conference systems
US8644525B2 (en) Virtual microphones in electronic conferencing systems
US20060229108A1 (en) Mobile phone extension and data interface via an audio headset connection
US7864937B2 (en) Common control of an electronic multi-pod conferencing system
CN206819732U (zh) 智能音乐播放器
CN108520754B (zh) 一种降噪会议机
CN110708615A (zh) 一种基于tws耳机实现的对讲系统及对讲方法
CN206961118U (zh) 一种实时翻译系统
US7916849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the gating of microphones in a multi-pod conference system
CN113395623B (zh) 一种真无线耳机的录音方法及录音系统
US20020067405A1 (en) Internet-enabled portable audio/video teleconferenc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201328172Y (zh) 一种音频播放装置和终端
CN212305397U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窗口对讲系统
CN108810708A (zh) 一种附带收纳盒的tws蓝牙耳机的翻译系统
CN117544727A (zh) 一种家用智能音箱内置话机系统及实现方法
CN103168326A (zh) 为隐私和个性化使用而消除背景声
CN111868732A (zh) 便携式远程同声传译翻译台
CN212137736U (zh) 一种会议电话及电话会议系统
CN218513169U (zh) 一种音频系统
CN109963039A (zh) 一种Lora扩频通讯的无线语音呼叫系统和无线语音通信的方法
CN217693318U (zh) 一种语音传输装置和车辆
CN201114577Y (zh) 基于pcm专网的多方对讲指挥系统
CN215647210U (zh) 一种会议音响互联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