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36225A - 一种中-低温热液填充型萤石矿勘探方法及勘探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低温热液填充型萤石矿勘探方法及勘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36225A
CN111736225A CN202010531171.2A CN202010531171A CN111736225A CN 111736225 A CN111736225 A CN 111736225A CN 202010531171 A CN202010531171 A CN 202010531171A CN 111736225 A CN111736225 A CN 1117362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e
measuring
apparent resistivity
fluorite
poi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3117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猛
杨宏图
李健
武奕立
周梓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ology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Geolgy And Mine Bureau
Original Assignee
Geology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Geolgy And Mine Burea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ology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Geolgy And Mine Bureau filed Critical Geology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Geolgy And Mine Bureau
Priority to CN20201053117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36225A/zh
Publication of CN1117362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362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3/00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 G01V3/08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operating with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produced or modified by objects or geological structures or by detecting devices
    • G01V3/082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operating with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produced or modified by objects or geological structures or by detecting devices operating with fields produced by spontaneous potentials, e.g. electrochemical or produced by telluric curr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3/00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3/00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 G01V3/08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operating with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produced or modified by objects or geological structures or by detecting devices
    • G01V3/083Controlled source electromagnetic [CSEM] survey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中‑低温热液填充型萤石矿勘探方法及装置,勘探方法包括:利用天然电场选频测量方法圈定工区内的多条控矿构造破碎带;采用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测量方法确定每一条控矿构造破碎带中的正交异常点;确定含F和Ca元素处于高值的正交异常点为萤石矿所在位置;采用可控源大地电磁测深方法分析萤石矿所在位置控矿断裂构造的产状及深部延伸。本发明实施例根据天然电场选频测量方法和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测量方法确定萤石矿的可能位置,然后根据地球化学分析对萤石矿精准定位,最后利用可控源大地电磁测深方法确定萤石矿控矿断裂构造的产状及深部延伸,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非金属矿勘查方法和异常解释评价体系,提高找矿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中-低温热液填充型萤石矿勘探方法及勘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质勘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低温热液填充型萤石矿勘探方法及勘探装置。
背景技术
萤石矿等非金属矿需求不断增长,资源量的消耗也逐年加大,许多优质矿山进入开发中晚期,保有储量逐年降低,需寻找接替资源。随着露头矿和浅表矿日益减少,隐伏矿床将成为今后寻找非金属矿的主要对象,急需一套行之有效的非金属矿勘探方法。
目前找寻只能对露头矿和浅表矿,而对于隐伏于地表下的非金属矿没有行之有效的勘探方法。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中-低温热液填充型萤石矿勘探方法及勘测装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中-低温热液填充型萤石矿勘探方法,包括:
利用天然电场选频测量方法圈定工区内的多条控矿构造破碎带;
采用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测量方法确定每一条控矿构造破碎带中的正交异常点;
确定含F和Ca元素处于高值的正交异常点为萤石矿所在位置;
采用可控源大地电磁测深方法分析萤石矿的控矿断裂构造的产状及深部延伸。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作出如下改进。
可选的,所述利用天然电场选频测量方法圈定工区内的多条控矿构造破碎带包括:
在工区内布置多个测量点,采用天然电场选频测量仪测量每一个测量点的电位差,挑选出电位差高值异常的测量点;
根据控矿构造破碎带的大致延伸方向,连接所述电位差高值异常的测量点,形成多条控矿构造破碎带。
可选的,所述在工区内布置多个测量点包括:
根据设定的采样面积和采样密度,在工区内布置多个测量点。
可选的,所述采用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测量方法确定每一条控矿构造破碎带中的正交异常点包括:
采用两种测量装置对每一条控矿构造破碎带上的多个测量点的视电阻率进行测量;
根据多个测量点的视电阻率,绘制视电阻率曲线,得到两种测量装置分别对应的视电阻率曲线;
确定两条视电阻率曲线的交点为正交异常点。
可选的,所述采用两种测量装置对每一条控矿构造破碎带上的多个测量点的视电阻率进行测量包括:
在每一条控矿构造破碎带确定多个剖面,在每一个剖面上布置多个测量点;
采用两种测量装置对每一个剖面上的每一个测量点的视电阻率进行测量;
相应的,所述根据多个测量点的视电阻率,绘制视电阻率曲线,得到两种测量装置分别对应的视电阻率曲线包括:
根据每一种测量装置测得的每一个剖面上的每一个测量点的视电阻率,绘制每一个剖面对应的视电阻率曲线;
相应的,所述确定两条视电阻率曲线的交点为正交异常点包括:
对于任一个剖面,确定两种测量装置对应的视电阻率曲线的交点为正交异常点;
遍历所有剖面,得到所有剖面上的正交异常点。
可选的,所述在每一个剖面上布置多个测量点包括:
根据预设的测量间距在每一个剖面上布置测量点。
可选的,所述采用可控源大地电磁测深方法分析萤石矿的控矿断裂构造的产状及深部延伸包括:
测量萤石矿成矿有利地段的测量点的视电阻率,得到反演视电阻率;
根据萤石矿成矿有利地段的测量点的视电阻率,分析萤石矿控矿构造的电性结构。
可选的,所述萤石矿控矿构造的电性结构包括低阻电性层、中低阻电性层、中等电阻电性层和高等电阻电性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萤石矿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勘探装置,包括:
天然电场选频测量仪,用于利用天然电场选频测量方法圈定工区内的多条控矿构造破碎带;
直流电法测量仪,用于采用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测量方法确定每一条控矿构造破碎带中的正交异常点;
化学元素分析仪,用于确定含F和Ca元素处于高值的正交异常点为萤石矿所在位置;
电磁探测仪,用于采用可控源大地电磁测深方法分析萤石矿的控矿断裂构造的产状及深部延伸。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萤石矿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勘探方法及勘探装置,根据天然电场选频测量方法和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测量方法确定可能是萤石矿的位置点,然后根据地球化学分析对萤石矿精准定位,最后利用可控源大地电磁测深方法确定萤石矿所在位置控矿断裂构造的产状及深部延伸,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非金属矿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和异常解释评价体系,提高找矿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低温热液填充型萤石矿勘探方法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2为天然选频电场测量电位差剖面平面图;
图3为推测的控矿构造破碎带示意图;
图4为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测量剖面平面图;
图5-1为138线地质剖面F、Ca元素的分布图;
图5-2为与5-1对应的地质剖面图;
图6为反演视电阻率及地质推断解释断面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中-低温热液填充型萤石矿勘探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参见图1,提供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萤石矿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勘探方法,包括:
利用天然电场选频测量方法圈定工区内的多条控矿构造破碎带;
采用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测量方法确定每一条控矿构造破碎带中的正交异常点;
确定含F和Ca元素处于高值的正交异常点为萤石矿所在位置;
采用可控源大地电磁测深方法分析萤石矿的控矿断裂构造的产状及深部延伸。
可以理解的是,作为支撑战略新兴产业的萤石等重要非金属越来越引起全世界的关注,需求不断增长,资源量的消耗也逐年加大。随着萤石露头矿的发现殆尽,覆盖区找矿将是未来萤石矿接替资源的主要找矿区域。萤石矿床类型丰富,但作为工业开采利用的萤石矿床类型主要为浅成中-低温热液填充性萤石矿。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套中-低温热液填充型萤石矿勘探方法。
在进行萤石矿勘探之前,对需要勘探的工矿区的地质特征进行基本的了解,选择福建清流-明溪一带萤石成矿远景区开展萤石矿隐伏矿体定位预测有效技术方法组合与综合勘查模式研究工作,该区隶属明溪县胡坊镇。所属图幅为1∶5万胡坊幅。位于闽西南拗陷带西北部,南平~宁化构造岩浆带中南部,闽西南萤石矿成矿带(福建Ⅲ-2)的北部。
其中,对于不同类型的矿石,其地质特征不同,该区的地质特征表现为:
(1)地层:区内未见地层出露。
(2)构造:区内构造较简单,褶皱不发育,断裂以北东向为主,主要有北东向F1、F2两条断裂。
F1断裂:该断裂斜贯工作区北部,为明溪奋发-清流雾露坑断裂的一部分,在区内出露长约4km,总体走向北东70°,倾向北西,倾角70-74°,断裂带宽约6-20m,为区内萤石矿的主要容矿及控矿断裂之一,区内奋发萤石矿体赋存于该断裂内。
F2断裂:该断裂出露于工作区南部,为明溪奋发-清流雾露坑断裂的次一级构造,区内出露长约4km,总体走向北东60-75°,倾向北西,倾角60-80°,断裂带宽3-8m,为区内萤石矿的主要容矿及控矿断裂构造之一,区内马山萤石矿体赋存于该断裂内。
(3)侵入岩:区内岩浆岩发育,以晚侏罗世浅肉红色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γJ3)和志留世似斑状二长花岗岩(ηγS)为主,局部见辉绿岩脉出露。
其中,晚侏罗世浅肉红色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γJ3):属胡坊深成岩体的一部分,呈不规则状,呈近南北向展布。出露于工作区西部,岩石呈浅肉红—肉红色,部分为灰白色,具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该岩体岩浆分异程度较高且分离作用较好,岩石化学成分中F含量较高,以高硅富碱贫钙富含挥发组分为特征,岩浆期后热液蚀变作用明显,为区内萤石矿形成提供了成矿热液和物质来源,与萤石矿化有密切的成因联系,是区内萤石矿的成矿母岩。
志留世似斑状二长花岗岩(ηγS):出露于工作区东部,岩体呈不规则状,呈近南北向展布。岩石呈浅灰—灰白色,具似斑状结构。
其中,工作区岩浆活动频繁,从泥盆纪开始,在中晚侏罗世达到顶峰,以岩基和岩株产出为主,多次岩浆活动及岩体的形成为金属和非金属等矿产提供了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区内大面积出露早志留世下段花岗岩,分布于矿区南东部,属会同岩体组成部分,呈岩基产出。岩性为中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岩石为似斑状花岗结构,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地表钾长石多风化高岭土,但仍保留板状晶形,黑云母具风化褪色现象。
(4)围岩蚀变:区内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次为叶腊石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等,为中-低温热液蚀变组合,其中,硅化与区内萤石矿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硅化蚀变构成的硅化带与区内萤石矿体形影相伴,蚀变由矿体向外逐渐减弱;绢云母分布较广,主要分布于构造带及附近围岩中,与萤石矿化关系密切;绿泥石化、叶腊石化、绿帘石化等蚀变较弱,且分布不均匀,主要见于断裂带内的断裂破碎带内。另外在断裂带周边花岗岩中常伴有钾化。
对于该区的地质特征的了解,大致可以知道该区存在萤石矿,因此,对该区的萤石矿的位置进行勘探。
对于福建清流-明溪一带萤石成矿远景区,采集了该萤石成矿远景区的岩石、矿石样品,测定了它们的电性参数,测定结果见表1。
表1
Figure BDA0002535262590000071
由表1可以看出研究区不同的岩石(体)均有一定的电阻率差异,岩矿石存在一普遍的变化规律,即由萤石→石英→围岩(萤石→围岩),视电阻率值大致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即完整萤石矿视电阻率最高,平均值为2952Ω·m,最大值可达8983Ω·m;石英视电阻率值相对较低,视电阻率平均值为2611Ω·m,围岩花岗岩视电阻率最低,大多在2348Ω·m左右变化。但由于岩石的结构与构造不同、风化的程度不同,电阻率值的差异性变化区间比较大。总体上看,不同的岩矿石具有的电阻率仍然存在着差异性,为电法工作的开展和异常的解释推断提供了地球物理前提。由于区内萤石矿(化)石一般赋存于构造破碎带中,导电性增强,导致电阻率值降低,表现为相对低阻特征。因此,本次找矿工作以圈定低阻异常为主。
基于不同岩石的电性参数不同,为找寻萤石矿提供了理论的基础,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根据天然电场选频测量方法和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测量方法确定萤石矿的可能位置,然后根据地球化学分析对萤石矿精准定位,最后利用可控源大地电磁测深方法确定萤石矿所在位置控矿断裂构造的产状及深部延伸,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非金属矿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和异常解释评价体系,提高找矿效果。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利用天然电场选频测量方法圈定工区内的多条控矿构造破碎带包括:
在工区内布置多个测量点,采用天然电场选频测量仪测量每一个测量点的电位差,挑选出电位差高值异常的测量点;
根据控矿构造破碎带的大致延伸方向,连接所述电位差高值异常的测量点,形成多条控矿构造破裂带。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需要勘测的工区,在工区内选择布置多个测量点,利用天然电场选频测量仪测量每一个测量点的电位差,那么,每一个测量点对应有一个电位差。挑出电位差的峰值点,这些电位差峰值点可能是构造破碎带引起的,为萤石矿成矿有利地段。
根据对工区的地质分析,可以初步确定控矿构造破碎带的大致延伸方向,这个工作是在对萤石矿勘探之前所做的工作。此处根据初步确定的控矿构造破碎带的大致延伸方向,将控矿构造破碎带的大致延伸方向上的多个电位差的峰值点连接起来,可以形成多条控矿构造破碎带。
其中,在工区内布置测量点时,根据设定的采样面积和采样密度,在工区内布置多个测量点。比如,可以设定两个测量点之间的间距,多个测量点均匀排布。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采用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测量方法确定每一条控矿构造破碎带中的正交异常点包括:
采用两种测量装置对每一条控矿构造破碎带上的多个测量点的视电阻率进行测量;
根据多个测量点的视电阻率,绘制视电阻率曲线,得到两种测量装置分别对应的视电阻率曲线;
确定两条视电阻率曲线的交点为正交异常点。
可以理解的是,采用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测量方法确定每一条控矿构造破碎带中的正交异常点的具体方法为,在每一条控矿构造破碎带确定多个剖面,在每一个剖面上布置多个测量点,比如,根据预设的测量间距在每一个剖面上布置测量点。
采用两种测量装置对每一个剖面上的每一个测量点的视电阻率进行测量。其中,两种测量装置测量的每一个测量点的视电阻率会存在差异。根据每一种测量装置测得的每一个剖面上的每一个测量点的视电阻率,绘制每一个剖面对应的视电阻率曲线。对于任一个剖面,确定两种测量装置对应的视电阻率曲线的交点为正交异常点;遍历所有剖面,得到所有剖面上的正交异常点,也就找到了每一条控矿构造破碎带上的正交异常点,这些正交异常点可能是萤石矿所在地。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采用可控源大地电磁测深方法分析萤石矿所在位置控矿断裂构造的产状及深部延伸包括:
测量萤石矿成矿有利地段的测量点的视电阻率,得到反演视电阻率;
根据萤石矿成矿有利地段的测量点的视电阻率,分析萤石矿控矿构造的电性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将可能是萤石矿所在地的正交异常点找寻出来后,对每一个位置点处的化学元素进行分析,如果正交异常点处的矿石存在的F和Ca元素异常,比如,该处为F和Ca元素的浓集中心,即该处的F、Ca元素处于高值,则说明此处为萤石矿。
对于定位出来的萤石矿,可以采用可控源大地电磁测深方法分析萤石矿的控矿断裂构造的产状及深部延伸。
具体的,通过测量每一处萤石矿所在位置的视电阻率,得到对应的反演视电阻率,根据每一处萤石矿所在位置的反演视电阻率的高低,可分析每一处萤石矿所在位置控矿构造的电性结构。
其中,萤石矿控矿构造的电性结构主要包括低阻电性层、中低阻电性层、中等电阻电性层和高等电阻电性层。
上述为各种矿石的一些基础工作,下面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对萤石矿进行定位预测,针对工矿区,开展了对萤石矿的勘探,勘探过程主要包括1:5000天然电场选频测量、1:5000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测量、1:5000土壤剖面测量、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及槽探、钻探工程等方面工作。主要包括以下的具体方面:
(1)天然电场选频测量
本次1:5000天然电场选频测量剖面垂直于断裂构造破碎带,共计11条,测量点距10m,剖面方向150°,主要对控矿构造破碎带进行大致圈定。本次共圈定电位差异常6处(G-1~G-6),该6处电位差相比周围都要高,见图2。
其中,G-1:该异常位于120号线138号点至150号点之间,异常宽度120m,异常最大值1.28mV。该异常特征明显,异常的中心点处(144号)有一个低值电位,导致异常呈现出“V”字型。异常处于工作区区域主断裂构造带边缘,属于成矿的有利地段,推断该异常属于矿致异常性质。
G-2:该异常位于122号线193号点至200号点之间,异常宽度70m,异常峰值1.99mV,异常特征明显,位于断裂构造边缘位置,地表第四系覆盖较厚,未见明显矿化及基岩出露,推断存在隐伏次级断裂构造引起,属于构造成矿的可能性比较大。
G-3:该异常位于122号线227号点至232号点之间,异常宽度50m,异常有两个峰值点,分别为1.62mV河1.12mV,,地表覆盖较厚,未见明显矿化,周边未见明显高压线等干扰因素,推测该异常由隐伏断裂构造引起。
G-4:该异常条带状展布,方向为大致呈北东向,异常范围大,长度约1km,宽度在130m左右,由3条测线组成,分别为126线169点至177点、128线176点至185点、130线170~180点之间异常,峰值位于130线,最大为1.68mV,异常特征明显,呈锯齿型,异常值连续,形态较好。异常区域主断裂构造带的边缘,属成矿的有利部位。从异常所处的位置和异常产出的特征,推测该异常为控矿构造的反应,成矿条件良好。
G-5:该异常形态呈条带状,方向呈北东向展布,异常范围分布广泛,长度约1.7km,宽度在150m左右,由5条测线组成,分别为126线227点至238点、128线226点~238点、130线222~235点、132线224~233点、134线220~235点之间,该异常峰值位于134线,最大为5.34mV,异常特征形态明显,强度大,梯度陡。该异常为次级断裂马山断裂构造的延伸,第四系覆盖厚,地表矿化不明显,从异常所处的位置和异常产出的特征,推测该异常为次级控矿断裂构造的反应,成矿前景较好。
G-6:该异常位于工作区东北部,大致展布方向为北北东向,呈条带状分布,异常长约1km,宽度在230m左右,由3条测线组成,分别为134线161点至184点、138线157点至175点、140线130~140点之间,异常曲线上下剧烈跳动,呈锯齿状,该异常峰值位于134线,最大为4.3mV,电位差异常特征明显,异常幅值相对高,且无高压线等干扰存在,根据地质构造成矿条件和异常强度分析,推测该异常为控矿断裂构造所致,具有较好的成矿前景。
找到了G-1到G-6的电位差异常点,由以上的基础工作知识可知,该区的控矿构造破碎带的大致延伸方向为北东向,因此,参见图3,将异常点G-1、G-4和G-6连接,形成控矿构造破碎带F1,同样的,将异常点G-3和G-5连接,形成控矿构造破碎带F2。F1和F2的方向均为北东向展布。其中F1与区域地质断裂构造展布方向和位置基本吻合,为区内主断裂构造,F2断裂构造为次级断裂构造。
F1构造是工作区内主要的地质构造带,该构造带贯穿于整个工作区,构造走向相对稳定,延伸性、连续性较好好,局部呈舒缓弯曲状,构造总体走向北东约63°左右。对F1构造进行追索它北东端位于奋发村的北西侧(未控制结束),西南端延伸至黄东坑矿点的东南侧(未追索结束)。构造的产状以北西向为主,局部倾向南东,产状在北东端较陡,一般多在50°~90°之间。南西段较缓,多在40°~60°之间。
F2断裂构造带位于工作区的南部,防线北东向,剖面控制长度大于2.5公里,该断裂构造走向稳定,构造走向方位约北东58°左右。该断裂在空间展布上具有一定的规模,特别是在马山村附近的138线处,呈现出较大空间范围的破碎带构造特征。但在走向上存在着不连续性。在花岗岩体与沉积岩接触部位的122线附近位置,构造有断续尖灭的现象存在。
(2)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测量。
采用天然电场选频方法确定了两条控矿构造破碎带,对于每一条控矿构造破碎带,采用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测量方法来来确定正交异常点,这些正交异常点可能是矿石所在地。
根据已知地质资料及成矿条件,及天然电场选频测量异常分布,优选7剖面,开展1:5000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测量,对断裂破碎带进行准确定位。通过本次工作共圈定28个正交异常点,参见图4,且大多异常均表现低阻异常,视电阻率值大多在500Ω·m以下。各正交异常点与天然电场选频电位差异常套合较好,联接各线正交异常点,方向大致呈北东向展布,与推测的控矿断裂构造方向一致。根据正交异常点,对断裂构造带进行了准确定位,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靠的地球物理依据。
其中,F1断裂构造在联合剖面装置观测下,7条剖面内均有明显的视电阻率正交点显示。在构造破碎带的两翼,多见视电阻率低值区伴生。这一特征,是岩体遭受了构造活动之后,岩体破碎的物理电性场的综合反映。由此推断F1断裂构造为张性断裂构造。
F2断裂构造在联合剖面装置观测下,均有明显的复合视电阻率正交点。且多为视电阻率低值区,由此,推断该断裂构造与F1断裂性质一致,均为张性断裂构造。
(3)地球化学勘查
对每一个正交异常点,对所在处的矿石所含的化学元素进行分析,若包含F和Ca元素异常,比如,某个正交异常点处为F和Ca元素的浓集中心,则该正交异常点处为萤石矿。
对福建明溪奋发地区萤石主成矿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F元素的高背景主要位于奋发东北部和南部,沿北东向断裂分布;Ca的高背景主要位于奋发北部、中部和南部,主要位于两断裂之间。
综上可以得出该地区具备萤石成矿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因此在F、Ca高背景地区垂直于构造方向布置了5条1:5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剖面进行查证,剖面编号分别为134、136、138、140、142,其中在138线剖面的140-152点发现F、Ca元素的浓集中心,F元素含量最高为2400μg,可参见图5-1,为F元素和Ca元素的分布图,图5-2为与图5-1对应的地质剖面图。
综述,通过地质剖面测量和土壤剖面测量,确定了区内萤石矿矿致异常的元素组合为F、Ca异常。通过物探(天然电场选频测量、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测量)等工作,确定了成矿断裂构造异常,异常呈北东向展布,与地质追索推断的断裂走向一致。
(4)可控源大地电磁测深。
对于确定出来的每一处萤石矿,此时只是确定了萤石矿所在的地表位置,对于地表深层的控矿断裂构造的产状及深部延伸,还需要进行精确定位。
参见图6,工作区共布置CSAMT剖面线1条,位于138线,共20点,点距20m,断面总体反映中低、低、中等、高四层电性结构。
A层:位于断面表层,表现为中低阻电性层,断面相对连续,反演电阻率在150~1000Ω·m,厚度约0~25m,主要反映为残坡积物,解释为第四系覆盖层。
B层:位于断面中浅部,表现为低阻电性层,反演电阻率5~200Ω·m,厚度10~30m,主要反映以辉绿岩脉为主的岩层。
C层:位于断面中深部,表现为中等电阻电性层,反演电阻率250~3000Ω·m,厚度50~300m,该层主要反映位于断裂破碎带或岩性接触带的硅化构造岩、蚀变正长花岗岩等岩层。根据地质及钻孔资料推测,其中夹杂分布反演电阻率大于3000Ω·m的团块状高阻体应为黑云母花岗岩。
D层:位于断面大部,表现为明显的高阻电性层,反演电阻率大于3000Ω·m,主要反映以晚侏罗世(γJ3)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为主的岩层。
断面平距230m处,反演电阻率等值线出现向深部北西方向下凹的畸变,解释为F1断裂,该断裂倾向北西,倾角约45°~65°,切割深度约380m;断面平距290m处,反演电阻率等值线出现向南东方向明显的低值梯度带,解释为F2断裂,该断裂倾向南东,倾角约60°,切割深度约170m,深部低阻异常往南东未封闭;断面平距120m处,反演电阻率等值线出现向南东方向明显的错断,电性层厚度在标高200m处明显变薄,并在标高0m附近出现一个近似椭圆状的低阻异常,解释为F3断裂,该断裂倾向南东,倾角约75°,切割深度约600m。根据地质资料分析,推测F1断裂可能为区内重要的成矿构造,对本区的萤石矿分布具有控制作用。
参见图7,提供了一种中-低温热液填充型萤石矿勘探装置,包括:
天然电场选频测量仪71,用于利用天然电场选频测量方法圈定工区内的多条控矿构造破碎带;
直流电法测量仪72,用于采用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测量方法确定每一条控矿构造破碎带中的正交异常点;
化学元素分析仪73,用于确定含F和Ca元素处于高值的正交异常点为萤石矿所在位置;
电磁探测仪74,用于采用可控源大地电磁测深方法分析萤石矿所在位置控矿断裂构造的产状及深部延伸。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低温热液填充型萤石矿勘探装置与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萤石矿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勘探方法相对应,采用中-低温热液填充型萤石矿勘探装置对萤石矿进行勘测的方法可参考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萤石矿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勘探方法的相关技术特征,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低温热液填充型萤石矿勘探方法及装置,根据天然电场选频测量方法和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测量方法确定可能是萤石矿的位置点,然后根据地球化学分析对萤石矿精准定位,最后利用可控源大地电磁测深方法观察萤石矿所在位置控矿断裂构造的产状及深部延伸,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非金属矿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和异常解释评价体系,提高找矿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中-低温热液填充型萤石矿勘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利用天然电场选频测量方法圈定工区内的多条控矿构造破碎带;
采用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测量方法确定每一条控矿构造破碎带中的正交异常点;
确定含F和Ca元素处于高值的正交异常点为萤石矿所在位置;
采用可控源大地电磁测深方法分析萤石矿的控矿断裂构造的产状及深部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低温热液填充型萤石矿勘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天然电场选频测量方法圈定工区内的多条控矿构造破碎带包括:
在工区内布置多个测量点,采用天然电场选频测量仪测量每一个测量点的电位差,挑选出电位差高值异常的测量点;
根据控矿构造破碎带的大致延伸方向,连接所述电位差高值异常的测量点,形成多条控矿构造破裂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低温热液填充型萤石矿勘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工区内布置多个测量点包括:
根据设定的采样面积和采样密度,在工区内布置多个测量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低温热液填充型萤石矿勘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测量方法确定每一条控矿构造破碎带中的正交异常点包括:
采用两种测量装置对每一条控矿构造破碎带上的多个测量点的视电阻率进行测量;
根据多个测量点的视电阻率,绘制视电阻率曲线,得到两种测量装置分别对应的视电阻率曲线;
确定两条视电阻率曲线的交点为正交异常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低温热液填充型萤石矿勘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两种测量装置对每一条控矿构造破碎带上的多个测量点的视电阻率进行测量包括:
在每一条控矿构造破碎带确定多个剖面,在每一个剖面上布置多个测量点;
采用两种测量装置对每一个剖面上的每一个测量点的视电阻率进行测量;
相应的,所述根据多个测量点的视电阻率,绘制视电阻率曲线,得到两种测量装置分别对应的视电阻率曲线包括:
根据每一种测量装置测得的每一个剖面上的每一个测量点的视电阻率,绘制每一个剖面对应的视电阻率曲线;
相应的,所述确定两条视电阻率曲线的交点为正交异常点包括:
对于任一个剖面,确定两种测量装置对应的视电阻率曲线的交点为正交异常点;
遍历所有剖面,得到所有剖面上的正交异常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低温热液填充型萤石矿勘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每一个剖面上布置多个测量点包括:
根据预设的测量间距在每一个剖面上布置测量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萤石矿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勘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可控源大地电磁测深方法分析萤石矿的控矿断裂构造的产状及深部延伸包括:
测量萤石矿成矿有利地段的测量点的视电阻率,得到反演视电阻率;
根据萤石矿成矿有利地段的测量点的视电阻率,分析萤石矿控矿构造的电性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萤石矿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勘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萤石矿控矿构造的电性结构包括低阻电性层、中低阻电性层、中等电阻电性层和高等电阻电性层。
9.一种中-低温热液填充型萤石矿勘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天然电场选频测量仪,用于利用天然电场选频测量方法圈定工区内的多条控矿构造破碎带;
直流电法测量仪,用于采用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测量方法确定每一条控矿构造破碎带中的正交异常点;
化学元素分析仪,用于确定含F和Ca元素处于高值的正交异常点为萤石矿所在位置;
电磁探测仪,用于采用可控源大地电磁测深方法分析萤石矿的控矿断裂构造的产状及深部延伸。
CN202010531171.2A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中-低温热液填充型萤石矿勘探方法及勘探装置 Pending CN1117362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31171.2A CN111736225A (zh)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中-低温热液填充型萤石矿勘探方法及勘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31171.2A CN111736225A (zh)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中-低温热液填充型萤石矿勘探方法及勘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36225A true CN111736225A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50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31171.2A Pending CN111736225A (zh)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中-低温热液填充型萤石矿勘探方法及勘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3622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7107A (zh) * 2021-02-20 2021-06-18 江西离子型稀土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离子型稀土矿浸矿盲区探测方法及系统
CN114063190A (zh) * 2021-11-17 2022-02-18 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 一种在残坡积覆盖区萤石矿的找矿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86476A (en) * 1981-11-23 1987-08-11 Mobil Oil Corporation Plotting of magnetotelluric impedance to determine structure and resistivity variation of anomalies
US20080228401A1 (en) * 2003-12-25 2008-09-18 Renan Zhou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he Resistivity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f the Earth
CN107329188A (zh) * 2017-07-19 2017-11-07 青海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 高原干旱半干旱荒漠区矽卡岩型‑热液型铜钨多金属矿勘探方法
CN107589472A (zh) * 2017-09-30 2018-01-16 青海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 岩浆型铜镍矿的勘探方法
CN109814172A (zh) * 2018-12-25 2019-05-28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一种白岗岩型铀矿深部找矿预测与定位方法
CN110118995A (zh) * 2019-04-29 2019-08-13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 一种隐伏多金属矿找矿方法
CN110824582A (zh) * 2019-11-22 2020-02-21 马忠元 一种多金属矿产的综合勘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86476A (en) * 1981-11-23 1987-08-11 Mobil Oil Corporation Plotting of magnetotelluric impedance to determine structure and resistivity variation of anomalies
US20080228401A1 (en) * 2003-12-25 2008-09-18 Renan Zhou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he Resistivity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f the Earth
CN107329188A (zh) * 2017-07-19 2017-11-07 青海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 高原干旱半干旱荒漠区矽卡岩型‑热液型铜钨多金属矿勘探方法
CN107589472A (zh) * 2017-09-30 2018-01-16 青海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 岩浆型铜镍矿的勘探方法
CN109814172A (zh) * 2018-12-25 2019-05-28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一种白岗岩型铀矿深部找矿预测与定位方法
CN110118995A (zh) * 2019-04-29 2019-08-13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 一种隐伏多金属矿找矿方法
CN110824582A (zh) * 2019-11-22 2020-02-21 马忠元 一种多金属矿产的综合勘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宁金野: "《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 31 October 1998, pages: 151 *
杜琦: "浙江安吉县普芦坞萤石矿成矿地质条件与成矿预测",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 no. 01, 15 January 2020 (2020-01-15), pages 31 - 40 *
杜琦: "浙江安吉县普芦坞萤石矿成矿地质条件与成矿预测",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 pages 31 - 40 *
贡二辰: "河南省洛宁县蒿坪沟银金多金属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分析", 《地质与勘探》, vol. 44, no. 1, pages 25 *
韩红卫: "《东昆仑西段主要铜矿类型及成矿远景预测》", 30 June 2014, pages: 131 *
高阳: "豫西内生金属矿床隐伏矿综合勘查技术与方法实践",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 pages 98 - 100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7107A (zh) * 2021-02-20 2021-06-18 江西离子型稀土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离子型稀土矿浸矿盲区探测方法及系统
CN112987107B (zh) * 2021-02-20 2023-07-14 江西离子型稀土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离子型稀土矿浸矿盲区探测方法及系统
CN114063190A (zh) * 2021-11-17 2022-02-18 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 一种在残坡积覆盖区萤石矿的找矿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61564A (zh) 一种新生代岩浆型铜多金属矿找矿方法
Wuestefeld et al. In situ monitoring of rock fracturing using shear wave splitting analysis: an example from a mining setting
CN111736225A (zh) 一种中-低温热液填充型萤石矿勘探方法及勘探装置
Sánchez et al. Cenozoic crustal extens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porphyry Cu-Au-(Mo) and epithermal Au-(Ag) mineralization in the Biga peninsula, northwestern Turkey
Khan et al. Geophys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mining-induced complex geological deformations in a deep coalmine
Rezaei et al. Determination of unstable tectonic zones in C–North deposit, Sangan, NE Iran using GPR method: Importance of structural geology
Oden et al. The use of jointing to infer deformation episodes and relative ages of minor Cretaceous intrusives in the western part of Ikom–Mamfe basin, southeastern Nigeria
Mkhabela et al. Detection of potential methane gas pathways in deep South African gold mines
Rossland et al. Permian–holocene tectonostratigraphic evolution of the mandal high, central graben, North Sea
Kayode et al. Gold prospecting mapping in the peninsular Malaysia gold belts
Blundell et al. Interpreting geology from geophysics in poly-deformed and mineralised terranes; the Otago Schist and the Hyde-Macraes Shear Zone
Sapiie et al. Fra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Mélange Complex Basement in Bantimala Area, South Sulawesi, Indonesia
Neto et al. Drill core structural analysis and extensional-contractional controls on the sulfide mineralization at the Ambrosia Sul zinc deposit, Vazante group, Western São Francisco craton, Brazil
Ren et al. Deep-large faults controlling o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venting gas hydrate system in the middle of the Qiongdongnan Basin, South China Sea
Li et al. Seismic-based identification and stage analysis of overlapped compound sedimentary units in rifted lacustrine basins: An example from the Bozhong sag, Bohai Bay Basin, China
Nevedrova et al. Geoelectrical structure and monitoring in fault zones of Uimon depression in Gorny Altai region using electromagnetic methods
Kuyumcu et al. Interpretation of 3D Magnetotelluric (MT) surveys; basement conductors of the Menderes Massif, Western Turkey
Shen et al. Prediction of hidden Au and Cu–Ni ores from depleted mines in Northwestern China: four case studies of integrated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investigations
Keating et al. Airborne conductivity mapping of the Bathurst Mining Camp
Ene et al. Occurrence and industrial properties of some barite deposits in the Abakaliki Basin, Southeastern Nigeria
Tuncel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soil dynamic amplification factor and soil amplification by using microtremor and MASW methods respectively
Egesi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Parts of the Abakaliki Area South-Eastern Nigeria
Qiao et al. LOCATING OF CONCEALED SKARN IRON ORE DEPOSIT BASED ON MULTIVARIATE INFORMATION CONSTRAINTS: A CASE STUDY OF BEIYA GOLD MINE IN YUNNAN PROVINCE
Yartsev et al. Factors of localization and forecasting of ore mineralization in the Dzhusa pyrite–polymetallic deposit (Southern Urals)
Shelokhov et al. High-resolution shallow TEM sounding technique for the near-surface explor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