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26206A - 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多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多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26206A
CN111726206A CN202010200686.4A CN202010200686A CN111726206A CN 111726206 A CN111726206 A CN 111726206A CN 202010200686 A CN202010200686 A CN 202010200686A CN 111726206 A CN111726206 A CN 1117262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urce
uci
pusch
symbol
up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0068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26206B (zh
Inventor
李建民
谢佳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c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er Inc filed Critical Acer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7262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62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262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62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06Go-back-N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6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payload signals; piggyba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2Avoidance of ingress interference, e.g. ham radio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多工方法,用于超高可靠度和超低延迟通讯,包括决定用以传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之实体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从实体上行链路共享通道资源中,决定上行链路资源;以及利用实体上行链路共享通道资源中决定的上行链路资源,将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多工。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及实体上行链路共享通道资源分别对应第一优先级服务及第二优先级服务。

Description

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多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多工方法,特别是一种超高可靠度和超低延迟通讯之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多工方法,且能在一时段内提供至少二种服务种类。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通信成为未来电讯或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趋势。超高可靠度和超低延迟通讯(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communications,URLLC)属于5G新无线(new radio,NR)标准支持之几个不同类型的使用案例之一。一些物理层增强方法依据5G NR标准引入URLLC。通常,符合5G NR标准的URLLC可应用于娱乐通讯和工业通讯,诸如扩增实境(augmented reality,AR)通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通讯、工厂自动化通讯、运输工业通讯及电力分配通讯。符合5G NR标准的URLLC的物理层增强方法之目标是提供高可靠度(例如大约10-6的错误率)及低延迟(例如0.5-1毫秒)。
此外,增强型行动宽带通讯(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通讯也属于5GNR标准所支持的几个不同类型的使用案例之一。具体而言,eMBB通讯针对支持持续增加的终端用户的数据速率及系统容量。目前,为了提供双类型的URLLC及eMBB通讯服务,URLLC的流量通常被排程于进行中之eMBB通讯传输的顶部。例如,实体上行链路共享通道(physical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资源提供eMBB通讯服务。实体下行链路共享通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资源提供URLLC服务。在处理PDSCH资源后,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例如混成式自动重送请求(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信息会被产生。UCI将被排程于实体上行链路控制通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资源上进行传送。由于PUSCH资源及PUCCH资源在时域上会完全或部分重迭,若不使用共存的通信方法,URLLC服务及/或eMBB通讯服务的服务效率会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的多工方法,包括决定用以传送UCI之实体上行链路控制通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PUCCH)资源,从实体上行链路共享通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资源中,决定上行链路资源;及以PUSCH资源中决定的上行链路资源,将UCI多工。UCI及PUSCH分别对应第一优先级服务及第二优先级服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另用于传送混成式自动重送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HARQ)信息的方法,包括对第一组HARQ信息决定第一实体上行链路控制通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资源,对第二组HARQ信息决定第二PUCCH资源,对第三组HARQ信息决定第三PUCCH资源,及在第三PUCCH资源上传送第三组HARQ信息。第三组HARQ信息包括第一组HARQ信息及第二组HARQ信息中至少之一者,及第一PUCCH资源及第二PUCCH资源在一时段内重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能将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information,UCI)多工及用于超高可靠度和超低延迟通讯(ultra-reliable and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之系统之方块图。
图2是图1中的系统之排程数据资源的示意图。
图3是决定实体上行链路控制通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带有的混成式自动重送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响应信息与在从图1中的系统之实体上行链路共享通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资源中选定的上行链路资源是否进行多工的示意图。
图4是PUCCH资源带有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与从PUSCH资源中选定的上行链路资源多工的示意图。
图5是对应各种候选PUSCH符元索引及用于与PUSCH资源多工的UCI之多个贝他偏移值的示意图。
图6是从PUSCH资源中依据复数个候选PUSCH符元索引选定用于将UCI多工的至少一上行链路资源的示意图。
图7是从PUSCH资源中依据复数个候选PUSCH符元索引选定用于将UCI多工的至少一上行链路资源的示意图。
图8是第一模式的示意图,第一模式系用于依据PDSCH的第一处理时间选定符元索引作为上行链路资源的开始符元索引以将UCI多工。
图9是第二模式的示意图,第二模式系用于依据PDSCH的第一处理时间选定符元索引作为上行链路资源的开始符元索引以将UCI多工。
图10是第三模式的示意图,第三模式系用于依据PDSCH的第一处理时间选定符元索引作为上行链路资源的开始符元索引以将UCI多工。
图11是当没有候选PUSCH符元索引符合PDSCH的第一处理时间之要求时舍弃PUSCH资源之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12是第一方法的示意图,第一方法用以依据带有UCI之PUCCH资源选定候选PUSCH符元索引。
图13是第二方法的示意图,第二方法用以依据带有UCI之PUCCH资源选定候选PUSCH符元索引。
图14是依据处理时间选定候选PUSCH符元索引的示意图。
图15是当二UCI服务在PUSCH资源上发生冲突时藉由第二UCI覆写第一UCI的示意图。
图16是当二UCI服务在PUSCH资源上发生冲突时,使用分频多路复用(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FDM)程序对第一UCI及第二UCI进行多工的示意图。
图17是至少二PUCCH资源带有之UCI与至少二上行链路资源进行多工的示意图。
图18是针对与具有服务种类P的PUSCH与具有服务种类Q的UCI多工,而决定贝他偏移值的示意图。
图19是依据PDSCH的延迟需求选定候选PUSCH符元索引的示意图。
图20是当候选PUSCH符元索引无法满足PDSCH的延迟需求时,舍弃PUSCH资源之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21是决定是否要对在至少二PUCCH资源上之UCI执行多工程序的第一模式的示意图。
图22是决定是否要对在至少二PUCCH资源上之UCI执行多工程序的第二模式的示意图。
图23是处理至少二发生冲突的用于不同服务种类之PUCCH资源的示意图。图24是图1系统中所执行的用于URLLC服务之UCI的多工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系统
10,12:收发器
11,13:处理器
B1至B3,BPQ:贝他偏移值
BS:基地台
BWP:系统带宽
CSI-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讯号
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
DMRS:解调变参考讯号
eMBB:增强型行动宽带通讯
HARQ-ACK:混成式自动重送请求确认
N,N’,N1至N4:处理时间
OLR:重迭资源
PUSCH:实体上行链路共享通道
PDSCH:实体下行链路共享通道
PUCCH:实体上行链路控制通道
PDCCH:实体下行链路控制通道
R1至R11,R2’,R21,R22:数据资源
S2201至S2203:步骤
T0至T2:时间
T,T’:延迟需求
UCI,U1,U2: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UE:用户设备
UMR,UMR1至UMR7:上行链路资源
URLLC:超高可靠度和超低延迟通讯
UL-SCH:上行链路共享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能将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information,UCI)多工及用于超高可靠度和超低延迟通讯(ultra-reliable and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之系统100之方块图。系统100可应用于第五代(5thgeneration,5G)标准的双向通讯。系统100包括基地台BS及用户设备UE。基地台BS(例如5G基地台“地台台备通讯。或“gNB台)可提供新无线(new radio,NR)用户平面及控制平面服务。用户设备UE可为直接由终端用户使用以执行无线通信的任意装置。用户设备UE可为手持电话、智能手机、配备无线宽带配接器(boardband adapter)的笔记本电脑、或其他通讯装置。基地台BS包括收发器10及耦接至收发器10的处理器11。收发器10可为无线收发器,用于经由下行链路路径将数据从基地台BS传送至用户设备UE,及经由上行链路路径接收从用户设备UE至基地台BS的数据。处理器11可用以依据5G标准分配及排程数据资源。用户设备UE包括收发器12及处理器13。收发器12可为无线收发器,用于经由上行链路路径将数据从用户设备UE传送至基地台BS,及经由下行链路路径接收从基地台BS至用户设备UE的数据。处理器13可依据排程时段处理从基地台BS传送的下行链路数据及产生传送至基地台BS的上行链路数据。在5G NR通讯中,系统100可提供二种服务种类,例如URLLC服务及增强型行动宽带通讯(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通讯服务。在时域及频域排程的不同数据资源,可带有URLLC服务数据及eMBB通讯服务数据,细节将于后文说明。
图2是系统100之排程数据资源的示意图。X轴为时域。Y轴为频域。资料资源R1至R6可依据时槽(time slot)(例如时槽T0至T2)及系统带宽BWP进行排程。在图2,用户设备UE具有实体下行链路共享通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资源R1。PDSCH资源R1可对应一种服务种类,例如URLLC服务(第二服务种类)。举例而言,PDSCH资源R1可为数据资源,用于混成式自动重送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程序。在执行HARQ程序后,用户设备UE可产生HARQ响应信息(即ACK讯号或NACK讯号),HARQ响应信息载于PDSCH资源R1内,并随后往实体上行链路控制通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资源R2传送。用户设备UE可用PUCCH资源R2来接收载于PDSCH资源R1内的HARQ响应信息。
HARQ响应信息可视为HARQ-ACK回馈。因此,PUCCH资源R2可用于带有作为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之HARQ响应信息。然而,UCI不限于HARQ响应信息。举例而言,UCI可包括HARQ响应信息、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或排程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信息。任何合理的技术更动都属于本发明所揭露的范畴。实体上行链路共享通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资源R3可对应一种服务种类(第一服务种类),例如eMBB通讯服务。PUCCH资源R2及PUSCH资源R3可在时域完全或部分重迭。此外,用户设备UE可具有解调变参考讯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signal,DMRS)资源R4,DMRS资源R4排程早于PUSCH资源R3(或在PUSCH资源R3的较早部分)。DMRS资源R4可用于估计频谱的上行链路通道响应。基地台BS可具有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资源R5。DCI资源R5可用于表示资源指定(例如用户设备UE的下行链路路径之时间及频率资源、传输区块大小及调变与编码机制(modulationand coding scheme,MCS)层级)。此外,基地台BS可具有DCI资源R6,用以授权参数,例如排程时间及频率资源、传输区块大小、MCS层级及PUSCH资源R3的波束成形信息。在图2,PUCCH资源R2及PUSCH资源R3可在时域完全或部分重迭。在系统100,用户设备UE获取PUSCH资源R3,获取PDSCH资源R1,处理PDSCH资源R1以产生PUCCH资源R2中带有的UCI,从PUSCH资源R3选定上行链路资源,及执行多工程序。此多工程序用以将PUCCH资源R2的UCI与在从PUSCH资源R3选定的上行链路资源进行多工,故可使用PUSCH资源R3的一部分传送UCI。此处,PUCCH资源R2及PUSCH资源R3可被排程,以于一时段内提供不同的服务种类。此外,PUSCH选定之上行链路资源可为一组时间或频率资源,用于UCI的多工程序。换句话说,当系统100需要提供不同的服务种类时,若对应不同服务种类之不同资源在时域发生冲突时,为了避免信息遗失或藉由舍弃资源而抑制某一种服务通讯,系统100可引入多种多工方法用以加强传输能力,于后文说明。
图3是决定PUCCH资源R2带有的HARQ响应信息与在从系统100之PUSCH资源R3中选定的上行链路资源UMR是否进行多工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当用户设备UE被排程以传送对应第一服务种类(即eMBB通讯服务)的PUSCH资源R3,及传送对应第二服务种类(即URLLC服务)之带有HARQ响应信息的PUCCH资源R2(即其UCI),用户设备UE可决定PUCCH资源R2带有的HARQ响应信息与从PUSCH资源R3中选定的上行链路资源UMR是否进行多工。若多工程序由用户设备UE执行,则需要考虑以下条件。在第一条件中,PDSCH资源R1的最后符元之结束时间及在PUSCH资源R3中用于多工(或分配给)UCI的上行链路资源UMR的第一符元之开始时间之间的时间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处理时间N(例如处理URLLC服务的PDSCH资源R1)。在第二条件中,PDSCH资源R1的最后符元之结束时间及在PUSCH资源R3中用于多工(或分配给)UCI的上行链路资源UMR的最后符元之结束时间之间的时间距离小于或等于延迟需求T(即第二服务种类的延迟)。在第三条件中,在PUSCH资源R3中用于多工(或分配给)UCI的上行链路资源UMR的最后符元之结束时间早于或等于PUCCH资源R2的最后符元之结束时间。若排程的资源满足第一条件、第二条件及/或第三条件,则用户设备UE可执行多工程序,以由PUSCH资源R3的一部分对于第二服务种类传送HARQ响应信息。在图3中,排程的资源满足第一条件及第二条件。在其它实施例中,若满足至少一条件,用户设备UE可执行多工程序。此外,若HARQ响应信息与PUSCH资源R3中之上行链路资源UMR进行多工,则可舍弃PUCCH资源R2。因此,可避免从用户设备UE传送发生冲突的两个资源R2及R3至基地台BS。
图4是决定PUCCH资源R2带有的CSI与从系统100之PUSCH资源R3中选定之上行链路资源UMR是否进行多工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当用户设备UE被排程,以在PUSCH资源R3之上传送讯号以提供第一服务种类(即eMBB通讯服务),及在带有CSI(UCI)的PUCCH资源R2之上传送讯号以提供第二服务种类(即URLLC服务)时,用户设备UE可决定PUCCH资源R2带有的CSI是否与从PUSCH资源R3中选定的上行链路资源UMR进行多工。用户设备UE可获取至少一DCI符元,以产生CSI回馈讯号(或信息),及将CSI回馈讯号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讯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RS)资源R7传送至PUCCH资源R2。若多工程序由用户设备UE执行,则需要满足至少一种以下条件。在第一条件中,CS-RS资源R7的最后符元之结束时间及在PUSCH资源R3中用于多工CSI的上行链路资源UMR的第一符元之开始时间之间之时间距离不小于第二处理时间N’(例如处理CS-RS资源R7以产生CSI回馈讯号)。在第二条件中,CS-RS资源R7的最后符元之结束时间及在PUSCH资源R3中用于多工CSI的上行链路资源UMR的最后符元之结束时间之间之时间距离小于或等于延迟需求T’(即用于决定CSI的延迟)。在第三条件中,在PUSCH资源R3中用于多工CSI的上行链路资源UMR的最后符号之结束时间早于PUCCH资源R2的最后符号之结束时间。在图4中,排程的资源满足第一条件及第二条件。在其它实施例中,若满足至少一条件,用户设备UE可执行多工程序。此外,若用户设备UE执行多工程序也可考虑二种额外条件。在第四条件中,触发CSI回报之DCI(例如DCI资源R6)的最后符元之结束时间及在PUSCH资源R3中与CSI多工的上行链路资源的第一符元之开始时间之间的时间距离不小于第二处理时间N’。在第五条件中,触发CSI回报之DCI符元(例如DCI资源R6)之结束(或第一)时间及在PUSCH资源R3中与CSI多工的上行链路资源UMR的最后符元之结束时间之间的时间距离小于或等于延迟需求T(即用于DCI接收及CSI决定的延迟)。换句话说,用户设备UE可动态执行多工程序,用以依据前述5个条件中之至少一者由PUSCH资源R3的一部分传送CSI。此外,若CSI与在PUSCH资源R3中之上行链路资源UMR进行多工,则可舍弃PUCCH资源R2。
在图3及图4中,UCI可包括HARQ响应信息或CSI。UCI可包括排程请求(schedulingrequest,SR)信息。在PUSCH资源R3中,与SR多工的上行链路资源UMR的最后符元之结束时间早于或等于带有SR之PUCCH资源R2的最后符元之结束时间。或者,当从PUSCH资源R3中选择的上行链路资源UMR与SR信息多工时,PUCCH资源R2中之至少一部分可被舍弃。任何用以提供系统100之二种服务种类之合理的多工技术都属于本发明所揭露的范畴。
在系统100,第一处理时间N及/或第二处理时间N’可依据处理PDSCH资源R1或CS-RS资源R7的时间长度,或依据基地台BS的设定而决定。第一处理时间N及/或第二处理时间N’也可为常数。延迟需求T及/或T’可依据基地台BS的设定决定。此外,图3之延迟需求T及图4的延迟需求T’可不同。延迟需求T及/或T’可为常数或可调整值。UCI可包括HARQ响应信息、CSI及/或SR。
图5是对应各种候选PUSCH符元索引及用于与系统100的在PUSCH资源R3中与UCI多工的上行链路资源UMR1至UMR3之多个贝他偏移值的示意图。为了将UCI多工于PUSCH资源R3之一部分,用于多工程序之开始符元索引及上行链路资源的需求(例如符元或资源元素的数量)会被决定,在以下说明。首先,用户设备UE可获取DMRS资源R4的符元索引。举例而言,在一时槽之DMRS资源R4的符元索引为“1”。接着,用户设备UE可依据DMRS资源R4的后续符元获取至少一候选PUSCH符元索引。举例而言,候选PUSCH符元索引“0”可对应时槽之符元索引“2”。候选PUSCH符元索引“3”可对应时槽之符元索引“5”。候选PUSCH符元索引“6”可对应时槽之符元索引“8”。接着,用户设备UE可依据至少一候选PUSCH符元索引获取从PUSCH资源R3中选定用于多工UCI之上行链路资源的符元数量之需求。此处,上行链路资源的符元数量或资源元素之需求可依据”贝他偏移值(beta offset)”决定。不同的候选PUSCH符元索引可对应不同的贝他偏移值。举例而言,用于候选PUSCH符元索引“0”的贝他偏移值可等于B1。用于候选PUSCH符元索引“3”的贝他偏移值可等于B2。用于候选PUSCH符元索引“6”的贝他偏移值可等于B3。接着,用户设备UE可从至少一候选PUSCH符元索引中选定符元索引作为上行链路资源的开始符元索引,用以将UCI多工。举例而言,候选PUSCH符元索引“0”可选定为用以依据贝他偏移值B1,从PUSCH资源R3中分配上行链路资源UMR1。相似地,候选PUSCH符元索引“3”可选定为用以依据贝他偏移值B2从PUSCH资源R3中分配上行链路资源UMR2。相似地,候选PUSCH符元索引“6”可选定为用以依据贝他偏移值B3,从PUSCH资源R3中分配上行链路资源UMR3。此处,B1、B2及B3为正整数,及B1<B2<B3。贝他偏移值可视为依据上行链路资源的开始符元索引(即选定的候选PUSCH符元索引)之上行链路资源的符元或资源元素的数量之需求。简而言之,用户设备UE可将UCI多工在依据开始符元索引及贝他偏移值从PUSCH资源R3中选定的上行链路资源(例如上行链路资源UMR1)。
此外,至少一候选PUSCH符元索引可依据DMRS资源R4的符元索引、时槽之预定义或默认符元索引、及/或PUSCH资源R3之预定义或默认符元索引决定。此外,PUSCH通讯可靠度系关于DMRS资源R4的符元索引及用于多工UCI之上行链路资源UMR(如图4所示)的开始符元索引之间的符元距离。举例而言,当用于多工UCI之上行链路资源UMR的开始符元索引及DMRS资源R4的符元索引之间的符元距离增加时,PUSCH通讯可靠度将会减少。因此可增加贝他偏移值以加强PUSCH通讯的可靠度。反之,当用于多工UCI之上行链路资源UMR的开始符元索引及DMRS资源R4的符元索引之间之符元距离减少时,PUSCH通讯可靠度将会增加。因此,可减少贝他偏移值以获得合适数量的上行链路资源UMR。
图6是依据复数个分频多工(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FDM)资源R8至R11,其选定在PUSCH资源R3中,用于多工UCI的至少一上行链路资源UMR4至UMR7的示意图,复数个FDM资源R8至R11系由将系统100中之DMRS及PUSCH讯号多工而产生。在图6,FDM资源R8至R11引入时槽的概念。每个FDM资源可用于将DMRS及相同符元内的PUSCH讯号多工。此处,上行链路资源UMR4至UMR7分别包括FDM资源R8至R11。此外,FDM资源R8至R11的一部分可用于多工UCI。此外,FDM资源R8至R11可用于带有DMRS。DMRS及UCI可藉由使用FDM程序而多工在FDM资源R8至R11。用户设备UE可获取复数个FDM资源R8至R11。用户设备UE可设定复数个DMRS符元的复数个符元索引,作为复数个候选PUSCH符元索引(即以下称为DMRS符元R8至R11)。举例而言,在时槽之DMRS符元R8的符元索引为“0”。候选PUSCH符元索引可设为“0”。时槽之DMRS符元R9的符元索引为“3”。候选PUSCH符元索引可设为“3”。时槽之DMRS符元R10的符元索引为“6”。候选PUSCH符元索引可设为“6”。时槽之DMRS符元R11的符元索引为“9”。候选PUSCH符元索引可设为“9”。接着,用户设备UE可决定贝他偏移值做为符元或资源元素的数量之需求,用以依据复数个候选PUSCH符元索引分配上行链路资源UMR4至UMR7。在图6,由于候选PUSCH符元索引可选定为等于DMRS符元R8至R11的符元索引,因此对所有的候选PUSCH符元索引而言,贝他偏移值会相同(即等于B1)。换句话说,当DMRS符元R8至R11为平均分布时,用于多工UCI的上行链路资源UMR4至UMR7也为平均分布及具有相同的符元数量。
图7是依据系统100的复数个DMRS资源R12至R15,其选定在PUSCH资源R3中,用于多工UCI的至少一上行链路资源UMR8至UMR11的示意图。用户设备UE可获取复数个DMRS资源R12至R15的符元(即以下称为DMRS符元R12至R15)。接着,用户设备UE可依据复数个DMRS符元R12至R15设定复数个候选PUSCH符元索引。举例而言,在时槽之DMRS符元R12的符元索引为“0”。候选PUSCH符元索引可设为“0”以表示时槽之符元索引“1”。时槽之DMRS符元R13的符元索引为“3”。候选PUSCH符元索引可设为“2”以表示时槽之符元索引“4”。时槽之DMRS符元R14的符元索引为“6”。候选PUSCH符元索引可设为“4”以表示时槽之符元索引“7”。时槽之DMRS符元R15的符元索引为“9”。候选PUSCH符元索引可设为“6”以表示时槽之符元索引“10”。接着,用户设备UE可决定贝他偏移值做为符元或资源元素的数量之需求,用以依据复数个候选PUSCH符元索引分配上行链路资源UMR8至UMR11。在图7,对所有的候选PUSCH符元索引{0,2,4,6}而言,贝他偏移值相同(即等于B1)。换句话说,当DMRS符元R12至R15为平均分布时,用于多工UCI的上行链路资源UMR8至UMR11也为平均分布及具有相同的符元数量。此外,具有较大符元索引(例如DMRS符元R15)之DMRS符元的传输功率将大于具有较小符元索引(例如DMRS符元R12)之DMRS符元的传输功率。本实施例也可适用于图5及图8至图9,于后文说明。
图8是第一模式的示意图,第一模式系依据第一处理时间N1选定符元索引“0”作为用于与UCI多工的上行链路资源UMR的开始符元索引。图9是第二模式的示意图,第二模式系依据第一处理时间N2选定符元索引“3”作为用于与UCI多工的上行链路资源UMR的开始符元索引。图10是第三模式的示意图,第三模式系依据第一处理时间选N3定符元索引“6”作为用于与UCI多工的上行链路资源UMR的开始符元索引。在图8,用户设备UE可获取针对第二服务种类(例如URLLC服务)处理PDSCH资源的第一处理时间N1,藉以产生带有HARQ响应信息的PDCCH资源。接着用户设备UE可获取至少一候选PUSCH符元索引(例如{0,3,6})。接着,用户设备UE可从至少一候选PUSCH符元索引中选定符元索引“0”作为上行链路资源UMR的开始符元索引,用以将PUCCH资源R2带有的UCI与上行链路资源UMR进行多工。具体而言,PDSCH资源R1的最后符元之结束时间及在PUSCH资源R3中与UCI多工的上行链路资源UMR的第一符元之开始时间之间的时间距离可大于或等于第一处理时间N1。因此,在图8,所有的候选PUSCH符元索引{0,3,6}都可被选定为上行链路资源UMR的第一符元索引。例如,为了改善PUSCH通讯的可靠度及/或获得合适数量的上行链路资源UMR,可从候选PUSCH符元索引{0,3,6}中选定符元索引“0”。相似地,在图9,由于PDSCH资源R1的最后符元之结束时间及PUSCH资源R3中用以多工UCI的上行链路资源UMR的第一符元之开始时间之间的时间距离可大于或等于第一处理时间N2,故可选定候选PUSCH符元索引{3,6}作为上行链路资源UMR的第一符元索引。然而,例如,为了改善PUSCH通讯的可靠度及/或获得合适数量的上行链路资源UMR,可从候选PUSCH符元索引{3,6}中选定符元索引“3”。同理,在图10,由于PDSCH资源R1的最后符元之结束时间及在PUSCH资源R3中与UCI多工的上行链路资源UMR的第一符元之开始时间之间之时间距离可大于或等于第一处理时间N3,故可选定候选PUSCH符元索引“6”作为上行链路资源UMR的第一符元索引。此外,DMRS及UCI可藉由使用FDM程序而多工在FDM资源R8至R11。换句话说,FDM资源R8至R11可用于多工UCI。FDM资源R8至R11的其他部分可用于带有DMRS。任何合理的技术更动都属于本发明所揭露的范畴。
图11是当没有候选PUSCH符元索引满足第一处理时间N4之要求时,舍弃PUSCH资源R3之一部分的示意图。在图11,带有UCI(即HARQ响应信息)的PUCCH资源R2及PUSCH资源R3在时域重迭。PUSCH资源R3的重迭部分表示为重迭资源OLR。此处只有设定候选PUSCH符元索引“0”。具体来说,由于PDSCH资源R1的最后符元之结束时间及在PUSCH资源R3中与UCI多工的上行链路资源UMR的第一符元之开始时间之间的时间距离必须大于或等于第一处理时间N4,故不可选定候选PUSCH符元索引“0”作为上行链路资源UMR的第一符元索引来与多工UCI多工。因此,图11中所有的候选PUSCH符元索引都无法使用。用户设备UE可传送PUCCH资源R2带有的UCI(即HARQ响应信息)及至少舍弃重迭资源OLR(即4个PUSCH符元)。在完成PUCCH资源R2带有的UCI之传送后,PUSCH资源R3的剩余符元可选地被传送或舍弃。
图12是第一方法的示意图,第一方法用以依据带有系统100的UCI之PUCCH资源R2,选定候选PUSCH符元索引“0”。在图12,带有UCI之PUCCH资源R2的位置可视为选定在PUSCH资源R3中,用于多工UCI的上行链路资源UMR的第一符元之条件,在以下说明。首先,用户设备UE可获取DMRS资源R4的符元(例如DMRS符元R4)。接着,用户设备UE可依据DMRS符元R4设定至少一候选PUSCH符元索引。如图12所示,候选PUSCH符元索引可设为{0,3,6}。举例而言,与UCI多工之上行链路资源UMR的第一符元之开始时间晚于或等于PUCCH资源R2的第一符元之开始时间。因此,可从群组{0,3,6}中选定候选PUSCH符元索引,作为上行链路资源的第一符元。举例而言,用户设备UE可从群组{0,3,6}中选定候选PUSCH符元索引“0”作为与PUCCH资源R2带有的UCI(即HARQ响应信息)多工的上行链路资源UMR的第一符元索引。此外,当选定候选PUSCH符元索引“0”作为上行链路资源UMR的第一符元时,由于上行链路资源UMR的第一符元索引及DMRS资源R4的符元索引之间的符元距离被最小化,因此可维持PUSCH通讯的可靠度。换句话说,当至少二候选PUSCH符元索引(即{0,3,6})满足PUCCH资源R2地位置的条件时,可选定候选PUSCH符元索引“0”作为上行链路资源UMR的第一符元索引,用以最小化DMRS符元R4的结束时间及与UCI多工的上行链路资源UMR的第一符元的开始时间之间的符元距离。
图13是第二方法的示意图,第二方法用以依据带有系统100的UCI之PUCCH资源R2选定候选PUSCH符元索引“3”。相似地,用户设备UE可获取DMRS资源R4的符元(例如DMRS符元R4)。接着用户设备UE可依据DMRS符元R4设定至少一候选PUSCH符元索引。如图13所示,候选PUSCH符元索引可设为{0,3,6}。举例而言,选定用于多工UCI之上行链路资源UMR的第一符元之开始时间晚于或等于PUCCH资源R2的第一符元之开始时间。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在PUSCH资源R3中与UCI多工的上行链路资源UMR的第一符元之开始时间及PUCCH资源R2的第一符元之开始时间之间之时间距离被最小化,其中第一符元系从候选PUSCH符元索引选定。举例而言,可从群组{0,3,6}中选定候选PUSCH符元索引“3”,用以最小化在PUSCH资源R3中与UCI多工之上行链路资源UMR的第一符元之开始时间及PUCCH资源R2的第一符元之开始时间之间之时间距离。在先前例子中,可从群组{3,6}中选定候选PUSCH符元索引作为上行链路资源的第一符元。举例而言,用户设备UE可从群组{3,6}中选定候选PUSCH符元索引“3”作为用于多工UCI(即HARQ响应信息)的上行链路资源UMR的第一符元索引。此外,当选定候选PUSCH符元索引”3”作为上行链路资源UMR的第一符元时,由于上行链路资源UMR的第一符元索引及DMRS资源R4的符元索引之间之符元距离被最小化,因此可维持PUSCH通讯的可靠度。相似地,当至少二候选PUSCH符元索引(即{3,6})满足PUCCH资源R2位置的条件时,可选定候选PUSCH符元索引“3”作为上行链路资源UMR的第一符元索引,用以最小化DMRS符元R4的结束时间及与PUCCH资源R2带有的UCI多工之上行链路资源UMR的第一符元的开始时间之间之符元距离。另一方面,在与候选PUSCH符元索引“6”相比后,UCI传送的延迟可被最小化。
图14是依据系统100的第一处理时间N选定候选PUSCH符元索引“0”的示意图。如前文所述,带有UCI之PUCCH资源R2的位置可视为选定PUCCH资源R2中带有之用于多工UCI的上行链路资源UMR的第一符元之条件。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依据PUCCH资源R2的位置选定上行链路资源UMR的第一符元。举例而言,上行链路资源UMR的第一符元可依据第一处理时间N选定,如下所示。首先,用户设备UE可获取DMRS资源R4的符元(例如DMRS符元R4)。接着用户设备UE可依据DMRS符元R4设定至少一候选PUSCH符元索引。如图14所示,候选PUSCH符元索引可设为{0,3,6}。在本实施例中,PDSCH资源R1的最后符元之结束时间及PUSCH资源R3中与UCI多工之上行链路资源UMR的第一符元之开始时间之间的时间距离大于或等于处理PUSCH资源R3的第一处理时间N,以用以产生带有UCI(即HARQ响应信息)的PUCCH资源R2I。因此,可从群组{0,3,6}中选定候选PUSCH符元索引,作为上行链路资源的第一符元索引。具体来说,虽然与UCI多工的上行链路资源UMR之第一符元的开始时间早于PUCCH资源R2的第一符元之开始时间(即候选PUSCH符元索引“0”),若候选PUSCH符元索引满足第一处理时间N的条件,则可选定候选PUSCH符元索引。举例而言,用户设备UE可从群组{0,3,6}中选定候选PUSCH符元索引“0”作为与UCI多工的上行链路资源UMR的第一符元索引。当选定候选PUSCH符元索引“0”作为上行链路资源UMR的第一符元时,由于上行链路资源UMR的第一符元索引及DMRS资源R4的符元索引之间之符元距离被最小化,因此可维持PUSCH通讯的可靠度。换句话说,当至少二候选PUSCH符元索引(即{0,3,6})满足第一处理时间N的条件时,可选定候选PUSCH符元索引“0”作为上行链路资源UMR的第一符元索引,用以最小化DMRS符元R4的结束时间及与UCI多工的上行链路资源UMR的第一符元的开始时间之间的符元距离。
此外,用于与UCI多工的上行链路资源UMR的第一符元索引可依据时间偏移值L决定。L可为常数或基地台BS的设定的预定值。候选PUSCH符元索引可依据以下与时间偏移值有关的条件选定。举例而言,候选PUSCH符元索引可被选定以最小化PUCCH资源R2的第一符元之开始时间及用于与带有UCI的PUCCH资源R2多工之上行链路资源UMR的第一符元的开始时间之间的符元距离。在其他实施例中,用于多工UCI之上行链路资源UMR的第一符元可由基地台BS,直接依据排程的DCI针对第二服务种类进行指定。
图15是当二个UCI服务在PUSCH资源R3上发生冲突时,由第二UCI U2覆写第一UCIU1的示意图。图16是当二个UCI服务在PUSCH资源R3上发生冲突时,使用FDM程序对第一UCIU1及第二UCI U2进行多工的示意图。如图15及图16所示,当用于第一服务(例如eMBB服务)的第一UCI U1及用于第二服务(例如URLLC服务)的第二UCI U2在PUSCH资源R3上发生冲突时,用户设备UE可使用两种选项来处理两种UCI服务。在第一选项中,如图15所示,用户设备UE可由第二UCI U2覆写(或穿孔(puncture))第一UCI U1。因此设备UE可对用户提供两种服务。在第二选项中,用户设备UE可将第一UCI U1及第二UCI U2于PUSCH资源R3上多工。如图16所示,设备UE可使用FDM程序对第一UCI U1及第二UCI U2的数据块进行交错分配。因此设备UE也可对用户提供两种服务。
图17是至少二PUCCH资源R2及R2’带有之UCI与至少二上行链路资源UMR及UMR’进行多工的示意图。这里,用户设备UE可获取DMRS资源R4的符元(例如DMRS符元R4)。接着用户设备UE可依据DMRS符元R4设定复数个候选PUSCH符元索引{0,3,6}。接着,用户设备UE可从候选PUSCH符元索引{0,3,6}中选定符元索引“0”作为与PUCCH资源R2带有的UCI多工的上行链路资源UMR的开始符元索引。另外,用户设备UE可从复数个候选PUSCH符元索引{0,3,6}中选定另一符元索引“6”作为上行链路资源UMR’的开始符元索引,用于与PUCCH资源R2’带有之UCI多工。此处,用户设备UE依据复数个候选PUSCH符元索引选定与二PUCCH资源R2及R2’多工的二上行链路资源UMR及UMR’在时域不会重迭。换句话说,当PUSCH资源与多个PUCCH资源发生冲突时,可依据多工程序分配或决定PUSCH资源。此外,PUCCH资源R2及R2’的对应数量不受限于本实施例。举例而言,PUCCH资源R2的符元数量及PUCCH资源R2’的符元数量可依据延迟需求而为任意正整数。
图18是针对与具有服务种类P的PUSCH与具有服务种类Q的UCI多工,而决定贝他偏移值的示意图。例如,用户设备UE可获取DMRS资源R4的符元(例如DMRS符元R4)。接着用户设备UE可依据DMRS符元R4设定至少一候选PUSCH符元索引。然而,至少一候选PUSCH符元索引可由任何合理的决定规则或技术决定。接着,用户设备UE可从至少一候选PUSCH符元索引中选定符元索引作为上行链路资源UMR的开始符元索引,用于多工UCI。如先前段落所述,用户设备UE可依据上行链路资源UMR的开始符元索引,决定贝他偏移值作为上行链路资源UMR的符元数量之需求。然而,贝他偏移值可依据上行链路资源UMR及PUSCH资源R3的服务组合决定。举例而言,上行链路资源UMR可用于对HARQ响应信息进行多工以提供服务种类Q。PUSCH资源R3可用于提供服务种类P。服务种类Q及服务种类P可相同或不同。具体而言,服务种类Q及服务种类P的服务组合可用于决定贝他偏移值等于BPQ。此处,服务种类Q可为URLLC服务、eMBB服务或其他合理的NR服务。服务种类P可为URLLC服务、eMBB服务或其他合理的NR服务。BPQ的值可为正整数。此外,最大贝他偏移值可由基地台BS决定。
图19是依据PDSCH的延迟需求T选定候选PUSCH符元索引“0”的示意图。这里,延迟需求T可视为选定候选PUSCH符元索引的条件,如以下所示。首先,用户设备UE可获取DMRS资源R4的符元(例如DMRS符元R4)。接着用户设备UE可依据DMRS符元R4、任何合理的决定规则或任何合理的技术设定至少一候选PUSCH符元索引。如图19所示,候选PUSCH符元索引可设为{0,3,6}。在本实施例中,PDSCH资源R1的最后符元之结束时间及在PUSCH资源R3中用于与UCI多工的上行链路资源UMR的最后符元之结束时间之间的时间距离小于或等于PDSCH的延迟需求T。此外,用于多工PUCCH资源R2带有之UCI的上行链路资源UMR的最后符元之结束时间早于或等于PUCCH资源R2的最后符元之结束时间。当满足至少一种前述条件时,用户设备UE可从至少一候选PUSCH符元索引中选定候选PUSCH符元索引“0”作为上行链路资源UMR的开始符元索引,用于对PUCCH资源R2带有之UCI进行多工(即对应候选PUSCH符元索引”0”的贝他偏移值等于2)。此外,带有UCI的PUSCH符元的总数(即上行链路资源UMR)可不大于某一个值,例如PUCCH资源R2的符元长度。
图20是当候选PUSCH符元索引无法满足延迟需求T时,舍弃PUSCH资源R3之一部分的示意图。如前述段落所述,延迟需求T、用于多工UCI的上行链路资源UMR及PUCCH资源R2之间之位置相关值、及/或PUSCH符元的偏移值可视为选定候选PUSCH符元索引作为上行链路资源UMR的开始符元索引的条件。举例而言,在图20,从候选PUSCH符元索引{0,3,6}中选出的具有开始符元索引“3”(或索引“6”)及用于对PUCCH资源R2带有的UCI多工之上行链路资源UMR的最后符元之结束时间晚于PUCCH资源R2的最后符元之结束时间。此外,候选PUSCH符元索引“0”的开始时间早于第一PUCCH符元的开始时间。因此,候选PUSCH符元索引“0”无法被选择,以决定多工UCI的上行链路资源UMR。因此,所有的候选PUSCH符元索引都无法被选定以满足此条件。候选PUSCH符元索引“3”无法满足延迟需求T。此外,带有UCI之多工后的PUSCH符元之总数(即贝他偏移值,例如时槽中从索引5至9的5符元)大于该值(即PUSCH符元长度=4符元)。因此,用户设备UE可舍弃PUSCH资源R3之一部分,例如舍弃时域中PUSCH资源R3及PUCCH资源R2之间之PUSCH重迭部分。用户设备UE也可舍弃PUSCH重迭部分及所有后续PUSCH资源。
图21是决定是否要对在至少二PUCCH资源R2及R2’上之UCI执行多工程序的第一模式的示意图。在图21,当使用二PUCCH资源R2及R2’,用户设备UE可决定是否要对PUCCH资源R2及R2’带有的UCI执行多工程序。举例而言,在图21,用户设备UE可获取带有UCI的PUCCH资源R2’(例如非多工的PUCCH资源R2’)。接着用户设备UE可依据PUCCH资源R2’获取PUSCH资源R3的复数个时间重迭符元(实时槽中之符元8-10)。接着用户设备UE可舍弃PUSCH资源R3的复数个时间重迭符元(即舍弃时槽中之符元8-10)用以传送非多工的PUCCH资源R2’。在其他实施例中,在舍弃重迭部分之后,PUSCH资源R3的剩余符元(即符元12-13)也可被用户设备UE舍弃。换句话说,PUCCH资源R2带有的UCI可使用多工程序传送。然而,可藉由舍弃复数个时间重迭符元及选择性舍弃PUSCH资源R3的所有后续符元而传送非多工的PUCCH资源R2’。在传送非多工的PUCCH资源R2’后,用户设备UE可选择性地继续PUSCH资源R3的传送。
图22是决定是否要对在至少二PUCCH资源R2及R2’上之UCI执行多工程序的第二模式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当PUCCH资源R2不与PUSCH资源R3多工时,用户设备UE可停止或直接失能用于带有另一UCI的PUCCH资源R2’之多工程序。另一UCI(第二UCI)可被排程以在UCI(第一UCI)之后传送,如以下所示。首先,用户设备UE可获取带有UCI(第一UCI)的PUCCH资源R2’(例如非多工的PUCCH资源R2’)。接着用户设备UE可依据非多工的PUCCH资源R2获取PUSCH资源R3的复数个时间重迭符元。接着为了传送带有UCI(第一UCI)的非多工的PUCCH资源R2,用户设备UE可舍弃PUSCH资源R3的复数个时间重迭符元。此外,当为了传送带有UCI(第一UCI)的非多工的PUCCH资源R2而舍弃PUSCH资源R3的复数个时间重迭符元时,用户设备UE可停止带有另一UCI(第二UCI)的PUCCH资源R2’的多工程序(例如另一非多工的PUCCH资源R2’)。因此,PUSCH资源R3的二多工程序被失能。换句话说,带有不同UCI的非多工的PUCCH资源R2及另一非多工的PUCCH资源R2’可藉由舍弃时域中PUSCH资源R3的重迭的符元而被传送。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完全舍弃时域中PUSCH资源R3的其他符元。换句话说,当至少一PUCCH资源的多工程序被失能时,另一PUCCH资源的另一多工程序也可在时域中舍弃。此外,当时域中有至少二DMRS资源R4时,所有多工程序的运作可依据用户设备UE而独立决定。任何合理的技术更动都属于本发明所揭露的范畴。
以下显示系统100中用于决定是否要执行PUCCH资源R2带有的UCI之多工程序的特定决定规则。用户设备UE可决定PUSCH资源R3及带有UCI的PUCCH资源R2的多个传送优先级。举例而言,当PUSCH资源R3只用于传送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时,PUSCH资源R3具有低优先级。当PUSCH资源R3内传送的上行链路信息不包括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中的控制元素(control element,CE)时,PUSCH资源R3具有低优先级。接着,当带有UCI之PUCCH资源R2的传送优先级大于PUSCH资源R3的传送优先级时,用户设备UE可停止对PUCCH资源R2带有的UCI与从PUSCH资源R3选定的上行链路资源UMR进行多工的多工程序。用于第二服务及由PUCCH资源R2带有的UCI可直接由从用户设备UE传送至基地台BS。PUSCH资源R3的至少一重迭部分可被舍弃。此外,在系统100中用户设备UE可决定PUSCH资源R3及带有UCI的PUCCH资源R2的多个空间域传送滤波器。因此,当PUSCH资源R3及带有UCI之PUCCH资源R2被排程至不同空间域传送滤波器时,用户设备UE可停止对PUCCH资源R2带有的UCI与从PUSCH资源R3选定的上行链路资源UMR进行多工的多工程序。在系统100中,任何合理的决定规则或用于加强NR通讯效率之传送UCI的多工方法都属于本发明所揭露的范畴。
图23是处理至少二发生冲突的用于不同服务种类之PUCCH资源的示意图。为了简洁,本发明使用PUCCH资源R21及PUCCH资源R22说明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带有HARQ回应的PUCCH资源R21对应第一服务种类(例如eMBB通讯服务)接收。带有HARQ响应的PUCCH资源R22对应第二服务种类(例如URLLC通讯服务)接收。PUCCH资源R21及PUCCH资源R22可在时域重迭。系统100可以引入用以处理PUCCH资源R21及PUCCH资源R22的一些模式。在第一模式中,PUCCH资源R21中的数据可被压缩。举例而言,用户设备UE可决定响应讯号,其中响应讯号可由PUCCH资源R21中的HARQ响应信息的ACK(或NACK)的数量定义。接着,用户设备UE可依据条件(例如编码率及/或负载大小)决定是否可传送响应讯号。若满足条件,用户设备UE可舍弃PUCCH资源R21及在PUCCH资源R22上传送响应讯号及第二服务种类的HARQ响应数据,否则,用户设备UE可舍弃PUCCH资源R21及只传送第二服务种类的HARQ响应数据。举例而言,条件可为考虑响应讯号及第二服务种类的HARQ响应数据的编码率。在另一实施例中,条件可为响应讯号及第二服务种类的HARQ响应数据的负载大小限制。简而言之,PUCCH资源R21被舍弃。然而,一些信息,例如PUCCH资源R21中之HARQ响应数据的ACK或NACK数量可经由PUCCH资源R22而被有条件传送。
在第二模式中,用户设备UE可决定响应讯号,其中响应讯号可由PUCCH资源R21中的HARQ响应信息的ACK(或NACK)的数量定义。接着,用户设备UE可依据条件(例如编码率及/或负载大小)决定是否可传送响应讯号。用户设备UE可舍弃PUCCH资源R21。此外,用户设备UE可决定设定的PUCCH资源。具体而言,设定的PUCCH资源可依据PUCCH资源R21、PUCCH资源R22、高层设定及/或物理层指标决定。设定的PUCCH资源可与PUCCH资源R21及PUCCH资源R22相同或不同。决定设定的PUCCH资源之后,用户设备UE可结合设定的PUCCH资源上之响应讯号的信息及第二服务种类的HARQ响应数据。接着,当满足条件,例如编码率及/或负载大小(及/或其他合理规则)时,用户设备UE可传送带有HARQ响应数据(用于第二服务种类)之设定的PUCCH资源及响应讯号(用于第一服务种类之压缩的HARQ数据)至基地台BS。
第三模式中,PUCCH资源R21中的数据可被捆绑(bundled)。此处,捆绑数据可视为由使用”逻辑及”运算符结合几个数据而产生的复合数据。举例而言,所有的HARQ响应数据可由使用”逻辑及”运算符处理以产生捆绑资料。因此,捆绑数据也可视为压缩数据。在本实施例中,用户设备UE可决定捆绑数据从PUCCH资源R21传送至PUCCH资源R22的条件。因此,当捆绑数据满足条件(例如编码率)时,用户设备UE可传送捆绑数据至PUCCH资源R22。接着,用户设备UE可舍弃PUCCH资源R21。最后,PUCCH资源R21的捆绑数据可由PUCCH资源R22传送至基地台BS。举例而言,用户设备UE可传送带有HARQ响应数据(用于第二服务种类)的PUCCH资源R22及捆绑数据(用于第一服务种类)至基地台BS。
第四模式中,用户设备UE可决定设定的PUCCH资源。具体而言,设定的PUCCH资源可依据PUCCH资源R21、PUCCH资源R22、高层设定及/或物理层指标决定。设定的PUCCH资源可与PUCCH资源R21及PUCCH资源R22相同或不同。决定设定的PUCCH资源之后,用户设备UE可结合设定的PUCCH资源上之捆绑数据及第二服务种类的HARQ响应数据。接着,当满足条件,例如编码率及/或负载大小(及/或其他合理规则)时,用户设备UE可传送带有HARQ响应数据(用于第二服务种类)之设定的PUCCH资源及捆绑数据(用于第一服务种类)至基地台BS。
在前述4种模式中,当用于不同服务种类的至少二PUCCH资源在时域发生冲突时,用户设备UE可舍弃其中一个PUCCH资源。用户设备UE可压缩舍弃的PUCCH资源之数据用以产生压缩的数据(例如响应数据),例如由HARQ响应数据的ACK或NACK数量定义。接着,用户设备UE可传送用于第二服务的带有其UCI之另一PUCCH资源的数据及舍弃用于第一服务的PUCCH资源之压缩数据。
然而,系统100不限于使用前述4种模式来处理至少二发生冲突的不同服务种类的PUCCH资源。举例而言,系统100可引入门坎值。当PUCCH资源R21的编码率及/或负载大小大于门坎值时,PUCCH资源R21会被舍弃。因此只有用于第二服务之PUCCH资源R22的UCI被从用户设备UE传送至基地台BS。当PUCCH资源R21的编码率及/或负载大小小于或等于门坎值时,PUCCH资源R21也会被舍弃。然而,当PUCCH资源R21的编码率及/或负载大小小于或等于门坎值(例如以1位HARQ响应数据的形式)时,用于第一服务之PUCCH资源R21的UCI可与用于第二服务之PUCCH资源R22的UCI结合。这里,PUCCH资源R22包括其用第二服务种类之于UCI及用第一服务种类之另一UCI。最后,包括其用第二服务种类之其UCI及用第一服务种类之另一UCI的PUCCH资源R22可从用户设备UE传送至基地台BS。然而任何合理的技术结合都在本发明的范围中。举例而言,如前述段落所述,当PUCCH资源R21的编码率及/或负载大小小于或等于门坎值时,依据PUCCH资源R21决定之设定的PUCCH资源、PUCCH资源R21、PUCCH资源R22、高层设定及/或物理层指标也可引入以带有第二服务种类之PUCCH资源R22的UCI及第一服务种类之另一UCI。
图24是系统100中所执行的UCI的多工方法的流程图。UCI的多工方法可包括步骤S2201至步骤S2203。任何步骤S2201至步骤S2203的技术更动都在本发明的范围中。步骤S2201至步骤S2203说明如下。
步骤S2201:决定用以传送UCI之PUCCH资源;
步骤S2202:从PUSCH资源中,决定上行链路资源;
步骤S2203:以PUSCH资源中决定的上行链路资源,将UCI多工。
步骤S2201至步骤S2203的细节在前述段落中已经说明,在此不再赘述。在系统100中,当二不同服务种类的二排程资源在时域发生冲突时,多工程序可用于结合二不同服务种类的数据。藉由使用多工程序,二不同服务种类的数据可同时存在。举例而言,URLLC服务及eMBB服务可同时存在。换句话说,系统100可处理不同服务种类,例如URLLC服务及eMBB服务的用户设备间(intra-user equipment)冲突。系统100也可对二处时域重迭的PUCCH资源处理URLLC服务的HARQ响应信息及eMBB服务的HARQ响应信息。此外,在系统100中,不同服务种类的冲突可藉由使用依据URLLC服务的延迟需求及PDSCH译码能力,及/或依据URLLC服务的HARQ响应信息之可靠度的多工程序而避免。此外在前述实施例中,不同服务种类可对应不同优先级。例如,eMBB通讯服务可对应较低的优先级或第一优先级。URLLC服务可对应较高的优先级或第二优先级。不同服务种类的优先级可由gNB表示及/或由用户设备UE依据高层设定及/或物理层讯号决定。举例而言,用户设备UE可经由排程时序(例如上行链路授权的DCI及PUSCH之间的时间差),及/或回馈时序(例如PDSCH及HARQ-ACK回馈之间的时间差或CSI-RS及CSI回馈之间的时间差)辨别不同服务种类(例如优先级)。举例而言,较短的时序具有较高的优先级。
本发明揭露一种多工方法及系统。多工方法的目的是当不同服务种类在时域发生冲突时,可以管理不同服务种类。一种服务可与另一种服务的数据使用通讯资源多工,以避免舍弃任一服务的数据。此外,本发明也可在调整多工程序的运作时考虑延迟需求、处理时间、传输优先级、可靠度及排程时间相关值。因此不同服务种类的冲突可藉由使用多工程序而避免。总结,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系统可使NR应用之多种服务种类同时存在,藉以增加URLLC服务及eMBB服务的流量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3)

1.一种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的多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决定用以传送该UCI之一实体上行链路控制通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PUCCH)资源;
从一实体上行链路共享通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资源中,决定一上行链路资源;及
以该PUSCH资源中决定的该上行链路资源,将该UCI多工;
其中该UCI及该PUSCH资源分别对应一第一优先级服务及一第二优先级服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UCI包括一混成式自动重送请求(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确认(acknowledgement,ACK)信息,对应一PDSCH接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方法,其特征在于,与该PUCCH资源中的该UCI多工之该上行链路资源的一最后符元之一结束时间早于该PUCCH资源的一最后符元之一结束时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方法,其特征在于,触发一UCI回报之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资源的一最后符元之一结束时间及在该PUSCH资源中与该UCI多工之该上行链路资源的一最后符元之一结束时间之间之一时间距离不大于一延迟(latency)需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PUSCH资源中与该UCI多工之该上行链路资源的一第一符元之一开始时间晚于或等于该PUCCH资源的一第一符元之一开始时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PUSCH资源中与该UCI多工之该上行链路资源的该第一符元之该开始时间及该PUCCH资源的该第一符元之该开始时间之间之一时间距离被最小化。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以与该UCI多工之该上行链路资源的一最后符元之一结束时间早于或等于该PUCCH资源的一最后符元之一结束时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UCI的服务优先级及该PUSCH资源的服务优先级分别由不同的DCI决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UCI包括一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information,CSI)回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UCI包括一排程请求(schedulingrequest,SR)信息。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从该PUSCH资源决定之该上行链路资源与该UCI多工时,该PUCCH资源被舍弃。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从至少一候选PUSCH符元索引中选择一符元索引作为该上行链路资源的一开始符元索引,用以将该UCI多工;及
依据一贝他(beta)偏移值及该上行链路资源的该开始符元索引决定该上行链路资源的一符元数量。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候选PUSCH符元索引系依据多个第5代基地台(gNB)设定或该PUSCH资源的一解调变参考讯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signal,DMRS)符元索引决定。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贝他偏移值系依据多个第5代基地台(gNB)设定及该开始符元索引决定。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方法,其特征在于,从该PUSCH资源中所决定的该上行链路资源,是依据一DCI所指向的一指标从该PUSCH资源决定该上行链路资源。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决定该PUSCH资源及带有该UCI的该PUCCH资源的多个传送优先级;
当带有该UCI的该PUCCH资源之一传送优先级高于该PUSCH资源的一传送优先级时,停止将该UCI与从该PUSCH资源中决定的该上行链路资源进行多工的一多工程序;及
传送该PUCCH资源及舍弃该PUSCH资源的至少一部份。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决定该PUSCH资源及带有该UCI的该PUCCH资源的多个空间域传送滤波器;及
当该PUSCH资源及带有该UCI的该PUCCH资源被不同的空间域传送滤波器排程时,停止将该UCI与从该PUSCH资源中决定的该上行链路资源进行多工的一多工程序;及
传送该PUCCH资源及舍弃该PUSCH资源的至少一部份。
18.一种用于传送混成式自动重送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一第一组HARQ信息决定一第一实体上行链路控制通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PUCCH)资源;
对一第二组HARQ信息决定一第二PUCCH资源;
对一第三组HARQ信息决定一第三PUCCH资源;及
在该第三PUCCH资源上传送该第三组HARQ信息;
其中该第三组HARQ信息包括该第一组HARQ信息及该第二组HARQ信息中至少之一者,及该第一PUCCH资源及该第二PUCCH资源在一时段内重迭。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三PUCCH资源是该第一PUCCH资源。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三PUCCH资源上的该第二组HARQ信息包括用于实体下行链路共享通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的多个HARQ回应的一数量或包括该多个HARQ响应的一单一位。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三PUCCH资源上的该第三组HARQ信息之一编码率符合一门坎值。
22.如权利要求18所述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组HARQ信息的服务优先级及该第二组HARQ信息的服务优先级不同。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组HARQ信息的该服务优先级及该第二组HARQ信息的该服务优先级分别由不同的DCI表示。
CN202010200686.4A 2019-03-21 2020-03-20 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多工方法 Active CN1117262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822040P 2019-03-21 2019-03-21
US62/822,040 2019-03-21
US16/823,347 US11758540B2 (en) 2019-03-21 2020-03-19 Multiplexing method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CI) for 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URLLC)
US16/823,347 2020-03-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6206A true CN111726206A (zh) 2020-09-29
CN111726206B CN111726206B (zh) 2023-02-28

Family

ID=69941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00686.4A Active CN111726206B (zh) 2019-03-21 2020-03-20 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多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758540B2 (zh)
EP (1) EP3723317A3 (zh)
CN (1) CN111726206B (zh)
TW (1) TWI79042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74016A (zh) * 2021-04-02 2022-10-1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73619B (zh) * 2017-09-14 2022-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WO2020006652A1 (en) * 2018-07-02 2020-01-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prioritizing csi reports
KR102355559B1 (ko) * 2020-03-31 2022-01-25 아서스테크 컴퓨터 인코포레이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업 링크 데이터와 스케줄링 요청 간의 우선 순위를 결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1844103B2 (en) * 2020-06-24 2023-12-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nagement of single-shot HARQ-ACK codebooks along with HARQ-ACK codebooks with set priority levels
US20220104210A1 (en) * 2020-09-25 2022-03-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Uci multiplexing on configured grant pusch
WO2022089403A1 (en) * 2020-10-27 2022-05-05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s for intra-ue multiplexing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P4189878A1 (en) * 2021-01-05 2023-06-07 Ofinno, LLC Processing time in control channel repetition
JP2024510929A (ja) * 2021-03-01 2024-03-12 インテル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物理アップリンク共有チャネル(pusch)を用いたフレキシブルアップリンク制御情報(uci)送信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51254A1 (ko) * 2012-09-28 2014-04-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7113147A (zh) * 2014-12-31 2017-08-29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分配资源的方法和设备
US20180167933A1 (en) * 2016-12-13 2018-06-14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Base stations, user equipments,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methods
WO2018231728A1 (en) * 2017-06-14 2018-12-20 Idac Holdings, Inc. Reliable control signal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33012A1 (zh) 2016-02-05 2017-08-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WO2017142581A1 (en) 2016-02-16 2017-08-24 Intel IP Corporation Multiplex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data on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US10856185B2 (en) * 2016-12-09 2020-12-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reservation signals for new radio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EP3471489B1 (en) * 2017-05-03 2023-03-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cheduling request between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upporting same
JP6876196B2 (ja) * 2017-08-11 2021-05-26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アップリンク制御情報の自律送信
US10873966B2 (en) * 2018-01-02 2020-12-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ignaling of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035531B (zh) * 2018-01-12 2021-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KR102616557B1 (ko) * 2018-02-13 2023-12-2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및 제어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11435867B (zh) * 2019-01-11 2021-1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复用的方法和装置
WO2020187167A1 (en) * 2019-03-15 2020-09-24 FG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xing uci
US11849461B2 (en) * 2020-02-14 2023-12-19 Intel Corporation UL transmission multiplexing and prioritiz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51254A1 (ko) * 2012-09-28 2014-04-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7113147A (zh) * 2014-12-31 2017-08-29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分配资源的方法和设备
US20180167933A1 (en) * 2016-12-13 2018-06-14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Base stations, user equipments,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methods
WO2018231728A1 (en) * 2017-06-14 2018-12-20 Idac Holdings, Inc. Reliable control signaling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74016A (zh) * 2021-04-02 2022-10-1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5174016B (zh) * 2021-04-02 2023-12-2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6206B (zh) 2023-02-28
US11758540B2 (en) 2023-09-12
EP3723317A3 (en) 2020-12-16
TWI790425B (zh) 2023-01-21
EP3723317A2 (en) 2020-10-14
TW202037209A (zh) 2020-10-01
US20200305147A1 (en) 2020-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26206B (zh) 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多工方法
CN108289015B (zh) 发送harq-ack/nack的方法和设备及下行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5743619B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8289065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EP3266261B1 (en) Network node, user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of
CN110999365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07370570B (zh) 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ue、基站和系统
KR102573436B1 (ko) 물리적 업링크 제어 채널 자원들의 선택
WO2014048297A1 (zh) 功率确定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US10856309B2 (en)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10298040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and configuring scheduling request resour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9548126B (zh) 功率确定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14208076A (zh) 由多个配置授权资源共享harq进程
CN110351757B (zh) 一种调度请求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3812199A (zh) 逻辑信道优先化
CN116982279A (zh) 用于重传的harq-ack码本的指示
CN114157400B (zh) 一种码本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817772B (zh)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KR20080064089A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순방향 패킷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그장치
KR20210103564A (ko) 제어 정보 송신 및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JP2022553875A (ja) ダウンリンクフィードバック指示処理の方法および機器
CN110557228B (zh) 一种对上行数据harq反馈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4726483B (zh) 在上行链路上确认传输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11757485B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资源分配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10650535B (zh) 一种非授权频段上行信号复用发送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