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26175A - 一种测试微波传输设备ccdp性能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试微波传输设备ccdp性能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26175A
CN111726175A CN202010612635.2A CN202010612635A CN111726175A CN 111726175 A CN111726175 A CN 111726175A CN 202010612635 A CN202010612635 A CN 202010612635A CN 111726175 A CN111726175 A CN 1117261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formance
polarization
ccdp
equipment
microwave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1263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26175B (zh
Inventor
周峰
沈岸平
纪锐
成锴
张�诚
张颖艳
张大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ICT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IC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IC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ICT
Priority to CN20201061263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2617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261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61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261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61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5Performance tes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9Performance tes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10Polarisation diversity; Directional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23Errors, e.g. transmission errors
    • H04L43/0829Packet lo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76Network utilisation, e.g. volume of load or congestion level
    • H04L43/0888Throughpu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试微波传输设备CCDP性能的方法和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能够实现对微波传输设备进行CCDP性能的测试,测试结果可靠,测试过程简单易操作;该装置包括待测的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用于发送和接收微波信号;极化隔离板,设于发射和接收设备之间,用于实现对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极化隔离度的调整;网络性能分析仪V,用于测量垂直极化条件下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的吞吐量;网络性能分析仪H,用于测量水平极化条件下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的吞吐量;根据测量的吞吐量、极化隔离度以及对应微波信号的频率分析微波传输设备的CCDP性能。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适用于微波传输设备CCDP性能测试的过程中。

Description

一种测试微波传输设备CCDP性能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试微波传输设备CCDP性能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微波传输设备非常关键,是传送网的重要组成设备。而CCDP是微波传输设备的一项功能,英文全名为Co-channel Dual polarized,即共通道双极化技术,使用CCDP技术,理论上能够提升传输容量2倍。关于CCDP的实现方法与算法有多项专利和相关文献,但是CCDP功能的测试方法,至今没有解决方案。
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测试微波传输设备CCDP性能的方法和装置来应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以解决或减轻上述一个或多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试微波传输设备CCDP性能的方法和装置,能够实现对微波传输设备进行CCDP性能的测试,测试结果可靠,测试过程简单易操作,便于推广。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测试微波传输设备CCDP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待测的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用于发送和接收微波信号;
极化隔离板,设于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通过调整其位置和极化方向实现对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极化隔离度的调整;
网络性能分析仪V,用于测量垂直极化条件下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的吞吐量和/或丢包率;
网络性能分析仪H,用于测量水平极化条件下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的吞吐量和/或丢包率;
根据测量的吞吐量和/或丢包率以及对应微波信号的频率分析微波传输设备的CCDP性能。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极化隔离板为一张或多张叠加。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极化隔离板的相对介电常数小于5.0,厚度小于1.5mm;设于极化隔离板表面的金属条纹的宽度是波长的0.08倍,间隔是波长的0.16倍。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发射设备和/或接收设备的天线端口设有衰减器。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的收发路径上设有能够损耗微波信号强度的介质板。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测试微波传输设备CCDP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如上任一所述的装置来实现;
所述方法的步骤包括:S1、测量H通道和V通道的最大吞吐量,判断两个最大吞吐量中较大值和较小值的比值是否满足≤1.05,若是进入下一步,否则重新测量和判断;S2、将极化隔离板插入到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S3、进行垂直极化性能测试;S4、进行水平极化性能测试;S5、根据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性能测试的结果判断微波传输设备的CCDP性能是否合格;S3和S4的顺序不固定;
垂直极化性能测试的步骤包括:
S31、调整极化隔离板的主极化方向为垂直极化;
S32、调整发射功率,使V通道和H通道的发射功率相同;
S33、判断垂直极化性能是否合格;若是,进入S5,否则判定为微波传输设备的CCDP性能不合格;
水平极化性能测试的步骤包括:
S41、调整极化隔离板的主极化方向为水平极化;
S42、调整发射功率,使V通道和H通道的发射功率相同;
S43、判断水平极化性能是否合格;若是,进入S5,否则判定为微波传输设备的CCDP性能不合格。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垂直极化性能合格的标准是:网络性能分析仪V测得的数据传输速率SVF1与网络性能分析仪H测得的数据传输速率SHF1的比值大于预定系数Ks,或者网络性能分析仪V观察到丢包率RLH大于判定阈值。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水平极化性能合格的标准是:网络性能分析仪H测得的数据传输速率SHF1与网络性能分析仪V测得的数据传输速率SVF1的比值大于预定系数Ks,或者网络性能分析仪H观察到丢包率RLV大于判定阈值。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判断微波传输设备的CCDP性能合格的标准是:垂直极化性能和水平极化性能均合格。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系数Ks为2;丢包率的判定阈值为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通过在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设置可调节极化方向和位置的极化隔离板来实现对设备之间极化隔离度的调整,再通过对网络性能分析仪采集数据的分析和判断,实现对微波传输设备进行CCDP性能的测试,测试结果可靠,测试过程简单易操作,便于推广。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验证极化隔离板的系统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极化隔离板测试中的行程网格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微波传输设备CCDP性能的测试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极化隔离板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极化隔离板实物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如图1所示,测试中需要校准极化隔离板的指标,极化隔离板如符号I标记,是一种分离电磁波的装置,一般是基于某种单元结构的周期结构,设空间周期结构的单元间距是Me,如某种线极化的电磁波可以通过,称为主极化方向,穿透损耗较小,称为主极化穿透损耗。但是其交叉极化的电磁波通过会有额外的损耗,称之为交叉极化穿透损耗。极化隔离板的口面尺寸应当能够覆盖被测微波传输系统天线口面的尺寸。
首先选择交叉极化比较好的测试收发天线,在没有极化隔离板时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口面正对,极化方向一致,天线口面距离为D,测得此时dBm量纲的接收功率记为P0,然后在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连线中心位置插入极化隔离板,极化隔离板主极化方向与天线极化方向一致,测得此时dBm量纲的接收功率,如图2那平行和竖直移动极化隔离板,行程形成网格,移动的距离步长设置为△h,移动的最大距离设置h,△h要小于波长λ的四分之一,而h要大于两倍的Me,将测量值中的最小值记为P1,则主极化穿透损耗Lm定义为P0和P1的差值。
Lm=P0-P1 (1)
然后调转极化隔离板主极化方向与天线极化方向交叉垂直,测得此时dBm量纲的接收功率,如图2那平行和竖直移动极化隔离板,行程形成网格,移动的距离步长设置为△h,移动的最大距离设置h,△h要小于波长λ的四分之一,而h要大于两倍的Me,将测量值中的最大值记为P2,则交叉化穿透损耗Lc定义为P0和P2的差值。
Lc=P0-P2 (2)
定义某个频率的极化隔离板的极化隔离度Ic是Lc和Lm的差值,这个值在不同的频率下是不同的。在测试中Ic应当大于某一个值,较典型的,是大于10dB。
如需要配置不同的极化隔离度参数,可以使用多张极化隔离板叠加的方式。
在测试确定的某频率极化隔离板具有极化隔离度Ic情况下进行测试,如图3配置测试装置,被测的微波传输系统具有共通道双极化特征,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口面距离为D,传输路径上没有遮挡物,将垂直极化的发射端数据输入接口、垂直极化的接收端数据输出接口连接到网络性能分析仪V(将垂直极化的发射端数据输入接口、垂直极化的接收端数据输出接口分别连接到网络性能分析仪V的发送、接收端口),构成了垂直极化传输通道,简称V通道;将水平极化的发射端数据输入接口、水平极化的接收端数据输出接口连接到网络性能分析仪H(将水平极化的发射端数据输入接口、水平极化的接收端数据输出接口分别连接到网络性能分析仪V的发送、接收端口),构成了水平极化传输通道,简称H通道。两个通道所使用的网络性能分析仪的型号不做具体限定,在满足精度要求的情况下,可任意选择适用型号。
V通道和H通道的发射功率相同,同时开始满速率空口数据传输,在近距离下测试时为了测试结果与远距离相类比,可以降低输出功率或者在天线输入端口安装衰减器。在设定的发射接收状态下,使用网络性能分析仪V和网络性能分析仪H分别测量两个通道的最大吞吐量,分别记做SVF和SHF,此时SVF和SVF数值应当接近,较优的,2个数值中较大值和较小值的比值不应超过1.05。该步骤是第一个步骤,是在没有插入极化隔离板的情况下测量初始状态,该步骤是CCDP功能测试的前提条件。
使用频谱仪测量V通道和H通道的发射频谱,如频率范围完全重合,则具备同频CCDP功能的必要条件。
在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连线中心位置插入极化隔离板,将极化隔离板的主极化方向设置为垂直极化,调整V通道的微波发射功率,使得在网络性能分析仪V观察到丢包率,然后以小步进逐步、缓慢提高发射功率,直至丢包率为0,在这个过程中同步调整H通道的发射功率,使得V和H两个通道的发射功率始终相同,使用网络性能分析仪V测得的数据传输速率记做SVF1。使用网络性能分析仪H测得的数据传输速率记做SHF1,丢包率记做RLH,如果SVF1和SHF1之比大于系数KS,典型的KS可以取2;或者RLH大于一个阈值,典型的可以取阈值为1%,满足以上任意一个条件,即可认为该系统通过性能测试。
在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连线中心位置插入极化隔离板,将极化隔离板的主极化方向设置为水平极化,调整H通道的微波发射功率,使得在网络性能分析仪H观察到丢包率,然后以小步进逐步、缓慢提高发射功率,直至丢包率为0,在这个过程中同步调整V通道的发射功率,使得V和H两个通道的发射功率始终相同,使用网络性能分析仪V测得的数据传输速率记做SVF1,丢包率记做RLV。使用网络性能分析仪H测得的数据传输速率记做SHF1,如果SHF1和SVF1之比大于系数KS,典型的KS可以取2;或者RLV大于一个阈值,典型的可以取阈值为1%(本申请选取较优值,但是该阈值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数值),满足以上任意一个条件,即可认为该系统通过性能测试。
从对称性角度来说,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的系数Ks最好是相同的。
如系统通过如上两项描述的功能测试,则认为被测系统具备CCDP功能。如上两项描述的功能测试中,如不方便调整发射功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替代:在接收或者发射天线端口安装步进衰减器、在收发空间路径上放置各项同性的平滑介质板,介质板可以是含碳材料等损耗性材料构成的介质板。
按照图1制作极化隔离板,采用PCB工艺,隔离板上金属条纹宽度和间隔宽度都与波长成比例关系。完成制作的极化隔离板照片如图5所示。极化隔离板的相对介电常数小于5.0,厚度小于1.5mm,金属条纹的宽度和间隔分别是波长的0.08倍和0.16倍,金属条纹设置在介质板的表面,使用裸铜工艺,厚度35μm。
按照前面的描述,首先测量一层板的极化隔离度,测量结果是10.2dB;然后测量2层板叠加的天线隔离度,测量结果是25.0dB;然后测量3层板叠加的天线隔离度,测量结果是45.1dB。据此完成了性能测试的过程。多层极化隔离板沿一个方向紧密贴合,即金属条纹在介质板的同侧,可以使用尼龙螺丝加强贴合,多层板贴合成一个整体后,放置方式仍如图1所示。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测试微波传输设备CCDP性能的方法和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所提及的“包含”、“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包括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申请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测试微波传输设备CCDP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待测的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用于发送和接收微波信号;
极化隔离板,设于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通过调整其位置和极化方向实现对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极化隔离度的调整;
网络性能分析仪V,用于测量垂直极化条件下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的吞吐量和/或丢包率;
网络性能分析仪H,用于测量水平极化条件下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的吞吐量和/或丢包率;
根据测量的吞吐量和/或丢包率以及对应微波信号的频率分析微波传输设备的CCDP性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微波传输设备CCDP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极化隔离板的相对介电常数小于5.0,厚度小于1.5mm;设于极化隔离板表面的金属条纹的宽度是波长的0.08倍,间隔是波长的0.16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微波传输设备CCDP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极化隔离板为一张或多张叠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微波传输设备CCDP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发射设备和/或接收设备的天线端口设有衰减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微波传输设备CCDP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的收发路径上设有能够损耗微波信号强度的介质板。
6.一种测试微波传输设备CCDP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使用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装置来实现;
所述方法的步骤包括:S1、测量H通道和V通道的最大吞吐量,判断两个最大吞吐量的关系是否满足判定条件,若是进入下一步,否则重新测量和判断;S2、将极化隔离板插入到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S3、进行垂直极化性能测试;S4、进行水平极化性能测试;S5、根据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性能测试的结果判断微波传输设备的CCDP性能是否合格;S3和S4的顺序不固定;
垂直极化性能测试的步骤包括:
S31、调整极化隔离板的主极化方向为垂直极化;
S32、调整发射功率,使V通道和H通道的发射功率相同;
S33、判断垂直极化性能是否合格;若是,进入S5,否则判定为微波传输设备的CCDP性能不合格;
水平极化性能测试的步骤包括:
S41、调整极化隔离板的主极化方向为水平极化;
S42、调整发射功率,使V通道和H通道的发射功率相同;
S43、判断水平极化性能是否合格;若是,进入S5,否则判定为微波传输设备的CCDP性能不合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试微波传输设备CCDP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垂直极化性能合格的标准是:网络性能分析仪V测得的数据传输速率SVF1与网络性能分析仪H测得的数据传输速率SHF1的比值大于预定系数Ks,或者网络性能分析仪V观察到丢包率RLH大于判定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试微波传输设备CCDP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水平极化性能合格的标准是:网络性能分析仪H测得的数据传输速率SHF1与网络性能分析仪V测得的数据传输速率SVF1的比值大于预定系数Ks,或者网络性能分析仪H观察到丢包率RLV大于判定阈值。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试微波传输设备CCDP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微波传输设备的CCDP性能合格的标准是:垂直极化性能和水平极化性能均合格。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测试微波传输设备CCDP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系数Ks为2;丢包率的判定阈值为1%。
CN202010612635.2A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测试微波传输设备ccdp性能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17261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2635.2A CN111726175B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测试微波传输设备ccdp性能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2635.2A CN111726175B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测试微波传输设备ccdp性能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6175A true CN111726175A (zh) 2020-09-29
CN111726175B CN111726175B (zh) 2022-01-25

Family

ID=72570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12635.2A Active CN111726175B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测试微波传输设备ccdp性能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2617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5513A (zh) * 2007-06-27 2008-01-16 浙江大学 天线辐射特性实验装置
WO2014202657A1 (de) * 2013-06-19 2014-12-24 Günter Grau Vorrichtung zur drehwinkelmessung mittels veränderung und messung der polarisation von radiowellen sowie verwendung der vorrichtung
US20170033890A1 (en) * 2015-07-31 2017-02-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olarized signals
CN106771690A (zh) * 2015-11-19 2017-05-3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固定式准光法拉第旋转器性能测定方法与装置
CN110244137A (zh) * 2019-06-27 2019-09-17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一种极化栅网传输、反射及交叉极化隔离度测量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5513A (zh) * 2007-06-27 2008-01-16 浙江大学 天线辐射特性实验装置
WO2014202657A1 (de) * 2013-06-19 2014-12-24 Günter Grau Vorrichtung zur drehwinkelmessung mittels veränderung und messung der polarisation von radiowellen sowie verwendung der vorrichtung
US20170033890A1 (en) * 2015-07-31 2017-02-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olarized signals
CN106771690A (zh) * 2015-11-19 2017-05-3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固定式准光法拉第旋转器性能测定方法与装置
CN110244137A (zh) * 2019-06-27 2019-09-17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一种极化栅网传输、反射及交叉极化隔离度测量方法和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宋伟男等: "交叉极化干扰抵消在非线性干扰下的性能",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王双叠等: "交叉极化对极化合成的影响分析", 《电子科学技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6175B (zh) 2022-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oward et al.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the indoor radio channel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Lei et al. 28-GHz indoor channel measurements and analysis of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EP331649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connection line order of electrical tilting antenna
Xu et al. Indoor office propagation measurements and path loss models at 5.25 GHz
Chen Antenna correlation and its impact on multi-antenna system
CN109802207A (zh) 一种低回波损耗的微波窗口
CN111726175B (zh) 一种测试微波传输设备ccdp性能的方法和装置
Flordelis et al. Measurements of large-scale parameters of a distributed MIMO antenna system in a microcell environment at 2.6 GHz
CN111726828B (zh) 一种测试微波传输设备xpic性能的方法和装置
Askar et al. Polarimetric characterization of MIMO sub-6-GHz self-interference indoor radio channels
Pinchera et al.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a wideband adaptive-MIMO antenna
Regmi Reflection measurement of building materials at microwaves
Dama et al. Indoor channel measurement and prediction for 802.11 n system
Farhat et al. A dual band MIMO channel sounder at 2.2 and 3.5 GHz
Mohammed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indoor penetration loss at ISM band
Lian Indoor wireless channel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at 6.25 GHz based on labview
Centeno et al. Measurement of zigb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n mode-stirred and mode-tuned reverberation chamber
Mandaris et al. Validation of a fully anechoic chamber
Quimby et al. Interlaboratory millimeter-wave channel sounder verification
Heikkilä et al. Development of the measurement method for challenging nlos conditions in mobile networks
Askar et al. Time dispersion characteristics of cross-polarized 2x2 MIMO self-interference indoor radio channels
Migliore et al. An investigation on UWB-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s based on an experimental channel characterization
Özcelik et al. How MIMO capacity is linked with single element fading statistics
Askar et al. Time dispersion parameters of indoor self-interference radio channels in sub-7-GHz bands
Chang et al. Effects of bandwidth on observable multipath clustering in outdoor/indoor environments for broadband and ultrawideband wireless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