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23124A - 数据碰撞分析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碰撞分析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723124A CN111723124A CN201910214802.5A CN201910214802A CN111723124A CN 111723124 A CN111723124 A CN 111723124A CN 201910214802 A CN201910214802 A CN 201910214802A CN 111723124 A CN111723124 A CN 11172312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lision
- time
- identifier
- target object
- determi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数据碰撞分析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包括:获取目标对象的轨迹,根据目标对象的轨迹确定多个第一标识以及每个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一采集时间;获取多个碰撞区域,根据每个碰撞区域确定每个碰撞区域中的第二标识以及每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和第一结束时间,根据每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对多个碰撞区域排序;对于排序后的每一个碰撞区域,当碰撞区域中存在与轨迹中的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时,确定碰撞区域与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停止在该碰撞区域中遍历。通过按顺序对轨迹和碰撞区域进行遍历,可以减少遍历时间,提高数据碰撞分析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碰撞分析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日常生活的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通过对各种信息的分析及智能化处理来获取更多重要情报的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常见的是通过数据碰撞分析来确定目标对象是否处于某一区域中,进而缩小侦查范围,提高侦查效率。
相关技术中,数据碰撞分析时,可以将目标对象的任一目标特征作为碰撞条件,根据该碰撞条件依次在多个碰撞区域中进行遍历,将碰撞区域中的数据与碰撞条件对应的数据逐一进行对比碰撞,通过碰撞分析产生的数据交集确定目标对象是否处于该碰撞区域的范围内,确定该碰撞区域是否与该目标对象匹配,并通过此方法依次与多个碰撞区域进行碰撞分析,进而缩小目标对象的范围。例如,在视频图像侦查中,视频监控实时地、全天候地采集人、车、物、行为等目标对象的特征标识,经过视频解析系统的提取、转化,形成汇总数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车牌号这一特征标识作为碰撞条件,根据采集到该车牌号的采集设备确定该车辆的轨迹,利用该轨迹依次在多个碰撞区域中进行遍历,逐一确定该轨迹中是否存在与该多个碰撞区域中相同的采集设备,确定该车牌号对应的轨迹是否与该多个碰撞区域匹配,为进一步缩小侦查范围和锁定嫌疑目标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但是,由于人们日常生活的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导致信息处理过程中处理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因此遍历的过程也越来越复杂导致数据碰撞分析的速度慢,效率低,数据碰撞结果出现延时,无法应用在实时响应的场景中。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遍历的过程也越来越复杂导致数据碰撞分析的速度慢,效率低,数据碰撞结果出现延时,无法应用在实时响应的场景中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数据碰撞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碰撞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对象的轨迹,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确定多个第一标识以及每个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一采集时间,所述第一标识为第一采集设备的设备标识,所述第一采集设备为采集到所述目标对象的特征标识的采集设备;
获取多个碰撞区域,根据每个碰撞区域确定每个碰撞区域中的第二标识以及每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和第一结束时间,所述第二标识为第二采集设备的设备标识,所述第二采集设备为每个碰撞区域中包含的采集设备,根据所述每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对所述多个碰撞区域排序;
对于排序后的每一个碰撞区域,当所述碰撞区域中存在与所述轨迹中的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时,确定所述碰撞区域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停止在所述碰撞区域中的遍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碰撞区域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记录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的碰撞区域的数量;
当所述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的碰撞区域的数量不小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碰撞成功;
当所述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的碰撞区域的数量小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碰撞失败。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对于每一个碰撞区域,当所述碰撞区域中存在与所述轨迹中的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时,确定所述碰撞区域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包括:
确定大于所述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的第一采集时间对应的第一标识,确定所述碰撞区域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
当所述碰撞区域中存在与所述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时,确定所述碰撞区域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
确定大于下一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的第一采集时间对应的第一标识,确定所述下一个碰撞区域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
当所述碰撞区域中不存在与所述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时,确定下一个第一标识的第一采集时间是否大于所述碰撞区域的第一结束时间;
当所述下一个第一标识的第一采集时间大于所述碰撞区域的第一结束时间时,确定所述碰撞区域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不匹配,确定下一个目标区域是否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
当下一个第一标识的第一采集时间不大于所述碰撞区域的第一结束时间时,根据所述下一个第一标识确定所述碰撞区域是否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当所述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的碰撞区域的数量不小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碰撞成功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碰撞区域的总数量和预设匹配成功系数;
根据所述碰撞区域的总数量和所述预设匹配成功系数,确定所述预设阈值。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目标对象的轨迹,包括:
获取至少一个时间区域和所述目标对象的特征标识;
根据所述特征标识,确定每个时间区域中存在的至少一个第一标识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一采集时间;
根据所述第一采集时间对所述每个时间区域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标识进行排序;
将排序完成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标识的序列作为子轨迹;
根据多个子轨迹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多个子轨迹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包括:
确定多个子轨迹对应的时间区域的第二开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
将多个子轨迹按照所述第二开始时间进行排序;
将排序完成的所述多个子轨迹的序列作为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每个时间区域按照所述每个时间区域的第二开始时间进行排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排序完成的每个时间区域按照顺序编号;
所述对于每一个碰撞区域,当所述碰撞区域中存在与所述轨迹中的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时,确定所述碰撞区域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开始时间、第一结束时间、第二开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确定所述每个碰撞区域中对应的至少一个时间区域的编号;
当所述编号对应的时间区域中存在与所述区域中的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时,确定所述碰撞区域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开始时间、第一结束时间、第二开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确定所述每个碰撞区域中对应的至少一个时间区域的编号,包括:
当所述第二结束时间大于所述第一开始时间,且第二结束时间小于第一结束时间时,确定所述第二结束时间对应的时间区域的编号为与所述碰撞区域对应的时间区域的编号,和/或;
当所述第二开始时间小于第一结束时间,且第二开始时间大于第一开始时间时,确定所述第二结束时间对应的时间区域的编号为与所述碰撞区域对应的时间区域的编号。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获取目标对象的轨迹之前,确定目标区域;
根据所述目标区域中的特征标识,确定与所述特征标识对应的所述目标对象。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多个碰撞区域,包括:
获取多个地理区域内的采集设备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标识;
确定每个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采集时间;
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和第二采集时间,确定所述多个碰撞区域。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碰撞分析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对象的轨迹,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确定多个第一标识以及每个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一采集时间,所述第一标识为第一采集设备的设备标识,所述第一采集设备为采集到所述目标对象的特征标识的采集设备;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个碰撞区域,根据每个碰撞区域确定每个碰撞区域中的第二标识以及每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和第一结束时间,所述第二标识为第二采集设备的设备标识,所述第二采集设备为每个碰撞区域中包含的采集设备,根据所述每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对所述多个碰撞区域排序;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对于排序后的每一个碰撞区域,当所述碰撞区域中存在与所述轨迹中的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时,确定所述碰撞区域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停止在所述碰撞区域中的遍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记录模块,用于记录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的碰撞区域的数量;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的碰撞区域的数量不小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碰撞成功;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的碰撞区域的数量小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碰撞失败。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确定大于所述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的第一采集时间对应的第一标识,确定所述碰撞区域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当所述碰撞区域中存在与所述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时,确定所述碰撞区域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确定大于下一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的第一采集时间对应的第一标识,确定所述下一个碰撞区域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当所述碰撞区域中不存在与所述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时,确定下一个第一标识的第一采集时间是否大于所述碰撞区域的第一结束时间;当所述下一个第一标识的第一采集时间大于所述碰撞区域的第一结束时间时,确定所述碰撞区域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不匹配,确定下一个目标区域是否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当下一个第一标识的第一采集时间不大于所述碰撞区域的第一结束时间时,根据所述下一个第一标识确定所述碰撞区域是否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碰撞区域的总数量和预设匹配成功系数;
第五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碰撞区域的总数量和所述预设匹配成功系数,确定所述预设阈值。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至少一个时间区域和所述目标对象的特征标识;根据所述特征标识,确定每个时间区域中存在的至少一个第一标识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一采集时间;根据所述第一采集时间对所述每个时间区域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标识进行排序;将排序完成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标识的序列作为子轨迹;根据多个子轨迹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还用于确定多个子轨迹对应的时间区域的第二开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将多个子轨迹按照所述第二开始时间进行排序;将排序完成的所述多个子轨迹的序列作为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编号模块,用于对排序完成的每个时间区域按照顺序编号;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开始时间、第一结束时间、第二开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确定所述每个碰撞区域中对应的至少一个时间区域的编号;当所述编号对应的时间区域中存在与所述区域中的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时,确定所述碰撞区域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第二结束时间大于所述第一开始时间,且第二结束时间小于第一结束时间时,确定所述第二结束时间对应的时间区域的编号为与所述碰撞区域对应的时间区域的编号,和/或;当所述第二开始时间小于第一结束时间,且第二开始时间大于第一开始时间时,确定所述第二结束时间对应的时间区域的编号为与所述碰撞区域对应的时间区域的编号。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六确定模块,用于在获取目标对象的轨迹之前,确定目标区域;
第七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区域中的特征标识,确定与所述特征标识对应的所述目标对象。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多个地理区域内的采集设备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标识;确定每个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采集时间;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和第二采集时间,确定所述多个碰撞区域。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和
至少一个存储器;
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配置成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含用于进行如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数据碰撞分析的方法的指令。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应用于终端,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指令、所述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所述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数据碰撞分析的方法中的步骤。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对碰撞区域进行遍历之前,先将多个碰撞区域排序,之后根据轨迹中的第一标识与碰撞区域中的第二标识进行顺序比较,当确定碰撞区域中存在与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时,就停止在该碰撞区域中遍历,使得即使在大量的信息中,也可以减少遍历时间,快速完成数据碰撞分析,提高了数据碰撞分析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碰撞原理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碰撞分析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碰撞分析的方法流程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碰撞分析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碰撞分析的装置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执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追踪或确定目标对象时,常根据区域碰撞和伴随分析实现。首先,在地图上选取包含采集设备的不同区域,查询在不同区域在各自时间范围内检测到的目标对象的特征标识,将不同区域内的特征标识进行碰撞分析,找出在这些区域中都出现过的特征标识,通过这种碰撞分析找出在这些区域的时间段都出现过的特征标识,根据该特征标识确定目标对象。例如,如图1所示,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碰撞原理的示意图。A、B、C为三个区域,其中,区域A对应的时间段为t1至t2,区域B对应的时间段为t2至t5,区域C对应的时间段为t4至t6,在A、B、C三个区域所在的各自的时间段内找出都出现过的D中的数据,即为区域碰撞。另外,终端还可以获取一个需要查询的特征标识和一个时间范围,终端首先查询该特征标识在不同设备下的轨迹。再确定每个轨迹点的第一采集时间,根据上述数据碰撞分析方法找出伴随该特征标识的另一个特征标识,通过这种伴随分析获取尾随他人的目标对象的特征标识,继而根据该特征标识,确定目标对象。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将碰撞区域进行排序,并通过将排序后的碰撞区域与目标对象的轨迹按顺序进行遍历,在完成一个碰撞区域的遍历后,从当前轨迹的遍历完成处开始对先一个碰撞区域进行遍历,避免了轨迹中的第一标识都在碰撞区域中进行遍历的问题,使得遍历过程更加简单,提高了数据碰撞分析的效率。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碰撞分析的方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数据碰撞分析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获取目标对象的轨迹,根据该目标对象的轨迹确定多个第一标识以及每个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一采集时间,该第一标识为第一采集设备的设备标识,该第一采集设备为采集到该目标对象的特征标识的采集设备。
步骤202:获取多个碰撞区域,根据每个碰撞区域确定每个碰撞区域中的第二标识以及每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和第一结束时间,该第二标识为第二采集设备的设备标识,该第二采集设备为每个碰撞区域中包含的采集设备,根据该每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对该多个碰撞区域排序。
步骤203:对于排序后的每一个碰撞区域,当该碰撞区域中存在与该轨迹中的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时,确定该碰撞区域与该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停止在该碰撞区域中的遍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确定该碰撞区域与该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后,该方法还包括:
记录与该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的碰撞区域的数量;
当该与该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的碰撞区域的数量不小于预设阈值时,确定该目标对象碰撞成功;
当该与该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的碰撞区域的数量小于预设阈值时,确定该目标对象碰撞失败。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对于每一个碰撞区域,当该碰撞区域中存在与该轨迹中的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时,确定该碰撞区域与该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包括:
确定大于该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的第一采集时间对应的第一标识,确定该碰撞区域中是否存在与该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
当该碰撞区域中存在与该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时,确定该碰撞区域与该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
确定大于下一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的第一采集时间对应的第一标识,确定该下一个碰撞区域中是否存在与该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
当该碰撞区域中不存在与该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时,确定下一个第一标识的第一采集时间是否大于该碰撞区域的第一结束时间;
当该下一个第一标识的第一采集时间大于该碰撞区域的第一结束时间时,确定该碰撞区域与该目标对象的轨迹不匹配,确定下一个目标区域是否与该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
当下一个第一标识的第一采集时间不大于该碰撞区域的第一结束时间时,根据该下一个第一标识确定该碰撞区域是否与该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当该与该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的碰撞区域的数量不小于预设阈值时,确定该目标对象碰撞成功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确定碰撞区域的总数量和预设匹配成功系数;
根据该碰撞区域的总数量和该预设匹配成功系数,确定该预设阈值。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获取目标对象的轨迹,包括:
获取至少一个时间区域和该目标对象的特征标识;
根据该特征标识,确定每个时间区域中存在的至少一个第一标识和该至少一个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一采集时间;
根据该第一采集时间对该每个时间区域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标识进行排序;
将排序完成的该至少一个第一标识的序列作为子轨迹;
根据多个子轨迹确定该目标对象的轨迹。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根据多个子轨迹确定该目标对象的轨迹,包括:
确定多个子轨迹对应的时间区域的第二开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
将多个子轨迹按照该第二开始时间进行排序;
将排序完成的该多个子轨迹的序列作为该目标对象的轨迹。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将每个时间区域按照该每个时间区域的第二开始时间进行排序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对排序完成的每个时间区域按照顺序编号;
该对于每一个碰撞区域,当该碰撞区域中存在与该轨迹中的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时,确定该碰撞区域与该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包括:
根据该第一开始时间、第一结束时间、第二开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确定该每个碰撞区域中对应的至少一个时间区域的编号;
当该编号对应的时间区域中存在与该区域中的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时,确定该碰撞区域与该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根据该第一开始时间、第一结束时间、第二开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确定该每个碰撞区域中对应的至少一个时间区域的编号,包括:
当该第二结束时间大于该第一开始时间,且第二结束时间小于第一结束时间时,确定该第二结束时间对应的时间区域的编号为与该碰撞区域对应的时间区域的编号,和/或;
当该第二开始时间小于第一结束时间,且第二开始时间大于第一开始时间时,确定该第二结束时间对应的时间区域的编号为与该碰撞区域对应的时间区域的编号。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在获取目标对象的轨迹之前,确定目标区域;
根据该目标区域中的特征标识,确定与该特征标识对应的该目标对象。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获取多个碰撞区域,包括:
获取多个地理区域内的采集设备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标识;
确定每个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采集时间;
根据该第二标识和第二采集时间,确定该多个碰撞区域。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对碰撞区域进行遍历之前,先将多个碰撞区域排序,之后根据轨迹中的第一标识与碰撞区域中的第二标识进行顺序比较,当确定碰撞区域中存在与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时,就停止在该碰撞区域中遍历,使得即使在大量的信息中,也可以减少遍历时间,快速完成数据碰撞分析,提高了数据碰撞分析效率。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碰撞分析的方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数据碰撞分析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终端获取目标对象的轨迹,根据该目标对象的轨迹确定多个第一标识以及每个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一采集时间,该第一标识为第一采集设备的设备标识,该第一采集设备为采集到该目标对象的特征标识的采集设备。
其中,目标对象可以为任一能够形成行动轨迹的人或物体,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对目标对象的类型不作具体限定。例如,该目标对象可以为手机终端等可以获取MAC(Media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地址的电子产品,也可以为汽车等可以获取车牌号或外形特征的交通工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户通过将多个时间段的子时间段内目标对象形成的多段轨迹,确定该目标对象的轨迹。该过程的可以通过以下步骤301A-301E实现,
301A:终端获取至少一个时间区域和该目标对象的特征标识。
终端可以以任一时长作为时间区域的时长,并且每个时间区域的时长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对时间区域的数量、时长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参见图4,终端获取7个时间区域,每个时间的时长相同,都为1天,即24小时,该7个时间区域分别为2017年8月2日至2017年8月8日。
目标对象的特征标识可以为目标对象的MAC地址或车牌号等。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终端可以仅获取目标对象的一个特征标识,也可以获取目标对象的多个特征标识,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对目标对象的特征标识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定。
301B:终端根据该特征标识,确定每个时间区域中存在的第一标识和该至少一个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一采集时间。
当该特征标识为目标对象的MAC地址时,采集MAC地址的采集设备可以为探针设备,相应的,第一标识可以为采集该MAC的探针设备的设备标识,第一采集时间为该探针设备采集到MAC地址的时间。当该特征标识为目标对象的车牌号时,采集车牌号的设备可以为任一监控系统,例如,公路卡口监控系统等。
301C:终端根据该第一采集时间对该每个时间区域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标识进行排序,将排序完成的该至少一个第一标识的序列作为子轨迹。
根据第一采集时间对每个时间区域中的第一标识进行排序,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当某一时间区域中未采集到该特征标识时,将该时间区域的第一标识集合设置为空集。例如,继续参见图4,如图4所示,每个时间区域中,根据时间顺序对采集到特征标识的第一标识进行排序,得到子轨迹分别为:第一时间区域(4,8,10),第二时间区域(5,9,46,13),第三时间区域(0,5),第四时间区域(10,11),第五时间区域未采集到特征标识为空集,第六时间区域(56,34),第七时间区域(78,45,13)。
301D:终端根据多个子轨迹确定目标对象的轨迹。
在本步骤中,终端对可以根据时间对子轨迹和每个子轨迹中的第一标识按照时间排序,将排序完成后的多个子轨迹构成的轨迹作为该目标对象的轨迹。相应的,本步骤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确定多个子轨迹对应的时间区域的第二开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将多个子轨迹按照该第二开始时间进行排序;将排序完成的该多个子轨迹的序列作为该目标对象的轨迹。
例如,继续参见图4,如图4所示,该目标对象的轨迹为[(4,8,10),(5,9,46,13),(0,5),(10,11),(),(56,34),(78,45,13)]。该轨迹由七个子轨迹组成,其中,第五个子轨迹为空集,也即在第五个子轨迹对应的时间范围内,该目标对象未被采集到轨迹。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该目标对象的轨迹与第一采集时间对应,因此,每个第一标识之间的时间间隔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需要说明的另一点是,在终端根据多个子轨迹确定目标对象的轨迹的过程中终端可以先将每个时间区域中存在的第一标识按照第一采集时间进行排序,再将每个时间区域按照每个时间区域的第二开始时间进行排序;也可以先将每个时间区域按照每个时间区域的第二开始时间进行排序,再将每个时间区域中存在的第一标识按照第一采集时间进行排序,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终端可以直接接收用户输入的目标对象,终端还可以根据目标区域确定目标对象,该过程可以为:在获取目标对象的轨迹之前,确定目标区域;根据该目标区域中的特征标识,确定与该特征标识对应的该目标对象。
步骤302:终端获取多个碰撞区域,根据每个碰撞区域确定每个碰撞区域中的第二标识以及每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和第一结束时间,该第二标识为第二采集设备的设备标识,该第二采集设备为每个碰撞区域中包含的采集设备,根据该每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对该多个碰撞区域排序。
终端可以根据碰撞区域的区域标识确定碰撞区域。其中,该碰撞区域可以为地图中的任一地理位置区域。当该碰撞区域为地理位置区域时,该区域标识可以为地理区域的名称或位置信息。
终端可以通过用户输入的碰撞区域获取多个碰撞区域,也即以下第一种实现方式;终端还可以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自己确定多个碰撞区域。也即以下第二种实现方式。
第一种实现方式,用户向终端输入多个碰撞区域中每个碰撞区域的区域标识,终端根据多个区域标识获取每个区域标识对应的碰撞区域。其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可以直接获取用户输入的区域标识。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户将多个碰撞区域的区域标识发送给服务器,终端向服务器发送获取请求,该获取请求用于获取区域标识,并且该获取请求中携带该终端的终端标识,服务器接收终端发送的获取请求,根据获取请求中的终端标识向终端发送碰撞区域的区域标识,终端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区域标识,根据区域标识获取该区域标识对应的碰撞区域。
第二种实现方式,终端获取多个地理区域内的采集设备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标识;确定每个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采集时间;根据该第二标识和第二采集时间,确定该多个碰撞区域。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终端可以先获取目标对象的轨迹再获取碰撞区域,终端也可以先获取碰撞区域再获取目标对象的轨迹,终端还可以同时获取目标对象的轨迹和多个碰撞区域。也即步骤302可以在步骤301之后执行,也可以在步骤301之前执行,步骤301和步骤302还可以同时执行。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对步骤301和步骤302的顺序不作具体限定。
例如,继续参见图4,如图4所示,终端获取的碰撞区域为3个,其中,第一个碰撞区域中的采集设备的第二标识分别为(1,8,9),第二个碰撞区域中的采集设备的第二标识分别为(3,7,0,12),第三个碰撞区域中的采集设备的第二标识分别为(15,14,3,11)。
步骤303:终端确定大于该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的第一采集时间对应的第一标识,确定该碰撞区域中是否存在与该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
终端获取目标对象的轨迹和多个碰撞区域后,开始根据该多个碰撞区域进行区域碰撞。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从目标对象的轨迹中的第一个第一标识开始依次确认目标轨迹中的第一标识的第一采集时间是否大于该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
例如,继续参见图4,如图4所示,终端从第一时间区域的第一个第一标识4开始与第一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比较,确定第一标识4的第一采集时间小于第一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舍弃第一标识4,比较第一标识8的第一采集时间与第一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的大小,确定第一标识8的第一采集时间大于第一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确定该第一标识8需要遍历第一个碰撞区域。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先确定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和第一结束时间所在的时间区域范围,根据该时间区域范围,确定与该时间区域范围对应的多个第一标识,从该多个第一标识中,确定第一采集时间大于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的第一标识。该终端确定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和第一结束时间所在的时间区域范围步骤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终端对排序完成的每个时间区域按照顺序编号;当该第二结束时间大于该第一开始时间,且第二结束时间小于第一结束时间时,终端确定该第二结束时间对应的时间区域的编号为与该碰撞区域对应的时间区域的编号,和/或;当该第二开始时间小于第一结束时间,且第二开始时间大于第一开始时间时,终端确定该第二结束时间对应的时间区域的编号为与该碰撞区域对应的时间区域的编号。
例如,继续参见图4,如图4所示,第二个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小于第二个时间区域的第二结束时间,且第二个碰撞区域的第一结束时间大于第四个时间区域的第二开始时间,因此,第二个碰撞区域对应的时间区域为(2,3,4),因此,可以从该第二个时间区域中的第一标识5开始比较第一采集时间与第二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第一标识5的第一采集时间小于第二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舍弃第一标识5,比较第一标识9与第二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第一标识9的第一采集时间小于第二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舍弃第一标识9,比较第一标识46与第二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确定第一标识46的第一采集时间大于第二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确定该第一标识46需要遍历第二个碰撞区域。
通过终端先确定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和第一结束时间所在的时间区域范围,根据该时间区域范围,确定与该时间区域范围对应的多个第一标识,从该多个第一标识中,确定第一采集时间大于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的第一标识。可以将对应时间的碰撞区域和时间区域进行区域碰撞,无需每个子轨迹都遍历一次,提高了遍历的效率。
步骤304:当该碰撞区域中存在与该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时,终端确定该碰撞区域与该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
终端确定目标对象的轨迹中第一标识的第一采集时间大于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时,通过第一标识对碰撞区域中的第二标识进行遍历,确定碰撞区域中的第二标识中是否存在与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当存在时,确定该碰撞区域与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该区域匹配完成,继续判断下一个碰撞区域是否与该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例如,继续参见图4,如图4所示,当确定第一个时间区域中第一标识8的第一采集时间大于第一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时,根据第一标识8对第一个碰撞区域中的第二标识进行遍历,发现第一标识8与第二标识1不同,舍弃第二标识1,继续遍历第二标识8,发现第一标识8与第二标识8相同,也即第一个碰撞区域中存在与第一标识8相同的第二标识8,则确定,该第一个碰撞区域与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
步骤305:终端确定大于下一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的第一采集时间对应的第一标识,确定该下一个碰撞区域中是否存在与该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从目标对象的轨迹中的第一个第一标识开始依次确认目标轨迹中的第一标识的第一采集时间是否大于该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或者,该终端根据该下一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和第一结束时间所在的时间区域范围确定该时间范围内的对应时间区域的编号,进而确定对应时间区域中的第一标识。本实现方式与步骤303的实现方式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可以对排序完成的每个时间区域按照顺序编号,当该编号为碰撞区域包含的碰撞区域时,在该编号对应的时间区域中的第一标识对碰撞区域进行遍历,该过程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包括:根据该第一开始时间、第一结束时间、第二开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确定该每个碰撞区域中对应的至少一个时间区域的编号;当该编号对应的时间区域中存在与该区域中的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时,确定该碰撞区域与该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可以先判断两个碰撞区域是否发生重叠,进而确定第一标识,相应的,本步骤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包括:
(1)终端确定两个碰撞区域是否发生重叠。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本步骤中,终端可以通过在遍历的过程中,比较该碰撞区域的第一结束时间和下一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当该碰撞区域的第一结束时间不大于下一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时,确定两个碰撞区域未发生重叠,执行步骤(2);当该碰撞区域的第一结束时间大于下一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时,确定两个碰撞区域发生重叠,执行步骤(3)。终端还可以在遍历之前通过比较该碰撞区域的第一结束时间和下一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确定相邻的两个碰撞区域是否发生重叠,当两个碰撞区域发生重叠时,记录重叠标记;当两个碰撞区域未发生重叠时,记录未重叠标记或不记录标记。终端根据第一标识对碰撞区域进行遍历时,首先确定是否有重叠标记,当标记为未重叠标记或没有标记时,确定两个碰撞区域未发生重合,执行步骤(2),当有重叠标记时,确定两个碰撞区域重叠,执行步骤(3)。
(2)当该碰撞区域与下一个碰撞区域未发生重叠时,终端根据该第一标识确定下一个碰撞区域中是否存在与该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
当两个碰撞区域的时间范围没有重叠时,终端可以直接从目标对象的轨迹中当前第一标识开始确定大于该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的第一采集时间对应的第一标识,并确定该下一个碰撞区域中是否存在与该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
(3)当该碰撞区域与下一个碰撞区域发生重叠时,终端确定大于该下一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的第一采集时间对应的第一标识,确定该下一个碰撞区域中是否存在与该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
当两个碰撞区域的时间范围重叠时,直接确定当前的第一标识的第一采集时间是否大于该下一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
当该第一标识的第一采集时间不大于该下一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时,从轨迹中该第一标识开始,确定大于该下一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的第一采集时间对应的第一标识,本步骤中确定第一标识的步骤与步骤303中确定第一标识的步骤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当该第一标识的第一采集时间大于该下一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时,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确定该目标对象的轨迹中,该第一标识的上一个第一标识的第一采集时间是否大于该下一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当该上一个第一标识的第一采集时间不大于该下一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时,确定该下一个碰撞区域中是否存在与该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当该上一个第一标识的第一采集时间也大于该下一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时,终端可以根据步骤303中确定第一标识的步骤,确定该下一个碰撞区域对应的第一标识。终端也可以根据目标对象的轨迹从该第一标识开始,向前查询第一采集时间大于该下一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对应的第一个第一标识。确定该下一个碰撞区域中是否存在与该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直至所有的碰撞区域都确认完成。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同时比较第一标识的第一采集时间与下一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的大小,当第一采集时间大于下一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时,记录该第一采集时间对应的第一标识的位置,在轨迹对当前碰撞区域遍历完成后,直接根据记录的第一标识的位置,从之前记录的第一标识开始对下一个碰撞区域进行遍历。在本实现方式中,通过直接记录大于下一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的第一采集时间对应的第一标识,使得轨迹在当前碰撞区域完成遍历后,可以直接退回到之前记录的第一标识的位置处,减少了处理流程,提高了遍历的效率,使得遍历的速度更快。
步骤306:当该碰撞区域中不存在与该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时,终端确定下一个第一标识的第一采集时间是否大于该碰撞区域的第一结束时间。
终端确定目标对象的轨迹中第一标识的第一采集时间大于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时,通过第一标识对碰撞区域中的第二标识进行遍历,确定碰撞区域中的第二标识中是否存在与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当不存在时,放弃该第一标识,获取第一采集时间在该第一标识之后的下一个第一标识,根据下一个第一标识对碰撞区域进行遍历。例如,继续参见图4,如图4所示,确定目标轨迹中第一标识46的第一采集时间大于第二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根据第一标识46对第二个碰撞区域中的第二标识进行遍历,发现碰撞区域中的第二标识中不存在与第一标识46相同的第二标识,舍弃第一标识46,确定第一标识46的下一个第一标识13,根据下一个第一标识13对第二个碰撞区域的第二标识进行遍历,该遍历过程与上述遍历过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307:当该下一个第一标识的第一采集时间大于该碰撞区域的第一结束时间时,终端确定该碰撞区域与该目标对象的轨迹不匹配,确定该下一个碰撞区域中是否存在与该下一个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
当目标对象的轨迹中碰撞区域对应的时间区域内不存在与碰撞区域内的第二标识相同的第一标识时,碰撞区域与该目标对象的轨迹不匹配,则对下一个碰撞区域进行遍历。
在本步骤中,终端确定该下一个碰撞区域中是否存在与该下一个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的步骤与步骤305中终端确定该下一个碰撞区域中是否存在与该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的步骤相似,在此不再赘述。直至所有的碰撞区域都确认完成。
步骤308:当下一个第一标识的第一采集时间不大于该碰撞区域的第一结束时间时,终端根据该下一个第一标识确定该碰撞区域是否与该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
当下一个第一标识的第一采集时间不大于该碰撞区域的第一结束时间时,说明该下一个第一标识的第一采集时间还在该碰撞区域的时间范围内,则根据该下一个第一标识确定该碰撞区域是否与该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
当该下一个第一标识与该碰撞区域匹配时,执行步骤304中,根据该第一标识确定下一个碰撞区域是否与该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当该下一个第一标识与该碰撞区域不匹配时,执行步骤305中,终端确定下一个第一标识的第一采集时间是否大于该碰撞区域的第一结束时间的步骤。
当所有碰撞区域都遍历完成后,确定数据碰撞分析完成后,通过与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的碰撞区域的数量确定该碰撞区域是否与该目标对象碰撞成功,该判断过程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309A:终端记录与该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的碰撞区域的数量。
309B:当与该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的碰撞区域的数量不小于预设阈值时,终端确定该目标对象碰撞成功。
309C:当与该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的碰撞区域的数量小于预设阈值时,终端确定该目标对象碰撞失败。
其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阈值可以为默认的任一数值。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根据碰撞区域的总数量确定该预设阈值的大小。相应的,该过程可以为:终端确定碰撞区域的总数量和预设匹配成功系数;根据该碰撞区域的总数量和预设匹配成功系数确定该预设阈值。其中,碰撞区域的总数量可以为任一数量,预设匹配成功系数也可以为大于0不大于1的任一系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对碰撞区域的总数量和预设匹配成功系数的大小不作具体限定。例如,预设阈值可以为0.8,当碰撞区域的数量为5时,则确定预设阈值为4,也即当与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的碰撞区域的数量不小于4时,确定该目标对象的轨迹与该碰撞区域碰撞成功。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终端还可以在记录与该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的碰撞区域的数量的同时,确定该数量是否与该预设阈值相同,当相同时确定碰撞成功,停止遍历。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对碰撞区域进行遍历之前,先将多个碰撞区域排序,之后根据轨迹中的第一标识与碰撞区域中的第一标识进行顺序比较,当对一个碰撞区域完成遍历后,可以从遍历完成的第一标识处对碰撞区域开始进行遍历,防止了重复遍历,使得即使在大量的信息中,也可以减少遍历时间,快速完成数据碰撞分析,提高了数据碰撞分析效率。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碰撞分析装置的框图。该装置用于执行上述数据碰撞分析的方法时执行的步骤,参见图5,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501,用于获取目标对象的轨迹,根据该目标对象的轨迹确定多个第一标识以及每个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一采集时间,该第一标识为第一采集设备的设备标识,该第一采集设备为采集到该目标对象的特征标识的采集设备;
第二获取模块502,用于获取多个碰撞区域,根据每个碰撞区域确定每个碰撞区域中的第二标识以及每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和第一结束时间,该第二标识为第二采集设备的设备标识,该第二采集设备为每个碰撞区域中包含的采集设备,根据该每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对该多个碰撞区域排序;
第一确定模块503,用于对于排序后的每一个碰撞区域,当该碰撞区域中存在与该轨迹中的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时,确定该碰撞区域与该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停止在该碰撞区域中的遍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
记录模块,用于记录与该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的碰撞区域的数量;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当该与该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的碰撞区域的数量不小于预设阈值时,确定该目标对象碰撞成功;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当该与该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的碰撞区域的数量小于预设阈值时,确定该目标对象碰撞失败。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确定模块503,还用于确定大于该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的第一采集时间对应的第一标识,确定该碰撞区域中是否存在与该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当该碰撞区域中存在与该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时,确定该碰撞区域与该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确定大于下一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的第一采集时间对应的第一标识,确定该下一个碰撞区域中是否存在与该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当该碰撞区域中不存在与该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时,确定下一个第一标识的第一采集时间是否大于该碰撞区域的第一结束时间;当该下一个第一标识的第一采集时间大于该碰撞区域的第一结束时间时,确定该碰撞区域与该目标对象的轨迹不匹配,确定下一个目标区域是否与该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当下一个第一标识的第一采集时间不大于该碰撞区域的第一结束时间时,根据该下一个第一标识确定该碰撞区域是否与该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碰撞区域的总数量和预设匹配成功系数;
第五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该碰撞区域的总数量和该预设匹配成功系数,确定该预设阈值。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获取模块501,还用于获取至少一个时间区域和该目标对象的特征标识;根据该特征标识,确定每个时间区域中存在的至少一个第一标识和该至少一个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一采集时间;根据该第一采集时间对该每个时间区域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标识进行排序;将排序完成的该至少一个第一标识的序列作为子轨迹;根据多个子轨迹确定该目标对象的轨迹。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获取模块501,还用于确定多个子轨迹对应的时间区域的第二开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将多个子轨迹按照该第二开始时间进行排序;将排序完成的该多个子轨迹的序列作为该目标对象的轨迹。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
编号模块,用于对排序完成的每个时间区域按照顺序编号;
该第一确定模块503,还用于根据该第一开始时间、第一结束时间、第二开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确定该每个碰撞区域中对应的至少一个时间区域的编号;当该编号对应的时间区域中存在与该区域中的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时,确定该碰撞区域与该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确定模块503,还用于当该第二结束时间大于该第一开始时间,且第二结束时间小于第一结束时间时,确定该第二结束时间对应的时间区域的编号为与该碰撞区域对应的时间区域的编号,和/或;当该第二开始时间小于第一结束时间,且第二开始时间大于第一开始时间时,确定该第二结束时间对应的时间区域的编号为与该碰撞区域对应的时间区域的编号。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
第六确定模块,用于在获取目标对象的轨迹之前,确定目标区域;
第七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该目标区域中的特征标识,确定与该特征标识对应的该目标对象。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获取模块502,还用于获取多个地理区域内的采集设备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标识;确定每个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采集时间;根据该第二标识和第二采集时间,确定该多个碰撞区域。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对碰撞区域进行遍历之前,先将多个碰撞区域排序,之后根据轨迹中的第一标识与碰撞区域中的第二标识进行顺序比较,当确定碰撞区域中存在与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时,就停止在该碰撞区域中遍历,使得即使在大量的信息中,也可以减少遍历时间,快速完成数据碰撞分析,提高了数据碰撞分析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碰撞分析装置在数据碰撞分析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碰撞分析装置与数据碰撞分析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图6示出了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600的结构框图。该电子设备60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MP3播放器(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Layer III,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MP4(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Audio Layer IV,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4)播放器、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电子设备600还可能被称为用户设备、便携式终端、膝上型终端、台式终端等其他名称。
通常,电子设备600包括有:处理器601和存储器602。
处理器6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比如4核心处理器、8核心处理器等。处理器601可以采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PLA(Programmable Logic Array,可编程逻辑阵列)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601也可以包括主处理器和协处理器,主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唤醒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处理器,也称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协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待机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低功耗处理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601可以在集成有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像处理器),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601还可以包括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处理器,该AI处理器用于处理有关机器学习的计算操作。
存储器6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态的。存储器602还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存储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602中的非暂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指令,该至少一个指令用于被处理器601所执行以实现本申请中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碰撞分析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600还可选包括有:外围设备接口603和至少一个外围设备。处理器601、存储器602和外围设备接口603之间可以通过总线或信号线相连。各个外围设备可以通过总线、信号线或电路板与外围设备接口603相连。具体地,外围设备包括:射频电路604、触摸显示屏605、摄像头606、音频电路607、定位组件608和电源609中的至少一种。
外围设备接口603可被用于将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相关的至少一个外围设备连接到处理器601和存储器602。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601、存储器602和外围设备接口603被集成在同一芯片或电路板上;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处理器601、存储器602和外围设备接口603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可以在单独的芯片或电路板上实现,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射频电路604用于接收和发射RF(Radio Frequency,射频)信号,也称电磁信号。射频电路604通过电磁信号与通信网络以及其他通信设备进行通信。射频电路604将电信号转换为电磁信号进行发送,或者,将接收到的电磁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可选地,射频电路604包括:天线系统、RF收发器、一个或多个放大器、调谐器、振荡器、数字信号处理器、编解码芯片组、用户身份模块卡等等。射频电路604可以通过至少一种无线通信协议来与其它控制设备进行通信。该无线通信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城域网、各代移动通信网络(2G、3G、4G及5G)、无线局域网和/或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网络。在一些实施例中,射频电路604还可以包括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信)有关的电路,本申请对此不加以限定。
显示屏605用于显示UI(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该UI可以包括图形、文本、图标、视频及其它们的任意组合。当显示屏605是触摸显示屏时,显示屏605还具有采集在显示屏605的表面或表面上方的触摸信号的能力。该触摸信号可以作为控制信号输入至处理器601进行处理。此时,显示屏605还可以用于提供虚拟按钮和/或虚拟键盘,也称软按钮和/或软键盘。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605可以为一个,设置电子设备600的前面板;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605可以为至少两个,分别设置在电子设备600的不同表面或呈折叠设计;在再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605可以是柔性显示屏,设置在电子设备600的弯曲表面上或折叠面上。甚至,显示屏605还可以设置成非矩形的不规则图形,也即异形屏。显示屏605可以采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屏)、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等材质制备。
摄像头组件606用于采集图像或视频。可选地,摄像头组件606包括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通常,前置摄像头设置在控制设备的前面板,后置摄像头设置在控制设备的背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后置摄像头为至少两个,分别为主摄像头、景深摄像头、广角摄像头、长焦摄像头中的任意一种,以实现主摄像头和景深摄像头融合实现背景虚化功能、主摄像头和广角摄像头融合实现全景拍摄以及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拍摄功能或者其它融合拍摄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组件606还可以包括闪光灯。闪光灯可以是单色温闪光灯,也可以是双色温闪光灯。双色温闪光灯是指暖光闪光灯和冷光闪光灯的组合,可以用于不同色温下的光线补偿。
音频电路607可以包括麦克风和扬声器。麦克风用于采集用户及环境的声波,并将声波转换为电信号输入至处理器601进行处理,或者输入至射频电路604以实现语音通信。出于立体声采集或降噪的目的,麦克风可以为多个,分别设置在电子设备600的不同部位。麦克风还可以是阵列麦克风或全向采集型麦克风。扬声器则用于将来自处理器601或射频电路604的电信号转换为声波。扬声器可以是传统的薄膜扬声器,也可以是压电陶瓷扬声器。当扬声器是压电陶瓷扬声器时,不仅可以将电信号转换为人类可听见的声波,也可以将电信号转换为人类听不见的声波以进行测距等用途。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电路607还可以包括耳机插孔。
定位组件608用于定位电子设备600的当前地理位置,以实现导航或LBS(LocationBased Service,基于位置的服务)。定位组件608可以是基于美国的GPS(Global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中国的北斗系统、俄罗斯的格雷纳斯系统或欧盟的伽利略系统的定位组件。
电源609用于为电子设备600中的各个组件进行供电。电源609可以是交流电、直流电、一次性电池或可充电电池。当电源609包括可充电电池时,该可充电电池可以支持有线充电或无线充电。该可充电电池还可以用于支持快充技术。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600还包括有一个或多个传感器610。该一个或多个传感器610包括但不限于:加速度传感器611、陀螺仪传感器612、压力传感器613、指纹传感器614、光学传感器615以及接近传感器616。
加速度传感器611可以检测以电子设备600建立的坐标系的三个坐标轴上的加速度大小。比如,加速度传感器611可以用于检测重力加速度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分量。处理器601可以根据加速度传感器611采集的重力加速度信号,控制触摸显示屏605以横向视图或纵向视图进行用户界面的显示。加速度传感器611还可以用于游戏或者用户的运动数据的采集。
陀螺仪传感器612可以检测电子设备600的机体方向及转动角度,陀螺仪传感器612可以与加速度传感器611协同采集用户对电子设备600的3D动作。处理器601根据陀螺仪传感器612采集的数据,可以实现如下功能:动作感应(比如根据用户的倾斜操作来改变UI)、拍摄时的图像稳定、游戏控制以及惯性导航。
压力传感器613可以设置在电子设备600的侧边框和/或触摸显示屏605的下层。当压力传感器613设置在电子设备600的侧边框时,可以检测用户对电子设备600的握持信号,由处理器601根据压力传感器613采集的握持信号进行左右手识别或快捷操作。当压力传感器613设置在触摸显示屏605的下层时,由处理器601根据用户对触摸显示屏605的压力操作,实现对UI界面上的可操作性控件进行控制。可操作性控件包括按钮控件、滚动条控件、图标控件、菜单控件中的至少一种。
指纹传感器614用于采集用户的指纹,由处理器601根据指纹传感器614采集到的指纹识别用户的身份,或者,由指纹传感器614根据采集到的指纹识别用户的身份。在识别出用户的身份为可信身份时,由处理器601授权该用户执行相关的敏感操作,该敏感操作包括解锁屏幕、查看加密信息、下载软件、支付及更改设置等。指纹传感器614可以被设置电子设备600的正面、背面或侧面。当电子设备600上设置有物理按键或厂商Logo时,指纹传感器614可以与物理按键或厂商Logo集成在一起。
光学传感器615用于采集环境光强度。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601可以根据光学传感器615采集的环境光强度,控制触摸显示屏605的显示亮度。具体地,当环境光强度较高时,调高触摸显示屏605的显示亮度;当环境光强度较低时,调低触摸显示屏605的显示亮度。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601还可以根据光学传感器615采集的环境光强度,动态调整摄像头组件606的拍摄参数。
接近传感器616,也称距离传感器,通常设置在电子设备600的前面板。接近传感器616用于采集用户与电子设备600的正面之间的距离。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接近传感器616检测到用户与电子设备600的正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时,由处理器601控制触摸显示屏605从亮屏状态切换为息屏状态;当接近传感器616检测到用户与电子设备600的正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时,由处理器601控制触摸显示屏605从息屏状态切换为亮屏状态。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60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组件,或者组合某些组件,或者采用不同的组件布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应用于终端,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该指令、该程序、该代码集或该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数据碰撞分析的方法中终端所执行的操作。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执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执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3)
1.一种数据碰撞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对象的轨迹,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确定多个第一标识以及每个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一采集时间,所述第一标识为第一采集设备的设备标识,所述第一采集设备为采集到所述目标对象的特征标识的采集设备;
获取多个碰撞区域,根据每个碰撞区域确定每个碰撞区域中的第二标识以及每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和第一结束时间,所述第二标识为第二采集设备的设备标识,所述第二采集设备为每个碰撞区域中包含的采集设备,根据所述每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对所述多个碰撞区域排序;
对于排序后的每一个碰撞区域,当所述碰撞区域中存在与所述轨迹中的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时,确定所述碰撞区域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停止在所述碰撞区域中的遍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碰撞区域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记录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的碰撞区域的数量;
当所述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的碰撞区域的数量不小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碰撞成功;
当所述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的碰撞区域的数量小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碰撞失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于每一个碰撞区域,当所述碰撞区域中存在与所述轨迹中的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时,确定所述碰撞区域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包括:
确定大于所述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的第一采集时间对应的第一标识,确定所述碰撞区域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
当所述碰撞区域中存在与所述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时,确定所述碰撞区域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
确定大于下一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的第一采集时间对应的第一标识,确定所述下一个碰撞区域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
当所述碰撞区域中不存在与所述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时,确定下一个第一标识的第一采集时间是否大于所述碰撞区域的第一结束时间;
当所述下一个第一标识的第一采集时间大于所述碰撞区域的第一结束时间时,确定所述碰撞区域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不匹配,确定下一个目标区域是否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
当下一个第一标识的第一采集时间不大于所述碰撞区域的第一结束时间时,根据所述下一个第一标识确定所述碰撞区域是否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的碰撞区域的数量不小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碰撞成功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碰撞区域的总数量和预设匹配成功系数;
根据所述碰撞区域的总数量和所述预设匹配成功系数,确定所述预设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目标对象的轨迹,包括:
获取至少一个时间区域和所述目标对象的特征标识;
根据所述特征标识,确定每个时间区域中存在的至少一个第一标识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一采集时间;
根据所述第一采集时间对所述每个时间区域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标识进行排序,将排序完成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标识的序列作为子轨迹;
根据多个子轨迹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多个子轨迹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包括:
确定多个子轨迹对应的时间区域的第二开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
将多个子轨迹按照所述第二开始时间进行排序;
将排序完成的所述多个子轨迹的序列作为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每个时间区域按照所述每个时间区域的第二开始时间进行排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排序完成的每个时间区域按照顺序编号;
所述对于每一个碰撞区域,当所述碰撞区域中存在与所述轨迹中的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时,确定所述碰撞区域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开始时间、第一结束时间、第二开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确定所述每个碰撞区域中对应的至少一个时间区域的编号;
当所述编号对应的时间区域中存在与所述区域中的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时,确定所述碰撞区域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开始时间、第一结束时间、第二开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确定所述每个碰撞区域中对应的至少一个时间区域的编号,包括:
当所述第二结束时间大于所述第一开始时间,且第二结束时间小于第一结束时间时,确定所述第二结束时间对应的时间区域的编号为与所述碰撞区域对应的时间区域的编号,和/或;
当所述第二开始时间小于第一结束时间,且第二开始时间大于第一开始时间时,确定所述第二结束时间对应的时间区域的编号为与所述碰撞区域对应的时间区域的编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获取目标对象的轨迹之前,确定目标区域;
根据所述目标区域中的特征标识,确定与所述特征标识对应的所述目标对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多个碰撞区域,包括:
获取多个地理区域内的采集设备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标识;
确定每个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采集时间;
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和第二采集时间,确定所述多个碰撞区域。
11.一种数据碰撞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对象的轨迹,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确定多个第一标识以及每个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一采集时间,所述第一标识为第一采集设备的设备标识,所述第一采集设备为采集到所述目标对象的特征标识的采集设备;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个碰撞区域,根据每个碰撞区域确定每个碰撞区域中的第二标识以及每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和第一结束时间,所述第二标识为第二采集设备的设备标识,所述第二采集设备为每个碰撞区域中包含的采集设备,根据所述每个碰撞区域的第一开始时间对所述多个碰撞区域排序;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对于排序后的每一个碰撞区域,当所述碰撞区域中存在与所述轨迹中的第一标识相同的第二标识时,确定所述碰撞区域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匹配,停止在所述碰撞区域中的遍历。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和
至少一个存储器;
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配置成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含用于进行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数据碰撞分析的方法的指令。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应用于终端,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指令、所述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所述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1-10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数据碰撞分析的方法中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14802.5A CN111723124B (zh) | 2019-03-20 | 2019-03-20 | 数据碰撞分析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14802.5A CN111723124B (zh) | 2019-03-20 | 2019-03-20 | 数据碰撞分析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723124A true CN111723124A (zh) | 2020-09-29 |
CN111723124B CN111723124B (zh) | 2023-03-28 |
Family
ID=72563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214802.5A Active CN111723124B (zh) | 2019-03-20 | 2019-03-20 | 数据碰撞分析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723124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525554A (zh) * | 2020-12-18 | 2021-03-19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的碰撞角度确定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12988391A (zh) * | 2021-03-30 | 2021-06-18 | 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23652A (zh) * | 2016-07-29 | 2016-10-12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交叉口碰撞预警方法 |
US20170329515A1 (en) * | 2016-05-10 | 2017-11-16 | Google Inc. | Volumetric virtual reality keyboard methods, user interface, and interactions |
CN108924238A (zh) * | 2018-07-18 | 2018-11-30 | 成都西加云杉科技有限公司 | 轨迹碰撞分析方法及装置 |
-
2019
- 2019-03-20 CN CN201910214802.5A patent/CN11172312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70329515A1 (en) * | 2016-05-10 | 2017-11-16 | Google Inc. | Volumetric virtual reality keyboard methods, user interface, and interactions |
CN106023652A (zh) * | 2016-07-29 | 2016-10-12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交叉口碰撞预警方法 |
CN108924238A (zh) * | 2018-07-18 | 2018-11-30 | 成都西加云杉科技有限公司 | 轨迹碰撞分析方法及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李平等: "双机器人系统的协调轨迹规划问题研究", 《现代制造工程》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525554A (zh) * | 2020-12-18 | 2021-03-19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的碰撞角度确定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12988391A (zh) * | 2021-03-30 | 2021-06-18 | 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723124B (zh) | 2023-03-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308956B (zh) | 一种应用界面显示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
CN111127509B (zh) | 目标跟踪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0490179B (zh) | 车牌识别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08132790B (zh) | 检测无用代码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N110839128B (zh) | 拍照行为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0288689B (zh) | 对电子地图进行渲染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2084811A (zh) | 身份信息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1752817A (zh) | 页面加载时长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1427629B (zh) | 应用启动方法、装置、车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0705614A (zh) | 模型训练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2749590B (zh) | 目标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0677713B (zh) | 视频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 |
CN111723124B (zh) | 数据碰撞分析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09189290B (zh) | 点击区域识别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3706807B (zh) | 发出报警信息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1127541A (zh) | 车辆尺寸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1586279A (zh) | 确定拍摄状态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9671425B (zh) | 音频分类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1611414A (zh) | 车辆检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0992954A (zh) | 语音识别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2181915A (zh) | 执行业务的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 |
CN111860064A (zh) | 基于视频的目标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1580892A (zh) | 一种业务组件调用的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 |
CN110264292A (zh) | 确定有效时间段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1583669B (zh) | 一种超速检测方法、装置、控制设备和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