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22932A - 用于应用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计算机系统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用于应用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计算机系统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22932A
CN111722932A CN202010600100.3A CN202010600100A CN111722932A CN 111722932 A CN111722932 A CN 111722932A CN 202010600100 A CN202010600100 A CN 202010600100A CN 111722932 A CN111722932 A CN 1117229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balancing
target
service
balancing device
appl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0010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22932B (zh
Inventor
李缃烨
冯丹萍
翟菁
杨沛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Priority to CN20201060010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2293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229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29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229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29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0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 G06F9/5083Techniques for rebalancing the load in a distributed syst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003Monito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being monitored
    • G06F11/3006Monito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being monitored where the computing system is distributed, e.g. networked systems, clusters, multiprocessor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2Monitoring with visual or acoustical indication of the functioning of the machine
    • G06F11/324Display of status information
    • G06F11/328Computer systems status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9/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9/00
    • G06F2209/5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9/50
    • G06F2209/508Moni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ardware Redundancy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应用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确定应用系统中的目标应用节点;通过资源数据库从多个负载均衡设备中确定与目标应用节点对应的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其中,资源数据库包括应用系统中的每个负载均衡设备与多个服务集群的对应关系以及每个服务集群与多个应用节点的对应关系;向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使目标负载均衡设备调整负载均衡策略,以控制目标应用节点的服务状态。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应用系统的控制装置、计算机系统和存储介质。

Description

用于应用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计算机系统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应用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计算机系统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型应用系统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面对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系统中应用节点的状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例如,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应用节点会发生更新、故障、容量不足等各种情况,在这些情况下,由于应用节点不可用或者响应缓慢,可能会造成访问该节点的流量拥堵,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应急处理,会导致业务中断等问题。
目前,一般依赖网络层指向引流的手段实现应急处理,例如,在网络层面监控到流量拥堵时,将拥堵的流量引流到流量少的节点。但是这种方式是在监控到流量拥堵之后采取的相应的措施,应急处理时效性低,可能会造成业务中断。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应用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计算机系统和存储介质。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应用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确定应用系统中的目标应用节点,其中,所述应用系统包括多个负载均衡设备和与每个所述负载均衡设备对应的多个服务集群,每个所述服务集群包括多个应用节点,所述目标应用节点为多个所述服务集群中需要进行应急处理的应用节点;通过资源数据库从多个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中确定与所述目标应用节点对应的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其中,所述资源数据库包括所述应用系统中的每个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与多个所述服务集群的对应关系以及每个所述服务集群与多个所述应用节点的对应关系;以及向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使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调整负载均衡策略,以控制所述目标应用节点的服务状态。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通过资源数据库从多个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中确定与所述目标应用节点对应的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包括:根据每个所述服务集群与多个所述应用节点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应用节点所在的目标服务集群;根据每个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与多个所述服务集群的对应关系,从多个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中确定与所述目标服务集群对应的目标负载均衡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每个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上设置有多个虚拟服务,每个所述虚拟服务用于提供与每个所述虚拟服务对应的服务集群的访问入口。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该方法还包括:获取每个所述负载均衡设备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每个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与多个所述服务集群的对应关系、每个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与多个所述虚拟服务的对应关系、多个所述虚拟服务与多个所述服务集群的对应关系以及每个所述服务集群与多个所述应用节点的对应关系;根据每个所述负载均衡设备的配置信息生成所述资源数据库。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包括第一关闭指令或第一恢复指令。向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使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调整负载均衡策略包括:向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一关闭指令,以使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调整所述负载均衡策略,以设置所述目标应用节点的服务状态为不可用状态;或者向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一恢复指令,以使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调整所述负载均衡策略,以恢复所述目标应用节点的服务状态。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该方法还包括,在向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一关闭指令之后:向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一断开指令,以使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断开与所述目标应用节点连接的访问请求。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该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一查询指令,其中,所述第一查询指令用于查询一个或多个应用节点的服务状态;响应于所述第一查询指令,从所述资源数据库中查询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节点对应的负载均衡设备;获取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中设置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节点的服务状态;以及可视化展示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节点的服务状态。
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应用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确定应用系统中的目标服务集群,其中,所述应用系统包括多个负载均衡设备和与每个所述负载均衡设备对应的多个服务集群,每个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上设置有多个虚拟服务,所述目标服务集群为需要进行应急处理的服务集群;通过资源数据库,确定与所述目标服务集群对应的目标虚拟服务以及从多个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中确定与所述目标服务集群对应的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其中,所述资源数据库包括所述应用系统中的每个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与多个所述服务集群的对应关系、每个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与多个所述虚拟服务的对应关系以及多个所述虚拟服务与多个所述服务集群的对应关系;向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以使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控制所述目标虚拟服务的服务状态,以控制所述目标服务集群的服务状态。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包括第二关闭指令、第二恢复指令和设置指令中的任一种。向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以使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控制所述目标虚拟服务的服务状态包括以下之一:向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二关闭指令,以使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设置所述目标虚拟服务的服务状态为不可用状态;向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二恢复指令,以使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恢复所述目标虚拟服务的服务状态;和向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设置指令,以使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设置所述目标虚拟服务的被访连接数阈值。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向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二关闭指令之后:向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二断开指令,以使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断开与所述目标虚拟服务连接的访问请求。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该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二查询指令,其中,所述第二查询指令用于查询一个或多个虚拟服务的服务状态;响应于所述第二查询指令,从所述资源数据库中查询与所述一个或多个虚拟服务对应的负载均衡设备;获取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中设置的所述一个或多个虚拟服务的服务状态;以及可视化展示所述一个或多个虚拟服务的服务状态。
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应用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应用系统中的目标应用节点,其中,所述应用系统包括多个负载均衡设备和与每个所述负载均衡设备对应的多个服务集群,每个所述服务集群包括多个应用节点,所述目标应用节点为多个所述服务集群中需要进行应急处理的应用节点;第二确定单元,用于通过资源数据库从多个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中确定与所述目标应用节点对应的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其中,所述资源数据库包括所述应用系统中的每个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与多个所述服务集群的对应关系以及每个所述服务集群与多个所述应用节点的对应关系;以及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使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调整负载均衡策略,以控制所述目标应用节点的服务状态。
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应用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第三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应用系统中的目标服务集群,其中,所述应用系统包括多个负载均衡设备和与每个所述负载均衡设备对应的多个服务集群,每个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上设置有多个虚拟服务,所述目标服务集群为需要进行应急处理的服务集群;第四确定单元,用于通过资源数据库,确定与所述目标服务集群对应的目标虚拟服务以及从多个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中确定与所述目标服务集群对应的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其中,所述资源数据库包括所述应用系统中的每个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与多个所述服务集群的对应关系、每个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与多个所述虚拟服务的对应关系以及多个所述虚拟服务与多个所述服务集群的对应关系;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以使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控制所述目标虚拟服务的服务状态,以控制所述目标服务集群的服务状态。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指令在被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指令在被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采用了确定应用系统中的目标应用节点,通过资源数据库从应用系统中的多个负载均衡设备中确定与目标应用节点对应的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向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使目标负载均衡设备调整负载均衡策略,以控制目标应用节点的服务状态的技术手段。由于在目标应用节点需要应急处理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数据库快速定位到与目标应用节点对应的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应急处理的时效性高,所以至少部分地克服了相关技术中监控到流量拥堵之后采取相应措施造成的应急处理时效性低的技术问题,进而达到了保障业务连续性,提高系统高可用性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可以应用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应用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的示例性系统架构;
图2示意性示出了可以应用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应用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通过资源数据库确定与目标应用节点对应的目标负载均衡设备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生成资源数据库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向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指令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查询应用节点的服务状态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应用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向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二关闭指令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9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查询虚拟服务的服务状态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0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应用系统的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1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用于应用系统的控制装置的框图;以及
图1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适于用于应用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的计算机系统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公开的概念。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在此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等表明了所述特征、步骤、操作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或部件。
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另外定义。应注意,这里使用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本说明书的上下文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刻板的方式来解释。
在使用类似于“A、B和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和C中至少一个的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具有A、B、C的系统等)。在使用类似于“A、B或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或C中至少一个的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具有A、B、C的系统等)。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应用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确定应用系统中的目标应用节点,其中,应用系统包括多个负载均衡设备和与每个负载均衡设备对应的多个服务集群,每个服务集群包括多个应用节点,目标应用节点为多个服务集群中需要进行应急处理的应用节点;通过资源数据库,从多个负载均衡设备中确定与目标应用节点对应的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其中,资源数据库包括应用系统中的每个负载均衡设备与多个服务集群的对应关系以及每个服务集群与多个应用节点的对应关系;以及向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使目标负载均衡设备调整负载均衡策略,以控制目标应用节点的服务状态。
图1示意性示出了可以应用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应用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的示例性系统架构100。需要注意的是,图1所示仅为可以应用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架构的示例,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公开的技术内容,但并不意味着本公开实施例不可以用于其他设备、系统、环境或场景。
如图1所示,根据该实施例的系统架构100可以包括负载均衡设备110、负载均衡设备120、负载均衡设备130。每个负载均衡设备可以对应多个服务集群,例如,负载均衡设备110可以对应服务集群111、服务集群112和服务集群113,负载均衡设备120可以对应服务集群121、服务集群122和服务集群123,负载均衡设备130可以对应服务集群131、服务集群132和服务集群133。每个服务集群中可以包括多个应用节点,例如,服务集群111中可以包括应用节点111-1、应用节点111-2……应用节点111-n,服务集群112中可以包括应用节点112-1、应用节点112-2……应用节点112-m,其中,各个应用节点例如可以是服务器。其他服务集群中也可以包括多个应用节点,这里不再赘述。
每个负载均衡设备上可以设置有多个虚拟服务,例如,负载均衡设备110上可以设置有虚拟服务1101、虚拟服务1102和虚拟服务1103,负载均衡设备120和负载均衡设备130上也可以设置多个虚拟服务,这里不再赘述。
每个虚拟服务用于作为相应服务集群对外提供服务的访问对象,以便为用户访问服务集群提供访问入口。例如,负载均衡设备110中的虚拟服务1101可以用于为用户提供访问服务集群111的访问入口,虚拟服务1102可以用于为用户提供访问服务集群112的访问入口,虚拟服务1103可以用于为用户提供访问服务集群113的访问入口。以此类推,负载均衡设备120和负载均衡设备130中的虚拟服务均可以用于为相应的服务集群提供访问入口,这里不再赘述。
每个负载均衡设备上可以配置多条负载均衡策略,每一条负载均衡策略可以与一个虚拟服务对应,负载均衡策略用于将用户访问虚拟服务的请求分发到与该虚拟服务对应的服务集群中的各个应用节点上,以使得服务集群中的各个应用节点的负载能够达到均衡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负载均衡设备上的虚拟服务可以提供针对不同业务的访问入口,例如,负载均衡设备110上的虚拟服务入口1101可以用于提供个人业务的访问入口,负载均衡设备110上的虚拟服务入口1102可以用于提对公业务的访问入口等等。与虚拟服务入口1101对应的服务集群111可以用于提供个人业务的服务,与虚拟服务入口1102对应的服务集群112可以用于提供个人业务的服务。
应该理解,图1中的负载均衡设备、虚拟服务、服务集群以及应用节点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负载均衡设备、虚拟服务、服务集群以及应用节点。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应用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操作S201~S203。
在操作S201,确定应用系统中的目标应用节点。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如图1所示,应用系统可以包括多个负载均衡设备,例如负载均衡设备110、负载均衡设备120、负载均衡设备130。每个负载均衡设备可以对应的多个服务集群,例如,负载均衡设备110可以对应服务集群111、服务集群112和服务集群113。每个服务集群包括多个应用节点,例如,服务集群111中可以包括应用节点111-1、应用节点111-2……应用节点111-n。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应用系统中的应用节点在发生更新、故障、容量不足等情况下,应用节点不可用或者响应缓慢,容易造成流量拥堵,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应急处理,会导致业务中断。为了在面对突发问题时,还能够保障应用的高效稳定运行,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通常会对应用节点采取一些应急处理措施。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目标应用节点可以是应用系统中需要进行应急处理的应用节点。目标应用节点的确定可以通过预设的健康检查策略,连续多次测试应用节点的服务状态是成功或是失败,如果确定测试应用节点的服务状态失败,则可以确定该应用节点为需要应急处理的应用节点。还可以通过预先设置的更新策略,检查应用节点是否发生更新,在确定应用节点发生更新的情况下,可以确定该应用节点为需要应急处理的应用节点。还可以通过检测应用节点的容量性能,在确定应用节点的容量性能不足的情况下,可以确定该应用节点为需要应急处理的应用节点。
例如,通过健康检查策略检测到应用节点111-2、应用节点112-1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可以确定应用节点111-2和应用节点112-1为目标应用节点。又例如,根据预先设置的更新策略确定服务集群112中的应用节点需要更新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的目标应用节点是服务集群112中需要更新的应用节点。
在操作S202,通过资源数据库从多个负载均衡设备中确定与目标应用节点对应的目标负载均衡设备。
其中,资源数据库可以包括应用系统中的每个负载均衡设备与多个服务集群的对应关系、每个负载均衡设备与多个虚拟服务的对应关系以及每个服务集群与多个应用节点的对应关系。
参照图1,资源数据库可以包括负载均衡设备110与服务集群111、服务集群112和服务集群113的对应关系,还可以包括服务集群111与应用节点111-1、应用节点111-2……应用节点111-n的对应关系,以及服务集群112与应用节点112-1、应用节点112-2……应用节点112-m的对应关系。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在确定应用节点111-2为目标应用节点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资源数据库确定与应用节点111-2对应的目标负载均衡设备为负载均衡设备110。在确定目标应用节点为服务集群112中需要进行更新的应用节点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资源数据库确定目标负载均衡设备为负载均衡设备110。
在操作S203,向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使目标负载均衡设备调整负载均衡策略,以控制目标应用节点的服务状态。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沿用上述示例,需要应急处理的目标应用节点例如可以是服务集群111中的应用节点111-2,在确定与目标应用节点111-2对应的目标负载均衡设备为负载均衡设备110的情况下,可以向负载均衡设备110发送控制应用节点服务状态的指令,以使负载均衡设备110调整相应的负载均衡策略,以控制负载均衡策略中配置的目标应用节点111-2的服务状态。例如,可以将负载均衡策略中配置的目标应用节点111-2的服务状态调整为关闭状态,从而可以实现对应用节点的服务状态进行自动化管控,应急处理的时效性高。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在负载均衡设备110将负载均衡策略中配置的目标应用节点111-2的服务状态调整为关闭状态之后,负载均衡设备110可以将接入到服务集群111的访问请求引流到服务集群111中除目标应用节点111-2以外的其他应用节点,能够避免因目标应用节点111-2故障造成的流量拥堵,保障业务连续性,实现系统的高可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首先,确定应用系统中需要进行应急处理的的目标应用节点,然后,通过资源数据库确定与目标应用节点对应的目标负载均衡设备,进一步的,通过向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使得目标负载均衡设备控制负载均衡策略中配置的目标应用节点的服务状态。本公开实施例实现了应用节点的服务状态的自动化控制,提高了应急处理的时效性,能够避免因应用节点故障、更新、容量不足等情况造成的流量拥堵,保障业务连续性,实现系统的高可用。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通过资源数据库从多个负载均衡设备中确定与目标应用节点对应的目标负载均衡设备的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3所示,操作S202具体可以包括操作S301~S302。
在操作S301,根据每个服务集群与多个应用节点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应用节点所在的目标服务集群。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沿用上述示例,在确定需要应急处理的目标应用节点是应用节点111-2的情况下,根据数据库存储的服务集群与多个应用节点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目标应用节点111-2所在的目标服务集群为服务集群111。
在操作S302,根据每个负载均衡设备与多个服务集群的对应关系,从多个负载均衡设备中确定与目标服务集群对应的目标负载均衡设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沿用上述示例,在确定目标应用节点111-2所在的目标服务集群为服务集群111的情况下,根据数据库存储的负载均衡设备与多个服务集群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与目标服务集群111对应的目标负载均衡设备为负载均衡设备110。
需要说明的是,负载均衡设备可以部署为主备冗余模式,以便在主负载均衡设备故障时,可以运行备份的负载均衡设备。其中,至少可以部署两台互为备份的负载均衡设备,还可以设置主负载均衡设备和备份负载均衡设备。例如,可以部署三台负载均衡设备,该三台负载均衡设备可以互为备份,可以设置该三台负载均衡设备中的一台负载均衡设备为主负载均衡设备,另外两台负载均衡设备为备份负载均衡设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在确定目标负载均衡设备为负载均衡设备110的情况下,该负载均衡设备110可以是负载均衡冗余模式中的主设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根据资源数据库中存储的每个负载均衡设备与多个服务集群的对应关系、每个负载均衡设备与多个虚拟服务的对应关系、多个虚拟服务与多个服务集群的对应关系以及每个服务集群与多个应用节点的对应关系,可以快速定位与目标应用节点对应的目标负载均衡设备。
进一步的,大型企业网从安全控制上考虑,会在访问策略、路由边界、用户管理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在定位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之后,可以根据访问策略通过交换路由的方式自动选取登录该目标负载均衡设备的网络路径。
需要说明的是,负载均衡设备有多种设备类型,不同类型的负载均衡设备的指令集也有所区别,在根据资源数据库定位到与目标应用节点对应的目标负载均衡设备之后,可以根据定位到的目标负载均衡设备的类型,选取相应的指令集,以确保向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的指令正确生效。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生成资源数据库的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4所示,生成资源数据库的方法可以包括操作S401~S402。
在操作S401,获取每个负载均衡设备的配置信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针对每个负载均衡设备,可以设定自动采集任务,其中,自动采集任务用于采集每个负载均衡设备的配置信息,配置信息包括每个负载均衡设备与多个服务集群的对应关系、每个负载均衡设备与多个虚拟服务的对应关系、多个虚拟服务与多个服务集群的对应关系以及每个服务集群与多个应用节点的对应关系。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负载均衡设备的配置信息例如可以包括该负载均衡设备上设置的各个虚拟服务的地址、与每个虚拟服务对应的服务集群中的各个应用节点的地址、以及虚拟服务的地址与各个集群中的应用节点的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等等。此外,负载均衡设备的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负载均衡算法、健康检查策略,每个虚拟服务的服务状态、各个应用节点的服务状态等信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负载均衡设备的配置信息可以保存在配置文件中,每个负载均衡设备的配置文件的版本或格式可能不同,为了采集到每个负载均衡设备的配置信息,可以根据配置文件的版本或格式确定对应的解析算法,以便根据解析算法解析出负载均衡设备的配置信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根据企业运维的时间窗口规则,可以设定自动采集任务,在特定的时间段内,自动采集每台负载均衡设备的配置信息,将采集的每台负载均衡设备的配置信息自动批量式地存入数据模型中,生成资源数据库。其中,特定的时间段例如可以是每日业务量较少的预设时段,能够错开业务高峰,减少对业务的影响。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在预设的采集时段,可以执行针对每个负载均衡设备设定的自动采集任务,以采集每个负载均衡设备的配置信息。由于采集入库需要一定的时间,为了保证在此期间资源数据库仍然可用,以便应对突发应急需求,可以对数据库进行备份,相互备份的数据库可以进行AB面切换。例如,在进行数据采集并保存数据到数据库A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数据库B提供业务服务。在数据库A完成采集入库后,在下一预设的采集时段内,可以进行数据库B的采集入库,并使用数据库A提供业务服务。
在操作S402,根据每个负载均衡设备的配置信息生成资源数据库。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可以预先构建数据模型,以存储应用系统中的各个负载均衡设备的配置信息。数据模型可以以虚拟服务为唯一键值,每个虚拟服务可以赋予应用归属属性和负载均衡设备归属属性。其中,应用归属属性可以用于表示该虚拟服务用于提供的业务的类型,例如可以是个人业务或对公业务。负载均衡设备归属属性可以用于表示该虚拟服务所在的负载均衡设备。例如,沿用上述示例,虚拟服务1101的应用归属属性可以是对公业务,负载均衡设备归属属性可以是负载均衡设备110。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将每个负载均衡设备的配置信息保存在数据模型中,可以生成资源数据库。需要说明的是,最新一日采集的数据可以全量覆盖数据库中的历史数据,形成数据库中当日最新的基底数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第一控制指令包括第一关闭指令或第一恢复指令。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向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使目标负载均衡设备调整负载均衡策略的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5所示,可以包括操作S203、操作S501~S502。操作S203在上述实施例已经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在操作S501,向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一关闭指令,以使目标负载均衡设备调整负载均衡策略,以设置目标应用节点的服务状态为不可用状态。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本公开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例如可以是封装好的一体化应急工具,该应急工具可以用于获取各个服务集群中的各个应用节点的状态,例如是否发生故障、更新或容量不足等情况。该应急工具还可以用于通过应用程序接口向各个负载均衡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使各个负载均衡设备控制与该负载均衡设备对应的服务集群中的各个应用节点的服务状态。
沿用上述示例,需要应急处理的目标应用节点例如可以是服务集群111中的应用节点111-2,在确定与目标应用节点111-2对应的目标负载均衡设备为负载均衡设备110的情况下,可以向负载均衡设备110发送关闭目标应用节点111-2的服务状态的指令,以使负载均衡设备110在负载均衡策略中设置目标应用节点111-2的服务状态为关闭状态,从而可以实现对目标应用节点111-2的服务状态进行自动化管控,提高应急处理的时效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在操作S501之后,还包括:向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一断开指令,以使目标负载均衡设备断开与目标应用节点连接的访问请求。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在关闭目标应用节点111-2的服务状态之后,可以向目标负载均衡设备110发送断开连接的指令,以便断开与目标应用节点111-2连接的访问请求,从而能够清理目标应用节点的残余连接,进一步保证应急处理的效果。
在操作S502,向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一恢复指令,以使目标负载均衡设备调整负载均衡策略,以恢复目标应用节点的服务状态。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在需要应急处理的应用节点解除应急处理之后,例如,发生故障的目标应用节点111-2在故障处理完成后,可以向应急工具发送恢复业务服务的请求。响应于目标应用节点111-2的恢复请求,应急工具可以通过应用程序接口向目标负载均衡设备110发送恢复应用节点111-2的服务状态的指令,以使目标负载均衡设备110在负载均衡策略中设置应用节点111-2的服务状态为开启状态。
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查询应用节点的服务状态的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6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操作S601~S604。
在操作S601,接收第一查询指令,其中,第一查询指令用于查询一个或多个应用节点的服务状态。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用户可以实时获取各个应用节点的服务状态,以便掌握负载均衡设备对应用节点进行控制的结果。例如,可以向应急工具发送查询一个或多个应用节点的服务状态的指令。
在操作S602,响应于第一查询指令,从资源数据库中查询与一个或多个应用节点对应的负载均衡设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响应于用户发送的查询指令,应急工具可以从数据库中查询与该一个或多个应用节点对应的负载均衡设备。
在操作S603,获取负载均衡设备中设置的一个或多个应用节点的服务状态。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可以获取负载均衡设备中设置的该一个或多个应用节点的服务状态是关闭状态还是开启状态。
在操作S604,可视化展示一个或多个应用节点的服务状态。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将获取到的该一个或多个应用节点的服务状态进行呈现,以便用户可随时获取应用节点的服务状态,有利于用户掌握各个应用节点的服务状态。
图7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应用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7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操作S701~S703。
在操作S701,确定应用系统中的目标服务集群,其中,应用系统包括多个负载均衡设备和与每个负载均衡设备对应的多个服务集群,每个负载均衡设备上设置有多个虚拟服务,目标服务集群为需要进行应急处理的服务集群。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如图1所示,应用系统可以包括多个负载均衡设备,例如负载均衡设备110、负载均衡设备120、负载均衡设备130。每个负载均衡设备可以设置有多个虚拟服务,例如,负载均衡设备110上可以设置有虚拟服务1101、虚拟服务1102和虚拟服务1103。每个虚拟服务可以为相应服务集群对外提供服务的访问对象,以便为用户访问服务集群提供访问入口。例如,负载均衡设备110中的虚拟服务1101可以用于为用户提供访问服务集群111的访问入口,虚拟服务1102可以用于为用户提供访问服务集群112的访问入口,虚拟服务1103可以用于为用户提供访问服务集群113的访问入口。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目标服务集群可以是应用系统中需要进行应急处理的服务集群。例如,服务集群112中的所有应用节点需要更新的情况下,服务集群112无法提供服务,可以确定目标服务集群为服务集群112。又例如,服务集群112中的部分应用节点需要更新的情况下,服务集群112的服务能力下降,也可以确定目标服务集群为服务集群112。
在操作S702,通过资源数据库,确定与目标服务集群对应的目标虚拟服务以及从多个负载均衡设备中确定与目标服务集群对应的目标负载均衡设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资源数据库包括应用系统中的每个负载均衡设备与多个服务集群的对应关系、每个负载均衡设备与多个虚拟服务的对应关系以及多个虚拟服务与多个服务集群的对应关系。
参照图1,资源数据库可以包括负载均衡设备110与服务集群111、服务集群112和服务集群113的对应关系,还可以包括虚拟服务1101与服务集群111的对应关系,虚拟服务1102与服务集群112的对应关系,以及虚拟服务1103与服务集群113的对应关系。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在确定服务集群112为目标服务集群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资源数据库确定与服务集群112对应的目标负载均衡设备为负载均衡设备110,还可以确定与服务集群112对应的目标虚拟服务为虚拟服务1102。
在操作S703,向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以使目标负载均衡设备控制目标虚拟服务的服务状态,以控制目标服务集群的服务状态。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沿用上述示例,在确定目标虚拟服务为虚拟服务1102,目标负载均衡设备为负载均衡设备110的情况下,可以向负载均衡设备110发送控制虚拟服务1102的服务状态的指令,以使负载均衡设备110可以调整相应的负载均衡策略,以控制负载均衡策略中配置的虚拟服务1102的服务状态。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第二控制指令包括第二关闭指令、第二恢复指令和设置指令中的任一种。
图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向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以使目标负载均衡设备控制目标虚拟服务的服务状态的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8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操作S703、操作S801~S803。其中,操作S703已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在操作S801,向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二关闭指令,以使目标负载均衡设备设置目标虚拟服务的服务状态为不可用状态。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可以向负载均衡设备110发送关闭目标服务1102的服务状态的指令,以使负载均衡设备110设置负载均衡策略中目标虚拟服务1102的服务状态为关闭状态,从而可以实现对目标虚拟服务1102的服务状态进行自动化管控,提高应急处理的时效性。并且能够在服务集群112中应用节点更新的情况下,关闭虚拟服务1102,从而可以将接入到虚拟服务1102的访问请求引流到虚拟服务1101和虚拟服务1103,以避免在服务集群112中应用节点更新的情况下,服务集群112不可用或服务能力下降造成的流量拥堵,保障业务连续性,实现系统的高可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在操作S801之后,还可以包括:
向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二断开指令,以使目标负载均衡设备断开与目标虚拟服务连接的访问请求。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在关闭虚拟服务1102的服务状态之后,可以向目标负载均衡设备110发送断开连接的指令,以便断开与虚拟服务1102连接的访问请求,从而能够清理虚拟服务1102的残余连接,进一步保证应急处理的效果。
在操作S802,向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二恢复指令,以使目标负载均衡设备恢复目标虚拟服务的服务状态。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在服务集群112中的应用节点更新完成之后,可以向应急工具发送恢复业务服务的请求。响应于恢复请求,应急工具可以通过应用程序接口向目标负载均衡设备110发送恢复虚拟服务1102的指令,以使目标负载均衡设备110在负载均衡策略中设置虚拟服务1102的服务状态为开启状态。
在操作S803,向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设置指令,以使目标负载均衡设备设置目标虚拟服务的被访连接数阈值。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在目标服务集群112中部分应用节点需要更新造成服务集群112的服务能力下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向负载均衡设备110发送设置虚拟服务1102的被访连接数阈值的指令,以限制访问虚拟服务1102的请求的数量。例如,服务集群112在正常情况下可以不设置被访连接数阈值,在服务集群112的服务能力下降的情况下,可以向负载均衡设备110发送设置虚拟服务1102的被访连接数阈值为1000条,则在负载均衡设备110设置虚拟服务1102的被访连接数阈值为1000条之后,可以限制虚拟服务1102的被访问连接数不大于1000条,实现目标虚拟服务的限流。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在目标服务集群112中部分应用节点更新完成后,可以恢复被访连接数阈值的设置,以取消虚拟服务1102的被访连接数的限制,能够恢复虚拟服务1102的正常访问。
图9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查询虚拟服务的服务状态的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9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操作S901~S904。
在操作S901,接收第二查询指令,其中,第二查询指令用于查询一个或多个虚拟服务的服务状态。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用户可以实时获取各个虚拟服务的服务状态,以便掌握负载均衡设备对虚拟服务进行控制的结果。例如,可以向应急工具发送查询一个或多个虚拟服务的服务状态的指令。
在操作S902,响应于第二查询指令,从资源数据库中查询与一个或多个虚拟服务对应的负载均衡设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响应于用户发送的查询指令,应急工具可以从数据库中查询与该一个或多个虚拟服务对应的负载均衡设备。
在操作S903,获取负载均衡设备中设置的一个或多个虚拟服务的服务状态。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可以获取负载均衡设备中设置的该一个或多个虚拟服务的服务状态是关闭状态、开启状态或限制被访连接数状态。
在操作S904,可视化展示一个或多个虚拟服务的服务状态。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将获取到的该一个或多个虚拟服务的服务状态进行呈现,以便用户可随时获取虚拟服务的服务状态,有利于用户掌握各个虚拟的服务状态。
图10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应用系统的控制装置的框图。
如图10所示,用于应用系统的控制装置1000包括第一确定单元1001、第二确定单元1002和第一发送单元1003。
第一确定单元1001,用于确定应用系统中的目标应用节点,其中,应用系统包括多个负载均衡设备和与每个负载均衡设备对应的多个服务集群,每个服务集群包括多个应用节点,目标应用节点为多个服务集群中需要进行应急处理的应用节点;
第二确定单元1002,用于通过资源数据库从多个负载均衡设备中确定与目标应用节点对应的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其中,资源数据库包括应用系统中的每个负载均衡设备与多个服务集群的对应关系以及每个服务集群与多个应用节点的对应关系;以及
第一发送单元1003,用于向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使目标负载均衡设备调整负载均衡策略,以控制目标应用节点的服务状态。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第二确定单元1002包括:第一确定模块和第二确定模块。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服务集群与多个应用节点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应用节点所在的目标服务集群。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个负载均衡设备与多个服务集群的对应关系,从多个负载均衡设备中确定与目标服务集群对应的目标负载均衡设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每个负载均衡设备上设置有多个虚拟服务,每个虚拟服务用于提供与每个虚拟服务对应的服务集群的访问入口。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用于应用系统的控制装置1000还可以包括生成资源数据库的单元,该生成资源数据库的单元可以包括:获取模块和生成模块。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每个负载均衡设备的配置信息,配置信息包括每个负载均衡设备与多个服务集群的对应关系、每个负载均衡设备与多个虚拟服务的对应关系、多个虚拟服务与多个服务集群的对应关系以及每个服务集群与多个应用节点的对应关系。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每个负载均衡设备的配置信息生成资源数据库。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第一控制指令包括第一关闭指令或第一恢复指令。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第一发送单元1003包括:第一发送模块和第二发送模块。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一关闭指令,以使目标负载均衡设备调整负载均衡策略,以设置目标应用节点的服务状态为不可用状态。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一恢复指令,以使目标负载均衡设备调整负载均衡策略,以恢复目标应用节点的服务状态。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第一发送单元1003还可以包括:第三发送模块。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在向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一关闭指令之后,向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一断开指令,以使目标负载均衡设备断开与目标应用节点连接的访问请求。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用于应用系统的控制装置1000还可以包括:第一接收单元、第一查询单元、第一获取单元和第一展示单元。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查询指令,其中,第一查询指令用于查询一个或多个应用节点的服务状态。
第一查询单元,用于响应于第一查询指令,从资源数据库中查询与一个或多个应用节点对应的负载均衡设备。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负载均衡设备中设置的一个或多个应用节点的服务状态。
第一展示单元,用于可视化展示一个或多个应用节点的服务状态。
图1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用于应用系统的控制装置的框图。
如图11所示,用于应用系统的控制装置1100包括第三确定单元1101、第四确定单元1102和第二发送单元1103。
第三确定单元1101,用于确定应用系统中的目标服务集群,其中,应用系统包括多个负载均衡设备和与每个负载均衡设备对应的多个服务集群,每个负载均衡设备上设置有多个虚拟服务,目标虚拟服务为需要进行应急处理的服务集群。
第四确定单元1102,用于通过资源数据库,确定与目标服务集群对应的目标虚拟服务以及从多个负载均衡设备中确定与目标服务集群对应的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其中,资源数据库包括应用系统中的每个负载均衡设备与多个服务集群的对应关系、每个负载均衡设备与多个虚拟服务的对应关系以及多个虚拟服务与多个服务集群的对应关系;
第二发送单元1103,用于向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以使目标负载均衡设备控制目标虚拟服务的服务状态,以控制目标服务集群的服务状态。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第二控制指令包括第二关闭指令、第二恢复指令和设置指令中的任一种。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第二发送单元1103可以包括:第四发送模块、第五发送模块、第六发送模块和第七发送模块。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向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二关闭指令,以使目标负载均衡设备设置目标虚拟服务的服务状态为不可用状态。
第五发送模块,用于向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二恢复指令,以使目标负载均衡设备恢复目标虚拟服务的服务状态。
第六发送模块,用于向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设置指令,以使目标负载均衡设备设置目标虚拟服务的被访连接数阈值。
第七发送模块,用于在向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二关闭指令之后:向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二断开指令,以使目标负载均衡设备断开与目标虚拟服务连接的访问请求。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用于应用系统的控制装置1100还可以包括:第二接收单元、第二查询单元、第二获取单元和第二展示单元。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查询指令,其中,第二查询指令用于查询一个或多个虚拟服务的服务状态。
第二查询单元,用于响应于第二查询指令,从资源数据库中查询与一个或多个虚拟服务对应的负载均衡设备。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负载均衡设备中设置的一个或多个虚拟服务的服务状态
第二展示单元,用于可视化展示一个或多个虚拟服务的服务状态。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模块、子模块、单元、子单元中的任意多个、或其中任意多个的至少部分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中实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模块、子模块、单元、子单元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可以被拆分成多个模块来实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模块、子模块、单元、子单元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可以至少被部分地实现为硬件电路,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LA)、片上系统、基板上的系统、封装上的系统、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可以通过对电路进行集成或封装的任何其他的合理方式的硬件或固件来实现,或以软件、硬件以及固件三种实现方式中任意一种或以其中任意几种的适当组合来实现。或者,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模块、子模块、单元、子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至少被部分地实现为计算机程序模块,当该计算机程序模块被运行时,可以执行相应的功能。
例如,第一确定单元1001、第二确定单元1002和第一发送单元1003中的任意多个可以合并在一个模块/单元/子单元中实现,或者其中的任意一个模块/单元/子单元可以被拆分成多个模块/单元/子单元。或者,这些模块/单元/子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子单元的至少部分功能可以与其他模块/单元/子单元的至少部分功能相结合,并在一个模块/单元/子单元中实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确定单元1001、第二确定单元1002和第一发送单元1003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至少被部分地实现为硬件电路,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LA)、片上系统、基板上的系统、封装上的系统、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可以通过对电路进行集成或封装的任何其他的合理方式等硬件或固件来实现,或以软件、硬件以及固件三种实现方式中任意一种或以其中任意几种的适当组合来实现。或者,第一确定单元1001、第二确定单元1002和第一发送单元1003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至少被部分地实现为计算机程序模块,当该计算机程序模块被运行时,可以执行相应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用于应用系统的控制装置部分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用于应用系统的控制方法部分是相对应的,用于应用系统的控制装置的描述具体参考用于应用系统的控制方法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图1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适于实现上文描述的方法的计算机系统的框图。图12示出的计算机系统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12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计算机系统1200包括处理器12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12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12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12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处理器1201例如可以包括通用微处理器(例如CPU)、指令集处理器和/或相关芯片组和/或专用微处理器(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等。处理器1201还可以包括用于缓存用途的板载存储器。处理器1201可以包括用于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的不同动作的单一处理单元或者是多个处理单元。
在RAM 1203中,存储有系统12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器1201、ROM1202以及RAM 1203通过总线1204彼此相连。处理器1201通过执行ROM 1202和/或RAM 1203中的程序来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的各种操作。需要注意,所述程序也可以存储在除ROM 1202和RAM 1203以外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处理器1201也可以通过执行存储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的程序来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的各种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系统1200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I/O)接口1205,输入/输出(I/O)接口1205也连接至总线1204。系统1200还可以包括连接至I/O接口1205的以下部件中的一项或多项: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12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12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12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1209。通信部分12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12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1205。可拆卸介质12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12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1208。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12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12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12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中限定的上述功能。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描述的系统、设备、装置、模块、单元等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模块来实现。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设备/装置/系统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设备/装置/系统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执行时,实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易失性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例如,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上文描述的ROM 1202和/或RAM 1203和/或ROM 1202和RAM 1203以外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和/或结合,即使这样的组合或结合没有明确记载于本公开中。特别地,在不脱离本公开精神和教导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和/或结合。所有这些组合和/或结合均落入本公开的范围。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并非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尽管在以上分别描述了各实施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各个实施例中的措施不能有利地结合使用。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多种替代和修改,这些替代和修改都应落在本公开的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用于应用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确定应用系统中的目标应用节点,其中,所述应用系统包括多个负载均衡设备和与每个所述负载均衡设备对应的多个服务集群,每个所述服务集群包括多个应用节点,所述目标应用节点为多个所述服务集群中需要进行应急处理的应用节点;
通过资源数据库从多个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中确定与所述目标应用节点对应的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其中,所述资源数据库包括所述应用系统中的每个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与多个所述服务集群的对应关系以及每个所述服务集群与多个所述应用节点的对应关系;以及
向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使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调整负载均衡策略,以控制所述目标应用节点的服务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通过资源数据库从多个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中确定与所述目标应用节点对应的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包括:
根据每个所述服务集群与多个所述应用节点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应用节点所在的目标服务集群;以及
根据每个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与多个所述服务集群的对应关系,从多个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中确定与所述目标服务集群对应的目标负载均衡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个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上设置有多个虚拟服务,每个所述虚拟服务用于提供与每个所述虚拟服务对应的服务集群的访问入口;
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每个所述负载均衡设备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每个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与多个所述服务集群的对应关系、每个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与多个所述虚拟服务的对应关系、多个所述虚拟服务与多个所述服务集群的对应关系以及每个所述服务集群与多个所述应用节点的对应关系;以及
根据每个所述负载均衡设备的配置信息生成所述资源数据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包括第一关闭指令或第一恢复指令;
向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使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调整负载均衡策略包括:
向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一关闭指令,以使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调整所述负载均衡策略,以设置所述目标应用节点的服务状态为不可用状态;或者
向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一恢复指令,以使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调整所述负载均衡策略,以恢复所述目标应用节点的服务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向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一关闭指令之后:
向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一断开指令,以使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断开与所述目标应用节点连接的访问请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一查询指令,其中,所述第一查询指令用于查询一个或多个应用节点的服务状态;
响应于所述第一查询指令,从所述资源数据库中查询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节点对应的负载均衡设备;
获取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中设置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节点的服务状态;以及
可视化展示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节点的服务状态。
7.一种用于应用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确定应用系统中的目标服务集群,其中,所述应用系统包括多个负载均衡设备和与每个所述负载均衡设备对应的多个服务集群,每个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上设置有多个虚拟服务,所述目标服务集群为需要进行应急处理的服务集群;
通过资源数据库,确定与所述目标服务集群对应的目标虚拟服务以及从多个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中确定与所述目标服务集群对应的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其中,所述资源数据库包括所述应用系统中的每个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与多个所述服务集群的对应关系、每个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与多个所述虚拟服务的对应关系以及多个所述虚拟服务与多个所述服务集群的对应关系;以及
向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以使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控制所述目标虚拟服务的服务状态,以控制所述目标服务集群的服务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包括第二关闭指令、第二恢复指令和设置指令中的任一种;
向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以使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控制所述目标虚拟服务的服务状态包括以下之一:
向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二关闭指令,以使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设置所述目标虚拟服务的服务状态为不可用状态;
向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二恢复指令,以使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恢复所述目标虚拟服务的服务状态;和
向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设置指令,以使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设置所述目标虚拟服务的被访连接数阈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向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二关闭指令之后:
向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二断开指令,以使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断开与所述目标虚拟服务连接的访问请求。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二查询指令,其中,所述第二查询指令用于查询一个或多个虚拟服务的服务状态;
响应于所述第二查询指令,从所述资源数据库中查询与所述一个或多个虚拟服务对应的负载均衡设备;
获取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中设置的所述一个或多个虚拟服务的服务状态;以及
可视化展示所述一个或多个虚拟服务的服务状态。
11.一种用于应用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应用系统中的目标应用节点,其中,所述应用系统包括多个负载均衡设备和与每个所述负载均衡设备对应的多个服务集群,每个所述服务集群包括多个应用节点,所述目标应用节点为多个所述服务集群中需要进行应急处理的应用节点;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通过资源数据库从多个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中确定与所述目标应用节点对应的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其中,所述资源数据库包括所述应用系统中的每个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与多个所述服务集群的对应关系以及每个所述服务集群与多个所述应用节点的对应关系;以及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使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调整负载均衡策略,以控制所述目标应用节点的服务状态。
12.一种用于应用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应用系统中的目标服务集群,其中,所述应用系统包括多个负载均衡设备和与每个所述负载均衡设备对应的多个服务集群,每个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上设置有多个虚拟服务,所述目标服务集群为需要进行应急处理的服务集群;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通过资源数据库,确定与所述目标服务集群对应的目标虚拟服务以及从多个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中确定与所述目标服务集群对应的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其中,所述资源数据库包括所述应用系统中的每个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与多个所述服务集群的对应关系、每个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与多个所述虚拟服务的对应关系以及多个所述虚拟服务与多个所述服务集群的对应关系;以及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以使所述目标负载均衡设备控制所述目标虚拟服务的服务状态,以控制所述目标服务集群的服务状态。
13.一种计算机系统,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其中,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实现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实现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600100.3A 2020-06-28 2020-06-28 用于应用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计算机系统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7229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00100.3A CN111722932B (zh) 2020-06-28 2020-06-28 用于应用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计算机系统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00100.3A CN111722932B (zh) 2020-06-28 2020-06-28 用于应用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计算机系统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2932A true CN111722932A (zh) 2020-09-29
CN111722932B CN111722932B (zh) 2023-08-04

Family

ID=72569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00100.3A Active CN111722932B (zh) 2020-06-28 2020-06-28 用于应用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计算机系统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2293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12152A (zh) * 2021-06-25 2021-08-27 上海华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创建私有云发布任务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063662A (ko) * 2010-12-08 2012-06-18 텔코웨어 주식회사 로드 밸런서 및 이를 이용한 부하 분산 관리 방법
CN109714190A (zh) * 2018-11-28 2019-05-03 四川商通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应用级别的负载均衡与故障转移系统及其方法
CN110581855A (zh) * 2019-09-12 2019-12-17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063662A (ko) * 2010-12-08 2012-06-18 텔코웨어 주식회사 로드 밸런서 및 이를 이용한 부하 분산 관리 방법
CN109714190A (zh) * 2018-11-28 2019-05-03 四川商通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应用级别的负载均衡与故障转移系统及其方法
CN110581855A (zh) * 2019-09-12 2019-12-17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12152A (zh) * 2021-06-25 2021-08-27 上海华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创建私有云发布任务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2932B (zh) 2023-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50700B1 (en) Efficient network fleet monitoring
CN105830394B (zh) 虚拟网络策略的配置方法、系统及其虚拟网元和网管系统
US9015164B2 (en) High availability for cloud servers
US10027553B2 (en) Distributed system for self updating agents and analytics
US20150134795A1 (en) Data stream ingestion and persistence techniques
EP3490216B1 (en) Risk identification method, risk identification apparatus, and cloud risk identification apparatus and system
WO2013165369A1 (en) Automated event management
EP3280094B1 (en) Disaster recovery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WO201821292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pping a connectivity state of a network
CN113489691B (zh) 网络访问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JP2005346204A (ja) 自律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その記録媒体、自律制御装置並びに自律制御方法
CN108268211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KR101586354B1 (ko) 병렬 연결식 서버시스템의 통신 장애 복구방법
WO2023197453A1 (zh) 一种故障诊断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22932B (zh) 用于应用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计算机系统和存储介质
US10264060B1 (en) Automated load balancing for private clouds
Gopisetty et al. Automated planners for storage provisioning and disaster recovery
CN111031126A (zh) 集群缓存共享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07655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suring continued device operational reliability in cloud-degraded mode
CN105471986A (zh) 一种数据中心建设规模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09062599A (zh) 微服务架构下代码更新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WO2023209414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mputing resource allocation
US10832200B2 (en) Automatic disaster recovery solution for inclement weather
US9270530B1 (en) Managing imaging of multiple computing devices
CN105141462A (zh) 区域故障虚拟网络资源分配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