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19888B - 一种既有砌体建筑体内增设圈梁和构造柱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既有砌体建筑体内增设圈梁和构造柱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719888B CN111719888B CN202010665747.4A CN202010665747A CN111719888B CN 111719888 B CN111719888 B CN 111719888B CN 202010665747 A CN202010665747 A CN 202010665747A CN 111719888 B CN111719888 B CN 11171988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cing
- placing hole
- hole
- anchor rod
- hol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2—Repairing, e.g. filling cracks; Restoring; Altering; Enlarging
- E04G23/0218—Increasing or restoring the load-bearing capacity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elemen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2—Repairing, e.g. filling cracks; Restoring; Altering; Enlarging
- E04G23/0203—Arrangements for filling cracks or cavities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s
- E04G23/0211—Arrangements for filling cracks or cavities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s using inj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既有砌体建筑体内增设圈梁和构造柱的方法,涉及建筑体内加固技术领域,达到对墙体进行加固的同时减小对墙体的影响的目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S1,钻孔;S2,将锚杆、衬套和排气导管一并放入第一放置孔和/或第二放置孔内;S3,将水泥灌浆料用水搅拌均匀,注入衬套内,直至浆液满溢出第一放置孔和/或第二放置孔;S4,浆液完全凝固后对第一放置孔和/或第二放置孔的孔口进行封堵;S5,第三放置孔连通两个第一放置孔或连通第二放置孔和两个第一放置孔,在第三放置孔内设有将两个第一放置孔内锚杆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连接件,或设有将两个第一放置孔内锚杆以及第二放置孔内锚杆连接在一起的第二连接件;S6,对第三放置孔进行封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体内加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既有砌体建筑体内增设圈梁和构造柱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砌体结构内部设置圈梁和构造柱,是增强砌体结构整体性,提高砌体结构抗震性能最为有效的方式。但是在一些早期的建筑中,构造柱和圈梁设置较为薄弱,尤其是在一些砌体历史建筑或文物建筑中,根本没有设置构造柱和圈梁,对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和安全隐患。随着国家对建筑结构抗震要求的提升,越来越多的砌体建筑需要进行抗震加固,从而提升结构整体性能和抗震能力。
按照传统的加固方式,很难在砌体结构内部增设构造柱或圈梁,并且加固过程会对建筑结构及建筑立面造成根本性的破坏,因此开发一种既减小对砌体结构立面的破坏,又能够结合砌体建筑结构特点,在结构内部增设构造柱或圈梁的方法,是非常具有意义和实用价值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有砌体建筑体内增设圈梁和构造柱的方法,达到对墙体进行加固的同时减小对墙体的影响的目的。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既有砌体建筑体内增设圈梁和构造柱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钻孔,采用钻具在砌体相邻墙面钻出平行于墙体长度方向的第一放置孔和/或在砌体相邻墙面相交处钻出平行于墙体高度方向的第二放置孔,所述第二放置孔和两个第一放置孔相互错位分布,两个第一放置孔相互错位分布或位于同一平面内;
S2,将锚杆、衬套和排气导管一并放入第一放置孔和/或第二放置孔内;
S3,将水泥灌浆料用水搅拌均匀,用压力泵注入衬套内,直至浆液满溢出第一放置孔和/或第二放置孔;
S4,浆液完全凝固后对第一放置孔和/或第二放置孔的孔口进行封堵;
S5,在墙体上开设有第三放置孔,所述第三放置孔连通两个第一放置孔或连通第二放置孔和两个第一放置孔,在所述第三放置孔内设有将两个第一放置孔内锚杆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连接件,或设有将两个第一放置孔内锚杆以及第二放置孔内锚杆连接在一起的第二连接件;
S6,对第三放置孔进行封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沿墙体长度方向分布的第一放置孔的开设便于锚杆进入,进而当S3完成后,锚杆和衬套以及之间的填充的浆液,使得衬套在第一放置孔内稳定,进而形成墙体的圈梁,而沿墙体高度方向分布的第二放置孔,便于锚杆插入后,形成相邻墙面相交处的构造柱,随后在第三放置孔内通过第一连接件和/或第二连接件将圈梁之间和/或构造柱连接稳定,提高墙体的强度,从而增强建筑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最后在第三放置孔内进行封堵,减小了对墙体和外观的影响,操作方便,施工简单。
优选地:在S2中锚杆与衬套的连接具体为所述锚杆外套设带网眼的衬套,衬套的一端固定在锚杆进入砌体墙体的一端,另一端连接有封闭衬套口的滑移块,所述滑移块滑移连接锚杆上,所述滑移块上设有一端伸入衬套内的排气导管和进液管,所述排气导管上开设有若干排气孔。
优选地:步骤S5中第一连接件包括分别沿两个第一放置孔内锚杆轴线分布的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外壁均螺纹连接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第一杆或第二杆的一端与相对应的锚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远离连接管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块连接,第一放置孔内的锚杆延伸至第三放置孔内,第一连接块、第一杆和第二杆均位于第三放置孔内。
优选地:步骤S5中第一连接件包括分别位于第一放置孔内锚杆上下两侧的第二连接块,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块上分别设有沿两个第一放置孔内锚杆长度方向分布的半圆形的第一管和第二管,当上下两个所述第一管和第二管相抵触时,两个第一放置孔内所述锚杆上均螺纹连接有与两个第一管或两个第二管外壁螺纹连接的锁紧筒,第一放置孔内的锚杆延伸至第三放置孔内,第二连接块、第二管和第一管均位于第三放置孔内。
优选地:步骤S5中第二连接件包括开设在上下两个第二连接块上的半圆形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开口方向相对分布,且供第二放置孔内的锚杆从开口处嵌入。
优选地:步骤S5中第一连接件包括置于第三放置孔内的加强块,所述加强块上开设有供其中一个第一放置孔内锚杆穿过的穿过孔,当该第一放置孔内锚杆穿入穿过孔时,所述加强块上开设有供另一个第一放置孔内锚杆移动的U形移动槽,两个所述第一放置孔内的锚杆在穿出加强块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限位块。
优选地:所述第二放置孔内的锚杆位于两个第一放置孔内锚杆内侧,步骤S5中第二连接件包括开设在加强块一侧的供第二放置孔内的锚杆嵌入的嵌入槽,所述加强块在上下两侧均设有立板,所述立板上均穿设有与第二放置孔锚杆挂接的挂钩,所述挂钩在远离第二放置孔内锚杆的一端穿出立板,且在穿出的一端螺纹连接有与立板背离第二放置孔锚杆一侧抵触的锁紧螺母。
优选地:步骤S5中第一连接件包括供两个第一放置孔内锚杆穿过的U形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位于第三放置孔内,所述第一放置孔内的锚杆在穿出第一固定板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定位块。
优选地:第二放置孔内的锚杆位于两个第一放置孔内锚杆外侧,步骤S5中第二连接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固定板上的U形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放置孔的锚杆位于第一固定板内且所述第二固定板的相互平行的两侧面与第一固定板上下两端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供第二放置孔内锚杆进入的U形卡槽,所述卡槽开口延伸出第二固定板且朝向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与第二放置孔内锚杆连接的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封闭卡槽的橡胶塞,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形成的空间内填充有混凝土层。
优选地:所述固定件包括设置在第二固定板上下两端的立柱,所述立柱上设有与第二放置孔内锚杆长度方向垂直的定位管,所述定位管上开设有供第二放置孔内锚杆穿出的穿出孔,所述定位管在第二放置孔内锚杆的一端滑移连接有第一卡柱,另一端滑移连接有第二卡柱,所述第二卡柱和第一卡柱上均设有与第二放置孔内锚杆外壁配合的弧形面,所述第一卡柱和第二卡柱远离第二放置孔内锚杆的一端均延伸出定位管,所述定位管外壁两端均螺纹连接有压管,所述压管一端封闭且与第一卡柱或第二卡柱延伸出定位管的一端抵触。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两个沿墙体长度方向分布的第一放置孔的开设便于锚杆进入,进而当S3完成后,锚杆和衬套以及之间的填充的浆液,使得衬套在第一放置孔内稳定,进而形成墙体的圈梁,而沿墙体高度方向分布的第二放置孔,便于锚杆插入后,形成相邻墙面相交处的构造柱,随后在第三放置孔内通过第一连接件和/或第二连接件将圈梁之间和/或构造柱连接稳定,提高墙体的强度,从而增强建筑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最后在第三放置孔内进行封堵,减小了对墙体和外观的影响,操作方便,施工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用于体现第一放置孔、第二放置孔、第三放置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的用于体现锚杆和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的用于体现第一杆和第二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的用于体现第一开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1的用于体现第二开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2的用于体现挂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3的用于体现第二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3的用于体现压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3的用于体现第一卡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1的用于体现第三放置孔封堵后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锚杆;11、衬套;12、滑移块;13、排气导管;131、排气孔;14、进液管;15、第一杆;151、第二杆;152、连接管;153、第一连接块;16、第二连接块;161、第一管;162、第二管;163、锁紧筒;164、第一开口;165、第二开口;166、锁紧板;167、凸起;17、加强块;171、穿过孔;172、移动槽;173、限位块;174、嵌入槽;175、立板;176、挂钩;177、锁紧螺母;18、第一固定板;181、定位块;182、第二固定板;183、卡槽;184、橡胶塞;185、立柱;186、定位管;187、穿出孔;188、第一卡柱;189、第二卡柱;1891、压管;2、墙面;21、第一放置孔;22、第二放置孔;23、第三放置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既有砌体建筑体内增设圈梁和构造柱的方法,如图1和图2,包括以下步骤,
S1,钻孔,采用钻具在砌体相邻墙面2钻出平行于墙体长度方向的第一放置孔21和/或在砌体相邻墙面2相交处钻出平行于墙体高度方向的第二放置孔22,第二放置孔22和两个第一放置孔21相互错位分布,两个第一放置孔21相互错位分布或位于同一平面内;
S2,将锚杆1、衬套11和排气导管13一并放入第一放置孔21和/或第二放置孔22内;
S3,将水泥灌浆料用水搅拌均匀,用压力泵注入衬套11内,直至浆液满溢出第一放置孔21和/或第二放置孔22;
S4,浆液完全凝固后对第一放置孔21和/或第二放置孔22的孔口进行封堵;
S5,在墙体上开设有第三放置孔23,第三放置孔23连通两个第一放置孔21或连通第二放置孔22和两个第一放置孔21,在第三放置孔23内设有将两个第一放置孔21内锚杆1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连接件,或设有将两个第一放置孔21内锚杆1以及第二放置孔22内锚杆1连接在一起的第二连接件;
S6,对第三放置孔23进行封堵。
如图2和图13,两个沿墙体长度方向分布的第一放置孔21的开设便于锚杆1进入,进而当S3完成后,锚杆1和衬套11以及之间的填充的浆液,使得衬套11在第一放置孔21内稳定,进而形成墙体的圈梁,而沿墙体高度方向分布的第二放置孔22,便于锚杆1插入后,形成相邻墙面2相交处的构造柱,随后在第三放置孔23内通过第一连接件和/或第二连接件将圈梁之间和/或构造柱连接稳定,提高墙体的强度,从而增强建筑墙体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最后在第三放置孔23内进行封堵,减小了对墙体和外观的影响,操作方便,施工简单。
如图2和图3,在S2中锚杆1与衬套11的连接具体为锚杆1外套设带网眼的衬套11,衬套11的一端固定在锚杆1进入砌体墙体的一端,另一端连接有封闭衬套11口的滑移块12,滑移块12滑移连接锚杆1上,滑移块12上设有一端伸入衬套11内的排气导管13和进液管14,排气导管13上开设有若干排气孔131,在注浆时将浆液通过进液管14输入衬套11内,衬套11被胀大而逐渐与第一放置孔21或第二放置孔22孔壁抵触,衬套11增大了锚杆1与第一放置孔21和第二放置孔22孔壁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了之间的间隙,便于锚杆1加强墙体。
如图2和图4,第一放置孔21内的锚杆1延伸至第三放置孔23内,步骤S5中第一连接件包括分别沿两个第一放置孔21内锚杆1轴线分布的第一杆15和第二杆151,第一杆15和第二杆151外壁均螺纹连接连接管152,连接管152远离第一杆15或第二杆151的一端与相对应的锚杆1螺纹连接,此时第一杆15和第二杆151远离连接管152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块153连接,第一连接块153、第一杆15和第二杆151均位于第三放置孔23内;第一连接块153、第一杆15和第二杆151可以一体成型制造,在安装时,使用者先将第一连接块153置于第三放置孔23内,使得第一连接块153上的第一杆15和第二杆151分别与两个第一放置孔21内的锚杆1对应,随后旋动连接管152,使得连接管152与相对应的锚杆1螺纹连接,进而将两个第一放置孔21内的锚杆1连接起来,加强了相邻墙体之间锚杆1的连接强度,随后将第三放置孔23进行封堵,即保证了建筑墙体的外观;此外也可以将第一杆15和第二杆151分别与两个第一放置孔21内的锚杆1对应,随后连接管152与相对应的锚杆1螺纹连接后,再将第一连接块153焊接在第一杆15和第二杆151上,此时可以减小安装误差,便于安装。
如图2和图5,或,第一放置孔21内的锚杆1延伸至第三放置孔23内,步骤S5中第一连接件包括分别位于第一放置孔21内锚杆1上下两侧的第二连接块16,两个第二连接块16上分别设有沿两个第一放置孔21内锚杆1长度方向分布的半圆形的第一管161和第二管162,当上下两个第一管161和第二管162相抵触时,两个第一放置孔21内锚杆1上均螺纹连接有与两个第一管161或两个第二管162外壁螺纹连接的锁紧筒163,第二连接块16、第二管162和第一管161均位于第三放置孔23内。在安装使用时,使用者先将锁紧筒163旋入第一放置孔21的锚杆1上,随后将两个第二连接块16相向移动,使得两个第一管161和两个第二管162分别套设在两个第一放置孔21的锚杆1外,紧接着转动锁紧筒163使得锁紧筒163向第一管161或第二管162方向移动,进而使得各个锚杆1上的锁紧筒163旋动到两个第一管161和两个第二管162外壁,使得两个第一管161或两个第二管162分别紧固在两个第一放置孔21的锚杆1上,此时第二连接块16、第二管162和第一管161将两个第一放置孔21内的锚杆1连接起来,加强了相邻墙体之间锚杆1的连接强度,安装方便。
如图5和图6,第二放置孔22内的锚杆1位于两个第一放置孔21内锚杆1外侧,即第二放置孔22内的锚杆1靠近墙体外部设置,步骤S5中第二连接件包括开设在上下两个第二连接块16上的半圆形第一开口164和第二开口165,第一开口164和第二开口165的开口均延伸出第二连接块16且第一开口164和第二开口165的开口方向相对分布,且供第二放置孔22内的锚杆1从开口处嵌入。
如图5和图6,此时在使用第二连接块16连接各个锚杆1时,先将位于第一放置孔21内锚杆1上下的两个第二连接块16向第二放置孔22内锚杆1方向相向移动,直至第二放置孔22内的锚杆1逐渐进入第一开口164和第二开口165,此时第一开口164和第二开口165的半圆形边与第二放置孔22内的锚杆1外壁配合,随后沿第一放置孔21内锚杆1方向相向移动两个第二连接块16,直至两个第一管161和两个第二管162分别套设在两个第一放置孔21的锚杆1外,进而使得各个锚杆1上的锁紧筒163旋动到两个第一管161和两个第二管162外壁,使得两个第一管161或两个第二管162分别紧固在两个第一放置孔21的锚杆1上,此时第一开口164和第二开口165的设置也限制了第二放置孔22内锚杆1的位置,加强了圈梁和构造柱之间的连接,便于提高墙体的强度。
如图5和图6,此外第二放置孔22的锚杆1外壁设有与锚杆1配合的两个半圆形锁紧板166,两个锁紧板166相抵触后移入第一开口164和第二开口165内且两个锁紧板166外壁均与第一开口164内壁和第二开口165内壁螺纹连接,其中一个锁紧板166在与另一个锁紧板166相抵触的一端设有进入另一个锁紧板166内的凸起167,此时锁紧板166内壁与锚杆1外壁螺纹连接,将两个锁紧板166放置在第二放置孔22的锚杆1外壁后,形成一个整筒,使用者转动两个锁紧板166使得两个锁紧板166向第一开口164和第二开口165方向移动,直至移入第一开口164和第二开口165内,且两个锁紧板166外壁与第一开口164内壁和第二开口165内壁螺纹连接,此时减小了第二放置孔22的锚杆1与第一开口164和第二开口165之间的间隙,使得第二放置孔22的锚杆1稳固的连接在第一开口164和第二开口165内,便于第二放置孔22的锚杆1承担力时将力传递到圈梁,即第一放置孔21内的锚杆1上或者第一放置孔21内的锚杆1承担力时将力传递到构造柱,即第二放置孔22内的锚杆1上,提高墙体的强度。
实施例2:一种既有砌体建筑体内增设圈梁和构造柱的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7和图8,步骤S5中第一连接件包括置于第三放置孔23内的加强块17,加强块17上开设有供其中一个第一放置孔21内锚杆1穿过的穿过孔171,当该第一放置孔21内锚杆1穿入穿过孔171时,加强块17上开设有供另一个第一放置孔21内锚杆1移动的U形移动槽172,移动槽172为穿出加强块17相对两侧的通槽,两个第一放置孔21内的锚杆1在穿出加强块17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限位块173。在安装使用时,使用者先将一个限位块173旋入第一放置孔21内的锚杆1上,随后将加强块17放入第三放置孔23内,此时将其中一个第一放置孔21内的锚杆1穿入穿过孔171,而另一个第一放置孔21内的锚杆1进入移动槽172,该锚杆1一端穿出移动槽172,并随着穿过孔171内的锚杆1的移动而在移动槽172内移动,直至穿过孔171内的锚杆1一端穿出穿过孔171,各个第一放置孔21内的锚杆1在穿出加强块17的一端均螺纹连接限位块173,随后旋动先旋入锚杆1的限位块173,此时加强块17两端的限位块173将加强块17的位置固定,进而使得加强块17加强两个第一放置孔21内锚杆1的连接。
如图7和图8,第二放置孔22内的锚杆1位于两个第一放置孔21内锚杆1内侧,即第二放置孔22内锚杆1靠近墙体内部,步骤S5中第二连接件包括开设在加强块17一侧的供第二放置孔22内的锚杆1嵌入的嵌入槽174,当第一放置孔21内锚杆1穿入穿过孔171时,第二放置孔22内的锚杆1逐渐进入嵌入槽174,当穿过孔171内的锚杆1一端穿出穿过孔171时,第二放置孔22内的锚杆1与嵌入槽174的槽壁抵触;为了加强第二放置孔22内的锚杆1与加强块17的连接,因此加强块17在上下相对两侧均设有立板175,立板175上均穿设有与第二放置孔22锚杆1挂接的挂钩176,挂钩176在远离第二放置孔22内锚杆1的一端穿出立板175,且在穿出的一端螺纹连接有与立板175背离第二放置孔22锚杆1一侧抵触的锁紧螺母177。此时旋动锁紧螺母177使得挂钩176逐渐向立板175方向移动,进而使得挂钩176将第二放置孔22内锚杆1连接在加强板上,加强构造柱与圈梁的连接,方便操作。
实施例3:一种既有砌体建筑体内增设圈梁和构造柱的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9,步骤S5中第一连接件包括供两个第一放置孔21内锚杆1穿过的U形第一固定板18,第一固定板18位于第三放置孔23内,此时其中一个第一放置孔21内的锚杆1穿过第一固定板18相互平行的侧面,而另一个第一放置孔21内的锚杆1穿出第一固定板18的连接相互平行的侧边的侧面,第一放置孔21内的锚杆1在穿出第一固定板18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定位块181。使用者将第一固定板18放入第三放置孔23内,此时在安装时先将第一固定板18拆分成相互平行的两个第一侧面以及连接两个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将其中一个第一侧面套设在其中一个第一放置孔21锚杆1外壁,将第二侧面套在另一个第一放置孔21的锚杆1外壁,随后将套设有第一放置孔21锚杆1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相互焊接,将另一个第一侧面也焊接在第二侧面与第一侧面相平行的另一侧,此时将定位块181旋入第一放置孔21锚杆1穿出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一端,此时第一固定板18将两个第一放置孔21内的锚杆1相互连接起来,第二个第一侧面的设置使得两个第一放置孔21内的锚杆1相互错位分布式,便于穿过第一侧面的锚杆1一起穿过两个第一侧面,进而使得相邻墙体之间锚杆1连接稳定。
如图9和图10,第二放置孔22内的锚杆1位于两个第一放置孔21内锚杆1外侧,即第二放置孔22内的锚杆1靠近墙体外部设置,步骤S5中第二连接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固定板18上的U形的第二固定板182,第二固定板182相互平行的两侧面与第一固定板18的第二侧面上下两侧连接,第二放置孔22的锚杆1位于第一固定板18内,即位于第一固定板18形成的空间内,第二固定板182上设有供第二放置孔22内锚杆1进入的U形卡槽183,卡槽183开口延伸出第二固定板182且朝向第一固定板18,第二固定板182上设有与第二放置孔22内锚杆1连接的固定件,第一固定板18和第二固定板182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第二固定板182上设有封闭卡槽183的橡胶塞184,第一固定板18和第二固定板182形成的空间内填充有混凝土层。
如图9和图10,在安装使用时,先将第一固定板18固定好,随后将第二固定板182向第一固定板18方向移动,直至第二放置孔22内锚杆1进入卡槽183内,随后将第二固定板182相互平行的两侧面与第一固定板18的第二侧面上下两侧焊接起来,第一固定板18和第二固定板182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将橡胶塞184先封闭第二固定板182底部的卡槽183,随后通过第二固定板182上端的卡槽183往第一固定板18和第二固定板182形成的封闭空间内注入浆液,将第一放置孔21内锚杆1和第二放置孔22内锚杆1固定在一起,随后橡胶塞184封闭第二固定板182上端的卡槽183,固定件的设置使得在注浆时以及注浆后第二放置孔22内锚杆1固定在第二固定板182上,加强连接。
如图11和图12,固定件包括设置在第二固定板182上下两端的立柱185,立柱185上设有与第二放置孔22内锚杆1长度方向垂直的定位管186,定位管186上开设有供第二放置孔22内锚杆1穿出的穿出孔187,定位管186在第二放置孔22内锚杆1的一端滑移连接有第一卡柱188,另一端滑移连接有第二卡柱189,第二卡柱189和第一卡柱188上均设有与第二放置孔22内锚杆1外壁配合的弧形面,第一卡柱188和第二卡柱189远离第二放置孔22内锚杆1的一端均延伸出定位管186,定位管186外壁两端均螺纹连接有压管1891,压管1891一端封闭且与第一卡柱188或第二卡柱189延伸出定位管186的一端抵触。使用者旋动压管1891使得定位管186两端的压管1891分别将第一卡柱188和第二卡柱189向第二放置孔22内锚杆1方向旋动,直至压紧在第二放置孔22内锚杆1外壁,此时第二放置孔22内锚杆1与第二固定板182连接起来,使得第二放置孔22内锚杆1承受力时能够分散到第一放置孔21内锚杆1上,提高墙体的强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既有砌体建筑体内增设圈梁和构造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钻孔,采用钻具在砌体相邻墙面(2)钻出平行于墙体长度方向的第一放置孔(21),或采用钻具在砌体相邻墙面(2)钻出平行于墙体长度方向的第一放置孔(21)且在砌体相邻墙面(2)相交处钻出平行于墙体高度方向的第二放置孔(22),所述第二放置孔(22)和两个第一放置孔(21)相互错位分布,两个第一放置孔(21)相互错位分布或位于同一平面内;
S2,将锚杆(1)、衬套(11)和排气导管(13)一并放入第一放置孔(21)或第一放置孔(21)和第二放置孔(22);
S3,将水泥灌浆料用水搅拌均匀,用压力泵注入衬套(11)内,直至浆液满溢出第一放置孔(21)或第一放置孔(21)和第二放置孔(22);
S4,浆液完全凝固后对第一放置孔(21)或第一放置孔(21)和第二放置孔(22)的孔口进行封堵;
S5,在墙体上开设有第三放置孔(23),所述第三放置孔(23)连通两个第一放置孔(21)或连通第二放置孔(22)和两个第一放置孔(21),在所述第三放置孔(23)内设有将两个第一放置孔(21)内锚杆(1)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连接件,或设有将两个第一放置孔(21)内锚杆(1)以及第二放置孔(22)内锚杆(1)连接在一起的第二连接件;
S6,对第三放置孔(23)进行封堵;
步骤S5中第一连接件包括分别沿两个第一放置孔(21)内锚杆(1)轴线分布的第一杆(15)和第二杆(151),所述第一杆(15)和第二杆(151)外壁均螺纹连接连接管(152),所述连接管(152)远离第一杆(15)或第二杆(151)的一端与相对应的锚杆(1)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杆(15)和第二杆(151)远离连接管(152)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块(153)连接,第一放置孔(21)内的锚杆(1)延伸至第三放置孔(23)内,第一连接块(153)、第一杆(15)和第二杆(151)均位于第三放置孔(2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砌体建筑体内增设圈梁和构造柱的方法,其特征是:在S2中锚杆(1)与衬套(11)的连接具体为所述锚杆(1)外套设带网眼的衬套(11),衬套(11)的一端固定在锚杆(1)进入砌体墙体的一端,另一端连接有封闭衬套(11)口的滑移块(12),所述滑移块(12)滑移连接锚杆(1)上,所述滑移块(12)上设有一端伸入衬套(11)内的排气导管(13)和进液管(14),所述排气导管(13)上开设有若干排气孔(1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砌体建筑体内增设圈梁和构造柱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S5中第一连接件包括分别位于第一放置孔(21)内锚杆(1)上下两侧的第二连接块(16),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块(16)上分别设有沿两个第一放置孔(21)内锚杆(1)长度方向分布的半圆形的第一管(161)和第二管(162),当上下两个所述第一管(161)和第二管(162)相抵触时,两个第一放置孔(21)内所述锚杆(1)上均螺纹连接有与两个第一管(161)或两个第二管(162)外壁螺纹连接的锁紧筒(163),第一放置孔(21)内的锚杆(1)延伸至第三放置孔(23)内,第二连接块(16)、第二管(162)和第一管(161)均位于第三放置孔(23)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既有砌体建筑体内增设圈梁和构造柱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S5中第二连接件包括开设在上下两个第二连接块(16)上的半圆形第一开口(164)和第二开口(165),所述第一开口(164)和第二开口(165)的开口方向相对分布,且供第二放置孔(22)内的锚杆(1)从开口处嵌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砌体建筑体内增设圈梁和构造柱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S5中第一连接件包括置于第三放置孔(23)内的加强块(17),所述加强块(17)上开设有供其中一个第一放置孔(21)内锚杆(1)穿过的穿过孔(171),当该第一放置孔(21)内锚杆(1)穿入穿过孔(171)时,所述加强块(17)上开设有供另一个第一放置孔(21)内锚杆(1)移动的U形移动槽(172),两个所述第一放置孔(21)内的锚杆(1)在穿出加强块(17)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限位块(17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既有砌体建筑体内增设圈梁和构造柱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放置孔(22)内的锚杆(1)位于两个第一放置孔(21)内锚杆(1)内侧,步骤S5中第二连接件包括开设在加强块(17)一侧的供第二放置孔(22)内的锚杆(1)嵌入的嵌入槽(174),所述加强块(17)在上下两侧均设有立板(175),所述立板(175)上均穿设有与第二放置孔(22)锚杆(1)挂接的挂钩(176),所述挂钩(176)在远离第二放置孔(22)内锚杆(1)的一端穿出立板(175),且在穿出的一端螺纹连接有与立板(175)背离第二放置孔(22)锚杆(1)一侧抵触的锁紧螺母(17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砌体建筑体内增设圈梁和构造柱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S5中第一连接件包括供两个第一放置孔(21)内锚杆(1)穿过的U形第一固定板(18),所述第一固定板(18)位于第三放置孔(23)内,所述第一放置孔(21)内的锚杆(1)在穿出第一固定板(18)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定位块(18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既有砌体建筑体内增设圈梁和构造柱的方法,其特征是:第二放置孔(22)内的锚杆(1)位于两个第一放置孔(21)内锚杆(1)外侧,步骤S5中第二连接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固定板(18)上的U形的第二固定板(182),所述第二放置孔(22)的锚杆(1)位于第一固定板(18)内且所述第二固定板(182)的相互平行的两侧面与第一固定板(18)上下两端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182)上设有供第二放置孔(22)内锚杆(1)进入的U形卡槽(183),所述卡槽(183)开口延伸出第二固定板(182)且朝向第一固定板(18),所述第二固定板(182)上设有与第二放置孔(22)内锚杆(1)连接的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板(18)和第二固定板(182)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所述第二固定板(182)上设有封闭卡槽(183)的橡胶塞(184),所述第一固定板(18)和第二固定板(182)形成的空间内填充有混凝土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既有砌体建筑体内增设圈梁和构造柱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固定件包括设置在第二固定板(182)上下两端的立柱(185),所述立柱(185)上设有与第二放置孔(22)内锚杆(1)长度方向垂直的定位管(186),所述定位管(186)上开设有供第二放置孔(22)内锚杆(1)穿出的穿出孔(187),所述定位管(186)在第二放置孔(22)内锚杆(1)的一端滑移连接有第一卡柱(188),另一端滑移连接有第二卡柱(189),所述第二卡柱(189)和第一卡柱(188)上均设有与第二放置孔(22)内锚杆(1)外壁配合的弧形面,所述第一卡柱(188)和第二卡柱(189)远离第二放置孔(22)内锚杆(1)的一端均延伸出定位管(186),所述定位管(186)外壁两端均螺纹连接有压管(1891),所述压管(1891)一端封闭且与第一卡柱(188)或第二卡柱(189)延伸出定位管(186)的一端抵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665747.4A CN111719888B (zh) | 2020-07-11 | 2020-07-11 | 一种既有砌体建筑体内增设圈梁和构造柱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665747.4A CN111719888B (zh) | 2020-07-11 | 2020-07-11 | 一种既有砌体建筑体内增设圈梁和构造柱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719888A CN111719888A (zh) | 2020-09-29 |
CN111719888B true CN111719888B (zh) | 2021-10-22 |
Family
ID=72572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665747.4A Active CN111719888B (zh) | 2020-07-11 | 2020-07-11 | 一种既有砌体建筑体内增设圈梁和构造柱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719888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89003A (zh) * | 2012-11-04 | 2013-01-23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一种砖砌体墙增设构造柱的方法 |
CN206158221U (zh) * | 2016-10-13 | 2017-05-10 | 青岛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既有大跨结构上新增柱网的叠合加固结构 |
CN107355008A (zh) * | 2017-09-01 | 2017-11-17 | 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新技术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新增钢管混凝土柱与既有结构的预制连接结构及方法 |
CN207829509U (zh) * | 2018-01-12 | 2018-09-07 | 江苏筑镹营造科技有限公司 | 古建筑内加固装置 |
CN208363682U (zh) * | 2018-05-07 | 2019-01-11 | 广州市稳固防水补强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相邻交接混凝土柱加固结构 |
CN209874137U (zh) * | 2019-04-01 | 2019-12-31 | 四川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增强外墙整体性的结构 |
-
2020
- 2020-07-11 CN CN202010665747.4A patent/CN11171988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89003A (zh) * | 2012-11-04 | 2013-01-23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一种砖砌体墙增设构造柱的方法 |
CN206158221U (zh) * | 2016-10-13 | 2017-05-10 | 青岛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既有大跨结构上新增柱网的叠合加固结构 |
CN107355008A (zh) * | 2017-09-01 | 2017-11-17 | 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新技术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新增钢管混凝土柱与既有结构的预制连接结构及方法 |
CN207829509U (zh) * | 2018-01-12 | 2018-09-07 | 江苏筑镹营造科技有限公司 | 古建筑内加固装置 |
CN208363682U (zh) * | 2018-05-07 | 2019-01-11 | 广州市稳固防水补强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相邻交接混凝土柱加固结构 |
CN209874137U (zh) * | 2019-04-01 | 2019-12-31 | 四川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增强外墙整体性的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719888A (zh) | 2020-09-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8161649A1 (zh) | 一种斜井井壁混凝土底板预应力加载装置 | |
CN103104040B (zh) | 一种采用竖向连接的装配式框架梁柱节点及施工方法 | |
CN109736353A (zh) | 复合式单侧支模深基坑地下室外墙的施工方法 | |
CN110528950B (zh) | 一种装配式暗牛腿型梁柱节点连接装置 | |
CN111502070B (zh) | 一种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竖向拼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7724677A (zh) | 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模板定位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2282123B (zh) | 砌体填充墙构造柱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8589915A (zh) |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柱外置钢板对拉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1441604A (zh) | 一种旧房屋墙体加固装置及其施工工艺 | |
CN114215090B (zh) | 一种封闭空间内筏板与压桩的施工方法 | |
CN206233579U (zh) | 一种剪力墙模板对拉连接件及其模板加固结构 | |
CN108518067A (zh) | 装配式墙板灌浆补偿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1719888B (zh) | 一种既有砌体建筑体内增设圈梁和构造柱的方法 | |
CN207420036U (zh) | 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模板定位施工结构 | |
CN110258932B (zh) | 一种套筒连接结构及套筒 | |
CN113756301A (zh) | 一种玄武岩纤维精准分段注浆锚固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 |
CN216893134U (zh) | 通过螺栓和套筒混合连接的预制拼装钢筋混凝土梁结构 | |
CN207435906U (zh) | 用于桥梁施工的托架 | |
CN205875202U (zh) | 高含水量超软土箱型多室现浇框架隧道支模体系 | |
CN109372133A (zh) | 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安装定位施工方法 | |
CN114197912A (zh) | 地下室人防墙后开洞的施工结构 | |
CN207316241U (zh) | 一种消解混凝土地泵输送动能的装置 | |
CN205605221U (zh) | 一种隧道工程拼装式初期支护构件 | |
JP3114141B2 (ja) | 地下室 | |
CN213175658U (zh) | 一种约束混凝土拱架支撑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