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11892A - 三音腔分路分频喇叭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三音腔分路分频喇叭模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711892A CN111711892A CN202010494673.2A CN202010494673A CN111711892A CN 111711892 A CN111711892 A CN 111711892A CN 202010494673 A CN202010494673 A CN 202010494673A CN 111711892 A CN111711892 A CN 11171189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vity
- sound outlet
- hole
- chamber
- sou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178 monom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三音腔分路分频喇叭模组,包括壳体和喇叭单体,壳体具有腔体、第一出音孔和第二出音孔,喇叭单体装设于腔体内,喇叭单体将腔体分隔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第一腔室连通第一出音孔,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均连通第二出音孔;喇叭单体的框架具有基板部和环形部,基板部和环形部两者的上、下端分别围合形成上腔和下腔,环形部设第一出音区;磁气回路组件具有第二出音区;于基板部上设第三出音区,第一出音区朝向第一腔室,第二出音区朝向第二腔室,第三出音区朝向第三腔室;其整体结构简单,合理性较佳,中音和低音汇合后共同通过单独的第二出音孔排出,中低音和高音之间的层次感明显,有效提升产品的音质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喇叭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三音腔分路分频喇叭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的喇叭虽然种类和数量非常多,但市场上的喇叭结构复杂,合理性较差,喇叭的中低音和高音之间的层次感差,导致音质效果欠佳。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三音腔分路分频喇叭模组,其整体结构简单,合理性较佳,中音和低音汇合后共同通过单独的第二出音孔排出,而高音从第一出音孔排出,中低音和高音之间的层次感明显,有效提升产品的音质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三音腔分路分频喇叭模组,包括壳体和喇叭单体,所述壳体具有腔体、第一出音孔和第二出音孔,所述喇叭单体装设于腔体内,所述喇叭单体将腔体分隔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第一出音孔,所述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均连通第二出音孔;
所述喇叭单体包括有框架、磁气回路组件、音圈和振动膜;
所述框架具有彼此连接的基板部和环形部,所述基板部和环形部两者的上、下端分别围合形成上腔和下腔,所述基板部上开设有沿上下贯通基板部两侧及上腔的安装孔,所述环形部上开设有用于贯通下腔与外界的第一出音区;所述磁气回路组件对应安装孔装设,所述磁气回路组件具有第二出音区;
所述基板部的上侧对应安装孔周围一体往上延伸形成有筒体部,以及,于基板部的上侧表面对应筒体部与环形部之间位置进一步凹设有第三出音区,所述第三出音区贯通基板部两侧、上腔及下腔;
所述振动膜连接于音圈,且,振动膜设置于框架的下侧并覆盖住磁气回路组件、第二出音区和第三出音区;所述第一出音区朝向第一腔室,所述第二出音区朝向第二腔室,所述第三出音区朝向第三腔室。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出音孔和第二出音孔均位于壳体的同一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包括有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可拆卸式连接于下壳体。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壳体具有底板部和自底板部的上端面一体往上延伸形成的第一侧壁;
所述第一侧壁的内壁和底板部的上端面之间形成有上端开口的下容纳腔,所述喇叭单体装设于下容纳腔内,所述上壳体的下端面和下容纳腔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腔室。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壳体具有第一气道和上容纳腔,所述上容纳腔具有下端开口,所述第一气道具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连通第二出音孔;
在喇叭单体装设于下容纳腔内且上壳体和下壳体组装后,所述喇叭单体阻断上容纳腔和下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二出音区自上容纳腔的下端开口伸入上容纳腔内,所述第一气道通过第一通孔连通上容纳腔且上容纳腔的内壁和第一气道之间形成第二腔室。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板部的上端面一体往上延伸形成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环绕于第二侧壁的外围,所述第二侧壁的内壁和底板部的上端面之间形成有上端开口的第四腔室,所述第四腔室连通第二出音孔;
当上壳体和下壳体组装后,上壳体遮覆第四腔室的上端开口,所述第二通孔通过第四腔室连通第二出音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壳体具有第二气道、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二气道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以形成第三腔室,所述第三出音区朝向第三通孔,所述第四通孔连通第二出音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壳体包括有上盖体和可拆卸式连接于上盖体的上壳体本体,所述上盖体和上壳体本体上下组装后形成第二腔室和/或第三腔室。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于框架的上侧对应第三出音区覆设有第一阻尼件,所述第一出音区覆设有第二阻尼件,以及,所述第二出音区覆设有第三阻尼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板部上开设有沿上下贯通其上下侧的透气孔,于透气孔覆设有第四阻尼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整体结构简单,合理性较佳,尤其是,将低音、中音和高音三者首先分别经过三个通道,接着,中音和低音汇合后共同通过单独的第二出音孔排出,而高音从第一出音孔排出,中低音和高音之间的层次感明显,有效提升产品的音质效果;
其次是,通过第四腔室的设计,能够让中音和低音能够交汇且充分均匀地混合后离开壳体外,进一步提升产品的音质效果;
再者是,于相应出音区处可依实际设计需求,而灵活选择是否覆设相应的阻尼件;
以及,各零件之间组装方便和牢固,保证后续耳机成品在使用过程中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发声模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喇叭单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局部结构示意图(主要显示第一出音区的气流走向);
图7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第一截面结构示意图(主要显示第二出音区的气流走向);
图8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第二截面结构示意图(主要显示第三出音区的气流走向)。
附图标识说明:
10、壳体 101、第一出音孔
102、第二出音孔
11、上壳体 111、第一气道
1111、第一通孔 1112、第二通孔
112、上容纳腔 113、第二气道
114、第三通孔 115、第四通孔
116、上盖体 117、上壳体本体
12、下壳体
121、底板部 122、第一侧壁
123、下容纳腔 124、第二侧壁
125、第四腔室 13、外罩体
20、喇叭单体 201、第一出音区
202、第二出音区 203、第三出音区
21、框架 211、基板部
212、环形部 213、上腔
214、下腔 215、安装孔
216、筒体部 217、让位孔
22、音圈 23、振动膜
24、磁铁 25、华司
26、第二透气孔 27、轭铁
31、第一阻尼件 32、第二阻尼件
33、第三阻尼件 34、第四阻尼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8所示,一种三音腔分路分频喇叭模组,包括壳体10和喇叭单体20,所述壳体10具有腔体、第一出音孔101和第二出音孔102,所述喇叭单体20装设于腔体内,所述喇叭单体20将腔体分隔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第一出音孔101,所述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均连通第二出音孔10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音孔101和第二出音孔102均位于壳体10的同一侧。
所述喇叭单体20包括有框架21、磁气回路组件、音圈22和振动膜23,所述磁气回路组件包括有轭铁27、磁铁24和华司25。
所述框架21具有彼此连接的基板部211和环形部212,所述基板部211和环形部212两者的上、下端分别围合形成上腔213和下腔214,所述基板部211上开设有沿上下贯通基板部211两侧、上腔213及下腔214的安装孔215,所述环形部212上开设有用于贯通下腔214与外界的第一出音区201;所述磁气回路组件对应安装孔215装设,所述磁气回路组件具有第二出音区202;
所述基板部211的上侧对应安装孔215周围一体往上延伸形成有筒体部216,以及,于基板部211的上侧表面对应筒体部216与环形部212之间位置进一步凹设有第三出音区203,所述第三出音区203贯通基板部211两侧、上腔213及下腔21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出音区203的下端通过沿环形间距布置的若干让位孔217来贯通基板部211的下侧。于框架21的上侧对应第三出音区203覆设有第一阻尼件31,所述第一出音区201覆设有第二阻尼件32,以及,所述第二出音区202覆设有第三阻尼件3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轭铁27、磁铁24、以及华司25均形成有沿中心依次正对贯通的第二透气孔26,所有第二透气孔26组成第二出音区202;
所述振动膜23连接于音圈22,且,振动膜23设置于框架21的下侧并覆盖住磁气回路组件、第二出音区202和第三出音区203;所述第一出音区201朝向第一腔室,所述第二出音区202朝向第二腔室,所述第三出音区203朝向第三腔室。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包括有上壳体11、下壳体12和外罩体13,所述上壳体11可拆卸式连接于下壳体12。所述下壳体12具有底板部121和自底板部121的上端面一体往上延伸形成的第一侧壁122;
所述第一侧壁122的内壁和底板部121的上端面之间形成有上端开口的下容纳腔123,所述喇叭单体20装设于下容纳腔123内,所述上壳体11的下端面和下容纳腔123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腔室。
所述底板部121的上端面还一体往上延伸形成的第二侧壁124,所述第一侧壁122环绕于第二侧壁124的外围,所述第二侧壁124的内壁和底板部121的上端面之间形成有上端开口的第四腔室125,所述第四腔室125连通第二出音孔102;
所述底板部121上开设有沿上下贯通其上下侧的透气孔,于透气孔覆设有第四阻尼件34。所述透气孔包括第一透气孔和第三透气孔,第一透气孔形成于第一腔室所在的底板部121上,第三透气孔形成于第四腔室125所在的底板部121上。
当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组装后,上壳体11遮覆第四腔室125的上端开口,下述第二通孔1112通过第四腔室125连通第二出音孔102,所述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的声音均会于第四腔室125内混合后经第二出音孔102排出壳体10外。
所述上壳体11具有第一气道111、上容纳腔112、第二气道113、第一通孔1111、第二通孔1112、第三通孔114和第四通孔115,所述上容纳腔112具有下端开口,所述第一气道111具有第一通孔1111,所述第一气道111通过第二通孔1112连通第二出音孔102;
在喇叭单体20装设于下容纳腔123内且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组装后,所述喇叭单体20阻断上容纳腔112和下容纳腔123连通,所述第二出音区202自上容纳腔112的下端开口伸入上容纳腔112内,所述第一气道111通过第一通孔1111连通上容纳腔112且上容纳腔112的内壁和第一气道111之间形成第二腔室。
所述第二气道113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三通孔114和第四通孔115以形成第三腔室,所述第三出音区203朝向第三通孔114,所述第四通孔115连通第二出音孔102。
所述上壳体11包括有上盖体116和可拆卸式连接于上盖体116的上壳体本体117,优选地,所述第二通孔1112、第三通孔114和第四通孔115设置于上壳体本体117上。所述上盖体116和上壳体本体117上下组装后形成第二腔室和/或第三腔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盖体116和上壳体本体117上下组装后形成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
接下来大致说明下声音的走向路线:
振动膜23振动产生的声音分为三部分离开壳体10外,如图6所示,声音的第一部分依次经过下腔214、第一出音区201、第一腔室和第一出音孔101离开壳体10外;
如图7所示,声音的第二部分依次经过下腔214、安装孔215、第二出音区202、上容纳腔112、第一通孔1111、第一气道111、第二通孔1112、第四腔室125和第二出音孔102离开壳体10外;
如图8所示,声音的第三部分依次经过下腔214、让位孔、第三出音区203、第二气道113、第三通孔114、第四通孔115、第四腔室125和第二出音孔102离开壳体10外。
本发明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整体结构简单,合理性较佳,尤其是,将低音、中音和高音三者首先分别经过三个通道,接着,中音和低音汇合后共同通过单独的第二出音孔排出,而高音从第一出音孔排出,中低音和高音之间的层次感明显,有效提升产品的音质效果;
其次是,通过第四腔室的设计,能够让中音和低音能够交汇且充分均匀地混合后离开壳体外,进一步提升产品的音质效果;
再者是,于相应出音区处可依实际设计需求,而灵活选择是否覆设相应的阻尼件;
以及,各零件之间组装方便和牢固,保证后续耳机成品在使用过程中稳定性和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三音腔分路分频喇叭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喇叭单体,所述壳体具有腔体、第一出音孔和第二出音孔,所述喇叭单体装设于腔体内,所述喇叭单体将腔体分隔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第一出音孔,所述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均连通第二出音孔;
所述喇叭单体包括有框架、磁气回路组件、音圈和振动膜;
所述框架具有彼此连接的基板部和环形部,所述基板部和环形部两者的上、下端分别围合形成上腔和下腔,所述基板部上开设有沿上下贯通基板部两侧及上腔的安装孔,所述环形部上开设有用于贯通下腔与外界的第一出音区;所述磁气回路组件对应安装孔装设,所述磁气回路组件具有第二出音区;
所述基板部的上侧对应安装孔周围一体往上延伸形成有筒体部,以及,于基板部的上侧表面对应筒体部与环形部之间位置进一步凹设有第三出音区,所述第三出音区贯通基板部两侧、上腔及下腔;
所述振动膜连接于音圈,且,振动膜设置于框架的下侧并覆盖住磁气回路组件、第二出音区和第三出音区;所述第一出音区朝向第一腔室,所述第二出音区朝向第二腔室,所述第三出音区朝向第三腔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音腔分路分频喇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音孔和第二出音孔均位于壳体的同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音腔分路分频喇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有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可拆卸式连接于下壳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音腔分路分频喇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具有底板部和自底板部的上端面一体往上延伸形成的第一侧壁;
所述第一侧壁的内壁和底板部的上端面之间形成有上端开口的下容纳腔,所述喇叭单体装设于下容纳腔内,所述上壳体的下端面和下容纳腔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腔室。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音腔分路分频喇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具有第一气道和上容纳腔,所述上容纳腔具有下端开口,所述第一气道具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连通第二出音孔;
在喇叭单体装设于下容纳腔内且上壳体和下壳体组装后,所述喇叭单体阻断上容纳腔和下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二出音区自上容纳腔的下端开口伸入上容纳腔内,所述第一气道通过第一通孔连通上容纳腔且上容纳腔的内壁和第一气道之间形成第二腔室。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音腔分路分频喇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部的上端面一体往上延伸形成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环绕于第二侧壁的外围,所述第二侧壁的内壁和底板部的上端面之间形成有上端开口的第四腔室,所述第四腔室连通第二出音孔;
当上壳体和下壳体组装后,上壳体遮覆第四腔室的上端开口,所述第二通孔通过第四腔室连通第二出音孔。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音腔分路分频喇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具有第二气道、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二气道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以形成第三腔室,所述第三出音区朝向第三通孔,所述第四通孔连通第二出音孔。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音腔分路分频喇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包括有上盖体和可拆卸式连接于上盖体的上壳体本体,所述上盖体和上壳体本体上下组装后形成第二腔室和/或第三腔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音腔分路分频喇叭模组,其特征在于:于框架的上侧对应第三出音区覆设有第一阻尼件,所述第一出音区覆设有第二阻尼件,以及,所述第二出音区覆设有第三阻尼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音腔分路分频喇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部上开设有沿上下贯通其上下侧的透气孔,于透气孔覆设有第四阻尼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494673.2A CN111711892A (zh) | 2020-06-03 | 2020-06-03 | 三音腔分路分频喇叭模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494673.2A CN111711892A (zh) | 2020-06-03 | 2020-06-03 | 三音腔分路分频喇叭模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711892A true CN111711892A (zh) | 2020-09-25 |
Family
ID=72537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494673.2A Pending CN111711892A (zh) | 2020-06-03 | 2020-06-03 | 三音腔分路分频喇叭模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711892A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60277829A1 (en) * | 2013-10-28 | 2016-09-22 | Tang Band Industries Co., Ltd. | Modular Loudspeaker for Point Sound Sour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CN110049413A (zh) * | 2019-05-10 | 2019-07-23 | 广东朝阳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音质改良型双磁路双振膜的振动动圈复合喇叭 |
CN111163383A (zh) * | 2020-03-11 | 2020-05-15 | 东莞市丰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模组化喇叭 |
CN213152363U (zh) * | 2020-06-03 | 2021-05-07 | 东莞市丰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三音腔分路分频喇叭模组 |
-
2020
- 2020-06-03 CN CN202010494673.2A patent/CN11171189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60277829A1 (en) * | 2013-10-28 | 2016-09-22 | Tang Band Industries Co., Ltd. | Modular Loudspeaker for Point Sound Sour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CN110049413A (zh) * | 2019-05-10 | 2019-07-23 | 广东朝阳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音质改良型双磁路双振膜的振动动圈复合喇叭 |
CN111163383A (zh) * | 2020-03-11 | 2020-05-15 | 东莞市丰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模组化喇叭 |
CN213152363U (zh) * | 2020-06-03 | 2021-05-07 | 东莞市丰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三音腔分路分频喇叭模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225743U (zh) | 单磁双音路同轴扬声器 | |
WO2021138952A1 (zh) | 扬声器箱 | |
CN110198509B (zh) | 发声器及电子产品 | |
CN213126467U (zh) | 扬声器单体、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 |
WO2022105101A1 (en) | Microphone integrted with loudspeaker | |
CN111163383A (zh) | 模组化喇叭 | |
CN111836160A (zh) | 发声模组 | |
CN213152363U (zh) | 三音腔分路分频喇叭模组 | |
CN213126464U (zh) | 一种发声单体和扬声器箱 | |
CN112839284B (zh) | 发声单体和耳机 | |
CN110460939B (zh) | 扬声器 | |
CN212519414U (zh) | 三音腔分频喇叭模组 | |
CN217240925U (zh) | 发声模组和电子设备 | |
CN111711892A (zh) | 三音腔分路分频喇叭模组 | |
CN215871824U (zh) | 一种受话器 | |
CN213342571U (zh) | 扬声器箱及移动终端 | |
US11317194B2 (en) | Speaker | |
CN214101757U (zh) | 扬声器箱 | |
CN109996141B (zh) | 音箱 | |
CN211744655U (zh) | 模组化喇叭 | |
CN216625985U (zh) | 一种多声道麦克风 | |
CN216057473U (zh) | 一种扩展高频的音腔 | |
CN216600069U (zh) | 一种号角同轴喇叭 | |
CN111711893A (zh) | 三音腔分频喇叭模组 | |
CN217335901U (zh) | 一种三频互补式新型扬声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