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11497A - 一种频偏的校准方法及报警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频偏的校准方法及报警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11497A
CN111711497A CN202010529893.4A CN202010529893A CN111711497A CN 111711497 A CN111711497 A CN 111711497A CN 202010529893 A CN202010529893 A CN 202010529893A CN 111711497 A CN111711497 A CN 1117114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ystal oscillator
capacitance value
external device
oscillator capacitance
target exter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298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11497B (zh
Inventor
林彦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2989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114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114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114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114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114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1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for calibration; for correcting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1/00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systems
    • H04M11/04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systems with alarm systems, e.g. fire, police or burglar alarm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Oscillators With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频偏的校准方法及报警系统,包括:在报警管理设备通过通信时隙与各外接设备进行报警信息通信时,检测各外接设备的信号强度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强度阈值;通过校准时隙获取各个晶振电容值下目标外接设备所对应的信号强度值;其中,目标外接设备的信号强度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强度阈值;根据各晶振电容值对应的信号强度值,确定目标外接设备的最佳晶振电容值;通过校准时隙将最佳晶振电容值发送给目标外接设备,以使其将晶振电容值调整至最佳晶振电容值。本申请,进行频偏校准时,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在降低或消除了外接设备的频偏,保证了报警管理设备与外接设备之间的通信可靠性的同时,还不会存在防护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一种频偏的校准方法及报警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及安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频偏的校准方法及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无线通信技术在多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应用在安防领域的报警系统中,报警主机和各个外接设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进行报警信息的传输。通常的,在无线报警系统中,为了提高无线射频信号的接收灵敏度和延长传输距离,一般都是采用窄带技术,即进行通信的信道的带宽非常狭窄,如使用SUB-GHz(频率为1GHz以下的无线频段)进行通信。对于SUB-GHz,由于带宽很窄,因此,导致无线射频信号对外界设备的中心频率非常敏感。对于无线报警系统而言,在各个外界设备的长期运行过程中,随着环境的变化和设备的老化,外界设备的中心频率会发生偏移,从而影响无线射频信号的接收灵敏度,进而影响无线报警系统的通信性能。
在利用现有技术对中心频率进行校准时,一般是将报警主机和外接设备之间的最高通信频率和最低通信频率的平均值作为其进行通信的中心频率,从而实现频率的校准。但是,其在进行频率校准的过程中,报警主机和外接设备之间无法进行正常通信,即无法进行报警信息的传输,只有退出校准过程后,才能进行正常通信。由于在进行频率校准的过程中,无线报警系统无法进行正常工作,导致存在安全隐患。
由此可知,利用现有技术进行频率校准的过程中,会使得无线报警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存在防护安全隐患。
申请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频偏的校准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报警管理设备,报警管理设备与各外接设备之间基于多址技术进行无线通信。该方法包括:
在所述报警管理设备通过通信时隙与各外接设备进行报警信息通信的过程中,检测各个所述外接设备的信号强度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强度阈值;
通过校准时隙获取设置于目标外接设备上的晶体寄存器在处于各个晶振电容值时所述目标外接设备所对应的信号强度值;其中,所述目标外接设备为所述信号强度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强度阈值的外接设备;
根据各个所述晶振电容值所对应的信号强度值,确定所述目标外接设备所对应的最佳晶振电容值;
通过所述校准时隙将所述最佳晶振电容值发送给所述目标外接设备,以使所述目标外接设备将其晶体寄存器的晶振电容值调整至所述最佳晶振电容值。
可选地,还包括:所述通过校准时隙获取设置于目标外接设备上的晶体寄存器在处于各个晶振电容值时所述目标外接设备所对应的信号强度值,包括:
通过所述通信时隙向所述目标外接设备发送频偏校准指令,以使所述目标外接设备调整其晶体寄存器的晶振电容值,并通过所述校准时隙将调整后得到的各个所述晶振电容值发送给所述报警管理设备;
接收各个所述晶振电容值,并获取所述晶体寄存器在处于各个所述晶振电容值时,所述目标外接设备所对应的信号强度值。
可选地,所述晶体寄存器的晶振电容值每调整一次,所述目标外接设备通过所述校准时隙将调整得到的所述晶振电容值发送给所述报警管理设备;
相应的,所述获取所述晶体寄存器在处于各个所述晶振电容值时,所述目标外接设备所对应的信号强度值,包括:
在每次接收所述晶振电容值时,检测所述晶体寄存器在处于该晶振电容值时所述目标外接设备所对应的信号强度值。
可选地,所述根据各个所述晶振电容值及其所对应的信号强度值,确定所述目标外接设备所对应的最佳晶振电容值,包括:
根据各个所述晶振电容值及其所对应的信号强度值,确定所有所述信号强度值中的最大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晶振电容值;
将所述最大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晶振电容值确定为所述最佳晶振电容值。
可选地,所述通信时隙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校准时隙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报警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报警管理设备和至少一个外接设备;所述报警管理设备与各外接设备之间基于多址技术进行无线通信;
所述报警管理设备,用于在通过通信时隙与各外接设备进行报警信息通信的过程中,检测各个所述外接设备的信号强度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强度阈值;通过校准时隙获取设置于目标外接设备上的晶体寄存器在处于各个晶振电容值时所述目标外接设备所对应的信号强度值;其中,所述目标外接设备为所述信号强度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强度阈值的外接设备;根据各个所述晶振电容值所对应的信号强度值,确定所述目标外接设备所对应的最佳晶振电容值;通过所述校准时隙将所述最佳晶振电容值发送给所述目标外接设备,;
所述目标外接设备,用于接收所述最佳晶振电容值,并将其晶体寄存器的晶振电容值调整至所述最佳晶振电容值。
可选地,上述报警管理设备,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通信时隙向所述目标外接设备发送频偏校准指令;以及,接收各个晶振电容值,并获取所述晶体寄存器在处于各个所述晶振电容值时,所述目标外接设备所对应的信号强度值;
所述目标外接设备,还用于调整其晶体寄存器的晶振电容值,并通过所述校准时隙将调整后得到的各个所述晶振电容值发送给所述报警管理设备。
可选地,所述晶体寄存器的晶振电容值每调整一次,所述目标外接设备通过所述校准时隙将调整得到的所述晶振电容值发送给所述报警管理设备;
相应的,所述报警管理设备,还具体用于:
在每次接收所述晶振电容值时,检测所述晶体寄存器在处于该晶振电容值时所述目标外接设备所对应的信号强度值。
可选地,所述报警管理设备,还具体用于:
根据各个所述晶振电容值及其所对应的信号强度值,确定所有所述信号强度值中的最大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晶振电容值;将所述最大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晶振电容值确定为所述最佳晶振电容值。
可选地,所述通信时隙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校准时隙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所述处理器、所述通信接口以及所述存储器通过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方法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方法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报警管理设备和各外接设备之间通过通信时隙进行报警信息的通信,通过校准时隙进行校准信息的通信,即正常工作过程和校准过程通过不同的时隙进行数据传输,这样,在对外接设备的频偏进行校准时,不会影响报警系统的正常工作,在降低或消除了外接设备的频偏,保证了报警管理设备与外接设备之间的通信可靠性的同时,还不会存在防护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频偏的校准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频偏的校准方法中,每帧所对应的时隙划分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频偏的校准方法中,报警管理设备通过校准时隙获取的数据帧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频偏的校准方法的交互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模块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首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频偏的校准方法,该方法用于对无线报警系统中,与报警管理设备进行连接的各个外接设备的中心频率进行校准,从而减小或者消除外接设备的中心频率的频率偏移,提高无线报警系统中无线射频信号的接灵敏度,保证了无线报警系统的通信可靠性。
其中,本申请提供的频偏的校准方法用于报警管理设备,且该报警管理设备与各外接设备之间基于多址技术进行无线通信。
其中,上述多址技术可以为时分多址接入(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技术、或者频分多址接入(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技术、或者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DMA)技术。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频偏的校准方法的第一种方法流程图,图1所示的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2,在报警管理设备通过通信时隙与各外接设备进行报警信息通信的过程中,检测各个外接设备的信号强度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强度值。
其中,上述信号强度值用于表征外接设备与报警管理设备进行通信的信号强度值。上述预设强度值的具体取值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设置,本说明书实施例并不对上述预设强度值的具体取值进行限定。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外接设备可以为无线探测器、无线读卡器、红外门禁等等。此处只是示例性列举几种可能的外接设备,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在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频偏校准之前,可以对报警管理设备与外接设备之间的信道进行划分。例如,若是采用TDMA技术进行通信,则需要对TDMA信道进行划分。具体的,可以采用固定时隙分配协议对TDMA信道进行划分。
在采用固定时隙分配协议对TDMA信道进行划分时,可以将时间分割成周期性的帧,再将每一帧分割成若干时隙。每帧时隙划分如图2所示。
在图2所示的时隙划分示意图中,B1和B2为控制时隙,用于实现帧同步和时隙分配,D1、D2…Dn为通信时隙(也可称为数据时隙、工作时隙等),用于实现报警管理设备和外接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O1和O2为校准时隙,用于进行频偏校准,A1和A2为申请时隙,用于执行外接设备的添加、删除等。
步骤104,通过校准时隙获取设置于目标外接设备上的晶体寄存器在处于各个晶振电容值时该目标外接设备所对应的信号强度值。
其中,目标外接设备为信号强度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强度阈值的外接设备。
具体的,在每个外接设备上均设置有晶体寄存器,晶体寄存器的晶振电容值时可以调整的,通过调整晶体寄存器的晶振电容值可以调整外接设备的中心频率,从而实现对外接设备的中心频率的校准。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上述步骤102中,若是检测到某个外接设备的信号强度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强度值,则将该外接设备记为目标外接设备,并对该目标外接设备执行步骤104;对于信号强度值大于预设强度值的外接设备则不再执行后续操作步骤,可以直接结束流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报警系统在进行工作时的工作信息(如报警信息)则是通过通信时隙进行传输的,当需要对某个外接设备的中心频率进行校准时,则校准过程中的校准信息则是通过校准时隙进行传输的,这样使得校准过程和工作过程可以同时执行,即校准时不会影响报警系统的正常工作。
步骤106,根据各个晶振电容值所对应的信号强度值,确定目标外接设备所对应的最佳晶振电容值。
步骤108,通过校准时隙将最佳晶振电容值发送给目标外接设备,以使目标外接设备将其晶体寄存器的晶振电容值调整至最佳晶振电容值。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当晶体寄存器的晶振电容值不同时,该晶体寄存器所处于的外接设备的中心频率不同,而外接设备的中心频率发生变化时,外接设备的信号强度值也会受到影响。即晶振电容值、中心频率和信号强度值三者是存在关联关系的。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信号强度值可以确定出最优晶振电容值,相应的,当目标外接设备的晶体寄存器的晶振电容值为最优晶振电容值时,目标外接设备的中心频率也得到了校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频偏的校准方法,报警管理设备和各外接设备之间通过通信时隙进行报警信息的通信,通过校准时隙进行校准信息的通信,即正常工作过程和校准过程通过不同的时隙进行数据传输,这样,在对外接设备的频偏进行校准时,不会影响报警系统的正常工作,在降低或消除了外接设备的频偏,保证了报警管理设备与外接设备之间的通信可靠性的同时,还不会存在防护安全隐患。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步骤104中,通过校准时隙获取设置于目标外接设备上的晶体寄存器在处于各个晶振电容值时该目标外接设备所对应的信号强度值,包括如下过程:
通过通信时隙向目标外接设备发送频偏校准指令,以使目标外接设备调整其晶体寄存器的晶振电容值,并通过校准时隙将调整后得到的各个晶振电容值发送给报警管理设备;接收各个晶振电容值,并获取晶体寄存器在处于各个晶振电容值时,目标外接设备所对应的信号强度值。
可选的,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晶体寄存器的晶振电容值每调整一次,目标外接设备通过校准时隙将调整得到的晶振电容值发送给报警管理设备;
相应的,上述获取晶体寄存器在处于各个晶振电容值时,目标外接设备所对应的信号强度值,包括:
在每次接收晶振电容值时,检测晶体寄存器在处于该晶振电容值时目标外接设备所对应的信号强度值。
具体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外接设备上的晶体寄存器所对应的晶振电容值是可以调节的。所以,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若是报警管理设备确定需要对某个外接设备(目标外接设备)的频偏进行校准时,则通过通信时隙向该目标外接设备发送频偏校准指令,当目标外接设备接收到报警管理设备发送的频偏校准指令后,则开始调整设置于自身的晶体寄存器的晶振电容值。并且每次调整得到一个晶振电容值(即将晶体寄存器当前处于该晶振电容值),则目标外接设备通过校准时隙将该晶振电容值发送给报警管理设备(其中,目标外接设备在发送该晶振电容值的过程中,晶体寄存器一直处于该晶振电容值),报警管理设备在接收该晶振电容值时,检测该目标外接设备当前所对应的信号强度值,所检测到的该信号强度值实际上就是目标外接设备上的晶体寄存器处于该晶振电容值时目标外接设备所对应的信号强度值。目标外接设备在将该晶振电容值发送给报警管理设备后,设置于目标外接设备上的晶体寄存器将自身的晶振电容值调整为其他晶振电容值,然后再由目标外接设备发送给报警管理设备。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晶体寄存器所对应的晶振电容值并不是随便进行调整的,其存在可调整范围,例如,晶体寄存器所对应的晶振电容值的范围可以为(C1,C2),即晶体寄存器所对应的最小晶振电容值为C1,所对应的最大晶振电容值为C2,即该晶体寄存器可以在(C1,C2)范围内调整其晶振电容值。
在具体实施时,晶体寄存器可以按照晶振电容值从小到大的顺序、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或者从中间值到两端值的顺序等对晶振电容值进行调整,且每次调整的步长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对此进行限定。
为便于理解上述过程,下述将举例进行说明。
假设,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晶体寄存器的晶振电容值可以在(C1,C8)之间进行调节,且晶体寄存器当前所对应的晶振电容值为C1,当目标外接设备接收到报警管理设备发送的频偏校准指令后,设置于该目标外接设备上的晶体寄存器开始进行晶振电容值的调整。在第一次调整时,将晶振电容值调整为C2,并由目标外接设备通过校准时隙将C2发送给报警管理设备,报警管理设备在接收到C2时,检测目标外接设备当前的信号强度值,记为P2;在通过目标外接设备将C2发送给报警管理设备后,晶体电容器将其所对应的晶振电容值调整为C3,并由目标外接设备通过校准时隙将C3发送给报警管理设备,报警管理设备在接收到C3时,检测目标外接设备当前的信号强度值,记为P3;在通过目标外接设备将C3发送给报警管理设备后,晶体电容器将其所对应的晶振电容值调整为C4,并由目标外接设备通过校准时隙将C4发送给报警管理设备,报警管理设备在接收到C4时,检测目标外接设备当前的信号强度值,记为P4,依次类推,直至晶体电容值的晶振电容值调整为最大晶振电容值。
报警管理设备在每次接收到晶振电容值,以及检测到信号强度值后,将晶振电容值和信号强度值对应的进行记录,一种可能的记录形式如表1所示。
表1
晶振电容值 信号强度值
C<sub>2</sub> P<sub>2</sub>
C<sub>3</sub> P<sub>3</sub>
C<sub>4</sub> P<sub>4</sub>
当然,上述表1以及上述实施例均为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外接设备在将晶振电容值通过校准时隙发送给报警管理设备时,发送的数据帧的一种可能的格式如图3所示。
其中,在图3所示的数据帧中,S为该数据帧的帧头标识,As为源地址,Ad为目的地址,V1-Vn表示晶振电容值数据,C表示校验数据。
可选的,在上述步骤106中,根据各个晶振电容值及其所对应的信号强度值,确定目标外接设备所对应的最佳晶振电容值,具体包括如下过程:
根据各个晶振电容值及其对应的信号强度值,确定所有信号强度值中的最大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晶振电容值;将最大信号强度所对应的晶振电容值确定为最佳晶振电容值。
为便于理解,下述将举例进行说明。
继续沿用表1所对应实施例,假设报警管理设备所获取到的晶振电容值和信号强度值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若是表1中的所有信号强度中的最大信号强度为P3,则将P3所对应的晶振电容值C3确定为最佳晶振电容值。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晶体寄存器设置不同的晶振电容值时外接设备的中心频率会发生变化,当中心频率发生变化时会导致外接设备的信号强度值发生变化,因此,当外接设备的信号强度值最大时,说明当前外接设备的晶体寄存器的晶振电容值时最佳的,即若将晶体寄存器的晶振电容值设置为最佳晶振电容值,则可以消除或者减小外接设备当前的中心频率的偏移。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一个报警管理设备可以接入多个外接设备,因此,在进行时隙分割时,所设置的通信时隙的数量为多个,以便可以同时与多个外接设备进行通信。
此外,为了防止同时对多个外接设备进行频偏校准,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设置的校准时隙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频偏的校准方法,下述将通过报警管理设备和各外接设备质检的交互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频偏的校准方法。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频偏的校准方法的交互方法流程图,图4所示的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2,在报警管理设备通过通信时隙与各外接设备进行报警信息通信的过程中,报警管理设备检测各个外接设备的信号强度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强度值。
步骤404,对于信号强度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强度值的目标外接设备,报警管理设备通过通信时隙向该目标外接设备发送频偏报警指令。
步骤406,目标外接设备接收上述频偏报警指令,开始调整设置于其上的晶体寄存器的晶振电容值。
步骤408,每完成一次晶振电容值的调整,目标外接设备将该晶振电容值通过校准时隙发送给报警管理设备。
步骤410,报警管理设备每次在接收到晶振电容值时,检测目标外接设备当前所对应的信号强度值,并记录晶振电容值与信号强度值的对应关系。
步骤412,报警管理设备确定晶振电容值与信号强度值的对应关系中最大信号强度所对应的晶振电容值。
步骤414,报警管理设备将最大信号强度所对应的晶振电容值作为最佳晶振电容值,并通过校准时隙发送给目标外接设备。
步骤416,目标外接设备将设置于其上的晶体寄存器的晶振电容值设置为最佳晶振电容值,实现中心频率的校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频偏的校准方法,报警管理设备和各外接设备之间通过通信时隙进行报警信息的通信,通过校准时隙进行校准信息的通信,即正常工作过程和校准过程通过不同的时隙进行数据传输,这样,在对外接设备的频偏进行校准时,不会影响报警系统的正常工作,在降低或消除了外接设备的频偏,保证了报警管理设备与外接设备之间的通信可靠性的同时,还不会存在防护安全隐患。
对应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频偏的校准方法,基于相同的思路,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报警系统,如图5所示,该系统包括报警管理设备502和至少一个外接设备504,报警管理设备502与各外接设备504之间基于多址技术进行无线通信。
其中,在图5所示系统中,以外接设备504为多个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实际应用中,外接设备504的数量还可以为一个。图5只是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外接设备504的数量的限定。
具体的,上述报警管理设备502,用于在通过通信时隙与各外接设备进行报警信息通信的过程中,检测各个所述外接设备的信号强度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强度阈值;通过校准时隙获取设置于目标外接设备上的晶体寄存器在处于各个晶振电容值时所述目标外接设备所对应的信号强度值;其中,所述目标外接设备为所述信号强度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强度阈值的外接设备;根据各个所述晶振电容值所对应的信号强度值,确定所述目标外接设备所对应的最佳晶振电容值;通过所述校准时隙将所述最佳晶振电容值发送给所述目标外接设备;
目标外接设备504,用于接收上述最佳晶振电容值,并将其晶体寄存器的晶振电容值调整至所述最佳晶振电容值。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目标外接设备504实际上就是与报警管理设备502连接的某个外接设备,本申请中只是为了将信号强度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强度阈值的外接设备与其他外接设备进行区分,因此,将信号强度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强度阈值的外接设备称为目标外接设备。
可选地,所述报警管理设备,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通信时隙向所述目标外接设备发送频偏校准指令;以及,接收各个晶振电容值,并获取所述晶体寄存器在处于各个所述晶振电容值时,所述目标外接设备所对应的信号强度值;
所述目标外接设备,还用于调整其晶体寄存器的晶振电容值,并通过所述校准时隙将调整后得到的各个所述晶振电容值发送给所述报警管理设备。
可选地,所述晶体寄存器的晶振电容值每调整一次,所述目标外接设备通过所述校准时隙将调整得到的所述晶振电容值发送给所述报警管理设备;
相应的,所述报警管理设备,还具体用于:
在每次接收所述晶振电容值时,检测所述晶体寄存器在处于该晶振电容值时所述目标外接设备所对应的信号强度值。
可选地,所述报警管理设备,还具体用于:
根据各个所述晶振电容值及其所对应的信号强度值,确定所有所述信号强度值中的最大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晶振电容值;将所述最大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晶振电容值确定为所述最佳晶振电容值。
可选地,所述通信时隙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校准时隙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报警系统中,报警管理设备和外接设备所对应功能的具体实现过程与图1-图4所对应方法实施例中各个步骤的具体实现过程相同,因此,报警管理设备和外接设备所对应功能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考图1-图4所对应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警系统,报警管理设备和各外接设备之间通过通信时隙进行报警信息的通信,通过校准时隙进行校准信息的通信,即正常工作过程和校准过程通过不同的时隙进行数据传输,这样,在对外接设备的频偏进行校准时,不会影响报警系统的正常工作,在降低或消除了外接设备的频偏,保证了报警管理设备与外接设备之间的通信可靠性的同时,还不会存在防护安全隐患。
相应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频偏的校准方法,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参见图6所示,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610、收发机620、存储器630和总线接口。其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600还包括:存储在存储器630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61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610执行时实现上述频偏的校准方法中的各个步骤,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在图6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61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63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62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
处理器61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630可以存储处理器61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2)

1.一种频偏的校准方法,应用于报警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管理设备与各外接设备之间基于多址技术进行无线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报警管理设备通过通信时隙与各外接设备进行报警信息通信的过程中,检测各个所述外接设备的信号强度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强度阈值;
通过校准时隙获取设置于目标外接设备上的晶体寄存器在处于各个晶振电容值时所述目标外接设备所对应的信号强度值;其中,所述目标外接设备为所述信号强度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强度阈值的外接设备;
根据各个所述晶振电容值所对应的信号强度值,确定所述目标外接设备所对应的最佳晶振电容值;
通过所述校准时隙将所述最佳晶振电容值发送给所述目标外接设备,以使所述目标外接设备将其晶体寄存器的晶振电容值调整至所述最佳晶振电容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校准时隙获取设置于目标外接设备上的晶体寄存器在处于各个晶振电容值时所述目标外接设备所对应的信号强度值,包括:
通过所述通信时隙向所述目标外接设备发送频偏校准指令,以使所述目标外接设备调整其晶体寄存器的晶振电容值,并通过所述校准时隙将调整后得到的各个所述晶振电容值发送给所述报警管理设备;
接收各个所述晶振电容值,并获取所述晶体寄存器在处于各个所述晶振电容值时,所述目标外接设备所对应的信号强度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寄存器的晶振电容值每调整一次,所述目标外接设备通过所述校准时隙将调整得到的所述晶振电容值发送给所述报警管理设备;
相应的,所述获取所述晶体寄存器在处于各个所述晶振电容值时,所述目标外接设备所对应的信号强度值,包括:
在每次接收所述晶振电容值时,检测所述晶体寄存器在处于该晶振电容值时所述目标外接设备所对应的信号强度值。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个所述晶振电容值及其所对应的信号强度值,确定所述目标外接设备所对应的最佳晶振电容值,包括:
根据各个所述晶振电容值及其所对应的信号强度值,确定所有所述信号强度值中的最大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晶振电容值;
将所述最大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晶振电容值确定为所述最佳晶振电容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时隙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校准时隙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6.一种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报警管理设备和至少一个外接设备;所述报警管理设备与各外接设备之间基于多址技术进行无线通信;
所述报警管理设备,用于在通过通信时隙与各外接设备进行报警信息通信的过程中,检测各个所述外接设备的信号强度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强度阈值;通过校准时隙获取设置于目标外接设备上的晶体寄存器在处于各个晶振电容值时所述目标外接设备所对应的信号强度值;其中,所述目标外接设备为所述信号强度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强度阈值的外接设备;根据各个所述晶振电容值所对应的信号强度值,确定所述目标外接设备所对应的最佳晶振电容值;通过所述校准时隙将所述最佳晶振电容值发送给所述目标外接设备;
所述目标外接设备,用于接收所述最佳晶振电容值,并将其晶体寄存器的晶振电容值调整至所述最佳晶振电容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管理设备,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通信时隙向所述目标外接设备发送频偏校准指令;以及,接收各个晶振电容值,并获取所述晶体寄存器在处于各个所述晶振电容值时,所述目标外接设备所对应的信号强度值;
所述目标外接设备,还用于调整其晶体寄存器的晶振电容值,并通过所述校准时隙将调整后得到的各个所述晶振电容值发送给所述报警管理设备。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寄存器的晶振电容值每调整一次,所述目标外接设备通过所述校准时隙将调整得到的所述晶振电容值发送给所述报警管理设备;
相应的,所述报警管理设备,还具体用于:
在每次接收所述晶振电容值时,检测所述晶体寄存器在处于该晶振电容值时所述目标外接设备所对应的信号强度值。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管理设备,还具体用于:
根据各个所述晶振电容值及其所对应的信号强度值,确定所有所述信号强度值中的最大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晶振电容值;将所述最大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晶振电容值确定为所述最佳晶振电容值。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时隙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校准时隙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11.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所述处理器、所述通信接口以及所述存储器通过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实现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CN202010529893.4A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频偏的校准方法及报警系统 Active CN1117114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29893.4A CN111711497B (zh)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频偏的校准方法及报警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29893.4A CN111711497B (zh)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频偏的校准方法及报警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11497A true CN111711497A (zh) 2020-09-25
CN111711497B CN111711497B (zh) 2022-04-26

Family

ID=72540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29893.4A Active CN111711497B (zh)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频偏的校准方法及报警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1149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63821A (zh) * 2020-12-22 2021-05-07 福建新大陆支付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简易高效的射频终端性能测试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57396A1 (en) * 2008-04-09 2009-10-1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of adaptive frequency hopping with look ahead interference prediction
WO2010051709A1 (zh) * 2008-11-07 2010-05-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gsm基站晶振频偏校正方法与装置
CN104683044A (zh) * 2013-11-29 2015-06-03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通信终端中频率综合器的校准方法、校准装置与校准系统
WO2018119792A1 (zh) * 2016-12-28 2018-07-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校准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10401499A (zh) * 2019-08-29 2019-11-01 杭州博联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射频模块的快速频偏校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57396A1 (en) * 2008-04-09 2009-10-1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of adaptive frequency hopping with look ahead interference prediction
WO2010051709A1 (zh) * 2008-11-07 2010-05-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gsm基站晶振频偏校正方法与装置
CN104683044A (zh) * 2013-11-29 2015-06-03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通信终端中频率综合器的校准方法、校准装置与校准系统
WO2018119792A1 (zh) * 2016-12-28 2018-07-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校准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10401499A (zh) * 2019-08-29 2019-11-01 杭州博联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射频模块的快速频偏校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QIU FANG 等: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alibration circuit for crystal oscillator", 《201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MICROSYSTEMS (ICICM)》 *
向为 等: "基于锁相环的GNSS授时接收机钟差校准算法",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
杨凯陟 等: "短波信道质量评估技术综述", 《电讯技术》 *
王洋 等: "关于恒温晶振频率跳变和低温不起振问题的研究", 《电子世界》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63821A (zh) * 2020-12-22 2021-05-07 福建新大陆支付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简易高效的射频终端性能测试方法
CN112763821B (zh) * 2020-12-22 2023-10-24 福建新大陆支付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终端性能测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11497B (zh) 2022-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50809B (zh) 感知方法和通信装置
US20230319928A1 (en) Multi-link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US7809872B2 (en) Master and slave device for communicating on a communication link with limited resource
US11323154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ystem, mobile terminal, and data device
US9794889B2 (en) Power adjust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01217848A (ja) 無線ローカルエリア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送信の延期
WO2020011164A1 (zh) WiFi发射功率控制方法、装置、电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EP1495556B1 (en) Method for control of contention-based wireless access
CN111711497B (zh) 一种频偏的校准方法及报警系统
US20230090518A1 (en) Beam indication method, network-side device, and terminal
CN111182621A (zh) 一种动态调整ap发射功率方法及动态调整发射功率ap
US10609659B2 (en) Configuring transmission power of a transmission by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0447452B2 (en) Hardware controlled receive response generation
EP3142281A1 (e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data fram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13444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and transmitting short low power wake-up request (WUR) fram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3163490A (zh) 发送功率配置方法、iab节点、基站及存储介质
KR102457637B1 (ko) 운영 구간 및 메시지를 이용하여 태그 수를 추정하는 백스캐터 통신 시스템, 방법 및 프로그램
US1082032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centralized spatial reu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2017036692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 coverage level of terminal
CN106576392B (zh) 调整空闲信道评估门限值的方法和接入点
CN112738568B (zh) 码率的调整方法、音视频服务器端、接收端及发送端
CN108924848B (zh)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WO2023274001A1 (zh) Phr的上报方法、基站、终端、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985855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US20230309148A1 (en) Random Access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