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式离子迁移区结构及高分辨率离子迁移谱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离子迁移谱技术等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循环式离子迁移区结构及高分辨率离子迁移谱仪。
背景技术
离子迁移谱是一种基于气相离子在轴向运动电场中具有不同迁移速率,从而实现对待测物质分离检测的分析技术。通过离子源电离的待测样品,根据其形成离子与背景气体的碰撞截面差异,可实现对待测物质的分析检测。这项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价格低廉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污染物、毒品、爆炸物的检测,且具有分离结构异构体和大分子构象解析的潜力。离子迁移谱仪通常由五大结构部件组成,分别为:离子源,离子化区,离子门,迁移区和检测器。其中,迁移区被认为是离子迁移谱仪的核心结构部件,起着对离子门进入离子通过漂移过程有效分离的重要作用。
传统的离子迁移区结构为定长的直线型柱状迁移管,通过施加梯度直流电压在管内形成均匀的电场,从而驱动待测离子的轴向漂移。因此,过低的场强将使得离子轴向驱动力不足,一定程度上仪器的分析灵敏度也随之降低。然而对于定长的漂移管而言,随着管内场强的增加,势必需要在迁移管两端施加更大的直流电压,进而不可避免的产生放电现象。
离子迁移谱仪的分辨率(Rp)通常被定义为:
式(1)中t代表离子在漂移管中的漂移时间,Δt为谱峰的半峰宽,T是迁移管温度,L是迁移管的长度,E是电场强度,z是带电量,e是基本电量,KB是玻尔兹曼常量。由等式可知,通过增加场强和迁移管长度的方式可有效提升仪器的分辨率。然而过高场强的放电限制,制约了场强的提升方案。此外,为维持一定的轴向离子驱动力,在固定场强的前提下增加迁移管长度,也同样需要在迁移管两端施加更大的直流电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式离子迁移区结构及高分辨率离子迁移谱仪,采用两片基板和各功能电极组共同组成离子迁移运动的三维通道,突破了传统离子迁移谱技术中电场强度和迁移区长度对仪器灵敏度和分辨率提升的制约。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循环式离子迁移区结构及高分辨率离子迁移谱仪,包括两片基板,在两片基板之间呈镜像对称设置有主径向约束电极组、辅径向约束电极组、轴向推动电极组、循环开启电极组及循环关闭电极组,即,一片基板上设置主径向约束电极组、辅径向约束电极组、轴向推动电极组、循环开启电极组及循环关闭电极组,相应的另一片基板上也设在相同的部件,基板与基板之间通过绝缘柱控制板间间距,优选都两片基板之间的间距设为0.5~10mm;所述辅径向约束电极组相对于基板平面垂直安装,用于调制离子漂移传输方向并与所述主径向约束电极组共同形成离子径向约束阱势;所述循环开启电极组和循环结束电极组构成循环控制电极组,平行或垂直设置于基板平面上,用于开启和结束离子循环迁移。
进一步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两片基板为尺寸相同的绝缘材质且平行安装,在两片基板间互为镜像的电极上施加的电压波形相同。
进一步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主径向约束电极组用于施加周期性的振荡电压,且同一基板平面上主径向约束电极组内相邻的主径向约束电极施加电压振荡相位差为180°。
进一步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主径向约束电极组所施加周期性的振荡电压为正弦电压或方波电压。
进一步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辅径向约束电极组用于施加辅助主径向约束电极组在离子轴向漂移过程中的径向约束并减少循环过程中的离子传输损失的直流偏置电压。
进一步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辅径向约束电极组施加的偏置电压为相对于主径向约束电极组电压的直流偏置电压。
进一步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轴向推动电极组用于施加电压幅值维持恒定,以便推动离子轴向迁移的连续周期性瞬态电压。
进一步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轴向推动电极组施加都连续周期性瞬态电压为方波电压或为正弦波电压或为三角波电压,三角波电压包括直角三角波电压,并且在所有轴向推动电极组上施加电压幅值保持恒定。
进一步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循环开启电极组和循环结束电极组上施加的电压为周期性脉冲电压,且与离子迁移谱仪的离子门脉冲保持时间同步。
进一步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循环开启电极组和循环结束电极组共同构成循环控制电极组,所施加的周期性脉冲电压与离子迁移谱仪的离子门脉冲保持时间同步,确保在一次离子门脉冲周期注入离子后的循环漂移。
进一步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诉循环开启电极组与循环结束电极组所施加的周期性脉冲电压时序连续。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两片基板和各功能电极组共同组成离子迁移运动的三维通道,在不改变仪器硬件结构的前提下,通过调节循环开启电极组与循环结束电极组的电压施加条件,开启和结束离子的循环迁移,进而实现了控制离子的迁移距离。突破了传统离子迁移谱技术中电场强度和迁移区长度对仪器灵敏度和分辨率提升的制约。
(2)本发明通过时序施加的连续周期性瞬态电压于轴向推动电极组上,利用离子轴向推动电压在整体迁移区结构上瞬态振动幅值恒定的特性做离子迁移管首尾相连的结构。主径向约束电极组与辅径向约束电极共同作用,有效降低了离子在漂移过程中的传输损失。循环开启电极组与循环结束电极组共同控制离子的循环漂移过程。这一技术方案针对离子迁移谱仪分辨率和灵敏度的提升有着显著效果。采用循环式离子迁移管结构,突破了传统仪器由于电极放电制约的场强和迁移管长度增加,有效提升仪器的分析性能。
(3)本发明在绝缘的基板上,通过主径向约束电极和辅径向约束电极的组合,共同减少离子循环迁移过程中的传输损失,且引导离子迁移方向。通过轴向推动电极组驱动离子轴向迁移,利用其施加电压幅值恒定的特性,实现迁移区首尾相接的结构。通过循环控制电极组,完成离子循环迁移的开启和结束控制。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保证一定的分析灵敏度前提下,有效提升离子迁移谱仪器的分辨率,为仪器的性能优化提供解决方案,开拓了仪器的设计思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基板、2-主径向约束电极组、3-辅径向约束电极组、4-轴向推动电极组、5-循环开启电极组、6-循环关闭电极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
本发明设计出一种循环式离子迁移区结构及高分辨率离子迁移谱仪,采用两片基板和各功能电极组共同组成离子迁移运动的三维通道,突破了传统离子迁移谱技术中电场强度和迁移区长度对仪器灵敏度和分辨率提升的制约,如图1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包括两片基板1,在两片基板1之间呈镜像对称设置有主径向约束电极组2、辅径向约束电极组3、轴向推动电极组4、循环开启电极组5及循环关闭电极组6,即,一片基板1上设置主径向约束电极组2、辅径向约束电极组3、轴向推动电极组4、循环开启电极组5及循环关闭电极组6,相应的另一片基板1上也设在相同都部件,基板1与基板1之间通过绝缘柱控制板间间距,优选都两片基板1之间的间距设为0.5~10mm;所述辅径向约束电极组3相对于基板1平面垂直安装,用于调制离子漂移传输方向并与所述主径向约束电极组2共同形成离子径向约束阱势;所述循环开启电极组5和循环结束电极组6共同构成循环控制电极组,平行或垂直设置于基板1平面上,用于开启和结束离子循环迁移。
作为优选的设置方案,主径向约束电极组2用于减少离子循环迁移过程中的传输损失,并且参与调控离子漂移的方向;所述主径向约束电极组2设置于基板1的一面且平行于离子轴向迁移的方向,作为离子迁移轨道;所述主径向约束电极组2施加有周期性振荡的电压,同一基板1平面上主径向约束电极组2内两相邻的主径向约束电极施加电压周期相位差为180°;所述主径向约束电极组2在两片基板1上镜像对称,且相互对称的两主径向约束电极电压施加相同。
所述辅径向约束电极组3在主径向约束电极组2横向约束能力不足时启用,辅助主径向约束电极组2减少离子循环迁移过程中的损失;所述辅约束电极组3垂直于基板1平面安装且平行于离子轴向迁移方向。所述辅径向约束电极组3在基板1垂直面上镜像对称且相互对称的两辅助径向约束电极组电压施加相同。
所述轴向推动电极组4用于驱动离子轴向迁移驱动,施加有时序连续的周期性瞬态电压且电压幅值保持恒定;所述轴向推动电极组4沿离子迁移方向设置;所述轴向推动电极组4相邻两片轴向推动电极的电压时序连续;所述轴向推动电极组4在两片基板上镜像对称,且相互对称的两轴向推动电极电压施加相同。
所述循环开启电极组5与循环结束电极组6构成循环控制电极组,用于控制离子迁移循环的开启和结束,在循环控制电极组内施加与离子门脉冲同步的脉冲电压;所述循环控制电极组的两组电极(循环开启电极和循环结束电极)分别位于离子循环开启和结束的两个方向;所述循环开启电极组5,位于两片基板的镜像对称面上,两两互为镜像对称且施加电压相同;所述循环结束电极组6,位于两片基板的镜像对称面上,两两互为镜像对称且施加电压相同;所述循环开启电极组5和循环结束电极组6所施加的脉冲电压时序连续,即循环开启电极组5的上升沿为循环结束电极组6的下降沿。
优选地,所述基板1采用PCB基板材质,或FPC,或聚四氟乙烯,或聚醚醚酮,或陶瓷,或其他绝缘材质。
优选地,所述基板1上设置都绝缘体采用聚四氟乙烯,或聚醚醚酮,或陶瓷,或其他绝缘材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与前述技术方案相同部分在此将不再赘述,如图1所示,进一步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两片基板1为尺寸相同的绝缘材质且平行安装,在两片基板1间互为镜像的电极上施加的电压波形相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与前述技术方案相同部分在此将不再赘述,如图1所示,进一步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主径向约束电极组2用于施加周期性的振荡电压,且同一基板1平面上主径向约束电极组2内相邻的主径向约束电极施加电压振荡相位差为180°。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与前述技术方案相同部分在此将不再赘述,如图1所示,进一步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主径向约束电极组2所施加周期性的振荡电压为正弦电压或方波电压。
优选地,所述主径向约束电极组2施加电压波形为正弦波,或为方波,电压频率为0.1~10MHz,电压振荡峰峰值为10V~500V。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与前述技术方案相同部分在此将不再赘述,如图1所示,进一步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辅径向约束电极组3用于施加辅助主径向约束电极组2在离子轴向漂移过程中的径向约束并减少循环过程中的离子传输损失的直流偏置电压。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与前述技术方案相同部分在此将不再赘述,如图1所示,进一步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辅径向约束电极组3施加的偏置电压为相对于主径向约束电极组2电压的直流偏置电压。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与前述技术方案相同部分在此将不再赘述,如图1所示,进一步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轴向推动电极组4用于施加电压幅值维持恒定,以便推动离子轴向迁移的连续周期性瞬态电压。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与前述技术方案相同部分在此将不再赘述,如图1所示,进一步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轴向推动电极组4施加都连续周期性瞬态电压为方波电压、正弦波电压或为三角波电压,三角波电压包括直角三角波电压,并且在所有轴向推动电极组上施加电压幅值保持恒定。
优选地,所述轴向推动电极组施加电压波形可为半正弦波,或为方波,或为三角波,电压频率为0.1KHz~200KHz,瞬态电压振荡幅值为5~200V。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与前述技术方案相同部分在此将不再赘述,如图1所示,进一步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循环开启电极组5和循环结束电极组6上施加的电压为周期性脉冲电压,且与离子迁移谱仪的离子门脉冲保持时间同步。
进一步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循环开启电极组5和循环结束电极组6共同构成循环控制电极组,所施加的周期性脉冲电压与离子迁移谱仪的离子门脉冲保持时间同步,确保在一次离子门脉冲周期注入离子后的循环漂移。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与前述技术方案相同部分在此将不再赘述,如图1所示,进一步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诉循环开启电极组5与循环结束电极组6所施加的周期性脉冲电压时序连续。
实施例11:
结合图1所示,一种循环式离子迁移区结构及高分辨率离子迁移谱仪,包括:两片镜像平行放置的具有绝缘性能都基板1、主径向约束电极组2、辅径向约束电极组3、轴向推动电极组4、循环开启电极组5及循环结束电极组6;基板1的一面放置有主径向约束电极组2、轴向推动电极组4、循环开启电极组5及循环结束电极组6;其中,辅径向约束电极组3于基板1平面方向垂直放置,用于施加相对于主径向约束电极组2的直流偏置电压;主径向约束电极组2相邻于辅径向约束电极组3,并与轴向约束电极组4在基板1平面间隔放置;轴向约束电极组4在基板1平面上将相邻的主径向约束电极组2隔开;在一个基板1平面上主径向约束电极组2内相邻都主径向约束电极所施加的周期性振荡电压之间的相位差为180°,优选地振荡幅值为10~500V,频率为0.1~10MHz,可为正弦波或方波波形;主径向约束电极组2与辅径向约束电极组3相互组合,提供有效的离子径向约束,减少离子在循环迁移过程中的损失,增加仪器检测灵敏度。
所述轴向推动电极组4在一个基板1平面上沿着离子轴向迁移路径排列,将轴向推动电极组4分组,每组电极有2~10个轴向推动电极,构成轴向离子循环推动驱动;所述轴向推动电极组4所施加的周期性瞬态电压,电压幅值为5~200V,可为方波,正弦波以及三角波,其波形占空比为1除以每组轴向推动电极数(2~10个),即占空比为0.1~0.5;在一个基板1平面上轴向推动电极组4施加有周期性瞬态电压,且轴向推动电极组4内相邻轴向推动电极上的瞬态电压时序连续,即一个基板1平面上相邻轴向推动电极所施加电压波形的相位差为360°乘以电压波形占空比,相位差范围为36°~180°;连续施加的周期性瞬态电压波形在轴向推动电极组4上有效推动离子在轴向的迁移运动,并可实现循环迁移离子。
所述循环开启电极组5和循环结束电极组6组成循环控制电极组,位于离子循环迁移路径上靠近检测器的位置,任一组循环控制电极组皆有两组电极(循环开启电极和循环结束电极),每组电极有2片;所述循环控制电极组施加有周期性脉冲电压,由仪器离子门控制离子进入循环离子迁移管,周期性脉冲电压与离子门时间同步,且脉冲周期相同,为1至100ms;当循环开启电极组5为脉冲高电平时,循环结束电极组6为脉冲低电平,离子循环迁移持续进行;当循环开启电极组5为脉冲低电平时,循环结束电极组6相应为脉冲高电平,离子循环结束,离子迁移运动至法拉第盘检测器,从而获得离子迁移谱信号;循环开启电极组5与循环结束电极组6脉冲电压时序连续,即脉冲开启电极组5的脉冲下降沿与脉冲结束电极组6的脉冲上升沿重合;通过循环控制电极组设计,可有效控制离子循环漂移的开启和结束的时间点,实现了离子循环迁移可控性,同时也实现了无限循环迁移管对离子迁移的信号检测。
基板1共有两片,分别放置有主径向约束电极组2、辅径向约束电极组3、轴向推动电极组4、循环开启电极组5及循环结束电极组6;两片基板1镜像对称放置,基板1上镜像对称两电极组所施加的电压相同;基板材质可为PCB基板材质或FPC或聚四氟乙烯或聚醚醚酮或陶瓷或其他绝缘材质;由绝缘柱控制两基板1的间距为0.5~10mm;在基板1上垂直于基板平面位置放置辅径向约束电极组3,辅径向约束电极组3与相邻主径向约束电极组2的间距为0.05~2mm;同时所述基板1平面上所布局的电极间距控制在0.05~2mm。
本发明是在现有循环式离子迁移谱仪进行修改,将原来的迁移区结构设计成本发明技术方案所保护的技术结构,本发明所保护的技术方案,作为整个设备的核心部件,能够实现循环离子迁移谱仪离子循环迁移分析的功能,循环漂移管结构(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应安装于离子迁移谱仪离子门后,在绝对压强1Pa至3000Pa的气压环境中工作。可适用于单独的循环式离子迁移谱仪器设计或循环式离子迁移谱仪与质谱仪联用设计。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循环式离子迁移操作方案,突破了传统离子迁移谱仪在漂移管长度上对仪器灵敏度和分辨率的限制,通过超长的离子循环迁移操控实现了离子迁移谱仪器最大限度的分辨率提升。同时,结合径向约束电极组,有效减少了离子在迁移过程中的损失,从而提升了仪器灵敏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