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09860A - 遗嘱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遗嘱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09860A
CN111709860A CN202010566481.8A CN202010566481A CN111709860A CN 111709860 A CN111709860 A CN 111709860A CN 202010566481 A CN202010566481 A CN 202010566481A CN 111709860 A CN111709860 A CN 1117098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son
information
advice
testimony
identity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6648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09860B (zh
Inventor
苟喜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D Digit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 Ltd
Beijing Haiyi Tongzh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D Digit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 Ltd
Beijing Haiyi Tongzh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D Digit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 Ltd, Beijing Haiyi Tongzh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D Digit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6648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098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098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0986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87108 priority patent/WO2021253957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098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098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18Legal ser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4Protecting data integrity, e.g. using checksums, certificates or signa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Bioeth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遗嘱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接收包括遗嘱人身份信息的遗嘱更新请求,在遗嘱人的身份验证通过后,从区块链网络中,获取遗嘱人的目标遗嘱,并根据对目标遗嘱所作的修改操作,对目标遗嘱进行更新,生成更新遗嘱信息,最后通过键值对的方式,将更新遗嘱信息和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发送至区块链网络进行上链。该技术方案,通过区块链存储遗嘱并在更新后重新上链,能够保证遗嘱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减低了遗嘱被无效的概率和风险。

Description

遗嘱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大数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遗嘱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遗嘱是指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其遗产或其他事务所作的个人处理,并于创立遗嘱人死亡时发生效力的法律行为。遗嘱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是遗嘱继承的基本条件,因而,如何保证遗嘱在生效时仍具有真实性和有效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鉴于文件形式的自书遗嘱简便易行、保密性强,因而,文件形式的自书遗嘱是遗嘱比较普通的形式。然而,自书遗嘱的创立受限于遗嘱人的教育水平、法律知识,自书遗嘱的内容、形式往往不合法律要求,有效性无法保证,此外,文件形式的遗嘱容易被篡改,其真实性无法保证。
综上可知,由于目前遗嘱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可能无法保证,可能存在遗嘱被无效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遗嘱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由于目前遗嘱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可能无法保证,导致遗嘱可能被无效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遗嘱处理方法,包括:
接收遗嘱更新请求,所述遗嘱更新请求包括:遗嘱人的身份信息;
在所述遗嘱人的身份验证通过后,从区块链网络中,获取所述遗嘱人的目标遗嘱;
根据对所述目标遗嘱所作的修改操作,对所述目标遗嘱进行更新,生成更新遗嘱信息;
通过键值对的方式,将所述更新遗嘱信息和所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发送至区块链网络进行上链。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从区块链网络中,获取所述遗嘱人的目标遗嘱,包括:
确定所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对应的关键字;
根据所述关键字,定位到所述区块链网络中的至少一个目标区块,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区块是用于存储所述遗嘱人的遗嘱的区块;
根据接收到的选中指示,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区块中,选中所述选中指示对应的目标操作区块;
根据所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从所述目标操作区块中,获取所述遗嘱人的目标遗嘱。
可选的,所述通过键值对的方式,将所述更新遗嘱信息和所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发送至区块链网络进行上链,包括:
利用预设加密算法对所述关键字和所述更新遗嘱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得到所述更新遗嘱信息对应的值;
将所述关键字和所述更新遗嘱信息对应的值组成的键值对发送至所述区块链网络进行上链。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设计中,在所述通过键值对的方式,将所述更新遗嘱信息和所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发送至区块链网络进行上链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利用所述区块链网络中的各节点对所述更新遗嘱信息进行共识。
在第一方面的再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遗嘱更新请求还包括:授权用户的身份信息、所述遗嘱人与所述授权用户之前签订的授权信息;
在所述从区块链网络中,获取所述遗嘱人的目标遗嘱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授权信息,确定所述授权用户的身份信息验证通过。
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设计中,在所述接收遗嘱更新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遗嘱人的注册请求,所述注册请求包括:表征所述遗嘱人身份的图像信息和/或文本信息;
基于所述图像信息和/或所述文本信息,通过活体检测、人脸识别对所述遗嘱人的身份进行验证;
在所述遗嘱人的身份验证通过后,对表征所述遗嘱人身份的图像信息和/或文本信息进行哈希运算,生成所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对应的关键字;
基于预设的加密算法,对所述关键字进行加密,得到所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对应的值;
将所述关键字和所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对应的值组成的键值对发送至所述区块链网络进行上链。
可选的,在所述接收遗嘱更新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遗嘱建立请求,所述遗嘱建立请求包括:所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
在确定所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验证通过后,获取所述遗嘱人的遗嘱内容以及所述遗嘱人的手写签名图片;
在验证所述手写签名图片表征的用户身份信息与所述区块链网络中各节点存储的所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一致时,获取所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对应的关键字;
基于预设的加密算法,对所述关键字、所述遗嘱内容和所述手写签名图片进行加密,生成所述遗嘱对应的值;
将所述关键字和所述遗嘱对应的值组成的键值对发送至所述区块链网络进行上链。
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二用户的遗嘱查看请求,所述遗嘱查看请求包括:所述第二用户的身份信息;
在通过智能合约确定所述遗嘱人死亡,且所述第二用户为所述遗嘱人的遗嘱责任人时,将所述遗嘱人的遗嘱推送给所述第二用户;
在通过智能合约确定所述遗嘱人未死亡,和/或,确定所述第二用户不是所述遗嘱人的遗嘱责任人时,生成拒绝查看请求并推送给所述第二用户。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遗嘱处理装置,包括:接收模块、获取模块、处理模块和上链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遗嘱更新请求,所述遗嘱更新请求包括:遗嘱人的身份信息;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遗嘱人的身份验证通过后,从区块链网络中,获取所述遗嘱人的目标遗嘱;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对所述目标遗嘱所作的修改操作,对所述目标遗嘱进行更新,生成更新遗嘱信息;
所述上链模块,用于通过键值对的方式,将所述更新遗嘱信息和所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发送至区块链网络进行上链。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对应的关键字;
根据所述关键字,定位到所述区块链网络中的至少一个目标区块,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区块是用于存储所述遗嘱人的遗嘱的区块;
根据接收到的选中指示,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区块中,选中所述选中指示对应的目标操作区块;
根据所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从所述目标操作区块中,获取所述遗嘱人的目标遗嘱。
可选的,所述上链模块,具体用于利用预设加密算法对所述关键字和所述更新遗嘱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得到所述更新遗嘱信息对应的值,将所述关键字和所述更新遗嘱信息对应的值组成的键值对发送至所述区块链网络进行上链。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上链模块通过键值对的方式,将所述更新遗嘱信息和所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发送至区块链网络进行上链之前,利用所述区块链网络中的各节点对所述更新遗嘱信息进行共识。
在第二方面的再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遗嘱更新请求还包括:授权用户的身份信息、所述遗嘱人与所述授权用户之前签订的授权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获取模块从区块链网络中,获取所述遗嘱人的目标遗嘱之前,基于所述授权信息,确定所述授权用户的身份信息验证通过。
在第二方面的又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遗嘱更新请求之前,接收所述遗嘱人的注册请求,所述注册请求包括:表征所述遗嘱人身份的图像信息和/或文本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图像信息和/或所述文本信息,通过活体检测、人脸识别对所述遗嘱人的身份进行验证,在所述遗嘱人的身份验证通过后,对表征所述遗嘱人身份的图像信息和/或文本信息进行哈希运算,生成所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对应的关键字,以及基于预设的加密算法,对所述关键字进行加密,得到所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对应的值;
所述上链模块,还用于将所述关键字和所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对应的值组成的键值对发送至所述区块链网络进行上链。
可选的,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在接收遗嘱更新请求之前,接收遗嘱建立请求,所述遗嘱建立请求包括:所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在确定所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验证通过后,获取所述遗嘱人的遗嘱内容以及所述遗嘱人的手写签名图片,以及在验证所述手写签名图片表征的用户身份信息与所述区块链网络中各节点存储的所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一致时,获取所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对应的关键字;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基于预设的加密算法,对所述关键字、所述遗嘱内容和所述手写签名图片进行加密,生成所述遗嘱对应的值;
所述上链模块,还用于将所述关键字和所述遗嘱对应的值组成的键值对发送至所述区块链网络进行上链。
在第二方面的又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第二用户的遗嘱查看请求,所述遗嘱查看请求包括:所述第二用户的身份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通过智能合约确定所述遗嘱人死亡,且所述第二用户为所述遗嘱人的遗嘱责任人时,将所述遗嘱人的遗嘱推送给所述第二用户,以及在通过智能合约确定所述遗嘱人未死亡,和/或,确定所述第二用户不是所述遗嘱人的遗嘱责任人时,生成拒绝查看请求并推送给所述第二用户。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以及各可能设计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以及各可能设计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遗嘱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接收包括遗嘱人身份信息的遗嘱更新请求,在遗嘱人的身份验证通过后,从区块链网络中,获取遗嘱人的目标遗嘱,并根据对目标遗嘱所作的修改操作,对目标遗嘱进行更新,生成更新遗嘱信息,最后通过键值对的方式,将更新遗嘱信息和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发送至区块链网络进行上链。该技术方案,通过区块链存储遗嘱并在更新后重新上链,能够保证遗嘱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减低了遗嘱被无效的概率和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遗嘱处理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区块链网络的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遗嘱处理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遗嘱处理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遗嘱处理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遗嘱处理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遗嘱处理方法实施例五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遗嘱处理方法实施例六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遗嘱处理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执行遗嘱处理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首先对本申请所涉及的名词进行解释:
区块链: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和数据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体维护、公开透明等特点,这些特点保证了区块链的“诚实”与“透明”,为区块链创造信任奠定了基础。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其本质上是一个链式存储结构。区块是链式存储结构中的数据元素,区块链由区块相互连接形成单向链式结构,其中第一个区块被称为创始区块。
遗嘱:遗嘱是指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其遗产或其他事务所作的个人处理,并于创立遗嘱人死亡时发生效力的法律行为。在实际应用中,遗嘱的形式主要有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和口头遗嘱等。每种形式的遗嘱都必须保证遗嘱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自书遗嘱简便易行、保密性强,目前是比较常用的遗嘱形式。但是,受限于遗嘱人的教育水平、法律知识,自书遗嘱的内容、形式往往不符合法律要求,未经专业律师指导的遗嘱在法庭上被判无效的比例高达60%,而经过律师指导,但由于保存问题,发生丢失和被篡改而导致遗嘱无效的比例也超过了10%,即现有技术中,遗嘱人所立遗嘱存在被无效的问题。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遗嘱处理方法,基于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体维护、公开透明等特点,根据遗嘱人请求将遗嘱存储至区块链网络的区块之后,在遗嘱人有遗嘱修改需求时还可以接收遗嘱更新请求,进而在遗嘱人的身份验证通过后,从区块链网络中获取遗嘱人的目标遗嘱,并对目标遗嘱进行更新,生成更新遗嘱信息,随后通过键值对的方式,将更新遗嘱信息和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发送至区块链网络进行上链。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区块链存储并在更新后重新上链,能够保证遗嘱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减低了遗嘱被无效的概率和风险。
示例性的,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遗嘱处理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参照图1所示,该应用场景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1和区块链网络12。其中,区块链网络12可以包括多个节点,用户通过终端设备11与区块链网络中的节点进行通信。
可选的,图1示出的区块链网络包括6个节点(分别为节点1至节点6)和一个终端设备。在实际应用中,区块链网络包括的节点数量和终端设备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此处不再赘述。
在图1中,终端设备11与节点1相对应。终端设备11向区块链网络12发送请求(例如,注册请求、遗嘱建立请求和遗嘱更新请求),区块链网络12中的节点1接收到请求后,响应于该请求,并执行该请求对应的操作。
示例性的,在遗嘱人有遗嘱更新需求时,其可以通过终端设备11向区块链网络12中的节点1发送遗嘱更新请求,节点1对接收到的遗嘱更新请求进行处理,例如,根据遗嘱更新请求中包括的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对遗嘱人的身份进行验证,从区块链网络中获取该遗嘱人的目标遗嘱,并根据遗嘱人对目标遗嘱所作的修改对目标遗嘱进行更新,并将得到的更新遗嘱信息和遗嘱人的身份信息一同发送至区块链网络进行上链。
可以理解的是,区块链网络12的节点1在生成更新遗嘱信息,并将其发送至区块链网络进行上链之前,还需要利用区块链网络中的各个节点对更新遗嘱信息进行共识,在各个节点达成共识之后,再将更新遗嘱信息和遗嘱人的身份信息一同发送至区块链网络进行上链。
可选的,区块链网络12的节点在更新遗嘱信息之前,还可以基于遗嘱人的请求执行账号注册、遗嘱建立、遗嘱查看、遗嘱推送等过程。关于这些过程的具体执行流程可以与遗嘱更新的步骤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1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台式计算机、便携笔记本式计算机或车载计算机等。区块链12能够在不引入第三方中介结构的情况下,为遗嘱的存储提供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安全可靠等特性保证。
示例性的,下面结合图1的应用场景,在介绍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之前,首先对区块链网络的系统架构进行说明。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区块链网络的架构示意图。参照图2所示,区块链网络12由数据层21、网络层22、共识层23、激励层24、合约层25和应用层26组成。
其中,数据层21封装了底层数据区块以及相关的数据加密和时间戳等基础数据和基本算法;网络层22包括分布式组网机制、数据传播机制和数据验证机制等;共识层23主要封装网络节点的各类共识算法;激励层24用于将目标因素集成到区块链技术的体系中来,主要包括目标激励的发行机制和分配机制等;合约层25主要封装各类脚本、算法和智能合约,是区块链可编程特性的基础;应用层26封装了区块链的各种应用场景和案例。
在该架构示意图中,基于时间戳的链式区块结构、分布式节点的共识机制、基于共识的激励和灵活可编程的智能合约是区块链技术的关键。
下面结合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和图2所示的区块链网络结构,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遗嘱处理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区块链网络中的任意一个节点。如图3所示,该遗嘱处理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301、接收遗嘱更新请求,该遗嘱更新请求包括:遗嘱人的身份信息。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遗嘱人的遗嘱存储在区块链网络中时,若遗嘱人需要对遗嘱进行修改时,遗嘱人或遗嘱人的授权用户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向区块链网络发送遗嘱更新请求,这样区块链网络的节点在可以根据接收到的遗嘱更新请求对遗嘱进行更新。
示例性的,由于区块链网络中可以存储很多遗嘱人的遗嘱信息或其他信息,为了使得区块链节点可以准确定位到遗嘱人的遗嘱,且保证其他遗嘱的保密性,该遗嘱更新请求中需要包括遗嘱人的身份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遗嘱的存储都是基于终端设备实现的,具体来说是基于终端设备上安装的应用(APP)实现。可选的,该APP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例如PC端的APP或者移动端的APP。遗嘱人或遗嘱人的授权用户均可以通过终端设备访问区块链网络的节点,每个节点可以对应一个终端设备,每个节点具有平等性。
S302、在遗嘱人的身份验证通过后,从区块链网络中,获取遗嘱人的目标遗嘱。
示例性的,区块链节点接收到遗嘱更新请求时,首先对遗嘱人的身份进行验证,例如,基于遗嘱人的身份信息,查询区块链网络中各节点上存储的信息,判断该遗嘱人是否为已注册用户且是否存储了遗嘱。可选的,遗嘱人的身份验证通过是指接收遗嘱更新请求的节点验证该遗嘱人的身份验证通过,且区块链网络的其他节点也确定遗嘱人的身份验证通过。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设计中,若操作终端设备发出遗嘱请求的用户是遗嘱人,则该遗嘱更新请求中可以只包括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区块链的各节点只对遗嘱人的身份信息进行验证。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设计中,若操作终端设备发出遗嘱更新请求的是遗嘱人的授权用户,则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述遗嘱更新请求还包括:授权用户的身份信息、遗嘱人与所述授权用户之前签订的授权信息。这时,区块链的节点在从区块链网络中,获取遗嘱人的目标遗嘱之前,还需要基于接收到的遗嘱更新请求中遗嘱人与授权用户之前签订的授权信息,确定该授权用户的身份信息验证通过。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区块链网络的节点在确定遗嘱人的身份验证通过后,可以基于遗嘱人的身份信息,查询区块链网络,确定出存储遗嘱人遗嘱的区块,进而从中获取到遗嘱更新请求对应的遗嘱人的目标遗嘱。
关于从区块链网络中,获取遗嘱人的目标遗嘱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下述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记载,此处不再赘述。
S303、根据对目标遗嘱所作的修改操作,对目标遗嘱进行更新,生成更新遗嘱信息。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区块链的节点获取到遗嘱人的目标遗嘱后,可以将推送给终端设备,这样遗嘱人或遗嘱人的授权用户可以在终端设备的操作界面对目标遗嘱进行修改并在修改后确定提交或保存时,区块链节点可以获取到对目标遗嘱所作的修改内容,从而可以基于此对目标遗嘱进行更新,生成更新遗嘱信息。
S304、通过键值对的方式,将更新遗嘱信息和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发送至区块链网络进行上链。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区块链节点在生成更新遗嘱信息后,首先可以确定出遗嘱人身份信息对应的关键字key,进而通过预设的方法确定出该更新遗嘱信息对应的值value,从而对遗嘱更新信息进行存储时,可以通过键值对(key-value,K-V)的方式,将更新遗嘱信息和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发送至区块链网络进行上链,即在原有区块链的最后一个区块之后增加新的区块,从而将遗嘱人的更新遗嘱信息保存起来。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该步骤S304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利用区块链网络中的各节点对更新遗嘱信息进行共识。
示例性的,共识可简单理解为不同群体所寻求的共同的认识、价值、想法等,在某一方面达成的一致意见。共识机制就是确定达成某种共识和维护共识的方式。区块链的共识机制能够使得区块链在不依靠中心化组织的情况下,依然大规模高效协作完成运转,从而能够保证区块链网络中各节点存储的遗嘱信息真实、有效,且具有较高的保密性。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当遗嘱上链后,遗嘱人(即立遗嘱人)再次通过终端登录账户时,区块链节点首先验证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并在验证通过时,将确定的该遗嘱人的遗嘱推送给遗嘱人,遗嘱人在查看上述遗嘱后,可以只查看遗嘱内容,也可以查看遗嘱内容后并对其进行修改。通常情况下,若遗嘱人选择修改遗嘱时,在生成更新遗嘱信息后,该更新遗嘱信息还需要经过智能合约发布到区块链的各节点进行共识,并在共识通过后重新上链。
可以理解的是,在更新遗嘱信息重新上链时,由于遗嘱人的身份信息不变,则存储时的关键字Key不变,其提高了遗嘱查询的灵活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遗嘱处理方法,通过接收包括遗嘱人身份信息的遗嘱更新请求,在遗嘱人的身份验证通过后,从区块链网络中,获取遗嘱人的目标遗嘱,并根据对目标遗嘱所作的修改操作,对目标遗嘱进行更新,生成更新遗嘱信息,最后通过键值对的方式,将更新遗嘱信息和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发送至区块链网络进行上链。该技术方案,通过区块链存储遗嘱并在更新后重新上链,能够保证遗嘱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减低了遗嘱被无效的概率和风险。
示例性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遗嘱处理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参照图4所示,上述S302中的从区块链网络中,获取所述遗嘱人的目标遗嘱可以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S401、确定该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对应的关键字。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遗嘱人在区块链网络首次注册时,区块链节点可以将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处理成关键字key的形式,在后续需要对遗嘱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只要遗嘱人不发生变更,该遗嘱人身份信息对应的key则相同,因而,在后续需要查看遗嘱、修改遗嘱或遗嘱重新上链时,可以基于遗嘱人的身份信息确定出该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对应的关键字。
S402、根据关键字,定位到区块链网络中的至少一个目标区块,该至少一个目标区块是用于存储该遗嘱人的遗嘱的区块。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遗嘱是基于键值对(key-value)格式存储的,且遗嘱人的身份信息不会发生变更,若遗嘱人在生前对提交的初始遗嘱进行了多次修改,则更新的遗嘱与初始遗嘱具有相同的关键字,所以,区块链节点在确定出遗嘱人身份信息对应的关键字时,根据遗嘱人身份信息对应的关键字,通过查询区块链网络中的各节点,能够定位到用于存储该遗嘱人的遗嘱的所有区块。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关键字定位出的目标区块的数量需要根据遗嘱人对所立遗嘱的修改次数确定,若遗嘱人只建立了遗嘱,这次是首次修改,该目标区块的数量为1,若遗嘱人建立了遗嘱,且经历过N次修改,则该目标区块的数量为N+1,其中,N为正整数。
S403、根据接收到的选中指示,从至少一个目标区块中,选中该选中指示对应的目标操作区块。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当区块链节点将定位出的至少一个目标区块呈现在终端设备界面上时,遗嘱更新请求的发起者,例如,遗嘱人、遗嘱人的授权用户可以基于遗嘱的更新时间,确定出要选择的区块,并通过点击操作或语音指令等发出选中指示,这样,区块链节点在接收到该选中指示时,可以基于该选中指示选中目标操作区块。
S404、根据遗嘱人的身份信息,从目标操作区块中,获取遗嘱人的目标遗嘱。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区块链网络的各区块是区块链的节点基于终端设备发出的上链请求对预设时间段内的所有上链信息进行运算生成的,即每个区块存储的信息量比较大,因而,在实际应用中,当区块链的节点在确定出要操作的目标操作区块时,可以根据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在该目标操作区块中进行查找,获取遗嘱人对应的目标遗嘱。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遗嘱处理方法,通过确定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对应的关键字,根据该关键字,定位到区块链网络中的用于存储该遗嘱人遗嘱的至少一个目标区块,根据接收到的选中指示,从至少一个目标区块中,选中该选中指示对应的目标操作区块,最后根据该遗嘱人的身份信息,从目标操作区块中,获取遗嘱人的目标遗嘱。该技术方案中,基于遗嘱人身份信息对应的关键字,可以方便、灵活的确定出遗嘱人的目标遗嘱,其为后续遗嘱的更新提供了实现前提。
示例性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遗嘱处理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参照图5所示,上述S304(通过键值对的方式,将更新遗嘱信息和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发送至区块链网络进行上链)可以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S501、利用预设加密算法对该关键字和更新遗嘱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得到该更新遗嘱信息对应的值。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当更新遗嘱信息经过区块链的各节点进行共识后,可以对其重新上链。可选的,为了提高后续遗嘱查找的灵活性和便利性,更新遗嘱信息可以通过键值对(key-value)的形式进行存储。
示例性的,利用预设加密算法随机生成一对加密密钥,进而利用该加密密钥对该关键字(key)和更新遗嘱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加密得到的即为该更新遗嘱信息对应的value。
可选的,预设加密算法是密钥管理服务(Key Management Service,KMS)中的一款数据加密类服务,可以实现轻松创建和管理加密应用中的密钥,并保证了密钥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可选的,在实际应用中,在生成更新遗嘱信息对应的值时,还可以结合操作的时间戳信息,即利用预设加密算法对该关键字、更新遗嘱信息和当前时间戳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得到该更新遗嘱信息对应的值。
S502、将关键字和更新遗嘱信息对应的值组成的键值对发送至区块链网络进行上链。
示例性的,在确定出遗嘱人身份信息对应的关键字和更新遗嘱信息对应的值后,将关键字和更新遗嘱信息对应的值组成key-value对的形式发送至区块链网络的节点,以便将其存储至生成的区块中,从而实现更新遗嘱信息的上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遗嘱处理方法,利用预设加密算法对该关键字和更新遗嘱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得到该更新遗嘱信息对应的值,将关键字和更新遗嘱信息对应的值组成的键值对发送至区块链网络进行上链。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键值对的形式实现了更新遗嘱信息的上链处理,在保证遗嘱信息真实、游侠的基础上,还提高了后续查询的便利性。
示例性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遗嘱处理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示意图。参照图6所示,在上述S301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601、接收遗嘱人的注册请求,该注册请求包括:表征遗嘱人身份的图像信息和/或文本信息。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遗嘱人或遗嘱人的授权用户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向区块链网络发送遗嘱人的注册请求,其包括了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可选的,该身份信息可以通过图像信息表征和/或文本信息表征。
示例性的,表征遗嘱人身份的图像信息可以是遗嘱人的有效身份证件,例如,居民身份证、护照等,遗嘱人的身份信息(例如,姓名、证件号码、住址信息等)刻录在证件上,不容易被篡改。表征遗嘱人身份的文本信息可以是遗嘱人或遗嘱人的授权用户在终端设备的界面上输入的身份信息,可以包括: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人脸特征等。
可选的,遗嘱人在区块链上注册的过程如下:用户查询到遗嘱处理应用的APP,通常情况下,首先可以利用手机号和手机验证码组合的方式进行注册,然后向区块链网络中上传遗嘱人的有效身份证件,从而使得该终端设备对应的节点能够获取到用于表征遗嘱人身份的图像信息和/或文本信息。
S602、基于该图像信息和/或文本信息,通过活体检测、人脸识别对遗嘱人的身份进行验证。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区块链的节点获取到用于表征遗嘱人身份的图像信息和/或文本信息后,其可以首先对遗嘱人上传的图像信息和/或文本信息表征的身份信息进行验证,然后通过活体检测、人脸识别技术等对遗嘱人的身份进行验证。在验证通过后,还可以调用公安系统中存储的身份信息和用户上传的身份信息进行核验,进一步保证遗嘱人的身份合法,只有遗嘱人的身份合法,在后续处理过程中保证遗嘱真实和有效才有意义。
示例性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对于表征遗嘱人身份的图像信息,区块链节点首先可以利用光学字符识别(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OCR)识别出图像中的身份信息,进而再将结合用户输入的文本信息对遗嘱人的身份进行验证。
S603、在遗嘱人的身份验证通过后,对表征遗嘱人身份的图像信息和/或文本信息进行哈希运算,生成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对应的关键字。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区块链节点在确定遗嘱人的身份验证通过后,为了方便后续存储遗嘱人的身份信息,首先可以通过对上述已经通过验证的、用于表征遗嘱人身份的图像信息和/或文本信息进行哈希运算,将生成的哈希(hash)值作为遗嘱人身份信息对应的关键字(key)。
S604、基于预设的加密算法,对该关键字进行加密,得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对应的值。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遗嘱人的身份信息也是基于键值对的形式存储在区块链中各节点上的。具体的,终端设备对应的节点首先确定出预设的加密算法,进而随机生成一对密钥,然后利用该密钥对遗嘱人身份信息对应的关键字进行加密处理,并将加密后的数据作为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对应的值。
可选的,节点在对关键字进行加密时,还可以首先确定出当前时间的时间戳信息,进而对关键字和时间戳信息进行加密,从而得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对应的值。
S605、将该关键字和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对应的值组成的键值对发送至区块链网络进行上链。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确定出遗嘱人身份信息对应的关键字和遗嘱人身份信息对应的值后,将其组成key-value的形式发送至区块链网络的进行上链。
可选的,关键字和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对应的值组成的键值对在上链之前,还需要区块链网络中各节点进行共识,并在共识通过时,再将其进行上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遗嘱处理方法,通过接收遗嘱人的注册请求,基于注册请求中包括的表征遗嘱人身份的图像信息和/或文本信息,通过活体检测、人脸识别对遗嘱人的身份进行验证,在遗嘱人的身份验证通过后,对表征该遗嘱人身份的图像信息和/或文本信息进行哈希运算,生成该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对应的关键字,基于预设的加密算法,对关键字进行加密,得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对应的值,最后将关键字和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对应的值组成的键值对发送至区块链网络进行上链。该技术方案中,基于上传的遗嘱人的身份信息生成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对应的关键字和值,并存储至区块链网络中,其为后续遗嘱的建立和更新提供了实现基础。
示例性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遗嘱处理方法实施例五的流程示意图。参照图7所示,在上述S301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701、接收遗嘱建立请求,该遗嘱建立请求包括:遗嘱人的身份信息。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遗嘱人在建立的账号中首次建立遗嘱时,首先需要通过终端设备向区块链节点发送遗嘱建立请求,且该遗嘱建立请求中携带遗嘱人的身份信息,这样可以基于遗嘱人的身份信息确定出该遗嘱人身份信息对应的关键字。
S702、在确定遗嘱人的身份信息验证通过后,获取该遗嘱人的遗嘱内容以及遗嘱人的手写签名图片。
示例性的,区块链节点在确定遗嘱人的身份信息验证通过时,这时区块链节点允许用户通过终端设备填写遗嘱内容,并在用户填写完遗嘱内容时控制终端设备手写面板,这样遗嘱人可以在上面手写签名,并使得终端设备生成手写签名图片。所以,区块链的节点能够获取到该遗嘱人的遗嘱内容以及遗嘱人的手写签名图片。
S703、在验证手写签名图片表征的用户身份信息与区块链网络中各节点存储的遗嘱人的身份信息一致时,获取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对应的关键字。
示例性的,区块链节点获取到遗嘱人的手写签名图片时,可以首先对其进行OCR识别,获取该手写签名图片表征的用户身份信息,然后获取区块链网络中各节点存储的遗嘱人的身份信息,最后判断两者是否一致,并在两者一致时,获取该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对应的关键字。
可选的,区块链节点在获取到遗嘱人的手写签名图片时,可以在对手写签名图片进行加密后上传至文件服务系统,然后再利用OCR识别并与实名信息做比对,以判断手写签名图片表征的用户身份信息与区块链网络中各节点存储的遗嘱人的身份信息是否一致。
S704、基于预设的加密算法,对关键字、遗嘱内容和手写签名图片进行加密,生成遗嘱对应的值。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述生成的遗嘱经过区块链的各节点进行共识后,首先利用预设加密算法随机生成一对加密密钥,进而利用该加密密钥对关键字、遗嘱内容和手写签名图片进行加密,加密得到的值即为该遗嘱对应的值。
可选的,预设加密算法是KMS中的一款。
可选的,在实际应用中,在生成遗嘱对应的值时,还可以结合操作的时间戳信息进行加密处理,进而得到遗嘱对应的值。
S705、将关键字和遗嘱对应的值组成的键值对发送至区块链网络进行上链。
示例性的,在确定出遗嘱对应的关键字和值后,将该关键字和遗嘱对应的值组成key-value对的形式发送至区块链网络的节点,以便将其存储至生成的区块中,从而实现遗嘱的上链。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遗嘱人注册账户、建立遗嘱、更新遗嘱时均是通过key和value的形式进行存储,且对于每个遗嘱人,其存储信息的key不变,value会发生变化,但value的变化是由于加密的内容和随机密钥(和时间戳信息)不同引起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遗嘱处理方法,通过接收包括遗嘱人的身份信息的遗嘱建立请求,在确定遗嘱人的身份信息验证通过后,获取遗嘱人的遗嘱内容以及该遗嘱人的手写签名图片,在验证该手写签名图片表征的用户身份信息与区块链网络中各节点存储的遗嘱人的身份信息一致时,获取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对应的关键字,基于预设的加密算法,对关键字、遗嘱内容和手写签名图片进行加密,生成该遗嘱对应的值,将关键字和遗嘱对应的值组成的键值对发送至区块链网络进行上链。该技术方案中,利用电子签名、OCR技术可以确保遗嘱人的信息及遗嘱内容的真实可信。
示例性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遗嘱处理方法实施例六的流程示意图。参照图8所示,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801、接收第二用户的遗嘱查看请求,该遗嘱查看请求包括:第二用户的身份信息。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当遗嘱建立后,其他用户可以通过终端设备请求查看该遗嘱建立的遗嘱,即发出遗嘱查看请求,这样区块链节点可以接收该遗嘱查看请求,并获取到遗嘱查看请求中包括的第二用户的身份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区块链节点上部署有智能合约,利用智能合约可以控制在遗嘱人去世前,除了遗嘱人本人或授权用户之外,其他用户不可以查看遗嘱内容,即在遗嘱人去世后,其他相关的利益人或继承人才可以查看遗嘱内容。
示例性的,第二用户想要查看遗嘱人的遗嘱内容,首先可以通过终端设备注册或登录。具体的,第二用户请求查看遗嘱时,可以实现进行实名认证,也可以在请求查看之前进行实名认证。区块链节点只对已经进行实名认证的第二用户进行处理。
S802、在通过智能合约确定遗嘱人死亡,且第二用户为遗嘱人的遗嘱责任人时,将该遗嘱人的遗嘱推送给第二用户。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区块链节点接收到第二用户发送的遗嘱查看请求时,获取到该第二用户的身份信息,由区块链各节点对其进行共识,首先通过智能合约判断遗嘱人是否已经死亡,在确定遗嘱人已经死亡时,判断该第二用户是否为遗嘱人的遗嘱责任人,只有在遗嘱人已经死亡,且第二用户为遗嘱人的遗嘱责任人时,区块链节点才会将该遗嘱人的遗嘱推送给第二用户。
可以理解的是,遗嘱人在建立遗嘱时,会填写遗嘱涉及的遗嘱责任人的身份等信息,所以,区块链节点在接收到遗嘱查看请求时,首先对遗嘱责任人的相关信息进行共识。
示例性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智能合约确定遗嘱人是否死亡,具体为区块链节点通过调用公安系统判断遗嘱人是否死亡以及具体的死亡时间,且在确定遗嘱人已经死亡时,再通过智能合约从区块链的对应区块中获取遗嘱的最后更新版本,并将其推送给请求查看的遗嘱责任人。
值得说明的是,区块链节点首先可以判断遗嘱人是否死亡,在判断第二用户是否为遗嘱责任人,也可以首先判断第二用户是否为遗嘱责任人,在判断遗嘱人是否死亡。关于上述判断的具体顺序可以根据实际设置确定,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区块链节点将遗嘱人的遗嘱推送给第二用户后,第二用户可以选择查看或者下载遗嘱内容。关于区块链节点将遗嘱推送后的具体操作可以根据第二用户的选择确定,此处不再赘述。
S803、在通过智能合约确定遗嘱人未死亡,和/或,确定第二用户不是遗嘱人的遗嘱责任人时,生成拒绝查看请求并推送给第二用户。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区块链节点通过智能合约共识时,若确定遗嘱人未死亡,基于保密性质,区块链节点会生成拒绝查看请求并推送给第二用户;可选的,若区块链节点根据第二用户的身份信息确定第二用户不是遗嘱人的遗嘱责任人时,基于保密性质,区块链节点也会生成拒绝查看请求并推送给第二用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遗嘱处理方法,通过接收第二用户的遗嘱查看请求,在通过智能合约确定遗嘱人死亡,且第二用户为遗嘱人的遗嘱责任人时,将遗嘱人的遗嘱推送给第二用户,在通过智能合约确定遗嘱人未死亡,和/或,确定第二用户不是遗嘱人的遗嘱责任人时,生成拒绝查看请求并推送给第二用户。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智能合约控制遗嘱人去世后,遗嘱的相关责任人才可查看遗嘱内容,保证了遗嘱的真实可信。
下述为本申请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遗嘱处理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9所述,该装置可以包括:接收模块901、获取模块902、处理模块903和上链模块904。
其中,接收模块901,用于接收遗嘱更新请求,所述遗嘱更新请求包括:遗嘱人的身份信息;
获取模块902,用于在所述遗嘱人的身份验证通过后,从区块链网络中,获取所述遗嘱人的目标遗嘱;
处理模块903,用于根据对所述目标遗嘱所作的修改操作,对所述目标遗嘱进行更新,生成更新遗嘱信息;
上链模块904,用于通过键值对的方式,将所述更新遗嘱信息和所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发送至区块链网络进行上链。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设计中,获取模块902,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对应的关键字;
根据所述关键字,定位到所述区块链网络中的至少一个目标区块,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区块是用于存储所述遗嘱人的遗嘱的区块;
根据接收到的选中指示,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区块中,选中所述选中指示对应的目标操作区块;
根据所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从所述目标操作区块中,获取所述遗嘱人的目标遗嘱。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可能设计中,上链模块904,具体用于利用预设加密算法对所述关键字和所述更新遗嘱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得到所述更新遗嘱信息对应的值,将所述关键字和所述更新遗嘱信息对应的值组成的键值对发送至所述区块链网络进行上链。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设计中,处理模块903,还用于在所述上链模块904通过键值对的方式,将所述更新遗嘱信息和所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发送至区块链网络进行上链之前,利用所述区块链网络中的各节点对所述更新遗嘱信息进行共识。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遗嘱更新请求还包括:授权用户的身份信息、所述遗嘱人与所述授权用户之前签订的授权信息;
处理模块903,还用于在获取模块902从区块链网络中,获取所述遗嘱人的目标遗嘱之前,基于所述授权信息,确定所述授权用户的身份信息验证通过。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种可能设计中,接收模块901,还用于接收遗嘱更新请求之前,接收所述遗嘱人的注册请求,所述注册请求包括:表征所述遗嘱人身份的图像信息和/或文本信息;
处理模块903,还用于基于所述图像信息和/或所述文本信息,通过活体检测、人脸识别对所述遗嘱人的身份进行验证,在所述遗嘱人的身份验证通过后,对表征所述遗嘱人身份的图像信息和/或文本信息进行哈希运算,生成所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对应的关键字,以及基于预设的加密算法,对所述关键字进行加密,得到所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对应的值;
上链模块904,还用于将所述关键字和所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对应的值组成的键值对发送至所述区块链网络进行上链。
可选的,接收模块901,还用于在接收遗嘱更新请求之前,接收遗嘱建立请求,所述遗嘱建立请求包括:所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
获取模块902,还用于在确定所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验证通过后,获取所述遗嘱人的遗嘱内容以及所述遗嘱人的手写签名图片,以及在验证所述手写签名图片表征的用户身份信息与所述区块链网络中各节点存储的所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一致时,获取所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对应的关键字;
处理模块903,还用于基于预设的加密算法,对所述关键字、所述遗嘱内容和所述手写签名图片进行加密,生成所述遗嘱对应的值;
上链模块904,还用于将所述关键字和所述遗嘱对应的值组成的键值对发送至所述区块链网络进行上链。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种可能设计中,接收模块901,还用于接收第二用户的遗嘱查看请求,所述遗嘱查看请求包括:所述第二用户的身份信息;
处理模块903,还用于在通过智能合约确定所述遗嘱人死亡,且所述第二用户为所述遗嘱人的遗嘱责任人时,将所述遗嘱人的遗嘱推送给所述第二用户,以及在通过智能合约确定所述遗嘱人未死亡,和/或,确定所述第二用户不是所述遗嘱人的遗嘱责任人时,生成拒绝查看请求并推送给所述第二用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用于执行图3至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应理解以上装置的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这些模块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用软件的形式实现,部分模块通过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处理模块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上述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存储于上述装置的存储器中,由上述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以上处理模块的功能。其它模块的实现与之类似。此外这些模块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例如,以上这些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代码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代码的处理器。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执行遗嘱处理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1、存储器102、通信接口103和系统总线104,该存储器102和通信接口103通过系统总线104与处理器101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存储器102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通信接口103用于和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处理器101执行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上述图3至图8所示实施例的方案。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用户界面105,该用户界面105可以用于接收遗嘱更新请求和/注册请求和/或遗嘱建立请求和/或遗嘱查看请求
在该图10中,上述的处理器1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存储器102可能包含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能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AM),还可能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通信接口103用于实现数据库访问装置与其他设备(例如客户端、读写库和只读库)之间的通信。
系统总线10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系统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图3至图8所示实施例的方法。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运行指令的芯片,所述芯片用于执行上述图3至图8所示实施例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程序产品,所述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所述计算机程序,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可实现上述图3至图8所示实施例的方法。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公式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相除”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遗嘱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遗嘱更新请求,所述遗嘱更新请求包括:遗嘱人的身份信息;
在所述遗嘱人的身份验证通过后,从区块链网络中,获取所述遗嘱人的目标遗嘱;
根据对所述目标遗嘱所作的修改操作,对所述目标遗嘱进行更新,生成更新遗嘱信息;
通过键值对的方式,将所述更新遗嘱信息和所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发送至区块链网络进行上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区块链网络中,获取所述遗嘱人的目标遗嘱,包括:
确定所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对应的关键字;
根据所述关键字,定位到所述区块链网络中的至少一个目标区块,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区块是用于存储所述遗嘱人的遗嘱的区块;
根据接收到的选中指示,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区块中,选中所述选中指示对应的目标操作区块;
根据所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从所述目标操作区块中,获取所述遗嘱人的目标遗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键值对的方式,将所述更新遗嘱信息和所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发送至区块链网络进行上链,包括:
利用预设加密算法对所述关键字和所述更新遗嘱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得到所述更新遗嘱信息对应的值;
将所述关键字和所述更新遗嘱信息对应的值组成的键值对发送至所述区块链网络进行上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过键值对的方式,将所述更新遗嘱信息和所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发送至区块链网络进行上链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利用所述区块链网络中的各节点对所述更新遗嘱信息进行共识。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遗嘱更新请求还包括:授权用户的身份信息、所述遗嘱人与所述授权用户之前签订的授权信息;
在所述从区块链网络中,获取所述遗嘱人的目标遗嘱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授权信息,确定所述授权用户的身份信息验证通过。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遗嘱更新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遗嘱人的注册请求,所述注册请求包括:表征所述遗嘱人身份的图像信息和/或文本信息;
基于所述图像信息和/或所述文本信息,通过活体检测、人脸识别对所述遗嘱人的身份进行验证;
在所述遗嘱人的身份验证通过后,对表征所述遗嘱人身份的图像信息和/或文本信息进行哈希运算,生成所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对应的关键字;
基于预设的加密算法,对所述关键字进行加密,得到所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对应的值;
将所述关键字和所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对应的值组成的键值对发送至所述区块链网络进行上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遗嘱更新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遗嘱建立请求,所述遗嘱建立请求包括:所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
在确定所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验证通过后,获取所述遗嘱人的遗嘱内容以及所述遗嘱人的手写签名图片;
在验证所述手写签名图片表征的用户身份信息与所述区块链网络中各节点存储的所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一致时,获取所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对应的关键字;
基于预设的加密算法,对所述关键字、所述遗嘱内容和所述手写签名图片进行加密,生成所述遗嘱对应的值;
将所述关键字和所述遗嘱对应的值组成的键值对发送至所述区块链网络进行上链。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二用户的遗嘱查看请求,所述遗嘱查看请求包括:所述第二用户的身份信息;
在通过智能合约确定所述遗嘱人死亡,且所述第二用户为所述遗嘱人的遗嘱责任人时,将所述遗嘱人的遗嘱推送给所述第二用户;
在通过智能合约确定所述遗嘱人未死亡,和/或,确定所述第二用户不是所述遗嘱人的遗嘱责任人时,生成拒绝查看请求并推送给所述第二用户。
9.一种遗嘱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模块、获取模块、处理模块和上链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遗嘱更新请求,所述遗嘱更新请求包括:遗嘱人的身份信息;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遗嘱人的身份验证通过后,从区块链网络中,获取所述遗嘱人的目标遗嘱;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对所述目标遗嘱所作的修改操作,对所述目标遗嘱进行更新,生成更新遗嘱信息;
所述上链模块,用于通过键值对的方式,将所述更新遗嘱信息和所述遗嘱人的身份信息发送至区块链网络进行上链。
1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述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566481.8A 2020-06-19 2020-06-19 遗嘱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7098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66481.8A CN111709860B (zh) 2020-06-19 2020-06-19 遗嘱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CT/CN2021/087108 WO2021253957A1 (zh) 2020-06-19 2021-04-14 遗嘱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66481.8A CN111709860B (zh) 2020-06-19 2020-06-19 遗嘱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09860A true CN111709860A (zh) 2020-09-25
CN111709860B CN111709860B (zh) 2023-09-22

Family

ID=72541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66481.8A Active CN111709860B (zh) 2020-06-19 2020-06-19 遗嘱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09860B (zh)
WO (1) WO202125395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61102A (zh) * 2021-03-12 2021-05-28 杭州溪塔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对电子文件的处理方法和系统
WO2021253957A1 (zh) * 2020-06-19 2021-12-23 京东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遗嘱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8260805A (zh) * 2024-05-30 2024-06-28 中鑫融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公证处的遗嘱存证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98741A (zh) * 2020-03-28 2020-08-28 再发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遗产法律服务平台
CN112163036A (zh) * 2020-09-11 2021-01-01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区块链信息的构建和查询方法及相关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26810A1 (en) * 2012-02-24 2013-08-29 Wayne Moffett System and method for certifying a will
CN108809630A (zh) * 2018-06-19 2018-11-13 中钞信用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杭州区块链技术研究院 一种遗嘱保存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101832A (zh) * 2018-07-24 2018-12-28 安徽问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遗嘱电子数据管理方法
CN110287167A (zh) * 2019-05-31 2019-09-27 安徽中科智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遗嘱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0765490A (zh) * 2019-10-31 2020-02-07 北京海益同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0990346A (zh) * 2019-11-28 2020-04-10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文件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3474B (zh) * 2019-12-31 2022-07-19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手机号码一键换绑的方法
CN111709860B (zh) * 2020-06-19 2023-09-22 京东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遗嘱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26810A1 (en) * 2012-02-24 2013-08-29 Wayne Moffett System and method for certifying a will
CN108809630A (zh) * 2018-06-19 2018-11-13 中钞信用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杭州区块链技术研究院 一种遗嘱保存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101832A (zh) * 2018-07-24 2018-12-28 安徽问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遗嘱电子数据管理方法
CN110287167A (zh) * 2019-05-31 2019-09-27 安徽中科智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遗嘱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0765490A (zh) * 2019-10-31 2020-02-07 北京海益同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0990346A (zh) * 2019-11-28 2020-04-10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文件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郭学沛: "区块链技术及应用"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53957A1 (zh) * 2020-06-19 2021-12-23 京东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遗嘱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861102A (zh) * 2021-03-12 2021-05-28 杭州溪塔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对电子文件的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12861102B (zh) * 2021-03-12 2024-02-06 杭州溪塔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对电子文件的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18260805A (zh) * 2024-05-30 2024-06-28 中鑫融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公证处的遗嘱存证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53957A1 (zh) 2021-12-23
CN111709860B (zh) 2023-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89893B (zh) 用于生成和链接零知识证明的方法、系统和计算机可读装置
CN108701276B (zh) 用于管理数字身份的系统和方法
CN111709860B (zh) 遗嘱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569658B (zh) 基于区块链网络的用户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984410B2 (en) Entity-sovereign data wallets using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JP2021512416A (ja) クラウドベースのコンピューティング環境において分散台帳技術のためのインテリジェントな合意、スマートな合意、及び重み付き合意のモデルを実現するシステム、方法、及び装置
CN110675144A (zh) 加强区块链交易的不可抵赖性
CN111951003A (zh) 用于管理对用户数据的同意的认知系统
US20200213302A1 (en) Providing verified claims of user identity
CN111126950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0753944A (zh) 用于基于区块链的数据管理的系统和方法
CN113966597B (zh) 使用多个解析器解析分散标识符
US11310052B1 (en)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blockchain
CN111260488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712452A (zh) 基于区块链的审批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CA317824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ducting remote attestation
CN112069529B (zh) 基于区块链的卷宗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以及存储介质
US20220109986A1 (en) Identity management on a mobile device
US1158676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sociating multiple logins to a single record in a database
CN113592645A (zh) 数据验证的方法和装置
US12061600B2 (en) API management for batch processing
US2023022430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gital identity and transaction verification
CN112231367B (zh) 基于人工智能的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EP4420292A1 (en) Non-transferable token
CN116975807A (zh) 服务系统注册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601, 6 / F, building 2, No. 18, Kechuang 11th Street,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100176

Applicant after: Jingdong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after: Jingdong Technology Hold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601, 6 / F, building 2, No. 18, Kechuang 11th Street,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100176

Applicant before: Jingdong Shuke Haiy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before: Jingdong Digital Technology Holding Co.,Ltd.

Address after: 601, 6 / F, building 2, No. 18, Kechuang 11th Street,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100176

Applicant after: Jingdong Shuke Haiy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after: Jingdong Digital Technology Hold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601, 6 / F, building 2, No. 18, Kechuang 11th Street,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eijing 100176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HAIYI TONGZH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before: JINGDONG DIGIT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