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09601A -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09601A
CN111709601A CN202010383450.9A CN202010383450A CN111709601A CN 111709601 A CN111709601 A CN 111709601A CN 202010383450 A CN202010383450 A CN 202010383450A CN 111709601 A CN111709601 A CN 1117096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duct
target
pool
feature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8345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09601B (zh
Inventor
牟全臣
周连林
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hush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Shush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Shush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Shush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8345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096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096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096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096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096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7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01Indexing; Data structures therefor; Storage structures
    • G06F16/9027Tre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4Manufactu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arketing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组成目标产品的多个第一子产品之间的第一拓扑关系;对每个第一子产品,配置特征池、操作池以及状态池;将每个第一子产品的特征池、操作池以及状态池,配置为构成第一子产品的产品模型的元素;根据目标产品在产品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确定第一拓扑关系中待操作的目标子产品;根据对目标子产品进行操作的操作参数,对目标子产品对应的目标产品模型中目标特征池、目标操作池、目标状态池进行更新;根据目标子产品的目标特征池、目标操作池、目标状态池,对第一拓扑关系中由目标子产品组成的各父节点的第一子产品的产品模型中的特征池、操作池、状态池分别进行更新。

Description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软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软件是指专用于或主要用于工业领域,为提高工业企业研发、制造、生产管理水平和工业管理性能的软件。工业软件利用信息技术将工业过程的控制逻辑化、管理流程代码化,从而驱动装备和管理业务按照既定的逻辑自动高效地运行,并实现预先设定的功能。工业软件用以提高产品价值、降低企业成本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现代工业装备的大脑。
国内外关于工业软件的概念范畴不尽相同,按照国内的定义,工业软件通常包括生产管理软件、研发设计软件、生产控制软件、协同集成软件及工业装备嵌入式软件。其中产品研发类软件主要包括CAD、CAM、CAE等软件产品;生产管理类产品包括企业广泛应用的ERP、SCM等软件。
在工业产品的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品都有产品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是杂乱无序的,且不同阶段的产品相关信息无法直接通讯和转换。此外,从安全性和实际需要的角度出发,产品的设计人员和制造人员以及后面的维护人员不应该也没有必要掌握产品的全部数据,只需要知道与该岗位相关的部分产品数据即可,并对其权限范围内的数据进行操作和修改。
那么在工业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不同阶段的工业产品的信息是否得到有效管理会直接影响工业产品的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在工业产品的生命周期中在不同环节之间工业产品信息未能有效且统一的进行管理,进而导致工业产品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组成目标产品的多个第一子产品之间的第一拓扑关系;
针对每个所述第一子产品,配置特征池、操作池以及状态池;
将每个所述第一子产品的所述特征池、所述操作池以及所述状态池,配置为构成所述第一子产品的产品模型的元素;
根据所述目标产品在产品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确定所述第一拓扑关系中待操作的目标子产品;
获取对所述目标子产品进行操作的操作参数;
确定所述操作参数对应的所述目标子产品的目标属性参数和目标属性值;
按照第一预设映射关系,对所述目标属性参数和所述目标属性值进行特征参数和特征参数取值的转换,以确定所述目标子产品对应的目标产品模型中目标特征池中待更新的目标特征参数和所述目标特征参数的更新结果;
采用所述更新结果,对所述目标特征池中的目标特征参数的特征内容进行更新操作;
按照第二预设映射关系,将所述操作参数转换为操作信息,并将所述操作信息写入所述目标产品模型中的目标操作池;
根据所述更新操作后的所述目标特征池的各特征参数的特征内容,生成与所述操作信息关联的所述目标子产品的第一结束状态,并将所述第一结束状态写入所述目标子产品的目标状态池;
根据所述目标子产品的所述目标特征池、所述目标操作池、所述目标状态池,对所述第一拓扑关系中由所述目标子产品组成的各父节点的第一子产品的产品模型中的特征池、操作池、状态池分别进行更新。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组成目标产品的多个第一子产品之间的第一拓扑关系;
第一配置模块,用于针对每个所述第一子产品,配置特征池、操作池以及状态池;
第二配置模块,用于将每个所述第一子产品的所述特征池、所述操作池以及所述状态池,配置为构成所述第一子产品的产品模型的元素;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产品在产品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确定所述第一拓扑关系中待操作的目标子产品;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对所述目标子产品进行操作的操作参数;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操作参数对应的所述目标子产品的目标属性参数和目标属性值;
第一映射模块,用于按照第一预设映射关系,对所述目标属性参数和所述目标属性值进行特征参数和特征参数取值的转换,以确定所述目标子产品对应的目标产品模型中目标特征池中待更新的目标特征参数和所述目标特征参数的更新结果;
第一更新模块,用于采用所述更新结果,对所述目标特征池中的目标特征参数的特征内容进行更新操作;
第二映射模块,用于按照第二预设映射关系,将所述操作参数转换为操作信息,并将所述操作信息写入所述目标产品模型中的目标操作池;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更新操作后的所述目标特征池的各特征参数的特征内容,生成与所述操作信息关联的所述目标子产品的第一结束状态,并将所述第一结束状态写入所述目标子产品的目标状态池;
第二更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子产品的所述目标特征池、所述目标操作池、所述目标状态池,对所述第一拓扑关系中由所述目标子产品组成的各父节点的第一子产品的产品模型中的特征池、操作池、状态池分别进行更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包括以下优点:
借助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发明获取组成目标产品的多个第一子产品之间的第一拓扑关系,并针对每个所述第一子产品,配置特征池、操作池以及状态池;以及将每个所述第一子产品的所述特征池、所述操作池以及所述状态池,配置为构成所述第一子产品的产品模型的元素;在工业软件中,本发明实施例的产品模型将作为统一载体将贯穿于整个工业产品的研发,生产,运维过程中,用于对整个工业产品的PLM过程的信息、数据、流程的传递,使得产品的相关信息都能够在该产品的产品模型中有序管理和体现。此外,通过根据所述目标产品在产品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确定所述第一拓扑关系中待操作的目标子产品;获取对所述目标子产品进行操作的操作参数;确定所述操作参数对应的所述目标子产品的目标属性参数和目标属性值;按照第一预设映射关系,对所述目标属性参数和所述目标属性值进行特征参数和特征参数取值的转换,以确定所述目标子产品对应的目标产品模型中目标特征池中待更新的目标特征参数和所述目标特征参数的更新结果;采用所述更新结果,对所述目标特征池中的目标特征参数的特征内容进行更新操作;使得在目标产品的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的目标子产品所执行操作后所带来的属性变化,都可以在该目标子产品的目标产品模型中的目标特征池中相应的目标特征参数中体现出来,实现了产品属性信息向产品模型的特征池的映射;此外,按照第二预设映射关系,将所述操作参数转换为操作信息,并将所述操作信息写入所述目标产品模型中的目标操作池;使得在目标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对目标子产品所执行的任何操作都可以在该目标子产品的目标模型中的目标操作池中体现,使得目标子产品的操作信息可以追源和统一管理;另外,根据所述更新操作后的所述目标特征池的各特征参数的特征内容,生成与所述操作信息关联的所述目标子产品的第一结束状态,并将所述第一结束状态写入所述目标子产品的目标状态池;使得在目标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对目标子产品所执行的任何操作所导致的该目标子产品的状态变化,都可以记录在该目标子产品的目标模型中的目标状态池中,使得目标子产品的状态信息可以追源和统一管理。进而使得在工业产品的生命周期中在不同环节之间工业产品信息未能有效且统一的进行管理,继而提升工业产品生产效率。另外,根据所述目标子产品的所述目标特征池、所述目标操作池、所述目标状态池,对所述第一拓扑关系中由所述目标子产品组成的各父节点的第一子产品的产品模型中的特征池、操作池、状态池分别进行更新。由于目标产品的生命周期与第一拓扑关系中的各个第一子产品密切关联,而通过将第一拓扑关系中各个第一子产品的产品模型中的特征池、操作池以及状态池的内容填充,以及对构成目标子产品的各父节点的第一子产品的产品模型中的特征池、操作池、状态池进行更新,使得父节点的子产品的特征池\操作池\状态池分别可以继承子节点的子产品的特征池\操作池\状态池中的内容,使得在目标产品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能够以特征池的方式来统一的表达出产品的特征内容,以及以操作池的方式来统一表达出产品所执行过的操作,以及以状态池的方式来统一表达出产品每次执行操作后的产品状态。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在不同环节之间,虽然产品可能不同,但是不同的产品的各自特征池、各自操作池、各自状态池之间是存在数据相通以及数据关联的,因此,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在不同环节之间不会存在数据解析错误以及数据丢失的问题,确保了在目标产品的产品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的产品的数据的完整性,进一步降低了对产品质量以及生成效率的影响。而且,从产品模型的角度以统一的标准描述产品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产品的模型,并使产品模型成为统一载体贯穿产品的整个PLM过程,将会大幅提升工业产品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产品的拓扑关系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产品特征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产品特征的表达方式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特征池之间的拓扑关系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产品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产品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将产品信息映射到产品模型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CAD数据模型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随着智能制造时代的来临,数字孪生(一个或多个重要的、彼此依赖的装备系统的数字映射系统,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从而反映相对应的实体装备的全生命周期过程)这一抽象概念被提出,其最为重要的启发意义在于,它实现了现实物理系统向赛博空间数字化模型的反馈。这是一次工业领域中,逆向思维的壮举。人们试图将物理世界发生的一切,塞回到数字空间中。只有带有回路反馈的全生命跟踪,才是真正的全生命周期概念。这样,就可以真正在全生命周期范围内,保证数字与物理世界的协调一致。各种基于数字化模型进行的各类仿真、分析、数据积累、挖掘,甚至人工智能的应用,都能确保它与现实物理系统的适用性。
然而,在智能系统的智能首先要感知、建模,然后才是分析推理。如果没有数字孪生对现实生产体系的准确模型化描述,所谓的智能制造系统就是无源之水,无法落实。
基于此,发明人发现为了便于有效的管理不同阶段的产品的信息,对于产品的定义变得尤为重要。发明人提出以统一的方式来定义产品,并使定义的产品成为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统一的数据和信息的载体,从而可以用于实现产品生命周期中各个环节之间的数据交互。
在产品的设计,制造,运维等各个环节中将涉及到不同厂家,不同规格的工业软件,各个环节的数据沟通需要依靠人工或者机器进行二次解析,然后传递到下一个环节中,在这个解析过程中,可能会造成数据或者信息的丢失或者误解析,造成数据的完整性差的概率很大,这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以及生产效率。
那么为了避免该问题,通过以统一的方式来定义产品,则可以使得定义的产品成为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统一的数据和信息的载体,则可以解决不同环节中数据错误解析以及数据丢失的问题,进而解决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数据交互困难的问题。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定义了名词构形,用构形来定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产品,构形用以贯穿产品设计,制造和运维等环节,使其成为统一的产品信息载体,成为整合产品生命周期中工业软件系统的必备基础。
产品构形由两部分构成,产品的拓扑结构及产品特征。其中,产品的特征具有特征内容,其特征内容可以具有各种表达方式。此外,产品的拓扑结构中的每个产品的产品特征可以以产品特征池来表达,产品的特征池是承载产品特征的容器(或者说模板),因此,构成一个产品的多个子产品的多个特征池之间也具有上述拓扑结构。
另外,在软件开发领域,“模型驱动工程”(Model-Driven Engineering,MDE)是近年在MDA(模型驱动架构,Model Driven Architecture)的背景上活跃起来的一个概念。虽然如此,MDE具有更中性的立场和更广阔、全面的范围,MDA被看作MDE的一个具体和部分的实现途径。MDE并不是新出现的一种特定技术,而是软件开发领域各种围绕模型与建模的技术的一种自然的聚集或综合。一些倡导者认为,它的目标不仅是为软件开发者带来短期效率,还应当降低软件产品对变化的敏感度,提升软件寿命,从而带来长期效率的提升。与面向对象领域对比,MDE研究者提出了“一切皆为模型”的基本原则。除了MDA,1980年代的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也是MDE的一个重要前驱。模型驱动工程这一概念的兴起,可能体现出软件工程正在向一个新的阶段演进。
发明人发现,与其他软件开发方法相比,模型驱动开发方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该方法更加关注为不同的领域知识构造其抽象描述,即领域模型(domain models),基于这些代表领域概念的模型刻画软件系统,并通过自动(半自动)的层层转换完成从设计向实现的过渡,从而最终完成整个系统的开发。模型驱动工程(model driven engineering,MDE),模型驱动的软件开发(model driven software development,MDS)是软件工程(softwareengineering,SE)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一种以建模(modeling)和模型转换(modeltransformation)为主要途径的软件开发方法。
模型驱动工程的优势在于,使用更接近于人的理解和认识的模型,尤其是可视化模型,有利于设计人员将注意力集中在和业务逻辑相关的信息上,而不用过早地考虑与平台相关的实现细节。
在工业产品领域,发明人发现工业产品具有可拆解和组装特征,在产品领域,我们可以理解为实现产品功能的方法,可能更具体的是一个又一个的代码块,每一块就是一个功能的实现者。“实现模型”是工程师常常简建立和关注的模型,可以利用实现模型来分解产品要实现的目标的方式,从而将其简化为一个个的功能点去着手实现。对于一款产品,实现模型更像是产品的各个功能器官的一个组合,它规定了每个模块的工作机制和原理,是产品的最原始的驱动力。
因此,模型驱动的理论比较适合应用在工业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工业软件是研究和处理工业产品的软件工具,工业软件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都是由工业产品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决定的,因而深入理解和剖析工业产品的特性是打开工业软件大门的钥匙。
纵观整个工业产品的PLM过程,传统的工业软件(例如CAD、CAE、CAF)均以解决某一环节应用为主,对模型的定义并不统一,各个工业软件用的模型不统一所以就会造成在工业产品生产的不同环节中因为统一模型认知所产生的大量工作的投入,对提升效率产生了影响。
因此,发明人提出从广义模型的角度以统一的标准描述模型,并使其成为统一载体贯穿整个PLM过程,将会大幅提升工业产品的生产效率。
所以,发明人提出了产品模型的概念,产品模型描述了基于产品构形的自动化制造系统的软件对象模型。不难看出,在工业软件系统中产品制造和运维阶段的模型对象是产品构形,其核心操作是根据产品特征给出的产品质量和数量等目标寻找尽可能自动化的方案,这个方案进一步通过边缘层接口传递到硬件系统,实现生产制造和运维等一系列操作。操作的结果数据再反馈至产品构形及产品构形中的特征,进而丰富产品的特征池内容,构成完整的数据闭环。
产品模型作为一种表现和研究产品的方法。在产品设计,制造和运维过程中至关重要:产品模型可以深入直观的探讨产品造型的整体布局、线型风格等,从而更好的把握产品的功能、形式等因素的关系,把握新产品开发设计的方向提高设计质量;产品模型可以掌握产品的制作材料,加工手段及其在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产品模型还可以掌握产品在运行过程中产品的状态以及产品寿命和维护的把控。
产品模型是一种较复杂的综合形体,技术要求严格。既要有准确的结构尺寸,又要内外形匹配协调一致,并具备该产品相应的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等。
围绕模型在软件开发中的作用,除了广泛使用的“模型驱动”概念,还有“基于模型”、面向模型、以模型为中心等等,但“模型驱动”似乎已经得到了更多的认同。“模型驱动工程”(Model-Driven Engineering,MDE)大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上出现并逐渐活跃的。它并不是新出现的一种特定的技术,而是软件开发领域各种围绕模型与建模的技术的一种自然的聚集或综合,它的立场和层次,更接近于基本的软件工程。
产品模型处于对工业产品对象描述的初始位置,产品模型是用自然语言描述的物理模型,在工业软件中,产品模型将作为统一载体将贯穿于整个工业产品的研发,生产,运维过程中,用于对整个工业产品的PLM过程的信息、数据,流程的传递。
在发明人设计的产品模型中,该产品模型包括产品的拓扑结构、产品的特征,产品的操作以及产品的状态。产品模型是产品在工业生产时的载体,在产品上的操作以及操作造成的前后状态变化是研发、制造运维等环节的目标和结果。基于工业产品的可分解和可描述的特性,如图6所示,产品模型由产品的拓扑结构、产品特征、产品操作、产品状态构成。
为了对工业产品的生命周期中在不同环节之间的工业产品信息进行有效且统一的管理,发明人发现,产品可以提供产品相关的所有数据,而发明人定义的产品模型则可以提供产品数据的相关组织结构,所以,如何将产品数据映射到产品模型,进而完成对不同环节的工业产品信息进行有效且统一的管理,是发明人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图8所示,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将产品信息映射到产品模型的示意图。
如图8所示,View1是产品以及产品的相关信息数据,View2是产品模型的结构关系,View1的数据是杂乱无序的,我们通过View1与View2进行映射。View2把View1的数据,整齐有序的放在自己的结构中,这样便于后面的使用和获取。View1提供了产品的数据,而View2提供了传输这些数据的管道。
这里是以将CAD模型中的产品数据映射至本发明实施例的产品模型为例来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这是一个CAD数据模型的拓扑结构。图9中产品、部件和零件中的产品数据最终都是CAD数据模型来组织的。图9中的各个节点为部件、零件、模型,工程图和文档,在CAD数据模型中均称为数据对象。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在将产品信息进行映射的时候,先将产品细分成各个零、部件(就是目标产品的第一拓扑关系中的每个第一子产品分别为一个数据对象,但是图9中的上述模型、工程图、文档不会构成数据对象)。然后再通过这些零、部件向本发明实施例的产品模型中映射。各个零、部件之间的链接(就是第一拓扑关系)表示数据对象之间的关系,称为关系对象。CAD数据模型结构则是由以上数据对象和关系对象组成的结构树。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各个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技术方案做详细阐述。
参照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组成目标产品的多个第一子产品之间的第一拓扑关系;
例如,需要生产、制作以及运维的目标产品为产品1,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可以根据先验知识来对产品1配置如图2所示的组成产品1的多个第一子产品之间的第一拓扑关系,并获取该第一拓扑关系。
如图2所示,产品1是由产品1-1、产品1-2、产品1-3等多个部件产品组成;
其中,产品1-1又由产品1-1-1、产品1-1-2(未示出)等部件产品组成;产品1-2又由产品1-2-1、产品1-2-2(未示出)等部件产品组成;产品1-3又由产品1-3-1、产品1-3-2(未示出)等部件产品组成;
其中,产品1-1-1又由产品1-1-1-1、产品1-1-1-2(未示出)等部件产品组成;产品1-2-1又由产品1-2-1-1、产品1-2-1-2(未示出)等部件产品组成;产品1-3-1又由产品1-3-1-1、产品1-3-1-2(未示出)等部件产品组成。
即第一拓扑关系描述了构成目标产品的各个层级的产品之间的父子关系,该父子关系表达了子节点的产品用于组成父节点的产品的关系。
其中,该第一拓扑关系中不具有子节点的子产品后文称为原子产品。
后文以原子产品1-1-1-1为例进行说明。
步骤102,针对每个所述第一子产品,配置特征池、操作池以及状态池;
其中,特征池可以理解为用于容纳该第一子产品的特征信息的容器或模板;操作池可以理解为用于容纳对该第一子产品所执行的操作的操作信息的容器或模板;状态池可以理解为用于容纳该第一子产品的状态信息的容器或模板。
其中,初始配置的特征池中可以包括特征及其特征内容,操作池则初始配置时为空容器,未写入任何操作;状态池在初始配置时,可以根据其初始配置的特征池中的特征内容而写入下述第一初始状态。
步骤103,将每个所述第一子产品的所述特征池、所述操作池以及所述状态池,配置为构成所述第一子产品的产品模型的元素;
也就是说,对于任意一个第一子产品,其产品模型包括该第一子产品的特征池、操作池以及状态池。且第一拓扑关系中的每个第一子产品(例如图2中的每个节点的产品)都有一个产品模型,且各个产品模型具有唯一的标识性ID。
在一个示例中,该产品模型可以是用自然语言描述的物理模型,在工业软件中,产品模型将作为统一载体将贯穿于整个工业产品的研发,生产,运维过程中,用于对整个工业产品的PLM过程的信息、数据,流程的传递。改产品模型描述了其各个产品对象,以及描述了各个产品对象之间的拓扑关系,进一步地,产品是工业生产的载体,在产品上的操作以及操作造成的前后状态变化是研发、制造运维等的目标和结果。产品模型是以计算机为工具对产品数据信息的描述,产品模型包含产品的设计、制造、运维,甚至最后回收过程中的所有数据信息。
产品模型成为各个人员以及产品各个阶段的数据传输与转换的桥梁。从软件开发的角度,在模型驱动软件平台框架中,产品模型描述了基于产品构形和特征的概念的自动化制造系统的软件对象模型。借助于产品模型可以对目标产品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子产品进行有效的信息管理,并确保信息的交互准确性。
可选地,在执行步骤102中的针对每个所述第一子产品,配置特征池的步骤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S401~S404来实现:
S401,获取所述多个第一子产品中原子产品的属性参数以及属性值,其中,所述原子产品为所述第一拓扑关系中不包括子节点的第一子产品;
其中,对于第一拓扑关系中的原子产品,即构成目标产品的最基础部件产品,例如目标产品为键盘,则该原子产品可以包括塑料板、螺钉、螺母等。
以图2中的产品1-1-1-1为原子产品为例进行说明,可以对获取产品1-1-1-1的各种属性参数以及每种属性参数的属性值,例如材料属性的属性值为塑料。
S401所获取的是产品的信息,需要通过S402来将产品的信息映射到该产品的产品模型中。
S402,按照第一预设映射关系,对所述属性参数和所述属性值进行特征参数转换,以获取所述原子产品的特征参数;
其中,可以预先配置属性参数与特征参数之间的第一预设映射关系,通过该第一预设映射关系,可以将S401获取到原子产品的各个属性参数映射到产品模型中的相应特征参数,其中,对于该映射关系可以包括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中的至少一种映射关系。
例如属性参数1经过映射转换为特征参数1,那么属性参数1的属性值,也可以转换为特征参数1的特征内容。
其中,经过特征参数转换所获取到的原子产品的特征参数可以包括多种类型的产品特征。
例如,如图3所示,对产品1-1-1-1配置的多种类型的产品特征包括几何特征、材料特征、工艺特征、力学特征、电学特征等。
并且,上述每种类型的产品特征都可以包括子特征。
例如,几何特征包括坐标,空间位置等子特征;材料特征包括材料类型、材料特性等子特征;工艺特征包括工艺路线、加工方案等子特征;力学特征包括应力、位移等子特征;电学特征包括电流、电压等子特征。
因此,原子产品的特征参数中的多种类型的产品特征不仅仅只表达了上述例如几何特征,该特征参数还包括了该几何特征所包含的各种子特征。
根据图3以及上文举例描述可以看出每种类型的产品特征与其子特征之间是有父子关系的,因此,产品1-1-1-1的特征参数还包括了如图3所示的各种类型的产品特征与其所包括的子特征之间的第三拓扑关系。例如几何特征包括坐标、空间位置的这种拓扑关系。
当然,图3所示的各种类型的产品特征及其所包括的子特征也可以看作是产品1-1-1-1的产品特征的特征内容。
那么在获取原子产品的特征参数时,对于图3所示的各种子特征而言,可以对这些子特征配置初始的特征内容,该初始的特征内容也是经过S402的特征参数转换而基于该属性值而确定的。初始的特征内容例如可以是属于几何特征的坐标子特征的具体坐标数值,即为该坐标子特征的特征内容;再如材料类型子特征的取值为“塑料”,该“塑料”为该材料类型子特征的特征内容。
而每个子特征的特征内容都可以具有表达方式,例如以数字的方式来表达坐标子特征的特征内容,以文本的方式来表达材料类型子特征的特征内容。
在发明的一个示例中,图4示出了产品1-1-1-1的特征的表达方式的拓扑结构关系,换句话说,产品1-1-1-1的各个子特征的特征内容的表达方式选自图4所示的表达方式中的至少一种,即一个特征内容可以具有一种或多种表达方式。
如图4所示,产品1-1-1-1的特征的表达方式包括数字与文本、图表、模型;其中,数字与文本包括标识、二维码、文档描述、txt文件等;图表包括Jpg、PNG、TIF、excel表格等等(参照图4即可,不再赘述);模型可以包括cad(Computer 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cae(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工程设计中的计算机辅助工程)、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
S403,将所述原子产品的特征池配置为包括所述特征参数的初始特征池;
可选地,所述特征参数包括多种类型的产品特征,且每种类型的产品特征包括子特征,所述特征参数还包括所述每种类型的产品特征与其所包括的子特征之间的第三拓扑关系、至少一种所述子特征的特征内容以及所述特征内容的表示方式。
以原子产品为产品1-1-1-1为例,利用S402获取原子产品的各种特征参数,可以生成该产品1-1-1-1的初始特征池,该初始特征池包括了各种类型的产品特征,且每种类型的产品特征具有子特征,子特征具有特征内容,该特征内容具有特定的表达方式,这样,一个原子产品就以特征池的方式进行了表达。并且,将原子产品的属性参数以及属性值以该原子产品的产品模型中的特征池的方式进行了表达,属性信息得到了有效且统一的管理。
S404,根据所述第一拓扑关系,将所述多个第一子产品中由所述原子产品组成的各父节点的第一子产品的特征池配置为所述初始特征池。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配置第一拓扑关系中各个产品的初始特征池时,主要是通过将子节点产品的特征池配置为父节点产品的特征池的方式来实现的。当然,当一个父节点产品包括至少两个子节点产品时,则该父节点产品的特征池配置为该至少两个子节点产品的初始特征池的组合。
那么S403(可以具体包括下述S201~S204)已经对第一拓扑关系中的各个原子产品配置了各自的初始特征池,那么本步骤中,则需要对第一拓扑关系中的各个非原子产品配置特征池。第一拓扑关系中的多个第一子产品的多个特征池之间也是符合上述第一拓扑关系的。
因此,图2中的产品1-1-1的特征池包括产品1-1-1-1的初始特征池以及未示出的产品1-1-1-2的初始特征池;而由于产品1-1又由产品1-1-1、产品1-1-2(未示出)部件产品组成,因此,产品1-1的特征池包括产品1-1-1的特征池以及产品1-1-2的特征池。这样,借助于第一拓扑关系中各个原子产品的初始特征池,即可以按照第一拓扑关系初始配置第一拓扑关系中各个产品(包括目标产品,即产品1)的特征池。
在一个示例中,图5示意性的示出了产品1的特征池及其各个子产品的特征池之间的第一拓扑关系。其中,图5的特征池之间的第一拓扑关系与图2中的产品之间的第一拓扑关系是相同的。
下述S201~S20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的对原子产品配置初始特征池的过程,那么随着对产品1的生产、制造等进程的推进,则可以根据产品1在其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来实时的对图5所示的相应特征池的内容进行更新,使得特征池的最新内容与目标产品在其产品生命周期所处的阶段,或者说最新产品状态是相一致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所述多个第一子产品中原子产品的属性参数以及属性值,并按照第一预设映射关系,对所述属性参数和所述属性值进行特征参数转换,以获取所述原子产品的特征参数,可以将构成目标产品的每个原子产品的相关属性信息转换为每个原子产品的产品模型中的特征参数;并将所述原子产品的特征池配置为包括所述特征参数的初始特征池,使得各个原子产品的属性信息能够以原子产品的产品模型中的特征池的方式来表达;此外,根据所述第一拓扑关系,将所述多个第一子产品中由所述原子产品组成的各父节点的第一子产品的特征池也配置为所述初始特征池,使得第一拓扑关系中每个第一子产品的产品模型中都能够以特征池的方式表达出各个第一子产品的属性信息,能够将目标产品的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的子产品的属性信息以产品模型中的特征池的方式进行统一表达,实现了产品的属性信息的有效管理,也便于不同阶段的产品之间的数据交互,因为数据的存储方式是统一的,进而大幅提升工业产品的生产效率。
此外,由于目标产品的生命周期与第一拓扑关系中的各个产品密切关联,而通过将第一拓扑关系中各个产品的特征参数以特征池的方式来表达,并且,父节点的特征池可以继承子节点的特征池的内容,使得在目标产品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能够以特征池的方式来统一的表达出产品的状态,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在不同环节之间,虽然产品可能不同,但是不同的产品的各自特征池之间是存在数据相通以及数据关联的,因此,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在不同环节之间不会存在数据解析错误以及数据丢失的问题。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可以根据目标产品在产品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来根据操作后的目标子产品的操作结果,来对该目标子产品的目标特征池中的特征参数进行更新,以及根据目标子产品更新后的特征池,来对第一拓扑关系中由该目标子产品组成的目标父节点产品的特征池进行同步的内容更新,使得在目标产品的产品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所更新的数据都会同步到相应的父节点产品的特征池中,从而避免了在不同阶段制造或生产不同产品时,不同产品之间的数据解析错误以及数据丢失的问题,因为,不同产品之间的特征池是相同同步的,确保了在目标产品的产品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的产品的数据的完整性,进一步降低了对产品质量以及生成效率的影响。
可选地,在执行S403时,可以通过以下S201~S204来实现:
S201,根据所述多种类型的产品特征,生成不同类型的多种第一特征池;
可选地,在S201之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将每种所述类型设置为对应的所述第一特征池的标签;
具体而言,继续以图3的示例来进行说明,这里的原子产品为产品1-1-1-1,图3示出了该产品1的多种类型的产品特征,则根据这些类型的产品特征,可以生成该产品1-1-1-1的关于几何特征的第一特征池1(即几何特征池),关于材料特征的第一特征池2(即材料特征池),关于工艺特征的第一特征池3(即工艺特征池),关于力学特征的第一特征池4(即力学特征池),关于电学特征的第一特征池5(即电学特征池)。
可选地,可以将上述多个第一特征池所对应的产品特征的类型,设置为各个第一特征池的标签(也可以理解为分隔标记)。
例如第一特征池1的标签为“几何”,第一特征池2的标签为“材料”,其他的不再赘述。
这样,通过查看第一特征池的标签即可以快速分辨出该特征池对应的特征类型,便于各种类型的特征查找遍历。
S202,对于每种所述第一特征池,根据该第一特征池对应的所述子特征和所述第三拓扑关系,按照所述第三拓扑关系在所述第一特征池中生成对应各子特征的第二特征池;
其中,由于产品1-1-1-1的每种类型的产品特征还可以包括如图3所示的各个子特征,因此,每种类型的产品特征的第一特征池也即对应有该种类型的产品特征所包含的子特征。
以一种类型的产品特征,这里为几何特征为例进行说明,第一特征池1对应的子特征包括坐标子特征、空间位置子特征,那么从图3可以看出几何特征与该坐标子特征及空间位置子特征之间的第三拓扑关系(即几何特征包括坐标子特征和空间位置子特征的拓扑关系),那么本步骤可以在第一特征池1中生成对应坐标子特征的第二特征池1(即坐标特征池),以及生成对应空间位置子特征的第二特征池2(即空间位置特征池)。
也就是说,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可以使得底层产品,即原子产品1-1-1-1的初始特征池包括了几何特征池、材料特征池、工艺特征池……;其中,几何特征池包括坐标特征池和空间位置特征池;类似的,材料特征池包括材料类型特征池,材料特性特征池。
可以理解的是,几何特征池相当于一个大容器,其内部可以容纳符合几何特征的各种小容器。
S203,将所述至少一种所述子特征的特征内容以及所述特征内容的表达方式,写入对应子特征的第二特征池;
举例来说,对于上述各种小容器的内容而言,则该内容可以包括该小容器对应的子特征的特征值(即特征内容),以及该特征值的表达方式。
例如,产品1-1-1-1为塑料板,则该塑料板的材料特征池可以包括材料类型特征池,该材料类型特征池的内容为塑料,以及该塑料的表达方式(例如文档描述)。
由于初始配置时并不一定能够预测到目标产品,即产品1的各种部件产品的全部特征的特征内容,因此,初始配置的特征参数可以仅包括至少一种子特征的特征内容,例如图3所示的各种类型的产品特征的子特征中,只有坐标子特征、空间位置子特征、材料类型子特征具有初始配置的特征内容以及该特征内容的表达方式,因此,这里生成的对应产品1的原子产品的各个第二特征池中,并不一定全部的第二特征池都配置有对应子特征的特征内容及其表达方式,例如工艺特征池所包括的工艺路线特征池,以及加工方案特征池这两个第二特征池中不具有特征内容,也不具有该特征内容的表达方式。而上述坐标子特征的坐标特征池中具有坐标值以及该坐标值的表达方式。
可选地,在S203之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将所述特征内容和/或所述表达方式设置为对应的所述第二特征池的标签。
例如上述材料类型特征池的标签(也可以理解为分隔标记)可以为“塑料”和/或该塑料的表达方式。
这样,通过查看第二特征池的标签即可以快速分辨出该特征池所存储的特征内容和/或该特征内容的表达方式,便于特征池内容的查找遍历。
S204,将满足所述第三拓扑关系的所述第一特征池和所述第二特征池,配置为所述原子产品的初始特征池。
可选地,所述特征参数包括多种类型的产品特征,且每种类型的产品特征包括子特征,所述特征参数还包括所述每种类型的产品特征与其所包括的子特征之间的第三拓扑关系、至少一种所述子特征的特征内容以及所述特征内容的表示方式。
以原子产品为产品1-1-1-1为例,则通过上述描述可知,产品1-1-1-1的初始特征池(即产品1-1-1-1特征池)包括了以下第一特征池,例如几何特征池、材料特征池、工艺特征池、力学特征池、电学特征池;其中,几何特征池包括了以下第二特征池,例如坐标特征池以及空间位置特征池;其中,材料特征池包括了以下第二特征池,例如材料类型特征池以及材料特性特征池。
其中,特征池用于存储特征内容,其中,产品1-1-1-1的几何特征池用于存储该产品1-1-1-1的几何特征,而在存储该产品1-1-1-1的几何特征时,由于几何特征又可以细分为坐标特征和空间位置特征,因此,可以在几何特征池中细化分为坐标特征池和空间位置特征池,其中,坐标特征池用于存储该产品1-1-1-1的坐标特征,该空间位置特征池用于存储产品1-1-1-1的空间位置的特征。
这样,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构成目标产品的原子产品的特征参数,来为原子产品配置初始特征池,使得该原子产品的多种类型的产品特征各自对应有一个第一特征池,并根据每种类型产品特征所包括的子特征,在该第一特征池中又配置了对应各个子特征的第二特征池,以及根据特征参数中至少一种子特征的特征内容以及该特征内容的表达方式,可以在对应该种子特征的第二特征池中添加该子特征的特征内容以及该特征内容的表达方式,使得本发明实施例对原子产品所配置的初始特征池可以包括第一特征池以及第二特征池,从而通过特征池的方式将该原子产品的多种类型的产品特征、每种产品特征所包括的子特征,以及子特征的特征内容和表达方式均体现出来,且产品特征和子特征之间的第三拓扑关系,可以通过第一特征池包括第二特征池的这种层级方式来表达出来,使得目标产品在处于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时,各个子产品的状态能够通过各个子产品的特征池完整而准确的表达出来,而父节点产品的特征池又会继承子产品的特征池的内容,因此,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的不同环节,各个子产品的状态信息能够互通有无,避免在不同环节下的数据解析错误以及数据丢失的问题,在产品状态信息的表达上确保了数据完整性,进而避免因数据解析错误和数据丢失所导致的产品质量以及生成效率较低的问题。
步骤104,根据所述目标产品在产品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确定所述第一拓扑关系中待操作的目标子产品;
其中,由于产品的生产、制造以及运维等主要是通过对基础部件进行加工,来逐步构成图2中父节点产品,从而最终得到产品1。
所以,这里的目标子产品可以是图2中的原子产品,而随着上述步骤104中阶段的更新变化,该目标子产品将会逐渐变化为原子产品的父节点的产品,最终更新为产品1。
例如产品1所处的阶段为对产品1-1-1-1进行操作。
以目标产品为键盘,产品1-1-1-1为塑料板为例进行说明。
步骤105,获取对所述目标子产品进行操作的操作参数;
例如对目标子产品,这里的塑料板进行剪裁操作,该剪裁操作涉及各种剪裁操作参数(例如剪裁后的形状、尺寸等参数),可以获取这些剪裁操作参数。
步骤106,确定所述操作参数对应的所述目标子产品的目标属性参数和目标属性值;
其中,该剪裁操作参数会涉及对该塑料板的各种属性参数的属性值的改变,因此,需要确定该剪裁操作参数会涉及该塑料板的哪些目标属性参数的属性值会带来改变,以及各个目标属性参数的属性值将改变为哪些目标属性值。
步骤107,按照第一预设映射关系,对所述目标属性参数和所述目标属性值进行特征参数和特征参数取值的转换,以确定所述目标子产品对应的目标产品模型中目标特征池中待更新的目标特征参数和所述目标特征参数的更新结果;
其中,本步骤的转换原理与上述S402的转换原理类似,通过预先配置属性参数与特征参数之间的第一预设映射关系,来对目标属性参数和该目标属性参数的目标属性值进行特征参数和特征参数取值的转换,从而确定该目标属性参数在该目标子产品的目标产品模型中的目标特征池中对应于哪个目标特征参数,以及确定该目标属性参数的目标属性值对应于该目标特征池中目标特征参数的更新结果。
例如,确定该塑料板的目标产品模型中目标特征池中待更新的目标特征参数(例如几何特征中的例如坐标、空间位置等特征参数都需要更新)、且由于剪裁参数涉及具体的剪裁后的形状以及尺寸等具体信息,因此,可以依据该具体信息来确定发生特征内容变化的目标特征参数的特征内容的更新结果。
步骤108,采用所述更新结果,对所述目标特征池中的目标特征参数的特征内容进行更新操作;
其中,可以按照该更新结果,对所述目标特征池中的所述目标特征参数的特征内容进行更新操作。
步骤109,按照第二预设映射关系,将所述操作参数转换为操作信息,并将所述操作信息写入所述目标产品模型中的目标操作池;
其中,可以预先配置对产品进行的操作的操作参数,与该产品的产品模型中的操作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该映射关系可以包括一对一、一对多以及多对一中的至少一种映射关系。
例如经过第二预设映射关系的映射,可以将操作参数1转换为操作信息1。其中,经过对目标子产品的一次操作,可以将所述操作信息写入所述目标产品模型中的目标操作池,使得该目标子产品的目标产品模型中的目标操作池内增加了一组操作信息。
步骤110,根据所述更新操作后的所述目标特征池的各特征参数的特征内容,生成与所述操作信息关联的所述目标子产品的第一结束状态,将所述第一结束状态写入所述目标子产品的目标状态池;
再如,待操作的目标子产品为一根铝管,在执行上述操作参数的操作之前,该铝管为一根直管,所执行的操作为从直管中间位置向上弯曲90度,形成如图7所示的弯折状态。那么该弯折操作可以使得该直管的至少一种特征参数的特征内容发生变化,例如几何特征的特征内容发生变化,但是,该弯折操作不会使得该铝管的材料特征发生变化(例如还是铝管)。因此,可以根据上述更新操作之后的,该铝管的目标特征池中每个特征参数的特征内容(包括未发生特征内容变化的特征参数),来生成与上述操作信息(例如从中段位置向上弯折90度对应的操作信息)关联的用于描述该铝管经上述更新操作后的各个特征内容的状态,即第一结束状态。
例如第一结束状态为在管子中间位置具有90度角弯折的铝管。该第一结束状态与从中段位置向上弯折90度对应的操作信息相互关联。
其中,经过对目标子产品的一次操作,可以使得该目标子产品的目标产品模型中的目标状态池内也增加了一个产品状态,为这里的第一结束状态,且该操作信息与该第一结束状态相互关联。
那么如果对该目标子产品再进行下一轮的操作,则新的操作的操作信息也会与该新的操作所导致的该目标子产品的新的结束状态相互关联,且分别存储至该目标子产品的相应的目标操作池以及目标状态池。
步骤111,根据所述目标子产品的所述目标特征池、所述目标操作池、所述目标状态池,对所述第一拓扑关系中由所述目标子产品组成的各父节点的第一子产品的产品模型中的特征池、操作池、状态池分别进行更新。
继续以上例来说明,经过剪裁后的塑料板的尺寸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其部分特征参数存在了更新(可以是子特征的取值,即子特征的特征内容的更新,也可以是特征类型的增加等更新),所以,可以根据剪裁后的塑料板的尺寸,来对塑料板的特征池(例如该塑料板为原子产品,则该特征池为该原子产品的初始特征池)的特征参数进行更新。并且,由于第一拓扑关系中父节点的第一子产品的特征池的内容对子节点的特征池的内容是有继承关系的,因此,还需要根据塑料板的更新后的特征池,来对目标产品的第一拓扑关系中由该塑料板构成的各个父节点的第一子产品的特征池进行更新。
如图2和图5所示,例如产品1-1-1-1作为原子产品,其特征池被更新,那么本步骤可以将由产品1-1-1-1构成的产品1-1-1的特征池、产品1-1的特征池、产品1的特征池均同步更新,即产品1-1-1-1的特征池中存在变化的特征参数,在产品1-1-1的特征池、产品1-1的特征池、产品1的特征池中也发生了同步的变化。
与特征池的更新类似,由于第一拓扑关系中父节点的第一子产品的操作池的内容对子节点的目标子产品的操作池的内容是有继承关系的,因此,还需要根据目标子产品的更新后的操作池,来对目标产品的第一拓扑关系中由该目标子产品构成的各个父节点的第一子产品的操作池进行更新。
与特征池的更新类似,由于第一拓扑关系中父节点的第一子产品的状态池的内容对子节点的目标子产品的状态池的内容是有继承关系的,因此,还需要根据目标子产品的更新后的状态池,来对目标产品的第一拓扑关系中由该目标子产品构成的各个父节点的第一子产品的状态池进行更新。
这样,随着目标产,例如产品1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流动和推进,构成产品1的各个子产品的特征池不断被添加新的子特征的特征池,以及在该新的子特征的特征池中填满特征内容,即数据,例如坐标是多少,材料特性是怎样的,工艺路线如何,加工方案如何等等数据被填入操作后的子产品对应的特征池中,使得各个子产品的特征池的内容与各个子产品的最新状态相一致,而第一拓扑关系中由子产品所构成的父节点的产品的特征池又能够继承对应子产品的特征池中的内容,因此,各个父节点的产品的特征池的内容也被不断更新。
产品特征池内容的表达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对结构化复杂的产品,模型是特征内容最重要的表述方式,每个产品最终都将以模型的表述方式来体现并成为流动和贯穿整个产品周期的载体。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执行过程就是一个产品特征池不断丰富的过程。
借助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发明获取组成目标产品的多个第一子产品之间的第一拓扑关系,并针对每个所述第一子产品,配置特征池、操作池以及状态池;以及将每个所述第一子产品的所述特征池、所述操作池以及所述状态池,配置为构成所述第一子产品的产品模型的元素;在工业软件中,本发明实施例的产品模型将作为统一载体将贯穿于整个工业产品的研发,生产,运维过程中,用于对整个工业产品的PLM过程的信息、数据、流程的传递,使得产品的相关信息都能够在该产品的产品模型中有序管理和体现。此外,通过根据所述目标产品在产品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确定所述第一拓扑关系中待操作的目标子产品;获取对所述目标子产品进行操作的操作参数;确定所述操作参数对应的所述目标子产品的目标属性参数和目标属性值;按照第一预设映射关系,对所述目标属性参数和所述目标属性值进行特征参数和特征参数取值的转换,以确定所述目标子产品对应的目标产品模型中目标特征池中待更新的目标特征参数和所述目标特征参数的更新结果;采用所述更新结果,对所述目标特征池中的目标特征参数的特征内容进行更新操作;使得在目标产品的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的目标子产品所执行操作后所带来的属性变化,都可以在该目标子产品的目标产品模型中的目标特征池中相应的目标特征参数中体现出来,实现了产品属性信息向产品模型的特征池的映射;此外,按照第二预设映射关系,将所述操作参数转换为操作信息,并将所述操作信息写入所述目标产品模型中的目标操作池;使得在目标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对目标子产品所执行的任何操作都可以在该目标子产品的目标模型中的目标操作池中体现,使得目标子产品的操作信息可以追源和统一管理;另外,根据所述更新操作后的所述目标特征池的各特征参数的特征内容,生成与所述操作信息关联的所述目标子产品的第一结束状态,并将所述第一结束状态写入所述目标子产品的目标状态池;使得在目标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对目标子产品所执行的任何操作所导致的该目标子产品的状态变化,都可以记录在该目标子产品的目标模型中的目标状态池中,使得目标子产品的状态信息可以追源和统一管理。进而使得在工业产品的生命周期中在不同环节之间工业产品信息未能有效且统一的进行管理,继而提升工业产品生产效率。另外,根据所述目标子产品的所述目标特征池、所述目标操作池、所述目标状态池,对所述第一拓扑关系中由所述目标子产品组成的各父节点的第一子产品的产品模型中的特征池、操作池、状态池分别进行更新。由于目标产品的生命周期与第一拓扑关系中的各个第一子产品密切关联,而通过将第一拓扑关系中各个第一子产品的产品模型中的特征池、操作池以及状态池的内容填充,以及对构成目标子产品的各父节点的第一子产品的产品模型中的特征池、操作池、状态池进行更新,使得父节点的子产品的特征池\操作池\状态池分别可以继承子节点的子产品的特征池\操作池\状态池中的内容,使得在目标产品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能够以特征池的方式来统一的表达出产品的特征内容,以及以操作池的方式来统一表达出产品所执行过的操作,以及以状态池的方式来统一表达出产品每次执行操作后的产品状态。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在不同环节之间,虽然产品可能不同,但是不同的产品的各自特征池、各自操作池、各自状态池之间是存在数据相通以及数据关联的,因此,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在不同环节之间不会存在数据解析错误以及数据丢失的问题,确保了在目标产品的产品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的产品的数据的完整性,进一步降低了对产品质量以及生成效率的影响。而且,从产品模型的角度以统一的标准描述产品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产品的模型,并使产品模型成为统一载体贯穿产品的整个PLM过程,将会大幅提升工业产品的生产效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以构形定义的工业软件产品,最终可作为一个完整的信息载体,用以流动贯穿于产品设计,制造,运维各个环节,打破工业软件系统中的信息孤岛,从而形成一个信息完整,准确,高效的产品生命周期。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目标子产品可以是构成目标产品的各个子产品,即图2中的任意一个产品,该目标子产品具体为第一拓扑关系中的哪个产品取决于目标产品在其产品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例如当阶段为运维阶段时,该目标子产品可以是目标产品,当阶段为生产阶段时,则目标产品可以是图2中除产品1之外的任意一个产品。
可选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根据步骤108的所述更新操作前的所述目标特征池的各特征参数的特征内容,生成与所述操作信息关联的所述目标子产品的第一初始状态;将所述第一初始状态与所述第一结束状态关联地写入所述目标状态池。
也就是说,在对一个目标子产品执行操作后,可以获取到执行该操作前该目标子产品的第一初始状态,以及获取到执行该操作后的该目标子产品的第一结束状态,该第一初始状态和该第一结束状态可以作为一对与该操作的操作参数关联的状态,例如如图6所示。
而对于如何生成该第一初始状态,其与生成第一结束状态的原理类似,都是基于该目标子产品的目标特征池中每个特征参数的特征内容而生成,区别仅仅在于第一初始状态是基于执行上述操作之前该目标特征池中每个特征参数的特征内容而生成,而第一结束状态则是基于执行上述操作之后该目标特征池中每个特征参数的特征内容而生成。这样,在对每个目标子产品进行操作之后,都可以基于该目标子产品的目标状态池中的一对状态(第一初始状态和第一结束状态)以及目标操作池中与该一对状态关联的操作参数,而获取到在目标产品的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每个子产品都执行过哪些操作,以及该操作对该子产品的状态所带来的变化。相比于查看子产品的特征池,浏览状态池更加直观和便捷。
可选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基于所述第一拓扑关系,针对每个所述第一子产品配置组成所述第一子产品的多个第二子产品之间的第二拓扑关系;将每个所述第一子产品的所述第二拓扑关系配置为构成所述第一子产品的产品模型的元素。
例如如图2所示的第一拓扑关系,针对该第一拓扑关系中的每个第一子产品,在配置其产品模型时,不仅仅可以配置上述特征池、状态池和操作池,还可以配置该第一子产品的第二拓扑关系。
以第一子产品为图2中的产品1-1为例,产品1-1的产品模型可以包括构成产品1-1的各个层级的第二子产品之间的第二拓扑关系,例如该第二拓扑关系为:产品1-1包括产品1-1-1、产品1-1-1包括产品1-1-1-1,其他拓扑图2未示出。
再以第一子产品为图2中的产品1-2为例,产品1-2的产品模型可以包括构成产品1-2的各个层级的第二子产品之间的第二拓扑关系,例如该第二拓扑关系为:产品1-2包括产品1-2-1、产品1-2-1包括产品1-2-1-1,其他拓扑图2未示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产品中任意一个第一子产品的产品模型不仅仅可以包括该第一子产品的特征池、状态池、操作池,还可以包括组成所述第一子产品的多个第二子产品之间的第二拓扑关系,这样,基于每个第一子产品的产品模型,则可以直接获取到构成该第一子产品的各个第二子产品之间的拓扑,方便采集目标产品的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下的各个第一子产品的构成产品之间的第二拓扑关系,便于理解产品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并不一定是本发明实施例所必须的。
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相对应,参照图10,示出了本发明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模块:
第一获取模块601,用于获取组成目标产品的多个第一子产品之间的第一拓扑关系;
第一配置模块602,用于针对每个所述第一子产品,配置特征池、操作池以及状态池;
第二配置模块603,用于将每个所述第一子产品的所述特征池、所述操作池以及所述状态池,配置为构成所述第一子产品的产品模型的元素;
第一确定模块604,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产品在产品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确定所述第一拓扑关系中待操作的目标子产品;
第二获取模块605,用于获取对所述目标子产品进行操作的操作参数;
第二确定模块606,用于确定所述操作参数对应的所述目标子产品的目标属性参数和目标属性值;
第一映射模块607,用于按照第一预设映射关系,对所述目标属性参数和所述目标属性值进行特征参数和特征参数取值的转换,以确定所述目标子产品对应的目标产品模型中目标特征池中待更新的目标特征参数和所述目标特征参数的更新结果;
第一更新模块608,用于采用所述更新结果,对所述目标特征池中的目标特征参数的特征内容进行更新操作;
第二映射模块609,用于按照第二预设映射关系,将所述操作参数转换为操作信息,并将所述操作信息写入所述目标产品模型中的目标操作池;
第一生成模块610,用于根据所述更新操作后的所述目标特征池的各特征参数的特征内容,生成与所述操作信息关联的所述目标子产品的第一结束状态,并将所述第一结束状态写入所述目标子产品的目标状态池;
第二更新模块611,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子产品的所述目标特征池、所述目标操作池、所述目标状态池,对所述第一拓扑关系中由所述目标子产品组成的各父节点的第一子产品的产品模型中的特征池、操作池、状态池分别进行更新。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更新操作前的所述目标特征池的各特征参数的特征内容,生成与所述操作信息关联的所述目标子产品的第一初始状态;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初始状态与所述第一结束状态关联地写入所述目标状态池。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配置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拓扑关系,针对每个所述第一子产品配置组成所述第一子产品的多个第二子产品之间的第二拓扑关系;
第四配置模块,用于将每个所述第一子产品的所述第二拓扑关系配置为构成所述第一子产品的产品模型的元素。
可选地,所述第一配置模块602包括:
第一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多个第一子产品中原子产品的属性参数以及属性值,其中,所述原子产品为所述第一拓扑关系中不包括子节点的第一子产品;
映射子模块,用于按照第一预设映射关系,对所述属性参数和所述属性值进行特征参数转换,以获取所述原子产品的特征参数;
第一配置子模块,用于将所述原子产品的特征池配置为包括所述特征参数的初始特征池;
第二配置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拓扑关系,将所述多个第一子产品中由所述原子产品组成的各父节点的第一子产品的特征池配置为所述初始特征池。
可选地,所述第一配置子模块包括:
第一生成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种类型的产品特征,生成不同类型的多种第一特征池;
第二生成子模块,用于对于每种所述第一特征池,根据该第一特征池对应的所述子特征和所述第三拓扑关系,按照所述第三拓扑关系在所述第一特征池中生成对应各子特征的第二特征池;
第一处理子模块,用于将所述至少一种所述子特征的特征内容以及所述特征内容的表达方式,写入对应子特征的第二特征池;
第三配置子模块,用于将满足所述第三拓扑关系的所述第一特征池和所述第二特征池,配置为所述原子产品的初始特征池;
其中,所述特征参数包括多种类型的产品特征,且每种类型的产品特征包括子特征,所述特征参数还包括所述每种类型的产品特征与其所包括的子特征之间的第三拓扑关系、至少一种所述子特征的特征内容以及所述特征内容的表示方式。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设置模块,用于将每种所述类型设置为对应的所述第一特征池的标签;
第二设置模块,用于将所述特征内容和/或所述表达方式设置为对应的所述第二特征池的标签。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终端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一种数据处理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组成目标产品的多个第一子产品之间的第一拓扑关系;
针对每个所述第一子产品,配置特征池、操作池以及状态池;
将每个所述第一子产品的所述特征池、所述操作池以及所述状态池,配置为构成所述第一子产品的产品模型的元素;
根据所述目标产品在产品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确定所述第一拓扑关系中待操作的目标子产品;
获取对所述目标子产品进行操作的操作参数;
确定所述操作参数对应的所述目标子产品的目标属性参数和目标属性值;
按照第一预设映射关系,对所述目标属性参数和所述目标属性值进行特征参数和特征参数取值的转换,以确定所述目标子产品对应的目标产品模型中目标特征池中待更新的目标特征参数和所述目标特征参数的更新结果;
采用所述更新结果,对所述目标特征池中的目标特征参数的特征内容进行更新操作;
按照第二预设映射关系,将所述操作参数转换为操作信息,并将所述操作信息写入所述目标产品模型中的目标操作池;
根据所述更新操作后的所述目标特征池的各特征参数的特征内容,生成与所述操作信息关联的所述目标子产品的第一结束状态,并将所述第一结束状态写入所述目标子产品的目标状态池;
根据所述目标子产品的所述目标特征池、所述目标操作池、所述目标状态池,对所述第一拓扑关系中由所述目标子产品组成的各父节点的第一子产品的产品模型中的特征池、操作池、状态池分别进行更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更新操作前的所述目标特征池的各特征参数的特征内容,生成与所述操作信息关联的所述目标子产品的第一初始状态;
将所述第一初始状态与所述第一结束状态关联地写入所述目标状态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拓扑关系,针对每个所述第一子产品配置组成所述第一子产品的多个第二子产品之间的第二拓扑关系;
将每个所述第一子产品的所述第二拓扑关系配置为构成所述第一子产品的产品模型的元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每个所述第一子产品,配置特征池,包括:
获取所述多个第一子产品中原子产品的属性参数以及属性值,其中,所述原子产品为所述第一拓扑关系中不包括子节点的第一子产品;
按照第一预设映射关系,对所述属性参数和所述属性值进行特征参数转换,以获取所述原子产品的特征参数;
将所述原子产品的特征池配置为包括所述特征参数的初始特征池;
根据所述第一拓扑关系,将所述多个第一子产品中由所述原子产品组成的各父节点的第一子产品的特征池配置为所述初始特征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原子产品的特征池配置为包括所述特征参数的初始特征池,包括:
根据所述多种类型的产品特征,生成不同类型的多种第一特征池;
对于每种所述第一特征池,根据该第一特征池对应的所述子特征和所述第三拓扑关系,按照所述第三拓扑关系在所述第一特征池中生成对应各子特征的第二特征池;
将所述至少一种所述子特征的特征内容以及所述特征内容的表达方式,写入对应子特征的第二特征池;
将满足所述第三拓扑关系的所述第一特征池和所述第二特征池,配置为所述原子产品的初始特征池;
其中,所述特征参数包括多种类型的产品特征,且每种类型的产品特征包括子特征,所述特征参数还包括所述每种类型的产品特征与其所包括的子特征之间的第三拓扑关系、至少一种所述子特征的特征内容以及所述特征内容的表示方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多种类型的产品特征,生成不同类型的多种第一特征池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每种所述类型设置为对应的所述第一特征池的标签;
所述将所述至少一种所述子特征的特征内容以及所述特征内容的表达方式,写入对应子特征的第二特征池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特征内容和/或所述表达方式设置为对应的所述第二特征池的标签。
7.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组成目标产品的多个第一子产品之间的第一拓扑关系;
第一配置模块,用于针对每个所述第一子产品,配置特征池、操作池以及状态池;
第二配置模块,用于将每个所述第一子产品的所述特征池、所述操作池以及所述状态池,配置为构成所述第一子产品的产品模型的元素;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产品在产品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确定所述第一拓扑关系中待操作的目标子产品;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对所述目标子产品进行操作的操作参数;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操作参数对应的所述目标子产品的目标属性参数和目标属性值;
第一映射模块,用于按照第一预设映射关系,对所述目标属性参数和所述目标属性值进行特征参数和特征参数取值的转换,以确定所述目标子产品对应的目标产品模型中目标特征池中待更新的目标特征参数和所述目标特征参数的更新结果;
第一更新模块,用于采用所述更新结果,对所述目标特征池中的目标特征参数的特征内容进行更新操作;
第二映射模块,用于按照第二预设映射关系,将所述操作参数转换为操作信息,并将所述操作信息写入所述目标产品模型中的目标操作池;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更新操作后的所述目标特征池的各特征参数的特征内容,生成与所述操作信息关联的所述目标子产品的第一结束状态,并将所述第一结束状态写入所述目标子产品的目标状态池;
第二更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子产品的所述目标特征池、所述目标操作池、所述目标状态池,对所述第一拓扑关系中由所述目标子产品组成的各父节点的第一子产品的产品模型中的特征池、操作池、状态池分别进行更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更新操作前的所述目标特征池的各特征参数的特征内容,生成与所述操作信息关联的所述目标子产品的第一初始状态;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初始状态与所述第一结束状态关联地写入所述目标状态池。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配置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拓扑关系,针对每个所述第一子产品配置组成所述第一子产品的多个第二子产品之间的第二拓扑关系;
第四配置模块,用于将每个所述第一子产品的所述第二拓扑关系配置为构成所述第一子产品的产品模型的元素。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多个第一子产品中原子产品的属性参数以及属性值,其中,所述原子产品为所述第一拓扑关系中不包括子节点的第一子产品;
映射子模块,用于按照第一预设映射关系,对所述属性参数和所述属性值进行特征参数转换,以获取所述原子产品的特征参数;
第一配置子模块,用于将所述原子产品的特征池配置为包括所述特征参数的初始特征池;
第二配置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拓扑关系,将所述多个第一子产品中由所述原子产品组成的各父节点的第一子产品的特征池配置为所述初始特征池。
CN202010383450.9A 2020-05-08 2020-05-08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17096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83450.9A CN111709601B (zh) 2020-05-08 2020-05-08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83450.9A CN111709601B (zh) 2020-05-08 2020-05-08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09601A true CN111709601A (zh) 2020-09-25
CN111709601B CN111709601B (zh) 2023-09-12

Family

ID=72536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83450.9A Active CN111709601B (zh) 2020-05-08 2020-05-08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0960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07037A (zh) * 2020-12-08 2021-03-16 上海数设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产品样机和计算机模型的数字主线定义方法及系统
US20220382922A1 (en) * 2021-05-25 2022-12-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igital twin objects for product packaging compatibility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75120A (zh) * 2016-08-31 2017-02-01 杭州东方通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it基础设施快速拓扑方法及装置
CN108256870A (zh) * 2016-12-27 2018-07-0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基于拓扑结构生成描述信息及更新、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US20180217762A1 (en) * 2017-01-27 2018-08-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ata migration with placement based on access patterns
CN110019369A (zh) * 2017-12-31 2019-07-1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 共用数据流处理拓扑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0210490A (zh) * 2018-02-28 2019-09-06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图像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380902A (zh) * 2019-07-19 2019-10-2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拓扑关系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75120A (zh) * 2016-08-31 2017-02-01 杭州东方通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it基础设施快速拓扑方法及装置
CN108256870A (zh) * 2016-12-27 2018-07-0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基于拓扑结构生成描述信息及更新、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US20180217762A1 (en) * 2017-01-27 2018-08-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ata migration with placement based on access patterns
CN110019369A (zh) * 2017-12-31 2019-07-1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 共用数据流处理拓扑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0210490A (zh) * 2018-02-28 2019-09-06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图像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380902A (zh) * 2019-07-19 2019-10-2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拓扑关系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07037A (zh) * 2020-12-08 2021-03-16 上海数设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产品样机和计算机模型的数字主线定义方法及系统
CN112507037B (zh) * 2020-12-08 2022-12-09 上海数设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产品样机和计算机模型的数字主线定义方法及系统
US20220382922A1 (en) * 2021-05-25 2022-12-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igital twin objects for product packaging compatibilit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09601B (zh) 2023-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08531B (zh)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5308593A (zh) 技术设施描述性数据交换方法
CN103970905A (zh) 一种多源矢量地理信息数据的自动构图整合方法
CN103744846A (zh) 一种多维度动态局部知识地图及其构建方法
CN109614671B (zh) 一种基于视图的三维mbd工序模型组织及表达方法
CN109977162A (zh) 一种城乡规划数据转换方法、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3093023A (zh) 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分析系统
CN105242538A (zh) 基于图层的零件多加工工序mbd模型及实现方法
CN104809186A (zh) 模具设计与制造知识库的构建方法
CN111709601B (zh)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ao et al. A knowledge-based prototype system to support product conceptual design
Li et al. An unified CAD/CAE/VR tool for ship structure design and evaluation based on multi-domain feature mapping
Lüder et al. Modelling consistency rules within production system engeering
CA2816830C (en) Model for managing variations in a product structure for a product
Dimitrieski Model-Driven Technical Space Integration Based on a Mapping Approach
CN115840564A (zh) 基于多架构建模语言的一体化模型构建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221835B (zh)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1581815B (zh) 一种基于xml的工艺模型本体构建方法
CN108228174A (zh) 加快软件开发中编码效率的方法及装置
CN103823922A (zh) 设计对象的圆形交错图案
CN107368302A (zh) 一种基于本体的设计模式识别方法
Gordienko et al. Geoinformation project as complex object forecasting and decision making tool in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
Woestenenk et al. Capturing design process information in complex product development
Novak et al. Pyaml: Enhancing automationml for advanced virtualization of industry 4.0 cyber-physical production systems with python code injections
CN105447279A (zh) 几何产品智能公差规范设计方法和可视化公差标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