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09077A - 一种可视化空间量化分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视化空间量化分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09077A
CN111709077A CN202010544670.5A CN202010544670A CN111709077A CN 111709077 A CN111709077 A CN 111709077A CN 202010544670 A CN202010544670 A CN 202010544670A CN 111709077 A CN111709077 A CN 1117090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uantitative analysis
visual field
model
openness
visualiz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4467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09077B (zh
Inventor
龚勋
文昌
蒙梦
叶艺强
万忠平
梁少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China Dc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China Dc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China Dci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China Dc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4467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090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090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090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090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090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5Needs-based resource requirements planning or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视化空间量化分析方法,包括天际线景观结构量化分析步骤;天际线景观结构量化分析步骤包括:根据设计区域中不同部分的建筑高度限制规则构建梯度模型,将梯度模型在城市三维规划图上进行可视化,根据可视化后的梯度模型进行天际线景观结构的量化分析。本发明可以让城市规划设计者立体地漫游城市空间,拥有科学精准的空间可视化量化手段,以较客观地角度评估城市的空间品质,在更有利于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Description

一种可视化空间量化分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量化设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视化空间量化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新时代城市设计的目标不仅追求建筑形态与外立面的美感,也追求更广泛意义的城市空间的科学合理性。城市空间包括建筑空间、街道空间、开敞空间等,以往城市的粗放式过快增长往往造成千城一面、密度过高、街道参差不齐、社区活力下降等问题,城市空间品质的下降又进一步影响到市民的居住感受。
传统的三维虚拟技术在中微观层次的城市设计应用往往类似于规划沙盘的作用,只不过比沙盘的沉浸感和真实感要更强烈一些。规划管理者往往只能用眼睛,辅以各类规划文本来判断城市设计的好坏。
随着科学模型、大数据的引入,现代规划更强调理性规划。城市设计应用数字说话,尊重人的居住和使用感受,开始逐渐用数学模型去解读、评估一个社区空间的开敞度、一个景观地区的遮挡影响,一条街道的空间比例、一个天际线的曲线韵律、一个社区的配套设施规模与布局,通过大量的信息采集、对比、借鉴和采访,提升社区的活力,强调以人为本的景观、设施及绿化配置。然而这些数学模型都只存在于学术理论中,并没有转化为规划管理者手中的技术工具,导致了诸多“拍脑袋”式的规划。城市设计的所谓管控也往往体现在一条条描述性的文字中,规划管理者往往找不到可落实的实质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不足),提供一种可视化空间量化分析方法,用于解决无法可视化量化地进行城市空间设计和评估的问题。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视化空间量化分析方法,包括天际线景观结构量化分析步骤;天际线景观结构量化分析步骤包括:根据设计区域中不同部分的建筑高度限制规则构建梯度模型,将梯度模型在城市三维规划图上进行可视化,根据可视化后的梯度模型进行天际线景观结构的量化分析。
根据建筑高度限制规则,构建出梯度模型,城市规划设计者可以直观地通过可视化在城市三维规划图上的梯度模型对建筑物高度进行具体数值的控高调整,实现对设计区域天际线景观结构的可视化量化设计和评估。
进一步地,根据设计区域中不同部分的建筑高度限制规则构建梯度模型,具体包括:根据设计区域中不同部分的建筑高度限制规则,确定不同部分的梯度模型高度;当设计区域中同一部分具有多个建筑高度限制规则时,根据多个建筑高度限制规则中所限制的最低建筑高度,确定该部分的梯度模型高度;根据各个部分所确定的梯度模型高度,构建梯度模型。
当同一部分建筑高度限制规则有重叠时,采用低控制原则根据沿山建筑高度控制、视线通廊建筑高度控制所限制的最低建筑高度,确定该部分的梯度模型高度,以保证对不同建筑高度限制规则的满足。
进一步地,可视化空间量化分析方法还包括景观开敞度量化分析步骤和/或空间开敞度量化分析步骤;景观开敞度量化分析步骤包括:根据人处于观察点时的视野范围构建圆柱形视野模型,将圆柱形视野模型在城市三维规划图上进行可视化,根据可视化后的圆柱形视野模型进行景观开敞度的量化分析;空间开敞度量化分析步骤包括:根据设计区域的大小构建半球体辐射模型,将半球体辐射模型在城市三维规划图上进行可视化,根据可视化后的半球体辐射模型进行空间开敞度的量化分析。
开敞度的量化分析,可以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营造更高品质的空间舒适感。在景观开敞度量化分析步骤中,通过构建圆柱形视野模型,兼顾了景观开敞度量化分析的准确性和计算机运算的效率,城市规划设计者可以直观地通过可视化在城市三维规划图上的圆柱形视野模型进行景观开敞度分析,实现对景观开敞度的可视化量化设计和评估。在空间开敞度量化分析步骤中,通过构建半球体辐射模型,可以灵活、快速地评估天空面积占比,城市规划设计者可以直观地通过可视化在在城市三维规划图上半球体辐射模型进行空间开敞度分析,实现对空间开敞度的可视化量化设计和评估。
进一步地,根据人处于观察点时的视野范围构建圆柱形视野模型,具体包括:根据人处于观察点时,以人眼所处水平面为基准面,在垂直方向向上x°、向下y°所达到的范围,以及预设半径,确定视野高度;以观察点为圆柱形底面圆心,以所确定的视野高度为圆柱形高度,以预设半径构建圆柱形视野模型。
进一步地,x°取值为25°~35°,y°取值为35°~45°。
进一步地,以预设半径构建圆柱形视野模型,具体包括:以多个预设半径分别构建多个圆柱形视野模型。
进一步地,以多个预设半径分别构建多个圆柱形视野模型,具体包括:以预设半径为r1、r2、r3分别构建三个圆柱形视野模型,0<r1≤300m,300m<r2≤1500m,1500m<r3≤3000m。
进一步地,根据可视化后的圆柱形视野模型进行景观开敞度的量化分析,具体包括:将城市三维规划图上设计区域的建筑投影至圆柱形视野模型的侧面中,得到视野遮挡面;根据视野遮挡面计算平均遮挡距离,根据所计算的平均遮挡距离,量化计算景观开敞度。
进一步地,根据可视化后的半球体辐射模型进行空间开敞度的量化分析,具体包括:将城市三维规划图上设计区域的建筑投影至半球体辐射模型中,计算投影面积;根据所计算的投影面积和半球体辐射模型的总表面积,量化计算空间开敞度。
进一步地,可视化空间量化分析方法还包括D/H连续分析步骤和/或街区层次分析步骤;D/H连续分析步骤包括:以一整条街道的道路中心线为采样对象,对道路中心线等距离采集观察点,计算所有观察点的D/H值,在城市三维规划图中绘制出目标街道的D/H沿街变化曲线,D为观察点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H为建筑物自身高度;街区层次分析步骤包括:在城市规划三维图的跨街区空间中绘制横剖线形成横剖面,对横剖面上的建筑体和街道空间生成投影,根据投影计算W/H值和/或H/W值,W为街道宽度,H为沿街建筑物立面高度。
DH连续分析是对街道纵剖面做的空间分析;街区层次分析则是从横剖面角度对跨街区空间做的分析,通过D/H连续分析步骤和街区层次分析步骤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设计出的城市街道空间给人的舒适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根据量化的建筑高度限制规则构建三维的梯度模型,并将梯度模型可视化在城市三维规划图中,可以让城市规划设计者立体地漫游城市空间,拥有科学精准的空间可视化量化手段,以较客观地角度评估城市的空间品质,在更有利于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天际线景观结构量化分析步骤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某地区自然山体设计区域山体界线以外的建筑高度限制规则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某地区自然山体设计区域位于山体视线通廊内的建筑高度限制规则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沿山建筑高度控制、视线通廊建筑高度控制会重叠时的梯度模型高度确定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梯度模型在城市三维规划图上可视化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景观开敞度量化分析步骤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间开敞度量化分析步骤流程图。
图8a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半径为100m的圆柱形视野模型在城市三维规划图上可视化示意图。
图8b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半径为200m的圆柱形视野模型在城市三维规划图上可视化示意图。
图8c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半径为300m的圆柱形视野模型在城市三维规划图上可视化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半球体辐射模型在城市三维规划图上可视化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D/H沿街变化曲线绘制在城市三维规划图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视化空间量化分析方法,包括天际线景观结构量化分析步骤。天际线景观结构量化分析步骤包括:A1.根据设计区域中不同部分的建筑高度限制规则构建梯度模型;A2.将梯度模型在城市三维规划图上进行可视化;A3.根据可视化后的梯度模型进行天际线景观结构的量化分析。
不同的地形以及不同的城市规划需求,对应设置有不同的建筑高度限制规则,从而设计出高品质的天际线景观。在对设计区域的天际线景观结构进行分析时,根据这些建筑高度限制规则,构建出梯度模型,城市规划设计者可以直观地通过可视化在城市三维规划图上的梯度模型对建筑物高度进行具体数值的控高调整,实现对设计区域天际线景观结构的可视化量化设计和评估。
在天际线景观结构量化分析步骤中,根据设计区域中不同部分的建筑高度限制规则构建梯度模型,可以具体包括:根据设计区域中不同部分的建筑高度限制规则,确定不同部分的梯度模型高度;当设计区域中同一部分具有多个建筑高度限制规则时,根据多个建筑高度限制规则中所限制的最低建筑高度,确定该部分的梯度模型高度;根据各个部分所确定的梯度模型高度,构建梯度模型。
以某地区自然山体设计区域为例,以自然山体保护范围为计算基底,根据山体保护、山海通廊营造标准所规定的建筑高度限制规则构建梯度模型。其建筑高度限制规则如下:(1)山体界线以内、坡度小于25%的地段,建设应采用低强度、低密度、环境影响小的开发模式,重点营造生态环境,建筑高度宜控制在12米以内;(2)山体界线以外,距山体界线1倍、1倍~2倍、2倍~5倍山体高度范围的建筑高度分别控制为不超过山体高度的1/4、1/2、2/3,具体如图2所示;(3)位于山体视线通廊内的建筑,应满足景观视点观看山体垂直高度的1/3山体不受遮挡,具体如图3所示。山体高度为临近城市建设区主要山体的高度。
如图4所示,针对设计区域的同一部分,沿山建筑高度控制、视线通廊建筑高度控制会出现两种控制方式重叠,此时采用就低控制原则,根据沿山建筑高度控制、视线通廊建筑高度控制所限制的最低建筑高度,确定该部分的梯度模型高度,以保证对不同建筑高度限制规则的满足。
根据上述建筑高度限制规则,确定该自然山体设计区域不同部分的梯度模型高度,由此构建出梯度模型,并在该自然山体设计区域对应的城市三维规划图上进行可视化,其可视化效果如图5所示。
城市空间的开敞度和建筑高度,都影响着城市空间形象。同时,城市空间开敞度,已经成为论证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等控规指标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之一。开敞度研究不仅是集约利用土地、营造空间舒适度的技术手段,在城市景观空间设计中也凸显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上述可视化空间量化分析方法还可以包括景观开敞度量化分析步骤和/或空间开敞度量化分析步骤。
如图6所示,景观开敞度量化分析步骤可以具体包括:B1.根据人处于观察点时的视野范围构建圆柱形视野模型;B3.将圆柱形视野模型在城市三维规划图上进行可视化;B3.根据可视化后的圆柱形视野模型进行景观开敞度的量化分析。
在二维城市景观开敞度分析中,是模拟出人眼视角下垂直于地面的视野面,并根据视野的可视范围计算处视野面积,然后计算得出城市建筑在视野面上的投影面积占视野面积的比例。该比例越小,说明视野面受建筑物遮挡部分较少,空间越开敞;反之,则说明视野面受建筑物遮挡部分较多,空间较拥挤。
在三维城市景观开敞度分析中,模拟人眼视角下视野面通常采用三种类型的视域模型:平面矩形、圆柱型、半球型。平面矩形中形成的建筑投影形变过大,所分析得出开敞度值偏高,误差大;半球型模型构建原理最接近人眼视域特征。而在上述景观开敞度量化分析步骤,采用的是圆柱形视野模型,其较为符合人眼视觉规律,而且能减轻计算机运算负担。城市规划设计者可以直观地通过可视化在城市三维规划图上的圆柱形视野模型进行景观开敞度分析,实现对景观开敞度的可视化量化设计和评估。
在景观开敞度量化分析步骤中,根据人处于观察点时的视野范围构建圆柱形视野模型,可以具体包括:根据人处于观察点时,以人眼所处水平面为基准面,在垂直方向向上x°、向下y°所达到的范围,以及预设半径,确定视野高度;以观察点为圆柱形底面圆心,以所确定的视野高度为圆柱形高度,以预设半径构建圆柱形视野模型。
由于光敏感度等生理限制,人的视野集中在垂直方向向上30°、向下40°,水平方向向左向右各60°范围内,所以优选地,x°取值为25°~35°,y°取值为35°~45°。
当人所处的观察点到建筑的距离不同时,人眼所能感知到的建筑物可视状况是不同的。因此,在构建圆柱形视野模型时,可以以多个预设半径或多个预设直径分别构建多个圆柱形视野模型。不同半径大小的圆柱形视野模型,可以分别反映观察点到建筑之间不同距离时的景观开敞度。
一般认为,当观察点和城市建筑距离在300m以内时,人眼可以感知到单栋建筑的细部;当观察点和城市建筑距离在300m~1500m范围内,人眼可以感知的是建筑群体组成的城市外部空间轮廓;人眼能清晰感受到城市建筑极限距离为3000m。因此,可以通过构建三个不同半径的圆柱型视野模型记性景观开敞度的可视化量化分析。
具体地,在景观开敞度量化分析步骤中,可以以预设半径为r1、r2、r3分别构建三个圆柱形视野模型,0<r1≤300m,300m<r2≤1500m,1500m<r3≤3000m。
在实际城市规划设计应用中,圆柱形视野模型的半径也可以依据实际规划需求而预设。
在景观开敞度量化分析步骤中,根据可视化后的圆柱形视野模型进行景观开敞度的量化分析,可以具体包括:将城市三维规划图上设计区域的建筑投影至圆柱形视野模型的侧面中,得到视野遮挡面;根据视野遮挡面计算平均遮挡距离,根据所计算的平均遮挡距离,量化计算景观开敞度。
具体地,可以采用以下公式计算平均遮挡距离:
Figure BDA0002540178950000071
上述公式中,x0、y0、z0是观察点的三维坐标,xi、yi、zi分别是视野遮挡面中第i个遮挡点的三维坐标,k是遮挡点的总数。
所计算出的平均遮挡距离越大,表示建筑对人眼三维视觉的影响越小,景观开敞度越大,视觉体验越开阔,反之表示建筑对人眼三维视觉的影响越大,景观开敞度越小,视觉体验越封闭。通过平均遮挡距离的计算,可以量化计算景观开敞度。
如图7所示,空间开敞度量化分析步骤可以具体包括:C1.根据设计区域的大小构建半球体辐射模型;C2.将半球体辐射模型在城市三维规划图上进行可视化;C3.根据可视化后的半球体辐射模型进行空间开敞度的量化分析。
天空开阔度(Sky View Factor,SVF)是描述天空被建筑物阻挡程度的形态学参数。SVF与城市热岛效应强度在夏季、秋季、冬季的中午,以及晴天天气中,正相关性较大,因此SVF经常被用于研究城市热岛现象。SVF通常采用鱼眼相机实测法进行计算,计算周期长,成本大。在上述空间开敞度量化分析步骤中,通过构建半球体辐射模型,可以灵活、快速地评估天空面积占比,城市规划设计者可以直观地通过可视化在在城市三维规划图上半球体辐射模型进行空间开敞度分析,实现对空间开敞度的可视化量化设计和评估。
在空间开敞度量化分析步骤中,根据可视化后的半球体辐射模型进行空间开敞度的量化分析,可以具体包括:将城市三维规划图上设计区域的建筑投影至半球体辐射模型中,计算投影面积;根据所计算的投影面积和半球体辐射模型的总表面积,量化计算空间开敞度。
具体地,可以采用以下公式,根据建筑投影至半球体辐射模型的投影面积和半球体辐射模型的总表面积,计算空间开敞度:
空间开敞度=S/S=(S-S)S
上述公式中,S是裸露天空面积,S是建筑投影至半球体辐射模型的投影面积,S是半球体辐射模型的总表面积。
所计算出的空间开敞度越大,热岛效应越小,半球体空间开敞度的可视化结果,不仅能侧面反映热岛效应强度,还能侧面反映城市建筑布局方位特征,从而进一步评估其对城市风环境的影响。
上述可视化空间量化分析方法还可以包括DH连续分析步骤和/或街区层次分析步骤。DH连续分析实际是对街道纵剖面做的空间分析;街区层次分析则是从横剖面角度对跨街区空间做的分析。
DH连续分析步骤可以具体包括:以一整条街道的道路中心线为采样对象,对道路中心线等距离采集观察点,计算所有观察点的D/H值,在城市三维规划图中绘制出目标街道的D/H沿街变化曲线。
D/H值是观察点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D)与建筑自身高度(H)的比值。当D/H=1,即观察者实现仰角为45°时,外部空间有一种内聚、稳定感;当D/H=2,即观察者实现仰角为27°时,外部空间尚不致产生离散感;当D/H>3,仰角为18°时,外部空间离散,围合性差;而D/H<1时,外部空间会给人以紧迫感,呈现一种封闭现象。
街区层次分析步骤可以具体包括:在城市规划三维图的跨街区空间中绘制横剖线形成横剖面,对横剖面上的建筑体和街道空间生成投影,根据投影计算W/H值和/或H/W值。
W/H值是街道宽度(W)与沿街建筑立面高度(H)的比值,是街道横断面高宽比。当1≤W/H≤2时,人处在街道中感受最好,有安全感又不至于太压抑。
H/W值是沿街建筑立面高度(H)与街道宽度(W)的比值,是从街道横断面高宽比衍生出来的概念:城市层峡。层峡是城市活动的公共空间,它与城市风环境息息相关。多个层峡可组合成城市冠层,其特征可从侧面帮助判断城市风环境是否受阻。一般认为:H/W=1时成为标准层峡,是比较理想的状态;H/W<0.5为浅层峡;H/W>2为深层峡,风和空气流通受阻严重。
以某城市中心广场设计区域为例,图8a至图8c分别为半径为100m、200m、300m的圆柱形视野模型在该设计区域的城市三维规划图上可视化后的示意图。根据这三个圆柱形视野模型进行景观开敞度的量化分析,可以得到以观察点为中心100m、200m、300m距离上的开敞度分别为53%、64%、62%,表明在300m距离内小广场有清晰的环视天际线,整体景观开敞度是合理的。
在根据上述三个圆柱形视野模型进行景观开敞度的量化分析时,还可以分方位进行量化分析,对于该城市中心广场设计区域而言,其景观开敞度量化分析的结果为东北向开敞度随距离增加而明显降低,东南向开敞度随距离增加明显增加,西北、东南向不同距离上开敞度基本一致,如果该城市中心广场设计区域的风向特点是盛行东南和东北的夏季风,则这个景观开敞度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是有利于夏季空气流通、冬季减弱北风,建筑布局合理。
图9为半球体辐射模型在该设计区域的城市三维规划图上可视化后的示意图。根据这个半球体辐射模型进行空间开敞度的量化分析,可以计算得到空间开敞度为80%,表明广场上在空间体积上的开敞度是非常开阔的,并不压抑。
图10为在城市三维规划图中绘制目标街道的D/H沿街变化曲线的示意图。DH连续分析显示DH频率的高频范围1~2之间,为59.9%,表明在临高楼高楼一侧行人的视觉感受整体较为舒适,开敞度适中。
人居环境指标可概括为人的舒适度感知指标,包括光环境、温度、风环境、声环境等环境感知。因此,上述可视化空间量化分析方法还可以包括日照分析步骤和/或通风分析步骤和/或热工分析步骤和/或能耗分析步骤和/或噪音分析步骤。
上述天际线景观结构量化分析步骤,是宏观尺度上的三维可视化空间量化分析;上述景观开敞度量化分析步骤、空间开敞度量化分析步骤、DH连续分析步骤、街区层次分析步骤,是中观尺度上的三维可视化空间量化分析;上述日照分析步骤、通风分析步骤、热工分析步骤、能耗分析步骤、噪音分析步骤,是微观尺度上的三维可视化空间量化分析。由此,城市规划设计分为了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从宏观尺度分析城市设计标准准则、总体城市设计要素管控体系的应用;从中观尺度分析重点地区城市设计要素管控体系的应用和城市空间开敞度、街道空间比例对景观感受、热岛效应等方面的影响;从微观尺度分析重要地块城市设计要素管控体系的应用。
本实施例无论是宏观、中观还是微观的设计层次中,都提供了可实施性强、实用性高的可视化量化分析方法,为城市规划设计者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和评估提供便利。
通过同时对宏观、中观、微观等不同尺度下的可视化空间量化分析,可以使得城市空间不仅仅单纯地根据单项指标进行设计和评估,而是不同尺度下多指标、综合性地设计和评估。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视化空间量化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天际线景观结构量化分析步骤;
所述天际线景观结构量化分析步骤包括:根据设计区域中不同部分的建筑高度限制规则构建梯度模型,将所述梯度模型在城市三维规划图上进行可视化,根据可视化后的所述梯度模型进行天际线景观结构的量化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化空间量化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设计区域中不同部分的建筑高度限制规则构建梯度模型,具体包括:
根据设计区域中不同部分的建筑高度限制规则,确定不同部分的梯度模型高度;
当设计区域中同一部分具有多个建筑高度限制规则时,根据多个建筑高度限制规则中所限制的最低建筑高度,确定该部分的梯度模型高度;
根据各个部分所确定的梯度模型高度,构建梯度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化空间量化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景观开敞度量化分析步骤和/或空间开敞度量化分析步骤;
所述景观开敞度量化分析步骤包括:根据人处于观察点时的视野范围构建圆柱形视野模型,将所述圆柱形视野模型在城市三维规划图上进行可视化,根据可视化后的所述圆柱形视野模型进行景观开敞度的量化分析;
所述空间开敞度量化分析步骤包括:根据设计区域的大小构建半球体辐射模型,将所述半球体辐射模型在城市三维规划图上进行可视化,根据可视化后的所述半球体辐射模型进行空间开敞度的量化分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视化空间量化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人处于观察点时的视野范围构建圆柱形视野模型,具体包括:
根据人处于观察点时,以人眼所处水平面为基准面,在垂直方向向上x°、向下y°所达到的范围,以及预设半径,确定视野高度;
以观察点为圆柱形底面圆心,以所确定的所述视野高度为圆柱形高度,以预设半径构建圆柱形视野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视化空间量化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x°取值为25°~35°,y°取值为35°~4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视化空间量化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预设半径构建圆柱形视野模型,具体包括:
以多个预设半径分别构建多个圆柱形视野模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视化空间量化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多个预设半径分别构建多个圆柱形视野模型,具体包括:
以预设半径为r1、r2、r3分别构建三个圆柱形视野模型,0<r1≤300m,300m<r2≤1500m,1500m<r3≤3000m。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视化空间量化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可视化后的所述圆柱形视野模型进行景观开敞度的量化分析,具体包括:
将城市三维规划图上设计区域的建筑投影至所述圆柱形视野模型的侧面中,得到视野遮挡面;
根据视野遮挡面计算平均遮挡距离,根据所计算的平均遮挡距离,量化计算景观开敞度。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视化空间量化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可视化后的所述半球体辐射模型进行空间开敞度的量化分析,具体包括:
将城市三维规划图上设计区域的建筑投影至所述半球体辐射模型中,计算投影面积;
根据所计算的投影面积和所述半球体辐射模型的总表面积,量化计算空间开敞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可视化空间量化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D/H连续分析步骤和/或街区层次分析步骤;
所述D/H连续分析步骤包括:以一整条街道的道路中心线为采样对象,对道路中心线等距离采集观察点,计算所有观察点的D/H值,在城市三维规划图中绘制出目标街道的D/H沿街变化曲线,D为观察点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H为建筑物自身高度;
所述街区层次分析步骤包括:在城市规划三维图的跨街区空间中绘制横剖线形成横剖面,对横剖面上的建筑体和街道空间生成投影,根据投影计算W/H值和/或H/W值,W为街道宽度,H为沿街建筑物立面高度。
CN202010544670.5A 2020-06-15 2020-06-15 一种可视化空间量化分析方法 Active CN1117090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44670.5A CN111709077B (zh) 2020-06-15 2020-06-15 一种可视化空间量化分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44670.5A CN111709077B (zh) 2020-06-15 2020-06-15 一种可视化空间量化分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09077A true CN111709077A (zh) 2020-09-25
CN111709077B CN111709077B (zh) 2023-02-07

Family

ID=72540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44670.5A Active CN111709077B (zh) 2020-06-15 2020-06-15 一种可视化空间量化分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0907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8562A (zh) * 2020-12-30 2021-04-02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地块罩面的城市高度精细化管控方法
CN115423935A (zh) * 2022-08-12 2022-12-02 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历史文化街区的可视域分析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99332A (zh) * 2015-10-20 2017-04-26 星际空间(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数字方案辅助设计与展现方法
CN106651186A (zh) * 2016-12-27 2017-05-10 广州都市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规划管控处理方法及系统
WO2017166371A1 (zh) * 2016-03-31 2017-10-05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天空可视域评价的开放空间周边建筑形态优化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99332A (zh) * 2015-10-20 2017-04-26 星际空间(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数字方案辅助设计与展现方法
WO2017166371A1 (zh) * 2016-03-31 2017-10-05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天空可视域评价的开放空间周边建筑形态优化控制方法
CN106651186A (zh) * 2016-12-27 2017-05-10 广州都市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规划管控处理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发布者:MPEREZROMERO: "《SPATIAL OPENNESS, BUILDING 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HTTPS://EVOLUTIONARYURBANISM.COM/2018/01/11/SPATIAL-OPENNESS-BUILDING-POSITION-AND-ORIENTATION/》 *
吴德雯: "《城市型风景名胜区边界区域视觉景观控制研究》",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博士)工程科技Ⅱ辑》 *
杜星宇: "《基于GIS视线分析的城市空间开敞度评价方法研究》",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工程科技Ⅱ辑》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8562A (zh) * 2020-12-30 2021-04-02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地块罩面的城市高度精细化管控方法
CN115423935A (zh) * 2022-08-12 2022-12-02 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历史文化街区的可视域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5423935B (zh) * 2022-08-12 2024-03-22 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历史文化街区的可视域分析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09077B (zh) 2023-0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Yang et al. Viewsphere: a GIS-based 3D visibility analysis for urban design evaluation
CN111767597B (zh) 一种城市模型验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Zhang et al. Panoramic visual percep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architectural cityscape elements in a virtual-reality environment
CN111709077B (zh) 一种可视化空间量化分析方法
Jin et al. Assessing Linear Urban Landscape from dynamic visual perception based on urban morphology
CN110070624A (zh) 一种基于vr结合眼动跟踪的城市风貌特征识别的方法
Kaya et al. Modelling 3D spatial enclosure of urban open spaces
Yang et al. The centre of city: wind environment and spatial morphology
KR100683120B1 (ko) 일조권 침해 분석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van Der Hoeven et al. Hi rise! I can see you
Rui et al. Quantifying the spatial quality of urban streets with open street view images: A case study of the main urban area of Fuzhou
CN107944089A (zh) 一种基于现状视廊的地块限高分析系统及其分析方法
Puspitasari et al. A reliable method for visibility analysis of tall buildings and skyline: A case study of tall buildings cluster in Jakarta
Zwolinski et al. Computing and monitoring potential of public spaces by shading analysis using 3d Lidar data and advanced image analysis
CN205068800U (zh) 船舶适航预警系统
Do et al. Tools for visual and spatial analysis of CAD models: Implementing computer tools as a means to thinking about architecture
Yu et al. Research on a visual thermal landscape model of underground space based on the spatial interpolation method—a case study in Shanghai
Ren et al. GIS-based viewshed analysis on the conservation planning of historic towns: The case study of Xinchang, Shanghai
Lin et al. 3D visibility analysis in urban environment–Cognition research based on VGE
He et al. A visual landscape assessment approach for high-density urban development: A GIS-based index
Jadhav et al. Large Scale Modelling of Wind Comfort and Safety Using ‘Pedestrian Comfort Analysis’-A Cloud-based App Crafted for Architects
Akdag et al. Analyzing the changes of Bhosphourus silhouette
Sadeghian et al. Urban microclimate analysis: residential block morphology impact on outdoor thermal comfort
KR102603349B1 (ko) Xr 기반의 미세먼지 시뮬레이션 장치, 방법 및 프로그램
CN116561842B (zh) 一种城市地标感知度三维地图构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