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06269A - 基于非钻机时间固井的表层套管送入用大小头、送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非钻机时间固井的表层套管送入用大小头、送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06269A
CN111706269A CN202010612080.1A CN202010612080A CN111706269A CN 111706269 A CN111706269 A CN 111706269A CN 202010612080 A CN202010612080 A CN 202010612080A CN 111706269 A CN111706269 A CN 1117062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casing
thread section
block
connec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1208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06269B (zh
Inventor
熊朝柱
李凌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Salt Geology Drilling Team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61208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062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062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062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062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062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17/00Drilling rods or pipes; Flexible drill strings; Kellies; Drill collars; Sucker rods; Cables; Casings; Tubings
    • E21B17/02Couplings; joints
    • E21B17/08Casing joi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7/00Special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rilling
    • E21B7/20Driving or forcing casings or pipes into boreholes, e.g. sinking; Simultaneously drilling and casing borehol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非钻机时间固井的表层套管送入用大小头、送入方法,包括上、下分布的钻杆连接部、套管连接部,所述套管连接部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外螺纹段一、凸环、外螺纹段二,所述外螺纹段二与被连接的套管母扣相匹配;还包括套设在套管连接部外的套筒,所述套筒内壁设置与外螺纹段一相匹配的内螺纹段,套筒底部设置若干环形分布的承托组件;当被连接的套管接箍顶面与所述凸环底面接触时,外螺纹段二与被连接的套管母扣螺纹连接、且所述承托组件托住被连接的套管接箍底面。本发明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司钻经验要求高、套管送到位后大小头脱扣难的问题,实现便于大小头与套管之间的连接与脱扣、降低作业难度、提高作业效率的目的。

Description

基于非钻机时间固井的表层套管送入用大小头、送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钻井工程领域,具体涉及基于非钻机时间固井的表层套管送入用大小头、送入方法。
背景技术
在石油钻井领域内,在一个井场上向不同方位钻数口至数十口定向井、使每口井沿各自的设计井身轴线分别钻达目的层的钻井方式,称之为从式井。从式井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采用批钻模式进行钻井施工。在从式井批钻作业中,对于表层一开作业而言,其作业模式是下入表层套管后,将套管从钻台送至井口,在井口使用简易水泥头等设备进行表层套管的固井施工,这称之为非钻机时间固井。
在将套管从钻台送至井口的过程中,较为常规的做法是使用钻杆送入。钻杆送入时使用大小头(联顶节)作为套管与钻杆之间的转换接头,大小头呈下端大、上端小的似锥形结构,其下端为与表层套管相匹配的公扣、上端为与钻杆相匹配的母扣。具体施工过程为:在最后一根表层套管下入转盘面后,座套管卡瓦、依次连接大小头与钻杆,然后通过下放钻杆的方式将套管串送至井口;在井口固定好套管串后,通过转盘或顶驱卸扣,卸开套管顶端与大小头之间的连接,将钻杆和大小头共同取出。现有技术中,上述施工作业所面临的技术难点在于对大小头与套管之间的上扣扭矩的把握:若该上扣扭矩过小,套管送入过程中安全隐患较大;若该上扣扭矩过大,在卸开大小头与套管之间的连接时,容易带动套管串整体转动导致无法卸扣、甚至会出现错误的卸开了大小头与钻杆之间丝扣的现象。
因此,现有技术中将表层套管送至井口的作业对司钻的经验要求较高,经常容易出现套管送到位后大小头脱扣难的情况,需要使用链钳等工具人工加固顶部的套管接箍以辅助大小头脱扣,会耗费大量人力与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非钻机时间固井的表层套管送入用大小头、送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司钻经验要求高、套管送到位后大小头脱扣难的问题,实现便于大小头与套管之间的连接与脱扣、降低作业难度、提高作业效率的目的。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基于非钻机时间固井的表层套管送入用大小头,包括上、下分布的钻杆连接部、套管连接部,所述套管连接部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外螺纹段一、凸环、外螺纹段二,所述外螺纹段二与被连接的套管母扣相匹配;还包括套设在套管连接部外的套筒,所述套筒内壁设置与外螺纹段一相匹配的内螺纹段,套筒底部设置若干环形分布的承托组件;当被连接的套管接箍顶面与所述凸环底面接触时,外螺纹段二与被连接的套管母扣螺纹连接、且所述承托组件托住被连接的套管接箍底面。
针对现有技术中对司钻经验要求高、套管送到位后大小头脱扣难的问题,本发明提出基于非钻机时间固井的表层套管送入用大小头,与传统的大小头一样,本申请中的大小头也包括上下分布的两部分,其中上部为钻杆连接部,用于连接钻杆,下部分为套管连接部,用于连接最顶部的一根套管的母扣接箍。本申请对套管连接部做如下改进:套管连接部的外表面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外螺纹段一、凸环、外螺纹段二,并在套管连接部外套设套筒。其中外螺纹段一用于与套筒内壁的内螺纹段进行螺纹连接,外螺纹段二用于与待连接的套管接箍进行匹配。凸环作为整个装置的核心定位与限位件使用。本申请具体使用时,首先将本大小头与钻杆连接起来作为送入工具在钻台备用,当需要将套管从钻台送至井口时,先提起送入工具,缓慢下放,使套筒逐渐套在套管接箍外、套管接箍逐渐进入套筒内,同时使套管与大小头之间发生相对转动进行上扣,使套管连接部上的外螺纹段二与套管接箍进行螺纹连接,直至送入工具无法继续下放,表明此时套管接箍的顶面与套管连接部外的凸环底面接触。此时,大小头与套管之间属于没有紧扣的螺纹连接方式,这种方式虽然上卸扣方便但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本申请还在套筒底部设置了若干环形分布的承托组件,当接箍顶端与凸环接触后,通过各承托组件对套管接箍的底面进行承托。本申请中承托组件的承托原理为:套管接箍为母扣接箍,其外径必然大于套管本体外径,因此在套管接箍与套管本体之间会存在一个朝下的台阶面;本领域内长久以来,都将这个台阶面作为一个工程不利因素看待,认为其可能会引起或者加剧下套管过程中的井内阻卡;而本申请的设计思路另辟蹊径,将此台阶面作为表层套管非钻机时间固井时送入套管的一个有利因素来看待,使得若干个承托件正好位于该台阶面的下方,在送套管至井口的过程中利用若干个承托件自下方对套管接箍进行支撑,从而消除没有紧扣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有效确保了本申请的使用安全。本申请所请求保护的大小头,由于无需对与套管接箍的连接端进行紧扣,因此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对司钻上扣技术的要求极高、稍微不慎就上扣过紧难以脱扣的问题,无需使用链钳等工具人工辅助脱扣,显著降低了大小头的上卸扣难度、提高了将表层套管送至井口进行非钻机时间固井的效率;并且,本申请依靠凸台来判断上扣到位情况,对于司钻而言,只需观察送入工具能否继续下行即可确定是否到位,进一步降低了连接大小头的技术难度;此外,本申请使用双层结构,通过套筒与承托组件的作用、同时充分利用了传统思维中的不利因素,用套管接箍所形成的固有的台阶面来进行配合,以此确保本结构使用过程中的工程安全。本申请中的大小头特别适用于批钻作业时使用,如海上、滩涂地、沼泽地、甚至沙漠等的钻井平台进行批钻作业时使用。
所述套筒与套管连接部之间具有下端敞口的间隙;所述间隙的宽度与被连接的套管接箍的壁厚相匹配;当内螺纹段与外螺纹段一连接时,所述凸环位于所述间隙内。套筒与套管连接部之间的间隙下端敞口,便于套管接箍的顶缘进入其中,直至抵拢凸环。该间隙的宽度与被连接的套管接箍的壁厚相匹配,使得本申请在使用时,还能够通过套筒对套管接箍进行整体包覆与限位,显著提高通过本申请送入套管时的稳定性、避免套管串的晃动发生。
所述承托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在套筒底部的承托块,所述承托块能够沿套筒径向方向滑动。每块承托块均能沿着与之相适应的套筒径向方向进行向内和向外的滑动;当需要承托套管接箍时,将承托块朝向径向向内的方向滑动,从而使得承托块向内伸出至套管接箍底部的台阶面的下方即可;当不需要承托套管接箍时,将承托块朝向径向向外的方向滑动,即可解除对套管接箍底部的承托。
所述承托块顶面设置滑槽一,所述套筒底部设置与滑槽一相匹配的滑块一;所述滑槽一的轴线与套筒的轴线垂直相交。本申请中,套筒作为送入工具的一部分,也要随着最上方的套管共同穿过转盘补芯,因此套筒的外径不可能太大、所以套筒壁厚也不可能过厚,这就导致了在套筒底端滑动的承托块滑动距离有限。为此,本方案考虑在套筒底部固定设置滑块一,然而在承托块的顶面设置与之匹配的滑槽一,当推动承托块滑动时,是通过滑槽一自身的滑动来实现滑槽和滑块的相对位移,以此克服因套筒壁厚不足导致的滑动困难、实现在壁厚有限的套筒底端使得承托件稳定的沿径向方向滑动的效果。
还包括用于阻挡承托块径向向外滑动的挡块;所述挡块与承托块一一对应。当承托块径向向内滑动至套管接箍底部进行承托时,通过挡块来对承托块的外侧,即径向向外的一侧进行阻挡,以此避免此时的承托块随意向外滑动,确保承托块在需要时能够始终位于套管接箍下方,从而稳定的对套管进行进行承托。
所述挡块上设置滑块二,所述套筒外壁设置与滑块二相匹配的滑槽二,所述滑槽二的轴线平行于套筒的轴线。
所述承托块底面沿着径向向外的方向逐渐往下倾斜;所述承托块朝向套筒内侧的表面由上往下逐渐向远离套筒内部方向倾斜;当承托块滑动至最外侧时,承托块的内侧端与套筒内壁齐平;当承托块滑动至最内侧时,承托块的外侧端与套筒外壁齐平。当进行本申请的大小头与套管接箍之间的连接时,如果承托块没有向外滑动至脱离套管接箍区域的范围,或套管接箍与套筒的同心差异较大,那么承托块容易直接怼在套管接箍的顶部边缘位置,轻则使得套管接箍难以与大小头进行连接,严重时甚至导致承托块损坏。为此,本方案将承托块的底面与径向向内的一侧表面均设置为斜面,且对倾斜方向进行限定。具体的:承托块底面由内向外逐渐往下倾斜,所以当承托块底面与套管接箍顶端接触时,承托块受到套管接箍倾斜向外的压力,该作用力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力就能够推动承托块自动向外滑动;同理,承托块的内侧面由上往下逐渐向远离套筒内部方向倾斜,所以当承托块的内侧面与套管接箍顶端接触时,承托块受到套管接箍倾斜向外的压力,该作用力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力就能够推动承托块自动向外滑动。因此,本方案通过对承托块两个表面的细微优化,赋予了本申请在使用过程中的自适应功能,显著提高了本申请的使用方便性、扩大了适用范围。
基于非钻机时间固井的表层套管送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提前准备送入工具:将大小头顶部的钻杆连接部与钻杆连接,将套筒套设在大小头底部的套管连接部外,使得套筒内壁的内螺纹段与连接部外壁的外螺纹段一之间螺纹连接;将送入工具立于钻台备用;
S2、自钻台逐根下入套管串,直至最后一根套管放入转盘面;座套管卡瓦,使最后一根套管的套管接箍位于转盘面之上;
S3、提起送入工具,缓慢下放,使套筒逐渐套在套管接箍外,套管接箍逐渐进入套筒与套管连接部之间的间隙内,转动、上扣,使套管连接部上的外螺纹段二与套管接箍螺纹连接,直至送入工具无法继续下放,此时套管接箍的顶面与套管连接部外的凸环底面接触;其中所述的转动上扣是指套管与大小头之间进行相对转动,可使用转盘转动套管串,也可使用顶驱转动钻杆。
S4、使各承托组件托住套管接箍的底端;
S5、取出套管卡瓦,继续下放送入工具,直至将套管串送至井口预定位置,在井口临时固定套管串,解除所有承托组件对套管接箍底端的承托,缓慢上提同时往卸扣方向转动钻杆,直至外螺纹段二与套管接箍完全脱扣后,将送入工具起至钻台。其中上述的临时固定套管串,根据具体作业情况不同而固定方式不同,如对于提前预埋有导管的钻井平台而言,临时固定套管串的方式即为在导管顶端安装环板,通过与环板相匹配的小卡瓦来临时固定套管串;对于普通钻台而言,临时固定套管串的方式则可在井口临时座一个套管卡瓦来实现;所以,具体的临时固定方式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具体工况来进行决定,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的,步骤S1中提前准备送入工具时,暂不连接所述套筒;待步骤S3中提起送入工具后,再安装套筒。由于套筒底端需要承托套管接箍的底部,因此本申请在正常连接时,套筒底端必然位于套管连接部的下方,所以若提前将套筒连接好,那么当送入工具放置在钻台备用时,套筒底端与钻台地面接触,套管连接部处于悬空状态。根据前文分析,套筒壁厚本就较薄、由其承载已连接好的钻杆重力存在平稳性较差的问题;并且套筒底端还有可滑动的承托块,更是难以保证送入工具在钻台的稳定放置。因此,本方法中提前准备送入工具时暂不连接所述套筒,此时仅仅使得钻杆与大小头本体进行螺纹紧固连接即可;在进入步骤S3后、需要送入套管时,再提起送入工具使之脱离地面、之后自下往上的将套筒旋在套管连接部外,实现套筒与套管连接部之间的螺纹连接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承托组件的使用方法包括:
当需要使承托组件托住套管接箍的底端时:使套筒底部的承托块向内运动,套筒底部的滑块一在承托块顶面的滑槽一内相对滑动至径向向外的一端;再使套筒侧壁的挡块向下运动,与挡块连接的滑块二在套筒侧壁的滑槽二内滑动至底端,使挡块阻挡在承托块的外侧;
当需要解除承托组件对套管接箍底端的承托时:使套筒侧壁的挡块向上运动,与挡块连接的滑块二在套筒侧壁的滑槽二内向上滑动,直至挡块脱离承托块外侧范围;再使套筒底部的承托块向外运动,直至承托块脱离套管接箍底端范围。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基于非钻机时间固井的表层套管送入用大小头、送入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对司钻上扣技术的要求极高、稍微不慎就上扣过紧难以脱扣的问题,无需使用链钳等工具人工辅助脱扣,显著降低了大小头的上卸扣难度、提高了将表层套管送至井口进行非钻机时间固井的效率。本申请特别适用于批钻作业时使用,如海上、滩涂地、沼泽地、甚至沙漠等的钻井平台进行批钻作业时使用。
2、本发明基于非钻机时间固井的表层套管送入用大小头、送入方法,依靠凸台来判断上扣到位情况,对于司钻而言,只需观察送入工具能否继续下行即可确定是否到位,进一步降低了在套管串顶部连接大小头的技术难度。
3、本发明基于非钻机时间固井的表层套管送入用大小头、送入方法,使用双层结构的大小头,且通过套筒与承托组件的作用、同时充分利用了传统思维中的不利因素,用套管接箍所形成的固有的台阶面来进行配合,以此确保本结构使用过程中的工程安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取下套筒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套筒的仰视图;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送入工具的整体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使用时的剖视图;
图8为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钻杆连接部,2-套管连接部,3-凸环,4-外螺纹段一,5-外螺纹段二,6-套筒,7-内螺纹段,8-承托块,9-滑槽一,10-滑块一,11-挡块,12-滑块二,13-滑槽二,14-钻杆,15-套管接箍,16-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8所示的基于非钻机时间固井的表层套管送入用大小头,包括上、下分布的钻杆连接部1、套管连接部2,套管连接部2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外螺纹段一4、凸环3、外螺纹段二5,外螺纹段二5与被连接的套管母扣相匹配;还包括套设在套管连接部2外的套筒6,套筒6内壁设置与外螺纹段一4相匹配的内螺纹段7,套筒6底部设置若干环形分布的承托组件;当被连接的套管接箍顶面与凸环3底面接触时,外螺纹段二5与被连接的套管母扣螺纹连接、且承托组件托住被连接的套管接箍底面。
其中,套筒6与套管连接部2之间具有下端敞口的间隙;间隙的宽度与被连接的套管接箍的壁厚相匹配;当内螺纹段7与外螺纹段一4连接时,凸环3位于间隙内。
本实施例以常见的20”表层套管为例,根据API标准,管体部分外径508mm,接箍部分外径533.4mm,壁厚约9mm,那么对应到本实施例中套筒6内径优选为535~540mm为宜,间隙宽度优选为9~11mm为宜。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
提前准备送入工具:将大小头顶部的钻杆连接部1与钻杆14连接,将套筒6套设在大小头底部的套管连接部2外,使得套筒6内壁的内螺纹段7与连接部2外壁的外螺纹段一4之间螺纹连接;将送入工具立于钻台备用;
自钻台逐根下入套管串,直至最后一根套管放入转盘面;座套管卡瓦,使最后一根套管的套管接箍15位于转盘面之上;
提起送入工具,缓慢下放,使套筒6逐渐套在套管接箍15外,套管接箍15逐渐进入套筒6与套管连接部2之间的间隙内,转动、上扣,使套管连接部2上的外螺纹段二5与套管接箍15螺纹连接,直至送入工具无法继续下放,此时套管接箍15的顶面与套管连接部2外的凸环3底面接触;
使各承托组件托住套管接箍15的底端;
取出套管卡瓦,继续下放送入工具,直至将套管串送至井口预定位置,在井口临时固定套管串,解除所有承托组件对套管接箍15底端的承托,缓慢上提同时往卸扣方向转动钻杆14,直至外螺纹段二5与套管接箍15完全脱扣后,将送入工具起至钻台。
更为优选的使用方法是:步骤S1中提前准备送入工具时,暂不连接套筒6;待步骤S3中提起送入工具后,再安装套筒6;即是,提前准备送入工具时暂不连接所述套筒,此时仅仅使得钻杆与大小头本体进行螺纹紧固连接即可;在进入步骤S3后、需要送入套管时,再提起送入工具使之脱离地面、之后自下往上的将套筒旋在套管连接部外,实现套筒与套管连接部之间的螺纹连接即可。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承托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在套筒6底部的承托块8,承托块8能够沿套筒6径向方向滑动。承托块8顶面设置滑槽一9,套筒6底部设置与滑槽一9相匹配的滑块一10;滑槽一9的轴线与套筒6的轴线垂直相交。还包括用于阻挡承托块8径向向外滑动的挡块11;挡块11与承托块8一一对应。挡块11上设置滑块二12,套筒6外壁设置与滑块二12相匹配的滑槽二13,滑槽二13的轴线平行于套筒6的轴线。
本实施例中,承托组件的使用方法包括:
当需要使承托组件托住套管接箍15的底端时:使套筒6底部的承托块8向内运动,套筒6底部的滑块一10在承托块8顶面的滑槽一9内相对滑动至径向向外的一端;再使套筒6侧壁的挡块11向下运动,与挡块11连接的滑块二12在套筒6侧壁的滑槽二13内滑动至底端,使挡块11阻挡在承托块8的外侧;
当需要解除承托组件对套管接箍15底端的承托时:使套筒6侧壁的挡块11向上运动,与挡块11连接的滑块二12在套筒6侧壁的滑槽二13内向上滑动,直至挡块11脱离承托块8外侧范围;再使套筒6底部的承托块8向外运动,直至承托块8脱离套管接箍15底端范围。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承托块8底面沿着径向向外的方向逐渐往下倾斜;承托块8朝向套筒6内侧的表面由上往下逐渐向远离套筒6内部方向倾斜;当承托块8滑动至最外侧时,承托块8的内侧端与套筒6内壁齐平;当承托块8滑动至最内侧时,承托块8的外侧端与套筒6外壁齐平。
实施例4: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用于将挡块11临时固定在套筒6侧壁的插销16,挡块11上设置与插销16相匹配的通孔,套筒6侧壁的滑槽二13内设置与插销16相匹配的盲孔;如图4所示,当需要解除承托块8的承托,即当需要使承托块向外滑动时,推动挡块11向上移动至顶端,然后将插销11穿过挡块11再插入至滑槽二13内的盲孔内,即可实现对挡块11的临时固定,避免挡块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坠而干扰承托块8的向外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此外,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连接”在不进行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经由其他部件间接相连。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基于非钻机时间固井的表层套管送入用大小头,包括上、下分布的钻杆连接部(1)、套管连接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连接部(2)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外螺纹段一(4)、凸环(3)、外螺纹段二(5),所述外螺纹段二(5)与被连接的套管母扣相匹配;还包括套设在套管连接部(2)外的套筒(6),所述套筒(6)内壁设置与外螺纹段一(4)相匹配的内螺纹段(7),套筒(6)底部设置若干环形分布的承托组件;当被连接的套管接箍顶面与所述凸环(3)底面接触时,外螺纹段二(5)与被连接的套管母扣螺纹连接、且所述承托组件托住被连接的套管接箍底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非钻机时间固井的表层套管送入用大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6)与套管连接部(2)之间具有下端敞口的间隙;所述间隙的宽度与被连接的套管接箍的壁厚相匹配;当内螺纹段(7)与外螺纹段一(4)连接时,所述凸环(3)位于所述间隙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非钻机时间固井的表层套管送入用大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在套筒(6)底部的承托块(8),所述承托块(8)能够沿套筒(6)径向方向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非钻机时间固井的表层套管送入用大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块(8)顶面设置滑槽一(9),所述套筒(6)底部设置与滑槽一(9)相匹配的滑块一(10);所述滑槽一(9)的轴线与套筒(6)的轴线垂直相交。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基于非钻机时间固井的表层套管送入用大小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阻挡承托块(8)径向向外滑动的挡块(11);所述挡块(11)与承托块(8)一一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非钻机时间固井的表层套管送入用大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11)上设置滑块二(12),所述套筒(6)外壁设置与滑块二(12)相匹配的滑槽二(13),所述滑槽二(13)的轴线平行于套筒(6)的轴线。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非钻机时间固井的表层套管送入用大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块(8)底面沿着径向向外的方向逐渐往下倾斜;所述承托块(8)朝向套筒(6)内侧的表面由上往下逐渐向远离套筒(6)内部方向倾斜;当承托块(8)滑动至最外侧时,承托块(8)的内侧端与套筒(6)内壁齐平;当承托块(8)滑动至最内侧时,承托块(8)的外侧端与套筒(6)外壁齐平。
8.基于非钻机时间固井的表层套管送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提前准备送入工具:将大小头顶部的钻杆连接部(1)与钻杆(14)连接,将套筒(6)套设在大小头底部的套管连接部(2)外,使得套筒(6)内壁的内螺纹段(7)与连接部(2)外壁的外螺纹段一(4)之间螺纹连接;将送入工具立于钻台备用;
S2、自钻台逐根下入套管串,直至最后一根套管放入转盘面;座套管卡瓦,使最后一根套管的套管接箍(15)位于转盘面之上;
S3、提起送入工具,缓慢下放,使套筒(6)逐渐套在套管接箍(15)外,套管接箍(15)逐渐进入套筒(6)与套管连接部(2)之间的间隙内,转动、上扣,使套管连接部(2)上的外螺纹段二(5)与套管接箍(15)螺纹连接,直至送入工具无法继续下放,此时套管接箍(15)的顶面与套管连接部(2)外的凸环(3)底面接触;
S4、使各承托组件托住套管接箍(15)的底端;
S5、取出套管卡瓦,继续下放送入工具,直至将套管串送至井口预定位置,在井口临时固定套管串,解除所有承托组件对套管接箍(15)底端的承托,缓慢上提同时往卸扣方向转动钻杆(14),直至外螺纹段二(5)与套管接箍(15)完全脱扣后,将送入工具起至钻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非钻机时间固井的表层套管送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提前准备送入工具时,暂不连接所述套筒(6);待步骤S3中提起送入工具后,再安装套筒(6)。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非钻机时间固井的表层套管送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组件的使用方法包括:
当需要使承托组件托住套管接箍(15)的底端时:使套筒(6)底部的承托块(8)向内运动,套筒(6)底部的滑块一(10)在承托块(8)顶面的滑槽一(9)内相对滑动至径向向外的一端;再使套筒(6)侧壁的挡块(11)向下运动,与挡块(11)连接的滑块二(12)在套筒(6)侧壁的滑槽二(13)内滑动至底端,使挡块(11)阻挡在承托块(8)的外侧;
当需要解除承托组件对套管接箍(15)底端的承托时:使套筒(6)侧壁的挡块(11)向上运动,与挡块(11)连接的滑块二(12)在套筒(6)侧壁的滑槽二(13)内向上滑动,直至挡块(11)脱离承托块(8)外侧范围;再使套筒(6)底部的承托块(8)向外运动,直至承托块(8)脱离套管接箍(15)底端范围。
CN202010612080.1A 2020-06-30 2020-06-30 基于非钻机时间固井的表层套管送入用大小头、送入方法 Active CN1117062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2080.1A CN111706269B (zh) 2020-06-30 2020-06-30 基于非钻机时间固井的表层套管送入用大小头、送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2080.1A CN111706269B (zh) 2020-06-30 2020-06-30 基于非钻机时间固井的表层套管送入用大小头、送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06269A true CN111706269A (zh) 2020-09-25
CN111706269B CN111706269B (zh) 2021-07-09

Family

ID=72544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12080.1A Active CN111706269B (zh) 2020-06-30 2020-06-30 基于非钻机时间固井的表层套管送入用大小头、送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0626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45937A (zh) * 2021-07-09 2021-09-28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二水文地质队 一种大口径钻井内套管对接施工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423789A1 (de) * 1984-06-28 1986-01-09 Markmann & Moll GmbH & Co KG, 4300 Essen Bohreinrichtung fuer gesteinbohrungen
CN107044260A (zh) * 2017-02-22 2017-08-15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螺纹驱动全机械式顶驱下套管工具
CN206830169U (zh) * 2017-04-28 2018-01-0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套管接箍定位器
CN208456523U (zh) * 2018-06-08 2019-02-01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分体式套管悬挂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423789A1 (de) * 1984-06-28 1986-01-09 Markmann & Moll GmbH & Co KG, 4300 Essen Bohreinrichtung fuer gesteinbohrungen
CN107044260A (zh) * 2017-02-22 2017-08-15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螺纹驱动全机械式顶驱下套管工具
CN206830169U (zh) * 2017-04-28 2018-01-0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套管接箍定位器
CN208456523U (zh) * 2018-06-08 2019-02-01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分体式套管悬挂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45937A (zh) * 2021-07-09 2021-09-28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二水文地质队 一种大口径钻井内套管对接施工方法
CN113445937B (zh) * 2021-07-09 2022-07-29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二水文地质队 一种大口径钻井内套管对接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06269B (zh) 2021-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09167B2 (en) Tubular handling device and methods
EP2524107B1 (en) Tubular member adaptor apparatus
US7552764B2 (en) Tubular handling device
US7513300B2 (en) Casing running and drilling system
US20070261857A1 (en) Tubular running tool
US20150083391A1 (en) Casing running tool
CA2822962C (en) Tubular handling device and methods
CA3044816A1 (en) Tubular lift ring
US9932785B2 (e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ual-activity drilling
CN111706269B (zh) 基于非钻机时间固井的表层套管送入用大小头、送入方法
US10041308B2 (en) Oilfield tubular conn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3277049A (zh) 卡瓦式斜向器
US9328582B2 (en) Latch assembly
US20170314344A1 (en) Threaded connec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EP2832951A2 (en) Top drive stand compensator with fill up tool
CN102287149B (zh) 钻杆液压动力卡瓦
AU2018304298B2 (en) Combined multi-coupler for top drive
CN203374205U (zh) 一种卡瓦式斜向器
CN202249834U (zh) 钻杆液压动力卡瓦
US4986359A (en) Releas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readed conductor pipe
US5316089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rilling a subsea well
RU2774268C2 (ru) Последовательность выполнения спуска-подъема труб
CN216788347U (zh) 一种丢手桥塞用钻捞一体打捞工具
CN113167104A (zh) 吊装管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25

Address after: No.8-11, Yandu Avenue, Da'an District, Zigo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ICHUAN SALT GEOLOGY DRILLING TEAM

Address before: 611630 No.3, building 21, Baita community, group 9, Baita village, Heshan Town, Pujiang County,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Xiong Chaozhu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