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97610B - 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方法、装置和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方法、装置和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97610B
CN111697610B CN202010423063.3A CN202010423063A CN111697610B CN 111697610 B CN111697610 B CN 111697610B CN 202010423063 A CN202010423063 A CN 202010423063A CN 111697610 B CN111697610 B CN 1116976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end converter
converter station
bipolar
transmiss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2306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97610A (zh
Inventor
郭铸
黄伟煌
刘涛
李桂源
彭发喜
李岩
许树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S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S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CS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01042306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976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976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976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976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976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6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via a high-tension dc link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7/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 H02H7/26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e.g. for disconnecting a section on which a short-circuit, earth fault, or arc discharge has occured
    • H02H7/268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e.g. for disconnecting a section on which a short-circuit, earth fault, or arc discharge has occured for dc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6Arrangements for eliminating or reducing asymmetry in polyphase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50Arrangements for eliminating or reducing asymmetry in polyphase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6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or generators via a high voltage DC link [HVCD]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方法,包括步骤:在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处于两个送端换流站和一个受端换流站的双极运行方式下,若任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退出运行,且受端换流站发生双极区故障,则判断另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是否小于第一预设电流阈值;当所述另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小于第一预设电流阈值时,将所述另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提升至等于所述第一预设电流阈值,之后,控制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执行双极平衡操作。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应的装置和介质,采用本发明实施例,能有效避免三端直流输电系统执行双极平衡操作失败的情况,提高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Description

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方法、装置和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直流工程控制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方法、装置和介质。
背景技术
三端常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包含站A、站B和站C三个换流站,换流站具有两种工作模式:整流模式与逆变模式。因晶闸管电流的单向导通性,常规直流换流器的直流电流方向固定,系统中站A作为整流站,站C作为逆变站。通过增加开关改变换流器与直流线路的物理接线,控制站B作为整流站或作为逆变站,从而使三端直流输电系统形成两种不同的运行模式。三站之间通过架空线路连接。每站为双极结构,极1与极2的中性母线通过接地极线路实现站外接地。
在两个送端一个受端的三端双极直流输电系统中,当某一送端换流站的单极退出运行时,输电系统进入2+3运行方式,也即一极为两端、另一极为三端的运行方式,此时受端换流站C的双极区会出现较大的不平衡电流。同理,在一个送端两个受端的三端双极直流输电系统中,当某一受端换流站的单极退出运行时,也会导致送端换流站的双极区会出现较大的不平衡电流。
例如,在两个送端一个受端的输电系统中,当站A极1退出运行时,会进入2+3运行方式,在这种运行方式下,若受端换流站C发生双极区故障,电气量故障特征较为明显,将导致受端换流站C的双极区保护动作,直流输电系统执行双极平衡操作,目的是将双极之间的不平衡电流降到零。然而,在实施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执行双极平衡操作时,主要通过将站C极2的电流降低到等于站C极1的电流值,以消除不平衡电流。但由于极2处于三端运行方式,站A和站B因常规直流最小运行电流的限制,站C极2的电流值最小只能降低到站A和站B的最小运行电流之和。若执行双极平衡操作后,站A和站B的最小运行电流之和仍然大于站C极1的电流值,则双极平衡失败,直流输电系统将执行三站双极闭锁,直流输电系统无法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方法、装置和介质,能有效避免三端直流输电系统执行双极平衡操作失败的情况,提高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在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处于两个送端换流站和一个受端换流站的双极运行方式下,若任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退出运行,且受端换流站发生双极区故障,则判断另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是否小于第一预设电流阈值;其中,所述第一预设电流阈值为两个送端换流站的最小运行电流之和;
当所述另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小于第一预设电流阈值时,将所述另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提升至等于所述第一预设电流阈值;
在将所述另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提升至等于所述第一预设电流阈值之后,控制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执行双极平衡操作。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
当所述另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电流阈值时,控制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执行双极平衡操作。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
在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处于一个送端换流站和两个受端换流站的双极运行方式下,若任一受端换流站的本极退出运行,且送端换流站发生双极区故障,则判断另一受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是否小于第二预设电流阈值;其中,所述第二预设电流阈值为两个受端换流站的最小运行电流之和;
当所述另一受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小于第二预设电流阈值时,将所述另一受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提升至等于所述第二预设电流阈值;
在将所述另一受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提升至等于所述第二预设电流阈值之后,控制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执行双极平衡操作。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
当所述另一受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电流阈值时,控制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执行双极平衡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装置,包括运行电流判断模块、运行电流提升模块和双极平衡控制模块;其中,
所述运行电流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处于两个送端换流站和一个受端换流站的双极运行方式下,若任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退出运行,且受端换流站发生双极区故障,则判断另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是否小于第一预设电流阈值;其中,所述第一预设电流阈值为两个送端换流站的最小运行电流之和;
所述运行电流提升模块,用于当所述另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小于第一预设电流阈值时,将所述另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提升至等于所述第一预设电流阈值;
所述双极平衡控制模块,用于在将所述另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提升至等于所述第一预设电流阈值之后,控制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执行双极平衡操作。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双极平衡控制模块还用于:
当所述另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电流阈值时,控制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执行双极平衡操作。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运行电流判断模块,还用于在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处于一个送端换流站和两个受端换流站的双极运行方式下,若任一受端换流站的本极退出运行,且送端换流站发生双极区故障,则判断另一受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是否小于第二预设电流阈值;其中,所述第二预设电流阈值为两个受端换流站的最小运行电流之和;
所述运行电流提升模块,还用于当所述另一受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小于第二预设电流阈值时,将所述另一受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提升至等于所述第二预设电流阈值;
所述双极平衡控制模块,还用于在将所述另一受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提升至等于所述第二预设电流阈值之后,控制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执行双极平衡操作。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双极平衡控制模块还用于:
当所述另一受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电流阈值时,控制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执行双极平衡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且被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其中,在所述计算机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的一种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方法、装置和介质,在一种情况下,在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处于两个送端换流站和一个受端换流站的双极运行方式下,若任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退出运行,且受端换流站发生双极区故障,则判断另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是否小于预设电流阈值。当所述另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小于预设电流阈值时,将所述另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提升至等于所述预设电流阈值,再控制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执行双极平衡操作。在另一种情况下,在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处于一个送端换流站和两个受端换流站的双极运行方式下,若任一受端换流站的本极退出运行,且送端换流站发生双极区故障,则判断另一受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是否小于第二预设电流阈值。当所述另一受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小于预设电流阈值时,将所述另一受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提升至等于所述预设电流阈值,再控制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执行双极平衡操作。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预先根据换流站的最小运行电流之和确定一个预设电流阈值,并根据所述预设电流阈值对唯一受端换流站或唯一送端换流站的运行电流进行调整,能够有效避免三端直流输电系统执行双极平衡操作失败的情况,从而减少功率损失,提高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且整个双极平衡操作的过程中,电流提升幅度较小,对整个交流系统的影响较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一种三端双极直流输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三端直流输电系统处于2+3运行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另一种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多端直流输电系统是指含有多个整流站或/和多个逆变站的直流输电系统。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能够实现多电源供电、多落点受电,提供一种更为灵活的输电方式,运行方式多样。在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参见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一种三端双极直流输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在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处于两个送端换流站和一个受端换流站的双极运行方式下,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包括送端换流站A、送端换流站B以及受端换流站C,站B为中间换流站,三站之间通过架空线路连接。每站为双极结构,极1与极2的中性母线通过接地极线路实现站外接地。
对于两端双极直流输电系统,正常双极运行时,流过接地极线路的电流很小,此时若发生双极区故障,由于无电气量特征,双极区保护不动作,双极闭锁风险低。而对于三端双极直流输电系统,当某一送端换流站的单极退出运行时,系统由3+3运行方式进入2+3运行方式,会导致受端换流站出现较大的不平衡电流。若此时受端换流站发生双极区故障,电气量故障特征较为明显,将导致受端换流站的双极区保护动作,控制直流输电系统执行双极平衡操作,目的是将双极之间的不平衡电流降到零。
参见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方法,具体通过步骤S11至S13执行:
S11、在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处于两个送端换流站和一个受端换流站的双极运行方式下,若任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退出运行,且受端换流站发生双极区故障,则判断另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是否小于第一预设电流阈值;其中,所述第一预设电流阈值为两个送端换流站的最小运行电流之和。
S12、当所述另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小于第一预设电流阈值时,将所述另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提升至等于所述第一预设电流阈值。
S13、在将所述另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提升至等于所述第一预设电流阈值之后,控制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执行双极平衡操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下,作为举例,当三端直流输电系统处于3+3双极运行方式时,送端换流站A极1和极2的运行电流均为2700A,送端换流站B极1和极2的运行电流均为300A,则可以得到受端换流站C极1和极2的运行电流均为3000A。当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送端换流站A的极1因计划或故障退出运行时,三端直流输电系统进入2+3运行方式,参见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三端直流输电系统处于2+3运行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此时,受端换流站C的极1的运行电流降为300A,站C出现2700A的双极不平衡电流。在这种情况下,若受端换流站C发生双极区故障,电气量故障特征将较为明显,使得站C的双极区保护动作,控制三端直流输电系统执行双极平衡操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极平衡控制方法中,预先根据两个送端换流站的最小运行电流,确定一个第一预设电流阈值。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电压等级为±500kV,每站的容量为3000MW,额定电流为3000A。送端换流站A和站B因常规直流最小运行电流0.1pu限制,可以计算得到最小运行电流为300A,则所述第一预设电流阈值为两个送端换流站的最小运行电流之和,也即600A。
在双极区保护动作之后,先判断送端换流站B的极1的运行电流是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流阈值600A,因送端换流站B的极1的运行电流为300A,小于第一预设电流阈值600A,若此时直接执行双极平衡操作,即使将换流站A和换流站B的极2的运行电流均下降到其最小运行电流300A,则受端换流站C的极2的运行电流为600A,仍存在300A的双极不平衡电流,双极平衡操作失败。
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判断送端换流站B的极1的运行电流小于第一预设电流阈值600A后,将送端换流站B的极1进行功率提升,以将送端换流站B的极1的运行电流阶跃至等于所述第一预设电流阈值600A,此时,受端换流站C的极1的运行电流为600A。将送端换流站B的极1的运行电流阶跃至600A后,再控制所述三端直流系统执行双极平衡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将换流站A和换流站B的极2的运行电流均下降到其最小运行电流300A,则受端换流站C的极2的运行电流也为600A,站C不存在双极不平衡电流,则双极平衡操作成功,避免了三站双极闭锁的情况,有效地减少了功率损失,提高了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本发明实施例的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2497680350000081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S14:
S14、当所述另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电流阈值时,控制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执行双极平衡操作。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作为举例,当三端直流输电系统处于3+3双极运行方式时,极1和极2的送端换流站A的运行电流均为2000A,送端换流站B的运行电流均为1000A,则可以得到受端换流站C运行电流均为3000A。当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送端换流站A的极1因计划或故障退出运行时,三端直流输电系统进入2+3运行方式,此时,受端换流站C的极1的运行电流降为1000A,站C出现2000A的双极不平衡电流。在这种情况下,若受端换流站C发生双极区故障,判断得到送端换流站B的极1的运行电流为1000A,大于所述第一预设电流阈值600A,则直接控制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执行双极平衡操作。通过将送端换流站A的运行电流下降到300A,送端换流站B的运行电流下降到700A,使得受端换流站C的运行电流下降到1000A,受端换流站C不存在双极不平衡电流,双极平衡操作成功。
本发明实施例的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参数如表2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2497680350000091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方法,适用于包括两个送端换流站和一个受端换流站的双极直流输电系统,在任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退出运行,且受端换流站发生双极区故障的情况下,判断另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是否小于第一预设电流阈值。在一种情况下,当所述另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小于第一预设电流阈值时,将所述另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提升至等于所述第一预设电流阈值,再控制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执行双极平衡操作。在另一种情况下,当所述另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电流阈值时,直接控制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执行双极平衡操作。采用本发明实施例,预先根据两个送端换流站的最小运行电流之和确定一个预设电流阈值,并根据所述预设电流阈值对受端换流站的运行电流进行调整,能够有效避免三端直流输电系统执行双极平衡操作失败的情况,从而减少功率损失,提高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且整个双极平衡操作的过程中,电流提升幅度较小,对整个交流系统的影响较小。
实施例二
在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在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处于一个送端换流站和两个受端换流站的双极运行方式下,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包括送端换流站A、受端换流站B以及受端换流站C。当某一受端换流站的单极退出运行时,系统由3+3运行方式进入2+3运行方式,此时,送端换流站A本极的部分运行电流将转移至对极,或将被损耗,最终导致送端换流站的双极区出现较大的不平衡电流。
参见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方法,具体通过步骤S21至S24执行:
S21、在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处于一个送端换流站和两个受端换流站的双极运行方式下,若任一受端换流站的本极退出运行,且送端换流站发生双极区故障,则判断另一受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是否小于第二预设电流阈值;其中,所述第二预设电流阈值为两个受端换流站的最小运行电流之和。
S22、当所述另一受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小于第二预设电流阈值时,将所述另一受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提升至等于所述第二预设电流阈值。
S23、在将所述另一受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提升至等于所述第二预设电流阈值之后,控制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执行双极平衡操作。
S24、当所述另一受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电流阈值时,控制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执行双极平衡操作。
作为举例,当三端直流输电系统处于一个送端换流站和两个受端换流站的双极运行方式时,在3+3双极运行方式下,送端换流站A极1和极2的运行电流均为3000A,受端换流站B极1和极2的运行电流均为2700A,受端换流站C极1和极2的运行电流均为300A。当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受端换流站B的极1因计划或故障退出运行时,三端直流输电系统进入2+3运行方式,此时,送端换流站A极1的运行电流将进行转移或被损耗,例如,送端换流站A极1将部分运行电流1000A转移至对极,也即送端换流站A极2,还有部分运行电流1700A被损耗。此时,送端换流站A极1的运行电流为300A,送端换流站A极2的运行电流为4000A。在这种情况下,换流站A将出现3700A的双极不平衡电流。若此时送端换流站A发生双极区故障,电气量故障特征较为明显,将导致送端换流站A的双极区保护动作,直流输电系统执行双极平衡操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同样预先根据两个受端换流站的最小运行电流,确定一个第二预设电流阈值。例如换流站的最小运行电流为300A,则所述第二预设电流阈值为两个受端换流站的最小运行电流之和,也即600A。在双极区保护动作之后,判断受端换流站C的极1的运行电流是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电流阈值600A,在判断受端换流站C的极1的运行电流小于第二预设电流阈值600A后,将受端换流站C的极1进行功率提升,以将受端换流站C的极1的运行电流阶跃至等于所述预设电流阈值600A,也即,送端换流站A的极1的运行电流应为600A。之后,再控制所述三端直流系统执行双极平衡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将受端换流站B和换流站C的极2的运行电流均下降到其最小运行电流300A,则送端换流站A的极2的运行电流也为600A,站A不存在双极不平衡电流,则双极平衡操作成功,避免了三站双极闭锁的情况,有效地减少了功率损失,提高了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方法,适用于包括一个送端换流站和两个受端换流站的双极直流输电系统,在任一受端换流站的本极退出运行,且送端换流站发生双极区故障的情况下,判断另一受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是否小于第二预设电流阈值。在一种情况下,当所述另一受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小于第二预设电流阈值时,将所述另一受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提升至等于所述第二预设电流阈值,再控制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执行双极平衡操作。在另一种情况下,当所述另一受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电流阈值时,直接控制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执行双极平衡操作。采用本发明实施例,预先根据两个受端换流站的最小运行电流之和确定一个第二预设电流阈值,并根据所述第二预设电流阈值对送端换流站的运行电流进行调整,能够有效避免三端直流输电系统执行双极平衡操作失败的情况,从而减少功率损失,提高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且整个双极平衡操作的过程中,电流提升幅度较小,对整个交流系统的影响较小。
实施例三
参见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装置30,包括:运行电流判断模块,31、运行电流提升模块32和双极平衡控制模块33;其中,
所述运行电流判断模块31,用于在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处于两个送端换流站和一个受端换流站的双极运行方式下,若任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退出运行,且受端换流站发生双极区故障,则判断另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是否小于第一预设电流阈值;其中,所述第一预设电流阈值为两个送端换流站的最小运行电流之和。
所述运行电流提升模块32,用于当所述另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小于第一预设电流阈值时,将所述另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提升至等于所述第一预设电流阈值。
所述双极平衡控制模块33,用于在将所述另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提升至等于所述第一预设电流阈值之后,控制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执行双极平衡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双极平衡控制模块33还用于:当所述另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电流阈值时,控制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执行双极平衡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运行电流判断模块31,还用于在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处于一个送端换流站和两个受端换流站的双极运行方式下,若任一受端换流站的本极退出运行,且送端换流站发生双极区故障,则判断另一受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是否小于第二预设电流阈值;其中,所述第二预设电流阈值为两个受端换流站的最小运行电流之和;
所述运行电流提升模块32,还用于当所述另一受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小于第二预设电流阈值时,将所述另一受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提升至等于所述第二预设电流阈值;
所述双极平衡控制模块33,还用于在将所述另一受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提升至等于所述第二预设电流阈值之后,控制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执行双极平衡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双极平衡控制模块33还用于:当所述另一受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电流阈值时,控制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执行双极平衡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装置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方法的所有流程步骤,两者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一一对应,因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装置,在一种情况下,在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处于两个送端换流站和一个受端换流站的双极运行方式下,若任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退出运行,且受端换流站发生双极区故障,则判断另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是否小于预设电流阈值。当所述另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小于预设电流阈值时,将所述另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提升至等于所述预设电流阈值,再控制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执行双极平衡操作。在另一种情况下,在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处于一个送端换流站和两个受端换流站的双极运行方式下,若任一受端换流站的本极退出运行,且送端换流站发生双极区故障,则判断另一受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是否小于第二预设电流阈值。当所述另一受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小于预设电流阈值时,将所述另一受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提升至等于所述预设电流阈值,再控制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执行双极平衡操作。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预先根据换流站的最小运行电流之和确定一个预设电流阈值,并根据所述预设电流阈值对唯一受端换流站或唯一送端换流站的运行电流进行调整,能够有效避免三端直流输电系统执行双极平衡操作失败的情况,从而减少功率损失,提高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且整个双极平衡操作的过程中,电流提升幅度较小,对整个交流系统的影响较小。
实施例四
参见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另一种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了一种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装置40,包括处理器41、存储器42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且被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一或二所述的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AccessMemory,RAM)等。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在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处于两个送端换流站和一个受端换流站的双极运行方式下,若任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退出运行,且受端换流站发生双极区故障,判断另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是否小于第一预设电流阈值;其中,所述第一预设电流阈值为两个送端换流站的最小运行电流之和;
当所述另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小于第一预设电流阈值时,将所述另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提升至等于所述第一预设电流阈值;
在将所述另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提升至等于所述第一预设电流阈值之后,控制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执行双极平衡操作;所述双极平衡操作用于将双极之间的不平衡电流降到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
当所述另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电流阈值时,控制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执行双极平衡操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
在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处于一个送端换流站和两个受端换流站的双极运行方式下,若任一受端换流站的本极退出运行,且送端换流站发生双极区故障,判断另一受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是否小于第二预设电流阈值;其中,所述第二预设电流阈值为两个受端换流站的最小运行电流之和;
当所述另一受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小于第二预设电流阈值时,将所述另一受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提升至等于所述第二预设电流阈值;
在将所述另一受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提升至等于所述第二预设电流阈值之后,控制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执行双极平衡操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
当所述另一受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电流阈值时,控制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执行双极平衡操作。
5.一种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行电流判断模块、运行电流提升模块和双极平衡控制模块;其中,
所述运行电流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处于两个送端换流站和一个受端换流站的双极运行方式下,若任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退出运行,且受端换流站发生双极区故障,判断另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是否小于第一预设电流阈值;其中,所述第一预设电流阈值为两个送端换流站的最小运行电流之和;
所述运行电流提升模块,用于当所述另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小于第一预设电流阈值时,将所述另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提升至等于所述第一预设电流阈值;
所述双极平衡控制模块,用于在将所述另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提升至等于所述第一预设电流阈值之后,控制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执行双极平衡操作;所述双极平衡操作用于将双极之间的不平衡电流降到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极平衡控制模块还用于:
当所述另一送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电流阈值时,控制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执行双极平衡操作。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电流判断模块,还用于在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处于一个送端换流站和两个受端换流站的双极运行方式下,若任一受端换流站的本极退出运行,且送端换流站发生双极区故障,判断另一受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是否小于第二预设电流阈值;其中,所述第二预设电流阈值为两个受端换流站的最小运行电流之和;
所述运行电流提升模块,还用于当所述另一受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小于第二预设电流阈值时,将所述另一受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提升至等于所述第二预设电流阈值;
所述双极平衡控制模块,还用于在将所述另一受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提升至等于所述第二预设电流阈值之后,控制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执行双极平衡操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极平衡控制模块还用于:
当所述另一受端换流站的本极的运行电流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电流阈值时,控制所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执行双极平衡操作。
9.一种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且被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其中,在所述计算机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方法。
CN202010423063.3A 2020-05-19 2020-05-19 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方法、装置和介质 Active CN1116976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23063.3A CN111697610B (zh) 2020-05-19 2020-05-19 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方法、装置和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23063.3A CN111697610B (zh) 2020-05-19 2020-05-19 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方法、装置和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97610A CN111697610A (zh) 2020-09-22
CN111697610B true CN111697610B (zh) 2021-11-19

Family

ID=72477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23063.3A Active CN111697610B (zh) 2020-05-19 2020-05-19 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方法、装置和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976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67775B (zh) * 2020-10-30 2023-05-16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 一种并联三端直流输电系统平衡双极电流的方法
CN113258597B (zh) * 2021-05-07 2022-02-18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双极功率平衡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27762A2 (en) * 1997-03-24 2000-08-16 Abb Ab A plant for transmitting electric power, including vsc-converter and dc/dc-converter
CN110635500A (zh) * 2019-08-19 2019-12-31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直流输电系统功率重构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970879A (zh) * 2019-12-26 2020-04-07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特高压直流低端换流器阀区接地故障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11049121A (zh) * 2019-12-06 2020-04-21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广州局 一种多端直流系统接地极入地电流协调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95508A1 (en) * 2013-06-17 2015-10-15 Ronald David Conry Power Management, Phase Balancing, and Energy Storage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27762A2 (en) * 1997-03-24 2000-08-16 Abb Ab A plant for transmitting electric power, including vsc-converter and dc/dc-converter
CN110635500A (zh) * 2019-08-19 2019-12-31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直流输电系统功率重构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049121A (zh) * 2019-12-06 2020-04-21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广州局 一种多端直流系统接地极入地电流协调控制方法
CN110970879A (zh) * 2019-12-26 2020-04-07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特高压直流低端换流器阀区接地故障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Ming Li等;《201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181108;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97610A (zh) 2020-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97610B (zh) 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平衡控制方法、装置和介质
CN108336750B (zh) 换流器、基于半vsc三极直流系统及其故障转移控制方法
CN108711876A (zh) 一种适用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增强直流短路故障穿越控制方法
CN110365036B (zh) 一种lcc-vsc直流输电系统的功率协调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14039499A (zh) 换流器的换相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149614B (zh) 一种交直流混联系统交流线路重合闸方式整定方法
CN111654050B (zh) 一种直流输电系统启动方法及装置
CN110365037B (zh) Lcc-vsc直流输电系统的功率协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572189B (zh) 海上风电用双极柔性直流系统及其变压器故障切换方法
CN113991745B (zh) 逆变器控制方法、逆变控制器、逆变器及供电系统
CN112531695B (zh) 一种电能质量分支自适应补偿方法及系统
Chao Improving fault recovery performance of an HVDC link with a weak receiving AC system by optimization of DC controls
CN111600282B (zh) 一种基于弱边界条件下的多端柔性直流配电系统保护方法
CN114825937A (zh) 一种逆变器及其直流侧绝缘失效的保护方法、光伏系统
CN114726228A (zh) 一种固态变压器和供电设备
CN110071490B (zh) 一种多端柔性直流电网的单极线路过负荷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0165641B (zh)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直流断路器的重合方法
CN111934302A (zh) 一种应用于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抑制单相故障短路电流的系统及方法
CN112366666A (zh) 一种用于对柔性直流近区单相短路电流进行抑制的方法及系统
CN111614116A (zh) 一种柔性直流系统的接地方法和装置
CN112290573A (zh) 一种电压跌落补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3629703B (zh) 一种常规直流系统故障恢复控制的优化方法
CN113193561B (zh) 一种配电网的直流改造控制方法
CN114221384B (zh) 一种海上风电系统的容错运行组网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9617109B (zh) 一种多端柔性直流配电系统直流断线故障的分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