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95772A - 一种生态城市综合规划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态城市综合规划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95772A
CN111695772A CN202010382569.4A CN202010382569A CN111695772A CN 111695772 A CN111695772 A CN 111695772A CN 202010382569 A CN202010382569 A CN 202010382569A CN 111695772 A CN111695772 A CN 1116957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ning
module
planning module
environment
ecolog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8256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解放
赵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38256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957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6957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957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态城市综合规划系统及方法,包括综合规划平台,所述的综合规划平台通过工业网与至少一个多区域并联生态处理器相连接,每个多区域并联生态处理器均通过有线工业网的连接方式与城市资源规划模块、人居环境规划模块、生态产业规划模块以及环境教育规划模块相连接,城市资源规划模块、人居环境规划模块、生态产业规划模块以及环境教育规划模块之间通过工业网的连接方式相互连接;本发明采取了高效的计算机整合数据分析方法,采用全部智能和自动数据采集分析的方法,对数据实施了有效的整合和分析,节省了人力资源,提高了工作和运行效率,同时规划结果精确无误,满足了目前生态城市综合规划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生态城市综合规划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规划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态城市综合规划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生态城市,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狭义地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高度协同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其内部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构成环环相扣、协同共生的网络,具有实现物质循环再生、能力充分利用、信息反馈调节、经济高效、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协同共生的机能。生态城市应满足以下八项标准:广泛应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城市,城市结构合理、功能协调;保护并高效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产业结构合理,实现清洁生产;采用可持续的消费发展模式,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率高;有完善的社会设施和基础设施,生活质量高;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环境质量高;保护和继承文化遗产,尊重居民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特性;居民的身心健康,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和环境道德观念;建立完善的、动态的生态调控管理与决策系统。
传统的生态城市规划存在以下缺陷:首先,传统的生态城市规划的范围较小,只能覆盖生态城市规划的局部规划,不能对生态城市的整体规划提出合理有效的系统和方法,导致数据接收和规划信息采集的片面性,不能对生态城市整体可持续化发展做出全面的预估,影响最终的规划效果;其次,受到已有城市规划方案的限制,在生态城市规划构建初始阶段,需要克服的困难较多,缺少一个综合的规划布局系统对现有既定规划方案做出合理的分析和信息的综合采集分析,导致新生生态城市规划推进工作受阻,不能满足预定方案的有效实施;再次,传统的生态城市规划采取分区域化处理,不能根据结合城市整体地理和人文环境做出有效的综合处理,受到每个区域不同地理人文环境的限制,整体综合规划需要因地制宜,单一的区域化规划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整体综合化的需求,为了使整体的综合规划得到更为深远的影响,必须采取综合规划的系统及综合规划的方法;另外,传统的生态城市规划方法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采用较为繁琐的传统统计方法和传统统计模式容易造成数据的丢失和信息的不全面整合,并且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对其进行归纳处理,工作和运行效率较低,不能满足目前生态城市综合规划的需求。
针对上述问题,生产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和运行效率高,覆盖范围广,综合能力强,信息采集全面性强,规划结果精确,前瞻性强,数据分析精确,区域整合能力强,方法简单易操作的生态城市综合规划系统及方法,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和运行效率高,覆盖范围广,综合能力强,信息采集全面性强,规划结果精确,前瞻性强,数据分析精确,区域整合能力强,方法简单易操作的生态城市综合规划系统及方法,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生态城市综合规划系统,包括综合规划平台,所述的综合规划平台通过工业网与至少一个多区域并联生态处理器相连接,每个多区域并联生态处理器均通过有线工业网的连接方式与城市资源规划模块、人居环境规划模块、生态产业规划模块以及环境教育规划模块相连接,城市资源规划模块、人居环境规划模块、生态产业规划模块以及环境教育规划模块之间通过工业网的连接方式相互连接。
所述的综合规划平台是由至少一台综合规划分支计算机和一台综合规划主机通过构建局域网的方式搭建而成的,每台综合规划分支计算机以及一台综合规划主机均与工业网相连接,所述的多区域并联生态处理器的是由至少一台与工业网相连接的多区域并联生态处理主机构成的,每台多区域并联生态处理主机均通过工业网分别与城市资源规划模块、人居环境规划模块、生态产业规划模块以及环境教育规划模块相连接;
所述的城市资源规划模块是由一台与工业网连接的城市资源规划主机与至少一个城市资源规划处理器组成的,城市资源规划模块包括水资源利用规划模块、能源利用规划模块、交通资源规划模块以及土地资源规划模块,水资源利用模块是由至少一个市区用水并联监测点、至少一个郊区用水并联监测点、河道净化并联监测点、自然净化并联监测点、污水排放并联监测点以及管道排污并联监测点组成的,交通资源规划模块是由公共交通资源建设规划模块、城市道路环艺规划模块、交通整体布局规划模块、车辆管理布局规划模块、共享环保交通工具规划模块以及立体空间规划模块组成的,能源利用规划模块是由建筑物采光规划模块、城市综合耗材规划模块、城市耗能设备规划模块、再生资源规划模块、气体损耗排放规划模块以及空气污染治理规划模块组成的,土地资源规划模块是由区分使用性质规划模块、老旧城区拆建规划模块、新开发用地规划模块以及区域边界规划模块组成的;
人居环境规划模块是由一台与工业网连接的人居环境规划主机与至少一个人居环境规划处理器组成的,人居环境规划模块包括生态建筑规划模块、生态景观规划模块、城市园林规划模块以及小区绿地规划模块,生态建筑规划模块是由房屋空气循环规划模块、房屋生态阳台规划模块、房屋建材节能规划模块以及房屋智能环保规划模块组成的,生态景观规划模块是由房屋外墙生态景观规划模块、房屋内部环保规划模块、房屋顶层景观规划模块以及房屋底层景观规划模块组成的,城市园林规划模块是由道路绿植规划模块以及公共区域绿植规划模块组成的,小区绿地规划模块是由单位用地区域内规划模块和住宅用地区域内规划模块组成的;
生态产业规划模块是由一台与工业网连接的生态产业规划主机与至少一个生态产业规划处理器组成的,生态产业规划模块包括旅游资源规划模块、城乡结合规划模块、绿色直通规划模块以及产业布局规划模块,旅游资源规划模块是由至少一个旅游景点环保监控点、至少一个旅游景点流量监测点、至少一个旅游景点可持续监测点以及至少一个生态旅游规划模块组成的,城乡结合规划模块是由城市生态产业布局模块、乡村生态产业布局模块以及城乡结合部生态产业布局模块组成的,绿色直通规划模块是由绿色直通道路布局模块以及绿色直通生态产业链布局模块组成的,产业布局规划模块是由生产产业可持续发展布局模块组成的;
环境教育规划模块是由一台与工业网连接的环境教育规划主机与至少一个环境教育规划处理器组成的,环境教育规划模块包括环保宣传规划模块、合作模式规划模块以及法律法令规划模块,环保宣传规划模块是由公共场合环保宣传模块、公共交通环保宣传模块、多媒体环保宣传模块以及广电环保宣传模块组成的,合作模式规划模块是由社会合作环保教育模块、学校合作环保教育模块以及机关社区合作环保教育模块组成的,法律法令规划模块是由法律法令制定颁布实施模块组成的。
所述的城市资源规划主机通过工业网与城市资源规划处理器相连接,市区用水并联监测点、郊区用水并联监测点、河道净化并联监测点、自然净化并联监测点、污水排放并联监测点以及管道排污并联监测点均通过工业网与城市资源规划处理器相连接, 公共交通资源建设规划模块、城市道路环艺规划模块、交通整体布局规划模块、车辆管理布局规划模块、共享环保交通工具规划模块以及立体空间规划模块均通过工业网与城市资源规划处理器相连接,建筑物采光规划模块、城市综合耗材规划模块、城市耗能设备规划模块、再生资源规划模块、气体损耗排放规划模块以及空气污染治理规划模块均通过工业网与城市资源规划处理器相连接,区分使用性质规划模块、老旧城区拆建规划模块、新开发用地规划模块以及区域边界规划模块均通过工业网与城市资源规划处理器相连接;所述的市区用水并联监测点是设置在对应市区用水并联监测位置的市区用水监测器组成的,郊区用水并联监测点是设置在对应郊区用水并联监测位置的郊区用水监测器组成的,河道净化并联监测点是设置在对应河道净化并联监测位置的河道净化监测器组成的,自然净化并联监测点是设置在对应自然湿地净化并联监测位置的自然净化监测器组成的,污水排放并联监测点是设置在对应污水排放化并联监测位置的污水排放监测器组成,管道排污并联监测点是设置在对应管道排污净化并联监测位置的管道排污监测器组成;
公共交通资源建设规划模块是由公交车、出租车以及地铁建设环保分析数据软件组成的,城市道路环艺规划模块是由城市道路环艺建设分析数据软件组成的,交通整体布局规划模块是由交通整体布局环保分析数据软件组成的,车辆管理布局规划模块是由车辆管理布局环保分析数据软件组成的,共享环保交通工具规划模块是由共享环保交通工具布局环保分析数据软件组成的,立体空间规划模块是由立体空间规划布局环保分析数据软件组成的,建筑物采光规划模块、城市综合耗材规划模块、城市耗能设备规划模块、再生资源规划模块、气体损耗排放规划模块以及空气污染治理规划模块均是由与之配套的数据分析软件组成的,区分使用性质规划模块、老旧城区拆建规划模块、新开发用地规划模块以及区域边界规划模块均是由与之配套的数据分析软件组成的。
所述的人居环境规划主机通过工业网与人居环境规划处理器相连接,房屋空气循环规划模块、房屋生态阳台规划模块、房屋建材节能规划模块以及房屋智能环保规划模块均通过工业网与人居环境规划处理器相连接,房屋外墙生态景观规划模块、房屋内部环保规划模块、房屋顶层景观规划模块以及房屋底层景观规划模块均通过工业网与人居环境规划处理器相连接,道路绿植规划模块以及公共区域绿植规划模块均通过工业网与人居环境规划处理器相连接,单位用地区域内规划模块和住宅用地区域内规划模块均通过工业网与人居环境规划处理器相连接;房屋空气循环规划模块、房屋生态阳台规划模块、房屋建材节能规划模块以及房屋智能环保规划模块均是由与之配套的数据分析软件组成的,房屋外墙生态景观规划模块、房屋内部环保规划模块、房屋顶层景观规划模块以及房屋底层景观规划模块均是由与之配套的数据分析软件组成的,道路绿植规划模块以及公共区域绿植规划模块均是由与之配套的数据分析软件组成的,单位用地区域内规划模块和住宅用地区域内规划模块均是由与之配套的数据分析软件组成的。
所述的生态产业规划主机通过工业网与生态产业规划处理器相连接,至少一个旅游景点环保监控点、至少一个旅游景点流量监测点、至少一个旅游景点可持续监测点以及至少一个生态旅游规划模块通过工业网与生态产业规划处理器相连接,城市生态产业布局模块、乡村生态产业布局模块以及城乡结合部生态产业布局模块通过工业网与生态产业规划处理器相连接,绿色直通道路布局模块以及绿色直通生态产业链布局模块通过工业网与生态产业规划处理器相连接,生产产业可持续发展布局模块通过工业网与生态产业规划处理器相连接;至少一个旅游景点环保监控点、至少一个旅游景点流量监测点、至少一个旅游景点可持续监测点以及至少一个生态旅游规划模块均是由与之配套的数据分析软件组成的,城市生态产业布局模块、乡村生态产业布局模块以及城乡结合部生态产业布局模块均是由与之配套的数据分析软件组成的,绿色直通道路布局模块以及绿色直通生态产业链布局模块均是由与之配套的数据分析软件组成的,生产产业可持续发展布局模块是由与之配套的数据分析软件组成的。
所述的环境教育规划主机通过工业网与环境教育规划处理器相连接,公共场合环保宣传模块、公共交通环保宣传模块、多媒体环保宣传模块以及广电环保宣传模块通过工业网与环境教育规划处理器相连接,社会合作环保教育模块、学校合作环保教育模块以及机关社区合作环保教育模块通过工业网与环境教育规划处理器相连接,法律法令制定颁布实施模块通过工业网与环境教育规划处理器相连接;公共场合环保宣传模块、公共交通环保宣传模块、多媒体环保宣传模块以及广电环保宣传模块均是由与之配套的数据分析软件组成的,社会合作环保教育模块、学校合作环保教育模块以及机关社区合作环保教育模块均是由与之配套的数据分析软件组成的,法律法令制定颁布实施模块是由与之配套的数据分析软件组成的。
一种利用上述生态城市综合规划系统对城市实施生态综合规划的方法,其方法如下:首先由一台工业联网综合规划主机通过构建局域网的方式与至少一台综合规划分支计算机连接,至少一台综合规划分支计算机通过工业网与至少一台多区域并联生态处理主机连接,每台多区域并联生态处理主机通过工业网分别与至少一台城市资源规划主机、至少一台人居环境规划主机、至少一台生态产业规划主机以及至少一台环境教育规划主机相连接,至少一台城市资源规划主机、至少一台人居环境规划主机、至少一台生态产业规划主机以及至少一台环境教育规划主机之间通过工业网相互连接;
至少一台城市资源规划主机通过工业网与至少一个城市资源规划处理器连接,至少一个城市资源规划处理器通过工业网分别与市区用水并联监测点、郊区用水并联监测点、河道净化并联监测点、自然净化并联监测点、污水排放并联监测点、管道排污并联监测点、公共交通资源建设规划模块、城市道路环艺规划模块、交通整体布局规划模块、车辆管理布局规划模块、共享环保交通工具规划模块、立体空间规划模块、建筑物采光规划模块、城市综合耗材规划模块、城市耗能设备规划模块、再生资源规划模块、气体损耗排放规划模块、空气污染治理规划模块、区分使用性质规划模块、老旧城区拆建规划模块、新开发用地规划模块以及区域边界规划模块相连接,通过上述监测点以及模块实施城市资源规划的生态城市综合规划;
至少一台人居环境规划主机通过工业网与至少一个人居环境规划处理器连接,至少一个人居环境规划处理器通过工业网分别与房屋空气循环规划模块、房屋生态阳台规划模块、房屋建材节能规划模块、房屋智能环保规划模块、房屋外墙生态景观规划模块、房屋内部环保规划模块、房屋顶层景观规划模块、房屋底层景观规划模块、道路绿植规划模块、公共区域绿植规划模块、单位用地区域内规划模块、住宅用地区域内规划模块相连接,通过上述模块实施城市资源规划的生态城市综合规划;
至少一台生态产业规划主机通过工业网与至少一个生态产业规划处理器连接,至少一个生态产业规划处理器通过工业网分别与至少一个旅游景点环保监控点、至少一个旅游景点流量监测点、至少一个旅游景点可持续监测点、至少一个生态旅游规划模块、城市生态产业布局模块、乡村生态产业布局模块、城乡结合部生态产业布局模块、绿色直通道路布局模块、绿色直通生态产业链布局模块、生产产业可持续发展布局模块相连接,通过上述监测点以及模块实施城市资源规划的生态城市综合规划;
至少一台环境教育规划主机通过工业网与至少一个环境教育规划处理器连接,至少一个环境教育规划处理器通过工业网分别与公共场合环保宣传模块、公共交通环保宣传模块、多媒体环保宣传模块、广电环保宣传模块、社会合作环保教育模块、学校合作环保教育模块、机关社区合作环保教育模块以及法律法令制定颁布实施模块相连接,通过上述监测点以及模块实施城市资源规划的生态城市综合规划;
通过上述至少一个城市资源规划处理器将采集的数据上传至至少一台城市资源规划主机,并由至少一台城市资源规划主机将数据上传至至少一台多区域并联生态处理主机,至少一台多区域并联生态处理主机将数据上传至至少一台综合规划分支计算机,再由至少一台综合规划分支计算机将数据与一台工业联网综合规划主机实施数据共享和分析,同时,采取上述方法,将至少一个人居环境规划处理器、至少一个生态产业规划处理器以及至少一个环境教育规划处理器的数据逐步上传共享至一台工业联网综合规划主机,同时,至少一台城市资源规划主机、至少一台人居环境规划主机、至少一台生态产业规划主机以及至少一台环境教育规划主机之间实施数据互通,由一台工业联网综合规划主机对城市实施生态综合规划。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积极效果:首先,本发明采取了综合规划的方式,覆盖范围广,对生态城市的整体规划提出合理有效的系统和方法,数据接收和规划信息采集面广,能够对生态城市整体可持续化发展做出全面的预估,最终得出准确的规划效果;其次,本发明充分结合了现有规划方案和规划模式,在已有规划位置和规划点设置叠加处理模式,适合初步生态城市的整体构建和生态城市的改建规划作业,提供了一个综合的规划布局系统对现有既定规划方案做出合理的分析和信息的综合采集分析,有效了提高了新生生态城市规划工作的推进,满足预定方案和既定方案的结合有效实施;再次,本发明在结合分区域规划作业的同时,利用专用的工业网将不同区域的不同数据进行了规整和统一的分析处理,有效的结合城市整体地理和人文环境做出有效的综合处理,实现了整体综合规划并因地制宜,单一的区域化规划结合整体规划方案的融合实施方式,使整体的综合规划得到更为深远的影响;另外,本发明采取了高效的计算机整合数据分析方法,采用全部智能和自动数据采集分析的方法,对数据实施了有效的整合和分析,节省了人力资源,提高了工作和运行效率,同时规划结果精确无误,满足了目前生态城市综合规划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系统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系统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系统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系统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系统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系统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系统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系统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系统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系统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5、6、7、8、9、10、11所示,一种生态城市综合规划系统,包括综合规划平台,所述的综合规划平台通过工业网与至少一个多区域并联生态处理器相连接,每个多区域并联生态处理器均通过有线工业网的连接方式与城市资源规划模块、人居环境规划模块、生态产业规划模块以及环境教育规划模块相连接,城市资源规划模块、人居环境规划模块、生态产业规划模块以及环境教育规划模块之间通过工业网的连接方式相互连接。
所述的综合规划平台是由至少一台综合规划分支计算机和一台综合规划主机通过构建局域网的方式搭建而成的,每台综合规划分支计算机以及一台综合规划主机均与工业网相连接,所述的多区域并联生态处理器的是由至少一台与工业网相连接的多区域并联生态处理主机构成的,每台多区域并联生态处理主机均通过工业网分别与城市资源规划模块、人居环境规划模块、生态产业规划模块以及环境教育规划模块相连接;所述的城市资源规划模块是由一台与工业网连接的城市资源规划主机与至少一个城市资源规划处理器组成的,城市资源规划模块包括水资源利用规划模块、能源利用规划模块、交通资源规划模块以及土地资源规划模块,水资源利用模块是由至少一个市区用水并联监测点、至少一个郊区用水并联监测点、河道净化并联监测点、自然净化并联监测点、污水排放并联监测点以及管道排污并联监测点组成的,交通资源规划模块是由公共交通资源建设规划模块、城市道路环艺规划模块、交通整体布局规划模块、车辆管理布局规划模块、共享环保交通工具规划模块以及立体空间规划模块组成的,能源利用规划模块是由建筑物采光规划模块、城市综合耗材规划模块、城市耗能设备规划模块、再生资源规划模块、气体损耗排放规划模块以及空气污染治理规划模块组成的,土地资源规划模块是由区分使用性质规划模块、老旧城区拆建规划模块、新开发用地规划模块以及区域边界规划模块组成的;人居环境规划模块是由一台与工业网连接的人居环境规划主机与至少一个人居环境规划处理器组成的,人居环境规划模块包括生态建筑规划模块、生态景观规划模块、城市园林规划模块以及小区绿地规划模块,生态建筑规划模块是由房屋空气循环规划模块、房屋生态阳台规划模块、房屋建材节能规划模块以及房屋智能环保规划模块组成的,生态景观规划模块是由房屋外墙生态景观规划模块、房屋内部环保规划模块、房屋顶层景观规划模块以及房屋底层景观规划模块组成的,城市园林规划模块是由道路绿植规划模块以及公共区域绿植规划模块组成的,小区绿地规划模块是由单位用地区域内规划模块和住宅用地区域内规划模块组成的; 生态产业规划模块是由一台与工业网连接的生态产业规划主机与至少一个生态产业规划处理器组成的,生态产业规划模块包括旅游资源规划模块、城乡结合规划模块、绿色直通规划模块以及产业布局规划模块,旅游资源规划模块是由至少一个旅游景点环保监控点、至少一个旅游景点流量监测点、至少一个旅游景点可持续监测点以及至少一个生态旅游规划模块组成的,城乡结合规划模块是由城市生态产业布局模块、乡村生态产业布局模块以及城乡结合部生态产业布局模块组成的,绿色直通规划模块是由绿色直通道路布局模块以及绿色直通生态产业链布局模块组成的,产业布局规划模块是由生产产业可持续发展布局模块组成的;环境教育规划模块是由一台与工业网连接的环境教育规划主机与至少一个环境教育规划处理器组成的,环境教育规划模块包括环保宣传规划模块、合作模式规划模块以及法律法令规划模块,环保宣传规划模块是由公共场合环保宣传模块、公共交通环保宣传模块、多媒体环保宣传模块以及广电环保宣传模块组成的,合作模式规划模块是由社会合作环保教育模块、学校合作环保教育模块以及机关社区合作环保教育模块组成的,法律法令规划模块是由法律法令制定颁布实施模块组成的。
所述的城市资源规划主机通过工业网与城市资源规划处理器相连接,市区用水并联监测点、郊区用水并联监测点、河道净化并联监测点、自然净化并联监测点、污水排放并联监测点以及管道排污并联监测点均通过工业网与城市资源规划处理器相连接, 公共交通资源建设规划模块、城市道路环艺规划模块、交通整体布局规划模块、车辆管理布局规划模块、共享环保交通工具规划模块以及立体空间规划模块均通过工业网与城市资源规划处理器相连接,建筑物采光规划模块、城市综合耗材规划模块、城市耗能设备规划模块、再生资源规划模块、气体损耗排放规划模块以及空气污染治理规划模块均通过工业网与城市资源规划处理器相连接,区分使用性质规划模块、老旧城区拆建规划模块、新开发用地规划模块以及区域边界规划模块均通过工业网与城市资源规划处理器相连接;所述的市区用水并联监测点是设置在对应市区用水并联监测位置的市区用水监测器组成的,郊区用水并联监测点是设置在对应郊区用水并联监测位置的郊区用水监测器组成的,河道净化并联监测点是设置在对应河道净化并联监测位置的河道净化监测器组成的,自然净化并联监测点是设置在对应自然湿地净化并联监测位置的自然净化监测器组成的,污水排放并联监测点是设置在对应污水排放化并联监测位置的污水排放监测器组成,管道排污并联监测点是设置在对应管道排污净化并联监测位置的管道排污监测器组成;公共交通资源建设规划模块是由公交车、出租车以及地铁建设环保分析数据软件组成的,城市道路环艺规划模块是由城市道路环艺建设分析数据软件组成的,交通整体布局规划模块是由交通整体布局环保分析数据软件组成的,车辆管理布局规划模块是由车辆管理布局环保分析数据软件组成的,共享环保交通工具规划模块是由共享环保交通工具布局环保分析数据软件组成的,立体空间规划模块是由立体空间规划布局环保分析数据软件组成的,建筑物采光规划模块、城市综合耗材规划模块、城市耗能设备规划模块、再生资源规划模块、气体损耗排放规划模块以及空气污染治理规划模块均是由与之配套的数据分析软件组成的,区分使用性质规划模块、老旧城区拆建规划模块、新开发用地规划模块以及区域边界规划模块均是由与之配套的数据分析软件组成的。所述的人居环境规划主机通过工业网与人居环境规划处理器相连接,房屋空气循环规划模块、房屋生态阳台规划模块、房屋建材节能规划模块以及房屋智能环保规划模块均通过工业网与人居环境规划处理器相连接,房屋外墙生态景观规划模块、房屋内部环保规划模块、房屋顶层景观规划模块以及房屋底层景观规划模块均通过工业网与人居环境规划处理器相连接,道路绿植规划模块以及公共区域绿植规划模块均通过工业网与人居环境规划处理器相连接,单位用地区域内规划模块和住宅用地区域内规划模块均通过工业网与人居环境规划处理器相连接;房屋空气循环规划模块、房屋生态阳台规划模块、房屋建材节能规划模块以及房屋智能环保规划模块均是由与之配套的数据分析软件组成的,房屋外墙生态景观规划模块、房屋内部环保规划模块、房屋顶层景观规划模块以及房屋底层景观规划模块均是由与之配套的数据分析软件组成的,道路绿植规划模块以及公共区域绿植规划模块均是由与之配套的数据分析软件组成的,单位用地区域内规划模块和住宅用地区域内规划模块均是由与之配套的数据分析软件组成的。所述的生态产业规划主机通过工业网与生态产业规划处理器相连接,至少一个旅游景点环保监控点、至少一个旅游景点流量监测点、至少一个旅游景点可持续监测点以及至少一个生态旅游规划模块通过工业网与生态产业规划处理器相连接,城市生态产业布局模块、乡村生态产业布局模块以及城乡结合部生态产业布局模块通过工业网与生态产业规划处理器相连接,绿色直通道路布局模块以及绿色直通生态产业链布局模块通过工业网与生态产业规划处理器相连接,生产产业可持续发展布局模块通过工业网与生态产业规划处理器相连接;至少一个旅游景点环保监控点、至少一个旅游景点流量监测点、至少一个旅游景点可持续监测点以及至少一个生态旅游规划模块均是由与之配套的数据分析软件组成的,城市生态产业布局模块、乡村生态产业布局模块以及城乡结合部生态产业布局模块均是由与之配套的数据分析软件组成的,绿色直通道路布局模块以及绿色直通生态产业链布局模块均是由与之配套的数据分析软件组成的,生产产业可持续发展布局模块是由与之配套的数据分析软件组成的。所述的环境教育规划主机通过工业网与环境教育规划处理器相连接,公共场合环保宣传模块、公共交通环保宣传模块、多媒体环保宣传模块以及广电环保宣传模块通过工业网与环境教育规划处理器相连接,社会合作环保教育模块、学校合作环保教育模块以及机关社区合作环保教育模块通过工业网与环境教育规划处理器相连接,法律法令制定颁布实施模块通过工业网与环境教育规划处理器相连接;公共场合环保宣传模块、公共交通环保宣传模块、多媒体环保宣传模块以及广电环保宣传模块均是由与之配套的数据分析软件组成的,社会合作环保教育模块、学校合作环保教育模块以及机关社区合作环保教育模块均是由与之配套的数据分析软件组成的,法律法令制定颁布实施模块是由与之配套的数据分析软件组成的。
一种利用上述生态城市综合规划系统对城市实施生态综合规划的方法,其方法如下:首先由一台工业联网综合规划主机通过构建局域网的方式与至少一台综合规划分支计算机连接,至少一台综合规划分支计算机通过工业网与至少一台多区域并联生态处理主机连接,每台多区域并联生态处理主机通过工业网分别与至少一台城市资源规划主机、至少一台人居环境规划主机、至少一台生态产业规划主机以及至少一台环境教育规划主机相连接,至少一台城市资源规划主机、至少一台人居环境规划主机、至少一台生态产业规划主机以及至少一台环境教育规划主机之间通过工业网相互连接;至少一台城市资源规划主机通过工业网与至少一个城市资源规划处理器连接,至少一个城市资源规划处理器通过工业网分别与市区用水并联监测点、郊区用水并联监测点、河道净化并联监测点、自然净化并联监测点、污水排放并联监测点、管道排污并联监测点、公共交通资源建设规划模块、城市道路环艺规划模块、交通整体布局规划模块、车辆管理布局规划模块、共享环保交通工具规划模块、立体空间规划模块、建筑物采光规划模块、城市综合耗材规划模块、城市耗能设备规划模块、再生资源规划模块、气体损耗排放规划模块、空气污染治理规划模块、区分使用性质规划模块、老旧城区拆建规划模块、新开发用地规划模块以及区域边界规划模块相连接,通过上述监测点以及模块实施城市资源规划的生态城市综合规划;至少一台人居环境规划主机通过工业网与至少一个人居环境规划处理器连接,至少一个人居环境规划处理器通过工业网分别与房屋空气循环规划模块、房屋生态阳台规划模块、房屋建材节能规划模块、房屋智能环保规划模块、房屋外墙生态景观规划模块、房屋内部环保规划模块、房屋顶层景观规划模块、房屋底层景观规划模块、道路绿植规划模块、公共区域绿植规划模块、单位用地区域内规划模块、住宅用地区域内规划模块相连接,通过上述模块实施城市资源规划的生态城市综合规划;至少一台生态产业规划主机通过工业网与至少一个生态产业规划处理器连接,至少一个生态产业规划处理器通过工业网分别与至少一个旅游景点环保监控点、至少一个旅游景点流量监测点、至少一个旅游景点可持续监测点、至少一个生态旅游规划模块、城市生态产业布局模块、乡村生态产业布局模块、城乡结合部生态产业布局模块、绿色直通道路布局模块、绿色直通生态产业链布局模块、生产产业可持续发展布局模块相连接,通过上述监测点以及模块实施城市资源规划的生态城市综合规划;至少一台环境教育规划主机通过工业网与至少一个环境教育规划处理器连接,至少一个环境教育规划处理器通过工业网分别与公共场合环保宣传模块、公共交通环保宣传模块、多媒体环保宣传模块、广电环保宣传模块、社会合作环保教育模块、学校合作环保教育模块、机关社区合作环保教育模块以及法律法令制定颁布实施模块相连接,通过上述监测点以及模块实施城市资源规划的生态城市综合规划;通过上述至少一个城市资源规划处理器将采集的数据上传至至少一台城市资源规划主机,并由至少一台城市资源规划主机将数据上传至至少一台多区域并联生态处理主机,至少一台多区域并联生态处理主机将数据上传至至少一台综合规划分支计算机,再由至少一台综合规划分支计算机将数据与一台工业联网综合规划主机实施数据共享和分析,同时,采取上述方法,将至少一个人居环境规划处理器、至少一个生态产业规划处理器以及至少一个环境教育规划处理器的数据逐步上传共享至一台工业联网综合规划主机,同时,至少一台城市资源规划主机、至少一台人居环境规划主机、至少一台生态产业规划主机以及至少一台环境教育规划主机之间实施数据互通,由一台工业联网综合规划主机对城市实施生态综合规划。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生态城市综合规划系统,包括综合规划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综合规划平台通过工业网与至少一个多区域并联生态处理器相连接,每个多区域并联生态处理器均通过有线工业网的连接方式与城市资源规划模块、人居环境规划模块、生态产业规划模块以及环境教育规划模块相连接,城市资源规划模块、人居环境规划模块、生态产业规划模块以及环境教育规划模块之间通过工业网的连接方式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城市综合规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综合规划平台是由至少一台综合规划分支计算机和一台综合规划主机通过构建局域网的方式搭建而成的,每台综合规划分支计算机以及一台综合规划主机均与工业网相连接,所述的多区域并联生态处理器的是由至少一台与工业网相连接的多区域并联生态处理主机构成的,每台多区域并联生态处理主机均通过工业网分别与城市资源规划模块、人居环境规划模块、生态产业规划模块以及环境教育规划模块相连接;
所述的城市资源规划模块是由一台与工业网连接的城市资源规划主机与至少一个城市资源规划处理器组成的,城市资源规划模块包括水资源利用规划模块、能源利用规划模块、交通资源规划模块以及土地资源规划模块,水资源利用模块是由至少一个市区用水并联监测点、至少一个郊区用水并联监测点、河道净化并联监测点、自然净化并联监测点、污水排放并联监测点以及管道排污并联监测点组成的,交通资源规划模块是由公共交通资源建设规划模块、城市道路环艺规划模块、交通整体布局规划模块、车辆管理布局规划模块、共享环保交通工具规划模块以及立体空间规划模块组成的,能源利用规划模块是由建筑物采光规划模块、城市综合耗材规划模块、城市耗能设备规划模块、再生资源规划模块、气体损耗排放规划模块以及空气污染治理规划模块组成的,土地资源规划模块是由区分使用性质规划模块、老旧城区拆建规划模块、新开发用地规划模块以及区域边界规划模块组成的;
人居环境规划模块是由一台与工业网连接的人居环境规划主机与至少一个人居环境规划处理器组成的,人居环境规划模块包括生态建筑规划模块、生态景观规划模块、城市园林规划模块以及小区绿地规划模块,生态建筑规划模块是由房屋空气循环规划模块、房屋生态阳台规划模块、房屋建材节能规划模块以及房屋智能环保规划模块组成的,生态景观规划模块是由房屋外墙生态景观规划模块、房屋内部环保规划模块、房屋顶层景观规划模块以及房屋底层景观规划模块组成的,城市园林规划模块是由道路绿植规划模块以及公共区域绿植规划模块组成的,小区绿地规划模块是由单位用地区域内规划模块和住宅用地区域内规划模块组成的;
生态产业规划模块是由一台与工业网连接的生态产业规划主机与至少一个生态产业规划处理器组成的,生态产业规划模块包括旅游资源规划模块、城乡结合规划模块、绿色直通规划模块以及产业布局规划模块,旅游资源规划模块是由至少一个旅游景点环保监控点、至少一个旅游景点流量监测点、至少一个旅游景点可持续监测点以及至少一个生态旅游规划模块组成的,城乡结合规划模块是由城市生态产业布局模块、乡村生态产业布局模块以及城乡结合部生态产业布局模块组成的,绿色直通规划模块是由绿色直通道路布局模块以及绿色直通生态产业链布局模块组成的,产业布局规划模块是由生产产业可持续发展布局模块组成的;
环境教育规划模块是由一台与工业网连接的环境教育规划主机与至少一个环境教育规划处理器组成的,环境教育规划模块包括环保宣传规划模块、合作模式规划模块以及法律法令规划模块,环保宣传规划模块是由公共场合环保宣传模块、公共交通环保宣传模块、多媒体环保宣传模块以及广电环保宣传模块组成的,合作模式规划模块是由社会合作环保教育模块、学校合作环保教育模块以及机关社区合作环保教育模块组成的,法律法令规划模块是由法律法令制定颁布实施模块组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城市综合规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城市资源规划主机通过工业网与城市资源规划处理器相连接,市区用水并联监测点、郊区用水并联监测点、河道净化并联监测点、自然净化并联监测点、污水排放并联监测点以及管道排污并联监测点均通过工业网与城市资源规划处理器相连接, 公共交通资源建设规划模块、城市道路环艺规划模块、交通整体布局规划模块、车辆管理布局规划模块、共享环保交通工具规划模块以及立体空间规划模块均通过工业网与城市资源规划处理器相连接,建筑物采光规划模块、城市综合耗材规划模块、城市耗能设备规划模块、再生资源规划模块、气体损耗排放规划模块以及空气污染治理规划模块均通过工业网与城市资源规划处理器相连接,区分使用性质规划模块、老旧城区拆建规划模块、新开发用地规划模块以及区域边界规划模块均通过工业网与城市资源规划处理器相连接;所述的市区用水并联监测点是设置在对应市区用水并联监测位置的市区用水监测器组成的,郊区用水并联监测点是设置在对应郊区用水并联监测位置的郊区用水监测器组成的,河道净化并联监测点是设置在对应河道净化并联监测位置的河道净化监测器组成的,自然净化并联监测点是设置在对应自然湿地净化并联监测位置的自然净化监测器组成的,污水排放并联监测点是设置在对应污水排放化并联监测位置的污水排放监测器组成,管道排污并联监测点是设置在对应管道排污净化并联监测位置的管道排污监测器组成;
公共交通资源建设规划模块是由公交车、出租车以及地铁建设环保分析数据软件组成的,城市道路环艺规划模块是由城市道路环艺建设分析数据软件组成的,交通整体布局规划模块是由交通整体布局环保分析数据软件组成的,车辆管理布局规划模块是由车辆管理布局环保分析数据软件组成的,共享环保交通工具规划模块是由共享环保交通工具布局环保分析数据软件组成的,立体空间规划模块是由立体空间规划布局环保分析数据软件组成的,建筑物采光规划模块、城市综合耗材规划模块、城市耗能设备规划模块、再生资源规划模块、气体损耗排放规划模块以及空气污染治理规划模块均是由与之配套的数据分析软件组成的,区分使用性质规划模块、老旧城区拆建规划模块、新开发用地规划模块以及区域边界规划模块均是由与之配套的数据分析软件组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城市综合规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居环境规划主机通过工业网与人居环境规划处理器相连接,房屋空气循环规划模块、房屋生态阳台规划模块、房屋建材节能规划模块以及房屋智能环保规划模块均通过工业网与人居环境规划处理器相连接,房屋外墙生态景观规划模块、房屋内部环保规划模块、房屋顶层景观规划模块以及房屋底层景观规划模块均通过工业网与人居环境规划处理器相连接,道路绿植规划模块以及公共区域绿植规划模块均通过工业网与人居环境规划处理器相连接,单位用地区域内规划模块和住宅用地区域内规划模块均通过工业网与人居环境规划处理器相连接;房屋空气循环规划模块、房屋生态阳台规划模块、房屋建材节能规划模块以及房屋智能环保规划模块均是由与之配套的数据分析软件组成的,房屋外墙生态景观规划模块、房屋内部环保规划模块、房屋顶层景观规划模块以及房屋底层景观规划模块均是由与之配套的数据分析软件组成的,道路绿植规划模块以及公共区域绿植规划模块均是由与之配套的数据分析软件组成的,单位用地区域内规划模块和住宅用地区域内规划模块均是由与之配套的数据分析软件组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城市综合规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产业规划主机通过工业网与生态产业规划处理器相连接,至少一个旅游景点环保监控点、至少一个旅游景点流量监测点、至少一个旅游景点可持续监测点以及至少一个生态旅游规划模块通过工业网与生态产业规划处理器相连接,城市生态产业布局模块、乡村生态产业布局模块以及城乡结合部生态产业布局模块通过工业网与生态产业规划处理器相连接,绿色直通道路布局模块以及绿色直通生态产业链布局模块通过工业网与生态产业规划处理器相连接,生产产业可持续发展布局模块通过工业网与生态产业规划处理器相连接;至少一个旅游景点环保监控点、至少一个旅游景点流量监测点、至少一个旅游景点可持续监测点以及至少一个生态旅游规划模块均是由与之配套的数据分析软件组成的,城市生态产业布局模块、乡村生态产业布局模块以及城乡结合部生态产业布局模块均是由与之配套的数据分析软件组成的,绿色直通道路布局模块以及绿色直通生态产业链布局模块均是由与之配套的数据分析软件组成的,生产产业可持续发展布局模块是由与之配套的数据分析软件组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城市综合规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境教育规划主机通过工业网与环境教育规划处理器相连接,公共场合环保宣传模块、公共交通环保宣传模块、多媒体环保宣传模块以及广电环保宣传模块通过工业网与环境教育规划处理器相连接,社会合作环保教育模块、学校合作环保教育模块以及机关社区合作环保教育模块通过工业网与环境教育规划处理器相连接,法律法令制定颁布实施模块通过工业网与环境教育规划处理器相连接;公共场合环保宣传模块、公共交通环保宣传模块、多媒体环保宣传模块以及广电环保宣传模块均是由与之配套的数据分析软件组成的,社会合作环保教育模块、学校合作环保教育模块以及机关社区合作环保教育模块均是由与之配套的数据分析软件组成的,法律法令制定颁布实施模块是由与之配套的数据分析软件组成的。
7.一种利用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城市综合规划系统对城市实施生态综合规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方法如下:首先由一台工业联网综合规划主机通过构建局域网的方式与至少一台综合规划分支计算机连接,至少一台综合规划分支计算机通过工业网与至少一台多区域并联生态处理主机连接,每台多区域并联生态处理主机通过工业网分别与至少一台城市资源规划主机、至少一台人居环境规划主机、至少一台生态产业规划主机以及至少一台环境教育规划主机相连接,至少一台城市资源规划主机、至少一台人居环境规划主机、至少一台生态产业规划主机以及至少一台环境教育规划主机之间通过工业网相互连接;
至少一台城市资源规划主机通过工业网与至少一个城市资源规划处理器连接,至少一个城市资源规划处理器通过工业网分别与市区用水并联监测点、郊区用水并联监测点、河道净化并联监测点、自然净化并联监测点、污水排放并联监测点、管道排污并联监测点、公共交通资源建设规划模块、城市道路环艺规划模块、交通整体布局规划模块、车辆管理布局规划模块、共享环保交通工具规划模块、立体空间规划模块、建筑物采光规划模块、城市综合耗材规划模块、城市耗能设备规划模块、再生资源规划模块、气体损耗排放规划模块、空气污染治理规划模块、区分使用性质规划模块、老旧城区拆建规划模块、新开发用地规划模块以及区域边界规划模块相连接,通过上述监测点以及模块实施城市资源规划的生态城市综合规划;
至少一台人居环境规划主机通过工业网与至少一个人居环境规划处理器连接,至少一个人居环境规划处理器通过工业网分别与房屋空气循环规划模块、房屋生态阳台规划模块、房屋建材节能规划模块、房屋智能环保规划模块、房屋外墙生态景观规划模块、房屋内部环保规划模块、房屋顶层景观规划模块、房屋底层景观规划模块、道路绿植规划模块、公共区域绿植规划模块、单位用地区域内规划模块、住宅用地区域内规划模块相连接,通过上述模块实施城市资源规划的生态城市综合规划;
至少一台生态产业规划主机通过工业网与至少一个生态产业规划处理器连接,至少一个生态产业规划处理器通过工业网分别与至少一个旅游景点环保监控点、至少一个旅游景点流量监测点、至少一个旅游景点可持续监测点、至少一个生态旅游规划模块、城市生态产业布局模块、乡村生态产业布局模块、城乡结合部生态产业布局模块、绿色直通道路布局模块、绿色直通生态产业链布局模块、生产产业可持续发展布局模块相连接,通过上述监测点以及模块实施城市资源规划的生态城市综合规划;
至少一台环境教育规划主机通过工业网与至少一个环境教育规划处理器连接,至少一个环境教育规划处理器通过工业网分别与公共场合环保宣传模块、公共交通环保宣传模块、多媒体环保宣传模块、广电环保宣传模块、社会合作环保教育模块、学校合作环保教育模块、机关社区合作环保教育模块以及法律法令制定颁布实施模块相连接,通过上述监测点以及模块实施城市资源规划的生态城市综合规划;
通过上述至少一个城市资源规划处理器将采集的数据上传至至少一台城市资源规划主机,并由至少一台城市资源规划主机将数据上传至至少一台多区域并联生态处理主机,至少一台多区域并联生态处理主机将数据上传至至少一台综合规划分支计算机,再由至少一台综合规划分支计算机将数据与一台工业联网综合规划主机实施数据共享和分析,同时,采取上述方法,将至少一个人居环境规划处理器、至少一个生态产业规划处理器以及至少一个环境教育规划处理器的数据逐步上传共享至一台工业联网综合规划主机,同时,至少一台城市资源规划主机、至少一台人居环境规划主机、至少一台生态产业规划主机以及至少一台环境教育规划主机之间实施数据互通,由一台工业联网综合规划主机对城市实施生态综合规划。
CN202010382569.4A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生态城市综合规划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116957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82569.4A CN111695772A (zh)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生态城市综合规划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82569.4A CN111695772A (zh)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生态城市综合规划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95772A true CN111695772A (zh) 2020-09-22

Family

ID=72477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82569.4A Pending CN111695772A (zh)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生态城市综合规划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9577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90605A (zh) * 2021-04-22 2021-06-18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 一种全流程线上规划编制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44439A (ja) * 2005-03-04 2006-09-14 Toshiro Kajikuri 社会福祉施設に特化した住みたくなる町づくり
CN105303282A (zh) * 2014-07-15 2016-02-03 余羡鸣 用于数字生态城市全项支撑系统
CN108108921A (zh) * 2018-02-01 2018-06-01 鄢海军 一种城市景观规划构建系统
CN109360122A (zh) * 2018-09-21 2019-02-19 东莞幻鸟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城市规划系统
CN110046823A (zh) * 2019-04-19 2019-07-23 新乡学院 一种城乡建设布局模拟系统
CN110889562A (zh) * 2019-12-09 2020-03-17 杨阳 一种基于情景规划的动态城市模型系统
CN111092938A (zh) * 2019-12-04 2020-05-01 重庆特斯联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智慧城市管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44439A (ja) * 2005-03-04 2006-09-14 Toshiro Kajikuri 社会福祉施設に特化した住みたくなる町づくり
CN105303282A (zh) * 2014-07-15 2016-02-03 余羡鸣 用于数字生态城市全项支撑系统
CN108108921A (zh) * 2018-02-01 2018-06-01 鄢海军 一种城市景观规划构建系统
CN109360122A (zh) * 2018-09-21 2019-02-19 东莞幻鸟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城市规划系统
CN110046823A (zh) * 2019-04-19 2019-07-23 新乡学院 一种城乡建设布局模拟系统
CN111092938A (zh) * 2019-12-04 2020-05-01 重庆特斯联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智慧城市管理系统
CN110889562A (zh) * 2019-12-09 2020-03-17 杨阳 一种基于情景规划的动态城市模型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妤等: "西部矿业城市生态社区数字信息系统的构建", 《科技进步与对策》 *
张孝成等: "西南丘陵山区村镇区域空间规划技术集成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农业现代化研究》 *
张宏志: "湖南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农业科技辑》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90605A (zh) * 2021-04-22 2021-06-18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 一种全流程线上规划编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12990605B (zh) * 2021-04-22 2021-07-30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 一种全流程线上规划编制的方法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kcin et al. Opportunities for energy efficiency in smart cities
Cheng et al. Planning for sustainability in China's urban development: Status and challenges for Dongtan eco-city project
Lehmann Can rapid urbanisation ever lead to low carbon cities? The case of Shanghai in comparison to Potsdamer Platz Berlin
Xu et al. Temporal and spatial heterogeneity research of urban anthropogenic heat emissions based on multi-source spatial big data fusion for Xi’an, China
Zheng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green building in building design
Küçük et al. Selected ecological settlements
CN111695772A (zh) 一种生态城市综合规划系统及方法
CN108665187B (zh) 基于海陆风资源的沿海城市建筑风环境设计方法
Gao Modern design of rural green buildings based on big data technology
Yu Explore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low-carbon Urban Community Planning
Vattano European and Italian experience of Smart Cities: A model for the smart planning of city built
Zuo et al.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practices of multidimensional network construction in high-density areas under the coexistence trend of incremental planning and existing stock planning
Hao China’s path to the construction of low-carbon cities in the context of new-style urbanization
BIEDROŃSKA The application of innovative energy-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the sustainable model of a housing estate–seestadt Aspern in Vienna
Markatou Urban planning and greening practices: A case for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 in a typical urban area
Grogan Blueprint for a new utopia
Shin Sustainable compact cities and high-rise buildings
Han Shenzhen International Low Carbon City in Development: Practice of Low Carbon Planning Technology Strategy Based on Dynamic Demands.
CN203097364U (zh) 一种农业观光温室的生态资源集配系统
Zhang et al.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of a Low-carbon Park building Based on 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Carbon emission method
Nie et al. Low-Carbon Communities and Eco-Building Planning and Design Strategies and Practices in MianYang City, China Science-Technology City
Zhao et al. Study on optimization of low carbon renewal system for residential area
Cheshmehzangi et al. Central Plains Megalopolis: A Hub for Green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Beyond Just the Beijing-Guangzhou Channel
Wang et al. A Study on Construction Path of Shenzhen International Low-carbon City
Lin et al. Research on the Green Destination Development Evaluation: A Low-carbon Perspectiv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