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92008B - 一种气缸盖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缸盖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692008B CN111692008B CN202010591038.6A CN202010591038A CN111692008B CN 111692008 B CN111692008 B CN 111692008B CN 202010591038 A CN202010591038 A CN 202010591038A CN 111692008 B CN111692008 B CN 11169200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inlet
- hole
- exhaust
- cylinder
-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0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 F02F1/24—Cylinder heads
- F02F1/42—Shape or arrangement of intake or exhaust channels in cylinder heads
- F02F1/4235—Shape or arrangement of intake or exhaust channels in cylinder heads of intake cha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缸盖,用于密封多个气缸,其包括:本体,其具有一进气侧壁面及与所述进气侧壁面垂直的底面,所述底面对应第一气缸设有一个第一进气孔,对应第二气缸设有一个第二进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孔与所述第二进气孔相邻设置;第一进气道,设于所述第一进气孔与所述第二进气孔之间,且所述第一进气道自所述进气侧壁面向所述本体内延伸形成两个第一进气分支,两个所述第一进气分支分别对应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孔和所述第二进气孔,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加所述第一进气道进气口的宽度,达到加大进气口面积的目的,提高所述第一进气道的流通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缸盖。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燃烧室是发动机的核心,是燃料点火燃烧并做功使发动机产生动力的地方;发动机的气缸盖作为燃烧室的一部分承载的巨大的爆发压力和极高的燃烧温度,气缸盖的合理设计能够提高气缸盖的结构强度和冷却效果,并且气缸盖的进气道设计对发动机的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
相关技术中,一种气缸盖,如图1所示,其进气道包括进气歧管、第一进气道、第二进气道;其中,所述进气歧管与所述第一进气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道相连,气流从所述进气歧管分别进入所述第一进气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道,每个气缸的两个进气孔分别对应与所述第一进气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道连通,进而使气流从所述第一进气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道进入气缸中。
但是,由于这种结构的进气道是通过所述进气歧管来传输气流,所述第一进气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道分别与所述进气歧管相连,且所述第一进气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道均对应于每个气缸的位置设置,使所述第一进气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道进气口的宽度受到其结构的限制,不利于提高进气道的流通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缸盖,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进气道进口宽度受到结构的限制,不利于提高进气道的流通能力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缸盖,用于密封多个气缸,其包括:本体,其具有一进气侧壁面及与所述进气侧壁面垂直的底面,所述底面对应第一气缸设有一个第一进气孔,对应第二气缸设有一个第二进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孔与所述第二进气孔相邻设置;第一进气道,设于所述第一进气孔与所述第二进气孔之间,且所述第一进气道自所述进气侧壁面向所述本体内延伸形成两个第一进气分支,两个所述第一进气分支分别对应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孔和所述第二进气孔。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气道进气口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本体的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一进气道与所述第一螺栓孔相接触的部位共用孔壁。
一些实施例中,靠近所述第一气缸一侧的所述第一螺栓孔的中心轴线在所述底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气缸的中心轴线在所述底面上的投影位于同一竖直线上;靠近所述第二气缸一侧的所述第一螺栓孔的中心轴线在所述底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气缸的中心轴线在所述底面上的投影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气道靠近其进气口处设有第一共通道,自所述第一共通道朝向所述第一进气孔和所述第二进气孔分别延伸形成所述第一进气分支;所述第一共通道内安装有调节阀,所述调节阀用于调节两个所述第一进气分支的进气流量。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面对应所述第二气缸还设有一个第三进气孔,对应第三气缸还设有一个第四进气孔,所述第三进气孔与所述第四进气孔相邻设置;所述气缸盖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三进气孔与所述第四进气孔之间的第二进气道,所述第二进气道自所述进气侧壁面向所述本体内延伸形成两个第二进气分支,两个所述第二进气分支分别对应连通所述第三进气孔和所述第四进气孔。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气孔较所述第三进气孔偏向靠近所述进气侧壁面;所述第二进气分支靠近所述第二进气孔的部位与所述第二进气孔共用孔壁。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气孔与所述第三进气孔的中心的连线相对于发动机曲轴的中心线倾斜设置。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气孔的自由末端设有倒角,所述倒角的轴线位于所述第一进气孔的轴线的一侧。
一些实施例中,设于所述本体上的排气侧壁面,所述排气侧壁面与所述进气侧壁面相对设置;所述底面对应所述第二气缸设有一个第二排气孔和一个第三排气孔;第一排气道,对应所述第二气缸设置,且所述第一排气道自所述排气侧壁面向所述本体内延伸形成两个第一排气分支,两个所述第一排气分支分别对应连通所述第二排气孔和所述第三排气孔。
一些实施例中,设于所述本体上的排气侧壁面,所述排气侧壁面与所述进气侧壁面相对设置;所述底面对应所述第一气缸设有一个第一排气孔,对应所述第二气缸设有一个第二排气孔,所述第一排气孔与所述第二排气孔相邻设置;第一排气道,设于所述第一排气孔与所述第二排气孔之间,且所述第一排气道自所述排气侧壁面向所述本体内延伸形成两个第一排气分支,两个所述第一排气分支分别对应连通所述第一排气孔和所述第二排气孔。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缸盖,由于所述底面对应所述第一气缸设有一个所述第一进气孔,对应所述第二气缸设有一个所述第二进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孔与所述第二进气孔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一进气道设于所述第一进气孔与所述第二进气孔之间,从而所述第一进气道可以自所述第一气缸横跨至所述第二气缸,由于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之间的间距较大,因此,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加所述第一进气道进气口的宽度,达到加大进气口面积的目的,提高所述第一进气道的流通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一种气缸盖进气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缸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气缸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本体;11、进气侧壁面;12、排气侧壁面;13、底面;2、第一进气道;21、第一进气分支;22、第一共通道;3、第二进气道;31、第二进气分支;32、第二共通道;4、进气孔;41、第一进气孔;42、第二进气孔;43、第三进气孔;44、第四进气孔;45、倒角;5、排气孔;51、第一排气孔;52、第二排气孔;53、第三排气孔;54、第四排气孔;6、第一螺栓孔;7、第二螺栓孔;8、第一排气道;81、第一排气分支;9、第二排气道;91、第二排气分支;10、调节阀;a、第一气缸;b、第二气缸;c、第三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缸盖,其能解决相关技术中进气道进口宽度受到结构的限制,不利于提高进气道的流通能力的问题。
参见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缸盖,用于密封多个气缸,所述气缸盖包括:本体1,盖设于多个所述气缸上方;及设于所述本体1上的第一进气道2,用于向所述气缸内传输气流。
参见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1可以为整体式盖设于多个所述气缸盖上,其可以具有相对设置一进气侧壁面11和一排气侧壁面12,所述本体1还可以具有与所述进气侧壁面11垂直设置的一底面13,所述底面13与所述气缸的顶面贴合,以密封所述气缸;多个所述气缸可以包括一第一气缸a、一第二气缸b和一第三气缸c,所述底面13可以设有多个进气孔4和多个排气孔5,其中对应所述第一气缸a可以设有一个第一进气孔41及一个第一排气孔51,对应所述第二气缸b可以设有一个第二进气孔42和一个第三进气孔43,以及一个第二排气孔52和一个第三排气孔53,对应所述第三气缸c可以设有一个第四进气孔44及一个第四排气孔54;所述第一进气孔41、所述第二进气孔42、所述第三进气孔43、所述第四进气孔44按照所述气缸的排列方向依次排列,使所述第一进气孔41与所述第二进气孔42跨缸相邻设置,所述第三进气孔43与所述第四进气孔44跨缸相邻设置;所述第一排气孔51、所述第二排气孔52、所述第三排气孔53、所述第四排气孔54按照所述气缸的排列方向依次排列,使所述第一排气孔51与所述第二排气孔52跨缸相邻设置,所述第三排气孔53与所述第四排气孔54跨缸相邻设置;应理解,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面13对应所述第二气缸b仅设有两个所述进气孔4,为便于说明,把这两个所述进气孔4命名为所述第二进气孔42和所述第三进气孔43,并且对应所述第二气缸b仅设有两个所述排气孔5,为便于说明,把这两个所述排气孔5命名为所述第二排气孔52和所述第三排气孔53;同理,所述底面13对应所述第一气缸a也仅设有两个所述进气孔4和两个所述排气孔5,本实施例仅介绍了其中一个所述进气孔4和其中一个所述排气孔5,也就是所述第一进气孔41和所述第一排气孔51,所述底面13对应所述第三气缸c也仅设有两个所述进气孔4和两个所述排气孔5,本实施例仅介绍了其中一个所述进气孔4和其中一个所述排气孔5,也就是所述第四进气孔44和所述第四排气孔54。
参见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气孔42可以较所述第三进气孔43偏向靠近所述进气侧壁面11,使所述第二进气孔42与所述第三进气孔43的中心的连线相对于发动机曲轴的中心线倾斜设置,其中所述发动机曲轴的中心线为与所述进气侧壁面11平行的一水平线;所述第二排气孔52可以较所述第三排气孔53偏向远离所述排气侧壁面12,使所述第二排气孔52与所述第三排气孔53的中心的连线相对于所述发动机曲轴的中心线倾斜设置;所述第一进气孔41的自由末端(也就是靠近所述底面13与所述第一气缸a相连通处)可以设有倒角45,且所述倒角45的轴线L1位于所述第一进气孔41的轴线L2的一侧,也就是所述倒角45的轴线L1与所述第一进气孔41的轴线L2不位于同一直线上,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所述第一进气孔41倒角45的轴线L1与所述第一进气孔41的轴线L2设置在一条直线上;同样的,可以将所述第二进气孔42倒角45的轴线L1与所述第二进气孔42的轴线L2设置在一条直线上,或者将所述第三进气孔43倒角45的轴线L1与所述第三进气孔43的轴线L2设置在一条直线上,也可以既将所述第二进气孔42倒角45的轴线L1与所述第二进气孔42的轴线L2设置在一条直线上,同时又将所述第三进气孔43倒角45的轴线L1与所述第三进气孔43的轴线L2设置在一条直线上,调节所述第二进气孔42或者所述第三进气孔43倒角45的轴线与其对应的进气孔4的轴线之间的间距,可在不调整气缸盖毛坯的情况下,实现涡流比的无级调整,应理解,所述第一进气孔41、所述第二进气孔42、所述第三进气孔43和所述第四进气孔44的自由末端均可以设有所述倒角45。
参见图2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底面13对应所述第一气缸a、所述第二气缸b以及所述第三气缸c可以分别设有第一螺栓孔6,本实施例中,对应所述第一气缸a设有两个所述第一螺栓孔6,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螺栓孔6靠近所述进气侧壁面11,另一个所述第一螺栓孔6靠近所述排气侧壁面12,且所述第一气缸a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螺栓孔6之间,对应所述第一气缸a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螺栓孔6分别具有一个第一中心轴线,所述第一气缸a具有一气缸中心轴线,两个所述第一中心轴线在所述底面13上的投影与所述气缸中心轴线在所述底面13上的投影位于同一竖直线上;同样的,对应所述第二气缸b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螺栓孔6与所述第二气缸b的位置关系跟所述第一气缸a相同,对应所述第三气缸c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螺栓孔6与所述第三气缸c的位置关系跟所述第一气缸a也相同;并且位于靠近所述进气侧壁面11的三个所述第一螺栓孔6到所述进气侧壁面11的距离相同,位于靠近所述排气侧壁面12的三个所述第一螺栓孔6到所述排气侧壁面12的距离相同。
参见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面13对应所述第一气缸a与所述第二气缸b之间还可以设有两个第二螺栓孔7,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螺栓孔7位于所述第一进气孔41与所述第二进气孔42之间且靠近所述进气侧壁面11,另一个所述第二螺栓孔7位于所述第一排气孔51与所述第二排气孔52之间且靠近所述排气侧壁面12;所述底面13对应所述第二气缸b与所述第三气缸c之间也可以设有两个所述第二螺栓孔7,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螺栓孔7位于所述第三进气孔43与所述第四进气孔44之间且靠近所述进气侧壁面11,另一个所述第二螺栓孔7位于所述第三排气孔53与所述第四排气孔54之间且靠近所述排气侧壁面12。
参见图2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气道2可以设于所述第一进气孔41与所述第二进气孔42之间,使所述第一进气道2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a与所述第二气缸b之间,所述第一进气道2可以自所述进气侧壁面11向所述本体1内部延伸形成,且所述第一进气道2可以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进气道2进气口处的第一共通道22,及自所述第一共通道22向所述本体1中部延伸的两个第一进气分支21,两个所述第一进气分支21互相分离设置,且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进气分支21朝向所述第一进气孔41延伸并与所述第一进气孔41连通,另一个所述第一进气分支21朝向所述第二进气孔42延伸并与所述第二进气孔42连通,使进入所述第一进气道2的气流可以从所述第一共通道22分别流向所述第一进气孔41和所述第二进气孔42,进而流入所述第一气缸a和所述第二气缸b。
参见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共通道22的中间位置可以安装有调节阀10,通过调节所述调节阀10的角度变化可以改变气流分别流入两个所述第一进气分支21的流量,实现不同工况的不同涡流比,由于所述调节阀10设于所述第一共通道22内,靠近所述第一进气道2的进气口,此处气流还未进入两个所述第一进气分支21,因此可以在进气口处从源头来调节分别流入两个所述第一进气分支21的气流量,相较于把所述调节阀10设于靠近两个所述第一进气分支21的尾端,将所述调节阀10设于所述第一进气道2的进气口处可以较大范围的调节涡流比。
参见图2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对应所述第一气缸a和所述第二气缸b设置的且靠近所述进气侧壁面11的两个所述第一螺栓孔6可以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进气道2的相对两侧,且两个所述第一螺栓孔6可以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气道2相接触,所述第一进气道2与两个所述第一螺栓孔6相接触的部位可以共用孔壁,使所述第一进气道2进气口的宽度最大值等于所述第一进气道2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一螺栓孔6的中心距减去两个所述第一螺栓孔6的半径值再减去两个所述第一螺栓孔6的壁厚,因此所述第一进气道2进气口的宽度可以设计的较宽,有利于更大量的气流进入所述第一进气道2内;位于所述第一进气孔41与所述第二进气孔42之间的所述第二螺栓孔7也可以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进气分支21之间,且所述第二螺栓孔7的两侧可以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进气分支21相接触,所述第二螺栓孔7与所述两个所述第一进气分支21相接触的部位可以共用孔壁,以使两个所述第一进气分支21的通道可以设计的更宽,便于大气流流通。
参见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缸盖还可以设有位于所述第三进气孔43与所述第四进气孔44之间的第二进气道3,所述第二进气道3自所述进气侧壁面11向所述本体1内延伸形成,且所述第二进气道3可以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进气道3进气口处的第二共通道32,及自所述第二共通道32向所述本体1中部延伸的两个第二进气分支31,两个所述第二进气分支31分别对应连通所述第三进气孔43和所述第四进气孔44,与所述第三进气孔43相连通的所述第二进气分支31可以与所述第二进气孔42相接触,且所述第二进气分支31与所述第二进气孔42相接触的部位可以共用孔壁,使所述第二进气孔42的宽度更大,所述第二进气道3的其余结构与所述第一进气道2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做赘述;且所述第一进气道2和所述第二进气道3可以均为直气道,或者均为切向气道,或者均为螺旋气道,也可以是不同类型气道的组合。
参见图2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气缸盖还可以包括自所述排气侧壁面12向所述本体1内延伸形成的第一排气道8,所述第一排气道8对应所述第二气缸b设置,且所述第一排气道8朝向所述第二气缸b延伸形成分离的两个第一排气分支81,两个所述第一排气分支81分别对应连通所述第二排气孔52和所述第三排气孔53,用于供所述第二气缸b排出气体,且所述气缸盖对应所述第一气缸a以及所述第三气缸c也可以分别设置一个所述第一排气道8对应与所述第一排气孔51以及所述第四排气孔54相通。
参见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气缸盖,其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气缸盖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排气道8设于所述第一排气孔51与所述第二排气孔52之间,也就是设于所述第一气缸a与所述第二气缸b之间,并非对应所述第二气缸b设置,且所述第一排气道8向所述本体1内延伸形成的两个所述第一排气分支81分别对应连通所述第一排气孔51和所述第二排气孔52,所述第一排气道8自所述排气侧壁面12向所述本体1内延伸的结构宽度可以与所述第一进气道2对应的结构宽度相同,也就是说,所述第一排气道8旋转180°后可以与所述第一进气道2重合,使所述第一排气道8排气口的宽度最大值等于所述第一排气道8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一螺栓孔6的中心距减去两个所述第一螺栓孔6的半径值再减去两个所述第一螺栓孔6的壁厚,因此所述第一排气道8排气口的宽度可以设计的较宽,由于所述第一排气道8可以自所述第一气缸a横跨至所述第二气缸b,所述第一气缸a与所述第二气缸b之间的间距较大,因此,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加所述第一排气道8排气口的宽度,达到加大排气口面积的目的,提高所述第一排气道8的流通能力;同样的,所述第三排气孔53与所述第四排气孔54之间可以设置一个第二排气道9,所述第二排气道9也可以延伸形成两个第二排气分支91分别对应与所述第三排气孔53、所述第四排气孔54连通,且所述第二排气道9的结构设计可以与所述第一排气道8的结构设计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缸盖的原理为:
由于所述底面13对应所述第一气缸a设有一个所述第一进气孔41,对应所述第二气缸b设有一个所述第二进气孔42,所述第一进气孔41与所述第二进气孔42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一进气道2设于所述第一进气孔41与所述第二进气孔42之间,从而所述第一进气道2可以自所述第一气缸a横跨至所述第二气缸b,由于所述第一气缸a与所述第二气缸b之间的间距较大,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所述第一气缸a与所述第二气缸b之间的空隙,最大限度的增加所述第一进气道2进气口的宽度,达到加大进气口面积的目的,提高所述第一进气道2的流通能力。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气缸盖,用于密封多个气缸,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本体(1),其具有一进气侧壁面(11)及与所述进气侧壁面(11)垂直的底面(13),所述底面(13)对应第一气缸设有一个第一进气孔(41),对应第二气缸设有一个第二进气孔(42),所述第一进气孔(41)与所述第二进气孔(42)相邻设置;
第一进气道(2),设于所述第一进气孔(41)与所述第二进气孔(42)之间,且所述第一进气道(2)自所述进气侧壁面(11)向所述本体(1)内延伸形成两个第一进气分支(21),两个所述第一进气分支(21)分别对应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孔(41)和所述第二进气孔(42);
所述第一进气道(2)靠近其进气口处设有第一共通道(22),自所述第一共通道(22)朝向所述第一进气孔(41)和所述第二进气孔(42)分别延伸形成所述第一进气分支(21);
所述第一共通道(22)的中间位置安装有调节阀(10),所述调节阀(10)用于调节两个所述第一进气分支(21)的进气流量;
所述气缸盖进一步包括:
设于所述本体(1)上的排气侧壁面(12),所述排气侧壁面(12)与所述进气侧壁面(11)相对设置;
所述底面(13)对应所述第一气缸设有一个第一排气孔(51),对应所述第二气缸设有一个第二排气孔(52),所述第一排气孔(51)与所述第二排气孔(52)相邻设置;
第一排气道(8),设于所述第一排气孔(51)与所述第二排气孔(52)之间,且所述第一排气道(8)自所述排气侧壁面(12)向所述本体(1)内延伸形成两个第一排气分支(81),两个所述第一排气分支(81)分别对应连通所述第一排气孔(51)和所述第二排气孔(5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气道(2)进气口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本体(1)的第一螺栓孔(6),所述第一进气道(2)与所述第一螺栓孔(6)相接触的部位共用孔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
靠近所述第一气缸一侧的所述第一螺栓孔(6)的中心轴线在所述底面(13)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气缸的中心轴线在所述底面(13)上的投影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靠近所述第二气缸一侧的所述第一螺栓孔(6)的中心轴线在所述底面(13)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气缸的中心轴线在所述底面(13)上的投影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面(13)对应所述第二气缸还设有一个第三进气孔(43),对应第三气缸还设有一个第四进气孔(44),所述第三进气孔(43)与所述第四进气孔(44)相邻设置;
所述气缸盖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三进气孔(43)与所述第四进气孔(44)之间的第二进气道(3),所述第二进气道(3)自所述进气侧壁面(11)向所述本体(1)内延伸形成两个第二进气分支(31),两个所述第二进气分支(31)分别对应连通所述第三进气孔(43)和所述第四进气孔(44)。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进气孔(42)较所述第三进气孔(43)偏向靠近所述进气侧壁面(11);
所述第二进气分支(31)靠近所述第二进气孔(42)的部位与所述第二进气孔(42)共用孔壁。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进气孔(42)与所述第三进气孔(43)的中心的连线相对于发动机曲轴的中心线倾斜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气孔(41)的自由末端设有倒角(45),所述倒角(45)的轴线位于所述第一进气孔(41)的轴线的一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591038.6A CN111692008B (zh) | 2020-06-24 | 2020-06-24 | 一种气缸盖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591038.6A CN111692008B (zh) | 2020-06-24 | 2020-06-24 | 一种气缸盖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692008A CN111692008A (zh) | 2020-09-22 |
CN111692008B true CN111692008B (zh) | 2021-05-11 |
Family
ID=72483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591038.6A Active CN111692008B (zh) | 2020-06-24 | 2020-06-24 | 一种气缸盖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69200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79175A (zh) * | 2021-03-08 | 2021-06-01 | 河北华北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模块化高集成水冷柴油机缸盖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29086A (en) * | 1994-02-14 | 1995-07-04 | Cummins Engine Company, Inc. | Shared runner intake ports for I.C. engine |
JP3738478B2 (ja) * | 1996-02-08 | 2006-01-25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直噴火花点火式内燃機関 |
US7296560B2 (en) * | 2005-01-20 | 2007-11-20 | Kubota Corporation | Engine of spark-ignition type |
CN102235263A (zh) * | 2010-04-29 | 2011-11-09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四气门柴油机气缸盖 |
JP6130794B2 (ja) * | 2014-02-06 | 2017-05-17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エンジン |
CN203717148U (zh) * | 2014-02-14 | 2014-07-16 | 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 | 四缸柴油机四气门气缸盖 |
CN104033237B (zh) * | 2014-06-19 | 2016-08-24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 | 一种多气门发动机可变涡流进气道 |
CN109736961B (zh) * | 2018-11-29 | 2020-07-28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发动机缸盖及其进气管与气道的连接结构 |
-
2020
- 2020-06-24 CN CN202010591038.6A patent/CN111692008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692008A (zh) | 2020-09-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470865B2 (en) | Engine cylinder head | |
US4452218A (en) | Duplex carburetor and intake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
US10107229B2 (en) | Cylinder head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US6234124B1 (en) |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valve rest mechanisms | |
EP2961975A1 (en) | Air intake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JPH0357301B2 (zh) | ||
CN111692008B (zh) | 一种气缸盖 | |
GB1567812A (en) | Intake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
US5768890A (en) | Exhaust air rail manifold | |
US4221203A (en) | Cross-flow typ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a small sized exhaust gas recirculating system | |
US4028887A (en) |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improved exhaust port | |
US4450793A (en) | Intake system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US10655558B2 (en) |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CN112610368B (zh) | 一种排气总成及车辆 | |
US7069894B2 (en) | Intake manifold having intake pipes linked by transverse acoustic synchronization channels with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inlets | |
CN114017190B (zh) | 一种发动机的燃烧系统、发动机和汽车 | |
CN209942961U (zh) | 发动机气缸盖和发动机 | |
US4744342A (en) | Intake port structure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CN210289944U (zh) | 气缸盖冷却结构和气缸盖以及发动机 | |
CN209942962U (zh) | 气缸盖水套结构和发动机气缸盖以及发动机 | |
CN220909835U (zh) | 一种气缸盖、发动机及车辆 | |
US4050245A (en) | Concentric dual engine exhaust system | |
CN117552884B (zh) | 一种发动机缸盖以及发动机 | |
CN219081718U (zh) | 用于发动机的排气系统及车辆 | |
US10519895B2 (en) | Cylinder head and engin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