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83396B - 信息处理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83396B
CN111683396B CN202010469150.2A CN202010469150A CN111683396B CN 111683396 B CN111683396 B CN 111683396B CN 202010469150 A CN202010469150 A CN 202010469150A CN 111683396 B CN111683396 B CN 1116833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buffer area
slave
detection data
mo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6915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83396A (zh
Inventor
李清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m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m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m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m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6915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833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833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833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833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833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04W28/14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using intermediate stor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时刻;判断所述第一时刻距离最近一次第一缓冲区向第二缓冲区转存数据的第二时刻是否为第一预设时长,若是,则查询所述第二缓冲区内是否有可用容量,若是,则将所述第一缓冲区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转存入所述第二缓冲区;将所述第二缓冲区中的第一检测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大于与所述目标设备的连接间隔。实现了在保证数据传输速度的条件下,节省功耗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低功耗无线技术是无线经典标准的演进,专注于为设备间提供可靠、高效且低功耗的链路连接。它具有超低的功耗,可满足超长的续航能力。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蓝牙技术核心规范4.2版本已经发布。在该版本中,引入了最新的隐私保护机制,此外,该版本还大大提升了低功耗无线技术设备间数据传输的速度与可靠性。数据传输速度与封包容量的增加能够降低传输错误发生的机率并减少电池能耗,进而提升连网的效率。但是,目前低功耗无线技术降低功耗的同时,也限制了无线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尤其是在一个中心点,多个节点的情况下,无法同时实现低功耗与高速率传输,从而限制了无线技术在很多大数据量传输场景下的应用。
按照目前的技术机制,主机和从机之间按照固定的连接间隔进行通信,通常情况下,在连接事件到来时,从机首先监听主机的命令,当监测到主机的命令后,如果从机中有数据,就将数据发送给主机,如果没有数据,则对主机进行一次命令回复。对于数据量较大的从机,尤其是多个从机节点的时候,将导致每个连接事件中都会有数据发送,主从机之间交互较频繁,占用通信信道,且浪费功耗。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主从机交互方式较浪费功耗的技术问题。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时刻;判断所述第一时刻距离最近一次第一缓冲区向第二缓冲区转存数据的第二时刻是否为第一预设时长,若是,则查询所述第二缓冲区内是否有可用容量,若是,则将所述第一缓冲区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转存入所述第二缓冲区;将所述第二缓冲区中的第一检测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大于与所述目标设备的连接间隔。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从机,用于获取第一时刻;判断所述第一时刻距离最近一次第一缓冲区向第二缓冲区转存数据的第二时刻是否为第一预设时长,若是,则查询所述第二缓冲区内是否有可用容量,若是,则将所述第一缓冲区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转存入所述第二缓冲区;将所述第二缓冲区中的第一检测数据发送至主机;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大于所述至少一个从机与所述主机之间的连接间隔;所述主机,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检测数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程序,以用于:获取第一时刻;判断所述第一时刻距离最近一次第一缓冲区向第二缓冲区转存数据的第二时刻是否为第一预设时长,若是,则查询所述第二缓冲区内是否有可用容量,若是,则将所述第一缓冲区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转存入所述第二缓冲区;将所述第二缓冲区中的第一检测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大于与所述目标设备的连接间隔。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获取第一时刻;判断所述第一时刻距离最近一次第一缓冲区向第二缓冲区转存数据的第二时刻是否为大于与所述目标设备的连接间隔的第一预设时长,若是,则查询所述第二缓冲区内是否有可用容量,若是,则将所述第一缓冲区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转存入所述第二缓冲区;将所述第二缓冲区中的第一检测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的方案。基于对第一缓冲区的设定,对第一缓冲区向第二缓冲区中转存数据的时刻进行了控制,可有效控制了从机向主机发送数据的发送时刻,既可以达到向主机高速率传输数据,又可以节省主从机交互时的功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讯过程中连接事件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为无线从机的电流消耗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从机延迟打开关闭的效果对比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但是不排除包含至少一种的情况。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第一”、“第二”等描述,是用于区分不同的消息、设备、模块等,不代表先后顺序,也不限定“第一”和“第二”是不同的类型。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监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监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监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监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现有技术中,主机和从机之间按照固定的连接间隔进行通信,在连接事件到来时,从机首先监听主机的命令,当监测到主机的命令后,如果从机中有数据,则将数据发送给主机,对于数据量较大的从机,将导致每个连接事件中都会有数据需要发送至主机,主从机之间交互较频繁,占用通信信道,较浪费功耗。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旨在通过有效地设计通信方案,保证无线通信可以同时实现低功耗和高传输速率的效果,从而更适合更多的应用场景。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图1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信息处理系统包括:主机101、至少一个从机102;其中:
至少一个从机102,用于获取第一时刻;判断所述第一时刻距离最近一次第一缓冲区向第二缓冲区转存数据的第二时刻是否为第一预设时长,若是,则查询所述第二缓冲区内是否有可用容量,若是,则将所述第一缓冲区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转存入所述第二缓冲区;将所述第二缓冲区中的第一检测数据发送至主机101;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大于所述至少一个从机102与所述主机101之间的连接间隔;
所述主机101,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检测数据。
其中,从机102可以为心电采集仪、血氧仪、血压计、体温计等采集设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时刻为从机102中的时刻信息,第一缓冲区与第二缓冲区可以为从机102中的数据存储区。
可选地,所述主机101还用于:获取第三时刻;在所述第三时刻距离最近一次分析第四检测数据的时刻为第二预设时长时,对所述第四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根据所述分析结果执行以下至少之一:向预设设备发送所述第四检测数据;展示所述第四检测数据对应的展示信息;判断所述第四检测数据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是,则生成报警信息;其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四检测数据中存在超过对应的预设范围的数据。
具体地,上述第三时刻为主机101中的时刻信息,第四检测数据为主机101接收自从机102的数据,第二预设时长可以由医护人员或者管理员设定;上述的预设设备可以为用于对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观测的终端,上述展示信息可以为相关于第四检测数据以及第四检测数据的采集时间的曲线。
可选地,上述第二预设时长可以为10秒,即主机101可以每10秒对第四检测数据分析一次。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四检测数据可以为心电信息、血氧信息、血压信息、温度信息等,不同类型的第四检测数据可以对应于不同的预设范围,该预设范围指人体的状况为健康时对应的数据范围,如:温度信息对应的预设范围为36.0度到37.3度。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报警设备,用于获取所述报警信息;基于所述报警信息进行报警。
上述报警设备可以为医护人员使用的终端,或者专门用于报警的终端,具体到报警方式可以为文字提示、响铃提示等。
本系统实施例中的各组成单元,如从机102、主机101的执行原理及交互过程可参见如下各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图2为本申请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图1中的从机102,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201至步骤203:
201、获取第一时刻;
202、判断所述第一时刻距离最近一次第一缓冲区向第二缓冲区转存数据的第二时刻是否为第一预设时长,若是,则查询所述第二缓冲区内是否有可用容量,若是,则将所述第一缓冲区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转存入所述第二缓冲区;
203、将所述第二缓冲区中的第一检测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
其中,上述信息处理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从机,上述目标设备可以为主机,第一预设时长可以由用户设定,具体可以设置为主机与从机之间的连接间隔的两倍以上,连接间隔为主机与从机间连接事件对应的连接间隔。具体地,连接间隔可以为连接事件与睡眠时间的和。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为从机中的时刻信息,第二时刻为从机中第一缓冲区向第二缓冲区转存数据的时刻。第一缓冲区与第二缓冲区可以为从机中的数据存储区。
具体地,从机向主机发送第一检测数据之前,从机需要与主机进行初始连接,从机可通过执行以下步骤与主机进行初始连接:
发送广播消息;
接收所述目标设备基于所述广播消息发送的初始连接请求;
基于所述初始连接请求与所述目标设备建立初始连接。
主机与从机建立初始连接以后,主机会在连接事件中与从机进行数据交互。一个连接事件是指主机和从机之间相互发送数据包的过程。连接事件的进行始终位于一个频率。
具体地,图3为无线通讯过程中连接事件的示意图,连接事件被一个个的连接间隔分开。从主机发送数据包开始,每个连接事件可以持续进行,直至主机或从机停止响应。在连接事件之外,主从机之间不发送任何数据包。
而一般情况下,从机与主机的实际交互间隔,需要用到从机延迟(Slave Latency)参数,代表从机在必须侦听之前可以忽略的连接事件的个数。具体地,其中,延迟参数可以基于延迟参数与连接间隔的乘积小于第一预设时长,大于连接间隔的原则设定。
主机与从机建立连接之后,所有的数据通信都是在连接事件中进行,如图4所示,为无线从机的电流消耗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在图4中,尖刺事件就是连接事件,剩下的是睡眠时间,连接间隔为睡眠时间与连接事件的和,从机在建立间接之后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处于睡眠状态,此情况下消耗的电流比较低,而在连接事件中,涉及主从机间的数据交互,如从机接收主机发送的数据,以及从机向主机发送数据,电流的消耗量就会高的很多。
其中,每个连接事件中,都是需要由主机发起命令包,再由从机进行回复,当从机有数据需要在本次连接事件中进行发送时,则从机紧接着将需要发送的数据以数据包的形式发送,如果本次从机没有数据需要发送,则从机和主机之间则只以交互命令包的形式维持无线连接的建立状态。前述的从机延迟参数用于表示从机在没有数据发送的状态下可以跳过的连接事件的次数,如图5所示,为从机延迟打开关闭的效果对比图,当从机延迟未打开的情况下,具体从机延迟参数对应的数值设置为0时,每一个主机的命令交互,必然有一个主机的监听命令并且根据监听命令进行回复,不管每个连接事件是否有数据需要发送,从机在每个连接间隔用空数据包响应。而当从机延迟打开之后,若从机延迟参数对应的数值为n,则从机可跳过n个连接事件,当从机需要有数据发送(从机的第二缓冲区内有数据)的时刻,从机才被唤醒,也就是会在本次的连接事件中对主机的命令进行监听,并且对命令进行回复,回复后,从机会马上以数据包的形式将数据发送给主机,当没有数据需要发送的连接事件内,从机不再对主机的发送命令进行监听,从而减小电流消耗量。
从图4中可知,从机接收主机发送的数据与从机向主机发送数据都需要一定的准备时间和后置时间,这个准备时间一般是从睡眠时间唤醒的时间和发送结束后关闭外设进入到睡眠状态的准备时间,实际上真正接收和发送的时间在整个连接事件的总时长中占比很小,所以为了降低功耗,则需要能够在相同的准备时间下,发送的数据的尽量比较多。
更重要的是,现有技术中,主机在一般情况下,需要连接多个从机,若从机A在一个连接事件内,一直占用着主机的时间,如果从机B的连接事件到达以后,主机无法向从机B发出命令,主机从而无法收到从机B的回复,因此,主机将无法与从机B进行通信,从而导致从机B的连接事件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一般此类按照定时连接事件通信的通信系统的总带宽可以计算为BW=BD*T1/T。
其中,BD是物理层通信速率,T是每个连接间隔的周期,T1是每个连接间隔的周期内数据发送的时长。
以物理层选择通信速率为1Mbps的主机和从机为例,假定连接间隔的周期是10ms,每个连接间隔的周期内,从机在一直发送数据,则主机和从机的最大通信带宽可以为1Mbps,但是此种计算只适用于一个主机和一个从机的情况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于一个数据采样率是10kbps的从机设备而言,由于数据采样过程中,每个连接事件,都有数据要发送,还是以连接间隔的周期是10ms为例,从而导致1S内的100个连接事件都要被占用,按照10kbps的采样速率,每个连接事件中都有100bit的数据等待发送,每个连接事件内,按照1Mbps的物理层通信速率,100bit数据的实际发送时长为100us,但是由于需要准备时间和后置时间,实际上占用主机的时间可达到2ms左右,因此只能剩余8ms的时间留给其他的从机和主机进行通信,并且在该2ms的时间内,经常会导致其他从机的连接事件无法被有效响应,从而有效的连接事件的数量被大幅降低,从而导致主机可接收的多个从机的数据量往往甚至无法达到100kbps。
而现有技术中,从机未设第一缓冲区,仅设置有第二缓冲区,判断从机当前是否有数据需要发送仅仅依靠从机的第二缓冲区内是否有数据,当从机采集到数据后,则会将数据存储至第二缓冲区,然后基于设定的延迟参数进行数据传输。
通过本申请的方案,从机在数据采集的同时并不急于将数据放置到第二缓冲区,而是首先放置于第一缓冲区,还是以1Mbps的主机和从机的通信速率为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效果进行说明,若连接间隔为10ms的周期,按照从机以10kbps的采样速率进行计算,则在100ms(第一预设时长)时,第一缓冲区内有1kb数据了,再将数据转移到第二缓冲区,那么1kb数据的发送时间为1ms,加上准备时间和后置时间一共是3ms,在第一缓冲区内的数据未转移到第二缓冲区的时,假如有10个连接事件,但是每个连接事件里由于从机没有需要发送的数据,占用主机的时间非常短(尤其是在从机延迟存在的时候,从机将会直接跳过该连接事件,完全不占用主机的时间),也就意味着在100ms的主机时间内,留给其他从机的时间基本上可以达到95ms以上,那么这个时间段内就可以有大量的其他从机设备接入,从而使得主机和多个从机的通信的总带宽可以达到200kbps,远远高于原有的通信速率。
本申请通过第一缓冲区的设定,当第一时刻距离最近一次第一缓冲区向第二缓冲区转存数据的第二时刻为第一预设时长时,对第二缓冲区内的可用容量进行检测,具体地,当第二缓冲区内的可用容量可存储当前第一缓冲区内的所有数据时,可将第一缓冲区内的全部数据转存至第二缓冲区,当第二缓冲区内的可用容量不足以存储第一缓冲区内的所有数据时,可将第二缓冲区的可用容量可存储的第一缓冲区内的部分数据转存至第二缓冲区内。例如:第二缓冲区的可用容量为1M时,则将第一缓冲区内1M的数据转存入第二缓冲区内。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采集目标对象对应的电信号信息;
将所述电信号信息进行预处理,得到第二检测数据。
其中,目标对象可以为人体,所述电信号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一种:
心电信号信息、血氧信号信息、血压信号信息、温度信号信息。将所述电信号信息进行预处理至少包括以下一种:将所述电信号信息进行差分放大运算、将所述电信号信息进行调制转换运算、将所述电信号信息进行滤波运算。
从机采集到的第二检测数据以后,则将第二检测数据存储至第一缓冲区。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203中,将所述第二缓冲区中的第一检测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包括:
检测所述第二缓冲区内是否存在所述第一检测数据,若有,则检测是否接收到所述目标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若是,则基于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握手,并将所述第二缓冲区中的第一检测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
其中,当从机检测到目标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时,则说明从机接收到主机在连接事件对应的时刻发送至主机的握手信息。
由于从机设置有延迟参数,在从机检测到目标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时,若第二缓冲内无数据,则从机不与主机进行握手,延迟参数的设定也起到了节省从机功耗的作用。
在一些网络状况不佳的情况下,或者主机被其他从机占用,从机在接收到所述目标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后,可能未将第二缓冲区内的数据成功发送至主机,此时,第二缓冲区内将会有大量数据,第一缓冲区内的数据可能在第一时刻距离最近一次第一缓冲区向第二缓冲区转存数据的第二时刻为第一预设时长时无法将第一检测数据转存入第二缓冲区,此时,可对第一预设时长进行调整。即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缓冲区内所有数据的数据量是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若是,则执行以下至少之一:
控制减少所述第一预设时长;
控制增加所述第一缓冲区每次向所述第二缓冲区内转存的第三检测数据的数据量。
相应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缓冲区内所有数据的数据量是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若是,则执行以下至少之一:
控制增加所述第一预设时长;
控制减少所述第一缓冲区每次向所述第二缓冲区内转存的第三检测数据的数据量。
其中,第三检测数据的数据量,为从机每次向第二缓冲区内转存数据的数据量。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当从机在接收到所述目标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后,未将第二缓冲区内的数据成功发送至主机时,可持续检测是否接收所述目标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若是,只要第二缓冲内有数据,则可在多个连续的连接事件内连续向主机发送第二缓冲区中的数据,直到第二缓冲区内无数据时停止。其中,在多个连续的连接事件内连续向主机发送第二缓冲区中的数据时,可以根据设定的每次发送数据的数据量进行发送。例如,当主机在100ms的连接事件被占用后,从机会在110ms和主机建立连接将数据发出,或在120ms将数据发出,从而最大程度上减少丢包的发生,提高通信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获取第一时刻;判断所述第一时刻距离最近一次第一缓冲区向第二缓冲区转存数据的第二时刻是否为大于与所述目标设备的连接间隔的第一预设时长,若是,则查询所述第二缓冲区内是否有可用容量,若是,则将所述第一缓冲区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转存入所述第二缓冲区;将所述第二缓冲区中的第一检测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的方案。基于对第一缓冲区的设定,对第一缓冲区向第二缓冲区中转存数据的时刻进行了控制,可有效控制了从机向目标设备的发送数据的发送时刻,既可以达到向目标设备高速率传输数据,又可以节省主从机交互时的功耗。
图6为本申请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51,用于获取第一时刻;
第一判断模块52,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时刻距离最近一次第一缓冲区向第二缓冲区转存数据的第二时刻是否为第一预设时长,若是,则
查询所述第二缓冲区内是否有可用容量,若是,则将所述第一缓冲区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转存入所述第二缓冲区;
发送模块53,用于将所述第二缓冲区中的第一检测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大于与所述目标设备的连接间隔。
可选地,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第二检测数据;将所述第二检测数据存储于所述第一缓冲区。
可选地,上述发送模块53在将所述第二缓冲区中的第一检测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时,具体用于:检测所述第二缓冲区内是否存在所述第一检测数据,若有,则检测是否接收到所述目标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若是,则基于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握手,并将所述第二缓冲区中的第一检测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
可选地,上述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二判断模块,用于
判断所述第一缓冲区内所有数据的数据量是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若是,则执行以下至少之一:
控制减少所述第一预设时长;
控制增加所述第一缓冲区每次向所述第二缓冲区内转存的第三检测数据的数据量。
可选地,上述第二判断模块,还用于
判断所述第一缓冲区内所有数据的数据量是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若是,则执行以下至少之一:
控制增加所述第一预设时长;
控制减少所述第一缓冲区每次向所述第二缓冲区内转存的第三检测数据的数据量。
可选地,上述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通信模块,用于:
发送广播消息;
接收所述目标设备基于所述广播消息发送的初始连接请求;
基于所述初始连接请求与所述目标设备建立初始连接。
可选地,上述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第二检测数据时,具体用于:
采集目标对象对应的电信号信息;
将所述电信号信息进行预处理,得到所述第二检测数据。
上述信息处理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见前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图7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601及处理器602;其中,
所述存储器601,用于存储程序;
所述处理器602,与所述存储器601耦合,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601中存储的所述程序,以用于:
获取第一时刻;
判断所述第一时刻距离最近一次第一缓冲区向第二缓冲区转存数据的第二时刻是否为第一预设时长,若是,则
查询所述第二缓冲区内是否有可用容量,若是,则将所述第一缓冲区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转存入所述第二缓冲区;
将所述第二缓冲区中的第一检测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大于与所述目标设备的连接间隔。
上述存储器601可被配置为存储其它各种数据以支持在电子设备上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电子设备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存储器601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上述处理器602在执行存储器601中的程序时,除了上面的功能之外,还可实现其它功能,具体可参见前面各实施例的描述。
进一步,如图7所示,电子设备还包括:显示器603、电源组件604、通讯组件605等其它组件。图7中仅示意性给出部分组件,并不意味着该只包括图7所示组件。
上述处理器还可实现其它功能,具体可参见前面各实施例的描述。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能够实现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步骤或功能。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从机,包括:
获取第一时刻;
判断所述第一时刻距离最近一次第一缓冲区向第二缓冲区转存数据的第二时刻是否为第一预设时长,若是,则
查询所述第二缓冲区内是否有可用容量,若是,则将所述第一缓冲区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转存入所述第二缓冲区;
将所述第二缓冲区中的第一检测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大于所述从机与所述目标设备间连接事件对应的连接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采集第二检测数据;
将所述第二检测数据存储于所述第一缓冲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二缓冲区中的第一检测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包括:
检测所述第二缓冲区内是否存在所述第一检测数据,若有,则检测是否接收到所述目标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
若是,则基于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握手,并将所述第二缓冲区中的第一检测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缓冲区内所有数据的数据量是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若是,则执行以下至少之一:
控制减少所述第一预设时长;
控制增加所述第一缓冲区每次向所述第二缓冲区内转存的第三检测数据的数据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缓冲区内所有数据的数据量是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若是,则执行以下至少之一:
控制增加所述第一预设时长;
控制减少所述第一缓冲区每次向所述第二缓冲区内转存的第三检测数据的数据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广播消息;
接收所述目标设备基于所述广播消息发送的初始连接请求;
基于所述初始连接请求与所述目标设备建立初始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采集目标对象对应的电信号信息;
将所述电信号信息进行预处理,得到所述第二检测数据。
8.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从机,用于获取第一时刻;判断所述第一时刻距离最近一次第一缓冲区向第二缓冲区转存数据的第二时刻是否为第一预设时长,若是,则查询所述第二缓冲区内是否有可用容量,若是,则将所述第一缓冲区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转存入所述第二缓冲区;将所述第二缓冲区中的第一检测数据发送至主机;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大于所述至少一个从机与所述主机之间连接事件对应的连接间隔;
所述主机,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检测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还用于:
获取第三时刻;
在所述第三时刻距离最近一次分析第四检测数据的时刻为第二预设时长时,对所述第四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
根据所述分析结果执行以下至少之一:
向预设设备发送所述第四检测数据;展示所述第四检测数据对应的展示信息;判断所述第四检测数据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是,则生成报警信息;
其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四检测数据中存在超过对应的预设范围的数据。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从机,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程序,以用于:
获取第一时刻;
判断所述第一时刻距离最近一次第一缓冲区向第二缓冲区转存数据的第二时刻是否为第一预设时长,若是,则
查询所述第二缓冲区内是否有可用容量,若是,则将所述第一缓冲区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转存入所述第二缓冲区;
将所述第二缓冲区中的第一检测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大于所述从机与所述目标设备间连接事件对应的连接间隔。
CN202010469150.2A 2020-05-28 2020-05-28 信息处理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16833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69150.2A CN111683396B (zh) 2020-05-28 2020-05-28 信息处理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69150.2A CN111683396B (zh) 2020-05-28 2020-05-28 信息处理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83396A CN111683396A (zh) 2020-09-18
CN111683396B true CN111683396B (zh) 2023-10-03

Family

ID=72453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69150.2A Active CN111683396B (zh) 2020-05-28 2020-05-28 信息处理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833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92651B (zh) * 2021-09-24 2024-05-14 深圳市有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文件传输协议ftp的下载方法和相关产品
CN113965915B (zh) * 2021-10-14 2024-03-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6931842B (zh) * 2023-09-12 2023-12-08 合肥康芯威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存储器、数据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003131098A (ru) * 2003-10-23 2005-04-20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УНИТАРНОЕ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РЯЗАНСКИЙ ПРИБОРНЫЙ ЗАВОД-ДОЧЕРНЕЕ ПРЕДПРИЯТИЕ ФЕДЕРАЛЬН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 УНИТАРНОГО ПРЕДПРИЯТИЯ "РОССИЙСКАЯ САМОЛЕТОСТРОИТЕЛЬНАЯ КОРПОРАЦИЯ "МиГ" (RU) Радиоприем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когерентной рлс с оптимальной фильтрацией сигнала
CN104615016A (zh) * 2014-12-08 2015-05-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低功耗蓝牙技术控制主机的方法及装置
JP2015115864A (ja) * 2013-12-13 2015-06-2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データ転送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転送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CN106293597A (zh) * 2015-06-05 2017-01-04 苹果公司 无线音频输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70022001A (ko) * 2015-08-19 2017-03-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디바이스
US10528506B2 (en) * 2017-10-18 2020-01-07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Uniform performance monitor for a data storage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003131098A (ru) * 2003-10-23 2005-04-20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УНИТАРНОЕ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РЯЗАНСКИЙ ПРИБОРНЫЙ ЗАВОД-ДОЧЕРНЕЕ ПРЕДПРИЯТИЕ ФЕДЕРАЛЬН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 УНИТАРНОГО ПРЕДПРИЯТИЯ "РОССИЙСКАЯ САМОЛЕТОСТРОИТЕЛЬНАЯ КОРПОРАЦИЯ "МиГ" (RU) Радиоприем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когерентной рлс с оптимальной фильтрацией сигнала
JP2015115864A (ja) * 2013-12-13 2015-06-2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データ転送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転送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CN104615016A (zh) * 2014-12-08 2015-05-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低功耗蓝牙技术控制主机的方法及装置
CN106293597A (zh) * 2015-06-05 2017-01-04 苹果公司 无线音频输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83396A (zh) 2020-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83396B (zh) 信息处理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EP2226002B1 (en) Improvements to body area networks
KR101785483B1 (ko) 서비스 에이전트로서 작용하는 방법, 모뎀 및 단말기
US2003018517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ynchronous and communications employing direct indirect access protocols
CN107148069A (zh) 一种树型传感器网络的自组网和低功耗数据汇集方法
CN103919538B (zh) 一种体域网系统的信息采集系统及方法
CN110099398B (zh) 网络故障信息收集方法、网络系统、存储介质及网络设备
CN109982417A (zh) 传感器控制方法、传感器控制装置、传感器及存储介质
CN109474975A (zh) 一种联网的方法及终端、物联网平台
CN104243519B (zh) 基于无线体域网的人体生理特征监测方法和系统
MX2011002097A (es) Metodo y sistema de comunicacion entre dispositivos inalambricos.
Khan et al. Effect of packet inter-arrival time on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beacon enabled MAC protocol for body area networks
US2018020618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aving power in a gateway network
US20160183791A1 (en) Selective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ystem based on central monitoring system
Ibarra et al. Energy harvesting aware hybrid MAC protocol for WBANs
CN114363853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156651A (zh) 无线电静默状态与发送状态之间的切换控制方法及系统
WO2023103549A1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Al Rasyid et al. Analysis of slotted and unslotted CSMA/C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for E-healthcare system
CN114911667A (zh) 监控数据采集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4374946A (zh) 用于分析物浓度数据监测系统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Negra et al. Novel MAC protocol for handling correlation and dynamics of medical traffic in WBANs
CN107391926B (zh) 一种医疗数据采集分析系统
CN103686615B (zh) 一种集群终端睡眠唤醒的方法
Manna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energy efficient WBAN using IEEE 802.15. 6 scheduled access MAC for e-healthca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19

Address after: Room 2302, Building 5, No. 2 Ronghua South Road,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102600

Patentee after: Weim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300000 Building 5, Minghai center, south of Chongqing Road and west of Hulunbuir Road, Tianjin pilot Free Trade Zone, Tianjin

Patentee before: Weim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Tianji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