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83309A - 一种olt设备双上联业务主备保护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olt设备双上联业务主备保护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83309A
CN111683309A CN202010476563.3A CN202010476563A CN111683309A CN 111683309 A CN111683309 A CN 111683309A CN 202010476563 A CN202010476563 A CN 202010476563A CN 111683309 A CN111683309 A CN 1116833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k
standby
main
switching disk
routing 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7656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83309B (zh
Inventor
许磊
陈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7656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833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833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833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833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833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05Switch and router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11/0067Provisions for optical access or distribution networks, e.g. Gigabit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GE-PON), ATM-based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A-PON), PON-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05Switch and router aspects
    • H04Q2011/0037Operation
    • H04Q2011/0043Fault toler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79Operation or maintenance aspects
    • H04Q2011/0081Fault tolerance; Redundancy; Recovery; Reconfigura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OLT设备双上联业务主备保护方法及系统,涉及数据通信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主交换盘的协议控制面生成至少一组下一跳出端口分别位于主交换盘和备交换盘的软件路由表,并下发至主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且同步至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主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仅将出端口在主交换盘的下一跳信息添加至主交换盘的硬件转发面,以生成主交换盘硬件路由表。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仅将出端口在备交换盘的下一跳信息添加至备交换盘的硬件转发面,以生成备交换盘硬件路由表。基于主交换盘硬件路由表和备交换盘硬件路由表进行数据转发。本发明中的OLT设备双上联业务主备保护方法可提高转发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OLT设备双上联业务主备保护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OLT设备双上联业务主备保护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OLT(optical line terminal,光线路终端)作为宽带接入的局端设备,主要应用于家庭用户、企业用户的数据接入服务。而随着网络扁平化发展,传统OLT只支持二层业务接入已经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客户对OLT设备支持三层路由及MPLS(Multi-Protocol Label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业务的需求激增。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客户,OLT上支持传统的三层业务保护方案,该方案包括:三层业务故障后采用路由协议本身具备的重新计算路由路径的方法、采用快速重路由预先计算好备用路由路径的方法、采用等价路由负载分担的方法。传统的三层业务保护方案能够很好的保护业务故障后能有效的恢复,但是基于OLT双上联1+1硬件架构上会存在倒换时间慢、带宽利用率低等问题。具体如下:
采用路由协议本身具备的重新计算路由路径的方法,该方法需要在主链路断开后,路由协议根据新的链路状态数据库重新计算出一个路由路径,然后再进行业务切换。该方法倒换时间耗时较长。
采用快速重路由方法预先计算出备用路由路径的方法,该方法省去了计算备用路由路径的时间。但是正常情况下只有主用路由路径进行数据转发,备用路由路径会处于备份状态不参与数据转发。该方法会浪费一半的带宽。
采用等价路由负载分担的方法,该方法不需要重新计算路由路由,备用路由路径也能分担一半数据流量。但在OLT 1+1双上联架构下会存在以下缺陷:
(1)等价路由需要在主备路由路径等价的情况下才能产生,所有需要网络规划时需要设计出一个完全等价的路由拓扑。
(2)主备路由路径分别位于主交换盘和备交换盘时,使用等价路由会出现主交换盘的流量会转发一半到备交换盘,备交换盘的流量会转发一半到主交换盘。
(3)在主路由路径故障后,主交换盘和备交换盘都需要更新本地的硬件路由表,使流量进入正确的转发路由路径。这种更新路由表的操作也会带来一定数据流量丢失。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转发效率的OLT设备双上联业务主备保护方法。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OLT设备双上联业务主备保护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主交换盘的协议控制面生成至少一组下一跳出端口分别位于主交换盘和备交换盘的软件路由表,并下发该软件路由表至主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且主交换盘还将软件路由表同步至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
主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将软件路由表中出端口在备交换盘的下一跳信息备份在本地,仅将出端口在主交换盘的下一跳信息添加至主交换盘的硬件转发面,以生成主交换盘硬件路由表;
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将软件路由表中出端口在主交换盘的下一跳信息备份在本地,仅将出端口在备交换盘的下一跳信息添加至备交换盘的硬件转发面,以生成备交换盘硬件路由表;
主交换盘和备交换盘的硬件转发面基于主交换盘硬件路由表和备交换盘硬件路由表进行数据转发。
一些实施例中,
当主交换盘上的下一跳出端口出现故障时,主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查找本地主下一跳出端口在主交换盘上、备下一跳出端口在备交换盘上的软件路由表;
主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将出端口在主交换盘的下一跳信息从主交换盘的硬件转发面中删除,将出端口在备交换盘的下一跳信息添加至主交换盘的硬件转发面,并开启其所查找的软件路由表的延时删除功能;
主交换盘发送端口故障信息至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查找本地主下一跳出端口在备交换盘上、备下一跳出端口在主交换盘上的软件路由表,保持备交换盘硬件路由表不变,并开启其所查找的软件路由表的延时删除功能。
一些实施例中,
当主交换盘出现故障时,PON业务板将发至主交换盘的业务切换至备交换盘转发;
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查找本地主下一跳出端口在备交换盘上、备下一跳出端口在主交换盘上的软件路由表;
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保持备交换盘硬件路由表不变,更新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的软件路由表,将出端口在主交换盘的下一跳信息删除,并开启其所查找的软件路由表的延时删除功能。
一些实施例中,当主交换盘出现故障时,备交换盘锁定备交换盘硬件路由表,直到备交换盘的协议控制面完全收敛完成后,再同步更新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的软件路由表。
一些实施例中,
主交换盘的协议控制面根据OSPF或ISIS协议的机制,通过快速重路由和等价路由方式生成至少一组下一跳出端口分别位于主交换盘和备交换盘的软件路由表。
本发明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转发效率的OLT设备双上联业务主备保护系统。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OLT设备双上联业务主备保护系统,包括主交换盘和备交换盘,所述主交换盘和备交换盘均包括协议控制面、转发控制面和硬件转发面;
所述主交换盘的协议控制面用于生成至少一组下一跳出端口分别位于主交换盘和备交换盘的软件路由表,并下发该软件路由表至主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且所述主交换盘还将软件路由表同步至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
所述主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用于将软件路由表中出端口在备交换盘的下一跳信息备份在本地,仅将出端口在所述主交换盘的下一跳信息添加至主交换盘的硬件转发面,以生成主交换盘硬件路由表;
所述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用于将软件路由表中出端口在主交换盘的下一跳信息备份在本地,仅将出端口在所述备交换盘的下一跳信息添加至备交换盘的硬件转发面,以生成备交换盘硬件路由表;
所述主交换盘和备交换盘的硬件转发面基于主交换盘硬件路由表和备交换盘硬件路由表进行数据转发。
一些实施例中,
当主交换盘上的下一跳出端口出现故障时,所述主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查找本地主下一跳出端口在主交换盘上、备下一跳出端口在备交换盘上的软件路由表;
所述主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将出端口在主交换盘的下一跳信息从主交换盘的硬件转发面中删除,将出端口在备交换盘的下一跳信息添加至主交换盘的硬件转发面,并开启其所查找的软件路由表的延时删除功能;
所述主交换盘还用于发送端口故障信息至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所述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查找本地主下一跳出端口在备交换盘上、备下一跳出端口在主交换盘上的软件路由表,保持备交换盘硬件路由表不变,并开启其所查找的软件路由表的延时删除功能。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PON业务板;
当所述主交换盘出现故障时,所述PON业务板将发至所述主交换盘的业务切换至备交换盘转发;
所述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查找本地主下一跳出端口在备交换盘上、备下一跳出端口在主交换盘上的软件路由表;
所述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保持所述备交换盘硬件路由表不变,更新所述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的软件路由表,将出端口在所述主交换盘的下一跳信息删除,并开启其所查找的软件路由表的延时删除功能。
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主交换盘出现故障时,所述备交换盘锁定备交换盘硬件路由表,直到所述备交换盘的协议控制面完全收敛完成后,再同步更新所述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的软件路由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交换盘的协议控制面根据OSPF或ISIS协议的机制,通过快速重路由和等价路由方式生成至少一组下一跳出端口分别位于所述主交换盘和备交换盘的软件路由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的OLT设备双上联业务主备保护方法,由于主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将软件路由表中出端口在备交换盘的下一跳信息备份在本地,仅将出端口在主交换盘的下一跳信息添加至主交换盘的硬件转发面,以生成主交换盘硬件路由表。且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将软件路由表中出端口在主交换盘的下一跳信息备份在本地,仅将出端口在备交换盘的下一跳信息添加至备交换盘的硬件转发面,以生成备交换盘硬件路由表。采用上述方式后和现有技术相比可以提高转发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OLT设备双上联业务主备保护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流量转发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主交换盘的软件路由表和主交换盘硬件路由表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备交换盘的软件路由表和备交换盘硬件路由表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主交换盘端口故障的倒换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主交换盘故障的倒换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OLT设备双上联业务主备保护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主交换盘的协议控制面生成至少一组下一跳出端口分别位于主交换盘和备交换盘的软件路由表,并下发该软件路由表至主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且主交换盘还将软件路由表同步至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交换盘的协议控制面根据OSPF(Open Shortest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或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System,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协议的机制,通过快速重路由和等价路由方式生成至少一组下一跳出端口分别位于所述主交换盘和备交换盘的软件路由表。这组路由包括2个可达且无环路的下一跳,这2个下一跳可以是主备关系,也可以是等价关系。软件路由表生成之后,便下发至主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进行处理。
S2.主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将软件路由表中出端口在备交换盘的下一跳信息备份在本地,仅将出端口在主交换盘的下一跳信息添加至主交换盘的硬件转发面,以生成主交换盘硬件路由表。
S3.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将软件路由表中出端口在主交换盘的下一跳信息备份在本地,仅将出端口在备交换盘的下一跳信息添加至备交换盘的硬件转发面,以生成备交换盘硬件路由表。
S4.主交换盘和备交换盘的硬件转发面基于主交换盘硬件路由表和备交换盘硬件路由表进行数据转发。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进行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2所示,在OLT部署时,将上联盘9作为主交换盘,上联盘10作为备交换盘。分别将主交换盘上的一个上联端口(eth-9/1)和备交换盘上的一个上联端口(eth-10/1)接入三层网络中。主交换盘和备交换盘采用交换芯片1+1堆叠方式组成一个整体。主交换盘的协议控制面负责路由协议运行,备交换盘的协议控制面处于备份状态。从PON业务板来的上行数据会通过PON业务板的负载分担算法均分到主交换盘和备交换盘进行转发。
基于上述步骤S1至S3,参见图3和图4所示,得到主交换盘的软件路由表和主交换盘硬件路由表,以及备交换盘的软件路由表和备交换盘硬件路由表。
表1:描述了主交换盘的软件路由表,其中包括路由前缀信息100.0.0.0/8;主下一跳ip地址10.1.1.1;主下一跳mac地址10:01:aa:02:bb:03;主下一跳出端口eth-9/1;备下一跳ip地址20.1.1.1;备下一跳mac地址20:01:aa:02:bb:03;备下一跳出端口eth-10/1。
表2:描述了主交换盘硬件路由表,其中包括路由前缀信息100.0.0.0/8;下一跳mac地址10:01:aa:02:bb:03;下一跳出端口eth-9/1。
表3:描述了备交换盘的软件路由表,其中包括路由前缀信息100.0.0.0/8;备下一跳ip地址10.1.1.1;备下一跳mac地址10:01:aa:02:bb:03;备下一跳出端口eth-9/1;主下一跳ip地址20.1.1.1;主下一跳mac地址20:01:aa:02:bb:03;主下一跳出端口eth-10/1。
表4:描述了备交换盘硬件路由表,其中包括路由前缀信息100.0.0.0/8;下一跳mac地址20:01:aa:02:bb:03;下一跳出端口eth-10/1。
可以理解的是主交换盘同步至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的软件路由表,在主交换盘和备交换盘中信息基本一致,只是二者的主备顺序刚好相反。
在完成步骤S1至S3所述的流程和图3和图4所示的表项配置以后。在PON业务板上行的4条数据流1、2、3、4(如图2所示)会根据PON业务板具备的数据分流算法均分到主交换盘和备交换盘,其中数据流1、2会被PON业务转发到主交换盘,数据流3、4会被PON业务板转发到备交换盘。
数据流1、2到达主交换盘后会根据主交换盘硬件路由表进行数据转发,而匹配路由信息后只有主交换盘一个出口,所以数据流会直接从eth-9/1转发出去到达上游。
数据流3、4到达备交换盘后也会根据备交换盘硬件路由表进行数据转发,而匹配路由信息后只有备交换盘一个出口,所以数据流会直接从eth-10/1转发出去到达上游。
和传统快速重路由的方式相比,由于传统快速重路由的方式中主备交换盘都设置eth-9/1为流量出口。到达主交换盘的数据流会直接从本盘的eth-9/1转发出去,到达备交换盘的数据流会再转发到主交换盘,然后再从eth-9/1转发出去。对比这种做法,本发明有效的将数据进行负载分担,提高了带宽利用率。
和传统等价路由的方式相比,由于传统等价路由的方式中主备交换盘都会将2个下一跳设置到各自的硬件转发面,在硬件转发面中形成等价路由条目。到达主交换盘的数据流量会因为等价路由负载分担的方式将流量一半从eth-9/1转发出去,一半流量转发到备交换盘,从备交换盘的eth-10/1转发出去。备交换盘收到的数据流量也会如此处理。这样从eth-9/1和eth-10/1转发出去流量是均分的,但是主备交换盘之间的级联数据通道会承担一半数据流量转发。对比这种做法,本发明数据转发时不会占用主备交换盘之间数据带宽,提高了主备之间的数据带宽的利用率。
作为一个较好地实施方式,为了减少业务切换造成数据丢失,在本实施例中,在经过步骤S1至S3的处理流程后,针对主交换盘上的下一跳出端口出现故障,以及主交换盘出现故障时分别进行了处理:
当主交换盘上的下一跳出端口出现故障时,主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查找本地主下一跳出端口在主交换盘上、备下一跳出端口在备交换盘上的软件路由表。
主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将出端口在主交换盘的下一跳信息从主交换盘的硬件转发面中删除,将出端口在备交换盘的下一跳信息添加至主交换盘的硬件转发面,并开启其所查找的软件路由表的延时删除功能。
主交换盘发送端口故障信息至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查找本地主下一跳出端口在备交换盘上、备下一跳出端口在主交换盘上的软件路由表,保持备交换盘硬件路由表不变,并开启其所查找的软件路由表的延时删除功能。
当主交换盘出现故障时,PON业务板将发至主交换盘的业务切换至备交换盘转发。
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查找本地主下一跳出端口在备交换盘上、备下一跳出端口在主交换盘上的软件路由表。
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保持备交换盘硬件路由表不变,更新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的软件路由表,将出端口在主交换盘的下一跳信息删除,并开启其所查找的软件路由表的延时删除功能。
具体而言,仍以上述具体的例子为例,参见图5所示,其描述了当主交换盘上的下一跳出端口出现故障时的整个倒换过程。
步骤A1:主交换盘通过中断、或者其他方式快速监听到端口eth-9/1故障,并将该故障通告给需要处理该故障的模块,其中包括主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
步骤A2:主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收到端口eth-9/1故障消息以后,快速查找本地所有有主备下一跳条目的路由表项,并找到所有主下一跳是eth-9/1且备下一跳是eth-10/1的路由条目。
步骤A3:将主下一跳eth-9/1从主交换盘的硬件转发面中删除,并添加新的下一跳eth-10/1到硬件转发面。
切换完成以后,开启主交换盘的软件路由表延时删除功能,由于在震荡过程中上层协议软件会反复进行删除/添加操作,在本实施例中开启延时删除功能是为了防止上层软件将软件路由表删除掉,只有当定时器超时后,认为软件下发的删除指令有效后才删除。从而防止上层协议控制面更新路由导致的硬件转发面路由震荡的情况出现。在完成了主交换盘的数据流量切换后,主交换盘将PON业务板转发来的数据再转发到备交换盘,从备交换盘的eth-10/1转发出去。
步骤A4:主交换盘软件将eth-9/1端口故障消息通告给备交换盘的软件,备交换盘软件处理eth-9/1故障的消息,并将该消息通知给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
步骤A5:备交换盘转发控制面收到eth-9/1端口故障消息,快速查找本地所有有主备下一跳条目的路由表项,并找到备下一跳是eth-9/1的路由条目。
因为eth-9/1是备下一跳,并未设置硬件,所以eth-9/1故障以后无需更改备交换盘的硬件转发面表项。只需要开启软件路由表的延时删除功能,防止路由更新带来的路由震荡。
步骤A6:在主交换盘的协议控制面完成路由协议收敛以后,将从新计算的软件路由表设置到转发控制面。
新的软件路由表只有一个下一跳信息,转发控制面收到新的软件路由表后,只需比对更新本地软件路由表,硬件路由表更新快于协议更新,所以无需更改硬件路由表。
和传统的方式相比,传统方式在发生端口故障以后,需要主交换盘和备交换盘分别更新自己的硬件路由表,且备交换盘收到主交换盘端口故障消息会慢于主交换盘,这样备交换盘切换硬件会影响整个倒换效率。对比这种做法,本发明在发生端口故障以后,只需切换故障端口所在盘的硬件转发表,无需对其他盘进行硬件切换,这种方法效率更高。
参见图6所示,其描述了主交换盘发生故障后的整个倒换过程。
步骤B1:PON业务板和备交换盘检测主交换盘出现故障;
步骤B2:PON业务板在检测到主交换盘故障以后,将原来发往主交换盘的业务全部切换到备交换盘转发。
该过程由PON业务板硬件快速完成切换,不存在更新表项等复杂操作。理想情况下可以做到数据无丢失。
步骤B3:备交换盘在检测到主交换盘故障以后,由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遍历所有路由条目,并处理主下一跳是备交换盘端口,备下一跳是主交换盘端口的路由条目。
对应于这种路由条目,保持备交换盘硬件路由表不变,更新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的软件路由表,将出端口在主交换盘的下一跳信息删除,并开启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的软件路由表的延时删除功能。
基于上述处理方式,在主交换盘故障以后,备交换盘变为新的主交换盘,且无需更改自己的硬件表项,也就不存在表项更新带来的数据流量丢失。
开启路由延时删除功能后,在新的主交换盘协议控制面完成路由协议收敛以后,会同步软件路由表到转发控制面,同步完成以后会关闭路由延时删除功能,更新转发控制面软件路由表时,硬件路由表项保持不变。该方案配合路由协议的GR(Graceful Restart,平滑重启)功能,可以实现主备交换盘快速切换,数据流量无丢失。
和传统方式相比,传统方式在主交换盘出现故障后,还需要备交换盘更新自己的硬件路由表来实现主备切换。本发明在主交换盘故障以后,备交换盘无需更改自己的硬件路由表,所以切换效率更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OLT设备双上联业务主备保护系统,其包括主交换盘和备交换盘,所述主交换盘和备交换盘均包括协议控制面、转发控制面和硬件转发面。
其中,所述主交换盘的协议控制面用于生成至少一组下一跳出端口分别位于主交换盘和备交换盘的软件路由表,并下发该软件路由表至主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且所述主交换盘还将软件路由表同步至备盘的转发控制面;
所述主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用于将软件路由表中出端口在备交换盘的下一跳信息备份在本地,仅将出端口在所述主交换盘的下一跳信息添加至主交换盘的硬件转发面,以生成主交换盘硬件路由表;
所述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用于将软件路由表中出端口在主交换盘的下一跳信息备份在本地,仅将出端口在所述备交换盘的下一跳信息添加至备交换盘的硬件转发面,以生成备交换盘硬件路由表;
所述主交换盘和备交换盘的硬件转发面基于主交换盘硬件路由表和备交换盘硬件路由表进行数据转发。
进一步地,当主交换盘上的下一跳出端口出现故障时,所述主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查找本地主下一跳出端口在主交换盘上、备下一跳出端口在备交换盘上的软件路由表;
所述主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将出端口在主交换盘的下一跳信息从主交换盘的硬件转发面中删除,将出端口在备交换盘的下一跳信息添加至主交换盘的硬件转发面,并开启其所查找的软件路由表的延时删除功能;
所述主交换盘还用于发送端口故障信息至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所述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查找本地主下一跳出端口在备交换盘上、备下一跳出端口在主交换盘上的软件路由表,保持备交换盘硬件路由表不变,并开启其所查找的软件路由表的延时删除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PON业务板;
当所述主交换盘出现故障时,所述PON业务板将发至所述主交换盘的业务切换至备交换盘转发;
所述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查找本地主下一跳出端口在备交换盘上、备下一跳出端口在主交换盘上的软件路由表;
所述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保持所述备交换盘硬件路由表不变,更新所述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的软件路由表,将出端口在所述主交换盘的下一跳信息删除,并开启其所查找的软件路由表的延时删除功能。
进一步地,当所述主交换盘出现故障时,所述备交换盘锁定备交换盘硬件路由表,直到所述备交换盘的协议控制面完全收敛完成后,再同步更新所述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的软件路由表。
进一步地,所述主交换盘的协议控制面根据OSPF或ISIS协议的机制,通过快速重路由和等价路由方式生成至少一组下一跳出端口分别位于所述主交换盘和备交换盘的软件路由表。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10)

1.一种OLT设备双上联业务主备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主交换盘的协议控制面生成至少一组下一跳出端口分别位于主交换盘和备交换盘的软件路由表,并下发该软件路由表至主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且主交换盘还将软件路由表同步至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
主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将软件路由表中出端口在备交换盘的下一跳信息备份在本地,仅将出端口在主交换盘的下一跳信息添加至主交换盘的硬件转发面,以生成主交换盘硬件路由表;
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将软件路由表中出端口在主交换盘的下一跳信息备份在本地,仅将出端口在备交换盘的下一跳信息添加至备交换盘的硬件转发面,以生成备交换盘硬件路由表;
主交换盘和备交换盘的硬件转发面基于主交换盘硬件路由表和备交换盘硬件路由表进行数据转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OLT设备双上联业务主备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主交换盘上的下一跳出端口出现故障时,主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查找本地主下一跳出端口在主交换盘上、备下一跳出端口在备交换盘上的软件路由表;
主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将出端口在主交换盘的下一跳信息从主交换盘的硬件转发面中删除,将出端口在备交换盘的下一跳信息添加至主交换盘的硬件转发面,并开启其所查找的软件路由表的延时删除功能;
主交换盘发送端口故障信息至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查找本地主下一跳出端口在备交换盘上、备下一跳出端口在主交换盘上的软件路由表,保持备交换盘硬件路由表不变,并开启其所查找的软件路由表的延时删除功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OLT设备双上联业务主备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主交换盘出现故障时,PON业务板将发至主交换盘的业务切换至备交换盘转发;
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查找本地主下一跳出端口在备交换盘上、备下一跳出端口在主交换盘上的软件路由表;
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保持备交换盘硬件路由表不变,更新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的软件路由表,将出端口在主交换盘的下一跳信息删除,并开启其所查找的软件路由表的延时删除功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OLT设备双上联业务主备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主交换盘出现故障时,备交换盘锁定备交换盘硬件路由表,直到备交换盘的协议控制面完全收敛完成后,再同步更新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的软件路由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OLT设备双上联业务主备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
主交换盘的协议控制面根据OSPF或ISIS协议的机制,通过快速重路由和等价路由方式生成至少一组下一跳出端口分别位于主交换盘和备交换盘的软件路由表。
6.一种OLT设备双上联业务主备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交换盘和备交换盘,所述主交换盘和备交换盘均包括协议控制面、转发控制面和硬件转发面;
所述主交换盘的协议控制面用于生成至少一组下一跳出端口分别位于主交换盘和备交换盘的软件路由表,并下发该软件路由表至主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且所述主交换盘还将软件路由表同步至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
所述主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用于将软件路由表中出端口在备交换盘的下一跳信息备份在本地,仅将出端口在所述主交换盘的下一跳信息添加至主交换盘的硬件转发面,以生成主交换盘硬件路由表;
所述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用于将软件路由表中出端口在主交换盘的下一跳信息备份在本地,仅将出端口在所述备交换盘的下一跳信息添加至备交换盘的硬件转发面,以生成备交换盘硬件路由表;
所述主交换盘和备交换盘的硬件转发面基于主交换盘硬件路由表和备交换盘硬件路由表进行数据转发。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OLT设备双上联业务主备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主交换盘上的下一跳出端口出现故障时,所述主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查找本地主下一跳出端口在主交换盘上、备下一跳出端口在备交换盘上的软件路由表;
所述主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将出端口在主交换盘的下一跳信息从主交换盘的硬件转发面中删除,将出端口在备交换盘的下一跳信息添加至主交换盘的硬件转发面,并开启其所查找的软件路由表的延时删除功能;
所述主交换盘还用于发送端口故障信息至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所述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查找本地主下一跳出端口在备交换盘上、备下一跳出端口在主交换盘上的软件路由表,保持备交换盘硬件路由表不变,并开启其所查找的软件路由表的延时删除功能。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OLT设备双上联业务主备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PON业务板;
当所述主交换盘出现故障时,所述PON业务板将发至所述主交换盘的业务切换至备交换盘转发;
所述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查找本地主下一跳出端口在备交换盘上、备下一跳出端口在主交换盘上的软件路由表;
所述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保持所述备交换盘硬件路由表不变,更新所述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的软件路由表,将出端口在所述主交换盘的下一跳信息删除,并开启其所查找的软件路由表的延时删除功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OLT设备双上联业务主备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主交换盘出现故障时,所述备交换盘锁定备交换盘硬件路由表,直到所述备交换盘的协议控制面完全收敛完成后,再同步更新所述备交换盘的转发控制面的软件路由表。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OLT设备双上联业务主备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交换盘的协议控制面根据OSPF或ISIS协议的机制,通过快速重路由和等价路由方式生成至少一组下一跳出端口分别位于所述主交换盘和备交换盘的软件路由表。
CN202010476563.3A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olt设备双上联业务主备保护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16833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76563.3A CN111683309B (zh)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olt设备双上联业务主备保护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76563.3A CN111683309B (zh)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olt设备双上联业务主备保护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83309A true CN111683309A (zh) 2020-09-18
CN111683309B CN111683309B (zh) 2021-12-21

Family

ID=72452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76563.3A Active CN111683309B (zh)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olt设备双上联业务主备保护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83309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6270A (zh) * 2007-05-18 2007-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收敛的方法及路由设备
CN101616159A (zh) * 2009-07-24 2009-12-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三层交换机的数据转发方法和装置
US20120307640A1 (en) * 2011-05-30 2012-12-06 Shaun Wackerly System for managing the size of a hardware routing table
CN102857422A (zh) * 2012-09-13 2013-01-02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ospf路由协议实现olt语音双上联保护的系统及方法
US20130259056A1 (en) * 2012-03-27 2013-10-03 Juniper Networks, Inc. Oam label switched path for fast reroute of protected label switched paths
CN104702425A (zh) * 2013-12-06 2015-06-10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线路终端设备升级方法
CN107317755A (zh) * 2017-08-23 2017-11-03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硬件转发表项纠错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337161A (zh) * 2017-12-18 2018-07-27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 一种mlag接口故障三层数据流量平滑切换的方法
CN108616455A (zh) * 2018-04-23 2018-10-02 上海泰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单机堆叠系统的路由同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6270A (zh) * 2007-05-18 2007-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收敛的方法及路由设备
CN101616159A (zh) * 2009-07-24 2009-12-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三层交换机的数据转发方法和装置
US20120307640A1 (en) * 2011-05-30 2012-12-06 Shaun Wackerly System for managing the size of a hardware routing table
US20130259056A1 (en) * 2012-03-27 2013-10-03 Juniper Networks, Inc. Oam label switched path for fast reroute of protected label switched paths
CN102857422A (zh) * 2012-09-13 2013-01-02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ospf路由协议实现olt语音双上联保护的系统及方法
CN104702425A (zh) * 2013-12-06 2015-06-10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线路终端设备升级方法
CN107317755A (zh) * 2017-08-23 2017-11-03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硬件转发表项纠错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337161A (zh) * 2017-12-18 2018-07-27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 一种mlag接口故障三层数据流量平滑切换的方法
CN108616455A (zh) * 2018-04-23 2018-10-02 上海泰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单机堆叠系统的路由同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ORIKO IIYAMA ET.AL: "A novel WDM-based optical access network with high energy efficiency using Elastic OLT", 《2010 14TH CONFERENCE ON OPTICAL NETWORK DESIGN AND MODELING (ONDM)》 *
张樱子: "RIP协议在GPON OLT上的实现", 《信息科技》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83309B (zh) 2021-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55632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IS-IS protocol redundancy
US6262977B1 (en) High availability spanning tree with rapid reconfiguration
US7362700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hitless restart of layer 3 packet forwarding
US7342874B2 (en) High-availability packet forwa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8264955B2 (en) Internet protocol fast reroute for shared risk link group failure recovery
US8576721B1 (en) Local forwarding bias in a multi-chassis router
US731773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traffic engineering (RSVP-TE) hitless restart in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MPLS) network
US749016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OSPF redundancy
CN102857422B (zh) 基于ospf路由协议实现olt语音双上联保护的系统及方法
EP297416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p/mpls fast reroute
US7428209B1 (en) Network failure recovery mechanism
US20130272114A1 (en) Pseudo wire switching method and device
US7535827B2 (en) High availability of resources in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ing synchronized redundancy mechanism
WO2008083590A1 (fr) Procédé et appareil de convergence rapide d'un service point à point
WO2012079375A1 (zh) 虚拟专用网络的链路保护方法和系统
WO2007013935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dating label-switched paths
US8203934B2 (en) Transparent automatic protection switching for a chassis deployment
CN113615132A (zh) 快速泛洪拓扑保护
US20060045004A1 (en) Method for diverting data packets when local link failures are identified
CA257294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serving multicast data forwarding during control failures in a router
CN111683309B (zh) 一种olt设备双上联业务主备保护方法及系统
US20080212610A1 (en) Communication techniques and generic layer 3 automatic switching protection
JP2003244197A (ja) 経路冗長化システム及びルータの部分故障時の通信断時間最小化方法
CN112511419B (zh) 一种分布式转发系统
CN115211088B (zh) 用于恢复网络中标签交换路径的装置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