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81729A - 用于追踪式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的系统及其测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追踪式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的系统及其测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81729A
CN111681729A CN202010545270.6A CN202010545270A CN111681729A CN 111681729 A CN111681729 A CN 111681729A CN 202010545270 A CN202010545270 A CN 202010545270A CN 111681729 A CN111681729 A CN 1116817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evaluation
mental health
psychological
resu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4527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81729B (zh
Inventor
杨智
杜淼东
周梦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Wuweiyouy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Wuweiyouy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Wuweiyouy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Wuweiyouy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4527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817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81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817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817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817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6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for patient-specific data, e.g. for electronic patient record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3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calculating health indices; for individual health risk assessment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提供的用于追踪式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的系统,该系统包括:测评数据收集模块,用于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和心理测评数据;测评结果计算模快,用于根据用户的心理测评数据计算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结果;测评次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用户的测评次数;心理健康分析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的测评次数和/或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结果生成用户的心理健康结果,并输出心理健康结果,本申请考虑了用户的测评次数对心理健康测评结果的影响,根据用户的测评次数生成不同的心理健康测评结果,为用户建立更全面的心理健康状态监测,充分考虑了用户的心理健康状态随时间线的状态变化和心理健康趋势分析。

Description

用于追踪式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的系统及其测评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心理健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追踪式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的系统及其测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对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视也越来越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傅小兰表示,我国已进入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生活和工作的节奏加快,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大大增加,国民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呈现出比单纯的躯体健康问题更突出的态势。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研究者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也日益白热化。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心理服务也越来越普及,线上线下的心理咨询业务越来越丰富化。但过高的心理咨询收费使得很多有需求的用户望而退步,且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在面对心理上的困境时,寻找心理咨询的帮助也会给他们平添压力,这是因为大众对心理疾病的认知存在一定程度的刻板印象和偏见。这也导致,很多用户在心理问题变得不可忽视之后,才想到寻找心理服务的帮助。但同时又因为自身的观念以及心理问题的长期积累,使心理问题的改善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据此,研发一套能帮助用户管理自身心理健康状况,持续记录其心理健康数据,并提前做好心理防御的心理健康类产品,则显得至关重要了。众所周知,心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心理出现问题并非一朝一夕铸成。如果能在心理出现更为严重的问题之前,做好监测和预防,并持续观察心理健康状况的波动情况,可做更好防护。
大部分心理测评软件系统,都是通过让受测者按照已有的心理量表的测试项目进行答题,然后根据得分判断受测人员的心理状态。由于各种心理测评量表一般都具有标准和规范的格式,通过计分区间判断等特性,但不具备根据不同的个体提供长期追踪式的成长建议,以及根据用户的需求,制定全面型、问题解决型的专业量表。并且,有时候会出现较大的偏差,无法修正测评结果,并且当前市面上存在的心理健康测评量表都是一次性的,多次测评之间没有关联,不能为用户的心理健康状态提供时间线的状态变化和心理健康趋势分析,为用户的心理健康变化提供专业的分析。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追踪式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的系统及其测评方法,根据用户的测评次数为用户提供心理健康测评结果,为用户建立全面和长期的心理健康状态监测,充分考虑了用户的心理健康状态随时间线的状态变化和心理健康趋势分析。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追踪式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的系统,包括:
测评数据收集模块,用于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和心理测评数据;
测评结果计算模快,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心理测评数据计算所述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结果;
测评次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用户的测评次数;
心理健康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测评次数和/或所述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结果生成所述用户的心理健康结果,并输出所述心理健康结果。
具体的,所述测评结果计算模块还用于判断所述用户的心理测评数据是否有效,当所述测评结果计算模块判断所述用户的心理测评数据有效时,所述测评结果计算模块根据所述用户的心理测评数据计算所述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结果。
具体的,所述测评结果计算模块包括:
测评指标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数据计算测评指标的分数;
状态指标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数据计算测评指标的状态分数;
测评结果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测评指标的分数和所述测评指标的状态分数计算所述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结果。
具体的,所述测评结果计算模块还包括:
重点指标计算单元,用于获取满足预设条件的所述测评指标的分数和所述测评指标的状态分数,并计算所述用户的重点指标的分数。
具体的,所述心理健康分析模块包括:
测评指标评估单元,用于当所述用户的测评次数为1时,生成所述用户的心理测评指标评估结果;
测评档案生成单元,用于当所述用户的测评次数不为1时,生成所述用户的心理健康档案。
具体的,所述测评档案生成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的历史心理测评数据,并基于所述历史心理测评数据生成所述用户的心理健康趋势结果。
具体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测评提醒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用户的测评时间,在预设周期后向所述用户发送测评提醒消息。
具体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咨询干预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心理健康分析模块输出的心理健康结果判断所述用户是否需要进行心理咨询干预。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心理健康测评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的用于追踪式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的系统中,包括:
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和心理测评数据;
根据所述用户的心理测评数据计算所述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结果;
确定所述用户的测评次数;
根据所述用户的测评次数和/或所述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结果生成所述用户的心理健康结果,并输出所述心理健康结果。
具体的,所述根据所述用户的心理测评数据计算所述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结果包括:
判断所述用户的心理测评数据是否有效,当所述用户的心理测评数据有效时,根据所述用户的心理测评数据计算所述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结果。
具体的,根据所述用户的心理测评数据计算所述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结果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数据计算测评指标的分数;
根据所述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数据计算测评指标的状态分数;
根据所述测评指标的分数和所述测评指标的状态分数计算所述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结果。
具体的,所述用户的心理测评数据计算所述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结果包括:
获取满足预设条件的所述测评指标的分数和所述测评指标的状态分数,并计算所述用户的重点指标的分数。
具体的,所述根据所述用户的测评次数生成所述用户的心理健康结果并输出所述心理健康结果包括:
当所述用户的测评次数为1时,生成所述用户的心理测评指标评估结果;
当所述用户的测评次数不为1时,生成所述用户的心理健康档案。
具体的,所述当所述用户的测评次数不为1时,生成所述用户的心理健康档案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的历史心理测评数据,并基于所述历史心理测评数据生成所述用户的心理健康趋势结果。
具体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用户的测评时间,在预设周期后向所述用户发送测评提醒消息。
具体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心理健康分析模块输出的心理健康结果判断所述用户是否需要进行心理咨询干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追踪式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的系统,该系统包括:测评数据收集模块,用于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和心理测评数据;测评结果计算模快,用于根据用户的心理测评数据计算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结果;测评次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用户的测评次数;心理健康分析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的测评次数和/或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结果生成用户的心理健康结果,并输出心理健康结果,本申请考虑了用户的测评次数对心理健康测评结果的影响,根据用户的测评次数生成不同的心理健康测评结果,为用户建立更全面的心理健康状态监测,充分考虑了用户的心理健康状态随时间线的状态变化和心理健康趋势分析。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追踪式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用于追踪式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追踪式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的系统中的心理测评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追踪式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的系统中的心理测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其他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当前市面上存在的心理健康测评量表都是一次性的,多次测评之间没有关联,不能为用户的心理健康状态提供时间线的状态变化,以及多次测量之间提供心理健康趋势分析,为用户的心理健康变化提供专业的分析。因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追踪式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的系统及其测评方法,可以为建立用户全面和长期的心理健康档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进一步地介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用于追踪式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的系统100。如图1所示,该系统100包括:
测评数据收集模块101,用于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和心理测评数据;
在用户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系统时,需要提供用户的个人信息,可以作为该用户的唯一身份认证标识,比如性别、年龄、籍贯、婚姻、出生家庭背景等。本系统中还可以配置心理测试题库,也可以调用独立于本系统之外的心理测试题库,目的都是为了可以通过测评数据收集模块101获取用户的心理测评数据。
心理测试题库中可以包括单选题、多选题,游标题等题型,并且题目的形式不限,可以为语音题或者视频题。
测评结果计算模快102,用于根据用户的心理测评数据计算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结果;
测评结果计算模快102可以根据用户的心理测评数据计算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结果,从而得到用户的心理健康状况。
示例性的,测评结果计算模块102还可以用于判断用户的心理测评数据是否有效,因为在实际应用中,有的用户会存在胡乱作答的情况,所以需要先判断用户答题的真实性,例如,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问卷规则检测用户的答题真实性,该问卷规则是根据心理量表的专业测谎标准来设置的。例如根据每道题的答题时间和总答题时间,及常识题判断综合决策判断,判断用户是否胡乱作答等。当测评结果计算模块102判断用户的心理测评数据有效时,即通过测谎判定的用户,再根据该用户的心理测评数据计算心理健康测评结果。而对于没有通过测谎判定的用户,则系统会让用户调转出测评结果计算模块102,重新进入心理测试题库答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测评结果计算模块102可以包括,如图2所示:
状态指标计算单元1021,用于根据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数据计算测评指标的状态分数;
测评指标计算单元1022,用于根据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数据计算测评指标的分数;
测评结果计算单元1023,用于根据测评指标的分数和测评指标的状态分数计算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结果。
状态指标计算单元1021可以用来计算测评指标的状态分数,通过用户的心理测评数据标准化后得来。在心理健康领域,测评指标可以是人格风险、心理亚健康风险、精神风险、身体风险等测评指标,本实施例中以人格风险、心理亚健康风险、精神风险、身体风险这四个测评指标为例进行本方案的阐述。人格风险、心理亚健康风险、精神风险、身体风险等测评指标可以作为二级维度。
例如,人格风险包括偏执型人格、分裂型人格、分裂样人格、表演型人格、自恋型人格、边缘型人格、反社会型人格、回避型人格、强迫型人格、回避型人格、被动攻击型人格、抑郁型人格12个指标状态;心理亚健康风险包括情绪调节力、心理承受力、安全感3个指标状态;精神风险包括焦虑、抑郁、恐怖感、疑病、神经衰弱5个指标状态;身体风险包括身体疾病1个指标状态。每个测评指标下的指标状态可以作为该测评指标的一级维度。
状态指标计算单元1021可以根据原始的用户的心理测评数据计算在各个指标下不同状态的分数。
测评指标计算单元1022可以用来计算测评指标的分数,测评指标的分数可以根据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数据计算得到。根据心理健康测评数据得到各个测评指标的得分,根据所有测评指标组合分析出心理健康测评结果,通过用户在各个测评指标下的不同指标状态的结果计算得来。
测评结果计算单元1023,用于根据测评指标的分数和测评指标的状态分数计算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结果,可以是根据用户的测评指标下的不同指标状态的各个得分,通过将用户的总得分标准化后得到的。
下面阐述状态指标计算单元1021是如何计算分数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常每个测评指标下的不同指标状态会设置常模参考分,常模参考分是指施测常模样本后,将受测者的原始分数按一定规则转换出来的导出分数。常模样本就是样本用户,通过样本用户预先测试结果得到每个维度的平均分,样本用户群可以根据人数增加后不断调整优化修正。对于没有常模参考分的每个测评指标下的不同指标状态,例如心理亚健康和身体亚健康,计分规则如下:
根据答题题目的选项,每个选项对应不同的维度分,答题选了该项则表示该维度增加对应的分数,最后累加得分就是对应维度的原始分X,标准正态后获得的Z分数为:Z=(X-μ)/σ,其中,μ是常模的均值,σ是标准差。两者都可通过在常模群施测后获得。在获得Z分数之后,可通过标准正态表查阅相关的百分比,获得转化后的百分数。而对于已有常模参考分的测评指标,例如人格亚健康和精神风险,直接按照常模参考分设置。
而在状态指标计算单元1021中通过如下方式计算分数。
例如,对于心理亚健康风险,假设其维度为E,一级维度情绪调节力为EB,心理承受力为EC,安全感为ED,那么心理亚健康风险为:
E=(EB+EC+ED)/3
对于精神风险,假设其维度为D,一级维度焦虑为DB,抑郁为DC,恐怖感为DE,疑病为DF,神经衰弱为DG,那么精神风险为:
D=(DB+DC+DE+DF+DG)/5
身体疾病风险因只有1个维度即身体疾病1个指标状态,所以身体疾病风险的得分即为一级维度的得分。
人格风险因为是一个相对融合的维度组,总体计分的分数不具备意义感,所以无二级维度的分数。
最后,测评结果计算单元1023可以通过如下方法计算分数。
假设心理健康测评结果的分数A:
A=(15-DB-DC-DE-DF-DG)*4/3+(EB+EC+ED)+(21-CB-CC-CD)*4/7+(30-CE-CG-CH)*4/10+(32-CI-CJ-CL-CM)/2+(9-CK)*4/9+(12-CF)/3+(7-F)*4/7,
其中,偏执型人格、分裂型人格、分裂样人格、表演型人格、自恋型人格、边缘型人格、反社会型人格、回避型人格、强迫型人格、回避型人格、被动攻击型人格、抑郁型人格分别为CB、CC、CD、CE、CF、CG、CH、CI、CJ、CK、CL、CM。
在一个实施例中,测评结果计算模块102还包括:
重点指标计算单元1024,用于获取满足预设条件的测评指标的分数和测评指标的状态分数,并计算用户的重点指标的分数。预设条件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设置,例如用户重点关注的测评指标,比如心理亚健康风险下的各个指标状态(情绪调节力、心理承受力、安全感)的得分,在本单元中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将用户重点关注的测评指标列出来并进行计算,以供用户查看。
例如,心理健康重点指标的结果算分方法可以根据各维度得分和判断条件计算,只要符合该条件则得到对应维度的结果结论建议。判断计分方法包括以下:
If CB>4,R=QCB
If CC>4,R=QCC
If CD>4,R=QCD
If CE>5,R=QCE
If CF>5,R=QCF
If CG>5,R=QCG
If CH>3,R=QCH
If CI>4,R=QCI
If CJ>5,R=QCJ
If CK>4,R=QCK
If CL>4,R=QCL
If CM>4,R=QCM
其中,CB、CC、CD、CE、CF、CG、CH、CI、CJ、CK、CL、CM分别代表偏执型人格、分裂型人格、分裂样人格、表演型人格、自恋型人格、边缘型人格、反社会型人格、回避型人格、强迫型人格、回避型人格、被动攻击型人格、抑郁型人格维度得分。RCB、RCC、RCD、RCE、RCF、RCG、RCH、RCI、RCJ、RCK、RCL、RCM则分别代表相对应的重点输出模块的结果R,每个结果R对应有结果描述、结论和建议。例如用户满足CJ>5、CM>4则得到QCJ和QCM的结果。
测评次数确定模块103,用于确定用户的测评次数。
心理健康分析模块104,用于根据用户的测评次数和/或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结果生成用户的心理健康结果,并输出心理健康结果。
心理健康分析模块104中可以包括:
测评指标评估单元1041,用于当用户的测评次数为1时,生成用户的心理测评指标评估结果;
判断当前用户是否为第一次测评,如果用户的测评次数为1时,则直接根据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结果生成用户的心理测评指标评估结果。
测评档案生成单元1042,用于当用户的测评次数不为1时,生成用户的心理健康档案。
当用户不是第一次测评时,生成用户的心理健康档案。
测评档案生成单元1042还可以用于获取用户的历史心理测评数据,并基于历史心理测评数据生成用户的心理健康趋势结果,建立用户的心理健康档案,将用户当前的心理测评数据和用户历史的心理测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生成以心理健康趋势分析报告形式的心理健康档案。
在本实施例中,当判断当前用户不是第一次测评时,获取用户的历史心理测评数据,并根据历史心理测评数据得到用户的心理健康趋势结果。
假设用户在第一次作答,获得指数分数为A1,在第二次作答,获得指数分数为A2,在第三次作答,获得指数分数A3……在第N次作答,获得指数分数为An。那么可以得到用户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健康趋势。
例如,想要得到用户在近期时间段内的心理健康趋势,那么该近期趋势假设为K的分布,Kn=An-An-1。那么K1=A2-A1,K2=A3-A2,……,假设K的分布为随机变量的正态分布,假设X为K分布的平均值,X=(K1+K2+K3……+Kn)/n.,S为K分布的标准差,那么计算Z=(Kn-X)/S的值,查阅正态分布表,当这个值在正态分布表上概率小于0.05时,则判断其趋势为上升,记为K+。当这个值在正态分布表上概率大于-0.05小于0时,则判断其趋势为下降,记为K-。当这个值大于0.05时,则趋势判断为平缓,记为K。
用户第一次趋势下降为K-1,用户第二次趋势下降为K-2,用户第三次趋势下降为K-3,……,当用户第N次获得下降趋势为K-n。
那么对应每一次用户所获得的阶段式训练建议分别是F1,F2,F3,……Fn。也即是指,用户在面对每一次比前一次分数下降时,都会有与之前不一样的阶段式训练建议报告。比如下降K-1则对应的结果为F1。
例如,想要得到用户在所有测评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总体趋势,那么该总体趋势假设为M的分布,M=An-A1。那么M1=A2-A1,M2=A3-A2,……,假设M的分布为随机变量的正态分布,假设X为M分布的平均值,X=(M1+M2+M3……+Mn)/n,S为M分布的标准差,那么计算Z=(Mn-X)/S的值,查阅正态分布表,当这个值在正态分布表上概率小于0.05时,则判断其趋势为上升,记为M+。当这个值在正态分布表上概率大于-0.05小于0时,则判断其趋势为下降,记为M-。当这个值大于0.05时,则趋势判断为平缓,记为M。
用户第一次趋势下降为M-1,用户第二次趋势下降为M-2,用户第三次趋势下降为M-3……,当用户第N次获得下降趋势为M-n。
那么,对应每一次,用户所获得的阶段式安抚建议分别是L1,L2,L3,……Ln。也即是指用户在面对每一次比前一次分数下降时,都会有与之前不一样的安抚式评语报告,比如下降M-1则对应结果L1。
当发现用户是间隔一个月后再次进行测试的,可以获取该用户上次的心理健康结果。同时,针对两次的心理健康的波动情况,获得一份心理健康档案。如用户是第N次进入,则对历史的前N-1次毕竟结果变化,找到对应的心理健康趋势结果,生成对应的结论和建议。
根据不同的心理健康趋势,给予用户1-4阶的成长建议。即,设置第一次的测试结果为A1,第N次的测试结果为An,那么假如An-An-1<0,则系统自动给予用户成长建议。系统给予用户成长建议的路径是:假如An-An-1<0是第X次出现,X=1,2,3,……N;则获得X阶的成长建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系统还可以包括:
测评提醒模块,用于检测用户的测评时间,在预设周期后向用户发送测评提醒消息。检测用户的测评时间,在预设周期时间后向用户发送测评提醒消息,例如当前测评时间的一个月后,再次提醒用户进行测评,从而可以得到用户更多的心理测评数据,以便后期建立该用户的心理健康档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系统还可以包括:
咨询干预模块,用于根据心理健康分析模块104输出的心理健康结果判断用户是否需要进行心理咨询干预。根据不同维度得分判断是否进入该模块,例如,判断是否有抑郁等其他心理倾向等,根据心理健康结果对应需要干预的心理问题类型和咨询师解读分析及建议,可以引导直接进入心理咨询流程。
根据上述的测评指标的得分,从总体指数结果A,一级维度焦虑为DB,抑郁为DC,恐怖感为DE,疑病为DF,神经衰弱为DG,RA、RDB、RDC、RDE、RDF、RDF则分别代表相对应的咨询干预模块的结果R,根据对应得分是否满足如下公式条件,得到是否进入该维度下的咨询干预模块R,每个模块结果R对应具体结果中的描述、结论和建议。判断计分条件如下:
If A<1.5,Q=RA
If DB<1.2,Q=RDB
If DC<1.2,Q=RDC
If DE<1.2,Q=RDE
If DF<1.2,Q=RDF
If DG<1.2,Q=RDG
以上,如果用户个人结果中满足上述任一条件的,报告则显示咨询干预模块。该模块有对应结果的结论、咨询师建议和音频解读,也可以引导进入心理咨询预约流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追踪式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的系统,该系统包括:测评数据收集模块,用于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和心理测评数据;测评结果计算模快,用于根据用户的心理测评数据计算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结果;测评次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用户的测评次数;心理健康分析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的测评次数和/或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结果生成用户的心理健康结果,并输出心理健康结果,本申请考虑了用户的测评次数对心理健康测评结果的影响,根据用户的测评次数生成不同的心理健康测评结果,为用户建立更全面的心理健康状态监测,充分考虑了用户的心理健康状态随时间线的状态变化和心理健康趋势分析。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心理健康测评方法,应用于如上文所述的用于追踪式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的系统中,该方法流程如图3所示,包括:
步骤301,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和心理测评数据;
步骤302,根据用户的心理测评数据计算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结果;
步骤303,确定用户的测评次数;
步骤304,根据用户的测评次数和/或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结果生成用户的心理健康结果,并输出心理健康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心理健康测评方法,通过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和心理测评数据,根据用户的心理测评数据计算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结果,确定用户的测评次数,根据用户的测评次数和/或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结果生成用户的心理健康结果,并输出心理健康结果,考虑了用户的测评次数对心理健康测评结果的影响,根据用户的测评次数生成不同的心理健康测评结果,为用户建立更全面的心理健康状态监测,充分考虑了用户的心理健康状态随时间线的状态变化和心理健康趋势分析。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302中根据用户的心理测评数据计算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结果包括:
判断用户的心理测评数据是否有效,当用户的心理测评数据有效时,根据用户的心理测评数据计算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302中根据用户的心理测评数据计算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结果包括如下步骤,如图4所示:
步骤3021,根据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数据计算测评指标的状态分数;
步骤3022,根据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数据计算测评指标的分数;
步骤3023,根据测评指标的分数和测评指标的状态分数计算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302中根据用户的心理测评数据计算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结果还可以包括:
步骤3024,获取满足预设条件的测评指标的分数和测评指标的状态分数,并计算用户的重点指标的分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304中根据用户的测评次数和/或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结果生成用户的心理健康结果,并输出心理健康结果包括:
当用户的测评次数为1时,生成用户的心理测评指标评估结果;
当用户的测评次数不为1时,生成用户的心理健康档案。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用户的测评次数不为1时,生成用户的心理健康档案包括:
获取用户的历史心理测评数据,并基于历史心理测评数据生成用户的心理健康趋势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心理健康测评方法还包括:
检测用户的测评时间,在预设周期后向用户发送测评提醒消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心理健康测评方法还包括:
根据输出的心理健康结果判断用户是否需要进行心理咨询干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如上文所述的用于追踪式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的系统中的心理健康测评方法,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追踪式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的系统具有相同的技术特征,所以也能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系统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移动控制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追踪式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测评数据收集模块,用于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和心理测评数据;
测评结果计算模快,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心理测评数据计算所述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结果;
测评次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用户的测评次数;
心理健康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测评次数和/或所述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结果生成所述用户的心理健康结果,并输出所述心理健康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评结果计算模块还用于判断所述用户的心理测评数据是否有效,当所述测评结果计算模块判断所述用户的心理测评数据有效时,所述测评结果计算模块根据所述用户的心理测评数据计算所述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评结果计算模块包括:
测评指标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数据计算测评指标的分数;
状态指标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数据计算测评指标的状态分数;
测评结果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测评指标的分数和所述测评指标的状态分数计算所述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评结果计算模块还包括:
重点指标计算单元,用于获取满足预设条件的所述测评指标的分数和所述测评指标的状态分数,并计算所述用户的重点指标的分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心理健康分析模块包括:
测评指标评估单元,用于当所述用户的测评次数为1时,生成所述用户的心理测评指标评估结果;
测评档案生成单元,用于当所述用户的测评次数不为1时,生成所述用户的心理健康档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评档案生成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的历史心理测评数据,并基于所述历史心理测评数据生成所述用户的心理健康趋势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测评提醒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用户的测评时间,在预设周期后向所述用户发送测评提醒消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咨询干预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心理健康分析模块输出的心理健康结果判断所述用户是否需要进行心理咨询干预。
9.一种心理健康测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追踪式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的系统中,所述方法包括:
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和心理测评数据;
根据所述用户的心理测评数据计算所述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结果;
确定所述用户的测评次数;
根据所述用户的测评次数和/或所述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结果生成所述用户的心理健康结果,并输出所述心理健康结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用户的测评次数和/或所述用户的心理健康测评结果生成所述用户的心理健康结果,并输出所述心理健康结果包括:
当所述用户的测评次数为1时,生成所述用户的心理测评指标评估结果;
当所述用户的测评次数不为1时,生成所述用户的心理健康档案。
CN202010545270.6A 2020-06-15 2020-06-15 用于追踪式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的系统及其测评方法 Active CN1116817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45270.6A CN111681729B (zh) 2020-06-15 2020-06-15 用于追踪式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的系统及其测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45270.6A CN111681729B (zh) 2020-06-15 2020-06-15 用于追踪式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的系统及其测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81729A true CN111681729A (zh) 2020-09-18
CN111681729B CN111681729B (zh) 2024-04-16

Family

ID=72436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45270.6A Active CN111681729B (zh) 2020-06-15 2020-06-15 用于追踪式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的系统及其测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8172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43774A (zh) * 2021-07-20 2021-11-12 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Aids患者心理与疾病支持系统及设备
CN113674819A (zh) * 2021-08-25 2021-11-19 昆明智迪教育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监测及评估的方法
CN114305417A (zh) * 2021-12-18 2022-04-12 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人因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07672A (zh) * 2016-09-08 2017-02-15 山东腾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心理健康评估系统
CN106570322A (zh) * 2016-10-26 2017-04-19 张景飞 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建立心理测评档案的系统
CN108836363A (zh) * 2018-04-08 2018-11-20 重庆讲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眼动测控技术判断心理健康测评是否可靠的方法
CN108899089A (zh) * 2018-06-26 2018-11-27 深圳市心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心理评估服务系统
CN109620264A (zh) * 2018-12-18 2019-04-16 徐建辉 一种快速心理评估及同步心理干预的系统
CN110623680A (zh) * 2019-08-30 2019-12-31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一种民航飞行学员心理健康测试方法
CN110693507A (zh) * 2019-08-30 2020-01-17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一种民航飞行学员心理健康测试和心理援助系统
CN111243747A (zh) * 2020-03-06 2020-06-05 北京中欧美经济技术发展中心 一种监测身心健康状态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07672A (zh) * 2016-09-08 2017-02-15 山东腾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心理健康评估系统
CN106570322A (zh) * 2016-10-26 2017-04-19 张景飞 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建立心理测评档案的系统
CN108836363A (zh) * 2018-04-08 2018-11-20 重庆讲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眼动测控技术判断心理健康测评是否可靠的方法
CN108899089A (zh) * 2018-06-26 2018-11-27 深圳市心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心理评估服务系统
CN109620264A (zh) * 2018-12-18 2019-04-16 徐建辉 一种快速心理评估及同步心理干预的系统
CN110623680A (zh) * 2019-08-30 2019-12-31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一种民航飞行学员心理健康测试方法
CN110693507A (zh) * 2019-08-30 2020-01-17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一种民航飞行学员心理健康测试和心理援助系统
CN111243747A (zh) * 2020-03-06 2020-06-05 北京中欧美经济技术发展中心 一种监测身心健康状态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吕恒娟;杨春辉;田桂元;: "综合性医院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no. 04 *
吴范武, 金子环: "症状自评量表调查研究中统计方法的正确应用",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vol. 13, no. 05, 25 September 2005 (2005-09-25), pages 397 - 399 *
周扬;何明骏;朱晓丽;张理义;: "飞行员的心理健康与心理承受力及应对方式的研究",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no. 05 *
崔利宏;何裕民;倪红梅;: "亚健康量表中过敏方面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中医学报, no. 04 *
张知光;丁明;蒲晓霜;谢才文;: "广州市239名外资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华南预防医学, vol. 37, no. 01, 20 February 2011 (2011-02-20), pages 21 - 24 *
杜琴;: "亚健康患者的中医护理研究", 科技风, no. 04 *
王维成, 祁波涛, 桂梦荔: "实施心理干预前后中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分析", 宁夏医学杂志, no. 03 *
雪丽霜, 覃桂荣, 零恒莉, 王巧霜: "助产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需求调查", 中国临床康复, no. 32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43774A (zh) * 2021-07-20 2021-11-12 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Aids患者心理与疾病支持系统及设备
CN113643774B (zh) * 2021-07-20 2023-10-03 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Aids患者心理与疾病支持系统及设备
CN113674819A (zh) * 2021-08-25 2021-11-19 昆明智迪教育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监测及评估的方法
CN114305417A (zh) * 2021-12-18 2022-04-12 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人因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05417B (zh) * 2021-12-18 2023-08-08 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人因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81729B (zh) 2024-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isner et al. A practical guide to the analysis of non-response and attrition in longitudinal research using a real data example
Monckton Smith Intimate partner femicide: Using Foucauldian analysis to track an eight stage progression to homicide
Kline et al. Self-blame and PTSD following sexual assault: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Silva et al.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edia coverage of mass public shootings: Examining rampage, disgruntled employee, school, and lone-wolf terrorist shootings in the United States
Hartnagel et al. Emotions about crime and attitudes to punishment
Cordier et al.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tection orders in reducing recidivism in domestic violenc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Herman Improving decision making in forensic child sexual abuse evaluations.
Howard et al. The construction and validation of the OASys Violence Predictor: Advancing violence risk assessment in the English and Welsh correctional services
CN111681729A (zh) 用于追踪式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的系统及其测评方法
US2024002109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ed Risk Assessment for School Violence
Young-Wolff et al. Patterns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mental health symptoms among women exposed to multiple types of victimization: A latent class analysis
Schulenberg Moving beyond arrest and reconceptualizing police discretion: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factors affecting conversation, assistance, and criminal charges
Barnett et al. How useful are psychometric scores in predicting recidivism for treated sex offenders?
Glenn et al. Can text messages identify suicide risk in real time? A within-subjects pilot examination of temporally sensitive markers of suicide risk
Gill et al. Police officers’ definitions and understandings of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in New Brunswick, Canada
Maguire et al. Using vignette methodology to research the process of breach comparatively
Henderson et al. The (twice) failure of the Wisconsin Risk Need Assessment in a sample of probationers
Kavaklı et al. The effects of social comparison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ocial media addiction, self-esteem, and general belongingness levels
Lynch Playing catch-up? Recent reform of New Zealand’s youth justice system
Ennis et al. Identifying male sexual offender subtypes using cluster analysis and the Static-2002R
Turetsky et al. Porous chambers, echoes of valence and stereotypes: A network analysis of online news coverage interconnectedness following a nationally polarizing race-related event
Susmann et al. How attitudes impact the continued influence effect of misinformation: The mediating role of discomfort
Ponizovskiy et al. Sticking to common values: Neighbourhood social cohesion moderates the effect of value congruence on life satisfaction
Tabrizi et al.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Swedish multidimensional psychological flexibility inventory (MPFI)
Yang et al. A latent deprivation perspective: Mechanisms linking volunteering to mental health in later lif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