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79807B - 需求管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需求管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79807B
CN111679807B CN202010494406.5A CN202010494406A CN111679807B CN 111679807 B CN111679807 B CN 111679807B CN 202010494406 A CN202010494406 A CN 202010494406A CN 111679807 B CN111679807 B CN 1116798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notification message
technical
test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9440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79807A (zh
Inventor
刘嫦娥
张冏
王敏
贺凡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nk of China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nk of Chin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nk of China Ltd filed Critical Bank of China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9440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798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798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798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798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798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10Requirements analysis; Specification techniqu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需求管理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第一用户的需求信息,生成第一通知消息,第一通知消息用于通知第二用户执行业务服务处理操作。根据第二用户执行业务服务处理操作的结果,生成第二通知消息,第二通知消息用于通知第三用户执行技术服务处理操作。根据第三用户执行技术服务处理操作的结果,生成第三通知消息,所述第三通知消息用于通知第四用户执行程序开发操作。根据第四用户执行程序开发操作的结果,生成第四通知消息,第四通知消息用于通知第五用户执行程序测试操作。输出第五用户执行程序测试操作的结果,第一用户、第二用户、第三用户、第四用户、第五用户的执行操作过程可相互查看。本发明耗时短,速度快,效率高。

Description

需求管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需求管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求管理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需求实现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需求、分析、开发和测试四项工作。
现有技术在执行的过程中,一般是:开发人员获取需求进行开发,其开发内部测试完成后,再出具功能测试版本,流转至测试人员处进行功能测试,基本各个人员之间都是通过正式文件形式在需求人员、业务人员、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之间进行流转,即各个人员都是两两单独进行沟通,举例来说,作业时开发人员会从需求人员处获取其需求,但是这个过程只有他们两个人参与,其他的测试人员、业务人员等是无法知其沟通情况的,这种割裂式的信息沟通传递方式,往往会导致开发人员实现需求后,需求人员发现很多功能不是自己想要的,且测试人员也经常会出现测试关联要点遗漏、测试不充分的情况,导致整个业务需求实现过程耗时长、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需求管理方法,用以避免出现测试关联要点遗漏、测试不充分的情况,整个需求管理过程耗时短,速度快,效率高,该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用户的需求信息,生成第一通知消息,所述第一通知消息用于通知第二用户执行业务服务处理操作;
根据第二用户执行业务服务处理操作的结果,生成第二通知消息,所述第二通知消息用于通知第三用户执行技术服务处理操作;
所述技术服务处理操作包括:对所述业务服务进行拆分处理,形成多个技术数据;将每个技术数据与多个技术服务进行关联处理,分析技术服务所涉及的交易信息,以及数据表和数据项;
根据第三用户执行技术服务处理操作的结果,生成第三通知消息,所述第三通知消息用于通知第四用户执行程序开发操作,其中,第四用户根据每个技术数据与多个技术服务的关联信息,以及技术服务所涉及的交易信息和数据项信息,对数据项进行校验;
根据第四用户执行程序开发操作的结果,生成第四通知消息,所述第四通知消息用于通知第五用户执行程序测试操作;
输出第五用户执行程序测试操作的结果。
可选的,所示方法还包括:
为第一用户、第二用户、第三用户、第四用户、第五用户配置不同的权限。
可选的,所述业务服务处理操作包括:
对所述需求信息进行拆分处理,形成多个需求数据;
将每个需求数据与多个业务服务进行关联处理;
根据拆分处理和关联处理的结果生成业务处理流程图。
可选的,所述技术服务处理操作包括:
对所述业务服务进行拆分处理,形成多个技术数据;
将每个技术数据与多个技术服务进行关联处理。
本发明实例还提供一种需求实现过程的管理装置,将每个关联阶段通过网状关系关联起来,可协助进行开发和测试分析,进而用以避免出现测试关联要点遗漏、测试不充分的情况,整个需求管理过程耗时短,速度快,效率高,该装置包括:
需求管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用户的需求信息,生成第一通知消息,所述第一通知消息用于通知第二用户执行业务服务处理操作;
业务管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二用户执行业务服务处理操作的结果,生成第二通知消息,所述第二通知消息用于通知第三用户执行技术服务处理操作;
技术管理模块,用于对所述业务服务进行拆分处理,形成多个技术数据;将每个技术数据与多个技术服务进行关联处理,分析技术服务所涉及的交易信息,以及数据表和数据项;根据第三用户执行技术服务处理操作的结果,生成第三通知消息,所述第三通知消息用于通知第四用户执行程序开发操作,其中,第四用户根据每个技术数据与多个技术服务的关联信息,以及技术服务所涉及的交易信息和数据项信息,对数据项进行校验;
数据管理模块,用于根据第四用户执行程序开发操作的结果,生成第四通知消息,所述第四通知消息用于通知第五用户执行程序测试操作;
测试管理模块,用于输出第五用户执行程序测试操作的结果。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权限配置模块,用于为第一用户、第二用户、第三用户、第四用户、第五用户配置不同的权限。
可选的,所述业务管理模块进一步用于:
对所述需求信息进行拆分处理,形成多个需求数据;
将每个需求数据与多个业务服务进行关联处理;
根据拆分处理和关联处理的结果生成业务处理流程图。
可选的,所述技术管理模块进一步用于:
对所述业务服务进行拆分处理,形成多个技术数据;
将每个技术数据与多个技术服务进行关联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上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根据第一用户的需求信息,生成用于通知第二用户执行业务服务处理操作的第一通知消息,根据第二用户执行业务服务处理操作的结果,生成用于通知第三用户执行技术服务处理操作的第二通知消息,根据第三用户执行技术服务处理操作的结果,生成用于通知第四用户执行程序开发操作的第三通知消息,根据第四用户执行程序开发操作的结果,生成用于通知第五用户执行程序测试操作的第四通知消息,并输出第五用户执行程序测试操作的结果,即可顺利实现第一通知消息、第二通知消息、第三通知消息、第四通知消息的串联流转,完成整个需求管理,在此过程中,第一用户、第二用户、第三用户、第四用户、第五用户的执行操作过程可相互查看,避免会出现由于割裂式的信息沟通传递方式导致的开发出的程序中一些功能不是自己想要的问题,同时也可以避免出现测试关联要点遗漏、测试不充分的情况,整个需求管理过程耗时短,速度快,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需求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需求管理方法的又一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需求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需求管理装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个具体实施例”、“一些实施例”、“例如”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各实施例中涉及的步骤顺序用于示意性说明本申请的实施,其中的步骤顺序不作限定,可根据需要作适当调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需求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根据第一用户的需求信息,生成第一通知消息,所述第一通知消息用于通知第二用户执行业务服务处理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需求信息指的是第一用户根据业务场景确定的需求的详细内容。
步骤102、根据第二用户执行业务服务处理操作的结果,生成第二通知消息,所述第二通知消息用于通知第三用户执行技术服务处理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业务服务处理操作包括:
对所述需求信息进行拆分处理,形成多个需求数据;
将每个需求数据与多个业务服务进行关联处理;
根据拆分处理和关联处理的结果生成业务处理流程图。
其中,多个业务服务独立存在,且具有一定的业务背景含义。
步骤103、根据第三用户执行技术服务处理操作的结果,生成第三通知消息,所述第三通知消息用于通知第四用户执行程序开发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技术服务处理操作包括:
对所述业务服务进行拆分处理,形成多个技术数据;
将每个技术数据与多个技术服务进行关联处理,并分析技术服务所涉及的交易信息,以及数据表和数据项,以银行系统为例,该数据表和数据项中可以包括:银行号、存款账号等。
其中,多个技术服务独立存在、低耦合、复用性强。
以银行系统中的“贷款”场景为例,该“贷款”作为需求信息,则其对应的业务服务可以为交易流程模型,技术服务可以为交易拆分、服务编排。
步骤104、根据第四用户执行程序开发操作的结果,生成第四通知消息,所述第四通知消息用于通知第五用户执行程序测试操作。
具体实施时,基于步骤103,第四用户根据每个技术数据与多个技术服务的关联信息,以及技术服务所涉及的交易信息和数据项信息,对数据项进行校验。
步骤105、输出第五用户执行程序测试操作的结果,在此过程中,第一用户、第二用户、第三用户、第四用户、第五用户的执行操作过程可相互查看,尤其针对测试阶段的用户,可提前进行测试分析准备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程序测试操作是根据第一通知消息、第二通知消息、第三通知消息、第四通知消息的顺次关联关系执行的。
具体实施时,程序测试操作包括:测试分析和功能测试。其中,测试分析指的是:根据系统填写的需求信息-业务服务-技术服务-数据项,以及需求信息-业务服务-技术服务-交易的关联关系,引入图数据库技术生成网状关系图,测试人员可根据该关联关系明确某个节点的测试关联点,进一步提高测试的关联性和全面性。功能测试指的是测试人员根据系统中的业务服务、技术服务及交易信息和数据项信息,生成相关的测试大纲,以便后续根据测试大纲生成相关的测试案例。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第一用户、第二用户、第三用户、第四用户、第五用户,举例来说,第一用户可以为需求提供人员,第二用户可以为业务人员,第三用户可以为技术人员,第四用户可以为开发人员,第五用户可以为测试人员。
由图1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需求管理方法,通过根据第一用户的需求信息,生成用于通知第二用户执行业务服务处理操作的第一通知消息,根据第二用户执行业务服务处理操作的结果,生成用于通知第三用户执行技术服务处理操作的第二通知消息,根据第三用户执行技术服务处理操作的结果,生成用于通知第四用户执行程序开发操作的第三通知消息,根据第四用户执行程序开发操作的结果,生成用于通知第五用户执行程序测试操作的第四通知消息,并输出第五用户执行程序测试操作的结果,即可顺利实现第一通知消息、第二通知消息、第三通知消息、第四通知消息的串联流转,完成整个需求管理,在此过程中,第一用户、第二用户、第三用户、第四用户、第五用户的执行操作过程可相互查看,避免会出现由于割裂式的信息沟通传递方式导致的开发出的程序中一些功能不是自己想要的问题,同时也可以避免出现测试关联要点遗漏、测试不充分的情况,整个需求管理过程耗时短,速度快,效率高。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需求管理方法的又一流程图,为了根据不同用户的角色及其工作内容,授予其相对应的操作权限,如图2所示,该方法还包括:
步骤201、为第一用户、第二用户、第三用户、第四用户、第五用户配置不同的权限。
在本实施例中,该权限可以包括对数据进行增加、删除、修改等。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需求管理装置,如下面的实施例所述。由于需求管理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需求管理方法相似,因此,需求管理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需求管理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以下所使用的,术语“单元”或者“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需求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
需求管理模块301,用于根据第一用户的需求信息,生成第一通知消息,所述第一通知消息用于通知第二用户执行业务服务处理操作。
业务管理模块302,用于根据第二用户执行业务服务处理操作的结果,生成第二通知消息,所述第二通知消息用于通知第三用户执行技术服务处理操作。
技术管理模块303,用于根据第三用户执行技术服务处理操作的结果,生成第三通知消息,所述第三通知消息用于通知第四用户执行程序开发操作。
数据管理模块304,用于根据第四用户执行程序开发操作的结果,生成第四通知消息,所述第四通知消息用于通知第五用户执行程序测试操作。
测试管理模块305,用于输出第五用户执行程序测试操作的结果。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需求管理装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还包括:
权限配置模块401,用于为第一用户、第二用户、第三用户、第四用户、第五用户配置不同的权限。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业务管理模块302进一步用于:
对所述需求信息进行拆分处理,形成多个需求数据;
将每个需求数据与多个业务服务进行关联处理;
根据拆分处理和关联处理的结果生成业务处理流程图。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技术管理模块303进一步用于:
对所述业务服务进行拆分处理,形成多个技术数据;
将每个技术数据与多个技术服务进行关联处理。
具体实施时,根据不同用户的角色为其分配不同的使用权限,通过前端界面输入数据,依次通过需求管理、业务管理、技术管理、数据管理、测试管理各个模块的关联处理,最后实现需求,用户在需求管理装置前端界面可查看各个阶段关联流转的详细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上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根据第一用户的需求信息,生成用于通知第二用户执行业务服务处理操作的第一通知消息,根据第二用户执行业务服务处理操作的结果,生成用于通知第三用户执行技术服务处理操作的第二通知消息,根据第三用户执行技术服务处理操作的结果,生成用于通知第四用户执行程序开发操作的第三通知消息,根据第四用户执行程序开发操作的结果,生成用于通知第五用户执行程序测试操作的第四通知消息,并输出第五用户执行程序测试操作的结果,即可顺利实现第一通知消息、第二通知消息、第三通知消息、第四通知消息的串联流转,完成整个需求管理,在此过程中,第一用户、第二用户、第三用户、第四用户、第五用户的执行操作过程可相互查看,避免会出现由于割裂式的信息沟通传递方式导致的开发出的程序中一些功能不是自己想要的问题,同时也可以避免出现测试关联要点遗漏、测试不充分的情况,整个需求管理过程耗时短,速度快,效率高。
此外,本发明还具有以下特点:
易操作性:所有用户直接登录需求管理装置web前端界面即可操作。
高效性:全流程统一管理机制,提供一种通用语言,统一不同角色用户的操作,减少人工沟通成本,提高各个阶段的流转效率。
灵活性:技术实现可跟随需求进行变化,增加技术实现的灵活性,提高技术实现效率。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需求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第一用户的需求信息,生成第一通知消息,所述第一通知消息用于通知第二用户执行业务服务处理操作;所述业务服务处理操作包括:对所述需求信息进行拆分处理,形成多个需求数据;将每个需求数据与多个业务服务进行关联处理;根据拆分处理和关联处理的结果生成业务处理流程图;
根据第二用户执行业务服务处理操作的结果,生成第二通知消息,所述第二通知消息用于通知第三用户执行技术服务处理操作;
所述技术服务处理操作包括:对所述业务服务进行拆分处理,形成多个技术数据;将每个技术数据与多个技术服务进行关联处理,分析技术服务所涉及的交易信息,以及数据表和数据项;
根据第三用户执行技术服务处理操作的结果,生成第三通知消息,所述第三通知消息用于通知第四用户执行程序开发操作,其中,第四用户根据每个技术数据与多个技术服务的关联信息,以及技术服务所涉及的交易信息和数据项信息,对数据项进行校验;
根据第四用户执行程序开发操作的结果,生成第四通知消息,所述第四通知消息用于通知第五用户执行程序测试操作;
输出第五用户执行程序测试操作的结果,在此过程中,第一用户、第二用户、第三用户、第四用户、第五用户的执行操作过程可相互查看;其中,程序测试操作是根据第一通知消息、第二通知消息、第三通知消息、第四通知消息的顺次关联关系执行的;程序测试操作包括:测试分析和功能测试;其中,测试分析是根据需求信息-业务服务-技术服务-数据项,以及需求信息-业务服务-技术服务-交易信息的关联关系,引入图数据库技术生成网状关系图,根据关联关系明确某个节点的测试关联点;功能测试是根据业务服务、技术服务、交易信息和数据项,生成相关的测试大纲,根据测试大纲生成相关的测试案例进行测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为第一用户、第二用户、第三用户、第四用户、第五用户配置不同的权限。
3.一种需求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需求管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用户的需求信息,生成第一通知消息,所述第一通知消息用于通知第二用户执行业务服务处理操作;所述业务服务处理操作包括:对所述需求信息进行拆分处理,形成多个需求数据;将每个需求数据与多个业务服务进行关联处理;根据拆分处理和关联处理的结果生成业务处理流程图;
业务管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二用户执行业务服务处理操作的结果,生成第二通知消息,所述第二通知消息用于通知第三用户执行技术服务处理操作;
技术管理模块,用于对所述业务服务进行拆分处理,形成多个技术数据;将每个技术数据与多个技术服务进行关联处理,分析技术服务所涉及的交易信息,以及数据表和数据项;根据第三用户执行技术服务处理操作的结果,生成第三通知消息,所述第三通知消息用于通知第四用户执行程序开发操作,其中,第四用户根据每个技术数据与多个技术服务的关联信息,以及技术服务所涉及的交易信息和数据项信息,对数据项进行校验;
数据管理模块,用于根据第四用户执行程序开发操作的结果,生成第四通知消息,所述第四通知消息用于通知第五用户执行程序测试操作;
测试管理模块,用于输出第五用户执行程序测试操作的结果;其中,程序测试操作是根据第一通知消息、第二通知消息、第三通知消息、第四通知消息的顺次关联关系执行的;程序测试操作包括:测试分析和功能测试;其中,测试分析是根据需求信息-业务服务-技术服务-数据项,以及需求信息-业务服务-技术服务-交易信息的关联关系,引入图数据库技术生成网状关系图,根据关联关系明确某个节点的测试关联点;功能测试是根据业务服务、技术服务、交易信息和数据项,生成相关的测试大纲,根据测试大纲生成相关的测试案例进行测试。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权限配置模块,用于为第一用户、第二用户、第三用户、第四用户、第五用户配置不同的权限。
5.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方法。
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CN202010494406.5A 2020-06-03 2020-06-03 需求管理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6798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94406.5A CN111679807B (zh) 2020-06-03 2020-06-03 需求管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94406.5A CN111679807B (zh) 2020-06-03 2020-06-03 需求管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79807A CN111679807A (zh) 2020-09-18
CN111679807B true CN111679807B (zh) 2024-04-16

Family

ID=72434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94406.5A Active CN111679807B (zh) 2020-06-03 2020-06-03 需求管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79807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83859A (zh) * 2018-12-04 2019-04-26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机软件开发管理平台,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947399A (zh) * 2019-01-25 2019-06-28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代码结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955523A (zh) * 2019-11-22 2020-04-03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27452A1 (en) * 2014-02-12 2015-08-13 Wipro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testing software application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83859A (zh) * 2018-12-04 2019-04-26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机软件开发管理平台,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947399A (zh) * 2019-01-25 2019-06-28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代码结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955523A (zh) * 2019-11-22 2020-04-03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79807A (zh) 2020-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09543B (zh) 一种规则引擎的模式匹配方法和装置
EP3407548A1 (en) Chatbot system
Kerbrat et al. Automated test generation from SDL specifications
CN110659018B (zh) 一种流程引擎实现方法及装置
US9304746B2 (en) Creating a user model using component based approach
CN111026634A (zh) 一种接口自动化测试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8601454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optimizing composite applications having orchestrated activities
CN111782211A (zh) 基于Vue组件的参数页面动态生成方法及装置
Salaün Generation of service wrapper protocols from choreography specifications
Li et al. Automated functional scenarios-based formal specification animation
CN111966597B (zh) 测试数据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4610598A (zh) 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679807B (zh) 需求管理方法及装置
US20060129891A1 (en) Software test framework
Simmonds et al. Property patterns for runtime monitoring of web service conversations
US8276165B2 (en) Continuation-based runtime callback invocation
CN114757124B (zh) 一种基于xml的cfd工作流建模方法、装置、计算机及存储介质
CN115599401A (zh) 自定义模型的发布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679832B (zh) 基于DevOps平台的工具组件集成方法及装置
CN113495723A (zh) 一种调用功能组件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032004B (zh) 在开发环境中管理开发作业的方法、设备和程序产品
CN111160403B (zh) 一种api接口复用发现的方法及装置
Miles Automatically adapting source code to document provenance
Kulp et al. Open Component Portability Infrastructure (OPENCPI)
Belluccini et al. PALM: A Technique for Process ALgebraic Specification Min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