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67166A - 一种建设施工单位环境信用评价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设施工单位环境信用评价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67166A
CN111667166A CN202010491742.4A CN202010491742A CN111667166A CN 111667166 A CN111667166 A CN 111667166A CN 202010491742 A CN202010491742 A CN 202010491742A CN 111667166 A CN111667166 A CN 1116671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index
water
processing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9174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斌
张莉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Anhuan Credit Evalu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Anhuan Credit Evalu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Anhuan Credit Evalu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Anhuan Credit Evalu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9174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67166A/zh
Publication of CN1116671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671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8Construction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保建设施工指标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建设施工单位环境信用评价系统及方法,建设施工单位环境信用评价系统包括:施工指标采集模块、主控模块、管理指标处理模块、保障指标处理模块、操作指标处理模块、指标信息存储模块、显示模块。本发明将环保建设施工指标分为管理类指标,保障类指标,操作类指标三大内容。其中管理类分为资质管理,财务管理,环保制度,应急预案等;保障类指标分为机器设备,劳保用品,环境监测,环保材料等;操作类指标分为污水排放,噪音控制,扬尘控制,垃圾清运,环境修复等;大大提高环保建设施工指标信息处理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建设施工单位环境信用评价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建设施工指标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设施工单位环境信用评价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人类是具有对现实环境进行否定的强大力量,区别于动物的受制于它周围环境结构,正是人类巨大的优越性,具备了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进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然而人类在面对社会发展,经济飞速的时代下的道德困惑,信用缺失成为最突出的表现。其中,人类社会最严重的信用道德缺失在于人类在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遗失了人类与自然关系中的信用道德,过度地消耗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生态危机。这就是对人类在同自然关系中严重失信的惩罚,这种对自然的失信,同时也是对人类自身的失信。
美国生态学者福斯特认为,只有通过开展生态革命,以重建人与自然间的信用道德体系,超越人与自然间的异化,实现生态和谐,开启人与自然间的协同进化。这就是环境保护,也是对自然环境的信用和守信。
通常所谓信用,是指依附在人之间、单位之间和商品交易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信任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但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信用”这个词已经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它可能是人类认识中最为复杂、最难以捉摸的概念之一。有伦理道德层面,法律层面,经济学层面等概念。
《辞海》指出信用有三种含义:其一为“信任使用”;其二为“遵守诺言,实践成约,从而取得别人对他的信任”;其三为“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总之信用无外乎是要包含对一切关系之间信任,履约,偿还等要素。
随着经济迅速持续不断的发展,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建设施工项目首当其冲作为人类发展经济的前沿部分,也是对自然生态环境破坏的第一步。随着建设项目的不断发展,在其开发过程中就给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建设施工噪声普遍超过国家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粉尘、污水,建筑垃圾污染了周围的环境,干扰人类的正常生活,这种现象已成为社会公害。
建设领域污染物类型
施工扬尘:
在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工程及装修工程施工红线范围内及相关物料运输过程中,在自然力、人力等作用下形成的粉尘颗粒物进入到环境空气中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扬尘。建设工程扬尘包括施工现场生产扬尘、堆场扬尘及物料运输扬尘等。
扬尘的危害:
扬尘颗粒在施工人为活动的影响下会随着空气流动而移动,最后变成细小颗粒物,易被人吸食,一旦进入肺中,就会引起一系列疾病,甚至危害人们的生命。如果扬尘颗粒在10微米以下就会进入人的下呼吸道,而在2.5微米以下就会积聚在人的肺泡里,引发一系列疾病,甚至肺衰竭而亡。
噪声污染
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以波的形式在一定的介质(如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传播。通常所说的噪声污染是指人为造成的。从生理学观点来看,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你所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
噪声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是听力损伤。人们在进入强噪声环境时,暴露一段时间,会感到双耳难受,甚至会出现头痛等感觉。噪声能诱发多种疾病,因为噪声通过听觉器官作用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以致影响到全身各个器官,故噪声除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外,还会给人体其它系统带来危害。由于噪声的作用,会产生头痛、脑胀、耳鸣、失眠、全身疲乏无力以及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长期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与低噪声环境下的情况相比,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率要高2~3倍。可见噪声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噪声也可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使肠胃病和溃疡病发病率升高。此外,噪声对视觉器官、内分泌机能及胎儿的正常发育等方面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施工废水废液污染
建设施工产生的污水废液若处置不当就会产生一系列的恶劣影响。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未经治理排放的生活污水会对纳污受体产生严重污染,会改变受体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使得受体原有功能受到影响。例如水质指标恶化、土壤性质恶化等。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由于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及滋生的蚊蝇,若处置不当,将使周边环境中病源种类增多、菌量增大,出现病原菌和寄生虫的大量繁殖,可能造成传染病的蔓延,给人群的健康带来威胁。
生态环境的破坏
施工期间由于清理表土、土石方开挖、改移河道、开采料场等活动会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地形改变、沟谷大量消失,恶化生物栖息的生态环境,加速地表侵蚀,增大地表径流,增加水土流失,改变自然流水形态,加剧水质恶化,从而直接导致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建设领域环保信用建立的依据标准
GB8978-200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等相关法律、标准、规范制定。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意义在于对环境的保护。建设环境保护工程能够体现人在社会活动中对于环境的保护,从而建设人与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模式。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加快对资源的整合,调整企业的发展模式,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环境保护工程能够减少经济活动中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制止对环境的破坏行为,促使企业在追求利益的同时能够考虑到社会利益,从而将环保工程的理念运用到企业的发展理念中,带来企业更加长足的发展空间。只有注重了对环境的保护,才能提供给经济发展的长足动力。然而,环保建设施工指标信息处理效率低。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环保建设施工指标信息处理效率低。而且现有技术不能对污水排放,噪音控制,扬尘控制,垃圾清运,环境修复等提供理论数据支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设施工单位环境信用评价方法及处理系统。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设施工单位环境信用评价方法,用相对量的比较,确定多个判断矩阵,取其特征根所对应的特征向量作为权重,最后综合出总权重,并且排序。具体包括:
步骤一,分析管理类指标,保障类指标,操作类指标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系统的层次结构;
步骤二,对于同一层次的各因素关于上一层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出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
步骤三,由比较矩阵计算被比较因素对每一准则的相对权重,并进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步骤四,计算方案层对目标层的组合权重和组合一致性检验,并进行排序;
并对管理类指标,保障类指标,操作类指标的得分累加,根据获得的扬尘治理得分分别获得一般(IV级)、较重(III级)、重大(II级)、特大(I级)四等级。
在本发明中,由管理类指标,保障类指标,操作类指标三个一级指标的得分累加而得,根据扬尘治理得分可分别获得ABCD四等。其中管理类分为若干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由若干评价项目构成;二级指标包括资质管理,财务管理,环保制度,应急预案等;保障类指标二级指标包括机器设备,劳保用品,环境监测,环保材料等;操作类指标二级指标包括污水排放,噪音控制,扬尘控制,垃圾清运,环境修复等。
数学表达式为:
CEP=A+G+O
Figure BDA0002521326970000031
Figure BDA0002521326970000032
Figure BDA0002521326970000033
其中,CEP-施工环保信用得分,取四舍五入值。
A-管理制度。
B-保障措施。
O-操作措施。
进一包括:
管理指标信息采集及处理,进行证照资质及运营能力、机构及培训、环保创建活动、环保设计方案、工前环保告示、环保制度、环保值班受理、节能降耗、施工环境突发应急预案信息的采集及处理;
保障指标信息采集及处理,围档围网、门前环境、机械设备、油烟净化、降尘设施、材料加工、遮盖材料、劳保用品、车辆运输、控制光照、环境监测、环保技术和材料选用信息及处理;
操作指标信息采集及处理,污水排放、现场道路、噪音控制、搅拌、土方作业、硬路开挖、夜间施工、材料及土方堆放、垃圾清理、水土流失、植被恢复与土地复垦信息及处理。
进一步,所述操作指标信息采集及处理中,操作施工的扬尘量按堆场起尘的公式计算:
Q=2.1(V50-V0)3e-1.023W;
式中:
Q───起尘量,kg/t·a;
V50───距地面50m处风速,m/s;
V0───起尘风速,m/s;
W───尘粒的含水率,%。
进一步,所述操作指标信息采集及处理中,噪音处理方法如下:
采用点源衰减模式,预测声源至受声点的几何发散衰减,则预测公式如下:
Lp=Lp0-20lg(r/r0);
式中:
Lp─距声源r处的A声压级,dB(A);
Lp0─距声源r0处的A声压级,dB(A);
r─预测点与声源的距离,m;
r0─监测设备噪声时的距离,m;
附加衰减公式为Aexc=5lg(r/r0),其中Aexc的最大值为10dB;则预测公式如下:
Lp=Lp0-20lg(r/r0)-5lg(r/r0)
式中:
Lp─距声源r处的A声压级,dB(A);
Lp0─距声源r0处的A声压级,dB(A);
r─预测点与声源的距离,m;
r0─监测设备噪声时的距离,m。
进一步,所述操作指标信息采集及处理中,所述水土流失量预测采用类比法,预测步骤如下:
1)通过调查分析确定区域的水土流失特点,如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及水土流失形式,并确定土壤侵蚀模数的本底值,为Esg;
2)根据区域平面布置,考虑各分区的水土流失特点,进行水土流失预测分区,为Si(i=1,2,...m),对分区进行预测;
3)类比分析施工建设过程中和建设前各水土流失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并依据水土流失规律估测各因素综合对水土流失量的贡献度,为Ai(i=1,2,...m);
4)计算各分区水土流失量及新增的水土流失量分区水土流失量:Esi=Ai·Esg·Mi;
5)新增水土流失量:△Esi=(Ai·Esg-Esg)·Mi;
6)施工区水土流失总量及新增水土流失总量
水土流失总量:
Figure BDA0002521326970000051
新增水土流失总量:
Figure BDA0002521326970000052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设施工单位环境信用评价系统,包括:
管理类指标处理模块,用于对管理指标信息进行处理;
保障类指标处理模块,用于对保障指标信息进行处理;
操作类指标处理模块,用于对操作指标信息进行处理;
施工环保信用得分模块,用于对管理类指标处理模块、保障类指标处理模块、操作类指标处理模块信息处理的得分进行累加,根据扬尘治理得分分别获得ABCD四等级。
进一步,所述管理类指标处理模块包括资质管理处理模块,财务管理处理模块,环保制度处理模块,应急预案处理模块;
所述保障类指标处理模块包括机器设备处理模块,劳保用品处理模块,环境监测处理模块,环保材料处理模块;
所述操作类指标处理模块包括污水排放处理模块,噪音控制处理模块,扬尘控制处理模块,垃圾清运处理模块,环境修复处理模块。
所述建设施工单位环境信用评价系统进一步包括:
施工指标采集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采集环保建设施工指标信息;
指标信息存储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存储器存储采集的施工指标信息;
显示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显示器显示采集的施工指标信息及处理结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收用户输入程序存储介质,所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使电子设备执行所述建设施工单位环境信用评价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收用户输入程序存储介质,所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使电子设备执行所述建设施工单位环境信用评价方法,
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发明将环保建设施工指标分为管理类指标,保障类指标,操作类指标三大内容。其中管理类分为资质管理,财务管理,环保制度,应急预案等;保障类指标分为机器设备,劳保用品,环境监测,环保材料等;操作类指标分为污水排放,噪音控制,扬尘控制,垃圾清运,环境修复等;大大提高环保建设施工指标信息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设施工单位环境信用评价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设施工单位环境信用评价系统结构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工地现场设置污水处理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现有技术中,环保建设施工指标信息处理效率低。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建设施工单位环境信用评价方法及处理系统。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设施工单位环境信用评价方法,包括:
步骤一,分析管理类指标,保障类指标,操作类指标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系统的层次结构。
步骤二,对于同一层次的各因素关于上一层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出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
步骤三,由比较矩阵计算被比较因素对每一准则的相对权重,并进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步骤四,计算方案层对目标层的组合权重和组合一致性检验,并进行排序。
并对管理类指标,保障类指标,操作类指标的得分累加,根据获得的扬尘治理得分分别获得一般(IV级)、较重(III级)、重大(II级)、特大(I级)四等级。
在本发明中,由管理类指标,保障类指标,操作类指标三个一级指标的得分累加而得,根据扬尘治理得分可分别获得ABCD四等。其中管理类分为若干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由若干评价项目构成;二级指标包括资质管理,财务管理,环保制度,应急预案等;保障类指标二级指标包括机器设备,劳保用品,环境监测,环保材料等;操作类指标二级指标包括污水排放,噪音控制,扬尘控制,垃圾清运,环境修复等。
数学表达式为:
CEP=A+G+O
Figure BDA0002521326970000061
Figure BDA0002521326970000062
Figure BDA0002521326970000063
其中,CEP-施工环保信用得分,取四舍五入值。
A-管理制度。
B-保障措施。
O-操作措施。
Aij,Gij,Oij—分别表示A,G,O评价项目的权重。
Aij,Gij,Oij—分别表示A,G,O评价项目的权重,权重的确定宜采用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针对多层次结构的系统,用相对量的比较,确定多个判断矩阵,取其特征根所对应的特征向量作为权重,最后综合出总权重,并且排序。其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包括:
1)分析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系统的层次结构。
2)对于同一层次的各因素关于上一层中某一准则(目标)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出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
3)由比较矩阵计算被比较因素对每一准则的相对权重,并进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4)计算方案层对目标层的组合权重和组合一致性检验,并进行排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建设施工单位环境信用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管理指标信息处理;
证照资质及运营能力:查看证照原件及影音件;评估经营财务指标包括(总资产,营业收入,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等)用以考核环境修复的能力;
机构及培训:环保机构设立文件及人员培训文件及记录;
环保创建活动:是否牵头、监理、分包单位参与环保创建活动,增加环保意识;
环保设计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中是否有环保措施及控制施工扬尘、噪声专项方案;
工前环保告示:是否在工地外张挂节能环保公示牌;开工、爆破、夜间施工前提前公示;
环保制度:查看工地项目部是否制定环保制度及落实情况;
环保值班受理:管理人员昼夜在岗值班,及时处理环境污染问题;
节能降耗:查看是否使用节能降耗设备及产品,是否制定节能降耗制度;
施工环境突发应急预案:施工现场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否制定及落实保障情况。
S102,保障指标信息处理;
围档围网:围档封闭是否规范,是否按时清洁;
门前环境三包:是否明确责任人,落实保洁措施,大门及周边每日清洁;保持工地外5米内整洁;
机械设备:施工机械的保养程度,及有无跑、冒、滴漏油污现象;
油烟净化:生活区食堂后厨是否设置油烟净化装置;
降尘设施:是否配备雾炮车、洒水车等降尘设备,并按施工阶段适时降尘;
材料加工:施工现场加工材料是否设置封闭的加工车间;
遮盖材料:检查安全密目网,及铺装材料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劳保用品:查看粉尘、噪音、辐射及电焊防护用品是否齐全;
车辆运输:检查工地出入口是否设置车辆自动冲洗平台,并正常使用;运输车辆出门有无做好遮蔽,是否有车速控制制度;
控制光照:施工电焊弧光及夜间灯光照明有无采取有效遮蔽;
环境监测:查看扬尘及噪声监控系统是否正常使用,是否有监测记录;
环保技术和材料选用:有无采用环保施工技术、环保施工设备和环保节能材料。
S103,操作指标信息处理。
污水排放:是否修建三级污水沉淀池,并进行污水循环利用;
现场道路:主要通道是否作硬化处理,是否采用钢筋混凝土路面;
噪音控制:有无噪音防护制度及敏感区域设立声屏障,是否设立减震设施;
搅拌:查看是否使用商品混凝土及现场搅拌站环境封闭状况;
土方作业:施工机械在挖土、运土、堆土作业时有无符合扬尘控制的要求;
硬路开挖:硬路开挖作业有无采取湿法作业,配备防尘喷淋设备;
夜间施工:夜间施工有无按规定申报审批,有无越范围施工和使用高噪声机械设备现象;
材料及土方堆放:裸土闲地有无采用压实、覆盖等措施;材料是否归类存放,有无遮盖,危险化学品存放是否规范;
垃圾清理:有无垃圾及危险固废委托清运处理协议,垃圾有无分类定点存放;
水土流失:有无规划好临时施工道路的路线走向,是否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能及时疏导雨水;
植被恢复与土地复垦:有无随意砍伐和损害植被,有无占耕地,施工结束后是否有土地复垦设计方案。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设施工单位环境信用评价系统包括: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设施工单位环境信用评价系统,包括:
管理类指标处理模块,用于对管理指标信息进行处理;
保障类指标处理模块,用于对保障指标信息进行处理;
操作类指标处理模块,用于对操作指标信息进行处理;
施工环保信用得分模块,用于对管理类指标处理模块、保障类指标处理模块、操作类指标处理模块信息处理的得分进行累加,根据扬尘治理得分分别获得ABCD四等级。
所述管理类指标处理模块包括资质管理处理模块,财务管理处理模块,环保制度处理模块,应急预案处理模块;
所述保障类指标处理模块包括机器设备处理模块,劳保用品处理模块,环境监测处理模块,环保材料处理模块;
所述操作类指标处理模块包括污水排放处理模块,噪音控制处理模块,扬尘控制处理模块,垃圾清运处理模块,环境修复处理模块。
所述建设施工单位环境信用评价系统进一步包括:
施工指标采集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采集环保建设施工指标信息;
指标信息存储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存储器存储采集的施工指标信息;
显示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显示器显示采集的施工指标信息及处理结果。
下面结合具体分析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的施工扬尘方法如下:
(1)物料运输扬尘计算方法:
在施工建设过程中,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占总扬尘的60%以上。考虑到作业的车辆种类,及具体台数随建设工期的不同而变化,所以只按预测模式的典型情况进行测算。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在完全干燥的情况下,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Q=0.123(V/5)(W/6.8)0.85(P/0.5)0.75
式中:
Q─汽车行驶的扬尘,kg/(km·辆);
V─汽车速度,km/h;
W─汽车载重量,t;
P─道路表面含尘量,kg/㎡。
(2)露天堆场和裸露场地的风力扬尘是施工扬尘的另一个主要来源。由于施工需要,部分建筑材料露天堆放,一些施工作业点表层土壤需开挖且临时堆放,在气候干燥又有风的情况下,会产生扬尘。扬尘量按堆场起尘的经验公式计算:
Q=2.1(V50-V0)3e-1.023W;
式中:
Q───起尘量,kg/t·a;
V50───距地面50m处风速,m/s;
V0───起尘风速,m/s;
W───尘粒的含水率,%。
起尘风速与粒径和含水率有关。粉尘在空气中的扩散稀释与风速等气象条件有关,也与粉尘本身的沉降速度有关。因此,减少露天堆放和保证一定的含水率及减少裸露地面是减少风力起尘的有效手段。
本发明提供的噪音处理方法如下:
采用点源衰减模式,预测声源至受声点的几何发散衰减,不考虑声屏障、空气吸收的衰减,不考虑附加衰减,则预测公式如下:
Lp=Lp0-20lg(r/r0);
式中:
Lp─距声源r处的A声压级,dB(A);
Lp0─距声源r0处的A声压级,dB(A);
r─预测点与声源的距离,m;
r0─监测设备噪声时的距离,m;
若考虑因地面引起的附加衰减(50m以内可不考虑),附加衰减公式为Aexc=5lg(r/r0),其中Aexc的最大值为10dB。则预测公式如下:
Lp=Lp0-20lg(r/r0)-5lg(r/r0)
式中:
Lp─距声源r处的A声压级,dB(A);
Lp0─距声源r0处的A声压级,dB(A);
r─预测点与声源的距离,m;
r0─监测设备噪声时的距离,m。
本发明提供的水土流失量预测采用类比法(经验预测法),预测步骤如下:
1)通过调查分析确定区域的水土流失特点,如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及水土流失形式,并确定土壤侵蚀模数的本底值,设为Esg;
2)根据区域平面布置,考虑各分区的水土流失特点,进行水土流失预测分区,设定为Si(i=1,2,...m),对分区进行预测;
3)类比分析施工建设过程中和建设前各水土流失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并依据水土流失规律估测各因素综合对水土流失量的贡献度,设为Ai(i=1,2,...m);
4)计算各分区水土流失量及新增的水土流失量分区水土流失量:Esi=Ai·Esg·Mi
5)新增水土流失量:△Esi=(Ai·Esg-Esg)·Mi
6)施工区水土流失总量及新增水土流失总量
水土流失总量:
Figure BDA0002521326970000101
新增水土流失总量:
Figure BDA0002521326970000102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设施工单位环境保护技术规范的术语与定义、总则、管理标准、环保措施实施标准、光源污染防护措施标准、环保建材使用标准、环境应急预案。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施工单位环境保护技术规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发明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发明。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发明。
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3609.1-2008职业眼面部防护焊接防护第1部分:焊接防护具
GB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725-2009安全网
GB8965.2-2009防护服装阻燃防护第2部分:焊接服
GB8978-200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8483-200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GB18597-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8-2001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50325-201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2013版)
GB/T50905-2014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
SL190-2007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建筑施工安全文明工地标准》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
《一般工业固废储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节约能源法》
3定义
3.1
施工扬尘
指在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工程及装修工程施工红线范围内及相关物料运输过程中,在自然力、人力等作用下形成的粉尘颗粒物进入到环境空气中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扬尘。建设工程扬尘包括施工现场生产扬尘、堆场扬尘及物料运输扬尘等。
4规则
4.1为规范建筑工地建设期的环境保护工作、促进施工单位环境综合治理,确保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在建设领域的具体落实,特制定本标准。
4.2本标准所称建筑工地,包括新(改、扩)建的房屋建筑工程、公路及铁路建设工程、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线路管道工程、电力工程、设备安装工程、装修装饰工程及拆除工程等所形成的施工场地。
4.3本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文明工地标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一般工业固废储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等相关法律、标准、规范制定。
4.4本标准分为管理类指标,保障类指标,操作类指标三大内容。(其中管理类分为资质管理,财务管理,环保制度,应急预案等;保障类指标分为机器设备,劳保用品,环境监测,环保材料等;操作类指标分为污水排放,噪音控制,扬尘控制,垃圾清运,环境修复等。)
5管理标准
5.1清洁化标准
5.1.1建成区工地入口5米范围内应当无渣土和碎砖乱石,工地周边50米内应当无建筑垃圾,施工场地出口外道路100米内应当无洒落渣土。
5.1.2建成区工地施工围墙不得有积尘,每50米不得有超过1处的污垢;企业标志、“五牌一图”(即工程简介牌、管理人员及监督电话标牌、安全生产措施牌、消防保卫牌、文明施工措施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和其他公告牌等不得有积尘等污垢;墙体上出现的乱涂写、乱张贴、乱刻画现象应当及时清除。
5.1.3办公区、生活区应每日保洁,随时保持清洁。
5.1.4施工机械和工地内附设的垃圾桶、灯具、电架箱等设施定时清洁,不得有积尘、污泥、痰迹等污垢;离开工地的车辆,其车轮不得夹带明显渣土。
5.1.5工地内无高空抛撤建筑垃圾、现象;运输垃圾、渣土、砂石、土方、灰浆等散物、流体、物料的各类车辆,应当采取遮盖、封闭、围挡等措施,装载高度不得超过车厢高度,并保持车辆整洁。
5.1.6施工现场实施严格的烟尘控制措施,每日洒水不得少于2次,并确保施工设备、车辆尾气的排放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5.2秩序化标准
5.2.1施工出入口距道路交叉口、医院、学校等车流人流密集地段的距离应不小于70米;出入口5米范围内应当硬化,并应设置明显醒目的警示标志。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工地扬尘污染防治方案的要求,在施工现场出入口公示扬尘污染控制措施,负责人、环保监督员、扬尘监管主管部门等有关信息。
5.2.2施工现场实行围挡封闭,围挡保护连续。主要路段和景观主干道设置的围墙或围挡高度不低于2.0米,一般路段不低于1.8米;围墙或围挡材料应采用砌体或定型板材,确保坚固、稳定。施工人员的加工、制作等活动必须在围墙或围挡内进行。
5.2.3工地办公区、生活区、施工区划分清晰、整体布局有序,不同区域间应设置明显的隔离或警示标志设施;根据施工需要布置的门卫室、厕所和开水房等建筑类型齐全、通风采光良好。
5.2.4办公与生活环境管理规范,办公室内布置整齐,文件资料归类存放。炊事人员必须办理健康证,上岗穿(戴)工作服(帽)。
a)施工现场管理规范、组织有序施工现场各种告示牌、广告牌等安装牢固、字迹清楚醒目。
b)施工临时用电线路必须架空或埋入地下,不得在场地或楼地面表面上随意乱接乱拖。
c)各种材料和施工机具设备按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分类齐整堆放,不得在工地围墙或围栏外堆放建筑材料。
d)在建工程超出施工围墙高度、已搭设外脚手架和大面积支模的工程现场,所使用的钢管外表面应当使用防锈油漆见新,剪刀撑和防护栏应当刷统一以红白或黄黑油漆相间作为标识,同时使用密目式安全网进行封闭,并挂上醒目的安全警示标牌。
e)施工场地应设置带盖垃圾桶,产生的废土和建筑垃圾应分开堆放、统一收集、集中密封外运,并按批准的时间、线路运输,在指定的地点倾倒,不得随意处置。
f)施工现场禁止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垃圾等易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g)废弃油料和化学溶剂应交有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置;泥浆类废水应进行沉淀后集中排放;其他污水和废水应当实施集中处理、定点排放,未经处理不得直接排放。
5.2.5施工现场主要出入口道路要采取硬化措施。
5.3优美化标准
5.3.1工地入口大门外观形象应保持简洁大方。
5.3.2施工围墙应采用白色作为底色,墙体上布置的标语、宣传画等内容应保持完整、美观、风格协调;围墙顶端禁止搭设其他设施;施工围档应当规格、色彩统一,保持外观完好并布置整齐。
5.3.3工地办公区、生活区墙面和屋顶颜色应当统一,并与工地所在地段环境保持协调;办公区、生活区道路要求平整完好,出现地面破损、凹陷必须及时修补。
5.3.4工地附设的各种标志牌、公告牌、警示牌、防护栏、灯具、电架箱,以及公厕、垃圾桶等设施应保持完好,无明显断裂、破损、锈蚀或脱漆等现象。
5.3.5工地使用的密目安全网不得脱落、漏挂,不得有大于5平方米的破损,安全警示标牌应当保持字迹清晰美观。
5.3.6有条件的工地,或位于城市主要道路和重点地段的工地,应当在施工围墙和工地内部组织临时绿化。
5.4制度化标准
5.4.1细化施工过程中减少大气、水土、噪声污染和改善环境卫生状况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设备的作业指导书等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并督促施工单位落实。
5.4.2建立施工场地控制扬尘、防止噪音、杜绝乱排污水垃圾和渣土沿路抛洒现象的专项治理办法,落实施工现场专职保洁员制度,负责工地内场保洁和“门前三包”,解决工地扰民和污染城市问题。
5.4.3依据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强化施工现场公共安全与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
5.5培训标准
5.5.1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培训。
5.5.2设立专门的环保培训工作及宣传预算。
5.5.3对机械及运输人员进行节能环保教育。
5.5.4对管理层进行环保法律及标准的培训。
5.6环境因素识别
5.6.1设立专门环保组织负责环境因素识别,更新及评价。
5.6.2开工前各部门按设计规定及工序,共同识别施工区域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污染源,未识别不能施工。
5.7具体评价:
6环保措施实施标准
6.1防止水污染措施标准
《水污染防治法》共8章92条,具体包括总则、水污染防治的标准和规划、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水污染防治措施、饮用水水源和其他特殊水体保护、水污染事故处置、法律责任、附则。
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设,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6.1.1施工污染源及污染因子情况表
Figure BDA0002521326970000141
6.1.2相关标准
遵循的标准包括:GB8978-2002、GB3838-2002、GB3838-2002、GB5084-2005等。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2002部分内容单位:mg/L
Figure BDA0002521326970000151
6.1.3具体措施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坚持水污染防治的原则,遵循水污染防治措施的一般规定,应采取以下措施或可以达到相同效果的措施:
a)工地现场设置污水处理系统如图3:
b)禁止将有毒有害废弃物用作土方回填,以免污染地下水和环境。
c)各类建筑垃圾应倾倒在相关管理部门指定的地点。
d)下雨前做好围栏附近的渣土的清理工作和未运走土方的覆盖工作,避免泥浆污染路面。
e)在围栏内侧沿围栏设排水沟,避免泥浆水污染路面。
f)外运淤泥及泥浆的车辆出工地时必须经清洗后方能出运。
g)防渗漏和加固地层施工工艺所采用的化学浆料,应尽量选用毒性小、污染少的注浆材料工艺,避免浆液流入地表水系和人畜饮用水源。
1h)污水处理后如排入市政管网的及附近水体,水质应满足GB8978-2002的规定;如排入附近农田沟渠用于农田灌溉的应满足GB5084-2005的规定。
i)油料、废液区地面硬化,进行防渗漏处理。
j)对日常污水排放进行监测并记录。
k)船舶施工时,对废水应设油水分离设备集中处理。
6.1.4具体评价:排水设施是否充分,废水是否集中收集处理,污水排放是否符合要求。
6.2防止大气污染措施标准
《大气污染防治法》共7章66条,具体包括总则、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防治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防治机动车船排放污染、防治废气、尘和恶臭污染、法律责任和附则。
6.2.1相关标准
遵循的标准包括:GB3095-2012、GB16297-1996、GB50325-2010、GB18483-2001等。
GB 3095-2012标准的部分内容
Figure BDA0002521326970000161
GB 16297-1996标准的部分内容
Figure BDA0002521326970000162
6.2.2施工扬尘
6.2.2.1物料运输扬尘计算方法:
在施工建设过程中,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占总扬尘的60%以上。考虑到作业的车辆种类,及具体台数随建设工期的不同而变化,所以只按预测模式的典型情况进行测算。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在完全干燥的情况下,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Q=0.123(V/5)(W/6.8)0.85(P/0.5)0.75
式中:
Q-汽车行驶的扬尘,kg/(km·辆);
V-汽车速度,km/h;
W-汽车载重量,t;
P-道路表面含尘量,kg/m2
6.2.2.2露天堆场和裸露场地的风力扬尘是施工扬尘的另一个主要来源。由于施工需要,部分建筑材料露天堆放,一些施工作业点表层土壤需开挖且临时堆放,在气候干燥又有风的情况下,会产生扬尘。扬尘量按堆场起尘的经验公式计算:
Q=2.1(V50-V0)3e-1.023W;
式中:
Q——起尘量,kg/t·a;
V50——距地面50m处风速,m/s;
V0——起尘风速,m/s;
W——尘粒的含水率,%。
起尘风速与粒径和含水率有关。粉尘在空气中的扩散稀释与风速等气象条件有关,也与粉尘本身的沉降速度有关。因此,减少露天堆放和保证一定的含水率及减少裸露地面是减少风力起尘的有效手段。不同粒径粉尘的沉降速度见下表:
不同粒径粉尘的沉降速度
Figure BDA0002521326970000171
6.2.3具体措施及技术要求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参照理论方法所估计的污染情况,应采取以下措施可以达到相同效果的措施:
6.2.3.1施工现场围挡安装布置技术要求:
a)施工工地周围应当设置连续、密封的围挡。主要路段和市容景观道路及机场、码头、车站广场设置围挡,其高度不低于2.5m;在其他路段设置围挡的,其高度不低于1.8m,并且围挡应进行美化,与周边环境协调。
b)围挡应采用彩钢板等硬质材料,不得使用彩色编织布、竹笆或安全网等易变形材料。
c)围挡底端应设置防溢座,其高度应不低于0.3m,围挡之间以及围挡与防溢座之间无缝隙。
d)占道施工的围挡上端应设警示红灯(或LED灯带),防溢座设黄底黑线导流带或警示线。
e)环境敏感区域施工时,围挡上应设置喷淋雾化设备,采用水雾降尘。
f)围挡落尘应当定期清洗,保证施工工地周边环境整洁。
g)对特殊地点无法设置围挡及防溢座的,应设置警示牌。
h)开工前,应将扬尘污染防治方案的主要内容在围挡周围醒目位置公布,公布期至工程施工结束,公布期间应当保持公布内容的清晰完好。
6.2.3.2施工现场产生扬尘应设置密目式安全网应符合下列要求
a)脚手架外侧应张满密目式安全网,密目式安全网应满足GB5725-2009的要求,且网目数不小于2000目/100cm2
b)脚手架底部应采取硬质材料封闭,并及时清理封板上的垃圾或其他遗撒物,清理时应提前洒水润湿。
6.2.3.3施工现场采取覆盖、铺装、绿化等除尘措施。
6.2.3.4施工现场要在施工前做好施工道路的规划和设置,可利用设计中永久性的施工道路。如采用临时施工道路,基层要夯实,路面铺垫焦渣、细石,并随时洒水,减少道路扬尘。出入口路面应进行硬底化抑尘处理,路面硬底化应符合下列要求:
a)出入口内硬底化路面长度应不少于12m或内接场内硬化道路;
b)出入口外硬底化路面长度应不少于20m或外接市政道路;
c)路面硬底化厚度宜大于20cm,宽度不小于出口宽度。
d)施工区主要道路应铺设宽不低于3.5m,厚度宜大于20cm的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路面。
e)施工区一般道路、办公区、生活区的道路应铺设宽不低于1.5m的水泥混泥土或沥青混凝土路面,铺设厚度宜大于20cm,与施工区道路连接。
6.2.3.5散水泥和其它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应尽量安排库内存放,如露天存放应采用严密苫盖,运输和卸运时防止遗洒飞扬,以减少扬尘。
6.2.3.6弃土集中堆放,堆放高度不高于1.5m,并在48h内完成清运。48h内无法清运的,应在施工工地内设置临时堆放场;废弃砖瓦、混凝土块等废弃物应设贮存池,池体限高1.5m,堆放高度不超过池体高度,施工完毕48小时内完成清运弃土、混凝土块等建筑废弃物48h内无法清运的,应洒水保持湿润或采用防尘网进行遮盖。
6.2.3.7清理施工垃圾时使用容器吊运,严禁随意凌空抛撤造成扬尘。
6.2.3.8生石灰的熟化和灰土施工要适当配合洒水,杜绝扬尘。
6.2.3.9使用砂石时禁止将所有遮盖的密目网全部打开,稍打开一角,用后拍平盖好。
6.2.3.10凡有土石方作业和裸露场地的建设工程施工工地出口大门应规范化建设车辆自动冲洗系统;车辆自动冲洗系统能够对运输车辆前后轮同时进行冲洗;冲洗废水应进行收集和处理回用,沉淀池应方便挖掘机或人工清挖;出场车辆的车身、车轮、底盘必须冲洗干净后方能上路,车辆自动冲洗系统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不具备建设车辆自动冲洗系统条件的施工工地或施工作业面出口,应设配备高压水枪的人工冲洗平台,配备的高压水枪压力不小于8Mpa,流量不小50L/min)。
6.2.3.11施工现场制定洒水降尘制度,配备专用洒水设备及指定专人负责,定时洒水降尘,一天洒水频率不低于2次/天。
6.2.3.12钻机施工中钻孔位置棉絮覆盖,避免造成粉尘飞扬对环境造成污染。
6.2.3.13现场进行清理、剔凿、切割、铣刨、钻孔作业、物料装卸等易产生扬尘作业时,应在封闭的空间内进行或采用洒水喷淋等湿式作业法进行施工,防治碎屑、纤维飘散和扬尘。
6.2.3.14石膏粉、水泥、腻子粉等易起尘物料,应采用专用仓库、储藏罐等形式分类存放。
6.2.3.15回收粉尘若不能使用,应制定相应处理措施,不得随意倾倒。要充分考虑烟气及粉尘的有害性,避开人类活动密集区。
6.2.3.16施工现场禁止焚烧垃圾废料等。
6.2.3.17食堂后厨应加装已通过环保产品认证的复合式油烟净化设备[风量(m3/h):≥2000~≤20000]。
6.2.3.18减少汽车等机动车辆的使用频率,结合实际情况,用自行车和电瓶车作为日常代步工具。
6.2.4具体评价:降尘设备是否齐全,易飞扬材料是否遮蔽到位,废气排放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实时监测空气质量,是否运输车辆防尘措施全面,硬路开挖与土石方作业是否采取覆罩处理,是否严格控制扬尘及废气排放。
6.3降低噪音污染措施标准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共8章64条,具体包括总则、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业噪声污染防治、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交通运输噪声污染防治、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法律责任和附则。
6.3.1相关标准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 单位:dB(A)
Figure BDA0002521326970000191
注:表中所列噪声值是指与敏感区域相应的建筑施工场地边界线处的限值。
6.3.2计算方法
采用点源衰减模式,预测声源至受声点的几何发散衰减,不考虑声屏障、空气吸收的衰减,不考虑附加衰减,则预测公式如下:
Lp=Lp0-201g(r/r0);
式中:
Lp-距声源r处的A声压级,dB(A);
Lp0-距声源r0处的A声压级,dB(A);
r-预测点与声源的距离,m;
r0-监测设备噪声时的距离,m;
若考虑因地面引起的附加衰减(50m以内可不考虑),附加衰减公式为Aexc=51g(r/r0),其中Aexc的最大值为10dB。则预测公式如下:
Lp=Lp0-201g(r/r0)-51g(r/r0)
式中:
Lp-距声源r处的A声压级,dB(A);
Lp0-距声源r0处的A声压级,dB(A);
r-预测点与声源的距离,m;
r0-监测设备噪声时的距离,m。
噪声预测结果
Figure BDA0002521326970000201
6.3.3具体措施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参照理论方法所估计的污染情况,遵循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一般规定,应采取以下措施或可以达到相同效果的措施:
6.3.3.1制定并公示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控制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止噪声扰民的自觉意识。
6.3.3.2强噪声作业时间的控制,严格控制作业时间,加班提前向建设方申请,晚间作业不超过22:00,早晨作业不早于6:00,特殊情况需连续作业(或夜间作业)的,应尽量采取降噪措施,事先做好周围群众的安抚工作,并报工地所在地环保部门备案后方可施工。
6.3.3.3制定合理措施,减少现场噪声对施工工人的伤害。
6.3.3.4强噪声机械的降噪措施:
a)牵扯到产生强噪声的成品、半成品加工、制作作业,放在封闭工作间内完成,减少因施工现场加工制作产生的噪声。
b)选用低噪声或备有消声降噪设备的施工机械。施工现场的强噪声机械(如:输送泵、电锯、电刨、砂轮机等)设置封闭的机械棚,以减少强噪声的扩散。
c)混凝土施工尽可能选用环保型振捣棒。
d)修理脚手架钢管时,禁止用大锤敲打,电锯操作间采用具有隔音效果的材料进行封闭。
e)模板、脚手架支拆时,应做到轻拿轻放,严禁抛掷。
f)装修及机电工程施工:尽量做到先封闭后施工,使用电锤开洞、凿眼时,在钻头处注油或水。
g)材料设备吊装应严格控制作业时间,夜间禁止打桩和拆迁工作。
h)设立协调办公室和居民监督员,听取居民合理化建议,协调好和居民的关系,尽最大努力做到便民不扰民。
i)在环境敏感区域,可设置声屏障。
6.3.4具体评价:噪声控制措施是否完善,是否严格控制施工时间,是否专人监测噪音,劳保用品是否齐全,低噪声设备是否符合规范,夜间施工管控是否严格。
6.4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标准
《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共6章91条,具体包括总则、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监督管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特别规定、法律责任和附则。国家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实行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危害性、充分合理利用固体废物和无害化处置固体废物的原则;对固体废物实行充分回收和合理利用。国家鼓励、支持采取有利于保护环境的集中处置固体废物的措施,促进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产业发展。
6.4.1相关标准
GB18599-2001、GB18597-2001、GB18598-2001等。
6.4.2具体措施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坚持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的原则,遵循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的一般规定,应采取以下措施或可以达到相同效果的措施:
6.4.2.1固体废弃物应妥善保存,贮存地点清洁完整。
6.4.2.2建筑垃圾可采取露天或室内堆放方式,露天堆放的建筑垃圾应及时苫盖,避免雨淋和减少扬尘。
6.4.2.3地面建筑垃圾堆放区地坪标高应高于周围场地不小于15cm,堆放区四周应设置排水沟,满足场地雨水导排要求。
6.4.2.4船舶施工时,固废统一收集后上岸处理。
6.4.2.5废旧电池、废色带、废墨盒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防止风吹雨淋。
6.4.2.6可回收的建筑垃圾应分类存放,防止风吹雨淋。
6.4.2.7不可回收的建筑垃圾指定地点进行贮存。
6.4.2.8生活垃圾分按可回收生活垃圾与不可回收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在容器中。
6.4.2.9贮存易燃废弃物品(废木材、废纸等)区域中应严禁烟火,并预备灭火器。
6.4.2.10贮存固体废弃物品区域予以标识。
6.4.2.11相关管理人员定期检查固体废弃物的贮存情况,并作好记录。
6.4.2.12不可回收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指定地点清运出场处理。
6.4.2.13危险废弃物的控制:
a)危险废弃物的来源:
设备维修、维护产生的稀释剂、油污及不明化学品的废弃容器、废毛刷;
设备维修产生的废弃石棉垫;
机修产生的废弃油棉纱和油污手套;
设备维修、维护产生的废弃油类;
安装器材产生包装泡沫及油漆、稀料、胶、脱模剂油等;
废日光灯管、废打印机墨盒、废干电池;
车辆上淘汰的废铅酸蓄电池。
b)控制措施:
应定点收集,收集场及容器应有标牌标识,注意防水防雨和防火;
危险废弃物应交由有资格处理的单位处理。
6.4.3具体评价:固体废物是否集中分类处理,垃圾清理是否及时,危险废物是否严格按流程处理,是否划定界限堆放材料及土方。
6.5生态保护措施标准
建设项目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引起水土流失、对植被的破坏、造成动物生境的破碎问题、占用土地等。因此,应对可能造成的不同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具体包括场址选择、水土流失防治、动植物保护、三废处理、文物保护和环境监测等方面。具体措施如下:
6.5.1优化施工场地选址方案
选择施工场地时要综合考虑周边水源气象交通安全等因素,合理划分各功能区域,以达到保护水源植被动物等目的。
6.5.2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6.5.2.1相关标准
水土流失评价标准执行SL190-2007中的水力侵蚀强度分级标准,水力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如下:
水力侵蚀强度分级
级别 平均侵蚀模数[t/km<sup>2</sup>-a] 平均流失厚度(mm/a)
微度 <500 <0.37
轻度 500-2500 0.37-1.9
中度 2500-5000 1.9-3.7
强烈 5000-8000 3.7-5.9
极强烈 8000-15000 5.9-11.1
剧烈 >15000 >11.1
6.5.2.2计算方法
预测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水土流失量预测采用类比法(经验预测法),预测步骤如下:
1)通过调查分析确定区域的水土流失特点,如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及水土流失形式,并确定土壤侵蚀模数的本底值,设为Esg;
2)根据区域平面布置,考虑各分区的水土流失特点,进行水土流失预测分区,设定为Si(i=1,2,...m),对分区进行预测;
3)类比分析施工建设过程中和建设前各水土流失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并依据水土流失规律估测各因素综合对水土流失量的贡献度,设为Ai(i=1,2,...m);
4)计算各分区水土流失量及新增的水土流失量分区水土流失量:Esi=Ai·Esg·Mi
5)新增水土流失量:△Esi=(Ai·Esg-Esg)·Mi
6)施工区水土流失总量及新增水土流失总量
水土流失总量:
Figure BDA0002521326970000231
新增水土流失总量:
Figure BDA0002521326970000232
6.5.2.3具体措施
要制度详细的水土流失保护方案,制定方案时要考虑到水土保持应与建设相结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以防为主,开发建设与防治并重,边开发边防治,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重点治理与一般防护相结合的原则治理水土流失。使新增水土得到有效控制,施工区原有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减少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积极采取生态影响补偿措施,包括就地和异地。
1)临时施工道路的开辟会破坏地表植被,包括耕地、园林、林地以及牧草地等。为此,应规划好临时施工道路的路线走向,以减少植被破坏为首要原则,尽量利用现有道路;若无现成道路可利用,则应严格控制施工道路修筑边界,路线走向必须绕开各种生态敏感区。对于施工道路边界上可能出现的土质裸露边坡,应有临时防护设施,在条件允许的地区,宜采用生态防护措施,可在施工道路修建的同时进行复绿,在气候条件恶劣地区,应有防止土壤侵蚀的工程防护措施,以防止土壤的自然侵蚀。在施工前,对现场初始的地形地貌,地表植被等自然特征应有客观的文字描述和完整的影像记录,以作为将来进行恢复的依据和参考,施工结束后,必须恢复临时占用土地原有的土地功能,土地复垦率须达到90%以上,土地复垦率,是已复垦土地面积与被破坏土地的面积比。
L%=Y/P*100%
L:土地复垦率
Y:已复垦土地面积
P:被破坏土地面积
2)根据实际填挖土质,合理的设置边坡坡度;合理的设置土石方填挖施工现场临时排水系统,及时疏导雨水,以减少雨水对挖填土坡坡面的冲蚀。填挖方工程量过大的路段应避开雨季施工,避免雨季施工带来的严重水土流失,在有雨水地面径流汇集处开挖路基时,或在临时土堆周围,以及其他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的地段,应设置沉淀池,作用是雨水流经时减慢流速使泥沙下沉,防止水土流失。弃土弃渣的堆放地点应预先采取排水和挡土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或对水源和灌溉渠道造成污染和淤塞。为防治水土流失要做到边坡稳定,岩石、表土、开挖坡面不裸露,泥沙不进入下游河道,不影响河流正常行洪,做好绿化养护工作,提高高速公路沿线水土保持能力。
3)应集中取土场取料,切忌随意布置小料场,对山坡及植被任意破坏,既影响环境面貌,也容易产生方滑坡。弃土场要合理选址,不能阻塞河道防碍行洪,导致滑坡、地基下陷,也不能压埋植被、损毁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破坏景观。取土场、弃土场禁止选用森林、草地和湿地并按规定的界限,不能任意选址和扩大范围。拌和弃料应及时收集并运至弃土场,避免随意弃置污染土壤和破坏植被。材料堆放地点要有明确的边界,具体应按照临时用地审批文件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划定,以便控制对土地的不合理占用。
6.5.3野生动物保护
施工过程中对野生动物及生存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接近效应、阻隔作用等对生存环境的破坏。如果直接破坏会造成动物死亡或迁徙,间接破坏会使动物的活动范围受限,对其觅食、交配产生影响。同时施工带来的噪声会给动物带来烦躁不安,直接威胁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施工中要尽量做到绕、避、护等环境敏感区。尽量少使用爆破工艺。并且施工时与水环境隔离,防止机械漏油,造成水生生物的伤害和灭亡。向职工加大宣传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性,严禁乱砍伐和狩猎。必须严格按施工图要求施工,绝不允许扩大施工范围。
6.5.4植被保护及恢复
a)施工区内及周围的树木和植被不得随意砍伐和损害。
b)确因工程施工需要,植被受损害,应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恢复。
c)施工临时设施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并对上下边坡进行植被防护。
d)取、弃土场要进行绿化。
e)采用TBS防护系统或框格防护进行植被恢复。
6.5.5野外施工大气保护
开挖产生的粉尘采用湿法作业减少降尘,爆破粉尘一般采用湿法作业、爆破前后洒水减少降尘。施工区设置锅炉的,烟气排放应满足有关规定和要求。施工采用湿钻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粉尘污染,同时,对现场施工人员加强劳动保护。粉体物料要尽量采用管道输送,并对输送管道采取防泄漏措施。
6.5.6野外施工污废水防护
砂石料加工废水需进行沉淀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并将废水回用至生产加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基坑废水在沉降处理过程中,应加强水质监测,延长静置时间。混凝土拌合废水可在废水排放量相对集中的施工点,设置沉淀净化池,将pH值调至中性,出水通过水质监测,达标后才能排放。含油废水应集中修配保养场,经沉淀、除油处理,含量小于5mg/L时,排入附近荒地。施工场地必须设置生活污水收集池,污水经过化粪池发酵杀菌后由地下管网输送到无危害水域,有条件的可输送到当地污水处理厂。
6.5.7野外施工噪声防护
合理安排施工计划,避免在同一集中地点集中使用大量机动.备,施工单位应首选符合噪声排放标准的施工机械,采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对敏感目标,可采取可采取限制施工时段、设置隔声屏障等工程措施。对高噪声作业场施工人员,应加强劳动保护。
6.5.8野外施工固废防护
固体废弃物由于其来源和种类多样性和复杂性,对它的处理方法应根据各自的特性和组成进行优化选择。对于有毒有害废物应交由专业公司处理。对一般废物的填埋处置必须保持周围环境的一致性,废物顶部必须覆盖植被、保持长期稳定,能防止风化侵蚀、洪水和扬尘。
6.5.9野外施工文物保护
在施工过程中,如遇到地下看不到的文物古迹,应立即停工并保护好现场并第一时间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必须做到“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又有利于基本建设”的原则。
6.5.10野外施工环境监测
根据施工过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特点,要积极邀请环境监测部门对施工过程中的水气噪声进行监测。以确保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降到最低。
6.5.11具体评价:噪声控制措施完善,严格控制施工时间,专人监测噪音,劳保用品齐全,低噪声设备符合规范,夜间施工管控严格。
7光源污染防护措施标准
施工现场光污染长期以来由于不注意防护、防范,给施工人员和居民生活及农作物生长造成极大的伤害,所以尽量避免夜间施工,如遇到无法避免产生光源污染的夜间施工,应提前做好夜间施工申请,并做好对附近居民的安民告示。此项所依据的标准包括:GB8965.2-2009、GB/T3609.1-2008等。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和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应当采取以下措施或可以达到相同效果的措施:
7.1施工照明灯具光污染防护措施
7.1.1对施工前进场的灯具设备进行检查,杜绝无罩、无防护的设备进场使用。
7.1.2在灯具的使用过程中进行检查和定期维护保养,杜绝带病或缺少零部件继续运转的情况。
7.1.3在基础施工阶段,所有照明灯具安装高度不能超过工地围墙3米,灯具的光源不能向工地围墙外照射。
7.1.4现场所有大光灯设备均安装自动限时控制开关。
7.1.5夜间的所有防盗照明灯具使用220V的防水路灯。
7.2施工中电焊和气割所产生光污染防护措施
7.2.1操作者焊工应经特种作业培训、考试合格。
7.2.2现场电焊和气割时设置活动屏挡,封闭围栏。
7.2.3需集中入库加工焊接,应避开人员集中时焊接。
7.2.4采用工装模具固定焊接,模具操作人员应避开。
7.2.5对居民及周围农作物有影响场所辐射面搭设挡光壁。
7.3具体评价:光照控制处理是否得当,凭挡遮光措施是否完善,光照设备安装是否规范,夜间照明是否合理有效。
8环保建材使用及节能降耗标准
8.1相关法律法规
《节约能源法》规定,国家鼓励、支持节能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示范和推广,促进节能技术创新与进步;推荐参照GB/T50905-2014。
8.2具体措施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参照有关标准规范,环保建材的使用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8.2.1避免使用能够产生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质的结构设备和绝缘材料:应尽量避免使用所生产的泡沫绝缘材料。当维修或处理设备的时候,应注意回收。
8.2.2采用耐久性产品和材料:建筑材料的生产是高耗能的。因此使用时间长、维护少的产品就意味着节约了能源。同时也减少了固体废料的产生。
8.2.3选择不需要维护的建筑材料:在可能的情况下,选用基本上不需要维护例如粉刷、再处理、防水处理的建筑材料,或者其维护对环境的影响最小。
8.2.4选择物化能量低的建筑材料:重工业的产品和材料一般都是高耗能的。因此,在不影响产品性能和使用寿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选择物化能量低的材料。
8.2.5采用当地生产的建筑材料:运输不仅需要消耗能量,同时会产生污染,因此应尽量购买当地生产的材料。
8.2.6采用当地生产的回收再利用的建筑产品:用废弃材料生产建筑产品减轻了固体废料污染,减少了生产中的能量消耗,同时节省了自然资源,如纤维素绝缘制品、用草生产的地板砖,回收塑料所生产的塑料木材等。
8.2.7在有可能的情况下选用废弃的建筑材料:例如拆卸下来的木材、五金等,这样做可以减轻垃圾填埋的压力,节省自然资源。但是一定要确保这些材料可以安全使用检测是否含铅、石棉等有害成分,重新使用旧的窗户和洗手间洁具不应以牺牲节能和节水为代价。
8.2.8寻求可持续的木材供应:使用来自于管理良好的森林的木材,避免砍伐原始森林中的木材。
8.2.9避免使用会释放有害气体污染物的材料:溶剂型的涂料、黏结剂、地毯、刨花板等许多建筑材料可能会释放出甲醛和其它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对工人和居住者的身体健康会造成危害。
8.2.10最大限度地减少加压处理木材的使用:当工人对加压处理木材进行锯切等操作时,应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将包装废料减到最少,避免过分的包装。但是,同时也要确保仔细包装某些易碎的东西以免破坏。
8.2.11循环利用及节能降耗:
a)采用商混、避免自拌砼;
b)采用定型化、工具化建筑工具周转使用;
c)可用的废旧钢筋循环利用;多采用LED节能灯具、节水器具、太阳能路灯;
d)对建筑渣土可视其情况加以利用。
8.3具体评价:环保技术材料使用是否科学合理,环保技术材料使用是否得当,节能降耗工作是否实施良好。
9环境应急预案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纲要。
9.1编制目的;
9.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
9.3事故分级:
一般(IV级)、较重(III级)、重大(II级)、特大(I级)。
9.4适用范围;
9.5工作原则;
9.6组织指挥与职责:
成立以公司主要分管领导为主体的环境应急机构,一般分环境危险源控制组、医疗救护组、抢险搜救组、安全疏散组、安全警戒组、环境监测组、后勤保障组、宣传报道组。
9.7预防和预警;
9.8应急响应:
制定应急响应程序、信息报送与处理、指挥和协调、应急监测、信息发布、安全防护、应急终止。
9.9后期处置:
组织实施环境恢复计划。
9.10地方沟通与协作:
建立与环保系统联运的应急渠道,开展与相关部门的交流与合作。
9.11具体评价:环境应急预案制定是否科学合理,应急保障措施是否齐备,是否设立专项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应当注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结合来实现。硬件部分可以利用专用逻辑来实现;软件部分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中,由适当的指令执行系统,例如微处理器或者专用设计硬件来执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的设备和方法可以使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和/或包含在处理器控制代码中来实现,例如在诸如磁盘、CD或DVD-ROM的载体介质、诸如只读存储器(固件)的可编程的存储器或者诸如光学或电子信号载体的数据载体上提供了这样的代码。本发明的设备及其模块可以由诸如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或门阵列、诸如逻辑芯片、晶体管等的半导体、或者诸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可编程逻辑设备等的可编程硬件设备的硬件电路实现,也可以用由各种类型的处理器执行的软件实现,也可以由上述硬件电路和软件的结合例如固件来实现。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建设施工单位环境信用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设施工单位环境信用评价系统包括:
管理类指标处理模块,用于对管理指标信息进行处理;
保障类指标处理模块,用于对保障指标信息进行处理;
操作类指标处理模块,用于对操作指标信息进行处理;
施工环保信用得分模块,用于对管理类指标处理模块、保障类指标处理模块、操作类指标处理模块信息处理的得分进行累加,根据扬尘治理得分分别获得ABCD四等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设施工单位环境信用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类指标处理模块包括资质管理处理模块,财务管理处理模块,环保制度处理模块,应急预案处理模块;
所述保障类指标处理模块包括机器设备处理模块,劳保用品处理模块,环境监测处理模块,环保材料处理模块;
所述操作类指标处理模块包括污水排放处理模块,噪音控制处理模块,扬尘控制处理模块,垃圾清运处理模块,环境修复处理模块。
3.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设施工单位环境信用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设施工单位环境信用评价系统进一步包括:
施工指标采集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采集环保建设施工指标信息;
指标信息存储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存储器存储采集的施工指标信息;
显示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显示器显示采集的施工指标信息及处理结果。
4.一种建设施工单位环境信用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设施工单位环境信用评价方法包括:
用相对量的比较,确定多个判断矩阵,取其特征根所对应的特征向量作为权重,最后综合出总权重,并且排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设施工单位环境信用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设施工单位环境信用评价方法包括:
步骤一,分析管理类指标,保障类指标,操作类指标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系统的层次结构;
步骤二,对于同一层次的各因素关于上一层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出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
步骤三,由比较矩阵计算被比较因素对每一准则的相对权重,并进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步骤四,计算方案层对目标层的组合权重和组合一致性检验,并进行排序;并对管理类指标,保障类指标,操作类指标的得分累加,根据获得的扬尘治理得分分别获得一般、较重、重大、特大四等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设施工单位环境信用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施工环保信用得分表达式为:
CEP=A+G+O
Figure FDA0002521326960000021
Figure FDA0002521326960000022
Figure FDA0002521326960000023
其中,CEP-施工环保信用得分,取四舍五入值;
A-管理制度;
B-保障措施;
O-操作措施;
Aij,Gij,Oij—分别表示A,G,O评价项目的权重。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设施工单位环境信用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操作施工的扬尘量按堆场起尘的公式计算:
Q=2.1(V50-V0)3e-1.023W;
式中:
Q───起尘量,kg/t·a;
V50───距地面50m处风速,m/s;
V0───起尘风速,m/s;
W───尘粒的含水率,%。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设施工单位环境信用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噪音处理方法如下:
采用点源衰减模式,预测声源至受声点的几何发散衰减,则预测公式如下:
Lp=Lp0-20lg(r/r0);
式中:
Lp─距声源r处的A声压级,dB(A);
Lp0─距声源r0处的A声压级,dB(A);
r─预测点与声源的距离,m;
r0─监测设备噪声时的距离,m;
附加衰减公式为Aexc=5lg(r/r0),其中Aexc的最大值为10dB;则预测公式如下:
Lp=Lp0-20lg(r/r0)-5lg(r/r0)
式中:
Lp─距声源r处的A声压级,dB(A);
Lp0─距声源r0处的A声压级,dB(A);
r─预测点与声源的距离,m;
r0─监测设备噪声时的距离,m;
步骤四中,水土流失量预测采用类比法,预测步骤如下:
1)通过调查分析确定区域的水土流失特点,如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及水土流失形式,并确定土壤侵蚀模数的本底值,为Esg;
2)根据区域平面布置,考虑各分区的水土流失特点,进行水土流失预测分区,为Si,i=1,2,...m,对分区进行预测;
3)类比分析施工建设过程中和建设前各水土流失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并依据水土流失规律估测各因素综合对水土流失量的贡献度,为Ai(i=1,2,...m);
4)计算各分区水土流失量及新增的水土流失量分区水土流失量:Esi=Ai·Esg·Mi;
5)新增水土流失量:△Esi=(Ai·Esg-Esg)·Mi;
6)施工区水土流失总量及新增水土流失总量
水土流失总量:
Figure FDA0002521326960000041
新增水土流失总量:
Figure FDA0002521326960000042
9.一种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程序,供于电子装置上执行时,提供用户输入接口以实施如权利要求4~8任意一项所述建设施工单位环境信用评价方法。
10.一种接收用户输入程序存储介质,所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使电子设备执行权利要求4~8任意一项所述建设施工单位环境信用评价方法。
CN202010491742.4A 2020-06-02 2020-06-02 一种建设施工单位环境信用评价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116671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91742.4A CN111667166A (zh) 2020-06-02 2020-06-02 一种建设施工单位环境信用评价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91742.4A CN111667166A (zh) 2020-06-02 2020-06-02 一种建设施工单位环境信用评价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67166A true CN111667166A (zh) 2020-09-15

Family

ID=72385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91742.4A Pending CN111667166A (zh) 2020-06-02 2020-06-02 一种建设施工单位环境信用评价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6716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27672A (zh) * 2020-10-30 2021-02-05 北京中铁建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工地环境监测方法
CN116993538A (zh) * 2023-06-05 2023-11-03 深圳市大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室内装饰工程环境质量监管系统
CN117291549A (zh) * 2023-11-16 2023-12-26 中交二公局东萌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工程项目施工环保监督管理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27672A (zh) * 2020-10-30 2021-02-05 北京中铁建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工地环境监测方法
CN116993538A (zh) * 2023-06-05 2023-11-03 深圳市大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室内装饰工程环境质量监管系统
CN116993538B (zh) * 2023-06-05 2024-04-09 深圳市大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室内装饰工程环境质量监管系统
CN117291549A (zh) * 2023-11-16 2023-12-26 中交二公局东萌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工程项目施工环保监督管理系统
CN117291549B (zh) * 2023-11-16 2024-03-01 中交二公局东萌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工程项目施工环保监督管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67166A (zh) 一种建设施工单位环境信用评价系统及方法
Enshassi Environmental concerns for construction growth in Gaza Strip
Roper Waste management policy revisions: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Katrina disaster
Singh Environmental issues with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of responsible mining.
Luc-Lo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report
Zuhai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lan for the proposed development of island waste management center in F. Magoodhoo
Deng et al. Mining Area Environment
GATHUNGU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STUDY REPORT FOR THE PROPOSED TWO BLOCKS RESIDENTIAL UNITS DEVELOPMENT ON PLOT LR NO: 10119/4-NEXT TO GARDEN CITY MALL, OFF THIKA SUPER HIGHWAY, KASARANI SUB COUNTY, NAIROBI COUNTY
Musthafa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proposed 10 storey building construction in G. Hiyaakuri, Male’
Mohamed Updated environment and social management plan for establishment of Island Waste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Centre (IWRMC) in M. Mulah
Sandhu et al. Assessing the Site Selection,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Waste Disposal Site in Islamabad
Council Spring Lane and Ellis Yard Redevelopment
Musthafa et al. Proposed 2500 Housing Units Development Project in Hulhumale’Phase II
Musthafa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proposed 10 storey building construction in M. Yookafi, Male’
Musthafa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proposed 8 storey building development with basement in Ma. Gongali, Male'
Musthafa et al.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proposed 2500 housing units development project in Hulhumale’Phase II
Mwenga et al. ENVIRONMENTAL & SOCIAL IMPACTS ASSESSMENT STUDY REPORT; PROPOSED HOUSING DEVELOPMENT ON PLOT NO. MN/III/3237 AT MSUMARINI BEACH, KIKAMBALA, KILIFI COUNTY, KENYA
Velcich DRAFT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ROGRAMME (EMPr)
Oma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proposed development of 10 Storey building development with basement in M. Nadhee, Male'
van Niekerk Draft Basic Assessment Report
COUNCIL CHIPILI TOWN COUNCIL
Musthafa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proposed development of 15 storey mixed residential building at M. Chanbeylee Vilaa, Male’
Multi-Benefit Stormwater Capture Project
JAN NATURAL STONE INDUSTRY.
Solutions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setup of a sewerage system in Hangnaameedhoo Island, Alif Dhaal Atoll, Maldiv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1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