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54883A - 数据按序递交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按序递交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54883A
CN111654883A CN202010564121.4A CN202010564121A CN111654883A CN 111654883 A CN111654883 A CN 111654883A CN 202010564121 A CN202010564121 A CN 202010564121A CN 111654883 A CN111654883 A CN 1116548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network device
indication information
network
data str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6412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54883B (zh
Inventor
尤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6548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548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548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548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2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 Modification of the traffic flow during hand-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9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50Queue scheduling
    • H04L47/62Queue scheduling characterised by scheduling criteria
    • H04L47/624Altering the ordering of packets in an individual queu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5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 H04W28/0263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involving mapping traffic to individual bearers or channels, e.g. traffic flow template [TF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22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transferring data sessions between adjac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2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 Modification of the traffic flow during hand-off
    • H04W36/023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18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allowing seamless reselection, e.g. soft re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04W76/16Involving differ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a packet-switched [PS] bearer in combination with a circuit-switched [CS] bear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6Gateway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2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数据按序递交的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当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开始在新的承载上对发生转移的数据流进行按序传输。

Description

数据按序递交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9月10日,申请号为2018800686807,发明名称为“数据按序递交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按序递交的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5G的主要应用场景为:增强移动超宽带(eMBB)、低时延高可靠通信(URLLC)、大规模机器类通信(mMTC)。在NR早期部署时,完整的NR覆盖很难获取,所以典型的网络覆盖是广域的LTE覆盖和NR的孤岛覆盖模式。而且大量的LTE部署在6GHz以下,可用于5G的6GHz以下频谱很少。所以NR必须研究6GHz以上的频谱应用,同时为了保护移动运营商前期在LTE投资,提出了LTE和NR之间tight interworking的工作模式。NR也可以独立部署。
为了能够尽快实现5G网络部署和商业应用,3GPP在2017年12底前首先完成第一个5G版本,即EN-DC(LTE-NR Dual Connectivity)。这里LTE作为主节点MN(Master Node),NR作为辅助节点SN(Secondary Node),网络部署和组网架构如图1-3所示。在双连接(DC)中,包括EN-DC,NE-DC,5GC-EN-DC,NR DC。EN-DC中,LTE节点作为MN节点,NR节点作为SN节点,连接EPC核心网。NE-DC中NR作为MN节点,eLTE作为SN节点,连接5GC核心网。5GC-EN-DC中,eLTE作为MN节点,NR作为SN节点,连接5GC核心网。NR DC中,NR作为MN节点,NR作为SN节点,连接5GC核心网。DC模式下的承载类型如图4所示,在LTE DC中,用户面的承载类型包括主小区群(MCG)承载(bearer),辅助小区群(SCG)承载(bearer),MCG分叉(Split)bearer。为了最小化MCG split bearer和SCG split bearer之间的变更,提出了承载协调(bearerharmonization)的概念,即MCG split bearer和SCG split bearer统一为分叉承载(Splitbearer)。
在5G NR中,引入了新的协议层业务数据适应协议(SDAP,Service DataAdaptation Protocol),该协议层用于将来自核心网的Qos数据流(Flow)的数据映射到不同的DRB上去。而eLTE就是在LTE中支持LTE基站接入5G核心网,所以eLTE的协议栈中也包含SDAP协议。如图5所示,对于NE-DC,5GC-EN-DC,NR DC中,每个MN、SN节点都会用到SDAP协议。因此,在现有技术中的承载变更过程中,存在乱序递交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按序递交的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按序递交的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当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开始在新的承载上对发生转移的数据流进行按序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按序递交的方法,应用于第二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当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来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开始在新的承载上对发生转移的数据流进行按序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按序递交的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当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所述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传输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以及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发生转移时数据流中未传输完成的第一部分数据传输完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按序递交的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当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接收终端设备发来的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以及终端设备发来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发生转移时数据流中未传输完成的第一部分数据传输完成;
将所述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或者,将所述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发送至核心网以及将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按序递交的方法,应用于第二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当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来的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以及第二指示信息,或者,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来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发生转移时数据流中未传输完成的第一部分数据传输完成;
基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一部分数据递交至核心网之后,将数据流的第二部分数据递交至核心网。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网络设备,包括:
第一通信单元,当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开始在新的承载上对发生转移的数据流进行按序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二网络设备,包括:
第二通信单元,当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来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开始在新的承载上对发生转移的数据流进行按序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第三通信单元,当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向第一网络设备传输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以及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发生转移时数据流中未传输完成的第一部分数据传输完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网络设备,包括:
第四通信单元,当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接收终端设备发来的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以及终端设备发来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发生转移时数据流中未传输完成的第一部分数据传输完成;将所述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或者,将所述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发送至核心网以及将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二网络设备,包括:
第五通信单元,当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来的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以及第二指示信息,或者,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来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发生转移时数据流中未传输完成的第一部分数据传输完成;
第五处理单元,基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将所述第一部分数据递交至核心网之后,将数据流的第二部分数据递交至核心网。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前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执行时实现前述方法步骤。
通过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就能够当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通过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使得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开始在新的承载上对发生转移的数据流进行按序传输。从而,就能够保证发生数据流转移的时候,目的网络设备侧能够保证传输数据的顺序。
附图说明
图1-3为DC的网络部署和组网架构示意图;
图4为DC模式下的承载类型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出现承载转移是的乱序递交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按序递交的方法流程示意图一;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下行数据处理场景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按序递交的方法流程示意图二;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上行数据处理场景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按序递交的方法流程示意图三;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按序递交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四;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网络设备组成结构示意图一;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网络设备组成结构示意图二;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硬件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按序递交的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当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开始在新的承载上对发生转移的数据流进行按序传输。
本实施例中的数据流可以理解为QoS数据流;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为原节点、第二网络设备可以为目的节点。另外,第一网络设备以及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分别为双连接(DC)中的主节点(MN)以及辅助节点(SN),当然,还可以为DC场景下的其他节点,只是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还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数据流可以为Qos数据流。
另外,当所述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保持原数据无线承载DRB,向所述终端设备传输未得到确认的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向第二网络设备转发来自核心网的第二部分数据。
其中,未得到确认可以为未得到接收端发来的ACK确认信息的部分数据;并且,所述数据流的第二部分数据为当数据流由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的同时,仍然在第一网络设备处的数据。
此时,还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部分数据,直至此部分数据发完为止。
当数据流的第二部分数据完成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的时候,生成第一指示信息,然后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为空白数据包、或者、可以为包含有预设标识的数据包。其中,预设标识可以为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的,比如,可以为Nbit的数据,该N bit的数据为预设排列,本实施例中不对其进行穷举。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通过Xn接口,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具体的,可以参见图6,包括:
步骤601:当所述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保持原数据无线承载DRB,向所述终端设备传输未得到确认的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向第二网络设备转发来自核心网的第二部分数据;
步骤602:当数据流的第二部分数据完全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的时候,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相应的,当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就可以开始在新的承载上对发生转移的数据流进行按序传输;其中,按序传输可以为先传输数据流的第二部分数据,然后传输自核心网的第三部分数据。当进行排序的时候,将第二部分数据排列在第三部分数据之前进行传输,从而能够保证数据流的承载发生转移的时候不会出现乱序。
下面结合图7对上述场景进行说明:对于下行(DL)数据,一个Qos数据流(Flow)1从一个节点转移到另一个节点时,例如MN到SN转移;原侧节点的DRB在承载变更后继续保持(可以为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发来的QoS数据流1的第一部分数据),数据流1的第一部分数据通过原承载保持向终端设备发送,原侧节点继续将未得到ACK确认的QoS数据流1的第一部分PDCP PDU,也就是QoS数据流1的第一部分数据继续传输;同时,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核心网的第二部分数据,向第二网络设备(也就是SN)发送第二部分数据,直至剩余的所有未得到ACK确认的QoS数据流1的第二部分PDCP PDU向SN传输完毕,原侧节点(MN)通过Xn接口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给目标侧(SN);其中,该指示指示目标侧可以开始在新的承载上开始对上述发生转移的Qos数据流(Flow)进行数据传输。还需要指出的是,当SN,也就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数据流的第二部分数据以及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将第二部分数据先进行传输、然后再传输自身的第三部分数据。如此,就保证了传输的数据不会乱序。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当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通过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使得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开始在新的承载上对发生转移的数据流进行按序传输。从而,就能够保证发生数据流转移的时候,目的网络设备侧能够保证传输数据的顺序。
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按序递交的方法,应用于第二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当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来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开始在新的承载上对发生转移的数据流进行按序传输。
本实施例中的数据流可以理解为QoS数据流;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为原节点、第二网络设备可以为目的节点。另外,第一网络设备以及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分别为双连接(DC)中的主节点(MN)以及辅助节点(SN),当然,还可以为DC场景下的其他节点,只是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还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数据流可以为Qos数据流。
另外,当所述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保持原数据无线承载DRB,向第二网络设备传输第二部分数据。相应的,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还会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来的数据流的第二部分数据。
当数据流的第二部分数据完成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的时候,生成第一指示信息,然后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为空白数据包、或者、可以为包含有预设标识的数据包。其中,预设标识可以为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的,比如,可以为Nbit的数据,该N bit的数据为预设排列,本实施例中不对其进行穷举。
进一步地,通过Xn接口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三部分数据;也就是说,当数据流的承载转移的时候,第二网络设备开始从核心网接收第三部分数据。
具体的,可以参见图8,包括:
步骤801:当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来的数据流的第二部分数据、以及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来的第一指示信息;
步骤802:基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将所述数据流的第二部分数据、以及第三部分数据排序后进行传输;其中,第三部分数据可以为第二网络设备从核心网接收到的数据。
当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就可以开始在新的承载上对发生转移的数据流进行按序传输;其中,按序传输可以为所述将所述第二部分数据排在第三部分数据之前进行传输。
由于第二部分数据发生在数据流转移的时候,因此第二部分数据的顺序在第三部分数据之前,所以,当进行排序的时候,将第二部分数据排列在第三部分数据之前进行传输,从而能够保证数据流的承载发生转移的时候不会出现乱序。
下面结合图7对上述场景进行说明:对于下行(DL)数据,一个Qos数据流(Flow)1从一个节点转移到另一个节点时,例如MN到SN转移;原侧节点的DRB在承载变更后继续保持(可以为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发来的QoS数据流1的第一部分数据),数据流1的第一部分数据通过原承载保持向终端设备发送,原侧节点继续将未得到ACK确认的QoS数据流1的第一部分PDCP PDU,也就是QoS数据流1的第一部分数据继续传输;同时,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核心网的第二部分数据,向第二网络设备(也就是SN)发送第二部分数据,直至剩余的所有未得到ACK确认的QoS数据流1的第二部分PDCP PDU向SN传输完毕,原侧节点(MN)通过Xn接口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给目标侧(SN);其中,该指示指示目标侧可以开始在新的承载上开始对上述发生转移的Qos数据流(Flow)进行数据传输。还需要指出的是,当SN,也就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数据流的第二部分数据以及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将第二部分数据先进行传输、然后再传输自身的第三部分数据。如此,就保证了传输的数据不会乱序。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当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通过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使得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开始在新的承载上对发生转移的数据流进行按序传输。从而,就能够保证发生数据流转移的时候,目的网络设备侧能够保证传输数据的顺序。
实施例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按序递交的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当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来的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
本实施例中的数据流可以理解为QoS数据流;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为原节点、第二网络设备可以为目的节点。另外,第一网络设备以及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分别为双连接(DC)中的主节点(MN)以及辅助节点(SN),当然,还可以为DC场景下的其他节点,只是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还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数据流可以为Qos数据流。
另外,当所述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保持原数据无线承载DRB,向所述终端设备传输未得到确认的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向第二网络设备转发来自核心网的第二部分数据。
所述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来的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包括:
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保持原数据无线承载DRB,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传输的未得到确认的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
下面结合图7对上述场景进行说明:对于下行(DL)数据,一个Qos数据流(Flow)1从一个节点转移到另一个节点时,例如MN到SN转移;原侧节点的DRB在承载变更后继续保持(可以为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发来的QoS数据流1的第一部分数据),数据流1的第一部分数据通过原承载保持向终端设备发送,原侧节点继续将未得到ACK确认的QoS数据流1的第一部分PDCP PDU,也就是QoS数据流1的第一部分数据继续传输;同时,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核心网的第二部分数据,向第二网络设备(也就是SN)发送第二部分数据,直至剩余的所有未得到ACK确认的QoS数据流1的第二部分PDCP PDU向SN传输完毕,原侧节点(MN)通过Xn接口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给目标侧(SN);其中,该指示指示目标侧可以开始在新的承载上开始对上述发生转移的Qos数据流(Flow)进行数据传输。还需要指出的是,当SN,也就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数据流的第二部分数据以及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将第二部分数据先进行传输、然后再传输自身的第三部分数据。如此,就保证了传输的数据不会乱序。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当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通过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使得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开始在新的承载上对发生转移的数据流进行按序传输。从而,就能够保证发生数据流转移的时候,目的网络设备侧能够保证传输数据的顺序。
实施例四、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按序递交的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当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所述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传输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以及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发生转移时数据流中未传输完成的第一部分数据传输完成。
本实施例适用于终端设备向网络侧发送上行数据时,发生数据流的承载转移的场景中。
本实施例中的数据流可以理解为QoS数据流;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为原节点、第二网络设备可以为目的节点。另外,第一网络设备以及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分别为双连接(DC)中的主节点(MN)以及辅助节点(SN),当然,还可以为DC场景下的其他节点,只是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还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数据流可以为Qos数据流。
所述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传输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包括:
当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保持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数据无线承载DRB,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未得到确认的所述数据流的第一部分PDCP PDU。
也就是说,当Qos数据流(Flow)从一个网络设备转移到另一个网络设备时,例如MN到SN转移,原侧网络设备的DRB在承载变更后继续保持,UE内原侧节点对应的协议栈继续将未得到ACK确认的数据流的第一部分PDCP PDU继续通过原承载向第一网络设备(比如,MN)传输。
另外,在执行前述方案的同时,所述终端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流的第二部分数据。
所述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传输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完成的时候,生成第二指示信息,然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为空白数据包、或者、可以为包含有预设标识的数据包。其中,预设标识可以为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的,比如,可以为Nbit的数据,该N bit的数据为预设排列,本实施例中不对其进行穷举。
下面结合图9对上述场景进行说明:对于UL,首先在建立SN节点时或者承载变更时,在MN以及SN之间的Xn接口上建立GTP隧道用于传输原侧收到的数据。
当一个Qos数据流(Flow)的承载从一个节点转移到另一个节点时,例如MN到SN转移;原侧节点的DRB在承载变更后继续保持,终端内原侧节点对应的协议栈继续将未得到ACK确认的PDCP PDU继续传输,如图中所示,终端设备继续将数据流1的第一部分数据发送至MN;直至数据流1的第一部分数据传输完成后,向原侧节点传输第二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位于第一部分数据的最后一个数据包内;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告诉原侧节点该转移的Qos数据流(Flow)的未完成的数据传输已经完成。
原侧节点将接收到的数据流1的第一部分数据,比如SDAP SDU,以及SDAP endmarker即第二指示信息,通过Xn接口传递给目标侧节点(SN);目标侧节点(SN)首先将来自原侧节点的数据SDAP SDU发送给核心网,收到第二指示信息后,将本侧收到的数据流1的第二部分数据发给核心网。
原侧节点接收到的数据流1的第一部分数据,比如,接收到SDAP SDU以及SDAP endmarker即第二指示信息;所述原侧节点首先将接收到的SDAP SDU通过本节点与核心网之间的该PDU session对应的GTP隧道发送给核心网,然后将SDAP end marker通过Xn接口传递给目标侧,目标侧收到end marker指示后,再将本侧收到的数据发给核心网。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当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指示信息,使得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开始在新的承载上对发生转移的数据流进行按序传输。从而,就能够保证发生数据流转移的时候,目的网络设备侧能够保证传输数据的顺序。
实施例五、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按序递交的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如图10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01:当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接收终端设备发来的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以及终端设备发来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发生转移时数据流中未传输完成的第一部分数据传输完成;
步骤1002:将所述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或者,将所述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发送至核心网以及将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
本实施例适用于终端设备向网络侧发送上行数据时,发生数据流的承载转移的场景中。
本实施例中的数据流可以理解为QoS数据流;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为原节点、第二网络设备可以为目的节点。另外,第一网络设备以及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分别为双连接(DC)中的主节点(MN)以及辅助节点(SN),当然,还可以为DC场景下的其他节点,只是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还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数据流可以为Qos数据流。
所述接收终端设备发来的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包括:
当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数据无线承载DRB继续保持,接收终端设备发来的未得到确认的所述数据流的第一部分PDCPPDU。
也就是说,当Qos数据流(Flow)从一个网络设备转移到另一个网络设备时,例如MN到SN转移,原侧网络设备的DRB在承载变更后继续保持,UE内原侧节点对应的协议栈继续将未得到ACK确认的数据流的第一部分PDCP PDU继续通过原承载向第一网络设备(比如,MN)传输。
另外,在执行前述方案的同时,所述终端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流的第二部分数据。
所述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传输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完成的时候,生成第二指示信息,然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为空白数据包、或者、可以为包含有预设标识的数据包。其中,预设标识可以为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的,比如,可以为Nbit的数据,该N bit的数据为预设排列,本实施例中不对其进行穷举。
所述将所述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包括:将所述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指示信息,通过Xn接口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
或者,
所述将所述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发送至核心网以及将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包括:
将所述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通过与核心网之间的GTP隧道发送至核心网;
将所述第二指示信息通过Xn接口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
所述方法还包括:在Xn接口建立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GTP隧道;其中,所述GTP隧道用于向第二网络设备进行数据转发。
即第一网络设备在接收到终端设备基于原承载发来的第一部分数据以及第二指示的时候,实时的将这些信息通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Xn接口建立的GTP隧道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使得第二网络设备对第一部分数据以及本身接收到的第二部分数据进行排序之后向上层提交。
下面结合图9对上述场景进行说明:对于UL,首先在建立SN节点时或者承载变更时,在MN以及SN之间的Xn接口上建立GTP隧道用于传输原侧收到的数据。
当一个Qos数据流(Flow)的承载从一个节点转移到另一个节点时,例如MN到SN转移;原侧节点的DRB在承载变更后继续保持,终端内原侧节点对应的协议栈继续将未得到ACK确认的PDCP PDU继续传输,如图中所示,终端设备继续将数据流1的第一部分数据发送至MN;直至数据流1的第一部分数据传输完成后,向原侧节点传输第二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位于第一部分数据的最后一个数据包内;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告诉原侧节点该转移的Qos数据流(Flow)的未完成的数据传输已经完成。
原侧节点将接收到的数据流1的第一部分数据,比如SDAP SDU,以及SDAP endmarker即第二指示信息,通过Xn接口传递给目标侧节点(SN);目标侧节点(SN)首先将来自原侧节点的数据SDAP SDU发送给核心网,收到第二指示信息后,将本侧收到的数据流1的第二部分数据发给核心网。
或者,
原侧节点接收到的数据流1的第一部分数据,比如,接收到SDAP SDU以及SDAP endmarker即第二指示信息;所述原侧节点首先将接收到的SDAP SDU通过本节点与核心网之间的与PDU session对应的GTP隧道发送给核心网,然后将SDAP end marker通过Xn接口传递给目标侧,目标侧收到第二指示信息即SDAP end marker指示后,再将本侧收到的数据发给核心网。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当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指示信息,使得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开始在新的承载上对发生转移的数据流进行按序传输。从而,就能够保证发生数据流转移的时候,目的网络设备侧能够保证传输数据的顺序。
实施例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按序递交的方法,应用于第二网络设备,如图1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101:当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来的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以及第二指示信息,或者,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来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发生转移时数据流中未传输完成的第一部分数据传输完成;
步骤1102:基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一部分数据递交至核心网之后,将数据流的第二部分数据递交至核心网。
本实施例适用于终端设备向网络侧发送上行数据时,发生数据流的承载转移的场景中。
本实施例中的数据流可以理解为QoS数据流;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为原节点、第二网络设备可以为目的节点。另外,第一网络设备以及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分别为双连接(DC)中的主节点(MN)以及辅助节点(SN),当然,还可以为DC场景下的其他节点,只是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还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数据流可以为Qos数据流。
当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数据无线承载DRB继续保持,接收终端设备发来的未得到确认的所述数据流的第一部分PDCPPDU。也就是说,当Qos数据流(Flow)从一个网络设备转移到另一个网络设备时,例如MN到SN转移,原侧网络设备的DRB在承载变更后继续保持,UE内原侧节点对应的协议栈继续将未得到ACK确认的数据流的第一部分PDCP PDU继续通过原承载向第一网络设备(比如,MN)传输。
另外,在执行前述方案的同时,所述终端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流的第二部分数据。
所述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传输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完成的时候,生成第二指示信息,然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为空白数据包、或者、可以为包含有预设标识的数据包。其中,预设标识可以为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的,比如,可以为Nbit的数据,该N bit的数据为预设排列,本实施例中不对其进行穷举。
所述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来的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以及第二指示信息,包括:通过Xn接口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来的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以及第二指示信息;
或者所述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来的第二指示信息,包括:
通过Xn接口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来的数据流的第二指示信息。
所述方法还包括:在Xn接口建立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GTP隧道;其中,所述GTP隧道用于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
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是否接收到第二指示信息,若未接收到,则保持不向核心网发送所述数据流的第二部分数据;若接收到,则控制将所述第一部分数据发送至核心网之后,将接收到的数据流的第二部分数据递交至核心网。即第一网络设备在接收到终端设备基于原承载发来的第一部分数据以及第二指示的时候,实时的将这些信息通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Xn接口建立的GTP隧道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对第一部分数据以及本身接收到的第二部分数据进行排序之后向上层提交。
下面结合图9对上述场景进行说明:对于UL,首先在建立SN节点时或者承载变更时,在MN以及SN之间的Xn接口上建立GTP隧道用于传输原侧收到的数据。
当一个Qos数据流(Flow)的承载从一个节点转移到另一个节点时,例如MN到SN转移;原侧节点的DRB在承载变更后继续保持,终端内原侧节点对应的协议栈继续将未得到ACK确认的PDCP PDU继续传输,如图中所示,终端设备继续将数据流1的第一部分数据发送至MN;直至数据流1的第一部分数据传输完成后,向原侧节点传输第二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位于第一部分数据的最后一个数据包内;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告诉原侧节点该转移的Qos数据流(Flow)的未完成的数据传输已经完成。
原侧节点将接收到的数据流1的第一部分数据,比如SDAP SDU,以及SDAP endmarker即第二指示信息,通过Xn接口传递给目标侧节点(SN);目标侧节点(SN)首先将来自原侧节点的数据SDAP SDU发送给核心网,收到第二指示信息后,将本侧收到的数据流1的第二部分数据发给核心网。
或者,
原侧节点接收到的数据流1的第一部分数据,比如,接收到SDAP SDU以及SDAP endmarker即第二指示信息;所述原侧节点首先将接收到的SDAP SDU通过本节点与核心网之间的与PDU session对应的GTP隧道发送给核心网,然后将SDAP end marker通过Xn接口传递给目标侧,目标侧收到第二指示信息即SDAP end marker指示后,再将本侧收到的数据发给核心网。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当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指示信息,使得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开始在新的承载上对发生转移的数据流进行按序传输。从而,就能够保证发生数据流转移的时候,目的网络设备侧能够保证传输数据的顺序。
实施例七、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网络设备,包括:
第一通信单元,当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开始在新的承载上对发生转移的数据流进行按序传输。
本实施例中的数据流可以理解为QoS数据流;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为原节点、第二网络设备可以为目的节点。另外,第一网络设备以及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分别为双连接(DC)中的主节点(MN)以及辅助节点(SN),当然,还可以为DC场景下的其他节点,只是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还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数据流可以为Qos数据流。
另外,当所述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第一通信单元,保持原数据无线承载DRB,向所述终端设备传输未得到确认的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向第二网络设备转发来自核心网的第二部分数据。
其中,未得到确认可以为未得到接收端发来的ACK确认信息的部分数据;并且,所述数据流的第二部分数据为当数据流由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的同时,仍然在第一网络设备处的数据。
此时,还可以包括:第一通信单元,保持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部分数据,直至此部分数据发完为止。
当数据流的第二部分数据完全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的时候,生成第一指示信息,然后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为空白数据包、或者、可以为包含有预设标识的数据包。其中,预设标识可以为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的,比如,可以为Nbit的数据,该N bit的数据为预设排列,本实施例中不对其进行穷举。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信单元,通过Xn接口,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下面结合图7对上述场景进行说明:对于下行(DL)数据,一个Qos数据流(Flow)1从一个节点转移到另一个节点时,例如MN到SN转移;原侧节点的DRB在承载变更后继续保持(可以为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发来的QoS数据流1的第一部分数据),数据流1的第一部分数据通过原承载保持向终端设备发送,原侧节点继续将未得到ACK确认的QoS数据流1的第一部分PDCP PDU,也就是QoS数据流1的第一部分数据继续传输;同时,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核心网的第二部分数据,向第二网络设备(也就是SN)发送第二部分数据,直至剩余的所有未得到ACK确认的QoS数据流1的第二部分PDCP PDU向SN传输完毕,原侧节点(MN)通过Xn接口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给目标侧(SN);其中,该指示指示目标侧可以开始在新的承载上开始对上述发生转移的Qos数据流(Flow)进行数据传输。还需要指出的是,当SN,也就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数据流的第二部分数据以及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将第二部分数据先进行传输、然后再传输自身的第三部分数据。如此,就保证了传输的数据不会乱序。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当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通过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使得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开始在新的承载上对发生转移的数据流进行按序传输。从而,就能够保证发生数据流转移的时候,目的网络设备侧能够保证传输数据的顺序。
实施例八、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二网络设备,如图12所示,包括:
第二通信单元1201,当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来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开始在新的承载上对发生转移的数据流进行按序传输。
本实施例中的数据流可以理解为QoS数据流;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为原节点、第二网络设备可以为目的节点。另外,第一网络设备以及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分别为双连接(DC)中的主节点(MN)以及辅助节点(SN),当然,还可以为DC场景下的其他节点,只是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还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数据流可以为Qos数据流。
另外,当所述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保持原数据无线承载DRB,向第二网络设备传输第二部分数据。
当数据流的第二部分数据完成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的时候,生成第一指示信息,然后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为空白数据包、或者、可以为包含有预设标识的数据包。其中,预设标识可以为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的,比如,可以为Nbit的数据,该N bit的数据为预设排列,本实施例中不对其进行穷举。
进一步地,第二通信单元1201,通过Xn接口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
当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时,第二通信单元1201,就可以开始在新的承载上对发生转移的数据流进行按序传输。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还包括:
第二处理单元1202,基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将所述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以及第二部分数据排序后进行传输。
第二通信单元1201,接收所述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三部分数据;也就是说,当数据流的承载转移的时候,第二网络设备开始从核心网接收第三部分数据。
当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就可以开始在新的承载上对发生转移的数据流进行按序传输;其中,按序传输可以为所述将所述第二部分数据排在第三部分数据之前进行传输。
由于第二部分数据发生在数据流转移的时候,因此第二部分数据的顺序在第三部分数据之前,所以,当进行排序的时候,将第二部分数据排列在第三部分数据之前进行传输,从而能够保证数据流的承载发生转移的时候不会出现乱序。
下面结合图7对上述场景进行说明:对于下行(DL)数据,一个Qos数据流(Flow)1从一个节点转移到另一个节点时,例如MN到SN转移;原侧节点的DRB在承载变更后继续保持(可以为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发来的QoS数据流1的第一部分数据),数据流1的第一部分数据通过原承载保持向终端设备发送,原侧节点继续将未得到ACK确认的QoS数据流1的第一部分PDCP PDU,也就是QoS数据流1的第一部分数据继续传输;同时,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核心网的第二部分数据,向第二网络设备(也就是SN)发送第二部分数据,直至剩余的所有未得到ACK确认的QoS数据流1的第二部分PDCP PDU向SN传输完毕,原侧节点(MN)通过Xn接口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给目标侧(SN);其中,该指示指示目标侧可以开始在新的承载上开始对上述发生转移的Qos数据流(Flow)进行数据传输。还需要指出的是,当SN,也就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数据流的第二部分数据以及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将第二部分数据先进行传输、然后再传输自身的第三部分数据。如此,就保证了传输的数据不会乱序。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当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通过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使得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开始在新的承载上对发生转移的数据流进行按序传输。从而,就能够保证发生数据流转移的时候,目的网络设备侧能够保证传输数据的顺序。
实施例九、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第六通信单元,当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来的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
本实施例中的数据流可以理解为QoS数据流;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为原节点、第二网络设备可以为目的节点。另外,第一网络设备以及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分别为双连接(DC)中的主节点(MN)以及辅助节点(SN),当然,还可以为DC场景下的其他节点,只是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还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数据流可以为Qos数据流。
另外,当所述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保持原数据无线承载DRB,向所述终端设备传输未得到确认的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向第二网络设备转发来自核心网的第二部分数据。
所述第六通信单元,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保持原数据无线承载DRB,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传输的未得到确认的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
下面结合图7对上述场景进行说明:对于下行(DL)数据,一个Qos数据流(Flow)1从一个节点转移到另一个节点时,例如MN到SN转移;原侧节点的DRB在承载变更后继续保持(可以为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发来的QoS数据流1的第一部分数据),数据流1的第一部分数据通过原承载保持向终端设备发送,原侧节点继续将未得到ACK确认的QoS数据流1的第一部分PDCP PDU,也就是QoS数据流1的第一部分数据继续传输;同时,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核心网的第二部分数据,向第二网络设备(也就是SN)发送第二部分数据,直至剩余的所有未得到ACK确认的QoS数据流1的第二部分PDCP PDU向SN传输完毕,原侧节点(MN)通过Xn接口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给目标侧(SN);其中,该指示指示目标侧可以开始在新的承载上开始对上述发生转移的Qos数据流(Flow)进行数据传输。还需要指出的是,当SN,也就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数据流的第二部分数据以及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将第二部分数据先进行传输、然后再传输自身的第三部分数据。如此,就保证了传输的数据不会乱序。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当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通过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使得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开始在新的承载上对发生转移的数据流进行按序传输。从而,就能够保证发生数据流转移的时候,目的网络设备侧能够保证传输数据的顺序。
实施例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第三通信单元,当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向第一网络设备传输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以及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发生转移时数据流中未传输完成的第一部分数据传输完成。
本实施例适用于终端设备向网络侧发送上行数据时,发生数据流的承载转移的场景中。
本实施例中的数据流可以理解为QoS数据流;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为原节点、第二网络设备可以为目的节点。另外,第一网络设备以及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分别为双连接(DC)中的主节点(MN)以及辅助节点(SN),当然,还可以为DC场景下的其他节点,只是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还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数据流可以为Qos数据流。
第三通信单元,当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保持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数据无线承载DRB,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未得到确认的所述数据流的第一部分PDCP PDU。
也就是说,当Qos数据流(Flow)从一个网络设备转移到另一个网络设备时,例如MN到SN转移,原侧网络设备的DRB在承载变更后继续保持,UE内原侧节点对应的协议栈继续将未得到ACK确认的数据流的第一部分PDCP PDU继续通过原承载向第一网络设备(比如,MN)传输。
另外,在执行前述方案的同时,第三通信单元,向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流的第二部分数据。
第三通信单元,向第一网络设备传输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完成的时候,生成第二指示信息,然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为空白数据包、或者、可以为包含有预设标识的数据包。其中,预设标识可以为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的,比如,可以为Nbit的数据,该N bit的数据为预设排列,本实施例中不对其进行穷举。
下面结合图9对上述场景进行说明:对于UL,首先在建立SN节点时或者承载变更时,在MN以及SN之间的Xn接口上建立GTP隧道用于传输原侧收到的数据。
当一个Qos数据流(Flow)的承载从一个节点转移到另一个节点时,例如MN到SN转移;原侧节点的DRB在承载变更后继续保持,终端内原侧节点对应的协议栈继续将未得到ACK确认的PDCP PDU继续传输,如图中所示,终端设备继续将数据流1的第一部分数据发送至MN;直至数据流1的第一部分数据传输完成后,向原侧节点传输第二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位于第一部分数据的最后一个数据包内;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告诉原侧节点该转移的Qos数据流(Flow)的未完成的数据传输已经完成。
原侧节点将接收到的数据流1的第一部分数据,比如SDAP SDU,以及SDAP endmarker即第二指示信息,通过Xn接口传递给目标侧节点(SN);目标侧节点(SN)首先将来自原侧节点的数据SDAP SDU发送给核心网,收到第二指示信息后,将本侧收到的数据流1的第二部分数据发给核心网。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当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指示信息,使得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开始在新的承载上对发生转移的数据流进行按序传输。从而,就能够保证发生数据流转移的时候,目的网络设备侧能够保证传输数据的顺序。
实施例十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网络设备,包括:
第四通信单元,当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接收终端设备发来的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以及终端设备发来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发生转移时数据流中未传输完成的第一部分数据传输完成;将所述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或者,将所述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发送至核心网以及将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
本实施例适用于终端设备向网络侧发送上行数据时,发生数据流的承载转移的场景中。
本实施例中的数据流可以理解为QoS数据流;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为原节点、第二网络设备可以为目的节点。另外,第一网络设备以及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分别为双连接(DC)中的主节点(MN)以及辅助节点(SN),当然,还可以为DC场景下的其他节点,只是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还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数据流可以为Qos数据流。
第四通信单元,当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数据无线承载DRB继续保持,接收终端设备发来的未得到确认的所述数据流的第一部分PDCP PDU。
也就是说,当Qos数据流(Flow)从一个网络设备转移到另一个网络设备时,例如MN到SN转移,原侧网络设备的DRB在承载变更后继续保持,UE内原侧节点对应的协议栈继续将未得到ACK确认的数据流的第一部分PDCP PDU继续通过原承载向第一网络设备(比如,MN)传输。
另外,在执行前述方案的同时,所述终端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流的第二部分数据。
所述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传输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完成的时候,生成第二指示信息,然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为空白数据包、或者、可以为包含有预设标识的数据包。其中,预设标识可以为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的,比如,可以为Nbit的数据,该N bit的数据为预设排列,本实施例中不对其进行穷举。
第四通信单元,将所述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指示信息,通过Xn接口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
或者,第四通信单元,将所述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通过与核心网之间的GTP隧道发送至核心网;将所述第二指示信息通过Xn接口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
第四通信单元,在Xn接口建立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GTP隧道;其中,所述GTP隧道用于向第二网络设备进行数据转发。
即第一网络设备在接收到终端设备基于原承载发来的第一部分数据以及第二指示的时候,实时的将这些信息通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Xn接口建立的GTP隧道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使得第二网络设备对第一部分数据以及本身接收到的第二部分数据进行排序之后向上层提交。
下面结合图9对上述场景进行说明:对于UL,首先在建立SN节点时或者承载变更时,在MN以及SN之间的Xn接口上建立GTP隧道用于传输原侧收到的数据。
当一个Qos数据流(Flow)的承载从一个节点转移到另一个节点时,例如MN到SN转移;原侧节点的DRB在承载变更后继续保持,终端内原侧节点对应的协议栈继续将未得到ACK确认的PDCP PDU继续传输,如图中所示,终端设备继续将数据流1的第一部分数据发送至MN;直至数据流1的第一部分数据传输完成后,向原侧节点传输第二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位于第一部分数据的最后一个数据包内;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告诉原侧节点该转移的Qos数据流(Flow)的未完成的数据传输已经完成。
原侧节点将接收到的数据流1的第一部分数据,比如SDAP SDU,以及SDAP endmarker即第二指示信息,通过Xn接口传递给目标侧节点(SN);目标侧节点(SN)首先将来自原侧节点的数据SDAP SDU发送给核心网,收到第二指示信息后,将本侧收到的数据流1的第二部分数据发给核心网。
或者,
原侧节点接收到的数据流1的第一部分数据,比如,接收到SDAP SDU以及SDAP endmarker即第二指示信息;所述原侧节点首先将接收到的SDAP SDU通过本节点与核心网之间的与PDU session对应的GTP隧道发送给核心网,然后将SDAP end marker通过Xn接口传递给目标侧,目标侧收到第二指示信息即SDAP end marker指示后,再将本侧收到的数据发给核心网。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当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指示信息,使得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开始在新的承载上对发生转移的数据流进行按序传输。从而,就能够保证发生数据流转移的时候,目的网络设备侧能够保证传输数据的顺序。
实施例十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二网络设备,如图13所示,包括:
第五通信单元1301,当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来的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以及第二指示信息,或者,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来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发生转移时数据流中未传输完成的第一部分数据传输完成;
第五处理单元1302,基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将所述第一部分数据递交至核心网之后,将数据流的第二部分数据递交至核心网。
本实施例适用于终端设备向网络侧发送上行数据时,发生数据流的承载转移的场景中。
本实施例中的数据流可以理解为QoS数据流;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为原节点、第二网络设备可以为目的节点。另外,第一网络设备以及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分别为双连接(DC)中的主节点(MN)以及辅助节点(SN),当然,还可以为DC场景下的其他节点,只是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还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数据流可以为Qos数据流。
当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数据无线承载DRB继续保持,接收终端设备发来的未得到确认的所述数据流的第一部分PDCPPDU。也就是说,当Qos数据流(Flow)从一个网络设备转移到另一个网络设备时,例如MN到SN转移,原侧网络设备的DRB在承载变更后继续保持,UE内原侧节点对应的协议栈继续将未得到ACK确认的数据流的第一部分PDCP PDU继续通过原承载向第一网络设备(比如,MN)传输。
另外,在执行前述方案的同时,所述终端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流的第二部分数据。
所述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传输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完成的时候,生成第二指示信息,然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为空白数据包、或者、可以为包含有预设标识的数据包。其中,预设标识可以为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的,比如,可以为Nbit的数据,该N bit的数据为预设排列,本实施例中不对其进行穷举。
第五通信单元1301,通过Xn接口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来的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以及第二指示信息。
或者,所述第五通信单元1301,通过Xn接口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来的数据流的第二指示信息。
第五通信单元1301,在Xn接口建立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GTP隧道;其中,所述GTP隧道用于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
第五处理单元1302,判断是否接收到第二指示信息,若未接收到,则保持不向核心网发送所述数据流的第二部分数据;若接收到,则控制将所述第一部分数据发送至核心网之后,将接收到的数据流的第二部分数据递交至核心网。即第一网络设备在接收到终端设备基于原承载发来的第一部分数据以及第二指示的时候,实时的将这些信息通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Xn接口建立的GTP隧道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对第一部分数据以及本身接收到的第二部分数据进行排序之后向上层提交。
下面结合图9对上述场景进行说明:对于UL,首先在建立SN节点时或者承载变更时,在MN以及SN之间的Xn接口上建立GTP隧道用于传输原侧收到的数据转发。
当一个Qos数据流(Flow)的承载从一个节点转移到另一个节点时,例如MN到SN转移;原侧节点的DRB在承载变更后继续保持,终端内原侧节点对应的协议栈继续将未得到ACK确认的PDCP PDU继续传输,如图中所示,终端设备继续将数据流1的第一部分数据发送至MN;直至数据流1的第一部分数据传输完成后,向原侧节点传输第二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位于第一部分数据的最后一个数据包内;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告诉原侧节点该转移的Qos数据流(Flow)的未完成的数据传输已经完成。
原侧节点将接收到的数据流1的第一部分数据,比如SDAP SDU,以及SDAP endmarker即第二指示信息,通过Xn接口传递给目标侧节点(SN);目标侧节点(SN)首先将来自原侧节点的数据SDAP SDU发送给核心网,收到第二指示信息后,将本侧收到的数据流1的第二部分数据发给核心网。
或者,
原侧节点接收到的数据流1的第一部分数据,比如,接收到SDAP SDU以及SDAP endmarker即第二指示信息;所述原侧节点首先将接收到的SDAP SDU通过本节点与核心网之间的与PDU session对应的GTP隧道发送给核心网,然后将SDAP end marker通过Xn接口传递给目标侧,目标侧收到第二指示信息即SDAP end marker指示后,再将本侧收到的数据发给核心网。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当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时,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指示信息,使得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开始在新的承载上对发生转移的数据流进行按序传输。从而,就能够保证发生数据流转移的时候,目的网络设备侧能够保证传输数据的顺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或者网络设备的硬件组成架构,如图14所示,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401、存储器1402、至少一个网络接口1403。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140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140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140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14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404。
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14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1402存储了如下的元素,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他们的子集,或者他们的扩展集:
操作系统14021和应用程序14022。
其中,所述处理器1401配置为:能够处理前述实施例一至五任一项的方法步骤,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执行时实施前述实施例一至五任一项的方法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上述装置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这样,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各种改进、增加和取代也是可能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当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Claims (11)

1.一种数据按序递交的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在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的情况下,接收终端设备发来的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以及终端设备发来的用于指示发生转移时数据流中未传输完成的第一部分数据传输完成的指示信息;
将所述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以及用于指示发生转移时数据流中未传输完成的第一部分数据传输完成的指示信息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或者,将所述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发送至核心网以及将所述指示信息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将所述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以及用于指示发生转移时数据流中未传输完成的第一部分数据传输完成的指示信息,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包括:
将所述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以及所述指示信息,通过Xn接口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将所述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发送至核心网以及将所述指示信息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包括:
将所述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通过与核心网之间的GTP隧道发送至核心网;
将所述指示信息通过Xn接口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收终端设备发来的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包括:
在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数据无线承载DRB继续保持,接收终端设备发来的未得到确认的所述数据流的第一部分PDCP PDU。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Xn接口建立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GTP隧道;其中,所述GTP隧道用于向第二网络设备进行数据转发。
6.一种数据按序递交的方法,应用于第二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在数据流的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转移到第二网络设备的情况下,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来的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以及用于指示发生转移时数据流中未传输完成的第一部分数据传输完成的指示信息,或者,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来的用于指示发生转移时数据流中未传输完成的第一部分数据传输完成的指示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指示信息,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一部分数据递交至核心网之后,将数据流的第二部分数据递交至核心网。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来的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以及用于指示发生转移时数据流中未传输完成的第一部分数据传输完成的指示信息,包括:
通过Xn接口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来的数据流的第一部分数据、以及所述用于指示发生转移时数据流中未传输完成的第一部分数据传输完成的指示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来的用于指示发生转移时数据流中未传输完成的第一部分数据传输完成的指示信息,包括:
通过Xn接口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来的数据流的用于指示发生转移时数据流中未传输完成的第一部分数据传输完成的指示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指示信息,若未接收到,则保持不向核心网发送所述数据流的第二部分数据;若接收到,则控制将所述第一部分数据发送至核心网之后,将接收到的数据流的第二部分数据递交至核心网。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Xn接口建立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GTP隧道;其中,所述GTP隧道用于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
CN202010564121.4A 2018-06-15 2018-09-10 数据按序递交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Active CN1116548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PCT/CN2018/091672 2018-06-15
PCT/CN2018/091672 WO2019237364A1 (zh) 2018-06-15 2018-06-15 数据按序递交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CN201880068680.7A CN111247765A (zh) 2018-06-15 2018-09-10 数据按序递交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PCT/CN2018/104908 WO2019237530A1 (zh) 2018-06-15 2018-09-10 数据按序递交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8680.7A Division CN111247765A (zh) 2018-06-15 2018-09-10 数据按序递交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54883A true CN111654883A (zh) 2020-09-11
CN111654883B CN111654883B (zh) 2023-01-31

Family

ID=6884175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8680.7A Pending CN111247765A (zh) 2018-06-15 2018-09-10 数据按序递交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CN202010564121.4A Active CN111654883B (zh) 2018-06-15 2018-09-10 数据按序递交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8680.7A Pending CN111247765A (zh) 2018-06-15 2018-09-10 数据按序递交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2) US11018832B2 (zh)
EP (1) EP3720033B1 (zh)
JP (1) JP7097981B2 (zh)
KR (1) KR102332206B1 (zh)
CN (2) CN111247765A (zh)
AU (1) AU2018427836B2 (zh)
BR (1) BR112020015544A2 (zh)
CA (1) CA3089382C (zh)
MX (1) MX2020008734A (zh)
RU (1) RU2751673C1 (zh)
SG (1) SG11202006962SA (zh)
TW (1) TW202002701A (zh)
WO (2) WO20192373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1621072D0 (en) * 2016-12-12 2017-01-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NR QOS handling
WO2020032854A1 (en) * 2018-08-06 2020-02-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unnel setup for split bearers in multi-rat dual connectivity (mr-dc) and nr-nr dual connectivity (nr-dc)
EP4021079A1 (en) * 2018-11-02 2022-06-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Handling service data application protocol (sdapp) end markers at handover
WO2020200287A1 (en) * 2019-04-02 2020-10-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s for supporting packet delivery
CN113316202A (zh) * 2020-02-27 2021-08-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1208863A1 (zh) * 2020-04-16 2021-10-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4513236B (zh) * 2020-11-16 2023-10-27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多天线预编码方法、装置及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8198A (zh) * 2006-06-16 2007-05-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接入承载分组数据业务的QoS管理方法
US20090245204A1 (en) * 2008-03-31 2009-10-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arrying out a handover between base stations of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for a mobile terminal
CN102651892A (zh) * 2007-09-29 2012-08-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s1切换的下行及上行数据包转发方法
WO2017118225A1 (zh) * 2016-01-04 2017-07-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双连接中实现重配置的方法、主服务基站及辅服务基站
CN106993313A (zh) * 2016-01-21 2017-07-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承载切换的方法及终端和基站
US20180049083A1 (en) * 2016-08-13 2018-02-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condary base station mobility
CN107770807A (zh) * 2016-08-15 2018-03-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L131102A0 (en) * 1997-02-03 2001-01-28 Mci Communications Corp A communication system architecture
US7328033B2 (en) * 2003-10-01 2008-02-05 Rappaport Theodore S Wireless network system and method
US7653037B2 (en) * 2005-09-28 2010-01-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ing wireless network access parameters
US8706118B2 (en) * 2011-09-07 2014-04-2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3G LTE intra-EUTRAN handover control using empty GRE packets
CN102438284A (zh) * 2011-12-12 2012-05-0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基站内小区切换的数据倒换方法及装置
EP2856836B1 (en) * 2012-05-31 2019-02-2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d2d, mobility in wireless systems
KR102219227B1 (ko) * 2013-07-05 2021-02-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스몰 셀에 대하여 데이터를 전달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150043492A1 (en) * 2013-08-12 2015-02-12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providing dual connectiv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572171B2 (en) * 2013-10-31 2017-02-14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efficient device-to-device channel contention
CN113163512B (zh) * 2013-11-15 2023-10-2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无线承载的方法及基站
EP3122146A1 (en) * 2014-03-20 2017-01-25 Kyocera Corporation Secondary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master base station
CN103997604B (zh) * 2014-04-29 2017-03-01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照片同步方法及装置
WO2016021820A1 (en) * 2014-08-08 2016-02-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rocessing a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re-ordering function at a user equipment in a dual connectivity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US20160352578A1 (en) * 2015-05-26 2016-12-01 Dell Products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paths locator for virtual network function links
US10194480B2 (en) * 2016-03-09 2019-01-29 Cisco Technology, Inc. Core signalling reduction in dual connectivity
CN107404396B (zh) * 2016-05-20 2019-08-2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7484183B (zh) * 2016-06-08 2020-12-2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分布式基站系统、cu、du及数据传输方法
CN109565729B (zh) * 2016-08-08 2021-02-02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5g与lte之间的移动性的端标记处理
CN109845327B (zh) * 2016-08-12 2022-06-0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核心网络以及基站
WO2018038487A1 (en) * 2016-08-22 2018-03-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ervices of network to terminal by using slice
CN107786493B (zh) * 2016-08-24 2020-03-03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KR102325344B1 (ko) * 2016-09-30 2021-11-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신규 무선 통신 아키텍쳐에서 듀얼-커넥티비티를 성립하여 데이터를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8079998A1 (ko) * 2016-10-27 2018-05-03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를 수행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8128528A1 (ko) * 2017-01-09 2018-07-12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pdu 세션 관리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15278658A (zh) * 2017-01-30 2022-11-0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针对用户平面数据的完整性保护的方法
KR102026137B1 (ko) * 2017-03-15 2019-09-2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밀리미터파 기반의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통신 노드의 동작 방법
US10917868B2 (en) * 2017-03-16 2021-02-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notifying of mobility ev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EP3866540B1 (en) * 2017-03-17 2023-11-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cell selection in rrc-inactive
US10264622B2 (en) * 2017-03-17 2019-04-16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Inactive state data forwarding
US10368334B2 (en) * 2017-03-17 2019-07-30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Radio access network paging area configuration
US10757621B2 (en) * 2017-03-22 2020-08-25 Ofinno, Llc Conditional handover execution
US10448423B2 (en) * 2017-03-22 2019-10-15 Ofinno, Llc Data multiplexing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US10512036B2 (en) * 2017-03-22 2019-12-17 Ofinno, Llc Secondary base station change
US10716094B2 (en) * 2017-03-23 2020-07-14 Ofinno, Llc Packet duplication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WO2018172602A1 (en) * 2017-03-23 2018-09-27 Nokia Technologies Oy Quality of service flow relocation
WO2018174420A1 (en) * 2017-03-23 2018-09-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lossless data packet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qos) framewor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device therefor
US10873911B2 (en) * 2017-03-23 2020-12-22 Ofinno, LCC Uplink transmission power adjustment
EP3603144A1 (en) * 2017-03-30 2020-02-05 Sony Corporation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CN108811016B (zh) * 2017-05-05 2022-02-25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切换的方法
US20180324631A1 (en) * 2017-05-05 2018-11-08 Mediatek Inc. Using sdap headers for handling of as/nas reflective qos and to ensure in-sequence packet delivery during remapping in 5g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180367288A1 (en) * 2017-06-16 2018-12-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ynamic activation and deactivation of packet duplication
EP3651544B1 (en) * 2017-06-16 2021-08-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ce condition avoidance between master base station initiated secondary base station release and secondary base station initiated secondary base station change procedures
US11140740B2 (en) * 2017-06-16 2021-10-05 Apple Inc. Apparatus of gNB to enable an inactive mode in dual connectivity
CN110622558A (zh) * 2017-07-25 2019-12-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切换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
US10419982B1 (en) * 2018-03-14 2019-09-17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end marker functionality in mobile networks having SRv6-configured mobile user plane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8198A (zh) * 2006-06-16 2007-05-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接入承载分组数据业务的QoS管理方法
CN102651892A (zh) * 2007-09-29 2012-08-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s1切换的下行及上行数据包转发方法
US20090245204A1 (en) * 2008-03-31 2009-10-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arrying out a handover between base stations of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for a mobile terminal
WO2017118225A1 (zh) * 2016-01-04 2017-07-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双连接中实现重配置的方法、主服务基站及辅服务基站
CN106993313A (zh) * 2016-01-21 2017-07-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承载切换的方法及终端和基站
US20180049083A1 (en) * 2016-08-13 2018-02-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condary base station mobility
CN107770807A (zh) * 2016-08-15 2018-03-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R3-182743 "Data forwarding aspects for DC bearer type change and QoS flow offloading"", 《3GPP TSG_RAN\WG3_IU》 *
S. S. MAHAPATRA,S. SAHU,ETC.: "ART based cell formation using combined operation sequence and time", 《2008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
朱东飞等: "CBTC应用环境下TD-LTE承载网络的QoS(服务质量)增强措施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
李世梁: "光纤无线混合网的移动管理和包乱序处理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X2020008734A (es) 2020-09-28
AU2018427836A1 (en) 2020-08-06
RU2751673C1 (ru) 2021-07-15
US11689334B2 (en) 2023-06-27
SG11202006962SA (en) 2020-12-30
EP3720033A4 (en) 2021-03-31
JP7097981B2 (ja) 2022-07-08
US20200295902A1 (en) 2020-09-17
CA3089382A1 (en) 2019-12-19
US11018832B2 (en) 2021-05-25
BR112020015544A2 (pt) 2021-02-02
KR20200118142A (ko) 2020-10-14
CN111654883B (zh) 2023-01-31
CN111247765A (zh) 2020-06-05
EP3720033A1 (en) 2020-10-07
US20210234660A1 (en) 2021-07-29
KR102332206B1 (ko) 2021-12-02
AU2018427836B2 (en) 2021-07-08
WO2019237530A1 (zh) 2019-12-19
WO2019237364A1 (zh) 2019-12-19
CA3089382C (en) 2023-08-01
TW202002701A (zh) 2020-01-01
EP3720033B1 (en) 2023-06-14
JP2021515467A (ja) 2021-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54883B (zh) 数据按序递交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CN109151918B (zh) 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636580B (zh) 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1779489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在切换期间对数据的第二层隧道处理
CN110868733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3271551B (zh) 一种数据流传输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JP2022516695A (ja) データフロー処理方法、機器および記憶媒体
CN111385071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7438273B (zh) 承载转移中数据处理状态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2910719B (zh) 一种数据流的配置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计算机介质
US20210144801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device, chip,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892100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radio mobile device and radio base station accomodation apparatus
WO2020029080A1 (zh) 切换网络的方法、网络节点、芯片和通信系统
EP2521398B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user equipment handover in long term evolution (lte)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